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林徽因传》有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林徽因传》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读《林徽因传》有感 篇1
林徽因受人崇敬的原因有三:
一、在任何时候都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小桥流水的江南孕育了她的温婉灵气,欧洲之行又培育了她先进开放的思想,集合中方古典雅致之美和西方自由热血之美于一身,就凝成了我们眼中的林徽因。无论是桃李年华去往外乡求学,还是嫁为人妇生为人母后操持繁重家务,她都以敏感之心沉稳虔诚地生活,以一双慧眼追寻隐秘的美。
二、她举世的才华,以及那份对于建筑的热爱。多数旧社会的女子,受到封建礼教的压迫,终日以家为业,勤勤碌碌,无法发展自己的特长。而林徽因幸生于林家,不仅没有被束缚在家庭中,还被送往外国读书,追寻自己的.建筑梦想,甚至不满足于安逸的教学环境,在怀孕期间跟随丈夫外出勘查。她出众的文采博得所有听众的盛赞,而人以群分,徐志摩、沈从文、朱自清等诗人都是她的良师益友。
三、她虽身体孱弱,却以家国为己任。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人们生活在内忧外患朝不保夕的恐惧之中。而那些忧国忧民的志士们,一边"在本位,尽本分",另一边鼓舞国民,拒绝卖国求荣。林徽因孱弱却不懦弱,在得知自己的亲人意外逝世时会悲恸昏倒,而在日本请求其书写文章时断然拒绝。她以自己的方式与单调的生活、残酷的国运抗争着。
正是这个如白莲花般纯净的女子,享有世间令人羡慕的美好的亲情爱情友情,却在病痛中香消玉殒,令人嗟叹。
读《林徽因传》有感 篇2
花了两天的时间将《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通读了一遍。我一直觉得这是本极好的书。于我而言这本传记是一本绝美的哲理性散文。文笔如此美妙е皇且恢辈唤猹喜欢读诗书的女子为什么总是多愁善感呢。一直想将许多美文背诵下来,只可惜自己十分忙碌,没有那个时间。而现在我又遇到一本自己甚是喜爱的书,再也不敢奢望将其背诵下来,但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诵读。
其实林徽因也仅仅是一个平凡的女子而已。只是,时势造英雄,恰恰在那样一个年代,她恰恰有着那样的背景与对诗文的喜爱。哪个男儿不喜欢才女,更何况是像林徽因这样的才女。许多人也想做像林徽因那样的女子,袭一身素装,青梅煮茗,读一本小书,看庭前花开花落。恐怕在这样一个时代,这些都只能是一种奢求吧,内心的安静无关乎身处的环境无关乎周围的一切。许多人在潜移默化的时光里慢慢地改变了自己,熟悉又陌生,陌生又熟悉。
最喜欢其中的一句话“我一直觉得身体只是个装饰,灵魂才是自己的,死后也不必受别人安排。”落入红尘的饮食男女
终究是逃脱不了为这副躯壳奔走的宿命。现在突然很能理解林黛玉,她深爱着贾宝玉,无关乎名利,无关乎财富,只为自己内心深处的`选择,为的是自己的心,因此,她从来不会逼迫宝玉为仕途而奔波。想想,在如今,这样的女子又能有几个呢。
这个世间有太多的变数,有谁还能记得自己的初衷呢。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不让生活的轨迹与既定的方向有太大的出入已实属不易了。
仔细回想,人生真的奇妙,好像一切未知,又似乎冥冥之中在我们诞生之前就有了既定的轨迹。我们来到世间,只是将那些已被安排好的故事一一演绎一番,完成使命而已。若是这样,紧走慢走,前程只有许多路,我们又何必如此辛苦自己呢。只是回忆过去的往事又如梦一般。现在却又恍如隔世,而这一路走来,冷暖自知。我是如此喜欢古典文化,多么希望他能发扬光大。可是作为一名医学院的理科生,只能苦笑,恐怕我写下的这些文字都词不达意,贻笑大方了,更别说自己小小的愿望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或坎坷,或平坦,或艰辛,或愉悦,愿只愿世间所有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幸福。
读《林徽因传》有感 篇3
林徽因的生命定格在最美四月天,虽六十多年过去了,每每看到关于林徽因的文字,她那不受世事羁绊的形象依旧会雀出纸上。第一次接触林徽因,是因为她的文字后来接触她,是因为“太太的客厅”,到现在,对她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她生命中的男人,徐志摩,金岳霖,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给了她陪伴。梁思成,这个一直陪她到生活终点的人,用包容,去守护着她。即使在一天自己回家,林徽因对他说,她同时爱上了二个男人,他也没有失去理智,而是站在林徽因的角度去思考:如果你更爱他,跟他在一起更幸福,你去吧。正是因为梁思成对她的包容,对她致深致诚的爱,林徽因最后看清了现状。徐志摩,他的才情,不可否认,只是并不能因此让自己喜欢上。十八岁娶了张幼仪,遇到林徽因后坚决离婚,在追求林徽因未果后,最后和有夫之妇陆小曼结婚,可昔最后赶免费飞机飞北京机毁人亡,只是为了听林徽因的一场演讲。相比之下,金岳霖的.爱更为纯碎,北总布胡同,昆明的尾间,金岳霖总是择梁而居,他一生未娶,却也保持这对林徽因爱的克制。
林徽因之所以在民国时期,能够做“林徽因”而不是“梁思成的太太”,一则源于她的才气,更多的是她对于自身事业的追求。她的生命虽然短暂,却也从“窗户里面的人”真正成了“窗户外面的人”,所以,这样的一生,应该是完满的。
读《林徽因传》有感 篇4
第一次听说林徽因是在学习《金岳霖先生》时,老师向我们介绍了这个让金岳霖默默地记挂了一生的女子,虽然只是简单一述,但我也从老师的字里行间听出了这个女子的睿智与才情。
某天无意间在同学那里看到一本《林徽因传》,只是随手翻了几页,却被那恬静优美的文字吸引了。从那时起,林徽因便成了我心中一道独特的风景,让我疯狂地用无数优美的词句来诠释这个神一样的“中国第一才女”。
她是那般纯净。
