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有感(15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体会,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论语》有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论语》有感1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它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论语》涉及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我看来,《论语》主要涉及了做人的道理,学习和教育的道理,为政之理,礼的道理。
读《论语》,我读到了做人的道理。首先做人要正直。“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孔子认为只有正直的人才能在世上生存,不正直的人只会在侥幸躲避灾难的的境况下才能生存。这种说法好像是不存与现实的',现世的人们尔虞我诈,把正直看成是讥讽的事物。好像只有“折腰之人”才能真正的掌握世界,掌握自我。读《论语》,我读到了学习及教育的道理。首先,我开始明确学习方面的道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要求学习是建立爱好,以学为乐的基础上。只有以学为乐的人才是学者中的至尊,就像颜渊,“一笨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雍也》) 。同时在学习态度上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习不能感到满足,学习要虚心求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表明学无常师,作为人应随时随地的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只有学习态度端正了,才能将学习进行的更深更透。然后是学习方法。孔子多次在与弟子交谈时提到学习方法,莫过于“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学而》),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同时孔子也强调学与思的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要求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同时精益求精则又是二种学习方法,“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对于现在的学生又是很适用的学习方法。太多的一知半解,太多的偏废,太多的不懂装懂,太多的“填鸭式”教学,让我们在学海里挣扎,寻不到真谛,找不回感觉,让学习成为恐怖的代名词。再者我了解到孔子的教育思想。教育即教书育人。而当今社会的教育工作者,似乎只在履行前一个任务,忘却了“育人”,不成材要成人这句古语告诫我们:育人是在教书之上的。孔子在育人方而做得很好,在教授弟子读经的同时与弟子讨论“仁德”、“君子”、“为政”、“孝”的问题,也是间接的育人,把弟子塑造成有仁德能为政孝悌的君子。同时孔子的教育思想也是十分先进的,至今一直在沿用:“有教无类”打破了当时教育的贵贱,贤愚之分,将教育普及到民间;“因材施教”,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针对不同的情况与人,采取不同的方法。这也是现在的教育所欠缺的:大课堂教学,人锅饭教学忽略了各自的个性,将每个学生都打造成了模板学生,无棱无角,当然也无创新可言。孔子还重视诱导式教学启发式教育,要求学生触类旁通,希望弟子能举一反三,在启发诱导的基础上也要注重循序渐进“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敢竭吾才,如有所立者卓尔”《子罕》。读论语,我读到了为政之道。“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有耻且格”。
为政之人要用仁德;为政之法用道德用礼教来教化老百姓,这样百姓安居乐业。《论语》值得所有人去学。
读《论语》有感2
这学期以来,学校轰轰烈烈地举办了读《论语》的大型读书活动。每周星期二早读课上校园里到处都能听到读《论语》的琅琅书声。读完这本书后,我感觉受益匪浅,从中领悟到了许多学习、做人上的道理……
在学习方面,有许多名言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意思是说既能认真学习又能按时温习,不也是件很愉快的事吗?这句话让我明白了复习的重要性;“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告诉我们要努力学习而不能满足,教导别人要不知疲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从这句话中,我读懂了这样一个道理: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和长处,我们应该学习他人的长处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与此同时,我联想到自己以前的学习态度:学习了新知识却不知温习,取得了一点成绩便骄傲自满,自以为是,我为以前的行为深感惭愧。我们应该向孔老夫子所说的那样,做到“学而不厌”,这样才能取得不断进步!
