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读后感

时间:2023-06-16 09:44:2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朝花夕拾读后感(精选15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朝花夕拾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朝花夕拾读后感(精选15篇)

朝花夕拾读后感1

  《朝花夕拾》原本叫做“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先生记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很多使用了比较和讽刺的手法。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首先使用了许多鲜亮的文字记叙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之后再写道“我”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上学。前边写的百草园很好地反衬了之后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体现了鲁迅对旧社会私塾的不满。在《藤野先生》中,鲁迅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但藤野先生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这个比较手法,较好地写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写出了鲁迅对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这与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构成了鲜明的比较,体现出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君子。《朝花夕拾》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富而有内涵的童年故事,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体现了鲁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愿望。

  虽然在鲁迅的童年中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灿漫的感情,让人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我读鲁迅先生这些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自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有采摘野花野果。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的严厉教诲,却仍耐可是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也学就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吧,所以我才会那样喜爱,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异常的亲切,充满活力。

  小时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住在一齐,那时我时常和楼道里的一些小伙伴们一齐玩耍,一齐嬉戏,每次都玩的很开心,以至于每次都忘了时间的匆匆流去,每次都要大人在窗口大喊一声才会依依不舍的结束游戏回家。每逢佳节,吃完团圆饭,我们又会聚集在那一片属于我们自我的空地上,点燃我们早就准备好的小烟花,在火光中,尽情的奔跑着,欢笑着,舞蹈着,体验着前所未有的欢乐。如今,我搬了新家,不在出门和其他伙伴们嬉戏了,而是不停的为学业操劳。每封佳节,也不在出去和伙伴们一齐放烟花了,而是站在窗口凝视着那些在漆黑的天空中绽放的五彩缤纷的“鲜花”,独自享受着……

  童年已渐渐遥远,留下的只是些散琐的记忆,倒不如细读一下《朝花夕拾》,体会一下那个不一样年代的童年之梦,和鲁迅一齐热爱自然,向往自由。

朝花夕拾读后感2

  相信各位小时候都有这种经历:本来今天是一个美好的周末,却被家长硬生生拖进了各大补习班。美好的周末计划就这么泡了汤。在《朝花夕拾》中少年时的鲁迅也同样没有逃过父亲的魔爪,而他满怀期待的五猖会变成了他至今难忘的噩梦。

  在鲁迅所著的《朝花夕拾》五猖会中,题目写的是五猖会,但对五猖会的热闹场景却只字不提,而是花费了大量笔墨去写鲁迅如何背书的场景。在晦涩难懂的《鉴略》和父亲的一声令下使小鲁迅之前期待的心情被泼了冷水顿时心情全无。父亲让他背完才能去看五猖会,声音不容置喙,这对年仅七岁的的小鲁迅可以算得上的是晴天霹雳。

  恍恍惚惚的背完书,父亲心满意足地点头,虽然在外人眼中是赞赏的眼神,但是对小鲁迅来说根本就不重要,在他眼中这些和让他感兴趣的五猖会根本就不值一提。可后来他再去五猖会看到热闹的场景,却没有当时的兴趣了,因为自己激动的心情早就被那晦涩难懂的文字给冲刷掉了,即使五猖会再热闹又有什么意思呢?

  前文中写道孩子们十分喜欢赛会,年幼的鲁迅也不例外,他也是一个充满童真的孩子,但是父亲的“魔鬼式教育”或许给年幼的鲁迅带来的不可磨灭的印记。即使后来鲁迅先生在文学有了很大成就,或许也无法掩盖那段回忆吧。

  时代的背后是无尽的深渊,无尽的深渊之下是那些深陷泥沼苦苦挣扎的人们。当时的教育方式成为了那个时代孩子的噩梦,他们远没有我们现在轻松。我觉得它打击的不仅是一个孩子,更是一个孩子内心深处那种对新鲜事物求知的渴望。一盆冷水浇下去的是孩子的天性,换来的只有孩子的失望。那时候的四书五经对于孩童时代的他们背下来就已经很不容易,但也仅仅是背下,对书的`理解也仅仅是一知半解。从书中的另一个故事——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中小鲁迅提出了问题,私塾的先生却并不做解释,而是沉默、一言不发,甚至训斥小鲁迅。

  五猖会这篇文章也表示了鲁迅先生对教育的批判与失望。而五猖会也只是五猖会,和小鲁迅背《鉴略》一样都是表面的意思。五猖会中没有着重描写五猖会的热闹情景,而鲁迅儿时背诵的《鉴略》到了后来也被鲁迅了几乎忘掉了。读完这篇文章我似乎从年幼的鲁迅身上看到了他的童年,没有像寻常孩子一样的快乐,但是小鲁迅内心是渴望的,渴望自己也能像其他孩子一样。

