《10的认识》教学反思

时间:2024-06-17 14:45:1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10的认识》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10的认识》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10的认识》教学反思

《10的认识》教学反思1

  首先引入数字宝宝的故事:“这些数字宝宝决定成立一个数字队。9最大,当上了队长。9当上队长后很得意,有一天,9对0说:“你呀,没头没脑地,表示一个也没有,和我比起来,你实在是太小了,真没用。”0听到9这么一说,伤心地哭起来,1在旁听见了,就很有礼貌地对9说:“如果我和0站在一起,比你还要大呢!”。9一听,觉得非常吃惊,小朋友,数字1说得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看,1和0站在一起,就组成数字几呀?”就直接让学生看课本的主题图,直接问学生:“图上有些什么,它们的数量是多少?”时。有一个学生很快说出图上有10只鸽子。对于学生的回答我很快给予了肯定,但我没有追问下去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这么快就数出结果。其实这里也是突破教学重点的一个有利契机,如果我让这个孩子到前面数一数不仅能让学生巩固10的数法同时也教会了学生数物体个数的方法。而我却忽视了

  其次是在教学10的组成时,因为学生在学习2到9的认识时,已经对数的分解有一定的方法了,所以,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和学习,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同时这也是对初入学的小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一次培养。在汇报完答案之后,出示儿歌记忆了10的分成。没有让学生说说看到什么,就能想到什么,找出各个分解式之间的联系,不利于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对学生活动指导的不够。

  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加强应变能力,使课堂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10的认识》教学反思2

  这一模块的内容是知道长度单位的意思,知道厘米的具体长度,会用直尺量物体的长度。

  首先,举出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有关长度的现象,向学生介绍长度的具体意思,如,人的身高,课本的的长和宽,铅笔的长度等,让学生知道在生活中有时要量出一个物体的具体的长度是多少。

  然后是介绍在量长度时要用着的长度单位,如米,厘米,着重介绍厘米的'具体长度,可以让同桌之间比一比1厘米到底有多长,多长是2厘米,多长是5厘米。让学生对厘米有一个具体的感知。

  介绍如何用直尺量一个线段的长度,首先是介绍直尺上的刻度所表示的意思,0刻度是做什么用的,如何数出一个线段的数值。然后师生共同量一条线段。要注意检查每一个学生操作时的方法。

  最后学习如何画一条线段。

《10的认识》教学反思3

  学生第一次写两个数字组成的数,学写中协调性比较差,写1合0时都是要求略斜,组合后写成了尖尖的。问题在于前面写0时要求不够严格。10的认识和组成,是在认识了9以内的数和组成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这节课我围绕课标体现趣,新,活三个特色制作了以下环节。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动力,但兴趣总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为此,在新课开始时,我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参与的动机,利用听《瘦子1和胖子0的故事》,在引导学生听故事的同时,适时激疑9的后面是几,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0的认识。这种设计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涨,达到学习的最佳境界。

  二、结合课本,认识10,并学会按照顺序去数

  结合课本先显示一幅主题图供学生数数并抽象出数10,再认识10、1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最后学习10的组成和写数。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与8、9的认识主要有两点不相同:一是没有安排10的序数意义,因为学生对自然数的序数意义已比较熟悉了;二是将10的组成提前到写数前面,这样既有利于在教学中利用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去更好地突出10的组成。

  三,摆小棒,学习10的组成

  让孩子们亲身尽力,通过按照数序把小棒分成两堆来让孩子们理解10的组成。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10的组成里理解和记忆,更是培养的学生的动手能力。

  当然这节课不足之处及以待改进的地方也有很多:

  1.数学培养学生的是一种思维,一种能力,而不是简单的模仿,记忆,浮于表面的东西。在教学由形抽象到点的过程中,我纯粹的让学生看着10只鸽子,10个人画出相对应的圆点,而没有深层次的去培养学生的一种数感。我应该再增加一个估点子数的环节,让学生估这是不是10个圆点。先画个两个圆点,让学生感知,这比10个圆点少了很多,画20个圆点,让学生感知这比10个圆点多了很多,从这样的一个比较中,让学生更好的领悟到10个圆点。

  2.对“10”的基数和序数的教学编排不够理想。这里的着眼点是让学生明白第10只有一个,10表示10个。我在出题的时候应该给出的数量不一,随时变化,让学生灵活运用,而不是机械的出示两道类似的珠子图和大象图。

