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傅雷家书》有感

时间:2023-06-13 15:14:1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傅雷家书》有感 15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傅雷家书》有感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傅雷家书》有感 15篇

读《傅雷家书》有感 1

  归穗闲隙,读起《傅雷家书》,只记得高中时期草草翻过,这几日才算真正拿起来拜读一番,颇为受益,应早些时日读这本书。能从傅聪先生和傅雷先生的来往信件中感受他们之间深厚的父子情,此外,傅雷先生在信中讲到: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傅聪于一九五三年八月初赴罗马尼亚参加“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钢琴比赛后,随中国艺术代表团赴波兰和东德访问演出,十月底返京,十二月初回上海,在家待了一个半月,又离家赴京学习,准备赴波留学。);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谢,即使我没宗教信仰,至此也不由得要谢谢上帝了!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别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冬烘,不至于惹你厌烦。

  很歆羡这样的父子情,父亲从心底里爱护和了解自己的孩子,而孩子除了血浓于水的亲情之外,对长辈又多了深度理解。我想很多父子的关系就停留在儿时的亲密,一到孩子成年,那些“肉麻”的话,也就不会轻易流露,甚至很多父亲还会扮演起严父的形象。之前读杨绛先生的《我们仨》时,也会被钱钟书先生对其女钱瑗的爱感动,钱钟书先生觉得:如果再有一个孩子,会分走我们对圆圆(钱瑗昵称)的爱!为此,钱钟书先生和杨绛先生在私下对话时还说:“假如我们再生一个孩子,说不定比阿圆好,我们就要喜欢那个孩子了,那我们怎么对得起阿圆呢。读《我们仨》时也是尤为感动,从书中才感受到钱先生在杨绛先生面前的“真性情”和“童真”,也被他们的爱情所打动,钱老曾对杨绛先生讲到:没遇到你之前,我没想过结婚,遇见你,结婚这事我没想过和别人。

  有这样和睦的家庭关系,即便清贫一些又何妨呢!人的精神若得到给养,肉体未受压迫的前提下,吃点苦貌似也无关紧要。如果某种果实能够掩盖掉所有苦痛,那么,所承受的一切也会让人觉得甘之如饴。阿德勒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身体未曾忘记》一书中有这么一句话:孩子其实是一张白纸,也没有所谓是非对错的观念,而父母的行为准则便是孩子最直接学习的榜样,包括对孩子的人格健全的塑造,方方面面都来源于父母,甚至父亲角色的重要性大于母亲。

  傅聪先生在写给父母的信中提到:西方的物质文明尽管惊人,上流社会尽管空谈文化,谈得天花乱坠,我宁可在东方的街头听嘈杂的人声,看人们的笑容,感受到一股亲切的人情味,心里就化了,因为东方自有一种和谐,人和人的'和谐,人和大自然的和谐。西方人的整个人生观是对抗性的,人和自然对抗,人和人对抗,艺术家和听众也对抗。最成功的也只有用一种个性去强迫群众接受他所给的东西。我们的观点完全相反,我们是要化的,因为化了所以能忘我,忘我所以能合一,和音乐合一,和听众合一,音乐、音乐家、听众都合一。换句话说一切都是水平式的,音乐是水平式的,不知从何处流出来,也不知流向何处去,“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在艺术家和听众之间也是水平式的关系。

  依我们自身而言,我们对于客体的印象并不总是想着征服,而是“融入”,这种感觉尤其在感受某处风景时更明显,印象最深的是故宫和桂林时,能感受到故宫的庄严和瑰丽,觉得自我特别渺小,而在竹筏上看着桂林的山水更有这种感受,我想人一旦停留在这样的景致之中,就会愈发的意识到自己的渺小。感受到自身渺小也是一件好事,他让个体不会轻易觉得某个事物不值一提,事物的存在总有它的自在逻辑,不可一味否认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这类事情思考多了更没意义。《傅雷家书》仍在读的过程中,我想必然还会启发我许多新的思考。

