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学生丰子恺读本》有感

时间:2023-07-18 22:51:08 松涛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小学生丰子恺读本》有感(通用36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小学生丰子恺读本》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读《小学生丰子恺读本》有感(通用36篇)

  读《小学生丰子恺读本》有感 1

  丰子恺,原名丰润,是中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他一生创作了《缘缘堂随笔》、《护生画集》、《丰子恺书法》等作品,其中的一些散文和图画加上丰子恺的生活经历,就整理出了《小学生丰子恺读本》这本书。书中有五个乐园,分别是“生物乐园”、“儿童乐园”、“茶坊乐园”、“艺术乐园”和“故事乐园”这五个乐园。其中包含了许多深刻的道理。

  “画画不要脸”,丰子恺画的人脸上都是白白的一片,没有五官,但是我们还是能看出这些人物在做什么,为什么呢?这是笔不到意先到。就是说,一个武林高手,最高的境界是无招胜有招,无刀胜有刀,刀还没有出鞘,刀气已经逼人了。一个人的精气神就像刀气,远远要比眼睛啊,鼻子啊,手指啊更让人看清楚这个人。他画画要的就是这种神、气、韵,就为了这个,他可以“不要脸”。

  丰子恺常常童心大发,像个小孩子,十分可爱。他对钱不怎么亲热,常常对儿女们说:“钱又在口袋里叫了,我们去花掉它。”他和孩子们一起,忙忙碌碌搓泥巴,再切成一小块一小块,自己动手做玩具,做得满手是泥。家里墙上那面挂钟,长的太丑太严肃,越看越不顺眼,便把它做成油画,贴了几只燕子,然后就舒服了。他是个崇拜儿童的人,他向往儿童的童真和童心,自己也有了一颗童心。他虽然是大人了,但是总会对小孩才会感兴趣的事产生兴趣,比如:在钓竿上放一粒饭,放到水中,待虾来吃时,便一提,抱着半颗饭粒的虾便被提到了空中。

  他也非常爱护动物,我们以前课文中学到的《鹅》便是他写的,他写了鹅的'姿态、叫声、步态、吃饭等特点,描写地极为细致,真是一位生活中的观察家!他有一次要把一只鸡放生,不忍心绑住它的脚把它倒提起来,便把鸡放在衣服里,衣服鼓鼓的,引起了船上的便衣侦探的注意。一下船,便衣侦探就抓住了他,后来才发现这是一场误会,丰子恺也感到很无奈。不但这样,为了劝世人“爱惜生灵,戒除杀机”,他坚守对师傅的一句承诺,用了四十六年时间,作了四百五十幅“护生画”,编成《护生画集》。四十六年!多么长的一段时间,他却坚持了下来!多么有毅力!

  在丰子恺的简介上我想添几个字:“丰子恺,原名丰润,是中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翻译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富有童心,爱护动物的文艺大师。”

  读《小学生丰子恺读本》有感 2

  本是再普通的植物了,但在的笔下却能给人留下刻骨铭心、久久不能忘怀的共鸣,勾起我童年的回忆。小时候我家院子里有一棵树,它不算太高大,但它却陪伴我们度过童年时光。春天刚到,就会迫不及待吐着嫩嫩的绿芽,像我们宣告春天来了。夏天、茂密的柳枝吸引着我们,我们姐弟在树的影子下,搭起小方桌做暑假作业、下跳棋、象棋、打争上游。柳树还会招来蝉,天气越热蝉鸣越响,一只叫,其它得也跟着叫,像大合唱,尤其是中午睡午觉时越叫的凶。为了不让这些可恶的蝉吵得大人睡不好午觉,我常常用自做的面筋,裹在长长竹竿上去粘蝉,自做的面筋很粘,几乎没有落空,粘下来一只,就用剪刀剪掉它的翅膀,使它飞不起来。当我们要和其它院子里的伙伴玩打仗游戏时,我还会折下柳枝,圈成一个柳帽戴在头上,当然树上会有我们叫毛辣子的`虫子,给它蜇一下痛得受不了,非得要用胶布在皮肤上反复粘才行。秋天来了,柳树的叶子也慢慢发黄,慢慢的落了,每当看到地上落了一层树叶时,我都会有一种麽名忧伤,我都会把它扫掉,直到扫到没有落叶为止。冬天到了,柳树静悄悄的站在那,我们全家人每天来回来去的从柳树边走过,但大家不在去关心它,只是当有鸟儿落在上面,叽叽喳喳叫的时候,我才去用目光看着。但这都无碍,来年柳树又会给我们带来童年的欢乐。

  我赞美但其美与牡丹不同,与别的一切花木都不同。的主要的美,是其下垂。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红杏能长到“出墙”,古木能长到“参天”。向上原是好,但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觉得其样子可恶;你们是靠他养活的,怎么只管高距上面,绝不理睬 他呢?你们的生命建设在他上面,怎么只管贪图自己的光荣,而绝不会顾处在泥土中的根本呢?花木大都如此。甚至下面的根已经被砍,而上面的花叶还是欣欣向荣,在那里做最后一刻的威福,真是可恶而可怜!没有这般可恶可怜的样子:它不是不会向上生长。它长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长得高,越垂得低。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这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相处在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它亲吻。好像一群的活泼孩子环绕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但时时依傍到此慈母的身旁去,或者扑进慈母的怀里去,使人看了觉得非常可爱。也有高出墙头的,但我不嫌它高。为了它高而能下,为了它高而不忘本。

  笔下的写的是那样的深刻,而我童年记忆的却是那么的朴实、随性。现在每当我漫步在玄武湖畔,看到湖边那一排排树时,都会涌现出对一种莫名敬意!

  读《小学生丰子恺读本》有感 3

  丰子恺是一个最具艺术气质的艺术家,月下之柳,梦幻之柳,忘记了自己的根本。」甚至於「下面的根已经被斫,而上面的花叶还是欣欣向荣。即如“月上柳梢头”,怒放的,而绝不回顾处在泥土中的根本呢?花木大都如此,也爱呢喃不休的春燕?为什么,这是典型的东方情结,早春天气,柳丝垂碧? 文章对牡丹等花木大多用第三人称,在第五段却用了两出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你们是靠它养活的,怎么只管高居在上面,绝不理睬它呢,他多情善感,既不闻,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生命与春天一同生长,怎么只管贪图自己的光荣,红杏能长到“出墙”。

  丰子恺与杨柳的缘,但我不嫌它高,为了它高而能下,为了它高而不忘本,真是可恶而又可怜!杨柳没有这般可恶可怜的样子:它不是不会向上生长。它长得很快,而且很高,好像是一棵从古诗中生长出的一种树,上上下下都浸润着诗词歌赋,在那里作最后一刻的威福,摩挲杨柳,便成了丰子恺的最爱,不止用手,永远只能是根上生出的枝叶,树高千尺,荫荫柳风扑面吹来:《春日游,条条不忘记根本,下面有根,有土地。后来,还有《田翁烂醉身如舞,两个儿童策上船》,丰子恺对于柳树的爱并不只是止步于这个层面,更多的还是我一开始就谈到的被柳树的精神与道德所感动,由此渐生爱慕,贪图富贵,夤缘为虐,湖畔之柳,陌上之柳,那柳风的感觉,既不见也能看得到,在南普陀寺种了一株杨柳、而又是画面着意表达的那种期待:即是“人约黄昏后”的期待,而是留恋这份师徒之情。“柳”者“留”也,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不舍不弃。

  杨柳是极富画意和诗情的,丰子恺画中的杨柳,也就不再是一种景色的单纯点缀,摇摇曳曳,从弱柳到虬枝,就是那株杨柳的根,而作为弟子的,风云变幻,十年的`人生,风风雨雨。甚至下面的根已经被斫,而上面的花叶还是欣欣向荣,或密或疏,浓淡相宜,只在几缕柳条的下端即柳梢处,还有《小楼西角断虹明》,杨柳也便成了丰子恺漫画中重要的元素;《郎骑竹马来》的柳风是顽皮的,天真的,欢悦中又多了几分羞涩与温情。《江流有声,断岸千尺》的柳风习习。十年的时光,但时时依傍到慈母的身边去,或者扑进慈母的怀里去,夏之柳,其实还在于其师父——弘一法师。弘一法师生前,十年的柳枝,在那里作最后一刻的威福。这大篇幅的柳条则是意义无尽,参差高低,错落有致,更是用心。

  读《小学生丰子恺读本》有感 4

  生于我们这个年代的人,因了网络和电视等现代传播工具的普及,海量信息让我们养成了看东西总奔着噱头去的毛病,一样好的东西,若没了噱头,自己心里总自然不自然地会跳过。

  或许这相对于认知,人生路上美好的风景不知要错过多少,但错过了还是多不自知的。唉,我有跑题毛病,扯远了点。丰子恺先生淡淡叙述的文章,我差点就与之遗憾擦肩了,幸而反复跳过多次,最终僵硬着头皮字句读完了。不曾想这竟会成为大语这本书里我最爱的文章。丰先生语,“渐”的本质在于“时间”。确实细细思来,时间这东西确实是最让人觉得不可思量的,溯不到头又望不着尾,没有一个明晰让人信服的标准参考点,于是一个人便恍如处于一真空状态,脚底轻浮,虽全力动弹,竟移动不得。有时真很容易便有如此感觉,一种不知所措的感觉。这让我想起了高一时,我的一个看起来很潮流的英语老师对我们说的一句话:“三年前,你们还是小学生,三年后,你们就是大学生了。”我不晓得她这么一个嘻哈派怎能放出如此言语。当时就已觉得唏嘘不已,可如今不也很无意识地便走至今日了,缓缓地,渐渐地也就过来了。现在回过头去想,去看,心中又不免生出几分怨气:怎么就变得这么快而我竟没什么精彩无伦的回忆,给这段路程钉上一些显眼的碑牌,让我能够以他们为坐标把这段时间给撺掇起来,无模糊地联系起来。或许这就是渐的力量,让人不知不觉走来,即使中间有些可以作为标志的事情发生,在时间的慢性漂白作用下,一切都会变得无突兀,无跌宕。记得有一回浏览我爱南开BBS的`佛版时,看到一个有趣而让人感觉意味深长的故事。话说某一佛陀或尊者早晚一前一后经一闹市,清晨见人歌舞翩翩全然忘我,傍晚再过则痛哭流涕旁若无人。遂异之,问于佛陀,大概回答说,唯变不变,变才是永恒的,正常自然的。当时我完全惊呆了。虽然他与丰子恺先生的渐有所不同,乃一骤变,但同时的,他们都强调了变是永恒,只不过骤变让人更难以接受,而渐则具隐蔽性,其实我常想,若把骤变慢了放,渐变快了播,就像在动物世界常看到的把猎豹奔跑慢放而鲜花开放快播,他们或许会是同样的性质也不定。常常感慨于是什么致我于今日的我,有幸读了这文章才慢慢明白过来。原来一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因素在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只因自己注意力全为周遭的一些直接刺激给蒙蔽,大方向的把握也就显得困难了,于是走到尴尬的境地才忍不住骂骂咧咧,烦恼于如何莫明奇妙、

  至于今天,就像一个随流水而漂的船,水的推动无疑是常态,感受也会最深。只是如若没能顾及到经常作用的风,看似可以忽略的风,单纯想就着水就能把握住方向,最终只是不可能,风会渐渐带船偏离,漂向不可知的远方。不知我所感叹的是否于渐有莫大的关系,但就因果而言许多东西确实得之于那一篇文章,于是就这么写了。

  读《小学生丰子恺读本》有感 5

  收到这本《丰子恺家书》后,我特意专门去了解了一下丰子恺先生。他是中国著名的散文家,漫画家,书法家等,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画中有诗》等经典作品,他更是中国现代漫画事业的先驱!为我们后人遗留了很多经典作品!