在做人方面,也让我懂得了不少道理。“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同朋友交往的过程中,说话要诚实守信用,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尊敬。“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人家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也是有修养的君子吗?我们要不断努力地提高自身的修养,向古代的“君子”看齐。“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让我们明白了:要注重忠实诚信,不要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联系到生活实际,我不禁联想到社会上存在的许多欺诈行为:假冒伪劣产品不断涌现,以次充好,欺骗顾客的现象屡屡发生……这些行为实在可耻。同时我们也要牢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道不同不相为谋”等名句,时刻告诫自己:要向榜样学习、看齐,从他们身上汲取进步的力量。
《论语》这部著作是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智慧的结晶。它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精髓,每读一遍都会让你有不同的体会,令你百读不厌。
读《论语》有感3
在我最初接触《论语》的时候,是处于一种孩提的蒙昧状态,并没有一个很明确的意识要去读,要去记忆。
大概是在四五岁的时候,现在想起来,我父亲从一开始就没有要求我死记硬背,却经常带我去叔叔、阿姨家参加聚会,有很多人在一起的时候,爸爸就悄悄地跟我说,你看,这里有这么多人,孔子说过一句话叫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么些人里头,肯定有能当你老师的人,你去看看,你觉得他们谁对人特别有礼貌,谁特别博学,谁做事做得特别麻利,你去看看谁能当你的老师?小孩子嘛,我就这样跑来跑去看,有的时候看到有些行为是好的,也有的时候看到的是不好的,就会跑回来问爸爸,说你看,有一个叔叔他随地吐痰了,这个人肯定不是老师吧。然后我爸爸会告诉我说,这也是老师啊,因为孔子说见贤思齐,见不贤则内自省。你看到比你好的人,你要跟他一样好,这是老师;但是见到不好的人,你要反省自己,你会不会跟他一样不好,所以这也是一种老师。
我对《论语》的介入一直都是这样只言片语化进生活的。《论语》对我来讲是笃定的、真实的、亲切的、温暖的。
随着年龄的增大,我读的书多了,但唯一不变的是对《论语》学习的热忱。长大的我,不仅停留在诵读何从生活的角度理解问题,而是去背诵和从做人的角度理解。
我爱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当太阳炙烤着大地时,当热浪袭来时,期末考试的最后冲刺也到了白热化阶段。作为一名中学生,温故早已成为主旋律。在这个阶段,我明白了要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山之所以高,那是因为每天都在得到新的石头;海之所以广,那是因为每刻都在融合每一滴新的水珠,所以经常温习学过的知识,我们大脑中的`知识也会如同山之高大,海之宽阔。
当然在《论语》中最被推崇的算得上是仁爱与孝道了。还记得小学时的我曾问老师什么是仁,老师的回答就两个字:爱人。真正的仁爱之心无非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还记得中央卫视曾播过这样一段公益广告:一个小孩的母亲给婆婆洗脚,她的小儿子看见后也也端来一碰水为母亲洗脚。这反映了孝与仁爱都是代代相传的。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农村阿姨,从嫁到这个村子,就义务抚养村里所有的孤寡老人。就这样,她日复一日地在这些老人家中奔走。她自己的四个孩子在耳濡目染下,从小就觉得村里的孤寡老人就是自己的爷爷奶奶,妈妈忙不过来的时候,他们就会去帮忙给老人们洗脚、剪指甲。这样一直持续了三四十年。有人评价她:如果富人做这样的事叫做慈善,那穷人做这样的事,她就是圣贤。看到她的故事时,我明白了什么是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当然我们从小就知道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最有用的。古人尚知要不断请教他人,要有虚心的态度。然而现在有些同学会想:我是好学生,我才不去问他们,多丢人呀!真的丢人吗?不丢人!不问怎知如何学!人与人没有高低之分,没有贵贱之差,我们都是平等的。我们应该学会谦虚。