  3.在10的组成教学时,我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把白纸上的`10根小棒按一定的规律分成两堆(画一画)。我的想法是,一年级的孩子比较好动,如果拿实物小棒去分会出现部分孩子玩小棒,而且分完一种之后,不能把分法保存下来,到最后到底分了几种方法可能学生并不清楚,通过画可以把每一种分法都很好的记录下来。但问题也随之出来了,通过画小棒,学生体会不到总数不变,也不能很好的体会到10可以分成1和9,9和1是同一种分法,只是交换了小棒的位置。所以这部分的处理,应该再细致点。

  只有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学生才能巩固所学的知识,始终保持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同样,作为教师,在营造轻松愉悦教学氛围的同时,也要积极探索让学生从直观认识走向深刻理解,不断增强教学的层次和深度。

《10的认识》教学反思4

  活动设计背景

  我班幼儿对于自己身边的事物特别关注,总愿意把自己觉得新奇的事物与大家一起讨论、分享。生活中的房子,也是孩子们关注的物体,在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把自己看到的房子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从中发现了我们身边的物体千姿百态、各有所用。在整个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游戏、动脑识别的方法,配上各种图卡、形象地故事情节,使整个过程紧紧相扣、环环相连。

  活动目标

  1. 能按不同方向(上下.左右)正确地从一数到十,能正确运用序数表示物体排列的顺序,体验基数与序数的关系。

  2.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3.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学习从不同的`方向准确辨别物体的排列位置。

  2. 教学难点:自己确定方向并能准确找出位置。

  活动准备

  10个贴绒动物;若干数卡;10个房间的图片。

  活动过程

  1. 认识十以内的序数

  出示一排房子,这是小动物的家,数一数有几间,这是第二间……谁能用数字表示出来,给每间房子标好号。

  2. 正确运用序数词

  天亮了,公鸡起床了,它跳上自己的屋顶大声叫朋友们起床,公鸡站在第几号房顶上?小动物们起床了,老师随意从房间里拿出动物,看x间房子里的xx起床了,引导幼儿说出序数词。

  小动物们准备做操了,他们从右至左排好队,现在谁排第一,排第二的是谁?……再次吸引运用序数词来说明动物排队的顺序。从左往右数呢?谁排第一?谁排第二……

  3. 继续练习使用序数词

  请小朋友给小动物送红花,你想送花给谁就要说出:“我把花儿送给第几排的xx”

  教学反思

  1.整个活动,幼儿自始至终保持了浓厚的兴趣,教师与他们共同参与,起到了导向辅助的作用。

  2. 本节课教具准备充分,游戏性、趣味性强,课堂气氛活跃,充分激发了幼儿学习积极性。

《10的认识》教学反思5

  案例一的设计是严格尊重教材的编排顺序,亦步亦趋进行教学设计,不顾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教师牵扯着学生往前走,带来的学生厌学。

  案例二的教学设计打破了过去传统的认数模式,对10的认识与10的加减法进行了整合与重组,教学效果非常显著。这充分证明有效的教学设计应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突出教学活动的主体化。

  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是实现以人为本。首先考虑的就是学生怎样学习?他们想到哪里

  去?而不是教师想要学生到哪里去?教师不能把学生当作一张白纸,而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只有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的教学,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真正达到教学有效的境界。

  案例一的教学是管束下的学生活动,教师围着教材转,学生围着教师转,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空间,只能囿于教师和教材划定的圈子里,做着无味地、重复性的练习。案例二的教学则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活动。

 2、突出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当代教学设计理论家和教学心理学家梅里尔教授在其《首要教学原理》一书中提出教学的五项基本原理,实际上是五个要素、五个阶段——以“问题”为中心,教学要围绕着“激活”、“展示(论证)”“应用”和“整合”这样一个循环圈展开。也就是要创设问题情境,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经历探索思考的过程。

  案例二的'教学过程是一种流动、动态的过程,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精心设问,有效引导,引领学生到达他们想去的地方。学生对10的抽象过程、10的基数、序数、含义及10的组成已经有了足够的认识,教师采用压缩此过程,而将认知的方向延伸到更高的地方,即通过10的组成自然而然学习10的加减法,将10的组织与加减法充分联系起来,达到知识整合的目的,使学生在一种动态生成下的“做数学”中建构了数学模型,获得了成功的情感体验。

