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勾践灭吴》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勾践灭吴》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身为吴越子孙,祖上的休戚情仇早已作古,然而合上书本,熟谙的历史又让我浮想联翩,遂觉不吐不快。
其实,吴王夫差倒像个本分的庄稼汉,不少自己一分,也不图他人一文。而短浅的目光最终葬送了吴国的江山社稷。几百年后,转世投胎的夫差,又故伎重演,来到乌江边自刎了事。历史惊人地相似,难怪毛主席殷殷教诲道:“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可千百年来,张夫差、李夫差却前赴后继,层出不穷,人们不禁要问:“他们难道不明白上述这个道理吗?”我看,是胜利冲昏了头脑,是怕失去既得利益而裹足妥协罢了。听,那抒情夜曲,酽酽中透着醉人的醇美,消磨着人的意志,腐钝了人的进取心。古今又有几人能避免翅膀上黄金的累赘而理智地垒起心灵的堤坝呢?
较之吴王,越王勾践可谓城府深矣。谩骂之后,携文种;一脸堆笑,开君道;奴颜婢膝,卧薪尝胆。如果说勾践坚忍不拔,并无不可,因为历史上凡成事者,皆不失进取,卒有所成――昔西伯拘h里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而作《春秋》;屈原逐蛮荒而成《离骚》;左丘失双眸而厥有《国语》。如果说勾践厚颜无耻,也到贴切,况且史书中,厚颜者的确颇有建树――刘备爱哭,一哭哭得曹操不忍杀,二哭哭得孔明出茅庐;安禄山嘛,做了娘的儿子,造老子的反,倒险些得了天下。一切的一切,是也罢,非也罢,起码有一点是不争的,那就是:谁要铁了心做断头将军,那他的身家性命可就真的阿弥陀佛了。勾践可谓彻头彻尾地领悟了这番道理。
务求实效,在这一点上,对勾践来说倒是可圈可点的。增加人口,督促生产,广罗人才他都是十分具体、踏实地去办,于是成效自然显著。不过,各项措施背后的精神支柱无疑就是他不断灌输给自己和部下的“励精图治”这一信念,因为在物质准备充裕的情况下,从统帅到战士所恪守的战斗意志才是取胜的关键。于是乎,物质和精神上的准备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足见勾践的政治才能。倘若不然,只能髀肉复生,虚度光阴,又何谈报仇雪恨呢?
希腊神话里,传说是普罗米修斯用泥土捏塑了人类,那么泥土种类不一,捏塑后的形态就更加千差万别了。故曰:“用人如器,各取所长。”越王在启用文种劝吴上,的确是用对了人选。要是让李逵代劳,一言不合,便大打出手,恐怕把西施全家都送给吴王也难以回天了。由此可见,人用对了,难题迎刃而解;人用错了,害人害己,落得个挥泪斩马谡。
那么越王就算得上是一个英雄吗?非也!殊不知此人怀鲲鹏之志,亦藏狐鼠之心。虽有所作为,亦非朗朗君子。勾践兔死狗烹,与曹操故杀吕伯奢何异?由此,勾践,枭雄尔。
同时,吴王夫差的历史也不应该因为有了西施而成为《一帘幽梦》似的脂粉之作。他早期重用伍子胥,文治武备,也算得一时开明。只是后来远君子而近奸佞,故而胡涂一世。不过这是历代君王的通病嘛,也难怪他一人。了解历史,推敲历史,自然不是为了茶余饭后,搞个某某戏说之类的小趣,其目的实际上祖先早有垂训――“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矣。”难道不是这样吗?
【《勾践灭吴》读后感】相关文章:
爬吴山06-02
《越王勾践世家》读后感11-26
剃头吴二美文06-23
念生念灭,情真情假美文06-23
《吴姐姐讲历史》读后感03-23
吴姐姐讲历史故事读后感01-26
《最美妈妈吴菊萍》读后感05-30
爱抢课的吴老师生活日记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