中国古代名著经典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颗灿烂的瑰宝,其中《红楼梦》写出了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的封建家族;《三国演义》道出了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局势。然而只有《论语》奏响了人生真谛与感悟的优美乐章。而《论语》却奏响了人生真谛与感悟的优美乐章,她对我的一生造成了深厚的影响,相信她永远会是我人生的指向标。
读《论语》有感4
在这个充满欢天喜地的寒假里,我阅读了众多名家名作,在这众多名家名作中里我最流连忘返的肯定非《论语》莫属了,《论语》中的每一句话都让我意解难分,每一句理解都让我知足了,还有每一句名言警句也都让我精神饱满了。《论语》中的每一个故事都让我流连忘返,每一句的理解都让我仿佛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论语》的主要内容是围绕政治和学习创作的。
曾子和孔子是两位古代名人,都一直是主张积极参与政治的。他曾说过:“读书不可以不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而路途遥远。把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很重大吗?奋斗到死才罢休,不是很遥远吗?他还说:“可以把幼小的君主托付给他,可以把一个国家的命运委托给他,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却不动摇不屈服。这样的`人才是君子吗?是君子啊!孔子之后,曾子勇敢地担负起推行仁德的重任。”
读完这本名家名作,我懂得了一个令我终身难忘的道理:“在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之间都要讲究一个‘礼’字,在父母和兄弟姐妹之间讲了一个‘仁’字,在守实守信的人叫做“君子”,读后感《读《论语》有感500字》。只有在人与人之间相互照顾,互相帮助,那我们的社会就会变成一个文明社会,甚至是一座城市,一个世界,都将会是和睦和平的,世界就不会再爆发出一次有一次的战争了,每次战争后,每个国家的士兵都会有所伤亡,是地球母亲创造给我们的,所以我们再也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发动战争,让我们的世界成为一个文明世界吧,让我们从现就开始努力吧!”
我要再回顾一下这本书,一起和孔子各代历史伟人去书的海洋里遨游,一探随其中的奥秘之处,品味其中的乐趣之处。
读《论语》有感5
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论语》里的古文,里面有教人们做人的道理。比如: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着,鲜矣;好犯上者,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意思是:有子说:"他(她)做人孝顺父母,尊重兄弟,而喜欢冒犯长辈的人是少见的;不喜欢冒犯长辈,而喜欢作乱的人是没有的.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确定做人的道理.孝顺父母,尊重兄弟,它是仁的根本."而我却没有做到孝顺父母.
父母们总是叫我去收拾碗,我都拒绝了,他(她)们叫我去买东西,我也拒绝了.只要是父母们叫我去干的'事情,我都没有完成.
有一次,母亲叫我去买面包,我没答应,这次她生气了:"只会吃,不会做,真是一个窝囊废."说完,还打了我.母亲从不打我,从不骂我,从不生我的气,这次她是真的发怒了.我伤心极了,躲到被子里去哭.
从这学期学了《论语》后,我下定决心:从现在开始,只要父母吩咐我去做任何事情,我都要全力以赴.
学了《论语》对人是非常有用的!会让人体会到:父母的辛苦,父母的用意,父母的伟大!虽然父亲有时候让我干的活比较重,但是他们是为了让我体会到劳动的收获!虽然我犯错时被他们批评了,但是我不怨恨他们,因为我知道:他们表面是在批评,但暗中却是在教育着我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这就是一种爱,这种爱是别人感受不到的爱!
读《论语》有感6
《论语》是一本家喻户晓的名著,这个暑假,我又重新温习了一遍。
《论语》中分每一句话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有的给予了我们人生发的启示,有的让我们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
要会善于学习,就要不耻下问,《论语》中有一句话:“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这是曾子曾经说过的话,含义是:一个人他自己是有能力的,还向没什么能力的人请教,一个人很有学问,还向学问少的人请教。我想:一个人内心有智慧,敏感多思,愿意好好地去领悟知识,愿意“不耻下问”,以获得更多的知识,这不过是一种难得的态度吗?就像生活中,小孩子的眼光定是与大人不同的,稍向天真烂漫的小孩子学习,也说不定能给人启发。曾经有人问一位学者,你是在哪儿学到最有价值的'东西的?结果大家以为最有价值的答案是:幼儿园,这就是孔子和他学生眼中的“学习知道”吧!
