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有感14篇(优秀)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论语有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论语有感 篇1
背完这本书,里面的教诲让我永远不会忘记。
我也可以在生活中使用它。例如:子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我以前去同学家做作业,没有告诉父母,父母很着急。
看完这句话,我心里想:以后到处都要告诉父母,出门一定要有方向。
读论语有感 篇2
这本书是一个能够教给我们做人的规矩道理的书,当然如果我们直接看这本书的话,有很多是文言文,我们很难理解,所以说我们最好还是看一下那种白话文的书。通过研读这本书,我们也可以知道,他告诉我们的是为人处事的一些原则。
自古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言论,中国的统治者也有很多人用此来治理天下,在今天这个日新月异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现实中有出售的不合时宜,让每个人都难免会感觉到有很多缺憾或者说不如意,但是呢,我们有的可能无力去做一些改变,但是通过论语的解读可以改变我们对待这些事情的态度。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去对待生活中的不顺和缺憾,甚至是苦难,如何在工作中把这种遗憾转化为动力和力量,把工作做得更好更踏实。这些内容我们在论语中都能有所启发,人生百年输了,武汉人这一生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不如意的事情,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啊,一遍一遍的问天问地,这样只能会加重你的痛苦。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我们中国人传统的道德思想,在论语中孔子谈及理想时,并不认为志向越高远就越好,真正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定力与信念,无论你的理想是大还是小现实,所有理想的基础在于找到内心的真正的感受,一个人的内心的感受,永远要比他在外在的业绩更加重要。
在孔子的《论语》中都说,做人的境界,君子是大家心中理想的人格标准,君子的'力量始于人格与内心,如果一个人在当今的社会中反省自己的行为,而能够不后悔不愧疚,要使自己做过的每一件事都经得住推敲,实在是极不容易的事情,我们无法左右外面的世界,只有让我们的内心选择能力强大,明白如何取舍,一个人对自己严格要求一点,对别人就会厚道一点,平时大家说做人要厚道,厚道并不是窝囊,而是他可以包容和悲悯别人的过错,可以设身处地的在别人的立场上想问题,因此只有给予才会给你最终的寰宇,别人都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做人无论成功与否,能做到不怨天不尤,人才是君子之都。
《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结晶,它是一个循循善诱的教师,又是一个政治太宽容的,又有人因为她可以饮,是我们的道德建造,品行修养,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准方向。我还要继续认真的研读这本书,不断进步。
读论语有感 篇3
学,是孔子教学的首要。每一个人不管他是职位凹凸贵贱,只需他有值得咱们学习的当地,他就可以做咱们的教师。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虚怀若谷现在成为一种铺排。不懂得你问了吗?如果你觉得像他人讨教问题就低人一等,那你这样的学习情绪永久也学不好。真正的学习是用自己的自动,从容不迫的情绪去讨教,达到学习的态意图。
学会了学习,学到了常识,接下来就是学以致用灵活运用自己所学常识,把所学的常识落到实处,正处。不要让常识去分配你!不要做一个被动者,同时也要学会权变,让学习的常识,才智,品德融为一体!
还要长于检讨自己,该说的话该做的事,说了没有做了没有;不该说的,不该做的是不是也去说了也去做了!要以一个正确的情绪衡量自己,看清自己。我觉得这点对我影响很大!