读完这本书,我才真正理解“纯洁”的含义。林徽因就是这样的女子,她美的令人难以靠近,只能远远地、静静地去走进她的心灵。品味他的思想,她用他的理智维系着爱情,她太冷静、太清醒,即使她深爱着徐志摩,即使他们两情相悦,她也能决绝地转身,因为徐志摩有默默为他付出的'妻子。林徽因不会沉迷于情爱中,是的,她就是这样的女子,掠尽了人间所有的美,令世间形色男子仰慕了一生,却还是一如既往地、如莲花般的纯洁。
她是那般优雅。
一首《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展示了她独一无二的才情。他的文字永远是清新美好的,与她本人一样,令春风失色,令百花换颜。她的柔美、优雅、淡薄平和倾倒了无数座城,天堂杭州为她倾倒,皇城上海为她倾倒,雾都伦敦为她倾倒……她是一个柔美并孤傲的人,她没有陆小曼的执着疯狂,也不会像张爱玲那样为爱默默耕耘,她要的是安稳,是一生的清白。
她是那般淡然。
她说,那个手捧诗书静弹箜篌的女子才是真正的自己。世间又有几人能像他一样抛开一切喧嚣、放弃所有的荣华?她不需要富贵荣华,只要一本书、一支笔、一杯茶、一盏灯足矣。她要平淡的幸福,要安稳的生活。所以,她离开了浪漫多情的徐志摩,与梁思成相守一生。殊不知,她选择托付一生的男子在她死后会另娶他人。而金岳霖——这个从未拥有过她的人,却守护了她一生。林徽因太过清醒,清醒到几乎可以看淡一切,但,这才是她,如一首平仄而唯美的诗,永远没有疼痛,永远是那样的平和静美。
读完这本书,我不由地对它的作者“白落梅”心生敬仰,她用简单清新的文字描述了一个传奇才女的一生,把这个世间最美的女子,用文字展现在世人眼前,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静守己心,看淡浮华,宁静致远。”
读《林徽因传》有感 篇5
读这本书之前林徽因的认知是位被三个男人爱着的女诗人,读后非也。
出身名门,妾之女,自小领会大家庭的人情世故,处理大人间的纷争,照顾弟妹。16岁随父留学欧美,父亲教育观超前,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正是这次放眼看世界,她找到了自己一生真正的志趣所在,这份志趣在她美貌如花外镀了层厚厚的金,这份志趣是她一生的灵魂,长期奋斗的'梦想。
她的圈子里有文学家 政治学家 物理学家 文学家 诗人 清华北大教授等,这样的圈子决定了成为风雅高贵的精英。即使战乱 ,即使肺病缠身,即使带着两个孩子 老母亲 ,她依然没向生活低头,经历长达八年的流亡生涯。即使夫妻二人一贫如洗重病缠身,但他们依然拒绝了美国“高薪厚禄” 因为一颗爱国的心。今才知她是中国国徽 天安门广场英雄纪念碑设计者,一位非常有责任感的建筑学家。
她虽才华样貌出众但是平凡生养,有一份事业加持,无须惊涛骇浪,只求现世安稳。两个子女都毕业于北京大学,都从事着自己最喜爱的的事业。
经历了繁华与优渥,也经历了贫困与疾病;收获了亲情 友情 爱情,获得了圆满的婚姻。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女子谁不爱?
读《林徽因传》有感 篇6
作为一名低年级包班老师,白天是没有时间,只有晚上才有时间捧起自己喜欢读的书,历时近一个月,终于将《林徽因传》读完了,也许时间长些,但是阅读的过程却使我无比沉醉其中。人物临摹似的描写,景物身临其境般的描述,充满作者灵犀、生动的叙述独白,字里行间充满了浪漫、悲感、激愤、灵动,还有充满学术性的记载和专业知识性的词汇,更多的是对林徽因这样一个让人千古留恋的一代才女,伟大的母亲的一种怜惜,让人为她对艺术,对文学,对建筑学的奉献精神和那种痴狂而敬重。虽然这两个星期每天只读很短的一段,但是这个过程仿佛让我身临其中,体会并感受着其中的一点一滴……
本书主要对林微因进行了大量的描述,林徽因:民族:汉,福建闽候人,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出身于官宦世家。林徽因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三十年代初,与丈夫梁思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从三十年代初至中日战争爆发,几年间他们走遍了全中国15个省、200多个县,实地勘察了20xx馀处中国古代建筑遗构。他们的工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并写下有关建筑方面的论文、序跋等二十几篇,另有部分篇什为其与梁思成等合著的建筑论文。在文学方面,她一生著述甚多,其中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作品,均属佳作,其中代表作为《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此外,1949年以後,林徽因在美术方面曾做过三件大事:第一是参与国徽设计。
第二是改造传统景泰蓝。第三是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为民族及国家作出莫大的贡献。只可惜她壮志未酬,在1955年4月1日清晨,经过长达15年与疾病的顽强斗争之後,与世长辞,年仅51岁。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林徽因的英语,1923年,徐志摩、胡适等人在北京成立新月社,徽因常常参加新月社举办的文艺活动,曾登台演出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剧《齐德拉》,饰演主角齐德拉公主,台词全用英语。她流利的英语和俊秀的扮相,在文艺界留下深刻印象。
读《林徽因传》的初衷并不是很明确,毕竟刚刚开始对这个人不是很了解,只是通过一个比较要好的同事介绍才开始关注她的,没想到这一读,便迷上了这个30年代的大才女。她的感情经历也让人印象深刻,她的诚恳,真实,率性,让这个女子变得那么的刚烈又温情。难怪徐志摩对她不舍,金岳霖(哲学家)更是用一生未娶来表达对她的迷恋。她的经历更是曲折万分,困难险阻重重,但是她的坚强,她刚韧的意志让她压制严重的病魔(肺结核)一直走到生命的最后时刻。就是这样一个女子,也许在光华的背后有很多我们并不了解的真实,但是我们只要记住这样一个她,其他的又如何呢?
