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
世界上只有少数人能够最终达到自己的理想。
——毛姆
这本书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前17章介绍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在英国的生活状态,他在人们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做出了惊天动地的选择,离开了外人眼中幸福的家庭,去追求他的“理想”。
第二部分,第18章至42章讲述思特里克兰德在巴黎的生活,这时出现了两个新人物。施特略夫和他的妻子博朗什,施特略夫的形象很滑稽搞笑,他没有绘画天赋却渴望得到认可,而且有自知之明,另外一个特点便是他的善良与无私,可这些美德对不羁的思特里克兰德全然不放在眼中,以至于竟然摧毁了这个善良人美好的生活。
第三部分便是44章,到最后这一部分也是我认为最引人入胜,高潮迭起的部分,先不说这个南太平洋小岛的美丽令人顿生遐想,那里的“怪人”也很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离奇的故事,思特里克兰德在那里就像找到了归宿,快活不已,在那里不仅有美景美食,还有他最向往的“自由”。
大多数人读完这本书都喜欢主人公,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原因是什么?他太自私了。站在90%的,芸芸大众的角度看,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不但自私,还无情、冷漠,就如一直在叙述故事的“我”觉得:查理斯。斯特里克兰德,简直是畜生,毫无人性。
他抛家弃子,并且毫无愧疚。当“我”质问他:“别的都不要说了,你总不能一个铜板也不留,就把你女人甩了啊!”他却无所谓:“为什么不能?”“他怎么活下去呢?”“我已经养活他17年了。为什么他不能换换样,自己养活自己呢?”“他养活不了。”“他不妨试一试。”整个12章节大多是两人的.对话,可思特里克兰德的态度是着实让人愤慨。他的妻子和孩子对他没有任何伤害,他对妻子和孩子也无任何不满。可他只想去做他自己的事情:画画。为了这件事,他抛开一切。
爱情、亲情、世俗、生活环境,对他来说,都不值一提。
我想这就是他成为“天才”的原因,因为我们大部分人做不到。大多数人,都或多或少被世俗所累,拥有一些虚荣心,我们在意生活环境,“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淡泊显然是无法做到的。
即使你抛弃了亲人,有一天你也会心存愧疚;即使你舍弃了原本安稳的工作和优渥的生活条件也,许有一天你也会暗自后悔。可是,思特里克兰德没有,穷困潦倒、饥寒交迫、一无是处,可是他从不后悔。一直到他双目失明的,得麻风病而死的最后,他也从未感到后悔。
我想这也是毛姆虚构出来的一个完美“天才”,只有虚构的天才,才能让一个人超越世俗,摒弃七情六欲,只是跟自己内心理想的魔障做斗争。一个人为了内心所想,彻底的,纯粹的,去活着。
这种纯粹,或许只存在于小说中,只存在于天才的世界里。“良心是我们每个人心头的岗哨,它在那里执勤站岗,监视着我们别做出违法的事情来,他是安插在自我的中心堡垒中的暗探。”这种良心我们每个人都有,但它对于“天才”来说,毫无作用。
不得不佩服毛姆,他给一个混账的“天才”塑造了一个完美的人生和完美的结局。因为他是天才,他离开妻子,抛弃孩子,祸害救命恩人家庭,违背人性,远离尘嚣,都得以解释。
对于主人公,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我并不讨厌他。我也知道,我无法成为他,一个不被世界理解的“天才”。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2
月亮代表头顶美好的理想和希望,而六便士代表的则是脚底下丑陋的现实和不如意。
在作者毛姆的笔下,自私但敢于打破世俗观念的思特里克兰德,近乎完美但有些爱慕虚荣的思特里克兰德太太,作画技术平庸但眼光极其好且善良的施特略夫……一个个人物形象饱满栩栩如生展现在我们面前,他们之间所发生的事情值得引人深思。
在《月亮与六便士》中,我最讨厌也最佩服的人是思特里克兰德,最同情的人是施特略夫。
