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读后感

时间:2024-06-07 14:25:4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人类简史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类简史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类简史读后感

人类简史读后感1

  那一年,我企图啃完一本大部头著作,这本著作的名字叫《宇宙历史哲学》,很宏大的一个名字,内容也是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奇怪的是知道这本书的人并不多,而且似乎没什么人重视这本书。那时候,我很是怀疑作者的观点是不是太扯淡了。因为如果他说得很有道理,他应该很出名才对。那时候,我判断一样东西好不好,依然会受到身边的人的影响。那本书是真的太厚了。比萨特的《存在与虚无》还厚。《存在与虚无》已经够难啃了,这本书更难啃。读这本书,你得了解很多科学常识。我最后还是没能把这本书读完。但是通过这本书,我建立了自己的上帝观。我说我相信上帝的存在,并不是因为我读了《圣经》,而是因为读了这本书。这本书用推理的方法论证了上帝的存在。但这种方法不像《百年孤独》里的用照相机照出上帝的验证方法,这种方法非常理性,而且是毫不含糊的。

  我在那一年冬天写了一篇散文,名字我记不清了。中心思想就是人类属于宇宙,而宇宙就是上帝。我说皈依不是主观的事情,是客观的事情。不是你想不想皈依上帝的问题,而是你本来就属于上帝。去年,我和武总、谢总吃饭,我们一起探讨信仰的问题。我把我的这种奇怪的信仰说出来,然后他们就联合起来攻击我。他们觉得我的信仰不算信仰。因为但凡是信仰,你就得能说出个子午卯酉来,不仅如此,你还得有一定的戒律仪式、修行方法。而我呢?我什么都没有。

  我们辩论得非常激烈。谢总有事先走,临走前丢下一句话:小李,在这件事情上,我坚决站在你的对立面。

  我估计我到今天也依然无法说服他们。我也不想说服他们。

  他们可能以为我经常读佛经和圣经,所以我指的上帝就是宗教意义上的上帝。但其实我们说的完全是两码事。

  写这篇文章,我不想就我自己认为的上帝是什么样子作过多阐述。我是想说,人这种动物,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思路跳得有点远。

  前几天,听罗胖子说,认知越进步,人的.地位就越低。哥白尼出来说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于是人的地位就降格了。达尔文说人其实就是众多动物中的一种,是由其他动物进化来的。于是人降格成了动物。到了凯文。凯利那里,他觉得生命只是按照宇宙的方式去进化,机器也算是生命。人呢,和机器也差不多。我赞同凯文。凯利的观点。不然我也不会啃完他的《失控》。

  《失控》真正吸引我的,是它对生命的描写。和庄子的齐物论非常非常像。

  宇宙诞生,生命诞生,人类诞生。这三者,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

  以上的胡言乱语,算是我读《人类简史》的一点点联想。

人类简史读后感2

  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会有信任?人是怎么互相认知,互相沟通,甚至会互不认识,却在一起合作?

  让我们从远古时代谈起。“八卦”——现在的我们对此兴趣满满,却不知若没有“八卦”,就不会有我们美好的今天和未来……人与人的交流是有限度的,我们只会和父母、家人和兴趣相投的人一起沟通、交流。那我们怎么和别人交流呢?那就是在背后讲别人“八卦”,让不相识的人通过你的“传导”,互相认识。

  是不是听起来匪夷所思?最匪夷所思的还在下面呢!“八卦”这种方法伴随着一个数字——150个人。

  一旦超过了这个数字,人们“八卦”的.信息就会爆炸,就会无法和平相处,无法正确认识对方了,这又该怎么办呢?

  “门槛”总是要过的,人们想出了各种各样的虚构故事。试想一下,法律、正义、人权、国家、宗教是原来这片土地上拥有的吗?

