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海子的诗》有感

时间:2023-12-29 07:00:4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海子的诗》有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海子的诗》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海子的诗》有感1

  小朋友们常常写记叙文,但写起来却不能令人满意。说它不完整吧,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包括起因、经过、结果)这些记叙文的几个要素也都有了,但总觉得无话可说,只能写个极短的,并且还是平平淡淡的。

  如有位小朋友写了一篇《浇花》:“我把书包放在教室里,就拿了喷壶给校园的花坛浇水。花坛里种着好多种花。这些花长得很旺盛,花开得都很好看。我浇完水,就回教室上课去了。”这篇作文很空洞,只是干巴巴地叙述了浇花的大概的过程。喷壶从哪儿拿来的?到什么地方去装水?花坛里栽些什么花?这些花怎样旺盛,怎么好看?花儿喷上水后,又是一种怎样的情态?自己当时有怎样的心情?这些方面都没有作具体的描写。

  记叙文中没有具体细致的描写,就不可能给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就不可能生动感人。有一篇《顽童阿吉》的故事,作者是这样描写阿吉的肖像的:“阿吉瘦精精,一副黑黑的脸。两只眼睛滴溜溜的格外灵秀。右边那个鼻孔里常挂着一串鼻涕梭来梭去,也不擦掉,使人见了有些邋遢的感觉。”作者象个画家,抓住特征,仅仅几笔,就把阿吉的形象刻划出来了。假如叫有些小朋友去写,他可就“阿吉很瘦很黑,有点邋遢相。”这么一句。

  有什么办法使自己也会学描写呢?我的意见是:第一,要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不仔细观察怎么能把事物的情状具体地描写出来呢?什么形状?什么颜色?什么动作?什么声音?等等,都要留心观察,并要把观察到的写在日记本中。平时能做到这样的话,以后写起记叙文来就不会干巴巴了。第二,我们要强迫自己把概括性的词语换成具体的描写。如“很热”,你就强迫自己不用这“热”字,你想办法把“热”的情状写出来,如“阳光炙烤着大地,柏油马路晒出了油。我满身是汗,急促地喘着气。”如“很冷”,你就强迫自己不用这个“冷”字。你想办法把“冷”的情景,如“嗷嗷怪叫的西北风夹着碎雪粉抖起威风,横冲直撞,把门窗打得辟啪响。我穿上棉袄,躲在家里,牙齿还不停地打架。”又如写胆小,就不用“胆小”这词。“爸爸妈妈都不在家。我把门锁得紧紧的。我一边吃饭,一边竖起耳朵,听着门外有什么响动。突然,砰砰两声,我吓了一大跳。‘谁?’我慌忙一叫。“这样一描写,不就把“胆小”形象地表现出来了吗?

  写记叙文一定要学会描写。时常用的有环境景物的描写、有动态静态的描写、有肖像神态的描写、有动作对话的描写、有心里活动的描写等等。当然,我们写记叙文,首先要认真审清题意,弄明白题目的要求后,才能决定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来点描写。另外,叙述与描写也不能截然公开,描写也不能孤立进行,往往叙述中穿插描写,描写中夹有叙述。总之,要“勤于积累,巧于安排”,平时多读、多写、多观察、多思考,是一定能学会描写的本领的。

读《海子的诗》有感2

  曾阅海子诗,令吾愁思起,愁之何处来,或为之孤独,或为之无鸣。孤独因佳人,无鸣无知己。愁之何处解,独行径幽处,借酒以消愁。空巷人已眠,唯有鸡犬吠。心中愁之思,为寻一佳人,千里难寻觅,化作烟与云。世间事态变,知己难再寻。光阴似箭逝,故人已非故,各自走一方,道途不相尽,为寻一知己,化作烟与云。

  再阅海子诗,愁之又再起。北方有佳人,佳人难相聚。南北各相思,相思不能眠。夜深使人愁,愁思不得解。左思顾我盼,梦里寻千回。拨开云与雾,佳人似眼前。朦胧不得美,烟波使人愁。心中波澜起,美景化烟云。

  今之细思恐,吾与海子同,心中愁万两,孤独难再行。海子以酒解,独醉善其身。何以慰千愁,化作天与地。年华空虚度,疲倦不可说。远方有幸福,却谓之痛苦。日光耀大地,水波荡浮沉。面朝天与海,祈愿佳人终。吾之不可醉,一醉愁更愁。同为天涯人,孤独行四方。寻觅天与地,终得一心人。烟云不曾散,愁思不得解。待到佳人归,方可解千愁。

读《海子的诗》有感3

  读了海子的诗,我被不可思议的感动,不知不觉中从海子的诗中渗出的生命,深深地佩服了对自然的爱。记得刚刚读《活在珍贵的人间》时,我莫名的哭了。确实是这样啊。我们生活在人类中,自然而然地生活着。享受着大自然给予的一切。里面的这样几句话,我觉得所述道理尤为深刻。他说。“活在这个宝贵的人间,太阳强烈,波浪温柔,白云笼罩,我乘着青草,感觉自己完全是美丽的黑地,活在这个宝贵的人间,土地高高,拍打着脸颊,活在这个宝贵的人间,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爱和雨一样幸福读完这首诗后,我感到生活是如此的温暖,纯洁和善良。活着就是幸福,感受自然就是幸福。