我想,现代的网络世界带给了我们许多东西,可是同时也让我们失去很多东西,这其中也包括我们读书越来越少了,学校让我们写读书心得也就是希望我们多读书、读好书,因为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老师,它会给你带来许多东西。同时我们自己在读好书的时候也应该是用来彼此分享的。我之所以选择《林微因传》作为读后感来写,也就是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这本好书,也希望大家多多彼此分享好书!
读《林徽因传》有感 篇7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是民国才女林徽因的一部传记。
林徽因,于1904年出生于浙江杭州的一个宦官世家,她的祖父根据《诗经·大雅·思齐》中,为她取了“微因”这个美丽的名字。但为了与当时一位作家林微因相区分,改名为“徽因”。
1920年,十六岁的林徽因随父前往伦敦读书,并且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圣玛丽学院。她也加入父亲的应酬,接待过许多文化名流。这也为她以后的诗歌创作奠定了坚固的基石。
也是在这座浪漫的城市里,她遇到了有着儒雅风度、诗人气质的徐志摩。当时刚从美国到英国的这位年轻才子,已与张幼仪结婚,还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如此风度翩翩,林徽因怎能做到心静如水?
有人说,徐志摩这一生是为了情爱才来到人间,他的使命是为了赴那些红颜的.约。唯有真爱才值得他不惜一切心力去拥有。他为陆小曼奔波,又为了赴林徽因的一场讲座坠身山谷。徐志摩是如此,我们又何尝不是?
康桥。
了解徐志摩和林徽因的人都知道,都知道那是一场康桥之恋,是他们热情相拥的地方,亦是他们挥手告别之地。
林徽因是清醒的,她知道这是一场没有结果的恋爱,于是在其父回国时随父回国。
她这一转身,丢弃了在这的一切:她的初恋及她的初恋情人。
我们都明白徐志摩当时的心情,但他没有勇气怪怨她,因为她的转身,虽是分别,却让两人都记住了这段短暂的美好回忆。
正如他在《再别康桥》中所写:我悄悄地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但愿如此吧。
林徽因最后遵从其父的意见,与其父朋友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结婚。
婚后,林徽因肺病日趋严重,到香山别墅静养。在这幽静的山上,林徽因先后发表了多篇小诗。同时也有很多旧友特地从外地赶来看望她。秋季,林徽因便病愈下山。
随后几年,林徽因随梁思成到处奔波考察古建筑,并参加编写了多本书籍,在文学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因不抵郊外风寒,导致病情恶化,一位才女就这样离开了人世。
这样一位才女,一位身在民国的才女,是浪漫的、清醒的、朴实的、洁净的。宛如一朵白莲,出淤泥而不染。在民国这段纷杂的时期里,使她懂得人生飘忽不定,要随遇而安。她,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我们是否亦是如此?要学会她的洁净,亦要学会她的隐忍。
她,正如那幅联所描述的:一身诗意千寻瀑,万站人间四月天。
期望你,永驻人间四月天……
读《林徽因传》有感 篇8
题记:她叫林徽因,是许多人梦中的白莲,徐志摩为她徜徉在康桥,深情的等待一场旧梦可以归来;梁思成与她携手走过千山万水,为完成使命而相约白头;金岳霖为她终身不娶,痴心不改地守候一世。世人因为爱情的缠绵悱恻而记住了这个浪漫迤逦的女子,却也因这无端的浪漫遐想而忽略了她治学严谨,艰苦探索,傲骨博学的大家风范。再一次重温她的一生,似乎她教会我更多的是女人的一生应这样走过。
很早就知道林徽因,知道她是一位才女,知道徐志摩对她的爱恋,知道她是梁思成的夫人,知道金岳霖因爱恋她而终身未娶,知道她于五十年代早逝。但她的才,表现在什么地方,我不了解;她与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之间的情感纠角怎样,我不了解。对林徽因,我仅仅停留在“知道有这么一个人”的水平上。直到读了《林徽因传》。
林徽因,这位出身名门,兼具文学家的敏锐与建筑学家的缜密,在中国文学史上和建筑史上都颇有建树的才女,是一个站在塔尖上的女人,是一个用一生追求自由、双脚一直在行走的女人。林徽因的生命是短暂的,她只活了五十一岁。然而她的生命又是灿烂的、夺目的。她不仅留下了大量优美的诗、散文、小说和戏剧作品,奠定了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而且作为女建筑学家,她亲自主持并参与了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对保护中国的古建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她的美丽有目共睹,众人称羡;她才思敏捷,分析、评论头头是道,这一点令许多男士自叹弗如。现代建筑学的奠基人,她的丈夫梁思成曾说过:“文章是老婆的好,老婆是自己的好”。她又是骄傲的,她不流俗,不惧权贵,有着知识分子的高贵的灵魂。