  不,绝对不是。它们只是一个故事,一个虚构的故事,它们让成千上万的人同心协力。这些人也许从未谋面,却能在一起工作,一起合作,甚至一起生活,更甚至心连心,永不分离。

  为什么会有金钱?因为这也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叫“金钱”,一个全世界人人都相信的故事。那为什么“金钱”这个故事人人都会相信,而其它的故事,比如“信仰”却会出现水火不相容的教义——不同的故事呢?因为信仰的重点是自己相信,但金钱的重点是“别人相信”。让我们来假设一下:假设印度与地中海地区首次开始贸易的时候,商人们发现一个天赐良机——印度人对黄金兴趣寥寥,黄金几乎一文不值,而在地中海人人垂涎黄金,黄金价格昂贵。商人们利用差价,赚上一笔。这使印度市场的黄金需求暴增,价格水涨船高;而地中海则因“物不再稀也不再贵”,黄金价格下降;最终黄金价格统一。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黄金所代表的“别人的相信”,使人人都相信了黄金是珍贵的。有了对黄金的相信,“金钱制度”拉开了帷幕,人们拥有了一个万物可换,万众相信的东西,把我们连在了一起,它让全世界数十亿人能够合作,进行各种贸易和生产活动,并让我们相信物有所值。讲到这里。你的脑海里一定跳出了一个词:八卦→虚构故事→相信黄金→金钱制度→信任!不错,就是信任。

  金钱让我们建立起陌生人之间的信任,但信任远不局限于金钱——荣誉、忠诚、道德和爱更完美诠释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信任有时是与生俱来的,有时是互利互助的,有时更是在制度里形成的。

  信任永远不会完整,永远不会永恒,你不会永远得不到信任,也不会轻而易举地拥有信任。不管你有多伟大,是信任让你快乐,让你感受到活着的牵伴和意义!有了信任,才有了人类的发展,才有了今天的世界!

人类简史读后感3

  《人类简史》算不上是一本“严谨”或者说“地道”的历史书,却是一部值得推荐的世界史新著。作者跳出人类局限看人类历史,从“物理学”“化学”的宇宙开端,到“生物学”的生命演化再到“历史学”的人类文明,层层分析,深入透彻,充满人文关怀和人生哲学。细品此书,颇多感受。

  一、人类历史是自我认知的反思

  作者认为,人类最大的进步体现在:人类能秉持科学的态度承认自己的无知。就如近代欧洲认识到自己并非整个世界,才能发现新大陆,近代中国能认识到自己并不是天朝大国,才能重新崛起,我们只有意识到人类只是一种没什么特别的动物,才能与其他生物、整个生态和谐相处。

  这给我们工作、生活诸多启迪。一方面,人的一生是短暂的,而知识是无限的,尤其对知识、科技、理念日新月异的今天而言,学习无止境,承认无知则是收获进步的第一步;另一方面,人又是渺小的,只有时刻认清自己、摆正位置,才能真正承担起对家庭、事业、社会以及生态圈的责任和义务。这对于工作而言同样受用,任何一个处室、一个部门,只有坚持一盘棋思想,摒弃本位主义,才能真正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二、人类历史是自我变革的蜕变

  世间万物,变动不居,人类总是在适应与改变中前行:种族演化与生态面貌的互相影响、认知革命中形成的'社会准则和大型合作“全球帝国”的发展趋势,让人类逐步打破“我们”“它们”“他们”之间的鸿沟,全球博采众长、加强合作,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步伐,也才能应对全球变暖等人类共同的问题。

  这提醒我们形势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不能身体已进入新世纪,而脑袋还留在旧思维。不管是国家层面的对外交往,社会层面的组织分工,亦或是个人层面的人情往来,不管是经济发展、社会管理,都要摒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冲破制约发展的旧框框,让各种发展活力充分迸发出来。同时,更要坚定共同的理想信念、树立共同的目标追求,坚持优化协同高效的原则,坚决执行公认规则、维护稳定团结,让适应与改变、交流与合作成为发展主旋律。

  三、人类历史是自我完善的探索

  近代人类历史总是在否定、肯定、再否定中曲折前行。一方面,科技和社会关系的创新和突破,带来欧洲从“经济侏儒”到“全球霸主”的转变,整个欧洲从上至下形成了现代科学和资本主义的思考方式;另一方面,科技革命进程过快,导致人类身体结构进化不及、生态系统反应不及、人文关怀缺失等严重问题。

  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发展等不得、改革拖不得,必须有一股敢闯敢试的拼劲,决不可畏首畏尾、怕狼怕虎。与此同时,面对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行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更要防止粗疏和鲁莽,必须拿出勇毅笃行的稳劲。随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举措不断推进,对利益关系的触及将越来越深,对此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对改革进程中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要一个一个克服,问题要一个一个解决,既敢于出招又善于应招,做到“蹄疾而步稳”。改革前行需要创新思维,更重要地是脚踏实地、夯实基础,注重每项工作推进中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权衡利弊,防范于未然;更要回归本源、回归原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努力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真正做到发展成果为人民共享。