  《朝花夕拾》中“五猖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个孩子都有一颗童心,它像水晶一样美好却又易碎。文章生动的写出了“我”的心理变化,让我看到了鲁迅先生的童年经历,而我也通过《朝花夕拾》更加深入了解了鲁迅先生。

朝花夕拾读后感3

  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928年9月结集时改名为《朝花夕拾》。《朝花夕拾》共收入篇作品。包括:对猫的厌恶和仇恨的《狗猫鼠》;怀念长妈妈的《阿长与<山海经>》;批判封建孝道观念的《二十四孝图》;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五猖会》;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写塾师寿镜吾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庸医误人的《父亲的病》;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范爱农》。《朝花夕拾》将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充分显示了作者关注人生、关注社会改革的巨大热情。读后感:不知道为什么鲁迅把"旧事重提"改成了"朝花夕拾",但不得不说,这夕拾的朝花,已不仅仅是旧事,反倒是新事、喜事、伤心事。无可否认,鲁迅的骂功是中国一绝,以致于骂狗、骂猫、写鼠也有人惶惶不安,那顶带刺的高帽戴上了,也就取不下来了。难怪鲁先生爱骂"狗",这"骂畜"不"犯法"的好事,也只有他老人家占尽光,好歹比那杀猪的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快活自在。且不说那些"名人名教授"有没有狗血淋头,但这"不好惹"的"高帽"却戴牢了,堂而皇之地"以动机褒贬作品",是人就看得出,那柄"匕首"是正中"要害"。连一本薄薄的回忆散文集中都充斥着满腔愤慨之情,及见其他那些杂文、小说集的锋利。讽刺有魅力,当然,在鲁迅笔下,那叫艺术。小学初中的语文教材,每本都有鲁迅的文章,大概多数都选自这个好听的名字――《朝花夕拾》,琢磨久了也想,夕拾的朝花什么味?酸。的确,看鲁迅的文章有点酸,什么酸?心酸。你看《父亲的病》,作者从不正面写家道衰败的颓唐,仅从父亲口里说的嘘嘘的话,作者在左右奔波瞻前顾后的疲态,表面上是祥和安平,但心里却按捺不住,到篇尾,衍太太唆使作者大叫父亲,却遗留给作者的"最大的错处"。

朝花夕拾读后感4

  童年的生活是充满稚趣的,随意捡起一颗五彩斑斓的石头,都会引起小朋友们一阵欢乐的笑声。这个暑假,我认真阅读了近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鲁迅先生晚年所著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看后,我感触颇深。

  书中的主要内容正如同书名一样,讲述了鲁迅先生童年时期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鲁迅与仇猫搏斗时的场面,为了饱读《山海经》而彻夜难眠,对中外学生一视同仁的藤野先生,都是鲁迅童年记忆深处的点点滴滴。其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要数那篇读来引人入胜,手不释卷,字里行间包含着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栩栩如生地为我们呈现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孩童世界。

  鲁迅家的小后院百草屋里藏着这位大文豪多少欢愉的童年记忆啊!一块看似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石砖下面总是藏着各种小鲁迅百玩不厌的各种惊喜;长妈妈讲的各种光怪陆离的故事小鲁迅总是信以为真,一个又一个奇妙的小故事在他的心中扎下了文学的种子,为他日后弃医从文,并写出大量经典著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送入书塾后的小鲁迅依旧好奇心不减,调皮捣蛋,宛若一本儿童版的十万个为什么,每天向老师稀奇古怪地问个不停;喜欢攀折书塾腊梅枝的他还有一些与众不同的爱好,比如捉苍蝇喂蚂蚁等等。

  写到这里,我不禁回首那已然随风而逝的金色童年:4岁那年,我和妈妈去家旁边的小公园游玩,妈妈千叮咛万嘱咐不要到河边,可我抑制不住强烈的好奇心跑到河边,一脚失足,从河边的栏杆上头朝下掉进河里,要不是妈妈三步并作两步一阵风似的及时赶到并一把将我拉起,我可就真要和鱼儿共舞了。还有一次为了证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天真地以为种下巧克力便会收获吃不完的巧克力,于是便兴致勃勃地从糖盒里拿出了一个香气扑鼻甜脆可口的费列罗,咽着口水把它种进了花盆,可干等了几个月也不见它发芽,为此还浪费了我每日一颗的巧克力......我的童年记忆宛若滔滔不绝的长江水,说不完道不尽。