讨厌思特里克兰德的自私与冷漠,为了所谓的梦想抛妻弃子,不留一分钱,即使好朋友的妻子为了他而自杀是他也不为所动,实在是令人可恨,更气人的是他最后在小岛上与爱塔结婚没有一丝一毫的`爱意,可见他的心是如此的冷漠(简直就是一渣男);佩服他的是能为了梦想战胜内心欲望和生活的艰辛,能为了梦想付出一切,除了画画其他一切都不在意,那样纯粹的热情令人感动。这样两种不同的形象在一个人身上体现出来真的很难想象。现实社会中又有多少人会为了梦想而不顾一切的去奋斗呢?这一点值得让我们向思特里克兰德学习。
愿我们都能向思特里克兰德一样,为了梦想而努力奋斗!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3
一经读起,不忍放下。
看到书评大多数人在说,“一地皆是六便士,却无几人抬头看看月亮”。与其如此评价,在我看来,此书书写,不如是人性的考量,与大多数人最内在的潜藏”。
斯特里克兰 人到中年抛妻弃子,为自己暂未被人认知的绘画理想远赴巴黎,虽丧良知,却侧面反映大多数人为梦想奋力一搏少有的勇气。他的傲慢无礼毫无感恩 爱与良知,原配的爱,与后期布兰奇为他愚昧的死,在他看来都是负担,他痛恨自己的欲望,却又无力控制。他看来除了精神世界,其它外在的一切均是负担与无谓。他的画作是他仅有的炙热赋予的灵魂。
德克斯特洛夫,他有着无限的慈悲心 善良 仁义…单纯善良而美好。可反面又反映不露声色的自卑 懦弱 委屈求全,无论克兰如何无理谩骂打击他,他都是竭尽所能在帮衬他心中这位“灵魂”画手,在克兰病重 他恳求妻子收留他在家,夜以继日照顾他,到最后,面对妻子的背叛,他因为爱而委屈求全护她一世周全。他近乎偏执的爱很可怜 可悲 也很可恨。但他的单纯赋予了他最为可爱一面。
布兰奇,这个女性人物,我不知道如何书写对她的.感官认知。她的性格特质大体都是隐晦盖过,不动声色 隐忍 贤惠 笑而不语,时而触碰她底线的内心叫嚣……本以为她与洛夫的感情线是此书唯一的美好,看到她背叛如此深爱她的男人时无限气愤,但读到最后,却对这个女人无法言语的爱表示无奈与理解。
面对克兰人物的无理 自私 目中无人,极度痛恨,却又不可主观评价。因为,貌似真正的艺术家都是疯子,有着常人无法理解感同的性格。
不是所有人都能放下六便士后得到月亮,但却不排除有那么一种人,他们不计得失之果,并不在乎是否得到月亮,只要在接近它的路上就好!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4
《文学回忆录》里,木心先生多次提到,任何伟大的艺术家生前一定对自己有着清醒的认识,有些人憋住了没说,有些人没憋住说出来了。思特里可兰德憋住了,无论是在巴黎某个肮脏小巷的某个阴暗楼阁里,,还是在塔希提岛的美丽丛林里,他都只是默默的,艰苦的创作着,画着那些在当时几乎不被人理解的画。赞赏和嘲笑于他而言,毫无意义,他在别看不见的时空里,精神备受煎熬,只为寻找到某种恰当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当他的画笔在纸上尽情飞舞,颜料肆意泼洒时,我想他不会不知道他将流芳百世。但我更清楚的知道,高傲冷漠如他,又岂会在意这些虚名,他所追求的唯有他自己独特的艺术世界,为此他可以抛弃妻子,可以忘恩负义。在他的艺术面前,所有道德上的罪恶对他似乎不过云淡风清,你尽可以说他自私自利,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极端自私的人,却毫不怜惜自己的肉体,物质生活的优裕对他没有任何吸引力,肉体仅仅是他用来创作的工具罢了。从这点来看,思特里可兰德既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同时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混蛋。
步入中年,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享受生活,好不惬意。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这都是绝大多数中年人的生活写照。人活到了这个年龄,大都已没了激情,曾经的梦想被安逸的生活埋葬,诗和远方成了一个遥远的传说。伟大的艺术家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们有颗不羁的心,平静安稳的生活对思特里克兰德而言是罗网,是束缚,年少时的梦想在一个最不可能的年纪重新焕发了。冥冥之中,似乎有一个看不见的魔鬼死死的扼住了他的喉咙,唯有艺术,才能使他解脱。或许有些人生来就是为了艺术的,或早或晚,迟早要为艺术吃尽苦头。留下了一封信后,他离开了伦敦温暖舒适的家,独自前往巴黎,并表明再也不会回家了。抛妻弃子,作为一个丈夫,一个父亲,就是受万夫所指也不为过。我不懂艺术,我也不明白追求艺术为什么要离开舒适的家庭。但我同情他,敬佩他,他的前半生一直都是为别人而活,后半生为自己而活无可厚非。思特里克兰德是冷酷的艺术家,如果家庭对的他的艺术只是牢笼,那就要毫不留情的舍弃。
