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经·邶风·击鼓》有感

时间:2022-03-18 08:54:1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诗经·邶风·击鼓》有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诗经·邶风·击鼓》有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诗经·邶风·击鼓》有感

  读《诗经·邶风·击鼓》有感 篇1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说起《诗经·邶风·击鼓》,可能很多人都觉得没有听过。但是说起“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可以说是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由此,便能够显而易见地感受到这句词作的巨大魅力。“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第一次听到这句话,完全不了解这句词前后的语句和背后的故事,都能感受到那种爱情的美好。两个人,相知相守、一起老去,这样平平淡淡的感情,却正是我一直以来向往的。而顺着这句话,搜索到了全诗,再仔细了解和品读这首作品,又让我有了更多的感触。全诗的内容主要是写一位卫国兵士远戍陈宋,久役不得归,回忆起新婚时与妻子的`誓言而残酷的现实却使誓言落空。作品中的主人公因为战争远走他乡,久久不得归家,他的怨恨、愤懑、孤独和茫然在作品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而在这样的情绪之中,主人公对爱人的思念以及无法兑现诺言的自责和遗憾也就显得更加深刻。这样一个战争的背景,与其中所描绘的爱情互相成就。在残酷的战争中,这样真挚的爱情显得更加的可贵与刻骨铭心;而这样的感情,更加深刻地表达出了作者对战争的控诉,也更能够打动读者的心,引发共鸣与共情。那种遗憾令人感慨唏嘘,也引发了我们自己的思考。既然我们现在有机会,为什么不好好珍惜身边人呢?这篇作品,有大的格局,也有细腻的情感,能传诵千古,自然也不足为奇了。

  读《诗经·邶风·击鼓》有感 篇2

  自先秦流传下来的《诗三百》,历经千年流传至今,仍然带着迷人的魅力在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孙中郎朗流颂。

  这一周,自图书馆借阅了一本《诗三百》,在课余闲暇之时读几篇,只觉得这在这几千年时光中浸润过的文字,至今读起来仍觉齿颊留香。

  其中自然少不了久负盛名的“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一句的所处之诗,那就是《击鼓》。

  《击鼓》是一首征夫诗,反映的'是战争对正常家庭的破坏。读了大半本《诗三百》之后,我一直觉得它能流传这么久,就是因为这些诗非常接地气,于淳朴之中见真情,《击鼓》也是。那句“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之所以动人,正是因为有了战争对普通百姓家庭造成的破坏。在爱人被迫分离的这种背景下,此表白读来更能打动人的内心。

  读《诗经·邶风·击鼓》有感 篇3

  《诗经》是一部十分经典的诗歌总汇了,在这总汇之中,我独爱“风”,因为“风”是民间流传的东西,是最无矫饰最纯洁的东西,它是一位美丽的少女调笑时泼出的水花,;是思归怨妇帘上的弦月;是贫民伐坍坎坎的怒火;是迫于征战的游子望乡的一声长叹!

  也许是自小政治思想工作被抓得过紧了,使我产生了逆反心理,我读书时总爱读些轻松自然的作品。去感受《狡童》里一心追求爱情的少女情窦初开食不知味的一腔相思;感受《褰裳》里的妙龄女子自信的浅笑;感受《硕人》的歌者对美人的倾慕之情。当我看到《野有死麇》时,不禁失笑,竟然想到了《半日谈》,虽然东西方文化背景大相径庭,但在上古作品中弥漫的自由纯洁的氛围却是异曲同工的。

  在这些作品中,我最喜欢的莫过于《击鼓》了。

  这首诗十分完整详实地描写了一位出征士兵思乡思亲的心情,说明了常年征战对当时百姓生活的不良影响,使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时刻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地,更加导致社会整体秩序的恶性循环。

  本诗是一首运思巧妙结构灵活的叙事诗,减少了诗中为便于吟唱的重叠词重复句,减少起兴手法的使用,使事件交待的更扼要脉络更清晰;这是“战争与爱情”题材古老精炼的版本。尤其是诗中第四节的一段回忆往事的诗句,已成为千古流传的坚贞的`爱情绝句。无论何时读到这十六个字,都会使人的心灵得到一次净化,让人忘却世事的功利纷争,去挽思这执着永恒的感情。这让我想起朴树的《白桦林》,想起某日曾见过的一幅相片:一对年轻的恋人紧拥着长眠在战争的废墟中,石油和利益夺走了他们的生命,但没有什么能夺走他们的爱情。这,就是“说”吧,就是那句一诺千金的誓言吧!

  今时今日,已少有人能一诺如季布。诺不能信,倒还罢了,哀就哀在诗人明明不能信守誓言,仍要许下誓言,辜负了誓言,又不感到一丝丝的愧疚。君不见遍地的尔虞吾诈,空头支票。及至时下,连感情也成为一纸空文,没有人在乎能否“与子偕老”,没有人感怀于“不我信兮”。迂腐的宋朝泯灭了《诗经》的自由,可口可乐消灭了《诗经》的纯真,这是《诗经》的悲哀,也是华夏文化的悲哀。

  中国如解放了的裹脚飞速地成长着畸形,我在这双天足的敦护里吃着汉堡读着《诗经》,还时不时地感慨古国文明的沦落,实在连自己都觉得矫情。

  【拓展资料】

  原文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注释:

  镗(tāng):鼓声。其镗,即“镗镗”。

  踊跃:双声连绵词,犹言鼓舞。

  兵:武器,刀枪之类。

  土国:或役土功于国。漕:地名。

  孙子仲:卫国大夫。

  平:和也,和二国之好。谓救陈以调和陈宋关系。

  陈、宋:诸侯国名。

  不我以归:即不以我归。

  有忡:忡忡。

  爰(yuán):本发声词,犹言“于是”。

  丧:丧失,此处言跑失。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有不还者,有亡其马者。

  于以:于何。

  契阔:聚散。契,合;阔,离。

  成说:成言也犹言誓约。

  于嗟:即“吁嗟”,犹言今之哎哟。

  活:借为“佸”,相会。

  洵:远。

  信:一说古伸字,志不得伸。一说誓约有信。

  译文1:

  敲鼓声音响镗镗,鼓舞士兵上战场。人留国内筑漕城,唯独我却奔南方。

  跟从将军孙子仲,要去调停陈和宋。长期不许我回家,使人愁苦心忡忡。

  安营扎寨有了家,系马不牢走失马。叫我何处去寻找?原来马在树林下。

  “无论聚散与死活”,我曾发誓对你说。拉着你手紧紧握,“白头到老与你过”。

  叹息与你久离别,再难与你来会面。叹息相隔太遥远,不能实现那誓约。

【读《诗经·邶风·击鼓》有感】相关文章:

读诗经有感04-19

读《风之王》有感12-09

读风之王有感01-10

读风之王有感(15篇)04-23

读风之王有感15篇02-24

读《风之王》有感15篇12-09

《诗经》读后感03-02

诗经读后感12-23

读《牵风记》有感(精选9篇)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