  对我印象最深,感慨最多的是他最喜欢、博爱的思想。我认为今天的世界是缺乏这样的思想,每个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忽视了人际关系的培养,忽视了世界的爱。所以当我读到五月草地时,我完全理解了海子,感受到了他的个性。《五月的麦地》是海子的一首现代诗歌。这首诗寄托了海子的.乌托邦理想,他希望世界各地的兄弟们相亲相爱,相互尊敬,过着甜蜜的生活。他说:全世界的兄弟们,要在麦地里拥抱,东方,南方,北方和西方。海子的内心世界是十分复杂而矛盾的。现实与理想、物质与精神,在他的诗歌中,呈现出一种不和谐的对抗状态。“我有家,面对大海,春天温暖的花朵盛开着”,海子心中的理想世界可以理解,这个世界简单美丽,浩瀚开阔。这也是许多人内心的美好境界。

  海子的诗还有很多,好诗也有很多,篇幅有限,所以不一一列举。读后会很有感触的,建议大家去读。也许我还读不懂海子,但从他身上我确实明白了许多,改变了许多。关于海子的卧床不起,往年有很多说法,不知道应该接受哪个。我喜欢的海子,只知道是爱大自然,心中有着巨大爱的诗人……

读《海子的诗》有感4

  海子,初识时,便被你那一句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华蜜,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吸引,再见之际,你的一句我年华虚度,空有一身疲乏赐予我警醒,自此,我起先走进学问的书海中探寻你的故事。

  海子,你是我梦寐以求想要成为的人。海子,你是一个抒情诗人,你说抒情就是血,全部的作品都呈红色,都是用血浸泡过的,都是经过火烙过的。海子,你是一个孤独的天才,你的诗中透着无尽的悲凉与孤独,每每读来,总有想落泪的念头。海子,你是一个华蜜的人,你说从明天起做个华蜜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你还说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我喜爱你的.诗,喜爱你诗中悲天悯人的情怀,看到你对于生命的酷爱与痛惜。我喜爱你的诗,喜爱你笔下的阳光、麦地、房屋、钟鸣以及太多美妙的意象,那些率真的文字,流淌出不行卒说的自然美感。我喜爱你的诗,喜爱你《黑夜的献诗》中那一句天空一无全部,为何给我劝慰,我读懂了你的孤独,读懂了你的孤独。

  海子,我心疼你,心疼你把晌午的太阳一般炽热的生命,交于冰冷的铁轨;我心疼你,心疼你四段失败的恋情,你在《四姐妹》中写道请你告知四姐妹;这是灰心的麦子;我心疼你,心疼你的孤独,你曾说在夜色中,我有三次受难:流浪、爱情、生存;我有三种华蜜:诗歌、王位、太阳。

  海子,你是我灰暗人生的一道光,因为你,我认为自己没有死掉的资格,我还没有像你一样活出自己人生的风采,没有如你一般的志气穿上昨日的旧衣服,横心朝向火车;因为你,我读懂了生命的意义活在这宝贵的人间,太阳剧烈,水波温顺;因为你,我找到了奋斗的目的要有最朴实的生活和最遥远的幻想,即使明每天寒地冻,天高水远,路遥马亡。

  海子,愿你在我们看不到的那个世界每天喂马、劈柴、环游世界,做一个华蜜的人。不忍你伤痕累累

  人生在世,必定有一段孤苦无依的旅程。有山有水却无旁人。海子行走在漫漫长路上,寻与他相知相惜的另一个灵魂。海子的诗,荡漾着孤独的情怀,却又充溢着美妙的期望。我不知道,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境遇,让他的眉头紧锁,两眼无神。我只知道,他将孤寂融进了诗情中,融进生活中,也融进了每个读者的心里。

  有人说:海子的每一首诗,都是一滴孤独的眼泪。诚然,海子比旁人更细腻的性格造就了他更敏感的心情。他比别人感受得多,难受得多。他曾那么期盼过爱情的甜蜜,却又一次一次被情所伤,当伤痕累累时,等待他的又是一重又一重的灰心。

  远方除了遥远一无全部,海子除了孤独一无全部。海子的生命是短暂的,却尝到了无尽的愁苦。他有爱,却一次次被弃,精神上肉体上都饱受熬煎;他有梦,却一次次受挫,心灵上骨子里都饱受摧残。当他最终崩溃,选择悲观完毕生命,他的孤独仍在他流传的诗词中绵绵不曾断绝。

  像一只断了翅的鸟,跌落深谷;像一只褪了色的碟,只有灰色天空。我实在不忍,你伤痕累累。

读《海子的诗》有感5

  清澈碧海,辽阔蓝天;纯洁海子,永念心间。——题记

  桌上的台灯洒下一片柔和的光芒,泛黄的纸张在风中扑簌。越过纸张,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海边礁石上,是驻足远望的海子。浪花片片扑打着岸边,一点点,一点点地淹没我的心绪。

  海子曾说:"我要做远方忠诚的儿子和物质的短暂情人。”他心向远方却又被现实捆绑,,渴望浪漫却又饥寒交迫。他有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眷恋之情,和对于生命的世俗崇高的激动和关怀。他的.诗率真且热情,脆弱而敏感。他从不甘于寂寞,在他压抑的心灵深处,有着奔腾不息,永不言弃的地火。“万人都要从我刀口走过,去建筑祖国的语言,我甘愿一切从头开始。”这是他内心深处的爱国热情,是诗人的勇敢!是每个中国人心中的呐喊!

