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

时间:2024-05-27 10:05:4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1

  本学期读了教育专家冯恩洪《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使我受益颇深。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直木造梁,弯木造犁,让所有的学生各得其所,各展其长。”我想,这就是素质教育的真谛吧,如果真的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那么这样的教育就是适合学生的教育。

  首先先来谈谈“教育的真谛是什么?”我的理解是: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知识,让学生拥有学习能力和工作技能等;而学生是否享受学习似乎不是我们所要思考的,因为读书就是枯燥的,需要每个人勤奋的。而《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文中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仅要创造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所以,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教育者对学生的差异不应该埋怨,而是研究差异,关注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所以教育要尊重学生的情感,激励学生“你真了不得,你离成功就差一步了”,创建和谐的师生情感,让教育的感觉不是难受,教育的感受是走进享受。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让学生快乐成长。所以教育要让学生彻底释放自己潜能,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明确了教育的最高境界。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对当下的课堂教育进行了反思:回顾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也在力求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但我们现在的教育,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像我们这样的班额大,人数多,一个班级五十人,一个教案,统一练习,完全没有注意到受教育者的差异;但每个班级学生确定,教材单一,课时紧,教师每天都在赶进度,在练习,有时完全忘却了学生的需求,只是想着让学生将课程内容学完就好,于是,讲授知识就占去大量的课堂时间,学生听了课,做了练习,但就是课堂知识巩固率极低。而那些为了展现合作教法而合作的课堂,让后进生举手发言的所谓关注差异的课堂,都不是高效的课堂。当前,由于课堂变革没有适应时代,课程建设较滞后,导致我们的课堂大多在约束学生的潜能,萎缩学生的潜能,而非释放学生的潜能,因此,学习的不快乐成了不少学生的痛苦感受。所以,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已经成为我们当下及将来亟需完成的任务。我们要建立符合学生个性、适应学生发展的动态、综合的课程体系;我们要让合作课堂,让差异发展成就学生的美丽人生。

  另外一点,对于学生的评价只有理性的对错,没有感性的激励,特别对于学生的“错误”回答,缺少引导,缺少尊重,致使学生在忍受教育,在挫败中痛苦学习;我们每天为了学生考高分,在想方设法为学生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让学生在作业堆里拼命,经常性地忘却学生潜能的发展,只是固执地让学生在教师设定的内挣扎,这样的教育能实现教育的目的吗?这样的教育能让学生感动吗,能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吗?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2

  适合学生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冯恩洪教授的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了我。结合自身的教育生活,我有了以下的思考与感悟。

  身为教师,都曾学习过关于教育的理论。学生的个体差异受诸多因素影响,如遗传、环境、学习难易、教学教法等等。因此我们的教育在挑选适合学生教育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差异,与其埋怨学生,不如研究如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适合自身的学习收获,学生在课堂上听懂了,他就能从厌学到乐学,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会学习的能力。只有他能够听懂,学生才会产生求知欲。

  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我们的学生也是一样的,他们都有独属于他们的成长轨迹。我们的教育可以去引导、促进和帮助孩子们,而不是去限制他们。正如冯教授在书中阐述的:我们要尊重每个孩子,要找到他们的`最近发展区来实施有效教学,让每个孩子们都能产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学习成就感和愉悦感。教育的艺术就在于要拨开眼前的迷雾,让阳光射进孩子们的心房,点燃他们的希望之光,引导他们按自己的优势发展,成为那一个独特而又成功地自我。“合格加特长”正是教育艺术的真谛,它让那些孩子看到的自己的希望。有了希望,孩子们就会努力地去奋斗。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关键的关键是要研究学生,只有这样,我们培养的人将真正是“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有个性有特长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最后分享鼓励着作者的一首诗,希望能够鼓励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这首诗的题目的播种:“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到的将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到的将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到的将是一个性格;把一个性格播种下去收获到的将是一个命运”。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3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冯恩洪教授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对中国教育的理性思考与展望,读完此书,心头的诸多困惑迎刃而解。

  教育是一项需要爱心的事业。这个爱心首先表现为强烈的事业心,舍得投入和付出。我们常说,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只有发自内心的爱学生,并允许学生淘气、调皮、犯错误。凡是把教育当成一项事业的人民教师,就必须具备高尚而伟大的师爱,用我们的爱去滋润幼苗,用我们的爱伴随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的教师想把教育事业做好,想成为一个有些作为的人,那就必须奉献出爱心。

  一些学生学习品质差,甚至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这是更需要我们的教师用更多的关爱去感化和帮助的。轻视、嫌恶,只会使他们。把一个智商优秀、学习品质良好、家庭背景好的学生,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人,这也许并不困难;而要把一个智商一般、家庭背景一般、学习品质差的学生培养成一个乐观的、文明的、好学上进、学业优秀的合格的毕业生,就很不容易。也真因为不容易,才更显示出我们工作的难能可贵。

  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接受教育的能力不同,使他们有很大的差异。而教育的关键是适合每个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和谐发展,培养合格加特长的人才是中国社会发展需要。因此“因材施教”,让我们的教育去适合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我们的学生不管程度如何,都能够在我们的教育指挥下,一点一点朝前走,取得一点一点的进步,真正获得发展个性和特长的空间。魏书生老师曾说过,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程度,不要难为孩子,让孩子生活在愉快的学习环境里,我们要唤醒孩子积极、向善、热爱生活的那根神经。

  此外,我们不仅要在学习上关爱学生,还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比如我们学校创设优美的.校园环境、我们给学生提供锻炼能力的各种活动等,无疑都在从各个方面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让我们的学生在学校里,或者走向社会,或者升入高一级学校以后,能够安全地生活、健康地生活、文明地生活、负责任地生活、有尊严地生活、快快乐乐的生活、有爱心地生活和有创意地生活,这应该是我们教育的重要目标。我们还要使我们的学生学会关注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和敬畏生命,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社会的建设者!让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让我们的教育适合每一个学生。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4

  利用假期时间,我有幸拜读了冯恩洪校长的一本教育著作《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书中有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我们一直在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却没有关注我们的教育是否适合学生。冯恩洪校长不仅是具有远见卓识,还是“艺高人胆大”的教育实践家。早年,他就对德育改革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及思考。我们传统课堂往往经常要求学生样样都行,但冯恩洪校长说,全才、全面发展是不现实的,我们应该接受他:“人皆有才,人物全才,扬长避短,个个成才”的观点,要为有差异的学生选择合适的教育才是我们教师的任务。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仅要创造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但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大部分的时候是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满堂灌”成了我们的教学模式,这样的课堂让学生“难受”,如何让学生从“难受”过渡到“享受”,我从冯恩洪校长《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得到了一些启示:

  一、爱学生

  著名教育家韩凤珍认为“所有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都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孩子的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想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首先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没有水就不能称之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就不能称之为教育。教师把不同的爱献给不同的学生,种进不同学生的心里,就能结出不同喜人的硕果。

  二、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孔子早在千年教育史中就提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教育理念。孔子门下的成功学生颇多,其实跟孔子教学理念有很大的关系,孔子常常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教师面对学生的差异不应该埋怨,而是研究差异,关注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人们常把教师比作是辛勤的园丁。然而,我觉得这种比喻并不恰当。园丁的工作是把花园里的参差不齐的草本修剪得规规整整,千篇一律。难道教师所做的工作也是把有个性的学生给调教得千篇一律?那是扼杀学生的天性,也是我们教育的失败。教师的眼里既要有牛顿,爱迪生,也要容得下平凡的清洁工人,因为社会需要多方位的人才。所以,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在某个阶段落后,经过努力赶上。允许学生某个方面有所突破,某些方面平平淡淡。允许个别“超常”学生脱颖而出,这一切的参差不齐,才是教育的正常现象,因为教师并不是克隆专家。

  如今,课堂教学要提效,就要退出讲授,提倡合作,课堂教学要由讲授走向合作,“班里最好的学生一定也没有老师知道的知识多,但老师知道的知识绝不会比全班同学加起来的知识多。”冯恩洪前辈的这句话有力的揭示了讲授教学的弊端,非常具有说服力。让每个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真的很好!我们也不能等待,不妨去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方说尊重差异的调整与尝试,全面优化课堂,提高效率等!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5

  按照辉南县进修学校干训部及我校党支部的学习要求, 20xx 年xx月末,我认真阅读了冯恩洪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中的前两个主题文章--- 《探寻教育的真谛-重新认识教育的目的》《撬起教育质量-课堂变革和课程建设》,这两个主题主要讲述了五个方面的观点:

  一、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

  二、教育要尊重学生的情感

  三、教育要释放学生的潜能

  四、课堂是将自然人打造成社会人的主要手段

  五、课程建设释放学生的潜能

  我校是中等职业学校,我校的学生主要来自初中毕业没能考取普通高中的学生。这些学生不仅在学科学习方面落后于整体水平,而且相当一部分处于一种自卑、不自信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极其严重,持久地影响学生学习的精神状态和目标动力。有些学生有着强烈的厌学情绪,自觉或不自觉地离开学习的主流。他们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机不充分,学习精神不饱满;敏感而自卑;自以为是却不自信;表面自主内心却缺乏独立能力,仅有雄心和抱负,却显得懒惰。

