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家书》读后感

时间:2024-05-23 11:39:3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红色家书》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红色家书》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红色家书》读后感

《红色家书》读后感1

  阅读了《红色家书》这本书,书中的很多内容都让我十分感动。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个个年轻的共产党员在敌人的威逼下宁死不屈,“为国牺牲”成为他们不约而同的选择。他们把自己想对家人说的每一句话、想表达的每一份感情,都用一字一句记录在信中。每一封家书背后,都是一段血泪交织的感人故事。

  夏明翰在狱中给母亲和妻子的家书给我带来的印象尤为深刻,细细品味其中饱含的深情,不禁令我潸然泪下。面对国家前途和民族大义,面对着小家与大家的艰难抉择,夏明翰毅然选择了洒满鲜血的革命道路,因为他坚信,祖国需要他,需要像他一样的人们去为之奋斗。革命需要牺牲,但革命终将胜利。他们举过的红旗定会飘扬在祖国的蓝天里!他那份对革命的执著和坚定,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是夏明翰英勇就义前在狱中所写下的诗。诗句直白地抒发了他对于革命满腔热血、不畏生死的壮烈情感。夏明翰不仅自己光耀千秋,这句诗也被无数后人传颂,教育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整封家书字短情长,每个字、每句话都是那段红色革命洪流的历史见证。无数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今天强大的祖国和人民幸福安宁的生活。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

  我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少先队员,出生在新中国蓬勃发展的美好时期,虽然没有遇到像以前那样残酷的'战争,可国与国之间在和平时期综合国力的竞争却一直存在。现在国与国的竞争是经济的竞争、国防的竞争,更是知识的竞争、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我们也必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只有学习更多的知识,长大才能报效祖国,成为国家的栋梁。时代不一样,报效祖国的方式也不一样,我们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从现在开始我要努力学习,不断超越自我,将来回报社会。

  我时刻铭记:是革命先烈们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才换来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要加倍珍惜,努力守护他们的革命成果!

《红色家书》读后感2

  繁业傍身,吾心实感累乏。偶得《红色家书》一册,原欲草草飞翻,奈何此书底蕴浓郁绵长,不由令吾深陷其造之氛,以致反覆浏阅。览尽此书,时或疾首蹙额,痛叱死贼,时或涕泗横流,伤哀烈士离亲,时或正色端容,铭刻革命言誓。众学友见之,皆笑吾痴醉。然今借回肠荡气未弭之际,吾属此文,聊表心衷,抒引胸臆。

  初读,吾多重书之所载,尔后得三感。

  一感先烈视死之凛然。奸敌理智之丧落,良善之埋湮,欲火之炙烤,驱其暴刀凌空铡斩,却冷对绍南君“刀放头上不胆寒”。枪声绝情四作,雅声君自白“饮弹从容向天啸,长留浩气在人间”。惨遭割舌,竞西君殊无降意;身怀骨肉,云霄君或有柔情。狱中《带镣行》,“镣声何铿锵”“我心自安详”。赴死《红旗歌》,耳膜震颤,情怀激荡。诸士之慷慨就义,吾后生诚敬之佩之。

  二感先烈含情之深蕴。谁人不为儿女,谁人不为父母。然国之有难,衰颓凋敝,亟需扶危以重焕华辉。纵万般无奈,惟舍小家顾大家此一举。任“双亲堂上悲,儿女牵衣涕”,仍“断袖出门去,奋臂赴沙场”。此孝锡君之舍。“儿女的深情早已在利害计较的冰水中淹死。”此毅安君之舍。“胞兄又何如,阶级敌仇视。”此殷夫君之舍。自古忠孝难两全,而今家国痛断择。诗咏君言出世所不能放心者为白发双亲未能奉养,托长兄代为尽孝,古怀君言勿以死耗空悲切,劝爱妻另嫁夫郎,一曼君言未尽母责落洒缺憾,勉儿自当奋强。诸烈士之丰蕴心怀,深浓情曲,潜于字文几间,教人拾获,百感集心,一度动容泣涟。此等家国大情怀者,曷不亲之,爱之?

  三感先烈志节之毅坚。身坠囹圄,心追光明。鼓噪鸦声奈若何?浴火凤凰终涅生。鸿昌君刻字石狮唤民醒,志敏君临死仍析革命理。“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二十字绝命诗道尽明翰君之志节。其喊呐摇天撼地,振其弟妹相继为国捐躯。“荣儿体强,将来似可使学军,以继吾志。”诉尽亨瀚君为父之宏愿,其信仰之坚挺昭昭明见。家书多封,诸烈士皆自谓捍守真义,多劝励妻儿延继未竟事业,无稍动摇战胜决心。其志刚若磐石,令所闻之人俱信之,续之。

  再读,吾思援深。跨越空间,无顾生死,引绳以连结曩昔今朝。吾诚叹慨先辈生平之壮丽动魄,以鲜血铸今和平,以清贫凝今饶裕。倘无若先烈这般丹心赤子,何能展中国复兴富强历程?吾深自幸庆,谢身免战乱之苦,体无穷乏之忧。然科技猛进,资讯爆炸,新时代之我少年,多自幼触物繁甚,物欲滥泛。未知苦为何物,遇难畏葸避缩,可胜道也哉?况今之苦视于先辈之苦,弗如远甚微乎似尘。吾辈诚当习诸烈士临危之勇锐,爱亲之深情,立志之坚毅。理应奋起高飞,潜心研学,胸怀华夏山川丘壑,足踏先辈报国之衢,谨浸红色情结,翱翼祖国蓝天!