  海子的诗,从《亚洲铜》开始,到《春天,十个海子》结束。无一不抒发了他对现实社会的赞美,和对无法融入的遗憾。可海子就是海子,他不会为了别的放弃自己所深爱的诗歌。他渴望现实社会,却又独自活在自己构造的童话般的世界里。一天又一天,海子与现实的矛盾越来越深,在此之下,偏执的海子横卧在铁轨上,听着远方传来的火车鸣笛声,微笑着闭上了眼睛。蓝天依旧清澈,花儿开得正好。诗人海子放下了心中的执念,轻轻地,悄悄地,飞向自己理想的天堂国度。

  我读到这,不由得心下可惜。海子,你为什么不能放下手中的笔杆,走出房间来看一看?为什么不能学着与现实好好相处?你曾说:“我无限的热爱着新的一日,从黎明到黄昏,阳光充足,胜过一切过去的诗。”这,也是你内心深处永恒的渴望吧。你也知道自己与现实背离,却始终不肯逃脱诗歌。它是你的生命,是你崇高的信仰。你为了它,放弃了世俗的美好,甚至放弃了自己的生命。

  可海子,也有内心深处的柔情。他说:“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他怀念故乡,他热爱祖国,他怀念父亲。他也曾有过心动,“翻过沙漠,你是镇子上最令人难忘的姑娘。”他也是普通人,如你我一样。他也需要关怀,渴望温暖。可没有人真正懂他。

  轻风拂过,海子伫立在那里,无声地,却悄悄地震撼了我的心灵。

读《海子的诗》有感6

  24年前,海子终于到他生前所讴歌过的大地,他以梦想为马,以信念为鞭。赶着落日最后一丝于辉,向着西边的太阳狂奔而去,那里有他的理想中的完美的中国。

  海子的诗中意象,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以太阳为代表,一类以大地为代表。其中他对大地的描绘,显得尤为深情细腻,他感到“月亮照耀下的麦地安详而宁静“,他看到”垂着谷子的大地上,太阳和肉体一升一落,照耀四方,就像寂静的,节日的财宝和村庄。“他倾听着来自祖国大地内部的声音,然后用诗记录,他对大地,村庄,土地上的生命有天然的情感联系。海子说:”我踩在青草上,感到自己是彻底干净的黑土块。“韦岸说他”含着泥土,来自大地的深处。“

  这样的海子,最终选择了最初的方式,安静地卧在铁轨上,仰望天空,让疼痛弥漫进徒弟,让肉体以最纯粹的姿态回到开始的地方。

  而他的灵魂,将跨上梦想的骏马,奔向西方的太阳。

  毫无疑问,海子是一个感性的人,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理想主义者,他用诗构造了一个中国。那个中国——‘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那里的人们“喂马,劈柴”,做着最原始的工作,却享受着最单纯的幸福。他们有着最纯洁善良的心灵,我们叫它“赤子之心”。

  海子是有着赤子之心的诗人,他爱大地,爱人类,爱祖国。他有他坚定的信念和理想。可是我们谁都没有办法回到最初的那个世界。他的理想,注定与社会脱节。这造成了他与社会的毛盾。海子解不开这个矛盾,社会更不可能为他解开这个矛盾,于是海子选择沉迷于他的精神世界,他的理想在他的世界中翱翔,封闭却自由。

  村上春树的小说《国境以南,太阳以西》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农夫整日耕种,每天看着太阳东升西落。他看着看着,有那么一天,他就扔下了锄头,头也不回地向着西边走去。“太阳以西有什么?我也不知道,也许那个意境——国境以南就在那里,我只是去寻找。”

  农夫与海子有相似的地方,他们都为了梦想而出发。不同的是农夫是去寻找梦想,而海子相较于农夫,更为清楚地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所以海子走得更为果断坚决。他不经过一天天的犹豫迟疑,而是从第一天起,他就已经出发,以梦为马,以诗为路。后来,他在24年前的一天,果断的舍弃了尘世的躯体,用灵魂去追逐。

  对海子来讲,“死不再是生的对立,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海子之所以如此地热爱着祖国的土地,是因为这是千万年来,仅有的没有改变的东西。海子所追逐的理想,无非就是在这一方净土上,最初的,诞生赤子之心的中国。

  海子的梦想,终将成为中国的梦想。他终将带领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以诗为路,以梦为马,去那太阳以西,国境以南的地方,寻找最初的中国。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每一个读过这首诗的人都会被感动,海子是一个灵魂圣洁而且善良的人,他渴望幸福,他的幸福很简单,就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他也在默默的为所有人祈祷祝福,希望所有人都获得幸福。就是这样一个善良的心灵,却从未获得过真正的幸福,在年仅25岁时就猝然陨落。在他刚过生日的3月26日,他选择了卧轨这种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留着一纸“我的死和任何人无关”的遗言。

  海子的死,引起了社会的轰动,关于海子的死因,外界有很多种猜测和传闻。我们姑且不去谈别人的说法,我只想谈谈自己对他自杀的一点看法。

  很显然,海子的死,是我们的一个损失。但是,他的死,并不是个例,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有很多诗人自杀的现象,每个诗人自杀的原因不同,比如顾城,和海子的死应该不一样。但我们是不是可以统一起来来看呢?为什么那个时代会有这么多诗人自杀呢?这值得我们深思。除去他们各自的原因,是否诗人的信仰和时代有冲突,才会导致悲剧呢?众所周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中国进入后毛泽东时代,国家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市场经济开始被引进,国家倡导的价值观和以前大不一样了,可以说大相径庭,也造成了社会上的很多新的矛盾。而那些出生在文前,经历过文的人,思想不能适应社会的剧烈变革,也是情有可原。关于海子的死,我想,既有社会原因,也有自身原因。社会在巨变,他与这个社会似乎总是格格不入,他可以在一个远离尘嚣的小屋里,一个人孤独的生活,只有他的诗陪着他——他的心灵。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失恋,海子谈过四次恋爱,但每次都给他带来了无尽的痛苦,我们看看他的一首诗:

  荒凉的山冈上站着四姐妹

  所有的风只向她们吹

  所有的日子都为她们破碎

  空气中的一棵麦子

  高举到我的头顶

  我身在这荒凉的山冈

  怀念我空空的房间,落满灰尘

  我爱过的这糊涂的四姐妹啊

  光芒四射的四姐妹

  夜里我头枕卷册和神州

  想起蓝色远方的四姐妹

  我爱过的这糊涂的四姐妹啊

  像爱着我亲手写下的四首诗

  我的美丽的结伴而行的四姐妹

  比命运女神还要多出一个

  赶着美丽苍白的奶牛走向月亮形的山峰

  到了二月,你是从哪里来的

  天上滚过春天的雷,你是从哪里来的

  不和陌生人一起来

  不和运货马车一起来

  不和鸟群一起来

  四姐妹抱着这一棵

  一棵空气中的麦子

  抱着昨天的大雪,今天的雨水 

读《海子的诗》有感7

  读了一晚的诗,读了一晚海子的诗,读了一晚荒谬的疯狂的诗。诗这种东西全无章法,零散却让人着迷。你到不了沙漠,诗可以带你去沙漠。你渴望水,诗可以给你绿洲。诗当然有它自己的魅力,隐秘而沉默,伟大而又危险。

  我用诗给腐烂生疮涂上甜美的`粉饰。我觉得太执拗的文字读多了会疯。就像我在一个被感冒病毒侵袭的夜晚遇到疯子诗人海子一样。我看见诗人饱含热爱地描述死亡,夜下的滩涂,月光里的头盖骨。我带着颤抖的敬意揣测他的内心,可我什么也揣测不出。在诗里诗人凝视着梵高的死亡,我凝视着诗人的死亡。我们的生命在自己眼里是全部,在别人眼里只是个故事。

  总有人试图总结别人的死亡。有人说海子的自杀是从诗歌艺术向行动艺术的急速飞跃。我不认同。我不认同把死亡称为生命诗性的最终完成。死亡就是死亡。旁观者再怎么为他人的死亡涂抹戏剧色彩,死亡仍旧改变不了冰冷残酷的本质。没有人会为了把自己写成一首诗或是一出戏剧而选择死亡。他只是选择了死亡。或者说是死亡选择了他。我们面对死亡别无他法,虽然姿态不同,可终究别无他法。

  不知死焉知生,不知生焉知死,我们不知道生也不知道死。探讨生死问题是很有趣的,因为在这场探讨里,智者和愚者全然不分高下。人们嘲笑飞蛾扑火,飞蛾嘲笑人类愚不可及。人人平等,众生平等,谁也不比谁高贵。我仰慕诗人的勇敢,正如我仰慕飞蛾的勇敢。当生灵把命运踩在脚下的时候,死亡不再是一切的主宰。颤抖吧,燃烧吧,在烈火和嘲讽里这一切的荒谬和死亡。

读《海子的诗》有感8

  读完《海子的诗》,因为自己的功力远远不够,所以本是不想点评的。然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所以我简要说下我对海子的诗的感受。读完《海子的诗》这本书,我发现在他的诗歌之中,经常出现“麦子”这类农作物的意象,这当然与他从小在农村长大有关。他把这类“麦子”农作物搬入自己的诗歌之中,创造了一种不朽的、有张度和力度的意象,给人一种解读的广阔空间,增加了他的诗歌的厚度和广度,以及他的诗歌的独特魅力。在我看来,“麦子”这类农作物是保障人类能生存下去的'物质基础,它天生具有一种纯粹性、不朽性,而它作为海子诗歌中的独特意象,自然而然就让海子的诗歌带有了乡村性、纯粹性和不朽性,从而让海子的诗歌跨越了经纬、跨越了时间以及跨越了空间,成为了人类历史上不朽的绝美诗行!海子的诗歌对于人类的影响,就如麦子对于人类一样重要,它虽然不会直接给予我们物质食粮,但是它肯定会给我们精神以雨露!我们走在寻找诗和远方的道路上,在那开满《诗经》味道的山岗,我们将会: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读《海子的诗》有感9

  我从小就很喜欢散文诗歌之类的,尤其是比较文艺一点的。以前读过一遍《海子诗全集》,记得当时感触特别多,但时间一长,记忆也有些模糊了,最近又抽出时间来读了一遍,感触颇多。

  海子原名查海生,在农村长大。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在诗人短暂的生命里,保持了一颗圣洁的心。他曾长期不被世人理解,但他是中国70年代新文学史中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

  我最喜欢的是海子的短篇诗歌,这些抒情短诗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阅读海子的这些诗歌,我能深切的体会到海子对生命存在的那种锥心泣血的体验和对太阳、河流、草原、大地、历史这些本原意象的痴迷。在海子的诗里,有对珍贵的人间生活的'眷恋,有对“幽深而神秘”的存在的沉思,有对爱情来临的幸福礼赞,也有对失去爱情时的痛苦凭吊。当阅读《活在珍贵的人间》、《你的手》、《写给脖子上的菩萨》、《草原上》、《海子小夜曲》时,那些热烈而汹涌的诗情就扑面而来。但这似乎还不是海子诗歌最动人的地方,要体会海子最具个性和才情的诗歌内涵,就需要阅读《亚洲铜》、《麦地》、《麦地与诗人》、《五月的麦地》、《祖国》、《黎明》等诗。