读《傅雷家书》有感 2

  无意间再读《傅雷家书》,不禁发出一声感慨:年少无知,一本曾不屑一顾而错过的好书。

  初次接触傅雷先生的信是一本杂志上的节选,不是关于家庭细碎,而是谈论着艺术的种种。读罢,了然无味,倘若是我该把《傅雷家书》束之高阁吧。不禁认为别人是在附庸风雅。

  再见到它便是不久前了,在图书馆遇到后翻看几页引起了我的兴趣。乍一看,挺厚的一本书,抱着能读多少是多少的心态我把它给借走了。此刻的`感觉是:十年间,父子二人丢失的那么多书信,究竟还会有多少我们看不见的情真意切。

  对于傅聪而言,傅雷先生亦父、亦师、亦友。相隔千万里,傅雷以不一样身份谈论着关于彼此的事情。作为父亲,收到傅聪信时,他欣喜、宽慰;无信时,心生失望无奈。傅雷先生似乎从来不会为向儿子表示自我父爱的脆弱而感到羞耻,请求傅聪不要吝啬自我的笔墨多多来信。作为学者,他对傅聪叮嘱道“多多介绍国外风土人情,莫要让我落后于这个时代”,期望能够成为他艺术领域的一个对手,赤诚之心现于纸上。

  傅雷先生谈论初恋,告诫傅聪“期望热情能永久持续简直是愚妄”;讨论人生,叹息到“不知珍惜是人之常情,但不能因为是人之常情而宽恕自我的这种愚蠢”;提及家教,先生坦诚“我过去的错误要是能使你避免同样的错误,我的罪过也能够减轻几分;你受过的痛苦不在不再施之于他人,你也不算白白吃苦”;想到年迈体衰,坦然说到“草木零落,有兔死狐悲之感,而你们年富力强,蓓蕾初放,私心艳羡,岂笔墨所能尽宣。”

  人父,所能做的莫过于此吧。而当父母年迈,心有余而力不足时,他们期望将自我的孩子交给他们的人生伴侣,渴望亲眼见证下一代的成长,然后变成爷爷、奶奶。傅雷先生亦如此,怀着感动为孙子想好了名字,却未能与之有哪怕一面之缘,不幸在__的摧残中随着历史逝去了。

  一份份家书写于病榻中、写于书桌上、写于火车上,为了能漂洋过海寄去相思。这些日常笔墨却无意打动了我们。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愿先生在另一个世界安好。

读《傅雷家书》有感 3

  《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他儿子傅聪的家书。在这本书中,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傅雷对傅聪的爱。对于长大的傅聪,希望他茁壮成长,向外发展,但又不忍心让孩子远离身边。难道所有家长不都是这样的吗?从十月怀胎到一朝分娩,家长辛辛苦苦,一步步将儿女哺育成人,为的就是希望子女过上更好的`生活,不至于露宿街头。而儿女成才的时候,就会离开父母。

  作为父母,既为他们而高兴,也为此伤心难过。毕竟是自己的儿女。作为儿女的我们也应该体会、理解父母的苦心,我们快快乐乐的生活,也算是报答了父母的养育之恩。

读《傅雷家书》有感 4

  在这本书里,你既可以看到父母对儿女字里行间的殷切关怀,又可以感受到父母对儿女含蓄而温情的爱,你会被这本书深深地感动。这,就是《傅雷家书》。

  这本书是傅雷在儿子出国演出进修时的1954—1966年的十二年间给儿子写的家书,信中他与儿子探讨道德、事业、爱情、人生与艺术等问题,谆谆教导、默默守护,在儿子遇到困惑时,傅雷耐心地与儿子一起在书信里探讨方法;在儿子有了好消息时,傅雷夫妇也衷心祝福儿子,同时给予儿子鼓励。傅雷以优美的文笔,严肃认真的态度写信,更让我们体会到了傅雷严厉背后的温和。

  这本书如讲述故事一般,娓娓道来,字里行间流露出为人父母的严肃,又饱含着对儿子深情地关怀和期待。在第一封信中傅雷开头写道:“昨天一夜我们都没好睡……胸口抽痛,胃里难过……妈妈随时随地都想哭……”虽然是对儿子离开家后一家人的描写,但是比任何辞藻都能表达出一家人对傅聪远赴国外的担心和不舍,更表现出对儿子深沉的爱,怎么能不让人感动啊?