  3、突出教学交流的民主化。

  4、突出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10的认识》教学反思6

  从本节课的数学实践来看,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主动,教学效果较好。

  一、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10的认识时”我用一个有趣的故事调动学生的兴趣:有一天,0--9几个数字娃娃做起了排队游戏。9最大当上了队长,就骄傲起来,看不起别的数字娃娃。他神气的对0说:“你呀,表示一个物体没有和我比起来真是太小了。”0听了圆圆的眼睛里流出了眼泪,小朋友你能不能帮0想个办法呢?这样创设出学习情境课堂显得生动有趣,学生的积极性大大的调动起来。

  二、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如主题图中的鸽子与人物;教室里的小朋友;学具盒中的小花;计数器上的珠子,点子图、直尺等,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物体个数或事物,体会到数是数出来的。注重让学生经历认数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读数、数数、写数,如在计数器上拨数,通过对直尺的观察感知数的顺序,用不同的方法数出10朵小花等环节都在帮助学生建立数的概念,发展数感。

  三、注重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教学中特地安排了生活中的数,并用10来说一句话,火箭发射前的倒计时,马路口红绿灯的倒计时,这几个环节,让学生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不仅加深了对数概念的`理解,对身边处处有数学的体会,也使学生获得了用数学的体验。

  四、注意从学生已有的适应经验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这一课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如学生能口头数10以内的数,已经掌握2至9各数的组成,并能找到规律,有序地记忆数的组成。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只是在稍加指点和帮助,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说,自己做,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

  在教学数的组成时,促使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找到10的组成的规律,使知识规律形象的展现在脑海里,从而在把握事物规律的同时,获得研究事物规律的方法。

《10的认识》教学反思7

  设计思想:

  在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多少的基础上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学生通过比较操作在具体情境中逐步建立数感和符号感。

  教学目标:

  1、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学习“〉、〈、=”三种符号。

  2、帮助学生建立数感。

  3、能够比较1—5各数,能够运用三种符号。

  4、初步体验到结论的.不确定性。

  5、培养学生做文明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件)

  游泳馆里要举行游泳比赛了,红队和蓝队排好了队伍,站在旁边的小猫咪着急了,不能比赛,不能比赛,为什么不能比赛呢?

  二、新授

  1、两组学生进行拔河比赛:第一次,3人一组和4人一组进行拔河比赛,

  学生说出理由,人数不一样。

  2、谁大谁小?学生发现4大于3,3小于4,所以比赛不公平。

  3、用大于号连接,教读法

  5、还可以怎样表示?怎样用符号表示?(象这样较小数在前面,较大数在后面我们用小于号连接)

  6、再来几人可以比赛?如何表示(小组讨论)(如果两部分同样多,就可以用等号连接)

  7、书写指导〈、〉号书写,要注意笔画斜着点,重点指导起笔收笔

  8、如何使比赛公平?学生说理由,3=3或者4=4。

  9、书写指导=。

  三、巩固练习

  1、比一比填一填

  注:教学生学会看懂题意(横看竖看)

  2、填数

  3、比较大小

  4、多个数比较大小?

  注意指导学生方法的运用

  5、里可以填几?

  6、猜猜图中共几人?说想法。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

  五、作业:把今天学的知识讲给家长听。

  板书:例题图

  4>33<44=4

  教学反思:学生能够在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多少的基础上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但在教学过程中,缺少对学生的语言的训练,个别学生在练习中没有理解题意,无从下手。

《10的认识》教学反思8

  在《10的认识》一课中,10的组成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对这一环节有较深的体会:

  一、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学中,我没有盲目地去执行教材,而是对课程资源进行了创造性开发与挖掘,为学生提供了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10的组成有什么规律?怎样记更方便?学生在这开放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观察、讨论、推理、交流等活动,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与技能,并获得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诱发了学生创新的潜能

  学生提出的10的组成的几种记法,虽然幼稚天真,却极富个性,这是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数学的最好体现。同时也让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一定的发展。

《10的认识》教学反思9

  本节课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应用了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熟悉活动。在一开始,利用故事引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既复习了9以内数字的大小,又引起了新的数学思考:用什么办法不让9这么骄傲,帮一帮伤心的0,很自然的引出了今天要学习的新数字朋友“10”。

  在数数的时候,创设大量的情境:数人物,数鸽子,数珠子。数刻度等内容都是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教学效果好

  充分利用教材的插图和多媒体技术,努力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和数数的方法使学生充分经历10的认识过程,在此基础上,逐层推进,让学生用这些方法比较10和9的大小。