  老师要了解学生情绪产生原因和表现。教师应该根据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洞察学生此时此刻情绪如何:是精神愉快还是愁眉苦脸;是精神贯注、思想集中还是思维迟钝、联想困难。根据学生不同的情绪和情感状况,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当学生心情舒畅,情绪稳定时,应珍惜这段最佳学习时机,加大学习量;也可以找同学谈心,指出他这段时间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当学生心情烦躁、不安、冒失时,应少说缺点,多说闪光点,采取诱导的谈话方法,促使学生转变。反之,如果老师在学生情绪不好时,用过激的言行对学生进行压制、驯服,如若学生不服,则很可能与老师发生顶撞、冲突,收不了场,达不到教育效果。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学生们的独一无二,来自于他们基于遗传的,在环境影响下的自我实现。这里说的环境影响,教育教学责无旁贷。基于人本心理学、建构主义理论,课堂教学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兴趣、需要,创设适切的教学环境和条件,营造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互教互学,共同提升,尊重和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进步与发展。而xx学习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多运用xx示范、小组讨论、做中学或实际演练、教别人或马上应用xx等方式进行学习,学生学习潜能会得到激发和释放,学习效果会更好。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假如你的工作、学问和成绩都非常出色,那么你尽管放心,他们会站在你这一边,决不会背弃你。相反地,无论你的话多么动听,但是你的工作总是一事无成,总是失败,甚至处处都可以看出你不通业务,那么除了蔑视以外,你永远不配得到什么。”这就说明,打造优秀的课堂,从根本上讲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我们要对学生给与信任和期待,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心理学研究表明,期待值与成功率成正比。期待的话语能更好的帮助学生正视自我,调整自我,完善自我。教育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的本领,而且在于鼓励、唤醒、鼓舞。学生会在教师的期待和鼓舞中获得信心和力量,教师如能注意自己人文素质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注意专业教育和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也是提高课堂教学管理质量里的途径之一。

  我们都知道,知道撬起教育质量的支点是变革课堂。通过改变传统的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由讲授走进合作,由讲授走进差异发展,我们就能把教学质量撬起来。

  在冯恩洪著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中强调教育要释放学生的潜能,在学科教学中我们如何能真正做到释放学生的潜能?我认为:让学生自觉地探索问题、拓展问题是释放学生的潜能的有效做法。激励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不仅可以落实在导入新课阶段,而且还应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学中可以放飞学生的想象,通过交流评价、互动质疑等方式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促使学生不断探索问题、拓展问题。

  在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能,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所以我们教师要有发展的眼光与真诚的爱心,用适当的方法,让学生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提高学习兴趣,释放他们无限的潜能。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6

  偶然的机会,在假期重新拾起这本书。

  首先,从了解书的作者开始。《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冯恩洪的代表著作。冯恩洪先生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先后被评为全国模范班主任、上海市特级教师等。先后担任上海培光中学副校长、上海建平中学校长兼上海建平集团学校总校长。业界普遍认为,在教育界有“北魏南冯”的说法。这样一位高起点、高标准的教育家,他的著作会不会晦涩难懂?带着这样的疑问,我翻开了这本书。字里行间也极力在寻找着自己和书中阐述观点的契合点。

  全书共分为九个主题,其中第五、六、七个主题,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也集中体现了冯恩洪先生高瞻远瞩的教育视野,合格加特长的核心理念。

  我先是大致浏览了一下全篇,认真摘抄了其中的条框纲领,第二次细读书中的案例,再结合着不断闪现的金句,深刻体会到了冯恩洪先生的远见卓识——他真是一位艺高人胆大,充满激情的教育实践家。

  主题五:特长和选择——个性特长的和谐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明确指出,走进21世纪我们要培养的接班人是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有个性,有特长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直木造梁,弯木造犁。让所有的学生各得其所,各展其长。合格的时候不要忘了引导学生发展特长,强调规范的时候不要忘了帮助学生用选择支持特长的'发展。

  合格的要求是首先是做人的合格,激情导行,严格训练,言中有情,言中有理,言中有序,言中有方,言中有格。

  要培养学生具有规范意识:对己讲仪表,对人讲礼貌,学习讲勤奋,回家讲孝顺,社会讲公德。

  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学会负责:对自己负责,对亲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环境负责,对生命负责,对祖国负责。

  人皆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个个成才。我们需要独具慧眼,多观察,多关注,多倾听孩子,适时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和平台,让孩子的特长,在合格的基础之上,充分地发挥展现。作为教师,如果能引导孩子用特长跟社会发展需要形成一个结合点,找到一个结合点,那么对于这个学生来说,工作就是享受,这个孩子就会幸福一生。

  主题六:享受讲台——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老师三尺讲台上的事情平凡、具体、琐碎,但是具体、平凡、琐碎的日常事务,却关系着国家的强弱兴衰。三尺讲台没有死角,站在讲台上的老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孩子们的注视之下。一瞥注视的眼神,一句提示和鼓励,一个下意识的动作,可能会影响孩子一天的关注度,一天的好心情,甚至一段时间他的心理变化,乃至于影响他一生的价值取向。所以说,我们多么重要,面对三尺讲台,要珍惜,要热爱,要享受,要想大道理,做小事情。做学生喜欢的老师,谁到位,谁就能享受讲台,就能体会到这为人师表的崇高与快慰。

  主题七:自我提高——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是智慧的事业,是激情的事业。当我们带着激情,带着智慧走上三尺讲台时,我们就会欣喜地感觉到原来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只有热爱教育,才能享受教育。只有挑战自己,做最好的自己,才能享受讲台。

  书中给了我们四点建议: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7

  童话故事里,恶毒的后母,善良的公主更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让我们第一次有意识的明白了什么是善恶。其中,起着推波助澜的魔镜,让当时的好奇的我着实震惊,也羡慕不已,在多少个梦里,也一遍遍地问:“魔镜,魔镜你告诉我,天为什么是蓝的?”“小朋友为什么不喜欢和我一起玩。”……它能真实的反映这个世界,它视野的广阔,勇敢无谓,准确通透也给如今身为人师的我些许启发。冥冥之中,一直在寻寻觅觅,一面能指导我的教育实践,摆脱困顿狭隘观念束缚,引导我不断展望未来,亦师亦友的“魔镜”。

  “当老师就要当中国最好的老师。”这是冯恩洪校长自己的人生目标也是勉励年轻教师的一句话。听着访谈中的这句话,它每个字着着实实的落进了我的心里,我不禁抬头把他自信的脸庞收进眼里,忖度着:是什么力量,让他如此的自信,是什么思想,让他的光芒如此耀眼?偶然的机会,有幸捧起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本专著,翻开细细品味,合上慢慢回味,闭眼字字体会:他的呕心沥血、成就他人,发展自己的岗位爱;他的`张弛有度、亦师亦友,“处心积虑”却润物无声的学生爱;他的先行者般的披荆斩棘的不断开辟中国教育的新天地,他的英雄般的毫不畏惧的为此实践着这一教育理想……对了!这就是那面最值得拥有的“魔镜”。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8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追求是我们永恒的主题。没有理想的教育不可能在教育活动中洋溢着激情、诗意,也不可能有优质的教育。为了未来的教育,我们必须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但是,光有满腔的热情和远大的理想是远远不够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认真思考,什么是教育?教育为了什么?

  通读全书,我们认为它有如下几个明显特点:第一,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相结合。第二,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实践性与科学性、整体性与开放性的统一。再次又切入对中国德育改革与创新的关注,提出了中国道德教育目标、内容、方法、体制等创新的具有较强实践价值的具体构想。第三,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第四,教育热情与教育沉思相结合。

  朱永新教授说“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教育家和教书匠,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教育家有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他们以不教之本为基本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追求的是一种充满灵性与智慧的教育教学。而教书匠往往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灌输作为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的教育教学手段。接受教育的时间越长,却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单一,视角更加狭窄,更加缺乏想象力,更加不自信,这难道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吗?我们该如何人保护儿童的想象力与好奇心呢?

  我想,或许我们会从中获得一些启示。我觉得像这样的教育才称得上是让人终身受惠的教育。其实这种教育也在进行灌输,但它不同于传统的灌输,它充满着灵性与智慧,能给每个孩子以深深的心灵震撼,又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能给每个孩子树立起远大而切实可行的目标。“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教师,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教师,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教师与一个教了一年却又重复了一辈子的教师,他们的成就是不一样的。因此,作为一个教师,我觉得应该具有不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做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千万不要成为一个高高在上的教书匠。此乃感触一。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9

  我有幸拜读了冯恩洪校长的一本教育著作《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他说,要重新认识我们的教育目的,使我很受震惊。说句实在话,我从来没有怀疑过我们的教育目的有问题。他说我们一直在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却没有关注我们的教育是否适合学生。从阅读中,我再一次明确了“如何让自然人变成社会人,是教育的任务。”他自编的老虎当校长的故事更是精彩,并且寓意深刻——告诉我们,没有哪个学生会样样都会。我们平时也知道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可是总是还会用一个标准来要求学生。我们的课堂上经常要求学生样样都行。冯恩洪教授说,全才、全面发展是不现实的,我们应该接受他:“人皆有才,人物全才,扬长避短,个个成才”的观点,要为有差异的'学生选择合适的教育才是我们教师的任务。可是,想想自己平时的教学,急功近利的行为还是存在的,仍然有忽视学生差异灌输知识的现象。我们应该坚定我们当初当教师的选择,应该有信心终生面对差异。课堂不应该让学生“难受”,而应该远离“忍受”,走出“接受”,走进“享受”。然而,现在的教育现状是接受教育,讲授教学,我们必须改变教育理念以及课堂变革和建设,才能从根本改变教育现状。

  新课程改进行到今天,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的时代已经过去。事实上,学生拥有不可估量的潜力。只要我们为学生创设出一个能展现他们才能的时间和空间,隐藏在学生头脑中的潜力就会如埋藏在地下的能量喷涌而出。基于素质教育的真谛就是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和谐发展。让学生沿着教师设计的“问题”通道到达知识的彼岸,就会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作为教师,我们每个人都想做到最好。怎么样才能做到最好呢?我们平时都在自己努力奋斗。我们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新课改的推行改变了我们的教学观念,网络的资源也改变了我们的知识结构。多数情况下,我们忘记了合作。与同事合作,与领导合作,与学生合作,与网络合作都是可以的。特别是网络,可以拉近了时空距离,也可以拉近师生距离。

  另外,课堂教学要提效,就要退出讲授,提倡合作,课堂教学要由讲授走向合作,“班里最好的学生一定也没有老师知道的知识多,但老师知道的知识绝不会比全班同学加起来的知识多。”冯恩洪前辈的这句话有力的揭示了讲授教学的弊端,非常具有说服力。所以,课堂变革在于关注差异,尊重情感,释放潜能。

  让每个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真的很好!我们也不能等待,不妨去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方说尊重差异的调整与尝试,全面优化课堂,提高效率等!