  四、人类历史是自我约束的进步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人性使然。资本主义的产生使人类社会产生了深刻变革,冲破封建主义藩篱的同时,带来的是对自由主义的极端推崇,而不加约束的“自由”必然导致罪恶的释放,历史证明,即使在宗教约束下,受到利益驱使,人类也有可能形成整体冷漠,如利益驱使产生了社会倒退,欧洲在整个中世纪未出现过奴隶制,在帝国扩张时却发生了长期的、大规模的“理所当然”的奴隶贸易。

  这告诫我们,人性的是可塑的。

  治国理政必须充分发挥法律和道德的共同作用,才能实现最大的治理效应,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继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发挥好道德的教化作用,让价值理念转化为价值风尚,提升全民素质。另一方面,要依法治国,充分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加强体系建设和普法教育,使遵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读《人类简史》时,沉浸在十万年间的荣辱兴衰中,让我于心境宁和之际思索真实人性,于跌宕起伏之间看淡个人情绪和利弊得失,更让我深切感受到历史、现实与未来之间的通灵,历史即是过去的现实,现实则是未来的历史,知古而鉴今,鉴今而律己,才是对历史最大的尊重。

人类简史读后感4

  随着宏大辉煌的罗马帝国的分裂,欧洲的历史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时期——中世纪时期。作者房龙则沿着宗教发源的线索讲述了中世纪时期欧洲社会的发展。

  罗马帝国灭亡后,北方蛮族的入侵使欧洲大陆再次陷入混乱,在罗马帝国时期的已经兴盛基督教会得到了蛮族的敬重,在这个时期成为了许多民众的精神支柱,皇权与教权的冲突也引发了教皇和皇帝的各种矛盾。封建神教统治下的欧洲是一段黑暗时期,民众受到封建迷信思想的束缚,严重阻碍了欧洲社会的发展。后面发生的十字军东征虽然失败,却让欧洲人领悟到了东方文明,让欧洲城市的'人民开始挣脱封建神教的束缚,开始追求全新的生活,欧洲的城市文明得以迅速蓬勃发展。十字军东征同时也促使地中海地区的贸易日益兴盛,欧洲在经历了一个黑暗的时期后开始迅速发展,甚至超过所有地方,开始向近代迈去。

  中世纪时期的混乱与封建迷信,使原本迅速发展的欧洲一再停住了前进的步伐,落后于世界,因此这个时期也被欧洲人成为“黑暗时代”“中古时代”。正是因为这种腐败黑暗的生活,欧洲文明在十字军东征时期与东方文明相碰撞,欧洲人民开始厌恶狭小黑暗的城堡生活,开始追求一种全新的生活。欧洲最先开始步入近代,中世纪时期开启了“文艺复兴时期”和“大航海时代”。

  闭关自守必将导致落后,欧洲中世纪时期尽管黑暗,但是开始刺激了欧洲的发展,使原本封闭落后的欧洲开始立足于世界,人类社会开启了新一轮的发展。

  封建思想,战乱与落后导致了黑暗,因为人类能去思考,去追求更好的生活,这恰恰变成了人类进步的发动机。

人类简史读后感5

  本书将人类史巧妙地分成三个阶段: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和科学革命。单就这个分类就足以把玩很久。因为相比较而言,认知革命时间跨度最长,农业革命次之,科学革命跨度最短。反过来,对人类变革影响最大的却是科学革命。所以说,人类是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自我认知阶段,接着通过农业革命慢慢稳定下来形成了村落、城镇、国家,最终依赖着对未知事物的探索欲望发展出了科学,运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到了如今的现代。说到影响,其实历史上每一个时代都给我们留下了遗传基因,至今影响着我们每一个现代人。本书作者认为:历史的目的不在于做出准确的预测,而是要拓展视野,要了解现在的种种绝非“自然”,也并非无可避免。这种历史甚至要追踪到几百万年前。现在的我们喜欢吃甜食,这件事就来源于远古的采集社会,那时候唯一的糖分来源就是果糖,然而这种藏在植物中的宝藏,一年只能获取一次,所以渴望吃到甜食的祖先们一定是吃到爽为止,吃完了估计还要搞个“爬梯”庆祝一下。于是乎对于糖分的喜爱就深藏在我们的基因当中,即使现代社会发明了蔗糖的人工提炼,人类还是对糖分爱不释手。于是,迎来了困扰人类的健康问题:肥胖。所以明白了这个道理,肥胖问题的预防和解决也就变得轻而易举了。

