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蜜盐》读后感

时间:2024-05-15 12:45:3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奶蜜盐》读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奶蜜盐》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奶蜜盐》读后感

《奶蜜盐》读后感1

  育儿,从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古代有孟母三迁,现在也不乏虎妈猫爸;不喜欢从严育儿的也有放养式教育,当然,还有一种叫留守儿童……任何一种育儿方法都能引起广泛的关注与讨论,侧面反映了家长对这项工作的关注,到底什么才是对的。

  比如母乳本来就是最原始最简单的事情,可经过多年奶粉厂商的宣传,很多妈妈都认为自己奶水不足,奶水不好,生气时奶水有毒,奶水没营养……导致现在母乳喂养需要科普。

  比如陪伴本来就是最好的爱,大自然本来就是最好的老师,经过早教机构的宣传,我们开始不甘人后,从此,填鸭式教育从娃娃抓起,攀比成绩从幼儿拉开序幕。

  当然,不少家长,如同我一样,一面告诉自己“我一定要保护好孩子的童年,让他好好玩”,但是当看到其他孩子在学习、在早教的时候,看到幼儿园入学还要考试的时候,我还是开始焦虑了,焦虑自己的育儿方法是否真的利于孩子的成长,焦虑自己的坚持是对是错。

  如果早教是外敌,老人带娃就是内患,虽然这个词语听起来不怎么好,但事实差不了多少。我们担心小孩从此养成追着屁股喂饭的坏习惯,担心孩子走路摔倒之后老人拍着地板说“不哭不哭,我们打地板”,担心孩子被邻居三姑六婆要求表演而老人认为这是在逗小孩无所谓……但是大多数的家庭,一人工作还是很难维系家庭支出,不得不让老人帮忙……

  我们担心的太多,顾虑太多,焦虑太多,在是非面前衡量利弊的'时候,是非也变得模糊了起来,我们需要一个正确的指导,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我看完《奶蜜盐——家庭教育第一定律》这本书之后,我觉得它可以担此指导重任,认真的。

  他不是成功学励志书籍,给你列出1234项成功人士的终极秘密;他也不是《葵花宝典》,欲练神功必先自宫让你从此过上苦行僧的日子;他是一本简简单单,三观正确的育儿书籍,他倡导2岁以前,以母爱为核心的奶,让孩子永远都不会缺乏安全感;2-6岁,以鼓励与赞赏为主的情感支持方式,让孩子永远珍视自己,肯定自我的价值,奠定一生的自信;6岁以后,通过约束、引导,塑造孩子发展所必须的品格与智识,包括生命安全、身体教育、责任教育、社交训练、习惯教育、惩罚教育等等。

  坦白说,这是我看过所有育儿书里最好的一本,虽然知易行难,但至少我尝试在做正确的事,而不仅仅是正确的做事。什么才是对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评判标准,但不妨看完这本书,再做评判。

《奶蜜盐》读后感2

  当我拿到《奶蜜盐》这本书时,我就被它鲜嫩的封面和特别的名字所吸引。我们全办公室的老师都说这是这几年学校发的最亮丽的书。

  《奶蜜盐》分为三个部分:“奶”,从满足孩子的本能需求开始,给孩子充足的原动力;“蜜”,让孩子认识和体察“好的世界”,只有童年幸福,才经得起社会摔打;“盐”,我们的人生最缺的往往是品格与智识的“盐”,性格塑造决定孩子未来的格局。 下面我将从蜜的.角度展开我的心得。

  “蜜”,只有童年幸福,才经得起社会摔打。单从这句话我就想起了我幸福的童年。我在家排行老三,从各方面都占优势,从小所得的夸奖也最多。比如,爷爷总说:“我家老三最喜欢写作文,一回家就写作文(爷爷是读老书的人,他认为写作业就是写作文)”。邻居婶婶也经常逗我玩:“妹啊,你更我家妹换一个呗,你又乖成绩又好,我喜欢你这样的小女孩,”所以从小我就自我暗示我很受欢迎,我很认真,我很优秀,所以我也很幸福!在家如此,在校也如此。这些自我暗示也是我长大以后奋进的内在驱动力!当在济南读了一年临床医学时,虽然我很喜欢《人体正常解剖学》《中医诊断学》《胚胎学》等等,但当我知道不能考医师资格证时,我第一个离开了那个学校,再次回到高中复读。虽然课本已从小书变成大书,而且增加高三选修数学和高三生物,我也自己把这两块骨头啃下来了!最终还是如愿考上安师大!

  我也希望我的学生在学校有一个幸福的童年校园生活,希望能给孩子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前进的驱动力!

  每一个小孩都应该去体验“意义非凡”的事 。做老师的由义务和责任去引导学生和家长,让他们明白每一件意义非凡的事,均有让你和孩子意想不到的收获,也会让你和你的孩子走得更近,孩子更优秀。我们班应该有很多家长明白这样的道理。正如我们班的“吉祥三宝”:

  坚持多年的兴趣爱好家长与孩子一起坚持,我们班的陈乐源从小喜欢跳舞,家长也致力于培养他这方面的天赋,每个星期陪她练舞,她应该是行知学校五年级老师和学生及政教处非常熟悉的舞者。每逢区级、校区舞蹈表演都缺不了她的身影,这样有韧性的小孩能不优秀吗?

  喜欢画画的聂欣悦从幼儿园到现在每周坚持一天画画,在学校被评为艺术之星,在上次校园之星评选中她的字和画都被评为特等奖。我们班的板报和壁报逗游她的功劳,你说我怎么会不喜欢这样乖巧又多才的她。

  多才多艺的赵宇航,兴趣广泛,家长让他全方面发展,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课下还是老师的小帮手。积极参加校内外多项活动,让他闻名全校。有会唱黄梅戏有会唱流行歌曲,在上次小歌星比赛中夺得桂冠!

  “快乐不需要讲任何道理。快乐属于自然的天籁。有时候,我们在陪伴孩子的时候,需要有一点傻气,孩子说快乐,我们就要随和说快乐。”任何一个孩子容易自我满足,尤其在赋予孩子快乐的时候,我们切记不要粗鲁地剥夺孩子快乐的天性。“顺水推舟”,助孩子一把,难道这种简单的事情,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做不到呢?有时候小孩的幽默你是不懂得,你只需要陪她玩陪她笑,一直陪伴着她,这样她才会向你倾诉,向你分享她认为快乐的事!