我佩服思特里克兰德追求艺术的勇气,为了艺术而对肉体的痛苦不屑一顾也令我动容。可是他对施特略夫——一个十足的老好人——的所作所为实在令人义愤填膺。施特略夫,一个蹩脚的画家,却对艺术有着超乎寻常的鉴赏力。他是最早意识到思的伟大的人,可以算是思的知己了。他不遗余力的帮助思,甚至将思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可回报他的,却是思恶意的嘲讽,甚至连自己的老婆都和思私通。尽管绝望,愤怒,但对伟大艺术的敬仰最终使他原谅了思——虽然思并不在乎他的想法。思特里可兰德是伟大的艺术家,可耻的小人:施特略夫是平庸的画家,高尚的巨人。思对艺术的执着令人敬佩,但他不应该毁掉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庭,尤其还是一个曾无条件帮助过他的人。伟大的艺术并不意味着伟大的人格,人格的高尚与否似乎向来与学识无关,人性的复杂可见一斑。
思特里克兰德的余生是在美丽的塔希提岛上度过的。他与当地的一个女孩结婚,住在远离人烟的丛林里,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与在伦敦不同的是,他不需要为养活整个家庭而奔波忙碌,,他只需要全身心投入创作即可。这场婚姻不过是为了更好的画画以及满足偶尔的情欲。在生命的最后,他终于找到了一个恰当的方式将自己所看到的感受到的世界表现出来了,长久以来折磨着他的魔鬼终于离开了,他解脱了,带着释然和满足长辞于世。临终前嘱托妻子务必要烧掉那副最后的杰作,其中未尝没有对这世界的漠视和讥讽。他所追求的已然得到,至于后世的推崇或批评,思特里克兰德一定会说。
这世上总是有两类人,一类为理想,为心中的那轮明月而奋斗,一类为物质,为那六便士而奋斗。可是啊,让高尚的尽管高尚,庸俗的尽管庸俗,不要嘲讽更不要伤害。
l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5
《月亮与六便士》讲述了一个英国的证券经纪人,放弃了稳定的工作,和谐的家庭,抛妻弃子去追寻自己梦想,最终在南太平洋的小岛上用自己的画笔创作出自己杰出的作品但付之一炬的故事。这本书名气这么大,引起许多人思考自己的生活,但我还是刚刚才第一次读了这本名作,读完有这么几点想法记录下来。
第一,我们要月亮还是六便士?对于整个社会来说这个问题不用讨论,肯定大部分人去选择“六便士”对社会才是一个好消息,正是普罗万众们对物质的欲望才造就了当今社会物质的丰富和经济的发展;也肯定得有少部分人去追求“月亮”才能让我们的社会除了铜臭还有美的存在。那对于我们个人呢?尤其是对于我呢?我觉得我的想法与书中的布鲁诺船长不谋而合,布鲁诺船长说自己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一个艺术家,查尔斯是用画笔描绘自己的梦想,而他是用生活来阐释自己的理想。我觉得我骨子里是一个文艺青年,虽然我文笔也不好,也没有任何作品,我觉得别人是用文章和诗词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我则用我的生活来书写。所以我不是去追逐梦想,而是在生活中表达我的梦想。
第二,如何看待别人的选择?我觉得这本书写的好的地方在于,作者不是用励志的方式来写查尔斯的故事,没有鼓励大家去追逐“月亮”,而这好像一直被认为是“政治”正确的。作者只是描绘了这样一个人,做了一个这样的决定,然后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大众总是犯一个错误,以结果去评判这个人是否值得被理解和尊重,书中的查尔斯对待人事的冷漠和他的想法对世俗造成的冲击,几乎所有的人都是鄙视、排斥、厌恶的,但是当他的画卖了大价钱,大家又摇身一变改成了欣赏、理解、同情的了,翻脸速度堪比翻书,甚至连恨不得他去死的前妻,也接受记者们的`访问,并用言语粉饰着他们的关系与感情。大家表面上是赞成查尔斯追寻“月亮”的行为与勇气,其实还是赞美他创造的“六便士”(这次真不是六便士了,是许许多多的六便士)。那些放弃了“六便士”去追寻“月亮”的人们,如果他们的艺术品或其他各种成果没有得到金钱方面的肯定,那他们就不值得拥有我们的理解和尊重吗?