  当然这样的人类与动物并没有什么差别,然而书中着重讲述了人类是如何从一个食物链的中低层生物一跃到了食物链的顶端,甚至成为“上帝”的过程。这里面我认为最特别的地方就是人类的语言。人类的语言最特别之处就是他能够虚构一个故事。从而让更多的智人团结起来向一个目标奔去。书中举了一个标致汽车的'例子。我家里就有一辆标致车,他的车标类似施泰德狮人。过去标致汽车只是来自法国瓦朗帝盖伊村的一个小厂,距离施泰德洞穴只有300公里远。而现在的标致却是个跨国企业,全球员工50万,年产量150万辆,是什么让这么多陌生人合作办公的呢?标致公司又是什么呢?答:即使有一天标致汽车破产了,把公司员工裁员了,设备处理了,办公室全毁了,公司本身也是存在的,因为大家都相信这个公司是存在的。这个建立在人类集体想象当中的标致公司,他与实体世界并没有什么连接。让这个虚构之物与世界产生连接的是什么呢?就是语言。除了语言的力量,书中还展示出了文字、数字、金钱、市场经济、资本主义等等事物的原理。每每读后我都要叹服作者非同寻常的想象力。就像评论家高毅说的,他竟能从用生物学制造的那只背上长耳朵的老鼠联想到3.2万年前的施泰德狮人,并能匪夷所思地产生“弗兰肯斯坦如今正坐在吉尔伽美什肩上企图灭绝智人”这样的奇想。这说的是人类可能通过基因重组制造出生化人,从而迎来新的人种和智人的末日。但作者有一颗悲天悯人之心,因为看得出他并不希望那一天的到来,而且这样的结局和自我毁灭的方式太令人毛骨悚然了。于是,作者提出了一个灵魂拷问:“我们人类到究想要什么?”从而将本书从历史学层面提升到了哲学层面。

  这里我也就不展开探讨人生哲学和人生真谛的话题了,我深知自己水平不够。如果朋友们悟到了,大家可以分享一下。但我真心感到这是一本旷世奇书。读过之后爱不释手,所以通过读书分享的形式写出来,希望有兴趣的朋友能够在茶余饭后聊聊他……

人类简史读后感6

  《人类简史》由以色列作家尤瓦尔·赫拉利所著,是一部讲述人类历史的推进以及人类自身发展的社会学著作。“从动物到上帝”也是此书的副标题,作者跳出人类中心论的思维束缚,用通俗有趣的语言和客观的视角讲述了人类如何从非洲角落一个毫不起眼的动物族群发展成为地球的主宰,站上生物链的顶端,并汲汲追求成为拥有永恒青春和毁灭一切力量的神。

  《人类简史》这本书讲的是整个人类的历史,因此向前一直延伸到数百万年前,然后一直讲到现代,并在结尾迎来的全书的高潮,那就是人类的可能的未来,最后的部分给人的感觉才是最震撼的。作者从远古生物进化,讲到农业革命,从帝国主义讲到资本主义,一段段历史娓娓道来,并在不同的人类发展阶段加入了作者自己视角,剖析分解,在很多方面都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当然我们读历史,最重要的不是弄清楚那些历史事件,看历史的热闹,而是要看历史究竟给予了我们哪些启发和思考,历史无法改变,但是历史给予我们的.思考价值却可以给我们以启发,并让我们有机会创造更好的世界。

  250万年前人类还是一群在东非草原上与动物无异的古猿。一直到200万年前,人类开始了他的第一次迁徙之旅,从东非出发,足迹遍及欧亚大陆的每一寸土地。在欧洲和西亚形成了称为“尼安德特人”的种群,在东亚则称直立人。在印尼则住着梭罗人,在另一个不远的弗洛里斯岛上,人类则经历了一场侏儒化的过程,形成了独特的人种——弗洛里斯人,身高不足一米,体重不超过25公斤,完美的适应了在在岛上食物匮乏的生活。这一过程持续了约200万年。这些人类共同生活在欧亚大陆上,直到智人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平衡。大约15万年前,长得与我们现代人无异的人出现在了东非高原上,之后开始了他们征服世界的里程。到大约1.2万年前,全世界仅剩智人这一种人类了。