  而这本《丰子恺家书》是由丰子恺之孙丰羽编著。整本书是由家书的形式构成,记述其爷爷丰子恺和其爸爸丰新的生活故事。整本书由195通家书,47幅恩狗画册两部分组成。这195通家书都是丰子恺写给自己孩子的,涉及内容都是关于生活琐事,教育子女,文章简单朴实,都是他们最真实的生活写照,就是这样,才能体现出一位父亲对子女的关爱和慰问!

  这样的'沟通方式无疑不是一种最好的心灵沟通,这让我想起来我的小时候,跟父亲真的没有太多的交流和沟通,以至于长大后的疏远和陌生。书中还有47幅恩狗画册,每一幅都是丰子恺记录恩狗童年有趣的美好时光!体现出童趣十足,父爱如山!特别喜欢这些画册,那是多么珍贵的回忆啊!

  这本书虽然内容琐碎,但却让我感触颇深!超级值得推荐的一本书,喜欢!

  读《小学生丰子恺读本》有感 6

  时值新春二月,天气多变,乍暖还寒,正是最难将息的时候。

  日前的天气本还是好好的,想不到早上起床之后抬眼望外,发觉整个天空都是灰蒙蒙的,更因气温低下而感觉稍许寒冷之意。天空中乌云密布,显得阴暗异常,丝丝的冷风中更传递着风雨欲来的讯息,这样的天气凭空让人心态情绪上感到些压抑和消沉。然而事实上,确是人心的多变更胜于天气的。

  傍晚时分天空阴暗得愈发厉害,直到淅淅沥沥的小雨渐次的滴落和湿润了大地为止,这当算得上是立春之后的第一场春雨。但当暮色四合之后,窗外的景色渐渐的淹没于夜色之中终于不见,只有远方的霓虹灯的灯光透过层层的细雨而遥远的传过来。雨声淅沥,连绵不绝,暗合着这冬去春来的夜晚,心绪更加感到彷徨。刚刚从家里出来有十天,难道又想家了吗?虽是自己的心事,自己却未必就说得清楚。正赶上今天还是我的生日,心情上更加是欲言又止。而对于我的生日,我想哪怕全天下的人都不记得,甚至连我自己都不记得的.,但想家中的母亲却一定会记得的。而事实上我的生日又何尝不是老妈的受难日呢。但很遗憾的是日间一直都没能来得及给家里打个电话问安一下,感到有些惭愧。

  满怀无着无落的心绪或者感觉,翻开日前带来的那本书《现代闲情小品》,读到丰子恺的那篇散文《春》之后,移情于物来遣怀的竟有所感。而加之连日来我又感冒复发,持续服药使得满嘴终日感觉苦涩,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我以为借用别人的感受来排解自身的烦绪,那却也是未为不可的事情。

  “春的景象,只有乍寒、乍暖、忽晴、忽雨是实际而明确的。此外虽有春的美景,但都隐约模糊,要仔细探寻,才可依稀仿佛地见到,这就是所谓“寻春”罢?”但当看到这段文字之时,感觉有些微妙,因我日前还曾发短信给距近的好友说来日择个好天气一起去爬山游玩呢,郊外踏青寻春却也是潜在的目的。

  “春所带来的美,少而隐;春所带来的不快,多而确。诗人词客似乎也承认这一点,春寒、春困、春愁、春怨,不是诗词中的常谈么?不但现在如此,就是再过个把月,到了清明时节,也不见得一定春光明媚,令人极乐。倘又是落雨,路上的行人将要“断魂”呢。可知春徒美其名,在实际生活上是很不愉快的。”而这段对春的描述更让人苟同,春风化雨竟多愁,且不说诗人词客,单说凡夫俗子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实际,一年中最愉快的时节,是从暮春开始的。就气候上说,暮春以前虽然大体逐渐由寒向暖,但变化多端,始终是乍寒乍暖,最难将息的时候。到了暮春,方才冬天的影响完全消灭,而一路向暖。”丰子恺的这段文字的理性认知,更加让我感到五体投地。想到乍暖还寒的初春,景象固然是一派生机勃发,但风雨不定气温多变,却也正是古人词句里说的是最难降息的时候。所以说暮春才是最美好最愉快的时节。

  “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事实是的确如此。侧耳倾听着窗外的雨声,依然淅淅沥沥的错落有致的富于节奏。“小楼一夜听春雨”的诗句意境是无比美妙的,然而实际上若拿到现实情境里来映照,我们或都会感到失望的,因为现实生活中的遭逢际遇并不总是那么富有“诗意”的。想及到日间午后因为天寒,而蜷缩到屋内一隅不愿再动,再反观诗人词家那些淡雅恬静的诗句,我们或也会感到哑然失笑的吧。

  读《小学生丰子恺读本》有感 7

  读丰子恺的这篇文章,使我悟出了一番人生哲理——时间的力量!然用者因人而异,各有千秋。岩中小草,竟可撼山拒石;檐下流水,亦能水滴石穿,这一切,无不缘于时间的力量。世界上,最宝贵的是时间,最容易忽视的也是时间。正所谓:引兰入室,久闻而不觉其香,这是人性麻木的始然。同理,教书育人,如果不考虑责任与使命,良心便让自己无法释然。因此勤学、多学便成为当代教师的必然选择。试想,师者如果不能与时俱进,何谈为人师表?社会在变,学生在变,变的过程也是渐进的过程。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滴水,无以成江海。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要迎合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必须不断充实自己,这才是教师行业中决胜的不二法宝。

  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在不知不觉之中,天真烂漫的孩子“渐渐”变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侠的青年“渐渐”变成冷酷的成人;血气旺盛的成人“渐渐”变成顽固的老头子。因为其变更是渐进地,一年一年地,一月一月地、一日一日地、一时一时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渐进,犹如从坡度极缓的长远的坡上走下来,使人不察其递降的痕迹,不见其各阶段的境界,而似乎觉得常在同样的地位,恒久不变,又无时不有生的意趣与价值,于是人生就被确实肯定,而圆滑进行了。假使人生的进行不像山坡而像钢琴的键板,由do忽然移到re,即如昨夜的孩子今朝忽然变成青年;或者像旋律的“接离进行”地由do忽然跳到mi,即如朝如青年而夕暮忽成老人,人一定要惊讶、感慨、悲伤,或痛感人生的无常,而不乐为人了。故可知人生是由“渐”维持的。这在女人恐怕尤为必要:歌剧中,舞台上的如花的美女,就是将来火炉旁边的老婆子,这句话,骤听使人不能相信,少女也不肯承认,实则现在的老婆子都是由如花的少女“渐渐”变成的。人之能堪受境遇的变衰,也全靠这“渐”的助力。巨富的纨绔子弟因屡次破产而“渐渐”倾家荡产,变为贫者;贫者只得做佣工,佣工往往变成奴隶,奴隶容易变成无赖,无赖与乞丐相去甚近,乞丐不妨做偷儿……这样的例,在小说中,在实际上,均多得很。因为其变衰是延长为十年二十年而一步一步地“渐渐”地达到的,在本人不感到什么强列的刺激。故虽到了饥寒病苦刑笞交迫的地步,仍是熙熙然贪恋着目前的生的欢喜。假如一位千金之子忽然变成了乞丐或偷儿,这人一定愤不欲生了。这真是大自然的神秘的原则,造物主的微妙的工夫!陰陽潜移,春秋代序,以及物类的衰荣生杀,无不暗合于这法则。由萌芽的春“渐渐”变成绿荫的夏;由凋零的秋“渐渐”变成枯寂的冬。我们虽已经历数十寒暑,但在围炉拥衾的冬夜仍是难于想象饮冰挥扇的夏日的心情;反之亦然。然而由冬一日一日地、一时一时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移向夏,由夏一日一日地、一时一时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移向冬,其间实在没有显著的痕迹可寻。昼夜也是如此:傍晚坐在窗下看书,书页上“渐渐“地黑起来,倘不断地看下去(目力能因了光的渐弱而渐渐加强),几乎可以永远认识书上的字迹,即不觉昼之已变为夜。黎明凭窗,不瞬目地注视东天,也不辨自夜向昼推进的痕迹。儿女渐渐长大起来,在朝夕相见的父母全不觉得,难得见面的远亲就相见不相识了。往年除夕,我们曾在红蜡烛底下守侯水仙花的开放,真是痴态!倘水仙花果真当面开放给我们看,便是大自然的原则的破坏,宇宙的根本的摇动,世界人类的末日临到了!“渐”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极微极缓的方法来隐蔽时间的过去与事物的变迁的痕迹,使人误以为其恒久不变。这真是造物主骗人的一大诡计!这有一件比喻的故事:某农夫每天早晨抱了犊而跳过一沟,到田间劳作,夕暮又抱了它跳过沟回家。每日如此,未尝间断。过了一年,犊已渐大,渐重,差不多变成大牛,但农夫全不觉得,仍是抱了它跳沟。有一天他因事停止工作,次日再就不能抱了这牛而跳沟了。造物的骗人,使人留连于其每日每时的生的欢喜而不觉其变迁与辛苦,就是用这个方法的`。人们每日在抱了日重一日的牛而跳沟,不准停止。自己误以为是不变的,其实每日在增加其苦劳!我觉得时辰钟是人生最好的象征了。时辰钟的针,平常一看总是觉得是“不动”的;其实人造物中最常动的莫过于时辰钟的针了。日常生活中的人生也如此,刻刻觉得我是我,似乎这“我”是永远不变,实则与时辰钟的针一样的无常!一息尚存,总觉得我仍是我,我没有变,还是留连着我的生,可怜是受尽“渐”的欺骗!“渐”的本质是“时间”。

  时间我觉得比空间更为不可思议,犹之时间艺术的音乐比空间艺术的绘画更为神秘。因为空间姑且不追究它如何广大或无限,我们总可以把握其一端,认定其一点。时间则全然无从把握,不可挽留,只有过去与未来在渺茫之中不绝地相追逐而已。性质上既已渺茫不可思议,分量上在人生也似乎太多。因为一般人对于时间的悟性,似乎只够支配搭船乘车的短时间;对于百年的长期间的寿命,他们不能胜任,往往迷于局部而不能顾及全体。试看乘火车的旅客中,常有明达的人,有的宁牺牲暂时的安乐而让其座位于老弱者,以求心的太平(或博暂时的美誉);有的见众人争先下车,而退在后面,或高呼“勿要轧,总有得下去的!”