第三,我们如何看待别人对待我们的态度?不去受别人的影响,能够坚持自己的道路也是被大众接受的“政治”正确的处理方法。书中的查尔斯已经够不理睬众人的态度了,他能抛妻弃子,能忘恩负义,能漠视任何传统,能无视贫穷的折磨和病魔的纠缠,但他离开了英国,去了巴黎,又离开巴黎,去了马赛,塔希提,最终与土著人生活在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最偏僻的小屋里。书中说他在那里找到了自己心中的家,书中没说他为什么觉得那里是他的家,但我想最大的原因是他在那里感到了接受而不是排除。即使是查尔斯这种完全无视传统与社会规则的人依然能跨越半个地球去生活在有人认同的地方,那我们又有什么自信说我们不理别人目光,专心做自己呢?我们无法选择父母和亲戚,但是我们能选择自己的人生伴侣,我们能选择谁做我们的朋友和同事,跟查尔斯学吧,如果不想改变自己,那就找理解和尊重自己的人一起生活和共事吧。
莎士比亚说过,“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汉姆雷特”,我想我对于《月亮与六便士》中人物的看法也不会与别人完全相同,估计也不会与之后再看的感想完全一样,只是记录下来,因为它们存在过。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6
毛姆老师的经典著作。喜欢这样的叙事风格,逻辑性强,简短风趣,寥寥数语,鲜活的人物便跃然而出。
斯朱兰,显然是个追寻月亮的人,他放弃亲人,工作,甚至可以说是除了精神以外的一切,投身绘画。他用他的一腔狂热,用精神世界的挣扎和呐喊,变成一幅幅画作。然后一切激情褪去,重要的`是释放灵魂、找寻意义的过程。天才,离疯子确实只有一步之遥。
“遍地都是六便士,而他看见了月亮”。梦想似乎是那道白月光,追梦的过程永远令人心潮澎湃,心驰神往。斯朱兰是个极端,他嘴上说着不在意,心里头也毫不在意。他把被他伤害过的亲情,爱情,友情抛诸脑后,视凡世的价值观如无物。我们或多或少地震撼过,也有那么几次感觉酣畅淋漓,但我们最终学不来,也不用学。因为月亮就该在天上,仰望就好。
谁说平凡的一切就不可以是梦想?只能说大家的梦想各不一样。粗茶淡饭,老婆孩子热炕头,六便士就一定是对生活卑躬屈膝吗?答案自在人心,也因人而异。
最后的大溪地读来很是触动,有些地方,有些人,也许就是你心灵的安栖处,虽然第一次见,却如同故友相见,故地重游。于是你再也不想漂泊,只想在那里一世安稳。愿我们,都能遇见自己的大溪地。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7
月亮,代表着一个崇高的追求与理想。六便士,英国价值最低的银币,代表着一个卑微、平凡弱小的人。
有人跟我说,这本书写的太悲情,但是最后的结果却是圆满的。主人公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实现了他作为一个画家的梦,一个平凡卑微的人,已经寻到了他的月亮。一个朝圣者找到了属于他的天堂,一个灵魂的归属地。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话有三句。第一句,作家通晓的是人性,掌握的是人心。第二句,你是我的男人,我是你的女人。第三句,上帝的磨盘转动的很慢,但确磨的很细。
我不知道该如何解读第一句话,没有一个人能懂自己,别人又怎么懂自己,自己又如何能懂得别人。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本书的主人公,一个冷漠、无情、粗鄙、疯狂,一点都不懂感恩,一个不折不扣的偏执狂。正是因为这种偏执才使他知道自己的.追求及梦想,一个为了自己的梦想可以放弃一切的人。
舍弃了所有、扔掉所有阻拦自己的东西,家庭、环境、世俗的眼光。你是我的男人,我是你的女人。这是艾塔对思特里克兰德所说的话,接受艾塔是为了什么,打开爱情的心扉、是性还是一个可以安心绘画的环境。我一直也没有想通,这些都是他所不需要的东西,这些都是可以阻挡他脚步的东西,艾塔选择他是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因为爱情另一个可以说是血统、一个白人的血统。艾塔说这句话的时候我更多感受的是爱,当思特里克兰德要赶走艾塔的时候也是看不见一个自私、冷漠的偏执狂,这也是因为爱吧。