孝敬之道也在《论语》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亦。”意思是:一个人孝敬父母,却喜欢触犯上级,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的确,孝敬父母和尊重上级不是一个含义吗?———细心为别人呢着想,有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因为父母的训斥而感到委屈,但仔细想想,其实父母是为我们好。其实,孝敬不一定是让父母丰衣足食,为他们多着想一点,就算是最好的孝敬了。读完这句话,我回想平时为父母做过的事,更深一层地理解了孝敬的含义。
《论语》,这本拥有无穷奥妙的书,带给了我们无限启发,告诉了我修身养性的道理,作为一个小学生,我们应该遵循孔子的道德思想,争取在学习生活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读《论语》有感7
中国古学博大精深。儒、墨、道、法四家学派将中国人民从千百年的水生火热之中解救出来。其中儒家学派是我最喜爱的一家学派,它让我受益非浅。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又名孔夫子,他名丘,字仲尼,山东鲁国人。他可是人类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与弟子编纂的《论语》被流传千百年,将知识以及人间道理向世界各地传播。当翻开一些语文课本,你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天不生夫子,万古如长夜。”这正是世人对孔夫子的赞扬。
在读完《论语》后,我深有体会,其中有几条孔子语录让我铭记在心。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一句我们都耳熟能响,这句语录后来也变成了成语——择善而从。我们的漫漫人生路上,总会遇到那么几个人,可没有人是完美的,他们各有所长,也有缺陷。我们该怎样向他们学习呢?我们要从他们的身上找到他们的优点,并向他们学习;找到他们的缺点,看看自己有没有这些缺点,在将这些缺点改正。这不正是学习的好方法吗?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看上去这句话好像不关学习什么事,其实道出了一部分学习真谛,学习不能求快,要慢一点,稳稳当当的一步一步学,不能一口气吃成胖子,学习太快反而会让知识更快流失;在我们学习时,不能因为休息一会这样的小利而暂时停止学习,这样子学习是会让自己更加“贪图小利”,如果面前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呢?所以我们要从一开始就抗拒小利,认真休息。这难道不是学习的道理吗?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一句是我最喜欢的'一句,我都到这句话时就肯定,孔子一定是一个重视学习方法的一位长者。在学习时,我们会学到很多知识,但如果我们不去反复地温故它,也许有一天,这些知识就慢慢离你而去;在生活中,我们周围的朋友,家人都会给我们提一些建议,无论是好的还是不好的,我们都要虚心接受他们的建议,这样才会成长进步;当你小有名气时,定当还有人不太了解你,这时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君子的表现,我们要表现得平静一点,让别人一看就知道自己是一个有学问的人。这难道不是学习的好表现吗?
孔夫子知道的知识是多少呢?犹如那滔滔江水吧。
《论语》所带来的道理数之不尽,孔夫子流传的学习精神也不会殆尽。我们应当感谢《论语》带来的知识,更应当感谢孔夫子编纂了这篇千古长论。
读《论语》有感8
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就处于中国思想界的统治地位,并延续了数千年,这是什么原因呢,或许《论语》能告诉我们答案。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书,虽说只是记载言行,但字里行间包含了许多为人处世、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很值得我们慢慢品味。孔子提倡“仁、礼”,这是他思想的核心,仔细想想这与我们今天所努力构建的和谐社会有异曲同工之妙呢。如果我们用心去读《论语》,就会从中悟出人生的道理,成为指引我们前进道路上的一盏明灯,照亮人生的路。《论语》中有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言警句,虽然短小却蕴含为人处世的大道理。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我们应该做到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在做每件事之前想一想这句话,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许会更加融洽,社会也会更加和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思是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事先磨快工具。由此可知,一个人要胜任工作,必须首先学好本领,今日读好书,来日才能大展宏图。一定有很多人会经常问自己,这么辛苦地学习为了什么,我想这句话就告诉大家答案了。“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该怎么办了。孔子认为,一个人不讲信用就寸步难行,在今天看来,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诚信在当今社会尤为重要。“言必信,行必果”,意思是说出的话一定要算数,行动起来一定要坚决。一诺千金,敢作敢为,受人尊重;出尔反尔,优柔寡断,遭人鄙弃。《论语》中还有很多发人深省的名言,我从中受益匪浅,相信只要是用心品读的人都会从中得到很多。我在读《论语》时,好像穿越时空来到孔子身边,与他面对面交谈。我从《论语》的字里行间体会到了那份难得的宁静,那份属于我的安宁,就好像涓涓细流流入我心田,沁人心脾而美不胜收。对于生活,只有以淡泊的襟怀、豁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面对、去享受,才是读懂真正的人生。