孔子还有最重要的思维,那就是共享。雨果也说过,你有一种思维,我有一种思维彼此交流就有两种思维。新东方总裁于洪敏的成果得益于他的众多朋友的`支撑,而知些朋友的支撑就来自于洪敏在大学时期的乐于共享,所以他需求的时分他的朋友就从国际遍地接连不断,成果了新东方,成果了俞洪敏。
读论语有感 篇4
最近读了《论语》这本国学经典,感悟颇多,具体到以下几点: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飞速发展,患者住院已经不再仅仅是满足于治疗疾病、生理健康的需要,同时,他们也希望得到更多照顾,更多尊重,而作为我们护士,我们要拥有娴熟的技术,过硬的专业知识,才能使病人放心,特别是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每天为手术患者手术前进行静脉留置针输液,这么常规、小的护理操作技能也能体现出护士的护理技能操作水平。作为手术室护士,必须不断加强自己业务知识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才能在各项手术配合中顺利进行,提高自己工作效率,并不断总结经验,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护理服务。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我们要根据患者的年龄及身份特征,运用合适的称谓,同时辅助以适当的肢体语言,面带微笑,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使患者情绪保持稳定、乐观。进入手术间后,在进行麻醉等待手术过程中,根据病人需求,做好保暖工作,面带微笑,态度亲切和蔼,告诉患者如何主动配合麻醉,从而使患者更好的配合手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摆放合适的手术体位,身体受压部位垫好各种体位垫和软棉垫,充分暴露手术野的同时,增加患者舒适度,保持功能位,避免压力性皮肤损伤,在整个手术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不断的询问患者的需求,给予患者持续的生理,心理及情感支持。例如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多为老年、高龄,在护理老年患者时,我们除了做好以上措施,更应该多些耐心、细心。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记得刚进入手术室作为器械护士,配合手术医生为患者实施股骨内固定物寄留切开取出术,手术进行到皮肤缝合时,清点手术缝针,发现清点数目与术中缝合前清点不符,“少了一枚”,当时作为新护士,发生物品清点不清时,心里的那种自责与内疚让我记忆犹新,最后通过巡回老师的“火眼金睛”发现在扔纱布时,把缝针带到台下,虽然缝针找到了,最后有惊无险,但是这件事情让我学到了作为器械护士,要忙而不乱,熟练操作技能,有强烈的责任感,尤其是遇到紧急情况,如大出血,心跳骤停意外事件,要临危不乱,积极配合,迅速准确,有条不紊。每天好好休息,有个积极饱满的精神面貌,在危急时刻能抓住轻重缓急,迅速做出反应。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手术室护士需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宽容大度,不斤斤计较,工作中注重细节,留意每个手术医生的喜爱和特殊用品,例如手套尺寸,习惯用的针线,特殊手术方式,工作中主动性强一些,也增加了手术配合的默契感,会使手术更加顺利,为患者增加安全保障,语言是交流沟通中的重要工具,护士良好的语言修养是一种艺术,对护患关系具有直接影响,我觉得自己需要多加强这方面的运用.
我理解的人文关怀,护理其实就多一丝温情,一份关爱,一滴汗水,一份真情!每天做着平凡琐碎而繁忙的工作,把每一项细节做好就是成功。
论语给我的启示太多、太多,关于论语的人文精神是我们的永恒追求。
读论语有感 篇5
从一年级起,我们每天就在悠扬的音乐声中进行20分钟的国学诵读,从《论语》、《弟子规》、《三字经》到《千字文》,我们在经典中浸润心灵,在音乐中培养习惯。 《论语》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它的内容广泛,记载了孔子关于政治、哲学、教育、文学、艺术和道德修养等各方面的言论。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我最喜欢的两句话。就拿我们这个四十多人的班集体来说吧,我们班有的人是“跑步健将”,有的人是“绘画能手”,还有的'人是“数学专家”、“英语博士”、“折纸大师”……大家各有各的特长,只有取长补短,互相学习,才能共同提高。还有一次,语文姚老师给我们讲解习题,其中有一道题我认为讲得不对,在经过查资料核实后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向姚老师指出了错误,没想到姚老师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在全班表扬了我。姚老师的年龄比我们大那么多,知识也比我们渊博得多,可她却勇于在全班同学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这件事情在班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论语》需要我精心拜读、细细品味、慢慢感悟。
读论语有感 篇6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编订的《论语》中保存,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璀璨的宝石。现如今在全国上下掀起了再学国学经典的热潮,当然,《论语》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孔子的思想的影响力使我们不容忽视。虽经千年,但其中的教育思想、和谐思想、仁者爱人的思想以及君子等各方面的思想不仅对古代的中国还是现代社会,乃至是其他国家的思想文化都产生了极大地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论语》中对于学习的看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为文也。”(公冶长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中人之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之下,不可以语上也。”