记得一部电视剧里有这样一句台词:“爱情的道路上永远有一个人是一个人在追,另一个人在跑”。荷兰画家妻子更多的是激情,当激情过后的空虚是无法填补的。现实生活中的感情大多也是结束,当所有的激情都已消退,没有了热恋期喋喋不休的话语和甜言蜜语,唯有柴米油盐的琐碎生活。双方都会产生一种幻觉,对方不爱自己了或者曾经我爱的那个人已经渐行渐远。爱与被爱都会变得平淡,我们只是缺少艾塔“献身”的精神,你若不离我便不弃,爱是一份执行,一份信任,一种忘我的幸福。上帝的磨盘转的很慢,但确磨的很细。时间是最好的磨盘,磨光了我们的棱角、磨平了我们的梦想。把我们磨成了曾经最讨厌的样子。谁又能活的明白,有几个人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有几个人肯为曾经的梦想放下一切多余的包袱?不是上帝的磨盘磨平了我们,是我们自己把自己磨平。生活并不能压弯我们的腰,只是我们选择向生活低头。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8
《月亮与六便士》问世于1919年,堪称毛姆最负盛名的作品,这部小说以62种文字风靡全球,发行了6000多万册,还曾两度改编为电影。在中国,《月亮与六便士》堪称文艺青年必读的经典。毛姆在这部小说中,以一个旁观者为第一人称,以法国印象派画家高更为原型,描写了主人公不管不顾,与家庭断绝关系,穷尽一生只为不负内心的热情与理想的故事。
什么是月亮?月亮是人心中的清明理想,月光是那么皎洁,梦想是那么美好。什么是六便士?六便士是现实,是金钱社会中的蝇头小利。月亮高挂空中,遥远而美丽,若要追寻,必然经历一番曲折,最后很可能一无所获。而我们全都站在土地之上,每日面对的都是现实的生活。六便士纵使带着铜臭味,却也是我们的生活。斯特里克兰为了追求心中的理想,变得不可理喻,背弃家庭,因此落魄一生,在一个小岛上染病而终。但在最后,他终于完成了毕生的使命,找到了他一直追求的东西。你可以说他冷酷无情,视道德如粪土,但在另一方面,他对理想的坚持不懈,也值得我们这些终日围绕六便士生活的人学习。人性是复杂的,内心是多变的。
我们的主人公查尔斯·斯特里克兰本是一位证券经纪人,生活殷实,家有“贤妻”,有一双儿女,将来定可开枝散叶,子孙承欢膝下,过着充实、幸福的生活,到时寿终正寝,入土为安。“这一定是世界无数夫妻的剧本,这样的生活模式虽然平淡,但也不啻为恩惠,会让人想起一条小河缓缓流淌,蜿蜒流过绿草如茵的牧场。
然而,这样度过一生,总会让人觉得心有不甘。有的人喜欢简简单单,做平凡的人,过平凡的生活,在平凡中迎来生命的尽头。梁实秋说:”人生本来如寄“。生命是那么短暂,何不简简单单,恬适自在地过活。斯特里克兰夫人就是这样的人。她安于家庭,终日相夫教子,生活中唯的起伏便是与艺术家的.交往。她以她热爱的家庭、丈夫和儿女为傲,现实中这样的女人并不在少数。但是,人都有一腔热血,不愿意在碌碌无为中度过一生,渴望出去闯荡,经历一番起伏,哪怕会碰得头破血流,也在所不惜。现世安稳岁月静好,固然不可多得,却会让不甘庸碌的灵魂惊惧不安。人在骨子里都渴望过惊险剌激的生活。他们不喜欢安稳的陆地,只想在惊涛骇浪中挑战自己。他们要的是刺激是轰轰烈烈,尽管前路危险,却阻止不了一颗喜好冒险的心。
有人说,这世上最复杂的莫过于人心。斯特里克自利,不顾人的感受,在这一点上,就算对他有再多的批评也不为过。但是,他不顾一切追求艺术,他的那种纯粹的精神又值得我们敬佩,这就是人性的复杂和矛盾。理想是美好的,但必须分清理想和幻想。人可以追求理想,但要脚踏实地。月亮虽美,但我们终究是生活在地上。无地上的六便士,我们的梦想只能变成空想。月光洒向大地,笼罩着现实中的一切。我们还需从现实出脚印,实现心中的清明理想是否曾抛开一切,追求心中的理想?你是否曾受到现实的羁绊,终日蝇营狗苟?面对人生的种种选择,你要天上的月亮,还是要脚下的六便士?如果你想摆脱世俗的束缚,寻找灵魂的家园。那么,《月亮与六便士》便是你的必读作品。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9
重读这本书时,比起体会“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这次我更在意书中人物的感情细节,边读边在脑子里不断拼凑那些忘得差不多的情节。
