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读后感

时间:2022-05-25 15:15:4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师说读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师说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师说读后感

师说读后感1

  《师说》在上高中的时候就学了,但那时真的就是一种为了学习而学习,很盲从。也许时代进步了,所以现在听老师讲《师说》又有了不同的感受,我认为同现实的社会有着不可推卸的联系,无论是学校、企业、生活、为人处世等等,无不体现出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尊师重教”。从孔子到现代,2500多年的历史,历代的文人志士、成功人士有哪些不是跟随老师或从学校走出来的.,自古孔子就提出来:孝敬父母,奉侍师长。让我们尊敬老师就象尊敬我们的父母一样。

  所谓老师,那他某方面学问肯定比学生高,才称得上老师。人肯定会有不懂的问题要问,而如果不向老师学习,那岂不是始终不能解答这些问题了?老师不一定要比学生年纪大,难道年纪小的人就不能懂大道理呢?就像文中写的,“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只要是有道理的地方,就一定有老师存在。

  孔夫子被称为圣人,但他还是不耻下问,他曾以郯子、苌弘等人为师,他的学问绝对不比他们差,只是想学到其他他不会的知识罢了。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民间俗语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确是这样,不管是谁,都会有不懂的地方,例如,小学生做的数学智力题,有些连博士生都做不出来,就算你是大学中文系毕业的,也不会熟悉到字典里的每个字。人们的学问远远不如圣人,可他们也不肯向老师学习。这样的话,人又会有什么进步呢?

  老师无处不在,却往往被忽略,甚至耻笑。巫医、乐师和那些工匠们,经常互相学习。而那些士大夫们,自己没有学问,一听到有人称“老师”称“弟子”等等,就许多人聚在一块儿讥笑人家,还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啊,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可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听起来好像老师的标准都是他们定的!

  很多人把尊师种教看作小事,不值得一提,其实,小到家庭生活,家庭的和谐幸福;事业的成功,大到到国家的发展,又有哪些不是和教育尊重别人息息相关呢?海尔总裁张瑞敏说: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以次句勉励大家把尊师种教发扬光大。

师说读后感2

  师者,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是最亲近的一种职业,可我们又对老师这个职业有过多少了解呢?古代的韩愈就对“师者”有过独特而富有深意的见解。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此句出自《师说》,解释了老师的作用。每个老师都有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的职能,无论在古代还是现如今,只要掌握真理,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就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好老师,假如一位教师不能“传道”,他也就不能成为教师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页在不断提醒我们“师”和“道”是密不可分的。“道”是“师”存在的先决条件,“师”是“道”传播的社会载体,总的来说,“道”是“师”存之根基,“师”是“道”存之体现,“道”存所以“师”在,这也是韩愈所谓“师道”。

  在我看来,对于教师而言,做好本职工作不仅在于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的完成教学任务,更在于要有一颗大爱之心、仁心育人、爱生如子,例如在地震中,第一时间帮助学生逃生的教师们,他们敢为人先、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回想韩愈在《师说》中的所言,我认为他们不仅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而且将自己的责任进行了升华。于我们学生来说,要学习古代圣人的“从师而问焉”,就要做到学无止境、不耻下问,才会“圣益圣”,并且不能向士大夫那样“耻学于师”,不然就会“愚益愚”。例如有时,我们在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很难会开口向他人请教,然后问题就会越攒越多,最后就不知道从何解决了。

  在《师说》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孔子了,他是一位出色的老师,同时也是一个虚心向学习的学生,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确,许多人一起行走,其中必有能当我老师的人。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必定会有些方面不如别人。孔子被称为圣人,但他还是不耻下问,他曾以郯子、苌弘等人为师,难道他的学问不如他们这些人吗?不!他只是想学到其他他不会的.知识罢了,所以大家在一起学习可以优势互补。可现如今,人们的学问还远不如圣人,可他们也不肯向老师或他人学习,这样的话,人又会有什么进步呢?

  不仅如此,孔子还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说的就是每个人都可以作别人的老师,只是看你擅长哪方面而已。

  《师说》中还蕴含着许多人生道理,有时或许会被我们所忽视,但要是反复多读几遍的话,就会感受其中的韵味。所谓“温故而知新”应该说的就是这个吧!