  傅雷在信中深刻的自我批评与检讨,也让我眼前一亮。他在信中多次提到并深刻地检讨自己从前对傅聪的严苛以及自己的坏脾气,“就是在家里,对你和你妈妈都做了不少有亏良心的事情。”“尽管我埋葬了自己的过去,却始终埋葬不了自己的错误。”傅雷用真挚的语言向儿子表达了自己的愧疚。我认为这正是傅雷不同于常人的教育成果之处。今天的时间,大多数父母仍然试图保持自己在孩子面前的“权威”,不肯给孩子检讨自己的'过错,何况那时思想尚未完全开放的中国!而傅雷却向儿子承认了错误,我认为这是我们应该向傅雷学习的地方。不论是父母长辈还是儿女,犯了错误都不应该掩饰,傅雷为我们示范了一个正确的家人相处之道。

  慢慢品读这本书,感受作者字里行间对儿子深沉的父爱,我一边读一边想象着傅雷给儿子写信时的认真,读儿子回信时的喜悦,仿佛那是我的父亲一样,无时无刻的牵挂着我,为我的成长保驾护航,天底下幸福的爱都是一样的吧,愿天下所有的孩子都永远有温情的家庭、温情的爱。

读《傅雷家书》有感 5

  这个寒假很无趣,因为疫情的蔓延,所以在家我读完了傅雷家书,这本书可以看出傅雷无论是在文学还是在教育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这本书主要写的是傅雷在写信的过程中教育孩子,当中很高的哲学,文中也积极的表现出了傅雷对儿子的爱意,希望傅聪快点长大,快点成才,世界上所有父亲都希望孩子过得好,这也包括傅雷在内。

  傅雷对于傅聪而言,更多的是良师和益友,傅雷把自己平生所学的经验和知识一一交给了傅聪,傅雷不仅关心他的学习,还关心他的.成长,还有生活方面的琐事,傅雷也在信中教育傅聪:学习,感情,高尚情操,爱情,但方面的知识。

  傅雷家书中的每一句都承载着,一位父亲对于儿子的思念。

读《傅雷家书》有感 6

  “待人要谦逊,做事要严谨,遇事不逃避,戒骄戒躁”。

  “做人第一,其次才是做艺术家,再其次是做音乐家,最后是做钢琴家。”在《傅雷家书》中,傅雷对于傅聪的人格、道德教育都很严格。傅聪长大后去国外留学,傅雷却对自己的过分严厉感到自责。

  《傅雷家书》那一封封的书信中,深沉而又伟大的父爱展现得淋漓尽致。傅聪也体会到了父母对他深厚的关爱。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又有几对父母能像傅雷朱梅馥那样以身作则,以自己的成长经历为例教育儿子,又有几个孩子能像傅聪那样幼时对父母言听计从?我们本就没有那样好的家庭教育,只能更加努力学习,丰富知识,充实自己。

  亲情在教育、批评、赞赏中一一体现。面对父母的严厉批评,我们要么默不作声,要么严词拒绝。傅聪之所以能坦然接受批评,是因为傅雷与众不同的教育方法。我们的父母时常将我们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但他们意想不到的是我们总会因为这种批评而更加“讨厌”父母,与之对抗并产生隔阂。而傅雷则用和朋友商量的语气,赞赏的视角,激励代替批评,表扬代替斥责,心平气和地跟儿子交流,进而达到好的教育效果,使得傅聪对父亲给予的爱越来越容易接受,顺利完成学业且终有所成。