  给大家带来一个我和儿子间的幽默。有一天我们拿起绘本《南瓜汤》,我想

  考考他这个书名是什么?我指着封面上的南瓜汤轻轻的说:“南瓜.......什么?”他不知道,我又轻轻的这样说了一遍:“南瓜.......什么?”他还是不知道,然后我用最大的嗓门喊出来“南瓜汤”,汤拖了好长音。这回他来兴趣了,笑的满床打滚,然后模仿着我说了好多遍。连接着几天晚上都要这样演示几遍,然后自己笑的满床打滚,从此爱上了这本书,想必也喜欢里面的内容,都会复述。

《奶蜜盐》读后感3

  之前一直没有认真、深刻的考虑过教育孩子的问题,但是自从走上讲台的那一刻,不管是朋友之间的聊天,还是朋友圈,总是不自觉的说到孩子身上和看到有关教育孩子的公众号总是随手就关注,并仔细的阅读一遍。读了张文质老师的这本《奶蜜盐》后,对父母要不要与孩子做朋友?作业太多,孩子不愿意做怎么办?爱打架的孩子是不是坏孩子?父母应该怎么引导?……书中提炼出决定孩子成长的三大核心元素:以爱为“奶”的营养,让孩子一生都不缺安全感;甜“蜜”的情感支持,奠定孩子人生自信的基石;品格和智识的“盐”,决定孩子未来的格局。

  就如文中所说:在我看来,父母要把孩子的生命安全置于任何的是非对错判断之上。只有父母真正做到这一点,才能让孩子监理七对父母最强的信赖感。监理这样的信赖感,其实是一个家庭文化的核心理念。可这个很普遍的`道理,有多少父母想过呢?是的至少现在大多数的父母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道理,大多数孩子如果受到伤害,家长发现如果孩子没有受到父母心目中威胁其生命的伤害时,就立刻会发生转变并大声责问孩子,批评孩子,不管对错,从不会第一时间关注孩子的安全,不管是孩子轻微的外伤还是受伤的内心,都没有得到所谓的信赖及安全。久而久之,就会让他们缺乏安全感。所以,我觉得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定要给予孩子充足的动力和幸福的童年生活,让其拥有无穷的安全感,可以在未来的道路上保护孩子,让他走的更远更宽。

  奶蜜盐在教育上一样都不可缺少,因为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需要的营养师不同的,让我们保持一颗平常心,让孩子在父母在家庭中茁长健康的成长。

《奶蜜盐》读后感4

  初为人父人母,几多惶恐。

  这几年身边同学同事同龄人都在抓紧时间生小孩,仿佛一夜之间我们都成熟了。曾几何时,对小孩的感冒程度不及对猫猫狗狗。也许只是,我们觉得自己还是小孩,又或是举得自己的童年不快乐,或者说不够快乐。

  生了小孩,怎么养,怎么教育?现今的社会,时时让我们看到,教育几多无力,小孩的生长环境何其复杂,到底该何去何从?即使看许多书,关注多少个公众号,也不能让内心更清晰,更坚定。

  思来想去,我觉得还是一句话:顺其自然。看完这本书,我觉得与作者的观点不谋而合。

  概括来说,作者的教育主张是生命教育,教育要尊重人成长的内在规律,是慢的艺术,所以不能太功利,不能过多干涉,不能拔苗助长。而从我的理解,一个小孩,他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他是天地孕育出来的一棵树苗,有自己的属性和特性,父母必须像园丁一样,用爱去浇灌这棵小苗苗。而孩子的生命密码里有很多天生的能力,比如有反思,自我修复,自我调整的能力,父母只需要尊重他的`特性,进行监护和引导,而不要事事代替,过多保护或者横加干涉,再或者就是冷漠。

  在生命教育的理念里,生命是第一位,安全是第一位,这是根本。父母任何时候都要站在孩子背后,做他的坚强后盾。其次,父母是教育的第一责任人,教育首先是陪伴。其实已经有很多父母能够做到这一点了。我们年轻父母,自身观念里,已经有生命第一的意识,家庭第一的理念。其余像尊重、民主都是比较重要的。批评孩子不要在公共场合、赞扬的教育这些,已经比较深入人心了。

  再细说奶、蜜、盐这三要素,我们本能的顺其自然的教育中都有,但是比例是否合适是一个大问题。奶,也就是爱,也许不够充足;蜜也就是赞扬,也许过多;盐所代表的知识和品格的塑造,结构或者并不合理。这都是在教育过程中,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反复摸索和调整配比的。

  而作者在书中有一些具体的小的方法,非常的有智慧,值得借鉴。比如惩罚的分类,等等,就不一一列举了。

  说几个想商榷的地方:

  首先说是第一定律,个人觉得说成是最基本要素更合适。因为奶,蜜,盐,这三种要素,是家庭教育最基本的三种要素,三者之间加减乘除,有个法则,才能叫定律吧。

  其次,在家庭中,教育我更愿意用台湾等地的“教养”的说法来代替。教育和养育是混合在一起的。如果专门设个时间,弄个事情来教育,就太僵化了,只有教、养结合,才是随时随地,言传身教。

  再次,对于父母们来说,也许一劳永逸找到解决方案,不如一开始就做到最好!

  题外话,作者的行文,有丰富的材料做论据,有学者的那份文气和诗人的浪漫气,所以总体来说,还很好读。

《奶蜜盐》读后感5

  母爱,是一种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情感。早期母爱的缺失,是之后用其他任何的感情、物质、社会地位、荣誉都无法填补的,母亲的存在就是他整个世界的存在。一个孩子对母亲的依恋是一种最为深刻,最为牢固的生命本能。

  缺乏母爱的孩子像根草:

  我从师范毕业后的第一年,接手了一个一年级。班里有个男生父母离异,和母亲一起生活。父亲偶尔来看他,唯一一种表达爱的方式,就是趁上学期间把他接出去,胡吃海喝一顿。而母亲因为要做个小生意养家糊口,对孩子的陪伴自然少之又少。他常常这样说母亲:“你不就是一个卖烧饼的,你能教得了我?”而母亲只是笑笑,为了弥补心灵上的亏欠,对孩子在物质上、生活中有求必应。

  慢慢的,这个孩子变了,变得越来越离经叛道。他的各项作业,无论是学校的还是家里的,基本不写。人常说:孔子学富五车,而他不写作业的理由,得有十车,且每次不写作业的理由居然都不重样。这机灵劲儿,要是全用在正路上,可不得了了。到最后,被母亲惯得简直无法无天了。平时,吃喝拉撒全在屋里搞定:要知道,他们家住的是以前农村的自建房,厕所都是在院子的角落或者街上的。完全把自己培养成了一个“五谷不分,四体不勤”的懒惰少年。要是哪天生气了,就跟猴子似的,爬上院子里那棵高高的大树上不下来。直到爱子心切的母亲央求他下来吃饭,他才勉为其难地指着母亲的鼻子说:“可不是我想下去的,是你求着我下去的。”

  这样的日子,转眼过了三年,男孩的性子越来越古怪,有时会在下雨天拿着一条毛巾被和一个枕头来上课。原因是:冷!有时会突然承诺:“一个月后我一定用右手把字写好。”(他是个左撇子)。然后在接下来的前30天,他的字体自由散漫,依然如故。第31天,字体突然变得像训练有素的军人一样英姿飒爽。而在第32天呢,刚刚溅起浪花的湖面又趋于平静。

  拥有母爱的孩子像块宝:

  等上文中的那个孩子毕业之后,我又开始教一年级。在新生里,有一个长着水灵灵大眼睛的小姑娘,她非常幸运。她的父母虽然中年得女,但对孩子的爱愈发浓烈,夫妻感情也非常融洽。现在看起来美满如意的家庭,谁能料到,他们也是守得花开见月明。这个小姑娘小时候——自闭!自闭症者“有视力却不愿和你对视,有语言却很难和你交流,有听力却总是充耳不闻,有行为却总与你的愿望相违……”人们无从解释,只好把他们叫作“星星的孩子”——犹如天上的星星,一人一个世界,独自闪烁。