  阅读使人与优秀人物相伴思想共舞,阅读使人内心强大,勇敢地面对抉择与挑战,与书相伴的每一分钟,都是对我人生最好的奖赏。勿忘金色童年,在以后的漫漫人生路上,我将以童年时代的乐观与活泼,微笑面对坎坷与崎岖,在追逐梦想的光明大道上砥砺前行,书写自己人生的辉煌,成为报效国家振兴民族的栋梁之才。

朝花夕拾读后感5

  在这两个星期里,我看了《朝花夕拾》这一部书。《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作品。我在学校里读了这本书,它给我的感触很大。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后改为豫亭,浙江绍兴会稽县人,是一位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朝花夕拾》是鲁迅后来修改的名字,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朝”表示早年时候,“夕”表示晚年时期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

  读了这一部书,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我们都应该像鲁迅那样,不要相信迷信佛,要敢于和旧社会,旧思想做抗争,但是,现在的老人还是迷信佛,佛这种乱七八糟的东西,怎么可能真的存在,或许不是他们本来也不相信,是被他们的父母,爷爷奶奶逼着要相信佛,不过,现在的年轻基本不相信佛,或许,那些迷信佛的老人一死去,再也没有人会继续相信佛!

  这两个星期我看了鲁迅写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虽然读起来不易懂,但是里面的故事很好看,大概的内容还是知道的。

  《朝花夕拾》这本书写的是鲁迅小时候的事,充满回忆,鲁迅用温柔的词骂着那个封建的社会,鲁迅的回忆本应该是美好的,就是因为这个社会破坏了那个回忆。而且这本书写法和其他的自传不同,是个人生活编年史。鲁迅青少年时有很多故事但是他只选了十个题目,可以看出他严谨认真,不会随便写写,显示出了鲁迅真实的一面。这本书的第一个故事的名字就很有趣,叫做《狗·猫·鼠》看了题目我本以为这个故事会与猫狗有关,可并不是,只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成周树人,浙江绍兴人。鲁迅是的一丝不苟、公平的人,如果有什么事情他觉得不公平,就会用自己的语言去侧面嘲讽,并不会直接说出来,也就是说他正话反说,反话正说,耐人寻味,最重要的是他的作品都很真实,所以他不但是文学家还是思想家、革命家,他的思想与时俱进,不会像那个年代的人思想有些封建。他用回忆诠释了那个时代,对那个时代的意见,他的作品都需要慢慢“品”。

  鲁迅的作品让我想到自己的童年,我们的童年和鲁迅不一样。看了这本书我也去回忆我的童年。鲁迅觉得做的不对就会指出,而我有时不会。有次我看到一个同学在抄作业,我看到后,先是站在那,想:要管吗,算了,还是不要多管闲事了,省的到时候麻烦。然后就又走开来了。如果是鲁迅肯定不会这样,他肯定会用言语来攻击这个人。

  《朝花夕拾》需要慢慢“品”才能读懂它,懂鲁迅!

朝花夕拾读后感6

  《朝花夕拾》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描绘了当时社会的生活画面。而它用特别的名字暗示了作者写它时的心情。清晨绽放的花因有初阳的陪衬,显得无比娇嫩欲滴,而傍晚的花失去了娇艳,可在落日的照射下显得别有风韵,此时去摘取,底蕴自然比清晨的花要深厚的多。作者在风烛残年的时候写下了这本书,在那时回忆起孩童时代的点点滴滴,心中必然会有许多的不舍和留恋。

  这本散文集中刻画了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如迅哥的童年玩伴闰土,长大后受到当时黑暗社会的压迫,从而变成了一个神情麻木、寡言少语的人;尖酸刻薄的农村妇女杨二嫂;以及他的父亲、衍太太、范爱农等人物。正是这些性格迥异的人物,使作者理性地批判了封建社会的不合理制度。作者用尖锐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幅令人触目惊心的封建社会的图画。他把自己的情感蕴含在每一篇文章中,以浓厚的时代气息来警示人们,讽刺社会。