师说读后感3

  《师说》在上高中的时候就学了,但那时真的就是一种为了学习而学习,很盲从。也许时代进步了,所以现在听老师讲《师说》又有了不同的感受,我认为同现实的社会有着不可推卸的联系,无论是学校、企业、生活、为人处世等等,无不体现出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尊师重教”。从孔子到现代,2500多年的历史,历代的文人志士、成功人士有哪些不是跟随老师或从学校走出来的,自古孔子就提出来:孝敬父母,奉侍师长。让我们尊敬老师就象尊敬我们的父母一样。

  现代国家的发展需要人才,人才从哪来?从学校。学必经师,就算你是读博士的也要有导师指导。所有的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子考上名牌大学,但考上了又怎么样呢?美国的校园杀人事件,韩国籍的赵承熙持枪杀人;中宁的13岁小孩因为五毛钱杀了12岁的乐乐。所以尊敬老师就是要有礼,首先就是要认真听老师讲课,上课要说老师好,这是最基本的教育,这样的.行为一直延续到长大走入社会,他们就会知道怎么对待他们的客户,如果对待他们的客户就象对待他们的母亲一样,企业怎么会不壮大,国家怎么会不进步啊!国家教育部部长成思威说,中国的教育缺什么?缺德。所以无论是年少的孩子还是走入社会的人士们,无论到什么时候,尊师重教的观念每时每刻都在约束着我们自身,贺拉斯说:轻视教育的人是唯一不学无术之辈。

  国家一再强调教育是强国之本,建立和谐的社会除了法律的强制约束以外还要公民的自我约束,这是有觉悟的人自我约束,有觉悟的人就是讲道德讲真诚的人。生活中最重要的是有礼貌,它比最高智慧,一切学识都重要--—贺拉斯。这是一个人成功的先决条件,教师-----他是学生智力生活中第一盏指路明灯,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引,社会可想而知,就象一盘散沙,就不会有张海迪、焦玉禄等这样的人,不为个人得失而计较,我们现在提倡的教育就是要有爱心、有公益心、有礼节,这些话听起来也许每个人都会嗤之以鼻,感觉可笑,然而又有多少人把这些做好了呢?

  很多人把尊师种教看作小事,不值得一提,其实,小到家庭生活,家庭的和谐幸福;事业的成功,大到到国家的发展,又有哪些不是和教育尊重别人息息相关呢?海尔总裁张瑞敏说: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以次句勉励大家把尊师种教发扬光大。

师说读后感4

  国学教育名篇名著共有六部书,分别为《学记》、《论语》、《孟子》、《劝学》、《师说》、《颜氏家训》教育智慧品读,教师读书心得体会—《师说》读后感。

  今年假期我有幸拜读了《师说》教育智慧品读。《师说》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韩愈。本书是于拾编著。

  韩愈《师说》的原意主要论述的是关于师道的问题。由于受“九品中正制”和“安史之乱”的影响,导致了当时社会耻于从师的风气。韩愈不入世俗,在《师说》中充分说明了从师的必要性,开篇就以“古之学者必有师”阐明了自己的观点,而且以圣人孔子不耻从师为例子,证明了自己的观点。而本书除了阐明此观点外,还从其它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了剖析,所揭示的教育智慧给我们从教者以无限的启迪。

  第一,《师说》谈“师”与“道”。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读后感《教师读书心得体会—《师说》读后感》。教师如果没有一定的“道”,就不成其为师。这里的“道”如果在今天理解,那就是教师的专业化素质,即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以及胜任教育教学其它方面的素质。古时曾用“天、地、君、亲、师”来说明教师的地位,天、地其实是虚的,教师排在国君和父母之后,名列第三位,可见教师地位的重要。古人对教师的要求和地位有如此之高,何况是今天。所以,作为我们今天的教师,首先应该看得起自己的职业;其次,应该对得起自己的职业。如何对得起自己的'职业呢?就得从“修道”做起,面对知识爆炸的时代,学生懂的多,问的也多,我们担任的是新世纪的教育重担,可不比过去的教书先生了,要想能够在教育领域游刃有余,就得把自己的道行修深修专,同时才能把自己的“道”传好。

  第二,《师说》谈“道”与“业”。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次完整地定义了教师的职责。这里把“传道”放在了第一位,“授业”放在了第二位,如果用现在的教育观点来说,就是把德育放在了第一位,智育放在了第二位,韩愈认为“授业”是为“传道”服务的。“授业”是“传道”的途径,这应该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影响,用当今的教育视角看待这个问题可能有些狭隘,但充分说明了德育的重要作用。而我们这些从教者在教学中更重视的是“授业”,而忽视了“传道”,或者是把“传道”和“授业”彼此孤立起来施教,这无疑是“小学而大遗”或是“本末倒置”。

【师说读后感】相关文章:

师说的教案02-15

师说的教案02-28

《师说》教案02-27

《师说》说课稿03-01

《师说》教学反思07-14

师说说课稿01-18

师说教学反思06-13

关于师说教案04-02

师说教案优秀02-04

师说说课稿3篇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