  言尽矣,意无穷。犹百脉激涌,气血沸腾。悠悠苍天,其何人哉!

《红色家书》读后感3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的遗孤夏芸回忆说,这是谢觉哉同志1960年到长沙看望母亲郑家钧时当场题写的,表达了他对亲密战友的怀念。“千里赤云寄相思”。后来夏芸才知道,自己的'真名叫夏赤云,意为红色的云彩,那是父亲在她刚出世时给她取的名字。经毛主席做媒,父亲和母亲在1926年结婚,当时战友送了一副“世间惟有家钧好,天下谁比明翰强”的对联。后来,得知丈夫遇难,郑家钧极悲痛,写诗祭夫:“不存白骨精神在,革命还有后来人。”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纵观《红色家书》系列专访,亮点频频,新意迭出。诸如,焦裕禄“当人民的孝顺儿子”;袁国平“以殉道者的精神为革命、为国家、为民族服务”;陈潭秋“受命于危难之时”视死如归;周恩来胸前一直挂着“为人民服务”的胸牌,“不搞特权,不留骨灰”等等,都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然而,反观当下,少数干部却不是这样,他们的所作所为与革命先辈的伟大风范形成巨大反差。在新形势下,一些人经不起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物欲横流,信念动摇,丧失根本,“不信马列信鬼神,不信组织信个人”,烧香拜佛,抽签打卦,迷信风水,走火入魔,甚至“一边烧香拜佛,一边腐败”,美其名曰:“权有多大,利就有多大”,让人匪夷所思。特别是受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党亡政息的影响,一些党员产生信仰危机,对此我们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红色家书》读后感4

  几日前,有幸得一好书——《红色家书》,瞬间我就被她质朴、大气的装帧所深深地吸引了,整个封面都是革命的火色、是国旗的鲜红、是我们祖国几千年文化沉淀特有的中国红,暗示着书中包含着无数革命先烈抛洒的鲜血。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翻开这本《红色家书》就被他震撼,那一封封感人至深的书信、一段段刻骨铭心的文字,一次次冲击着我的心灵深处,灵魂的尽头,让我不禁潸然泪下。什么是个人家庭的小爱?什么是民族革命的大义?这本《红色家书》让我这颗久处于和平年代的青年一代,对先辈们的革命理想信念有了一次更加深入的诠释。

  合卷闭目休息,不禁陷入了沉思,思绪跟随着一封封家书返回到那烽火连天的年代。谁无父母?谁无妻女?谁不在乎生命?那些革命烈士的铮铮烈骨敢于挺身在敌人的刀枪之下,用性命去坚守革命的道路,用生命去追寻革命的理想,扪心自问我们这一辈人能做的到吗?

  罗瑞卿在家书中写道:“什么是革命青年知识分子应有的立场?这就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立场,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立场,拥护党的领导和拥护国家的政策立场,对于上述立场不仅要站的正,而且要站的稳。”信中说:没有艰苦的学习过程和艰苦的锻炼过程是一定解决不了的。

  “我牺牲了我的一切幸福为我的事业来奋斗,请你相信这一道路是光明的,伟大的。”左权曾在家书中写道。1942年5月,日军对晋东南根据地发动空前残酷的“大扫荡”,妄图合击消灭我八路军总部,时任八路军副总参谋长的左权,为保护北方局、保护八路军总部机关、保护老百姓,在前线指挥作战,不幸中弹,血洒太行。“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

  读着这一封封有血有泪、情意真挚的书信,我内心在拷问自己: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到底要做一个什么样的青年?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崇尚享乐,拜金主义,一切向钱看等等变态的思想渐渐成为一些人主流思想。面对为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抛洒过热血、甚至献出了生命的无数先烈,我们应当以何种姿态面对新时代。

  毋庸讳言《红色家书》,狠狠地给了我思想上、精神上的洗礼,那是一段来自跨越时空的灵魂深处的洗礼。我在心里告诫自己不能安于享福,时刻要提醒自己做一个思想进步,忠诚于党的青年干部,并严格要求自己、管束自己,立足本职,脚踏实地,从日常工作生活的点滴做起,为建设新时代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汗水。