  我们有多少人曾捧读过鲁迅的文章,可又有多少觉悟。我们现在的社会也不过如此,即使过了几十、几百年,社会上腐.败的现象亦是令人感到可怕。鲁迅明白要改变整个社会的现状,就必须从思想上根治,所以他弃医从文,以自己的方式去改变,用自己的努力证明,唤醒人们被压抑在内心深处的良知。我们现在的社会面临着比从前更复杂的问题,走在街上,奢华的衣服随处可见,它们挂在橱窗里,那些买不起的人便会看得出神,却忘了最朴质的裁制衣裳的人们——裁缝;股市里满满坐着拿着扇子的无业游民,他们重视的'只是手中的钱的涨和跌,大盘的绿和红,他们在痛苦和喜悦中翻滚,却流连其中;社会上不断涌出的房奴、车奴,他们的血汗钱都投入了这不断涨高的房和车中,换来了只是居住的安定、不再漂泊,只是行动的方便、不再挤公车,即使是把辛苦一辈子的成果投入其中,他们都会觉得值,人们开始炒房、炒车,也是在这种恶性循环中,社会的毒瘤开始恶化。鲁迅似乎是从那个时代就预见了现在。政府规划,拆迁房屋,百年老宅一座座被拆掉,原始森林一点点开始变小,自然田野一块块被掩埋……

  那些质朴的人们也飘散在了过去,融为一体,埋入深土。或许在将来会有人发现那些简单的快乐,把他们的思想根源找到,重新温暖这庸庸碌碌,乏味无趣的世界。

  《朝花夕拾》它以独特的视角,讽刺的口味,用一个个令人深思的童年故事,勾起童年美好的回忆。不禁想问,童年的美好时代会一如往昔吗?

朝花夕拾读后感7

  清晨,我来到书柜前,玻璃反射着属于晨曦的温柔的光,又随白色的窗帘变得摇摆不定。打开柜门,轻轻取出一本《朝花夕拾》,在书香中静静地翻着。但当我看完《父亲的病》之后,只觉得原本平静的心顷刻间变得波荡起伏,像是有滔滔江水在不断翻滚 ……

  这篇文章写的是鲁迅的父亲当时得了病,家人为了医好他,不惜花昂贵的挂号费请当时的 “ 名医 ” 来诊断。这位 " 名医 " 只顾开一些奇怪的药方,于是 “ 父亲 ” 的病日益加深, “ 名医 ” 见形势不好,又叫 “ 我 ” 去请 “ 更高本领 ” 的陈莲河。陈莲河的挂号费更高,药引却也更奇怪。最终, “ 我 ” 的父亲因没钱治病,在病重与绝望中失去。

  看完这篇文章,我不禁觉得心情非常沉重,却也暗暗佩服鲁迅先生的文字:表面像是叙述得平静如水,其中蕴含的暗讽却如一把把大刀,不断砍倒当时的黑暗社会分子。在他的.笔下,一个个当时社会的不同代表人物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 “ 等到危急时候,便荐一个生手自代 ” 的 “ 名医 ” ,把病重的 “ 父亲 ” 推脱给别人,为的就是 “ 和自己完全脱了干系 ” ,形象地代表了当时社会上冒充博学,实际上却自私自利、害国害民的社会破坏分子 . 虽然在文中一直用 " 名医 " 称呼 , 但是对其的讽刺却到处可见 , 不言而喻 , 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庸医 ! 在面对现实的不幸前 , 深受迫害的 " 父亲 " 代表了当时下层阶级人们 , 他们只能过着贫困的生活,最终悲惨地死去。而 “ 我 ” ,看着病重的父亲,甚至想出了 “ 还是快一点喘完了罢 …… 。 ” 的想法,父亲临死时,却无能为力,所有的悲伤都只能在心中释放,代表的是认识到社会的黑暗,却不敢站出来,只能无奈地接受事实的青年们。罪恶社会生出的恶果 , 毒害了人民 , 作者为的就是给我们打一剂解毒药!

  鲁迅先生笔尖锋锐,刻画鲜明,用自己的真实经历来暗讽了这个混乱的社会。在那个时代里,人们的生活苦不堪言,恐惧像一片大大的乌云笼罩在每个人的心间,也不禁使我思考:现代社会生活虽然比以前有了很大改进,但存在于社会的 “ 庸医 ” 却也不少,我们应该怎么做?其实,只要心中有正义的阳光,能够勇敢地去对抗黑暗,这些败坏的社会分子就会一个个地消灭掉,而将会多出一个又一个的 “ 名医 ” !

  文章虽不长,但其中蕴涵的辛辣的讽刺却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请同学们记住,千万不要让这些历史尘封,它们是激励我们向前的最好动力!