  读《小学生丰子恺读本》有感 8

  知道丰子恺是因为他的漫画,忘记最初从哪里看到的,但他的画干净、温暖、是记忆里熟悉的画面,不高远。

  我很少因为喜欢某人的作品去关注他的生平,也从不追星拜人。因此,我并不知道丰子恺是这么一位有名的大家。

  与《丰子恺的故事》相遇也是一种缘分,干净而简洁的封面上一位正在读书的儒雅先生,让我一见倾心。

  故事从先生的出生讲起,先生是家里的第七个孩子,也是唯一的男孩,从小就背负着父母对他的期望。虽然8岁时父亲去世,母亲却是顶着生活的重压支持他的学业。

  父亲在世时发现丰子恺喜欢画画,不能接受,严厉的批评了他。但是姐姐们都默默地用行动支持他,还有学堂的先生也给了他鼓励和认可,他的绘画天赋得到了保护和支持。

  先生小时候除了画画好,学习也很好,同时报考三个学校,成绩都能名列前茅,用现在的语言就是-------寒门学霸。

  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习期间,丰子恺有幸跟随李叔同先生学习绘画,这位老师成了他一生的学问和做人的精神指导,这位老师在丰子恺心里是:“就人格讲,他当教师不为名利,为当教师而当教师,用全副精力去当教师;就学问讲,他博学多能,其国文比国文先生更高,其英文比英文先生更高,其历史比历史先生更高,其英文比英文先生更高,其常识比博物先生更富,又是书法金石的专家、中国话剧的鼻祖。他不仅能教图画、音乐,还拿许多别的学问为背景来教他的图画、音乐。”

  这一段我反反复复的看了好几遍,对李叔同先生佩服的五体投地。因为我前几天刚看到林清玄的散文里讲到,他在弘一法师时期,吃饭只配一碟咸菜,夏丐尊先生问他:不咸吗?他说:咸有咸的好。饭后只有一杯白水,夏先生又问:白水一杯,没有茶,不淡吗?他说:淡有淡的好。

  一位生于富贵之家的人,能甘受清贫。实在是我等凡人难以望其项背!

  读到丰子恺先生的母亲,为了给丰子恺凑齐去日本学习的费用,卖掉了祖屋,其胸襟和见地也非一般女子。母亲的支持和鼓励也是成就丰子恺先生一生的基石。

  我不禁合书自问:我要如何才能成为一位懂的并给予孩子有力支持的母亲呢?

  任何的天赋都离不开后天的努力,才能展现它的光芒。丰子恺的`不断学习和钻研才有了更广阔的天地,才逐渐被人们熟知和喜爱。

  无论是插画和广告,还有日常生活里的趣事,在先生的笔端就像活的一样。

  在抗日战争时期,先生携一家老小,辗转流离,奔波有8年之久,着实不易。

  这八年,先生在途中不忘以笔为刀,揭发日寇罪行,激励民众抗日。展现着作为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

  新中国成立之后到文革之前,先生满怀激情的工作着,生活着,幸福着。

  然而,上天给的功课不会这么简单,真如孟子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文革到来,无理可讲,无处可逃,被监管不能创作,这对文人来说就是最大的刑罚。

  文人以创作舒心志表情思,堵塞常用的管道,就需另辟新径。也就是要实实在在的修,于困苦中,修出离苦得乐的一条路。

  上天为每一次遇见都做好了准备。丰子恺先生受教于李叔同先生,后又在缘缘堂皈依于弘一法师。无不是为了以后文革这十年的苦痛做的准备。

  如果没有这些心灵和智慧上的准备,丰子恺先生是否能坦然渡过这些岁月呢?我会有些疑惑。

  虽然作者没有过多的语言指责和控诉,我依然能感知到先生那段岁月的苦闷。如果说抗日战争的颠沛流离中,还能口诛笔伐。而这段自家人带来伤害的时光,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所有的痛都不可说不可说。

  当先生1975年9月15日辞世时,离文革结束还不到一年的时间,怎能不让人扼腕叹息?

  我一直以为丰子恺先生是顺山顺水的一生,才会有如此干净惬意的笔触,来盛纳最普通的人事。

  却原来如梅花一样,只有经过酷暑严寒,才能发出沁人心脾的香来。

  合书不禁感叹:人生不易呀!

  每一位大师的品格都高山仰止,每一位名家故事都励人心智。愿我能从故事里汲取营养,补上我曾经欠缺的理想。

  读《小学生丰子恺读本》有感 9

  儿时印象中的丰子恺,是家中难得看到的几张报纸上,一幅又一幅简明又有趣的漫画,虽然是年少,没有多少生活经验,却也品得出几分淡淡的人生况味,心下知道那画里有人生有趣味。寥寥几笔淡墨,一人一树便呼之欲出。那时记下了这个名字,只觉得远不可及。其实儿时识得的所有名人,哪个不是遥不可及呢?仿佛作家画家都是天边的星辰,只可远观不可得见,以为他们是与自己常人不一样的存在。

  那时书少,什么都觉得神秘,尤其是一位艺术家的身世,哪里可知?直拖了半生,才有运气读越来越多的好书,与文学越来越近,知道艺术原是来源于平凡的生活。

  从作品而至作者的背景,这更有助于我们理解作者的作品。以前只知丰子恺的画有趣味,及至后来读到他的散文才知艺术原本是相通的,画得一手好画,写得一手好文,这也是与大师内心有趣的灵魂分不开的。《丰子恺的故事》一书为我们展现了他不平凡却又不平凡的艺术人生,他的一生都是与画画分不开的,所有重大事件都因画画而起源,而在书中我们看到最多的无非就是勤奋二字。人们常说没有平白无故的成功,读了这本书你就更会明白,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只是因为他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当然,还有大师的人格魅力。这两点是我们看到的最大的两个闪光点。

  丰子恺对自己的总结是,我的心为四事所占据了,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

  这四个词真的是太贴合他的作品与生命了。其实一位艺术家的作品即是他的生命,他的生命即是作品的载体。要想从整体细细了解他,这本《丰子恺的故事》还真是为我们再现了他的一生轮廓。

  儿时即对画画表现出特殊的天赋,姐姐们的默默支持也是不可没的功臣。于是就一路朝着画画的方向走下去。又得大师李叔同的亲力提携,丰子恺的艺术之路可谓顺当。

  而在求学生涯结束后的工作之初,又因深感能力的不足,东渡日本与竹久梦二的画集的意外相逢,才真正奠定了他的画风人生。因辟了新路,当然也因其漫画自有风格,他的作品迅速名扬天下,而后便有大量作品问世。

  早期的漫画以诗词和儿童题材居多,而后因国内战火弥漫,丰子恺不肯为亡国奴,辗转流浪八年,其中历尽艰辛,而亲手创立的缘缘堂也在战火中惨遭涂炭。在逃难途中,他的作品风格发生变化,由人物转向风景,但仍不失其哲理、诗趣的独特风格。说到他的画风,我们很自然会想到当下很走红的一位“老树画画,”人们初一看到他的.作品,自然都会第一想到丰子恺,这只能说明丰子恺的作品之深入人心,流传之广。

  说丰子恺,不可避免地要谈到李叔同,他的恩师。丰受李的教诲颇深,诸多思想都与他颇有渊源,我们读到这段师生情,丰日后在《我与弘一法师》文中深情回顾。

  其实古往今来,我们看那些艺术生命长久的作品与作者,都无不是以一颗单纯的心扑到了艺术之上的人,而世人之所以对丰子恺无非议,也是与他的气骨分不开的。大浪淘金,多少风云人物,有的越来越闪光,有的却原形毕露,而丰子恺无疑是鹤立鸡群的艺术大师。

  读了《丰子恺的故事》,我们还要读一读弘一法师,这样才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艺术家艺术的一生。

  有天赋,再加上后天的努力,有机缘,再加上自己的人格魅力,无论是对师对友对学生对孩子对大自然,丰子恺身上展现的都是大师的风范,真真是那个时代流传下来的人格范本。民国真是一个很好的时代,为我们留下那么多闪光的名字,让后世读也读不倦。

  读《小学生丰子恺读本》有感 10

  认识丰子恺先生是从他的文章开始,读《缘缘堂随笔》,觉得先生是一个热爱生活、洒脱随性的人,文章多是对日常生活经历及一些琐屑事物的描写,于平淡中发现生活的美,字里行间都是浓浓的情味儿;尔后观其画,先生多将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入画,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惹人喜爱。

  读了吴浩然写的《丰子恺的故事》以后,更加熟悉了先生文章和画作背后的故事,也更加全面地了解了先生的文学和艺术创作,对先生的人生经历、气质品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本书作者吴浩然痴迷于丰子恺的艺术,现定居丰子恺故乡浙江省桐乡市,还跟随丰子恺先生女儿丰一吟进行研究工作,是杭州师范大学“弘一大师·丰子恺研究中心”的特约研究员,他对丰子恺先生十分了解,用文字为读者搭建了一座通往丰子恺先生单纯、烂漫和完整的童心世界的桥,使读者可以领略民国的文人风范。

  如丰一吟对这本书的评价:这是我们家真实的故事,也是一个时代真实的.烙印。《丰子恺的故事》是一部传记式故事集,全书分为五章,基本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丰子恺从少年直至终老的人生故事,也反映了在那些动荡艰难的历史时期中文人的抉择。

  丰子恺出生在商贾之家,经营染坊生意,家族崇文尚礼,他在父母族人的期待下降生。适逢乱世,父亲虽如愿中举,但因家中变故和时代遭逢,当官的厚望化为泡影郁郁而终。丰子恺在母亲的独自抚养下艰辛成长,也许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丰子恺从小就表现出在绘画方面的天赋,早早懂事的他勤奋好学,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那里遇到了人生中的良师益友李叔同先生,后又东渡日本,不期间与竹久梦二的画集相遇,从中汲取营养,后又与漫画结缘,这都为他成为深受人民大众喜爱的漫画家铺下了基石。他的绘画取材的时候,多选择社会底层人士,将画作变为镜子,照出社会的真实、残酷和温情,画作中饱含悲悯之情、忧国之思,折射出那个时代的悲欢离合。

  先生“人生短,艺术长”,作品至今深受大众喜爱,他高尚的人格,励人心志,孩子们可以从中汲取养分,勇敢成长。

  读《小学生丰子恺读本》有感 11

  读《渐》,常感到作者好像就在身边与我亲切的促膝谈心,文章娓娓动听,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发自肺腑的思想感情。这种经过深思熟虑而从容地吐露出真情实感的文风,人们在形式上常称之为“随笔”。《渐》正是丰子恺《缘堂随笔》中的一篇至情至性之作。《渐》不是那种一遍能读懂看透的文章,每读一遍便有一次的感慨。跟随丰子恺从纷繁复杂的人事中观察熟悉而陌生的人生,不能不被他的睿智和深刻所折服。《渐》中有几句话“在不知不觉之中,天真烂漫的孩子‘渐渐’变成了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侠的青年‘渐渐’变成了冷酷的成人;血气旺盛的成人“渐渐”变成了顽固的老头子……歌剧中,舞台上的如花的美女,就是将来炉旁边的老婆子”,让我深感到时间的残酷,特别是现在慢慢跨入“四十”这个行列,更感觉到一年一年地,一月一月地、一日一日地、一时一时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岁月就这样在不经意间飘过飘过……想挡也挡不住,只有家里墙上挂着的结婚照片,记录着自己的青春,看看照片前的自己,哑然失笑,渐渐的自己从一个青春少女,变成了少妇,又从少妇变成了孩他娘,可能渐渐的有一天我将变成了火炉旁边的.那个老婆子,眼神迷茫了,思绪混乱了,口中喃喃地,也不知在诉说着昨天,今天还是明天的事,然后有一天又一次重新挂在墙上……生活可能就是这样,渐渐的天黑了,吃饭,睡觉,渐渐的天亮了,工作,学习,跟一些认识的或是不认识的人或是擦肩而过,或是点头问好,或是促膝交谈。每个人都带着不同的心情行在世间,徘徊、迟疑、前行、后退、觉醒、离去……渐渐的长大,渐渐的成熟,渐渐的老去,渐渐的敏感,渐渐的心事重重。一切的一切就这么渐渐地过去,渐渐的来到,又渐渐的过去,直到有一天我们发现自己象隔壁的老奶奶那样天天坐在陽光下回想昨天,而一切又渐渐地远去不在回来。路上,我曾多次凝视那些拖着蹒跚步履的老人们,相互搀扶着,年少时曾那么得意的从他们身边走过,不屑与他们的老态龙钟,而今也渐渐的明白现在的他们可能就是我们的未来,想想年轻时他们也如我们现在这般健康,天天忙忙碌碌而又精神百倍的生活着,而渐渐地一切都成了过去,渐渐地头上长出了白发,渐渐地脸上爬上了皱纹,渐渐地满头银发步履艰难的……一生啊!虽步履蹒跚,但愿也安安稳稳,甜甜蜜蜜。看着儿子一天天的长大,听着他一天天语出惊人的话语,惊诧有一天去试鞋子,发现儿子竟然和我穿一样的码,感叹!他将在也不是我怀中的襁褓,我的青春也就随着他的成长而渐渐远去了……可是看看周围的人,每天都在渐渐中有滋有味的快乐、幸福、美好的生活,也许是在孩子的成长中看到了青春的影子,也许是在与伴侣携手漫步的时候,握住了幸福的脉搏,也许是在与父母相处中,感受到亲情的博大,——所以,当时光渐渐远去的时候,我们并不急于跳下这列社会的列车,总有一个站台是列车应该停靠的地方,而我们会不慌不忙地下车……也许很多风景已经渐行渐远,然而我们曾经拥有的岁月,不会因为列车的飞驰而消逝,相反,它会成为我们心底最温馨的回忆。《渐》就像人生站台上的那辆列车,使我见着了真的人生……

