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子鱼论战读后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子鱼论战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子鱼论战读后感1
寒假拜读《古文观止》,对里面的内容大为惊奇。此书由清初康熙年间吴楚林,吴调候两叔侄编选评注出来,流传城乡,雅俗共赏,影响非常广泛。它从某一侧面留下了几千年的历史轨迹,将中国历史用独特的视角记录下来,成为历史的见证者。其间有几篇令我回味无穷,闪耀着灼见真知。尤其是《子鱼论战》,凸显出人类的智慧与意蕴无穷。
《子鱼论战》是先秦左秋明的作品,是宋楚战争始末的记述,展现了两种对立的军事思想的激烈冲突。当时的形势是楚强宋弱,宋襄公为了削弱楚国,出兵攻打了郑国,而楚国出兵救郑国,于是爆发了这场战争。战争刚开始时,宋相公死抱君子不乘人之危的迂腐教条不放,拒绝接受子鱼立即攻打的正确意见,以致耽误战机,惨遭宋国反杀,子鱼的.识时务与宋相公的守旧的思想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子鱼的智慧。后半段写子鱼驳斥宋相公的迂腐论调,总的先说“君未知战”,后驳斥“不以阳溢”,再驳“不禽二毛”,最后得出结论:利用有利的时机,当敌人遇到险阻,我们就要去攻击,增强士兵士气,这样才有可能获胜。
宋襄公陈念固封,顽钝愚闭。既然要讲仁慈,为何要与人为敌呢?既然为敌,又为何要讲仁慈呢?宋襄公也许并没有分清楚这两件事物,只是一味的讲求仁慈,固步自封。子鱼能够从这里跳出去,成功的分开了仁慈与敌人,用开创性的思维提出了不对敌人仁慈的观点,成功突破了常规思维,只可惜子鱼句句中肯,切中要害,却没有得到宋襄公的伤心,岂不惋惜!
对于同一件事物,大家都会有不同的看法,但总会有些开创性创新性的奇特想法在里面,也许这种创新的思维还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方法,而新时代我们最缺乏的无疑就是这种创新性的想法,一个创新性的想法能够帮助我们完成成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也预示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客观真理。无论是对个人也好,企业国家也好,如果缺乏创新精神,那么他只会停滞不前,反而有可能倒退,只有坚持创新精神,勇于实践个人企业国家才能得到发展。
宋襄公还有一大失败的原因无疑就是固执了。他坚持自己的想法,在错误的道路上一意孤行,最终仓皇北顾,结果也是在情理之中。试想:若是宋襄公听取了子鱼的论述,在楚国军队未准备好之前攻打他们,那么,历史有可能因而被改写。作为一国之君,宋襄公应该广开言路,积极咨询各大臣的意见,虚心请教,这样才能集思广益。而我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应该向别人虚心请教,听取别人的建议,这样才能够找出自身的问题,从而提升自己。
积极开拓自身的创新能力,虚心听取他人的建议,这才是我们应该从《子鱼论战》中学到的经验。
子鱼论战读后感2
翻开《子鱼论战》的时候,只是很单纯地沉醉于金先生酣畅淋漓的评语中:笔快,却如剪刀快相似,愈剪愈疾,愈疾愈剪。胸中无数关隔噎之病,读此文,便一时顿消。而对于宋襄公,则改变了最初的看法。
此时读《子鱼论战》,仿佛在看《大话西游》一样,宋襄公的仁义道德就像是唐僧的罗里啰嗦,扮演着荧幕上的一个丑角,一个演绎着冷笑话的人。我们可以选择欣赏,可以选择不看,但是我们又怎么能妄加评论呢?