《红色家书》读后感5

  《红色家书》一书选录了一些有代表性的革命先辈英勇就义前寄予家人的遗书,我怀着无比崇敬和感慨的心情,认真阅读了《红色家书》,深有感触。

  每一封家书里包含对家人最真挚的强烈的情感,对信仰最忠诚的坚定,都让我深深的感动。家书作者们对于父母、子女、爱侣和亲属有眷眷深情,对各种复杂环境有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更有坚定不移的理想与信念,每一篇都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而又振奋人心,唯将情长寄尺笺,碧血丹心照汗青。一个又一个鲜活的血泪故事,交织出一副又一副革命烈士勇往直前,甘洒热血的感人画卷。

  尤其是革命战争时期留下的一些家书,收录了党成立初期、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等各个时期先烈们的心声。这些家书有的写于硝烟弥漫的战斗间隙,有的写于慷慨就义的前夜,有的写于白色恐怖的日子。字里行间,向我们展现了革命者身处艰险却矢志不渝的英勇气概和必胜信念,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践行。

  以下是我在拜读革命前辈们的家书之后的几点体会和收获。

  1、舍生忘死的无畏精神

  烈士们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让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这是他们的信仰与初心。陈觉给妻子赵云霄的信写道:“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我们虽然是死了,但我们的遗志自有未死的同志来完成。大丈夫不成功便成仁,死又何憾!”。“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一切听之。”这是烈士刘伯坚在牺牲前给妻子的遗言。为了理想,为了明天,为了国家,先辈们死且不惧,何惧之有,为雪国恨身先去,重整河山待后世!多少先烈的前赴后继,才有了今日强大的祖国的繁荣昌盛!

  2、舍家报国的奉献精神

  家书的作者们,深爱着自己年迈的父母、幼小的孩子、相知的伴侣,但他们更加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党的事业,他们有着无比坚定的革命信仰。为了自己的信仰,他们毅然决然地告别白发爹娘,告别娇妻幼子,不畏艰险、不怕牺牲踏上漫漫征程。

  血脉亲情是人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永远都无法舍弃的,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共产党员也是有着铁骨柔情的血肉之躯,在他们满腔的`革命豪情背后也有着割舍不断的儿女情长。江诗咏在给两位哥哥的信中写道:“弟出世所不能放心者,就是白发双亲未能奉养,最后托付你们二台老兄。在家总要时刻顺亲之意,顺亲之行,使父母终归乐土。”刘愿庵在给妻子的信中勉励道:“别了,亲爱的,我的情人,不要伤痛,努力工作,我在地下有灵,时刻是望着中国革命成功,而你是这中间一个努力工作的战斗员!”

  然而,为了大多数人的幸福,他们最终放弃自己的幸福,甘愿赴汤蹈火,身赴枪林弹雨,淡漠生死,所以他们最终虽死犹生,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3、舍我其谁的实干精神

  担当是一种责任、一种自觉、一种境界、一种修养,敢于担当更是一位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在诵读《红色家书》的过程中,我看到了诸如“此身纯为被压迫者牺牲,非有丝毫个人企图”,“把全部爱我的精神,灌注在我们的事业上”,“我们愿流尽最后一滴血”等一往无前的革命担当。

  心中的理想即使再伟大,也要通过敢为人先的勇气和舍我其谁的斗志来实现,共产党人吃苦在先、冲锋在先、改革在先、创新在先,以往的艰辛历程,无一例外地镌刻着“敢为人先”的烙印。

  所谓“功成未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正是这样一种敢于担当不计得失的精神,才换来了我们得之不易的今天。

  我突然觉得我很幸福,因为我生活在一个先辈们渴求的为之奋斗一生并献上宝贵生命而得来的和平、幸福和充满生命力的新时代。先辈们心中的希望通过新中国几代人的努力已经成功实现了,相信在未来,祖国会更加强大。先烈们为了自己心中的信仰和希望百折不挠、九死不悔的精神力量,一定会在历史的浩瀚长河中熠熠生辉,我辈之人当以此为前行之楷模,以中国之复兴为毕生目标,奋勇前进,才不负时代给予我们的责任和机遇!

《红色家书》读后感6

  家书是维系亲情的纽带,千百年来承载着人类独有的生生不息的血脉恩情,是至亲骨肉的贴心话。“家书抵万金”源于她书写于“烽火连三月”的战争年代。而《红色家书》,更是在紧张的革命战争中将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付诸笔端,或柔情似水,或豪情勃发,于战火记忆中承载着殷切的思恋与絮絮的嘱托。家书虽无太多华丽的辞藻,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大爱,在品读时,却时时震撼冲击着我们的心灵……