  好的老师,上好每一堂课,用一生的努力来实现。尊重学生,关注差异,投入情感,释放潜能,总分第一的学生也不可能没有弱势,什么样的老师是恩师,能发现孩子强势的老师才是恩师。他的这本书激发了我对教育的追求,我并不追求能成为一名教育家,只希望能充实的在三尺讲台上站好每一节课,做一个能发现孩子优势的好老师。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10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冯恩洪教授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对中国教育的理性思考与展望,读完此书,心头的诸多困惑迎刃而解。

  教育是一项需要爱心的事业。这个爱心首先表现为强烈的事业心,舍得投入和付出。我们常说,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只有发自内心的爱学生,并允许学生淘气、调皮、犯错误。凡是把教育当成一项事业的人民教师,就必须具备高尚而伟大的师爱,用我们的爱去滋润幼苗,用我们的爱伴随孩子的健康成长。著名的特级教师霍懋征就提出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的教师想把教育事业做好,想成为一个有些作为的人,那就必须奉献出爱心。

  一些学生学习品质差,甚至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这是更需要我们的教师用更多的关爱去感化和帮助的。任何轻视、嫌恶,只会使他们自暴自弃。把一个智商优秀、学习品质良好、家庭背景好的学生,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人,这也许并不困难;而要把一个智商一般、家庭背景一般、学习品质差的学生培养成一个乐观的、文明的、好学上进、学业优秀的合格的毕业生,就很不容易。也真因为不容易,才更显示出我们工作的难能可贵。

  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接受教育的能力不同,使他们有很大的`差异。而教育的关键是适合每个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和谐发展,培养合格加特长的人才是中国社会发展需要。因此“因材施教”,让我们的教育去适合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我们的学生不管程度如何,都能够在我们的教育指挥下,一点一点朝前走,取得一点一点的进步,真正获得发展个性和特长的空间。魏书生老师曾说过,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程度,不要难为孩子,让孩子生活在愉快的学习环境里,我们要唤醒孩子积极、向善、热爱生活的那根神经。

  此外,我们不仅要在学习上关爱学生,还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比如我们学校创设优美的校园环境、我们给学生做校服量身定做等,无疑都在从各个方面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让我们的学生在学校里,或者走向社会,或者升入高一级学校以后,能够安全地生活、健康地生活、文明地生活、负责任地生活、有尊严地生活、有爱心地生活和有创意地生活,这应该是我们教育的重要目标。我们还要使我们的学生学会关注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和敬畏生命,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社会的建设者!让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让我们的教育适合每一个学生。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11

  泰戈尔说过“播种一个信念,收获一个行动;播种一个行动,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个性格;播种一个性格,收获一个命运。”一直以来自己非常信奉这句话,而冯恩洪老师的书《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使我更深刻体会了这句话。假期中虽然继续教育很快考完了,但自己又把这本书从头读了一遍,静心体会,有几点尤其让人深思。

  一、实实在在做教育

  与快乐同行,从教师到校长。想要让学生尊敬你,就要走入学生的心中,把握每个学生的心理轨迹。对学生应该严而有爱、严而有序、严而有方、严而有格。因此帮助学生用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卓越不只是一种表现形式,也不代表全面优秀。

  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人比学会学问更重要,高等教育主要是学会做学问,学会做文明人,学会做现代人,学会做社会主义人,学会做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时代新人。这一切都要从小处做起,能够反映人的品位的主要是细节。

  二、学生的发展

  一直以来,对于学生的发展我们都听熟了“全面发展”这个词儿,自己也一直在向着这个目标努力着,奋斗着,但同时也迷茫着:让每个孩子都全面发展,我们真的能做到吗?看看眼前为学习而累的孩子们,有时真的觉得他们好可怜呀!但自己却不敢有半点的疏忽,害怕因为自己的疏忽造成孩子一辈子的落后,为了“全面发展”这面旗帜,我们在痛苦地努力着。

  冯教授的一席话终于解开了我心头的一块沉重的石头:国家提出的“全面发展”指的是一代人的全面发展加一个人的最近发展区强势智慧发展。做教师的我们,是不是有了新的方向?让我们一起去挖掘、去发现每个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强势发展区吧!

  三、比分数更重要的

  差异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优秀的教育不是排斥差异的教育,而是适应差异的教育。我们必须清醒地承认孩子之间的差异。另外,学生是有激情的,他们是有感情需求的。要想让学生喜欢语文课,我们首先得让学生喜欢上你这个语文老师。同时,学生是有有待释放的潜在能量的,而他们也是渴望成功的,我们需要做的是让70%的.学生领到奖状,让他们得到大家的认可,得到自己的肯定,从而更好地、更自信地发展自己。三尺讲台上有比分数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每个孩子自信快乐地成长!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直木造梁,弯木造犁,让所有的学生各得其所,各展其长。”我想,这就是素质教育的真谛吧,如果真的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那么这样的教育就是适合学生的教育。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12

  假期,阅读了教育大师冯恩洪的书《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如沐春风之感。全书语言生动幽默,见解独到,充满智慧。冯校长将深刻的教育理论寓于明白如话的故事中,娓娓道来的话语里有着太多的引人思考的话题。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认真反复地阅读。

  冯校长认为,教师要为有差异的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面对个性差异的学生,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给有差异的人提供有差异的、适合他们的教育,合适的比标准的更重要。面对差异,教师应该正视、包容个性、善待差异。学生要在“差异中发展”。他特别讲了《老虎当校长》的寓言故事:(五十知天命的老虎当腻了“百兽之王”后,突然想当校长了,于是办了一所学校自封校长,要鸭子练长跑,兔子练游泳,老鹰学爬树----闹了一番笑话后,学校关门,最后老虎感叹“校长不是人当的”——寓言虽说是冯校长自己编的,但是却不无辛辣地讽刺了应试教育背景下的教育现状,那就是用统一的标准来评估学生,严重扼杀了学生自我和个性的成长。怎样改变这一现状?

  教育怎样由课本知识中心向以儿童发展为中心转变呢?冯恩洪结合“建平经验”,最后引出结论:应该让“鸭子练游泳,兔子练长跑,老鹰学高飞”,把个性发挥到极致。其实这些想法和说法,在几千年前,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说过“因材施教”,今天是什么让我们只能去想,不能去做呢?我想只有解决根本性的问题以后,“因材施教”才会被赋予真正意义。在阅读中,在体会故事的幽默时,我想到我们班的那些所谓的后进生,他们身上难道没有优点?难道没有适合他们发展的路?答案毫无疑问是否定的。作为老师,有义务去发现每一位孩子的优点,让他们在最适合的发展区域中发展。我们面对的是许多个有差异的学生,为什么还要用无差异的教学方法去教育他们呢?冯校长的一句话说得特别好,“当我们站上讲台的那一刻,我们终生都在面对差异”。在教育中我们就要哪壶先开提哪壶!

  他在书中指出:我们现在的教育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而由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走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一场革命,是一场告别书本中心走进学生发展为本的革命,是一场教育的深刻变革。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关键的关键是要研究学生,使教师告别书本中心,走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变革新时代。只有这样,我们培养的人将真正是“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有个性有特长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结合冯老师的书和我的工作实际谈谈我的感悟:

  首先先来谈谈“教育的真谛是什么?”我的理解是: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知识,让学生拥有学习能力和工作技能等;而学生是否享受学习似乎不是我们所要思考的,因为读书就是枯燥的,需要每个人勤奋的。而《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文中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仅要创造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所以,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教育者对学生的差异不应该埋怨,而是研究差异,关注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所以教育要尊重学生的情感,激励学生“你真了不得,你离成功就差一步了”,创建和谐的师生情感,让教育的感觉不是难受,教育的感受是走进享受。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让学生快乐成长。所以教育要让学生彻底释放自己潜能,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明确了教育的最高境界。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对当下的课堂教育进行了反思:回顾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也在力求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但我们现在的教育,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像我们这样的班额大,人数多,一个班级六十八人,一个教案,统一练习,完全没有注意到受教育者的差异;但每个班级学生确定,教材单一,课时紧,教师每天都在赶进度,在练习,有时完全忘却了学生的需求,只是想着让学生将课程内容学完就好,于是,讲授知识就占去大量的课堂时间,学生听了课,做了练习,但就是课堂知识巩固率极低。而那些为了展现合作教法而合作的课堂,让后进生举手发言的所谓关注差异的课堂,都不是高效的课堂。当前,由于课堂变革没有适应时代,课程建设较滞后,导致我们的课堂大多在约束学生的潜能,萎缩学生的潜能,而非释放学生的潜能,因此,学习的不快乐成了不少学生的痛苦感受。所以,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已经成为我们当下及将来亟需完成的任务。我们要建立符合学生个性、适应学生发展的动态、综合的课程体系;我们要让合作课堂,让差异发展成就学生的美丽人生。

  另外一点,对于学生的评价只有理性的对错,没有感性的激励,特别对于学生的 “错误”回答,缺少引导,缺少尊重,致使学生在忍受教育,在挫败中痛苦学习;我们每天为了学生考高分,在想方设法为学生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让学生在作业堆里拼命,经常性地忘却学生潜能的发展,只是固执地让学生在教师设定的学习网内挣扎,这样的教育能实现教育的目的吗?这样的教育能让学生感动吗,能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吗?