林徽因与梁思成的爱情
读这本传记的过程中有几次我在想林徽因到底有多美呢,于是抵不住好奇心的驱使,上网查了一下。印象深刻的有两张,一张是少年时期的,梳着辫子,穿着那个时代的一种褂子,很好看的.面容,苗条的身材,文静中透露着聪慧和灵气,真是秀丽无比,亭亭玉立。另一张是与梁思成在国外的合影,笑得特别开心,显出好看的酒窝,梁思成笑得含蓄,泛黄的相处掩不住他们青春幸福的气息。
她是一位很有魅力的女人,有许多人喜欢她并被她吸引,是不足为奇的。深深地爱过她的,除了梁思成外,还有徐志摩,金岳霖,金岳霖是来迟了,在徐与梁之间,她选择了梁思成,她选对了,她后来自己也说过,如果再有一次机会,她还会选择现在的生活。她的家庭生活很幸福美满,他们既是亲密爱人,也是无话不谈的朋友,还是同学,同事,一同留学国外,一同在建筑系执教,一同研究讨论建筑的许多问题,一同设计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许多时候分不出彼此,他们的感情渗透到了每一个具体的细节。
更为难得的是,身体很弱的她竟多次和梁思成一起野外考察中国古建筑,路途的艰辛,还有时不时的危险,她全然不顾,沉浸其中,浑然不觉。他们踏遍了中国的许多有古建筑的地方,吃尽了苦而无怨无悔,没有到过敦煌,是梁思成的一大遗憾。
想不到的是,林徽因的身体那么弱,到了后期时,多数时候要在床上看书写字,体贴的梁思成弄了个能在床上读写的东西,那一张张设计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时的草稿,凝结了她多少心血,值得欣慰的是,这些汗水流得很有价值,最终的图案永远的留在了中国的史册上。
林徽因只活了51岁,很短了,但是她活得很有价值,体会了许多,实现了许多,始终有爱相伴,她的人生是丰富的无憾的。
梁思成是那种世间少有的男人,良好的教养,出众的才华,显著的成熟,重情重义,更为难得的是豁达大度,两个追求过林徽因的人都成了他的朋友。徐志摩死后,他从出事地点回来时,为林徽因带来了一块残骸,这是一种出于真挚的爱和深深的信任和理解,才会有的举动,一般人很难做出,所以有些传奇色彩。
他们都是优秀的人才,他们的结合,不仅成就了各自非凡的事业,还体验了美满的爱情,人生的成功还有比这更大的吗。
我为之动容的
花季的林徽因是我欣赏的,在那个对爱情充满各种幻想的季节,能够如此坚定自己的爱情信仰,维护爱情尊严。初始,我以为这是需要一个很成熟的爱情观才能驾驭花季年龄的冲动,但后来我明白是因为她在任何时候都深知自己所要是怎样的生活,每当走至人生岔路口,她可以很清楚分辨出自己要走的路,或转弯,或前行,都那样从容不迫。一直告诉自己,一定要做个内心坚定的女子,不为任何,只为对得起陪自己流逝的时光,回首过往能做到满心的坦然。爸爸曾经对我和姐姐说过,有你们是我的幸福,如果能够看到你们能尊重周围的人和事,且依然从容坚定便是我莫大的幸福。小时候不理解,渐渐长大却了解了那是一个做父亲的殷切希望,希望我们能被这个社会接纳,却也不迷失了自己。
现在,这份坚定我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随遇而安,也许生活中的你会遇到种种的不安,但却可以驾驭自己的情感,把握自己的心情,你可以贪恋岸上的烟火璀璨,却不会让自己逆水行舟,倘若不慎弱水,也会用最美的姿态自我救赎。
婚后的林徽因是我敬佩的,二十四岁的林徽因和梁思成在温哥华姐姐家结婚。婚前,梁思成问过林徽因:“有一句话,我只问一次,以后都不会问,为什么是我?”林徽因答:“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准备好听我了吗?”这是一个多么有韵味又特别的女人。婚后他们按照梁启超的安排,赴欧洲参观古建筑,我一直以为这才是适合林徽因的人生道路,她将满身的书卷清香融合在建筑事业中,让我们领略到建筑对东西方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绘画、雕刻等带来的深远意义。那些年,林徽因一直肺部不好,但他却从未因此而耽搁她热爱的事业,修养期间还和梁思成去考察大量的古建筑,并多次发表《建筑杂录》等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献资料。
林徽因事业的最成功点莫过于参与设计国徽,如果不是领略她一路走来的艰辛与付出的努力,我真的不会相信一个写下人间四月天的柔弱女子会拥有这等至高无上的荣耀,这个好强的女子,为了心爱的事业可以废寝忘食,极度消耗体力,以她的性格,即便预支将来的年光,亦在所不惜。 一直以为事业是女人自信最大的来源,不管这份事业是放逐在工作,还是家庭,抑或是某种追求,只要全神贯注的投入,总是能给人一种优雅的张弛感,那种认真忙碌的姿态给旁人一种紧迫感与佩服之情,品尝果实的自在却流露出为谁辛苦为谁甜的满足。几分认真加上几分执着,是爱自己,爱生活,更是对身边人的一种尊重。
晚年的林徽因是我最陌生的,因为史料对于这一部分的记载总是一带而过,但我想,暮年的林徽因是最幸福安然的,因为一生低调的奢华足够弥补他年老的空虚,或许她也会拥有遗憾,但我肯定她绝对没有后悔,每一个或对或错的选择铸就了这传奇韵味的一生,怎舍得挣扎在无谓的后悔之中?