朝花夕拾读后感8

  手捧着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品味着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年少轻狂,思绪不禁飘回那个无忧无虑、充满欢乐的童年时代。

  鲁迅的作品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他的作品既不遮遮掩掩,又不追求满是好词佳句的华丽。却更能吸引读者,仿佛在给你讲故事一样。《朝花夕拾》原本叫做“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先生记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篇文章。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大量使用了对比和讽刺的手法。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首先使用了许多鲜亮的文字记叙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接着再写道“我”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上学。前边写的百草园很好地反衬了后来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体现了鲁迅对旧社会私塾的不满。在《藤野先生》中,鲁迅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但藤野先生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这个对比手法,较好地写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写出了鲁迅对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这与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出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君子。《朝花夕拾》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富而有内涵的童年故事,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体现了鲁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愿望。

  虽然在鲁迅的童年中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灿漫的感情,让人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我读鲁迅先生这些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自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有采摘野花野果。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的严厉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也学就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吧,因此我才会那样喜爱,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异常的亲切,充满激情。

  从小学就经常听说起大文豪鲁迅,耳目熏陶,自然对这位大作家心生仰慕之情。这个暑假又捧起了他的作品《朝花夕拾》,进入了鲁迅先生的童年世界。

朝花夕拾读后感9

  细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我读鲁迅先生的这篇布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处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忽然间,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重,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又采摘野花野果,然后与玩伴一起捕鸟,但由于性急,总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听保姆长妈妈讲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园中的那条赤练蛇。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严厉的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当他读书读得入神时,却没发现他的学生正在干着各式各样的事,有的正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优质戏,而鲁迅正聚精会神地在画画……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也许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吧,真不懂自己怎么会那么喜爱《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布满激情。

  鲁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现了他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那股热情,希望能自由安闲地玩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着,这正是儿童特有的。曾几何时,我已经远离了童年,进入了少年,天天都在这忙忙碌碌的学习之中,纷纷挠挠的生活之中。但我自己认为自己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有时还做着甜美的童年之梦。回忆起那些童年琐事,还时常记忆犹新、忍俊不禁。我家原属市郊,四周有一大片田野,小时候,总去那里享受着春日的阳光,秋日的清风,还有那片总被我采得一朵不剩的油菜花,我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小时候,天天一吃完饭嘴都不擦就去邻家串门子,和小伙伴一起去吃豆腐花,一起去田野里玩,时不时还跌进泥坑变出个“小泥人”,采了各式各样的花,又生怕主人找来,就把花藏在树洞里,一会儿回去花早就枯萎了,但我仍沉醉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空间之中。而如今,田野上造起了楼房,我和小伙伴都在为自己的前程努力着,因此感受不到了大自然的亲切,也少了许多自由,但我仍沉醉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空间之中。而如今,因野上了造起了楼房,我和小伙伴们都在为自己的前程努力着,因此感受不到了大自然的亲切,也少了许多自由,但我仍然热爱自然,向往自由,无论现在能否实现。这也许就是我和幼年鲁迅的相似之处吧,使我在读过文章后有了这么多感动。童年已渐渐遥远,留下的只是些散琐的记忆,倒不如细读一下《朝花夕拾》,体会一下那个不同年代的童年之梦,和鲁迅一起热爱自然,向往自由。

朝花夕拾读后感10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敏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这段文字是不是在瞬间将你拉回了小时候的光景?真实的画面,朴实炽热的情感,灵动的文字趣味,这些就是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传达给每一个读者不能忘怀的美好。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收于鲁迅老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如果你读完这整本散文集,可能你会更真切地感受到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评击和嘲讽。

  但是,和无常开玩笑,是大家都有此意的,因为他爽直,爱发议论,有人情,要寻真实的朋友,倒还是他妥当无常

  不肯用灵丹点在舌头上,又选不出冤来,自然,单吃一百多天的败鼓皮丸有什么用呢?依然打不破水肿,父亲终于躺在床上喘气了。还请一回陈莲河先生,这回是特拔,大洋十元。他依然泰然的开了一张方,但已停止败鼓皮丸不用,药引也不很神妙了,所以只消半天,药就煎好,灌下去,却从口角上回了出去。父亲的病

  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的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藤野先生

  以上辑录的作品是从鲁迅老先生创作的散文集中精心挑选出来的。篇篇堪称佳作。在父亲的病这篇散文中,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当时中国医学的落后观念和落后现状进行了痛切的揭露和解剖。甚至有中国是有意无意的骗子这样极而言之的话。

  朝花夕拾的作者鲁迅老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朝花夕拾是鲁迅老先生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这部散文集将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生活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充分显示了作者关注人生、关注社会改革的巨大热情。