  近代科技发展异常的迅速,出门打车用手机,叫外卖用手机,手机本来是我们打电话的工具,随着手机智能化,网速的升级,现在我们已经离不开手机了,不管是地铁,餐厅还是洗手间,甚至开车的时候都有人在看手机,已经对社会产生了危害。有专家预测了几百年后的人类由于手机的存在发生驼背了。多少年前就有人担心,机器人会不会在不久的将来真的控制人类,当他们真正学会人类的思考,还真是一个未知数。享受科技革命红利的同时,我们也渐渐被它们奴役了。

  当我们以“智人”的身份存活于世时,我们应以感恩与卑微的心情再次看待这个世界,这个世界的奥秘才会像一朵美丽的花,静静绽放于希望的阳光之下。阅读历史在于让我们牢记过往,牢记那些经历的挫折,利用积累的宝贵经验去发展,但是我们也需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人类简史读后感7

  《人类简史》这本书是以色列作者尤瓦尔.赫拉利于20xx年出版的关于世界历史及宏观历史的著作。从认知革命的人类作为动物进化开始,到农业革命的的意识启蒙,再到描述资本主义、宗教发展的人力历史发展,最后对未来人工智能的畅想,本书给人展示了蔚为壮观的人类进化史—从动物到上帝。其中对某些事件的思考有着特别的意味,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反观组织的发展,同样引发一定的深思。

  宗教形成的偶然性反观组织发展的必然性。书中认为历史发展中存在着很多的偶然因素,例如基督教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是因为古罗马帝国将其作为统治的工具。因“官方”力量的支持,使得原本的小教派成为现今社会的三大信仰之一。反观我们企业组织的发展,作为中粮大家庭的一员,作为央企混改的试点,我们拥有着“天然的官方支持”,促使了我们发展的必然性。现今身处其中的我们,也是组织历史发展的“编写者”,应该更有信心和勇气创造“辉煌”的组织历史。

  “神”的幸福与担忧反思组织的危机感。书中的最后章节描述的是人类的科学革命,主要表述的思想是,人类至今的进化,使得人类拥有近乎于“神”的创造力,但是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引发人们深深的忧虑,忧虑人类未来的.幸福。但是正是这种天然的危机感,和深度的思考,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这种技术的“反噬”。同样的,组织的发展也应当提倡适当的危机感。它有助于修正组织发展过程中的偏差,有助于激发组织成员的思考及主观能动性,避免我们做出“抱着金山啃窝头”蠢事。不可否认,我们现在抱着“金山”,但是如何激发危机感,发掘金山宝藏是我们每个职员现在应思考的问题。

  从人类简史到未来简史展望组织的未来。尤瓦尔.赫拉利在写完《人类简史》后,又出版了《未来简史》,其中描述的含义: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不论是人类还是动物,乃至宗教、帝国,资本主义均是历史进化的一部分,唯有向前进化,适应变化才能适者生存。展望我们企业未来的发展,相信任何人都会满怀希望,我们拥有着政策的支持,强大的背景靠山,众多的资源禀赋,但是终究是“事在人为”、“适者生存”,我们更应该怀着谦卑的心态,以强大的心理状态勇敢地迎接企业环境,商业环境、市场环境的变化,脚踏实地的完成当下组织的发展。

人类简史读后感8

  这个假期我读了《人类简史》这本书,作者从历史学、生物进化论、人类学各个学科用超级宏观的视觉,俯视了人类的发展史,同时运用丰富的想象力,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们呈现在读者面前。这本书讲的是整个人类的发展史,但却不仅站在某个国家或者民族的角度,而是站在动植物、整个世界的角度来看待人类发展历史,很多方面都给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觉。

  进化是人类前进的永恒旋律。人类从低级动物经过数百万年的进化才逐渐成为当今的现代智人,虽然现在人类是整个生物链条的最高级物种,但并不意味着进化已经结束了。相反,人类也许正在以更快的速度进化。进化是始于人类在大脑、身体、以及心理等不同层面的不完善,也恰恰是因为现代人身上仍然存在这种不完善、认知偏差和谬误导致了很多现代问题,丹尼尔的书中对此做了很多很好的描述。未来人类还将不断进化,我们必须要认识到自身的局限和认知上的偏差,只有才能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

  历史的发展交织着很多偶然性因素。人类和黑猩猩拥有共同的祖先,而数百万年前基因的偶然突变导致人类这个新物种的诞生。基督教的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也一样有其偶然性,罗马皇帝偶然发现了这个当时籍籍无名的小教派,并发现通过宗教能够更好的统治国家,也因此在罗马帝国的强力支持下,基督教一举成为世界上的大教派。而近代科技革命的发展更是充满了偶然性,很多科技发明都是偶然的.因素导致人类有了新的发现。