一直喜欢一句话,女人的一生应该这样走过,10岁而乖,15岁而聪,20岁而甜,25岁而美,30岁而媚,35岁而庄,40岁而强,45岁而贤,50岁而润,55岁而醇,60岁而慈。试着爱上自己,做到随遇而安,笑响会点亮整个人生,你就是人间四月天。
读《林徽因传》有感 篇9
几落年华,几卷荷风,窗外的柳絮做了萍客,梁间的燕子作了邻伴。她,让每一次转身都隔世,又让每一次相逢都成永远。她走在人间的四月天,没有前因,无关风月;她是中国第一代女性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她,寒冰玉露的林徽因,一代传奇女子。
林徽因,简单自持,凌霜傲雪,拣尽梅枝。姽婳如徽因,在那个时代的罅隙中清清爽爽盛开,既有着大家闺秀的温婉芳华,更生动描绘出新时代女性的自尊自爱。
书中的字里行间,我总能看到这样的徽因:着一身素衣,踏着青石长巷,莲开六月,浮光潋滟。出生书香门第的她,氤氲了家族的儒墨气质,一身斐然,才情绝世,亦姿容倾城。一身的白梅风骨,梅枝尽落,素笔傲然。清丽卓然的笔触间,她也如同静绽在池中的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欣赏林徽因,欣赏她走过的`平淡而淡淡出彩的一生,欣赏她的铮铮傲骨、冰清玉洁。这缓缓撩开的意境,她对待生活的态度,仅仅沉迷雕梁画栋,沉迷于对称的艺术。
人需要怎样的勇气,闯出自己最精彩的故事。人又需要怎样的勇气,在人前轻轻巧巧地走过,是是非非交与众口评说,转身即离,处之泰然,置之度外。
刹那缘起,刹那缘灭,人间萍客,慕开慕容。浮光潋滟,菡萏花尽,唯有你那开在季节里的容颜,以不败的,不朽的姿态,盛放在人间的四月天。
读《林徽因传》有感 篇10
说道林徽因,我相信每一个人的脑海中都会浮现出一个摸样来,我们对于她还是有一些了解的。我们对于她的了解更多来自她的文章,来自她的爱情故事,以及她和她丈夫对于建筑方面的贡献。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林徽因传读后感1000字书评。
对于林徽因的形象我们看到的似乎总是温柔的,古典的,优雅的样子,总是中式的打扮,即使在国外留学期间,她也都是穿中式的服装。
林徽因的才华不止是她的文章,她的魅力也不仅是她的容貌,她的光环更不止来自于她的“绯闻”。更多精彩之处是她与丈夫梁思成在建筑方面的贡献,她写的关于建筑方面的论文总是跳脱出建筑的坚硬和冰冷,她的论文自她的笔下的.润色,落于纸上有温度,有柔情,专业中揉入了生命。
那些建筑物在林徽因的笔下是“凝固的音乐”、“石头的史诗”;“这些美的所在,在建筑审美者的眼里,都能引起特异的感觉,在“诗意”和“画意”之外,还使他感到一种“建筑意”的愉快。”
“太太的客厅”里,是一群文人墨客的欢宴,充满着艺术,文学,浪漫,优雅,时尚;诗情画意,咖啡美食,情怀无限,美好无数……令多少人羡慕又嫉妒着,如今的我们只能靠着所能看到的文字,图片以及贫乏的想象力去脑补那些画面了。
“在林徽因生活最优裕的那些年里,她和丈夫长年奔走在穷乡僻壤,一点一点地梳理着中国建筑发展的脉络,为每一次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发现了古建筑遗存而如获至宝、欣喜若狂。
她踩烂泥,坐驴车,住肮脏的小店,床铺上爬满跳蚤,被咬得浑身是包;山野的风和无遮无拦的烈日使她的皮肤变得粗糙,粗劣的食物和艰辛的路程损害了她的健康;”
这是林徽因的另一面相,这一面相就显得不那么优雅和浪漫了。那个年代的交通并不方便,而且他们要探索的古建筑都在深山里,或者在偏僻的乡村中,因为只有在那样“人迹罕至”的地方,那些古老的建筑才能被很好的保留着;并且这个期间正是日本人侵华的战乱年代。
林徽因在这探索的路途上所遭受的困难,辛苦,疲乏,是文字表达不出来的。人往往是经历过了困难,困难就都变得轻描淡写了,而经历的那个时刻,却是一秒一秒的煎熬过来的。而且经常是煎熬过后所看到的古迹已经被破坏或者已经不存在,那种痛苦和失望是无法感同身受的。
这些辛苦往往被他们寻到古迹时的快乐和收获而冲淡了。很多时候工作中的他们是完全忘我的,当工作结束后才感觉到累,感觉到险。这是对建筑,对国家真正的热爱和执着。
这般的辛苦在林徽因的文字中都是看不到苦的,那些苦竟都透着美好,灵动,建筑和风景在她的笔下都变得鲜活起来了。
这是林徽因写于探寻古建筑期间的诗。内心中要有多少的美好和馥郁,才能在那般艰苦中表达出这般的宁静,纯然。灵魂中要有着怎样的芬芳,才能抛却掉那许多的愁苦,写尽自然的绝美魅力。
一个人不把苦当做苦,不把恼着于恼,需要的是对生命具有极深的热爱和尊重,这亦是对自己的热爱和尊重。不曾辜负属于自己的那段生命。
一面是“太太的客厅”的华丽,一面是对中国古建筑的成就,一面是诗人的浪漫,多情……林徽因有着太多的面相,那是我还不能表述清楚和感受得到的。