  各位父母大人,你们都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给子女寄予厚望,作为晚辈的我们都能理解。问题是处在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有时什么都听进去,这一道坎不好迈。大人们是否也应该向傅雷学学呢?批评要适度,不然不就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好心不就办成了坏事?不过,大多数的我们也不会因批评而放弃追梦的。

  愿天下的父母们多一份理解。

读《傅雷家书》有感 7

  《傅雷家书》既展现了“慈母严父”式的中国传统家庭,又展现了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傅雷家书》不仅是表达舐犊情深的一封封书信,还是一本具有人生哲理的书。

  这两位不同领域上的巨人用心灵上的沟通和言传施教缔造了《傅雷家书》,这一本不朽的作品。它将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等品质找车人间。“作为一个艺术家,要先懂得做人。”,当傅雷在漫漫家属中,用他的铮铮风骨,为傅聪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当傅雷借着灯光,在不断思索,最终在家书上写下“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当他将那一封封家书寄给大洋彼岸的服从,他总盼望,傅聪能尽快回信。

  傅雷不仅是一位优秀的翻译家,还是一位成功的父亲。在家书中,每一封都寄托了思念之情。他对于傅聪国外的.生活起居也十分关心,甚至达到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境界。两人已超越了普通父子的关系。在我看来,他们更像是朋友,他们的心始终连在一起。

  洋洋洒洒的家书寄托的是望子成龙的良苦用心,贯穿的是人生哲理,表达的是对于祖国和家的热爱。每个人读完之后,都会感受得到那深切的希望和淳朴的爱。

读《傅雷家书》有感 8

  读傅雷家书有感。相信大家都认识傅雷这个名字。他一生译著无数。而其最为经典的便是傅雷家书。

  这是一部几十年来被无数加印的畅销书。在我看来。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普通的家书。更是一本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更是一部艺术修养读物。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这句话既是傅雷的墓志铭也是他一生的缩影。通过这本书。使我更加深切地了解到了他独特的人格。傅雷对于傅聪即是父亲也是老师。朋友知己。他在信中,除了与儿子聊到家庭琐事。还与他谈人生。艺术。不断的向她灌输着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与情操。先为人次为艺术家…终为钢琴家。就是傅雷先生一生教育理念基础。在信中。他提到如何做一个大写的人。

  培养自己的孩子,正值岗正等优秀品质。傅雷可以放下自己的尊严。与自己大儿子阔谈心扉,对儿子忏悔自己曾经的过错。吐露心声消除,隔膜。有句话是这样说的。过多的音乐会能麻痹人的'感觉。使表演缺少生气,与新鲜感。从而损害自己的艺术。常此以往。大有成为钢琴匠。甚至奏琴的机器人的危险。这不仅是艺术上的提醒,更是我们人生的提醒。她告诉我。学习并不是提高修养的唯一途径。即使读书也不能偏向一门学科。要注意劳逸结合。不能把自己压的太紧。要懂得适当的放松。在与人交往时。他教会我要以礼往来,在爱国方面。他告诉了我时刻要心系的祖国。

  要怀有一颗爱国的心。傅雷先生真想书中的活父亲。不断的教导我。在他的影响下,我开始反省,约束自己。以严格对待人生。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不错。这本书是我拉近了与父母之间的关系。让我感受到浓浓的父爱。

读《傅雷家书》有感 9

  看《傅雷家书》,收获很多,广大家庭里,很少有他们这样的经历。如果人的一生都可以像傅聪一样,可以去追求自己所爱,可以不用担心其他的杂事,可以专注于自己的兴趣,那是有多幸运。