(雍也篇)“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篇)“学而不及,有恐失也。”(泰伯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篇)“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有教无类。”(卫灵公篇)“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陽货篇)“日知其所无,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子张篇)孔子的学习思想分析要结合他所处时代背景来看。他之所以被成为伟大的教育家,一方面是他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观点,同时他还认为学习要“时习之”、“不耻下问”,也就是说学习者对于学习的态度要端正。
虽然“有教无类”的概念现在的人们都很熟悉,但是在孔子那个时代被提出则成了我国教育史上的一大突破。孔子对人十分谦逊,相传孔子曾拜比自己小的学者为师,而孔子的弟子颜渊的年纪也比孔子大许多,可见,孔子对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理解并没有局限于时代,这一点十分不易。孔子站在岸边感叹时间如流水般飞快逝去,告诫自己和弟子们要珍惜时间学习。同时,他认为学习应当处于一种乐知的状态才会是学习者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一点犹如现代社会所提出的要培养学生们对学习的兴趣一样,很有先见之明。并非每个人都是“生而知之”,孔子总结自己可以取得成就的经验就在于“敏而好学”,借此来教育自己的弟子应当努力勤奋。孔子的弟子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其“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足可见孔子对于学习者的严格要求。此外,孔子对不同的学生所教授的内容也不一样,即用“因人而异”的方法。比如说,子张和颜渊在问到孔子关于“仁”的问题时,孔子就做出了不同的回答。孔子还认为诗、乐对人有一定的教化作用,例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弥之事父,远之事君;多事鱼鸟兽草木之名。”等,在当代,我们又一次掀起了学习国学的热潮,同样是认识到它们是我国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其教化作用仍有一定的意义所在。
其次,再来看看孔子对于君子的看法。“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篇)“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篇)“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生,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八佾篇)“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欲讷言而敏于行。”(里仁篇)“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公冶长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篇)“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篇)“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子路篇)“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宪问篇)“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篇)“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季氏篇)在《论语》中,有很大篇幅叙述了孔子的君子思想。孔子认为,所谓君子,就应当有文、有义、有道、有思、有礼。有文,即有学问,要敏而好学,以礼为之,天资聪慧固然可贵,但后天的培养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君子要“文质彬彬”;有义,即要“以义为质”,行之以礼,对待别人要诚信,友好;有道,即有自身的行为方式和方法,勇于追求真理,为了自身修养品德的提高而不断完善自己;有思,即有自己的独到思想,孔子认为君子当有九思:看了要考虑清楚、听后要考虑明白、神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貌要考虑是否恭敬、言谈要考虑是否忠诚、做事要考虑是否谨慎、怀疑要考虑是否询问、愤怒要考虑是否有后患、获取财力是要考虑是否符合义;有礼,即对待别人要有礼貌,行为要符合礼。做到以上几点,应该称得上是君子了吧!再看孔子的君子之道,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就应当是人们对于自己的行为要有一定得约束,懂得进退的尺度以及不断完善自身。敏和明是孔子君子思想的核心,当代社会亦是如此,虽然有健全的法制制度,但还是会有一些不遵守法制的人出现,可以说现代的社会就像是一个大染缸,有的人能够做到在庞杂的关系中保持着冷静的态度,可以分辨出正确和错误,即做到敏和明,那么这样的人还称不上是君子那谁是呢?
第三,简要分析一下孔子关于“仁”的思想。“仁”可以说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所在,因而在《论语》中有一定重要地位。例如“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篇)“唯仁者能好人,焉得知?”(里仁篇)什么样的.人才是仁者?孔子作出了明确的答案:“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篇)同时,孔子又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泰伯篇)贤者要将仁作为己任,树立远大的目标,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仁在这里成为了人们实现自己理想和愿望的催化剂。仲弓问孔子如何做到仁,孔子说:“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颜渊篇)对待别人要小心谨慎如同宾客一般,心中没有怨恨,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句可谓是经典的名句,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闪现光辉,至今为人们所熟知,它所体现的思想核心就是“仁”。“仁者爱人”的思想我们都很熟悉,短短四个字,我想其中至少包含了三层意思:
其一,要做仁者,就应当学会关爱别人;
其二,作为仁者,就要有相应的高尚品质,爱人就是最好的表现;
其三,爱人,可以理解为友好的与周围的共处,这四个字无疑又是在教我们交友的方法。“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篇)益友如纯良的美酒,愈品愈浓,和这样的人交往,可以提高自身的修养品德,去除内心的杂念,“良师益友”这样的道理大家都明白,因此要多多结交这样的人。此外,孔子认为能做到恭敬、宽容、诚信、聪敏、慈惠这五种品德的人也就可以称得上是仁者了。
最后,看看孔子的为政思想。首先,孔子认为统治者应当施行仁政,用之义以礼,从而赢得民心,国家取得长治久安。“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八篇)即君以礼博得臣之忠。“民无信不立。”(颜渊篇)体现出了孔子“民”的思想,和唐太宗李世民所做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有异曲同工之妙。其次,孔子认为治国要先正礼:“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法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子路篇)为政要遵礼、爱民、施仁义、教化民众。在孔子对子张的问话中回答能够做到五美、摒弃四恶的人就可以为政了。(五美:君子惠而不费、自身劳苦但没有怨言、有欲望但不贪求、胸怀宽广但不傲慢、威严但不凶狠;四恶:不先教导就处罚,是虐待、不告诫就要成就,是暴、初始慢待突然严格,是贼、出手吝啬,是小气。)
读论语有感 篇7
暑假期间,我拿起《论语》,几乎被遗忘了,以应付检查。起初,我总是觉得我在学校学到了很多关于《论语》的文章,我觉得我读得很透彻,但今天当我作为一名教师阅读它时,我有了另一个收获。也许作为人民教师的职业习惯,我更加关注孔子的教育思想。被孔子的言行深深打动,被他的胸怀和智慧所折服。
一、严肃认真的教学态度子说:学而不厌,教人不厌。不断学习,不要感到无聊;教育学生要有耐心,不要感到疲倦。教师要孜孜不倦地教书并不容易。我们的许多老师在课堂上经常生气和不耐烦。如果孩子犯了错误,老师应该耐心地调查事情的背景,找出孩子的问题,有针对性地与孩子交谈,帮助他理解自己的错误。例如,当孩子在课堂上分心时,提醒他;当课堂秩序混乱时,不要对孩子大喊大叫,而是反思我们的课堂是否对孩子没有吸引力?当孩子没有完成作业时,帮助他找出未完成作业的原因,让孩子体验及时完成作业的成功感。
说学而不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希望学生能成为一个终身学习的人。首先,老师应该是一个终身学习的人。正如陶知行先生所说:要想学生学好,必须先生好学。为了教育好学生,教师不仅需要广泛的文化基础知识,还需要深刻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教育科学知识。为了提高综合素质,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教师需要有不断学习的精神,让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活教科书。
孔子在《论语》中采用了多种教育方法,其中我感触最深的是因材施教。作为老师,我们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生活环境肯定会让他们有一定的差异。面对学生的差异,我们不能一把尺子下来,十根手指伸出来又长又短,所以不同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要求。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快乐。孔子的学生在《论语》中各有所长,也是因材施教的结果。孔子还提到了《论语》 温故而知新,能为师的思想。知新的前提是 温故,为师的前提是知新,不能知新,又怎为师呢?
教师的工作是一项一项繁琐而艰苦的工作。如何在贫困的生活世界中找到幸福,在贫困中保持尊严和内心幸福?这就要求我们在心中开辟一片天堂,追求自我完美。在《论语》中,孔子告诉他的学生如何在生活中找到幸福。儿子说:如果你不贫穷,你就不会快乐。那些富有而有礼貌的人。
通过学习《论语》,我觉得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应该热爱教育,热爱工作和奉献;第二,因材施教,注重教育教学方法;第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发扬《论语》倡导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勤于思考,不断将所学知识与日常教学相结合,不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行动,教育好学生。让我们在这个职业中找到我们的幸福吧!
读论语有感 篇8
“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就是德,没有品德的人,即使其他方面十分优秀,也是无用的。”这是我读完了《论语》之后懂得的道理。
《论语》这本书是孔子和他的弟子说过的名言警句合集,这些名言使我懂得了许多人生道理,也让我知道了“君子之德”的重要性。
孔子说过:“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这句话使我感受到了小人与君子的天壤之别,君子眼中,最重要的是品行与法制,而小人眼里只有自己的利益,君子都是顾全大局的,而小人只顾自己小利得失,这也是高尚与低俗的'区别。还有一句话,令我印象特别深,“君子不器”虽然这句话非常短,但十分明了的指出了“君子”的特点:不像器具一样,只有一方面的用处,他们都是品德高尚,很有才干,并且忠于国家的人才呀!
我又仔细想了想,我在生活中有没有做到像君子那样的品行呢?我有时候犯了错,会把责任推卸给别人,有时候作业没写完,会向老师隐瞒,这都是小人之行。
从现在开始,让我们舍小人之俗,习君子之德,做一个新时代的“真君子”!