我所能看到的,所能写到的,都是我在我的窗子里看到的“窗子以外”。
读《林徽因传》有感 篇11
一本书可以改变一个人对事物的看法,这话一点不假。“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这八个字也是随处可见,不管懂不懂的,真不真心的,都会来上这么一句。个人一直觉得很矫情,所以看到朋友们的QQ,人人里有这么一句话,总会恶作剧的在后边加上霹雳两个字。可是当我看完这本书,我沉默了。以后不管真假,无论何人,我再不会做这样的恶作剧。
“曾经以为,经历了人世种种,尝过了世间烟火,可以看淡岁月沧桑”做到去留无意,自由自在。但还是低估了红尘的力量,究竟还是坠入其中。于是便多了牵绊,多了感伤,却始终不愿放开自欺欺人的手。有的人不能爱,不该爱,还深深地爱着,有的人明明可以爱,却任由他空自执着。到头来耗尽了青春,也隐藏了爱情,在你认为理所应当,暗自欢喜的享受中,或是不厌其烦,恶语相加的挥霍中悄然溜走。某天突然发现世界安静的时候,伸出手来,缠绕在指间的却满是淡淡的失落。那错过的人会还在么?
万丈红尘,必然迷离纷扰。那么多的春,那么多的秋,多少人拿来感伤悲戚,却有那么一个四月天,千古不变——是爱,是暖,是希望,是梦期待中的白莲。这是世间最美的花!您是行走在人间的白莲,清净淡雅,仿佛不食人家烟火,却未曾清高遗世,渴望着柴米油盐酱醋茶,所以她得了最简单朴质的幸福,没有在云端忍受清寒。
伴着清风明月,怀着康桥柔波,无论是在异国庄园还是香山别墅,焚香煮茗,谈诗作文,四目相对,脉脉含情,才子佳人,天造地设,莫过如此。但天总不会遂人愿,总会把最美的打碎,最合适的分开,留待后人唏嘘。不能否认徐志摩是爱她的,而他更是多情而浪漫的,没有感情他无法生活,即使在心中还藏着她,却又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恋。天道又是公平的,给了你卓越的才华,就不会给你圆满的情感。你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为了自己的浪漫情怀,一己之私。还记得那身怀六甲却被你无情丢弃在异国他乡的张幼仪么?所以无论你有多少的理由,多高的才情,你还能让人敬佩么?至少我总觉得不耻。所以你才会在以后的情路中,想着一个仙子,却娶了一个你得劳心劳力供养的妻子,最后在天空化作漫天云烟壮丽的逝去。你终究是幸运的,至少让她铭记了一生,愧疚了一生!
漫步红尘,多想超然物外,可是总有那么一个人,她的风姿和你心中诗情画意勾勒的轮廓和气质分毫不差,让你狠狠的陷入其中。但是我们的生活不同,爱的选择不同,左右爱一个人的环境不同,正是在这些各种不同中我们渐行渐远,最后只有在风起的日子里孤单的想起你!多想陪你到世界的尽头,多想那个陪你东奔西走的人是我,多想和你一起披着满身的诗意永远在康桥的柔波里悠然呢喃。但是,亲爱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这一生最大的遗憾是没能和你在一起。知道你是坚强,理性的丫头,定会一样的淡然高雅,不要为我哭泣,你孱弱的身躯经不起悲伤。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你是我前世种下的因,须得偿还,所以爱得无怨无悔,坦坦荡荡。亦或是今生的一切是来世的果,不必愧疚,在天的那一头我等你,许你那时还我,做我美丽的新娘。
她是聪慧的女子,真的很佩服她,可以毅然决然的放弃灵魂伴侣,去追寻尘世欢喜,烟火的幸福。她是那么优雅平淡地做着对她来说最正确的选择,就算徐志摩已经为了她而背上骂名,清除了阻挡他们在一起的最大障碍,她还是选择了真实的幸福,那个也许稍显木讷,却能让她如沐春风的儒雅才俊。
梁思成是宽容的,也是珍惜当下的。和她结婚三十年,他深深地知道,自己不是她心中的最爱,就算徐志摩已然故去,自己也不是她现存的唯一,但他选择了包容,选择了给她绝对的自由,只是坚持平淡地爱她,他知道这个冰雪聪明的女子,什么都看在眼里,她不会辜负人间最质朴,简单的爱。
“为什么是我?”他对这白莲仙子属于自己在结婚的前夕还是懵然。“我得用一生去回答……”她如是答道。从此夫唱妇随,相伴天涯。这就是婚姻,你不是我的最爱,却也可以相守一生。相爱的人未必能在一起,不相爱的人在一起未必不会幸福。人生在世都是一个缘字,他来时好好珍惜,他去时,互道珍重。怀着对你的爱,和当初编织的梦,去善待下一个值得我停留的人,也许那无关爱情,这也是幸福。我们都知道,这世上最绝情,伤害最深的往往是曾经相互爱着的人,莫名的转身,突然的离别,自此天涯陌路,连一句简单的道别都没来得及说。这是为了什么?有几人能答出来?大多是连鸡毛蒜皮都谈不上的小事,不过就是个年少无知,轻狂傲慢,不懂珍惜。那是不成熟的爱。这世上真正的爱一个人,“是成全她的一切,包容她的一切,下雨的时候给她撑起一把油纸伞,寒冷的时候给她一个温暖的臂弯,天黑了永远有一盏灯为她点亮,晨起时给她一缕温暖的阳光”这便是世间每一个女子都向往的烟火幸福,一份安稳的爱。激情总是经不起流年的冲刷,唯有平淡才经得起岁月的蹉跎。