  在教学10的组成时,我提出问题“把10个苹果分给两个小朋友,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在这个环节中,我把握的不是很好,首先我没有引导学生要有序的分,可以在黑板上示范一下。其次,10可以分成9和1,学生大叫这样分不公平,我没有马上强调“这节课我们不去考虑是否公平,而是研究10的组成有多少种。”或者我可以把话锋一转:那么不公平的分法还有哪些呢?这样过渡就比较自然了,也稳定了学生的情绪。所以我觉得自己的教学机智还有待提高。

  总结出10的组成以后,我问学生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快速记住10的组成,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虽然幼稚天真,却极富个性,这是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数学的最好体现。同时也让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一定的发展。我总结的方法是《凑十歌》,把方法编成口诀,非常容易掌握。学生拍手读《凑十歌》是本节课的亮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充满乐趣的。

  整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10的组成,但是由于前面的内容节奏比较慢,所以讲完10的组成以后,剩下的时间就不够做练习了,以至于有两道10的组成练习题没有当堂做完。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上完这节课,我对自己的表现并不是很满意,还有很多细节的问题需要改正和加强。作为一名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我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积累,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

《10的认识》教学反思10

  在教学中,我是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思想,即: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本着这一思想,在教学认识10的这节课上,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并对该课做一个简单的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让数学回归生活。

  让学生在广场上数出鸽子的数量和学生老师的数量后再让学生举出生活中与10有关的例子,这个活动的设计给每一个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活动平台,学生在充分的活动空间中可以举出许许多多与10有关的例子,让学生打开了思维的门锁,举出意想不到的`好例子,如:人有10个手指头,左边5个脚趾加右边5个脚趾就是10个脚趾,10个同学可以组成一组,一桌酒席坐满刚好是10人等。通过让学生举例,动一动、说一说、数一数,知道10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学生经历了由物抽象到数的过程,感悟到数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以“游戏”活跃课堂气氛,寓教于乐。

  民主和谐的气氛加上分富多彩的学习活动组织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积极主动、全身心投入学习。爱玩爱动是孩子的天性。日常生活中的游戏各种各样,教师可以创造性的把游戏移植到数学教学中,使学生在数学游戏中长知识、长智慧。如在教学10的组成的时候,设计了“给鸽子找家”的游戏,改变了以往的数字的组成的教学方法,而是采取了将知识溶入到游戏中,因为我认为学生在学习2—9的认识时,已经对数的分解有一定的方法了,所以对于10的教学我就尝试的开放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和学习,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在新授中,有如在练习中设计了给鸽子找朋友的游戏。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在不知不觉在游戏中得到了学习和练习,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

  3、重视合作交流能力和自主探索的意识培养。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本质上是沟通与合作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实现了教学相长。新课程下提倡多样化的,现实的、主动探索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获得的知识,这样的知识才是具有应有价值的、终身受用的知识。

  综观全课的教学,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我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的培养。

《10的认识》教学反思11

  成功之处:

  这节课我在教学新课前,根据教材上的主题图,营造出一个教室里师生劳动的场景,这是孩子们随处可见的场面,由于它就来自于学生周围,因此学生热情高涨,感到十分亲切、熟悉,情不自禁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随后,我引导学生说图,数人,数物,不仅渗透了讲卫生、爱劳动的思想品德教育,而且让学生利用生活中已有的数数经验,初步建立了6、7的概念,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预习这一教学环节中我设计了让孩子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探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观察到的内容,说一说,和同桌交流交流,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运用学具摆一摆,比一比,通过学生实践操作,使学生明确6、7的基数意义,体现出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在认识6与7的大小关系时,我采取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操作学具,从感性明确6与7的大小关系。在指导书写6、7这一环节中,我通过指导学生观察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6、7的笔顺,帮助学生掌握6、7的写法;启发学生想像6、7像生活中的什么,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新能力。

  不足之处:

  1、高估了孩子的自学能力,在设计自学提示时,我没有把问题提得很细,只是让孩子看图说出数学信息,孩子语言组织能力不行,语言表达不出来,说不出重点。

  2、这节课我设计的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很多,学生的积极性倒是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但是我有点收不住,有部分学生没能把学具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

  3、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处处体现了学生动手,自主学习,但是我还是讲的有点多,没能体现出精讲多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不断地去摸索,去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更好的服务于教学。

《10的认识》教学反思12

  《快乐的校园》这节课,主要是认识10以内的数。它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虽然内容比较简单(大多数孩子经过学前教育,对数有一定的了解。),但它却是学生学习数学所必备的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对学生学习数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的信息图,是选取的孩子们即将开始的校园生活《科技小组活动》为素材,让学生在一连串的现实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10以内的数。