  时代的进步夹杂着局限与包容。远古时代,于人类对大自然的认知有限,人们信仰各种神灵,通过神灵来解释大自然的种种现象。农业革命之后,由于粮食供给的大大增加,开始有人可以从事一些更高级的工作, 因此在这期间,哲学,政治,艺术以及其它各种思想文化都大大发展,但是我们可以看出仍然有其时代局限性,比如儒家强调君权,父权等,再比如古代一直到中世纪,女人的地位始终是不平等的,直到近代才有了男女平等,更有女权主义的出现。现代社会对待同性恋的态度的转变也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人们渐渐认识到,人这个物种还有其他生物物种都存在同性恋现象,这是一个非常自然的现象,也由此使得人们能够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接纳了同性恋这种现象。未来人们也一样会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对待那些我们现在认为不对甚至不合法的现象,实际上很多所谓不对或者不合法的行为都是受我们的意识形态所扭曲的价值观导致的。

  全球化听起来是二十-世纪的词汇,但实际上全球化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一直在进行中,墨西哥的辣椒可以为川菜和湘菜的代表符号,基督教堂可以是中关村和东单的地标建筑,穿着学士服拍毕业照也是中国学生的毕业必修课。金钱是人类社会最普遍信赖的虚构物,帝国的刀枪棍棒和携带的病菌不仅实行经济上的扩张还要求被服者文化屈从,而当宗教从多神教转向一神教时就近乎狂热的要求所有人都崇拜那个唯一的"上帝",这就是过去几个世纪全球化过程的三大法宝。

  科学革命的核心是人类不再只关注圈内已知的知识,对外围的未知视而不见,而是承认自己对外围的无知。人们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通过观察和数学方法,取得新的能力。但是科学革命之前,获取知识的途径就是钻古籍和传统,比如写诗作词都要引经据典,贾宝玉作诗就因想不起典故急得出汗。有人不知道蜘蛛是怎么结网的,去问牧师,牧师不知道,去问《圣经》,《圣经》里也没有,于是牧师说: "上帝说蜘蛛怎么结网不重要"古老的知识体系认为我们已经把该知道的都知道了。

  欧洲的文艺复兴始于十三世纪末,提出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为科学、文艺发展扫清了道路,为人们探索圈外的未知提供了思想和制度的解放,不至于因为支持地球围绕太阳转而被烧死,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比欧洲晚了五百年,这也是西方缘何主宰世界的原因之一吧。当科技迅猛发展,从蒸气机的发明到原子弹的爆炸,获取能量的能力越来越大,人类文明迈着巨大的步伐前进。随着帝国与科学联姻,并搭工业的巨轮,人类对未知的探索速度出现惊人的增长。哥伦布航海时大量船员因败血症死亡,四西多年后青霉素才被发现,而不过几十年后人类器官已经可以克隆移植了;从万有引力的发表到宇宙大爆炸理论的建立经过了将近三个世纪,而仅仅过了二十年,弦理论就萌芽了。

  从“动物到上帝”人类是否能够成为上帝?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我们拥有的力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大,但几乎不知道该怎么使用这些力量。也许人类的历史进程,就是人类自身学着掌握自己力量的一个过程,而生存与毁灭,往往只在一念之间。

人类简史读后感9

  《人类简史》是以色列新锐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的一部重磅作品,讲述了整个人类的历史,作者从人类起源讲到智人末日,从帝国主义讲到资本主义,并在不同的人类发展阶段加入了自己的视角。正如作者所言,我们读历史,最重要的不是弄清楚那些历史事件,而是要看历史究竟给予了我们哪些启发和思考,历史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摆脱历史,选择另一种可能。那么本书究竟带来了哪些有价值的启发和思考?