  《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在 954年到 966年5月期间写给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编辑而成。这是一部很好的艺术学徒修养作品,也是一部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傅雷对儿子的教育,关心,是如此地深厚,是许多父母所不能及。即使儿子远在千里之外,正在准备一场极为重要的音乐演出,而他却好像在对待即将赴考的孩子一样,殷切的关注着他的每一个举动,设身处地的.预想他要在去的路上会遇到的各种可能的情景,并替他设计好应该如何去应对,傅雷在这儿所透露出来的,不仅仅是他高深的艺术造诣,更是他作为一个父亲对儿子应有的关爱。他自己没有从事过音乐实践,但他对于一位音乐家在艺术生活中所遭到的心灵的历程,体会得多么细致,多么深刻。

  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傅雷在给儿子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他告诉儿子,人应该为了善,为了荣誉,为了公理而善,而不是为了惧怕永恒的惩罚,也不是为了求取永恒的福祉,中华民族是文明世界中真正乐观的民族。

  除此以外,他还用着自己的经历,教导着儿子,在婚姻问题上指导儿子,如何和弥拉如何相处,如何处理问题,如何对待矛盾,如何对待文艺。虽然儿子已经成家,他还是事事提醒,事事操心。是父亲,是朋友,是指路人,是支持者!

  傅雷在收到家书的时候,一方面为儿子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到骄傲,真心的为儿子感到高兴,另一方面,也不忘告诫儿子,不要被胜利而冲昏了头脑,要儿子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要保持一颗赤子之心。他一直强调的,便是这颗赤子之心!

  或许我没有能做到如此的细致,知识丰富,有艺术情操的父母,但我的父母,也是一样的关心,爱护我,不过是用另一种方式,不同于艺术的方式。我相信每位父母都有着自己的教育方式,我相信,他们都是尽自己所能,倾其所有,只为儿女。

读《傅雷家书》有感 10

  “一个人的思想,不动笔就不会有系统。”

  于是,在看完《傅雷家书》后,一种想要将傅雷先生笔下给予的感悟梳理于心的急迫促使我写下这篇文字,希望能够有所收获。

  一位父亲对儿子的苦心孤诣在《傅雷家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傅雷先生爱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动。有人认为书信是最为真切、自然和诚实的文字。

  因为写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时即刻的内心所想,只有写,才能让思得以实现;只有思,才能让写言之有物。

  家书万里传情,跨越了十几年光阴,远隔万水千山,词句看似平凡,但实际上句句真理,不仅仅是对爱子的叮嘱爱抚,字里行间的感悟,还升华出了爱祖国,爱民族的赤子情怀,以及凝聚其中的人格魅力,皆为人深深所动容。

  静静翻开《傅雷家书》如深沉父爱一样,有许多令人感动的细节,在傅聪取得巨大成就时,傅雷作为父亲给予儿子充分肯定,又因儿子不因别人的掌声失掉自知之明而无比欣慰。

  傅雷把儿子当作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这种益父益友的关系给傅聪成长极大的教育。

  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做了傅聪“最真实的镜子”,时时刻刻给他做个警钟,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

  读《傅雷家书》看到的是一位时代伟人,在傅雷先生所属的时代,现实社会状况不断压榨他的才思,摧残他的身心,而他一直在妥协与坚持中盼望能看到他所企盼国度的崛起。

  对人生哲思的深透,对写作艺术的独到与进取,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化解渗透,促着他永远秉承一颗澄澈的赤子之心,乐观上向地化解时代的伤痛,拓宽着生命的宽度。

  在信笺中他阐述着民族的文化哲学思想,不顾重重困难,坚持给孩子邮寄有关书籍,从《诗经》、《楚辞》到宋词,明曲,还有自己的译作,这都是为了弥补爱子因远离故土而产生的诸多对祖国传统文化日渐陌生而付诸的行动。

  对于一位爱真理,爱生活,爱艺术,爱艺术,刚正不阿,真挚率真的先生,我抱以理解和深深的感喟,在很多令现代人困惑的问题上,先生的见解都为我们解说了答案。

  对免得的取舍,艰苦的磨难,生活的哲理,艺术的本质,性情的锤炼上,都如高明白火炬一样,为我们驱赶黑暗,重现光明。

  傅雷夫妇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都有很大成就。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迪。