宋襄公,用今天的话来说,更像是一个楞青,他想当春秋霸主,他气恼郑国对楚国的拥护,以及后来的他攻打郑国,他迎战楚国,都只是想光明正大地决一高下,不想靠阴谋阳谋取得胜利。在他的眼里,赢就要赢得正气凛然,输,也要输得轰轰烈烈。这是很君子式的比试。只可惜,他忘记了他代表的是一个国家,而不是个人。他忘记了在他倒下的背后,有无数个跟着他一起受难的人民。也许,也只是因为这些人民的受难,他被指责了。但是,倘若这场战斗放在两个人之间的比试,他会是一个英雄式的人物。而不是愚蠢。
宋襄公代表着传统,“如果能把自己放在一个楚国士兵的位置,放在一个对手的位置,放在一个老弱病残的位置,放在一个平民百姓的`位置,就会知道,宋襄公所坚持的,对我们意味着什么。”这是天涯一网友的观点,我所赞同的是,如果把你自己放在一个对手的位置,你会明白。有朋友问我什么是英雄的定义,我觉得,英雄只是人的定义而已,对于别人的定义,谁也说服不了谁。在我看来,假如公子羽遇上了受伤的傅红雪,即使他们是注定的对手,但是我相信公子羽绝不会趁人之危,倘若这样,这算是我理解的英雄。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既然宋襄公谈到古之为军,那在他那时代之前,肯定有过那样的做法,只是很多人遗弃了,而他坚持了,这就是战争的结果。
也许,很多的事情都在乎我们看的角度,视觉的出发点。毛泽东说宋襄公是一头蠢猪,这是从历史的眼光看的。我觉得,宋襄公是一个扮演着冷笑话的人,这是从文学的角度出发的。文学上的宋襄公跟真实的宋襄公是两回事。历史需要评论,因为那样才会让人产生责任心和历史感,所以每一个历史人物都会有是非功过的论断。而从文学的观点出发,宋襄公可以使一个很可爱的人。这就看你从什么角度来看了。
我只能说,宋襄公是一个秉持着传统的人,在他生活的那个社会,是很重视礼仪的。他以为自己遵守礼仪,别人也会光明正大地和他一决高下。他活在那个时代的理想之中…
这只算是我对几千年前的一个人的理解,但是那个时代距离我们太远,我们谁也无法准确读懂,我能做的只能是,希望在大家痛骂宋襄公的时候,我们能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一下他。
子鱼论战读后感3
这篇文章虽然很短,但是读完之后,我迟迟不敢拿起手机,切到九宫格,一蹴而就!为什么呢?不怕各位笑话,我一直不知道如何写。
表面上看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的是军事理论。一是战争一定要抓住战机,先发制人。在这场宋楚为争夺中原霸主而在泓水边的战争中,楚强而宋弱,上天给了宋襄公一个绝好的“天时地利人和”,楚军未既济、未成列,当宋襄公还在“做晕车”的时候,其同父异母的哥哥宋公子目夷大司马公孙固及时进谏,可是宋襄公“弗听”,白白让天时地利丧失殆尽,终招致“宋师败绩”!因此这告诉我们,贻误战机的后果很严重(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二是战争一定要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打歼灭战为主要目标。宋襄公所谓“君子不重伤,不擒二毛”,大司马子鱼严加驳斥,“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总之一句话,“君未知战”!在中国近代史上,解放战争初期,形势对解放军也极为不利,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打歼灭战为目标,从而变不利为有利!三是战争的`气势能有力的推动整个战局。“阻而鼓之,不亦可乎”、“声盛致志,鼓儳可也”。同样一论战名篇《曹刿论战》也论到“一鼓作气”!
本质上,这篇文章还反应了一个关于仁爱与兼爱的区分!我们知道,孔子仁爱是有差别的爱,爱别人的父母孩子怎么可能像爱自己的父母孩子那样毫无私心呢?墨子的兼爱是无差别的爱,反应的是战国时期小生产者的希望各国平安无战事的追求!实际上,在战争中的仁义应该是为本国人民维护正义,爱护百姓,关爱己方士卒,保护本国人民的利益,发动政治、外交、军事等一切可能的攻势,最大限度的打击、孤立敌人,减少己方损失。当然,优待俘虏是在完全掌控局势下的人道主义,另当别论!宋襄公错就错在混淆是非,颠倒黑白,分不清敌我,对敌人满口讲仁义终将不过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一厢情愿罢了,改变不了“宋师败绩”的厄运!可以说,宋襄公在国之大厦将倾之际还未嗅到死亡的恐怖!
子鱼论战读后感4
《子鱼论战》是宋楚泓水之战始末的记述,以对话的形式展现了两种对立的军事思想的'激烈冲突。
文章前半部分叙述战争经过及宋襄公惨败的结局,后半部分写子鱼驳斥宋襄公的迂腐论调。公元前638年,宋、楚两国为争夺中原霸权,在泓水边发生战争。当时郑国亲近楚国,宋襄公为了削弱楚国,出兵攻打郑国。楚国出兵攻宋救郑,就爆发了这次战争。
当时的形势是楚强宋弱。战争开始时,形势对宋军有利,可宋襄公死抱住所谓君子“不乘人之危”的迂腐教条不放,拒绝接受子鱼的正确意见,以致贻误战机,惨遭失败。
子鱼的观点和宋襄公的迂执形成鲜明对比。子鱼,宋襄公同父异母兄目夷的字。
他主张抓住战机,攻其不备,先发制人,彻底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这单籂厕饺祭搽熄敞陇样才能夺取战争的胜利。
【子鱼论战读后感】相关文章:
子非鱼美文06-21
《曹刿论战》说课稿06-09
《曹刿论战》教案09-10
曹刿论战教案03-12
曹刿论战教案05-06
曹刿论战教学反思03-13
《曹刿论战》教学反思02-17
《曹刿论战》教案15篇02-20
《曹刿论战》教案(15篇)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