  于《家书》中,我读到了血浓于水的亲情。冷少农牺牲时年仅34岁,在致其母的家书中说到“照理我应该把家庭中一切的责任负起来,努力地去完成我一个好儿子、好兄弟、好丈夫、好父亲的事业……这样我才能稍稍尽一点忠孝,这样才不算忘恩负义!”同样。杨洁写给儿子的`家书中谈到的“世道,艰苦奋斗才是出路,幼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好运气,总是落在有本钱的人身上”。让人不禁感觉到,这就如同我们的父母日常在耳边叨叨,你当努力勤奋、脚踏实地一样。此刻他在我们心中也不仅仅只是一位革命英雄,更是一位殷切叨念儿子,激发儿子能做一个有用之人的普通父亲!再有,熊亨瀚在给妻子的遗书中第一句“余将别汝与父母兄弟去矣”,单就这与亲情不得不决绝的一句,就足以让人泪流满面。

  于《家书》中,我读到了情深悱恻的爱情。《我在最后的一刹那,是念着你的名字》,刘愿庵在就义前写给妻子的遗书中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与情深,但是更多是对妻子的期望。又如,王一飞写给妻子陆缀雯的信,向妻子表达了无比的关怀与爱恋,展现了革命者感情的细腻与真情。可是为了革命事业,他毅然放弃妻子朝夕共处的生活,奔赴革命的最前线。周恩来写给邓颖超的信中,也不仅有离别的思念,更有工作的支持,比起花前月下的爱情,多了一份令人敬仰的成熟而深沉。这一封封的家书,让人不禁感受到了革命夫妻之间相互帮助平等和谐的高尚境界,更让我们领略到了革命前辈们伟大而无私的爱情观。

  于《家书》中,我读到了肝胆相照的友情。革命者从来都不是孤独的,因为他们有太多志同道合的兄弟姐妹并肩前行,他们一路相互鼓励、相互扶持。吴宪猷在给同志的信中,叮嘱“要努力的学习革命工作的经验和理论。我们工作必须要有理论,但必须要在革命工作中求得”。高君宇在写给石评梅的信中,鼓励他自信,让他用自己的力量破碎一切的不满,抢上前去迎未来的文化罢!在血缘上,他们是亲人,在革命的道路上,他们更是情比金坚的同志。

  于《家书》中,我更读到炙热可感的爱国情。“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读到这句时,让人不禁热泪盈眶。刘伯坚在他生时是不断追求中国新的出路,追寻他心中和平、幸福温暖的中国,而牺牲时他也是无悔的、慷慨就义的,为了他心中的信仰,为了他心中期望的新中国!同样是冷少农,深深明白自己为人子为人父为人夫责任的同时,在自己备受亲人恼恨弃绝自己时,依然坚定自己的信仰和希望,体及人民。“我是把我的孝去孝顺大多数痛苦的人类,忠实地为他们努力,同时我也是为社会豢养出来的一个分子,我受社会的恩惠也很多,所以我不敢对他忘恩负义。我当为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尽心竭力”

  掩卷《红色家书》时,攥着亲情的温度,举起爱情的火把,脚踏友情的力量,胸藏爱国的情怀,后来的我们应该觉得是幸福和幸运的,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先辈们为之奋斗一生并献上宝贵生命而得来,和平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新时代。先辈们的真情大爱,年轻一代的我们应当传承和发扬,书写属于我们的伟大时代!

《红色家书》读后感7

  近日,有领导向党员干部推荐《红色家书》一书,并发出号召:“每位同志都要认真读一读”。我怀着崇敬之情阅读了《红色家书》,竟不能自已徒然泪下。“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革命先烈在战乱年代留下饱含深情的墨笔和背后的动容故事都真真切切的感动着我。

  一封封家书中,有对父母“望爹娘,休把儿挂念,养玉体,度残年”的牵挂,有对妻子“我用全部精神为革命而努力,没有和你享过一日的安闲快乐的日子”的愧疚,有对子女“继续我的光荣的事业”的叮嘱,有对亲友“切不要因燕雀之讥或怙惜之爱,痛哭不已,致伤德体”的安慰……真豪杰未必无情,革命先烈对亲人挚友的真情流露,却没有悲天怜人的.伤感,在字里行间依然能感受到“共产主义事业终究要胜利的——到那天我们会在九泉之下开欢庆会”的必胜信念。即使面对敌人的屠刀也是从容不迫,“为求主义实现而奋斗,为谋群众利益而牺牲”,这是舍小义就大义的家国情怀,是以天下为己任的初心使命,是共产主义者锤炼出的坚定信仰。正是由于无数共产党人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挺身而出,舍家忘我,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才有现如今祖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人民幸福安康,意气风发走进新时代。

  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更要以家书为镜,从民族脊梁的呐喊中坚定信仰,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一要心中有党。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筑牢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根基,无数仁人志士对党的事业前赴后继,唯有共产党才能带领我们走向富强, 对党的宗旨、主义和理想深信不疑,对党的政策、路线和方针坚定贯彻。二要一心为民。古人尚有云,“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们就要以人民的利益论好恶、定是非,沉下身子多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解决人民疾苦、回应群众期盼,真真正正成为“人民公仆”。三要心存敬畏。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在复杂的社会中抵御灯红酒绿的诱惑,知道红线在哪里,知道什么事情不能做,知道什么人不可交,做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敬畏党纪国法的人,才能成为人民群众欢迎拥护的人。