  可见,要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教育者必须重新认识教育的目的,探寻教育的真谛,创造真正适合学生的教育,追求和谐发展的教育。

  “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是一种温暖,是一种关怀。“适合教育”就是强调以学生为本,追求人文关怀,引导学生的心灵走向真、善、美;强调教育要适合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适合每一名学生的实际需要,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民主、科学的教育教学服务;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要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发展。强调教育要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强调教育必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把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自主性、选择性、倾向性还给学生。总之,适合教育就是要吸纳古今中外一切科学合理的教育思想精华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并在此基础上赋予时代的特征,继续发扬创新,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读着这些内容,我很是信服,更是佩服。冯恩洪教授的成功教育生涯就是最好的证明。他就是一个珍惜讲台,做最好的自我的优秀班主任、校长;他就是一个享受读书,积极反思的复合型的教育专家。作为一名现代教育者,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以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为走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做好准备,做出贡献。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13

  当我翻开我国著名教育专家冯恩洪的著作《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本书,我就爱不释手读着这本著作,结合自身的教育生活,我有了许多的思考与感悟。

  教育的真谛是什么?我的理解是: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知识,让学生拥有学习能力和工作技能等;而学生是否享受学习似乎不是我们所要思考的,因为读书就是枯燥的,需要每个人勤奋的。而《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文中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仅要创造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所以,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教育者对学生的差异不应该埋怨,而是研究差异,关注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所以教育要尊重学生的情感,激励学生“你真了不得,你离成功就差一步了”,创建和谐的师生情感,让教育的感觉不是难受,教育的感受是走进享受。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让学生快乐成长。所以教育要让学生彻底释放自己潜能,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撬起教育质量的支点在哪里?在课堂。“撬起课堂教育质量的课堂变革在于,走出讲授,走进合作或者差异发展,以释放学生的潜能。”

  课堂是将自然人打造成社会人的主要手段,课堂承担着个体社会化的第一责任。课堂变革要由讲授走进合作。合作课堂就是学生能讲的让学生讲,经过启发后,学生仍然存疑的,教师才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的课堂。合作课堂上,让学生主动想参与课堂,开动机器,做课堂的主人,学到知识并理解知识,提高课堂知识的巩固率。课堂变革还要由讲授走进差异发展。差异发展就是我们给有差异的学会提供合适的教育,就是不固定班级,按照层次开展课堂教学,实实在在地实施分层次教学,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有效发展。

  回顾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也在力求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但每个班级学生确定,教材单一,课时紧,教师每天都在赶进度,在练习,有时完全忘却了学生的需求,只是想着让学生将课程内容学完就好,于是,讲授知识就占去大量的课堂时间,学生听了课,做了练习,但就是课堂知识巩固率极低。而那些为了展现合作教法而合作的课堂,让后进生举手发言的所谓关注差异的课堂,都不是高效的课堂。当前,由于课堂变革没有适应时代,课程建设较滞后,导致我们的课堂大多在约束学生的潜能,萎缩学生的潜能,而非释放学生的潜能,因此,学习的不快乐成了不少学生的痛苦感受。所以,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已经成为我们当下及将来亟需完成的任务。我们要建立符合学生个性、适应学生发展的动态、综合的课程体系;我们要让合作课堂,让差异发展成就学生的美丽人生。

  教育的关键是适合每个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和谐发展,培养合格加特长的`人才是中国社会发展需要。而我们现在的教育是重合格轻特长。过分强调合格,过分看重学生的分数,让分数说了算,而拥有某方面特长的学生是凤毛麟角,令人遗憾。试想,“一个学生将来用特长跟社会发展的需要形成一个结合点,找到一个结合点,那么对这个学生来说,工作就是享受了”。反之,只有合格,毫无特长,走上社会,能快乐地享受工作吗?

  “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是一种温暖,是一种关怀。“适合教育”就是强调以学生为本,追求人文关怀,引导学生的心灵走向真、善、美;强调教育要适合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适合每一名学生的实际需要,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民主、科学的教育教学服务;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要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发展。强调教育要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强调教育必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把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自主性、选择性、倾向性还给学生。总之,适合教育就是要吸纳古今中外一切科学合理的教育思想精华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并在此基础上赋予时代的特征,继续发扬创新,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躬身自问:从教十年,我是一个珍惜讲台,努力做最好的自我的老师吗?我是一个热爱读书,学会合作,由单科型的老师走向了复合型的老师吗?对此,我还有极大的差距呀。既然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已成共识,我们还需要等待吗?作为一名现代教育者,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以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为走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做好准备,做出贡献。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14

  近日,在教师进修学校骨干教师培训中我有幸听到了冯恩洪教育专家的报告,收获颇丰。精彩绝伦的报告中透着他深厚渊博的学识、国际化的视野、独特的教育思想以及儒雅大气的人格魅力。听着讲座,我时常会被冯教授的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语言所打动,不禁为之赞叹,折服。回家之后,我又继续观看了讲座视频,细细体会,慢慢品味,觉得冯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举例生动,听了他的报告有茅塞顿开的感觉。听了冯教授的讲座犹如阵阵清风吹进我的心里,让人感动,荡涤心灵。冯教授从自己身边的故事讲起,朴实形象的语言中透漏着诗意,包含着深情。讲座中的教育教学工作为我点燃了一盏灯,也为我能走出“教育”误区,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树立了信心。

  听着冯教授的讲座,给学生“适合学生的教育”,表明了一种更高的人生和事业的标杆。作为特殊教育的一名老师,我决心一定要做到给学生“适合学生的教育”并做到最好。虽然这个“最好”可能永远达不到,但我坚信一个比一个的“更好”便会汇成我自己的“最好”。

  做最好的老师,给学生最“适合学生的教育”,在听完冯教授的讲座之后,我记住了这句话。“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这是多少次用来形容老师的句子,一想到老师就是兢兢业业、舍小家顾大家、自己的身体累垮了换来的是桃李满天下。难道老师就应该是这样的悲惨下场吗?在冯教授看来,这是多么悲哀得一件事,教师不仅要照亮别人,更要学会发展自己,让自己成为大海,源源不断的不断的`给别人提供养料,只有不断吐故纳新,给自己充电,才能为教育做更多的事。

  冯恩洪校长给我们讲了《老虎当校长》的故事,老虎当校长后,想让他的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可是很快学生们一个个退学了,最后学校只能关门大吉。老虎百思不得其解,解开老虎谜团的还是鸭子,鸭子告诉老虎学习爬树的时候,差点要了它的命了。老虎的问题就在于忽略了学生的差异。要尊重差异、关注差异、善待差异,优秀的校园更要包容差异。

  教师不教学生已会的东西,不教学生教了也不会的东西。冯教授说:“教育不是把学生管住,是要让学生远离忍受,告别难受,走进享受”。这样才能培养出有品位的人格素质。

  “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最好的教育莫过于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然而,现在的教育现状是接受教育,讲授教学,必须改变教育理念以及课堂变革和建设,才能从根本改变现状。

  课堂教学教什么,适合比标准更重要,国家课程校本化很重要,进而,设计教学重难点时需要以人为本,因人而异,切不可胸中有书,目中无人。所以,我们不能再抱着课本,抱着教学参考只扣课本和大纲,我们更要关注学生,备学生。另外,老师不讲学生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不懂的,要完全相信学生,释放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潜能,才会收获期望之中,意料之外的惊喜。

  发展学生的强势智慧。“教育的真谛在于实现人的社会化与人的个性化的和谐发展”,冯恩洪建议学校去“发展学生的强势智慧”,打破“课程”与“时间”僵化的组合,减少“圈养”学生的时间,增加“放养”学生的时间。学校教育应以“圈养”为主、“放养”为辅,因为“圈养”出规范,“放养”出个性。不能“一切为了学生。”冯恩洪教授又一次提出了自己的质疑。他认为,学校里的一切如果都是为了实现学生的发展,而不关心教师的发展,不研究教师的发展,那么学生的发展就是“有限度的发展”。他倡导的教育“既要给学生创造幸福,也要给教师带来幸福;既要追求明天的幸福,也要实现今天的幸福;既要谋求人类的幸福,也要获得个人的幸福。”“教育追求不能取一个、舍一个,不能扬一个、抑一个。”

  “要做适合自己学生的老师,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让每个学生的强势智慧都得到充分发展”,“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哪壶先开了提哪壶”这些富含哲理的话对我今后的教学有了很大的帮助,真所谓不虚此行。

  老师可以年复一年地重复教学,但学生的学习生涯只有一次,“一个孩子的成长关系到一个家庭晚年的幸福”,如此任重而道远的教育,我们能不做最好的老师吗?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以冯教授为榜样,从小做起,潜心钻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帮助学生播种好的信念、行动、习惯和性格,帮助学生收获幸福的人生,无愧于三尺讲台。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15

  著名教育专家冯恩洪的著作《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冯恩洪教授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对中国教育的理性思考与展望。这本著作,深深地吸引了我。

  阅读此书,我的感悟是:要学会欣赏,不遮挡阳光。

  教师职业,虽然辛苦,但却极富挑战性。在和每一个学生每一天的相处中,要针对学生千差万别的个性因材施教,面对一个个活生生有自己独特想法的学生,工作要时时创新,但更应遵循教育的规律。当你走在学校一些不起眼的角落,有时会听到这样的`对话,我们老师只喜欢班上某某,而对我们从来都视而不见,真是偏心。这些被忽视的学生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有时就会用一种不好的方式引起你的注意,你为此很生气,师生关系闹得很僵。相反,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下,纪律就不再是什么问题。学生相信你非常关心他,他就会尽可能地使你高兴: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课、按时完成作业、虚心向你请教……

  因为每个人都希望体验成功的感觉,希望被尊重,被欣赏。所以,不要挡住学生的阳光,让我们多做手指运动,当你竖起你的大拇指,可能造就一大批自信的人。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相关文章:

《创造适合学生教育》读书笔记07-30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03-16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04-07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05-01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读后感05-01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6篇04-28