  读《小学生丰子恺读本》有感 12

  丰子恺先生的文学作品就如同他的画一样,质朴,简洁,让人可以洞悉一切。《忆儿时》选自《丰子恺作品精选》,是一篇很真实无华,却异常感人的文章。丰子恺回忆儿时,说有三件事不能忘却,一是养蚕,二是中秋赏月,三是钓鱼。养蚕主要为了纪念祖母,这是一个良辰佳节,祖母将“养蚕”也大规模地举行,作者看着祖母、诸姐······后来祖母去世了,养蚕也不再继续;中秋赏月是跟着父亲、姐姐一起吃蟹,父亲最爱吃蟹,再配上一壶酒就更不错了,我和姐姐也很享受这一晚的宁静;钓鱼是好朋友王囡囡教“我”的两个小伙伴在一起互相关照,很开心。三件事都让作者难以忘怀。然而,在文章结尾他说:“我的黄金时代很短,可怀念的又只有这三件事。不幸而都是杀生取乐,都使我永远忏悔。”作者很有爱心,对动物有怜悯之情,他也很淳朴,很善良,和小伙伴很友好。

  不过,对于作者“杀生取乐”的看法,确实也有一些争议的地方。人们和动物共生共存,人类离不开动物,动物也离不开人。大自然的生生不息,有些动植物之间的因果关系确实也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得清道得明的,在我看来,我是绝对不敢杀生的,也不敢看别人杀生,但在品尝美食的时候,我也并不会联想到这些鲜血淋漓的场面。所以,有些事情不用太过在意,更不用忏悔。站在人类的角度,食各种生物是生命得以延续的保证,而站在动物们的`角度思考问题,或许这也是动物对于人类的一种回报方式吧。当然,对于一些时时相伴的动物,因朝夕相处与人类产生了感情,那么消灭它们将是一种残忍的行径,此时,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也已升级到了朋友的关系,彼此依靠、相互依存才是最好的结果。

  读《小学生丰子恺读本》有感 13

  这篇散文是丰子恺写的,选自《丰子恺作品精选》,是一篇很质朴,很感人的文章。丰子恺回忆儿时,说有三件事不能忘却,一是养蚕,二是中秋赏月,三是钓鱼。养蚕主要为了纪念祖母,这是一个良辰佳节,祖母将“养蚕”也大规模地举行,作者看着祖母、诸姐······后来祖母去世了,养蚕也不再继续;中秋赏月是跟着父亲、姐姐一起吃蟹,父亲最爱吃蟹,再配上一壶酒就更不错了,我和姐姐也很享受这一晚的宁静;钓鱼是好朋友王囡囡教“我”的两个小伙伴在一起互相关照,很开心。三件事都让作者难以忘怀。然而,在文章结尾他说:“我的黄金时代很短,可怀念的又只有这三件事。不幸而都是杀生取乐,都使我永远忏悔。”作者很有爱心,对动物有怜悯之情,他也很淳朴,很善良,和小伙伴很友好。(.)

  现在,我就对于作者“杀生取乐”谈谈自己的看法。人们和动物共生共存,人类离不开动物,动物也离不开人。我认为作者不应该忏悔。举个例子:你家养蟹,把蟹养得很在,必然是要卖出去杀了吃的,不杀它们对它们来说也没什么意义,蟹、蚕、鱼、虾······都是一样的,到时候不吃它们,它们也会死,死了的东西还能吃吗?那何不趁“最佳时期”“造福人类”呢?不用忏悔。站在动物们的'角度思考问题,人类把它们养那么好,善待它们,作为动物,给予人回报的方式只能是牺牲自己,把自己的身体献给人类。人们也应当接受这种回报的方式。

  当然,乱杀乱斩动物,是要受处罚的。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应当爱护动物。在动物没有侵害我们的情况下,我们

  也不应该伤害它们,如果一味地残害动物,最终受损的只能是我们人类,因为我们的力量远远不及动物。

  读《小学生丰子恺读本》有感 14

  这篇散文是丰子恺写的,选自《丰子恺作品精逊,是一篇很质朴,很感人的文章。丰子恺回忆儿时,说有三件事不能忘却,一是养蚕,二是中秋赏月,三是钓鱼。养蚕主要为了纪念祖母,这是一个良辰佳节,祖母将“养蚕”也大规模地举行,作者看着祖母、诸姐······后来祖母去世了,养蚕也不再继续;中秋赏月是跟着父亲、姐姐一起吃蟹,父亲最爱吃蟹,再配上一壶酒就更不错了,我和姐姐也很享受这一晚的宁静;钓鱼是好朋友王囡囡教“我”的两个小伙伴在一起互相关照,很开心。三件事都让作者难以忘怀。然而,在文章结尾他说:“我的黄金时代很短,可怀念的又只有这三件事。不幸而都是杀生取乐,都使我永远忏悔。”作者很有爱心,对动物有怜悯之情,他也很淳朴,很善良,和小伙伴很友好。

  感悟:在《忆儿时》一文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童真而温润有情的童年丰子恺。也看到了一个敦厚、仁爱、有一颗恙悲心的`丰子恺。文章中透射出他关于生命关于世界的看法:生命是平等的,生死是自然的,孩子是最纯真的。以一颗孩童般的心。真诚的对待世间万物,把名利置于身外,用一颗平常心,淡然的面对人生。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发现自己原来可以像孩童般快乐的活着,不必因生活中的琐事自寻烦恼。

  读《小学生丰子恺读本》有感 15

  这是一本橄榄绿硬质外壳,内页已经发黄的老书,学林出版社1987年出版,扉页上贴有一张限期表,显示在 1990年7月21日以及1991年的2月25日曾有两位学长从这本书中收获过,那时我刚出生不久还在襁褓中等待母亲的乳汁,二十几年过去,这本书依然如慈爱的长者般散发着智慧的光芒,并孜孜不倦地继续给后来的学子提供精神的食粮。

  这本书是由丰子恺的女儿丰一吟编著,主要收录了丰子恺在解放前的一些画论,及一些简单的生平与些许代表漫画作品。很多人知道子恺漫画,但是对于他的艺术理论却相当陌生。他的美学思想是中国20世纪30年代艺术家的美学思想代表,他对文学和艺术的独特的观点表现在他的漫画创作中,有着很高的成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丰子恺的画论大致分为四个部分,中国画论,西洋画论,漫画描法,以及艺术鉴赏。其中个人最感兴趣的是其关于中西美术比较得出的结论,以《中国美术的优胜》为代表,最有特色的是其关于西洋画派的思想,主要体现在《西洋画派十二讲》这一章节中。

  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通过种种途径接触到西方美学思想,并与本土语境相结合,使中国美学现代化。在西学东渐中,文化危机感使得中国的知识分子意识到必须冲破传统文化的束缚,才能在理论和实践中获得真正的解放。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丰子恺吸收东西方文化中是个自己的成分,正如鲁迅先生《拿来主义》中强调对外来文化要有正确的拿来态度,丰子恺没有因为对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的情结而放弃拿来,也没有全盘照搬西方文化,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寻找西方文化,将东西方美学思想融为一体,在东西美学观点互证的基础上发展了中国传统美学的现代意义。

  丰子恺与1927年所做的.《中国美术的优胜》一文,对于中西艺术,尤其是美术方面的差别做了详细的论述,并认为近代西洋美术显著地蒙受中国美术的影响,并认为中国美术实为近代艺术的导师,并提供了证据,如印象派与后印象派绘画的中国画化,欧洲近代美学与中国上代画论的相通,以及康定斯基的艺术论与中国画论的一致性等。他的这些思想理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甚至于在如今的社会大背景下都是边缘化的。中国对于西方的科学羡艳不已,并扩展到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当时的主流思想是反思本土文化并积极向西方学习的,丰子恺却在二者的比较中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如“讲到二者的优劣,从好的方面来说,中国画好在‘清新’,西洋画好在‘切实’,从坏的方面说,中国画不免‘虚幻’,西洋画过于‘重浊’……在‘艺术’的根本的意义上,西洋画毕竟让中国画一筹。”肯定了中国美术的先进性与优越性。

  丰子恺关于西方美术的评论详细见于《西洋画派二十讲》,对于近代西欧的绘画,尤其是对印象派绘画的评骘在中国艺术批评家中是独具一格的,在中国现代美学史上,有许多个名字熠熠生辉,王国维、朱光潜、宗白华……但丰子恺的名字未见其中,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丰子恺一直以漫画家,散文家的身份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但是他作为美学家的地位却一直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同,通过这本画论,我认为丰子恺在美学方面的功绩在于将西方美学知识本土化,构建和发展了中国现代美学,他的美学思想的独特意义将会越来越受到关注。

  唐僧取回来的佛经据说是有破损的,因为事事不得圆满,我从图书馆借到的这本书207页到210页不知被哪位学长或学姐撕去作纪念了,遗憾不已,去淘宝网上搜索这本原价七块九毛钱的旧书,价格已升到880元。新版至今未出,复印整本以作纪念。

  读《小学生丰子恺读本》有感 16

  这次丰子恺的《杨柳》是我们寒假作业中的一篇文章,读完后真地想说些什么了,于是便诞生了这篇文章。

  读完这篇文章啊,我心中只有两个字:气愤。你看看你看看,要赞美杨柳就好好地赞美吧,干什么贬低其他植物的形象啊?说什么:“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觉得可恶!”“甚至下面的根已被斫,而上面的花叶还是欣欣向荣,在那里作最后一刻的威福,真是可恶而又可怜!”看了这些话,怎能不令我气愤呢?

  每个人都对事物有不同的见解,所以在这里,我要发表一下我的.见解。

  植物本来就不代表着什么的,可是人们偏偏让植物去代表自己强加给它们的意义。比如都说牡丹乃是富贵之花,我问你们,牡丹怎么富贵了?难道就是因为它的花达而艳丽?说牡丹吃得很多很好而没有用处,难道观赏不是用处吗。人们往往习惯于把事物分类,而分类的标准呢,无外乎对自己有用或者没用。凭什么,凭什么一个事物存在就一定要对你们有用,你们是谁啊。

  没错,杨柳可以提供木材,为人类所利用。可怜的杨柳啊,我相信提供木材并不是它们生存的意义。植物也是有生命有感觉的,既然来到这个世界上,它们也想在这里多生活一些日子啊,有谁愿意风华正茂之时被人砍去作房屋呢?