  父母带着她四处求医,用乐观的心态感染影响着她。奇迹总是垂青阳光的人,三岁时,她终于学会了说话,发出了世界上最动听的呼唤:妈妈。中间沉重曲折的`过程,我们就略去不讲了。现在这个女孩和别的孩子一样生活、学习,甚至比别的孩子表现更优秀。尤其是那一手漂亮的字体,加上她记忆力超群的脑子,成为各科老师的宠儿,大家学习的榜样。

  这两个截然相反的例子,恰恰就验证了文中的一个比喻:孩子对这个世界的感知与探索就蜗牛的触角一样,如果他感觉安全并能得到鼓励,这个触角就会自然地延伸出去。但是如果孩子觉得受阻碍,受到打击、限制,触角就会本能地回缩。只有爱才能让孩子拥有自然生长的力量。母爱是接纳和慈爱,父爱是平衡和责任。

  “无言之招”最有力量:

  孩子与父母在一起,就会使得教育中最自然的工作——言传身教,变成可能。孩子会很自然地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这是一种最好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是最日常化的,可能也是最省心的。这种自然的引导,是无须刻意进行的“不教之教”,同时也是最有力量、对人一生影响最为巨大的“无言之招”。

  由于职业的关系,我深知阅读和积累的重要性,所以孩子从小就是在故事的浸润中长大的。从开始的亲子阅读到后来自主阅读、利用各种网站、APP听书。想当初《孙敬修爷爷讲西游记》她一听就是大半年。每天除了写作业和睡觉,其他时间都用来听书了。连上下学的路途中,坐在电动车上都在听。4岁的时候,她就能把很多听过的故事,有声有色地讲上半天。现在她已经七岁了,听书、读书对她改变非常大。一是说话用词很规范,语言丰富。二是课外知识了解较多。三是对事物充满好奇心。比如:胃肠长什么样?为什么肚子里会有蛔虫?

  因为我平时喜欢缝纫,做件衣服,缝个发卡什么的。她从小到大的衣服,从里到外大多是我亲手缝制的。找款式、画图纸、裁剪、缝纫,哪一样都马虎不得,她天天看在眼里。前两天问到她的梦想,她说:“我要当裁缝。”我笑了:“孩子,当一个好裁缝可不容易。需要刻苦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呵呵,看来我这“无言之招”对她的影响挺大的。其实我希望她从我身上学到的,不仅仅是表面看到的,更是一种热爱生活、为之努力的态度。

  身教重于言教,教育的核心不是教导出来的,而是在孩子的内心自然而然产生的。就像一棵树,要先往下扎根,扎得足够深足够稳,树木自然就会长得枝繁叶茂。

《奶蜜盐》读后感6

  回望初见这样介绍:如果一辈子只看一本教养书,那一定是《奶蜜盐》!著名教育学者张文质全新力作《奶蜜盐:#家庭教育第一定律#》从根子上并且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家庭教育问题!

  (一)开启暖书

  阅读中处处点醒我们平日的生活里#建设有声有色的“浸润”式的家庭教育是父母给与孩子最好的礼物#

  所谓的浸润的核心供应指的就是每个人童年时期不可或缺的“奶”“蜜”“盐”。

  一、“奶”从满足孩子的本能需求开始

  此处的奶,最浅显最直接的意思就是母亲的奶水。它更深刻的意味指的是以母亲为核心的充满温暖、充分照料的生活环境。鼓励我们用生命之初的“奶”,为孩子一生涂上温暖的底色。

  二、“蜜”让孩子认识与体察“好的世界”

  此处的蜜,是指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要把鼓励、赞赏这些甜蜜的情感支持方式,变成家庭中最重要的互动方式。那些有益的父母,总会鼓励孩子,并积极参与到孩子对世界的探索中去,激发他们的内驱力,孩子如果有快乐幸福的体验,他就会自我激发出一种快乐幸福的能力,这样的孩子更懂得去悦纳自我,欣赏这个世界美好的一面。

  三、“盐”我们的人生最缺的往往是品格与智识的盐。

  这里的盐,是一个人坚毅勇敢有责任心等优质品格的象征,它指向生命的自由度,它将构成一种生命积极的张力。因此生命之盐让成长举重若轻。

  (二)感恩遇见

  感恩暖书给与我们当下的父母暖的指引!作为家长的我们需要回到生命发展本身,来看待孩子的成长,需要有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人生,而不是仅仅在具体的学习成绩上去斤斤计较。书中有这样的描述:拿“树”来打比方,那些长得高和长得好的树,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生命初期都看不到它的成长,好像长得特别慢,其实,它是先长根,让根先扎向大地,扎得越深越好。从表面看,它的确长得很慢,但是一旦它的.根长好了,它后期就会长得特别好。这就是所谓的“慢慢的快”,先是慢,然后才是快,起关键作用的是慢,“慢”的问题解决好了,“快”才能真正的顺其自然,并发展出个体的丰富性和独特性,这才是”快”的意义。

  这一温情的点醒很受启发,我们要让孩子在奶蜜盐中得以浸润,她的笑容会更为的舒展。要给孩子足够的爱的营养,帮助孩子自然而然地形成良好的品德,那样他的本能反应会更为自然而强烈。

  最后想说的是:最好的浸润从陪伴开始,让我们的爱回到每天的日常生活。

  或是一句问候,或是上学路上的一次倾听,或是捧起一本暖书……

《奶蜜盐》读后感7

  作为一名家庭教育工,家庭教育的书籍读了许多,有不少是顺手翻翻随便看看。张文质先生的《奶蜜盐》,翻了几页,竟然有些爱不释手了,一口气读完,仿佛找到了一个知音,有种痛快淋漓的感觉。

  “奶蜜盐”,很有意思的一个名字,让人看了便要想一探毕竟。原来笔下的奶,是父母要从满意孩子的本能需求开头,给孩子供应良好的身体和心理成长环境;蜜,是父母的鼓舞与确定,让孩子熟悉与观看“好的世界”;盐,是父母要引导、促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品行与智识。这便是爱、赏识与教育。

  书中有许多与我不谋而合的观点。比如亲子关系的本质,不是教育与被教育,而是共同成长;家庭的目的不是全力培训一个优秀的孩子,而是用最平常的方法培育一个正常的孩子;孩子成长的`速度不是越早懂事越好,而是长得快也会老得快。 只要有机会,我总会在家庭教育讲座中强调陪伴的重要性,陪伴是详细可见的,“父母能赐予孩子最好的爱,就是陪孩子吃晚餐,吃许多许多个晚餐。”也引用了美国食物教育专家莫里斯说的:“一个孩子,假如每天都能跟父母在一起吃饭,哪怕只跟父母中的一个,只有一餐在一块儿吃饭,都不简单出现逃课、撒谎、抽烟、酗酒、提早性行为、吸毒等问题,更简单养成良好的品行,以及在学业上取得好成果。”

  我也多次讲到家庭教育不是让孩子成才,而是让孩子成人。书中提到一个例子让我印象深刻,X省一所乡村学校,墙上写着三条:

  一是要学会走路;

  二是要学会吃饭;

  三是要学会说话。我们有了同样的感受,教育最终在渐渐走下神坛,回归真实。 功利化的教育让我们都打着鸡血般的教育出一些高分低能的孩子,他们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生命保护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

  当然,也会有一些值得探讨的,推崇赏识教育,而我却觉得教育是因人而异的,每一种教育方式都有可取之处,并无肯定之说。不过,教育本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学习了、思索了,并是一种提高。

  在家庭教育这条漫长的道路上前行,不断摸索不断纠错不断领悟,最终得到成长。这将是一条通往幸福的路!