[精选]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7篇02-29

读《创造机会》有感06-09

读《爱的教育》有感06-26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1

  本学期读了教育专家冯恩洪《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使我受益颇深。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直木造梁,弯木造犁,让所有的学生各得其所,各展其长。”我想,这就是素质教育的真谛吧,如果真的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那么这样的教育就是适合学生的教育。

  首先先来谈谈“教育的真谛是什么?”我的理解是: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知识,让学生拥有学习能力和工作技能等;而学生是否享受学习似乎不是我们所要思考的,因为读书就是枯燥的,需要每个人勤奋的。而《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文中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仅要创造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所以,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教育者对学生的差异不应该埋怨,而是研究差异,关注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所以教育要尊重学生的情感,激励学生“你真了不得,你离成功就差一步了”,创建和谐的师生情感,让教育的感觉不是难受,教育的感受是走进享受。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让学生快乐成长。所以教育要让学生彻底释放自己潜能,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明确了教育的最高境界。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对当下的课堂教育进行了反思:回顾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也在力求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但我们现在的教育,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像我们这样的班额大,人数多,一个班级五十人,一个教案,统一练习,完全没有注意到受教育者的差异;但每个班级学生确定,教材单一,课时紧,教师每天都在赶进度,在练习,有时完全忘却了学生的需求,只是想着让学生将课程内容学完就好,于是,讲授知识就占去大量的课堂时间,学生听了课,做了练习,但就是课堂知识巩固率极低。而那些为了展现合作教法而合作的课堂,让后进生举手发言的所谓关注差异的课堂,都不是高效的课堂。当前,由于课堂变革没有适应时代,课程建设较滞后,导致我们的课堂大多在约束学生的潜能,萎缩学生的潜能,而非释放学生的潜能,因此,学习的不快乐成了不少学生的痛苦感受。所以,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已经成为我们当下及将来亟需完成的任务。我们要建立符合学生个性、适应学生发展的动态、综合的课程体系;我们要让合作课堂,让差异发展成就学生的美丽人生。

  另外一点,对于学生的评价只有理性的对错,没有感性的激励,特别对于学生的“错误”回答,缺少引导,缺少尊重,致使学生在忍受教育,在挫败中痛苦学习;我们每天为了学生考高分,在想方设法为学生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让学生在作业堆里拼命,经常性地忘却学生潜能的发展,只是固执地让学生在教师设定的内挣扎,这样的教育能实现教育的目的吗?这样的教育能让学生感动吗,能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吗?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2

  适合学生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冯恩洪教授的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了我。结合自身的教育生活,我有了以下的思考与感悟。

  身为教师,都曾学习过关于教育的理论。学生的个体差异受诸多因素影响,如遗传、环境、学习难易、教学教法等等。因此我们的教育在挑选适合学生教育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差异,与其埋怨学生,不如研究如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适合自身的学习收获,学生在课堂上听懂了,他就能从厌学到乐学,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会学习的能力。只有他能够听懂,学生才会产生求知欲。

  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我们的学生也是一样的,他们都有独属于他们的成长轨迹。我们的教育可以去引导、促进和帮助孩子们,而不是去限制他们。正如冯教授在书中阐述的:我们要尊重每个孩子,要找到他们的`最近发展区来实施有效教学,让每个孩子们都能产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学习成就感和愉悦感。教育的艺术就在于要拨开眼前的迷雾,让阳光射进孩子们的心房,点燃他们的希望之光,引导他们按自己的优势发展,成为那一个独特而又成功地自我。“合格加特长”正是教育艺术的真谛,它让那些孩子看到的自己的希望。有了希望,孩子们就会努力地去奋斗。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关键的关键是要研究学生,只有这样,我们培养的人将真正是“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有个性有特长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最后分享鼓励着作者的一首诗,希望能够鼓励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这首诗的题目的播种:“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到的将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到的将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到的将是一个性格;把一个性格播种下去收获到的将是一个命运”。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3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冯恩洪教授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对中国教育的理性思考与展望,读完此书,心头的诸多困惑迎刃而解。

  教育是一项需要爱心的事业。这个爱心首先表现为强烈的事业心,舍得投入和付出。我们常说,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只有发自内心的爱学生,并允许学生淘气、调皮、犯错误。凡是把教育当成一项事业的人民教师,就必须具备高尚而伟大的师爱,用我们的爱去滋润幼苗,用我们的爱伴随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的教师想把教育事业做好,想成为一个有些作为的人,那就必须奉献出爱心。

  一些学生学习品质差,甚至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这是更需要我们的教师用更多的关爱去感化和帮助的。轻视、嫌恶,只会使他们。把一个智商优秀、学习品质良好、家庭背景好的学生,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人,这也许并不困难;而要把一个智商一般、家庭背景一般、学习品质差的学生培养成一个乐观的、文明的、好学上进、学业优秀的合格的毕业生,就很不容易。也真因为不容易,才更显示出我们工作的难能可贵。

  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接受教育的能力不同,使他们有很大的差异。而教育的关键是适合每个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和谐发展,培养合格加特长的人才是中国社会发展需要。因此“因材施教”,让我们的教育去适合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我们的学生不管程度如何,都能够在我们的教育指挥下,一点一点朝前走,取得一点一点的进步,真正获得发展个性和特长的空间。魏书生老师曾说过,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程度,不要难为孩子,让孩子生活在愉快的学习环境里,我们要唤醒孩子积极、向善、热爱生活的那根神经。

  此外,我们不仅要在学习上关爱学生,还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比如我们学校创设优美的.校园环境、我们给学生提供锻炼能力的各种活动等,无疑都在从各个方面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让我们的学生在学校里,或者走向社会,或者升入高一级学校以后,能够安全地生活、健康地生活、文明地生活、负责任地生活、有尊严地生活、快快乐乐的生活、有爱心地生活和有创意地生活,这应该是我们教育的重要目标。我们还要使我们的学生学会关注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和敬畏生命,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社会的建设者!让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让我们的教育适合每一个学生。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4

  利用假期时间,我有幸拜读了冯恩洪校长的一本教育著作《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书中有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我们一直在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却没有关注我们的教育是否适合学生。冯恩洪校长不仅是具有远见卓识,还是“艺高人胆大”的教育实践家。早年,他就对德育改革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及思考。我们传统课堂往往经常要求学生样样都行,但冯恩洪校长说,全才、全面发展是不现实的,我们应该接受他:“人皆有才,人物全才,扬长避短,个个成才”的观点,要为有差异的学生选择合适的教育才是我们教师的任务。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仅要创造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但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大部分的时候是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满堂灌”成了我们的教学模式,这样的课堂让学生“难受”,如何让学生从“难受”过渡到“享受”,我从冯恩洪校长《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得到了一些启示:

  一、爱学生

  著名教育家韩凤珍认为“所有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都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孩子的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想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首先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没有水就不能称之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就不能称之为教育。教师把不同的爱献给不同的学生,种进不同学生的心里,就能结出不同喜人的硕果。

  二、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孔子早在千年教育史中就提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教育理念。孔子门下的成功学生颇多,其实跟孔子教学理念有很大的关系,孔子常常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教师面对学生的差异不应该埋怨,而是研究差异,关注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人们常把教师比作是辛勤的园丁。然而,我觉得这种比喻并不恰当。园丁的工作是把花园里的参差不齐的草本修剪得规规整整,千篇一律。难道教师所做的工作也是把有个性的学生给调教得千篇一律?那是扼杀学生的天性,也是我们教育的失败。教师的眼里既要有牛顿,爱迪生,也要容得下平凡的清洁工人,因为社会需要多方位的人才。所以,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在某个阶段落后,经过努力赶上。允许学生某个方面有所突破,某些方面平平淡淡。允许个别“超常”学生脱颖而出,这一切的参差不齐,才是教育的正常现象,因为教师并不是克隆专家。

  如今,课堂教学要提效,就要退出讲授,提倡合作,课堂教学要由讲授走向合作,“班里最好的学生一定也没有老师知道的知识多,但老师知道的知识绝不会比全班同学加起来的知识多。”冯恩洪前辈的这句话有力的揭示了讲授教学的弊端,非常具有说服力。让每个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真的很好!我们也不能等待,不妨去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方说尊重差异的调整与尝试,全面优化课堂,提高效率等!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5

  按照辉南县进修学校干训部及我校党支部的学习要求, 20xx 年xx月末,我认真阅读了冯恩洪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中的前两个主题文章--- 《探寻教育的真谛-重新认识教育的目的》《撬起教育质量-课堂变革和课程建设》,这两个主题主要讲述了五个方面的观点:

  一、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

  二、教育要尊重学生的情感

  三、教育要释放学生的潜能

  四、课堂是将自然人打造成社会人的主要手段

  五、课程建设释放学生的潜能

  我校是中等职业学校,我校的学生主要来自初中毕业没能考取普通高中的学生。这些学生不仅在学科学习方面落后于整体水平,而且相当一部分处于一种自卑、不自信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极其严重,持久地影响学生学习的精神状态和目标动力。有些学生有着强烈的厌学情绪,自觉或不自觉地离开学习的主流。他们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机不充分,学习精神不饱满;敏感而自卑;自以为是却不自信;表面自主内心却缺乏独立能力,仅有雄心和抱负,却显得懒惰。