《红色家书》读后感8

  怀着敬畏之心,我认真品读了《安源红色家书》中的每一篇家书,令人心神震撼、肃然起敬、彻夜难眠。

  《安源红色家书》中那一封封来自战场、来自刑场的家书,字字发自肺腑、句句饱含深情、篇篇凛然大义。

  《安源红色家书》书写了革命人赤诚炙热的国家大义。“不要哭,革命不流血是不能成功的,我死了,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朱少连手抹血泪对铁路工人说;“办工会是为了工人的利益,咱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反对帝国主义军阀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是应该的、必要的。我黄静源是穷人的兄弟,今天脱了牢笼,明天又要去搞工人运动,就是你们把我杀了你们也阻止不了。”这是黄静源就义前的铿锵誓言;“萍乡一带我路熟,让我当前卫吧。”韩伟争当开路先锋,等等。革命先烈,舍生忘死、英勇就义,对祖母亲炙热而又诚挚的情怀,是那么的简单鲜明,纯洁而又坚定。我们作为森林消防人,作为抢险救灾的群体,经常面临着危险,肩负着沉重而艰巨的重任,我们更要以先烈为榜样,厚植为民服务观念,公而忘私、无私奉献、救人民于水火之中,争当森林消防标兵。

  《安源红色家书》书写了革命人毫不动摇的信仰信念。王麓水在写给母亲的信中说道“虽然久别十载之家乡,但是终日未忘记过,因为责任所在无法离开”,令人凄然泪下;肖保璜给老师的口信中写道“我相信共产主义今生今世始终不会改变,生活即使再艰苦些,我也能忍下去”,这就是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贺国珍临终遗言“我没有什么遗产,这支枪是我用生命保存下来的,交给党,让它继续去消灭敌人吧”,让大地含悲,山河呜咽,等等等等。虽然寥寥数语,却满满都是对革命终将获得胜利的坚定信心。身为党员,又是森林消防大队党支部带头人,更要心怀赤子情怀,心存感恩,心存敬畏,励精图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为提高自身能力素质,提升单位形象地位而不懈努力奋斗。

  《安源红色家书》书写了革命人始终不渝的初心使命。夏明翰给妻子的信中说道“抛头颅洒热血,明翰早已视等闲”,“各取所需终有日,革命事业代代传”;林育南给恋人的'信中写道:“此后我更当造成山一般的稳定,铁一样的顽强”;肖劲光告诫子女“要相信党,相信真理,一个人离开了党,将一事无成”。在这黑暗年代,白色恐怖横行,革命先烈们矢志不渝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将生死置之度外。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在平凡的岗位中默默无闻、兢兢业业、踏实苦干、竭诚奉献,才不愧于培育我们的党,才能不负养育我们的湘东人民。

  《安源红色家书》是一面精神旗帜,充满着穿越时空砥砺奋进的无穷力量。昨日先烈们以生命为代价,为实现民族的独立和人民解放而作答,今天,我们当以优异的工作业绩为实现人民幸福和国家复兴而作答。“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要以先烈们为榜样,永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一往无前,善作善战,攻坚必定有我的奋斗姿态,在森林消防工作中顽强拼搏,艰苦奋斗,为湘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生态安全保驾护航。

《红色家书》读后感9

  当读到《红色家书》陈觉、赵云霄两位革命伉俪的遗书时,“家国天下”四个字瞬间进入我的大脑。何谓“家国天下”?《礼记·大学》说:“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陈赵夫妻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对信仰、对共产事业、对家国天下的担当。

  陈赵夫妻均出生在较为富裕的家庭,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并在当时社会的思想浪潮中,清醒认识到只有革命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革命,于是在1925年,两人毅然决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党的早期党员,双双被派往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在此期间,两人相遇相爱,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1928年,陈赵因叛徒出卖被捕,并分别于1928年10月14日和1929年3月26日在长沙英勇就义。烈士也是普通人,面对死亡,陈觉写出了对妻子的深情:“回忆我俩在苏联求学时,互相切磋,互相勉励,课余时间闲谈琐事,共话桑麻,假期中或滑冰或避暑,或旅行或游历,形影相随”,也写出了对家中至亲的愧疚:“母亲天天为了惦念她的在异国的爱儿而流泪,我现在也懊悔此次在家乡工作时竟不去见他(她)老人家一面,到如今已是死生永别了。前日父亲来时我还活着,而他日来时只能看到他的爱儿的尸体了。我想起了我死后父母的悲伤,我也不觉流泪了”,但他也写出了自己“家国天下”的情怀和担当:“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我们虽然是死了,但我们的遗志自有未死的同志来完成。大丈夫不成功便成仁,死又何憾”。陈觉的这段话,与如今我们每个共产党员入党誓词中的“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何其相似,不同的是陈觉用生命彻底贯彻了誓言,处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不用牺牲生命,但仍需要用实际行动去贯彻,才不枉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泱泱中国。