林徽因是幸福的,梁思成宠爱了她一生,给了他无限的包容和一份安稳的爱。她也是幸运的,老天对她是如此的眷顾,三大才子为她一见倾心,终生不渝。除了才华横溢,浪漫多情的徐志摩;儒雅稳重,经久弥香的梁思成;还有那个一提起就让人不胜悲嘘,为她痴守一生,终身未娶的金岳霖。其实我觉得,之所以林徽因的美丽优雅在我们的心中有如此崇高的地位,金岳霖的付出,居功至伟。因为我们看徐志摩和林徽因,也就觉得她是个才女;看梁思成和林徽因,就是个卓有成就的建筑大师;而看金岳霖和林徽因,你看不见描述,但是知道那一定是个风华绝代,游走人间的女神,要不然不会这么让一个优秀的男人宁愿孤独终老,除了她容不得丝毫别人。
还记得许多年前看金大侠的《倚天屠龙记》开篇第一章,有这么一句话“天涯思君不可忘”那小小的郭襄,为了那个大哥哥,一见误终身,上终南,临武当,走大漠,游东海,追寻着神雕大侠的踪迹,和那些有他传言的地方,必定少不了这个瘦小的身影,最终敌不过韶华,白了青丝,绝了恋想,青灯古佛,孤老峨眉。杨过是狠心的,也是理智的,终身未再见她一面。因为他那为国为民的大胸怀单单只能容下他那个白璧无瑕的姑姑。这道理我明白也没多久,本以为这只是小说的杜撰,如此纯洁的爱恋,痴心不悔的守候只能存在于笔端之下,直到最近看到金岳霖!请恕我苦涩的笔墨写不出他的优秀,也写不出他的痴傻,更写不出我的感动,至少当我看到“今天是徽因生日”这一句的.时候,心里堵堵的,眼眶润润的。那是一个怎么样女人?才能让一个男人如此这般的爱恋着。我想倘若伊人泉下有知,一定会泪流满面,相逢恨晚。对于女人来说,这一世不就是难得有情郎么?现实很残酷的是,林徽因只是梁思成的生活伴侣,如若不然他不会再续他弦,当然这也不能说是背叛,毕竟活着的人还有自己的生活。但林徽因却是金岳霖的全部,命运真的是天才的玩笑大师!金岳霖始终都在离她最近的地方,做了一辈子的邻居。无论是动荡的北平,还是飘摇的长沙,无论是日机轰炸下的昆明,还是乱中取静的川南小镇,在那个战火纷飞,朝不保夕的年代,他默默地爱着,默默地跟着,也默默地护着,用世上最理智的关怀诠释着爱情的崇高与伟大。他用行动告诉她
“我,一直都在!”
是啊!我,一直都在!简简单单的五个字却用了一生去实践着。人生说短也不短,真正懂得爱,又知道爱,可以不顾一切的为爱痴狂的时间,我想不会超过十个春秋。而他却用了一生。因为他遇到了值得这样坚守的理由,因为这世上只有一个金岳霖。其实我们遇到的人中,值得爱的人真的不少,人总是有自己的优点。但是真正的刻骨铭心是何人?我确信金岳霖有世人皆知的三个字想当面对林徽因说,但是理智促使他没能开口,这该死的理智。现在的人呢?想想自己对多少人说过那顺口而出的“我爱你”,后来呢?你爱的那些人在天地的哪个角落?近况怎样?幸福与否?同样,回想一下,有多少人在你耳边说过“我爱你”,那些爱你的人呢?今夕何在?你的艰难困苦他可曾帮你渡过?我爱你,就是——“有千万个理由让我离开,而就是这一个理由让我留下!”爱情不是试探,也不需要尊严。
如金岳霖一般,真心的爱一个人会害怕你不在,害怕她被人欺负,你不在;害怕她受到委屈,你不在;害怕她挨饿受冻,你不在;害怕她心情不好,你不在;害怕她卧病在床,你不在……凡此种种生活琐小,你都神经质一般的担心,或许没有你人家也会过得幸福自在。却还是痴痴傻傻地表示“我,一直都在!”只想告诉她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1955年4月1日北京同仁医院,这是他挚爱的人间四月第一天,她驾着四月早天里的云烟去寻康桥的恋人,享尽了梁思成给予的凡尘烟火幸福,得到了金岳霖这样上天的厚重恩赐。我想他们都在她身边,这样一个绝代容颜,旷世才情,高雅清淡的女子在人们的不舍中闭上了双眼。这一天,四月的第一天。也让我更加的相信因果之说。
这朵世间的白莲消逝了,岁月不会因为她的离去而停留半分,红尘滚滚向前,多少痴男怨女在历史的长河中来去匆匆,演绎着世间的悲欢离合。爱情是一个亘古的主题!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白莲”,他不是仙,向往着凡间的烟火幸福,渴望一份平凡安稳的爱。如果可以,愿化作一段青青的莲茎,在红尘浊浪里将他托举在和风丽日中,摇曳在最美的人间四月天。
读《林徽因传》有感 篇12
人生在世,人事之外,每个人内心深处总会迷恋一些物件或情事,也许是一个人、一本书、一杯茶、一首曲、一帘梦。
时光微凉,那一场远去的往事被春水浸泡,秋风吹拂,早已洗去铅华,清绝明净。以为历经人生匆匆聚散,尝过尘世种种烟火,便就应承担岁月带给我们的沧桑。可似水流年分明安然无恙,山石草木依旧毫发无伤。