  老师要了解学生情绪产生原因和表现。教师应该根据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洞察学生此时此刻情绪如何:是精神愉快还是愁眉苦脸;是精神贯注、思想集中还是思维迟钝、联想困难。根据学生不同的情绪和情感状况,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当学生心情舒畅,情绪稳定时,应珍惜这段最佳学习时机,加大学习量;也可以找同学谈心,指出他这段时间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当学生心情烦躁、不安、冒失时,应少说缺点,多说闪光点,采取诱导的谈话方法,促使学生转变。反之,如果老师在学生情绪不好时,用过激的言行对学生进行压制、驯服,如若学生不服,则很可能与老师发生顶撞、冲突,收不了场,达不到教育效果。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学生们的独一无二,来自于他们基于遗传的,在环境影响下的自我实现。这里说的环境影响,教育教学责无旁贷。基于人本心理学、建构主义理论,课堂教学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兴趣、需要,创设适切的教学环境和条件,营造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互教互学,共同提升,尊重和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进步与发展。而xx学习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多运用xx示范、小组讨论、做中学或实际演练、教别人或马上应用xx等方式进行学习,学生学习潜能会得到激发和释放,学习效果会更好。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假如你的工作、学问和成绩都非常出色,那么你尽管放心,他们会站在你这一边,决不会背弃你。相反地,无论你的话多么动听,但是你的工作总是一事无成,总是失败,甚至处处都可以看出你不通业务,那么除了蔑视以外,你永远不配得到什么。”这就说明,打造优秀的课堂,从根本上讲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我们要对学生给与信任和期待,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心理学研究表明,期待值与成功率成正比。期待的话语能更好的帮助学生正视自我,调整自我,完善自我。教育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的本领,而且在于鼓励、唤醒、鼓舞。学生会在教师的期待和鼓舞中获得信心和力量,教师如能注意自己人文素质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注意专业教育和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也是提高课堂教学管理质量里的途径之一。

  我们都知道,知道撬起教育质量的支点是变革课堂。通过改变传统的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由讲授走进合作,由讲授走进差异发展,我们就能把教学质量撬起来。

  在冯恩洪著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中强调教育要释放学生的潜能,在学科教学中我们如何能真正做到释放学生的潜能?我认为:让学生自觉地探索问题、拓展问题是释放学生的潜能的有效做法。激励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不仅可以落实在导入新课阶段,而且还应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学中可以放飞学生的想象,通过交流评价、互动质疑等方式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促使学生不断探索问题、拓展问题。

  在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能,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所以我们教师要有发展的眼光与真诚的爱心,用适当的方法,让学生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提高学习兴趣,释放他们无限的潜能。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6

  偶然的机会,在假期重新拾起这本书。

  首先,从了解书的作者开始。《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冯恩洪的代表著作。冯恩洪先生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先后被评为全国模范班主任、上海市特级教师等。先后担任上海培光中学副校长、上海建平中学校长兼上海建平集团学校总校长。业界普遍认为,在教育界有“北魏南冯”的说法。这样一位高起点、高标准的教育家,他的著作会不会晦涩难懂?带着这样的疑问,我翻开了这本书。字里行间也极力在寻找着自己和书中阐述观点的契合点。

  全书共分为九个主题,其中第五、六、七个主题,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也集中体现了冯恩洪先生高瞻远瞩的教育视野,合格加特长的核心理念。

  我先是大致浏览了一下全篇,认真摘抄了其中的条框纲领,第二次细读书中的案例,再结合着不断闪现的金句,深刻体会到了冯恩洪先生的远见卓识——他真是一位艺高人胆大,充满激情的教育实践家。

  主题五:特长和选择——个性特长的和谐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明确指出,走进21世纪我们要培养的接班人是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有个性,有特长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直木造梁,弯木造犁。让所有的学生各得其所,各展其长。合格的时候不要忘了引导学生发展特长,强调规范的时候不要忘了帮助学生用选择支持特长的'发展。

  合格的要求是首先是做人的合格,激情导行,严格训练,言中有情,言中有理,言中有序,言中有方,言中有格。

  要培养学生具有规范意识:对己讲仪表,对人讲礼貌,学习讲勤奋,回家讲孝顺,社会讲公德。

  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学会负责:对自己负责,对亲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环境负责,对生命负责,对祖国负责。

  人皆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个个成才。我们需要独具慧眼,多观察,多关注,多倾听孩子,适时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和平台,让孩子的特长,在合格的基础之上,充分地发挥展现。作为教师,如果能引导孩子用特长跟社会发展需要形成一个结合点,找到一个结合点,那么对于这个学生来说,工作就是享受,这个孩子就会幸福一生。

  主题六:享受讲台——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老师三尺讲台上的事情平凡、具体、琐碎,但是具体、平凡、琐碎的日常事务,却关系着国家的强弱兴衰。三尺讲台没有死角,站在讲台上的老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孩子们的注视之下。一瞥注视的眼神,一句提示和鼓励,一个下意识的动作,可能会影响孩子一天的关注度,一天的好心情,甚至一段时间他的心理变化,乃至于影响他一生的价值取向。所以说,我们多么重要,面对三尺讲台,要珍惜,要热爱,要享受,要想大道理,做小事情。做学生喜欢的老师,谁到位,谁就能享受讲台,就能体会到这为人师表的崇高与快慰。

  主题七:自我提高——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是智慧的事业,是激情的事业。当我们带着激情,带着智慧走上三尺讲台时,我们就会欣喜地感觉到原来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只有热爱教育,才能享受教育。只有挑战自己,做最好的自己,才能享受讲台。

  书中给了我们四点建议: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7

  童话故事里,恶毒的后母,善良的公主更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让我们第一次有意识的明白了什么是善恶。其中,起着推波助澜的魔镜,让当时的好奇的我着实震惊,也羡慕不已,在多少个梦里,也一遍遍地问:“魔镜,魔镜你告诉我,天为什么是蓝的?”“小朋友为什么不喜欢和我一起玩。”……它能真实的反映这个世界,它视野的广阔,勇敢无谓,准确通透也给如今身为人师的我些许启发。冥冥之中,一直在寻寻觅觅,一面能指导我的教育实践,摆脱困顿狭隘观念束缚,引导我不断展望未来,亦师亦友的“魔镜”。

  “当老师就要当中国最好的老师。”这是冯恩洪校长自己的人生目标也是勉励年轻教师的一句话。听着访谈中的这句话,它每个字着着实实的落进了我的心里,我不禁抬头把他自信的脸庞收进眼里,忖度着:是什么力量,让他如此的自信,是什么思想,让他的光芒如此耀眼?偶然的机会,有幸捧起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本专著,翻开细细品味,合上慢慢回味,闭眼字字体会:他的呕心沥血、成就他人,发展自己的岗位爱;他的`张弛有度、亦师亦友,“处心积虑”却润物无声的学生爱;他的先行者般的披荆斩棘的不断开辟中国教育的新天地,他的英雄般的毫不畏惧的为此实践着这一教育理想……对了!这就是那面最值得拥有的“魔镜”。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8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追求是我们永恒的主题。没有理想的教育不可能在教育活动中洋溢着激情、诗意,也不可能有优质的教育。为了未来的教育,我们必须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但是,光有满腔的热情和远大的理想是远远不够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认真思考,什么是教育?教育为了什么?

  通读全书,我们认为它有如下几个明显特点:第一,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相结合。第二,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实践性与科学性、整体性与开放性的统一。再次又切入对中国德育改革与创新的关注,提出了中国道德教育目标、内容、方法、体制等创新的具有较强实践价值的具体构想。第三,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第四,教育热情与教育沉思相结合。

  朱永新教授说“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教育家和教书匠,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教育家有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他们以不教之本为基本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追求的是一种充满灵性与智慧的教育教学。而教书匠往往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灌输作为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的教育教学手段。接受教育的时间越长,却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单一,视角更加狭窄,更加缺乏想象力,更加不自信,这难道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吗?我们该如何人保护儿童的想象力与好奇心呢?

  我想,或许我们会从中获得一些启示。我觉得像这样的教育才称得上是让人终身受惠的教育。其实这种教育也在进行灌输,但它不同于传统的灌输,它充满着灵性与智慧,能给每个孩子以深深的心灵震撼,又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能给每个孩子树立起远大而切实可行的目标。“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教师,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教师,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教师与一个教了一年却又重复了一辈子的教师,他们的成就是不一样的。因此,作为一个教师,我觉得应该具有不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做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千万不要成为一个高高在上的教书匠。此乃感触一。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9

  我有幸拜读了冯恩洪校长的一本教育著作《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他说,要重新认识我们的教育目的,使我很受震惊。说句实在话,我从来没有怀疑过我们的教育目的有问题。他说我们一直在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却没有关注我们的教育是否适合学生。从阅读中,我再一次明确了“如何让自然人变成社会人,是教育的任务。”他自编的老虎当校长的故事更是精彩,并且寓意深刻——告诉我们,没有哪个学生会样样都会。我们平时也知道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可是总是还会用一个标准来要求学生。我们的课堂上经常要求学生样样都行。冯恩洪教授说,全才、全面发展是不现实的,我们应该接受他:“人皆有才,人物全才,扬长避短,个个成才”的观点,要为有差异的'学生选择合适的教育才是我们教师的任务。可是,想想自己平时的教学,急功近利的行为还是存在的,仍然有忽视学生差异灌输知识的现象。我们应该坚定我们当初当教师的选择,应该有信心终生面对差异。课堂不应该让学生“难受”,而应该远离“忍受”,走出“接受”,走进“享受”。然而,现在的教育现状是接受教育,讲授教学,我们必须改变教育理念以及课堂变革和建设,才能从根本改变教育现状。

  新课程改进行到今天,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的时代已经过去。事实上,学生拥有不可估量的潜力。只要我们为学生创设出一个能展现他们才能的时间和空间,隐藏在学生头脑中的潜力就会如埋藏在地下的能量喷涌而出。基于素质教育的真谛就是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和谐发展。让学生沿着教师设计的“问题”通道到达知识的彼岸,就会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作为教师,我们每个人都想做到最好。怎么样才能做到最好呢?我们平时都在自己努力奋斗。我们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新课改的推行改变了我们的教学观念,网络的资源也改变了我们的知识结构。多数情况下,我们忘记了合作。与同事合作,与领导合作,与学生合作,与网络合作都是可以的。特别是网络,可以拉近了时空距离,也可以拉近师生距离。

  另外,课堂教学要提效,就要退出讲授,提倡合作,课堂教学要由讲授走向合作,“班里最好的学生一定也没有老师知道的知识多,但老师知道的知识绝不会比全班同学加起来的知识多。”冯恩洪前辈的这句话有力的揭示了讲授教学的弊端,非常具有说服力。所以,课堂变革在于关注差异,尊重情感,释放潜能。

  让每个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真的很好!我们也不能等待,不妨去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方说尊重差异的调整与尝试,全面优化课堂,提高效率等!