  每一种植物都有它们特殊的形态特点,花木蒸蒸日上,是因为它们爱阳光。植物的生长离不开阳光,就算是喜阴的植物,也不能在一个小黑屋子里健康成长的。它们努力向上发展,是为了争取到更多的阳光。而一株植物就是一个整体,又怎么能把它们分开单独讨论。

  至于文章结尾部分所说春天应是“柳条春”,其他植物的贪婪之相不合于春的精神。既然这样,那么春天就只要杨柳好了,其他植物都不要发芽、开花了,反正只有杨柳能象征春的神意,我想真是那样的话,你一定无聊的要死吧。放眼望去,除了杨柳就是杨柳,除了绿色和棕色,其他的颜色是没有的。什么,蜜蜂?你在开什么玩笑啊,没有色彩艳丽的花朵,哪里会有蜜蜂在花丛中忙碌的影子呢,蜂蜜就更别想了。

  春天应该是充满了生机的季节,当春风吹拂大地,五彩缤纷的花朵竞相开放,泥土混着花的香气迎面扑来,植物们拼命向上生长,泥土里的根系也更深更发达了。蜜蜂急急忙忙的开始了新的工作,鸟儿在枝头快活的歌唱,这才是真正的春天,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

  读《小学生丰子恺读本》有感 17

  我的暑假丰富多彩,当然离不开读书,在胡老师的推荐下,我读完了《丰子恺》 。丰子恺爷爷是我国著名的散文家、漫画家、艺术家。丰子恺爷爷还画过许多有趣的漫画。

  我发现这本书写了动物、人物、植物和丰子恺爷爷的家乡往事,我印象中最深刻的文章是《白鹅》,丰子恺爷爷描写了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用词十分生动,把鹅的傲慢写得十分具体十分有趣,由此可见,丰子恺爷爷是一个仔细观察生活热爱身边事物的人。在《阿庆》一文中主要描写了柴主人阿庆的喜好拉胡琴与他的样貌,由此可见,丰子恺爷爷是个认真思考的人。在《杨柳》一文中,丰子恺爷爷描写了杨柳不忘根本的心以及对环境别无所求,只需剪一根枝条插入土中,它就会活过来,长成一大株杨柳树,可见丰子恺爷爷对杨柳树的热爱。

  丰子恺爷爷的很多散文我都很喜欢,只要我们要像丰子恺爷爷一样永远保持一颗真、善、美的童心,那么我们的生活一定很美好。

  读《小学生丰子恺读本》有感 18

  杨柳,是一种平凡的树。它没有松树的挺拔,也没有白杨的伟岸。更没有百花的娇媚。但古往今来它却成为文人笔下不衰的颂歌。著名的现代作家、画家、文学翻译家丰子恺笔下的杨柳更是别具一格。

  作者是喜欢杨柳的,但从字面上看,作者似乎站在不喜欢杨柳的人一边。这就叫欲扬先抑。按说,作者的画中多杨柳,作者应该是喜欢杨柳的。作者多次从“有人说”的角度来谈自己对杨柳的感情。作者喜欢杨柳的原因不象有些人认为的那样,是刻意去喜欢杨柳的。作者喜欢上杨柳完全是偶然的情况下,是因为昔年在自己的屋边种了一株杨柳,而取名为“小杨柳屋”。作者之所以不明确说原因上因为其实喜欢上杨柳上非常偶然的,极平常的。也许在别人的眼里,这不能成为理由的。

  通过对比来体现杨柳的特点,来赞扬杨柳。杨柳是一种植物,但在作者笔下却赋予了它以人的品质和精神。作者赞美的是杨柳的平凡朴实和不忘根本的品质,杨柳不求索取,但求奉献,是其“贱”,它不贪图自己的荣光,而是“条条不忘记根本”,这是其“下垂”。杨柳的“高而能下”的品质是难能可贵的`,对于做人来说,应该学习这种精神。

  作者由杨柳下垂的姿态想到了不忘记根本的精神。由树及人,使主题得到深化。饮水思源,知恩图报乃是为人之道。但生活中的许多人却过河拆桥,甚至落井下石,作者在叙写中蕴涵了对这些现象的指斥。作者赋予杨柳以主观情感,以杨柳喻人,讽刺现实生活中某些作威作福,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人。

  本文主要综合用了排比、比喻、对比、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例如第二段中,“或者说我爱它的鹅黄嫩绿……小蛮腰……”这是排比。例如“好像挂着几千串嫩绿的珠子”是比喻。例如第五段“时时依傍到慈母的身边去,或者扑进慈母的怀里去,使人看了觉得非常可爱”这是拟人。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表达更具生动形象性,使说理更透彻,更精辟。

  读《小学生丰子恺读本》有感 19

  读贵报陈巨来《记丰子恺》一文,说丰乃是一醇厚老人,深以为然,并也让我想起一件往事。上世纪六十年代我还在初中读书,在报上常见子恺漫画,想先生准是个诙谐幽默之人,如能当面聆听他的教诲一定十分有趣。一天我偶尔从电话本上见到丰先生家的号码,便径直给他挂了电话,正是丰先生本人接的。他听我说要跟他学画乐呵呵地笑了,并热情邀请我去他家做客,就这样我与丰先生认识了。丰先生真是一厚道之人,对我这个不谙世故的学童和信笔涂鸦的绘画,毫无一点不耐烦。有几次还亲自取出纸笔给我讲解,这在今人看来有点滑稽,令人难以置信。

  教画之余先生还喜欢与我随便聊聊,有两则我至今记得,一是画画要有思想,所谓“笔墨有声,丹青如镜”,并把这两句话题写在我的笔记本上。还有一句话已成他的`口头禅:“先器识后文艺”,后来我查了书方知,这是太老师弘一大师的话,出自唐书·裴行俭传公文有 约提供,即首重人格修养,次重文艺学习(见《缘缘堂随笔集》)。

  丰先生当时任画院院长,虽平时不必坐班,但依然很忙。有几次我去他家,整个下午他都忙于待客。等他送走最后一位客人,我也赶紧告辞,走出他家时已见万家灯火。回到家中,父亲知我去丰先生家这么晚,批评说:“丰先生是大画家,哪有时间与尔小孩子在扯皮。”我听了深感惭怍。

  几天后我又一次去丰先生家,说自己即将参加中考,画就不学了。先生听了颇为惋惜:“中学生读书要全面发展更好。”说完从内室取出他的一张两寸相片,在背面写:林凤生小友惠存,丰子恺。许多年过去了,此后我虽未再见过丰先生,但他那种有教无类,诲人不倦的精神却鞭策我去为人师表,教好我的学生。

  读《小学生丰子恺读本》有感 20

  我一向喜欢看科普类的书籍,对于妈妈所说的“散文”类的书,我都不是很有兴趣。但这天,妈妈拿给我一本《小学生丰子恺读本》,并告诉我,这是本“有趣”的书,我应该会喜欢它的,于是在妈妈的指导下,我们一起读起了这本书。

  果然,当我读起这本书,心灵似乎马上就坐上了一列旅行之车,在丰子恺爷爷的故事中遨游,一个个故事都是那么妙趣横生,一次次让我忍不住笑出声来。

  你看第一章《生物乐园》,每一个小故事的主角都与动物有关,题目都相当有趣。例如《小猫送信》,妈妈让我先不要看书,想象一下丰子恺爷爷会怎么让小猫送信,于是我猜了起来——是象小狗一样叼在嘴里?拿根带子绑在身上?猜了几个,揭晓答案,原来他把信拴在邻居家猫的尾巴上,晚上小猫回家吃饭,就把信送给邻居了。听了这个故事,你是不是也觉得相当有创意呢?

  “蚂蚁也有家,也有爸爸妈妈在等它。你踩死了它,爸爸妈妈会因它而伤悲。他教导孩子不要踩死蚂蚁,不是为了“积德”、“报应”一说,而是为了培养我们从小就有一颗善良的心。他还说如果丧失了这颗心,今天可以踩死一只蚂蚁,将来就有可能会成为虐杀者。”这是书里的一段话,从这里看出丰子恺老爷爷很有爱心,是一个善良的人。

  “我是妈妈生的,哥哥是爸爸生的;表是自鸣钟生的;凳子是桌子生的;小汽车是公共汽车生的;饼干里有骨头!茶壶不肯走过来!凳子不肯站起来!蜻蜓不肯飞过来!要把月亮拿下来玩!要山茶马上开花!叫太阳不要落下去!花猫不肯同我看动画片······”书中到处可见这样充满童趣的话语,你看丰子恺爷爷是多么幽默风趣,真是个“老顽童”。

  读完了这本书,妈妈问我:“书里讲的'故事是不是都是很小的事,我们平时都可能碰到?可是你会想到用这样的语言写出来吗?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这样最简单的事我们都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

  《小学生丰子恺读本》,用简单易懂的漫画来叙述着一个个深刻的道理,用淳朴至极的文字说着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让我们的心灵坐上了列车旅行,让我们爱世间万物,爱惜幼小的生命,我们可以跟动物对话,跟动物做朋友,所有的一切都那么充满了童趣。大家都来读一读吧,你也会喜欢上它的。

  读《小学生丰子恺读本》有感 21

  一爱,生物,护生就是护心,看管好自己善良的心。

  二爱,儿童,爱儿童到了崇拜的地步。

  三爱,艺术,有善于发现美的特异的眼睛和耳朵。

  儿童,神明,星辰,艺术在他心里占着同等的地位。他对人世间一切的真心,细心,爱心,还有那严谨的治学态度足以成为我们的学习楷模。

  蚂蚁也有家,也有爸爸妈妈在等它。你踩死了它,它爸爸妈妈要哭了。他教导孩子不要踩死蚂蚁,不是为了“积德”“报应”一说,而是为了要培养我们从小就有一颗善良的心。他还说如果丧失了这颗心,今天可以踩死蚂蚁,将来搞不好会成为虐杀者。

  看到这里我就想起了我们店门口绿化带里的几棵“光杆司令”。它们得此殊荣,全拜我汪浩楠一手所赐。因为它们原来都是枝繁叶茂,青春的很。记得我还没上小学的时候吧,我有事没事就拿着我那根“金箍棒”在它们身上左右开弓,直到自己筋疲力尽,才对它们停止用刑。日复一日,它们就冤死在我手里。现在我每每看到它们的残躯,就有一股罪恶感油然而生,让我惭愧地抬不起头来,我决定从今以后,要从小做一个护生大使,来洗脱我的罪恶。

  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着春风之力,向处在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它亲吻。好像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但时时依傍到慈母的身旁去,或者扑进慈母的怀里去,使人看了觉得非常可爱。杨柳树也有高出墙头的,但我不嫌它高,为了它高而能下,为了它高而不忘本。

  我看到过很多关于赞美杨柳的诗句,还是头一次了解到它,外表柔美的杨柳,内在更加美。孙悟空有一双“火眼金睛”那丰子恺就有“火眼金心”我想应该是他的金子般的童心加上细心去发现“美”的。“丰柳燕”决不是浪得虚名。

  我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我对丰子恺先生的作品的喜欢程度。总而言之,他描写的生物,我能闻到其芬芳,他笔下的动物会在我身旁跑来跑去,他对孩子的爱我也能“感同身受”。瞻瞻真切的哭声,就在我的耳边;还有他的一群孩子跟着小鸡贩子倾情的喊着,‘好来,好来’,‘要买,要买’我觉得好幸福,因为我感觉已经身临其境,成了他们中的一员。

  一个人的身体也许是速朽。但是精神之爱才是永恒的!就像万物大同,万物大爱的丰子恺,他将满溢着人性之美的精神之花洒满人间!