我们每个人都很期待和谐社会,它是那么的美好,我相信,只要每个人都能够读懂《论语》,哪怕只是皮毛,也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记住,要快乐地生活。
读《论语》有感9
子曰:君子不器。——《论语·为政》
孔子说,君子不器。于是“不器”二字便犹如珠穆朗玛峰顶的星星,从古至今的人们思考着它,仰望着它,为它作注,设法践行,那些在我们耳中那些顶顶大名的贤者们无一不以自己的方式解读着它,而更加无一例外的是,每一个身体里流淌着黄河的血脉的中华儿女都坚定地向着它,像每天从不会迟到的越过地平线的第一缕阳光一样坚定地向着它,向着东方。
第一《易经》有言:“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未成形的抽象的叫做“道”,已成形的具体的叫做“器”。是以“不器”的意思就是君子不拘泥于教条,不仅仅有一技之所用,他要去领略万物之道,追求道器不离之境。万物之道是个极广泛而抽象的概念,而孔子说要去其中有所参透的人是君子,从这里来看,儒家中所强调的社会责任感便渗透了出来,君子是读书人,有仁有德的`人,这样的人长于世便要去领略万物,要去感怀天地,所以这样看来君子是自由的不拘泥于形式的,但也是束缚的有着清晰地道路的与方向的。这似乎便与我们今日所谈的新青年,新思想有着不谋而合的地方,以自由的灵魂驶向坚定地远方。
第二,古代的“器”,专门指具有某种功能事物。于是从这个维度来看,“君子不器”便有了另一层意思,君子不像器具那样,有着局限的用途。君子该是广博的,君子的才华该是海纳百川的,这好比是我们如今所说的短暂的生命与绵延的厚度,君子当以其生命之有限丈量真理之无限。
第三,而“器”又有刀剑武器之意,所以这样看来,又有了第三层意思,君子当智慧清明,心中坚定有规,不成为小人的工具,不为任何人所利用。而若以此为意,其另一重要思想“中庸”也似乎也在此得以体现。
第四,“器”也有气量之意,若以此延伸,便有君子心怀天下,气量没有固定的度,包容四海之意。古时君子多为有知识的阶级或更有统治阶级,他们是人民的牧羊人,当以容恕之道福泽天下,庇护万民。而今之君子更当以仁之心,恕之方,向着道。
综上所述四点,谓之“君子不器”。
读《论语》有感10
在不少报章杂志里,我总会看到有人提起《论语》,这不由得使我想起这本熟悉的书。
记得读四年级时,在爸爸妈妈的辅导下,我就背熟了《论语》。由于是第一次背一本书,花的时间比较长,很多字我是第一次才开始“碰面”,所以我当时只是用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来对待它。
近两年来,我多次反复看《论语》,慢慢体会了其中的道理。尤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那三千弟子共诵《论语》的盛大场面,给我一种“春雷”猛炸惊醒之感觉。它使我顿悟,它使我兴奋,它使我骄傲。至今它仍在我耳边回响:“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那真是一部千古绝唱。它不但唱响了我国古代文明,而且唱响了世界古代文明。它向所有华夏儿女乃至全世界人民宣示:这是一部中国蒙学的经典之作。
古人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半部《论语》治天下。”在人类过去的漫长岁月中,世界上人们读得最多的书恐怕就是《论语》了。尤其是那些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目标的读书人,都曾将此书奉为经典。就连外国人也曾赞扬孔子和《论语》。如,在1988年,七十五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感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二千五百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而现代日本企业家的.精神导师涩泽荣一也曾说过:“要把现代企业建立在算盘和《论语》的基础上。”可见,《论语》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
在生活中,《论语》这本书无时无刻地提醒我。例如,我在和别人交朋友时,它就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它提醒我要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或者与见闻学识广博的人交朋友,不要和虚伪、阿谀奉承、喜欢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还有,我学习中不深入思考的时候,它会告诫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这本书如同我生活的老师,时刻提醒和纠正我的错误行为,它就像我的人生坐标,时刻指引我前进。
朋友们,《论语》是祖先留给我们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要珍惜它。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亲密伙伴,我们要学习它,运用它。
让《论语》这部千古绝唱继续在中华大地上唱响吧!