林徽因,生于一百一十年前杭州城莲花盛放的夏季,一个温柔聪慧的女子。她出生于官宦世家,其祖父考中进士,历官浙江金华、孝丰等地;其祖母典雅高贵,是一位端庄贤淑的美丽女子;其父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擅诗文、工书法。林徽因身上沿袭了他们儒雅优秀的血统,所以一生拥有斐然才情与绝代容貌。也许这一切只是偶然不是必然,但她注定会成为那个风云时代的倾城才女。一座原本就韵味天然的城,被秋月春风的情怀滋养,又被诗酒年华的故事填满。这座诗意含蓄的城,因为她的到来从此更加风姿万种。
一个女子,究竟要以何种姿态行走于世间,才能够做到不被人忘记一个男子爱一个女子,爱的是她青春的朝气,是她美丽的容颜,是她独有的聪慧。多少人会爱上岁月留在她脸上的印记爱上她那颗被生活宰割得累累伤痕的心林徽因似乎做到了,徐志摩为她徜徉在能够这么惬意的生活,但是病情稍微有些好转,她就立即投入到自己喜爱的建筑事业中去,喜欢一个人,没有什么原因,只是因为喜欢,就像她喜欢古建筑一样,没有其他的原因,无关风月,只是喜欢,故以她的才华,完全能够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有一番作为,创造一番辉煌!
每个人都是过客,缘起缘灭都是前世今生早就注定的,今生我们擦肩而过,来世或许就会有那一次回眸。不需要刻意的去记住谁,也不需要刻意的去忘记谁,前世的债今世会来偿还,今世未了的情来世能够再续。但是谁又能明白,到底有没有那奈何桥,前世今生,我们在乎的那个人,来世是否还能够记得或者会忘记!
林徽因在16岁的时候遇到了24岁的徐志摩,她在情窦初开的年纪遇到了风华正茂的他,在剑桥之上,两个生来就带着诗意的他们怎样可能不擦出火花,这或许早就注定了。林徽因是理智的,任何时候她都不会让自己尴尬,让别人看到自己的软弱,所以当她发现自己摆脱不了徐志摩的妻子张幼仪的阴影的时候,她断然的选取了离开,没有告别,就像徐志摩的诗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徐志摩明白林徽因的离开是为了什么,因为他懂她之后徐绝情的与张幼仪离了婚,本以为这样林徽因就能够理解孑然一身的他,与他相依相守,但是他不明白林徽因是骄傲的,她同大部分女人一样,在浪漫的感情与安稳的生活面前,她最终选取了梁思成给的安稳的、真实的生活,即使心里深爱着那浪漫,也只能是藏于心底,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慢慢回味
也许只有林徽因才有这样的魅力,才能让多情的徐志摩挂念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一生,金岳霖守护一生。即使之后徐志摩爱上了陆小曼,他心里也永远有着林徽因的一席之地;我苦恼极了,因为我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明白怎样办才好林徽因沮丧的说,梁思成第二天告诉林徽因,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取了老金,我祝愿你们永远幸福。他用实际行动宠爱了她一生;金岳霖,我不明白从何说起,终身未娶,只为爱她,他永远都是她的邻里好友,他会随着她的居所的变更而变更,一生守护,无怨无悔。徐志摩是多情的,他不止有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三个女人,还有凌叔华,虽然最爱的只有林徽因和陆小曼;梁思成纵然是宠爱了林徽因一生,但是在她逝世几年之后,他还是娶了自己的学生林洙;只有金岳霖是钟情的,终身未娶,即使在林徽因去世之后,还记得她的生日,靠以前的回忆度过余生。感情的事我们总是说不清楚,没有谁对谁错,我们只是羡慕林徽因传奇的一生,感动金岳霖的痴情。
林徽因是美丽的,是智慧的,纵然是病魔缠身,仍然写了很多诗词并为中国的建筑史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且还参与了国徽的设计,了解这样一个美丽的女子总会让我们感慨万千,深思千万。她的生命只有51年,对于此刻人来说,这个时间并不长,但是对林徽因来讲,51年刚刚好,不长不短,她在有限的51年里做了自己该做的,奉献了自己该奉献的,没有大起大落,亦没有大喜大悲,给我们留下了完美,留下了温暖
或许真的是有缘分这一说,她写了人间四月天亦在人间四月悄然离去
【读《林徽因传》有感】相关文章:
读《林徽因传》有感05-08
林徽因传读后感04-28
《林徽因传》读后感05-25
林徽因传读后感03-07
《林徽因传》经典读后感06-09
《林徽因传》读后感04-29
林徽因传读后感14篇06-14
林徽因传读后感11篇04-12
林徽因传读后感15篇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