  《科技小组活动》这幅信息图,很能吸引刚入学的小学生,幅一出示,就吸引住了孩子,发言的积极性很高,这一点,作为一年级的教师,应该鼓励、保护。这也说明了,其实每个刚上小学的孩子,此时对自己都有足够的自信心,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但同时,我也发现,孩子对图的观察缺乏细致性和系统性,因此,我有意识地加以引导,让学生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去观察,力求观察得全面。数数时,我注意发现,有的孩子们能够利用实物有序地去数,我就请这样的同学下来做示范,给别的孩子树立榜样,这样别的孩子就会跟着学,帮助孩子们准确地数数。经过这样的努力,孩子们对看图、数数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从中我也体会到,孩子们还小,对于他们来说,一切都是新的,都需要学习,更需要教师的指导,因此,我们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尽量从小孩子处着眼,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的方法。

  写数字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但我在备课时认为孩子在幼儿园有一定的书写基础,因此在本节课中把1至5五个数字的书写在一节课中全部讲完,在练习时发现学生书写并不理想,对书写要领掌握不到位。对少数学困生来说,更是困难。课后想想,在本节课中让学生掌握1至3三个数字的书写应比较合适。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得扎实、有效。

《10的认识》教学反思13

  《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因此,教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思维的过程中探索、创新。另外,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选择儿童身边最熟悉的事或感兴趣的事,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便于理解和接受。

  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并不是很难,但是知识点多,容量大,面对厌静好动的低龄儿童,我力求为学生营造一个怡人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获取新知。因此本节课的设计我用儿童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去组织学习。反思本节课我体会比较深的是:

  一、创设孩子们喜欢的情境,引入新知。

  上课伊始,我让孩子聆听了《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把孩子带入主题图,引出新课学习,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

  进入新授部分后,我先请学生在情景图中找6——10,并体会6——10的基数意义;再用小棒摆6——10,边摆边说5根添上一根是6根,6根添上1根是……,体会相邻数相差1;然后学写数字朋友6——10,学生观看写法,书空,再跟教师写,循序渐进学会规范的书写6——10;最后让孩子自己动手把10根小棒分成两堆,体会10的分成与组成,学会有序的分和记忆。在每个教学环节我都精心设计了相应的练习,边学边练,内化了新知。例如出示尺子图,通过填尺子图上的空缺的数考查学生对6——10的掌握情况,并与1——5连起来,让学生掌握1——10各数。

  三、联系学生生活、游戏感知。

  在学生初步掌握10的分成与组成后,我和孩子做了一个岀数游戏,我们所出的数合起来是10,学生兴趣很高,下课还接着做,很享受学习的快乐。还有就是把10分成两堆的活动,学生也很喜欢,下课后争着到黑板上演示,这样会加深他们的理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不足之处:

  1、对“6——10的认识”这一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的教学编排不够理想。虽然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并不是很难,但是知识点多,容量大,我没有充分认识到厌静好动的低龄儿童的特点,因此对课堂的把握不够理。

  2、6——10的写流于形式,没落到实处,教师书写不够规范。

  3、10的分成与组成在黑板上的展示没按预期设想的做,效果不好。

  4、组织教学需要加强。

  5、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不够丰富多彩。

  6、教师个人数学素养还需加强,让教学更适合一年级儿童的身心特点。

《10的认识》教学反思14

  从毕业到实习,再到现在身体力行小学数学教学,一路走来,收获着,也感慨着。关于数学教学、关于小学课堂,我想我再也不会报以轻松的态度,所以也越来越多地明白,一堂好课组织起来的不易,和展示出一堂精彩数学课的重要意义。

  新课标中指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中起主导作用。而总结反思我自己的这堂课,我发现在这一点上我做的非常不到位。首先,在40分钟的课堂中,作为老师,自身讲授的时间过多,学生自我表达、自我展示的时间太少,甚至是缺失,这样不仅加重了自己的工作量,还不利于引起学生兴趣,整堂课便显得枯燥,没有生机,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增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减少老师讲的时间,增加学生表达的时间;第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环节没有突出“自主”,一直是老师引导,放手不够,同时教学手段,讲解方法太过单一,从数字6到数字10都是统一的套路,没有变换,可能会使学生厌倦于繁琐的讲授,而后来评课过程中有老师也提到可以多种方法进行,比如:在解决跑步有多少人?这个问题的时候,稍作引导,便让孩子到屏幕前自己数,展示他数数的方式;在解决大树有多少棵?这个问题的时候,在前一问题的基础上再适度放手,让孩子自己数,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实现表现自己的欲望,继而在解决后面问题的时候可以同桌互数,从而是学生充分融入课堂;第三,在学生使用学具这一环节的`操作上,存在很大问题,任务布置不到位,不具体,学具的使用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而在学生纪律得不到控制时,自己的情绪又受到学生的影响,不能很好地控制课堂,这一点需要及时进行改正,在平常的数学课中就要锻炼学生运用学具的能力,同时学会采用多种方法控制课堂,适当运用表扬,树立榜样,慢慢疏导课堂气氛,引导学生注意力转入学习任务中。