读论语有感 篇9
孔子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他被称为圣人,不仅是古代读书人顶礼膜拜的人物,也是老百姓遵崇的类似神人般的存在。
孔子,名丘,字仲尼,儒学思想的创始人。为我国的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一生致力于传道、授业、解惑,被后人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宋代的程颐说过这样一句话:“今人不会读书,如读《 论语》 ,未读时是此的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我跟许多人都一样,都没有仔细读过《论语》。可是把《论语》仔仔细细的读一遍,就会发现里面的奥秘,里面的.乐趣。
这是一本言行录,记录孔子思想的内容很多,记录他的形象、外贸的内容比较少,但是读着读着一个平易近人的形象突然跃然纸上了。他是一个谦恭有礼,又循循善诱的师长。他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无论遇到怎样的困厄也不退缩。同时,他跟普通人一样,也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会为时光的流失而感慨,也偶尔跟学生们开玩笑。能重新认识孔子,也是我读《论语》一大意外收获。
读论语有感 篇10
君子自古就是被赞颂的对象,他们主忠信,性如菊,居于竹,周而不比,品格高洁。一本《论语》读毕,我对君子的理解更加透彻了。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君子将食。住视为身外之物,即便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也坚持自己的处事原则,对待他人,以温。良。恭。俭。让为主,亲和待人。服事君主,信实无欺,做事周而不比。贫而乐,富而好礼,独善其身,兼济天下,这大概是君子的心性品格。对国家的热忱之心吧。古有陶潜范仲淹,今有鲁迅李大钊,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对待敌人横眉冷对,掀起复兴的革命。对待民众俯首成牛,挽起希望的狂澜。若君子有所求,必然是为了大义。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对于自身的修养是十分看中的,不因利益而迷失,不为重金而屈服,讷于言,敏于行。巧言令色足恭,为君子所恶。匿怨而友其人,亦为君子所恶。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爱憎分明者,岂不为君子,人而为仁者,岂非君子耶?仁德为君子的必需品,也是君子的天性: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君子为仁的代名词,德是君子的昵称。与之交往,不必饕餮盛宴,只需粗茶淡饭。与之情谊,并不浓如烈酒,只似淡水清汤。君子如天上北辰,众星愿共之。
儒家智慧诠释君子之勇: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在当今社会,我们要做到言忠信,行笃敬,这样才能成仁,成德,成君子。儒家著作《论语》个人观后感600字2
孔夫子曾经说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及〝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诸如此类的话,并且还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孔子一直活到了七十二岁,五十七年的经历使他仁德兼备,学问渊博,成为冠绝一时的大学问家,大思想家,可谓是震古烁今(不敢说后无来者,也起码是前无古人了)。以如此身份,当他的高足问他时,他的回答竟然是〝朝闻道夕死可矣〞,多么令人不可思议!作为一个完全有足够的资本炫耀自己的大学问家,孔子还有必要孜孜不倦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探索中去吗?答案是肯定的孔子的特点不是探求天地万物的具体性理,而是探求社会与人生的具体性情。因为世间万物的客观规律也许是有限的,但是人的具体感情是无限的作为有限的〝人〞,探究的是无限的〝人〞,这也正是让孔子感到学无止境的原因。人的性情举止,是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的,每探究出新的内容,就打破了原来的旧的规律。〝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把话已经说得很明白,去了解人性,才是最困难的而孔子最精辟的论述,也自然而然体现他对人性的入木三分的见解。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这一点上,和孔夫子几千年前提出的主张〝仁与德〞的'观点不谋而合,两人都是伟大的教育家,为什么相隔千年,提出的观点却是惊人的相似?毫无疑问,两人都是把〝仁与德〞当作自己去不断努力实现的目标,不断的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修养与品德,这是有必然性的
这就是孔子的学习!这就是圣人的学习!