读《论语》有感11
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可谓举足轻重,其文化影响与政治地位都是其他学术无法相比的。因此,《论语》成了中国历代文人墨客、先贤政要的必读科目。可以说,大凡是中国人没有不知道《论语》的。对于《论语》的解说也很广泛,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读了《论语》,一直都没有完整过,其中读过的'一些语句,也只是一知半解,没下多少功夫。直到我来北关小学后,才得以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读了一回。说到这儿,还得感谢我们的孙常青校长,他在校园里积极推行书礼文化、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在青年教师中成立了读书学习社,并拨出专门经费用于购买书籍,我荣幸地成为其中的一员。孙校长发给我们的第一本书就是《论语》。
时值寒假,身边又没有多少琐事,正是读书的好机会。真是不读不知道,读过才知道孔子着实伟大。
他的远见卓识不仅在当时影响巨大,就是对几千年后的我们也深有启迪,有着烛照千秋的意义。
读《论语》有感12
从小到大,我一直都十分崇尚古人的生活,古人的世界,羡慕那驰骋的沙场;那“笃信好学,守死善道”的国子监;那百花齐放的春秋战国······
可是说实话,当我看到作业单上的那实实在在的字眼“阅读《论语》”着实吓了一跳。那些“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倒是从小念起,孔老先生的大名却赫然树立在头顶,只敢恭恭敬敬的顶礼膜拜,倒还没有勇气捧起那卷“圣经”,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去拜谒高人。
我寻到的`那本圣经看起来并非高高在上,盛气凌人,但一卷灵秀古朴的册子,也足够撑起整个气场。就在这样简单的欢迎仪式后,我的私塾里从此多了一位白发老人,摇头晃脑,日日不息。
《论语》的确是中国人的圣经,这倒是实在不需要我加以论证,我便只有整日有时间就捧来诵读,实不过瘾,就找来本子边读边记。这样下来,十分耽误进度,时至今日,本人读论语不过三篇,不过小生认为,读此书不宜心切,只能慢慢品读,方可体味出精华,如茶道矣:细细品味,一道道精气神慢慢升腾······
一曰孝。我还记得第一次写隶书作品,老师便教写六个大字“孝是本德乃根”。由此可见,孝是人之根本,若无孝心,更无孝为,那么一切免谈。那么如何做到孝哪?子曰:“今之孝者,是谓养也。至于犬马,皆能自养,不敬何以别乎?”是呀,巴尔扎克在《高老头》中说出心声:“他们的孩子将来还会报复他们的”。孩子们往往在长大后,将自己的心血全部倾注于自己的子女身上,只把余下的一小部分温情作为物质的为补偿给他们的父母。却不愿留下丝毫话语,甚至一个简单的拥抱,直至他们的子女在如此循环下去。中国大孝道难道就要如此传承下去吗?