中间读到某些描述时我都非常生气,觉得他真的是个冷漠自私至极的王八蛋,凭什么抛妻弃子之后还一副理所应当的样子,又凭什么认为自己拯救了一段荒唐的婚姻而如此漠视他人的生命,且赞叹男人才有高贵的灵魂,嘲讽女人只是依附爱情而活的蠢货。
后来仔细想想,他身旁满是人性的矛盾、拿爱情来矫饰的控制欲以及虚荣的社交,既然世俗都没有多好,也该允许有人反抗。如果他的内心真的受到某种牵引,又怎么能忍受循规蹈矩地配合着妻子的`虚荣过完这一生。想到这里又觉得他真是个勇敢真实的理想主义者,他的语言反映出来他的灵魂更是极具魅力,总叫人能轻易地站在他那边。
作者在书中都极少为他的冷漠无情找借口,这显得人物更加真实,也让我反思着我是否应该更加客观地看待书中的人物,而不该拿他与我脑子里设想出来的追求艺术的完美形象做对比。
但个人还是觉得刘勇军的那个译本比较好读。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0
《月亮与六便士》是一部非常有名的小说,作者是毛姆。它的名声很高,还没读过,便大概知道里面的核心,会偶尔假文青的用来形容理想主义。我读过之后,除了对里面画作妙惟肖的描写感到震撼之外,反而没了之前那许多感慨。
没读过之前,我以为小说主角是个为了理想而奋斗终身却又穷困潦倒的可爱的小年轻。描述为可爱,是因为,我觉得,男主至少是个心地善良纯真的人。然而事实是,男主是一个脾气暴躁没礼貌的大叔。这个大叔的原型是知名画家高更。大叔的前期其实是一个典型的“成功”人士,六便士的生活似乎有点低估他的社会地位。然而,或许就是这种反差早就了这个角色的不平凡。第一个反差,是大叔的年纪,他不是我们刚步入社会的小年轻,而是有很让人羡慕的家庭的人,这样的人,让他放下所有去追求遥不可及的“月亮”,似乎有点不可思议,得需要多大的决心?第二个反差,是大叔的社会地位,如果他一无所有,我可以想象,一个逼到绝境的人会遭遇怎样的涅槃重生,可偏偏是顺利的幸福的成功的人,可以不顾虑“沉没成本”,从头开始。这需要多大的勇气?
我没有研究高更的真实历史,对于这本小说,太过超于现实世界的描述和有时过于牵强的逻辑,难免让我感觉真实。但或许,真实并不是这部小说的初衷吧。纵使这位天才有着非凡的天赋,但于我个人,我不喜欢他。除去表面的不负责任,和对家人带来的伤害不说。我最痛恨的'是他对朋友的态度。我忘了那个唯一欣赏他的朋友的名字,暂且叫他小胖吧。小胖也是一个画家,在见过他的画之后,非常惜才,纵使男主脾气暴躁还没礼貌和修养,小胖依然对他很好。可惜男主非但不感恩,还出轨了小胖的妻子。其实这一点逻辑我一直觉得小说没交代好原因,因为一开始小胖的妻子是很讨厌男主,和小胖关系非常恩爱。
后来莫名的,就被男主吸引,我记得用了一个因为他有“野性原始”的吸引力来简单解释了小胖妻子的出轨,或许男主的身上有太多的难以解释的现象吧。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1
满地都是便士他却只看到月亮。
如果有哪位作家,读他的书便仿佛真切地与他对话,那么这个人一定是毛姆。每每读他的书,都像有人拿一把大铁锤敲击我的灵魂直到它脱离我身体的桎梏站在离我不远的地方审视我窥探我拷问我。这种灵魂震动的感觉让我清醒让我震惊让我窃喜也让我迫不及待想要读完一本书。
1、命运是多么神奇的东西,当你或者体面的生活儿女双全家庭美满畅享未来宁静安详的岁月时,你神奇般地被命运击中,从此开始了抛弃过去没有历史的“朝拜之路”。
思特里克兰德在他生命的前四十年就过着这样世人眼中的舒坦生活直到他水溺在艺术这片池塘里。仿佛一切突如其来……
2、故乡,从不是你出生的那个地方。有些人被随意丢在一个什么地方出生成长,从孩提时代就已经非常熟悉的一条条蜿蜒的小路,一排排整齐的房屋,对他们来说不过是旅途当中的一个客栈。他们,一直在思念且寻找一处自己也不知道在哪里的家乡。如若找到与他们而言便是得天独厚。
3、大多数人是被枷锁束缚住的.,功名利禄就是隐形的最有力的锁链。过着自己喜欢的生活,放弃名利,远离世俗,与世无争,难道就是没有追求?相反,做一份体面的工作,年入百万,娶一个漂亮老婆就是生命的全部意义了吗?我从来不相信路,我只相信我自己的心。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2
作家把一种性格放大到极致,让我们去体会感受每个人骨子里都有的那一点点对理想的追求。
这本书说是写于一战期间,想要给当时迷茫的人们一些鼓励,希冀人们不致于在战后对生活百无聊赖。不知道这本书对于那些人是不是真的起到指引心的作用?