也许我们这些凡人是永远无法领会万世师表的学习的内涵,但每一个人也许都可以从中找到一个新的自我。
读论语有感 篇11
去年暑假,读了一遍《论语》,当时对一些诸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之类的好理解的句子做了背诵。对于一些不好理解的句子,一知半解的就过去了。
宋朝宰相赵普研读《论语》,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所以学《论语》对学习及做事很有帮助,我就找出书架上的《论语》书开始了第二次阅读。
起初,我认为《论语》不是整篇的文章,连贯性不强,比较零散,不便于记忆,有些句子不能理解,故运用起来也不能自如。这第二次阅读,感到有了新的理解,《论语》中的句子听起来很深奥,但仔细一想,他讲的都是一些生活中,学习上的基本的道理,孔子及其弟子说的话,多是从其自身出发,很接地气,符合实际。
比如对于“孝”的论述,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比如,对于治学的论述,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还有对于诚信的论述,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等等,都是说的生活中的道理。所以,读《论语》,要多从自身实际出发进行比照、思考、理解。学《论语》可治国,我没有考虑那么高,我觉得更适合来观照自己,帮助自己修身养性。
《论语》已经两千多年了,但读起来,感到他离我们并不遥远,他说的就是当下。读着读着,就觉得书中说的.许多道理就是当今社会做事的准则,书中说的就是身边的某某人。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能近取譬”“切问而近思”,多读几遍,多想想,反思身边的人和事,就会字理通顺,学有所得。
读论语有感 篇12
于丹教授是这样明确地阐述自己的心得:“《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我最欣赏的,也就是于丹教授对《论语》的这种简单,快乐的感悟。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这说明社会环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于丹教授告诉我们《论语》中对交友有非常明确的标准,谓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也就是说,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这三种好朋友的标准是什么,会给我们的生活、事业带来什么样的帮助;而那三种坏朋友又是什么样的,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又该怎样来分辨好朋友和坏朋友呢?
其实,人这一生中,有什么样的朋友,就能直接反映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为人。因此,好朋友就是一本书,他可以打开整个你的世界,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只要观察他的社交圈子,从这样一个外在的环境中,可以看到他自己内心的价值取向。那么论语中鼓励交什么样的朋友呢?很简单,孔子说:在这个世界上,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损矣。
先来说说三种好朋友。所谓益者三友,就是友直、友谅、友多闻。第一种是友直,也就是这个朋友为人要正值,要坦荡,要刚正不阿。一个人不能有谄媚之色,要有一种朗朗人格,在这个世界上顶天立地,这是一种好朋友。因为他的人格可以映校你的人格,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时候给你勇气;他可以在你犹豫不前的时候给你一种果断,这是一种好朋友。
第二种是友谅,也就是宽容的朋友。其实,宽容是一种美德,它是这个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之一。我们会发现,当我们不小心犯了过错或者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时候,或有时候过分的苛刻,还有一种是批评,都不如宽容的力量来得恒久。其实,有时候最让我们内心受不了的,是一个人在忏悔的时候,没有得到他人的怨气,反而得到淡淡的一种包容。所以,有一个好朋友,他会给我们内心增加一种自省的力量;宽容的朋友不会使我们堕落或者更多的放纵自己,反而会让我们从他人的内心包容上,找到自己的弊病,找到自己的缺失。、
第三种叫做友多闻。在先秦时代,不像我们现在有电脑,有这么发达的信息,有铺天盖地的媒体。那个时候,人要想广视听,怎么办呢?最简单的一个办法,交个好朋友,让你朋友把所读的书的那些间接经验,转化成你自己的直接经验系统。当你在这个社会上感到犹豫彷徨,有所踌躇的时候,到朋友那里,以他的广见博识为你做一个参考,来帮助自己做出选择。所以,结交一个多闻的朋友,就像翻开一本辞典一样,我们总能从他人的经验里面得到自己的一个借鉴系统。
《论语》中的益者三友就是正直的朋友,宽容的朋友,广见博识的朋友,这就是孔老夫子所称道的三种好朋友。那孔老夫子所说的三种坏朋友又是些什么样的人呢?