不。我们不能再让悲剧重演,孔夫子的话警示我们:“色难”,可这才称之为孝,“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至此才为孝。
二曰敬。敬什么?敬人敬矩敬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食焉。”“君子孝则悌,谨而信,泛而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其实在当时,孔子已被世人称为圣人,他完全有资格“俯瞰众生”,可他却仍将自己有限之生命投入无限之学习。说自己 “不如老圃,不如老农。”不因位高而敝人,才是高尚的真正体现,博爱的善存。
敬矩。在我所读到的范围内,也只有为人处世了。孔子教导我们:“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甚行其余,则寡悔······”人们现在常说要规规矩矩做人倒不如入虎穴,得虎子。所以现在才了现在社会的污吏红楼案发,郭美美事件,诸如此类久盛不衰。这些人整天为钱卖命,半夜做梦都抱着把刀,准备着与推门而入的小偷决斗,其实何必呢?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说起来,这的确是真知灼见。人总是发展前进的,思想为什么要停留在过去!
敬学,可谓是孔夫子最得意的学说了有学者道孔子之最精神体现有三:谦虚,实事求是,乐观“的确在理,可借鉴之。同时“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博学而笃信”······这些烂熟于心的名言警句,我们扪心自问,真的做到了吗?宋代大学士宋濂道:“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志哉。”爱因斯坦虽说智商160,但他毕生所用也才20%,只要我们发扬孔子精神,估计人类已经发展到银河系之外了。孔子之道,值得我们深思。
三曰什么呢?恕小生不才,至今仍在研读。暂且说书到此。且待我茗茶一杯,钢笔一支,《论语》一卷,一日日切磋琢磨,待到明年之时,小生继续为阁下做“读书报告”。
读《论语》有感13
在我上三年级的时候,妈妈给我买了一本《论语》,并对我说:“孩子,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告诉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希望你有时间多读一读。”我以前也听说过《论语》这本书,但是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内容,于是捧起书翻看起来。我惊讶地发现,很多我听过的话都在这本书中出现,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等等。这本书中不仅有这些原话,而且有详细的解释,告诉我们这些话是什么含义。
让我感受最深的一句是“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这句话的意思是:同朋友交往,说话要诚实,而且要讲信用。读完这段话,一件几天前刚刚发生过的事情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我有一支非常漂亮、很好用的自动铅笔,很多同学都很喜欢。我的好朋友王强也想要一支。他对我说:“你能帮我买一支同样的笔吗?”我满口答应,说:“没问题,我今天放学就去帮你买。”然而,放学的时候,妈妈来接我去吃晚饭,我就把这件事给忘了。第二天来到学校,看见王强,我才突然想起昨天答应帮他买笔的事情,可是我不好意思说忘了,于是对王强说:“昨天那种笔卖完了,今天我再去看看。”可是到了放学的时候,由于我在教室做值日,等我急匆匆地赶到商店,已经关门了。第三天,王强没有问我这件事,我心想:“他一定也忘记了让我帮他买笔的事,我也不用太着急了,什么时候有机会再去买吧。”就这样,几天过去了,我一直没有兑现自己的'诺言。直到看到《论语》中“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这句话,我才真正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做人要诚实、守信用,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即便由于自身的某些原因没有做到,也要诚实地对别人讲清楚原因。只有自己遵守诺言,才能让朋友信任我,成为真正的好朋友。当我想到这里,就把事情的经过原原本本地对妈妈说了一遍,妈妈欣慰地笑着说:“好孩子,你能想通这个道理真好,做人就是要从小养成守信用的好品质,这样无论你将来长大了做什么事,都会拥有很多真正的好朋友。”我听了点点头,对妈妈说:“我现在就去帮王强买笔。”就这样,虽然迟到了几天,但是我终于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当我把这支非常漂亮的自动铅笔交给王强的时候,看着他开心的笑脸,我不由自主地也笑了,心里感觉轻松极了!