  陈觉牺牲四个月后,赵云霄在狱中诞下一女,取名“启明”,寓意黑暗中的一道光芒,我想当时敌人一定试图利用母亲的担当说服赵云霄,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赵云霄作为一名忠诚的共产党战士,纵然对女儿有着万般不舍,也只能选择为革命、为信仰、为党牺牲,因为有国才能有家,她希望用生命为全中国千千万万的儿女赢得一个美好未来。因此她才会在给女儿的遗书中写道:“小宝宝!我很明白的告诉你,你的父母是共产党员”。在那一瞬间,她也许看到了女儿在新中国好好长大,好好读书,那一刻,她一定对中国的未来充满希望。与丈夫一样,她完美诠释了“家国天下”的担当。

  如今我们可以感激并自豪地告诉陈觉、赵云霄两位烈士,现在中国这艘巨轮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正破浪前行,开启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家国天下”并不遥远,是每个共产党人的行为准则,我作为一名普通党员,就要严于律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多学习提高自身修养素质,是为“正心、修身”,也要忠于家庭,管好家人,对父母要孝顺但不愚孝,对子女要疼爱关心但不娇惯,是为“齐家”,更要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做好本职工作,让组织放心就是普通人的“治国”,对他人的不幸伸以援手,对社会的不公仗义执言,对伸来的援手心怀感激,则是我理解的“平天下”。

《红色家书》读后感10

  无意间翻开《红色家书》,没有按照以前读书先看目录的习惯,随意的翻了翻,看到“邹子侃”的这个名字时并没有引起我的注意,当看到书中信件的主题“宁死而不求虚伪、卑污、罪恶的自由”这句话时,一股浩然正气向我袭来,引领我想要进一步了解写信人以及他的故事。

  邹子侃同志写这封信时身处囹圄,其父为他疏通关系进行保释,但他却宁死不屈服,表示“大丈夫头可断,志不可屈”,只求灵魂洁白无瑕,不愿意向反动派低头悔过换自由,用生命诠释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书信中邹子侃流露出对父母、亲人的愧疚与不舍,但为了国家、为了革命他把个人情感放在身后,断然舍生取义,还嘱托父亲要督促弟弟妹妹用功学习,将来投身到革命之中,这是怎样的`一种家国情怀。

  他在写这封信的时候年仅19岁,在我们看来他还是一个孩子,可在他心中,革命的火种、共产主义的信念却早已根深蒂固。读完邹子侃给父亲的书信,给人以极大的震撼,心情久久不能平复,30多度的酷暑,却全身泛起了鸡皮疙瘩。

  置身新时代,我等必须向先烈学习,坚定信念,克服万难,一起谱写民族复兴新篇章。

《红色家书》读后感11

  革命动荡年代,家人的书信,无疑是最好的牵挂寄托。一本《红色家书》,一首革命记忆,一段峥嵘岁月。

  从那些浸染人心、感人肺腑、潜然泪下、字字千钧的文字里,读出了激励奋进和向上力量。一封封书信中,我被故事主人公们的那份家国情怀所感染,为他们的儿女情长所感动,为他们的人生曲折经历所慨叹,对家书里面蕴含的一个个情感充沛、感人至深的'故事所吸引。烈士陈觉还未来得及与妻子腹中的孩子谋面,便慷慨就义。烈士赵一曼在行刑前给儿子遗书说“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

  但是“我们难道恋恋于儿女的深情吗”,烈士陈毅安对妻子的信中说道。

  对革命先辈开创革命事业的艰难险阻有了更深的认识,对他们坚定理想信念为革命、舍生取义报家国的斗志所钦佩。“虽然人生自古谁无死,余之死,非匪非盗,非淫非拐,非杀人放火,非贪赃枉法,实系为国家社会,为工农群众,含冤负屈而死”,“社会之新光在照耀着你”,“只要认清了前途,就是拼命也要去干”。烈士赵允霄在给女儿的遗书中说“你的父母是个共产党员”后,掷笔绝别。他们用鲜血染红旗帜,用信仰铸就梦想,这是何等的凛然壮烈、荡气回肠。从中可以看出共产党人的群像图,亦能探究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在今天,作为一名普通党员身份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更要坚定政治站位,牢记四个伟大,增强四个意识,树立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服从。

  读《红色家书》,是一次学习和传承革命烈士们优良的家风家训家教的良好契机。一封家书连接千万家,一封家书背后就有一个家庭、一个家族,或治学严谨,或为人宽容,或志向坚定,或仁义,或重孝,或敬幼,家书中革命仁人志士的优秀家风家训让人印象深刻。读这样的家书,无处不是一种家风家教教育。家风正,政风清,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新形势下,家风事关作风,家风事关民风,而《红色家书》定是一本生动的教材。