什么是友偏辟,就是性情暴躁的朋友。那当然,每一个人的生活不一样,遇到的情况也不一样,很有可能遇到一件事,你还迷茫的时候,你的朋友先怒了,先告诉你这件事情不能这么做。
第二种叫做友善柔,这个正好相反,是脾气特别优柔寡断的朋友。我们发现,过分优柔寡断,他其实在浪费你的生命能源。可能你要去辞职了,你说有一个机会要下海或者跳槽,你去问朋友.朋友说,想想吧,你现在的工作也不错呀,你要是万一走了,你什么什么就丢掉了。
至于第三种,所谓友便妄,是最坏的.一种朋友。大家都知道佞臣之说,佞,就是那种心怀鬼胎的,有心计的,要以一种不择手段的方法去谋取个人利益的这种小人。他们是真正的小人,是那种心理阴暗的人,但是,这种人往往会打扮出一副善良的面孔。由于他内心有所企图,所以,他对人的热情,比那些没有企图的人,可能要高好几十倍。如果你一不小心被这种人利用的话,那么,你就给自己的一生套上了枷锁。如果你不付出惨痛的代价,这个朋友是不会放过你的。这其实在考验我们自己的眼光和知人论事的能力。
损者三友,益者三友,它告诉你,人这一辈子,做的所有事情,内心是应该以朋友作为一个坐标的。这种标准,有可能是防微杜渐的,不见得这个朋友作出多么伤大雅的事情来,哪怕就是一个苗头,你就会觉得:这个人做我的朋友,可能是我的危险。
读论语有感 篇13
孔子进行教学活动的特点,是能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智力的高下不同而因材施教,“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培养弟子学习兴趣的方法,是通过日常生活中一些生动的事例,用形象思维的方式去诱导,如用“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喻指节操,教导学生要有忍苦耐劳、不屈不挠的精神;用“逝者如斯夫”比喻时间一去不复返,意在勉励弟子们珍惜时间、发奋图强。这样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弟子们的称赞,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新的`教育观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同时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特点提供个性化教育,让全体学生都在原先水平上得到发展。这里提到的个性化教育是与“因材施教”有着密切联系的。新的教育观还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尊重、理解、宽容每一个学生,要善待学生的错误,要用优点融化学生的缺点。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燃起希望之火,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我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心灵王国,都有一片自己的情感乐园。所以,作为教师就要“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发现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强项,扶持它,呵护它,使它成为学生的成长起点。
读论语有感 篇14
孔夫子的《论语》语言深奥,作为一名中学生,我除了知道《论语》是孔夫子和他的学生们的语录,其它的也只是略懂一二。即使人们常说:“半部《论语》,行天下。”但是以前我对它一点也不感兴趣。直到,今年暑假我读了这本富含哲理的儒家著作。
论语中,我认为最富含哲理的一条,莫过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讲的是处世方法。意思是:自己所讨厌的事,就不要施加到别人的身上。不是吗?自己不喜欢的事或物,怎么可以强施到别人身上呢??举个例子吧:开学时,xx要发新课本给同学,如果她/他发现有一本课本缺了个角或有破损,就马上发给了别人,这就是错误的做法。我们应该学习鲁迅先生,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如果人人都能学习鲁迅先生,这世间该多么的美好,多么的'和谐啊
论语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几则,莫过于“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第一则说孔子想住九夷那蛮荒之地去,大家觉得奇怪,就去问他怎么去住那么落后的鬼地方呢?他却答“君子住在那,又怎么会闭塞落后呢?”此话又说到了两个方面,一是君子不回在乎外界环境的好坏,毕竟自身内心的清净重要于外界环境的清净。二是人改变环境,还是环境改变人,有一则小故事说把胡萝卜放到开水里,胡萝卜变软了,把鸡蛋放水里,蛋清蛋黄都凝固了,把咖啡豆磨碎了放开水里,水就成咖啡了,这足以说明三种对于外界环境的态度,是“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直到被环境慢慢改变还是与环境对抗,亦或者是如咖啡豆一般的改变环境,孔子正是说,君子能到九夷去像咖啡豆一般的改变环境,那里就不会闭塞落后了。
《论语》,孔子智慧之精华,他告诉了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处事。做人,就应该要不能只修饰外貌,更重要的是内心的修养;做人,就应该要对所有的人都要以爱心对待,也要多亲近有仁德的人;做人,就应该要假若发现了自己的任何缺点和过失,必须得勇于改过,不能故意不改,并装作没发现;做人,就应该要本着正大光明的态度来做事,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论语》是我们必读之经典,我受它的感化甚深!
【读论语有感】相关文章:
读论语心得03-22
读《论语》有感04-12
读论语有感04-28
读《论语》有感07-03
读论语有感04-08
读《论语》有感06-30
读《论语》有感10篇05-29
读《论语》有感15篇05-30
读《论语》有感(15篇)06-07
读《论语》有感(10篇)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