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寂静的春天》读后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寂静的春天》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阳光睡了,红色的余晖轻轻地透过窗台,洒在书桌上。窗外的榆树换掉了它那身绿色衣裳,换上了黄色的衣着。三两只喜鹊停在树梢头,正起舞。秋蝉在一旁高歌。这一切是多么美好啊。然而,就在享受这份美好的时候,一些藏在阴影中的东西正在无声无息地发酵着,破坏着这份美好。
时至今日,我们在报纸书刊中还会见到一个词——环保,这个词语在不断的被每一个人了解,那么这个词的出现以及流行在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其实是在1962年生物学家卡森出版发行美国环保界史诗级巨作《寂静的春天》之后。
“对于千百万美国人来说,第一只知更鸟的出现意味着冬天冰封的河流已被解冻。知更鸟的到来是能登上报纸的信息,并成为人们茶会饭后的趣谈。”《寂静的春天》上的这段话表明了知更鸟的迁徙是很重要的,很常见的,但是后来竟然成了连鸟儿的飞回都认为是奇迹。这一切都是因为DDT,却不知道在自己这种徒劳的努力下,遭殃的却是鸟儿。人们认为这是在帮助榆树,但是在这背后的后果却是将鸟儿拉进灭绝的深渊。
人们的自然属性决定了它来自于自然,归属于自然。在无限广大而普遍联系自然界的面前,人类应当只有一份尊重敬畏的心,不断完善相关的生态伦理及法律法规,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至关紧要的。然而,现在的时代往往背离此道。工业革命以来,征服自然成为主流意识。当迈入后工业文明的信息化时代,人类掌握了核裂变、人工智能、生物工程等顶尖技术,似乎可以得心用手的改造自然。但“人类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的胜利,对于我们每次这样的胜利,自然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就例如此次河南突如其来的极端特大暴雨,让许多城市遭到了袭击。据这次模拟数据显示,此次暴雨的降水量重现期已经超出一千年。然而,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极端的大暴雨呢?其原因竟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增大,剧烈程度越来越强。这次的大暴雨便是自然给人们敲得一个警钟。
我们要去保护自然,敬畏自然,而不是去破坏自然。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相关文章: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04-21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04-21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04-19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01-09
(精)寂静的春天读后感01-14
阅读寂静的春天心得体会03-07
《寂静的春天》读书心得03-14
寂静的春天读书心得04-06
《寂静的春天》读书心得09-06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精选30篇)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