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别塔与阿甘_高中读后感

时间:2024-02-15 09:27:2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巴别塔与阿甘_高中读后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巴别塔与阿甘_高中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巴别塔与阿甘_高中读后感

  《圣经·旧约》中有则关于一座高塔的故事。相传在遥远的古代,人们最初使用着同一种语言。由于相互之间交流频繁,人们结成一个坚强有力的团体。在合作中,人类甚至开始建造起一座直达天庭的高塔,名曰“巴别”。此事引起了上帝的震怒。他不能容忍人类如此轻易地就能够到达天国,于是施展神通,将人类分为若干部族,让他们说不同的语言。这样一来,人类无法有效地沟通,“巴别塔”便再也没有能够建成,而人类也自此流散于世界各地,没能干成什么大事儿……

  由此看来,那两位分别饿死的人在分手之前一定是没有咿哩哇啦地聊一聊,抑或两者根本不能说同一种语言,而翻译又未能及时出现,才酿成惨祸。分得鱼篓的人会想:“乞丐头上二升糠”,人是没那么容易就玩完的,只要眼前有吃的就成,吃完总会有办法,天无绝人之路,走一步看一步。而背着鱼竿的人恐怕心里更是乐得直颠:古人云‘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有鱼竿在手,到了海边就一劳永逸,再也不必为生计发愁了。咬咬牙,坚持到海边就行……前者乐观,后者执著,只是没有想到,现实与梦想有时往往只岔开一点点,就足以使人回天乏术。作为现实主义的代表,选择鱼篓的人死于短视与没有追求;而作为理想主义的典型,选择鱼竿的人死于目标高远而超出实际。悲剧性与讽刺性同时并存于二人的失败之中。而两个后来者的选择也证明了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握手言和的必要性。在没有冲突的情况下,双赢是一个美好的选择。对于心中向往大海的人来说,手中有鱼的人会是他理想的伙伴。而对于手中有鱼的人来说,找到一位持竿者,就是找到自己长久的依托。这样一来,双方的资源得到了优化配置,幸福也就离我们不远了。

  在电影《阿甘正传》中,阿甘的妈妈在弥留之际嘱托他:“神赐予你的,你要好好发挥。”——神赐予了阿甘什么呢?对于一个先天智商极低,不会走路的人来说,生命给予了他一个低的极限。但意外的是,阿甘发挥了他的善良。有了善良,他生命中的残缺变得完善而无比珍贵,他命运中的腐朽都化作了神奇。他甚至从不会走路变成了跑步健将,跑遍了整个美国,览尽了生命的景色。

  对于每个人来说,冥冥中的那位“长者”不会赐给我们一切,不会使我们既拥有鱼竿,又拥有鱼篓。残缺是生活的本真,有憾的完美笼罩着一切,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去发挥它。与他人的合作会使我们更有可能寻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大海。

【巴别塔与阿甘_高中读后感】相关文章:

《巴别塔之犬》读书笔记05-10

巴胶琴弦05-16

巴溪洲的春天06-13

阿甘正传心得03-21

曼巴精神读后感04-30

永和塔05-15

《好嘴杨巴》读后感05-25

巴尔库路的腊梅花美文06-22

阿甘正传读后感04-30

《阿甘正传》读后感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