  在这部回忆散文集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散文便是阿长与山海经:长妈妈是我(鲁迅)的保姆。阿长保留了许多迂腐的习俗,像在新年的早晨要吃福橘,说话切切察察,喜欢告状,还盲目地对长毛的故事妄加评论,甚至还踩死了我喜爱的隐鼠。因此,我对她怀恨在心。然而,阿长知道我喜欢山海经却跑了许多路,帮我买来山海经。由此,我又认为她有伟大的神力。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我希望仁慈的地母能让阿长安息。

朝花夕拾读后感11

  曾经学过鲁迅先生的多篇文章,如《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到三味书》。我无不佩服鲁迅先生的文采和救国精神,这也激发起看原著的念头。说到朝花夕拾,就不得不说说鲁迅先生当时的处境。 1925年他因支持学生运动,受到“正人君子”们各种攻击和fei谤,1926年北洋军阀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先生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任教,后又受守旧势力排挤。可想而之,鲁迅先生在写这写作品时正经受着北洋军阀当局和各种敌对势力严重压迫。

  着10篇文章都反映出当时斗争痕迹,其文学价值也十分高。《朝花夕拾 》顾名思义,早晨花朵,傍晚拾起,属于回忆文章,作者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严厉的嘲讽。列举了以下几篇:《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而写的。主要用反语嘲讽了他们所散布的“流言”。对猫“尽情折磨”弱者、时而“一副媚态”等特点的憎恨,对童年救的一只“隐鼠”遭遇猫的摧残经历,表现对弱小者的同情。《无常》描述了儿时迎神会及戏剧舞台上见到的“无常”形象“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公正的形象受民众喜爱,最主要原因是当时的社会北京没有公正。恶人不能得到恶报 ,“公正裁判在阴间”这无疑是对那些所谓的“正人君子”所谓的民主 的有效打击。

  《朝花夕拾》中自然也记录了作者生活中那些 有趣的童年生活和永远追忆的人和事。如《阿长与〈山海经 〉》叙述了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刻画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迷信、唠叨的人物形象,当长妈妈为他买来自己渴求已久的《山海经》时,儿时的作者对长妈妈充满尊敬和感激。文章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 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怀念《藤野先生》表达了作者高度的.爱国情怀。本篇文章记叙了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记叙了他在仙台学医所受到侮辱,最终使他弃医从文的经过。这也就炼造 一代文学大师。 当然本文也突出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这对作者后来的影响是深远而铭刻。《朝花夕拾》中的作品都是作用利用优美的文学手法写成的优美文学作品,将平常生活中的难忘段落取出来。生动描述,进行细加工,语言清晰,朴实又十分亲切,让人读了回味无穷。其中反语的运用更能突出作者对“正人君子”的讽刺,突出作者的爱国情怀。

朝花夕拾读后感12

  在这个暑假,我读了鲁迅先生所著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连串的时间,连串的记忆,真想将鲁迅爷爷的记忆当做我的。整本文集用词语简洁柔和,正是鲁迅爷爷的平易近人的体现。书中的抨击,讽刺,嘲笑,正是鲁迅爷爷对当时社会的反感与不满,表现了一个想让让民族进步,想让社会安定,为孩子着想的鲁迅爷爷。

  这本书向我们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图卷,封建的社会制度,社会对人民的'囚禁。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园中淘气天真的小孩子,观菜畦、吃桑葚、听鸣蝉与油蛉和蟋蟀的音乐会,看黄蜂、玩、拔何首乌、摘覆盆子。到在书屋读书习字,三言到五言,再到七言。课上偷偷画画,到书屋的小园玩耍。无一不体现出小孩子追求自由,热爱大自然的心态,也表现了社会对孩子们的束缚。

  《在阿长与〈山海经〉》,《范爱农》中,这两个人物,给鲁迅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回忆。两个由当时社会造就的人物。一个下层的劳动者,善良、真诚、热爱和关心孩子的阿长,她思想、性格上有很多消极、落后的东西,是封建社会思想毒害的结果,表现了当时社会的浑浊、昏暗。正直倔强的爱国者范爱农,对革命前的黑暗社会强烈的不满,追求革命,当时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体现了旧社会人民对束缚的反抗,向往自由、安乐的心。人民从囚禁中走向了反抗。

  这两个人物,是当时社会的反照,人们受尽黑暗的压迫,到起来反抗,经历了多少次改革与战争,才有了我们现在安定自在的生活呀!现在,我们可以愉快地生活这,家里有电视电话,有的还有电脑,繁杂的电器设备和自由的生活,我们不用遭受黑暗社会的压迫,不用吃苦,更不用去闹革命。这都是无数革命烈士用自己的先躯换来的,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生活。