  首先是历史的发展有很多偶然性因素。人类最初只是非洲一个毫无影响力的种族,而数百万年前基因偶然突变,人类在随后的几百万年内进化到了食物链的顶端;基督教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也一样有其偶然性,基督教起初还只是个小教派,罗马皇帝偶然发现通过宗教能够更好的统治国家,因此强力支持基督教,基督教借此机会一举成为大教派;近代科技革命的发展更是充满了偶然性,很多科技发明都是偶然的因素导致的。

  其次是关于快乐的思考和追求。如果从牛羊的`观点来看待农业革命,就会发现牛羊演化的成功是没有意义的。濒临灭绝的野生犀牛和被关在小格子里变肥、等着成为鲜美牛排的肉牛相比,谁更幸福?显然,肉牛这个物种虽然在数量上大获成功,却无法安慰那些单独个体所承受的痛苦。对于像是牛、羊、智人这类有着复杂情感的动物来说,演化上的成功对个体的生活到底有什么影响呢?随着人类整体的能力大幅增加,看起来大获成功,个人的苦痛也是随之增长。历史发展的动力似乎不是“提升人类福祉”。

  再次是关于奢侈生活的陷阱。人类最初过着采集生活,生活资料丰富,后培育小麦过上了农耕生活,种植小麦使得人类可以定居下来,不必四处打猎,看似过上了安稳日子,但小麦几乎成为了唯一的食物来源,使得人类免疫力下降,更容易受到旱灾的影响。一开始人类只是希望吃的饱一点、生活安全一点,但最后累计引起的效应,就是让远古的采集者花上整天时间,在烈日下挑水务农。人类看似总是在追求更加轻松舒适的生活,但结果却不如人意。

  阅读本书使我们了解到的不只是冷冰冰的历史事件,而是跟着作者重新思考了我们的生活,这也正是本书的魅力所在。

人类简史读后感10

  酷刑真是太恐怖了……光看刑具都觉得痛的是自己。

  本书章节还是很明了的。

  第一章内容阐释酷刑的行为、方式与动机。酷刑在人类社会早期是作为惩罚的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酷刑演变为一种套取信息的残酷手段,这一方面又常常和政治相关。最让我觉得有意思的,是书中说道,有三种情况的人会在酷刑之后拒绝招供:

  第一,意志坚强的人(极少);

  第二,精神错乱的人(不知道能不能告知痛苦);第三,享受刑罚癖好的人。一般情况下,面对酷刑,大多数人是忍受不了的,长时间折磨对人的精神和承受能力的要求很高,往往没开始多久,所谓的罪犯就招供了。何况,在中世纪时期,刑罚者越来越懂得运用心理技巧给所谓犯人施压,具体做法是:为其展示刑具,描述刑具可能给予的痛苦。这一心理关卡很可能就把多数人打倒了。以上就是第一章的内容。

  第二章的内容,是讲酷刑的历史。从古代与古典时代开始,特点是具有随意性,选择哪种酷刑得依据当地法律条文,也有可能依据行刑者一时兴致,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但他们不懂得如何有效使用酷刑也就是「等待」与「无节制地暴力」的区别。「等待」会让受刑者告知痛苦的时间延长,且多次刑罚会让增加受刑者的痛苦程度。

  中世纪酷刑花样就多了,也更具恐怖效果。在木箱里加上尖锐的铁钉,装入刑具使受刑者无法舒展身体从而造成身体充血,抑或用沸水,烫人的铁烙一点点刺激皮肤。刑具模样奇特,只有想不到,没有用不到。

  理性时代的酷刑。这时期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但变态的法律和酷刑仍旧没有多少改变,这一时期发生了众多的巫女案,猜想是和当时的黑死病及其瘟疫疾病相关,人们受了替罪羊效应的影响,总得找出一个假想敌进行鞭笞,于是,众多女性成了无辜牺牲者。水火神判法就是其中一个让我无语的刑罚,他们将受害者浸泡水中,或者经过沸水淋过,如果相安无事那么就是无辜的,反之便认为是邪恶的力量,应进行消除。可是,这些酷刑在实施后,很少人能活下来。

  到了十八、十九世纪的酷刑改革。人们逐渐认识到酷刑所套取的`所谓证据有很大的欺骗性,加上1700年猎巫大潮已过,一些酷刑被废止。

  第三章是历史上出现过的酷刑。

  第四章是结论。酷刑得以继续存在的原因是什么?为何所谓文明国家仍在继续使用,书中这样写道,「虚弱的,无安全感的和偏执的领导人只有确认,隔离和摧毁一个或多个“敌人的阴谋”,才会感到安全」。

  这就是这本书的大致内容。

人类简史读后感11

  或许每个人都曾想过,我们的祖宗是什么模样?我们来自何方,又去往何处?在这本书中我们或许能够找到答案。 这本书与我们以往所熟知的历史书大相径庭,超宏观的视角,异想天开的脑洞,生动有趣的语言,让我们拿起就很难放下,看完后直呼刷新三观。人类如何登上食物链的顶端?金钱、帝国、宗教如何横扫全球?在的叙述中,这些复杂的历史现象和原理,像一部大片呈现在眼前。他用几近于上帝之眼的高度,俯瞰人类从东非一个普通动物群族,到如今遍布地球,地位直追造物神的发展历程。