  不仅如此,也看到了天下父母对孩子的期盼与关爱,这份浓浓的、毫无保留的爱让我们在成长路上无畏风雨,成人成才。

  父子间的感情因为艺术的崇高而得以升华,成为一份取之不尽的人类精神的养料。

  所以,对于这么一位在时代洪流越发澄亮透彻的精神伟人,除了深深的追思,我还有深深的怀念;对于这样收千载烟云,藏万里风雨的深情家书,我心中感佩!

读《傅雷家书》有感 11

  我相信在读了《傅雷家书》后,就有许多同学敬佩傅雷是一个好父亲,羡慕傅聪有一个好父亲,并且认为《傅雷家书》里承担的那一份父爱是多么的伟大。

  可以在自己对孩子不舍的情况下,还能给傅聪写信宽慰儿子不要想家,要专心在波兰留学;可以在自己要工作的情况下,还能关心傅聪学琴期间的问题并帮他解决;可以在工作繁忙的情况下,挤出时间给儿子写信并给予学习上的指导;可以在自己工作十二小时后,还对儿子平时的坏习惯进行改正。

  父爱呀!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其实你的父亲对你也像傅雷对傅聪一样。当然我相信肯定有许多的.同学不相信,等我说几件生活中的事,你回忆一下在你生活中有没有这一份父爱。

  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过,你的父亲把你送到学校后,总是等到看不到你的身影后再离开;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你的父亲总是在茶余饭后与你谈一些课外的知识;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过,你的父亲总是会在繁忙的工作中,关心你的生活起居问题;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你的父亲总是在空闲时给你传授着学习上的知识。

  这些难道还不够吗?这些难道还不能证明,世间父爱一般大吗?

读《傅雷家书》有感 12

  读过了傅雷家书,我收获的仿佛是整个世界。

  有人说三国时期就有《家训》,南北朝有《颜氏家训》,清朝有《曾国藩家书》,现代有《傅雷家书》。可见《傅雷家书》产生的影响之深远。即使迄今为止我并未读完,但单是我读到的,就够我细细品味了。与其说它是一本书,一部父子心灵的对话史,倒不如说是一个人所必须经历的人生,跌跌宕宕,逐步成熟的人生。同时也是一曲质朴而高贵、淌进心底的生命之歌。

  由书中可知,傅聪从小就受到艺术的熏陶,学习的条件也比同时代的青年人好了不知多少,当然还有傅雷先生极其严苛的教育——所以,傅聪的出国留学似乎成为了必然。令我感到惊讶的是,就连傅聪这样受万人景仰、当之无愧的天才,有时也会怅惘,也会不知所措,甚至于生活也是有瑕疵!这与我平常所认为的无所不能的“天才”这一概念相悖。其实仔细一想,也合情合理。所谓天才,只不过是我们眼中所见、耳畔所听的别人光鲜亮丽的代言罢了。在另一面,他们也是人,也是两个肩膀顶着一颗脑袋,也要生活也要吃喝拉撒。惟一不同的是,普通人努一倍的力,他们会努两倍、三倍、十倍!傅聪每日练琴十二小时,假设早晨六点就开始,那他得练到下午六点!当东方的太阳还惺忪着睡眼,摇摆着头爬上天穹时,他早已静坐在钢琴前。每个白昼的尽头,又是一曲,余音绕梁。伴着西边的日落,像是发下邀请函:明日不见不散。所以鲁迅先生有句话说得特别深刻:“世界上哪有什么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工作上了。”可叹,可叹!至此,我的思想不知泛起多少汹涌的潮汛,只觉一种伟大,一种无与伦比的升华的气质。