读《海子的诗》有感10

  有一天,老同学忽然问我“海子的父亲死了,你知道吗?”在他想来,我是怀宁人,还是曾经特别喜欢海子的一个怀宁人,我怎么能不知道呢!可是,我真的什么都不知道,我的身边,也没有人谈起这件事。老同学写了一首诗,而我,什么都没有做。

  中学时就读过海子,顶顶喜欢那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每每读到这里,就仿佛看到了荡荡的海水,不是深蓝色,而是淡淡的,浅浅的,宛如吃饱了水的彩笔轻轻一抹。还有春天,拌着花香的春天,淡淡的,甜甜的。无比清朗,无比开阔。有时我想写出这么美的诗句的人怎么就早早结束了自己高贵的'生命?

  重读海子的诗,读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或许是年龄的增长,我顿时明白了那种心境。看着别人好,想着别人好,也愿别人好,自己却无法消受那份幸福。就像神话里喝不到水的国王,吃不到面包的先知。再富有,再有智慧也体会不到最简单的快乐。这不是因自私而受的责罚,自私的人想不到祝福他人,也不是因嫉妒而被孤立,有嫉妒心的人是瞎子是聋子,看不到大海。只是有些人命中注定必须选择独处,或者是两个人,一个是你,一个是你的心。

  有些人的生命就像烟花,夺人耳目,绚烂之极。可是自我的燃烧确是撕心裂肺般的痛苦。燃尽,死寂,却又比谁都寂寞。

  有些人一开始就是寂寞的,寂寞而起,寂寞而终。想到张楚《孤独的人是可耻的》,九四年的他是可耻的,到死也是。

  有些人幸运点,剥开生活的皮囊,挖出星星点点的快乐。他们是幸福的。

  幸福也好,寂寞也罢,命中注定。

  有人说:让我们自己动手,创造幸福。可是即便是幸福来敲门了,这些人多半只是拉开一条缝,问一句Do I know you?关上门。能不能创造幸福是能力问题,能不能消受幸福是命。

  白日,可以歌舞生平,醉生梦死,笑得比谁都欢,唱得比谁都亮。夜幕下,站在写字桌前,啪地一声,开一盏台灯,寂寞油然生起,问自己是谁,苦苦的。这样的人消受不起幸福。

  斯芬克斯,谁都想知道答案。

  海子有了答案。

  朋友是滚向东方日升的地方的羊羔,自己却是滚向西山的羊羔。他之所以将人比作羊羔,莫不是说人是别无选择,命中注定?在《日出,见于一个无比幸福的早晨的日出里》,他似乎是无比幸福的:在黑暗的尽头,太阳扶着我站起来…我是一个完全幸福的人,我再也不会否认,我是一个完全的人,我是一个无比幸福的人,我全身的黑暗因太阳升起而解除。

  一句又一句,近乎于呐喊,那时的海子那么坚强,那么幸福。可那却是1987年8月30日的早晨,一个醉后早晨。只有醉了,才感觉得到幸福。爱伦波嗜酒莫不是想逃离这个世界,去见一眼亡妻,去感受片刻幸福。

  他们都走了,一个倒在肮脏的街上,烂醉如泥,一个倒在腐朽的铁轨上,血肉成河。肉体的消亡可怕吗?我不知道。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人死了就再也没有机会去体验幸福,无论生前有否有过,死了就再也不会有了,也许这就是死亡最可怕的地方。

  但倘若有人生来消受不起幸福,生死也就无所谓了。海子走了,海子的父亲也走了,时间的潮水漫过沙滩,只留下些许泡沫。

读《海子的诗》有感11

  在那幻想与太阳交织存在的孤独地方,便是海子的诗。——题记

  当我未曾读这本书时,对于海子这一人物我的印象是在那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也正是因为这句诗让我对海子的第一印象十分良好且欣赏。正式翻阅这本《海子的诗》,我一下子就坠入了海子的奇妙想象中,那对种种事物的哲思将我深深吸引,此刻的我仿佛是一片落叶,安静地降落在书中孤芳自赏。

  其书大致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亚洲铜、麦地、夜色、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以及太阳。我认为,读其书如读其人,这在任何环境都适用在这也是。初读一二,你会觉得海子先生的笔触十分神奇,总能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用着极具哲理性的隐喻,整体下来看似几个段落或词的关系微乎其微,但是又好似浑然天成一般形成了一个深刻的、海子的思考。正如开头“亚洲铜,亚洲铜,祖父死在这里,父亲死在这里,我也将死在这里,你是唯一一块埋人的地方。”从这句来看,你可能会觉得亚洲铜怎么会是唯一一块埋人的地方呢?为什么说“我也将死在这里”呢?其实这就是海子的神奇所在,他借“死”这个深沉的字眼,勾勒出他的身世悲惨与对家人的无限思念,同时也点出了海子叶落归根的思想品性。所谓大家,便是将一句充满纯真的爱的话引出人性的`根本思考罢了。