  《朝花夕拾》是鲁迅爷爷对往事的回忆,有趣的童年往事、鲜明的人物形象,一件一件往事,同时也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表现了鲁迅爷爷对艰苦劳动人民的惋惜、同情,也表现了对当时社会的厌恶,告诉我们不要再回去那让人受苦的社会,更表现了对阻遏人民前进、折腾人民、损害孩子、保留封建思想的人的痛恨。让我们了解历史,感谢美好生活的由来。

  了解了鲁迅的童年,我觉得看《朝花夕拾》也就比原来更易懂了,因为我已经初步了解了鲁迅——这位伟人的童年生活。

朝花夕拾读后感13

  在这本鲁迅先生唯一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我感到了鲁迅在回味自己一生漫长的路途,从充满欢乐与迷茫的童年时代开始,到少年时期的求学和一系列事件中逐渐把握正义,再到中年更加铿锵有力的生活,无不让我感到鲁迅先生“波澜壮阔”的往事。

  《朝花夕拾》的十篇往事中,回忆的感情有所不同。《狗,猫,鼠》记述了鲁迅童年时对猫和鼠的好恶;《阿长与〈山海经〉》回忆了儿时保姆长妈妈的淳朴善良;《二十四孝图》对当时混乱社会荒谬愚昧的封建孝道进行了有力的抨击;《五猖会》回顾了鲁迅先生小时侯一次看庙会的经历;《无常》栩栩如生地描写了乡间迎神赛会时的活“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回味了鲁迅当年纯真欢快的童年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快乐日子;《父亲的病》在叙述父亲生病治疗的过程中,表达出对这种庸医误人的社会现象的愤恨;《琐记》记述的是作者年少时去南京读书的`经历;《藤野先生》怀念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的老师藤野先生,并记述了作者弃医从文的经过;《范爱农》回忆和悼念了青年时代的挚友范爱农。细细读来,每篇文章都有它独特的味道,和不寻常的经历。

  朝花夕拾读后感作文2

  《朝花夕拾》不过是一本极薄的本子。

  它是有些文言文的好的味道。

  它的作者是鲁迅。

  我似乎很小的时候就听闻鲁迅的大名了,相比于巴金,果然知道的'更早些。可相比与巴金,我也更喜欢和了解后者些。不过两人的文笔,应该差不多,不过性格不同,时代相同的关系。

  每每听闻鲁迅先生的伟大,便总念着要去读一读。

  倒真的去看了,第一遍没甚感觉,只觉平淡得出奇。倒不会跟其人去说鲁迅先生如何伟大,文笔如此动人之类的话了。

  不管如何,多读读总是好的。于是有读了第二遍,或许是真的对鲁迅先生的作品涉猎不多,依旧认为平平无奇,但掩卷一会,倒想出一些端倪来了。

  本来是不懂《朝花夕拾》的题目,现在想来竟是鲁迅先生慢慢回忆少时的事,时光淌过也就磨灭了轻狂,所谓文章平平淡淡倒是觉得鲁迅先生其中还有一丝如有如无的惆怅。

  不过还是不甚懂。但只觉得了原来能够写出这种文章也是不容易的了。若是自己在多少年后也这样回忆往事,可也能写出这番话来?

  忆起第一次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害怕“美女蛇”倒真真是好笑了。是联系自己所浮想一下罢了。

朝花夕拾读后感14

  在这个初一学生要变为初二学生的暑假,我读了一本必读书目《朝花夕拾》。读完这本书,讲实话,我也不是很读得懂。以下是关于这本书的简介和我自己的感觉。

  《朝花夕拾》是我国的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的童年记忆录,他一身著作很多,有小说、杂文、诗歌和散文等都收录在《鲁迅全集》中。

  而《朝花夕拾》这本书写于一九二六年,是回忆性散文集,全书由《狗·猫·鼠》,《五猖会》,《无常》等共是十篇散文。最初这些散文发表于《莽原》上,原题为《旧事重提》直至一九二七年编辑成书,题目也是后来改为《朝花夕拾》。据鲁迅自己说“朝花夕拾”这个名字“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

  这本书具体是记述了鲁迅先生关于自己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和在青年时代的求学之路,在回忆那些令人年以忘怀的人和那些事,抒发了鲁迅先生对那些昔日的亲朋好友的怀念之情。这本书中的文章运用了大量的夹叙和夹议,从反面对反动和旧势力进行了讽刺和严厉的批判,嘲讽他们所散布出来的流言飞语,也同时对鲁迅先生童年时养的宠物,一只隐鼠的死亡的思念与怀念,体现出了作者对于弱小的同情和对施暴者的深切厌恶,也从侧面表现出了鲁迅先生的善良。