  初三即临,最近作业也繁杂无序。所以我近乎无暇读书,精神上的养料也便告罄。悲欢情绪在心里乱成了麻,故即使偶尔阅读,心却难静。文学素养,准确来说是精神升华,不单靠一本好书,更重要的还是要心平气和,所以难以静心是个大麻烦事。我原以为事情已发展到无可转圜的地步,可直到我开始读《傅雷家书》,我竟寻到了久违的宁静,那种阅读的欢愉。好似清凉的溪涧汩汩抚过心间,不觉寒气,但觉质朴与典雅。这本书的每一页,每一句话都是人间至理呀!一字一珠,发人深省。特别是其中有一段,傅雷先生拿欧洲古典文化的对比,作为一个门外汉,我虽没有基础,但仍能从睿智的`文字中文化与艺术的深邃,哪怕就那么一丝一毫,也足以让我的精神泡在暖阳里好好享受一番!

  书中不止一次提到萧邦的半浪漫半古典式写作风格,而在波兰留学期间,傅聪对萧邦的理解也是妙极。因此,我特意找了傅聪弹的《玛祖卡》来听。事实上,我对音乐简直一窍不通,故对于弹奏技巧来说我是一莽夫,那就作一个普通的听众来感受傅聪弹曲所注入的情感吧!自小至大,每次听钢琴的声音,我都会想到俩字:高贵。那是一种可远远瞻仰却不可靠近的高贵。不仅仅因为钢琴本身就价值不菲,贵重无比。那种感觉是一种带有宫廷气息的轻踮着脚似的厚重。好比一位西洋贵妇,慵懒而端庄。可这曲《玛祖卡》(当然不知道是哪一首“玛祖卡”)截然不同,就像贵妇退去了一切华丽的装饰,少了不敢企及的威压,沉淀出一种纯净的,令人钦佩的圣洁。如同那个“雨巷里的丁香姑娘”,轻盈地,慢慢地,越来越近,然后又渐行渐远。少了愁怨,多了一份初逢的欢喜。傅聪真的很能把握情感,像被那曼妙飘舞着的一个个音符给摄了魂,与他的演奏融合在一起,升华,再升华,到了一个恰到好处的极点,随即向下,向下。连接自然,跌宕起伏,情感真挚而细腻。难怪傅聪能有如此大的成就!

  或许,聊《傅雷家书》就不得不提及傅雷先生与傅聪跨越无数山河的父子情深。但,我不会谈——我的阅历尚浅,还没有足够饱满的感情去谈。我并没有受到傅聪那样的从小即有的艺术熏陶,也没有经历过痛苦的生死离别,更未曾有那种思国思乡的悲怆。他们的那种感情是有专利的,是那个时代独一无二的产物。在此,我只能用一句话摸摸皮毛。

  两人相隔天涯。这个父亲什么都给不了儿子,却什么都给了儿子……

  他们的时代或许已湮没在浩渺的历史长河中,但这本《傅雷家书》却承载了那个时代的踪迹,哪怕只有一丝一毫,对中国乃至世界都是无价之宝。它就像是孤寂在历史里的一座沾了尘的丰碑,质朴而高贵,昭示着那里曾经的时代光辉,教诲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踏实步伐,为遥远却又越来越近的未来点亮灯火。

  即使碑上沾了尘,也会有无数人为它执守。

  真的,读《傅雷家书》,我收获的仿佛是整个世界。

读《傅雷家书》有感 13

  这绝不是普通的家书,它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人的自爱其子,也是一种自然规律。人的生命总是有局限的,而人的事业却永远无尽头。通过亲生的儿女,延续自己的生命,也延续与发展一个人为社会,为祖国,为人类所能尽的力量。因此,培育儿女也正是对社会,对祖国,对人类世界应该的尽的一项神圣的义务与责任。我们看傅雷怎样培育他的孩子,从家书中显而易见。他在给儿子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年轻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不论在做人方面还是其他各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谊,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聪在异国漂流的生活中,从父亲的这些书信中汲取了多么丰富的精神养料。时时给他指导,鼓励与鞭策。使他有勇气与力量,去战胜各式各样的魔障。踏上自己正当的成长道路。傅聪这种热爱祖国,信赖祖国的精神,与傅雷在数万里之外对他殷切的.教育,是不能分开的。