  “一个诗人,半个疯子”这句话并非毫无道理,渐入海子的“世界”,你不难看出他的感情多变、思想无束,既可以悲伤至极,也可以幽默风趣。品鉴海子的一组诗:《梭罗这人有脑子》,梭罗全名亨利·大卫·梭罗,是《瓦尔登湖》的作者,而海子的这组诗单从诗题来看就充满了意味,直言一个人有脑子也确实是海子的风范,当然这字里行间其实更多的是海子对于梭罗的认可。据我所了解海子应是十分欣赏梭罗的,在《梭罗这人有脑子》组诗中有一句我觉得尤为突出,“梭罗这人有脑子,又做男人又做女人,其实生下的儿子还是他自己。”这句诗于整体而言就是个抽象的表述,单从第一视角来看这句话跟胡言乱语并无差别,但是渗透进《瓦尔登湖》的故事,也不难理解,所谓“又做男人又做女人”表述的是梭罗独自生活的善感与其本身的艺术家个性,而“生下的儿子还是他自己”表述的是梭罗长期岛屿生活与之大自然相链接的景象,虽然言语抽象了点,但海子是从根本上称赞了梭罗的。如此的手法无论怎么看都会觉得海子先生是个与众不同诗人。

  至我读完整本书下来,总有几个词萦绕在《海子的诗》中:“姐妹、太阳、马、父亲母亲”,这些你可以理解是海子先生的惯用词,很多诗人都是如此。不过在我看来,这难道不是海子先生所珍视的东西吗?又何尝不能体现海子先生的性格呢?姐妹等同于海子对自由温暖的向往,太阳是海子先生的信仰,马则是海子先生的人格映证,暗示着对尘世幸福留有迟疑,即刻准备出走的“先行者”姿态,父亲母亲又是海子深深的牵挂,若整理下来便是:“向往、信仰,人格,牵挂”。

  豁然,一个世纪难题也游刃而解了,什么是诗人?一个有着向往、信仰、人格、牵挂的先行者便是诗人,正如海子所说的:“活在这珍贵的人间,太阳强烈,水波温柔。”

读《海子的诗》有感12

  喜欢诗歌,不同心情喜欢读不同的诗。《海子的诗》放在书架外沿,最常读的时刻,是黄昏,翻开海子的诗,仿佛一座安宁的灯塔,带你静静向过去回望。

  有趣的是,不同时期读同一首诗,理解和感受又不相同。这时便能清楚地感到时光在流逝。海子,这个年轻的诗人死在春天,如今整个中国都在面向大海,渴望春暖花开,也有越来越多心灵在他的诗中相聚,仿佛在默默作证,这个蔑视死亡的天才交出的是生命,收获的是永恒。

  也许,海子诗歌真正可贵的,是他深遂的哲学思维,比干剖心的赤子情怀,以及将诸多西方现代诗歌手法与汉语言创造性的结合。在他笔下,语言和诗歌庄重神圣,肩负着历史的使命,被生命的火烧过。

  对我而言,海子是一个民族文化觉醒的先行者,一个身体力行拥抱太阳与光明的预言家和殉道者。他是诗歌本身的祭品,而他的诗歌,则是种子的衣裳。他信心十足地期待着一粒种子死后的春暖花开,不是个人的声望,而是时代精神的预言。

  作为一个时代诗人,海子意识到自己身上背负的使命,他从来不为自己而活。他渴望成为太阳,我的理解是,不仅是文化中的意象,诗歌上的追求,而是一种基督精神的自我实现。海子是善良的,温和的,顾城可以为追求谢烨睡在她的家门口,而海子在女友父母反对后,走到她的家门口,还是悄悄离开。同样,他不会伤害任何人,能够伤害的,只是他自己。自我牺牲的博爱精神令他渴望燃烧,献出自己。

  最难得的一点是,他虽然年轻,但熟读各大文明经典,其学识与雄心是一般人所难以想象的。他站在巨人肩膀上俯瞰世界,不仅敏锐地感受到了民族文化和性格的不足,(他认为中国人缺少阳性气质和献身精神,没有与万物共荣辱的情怀,即光照万物,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太阳精神)且对西方理念有着深刻的认识与主动的汲取,因此,胸怀天下的他潜意识里有着浓郁的悲情和使命意识,这种具有悲情和使命的抗争几乎浸透所有的作品,他渴望火,渴望燃烧,渴望民族性情与生命意识的自我更新,渴望重建人类家园的屋顶,而他宁肯为此而死,成为太阳,为了光照万物,燃烧自己而献出生命。

  也许就是他的理想:“抛弃文人趣味,直接关注生命存在本身生命;融合中国的行动,成就一种民族和人类结合,诗和真理合一的大诗”。他的雄心不在于诗歌本身,而在于诗歌背后人类生命的本质。他的诗学,在某种意义上,提升了诗歌在中国人精神中的地位,中国盛产诗歌,但没有人会将它提升为生命本质的高度,作为精神理想,甚至献出生命。如果说有同类。应当是曹雪芹吧,《红楼梦》本质是一首大诗。

  苇岸是最欣赏和了解海子的散文家,他曾这样回忆,海子涉世简单,阅读渊博,象海水一样,单纯而深厚。他吃惊于海子的阅读量和速度,认为他对诗歌的过去了如指掌。事实上,海子的阅读不仅限于人文,还涉及化学、数学、生物学等诸多知识领域。甚至写过专业论文。

  苇岸是海子的知音,就我个人观感而言,苇岸所写的散文,无论思想的境界、文字的凝炼还是温暖与诗意,在当代作家中少人能及。他崇尚博爱的人性,注重心灵生活,提倡节制与素食,并身体力行。前几年,他默默地死去了,他请求人在撒骨灰时为他朗诵雅姆的诗歌《为他人的幸福而祈祷》。