  读《小学生丰子恺读本》有感 22

  正如朱自清先生评价丰老的作品所言:“你的文和画就像一首首小诗,我们就像吃橄榄似的,老砸着那滋味儿。”初品丰老的《丰子恺自述:我这一生》一书,确乎有着“回忆性散文兼有平易淳朴之风、宽仁隽永之意和童真天然之趣”的雅俗共赏之意味。

  近日,内心常常焦虑浮躁,近来品读丰子恺先生的《丰子恺自述:我这一生》,集子中那一篇篇道法自然的回忆小文,好似一缕清风、一股清流,平复了些许焦躁的情绪,颇让人深思。

  特别是读到《我的苦学经历》这一篇,深深感慨我为什么读了那么多年英语还是没办法读懂一本英文小说的原因。作者在文中写了他精通一门学问所用的“机械的笨方法”,我觉得对于大多数的.求学者都是受用的,除非你是天才。但天才若没有苦练也难成气候,且看贝多芬、但丁等人。在学业上总做无用功的学生,或许这篇散文对其能起到醍醐灌顶的作用。

  聪明人,肯下笨功夫。确定一个目标,认真地做下去,凡事需要现在努力工作,与其费心于未来的预期,不如现在拿这点功夫来用功。只可惜,这个世界上自认聪明的人多,肯下笨功夫的人少。

  我看作者的青年时代,最佩服他的苦学经验,最艳羡他的良师益友。丰子恺先生的良师益友,印象最深的是伯豪。

  作者文中的伯豪是一个与当时社会之景格格不入的人,如千百年前汩罗江畔的诗人屈原,有“举世浑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之感,他深刻冷静,勇敢果断,当所有人都畏惧那点名册上的圈饼和学业分数而勉强去上课时,他却大胆地旷课,甚至不屑于编造不上课的理由,将节省下来的时间去读书,充实自己的知识;当作者将寝室的启闭视为不容超越的定律,不敢去拿衣服只能强忍身体不适时,他却去讲道理,代作者去请假休息…

  然而这样一种具有犀利眼光,看透社会,孑然一人立于社会浑流之中的人终究不会有一个好境遇。伯豪不屑与社会中的其他人那样浑浑噩噩,畏畏怯怯地过一生,他大胆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也许这样具有超前思想与精神的人不能被那时的旧社会所容纳的吧,他终是被卷在命运的急流中,成了万千繁星中不算起眼的一颗,但他的那份冷静、勇敢、深刻,敢于去抬起头反抗陈规腐矩的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学习!

  倘若你能沉淀下心来,细细品味丰老的《丰子恺自述:我这一生》,你便会懂得他所说的“看淡世事沧桑,内心安然无恙”的舒畅,从纷繁复杂的人事中观察熟悉而又陌生的人生,明处世之理,以睿智和深刻的见解解密生活的真谛,回味生活的老味道。

  读《小学生丰子恺读本》有感 23

  “宇宙间人的生灭,犹如大海中的波涛起伏。大波小波,无非海的变幻,无不归元于海,世间一切现象,皆是宇宙的大生命的显示。”

  掩卷沉思,轻轻用手抚摩着书页。丰子恺先生的《阿难》,一字一词,一句一段,都让人放下尘世一切,静静地自然地明净地品读。文章记载的是丰先生的妻子当年不幸小产。半夜里,这个来得太早的小生灵刚刚来到人间,又在一秒间重回到生命的故乡——在一瞬间的跳动后悄悄地死去。对于这样的人间哀痛,作为父亲的丰子恺能够淡然地加以描绘,不为孩子的死而哀伤,反而是以一颗包容的心,从宇宙万物的倏现倏灭中释然心中痛楚,平静赞叹只有一跳的一生的天真和聪慧,为孩子不受丝毫尘世苦难而感到由衷的欣慰。这其中我们能看到的是丰先生一颗十分朴素,非常真诚的心。

  我虽然无缘亲眼见到丰先生,但脑子里却浮现出一个如此模糊而又清晰的形象:雍容恬静的相貌,一团和气的风度,无论在人生的海洋中遇到什么风浪,他也总是欣然微笑,在浪花飞溅中,没有忧虑没有怨言,只有他的本色依旧。

  巴金形容他是个“与世无争,无所不爱的人,有着一颗纯洁无污垢的孩子的心”。他的作品就像他的人品一般,朴素而真诚。在他的`《大帐簿》里,他细细地写尽人生旅程中的无数疑惑与悲哀,最后他仍然纯朴地希望宇宙间有一本大帐簿,事无大小轻重、来历都一一记录在案,以此解除困惑。《学画回忆》则像放电影般重现出幼年子恺学习画画的趣事,他将那些孩童可爱真挚又逗趣的微妙心理都一一细致地加以描摹,真真切切,没有一丝人造的虚假气息。还有《华瞻日记》里的无邪童真;《秋》里的超脱淡然,只求在死的灵光中度送生命,都表现出他的朴素而真诚的文风。无论是生动有趣的描写,还是对生命的沉思,都渗露出他的真,他的朴,能让读者随之进行一次生命之旅,并在这个过程中受到灵魂的洗礼。

  他,就如滔滔长江流水边的一个辛勤的摆渡人,用他质朴的笔作长篙,以他的真诚纯洁,为被生活所迷的失望的旅人,撑出一片天空。他让旅客的心由喧嚣归于平静,由消沉而重燃对彼岸阳光的希望。

  仰望着蓝天白云,我不禁自问,什么时候,我们世界才可少些欺诈,少些执着,多些自然与淡泊。正如丰子恺先生作品中所希冀的一样。

  沏一壶茶,暂时超脱尘世;品一品丰子恺先生的作品,是安适的,是营养的,是静谧的。

  读《小学生丰子恺读本》有感 24

  “大家都要下去的!”然而在乘“社会”或“世界”的大火车的“人生”的长期的旅途中,就少有这样的明达之人。所以我觉得百年的寿命,定得太长。像现在的世界上的人,倘定他们搭船乘车的期间的寿命,也许在人类社会上可减少许多凶险残惨的斗争,而与火车中一样的谦让、和平,也未可知。然人类中也有几个能胜任百年的或千古的寿命的人。那是“大人格”,“大人生”。他们能不为“渐”所迷,不为造物所欺,而收缩无限的时间并空间于方寸的心中。故佛家能纳须弥于芥子。中国古诗人(白居易)说:“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生。”英国诗人(Blake)也说:“一粒沙里见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手掌里盛住无限,一刹那便是永劫。”

  神秘的时间,一年一年的,一月一月的.,一日一日的,一时一时的,一分一分的,一秒一秒的逼近你。你感受不到它的存在,感受不到她的呼吸。然而,你的确渐渐地在改变着。那仿佛是一朝一夕的时,你就这么渐渐老了下来。眼神迷茫了,思绪混乱了,口中喃喃地,不知在诉说着昨天,今天还是明天的事。你说,造物主骗人的手段,莫如斯。我说,命运弄人的手段,亦莫如斯。渐是不留任何痕迹的。它蒙住了你的双眼,让你在黑暗里暂时沉沦,但当你睁开眼,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于是你欣慰了,认为在这极其细微的渐中没有错过什么。然后你沉迷了,沉迷在这一闭一睁的小游戏中。渐渐的,当你第N次睁开眼时,发现眼前的世界与N次睁眼前不太相同。遂渐渐迟疑,渐渐迷离,渐渐丧失了自己,而口中喃喃的却都是命运弄人。你说人生是由“渐”维持的。我曾多次凝视那些老妇想象着她们年轻时的容貌。但面对这苍老的容颜,我很难想象她们昨日的年轻貌美。那些皱纹留着岁月的痕迹,如此的沧桑。但这些拖着蹒跚步履的妇人们的确有着“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般自信的昨天,而渐渐地,一切都成了过去。渐渐地头上长出了白发,渐渐地脸上爬满了皱纹,渐渐地沉浸在对昨天的回忆中。看着这些经历过无数个渐渐的妇人们,我想我也终究会走到这一步的吧。心酸楚地痛着,不由地想起那首《葬花吟》:”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确,正如你说,现在的老婆子都是由如花的少女“渐渐”变成的。渐渐地,夕陽落山。渐渐地,残月高挂。渐渐地,寒山寺的钟声响起。渐渐地,钟声飘到客船。钟声响着,在安静的夜里,渐渐地,不知又有多少个“渐渐”逝去。其实“渐”并不廉价。正如你所说。

  读《小学生丰子恺读本》有感 25

  读中学时,曾见到过报上刊登丰子恺先生的漫画。印象中,画孩子的较多,生动有趣。但,不懂丰子恺先生童趣盎然的漫画中所蕴含的意境,也不能体会作者创作这些作品的心声。后来,读到丰子恺先生的散文名篇《渐》,爱不释手。而他以自己的儿女为描写对象的散文作品更令我神往。丰子恺先生以妙趣横生、素淡隽永的文字把孩子们的日常琐事描绘得有生有色。活泼可爱,稚气未脱的孩子们在他的.文字中栩栩如生。

  《儿女》写的是丰子恺把小燕子似的一群儿女送回乡间,孤居上海时回想被四个天真烂漫儿女围在中间坐在地上吃西瓜充满诗意的场景:最初是三岁孩子的音乐表现,他满足之余,笑嘻嘻摇摆着身子,口中一面嚼西瓜,一面发出一种象花猫偷食时候的“ngam ngam”的声音来。这音乐的表现立刻唤起了五岁的瞻瞻的共鸣,他接着发表他的诗:“瞻瞻吃西瓜,宝姐姐吃西瓜,软软吃西瓜,阿韦吃西瓜。”这诗的表现又立刻引起了七岁与九岁的孩子的散文的、数学的兴味,他们立刻把瞻瞻的诗句的意义归纳起来,报告其结果:“四个人吃四块西瓜。”

  丰子恺不加任何修饰叙述了孩子们吃西瓜的开心场景,给人以平凡生动,亲切温馨的感觉。在这场景中有孩子们的言笑举动,有充满童稚的思维与心理,洋溢着生机与家庭生活的情趣,呈现出孩子的一种至纯的生活情态,真诚地倾诉他对儿童天真质朴的艳羡,表达了他对孩子的欣赏与靠近。发现了一个和成人世界完全不同的儿童世界。

  丰子恺以儿童的心态去感知孩子们童真稚拙的生活、参与他们的游戏活动,设身处地地体味童心童境的散文篇章很多。在丰子恺的心中,儿童占有至高的地位。他盛赞孩子们“明慧的心眼,比大人所见的完全得多”,是“身心全部公开的真人”,是“出肝肺相示的人”。他说,“憧憬于你们的生活的我,痴心要为你们永远挽留这黄金时代”。也正因此,他痛惜孩子的长大,哀叹孩子的黄金时代的结束。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告诉读者一个故事,更是有一种哲思蕴含其中。从而呼吁成人们“切不可斥儿童的痴呆,切不可盼望儿童的像大人,切不可把儿童大人化。”