《奶蜜盐》读后感8

  第一眼看到这本书就非常喜欢,书名和封面都很好,里面的内容也很扎实,简直是近几年家教类图书里的一股清流。作者是位一线教师,整本书读下来感觉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师在开研讨会,语言风格简单凝练又切中要害。附赠的小册子则是家长自由提问,老师解惑时间。

  第一元素:奶

  本书中“奶”的概念并非简单的母乳喂养,而是可以深入理解为孩子年幼期间父母对他的所有供养和陪伴。

  这种以母爱为核心的“奶”,是孩子一生最重要的开始,也是一种本能的需求。当孩子的这种需求得到满足时,我们看不出这个满足有多大的意义;但当这种需求发生欠缺的时候,我们将会看到这个欠缺对孩子的消极影响有多大。

  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由家里老人抚养,父母则成了不在场的“虚假”父母。这样长大的孩子,表面上衣食无忧,内心却存在一种不安全感。毕竟,父母的爱是无法替代的,母爱更是独一无二。母爱的匮乏带来的影响,让人一生都挥之不去,成年之后的任何情感、物质、社会地位、荣誉都无法满足。

  学界大师季羡林先生,到了80多岁还在感慨:这一生最大的痛苦,就是过早地离开了母亲,如果有机会的话,他可以什么都不要,就生活在母亲身边。

  作者也在文中举例,一次在深圳就亲子陪伴的重要性这一话题讲课,一位家长很反感这样的说法。

  他站起来不满地说:“家庭需要我们,工作也需要我们,社会也需要我们,我们不能仅仅因为家庭需要,就把社会、公司这个责任放弃了。”

  没想到在座的一位老先生也站了起来,反问道:“如果按照你的观念,把应该陪伴孩子的时间全部拿去‘尽责任’了,那孩子今后因为父母的缺席、教育不周而导致心理出了问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问题,应该由谁负责?”

  这一幕让在场的人深思,也值得我们每一个有孩子的和准备要孩子的人深思。

  很多人自称重感情、爱家人,却每每为了多出几千块钱的薪水而选择忽视孩子。这种行为还被美化为一种在大城市打拼所必要的牺牲。事实上,这只是无知和自私罢了。

  第二元素:蜜

  “蜜”指的是让孩子感受自然成长的美好与甜蜜。

  父母也存在有益和有害之分。有害的父母也许能给孩子提供衣食无忧的生活,但却总在精神上折磨孩子,揠苗助长。而有益的父母,能给孩子贡献“蜜”的父母,除了是世俗意义上的好父母,还必须是自身精神质量高、长期处于积极状态的父母。

  在乡下生活的人都有这么一个经验,很多瓜果在稚嫩的时候,老人都会叮嘱,千万不要去碰它,碰一下它就会萎缩,不会长大了。这跟人性很相似,如果一个儿童在父母的催熟下过早地“成人化”,也就意味着他老得更快,更容易失去生命的弹性和热情。

  我去年开始学巴柔,一种地面格斗技术,在馆里常和同学聊天,其中一位银行柜员说自己小时候学过10年的舞蹈,但现在连劈叉也做不了,这个就属于典型的赶鸭子上架。不过,现在的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乐趣——格斗。不知她的父母知道了作何感想。

  作者到广东中山办讲座,也遇到类似的'事情。

  一个爸爸提问:我的孩子不喜欢弹钢琴怎么办?

  作者就问这位爸爸:你自己弹钢琴吗?

  他说:我不会弹。

  作者又问:那你平时听音乐会吗?或者在家里听什么音乐?

  他说:不怎么听,也没兴趣。

  作者只好告诉他:那你不要太着急,目前能做的,就是开始全家人一起听音乐。

  教育是慢的艺术。人人生来不同,各有志趣。这本应是顺其自然的事情,但是很多父母常常陷于焦虑之中,过于渴望让孩子成为卓越的、成功的人。但他们不明白,除了孩子个人的资质和努力,还需要家庭一代一代的积累。培养贵族尚且需要三代人的努力,培养一个真正的人才,很可能三代人的努力都不够。

  父母们都要反省一下,能不能让孩子活得更自然一点,更从容一点,更像他自己一点,这才是家庭教育的正道。

  第三元素:盐

  “盐”指的是品格与智识。能理性而果断地为孩子加“盐”的父母,会使孩子获得能够惠及一生的生存能量。

  这一部分里面谈到了生命健康的重要性,谈到了掌握基本生活技能的重要性,以及谈了很多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不愿意与父母沟通。这些都很好,但真正的品格与智识应该远远不止这些,可能是限于篇幅没有深入探讨吧。

  说实话,掩卷之余有些小小的失望,市面上同类书关于奶和蜜的探讨不胜枚举,缺少的恰恰是盐的部分,同时也是作为读者最关心的部分,这本应该成为本书的重头戏,却戛然而止,让人意犹未尽!

  但是瑕不掩瑜,这本书读完之后,自己受益良多,也可以放心地推荐给他人。

《奶蜜盐》读后感9

  我已经两年没有看过育儿方面的书了。在孕期的时候,育儿类的书籍既是知识的学习,也是时间的消遣。自孩子出生后,面对孩子难以应付的情况,育儿类的书籍是工具书,主要用来查找疑难杂症。孩子一岁后,会走路了、会说话了,小屁孩似乎进化为直立行走的人了,育儿类的书籍开始蒙尘。妈妈共带过5个孩子,在照顾孩子上,比我经验丰富、比我尽心。所以,我成为撒手掌柜,将孩子留在老家,一心想着赚更多的钱,给她一个好的将来。前段时间接孩子来城里,面对三岁的熊孩子,我欲哭无泪,不知如何“管教”,第一次发现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我是一片空白。对于孩子的一些行为,不知道如何引导,束手无策。第一次带孩子去游乐场。她看着有趣的玩具,眼里有渴望,但却躲在我的身后,不愿意上前。尽管我不停地鼓励、甚至要陪她一起,她也不愿上前。跟在家里大闹天宫的性格有天壤之别。孩子与1岁的小侄子玩,两人因为玩具打了起来。我训斥孩子不懂得分享、不知道谦让弟弟,孩子委屈得大哭。孩子小班期末考试考了两个一百,捧回了奖状,我十分兴奋,许诺孩子要啥给啥。朋友说,你不该充当孩子的“首席奖惩官”,否则孩子容易成为父母意志力的产物。 ……

  困惑烦恼时,有人推荐了张文质的《奶蜜盐》。翻完这本书,真心感觉不错。一边愧疚自省,更新意识误区;一边根据书中所说,给孩子添加“奶”、“蜜”、“盐”。张文质的《奶蜜盐》,被称为家庭教育的第一定律。如果只选择一本家庭教育书的'话,我也推荐这一本。原因如下:一、观点权威,有依有据刚拿到这本书,看着紫色的封面,心生诧异。书店常见的育儿或者家庭教育类的书籍大多走白色等浅色类路线,鲜有这么“惊世骇俗”的取色。根据色彩构成原理,紫色是由温暖的红色和冷静的蓝色化合而成,是极佳的刺激色,代表权威、声望、深刻和精神。这么大胆的用色,可见观点也一定不流于俗。