  遗憾的是,如此伟大的人格,在世时少有人关注,如今所有的书店都买不到他的书(十几年前在海口新华书店的打折区有看到),他发出的声音有着神性的光芒,微弱而永不止息。仿佛在提醒我们,我们这个时代,原本有着自己的英雄,他们在把我们精神的火种高高擎起,用生命燃烧。

  不止海子,不止苇岸,相信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在默默中坚持。不同以往的英雄,今天我们这个社会真正可敬的品质,也许是灵魂深处的一种坚持,对自我,对良知,对信念。如果从大的角度讲,意识与文化的觉醒与更新是一个时代的任务,每个人至少可以对自己负责。这样的人多了,如海子所愿,整个民族和国家,甚至人类,会逐渐从形式到内容完成一次浴火重生的历程。

  在写作特色与技巧方面,海子自己认为,他的短诗是绝对抒情的,有一种刀劈斧砍的力量。《海子的诗》后记里认为,寓言、纯粹的.歌咏和遥想式的倾诉是其三种基本的方式。新浪读书网上《海子传》则这样总结,他破坏固有的语言体系结构已经有了自己的独特方法,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结构模式。他的语言如同一个魔术师在表演,令人眼花缭乱又美不胜收。

  对我个人而言,最初读海子,是原创文字带来的奇妙感受,温厚纯净,却耳目一新,同样简单的字句,在他笔下仿佛施了魔法,寥寥几行,便深入骨髓,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世界,仿佛就是身边的寻常事物,却又静静地放着光。文字极其精炼,如同锻打后的纯金,毫无许多现代诗歌的铺排、夸张与晦涩。他仿佛一个行吟诗人在流浪,有抗争,有悲情,有怀恋,但举目四望,处处是河流大地和青草土块,

  读过一段时间后发现,海子的写作特色可以用他的一句诗来概括:泥土高溅,扑打面颊!凝炼简单的文字,神秘的象征与比喻,童话般的想象,朴素温厚的乡土气息,哀而不伤的压抑情感,抒情与画面相结合,字句打破常规组合,通感广泛运用,融合口语的亲切、歌谣的梦幻、俳句的哲思,形成虚实结合的节奏感……

  而将这一切技巧点石成金的,是他的赤诚。他的诗,是他所有吃进去的东西,被血与火淬炼后捧出的丹。因此,海子所有的文字,都是他自己,也几乎都有土块的气息,温和、忧伤而芬芳,积淀着深深的记忆。麦地之子,实在是很形象的比喻。

  令人遗憾的是,他的大诗据说少有人能够进入,但在结构上颇有建树。没有读过他的大诗,只在选集中见到一些片断,诗艺令人折服,随便掰一块下来就是金子,但总体感觉,在他将雄心和哲思落到实处时,除了自己,找不到有力的依托。在短诗中,海子大都做到了虚实结合,如果寓意较玄奥,意象与表述会较实,如果寓意较显,意象和表述会较虚。但他的大诗,构筑的是双虚的世界,玄而又玄,无论人物、意象还是情节,缺乏真实感,没有路牌和导游,读者找不到扶手可以抓住,踩不到地面可以行走,因此,只能远远感受到力与火,还有燃烧的激情,但无法靠近。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诗中的寓意与象征几乎无处不在,海子凭借一腔激情,以童话中的人物打造史诗的气魄,惊世骇俗地挑战着人们的审美习惯。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古典文化的影子要少一点,相信作为一个中国人,这是他骨子里的血脉,即使没有强调,也无所不在,而且,他成功地以现代手法和现代语言营造出了古诗的意境。但客观上讲,这一块的相对薄弱,虽然有助于保留少年的纯净与激情,却在诗歌厚度广度方面,失去了很重要也很广袤的大片沃野和天空,也失去了一些桥梁和读者。当然,这些都是题外话,所谓特色与风格,总是有得有失。

  也许,海子完成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首诗,是他自己,以他生命的献祭,完成了理想中弥赛亚的大诗,将太阳的光芒射入亿万人的心灵。

读《海子的诗》有感13

  人生在世,必定有一段孤苦无依的旅程。有山有水却无旁人。海子行走在漫漫长路上,寻与他相知相惜的另一个灵魂。海子的诗,荡漾着孤独的情怀,却又充满着美好的憧憬。我不知道,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境遇,让他的'眉头紧锁,两眼无神。我只知道,他将孤寂融进了诗情中,融进生活中,也融进了每个读者的心里。

  有人说:海子的每一首诗,都是一滴孤独的眼泪。诚然,海子比旁人更细腻的性格造就了他更敏感的情绪。他比别人感受得多,难过得多。他曾那么期待过爱情的甜蜜,却又一次一次被情所伤,当伤痕累累时,等待他的又是一重又一重的绝望。

  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海子除了孤独一无所有。海子的生命是短暂的,却尝到了无尽的愁苦。他有爱,却一次次被弃,精神上肉体上都饱受折磨;他有梦,却一次次受挫,心灵上骨子里都饱受摧残。当他终于崩溃,选择悲观结束生命,他的孤独仍在他流传的诗词中绵绵不曾断绝。