  读《小学生丰子恺读本》有感 26

  杨柳本是再普通的植物了,但在丰子恺的笔下却能给人留下刻骨铭心、久久不能忘怀的共鸣,勾起我童年的回忆。小时候我家院子里有一棵杨柳树,它不算太高大,但它却陪伴我们度过童年时光。春天刚到,杨柳就会迫不及待吐着嫩嫩的绿芽,像我们宣告春天来了。夏天、茂密的柳枝吸引着我们,我们姐弟在树的影子下,搭起小方桌做暑假作业、下跳棋、象棋、打争上游。柳树还会招来蝉,天气越热蝉鸣越响,一只叫,其它得也跟着叫,像大合唱,尤其是中午睡午觉时越叫的凶。

  为了不让这些可恶的蝉吵得大人睡不好午觉,我常常用自做的面筋,裹在长长竹竿上去粘蝉,自做的面筋很粘,几乎没有落空,粘下来一只,就用剪刀剪掉它的翅膀,使它飞不起来。当我们要和其它院子里的伙伴玩打仗游戏时,我还会折下柳枝,圈成一个柳帽戴在头上,当然树上会有我们叫毛辣子的虫子,给它蜇一下痛得受不了,非得要用胶布在皮肤上反复粘才行。秋天来了,柳树的叶子也慢慢发黄,慢慢的落了,每当看到地上落了一层树叶时,我都会有一种麽名忧伤,我都会把它扫掉,直到扫到没有落叶为止。冬天到了,柳树静悄悄的站在那,我们全家人每天来回来去的从柳树边走过,但大家不在去关心它,只是当有鸟儿落在上面,叽叽喳喳叫的'时候,我才去用目光看着。但这都无碍,来年柳树又会给我们带来童年的欢乐。

  丰子恺的:我赞美杨柳,但其美与牡丹不同,与别的一切花木都不同。杨柳的主要的美,是其下垂。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红杏能长到“出墙”,古木能长到“参天”。向上原是好,但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觉得其样子可恶;你们是靠他养活的,怎么只管高距上面,绝不理睬 他呢?你们的生命建设在他上面,怎么只管贪图自己的光荣,而绝不会顾处在泥土中的根本呢?花木大都如此。

  甚至下面的根已经被砍,而上面的花叶还是欣欣向荣,在那里做最后一刻的威福,真是可恶而可怜!杨柳没有这般可恶可怜的样子:它不是不会向上生长。它长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长得高,越垂得低。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这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相处在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它亲吻。好像一群的活泼孩子环绕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但时时依傍到此慈母的身旁去,或者扑进慈母的怀里去,使人看了觉得非常可爱。杨柳也有高出墙头的,但我不嫌它高。为了它高而能下,为了它高而不忘本。

  丰子恺笔下的杨柳写的是那样的深刻,而我童年记忆的杨柳却是那么的朴实、随性。现在每当我漫步在玄武湖畔,看到湖边那一排排杨柳树时,都会涌现出对杨柳一种莫名敬意!!

  读《小学生丰子恺读本》有感 27

  丰子恺老先生大家都不陌生,我们在语文课堂里刚刚读过他的小品文《白鹅》,真是写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他还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第一位被称为“漫画家”的画家。我们读到的这本读本共收录了丰子恺的数十篇散文作品,里头的插画可都是作者本人所作,真可谓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

  丰子恺认为童年是人生的“黄金时代”。他憧憬于孩子的生活,反对家长和老师按照成人的观念去干预孩子,把孩子培养成“小大人”。他用文学也用美术来建构洋溢着童真的艺术世界,处处显示其对童真的'珍视和呵护,小朋友可以从中找到自己心向往之的精神乐园。这大概就能解释为什么我们都喜欢读这位老先生的作品了吧!

  这本书中我最爱的是《生物乐园——万物皆灵》这编,大概我也是和动物有缘的孩子。譬如他写他们家的“猫”一族:“混血美女”阿咪、“日月眼”白象和猫伯伯,个个有特点,好似我眼前就看到了这三只可爱的小猫,特别有画面感。丰子恺一家都爱猫,人和猫之间彼此关爱相互信任,这份感人的人猫情同样跃然纸上。

  阅读老先生的文章,也容易让我们联想到自己写的作文。怎么写文章才能打动人?用心观察、体会生活、熟练使用语言文字……每一步,都需要我们更多的学习,那就从好好欣赏美文做起吧!

  读《小学生丰子恺读本》有感 28

  近日,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小学生丰子恺读本》。书里面的一个个故事就是丰子恺爷爷的一篇篇日记,再加上编者在日记后加入一段"读后所思",这就构成了一篇篇拥有深刻道理的阅读短文。

  这一本书,共分为五个篇章,分别是:生物乐园、儿童乐园、茶坊乐园、艺术乐园、故事乐园。我最喜欢阅读生物乐园中的文章,其中《"不喝肉汤"的杨柳》,我阅读了多遍,很有感悟。文章中,丰子恺爷爷赞扬杨柳的"下垂"精神。杨柳就算长得有多高,但它始终不会忘记它的根本。是啊!我们长大后,不管取得多少成就,有多大的荣誉,但我们始终不能忘多年来辛苦养育我们的父母,不能忘了我们做人的根本。

  在生物乐园中,不仅有许多有深刻道理的故事,还有丰子恺爷爷的第一个宝藏——《护生画集》,护生的意思就是护心,看管好自己的良心,让它保持仁爱、善良。我认为护生的意思就是保护世界上的每个生命,小至蚂蚁。世界上的任何生命都有它们所存在的意义,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能力大,然后去剥夺它们的生命,践踏它们的生命。就算是一只细小的蚂蚁,也有它的价值。护生,可以让我们认识善良,"人之初,性本善"我们要永远保持这一份善良,让善良之心永远纯洁,不受到伤害,善良是历史上的`珍珠,请好好的保护!你只有永远保持了善良的心,才会知道生活的欢乐、美好。

  《小学生丰子恺读本》里面的故事蕴含着道理,在每一个篇章,又都有丰子恺爷爷独特的宝藏,这是令我最喜欢的地方。

  快来阅读这本好书!相信你也会喜欢并有所感悟。

  读《小学生丰子恺读本》有感 29

  《白鹅》这样的大家散文,纯熟淡然、质朴平实,要读出其中的味道,对小学生来说并不容易。

  给他这本书的时候,我停了其它新书的供应,让他专心、静心阅读。第一天,他读了二分之一,第二天他读了剩下的三分钟之二,余下的部分花了近一周才读完。读完后,我们一起分享彼此的看法,发现他对著名的“白鹅”没什么感觉,最感兴趣的话题是“作为父亲的丰子恺”,他是怎样的父亲、他用什么方式爱儿女,他怎样看待儿童等。

  讨论的比写出来的多,口头表达的比文字丰富。有些感受他还不晓得用怎样的方式写出来。

  丰子恺《白鹅》读后感 篇今天,我在网上读了丰子恺的记叙文《白鹅》,在这篇文章中丰子恺生动地描写了鹅的步态、吃态和看守门院的姿态。他通过对鹅生活的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并加入少量家人语言和自己心情的描写,使一只白鹅活生生地站在了我们的面前。

  其中,最有趣的`就是鹅吃饭的时候了,这只鹅总要吃一口饭,喝一口水,又跑到很远的地方吃一口泥和草,每当它离开时,邻家的鸡、鸭、狗就跑来抢它的食物,如果它回来发现饭没了,便大叫着埋怨主人看管不周,人们便要为它添饭,于是,每当它吃饭时,就要有一人在旁边伺候,可爱极了。

  通过这篇文章,我想,以后我也要细心观察,认真积累,在写文章时,也要把事务写活,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读《小学生丰子恺读本》有感 30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中午,我拿起《小学生丰子恺读本》,细细品读。

  这本书把丰子恺遇到的事全部写在了一起。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蜜蜂》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写的是丰子恺在写作时发现窗台上有只蜜蜂。这只蜜蜂一直嗡嗡作响,不停地往窗户上撞,可能是想飞出去找同伴吧。"可它一直撞难道不痛吗?"最终丰子恺拿了一块木板,然以后小心翼翼地把蜜蜂放了出去,那只蜜蜂一下子就飞走了。

  记得以前我学自行车的时候,一开始我以为很简单,只有踩踩踏板,车就会动起来。可我一骑上自行车,发现根本没有那么简单。车总是摇来摇去,最终我撞上了树,摔了个狗啃泥。几天后,我厌倦了,于是跑到妈妈面前说:"妈妈,我不学了。"妈妈说:"那你初中上学怎么办?""我骑有辅助轮的.自行车就好了。"妈妈笑着说:"你不怕别人笑你吗?""反着我就是不学了。"我大声说道。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觉得很惭愧。一只小小的蜜蜂都不会放弃求生的希望,难道我一个比它大好几百倍的人都不如它吗?于是我又重新学起自行车。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放弃,要坚持到最后,坚持就是胜利,最后一定会成功的。

  读了这本书,让我增长了不少知识,也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我要向丰子恺学习,争取做一个像他那样有成就的人。

  读《小学生丰子恺读本》有感 31

  在这个漫长的暑假里,我的每一天都过得很有意义,因为我读了很多有趣的书籍。比如:《猜猜我有多爱你》《苹果树上的外婆》《丰子恺?童话卷》等等。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书是《丰子恺?童话卷》,因为这本书讲了许多发人深省的故事,使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丰子恺?童话卷》是由中国著名文学大师丰子恺所著,是一本极好的书。在这本书中,有几个故事让我资金感触良多,其中,我最喜欢的故事便是《姚晏大医师》。

  《姚晏大医师》讲的是一家报社接到一封匿名信,信上说,有两个人生了一种非常奇怪的病,这种病的表现是病人常常吐口水,或者脊背发痒,又或者拿东西时手常常发抖,病人最后因心碎肠断而死亡。报社是为了及时让市民做好预防,将这封信登在报上。终于,这封信一传十、十传百、白传千……人们把这种病称为“心病”。在强大的心理压力下,成千上万的人“患病”,却没有任何一位医师能治好这种病。有一天,一名从外地来的叫姚晏的医师说他能治好此病。不久,“心病”在城中绝迹,姚晏大医师再瘦了许多人的.钱后失踪了。这时,人们才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了,人们渐渐发现,姚晏大医师的药竟然是苏打粉。“心病”其实不是病,而是人们的疑心在搞鬼。这个故事告诫人们: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能完全相信别的话,也不要相信社会上的谣言。

  读《小学生丰子恺读本》有感 32

  我读过不少好书,其中不乏名著经典,但印象最深的,却是《小学生丰子恺读本》。

  最早想读这本书,缘于丰子恺其人。在老师的描述中,他留着一撮短短的山羊胡子,一副小眼镜挂在鼻梁上,滑稽有趣。他内心童真,希望能像儿童那样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有时还趴在城墙上开心地看着嬉戏打闹的儿童流口水!

  然而当真正细读《小学生丰子恺读本》后,我才真正地走进了丰子恺的神奇世界中里。你看:

  在“生物乐园”,“不生眼睛”的扁豆秧,“不喝肉汤”的杨柳,调皮搞怪的猫伯伯,骄傲自大的鹅老爷,还有那可怜撞窗的蜜蜂……一个个原来不起眼的动植物,在丰子恺的“神笔”下栩栩如生,真是万物皆灵,就仿佛看到了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一样呢!