《奶蜜盐》读后感10

  在生了女儿之后,我为了能使自己做一个稍微靠谱的妈妈,我买了一本林崇德的《儿童心理学手册》但是那本书太厚太深奥了,读每一个章节好像都是在读论文,读的很痛苦,我只坚持读了半本就放弃了,《奶蜜盐》算是我读完的第一本家庭教育书,这本书用简洁的语言,真实的事例向我们展示了我们应该怎样做最一名合格的父母。

  在读“奶”从满足孩子的本能需求这个章节时,张文质老师阐述了三种不够好的父母,1.还未做好准备就当了父母。2.不懂得如何做父母。3.不在场的“虚假”父母。我一看吓一跳,我竟然是其中两种,孩子半岁时我就上班了,把孩子留给了老家的婆婆,在孩子最需要我陪伴的时候我没有在她身边,孩子3岁前对于孩子教育的缺失,估计是我今生最大的痛,因为平时不带,只周六周日放假时回去陪伴她,她在我手里是越来越不听话了,而且读书习惯也没有给她养好。以前我以为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很简单,但当我自己在教育女儿时,我发现这是一件很难的事,因为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而且她渴望我按照他的想法陪她玩儿,当我试图让她背《弟子规》时,她脸上马上露出了厌恶的表情。《奶蜜盐》中认为,排在亲子关系里的第1位不是教育,而是满足,我认为是非常正确的。因为我发现当我试图强制教育女儿时,我跟她都是极其痛苦的,但是当我满足女儿的需求,陪她玩时,她就很乐意跟我沟通,在玩的过程中我会或多或少的教她一些基本的东西,比如说认颜色,还有认数字。我觉得满足孩子的需求也是在给我们教育孩子提供前提。

  “蜜”让孩子认识与体察“好的世界”。张文质老师说:“我们要学会与孩子的不足友好相处”看到书中说:“有的父母如果孩子在哪个方面表现的,不像一个优秀的,完美的人,他们就会开始担心焦虑,也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压力。”很不幸我就是这样的.妈妈,女儿跟我邻居家的女儿只差一个月,我总是拿着邻居家的孩子跟我的孩子比,邻居家的孩子特别爱跳舞,一个不到三岁的孩子看到别人跳广场舞自己也在哪里学,而且学得有模有样,可是我女儿对于跳舞一点都不感冒,进了幼儿园,当别的孩子跳舞时,我闺女傻傻的站那不动,我看后觉得很着急,周六周日回家我也跟她一起跳,可是她的眼神告诉我她真的不想跳,在引导了好长时间也没有引导成功后,我决定放弃了。我暗示自己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中有九种智能1.语言2.逻辑3.空间4.肢体运作5.音乐6.人际7.内省8.自然探索9.生存智慧,在这9种智能中我女儿只是肢体运作智能不行,其他的还好,我应该用一种正常的标准去对待她,如果她真的对舞蹈不感兴趣我也不逼她了。我可以鼓励她多读书或多数数,多发展其他智能。

  “盐”我们的人生最缺的往往是品格与智识的盐。我觉得这一章是在讲让我们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品质,让她有良好的品格和勇气去面对生活,去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与义务。我的婆婆在人格素养上把我女儿教的很好,嫂子家女儿比我女儿小半岁,而且总是跟我女儿抢玩具,虽然自己也很想玩,但是每次我女儿都会说:“给你妹妹,你玩了我在玩。”而且我去给我女儿买吃的时,女儿总是提醒我要买双份,回家后她要给她妹妹一份。

  从《奶蜜盐》这本书中我学会了陪伴、学会了用正常的标准对待孩子、学会了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刻不容缓。我的家庭教育才刚刚开始,以后我会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学,争取做个称职有学问的父母。

《奶蜜盐》读后感11

  当我拿到《奶蜜盐》这本书时,我就被它鲜嫩的封面和特别的名字所吸引。细细看了一遍书,被书中的观点和故事深深地感动,而且有着太多的共鸣。这次为了学校的这次朗读会,再次拜读《奶蜜盐》,仍旧能深深地吸引住我。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以爱为营养的“奶”,给孩子充足的原动力。甜“蜜”情感支持,让孩子认识与体察好的世界。更详细诠释了品格和智识的“盐”才能决定孩子未来的格局。

  两岁之前“奶”既是一种真实的乳汁也是一种爱的象征。而后我们不仅不让“奶”缺失,还得让“奶”升华为“蜜”,这样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才能把来自父母的鼓励,赞扬作为最重要的情感支持,进而探索出一个更奇妙,美好的世界。人生总是与各种挑战并存,父母帮助孩子的同时也要学会放手,不经历风雨,彩虹怎么才会更加绚丽多彩呢?

  一、奶:从满足孩子的本能需求开始

  张老师说:“孩子都不陪,爱从何说起?陪伴是父母与孩子最自然的一种相处模式。它满足的是孩子最基本的心理需求。只要跟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孩子才是最快乐的,最有安全感的。一旦孩子跟爸爸妈妈分离,他们就很有可能处于惶恐无助的心理状态中。陪伴这项工作,是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父母去做的。那些由他人代替的陪伴,虽然也是一种陪伴,但是孩子无法通过这种陪伴得到本能需求的满足,也无法产生那种自然而然的幸福感。”

  我说:“时光无法倒流,过去的就是失去,孩子待在身边的日子是非常温馨宝贵的。所以我倍加珍惜和小锴相处的每一刻,同时心存感激,感谢上天赐予我小锴,让我能见证他的成长,让我能记录下他成长的点点滴滴,只为他从我的记录中看到所有成长的一切,看到他的每次成长能让我们如此快乐自豪,看到他是如何从一个襁褓中的小宝宝成长成家庭的顶梁柱,而我,就是这属于成长的史诗中,最平凡而又最重要的作者。”

  看着刚出生的小锴那熟睡的可爱模样,别人心目中的女强人毅然决定放弃自己最爱的工作。我默默地咬紧牙关告诉自己“我在职场上的位置任何人都可以取代,而在这个家我的位置只属于我。“那天有位妈妈说做一名全职妈妈内心需要非常的强大。确实,对于性格外向的我甘愿做一名全职妈妈也需要莫大的勇气。小锴出生后的前三年,我几乎失去了所有的朋友和交际圈,每天我的世界里只剩下了小锴,我就认识了这个妈妈,那个奶奶,每天活动范围也就是小区,公园。太多太多的人来问我,我后悔过吗?没有,我真的没有。当我做出决定的时候,我默默地告诉自己要送给小锴最好的礼物——陪伴。当他睡醒后第一眼看到的永远是妈妈,当他肚子饿的时候妈妈第一个会出现在身边,当他无助时妈妈总能第一个读懂他。看着小锴长第一颗牙,听着小锴叫第一声妈妈,望着小锴迈出第一步,带着小锴逛公园游商场,陪着小锴上早教班,直到把小锴送进幼儿园入小学,我几乎把我的全部都给了小锴。