  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层层的枷锁,锁不住你这独享的幸福的春”。而眼前的一切,是万千革命烈士负重前行换来的,他们的担当责任、奉献付出,为我们的蹄疾步稳、奋力向前奠定了坚实基础。

《红色家书》读后感12

  打开《红色家书》,褐色的纸张仿佛经过漫长岁月的沉淀,向我们慢慢展开历史的画卷。阅读每一篇家书,行里字里句句啼血,没有一篇是表达自己想要活下去的愿望,而重在对自己的儿女同胞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期望,表达自己对中国光明未来的坚定,他们身上蕴含着钢一段的精神,用自己的铁肩担负着中国的未来。让人不禁思考,一个人在国家处于危难之时,能够爆发出多大的力量?

  李大钊先生参与了不可计数的变革,最终造择了一条能够真正挽救中国的道路,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革命当中。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救亡图存的运动之中,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反动分子张作霖的围追下,被捕进监狱。在写下一篇遗书告同胞们需将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需实现中华振兴富强后,从容不迫地迎接了死亡。先生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将自身的名利安危抛之于脑后。舍生而取义者,应为如此吧。

  每封家书中少的不过寥寥几行,多的也仅有几百字而已。可每行字都能让我们感受到他们身上沉重的.担子,感到他们坚如磐石的信念,他们本应和我们一样,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会感到对生的渴望,对死的恐惧,可是什么令他们变得在死亡关头依旧临危不惧,依旧坚持着自己的信念?是什么让他们能够将自身安危抛于脑后,将国家将人民挂在心间?

  翻开历史画卷,弥漫着一股令人心惊的铁锈味和血气,可当抬头远望时,是否能看到那些远去人物的身影?是否能感到心灵的一阵悸动?是否能感到血液为此沸腾?历史终将过去,任何人物都将在时间的车轮下湮灭,可革命烈士的身影不曾远去,他们的精神存留在每个人的心中,刻在每个人的骨子中,融于每个人的血脉中,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推动我们走向美好的未来。

  永夜初晗凝碧,中国沉睡在暗无希望的黑夜中时,一些人觉醒了,以身作烛,以微小的光茫,点亮国家的曙光,结束了漫长的黑夜。梦复千秋星垂野,现抬起头来,仍能看到他们的身影,指引我们前行。

《红色家书》读后感13

  在互联网高速发达的时代,书信似乎与我么这个时代格格不入,但是在曾经战火纷飞的年代,一封封书信是何其珍贵。它们寄托理想,它们寄托壮志,它们寄托思念,它们寄托着革命英雄们为了革命奉献青春、奉献生命的大无畏精神。这些家书值得我们诵读,这些家书值得我们传承。今天,红色家书我传承,为大家诵读了杜永瘦写给妻子的家书《啪啪的枪声,是我们诀别的标志》。

  说实话,刚翻开家书时,映入眼帘的便是"杜永瘦"这三个清晰的大字,然而羞愧的是,知识浅薄的我对于这个为了中国革命牺牲自我的伟大革命英雄却没有任何的印象。在阅读完他的家书后,心中思潮起伏,一对于革命烈士英勇就义的精神感到钦佩,二更为自己对于革命知识的淡薄而感到惭愧。

  书信中提及,杜永瘦于两日后就要被枪决了,然而在整篇书信中杜永瘦始终以一种欢快的基调写的。虽然我们从书信的字里行间无一不能发现他对于妻子的爱与牵挂,对于老母的思念与不舍,对于未出生的'孩子的抱歉,然而这些他并未提出,他自始自终以一种慷慨激昂的语调表明自己对革命的坚定意志。在他心里,小家固然重要,然而为了大家,他必须以歉疚的心抛弃小家,投身于奉献大家的事业中去。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个革命英雄只是位22岁的青年。22岁,正值青春年华之季,然而这位少年却永远长眠于革命故土之中。

  书信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他那份感人肺腑却又激昂的话语"你的前途应当是‘干’!你的责任应当是‘干’!你的命运更使你不得不‘干’!干啊!只有才干是你的出路---人类的出路!"这让我不由得联想到了新时代的我们也必须拥有这份干劲。新时代,新征程,新作为。亦如杜永瘦所说,唯有干,才有出路。新时代的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在这个以知识经济为主的时代,用自己的知识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传递自己的力量,努力让祖国屹立于世界的巅峰。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对得住那些为了祖国和平而不懈奋斗的革命英雄,唯有这样,我们才有资格站立和生活在这片革命先烈由鲜血换的和平土地上。

  "啪啪",两声枪声,虽让我们可爱的战士永远地长眠于革命故土之中,然而"啪啪"的两声枪响,亦打在了千万战士的心中,他们在哀悼牺牲战士同时,又燃烧更强的革命熊熊之火,鼓足干劲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拼尽全力。如今,"啪啪"的枪声震荡在我的心迹,让我明白当代大学生在新时代应该如何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力量?