  好的老师,上好每一堂课,用一生的努力来实现。尊重学生,关注差异,投入情感,释放潜能,总分第一的学生也不可能没有弱势,什么样的老师是恩师,能发现孩子强势的老师才是恩师。他的这本书激发了我对教育的追求,我并不追求能成为一名教育家,只希望能充实的在三尺讲台上站好每一节课,做一个能发现孩子优势的好老师。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10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冯恩洪教授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对中国教育的理性思考与展望,读完此书,心头的诸多困惑迎刃而解。

  教育是一项需要爱心的事业。这个爱心首先表现为强烈的事业心,舍得投入和付出。我们常说,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只有发自内心的爱学生,并允许学生淘气、调皮、犯错误。凡是把教育当成一项事业的人民教师,就必须具备高尚而伟大的师爱,用我们的爱去滋润幼苗,用我们的爱伴随孩子的健康成长。著名的特级教师霍懋征就提出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的教师想把教育事业做好,想成为一个有些作为的人,那就必须奉献出爱心。

  一些学生学习品质差,甚至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这是更需要我们的教师用更多的关爱去感化和帮助的。任何轻视、嫌恶,只会使他们自暴自弃。把一个智商优秀、学习品质良好、家庭背景好的学生,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人,这也许并不困难;而要把一个智商一般、家庭背景一般、学习品质差的学生培养成一个乐观的、文明的、好学上进、学业优秀的合格的毕业生,就很不容易。也真因为不容易,才更显示出我们工作的难能可贵。

  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接受教育的能力不同,使他们有很大的`差异。而教育的关键是适合每个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和谐发展,培养合格加特长的人才是中国社会发展需要。因此“因材施教”,让我们的教育去适合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我们的学生不管程度如何,都能够在我们的教育指挥下,一点一点朝前走,取得一点一点的进步,真正获得发展个性和特长的空间。魏书生老师曾说过,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程度,不要难为孩子,让孩子生活在愉快的学习环境里,我们要唤醒孩子积极、向善、热爱生活的那根神经。

  此外,我们不仅要在学习上关爱学生,还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比如我们学校创设优美的校园环境、我们给学生做校服量身定做等,无疑都在从各个方面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让我们的学生在学校里,或者走向社会,或者升入高一级学校以后,能够安全地生活、健康地生活、文明地生活、负责任地生活、有尊严地生活、有爱心地生活和有创意地生活,这应该是我们教育的重要目标。我们还要使我们的学生学会关注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和敬畏生命,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社会的建设者!让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让我们的教育适合每一个学生。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11

  泰戈尔说过“播种一个信念,收获一个行动;播种一个行动,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个性格;播种一个性格,收获一个命运。”一直以来自己非常信奉这句话,而冯恩洪老师的书《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使我更深刻体会了这句话。假期中虽然继续教育很快考完了,但自己又把这本书从头读了一遍,静心体会,有几点尤其让人深思。

  一、实实在在做教育

  与快乐同行,从教师到校长。想要让学生尊敬你,就要走入学生的心中,把握每个学生的心理轨迹。对学生应该严而有爱、严而有序、严而有方、严而有格。因此帮助学生用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卓越不只是一种表现形式,也不代表全面优秀。

  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人比学会学问更重要,高等教育主要是学会做学问,学会做文明人,学会做现代人,学会做社会主义人,学会做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时代新人。这一切都要从小处做起,能够反映人的品位的主要是细节。

  二、学生的发展

  一直以来,对于学生的发展我们都听熟了“全面发展”这个词儿,自己也一直在向着这个目标努力着,奋斗着,但同时也迷茫着:让每个孩子都全面发展,我们真的能做到吗?看看眼前为学习而累的孩子们,有时真的觉得他们好可怜呀!但自己却不敢有半点的疏忽,害怕因为自己的疏忽造成孩子一辈子的落后,为了“全面发展”这面旗帜,我们在痛苦地努力着。

  冯教授的一席话终于解开了我心头的一块沉重的石头:国家提出的“全面发展”指的是一代人的全面发展加一个人的最近发展区强势智慧发展。做教师的我们,是不是有了新的方向?让我们一起去挖掘、去发现每个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强势发展区吧!

  三、比分数更重要的

  差异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优秀的教育不是排斥差异的教育,而是适应差异的教育。我们必须清醒地承认孩子之间的差异。另外,学生是有激情的,他们是有感情需求的。要想让学生喜欢语文课,我们首先得让学生喜欢上你这个语文老师。同时,学生是有有待释放的潜在能量的,而他们也是渴望成功的,我们需要做的是让70%的.学生领到奖状,让他们得到大家的认可,得到自己的肯定,从而更好地、更自信地发展自己。三尺讲台上有比分数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每个孩子自信快乐地成长!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直木造梁,弯木造犁,让所有的学生各得其所,各展其长。”我想,这就是素质教育的真谛吧,如果真的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那么这样的教育就是适合学生的教育。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12

  假期,阅读了教育大师冯恩洪的书《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如沐春风之感。全书语言生动幽默,见解独到,充满智慧。冯校长将深刻的教育理论寓于明白如话的故事中,娓娓道来的话语里有着太多的引人思考的话题。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认真反复地阅读。

  冯校长认为,教师要为有差异的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面对个性差异的学生,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给有差异的人提供有差异的、适合他们的教育,合适的比标准的更重要。面对差异,教师应该正视、包容个性、善待差异。学生要在“差异中发展”。他特别讲了《老虎当校长》的寓言故事:(五十知天命的老虎当腻了“百兽之王”后,突然想当校长了,于是办了一所学校自封校长,要鸭子练长跑,兔子练游泳,老鹰学爬树----闹了一番笑话后,学校关门,最后老虎感叹“校长不是人当的”——寓言虽说是冯校长自己编的,但是却不无辛辣地讽刺了应试教育背景下的教育现状,那就是用统一的标准来评估学生,严重扼杀了学生自我和个性的成长。怎样改变这一现状?

  教育怎样由课本知识中心向以儿童发展为中心转变呢?冯恩洪结合“建平经验”,最后引出结论:应该让“鸭子练游泳,兔子练长跑,老鹰学高飞”,把个性发挥到极致。其实这些想法和说法,在几千年前,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说过“因材施教”,今天是什么让我们只能去想,不能去做呢?我想只有解决根本性的问题以后,“因材施教”才会被赋予真正意义。在阅读中,在体会故事的幽默时,我想到我们班的那些所谓的后进生,他们身上难道没有优点?难道没有适合他们发展的路?答案毫无疑问是否定的。作为老师,有义务去发现每一位孩子的优点,让他们在最适合的发展区域中发展。我们面对的是许多个有差异的学生,为什么还要用无差异的教学方法去教育他们呢?冯校长的一句话说得特别好,“当我们站上讲台的那一刻,我们终生都在面对差异”。在教育中我们就要哪壶先开提哪壶!

  他在书中指出:我们现在的教育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而由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走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一场革命,是一场告别书本中心走进学生发展为本的革命,是一场教育的深刻变革。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关键的关键是要研究学生,使教师告别书本中心,走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变革新时代。只有这样,我们培养的人将真正是“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有个性有特长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结合冯老师的书和我的工作实际谈谈我的感悟:

  首先先来谈谈“教育的真谛是什么?”我的理解是: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知识,让学生拥有学习能力和工作技能等;而学生是否享受学习似乎不是我们所要思考的,因为读书就是枯燥的,需要每个人勤奋的。而《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文中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仅要创造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所以,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教育者对学生的差异不应该埋怨,而是研究差异,关注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所以教育要尊重学生的情感,激励学生“你真了不得,你离成功就差一步了”,创建和谐的师生情感,让教育的感觉不是难受,教育的感受是走进享受。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让学生快乐成长。所以教育要让学生彻底释放自己潜能,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明确了教育的最高境界。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对当下的课堂教育进行了反思:回顾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也在力求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但我们现在的教育,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像我们这样的班额大,人数多,一个班级六十八人,一个教案,统一练习,完全没有注意到受教育者的差异;但每个班级学生确定,教材单一,课时紧,教师每天都在赶进度,在练习,有时完全忘却了学生的需求,只是想着让学生将课程内容学完就好,于是,讲授知识就占去大量的课堂时间,学生听了课,做了练习,但就是课堂知识巩固率极低。而那些为了展现合作教法而合作的课堂,让后进生举手发言的所谓关注差异的课堂,都不是高效的课堂。当前,由于课堂变革没有适应时代,课程建设较滞后,导致我们的课堂大多在约束学生的潜能,萎缩学生的潜能,而非释放学生的潜能,因此,学习的不快乐成了不少学生的痛苦感受。所以,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已经成为我们当下及将来亟需完成的任务。我们要建立符合学生个性、适应学生发展的动态、综合的课程体系;我们要让合作课堂,让差异发展成就学生的美丽人生。

  另外一点,对于学生的评价只有理性的对错,没有感性的激励,特别对于学生的 “错误”回答,缺少引导,缺少尊重,致使学生在忍受教育,在挫败中痛苦学习;我们每天为了学生考高分,在想方设法为学生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让学生在作业堆里拼命,经常性地忘却学生潜能的发展,只是固执地让学生在教师设定的学习网内挣扎,这样的教育能实现教育的目的吗?这样的教育能让学生感动吗,能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吗?