  像一只断了翅的鸟,跌落深谷;像一只褪了色的碟,只有灰色天空。我实在不忍,你伤痕累累。

读《海子的诗》有感14

  诗是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文体,它可以直击一个人的内心,而这个人却往往无法道出其中的奥妙。而想要了解一个人,读他的诗,如果这个人写诗的话,往往胜过读他的文,因为写出每一首诗,作者都是要将自己的心儿肝儿肺通通掏出来的,这才是最真实的他。

  长久以来,海子和许多诗人一道,活在我的脑子里,但我读过顾城,读过徐志摩,读过席慕容,可就是没有读过海子。不是不想,是害怕,从了解了他是以何种方式离开这个世界之后,一种轻微的恐惧感就油然而生。顾城说过,当他写诗写到一定的境界之后,精神就会停留在“死”的境界,这对于热爱生活的我来说,无疑是无法接受的,但许多诗人大概都是这样的,顾城自己就选择了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海子亦然,但他是卧轨,他的头和他的脚也许就躺在铁轨的一段,这样的恐怖的形式确实在几年前给我留下了阴影。

  但是虽然他人死了,他的诗依然还在,还活在这个世上,还潇洒的活在这个世上。生活在诗歌走向没落的时代的海子,用自己的死,换来了诗歌的一次短暂的新生。之所以说短暂,是因为现在乐得读诗的人寥寥无几,反正远远少于读颓*都市校园言情官场小说的人了;而现在诗歌的发展走向越来越偏向于所谓的“现代派”,甚至“后现代派”的方向,这类诗反正我是看不懂,毫无逻辑可言,也许我本身才疏学浅,无法理解其中的深奥,但是我所倾向的诗,不求多么浅显,但至少让人,让大部分人,一阅即懂;不求多么深奥,但至少要有哪怕那么一点点哲理在里头;也不求多灵动,但至少要有美丽的意境让读者可以有所“意会”;可以忧伤,但不能颓废;可以阳光,但也不要过度张扬。还有作者,现在真的很少有严格意义上的“诗人”可言了,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缺乏诗人的.时代,所有人认为把一句话拆分成两句哪怕是前言不搭后语的话,都能形成诗歌,而面对他人的疑问,一句“这是现代诗,尔等岂知其奥妙?”便可把质疑硬生生堵将回去。

  而海子的诗,在我今日匆匆翻阅一遍后发现,其意象大多不离“大地”、“土地”、“麦子”、“村庄”之类,他是热爱土地的,土地是自然的母亲,因此海子也是热爱自然的,可是他的诗有一种不完整感充斥于其中,破碎的意象和语句和他的对死亡的向往糅合在一起,而使阅读它的我感觉像被一只针管击中,给我注射了满满一管的镇静剂,没有纯净的快乐,只有纯净的死亡。我不喜欢这个感觉,但我觉得我必须至少了解他,这是一种经历。我不是一名诗人,也不敢以诗人自诩,诗人是热爱一切的,包括死亡,他们为一切写诗,而我不同,我只为两个人写诗――我自己和我所爱的人。海子是一名诗人,他热爱他的事业,任何热爱自己的事业的人都是值得尊敬的。

读《海子的诗》有感15

  读海子的诗歌,我能莫名的感动,不知不觉被海子诗里透漏出的对生命,对自然的热爱所深深折服。记得刚刚读《活在珍贵的人间》时,我莫名的哭了。确实是这样啊,我们活在人间,活在自然中。享受着自然赐予我们的一切。里面的这样几句话,我觉得所述道理尤为深刻。他说:活在这珍贵的'人间,太阳强烈,水波温柔,一层层白云覆盖着,我,踩在青草上,感到自己是彻底干净的黑土地,活在这珍贵的人间,泥土高溅,扑打面颊,活在这珍贵的人间,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爱情和雨水一样幸福。读完这首诗,我觉得生命是如此温暖、纯洁而亲切。活着是幸福的,能感受自然是幸福的。

  给我印象最深,感触最多是他的大爱,博爱的思想。我觉得当今世界正是缺乏这种思想,人人都为了自己的有一点蝇头小利,忽视了人际关系的培养,忽视了热爱这个世界。所以当我读到《五月的麦地》时,我彻底理解了海子,感受到了他的个性。《五月的麦地》是海子的一首现代诗歌。这首诗寄托着海子的乌托邦的理想,他希望四海之内皆为兄弟,大家相亲相爱,互尊互敬,并且过着甜美的生活。他说:全世界的兄弟们,要在麦地里拥抱,东方,南方,北方和西方。海子的内心世界是十分复杂而矛盾的。现实与理想、物质与精神,在他的诗歌中,呈现出一种不和谐的对抗状态。“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可以理解为海子心目中的理想世界,这个世界单纯而美丽,浩淼而开阔。这也是许多人心中的美好境界。

  海子的诗歌还有好多,好诗也还有好多,篇幅有限,就不一一列举了。读后会很有感触的,建议大家去读。也许我还读不懂海子,但从他身上我确实明白了许多,改变了许多。关于海子的卧轨,历年来总是众说纷纭,我不知道该信服哪一种说法。我只知道,我喜欢的海子,就是那个喜爱自然,心中有着大爱的诗人……

【读《海子的诗》有感】相关文章:

海子父亲美文04-13

读王维的诗有感04-18

读《香菱学诗》有感04-08

读汪国真的诗有感(通用13篇)05-09

读木兰诗有感300字(精选4篇)06-09

读《属于少年刘格诗的自白》有感04-27

《木兰诗》读后感04-30

香菱学诗读后感05-16

《香菱学诗》读后感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