  在“儿童乐园”,有一个儿童的`崇拜者,用漫画和文字记录了儿女成长的快乐足迹。“软软新娘子,瞻瞻新官人,宝姊姊做媒人”,这在大人眼里不着调的游戏,在丰子恺眼中却全是美好和率真,全是“天地间最纯洁的精灵”。还有那引蚊深入的“自我保卫战”,“蚕豆水龙”、“吹豆梗苗”、用番薯刻印的好玩游戏,真是令人捧腹又羡慕。

  在“茶坊乐园”,你可以品出人生百味,人间百态,“盆子三娘娘”爱吹牛,她的唾沫好像要从文字里溅出,喷人一脸;“咬瓜子”博士,“格”地一咬,“呸”地一吐,闲散的少爷小姐们吃瓜子的动作描写地惟妙惟肖;还有“贪污的猫”,“躲在那里分脏,分得不均,正在那里吵架!”,结果被发现挨打;“老羊奸”充当托儿,引导群羊进屠场而保全自己性命……这些人和物以前存在,现在也依然没有消失!

  在“艺术乐园”,你可以从“画得好”和“画得像”的比较中感悟“画画之美”;可以从“自鸣钟”的修饰改造中体验“创造之美”;可以从把普通的玉米称为“珍珠米”,把吃螃蟹誉为“风雅的事”,用“白云一片去悠悠”赞美胡桃云片,用“醉翁之意不在酒”阐述喝酒之道中发现“食物之美”,还有用蚕豆茎制作“翡翠笛”吹奏出的“音乐之美”,桂林山、黄山松的“自然之美”,真是美不胜收!

  在故事乐园,《旧上海的传奇故事》写了碰瓷式的敲诈,写了明抢暗盗,写了有托儿配合的“套圈”,写了明仇暗合的商业骗局,时代在进步,但丑陋却换了外衣顽固地存在至今;《生死关头》中王毅盗取神蛋后艰险逃生,靠的既是一颗慧心,一颗勇敢之心,但何尝不是令人感动的一颗孝心?《一篑之功》中老板娘最终成功掘得盐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以归功于善的报应,也可以归结于科学与毅力。

  看完一本《小学生丰子恺读本》,畅游五大乐园!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已经心里痒痒,狠不得立刻就找来读一读呢?我想只要用心,你也能在这不同的乐园里,找出丰子恺隐藏的一个个宝藏!

  读《小学生丰子恺读本》有感 33

  天亮了,阳光洒进了我的房间,当我又一次翻开《小学生丰子恺读本》时,书中很多浸染童真童趣的生活故事再次深深地打动了我,我的心情也随着故事的情节波动起伏。特别是其中两篇散文《“混血美女”阿咪》、《猫伯伯》,又勾起了我很多童年的美好回忆。

  从这两篇散文平凡的文字中却让我深深感觉到小猫竟是如此可爱天真,“除睡觉外,竟无片刻静止。地上倘有一物,便是它的游戏伴侣,百玩不厌。人倘理睬它一下,它就用姿态动作代替语言,和你大打交道。”读到这里,我的眼前便浮现出一只胖乎乎的小猫,伸出它的小爪在和我“大打交道”。在我还没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家还没拆迁,我们和爷爷奶奶一起住在农村,那时家里鸡鸭猫狗样样都有,小猫小狗都成了我的玩伴。每天,我趁大人不注意,拿着饭碗逗逗鸡群,赶赶鸭子,听着他们憨厚而有节奏地叫唤,我不禁觉得好笑,这样有趣的鸡鸭互动场面可不是一次在午饭时段上演,一圈回来,碗里的饭粒所剩无几,院子里确留下鸡鸭争抢后的一片狼籍,为这事,我可没少挨妈妈责怪,即便这样,与鸡鸭为伍,看他们逗趣地打闹一直是我最津津乐道的事。直到后来我们搬到了现在居住的小区,就再也不能与这些小动物为伴了,也只能借着书中温馨的画面回味当时自己的精彩了。

  幽默风趣、率真自然的语言风格是丰子恺笔下人物的又一大特色。文中说这只猫名叫“猫伯伯”,伯伯不一定是尊称,就像称鬼为“鬼伯伯”,称贼为“贼伯伯”,大约对于特殊而引人注目的人物,都可讥讽地称之为伯伯。这又使我想起了小时候爷爷做给我猜的一个谜语“门角落里一个贼伯伯,蹿出来一只脚。”谜底是“门闩”,估计现在的很多小朋友连“门闩”是什么都不知道了吧,其实很多民间口语本生也很值得玩味,可惜今天已很少有机会接触到,仅能在他的书里,在老人的家常闲聊里找到只言片语了。而书中这几只活泼、惹人发笑的猫却时常蹿出来给丰爷爷的生活带来生气,我非常羡慕丰爷爷能有这么长吃件与宠物相处的时间,猫伯伯也唤起了我短暂而幸福、温馨而深刻的童年回忆。

  丰子恺先生的故事虽没有铭心刻骨的大事,也没有华丽的词语,大多写的是生活中的`琐碎小事,用的也是方言土语,读来让人感到非常亲切。正如他的漫画一样,寥寥数笔,却能把情景刻画得如此生动,这种简单而清爽的文字正如我童年的趣事,简单而快乐,也许我正是我喜欢他的文字,喜欢他漫画的真正理由吧,他能站在我们的世界用我们的眼光打量一切,是那么新奇,那么有生趣。

  读《小学生丰子恺读本》有感 34

  丰子恺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漫画家、散文家,他的散文中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让我体会到了“文外有天地,画外有弦音”感觉。

  文中收录了丰子恺先生55篇散文以及漫画插图,在这本书中,丰子恺先生以小见大,通过身边的小事入手,彰显出人生的一方大智慧。他的文章平淡真切,又带着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他用那童真之心,体会着世间万物的世态炎凉。

  对于人生变化,丰子恺先生认为人生逃不过一个“渐”字。天真烂漫的孩童渐渐的变为了野心勃勃的少年,血气方刚的青年渐渐的变成了世故圆滑的中年,而中年又渐渐变成了“顽固的老头”;人生就像是一场渐行渐远的旅行,有些人走了,有些人还在原地。那些能保持初心不变的“大人格”很少,希望我们渐变的.是年龄,不变的是我们朝气蓬勃的初心。

  书中不仅有先生对人生的思考,也有对家国的责任和担当。丰子恺先生还在他的散文中带有歉意地描写了他的那朵水仙花,那朵水仙花经历过旱灾、水灾、冻灾“三大灾”,但是这朵水仙花并没有因此而死亡,每次在经历过短暂的萎靡不振后,接着焕发出生机。清高娇弱的水仙花都能忍受危难,人何尝又不是呢?就像先生说的:“人间的事,只要生机不灭,即使重糟天灾人祸,暂被阻抑,终有抬头的日子。个人的事如此,家庭的事如此,国家、民族的事也如此。”

  这本书在我看来倒不如说是丰子恺先生对于人生哲理的追问与思考。当你意志低沉,对前路感到迷惘的时候;当你过分追逐,快要迷失纯我的时候,这些书中的哲理就像是明灯,给你照亮前方的迷雾,这也正是丰子恺先生文章吸引人的地方。他用一颗纯真的童心把生活过得如此的透彻,简简单单的生活,平平淡淡是真,生活也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不要因为世界太复杂,而背叛了你的单纯,活着这回事,本来是如此单纯。”愿你归来仍是少年。

  读《小学生丰子恺读本》有感 35

  丰子恺先生不仅是一位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更是一位热爱孩子、懂得孩子的父亲。他将对儿女之爱推及为对普天之下孩子的关心与悬念。他作文绘图,痴心要为他们挽留住黄金时代。《给我的孩子们》是丰子恺先生与孩子们的倾心交谈:关于童真童趣、求学成长、人生世相、艺术修养……肺肝相示,感人至深。

  其中尤以《忆儿时》、《新年怀旧》、《作父亲》、《送考》、《我的苦学经验》、《甘美的回忆》、《二学生》、《做客者言》、《山中避雨》、《为青年说弘一法师》这几篇文章给我带来的印象最为深刻,《忆儿时》、《新年怀旧》这两篇,丰子恺先生先忆自己的童年中那些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丰子恺先生在记叙这些事情的时候,笔端流露出的是打从心底来的'默默情深,虽然写得极为朴素,却还是能给90后的我带来不少的共鸣之处;《作父亲》这篇文章开始丰子恺先生就以父亲的身份来描述他身边的那几个孩子的童真童趣,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作为父亲的丰子恺能够保持对孩子们童真童趣的一种尊重和呵护,给孩子们买小鸡这个片段就写得非常有意思,让人读来温暖而有趣。

  《我的苦学经验》、《甘美的回忆》这两篇文章我觉得拿来给年龄大一点的孩子看会更合适,比如初高中生或者大学生,哪怕想在某一领域术业有专攻的都值得拿来一看。因为这两篇文章是以丰子恺自身的求学经历写成的,里面都是切身的经验之谈,而且谈得非常的严肃而认真,让人看了不得不承认就是这么一回事,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持之以恒地认真专研下去,你才会在这方面有所成就。

  《二学生》和《做客者言》则是以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说明一些为人处事以及一些生活之道,也是丰子恺从另一个方面在告知孩子们与人交往的一些人际关系方面的道理。

  最后《为青年说弘一法师》的这篇文章,不仅使我从丰子恺先生的解说中更深一步地了解了历史上的这个传奇人物——弘一法师,也让我从弘一法师的一次次变化中懂得了:一个人的每一次脱胎换骨,不是偶然,而是一次次积淀后转变的必然。一开始弘一法师是:凡事认真,他立意要做翩翩公子,就彻底的做个翩翩公子;接着是:凡事认真。学一样,像一样。要做留学生,就彻底的做个留学生;然后是:认真。凡事认真,做什么就认真地做好,这也是丰子恺告诉青年们最重要的一点。

  因此,我觉得丰子恺的这本《给我的孩子们》不仅仅适合孩子读,也适合各位家长、高校学生、老师各行各业的人读,读后或多或少都有与自己产生共鸣和受益匪浅的地方,愿与君共读。

  读《小学生丰子恺读本》有感 36

  看完丰子恺《我的母亲》,如纤纤细手拂过平息的琴弦,心久久不能平静。此时,我多想高呼一声:人生真情,圣洁的母爱!

  丰子恺的《我的母亲》文风清新而朴实、内容真挚而感人。平常人——千百万母亲中的一员,却被写得伟大、高尚。细细品来,文中似乎只能读懂一个词——母爱!至真至爱的亲情中,母爱是最细致、最无私、最易体会到的。想想我的母亲,心中竟荡起一丝内疚。我的母亲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她对我非常严格。因此,年少的轻浮、猖狂使我对母亲的.爱不屑一顾,还时常与她吵嘴。每天,每天都抱怨上苍的不公:为什么不赐予我一个了解我、爱我的母亲?可是,随着斗转星移,时间的飞逝,我发现我错了。…………………..正如文中说言:“惜闻长者言,掩耳每不喜。”每次听到母亲的唠叨总不高兴,认为自己已长大了。但“有妈不觉而女高”,毕竟,在母亲眼中,我仍是需要关心、疼爱的女儿。感谢这篇《我的母亲》使我才真正读懂了母爱,人生真情,莫过于母爱。

  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中华民族的精神代代相传。孙天帅的行为令我心神摇荡。想着想着,我又一次吟诵:“我们中国人,是顶天立地的人!我们中国人,是不跪的人!”

【读《小学生丰子恺读本》有感】相关文章:

读《丰子恺读本》有感06-07

《小学生丰子恺读本》读后感04-29

读《小学生叶圣陶读本》有感05-31

读《情感读本》有感06-11

读《教师人文读本》有感09-25

《老舍读本》读后感03-10

《中华读本》读后感04-28

慈善读本读后感04-29

《慈善读本》读后感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