  记得畅销好几年的育儿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里有句话我深刻认同:“不亲自带自己的孩子就是渎职。”是的,在我看来,所谓成功,就是你身边的人,因为有你,而感到快乐。为了小锴成长中的每个快乐瞬间,也为了小锴拥有的那份童话般的幸福,我用心做着我能做的一切。

  从小锴上幼儿园开始,我坚持每天自已接送小锴,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们每天就像朋友一样的交谈。从幼儿园开始,小锴就是所有同学羡慕的对象,从教室里走出来的小锴总能看到妈妈灿烂的笑脸,不管我有多忙,也不管心情如何,对待小锴我能始终如一,总能把最阳光的一面带给小锴。只要是接送小锴,我每天也都会精心打扮自己,每每听到同学夸赞自己的妈妈漂亮时,我能看到小锴发自内心的笑容。我希望我带给小锴幸福快乐,也能增强小锴的自信,不管任何时候,不管遇到任何事情,小锴都认为没有妈妈解决不了的。

  我们手牵着手从春天走到夏天,从夏天走到秋天,从秋天走到冬天,很多家长都会埋怨自己的子女不会向自己诉说学校里发生的任何事情,我试想问一下,身为家长的你给了孩子这份讲述的时间吗?看我们,一路大手牵小手,走在再熟悉不过的林荫小道上,小锴每天娓娓道来学校发生的一切,妈妈就是他最忠实的听众。小锴考试优秀时,妈妈会报以微笑,下次继续努力;小锴考试偶尔失误,妈妈会告诉他分数不是最重要的`,努力了就好,我们一起争取下次的好成绩;当小锴在学校受伤时,妈妈会告诉他要学会保护自己;当小锴受了委屈时,妈妈会说原谅别人就是带给自己快乐。妈妈总能让快乐的小锴更快乐,让烦恼的小锴顷刻开心,正是妈妈的这种陪伴,小锴一直阳光向上,小锴一直积极热情。尽管为了小锴,妈妈牺牲了太多的休息时间,妈妈也付出了太多太多的心血,妈妈几乎把全部都给了小锴,一直以来,在妈妈心里都是天大地大儿子最大,但是看着小锴每学期的三好学生奖状,看着小锴一天天自信地长大,妈妈觉得一切都很值。同时妈妈愿意就这样一直陪伴下去,直到小锴真的不需要为止。

  二、蜜:让孩子认识与体察“好的世界”

  张老师说:“每个孩子都有自己要走的路,父母既无法代替,也无法去设计。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父母对孩子的“爱”的本质是什么?是去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孩子的成长只能是自我成长,父母不能以控制者的角色去设计,而应该以欣赏者的态度去欣赏,用鼓励和肯定的方式,参与到孩子的生活中去。对孩子来说,父母给予孩子的鼓励越多,孩子就会成长得越好。父母的鼓励不但会让他们感到快乐,还会成为他们愿意更加努力的推动力。首先应该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拥有好性格的人,一个更容易快乐的人。”

  我说:“母亲,她们在孩子年幼时给予强烈的亲密,又在孩子长大后学会得体的退出,照顾和分离都是母爱在孩子身上必须完成的任务。亲子关系不是一种恒久的占有,而是生命中一场深厚的缘分,我们既不能使孩子感到童年贫瘠,又不能让孩子觉得成年窒息。做母亲,是一场心胸和智慧的远行。教育孩子,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作为父母,只需做好榜样,当一面无比光亮美好的镜子,孩子自然能从中找到自己该有的样子。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榜样和不断的鼓励和肯定。”

  在妈妈的鼓励中,小锴顺利地从早教中心过渡到幼儿园,虽然从来没有和妈妈分离过,小锴没有像别的小朋友一样一走进幼儿园就大哭大闹,他进幼儿园的第一句话就是“妈妈,你快点走吧”。那是因为妈妈在早教中心一直告诉小锴,他必须独立上幼儿园,必须离开妈妈的陪伴,只有独立勇敢的小朋友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在妈妈的鼓励中,小锴在幼儿园愉快地走过了三年,他第一次走上了英语大赛的舞台,第一次参加了跳绳比赛,第一次通过了幼儿园的能力综合测试并取得了最优异的成绩,经历了太多太多从未有过的经历,正因为有了如此多的第一次,小锴坚强自信地走进了小学的校园。在妈妈的鼓励声中,小锴又一次走上了科学故事演讲比赛的舞台,从站上讲台声音都有一丝颤抖的小锴,在妈妈的支持与鼓励声中,班级活动一直担任最得力的主持人,参加大队委的竞选,担任升旗手,虽然小锴也有过退缩和想过放弃,但是妈妈一直告诉他,只要做最好的自己,不管是成功和失败,至少我们都曾经经历过。

  一路走过的小学四年,小锴一直阳光自信,看着日渐长大的小锴,妈妈真的很欣慰。这周实习老师的公开课要我去反串当孩子,让孩子当家长,让孩子知晓当一个家长的难处。实习老师说要我想一件平时小锴为难我的事情到时候为难孩子,说实话,小锴没有太为难我的时候,所以我还在抓狂地想着我到时候怎么为难一下小锴。小锴好脾气,班上小朋友都这么评价着小锴。其实,一路带小锴走过的十年,我的性格和心态也在发生着变化,我很少对小锴发脾气,也很少会大声吼叫,从来不说一句脏话。妈妈一直用自己的善良感染着身边的小锴,而小锴的善良也总能感动妈妈。

  还在幼儿园的时候,小锴每天为了多得一颗五角星,吃完饭都会帮老师搬床,那天很不巧,小锴被同学搬的床撞破了嘴角,我去接小锴的时候,小锴的嘴角微微肿起还有点血印,看见妈妈后很委屈地流下了眼泪,在跟我讲述整个事件的时候也一个在强调,同学不是故意的,妈妈很清楚小锴的性格,他不想怪罪同学,可是自己又明明很委屈,想从妈妈这里得到些许的安慰。在小学小锴也受过几次伤,从来在跟妈妈述说事情的时候,小锴都没有任何的怪罪,这点妈妈真的很欣慰。

  每次去大润发,小锴要是看见那些趴在地上的老人,小锴也都会驻足投下几个硬币,一切的举动都已成了一种习惯。还记得爸爸肾结石病的时候,看着爸爸痛苦的表情,小锴也是泪水双流。妈妈有点头痛在房间睡觉的时候,小锴进房间的时候会自言自语我要轻点再轻点。奶奶评弹结束了还没回家,小锴会看着时间打电话问询。老师关照要带橡皮泥,小锴总是要妈妈多带点,他担心会有小朋友忘记带,他会与他们分享。过生日的时候他会要妈妈给每个小朋友一块蛋糕,他要与所有人分享他的那份快乐。同学的好朋友,老师的好学生,爸爸妈妈的好儿子,小锴的善良与懂事总能感动身边的每一个人。

  三、盐:我们的人生最缺的往往是品格与智识的“盐”

  张老师说:“父母对学校事务关注得越多,参与得越多,对学校的情况了解越多,对孩子的成长帮助就越大,孩子的学习成绩也就会越好。因为父母的关注与参与,本身对孩子就是一个积极的示范与引领,同时父母对学校教育的了解和关注,也会帮助他理解教育的困难所在,就更容易客观看待某些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锻炼,从而自觉配合学校的各项教学工作,而不是不切实际地幻想着所有的这些工作全部由老师来完成。”