看这本书的时候,很佩服斯特兰的自私,内心没有一丝愧疚波澜不惊地就抛妻弃子去到巴黎,全身心学画画。其实很羡慕,可是转念想想,现在的'人有几个可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知道自己的追求?怕是浑浑噩噩地多些。
斯特兰其实往小了看可以是力争上位的庸庸白领,只是没那么彻底,仍旧在自己的生活圈里,会为自己做一点点娱乐的事感到负罪感,但无法避免,那些事总是很克制地去做,这样良心才回安宁。
最后,斯特兰终于去到大溪地,这个地设十分符合他种种要求的地方。爱塔料理他的起居,充当他的画模,满足他自己痛恨至死的性欲,不打扰他的内心世界,事事遵从他的意见,他大概不会想到此生能遇到爱塔这样一个完美伴侣吧。
现实生活中我们并不总能像他这样美满地按着自己所思所想去过日子,但他到底唤醒了一些心底里有执念的人。
第一次看毛姆的书,书名没有在书里出现过,不知道怎么讲对这本书的感觉,可能是没有感觉吧。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3
作者萨默赛特毛姆曾说,《月亮与六便士》这个标题是他随手起的,与小说主题无关,但我觉得这个标题起的别有深意。在那无数的选择中,是选择抬头仰望皎洁的明月,还是弯腰捡那枚六便士硬币?这两个截然不同的选择,让人有一些猝不及防,是选择理想还是现实呢?
书中的`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是一位年近40的证券经纪人,在一夜之间断然抛弃自己的家庭,事业,离家出走,孤身一人寻找自己的崇高艺术理想。最后他一生饱受精神上的创伤,他将一切画作,付之一炬。
在世俗人眼中,特里特兰格并不讨人喜欢。他性格孤僻,毫无人情味,在道德层面,他忘恩负义,抛弃妻子,令人诟病。但是在艺术境界中,他是那举世无双的绘画天才,而一颗璀璨的艺术之星,又怎么会被世俗的看法和生活所捆绑呢?
我认为他也是伟大的。他一个40出头,毫无艺术功底的大叔,都能为了梦想放下一切,放弃一切,只为了追求那遥不可及的艺术梦,每个人都有追求梦想的权利,如果你也有梦想,那么不妨大胆一点,用勇气与热情去追求吧。
人生只有一次,不可能重来,拼尽全力让这梦想之花,尽情开放吧!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4
我觉得,大多数人这样度过平庸的一生好像欠缺点什么。我承认这种生活的社会价值,我也看到了它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却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渴望一种更狂放不羁的旅途。这种安详宁静的快乐好像有一种叫我惊惧不安的东西,我的心渴望一种更加惊险的生活。只要在我的生活中能有变迁和无法预见的刺激,我是准备踏上怪石嶙峋的山崖,奔赴暗礁满布的海滩的。
毛姆说: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单枪匹马的战斗。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孤独的个体,孤独的来到这个世界,又孤独的离开。尽管在人生中的不同时间段都会有人来陪我们走过一段生命旅程,但是没有谁会是谁永远的'陪伴,我们注定孤独的走过自己的一生。
刘同在《你的孤独虽败犹荣》中有这样一句话:有一种孤独,不是做一些事没有人陪伴,而是做一些事没有人理解。我们当中有的人可能一生都在执着地希望被人所理解、所承认,但这个愿望似乎很难达成。
现实社会中的钟子期和伯乐总是那么的可遇而不可求。可是不被理解,不被承认又如何,只要我们遵从自己的内心,过着我们自己心中所想的生活,孤独又算得了什么呢?无论如何,请一定要记住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们都只是滚滚向前的时代浪潮里微不足道的一员,我们疲于生计,日复一日的重复着索然无味的生活。
我初读这本书的时候,觉得主人公是个疯子,他不仅放弃了体面的工作,还抛弃了自己的妻儿,而这仅仅只是因为他头脑中突然冒出的一个荒诞的想法。但是现在我却认为斯特里克兰德是一位勇敢的人,在众人都只看见满地的六便士时,斯特里克兰德却抬头看见了自己的月光,为此他抛下一切不停的流浪,最终流浪到了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用画笔谱写了自己光辉灿烂的生命。
日复一日的枯燥生活渐渐磨平了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耐心,我们不再对安稳生活以外的东西产生兴趣,我们慢慢地成为了一个个只会赚钱的机器,没有思想,没有灵魂。但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也许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曾有过那样一轮明月,那样一方田野,但未必人人都会有像斯特里克兰德那样放弃一切重新开始的勇气。