  可见,要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教育者必须重新认识教育的目的,探寻教育的真谛,创造真正适合学生的教育,追求和谐发展的教育。

  “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是一种温暖,是一种关怀。“适合教育”就是强调以学生为本,追求人文关怀,引导学生的心灵走向真、善、美;强调教育要适合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适合每一名学生的实际需要,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民主、科学的教育教学服务;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要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发展。强调教育要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强调教育必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把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自主性、选择性、倾向性还给学生。总之,适合教育就是要吸纳古今中外一切科学合理的教育思想精华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并在此基础上赋予时代的特征,继续发扬创新,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读着这些内容,我很是信服,更是佩服。冯恩洪教授的成功教育生涯就是最好的证明。他就是一个珍惜讲台,做最好的自我的优秀班主任、校长;他就是一个享受读书,积极反思的复合型的教育专家。作为一名现代教育者,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以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为走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做好准备,做出贡献。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13

  当我翻开我国著名教育专家冯恩洪的著作《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本书,我就爱不释手读着这本著作,结合自身的教育生活,我有了许多的思考与感悟。

  教育的真谛是什么?我的理解是: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知识,让学生拥有学习能力和工作技能等;而学生是否享受学习似乎不是我们所要思考的,因为读书就是枯燥的,需要每个人勤奋的。而《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文中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仅要创造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所以,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教育者对学生的差异不应该埋怨,而是研究差异,关注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所以教育要尊重学生的情感,激励学生“你真了不得,你离成功就差一步了”,创建和谐的师生情感,让教育的感觉不是难受,教育的感受是走进享受。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让学生快乐成长。所以教育要让学生彻底释放自己潜能,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撬起教育质量的支点在哪里?在课堂。“撬起课堂教育质量的课堂变革在于,走出讲授,走进合作或者差异发展,以释放学生的潜能。”

  课堂是将自然人打造成社会人的主要手段,课堂承担着个体社会化的第一责任。课堂变革要由讲授走进合作。合作课堂就是学生能讲的让学生讲,经过启发后,学生仍然存疑的,教师才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的课堂。合作课堂上,让学生主动想参与课堂,开动机器,做课堂的主人,学到知识并理解知识,提高课堂知识的巩固率。课堂变革还要由讲授走进差异发展。差异发展就是我们给有差异的学会提供合适的教育,就是不固定班级,按照层次开展课堂教学,实实在在地实施分层次教学,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有效发展。

  回顾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也在力求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但每个班级学生确定,教材单一,课时紧,教师每天都在赶进度,在练习,有时完全忘却了学生的需求,只是想着让学生将课程内容学完就好,于是,讲授知识就占去大量的课堂时间,学生听了课,做了练习,但就是课堂知识巩固率极低。而那些为了展现合作教法而合作的课堂,让后进生举手发言的所谓关注差异的课堂,都不是高效的课堂。当前,由于课堂变革没有适应时代,课程建设较滞后,导致我们的课堂大多在约束学生的潜能,萎缩学生的潜能,而非释放学生的潜能,因此,学习的不快乐成了不少学生的痛苦感受。所以,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已经成为我们当下及将来亟需完成的任务。我们要建立符合学生个性、适应学生发展的动态、综合的课程体系;我们要让合作课堂,让差异发展成就学生的美丽人生。

  教育的关键是适合每个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和谐发展,培养合格加特长的`人才是中国社会发展需要。而我们现在的教育是重合格轻特长。过分强调合格,过分看重学生的分数,让分数说了算,而拥有某方面特长的学生是凤毛麟角,令人遗憾。试想,“一个学生将来用特长跟社会发展的需要形成一个结合点,找到一个结合点,那么对这个学生来说,工作就是享受了”。反之,只有合格,毫无特长,走上社会,能快乐地享受工作吗?

  “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是一种温暖,是一种关怀。“适合教育”就是强调以学生为本,追求人文关怀,引导学生的心灵走向真、善、美;强调教育要适合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适合每一名学生的实际需要,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民主、科学的教育教学服务;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要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发展。强调教育要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强调教育必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把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自主性、选择性、倾向性还给学生。总之,适合教育就是要吸纳古今中外一切科学合理的教育思想精华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并在此基础上赋予时代的特征,继续发扬创新,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躬身自问:从教十年,我是一个珍惜讲台,努力做最好的自我的老师吗?我是一个热爱读书,学会合作,由单科型的老师走向了复合型的老师吗?对此,我还有极大的差距呀。既然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已成共识,我们还需要等待吗?作为一名现代教育者,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以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为走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做好准备,做出贡献。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14

  近日,在教师进修学校骨干教师培训中我有幸听到了冯恩洪教育专家的报告,收获颇丰。精彩绝伦的报告中透着他深厚渊博的学识、国际化的视野、独特的教育思想以及儒雅大气的人格魅力。听着讲座,我时常会被冯教授的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语言所打动,不禁为之赞叹,折服。回家之后,我又继续观看了讲座视频,细细体会,慢慢品味,觉得冯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举例生动,听了他的报告有茅塞顿开的感觉。听了冯教授的讲座犹如阵阵清风吹进我的心里,让人感动,荡涤心灵。冯教授从自己身边的故事讲起,朴实形象的语言中透漏着诗意,包含着深情。讲座中的教育教学工作为我点燃了一盏灯,也为我能走出“教育”误区,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树立了信心。

  听着冯教授的讲座,给学生“适合学生的教育”,表明了一种更高的人生和事业的标杆。作为特殊教育的一名老师,我决心一定要做到给学生“适合学生的教育”并做到最好。虽然这个“最好”可能永远达不到,但我坚信一个比一个的“更好”便会汇成我自己的“最好”。

  做最好的老师,给学生最“适合学生的教育”,在听完冯教授的讲座之后,我记住了这句话。“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这是多少次用来形容老师的句子,一想到老师就是兢兢业业、舍小家顾大家、自己的身体累垮了换来的是桃李满天下。难道老师就应该是这样的悲惨下场吗?在冯教授看来,这是多么悲哀得一件事,教师不仅要照亮别人,更要学会发展自己,让自己成为大海,源源不断的不断的`给别人提供养料,只有不断吐故纳新,给自己充电,才能为教育做更多的事。

  冯恩洪校长给我们讲了《老虎当校长》的故事,老虎当校长后,想让他的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可是很快学生们一个个退学了,最后学校只能关门大吉。老虎百思不得其解,解开老虎谜团的还是鸭子,鸭子告诉老虎学习爬树的时候,差点要了它的命了。老虎的问题就在于忽略了学生的差异。要尊重差异、关注差异、善待差异,优秀的校园更要包容差异。

  教师不教学生已会的东西,不教学生教了也不会的东西。冯教授说:“教育不是把学生管住,是要让学生远离忍受,告别难受,走进享受”。这样才能培养出有品位的人格素质。

  “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最好的教育莫过于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然而,现在的教育现状是接受教育,讲授教学,必须改变教育理念以及课堂变革和建设,才能从根本改变现状。

  课堂教学教什么,适合比标准更重要,国家课程校本化很重要,进而,设计教学重难点时需要以人为本,因人而异,切不可胸中有书,目中无人。所以,我们不能再抱着课本,抱着教学参考只扣课本和大纲,我们更要关注学生,备学生。另外,老师不讲学生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不懂的,要完全相信学生,释放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潜能,才会收获期望之中,意料之外的惊喜。

  发展学生的强势智慧。“教育的真谛在于实现人的社会化与人的个性化的和谐发展”,冯恩洪建议学校去“发展学生的强势智慧”,打破“课程”与“时间”僵化的组合,减少“圈养”学生的时间,增加“放养”学生的时间。学校教育应以“圈养”为主、“放养”为辅,因为“圈养”出规范,“放养”出个性。不能“一切为了学生。”冯恩洪教授又一次提出了自己的质疑。他认为,学校里的一切如果都是为了实现学生的发展,而不关心教师的发展,不研究教师的发展,那么学生的发展就是“有限度的发展”。他倡导的教育“既要给学生创造幸福,也要给教师带来幸福;既要追求明天的幸福,也要实现今天的幸福;既要谋求人类的幸福,也要获得个人的幸福。”“教育追求不能取一个、舍一个,不能扬一个、抑一个。”

  “要做适合自己学生的老师,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让每个学生的强势智慧都得到充分发展”,“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哪壶先开了提哪壶”这些富含哲理的话对我今后的教学有了很大的帮助,真所谓不虚此行。

  老师可以年复一年地重复教学,但学生的学习生涯只有一次,“一个孩子的成长关系到一个家庭晚年的幸福”,如此任重而道远的教育,我们能不做最好的老师吗?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以冯教授为榜样,从小做起,潜心钻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帮助学生播种好的信念、行动、习惯和性格,帮助学生收获幸福的人生,无愧于三尺讲台。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15

  著名教育专家冯恩洪的著作《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冯恩洪教授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对中国教育的理性思考与展望。这本著作,深深地吸引了我。

  阅读此书,我的感悟是:要学会欣赏,不遮挡阳光。

  教师职业,虽然辛苦,但却极富挑战性。在和每一个学生每一天的相处中,要针对学生千差万别的个性因材施教,面对一个个活生生有自己独特想法的学生,工作要时时创新,但更应遵循教育的规律。当你走在学校一些不起眼的角落,有时会听到这样的`对话,我们老师只喜欢班上某某,而对我们从来都视而不见,真是偏心。这些被忽视的学生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有时就会用一种不好的方式引起你的注意,你为此很生气,师生关系闹得很僵。相反,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下,纪律就不再是什么问题。学生相信你非常关心他,他就会尽可能地使你高兴: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课、按时完成作业、虚心向你请教……

  因为每个人都希望体验成功的感觉,希望被尊重,被欣赏。所以,不要挡住学生的阳光,让我们多做手指运动,当你竖起你的大拇指,可能造就一大批自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