  我说:“一直无条件地支持着学校的各项工作,甚至干着太多吃力不讨好的活儿,然而,我一直不曾后悔,所有的工作都只是我对小锴的爱的延伸。在些期间,我得到的其实一直远远大于我的付出。”

  一年级下学期,小锴班上的家长就给我取了“万能妈妈”的名字。每次走进4班的教室,我总能成为小朋友中的焦点,甚至在一次小朋友的生日会上,我被小朋友们尊称为“女王”。小朋友对我的热情从一年级到四年级,从未消减和缺失过。我一直说我要感谢小锴,是小锴让我拥有太多的荣誉和赞美,同样我在小朋友的热情中我也在努力地提升着自己,和改变着自己。而我所有的努力和进步,无不时时刻刻地影响着小锴。他太多的自信和热情来源于妈妈,他知道,妈妈是很多人关注的焦点,那他时时刻刻都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我相信这绝对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在小锴身上绝对是一股正能量。激励着小锴不断向前,不断进步,同时让小锴勇往直前,不管前面的路有多难走,他知道后面总有妈妈。

  这次,小锴出乎我们意料地自己主动报名参加新加坡的暑假研学营的活动,其实,因为妈妈亲密无间的陪伴小锴在独立方面是很欠缺的,这次他的举动令我和锴爸都非常震惊,甚至在交费用的前一刻我还告诉他,只要交了钱,如果你们班没有一个同伴,你也必须参加。他很轻松地回答:“我知道呀。没有我们班的,还会有其他班的,况且老师都认识你,也肯定都认识我啊,我肯定去的。”哈哈,妈妈再也没有任何担心地报了名,相信有了这次的经历后,小锴一定能更完美。

  孩子的成长是“慢”的过程,如同树木需要深深的扎根才能茁壮的成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要像阳光雨露般滋润孩子的心灵,给孩子添加足够的“奶蜜盐”。这样,拥有足够的生命滋养,孩子的身心才能更健康,才能走得越来越远,才能更加懂得如何获得幸福,拥有幸福的能力。

《奶蜜盐》读后感12

  首先感谢校领导给我们提供这样好的一个机会选自己喜欢的压岁书读,既丰富了我们的寒假生活,又充实提高了自己的内涵与教学水平。

  选书过程很纠结,因为觉得自己需要学习的太多,但最终决定选择这本《奶蜜盐——家庭教育第一定律》。因为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而我就是这个大家庭中的家长,只有我用耐心,细心,爱心浇灌孩子们,他们才能更健康茁壮的成长,所以我选择了这本有利于家长教育的书。

  《奶蜜盐》家庭教育第一定律,作者张文质,著名的教育学者,生命化教育的倡导者。什么是奶、蜜、盐?字面意思来说,奶,也就是孩子的母乳,宝宝刚出生阶段的主食。蜜代表的是甜,而盐也就是说咸。也就是说在宝宝慢慢成长的过程中,不仅有甜,也要适当放些咸。而本书中奶蜜盐,给了更深刻的答案。

  看了这本书我的感受颇深,像是自己做了父母一样,学习怎样爱孩子,对待孩子,解决孩子在学校中的各种问题。就像是书中所说的.,对待孩子不仅要严厉,还要有更多的关爱,恩威并重,奖罚严明。因为现实生活中有特别多的孩子父母工作都特别忙,除了每周周末一天时间,其他时间基本都见不到孩子的面,更不用说跟孩子们沟通,帮助他们学习了。我们班里就有不少这样的孩子,父母每天上班,只能把孩子送到午托,或是让爷爷奶奶接送,管吃管喝。早上孩子还没起床他们就匆忙上班去了,晚上回到家孩子也已经进入梦乡了,看到的是孩子的睡颜。所以孩子们的问题就更需要我这个一班之长解决了。看了这本书我学习到了很多好的方法应对学校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我也更有信心把我们这个大家庭变得更加温馨和谐。

  今年的充电已经完成,我会用最大的激情最饱满的热情来对待我们班这一群可爱的孩子,同时也期待着明年的压岁书!

《奶蜜盐》读后感13

  孩子三岁八个月了,她一天天长大,而我也有越来越多的教育困惑。以前会看一些美文和一些教育心灵鸡汤,学一点,就赶紧用起来,而且自认为有科学理论的支撑,长久下来,孩子没有变成我希望的样子,反而会有更多的问题出现,我变得身心俱疲,而孩子也不高兴,我变得焦躁,甚至还揍了她,唉······

  班主任工作室给我们分享了《奶·蜜·盐》这本书,我第一时间先看了书中的小本秘诀,一下子便被它吸引了,这不是我常遇到的问题吗?奶、蜜、盐,这些都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最普通的东西,恰恰家庭教育也是如此平淡缺不可小觑的,这样的比喻贴切又恰如其分。

  奶的本义一般指母亲的乳汁,但在书中却有更深刻的比喻,指以母亲为核心的充满温暖,充分照料的`生活环境。爱孩子,就要以满足孩子的需求开始。

  我小时记事儿就是父母因为忙生意,把我送到姥爷家去住,唯一记忆就是这些场景。姥爷、小姨都很亲我,但这些都不能代替妈妈在我心中的位置。记得有一次,妈妈说要来看我却没来,托人把好吃的带来了。我巴巴儿地等了一天,得到这个结果,就开始哭了,以为妈妈不爱我,不要我了,闹了一夜要回家。后来长大了,妈妈说只让我去了半年,我觉得不止半年,是好长时间,好久好久,或许是因为我刚刚记事儿吧,所以印象特别深。我长大后,会自卑,会不自信,会很敏感或许和这些有关吧。我的性格缺陷使我特别在意对孩子的教育,想多学一些东西,把好的教育给孩子。

  特别喜欢书中的一个比喻,“当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时,他整个身心都处于打开的状态,孩子对这个世界的感知与探索就像蜗牛的触角一样,如果他感觉安全并能得到鼓励,这个触角就会自然地眼神出去。但如果孩子受到阻碍,受到打击限制,触角就会本能地回缩。”这个比喻真的很贴切,看到这一句话我就觉得深有同感,孩子需要做家长的小心翼翼的呵护。

  这本书帮我解决了很多难题,比如说,孩子想要什么而没有被满足就会闹脾气、哭,一次比一次严重,该怎么办,以前我就会任由她哭,但她越哭越痛,一会儿就会想吐,我疼在心里,但想想如果满足她,下次会变本加厉,会摸透脾气······就会忍者采取冷处理,今天才知道这是不科学的,要蹲下来和孩子交流,让孩子学会判断才是重点,引导很重要。

  每次领她出去玩,她总是什么都想要,比如买奇趣蛋,实际上没什么好玩的,打开后,一半巧克力,她也不爱吃,另一半玩具很小,她他玩一会儿就丢一边儿了。但每次到超市看到就要买,我抓住这个机会,又给她买了一个,打开后,她就不感兴趣了,我就尝试和她交流,问她喜欢这个吗,她说不喜欢巧克力,也不喜欢这个玩具,我就不断地和她交流。现在,她再看到奇趣蛋也不会哭着非让买了,会选择一些真正喜欢的。所以,我觉得沟通真的很重要,坚持适度的交流,让孩子觉得安全,说着容易做起来难。而这正是现在家长们最缺乏的爱,有的家长认为给孩子买贵的、好的就是爱,其实不然,爱是一点一滴的关心,不要等孩子出了问题才给予关心,那就晚了。