也许只是我们心中某一时刻突然冒出的想法,也许我们会觉得它很荒诞,但是人的一生总要为了自己而活着,为了自己心中所想疯狂一次又如何,愿所有人都能充满着激情去对待生活。我希望我们所有人都能够抬头看见自己的明月光。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5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题记
所谓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世人对它褒贬不一,有人直呼“看不懂”,也有人说读起这本书时“仿佛有一个人在用只有我们两个人懂得的语言吟诵内心的诗篇”。
在我看来,与其说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是在描绘斯特里克兰德的一生,不如说是他想借这本书表达自己的渴望,表达他对自由的渴望。
书中斯特里克兰德是一个无限矛盾的人,他看似没有人性,为了虚无缥缈的梦想抛妻弃子,他好像能够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完美自洽,对于康德提倡的道德不屑一顾。但他依旧被肉体的欢愉吸引,和欣赏他的画家的妻子在一起,也依旧在死亡前的一刻为自己的土著妻子流下两行热泪。
斯特里克兰德代表的是一种人类最初的状态,他原本是英国的一位富裕中产阶级,过着不愁吃穿的小资日子,然而这样的生活满足不了他对创作的'渴望,于是他抛开一切,一个人来到法国作画。我们回想一下我们的一生,从呱呱落地到咿呀学语,再到青涩豆蔻和成家立业。我们在慢慢地给自己添加身份,从懵懂的稚童到成熟的中年,经历着社会赋予我们的角色,但这些东西也无时无刻地不在控制着我们。
我们偶尔抬头望望远方的月亮,然后又低下头寻找地上的六便士。
斯特里克兰德的一生,从获得这些外壳,到剥离这些外壳,既是升华了灵魂,也是摧残了肉体。就像毛姆一直在书中所表达的那样,灵魂是不受制约的,是一片混沌,是如同出生婴儿一般纯净而又肮脏,“卑鄙和崇高,恶毒和慈悲,憎恶和喜爱能够在同一个人心中,并不相悖。”
这本书每一句话都在挑战读者的价值观,然而你怎能知道凡俗的价值观不是枷锁?就像康德的道德,凭什么作为能够审判人灵魂的一切标准?如果一个人完全不处于社会之中,那么那所谓坐在宝座之上的道德,对于他又有何等意义?
斯特里克兰德毫无道德标准和善恶准则,他抛弃妻子,害情妇自杀。书中的“我”想大义凛然地审判他,却被他一句话说得灰头土脸,“你和我争吵,是因为我对你对我的看法根本不屑一顾。”
没有人能审判灵魂,当一个人回归到灵魂最初的状态,必然是如斯特里克兰德一样矛盾的,他不想成为皮囊欲望的枷锁,他憎恶一切令他欢喜的事物,可当他一件件剥离原本的身份时,却不禁发现,欲望和纯真就是和谐存在的。在他的心里,灵魂的裸奔可以对一切不在意,可惜对于肉体的欲望他却无法完全克制。很多东西阻止了他对美的追求,然而他却无法完全摆脱它们,他鄙视爱情,可我相信,他依然爱着自己最后一任妻子。
最后的最后,他烧毁了自己的旷世杰作。从始至终,他都不想让自己的行为对这个社会有个交代,他只想对自己有个交代,而他成功了,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眼瞎身残,可他毫不在意,哪怕明天就会死,他也只会咧嘴一笑,佛家说:“一副臭皮囊,四大皆空。”
他追求美,不是为了别人,不是为了梦想,仅仅是因为他的灵魂告诉他,不画画就活不下去,而除了画画其他的都不重要,都是枷锁。
所有人都在争夺地下的六便士,唯独他抬头看到了月亮。
他可能是世人眼中的疯子和人 渣,然而这种对于灵魂欢愉最纯真的追求,恰恰是人类最本来的面目。婴儿不知何为善恶,他们有最纯粹的眼睛,最美好的渴望,然而也会在襁褓中肆意汲取母亲的母乳,掠夺生养他们之人的生命力。
最纯粹的善即是最纯粹的恶。
现在很多人都是从没有善恶价值观的婴儿变成小心翼翼地遵守社会规范的成年人,他们在名利场里打转,偶尔抬头看看月亮,陶冶一下情操,却再也回不去那个最纯粹的婴儿形态。
斯特里克兰德却是在一切之后,终于回归了灵魂最原始最野蛮的兽 性和神性,它们交织在一起,最终平静地回归于大自然。
就如尼采所说:“当你在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正在凝视着你。”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相关文章: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02-20
月亮和六便士读书笔记12-21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优选)01-24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15篇)06-06
阅读《月亮与六便士》收获最新范例五篇06-20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02-22
月亮与六便士的读后感05-10
《月亮与六便士》的读后感01-11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09-27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精选]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