  再看看这些书信的背景,傅雷是在怎样的政治处境中写出来的。有多少人在那场“黑暗的灾祸”中受到伤害,傅雷缺在其中显出了他不变的本色。

  优秀的父亲,出色的儿子,不平凡的家书。

读《傅雷家书》有感 14

  在一开始知道要读《傅雷家书》时,我本是不情愿的。虽然在那时并没有接触过这本书,但一听书名就感觉内容很枯燥了。但在暑假这短暂的时光里(每个学生的心声)去接触它时,却发现现实跟幻想总是有很大的差距。

  《傅雷家书》中记述的是傅雷夫妇与儿子傅聪之间以信的方式的来来往往。这里面并不是普通的书信,在这些不寻常的书信中饱含着一家人之间互相的爱和有助于我们成长的广泛的知识。

  从这些家书中,我读出了天下父母对孩子广阔的爱。在傅雷夫妇写给傅聪的每一封信中,都写满看对傅聪的关心、鼓励与教导,很难想象,人们竟然会为了他人朝思暮想、牵肠挂肚,但转而又觉得平常看,因为“人们”是一对父母,而“他人”则是他们辛辛苦苦哺育打的'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梦想,所以,大部分家长都会对孩子严加管理,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严格规定每天的作息时间,还时不时地抽出点时间述说自己的辛苦,以此来激发孩子们的感恩之星,并开始发奋学习。我这不是讽刺,也绝没有说家长这样做事=是错误的,他们可以有这样的权利。但很明显,平凡和频繁总能衬出特殊。相比之下,傅雷夫妇更知道该如何去教育孩子,他们也很爱、很关心自己的孩子,很想让孩子待在身边、有所作为,从信中就能读出,这些满到溢出的爱。但他们却作出了作为父母伟大的一波:他们让孩子提前出国,等于提前让自己与孩子分别。有人可能会认为这是咆哮孩子的表现,但其实恰恰相反,他们这么做完全是为了孩子,这样做为孩子带来了更多自主、自由发展的机会,同时个,也让孩子能更多地吸收外界文化,这无疑是为孩子的未来能够充斥着光明做出了很大的帮助。在傅雷夫妇身上我们可以学到父母对孩子的爱有多么地深。

  在读《傅雷家书》时,竟然总会在那朴素无华的语言中感到温馨。《傅雷家书》,不仅仅是傅雷一家的家书,更是天下家庭的家书。

读《傅雷家书》有感 15

  傅雷家书,是由后人整合编辑而成的一本书。书中收录了傅雷与其子傅聪的来往书信,也有部分是傅聪母亲写的。这本书所收录的`书信并不是描述一些琐事的信,这也是为什么它能够流传至今的原因。那时没有像现在这样的通讯条件,在傅聪出国后,父子二人只能靠书信来传递信息,也就在这一封又一封的家书中,体现出了父子二人之间亲情。也不难从中感受到父子二人之间矛盾的化解。

  从中我看到了一个善于反思,善于道歉,善于改正错误的一个父亲。就是放在现在,也并不是所有家长都能像傅雷那样。

  《傅雷家书》,适合家长,孩子们看这或许会起到家长孩子互相理解的作用,或许也能改变一个家长的教育手段。我希望我的父母读了这本书后,也能做到互相理解。

【读《傅雷家书》有感 】相关文章:

读傅雷家书心得03-20

《傅雷家书》教学反思03-29

傅雷家书教学反思08-16

《傅雷家书》阅读心得02-19

傅雷家书阅读心得02-06

《傅雷家书》教学反思04-15

傅雷家书感悟心得02-10

读《傅雷家书》有感06-25

读傅雷家书有感06-10

傅雷家书的读书笔记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