《红色家书》读后感14

  "一封家书别生死,几纸笔墨诉衷情"读了卓泽凯给父母的家书,心中敬意不禁油然而生,那代表着一个革命者在面对生死时仍然选择舍小家为大家的高尚灵魂。

  相信他在临行前最为牵挂的就是他的家人,他也是一位儿子、一位丈夫、一位父亲,没有人是不惧怕死亡的,只不过他选择了一比活着更有意义的事。自古忠孝两难全,在卓泽凯写给父母家书的字里行间中,我们看不出悲天悯人、痛哭流涕的伤感缠绵,有的只是他愿为革命献身,无怨无悔、视死如归的革命情怀,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正是因为有一批批一代代像卓泽凯这样的英雄人物的流血牺牲,我们才能在革命战争中取得胜利,我们才能有今天的美好。

  "与家人为伴,日日相依。"这是谁人不向往的生活,但是他---卓泽凯,一位特殊年代的革命者、共产党员,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告诉他,国家的安危和民族的兴亡才是他心中的向往。为了让百姓不再饱受战乱之苦,为了国家的和平,为了人民的幸福,他放弃伴于父母妻儿身边的机会,为公忘私,为国忘家。

  卓泽凯在家书中写到:"人终不免一死,死于枪弹之下更比死于被褥之间的痛快而更有意义,你们千万不要为我感到悲哀或可惜,更不要把我的.死当做耻辱。"那种完全置生死于度外,甘愿为革命舍弃一切的献身精神,我衷心钦佩。在家书落款之前他写道:父母乐知天命的等待光明的到吧。在生死之时,他仍然对革命充满希望,并坚信在父母的有生之年能看到革命的胜利,而他,选择了用自己的鲜血铺出这条胜利之路。

  对于自己的妻儿,我想他也是万般不舍吧。他说:"我死后,翠自是悲苦,她如能守守之,不能守也千万不要加以反时,再嫁……不是什么去脸的事。"即有万般不舍,无奈更希望家人的幸福,在那个时代,在大家都接受不了再嫁的时代,在他的生死之际,他依然想把最大的幸福留给家人。"对我的儿女们,我就怕父母太娇养了,娇养的结果。必是造成不成器的东西。华长大后,小学毕业即不必进什么中学大学,最好送到工厂去做工。"父母、妻子、儿女……可以想象他的内心当时又是有多么的复杂痛苦,就要离父母妻儿而去,就此辞别这个战乱的世界,用自己的生命为未的光明多争取一线希望,我想,他当时应该是笑着离开这个世界的吧。

  卓英雄,那个你用鲜血和生命换的光明,我们看到了。致敬!英雄!

《红色家书》读后感15

  初心是什么,初心是人生起点的希冀与梦想,是生命征途中的承诺与信念,是迷途困挫中的责任与担当,是韶华流逝时的恪守与坚持。一封封满载岁月风尘的红色家书、一个个饱含精神养分的先进事迹,都是初心的最好诠释,其精神内涵穿透时空,历久弥坚,引人奋进。

  以崇敬之情学习精神。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一位位革命先烈为国家人民抛头颅洒热血,一个个先锋模范为岗位职责燃尽生命,他们身上那种坚定的`信念、浩然的正气、昂扬的锐气值得我们每一名共产党员去崇尚、去尊敬。我们应怀着无比崇敬之情去学习他们身上丰富的精神内涵,去领悟他们为国为民做出的无私贡献,充分感受到他们精神的伟大与崇高。

  以赤诚之意汲取养分。对党忠诚源于信仰,一片赤诚是为坚定。充分传承红色基因,需要我们的忠心赤诚。我们应以一颗忠实、诚恳的心,一颗“久旱盼甘霖”的心,把革命先烈和先进典型身上的优秀品质和高尚人格传承到自己身上,锤实自己的理想信念,点燃自己的干事激情,激发自己的潜在能量,塑造自己的品德品行,进而记牢自己的入党初心,在工作中不断改进自己的作风。

  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工始于至诚,行方能致远”。初心和使命,都需用我们实际行动去解答、去践行。我们应始终怀有一种坐不住的紧迫感、等不起的责任感,积极奋斗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把为国为民的理想信念,把“安专迷”的优秀组工理念,做实到工作中的每一个小任务中去,踏踏实实地履职尽责。

  斯人已去,精神长存。在未来前行的道路上,我们应以烈士为榜样,以先进典型为标杆,把个人梦想融入国家的梦想,把个人理想融入共同理想,奋力书写一篇“纵死侠骨香、不惭(can)世上英”的人生华章。

【《红色家书》读后感】相关文章:

红色家书心得体会100通用03-25

红色的“乐园”06-15

红色信笺美文06-23

红色长裙的美文06-23

《红色的画》教学反思04-01

红色作文300字10-01

红色的作文300字09-11

红色故事读后感05-16

红色经典图书读后感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