从那以后,无论我做什么事情,心里都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孩子,兑现自己的诺言!
读《论语》有感14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可哪用半部《论语》,几则《论语》就足以让我领悟了做人的道理。就如这句——————字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这才是真正有内在的智慧!
孔子还说过:“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这个字,可以让我终身受益。就是自己不想不喜欢干的事,也不要强迫别人做这件事。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因为别人欺骗自己而反过来是不可取的。就像蛇咬了你,你该不会咬回蛇吧。所以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们学校每个学期都会进行经典诵读比赛,《论语》也是我们必背的内容。下个星期比赛就要开始了,随着诵读的深入,《论语》总是让我有常读常新的感觉。《论语》不光让我明白了要谦虚谨慎,要学会换位思考的道理,同时它还告诉我们要实现家庭和睦和社会和谐的奥妙。
让家庭和睦就要做到“孝悌”的本分。正如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句话在教导我们要孝敬父母也要顺从长兄。不应该与兄长姐姐斗嘴,更不应该与父母亲作对。孝敬父母,顺从长兄,这是一个人做人的本分,这是一个人拥有“仁”德的根本。如果人人都能守住这个做人的'本分,那么社会上就不会有孩子因父母批评赌气出走的新闻,也不会有某地“逃儿村”的怪相,更不会有日本留学生汪某机场刺母恶劣事件的发生!因此,让我们将孝悌铭记于心,家和万事兴!
家庭和睦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也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而《论语》中的“克己复礼”,我认为也是可以作为人与人之间的相处的准则。礼,就是礼让别人,大家互相谦让,互相帮助,没有坏心眼,世界不就变得很美好的吗?而礼的另一个层面是“诚信”,这也是做人的根本。孔子也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做人、做事要诚信,做生意也要诚信。
《论语》是儒家著作之一,这些语言闪耀着非同一般的光芒,使我参悟了其中读书与做人的重要性,以后我们依然会继续诵读,也相信会有更多的收获!
读《论语》有感15
今天,我怀着兴奋的心情读完了《论语》第一篇——《学而》。心里犹如点亮了一盏明灯。《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它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辑而成,核心思想是“仁”,《论语》中始终如一地贯穿了他的这一思想。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健在的时候,观察他的志向,父母去世了,就要观察他的行为,三年不更改父母的为人之道,那么他的行为就能算是孝了。”百善孝为先,这一句是在深化孝这一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一个人如果连父母都不能尽孝的话,他是更不可能为社会、为国家尽责的。只要能做到孝,家庭就可以得到安定。
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道义,承诺才能兑现。恭敬要合乎于礼,就能免遭耻辱。所依靠的,应该是亲近自己的人。才是可靠的住的。”这句话告诉我们承诺别人的事情,要是自己可以办到的,今后可以兑现,不是空头支票。恭敬别人的时候,要顾忌到别人的身份,才不会遭受耻辱,招人烦感,这样才是君子。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学习知识和道理,又能时常加以温习演变成自己的.技能,这不是很愉悦的事情吗?有志趣相投的伙伴从远方慕名而来,这不也是很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觉得愤怒或怨恨,这不就是君子的作为吗?”这句话是《论语》开篇的第一句,说明了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快乐,正如古语说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学习要先正心,不要把学习当做一项任务,而是一种快乐,是自我修身修心的快乐。不断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使自己的思想得到交流和传播,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最后一句向我们揭示了一个真理:越是有知识、有格调、有涵养的人,也越是宽容。
至此,我明白了。做人应该先讲孝道,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读《论语》有感】相关文章:
读论语心得03-22
读论语有感04-08
读《论语》有感06-30
读论语有感04-28
读《论语》有感07-03
读《论语心得》有感01-13
读《论语》有感精选15篇02-12
读《论语》有感500字05-02
读论语有感500字01-31
读《论语》有感15篇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