  听优秀教师的数学课,往往是教师语言流畅,课堂组织有序,学生掌握得十分轻松。而在我的这堂课上,数学语言的组织就存在许多不恰当的地方,比如在点和人对应方面,直接说了6个人对应6个点,而换成1位同学对应1个点,那6位同学对应几个点?会给孩子思考的余地,让孩子回答,课堂也相对充实,有数学课的味道。同时我课堂的评价语言也相对匮乏,只会简单的表扬,这样的表扬亦显得空洞,得不到孩子的共鸣,相对而言:观察的真仔细,回答声音很响亮,字写得真漂亮,听的最认真……这些具体到点上的表扬需要加一些,使学生充分体验到老师的表扬,使表扬达到应有的效果。

  通过这堂课,我充分感受到对一年级孩子学生而言,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抓住学生注意力,提起学生表现欲望,引导学生参与课堂的重要性。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无论在课的结构组织还是课堂语言组织上都要狠下功夫,积极向学校老师请教,及时反思,争取快速融入数学教师队伍,做合格的数学教师。

  最后我不得不说作为一名新教师的幸福,这一堂课讲下来,真的是受到了很多老师的帮助,包括备课、磨课、课件的制做,甚至是学具的准备,没有孤军奋战的疲惫,他们让我我感受到教师队伍的温暖,让我感动,十分感谢他们,而这也将成为我继续向前的动力。

《10的认识》教学反思15

  孩子们天性爱活动,他们的生活就是活动,他们的学习也是各种有趣的活动。本节课的教学就是充分利用多媒体强大的功能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在实践中探究。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本节课无论是课题的引入还是学习内容的展开,都力求创设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课始故事引入,巧妙有趣。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其带着一种愉悦的心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课件中设计的猜一猜、说一说、玩一玩等活动,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走进数学王国。

  2、通过各种途径,培养数的概念

  教学中,多媒体向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如主题图中的鸽子与人物;计数器上的珠子,直尺、苹果等,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物体个数或事物,体会到数是数出来的。注重让学生经历认数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读数、数数、写数,如在计数器上拨数。通过对直尺的观察感知数的顺序,用不同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数的.概念,发展数感。

  3、紧密联系生活,提高应用能力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教学中特地安排了这些环节:生活中的数、用10说一句话、火箭发射前的倒计时等这几个环节,让学生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不仅加深了对数概念的理解,对身边处处有数学的体会,也使学生获得了用数学的体验。教学中,通过数一数、做一做、拔一拔、分一分、涂一涂、排一排等活动,激活学生的知识和思维,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这样,学生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不仅能学知识,而且能学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精心组织活动,快乐学习数学

  本节课设计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精心安排了找朋友、对口令、考一考、试一试、玩一玩这几个既有趣又有意义的游戏活动,让学生玩中做,做中学,在快乐游戏中轻轻松松地学习。同时,多媒体课件的人机对话功能,培养了学生意志品质,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去学习。如在尺子或数轴的空格处填数、练习中的数一数、做一做,填对时则显示对,否则显示叉。练习由易到难,逐层推进,采用“答题+评分”,学生每回答对一道题,多媒体用它那层出不穷的表扬方式让学生兴奋不已,以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课件的表扬或激励下,不断获得“独立发现的愉快体验”。

  这节课,我和同学们融为一体,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课堂纪律不是太好,对学生的数学活动放手不够。在教后我感到自己在处理预设目标和达成目标的问题上还有待磨练和提高。如:当学生没有回答出自己想要的答案时,引导不够;由于内容安排较多,所以有些环节仓促而过,并且减少了学生的回答次数等。

【《10的认识》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0的认识》教学反思09-27

认识10教学反思11-25

10的认识教学反思03-05

数学10的认识教学反思04-16

10的认识教学反思范文09-17

认识10教学反思15篇03-07

《10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03-06

10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04-06

认识比教学反思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