  坚持对话、陪伴,给她真正的高质量的陪伴,会让孩子有充足的的原动力。即使不在家,也要想办法跟孩子沟通,这才是真正的“做朋友”,真正的陪伴。我要做的,要学的还有很多,在你最困惑时候,能得到一本实用性很强的书,真的很幸福。

《奶蜜盐》读后感14

  前段时间朋友极力向我推荐了张文志老师的《奶蜜盐》一书,告诉我这是一本非常好的家庭教育类书籍。我利用寒假的时间,认真拜读了一遍,果真是受益匪浅。

  起初见到这本书时,我就被它玫红色的封皮和特别的名字所吸引,翻开第一页“全国118位教育名师联袂推荐”的字样映入眼帘,顿时觉得这是一本有分量的教育类书籍。

  这本书没有枯燥的理论,没有太多的空谈,有的是朴实的话语、鲜活的事例。张文质老师结合自身经历、培养女儿的过程和广大的教育案例,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汇集在一起,诠释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核心能量——奶、蜜、盐。

  奶,孩子最基本的生理需求,父母给予孩子充足的原动力,给孩子营造一个充满爱的成长环境;蜜,孩子成长中的生理需求,是父母对孩子的鼓励与肯定;盐,孩子性格的塑造,是父母对孩子的引导,促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品格与智识。

  老一辈的父母总是信奉棒棍底下出孝子,教育孩子的方式简单粗暴,一言不合,非打即骂。儿时的我经常听到邻家婶婶、伯伯责骂自家孩子的声音,哪怕一点点的生活琐事都会招来“横祸”。现在回想起来,仍记忆犹新。后来,家庭的规模从原来的多儿多女,到现在的一家两孩,还有的家庭是独生子女。但家庭教育暴露的问题却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父母也意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有了孩子后,我开始关注家庭教育,读一些教育方面的书籍,学着如何做优秀的妈妈,当时也曾畅想:我肯定会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未来一定都是母慈子孝的场景。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处处被打脸。因为儿子吃饭挑食、作业不认真、做事磨蹭等问题,我们母子之间不断开战,结果都以两败俱伤而告终。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我真的是处处碰壁,头疼不已。

  读了张文质老师的《奶蜜盐》之后,我的内心受到了很大启发。“奶蜜盐”其实是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所实施的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当孩子还在婴幼儿时期的时候,作为父母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奶”。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还小,所有的需要都是本能的需求。当孩子稍微长大一点,父母希望孩子生活在蜜罐中,让孩子感觉到生活很幸福,世界很美好。但是仅仅给予孩子足够的“奶”与“蜜”是不够的,父母还需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予适当的“盐”,引导孩子明辨是非、承担责任。对于我而言,在教育儿子的问题上,既要给足他“奶”和“蜜”,也要巧妙、精心、适量地注入“盐”。不仅要教会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自己的错误自己承担,同时还要注重培养他的成就感和责任感。其实,人生总是与各种挑战并存,父母教育孩子的同时要学会放手,不经历风雨,彩虹怎能更加绚丽多彩呢?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要像雨露般滋润孩子的心灵,给予孩子足够的“奶蜜盐”,只有这样,孩子的身心才能更健康,才能走得更远!

《奶蜜盐》读后感15

  最近看了一本书,叫《奶蜜盐——家庭教育第一定律》,颇有感触,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到底应该给予孩子些什么呢?我想,最重要的应该是三个方面:陪伴、空间和信心。

  一、陪伴

  特别是孩子0-3岁的时候,孩子是最依赖父母的时候,尽管现在很多家长需要工作,陪孩子的时间不多,但是,每天能有3-4个小时高质量的陪伴,也可以连接起父母与孩子之间爱的纽带。所谓的高质量,很多人都说过,即是一心一意,远离手机、事务纷扰,说起来简单,可是做起来却又有些困难,就像我儿子在看电视,一般情况,我就会玩玩手机,干点其他事情,可是,儿子时不时就会来问我:“现在是什么出来了呢?这个是什么呢?”我知道在他内心更希望我跟他一起看电视。他自己一个人在玩玩具的时候也会这样,尽管他完全可以自己玩,不过,他过一会就会跑过来拉起我的手,让我跟他一起玩。

  英国著名的儿童精神分析大师温尼科特认为:“从完全依赖到相对依赖,再到趋向独立,是每个孩子个体成长的必经过程。”孩子越小,越依赖父母,越希望父母跟他一起做所有的事情,而不是完全的放任他自己一个人。等他渐渐长大,有了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圈子,孩子自然会没有那么依赖父母,也不希望父母总是围着他团团转,孩子成长的过程是有限的,当他依赖的时候,父母不好好陪伴,当这段时间过去,大概也不会再有机会了。

  二、空间

  当孩子成长了,自然会意识到自己是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自己的`隐私,也自然不会把所有的事情都跟父母讲。所谓的给予“空间”,我想,最主要的还是尊重。我们希望孩子好,可“好”这个定义很难,我们不应该把自己的想法、愿望强加在孩子的身上,可以给予建议、意见,却不要强迫孩子。就拿兴趣来说,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喜欢弹琴,都喜欢画画,有的孩子就是喜欢昆虫,喜欢器械,这些看起来都是些不务正业的爱好,可是,孩子既然能有这样的爱好,我们就不应该去泼冷水。

  《自然怪咖生活周记》的作者黄一峰,从小也被其他人认为是个“小怪人”,可是他的妈妈,却用不同的态度去看待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于家长来说,不要去打击孩子的兴趣,每一个“怪”小孩都有异于常人的闪光点,家长应该当发掘他们的伯乐,而不是扼杀他们的恶魔。

  三、信心

  《奶蜜盐——家庭教育第一定律》讲到“1次批评,需要24次表扬才能补偿。”中国家长习惯批评,不善于表扬,过多的批评会让孩子缺乏信心,变得自卑,觉得自己不行。而表扬却可以逐步建立起孩子的自信。

  我儿子不怎么愿意画画,总是说自己不会画,其实,就是缺乏自信,有一次,我让他画画自己感兴趣的电梯,他就尝试地画了,当然画得很抽象,但是我鼓励他说:“画得真好,电梯就是这样的。”很快,在他的眼睛里就闪出了开心的眼神,他就开始跟我说:“刚刚画得是扶手电梯,现在要画升降电梯了。”在我的鼓励下,我发现儿子其实是愿意画的,只是害怕自己画得不好,而只要给予他鼓励,他不仅可以收获信心,还能充满快乐。

  以上所讲的只是个人认为的重点,事实上,作为家长,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例如培养孩子好的品质,好的习惯等等。

【《奶蜜盐》读后感】相关文章:

奶蜜盐读后感07-24

漫步盐渎公园06-14

买盐作文300字03-09

《血奶》读后感02-22

《送奶工》中班教案01-16

【精选】买盐作文300字23篇11-23

吃狼奶的羊读后感06-04

《吃狼奶的羊》读后感04-20

吃狼奶的羊读后感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