  作者的每一篇散文都对当时社会上的一些人表示了不屑和鄙视,比如在《无常》一文中,是描述了儿时在乡间所见到的一些在迎神会上的黑白无常,可以看出人们对这一角色的形象十分的喜爱,因为在当时社会人们认为人间没有正义,因为恶人得不到惩罚,所以认为那些真正的正义在阴间,鲁迅先生也对那些打着正义和公理旗号的一些人给予了辛辣的嘲讽;再比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先生描述了童年时期在家中的百草园所收获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的枯燥乏味的读书生活,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以此来揭示出当时社会里儿童的生活乐趣与对束缚儿童的活泼天性的封建式私塾教育所形成的'矛盾,表达出应该让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还有在《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先生忆述了儿时与他的保姆长妈妈所相处的一些或大或小的事,以此具体的描述了长妈妈的朴实但又唠叨和迷信,但作者却对充满了尊敬与感激,尽管鲁迅先生和这位长妈妈有一些矛盾,但还是在文中表达了对这位典型的劳动妇女的真诚怀念。

  鲁迅先生的这些作品在写作手法上,把叙述、描写和抒情等描写手法融为一体,充满了诗情画意。

朝花夕拾读后感15

  鲁迅,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以文笔犀利、诙谐著称,可谓是近代中国黑暗社会中的一支醒世之笔。而在读过《朝花夕拾》后,我认识到,少年时与青年时的经历正是促使鲁迅先生后来发展的主要动力。

  《朝花夕拾》共10篇散文,外加《小引》、《后记》各一篇。其中《狗、猫、鼠》中,交代了鲁迅仇猫的原因,仇猫实际是鲁迅先生对猫一样凶残奴性角色的讽刺与厌恶,也是他对现代评论的感情由来;《二十四孝图》是鲁迅先生对违背人伦,毒害社会的“孝”的讽刺,对封建礼教的抨击;;《五猖会》则以童年看会经历,含蓄的表达了他对封建教育与思想的不满;《无常》中,活泼可爱的无常鬼充分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广大人民的喜爱,更有力地批判了不平等的社会制度,竟使广大人民要到阴间寻“公正的'裁判”。鲁迅先生之后的求学历程,则铺就了他通向革命的一条道路。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鲁迅先生的弃医从文,用文学唤醒人们是必然的。因为他童年时无论美好或否的记忆,都化作了他之后前进的力量,鲁迅先生善于从中汲取教训,思考探索,对现实有进一步的认识。即使痛心,也能决心改变。

  “朝花”虽然“夕拾”,但却并不晚。只要能领悟,总结经验,将回忆化作力量,我们就能在前进的道路上走的更加顺畅。

  当然,“回忆”并不单指个人,祖辈与父母的回忆,国家与民族的回忆,都能给我们力量。

  纵观古今,每一个王朝的覆灭,总能让新王朝的统治者吸取教训,清明治国。如秦与汉,隋与唐,元与明,皆是如此。新中国的大步迈进,也是以旧中国的残酷记忆为力量,走上复兴之路。

  而横览各国,每个国家必须重视历史,才能开创未来,若不从历史回忆中总结经验。国家也不会长治久安。这就是全球推行历史教育,要求人们了解历史的原因。

  无论从国家发展还是个人成长,将回忆化作力量,都是人们必备的功课。

  伟大的诗人杜甫,饱受国破家亡之苦,可他却没有因此颓废消极,而是满怀救国的决心与志气,“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他的诗句中,书写出了杜甫一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的步步成长。

  总而言之,回忆亦或美好亦或悲伤,能阻我们前进又能给我们力量。对于美好的回忆,一味沉溺只会滞留不前。对于悲伤的回忆,一味伤痛只会抑郁难行。将回忆化作力量,实是人进步的上上之策。

  过去的只是回忆,而我们需面对的是将来。将回忆的包裹卸下,只留下经验与力量与我们同行,我们才能走向成功。

【朝花夕拾读后感】相关文章:

《朝花夕拾》心得04-16

《朝花夕拾》读后感07-02

《朝花夕拾》的读后感04-15

朝花夕拾的读后感03-24

朝花夕拾读后感09-28

《朝花夕拾》读后感集合05-24

朝花夕拾读后感通用05-16

朝花夕拾呐喊读后感03-16

《朝花夕拾》呐喊的读后感03-14

朝花夕拾读后感范文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