  这本书中,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人类的融合统一、科学革命四个方面综合概括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跟着的笔迹,我们可以很顺畅的了解人类自从诞生到如今的整个发展过程和每一个重要的变革。只用了区区400页,就铺陈开智人的整个历史过程,各种精彩令人拍案叫绝;个中反思令人掩卷沉思。在7万年前,智人还不过是一种微不足道的动物,在东非的.角落中可怜兮兮地生活着。但其后一发而不可收拾,智人很快就跃升成为整个地球的主宰,似乎,只要再跨一步,就能进入神的境界。从历史进程来看,人类并没有一个鲜明的目标,而且,直到如今仍然迷茫。

  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人类经历三次革命的洗礼,力量空前强大,可是我们究竟是比以前更快乐还是更痛苦,却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如果发展没有带来快乐,那么它的意义又在何处?最后提出,拥有神的能力,但是不负责任、贪得无厌,而且连想要什么都不知道。天下危险,莫过于此。或许,我们该好好思考下这个问题。

人类简史读后感12

  思考的代价。题目很有意思,思考事情需要什么代价呢?编者(夏老师)认为,这是在说在250万年前,人类处于食物链的中游,获取食物比较困难。那就只有通过减少自身消耗来减少食物需求。而人的大脑需要大量营养来维持,导致食物需求上升,而人类相对于猛兽,抵抗能力不足,因此狩猎采集工作难度加大。这就是思考的代价。

  作者举例说明人和其它动物大脑的区别。60公斤重的哺乳动物大脑的平均容量为200立方厘米。而250万年前最早的人类大脑容量约600立方毫米。而现代人类的脑容量在1,200到1,400立方毫米。这就是说,人的大脑进化了。但这种进化并非不费力的(no—brainer)。

  作者认为,为了维持大脑能量消耗,人类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找食物,同时肌肉萎缩。

  大脑为什么能量消耗大?现代人的大脑只占身体总重量的2%到3%,但身体在休息的时候却要消耗整个身体所需能量的25%,而其他类人猿则只需要8%。

  那为何肌肉会萎缩?编者认为逻辑是这样的':人类相对于其它凶猛动物来说是没有战斗能力的,因此人类只有减少活动才能避免被猛兽袭击,虽然生存了下来,但人类肌肉因此而退化萎缩。作者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无尾猿可以轻松地将一个人撕成碎片,就如同撕一个布娃娃一样。(编者注:人类不仅面临猫科大型动物的猎杀,还有同属于人属下的其它人类!)

  作者说道,现在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人只要有一把枪就可以杀死一头猛兽。人类初期即使智力上有优势,但也不过是制造出一些精致的小石器,这种优势对于猛兽来说几乎是微乎其微的,人类的大脑又是如何进化的呢?

  作者没有继续讨论一下,而是话锋一转,讨论起人类的另一个优势,直立行走。直立行走解放了人的双手,也让人的双手得到巨大的发展。最终,人可以用双手完成非常复杂的任务。比如制造出精密工具等。

  但直立行走也有其缺点。人最初是四肢爬行动物,要实现直立行走,患上了背疼,脖子也变得僵硬。

  而女性付出的代价更大。直立行走需要盆骨更窄,因此繁衍后代受到了影响。死亡率变高。孩子生得越早,由于其头部比较小和柔软,因此母亲更容易活下来。这就导致孩子早产。读后感·作者说到,人类幼崽需要依靠大人多年的照料,才能独立。而小马驹刚生下来就能跑能跳,小猫仅仅在生下来几周后就能离开妈妈觅食。

  因此,人类培养出非凡的社交能力,也产生了社会问题。(编者注:因为人类只有相互合作才能生存下来,所以产生了部落,也就是社会。)作者强调,人和其它动物不同,人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作者接着说道,虽然人具有较大的脑容量,会使用工具,高出其它动物一等的学习能力以及复杂的社会结构,但在200万年中一直处于弱势和边缘地位。100万年前的人类生活在被肉食者追杀的恐惧中,也捕捉不到什么大型动物,主要靠种植植物,采挖昆虫,偷捕小动物,吃腐肉为生。直到40万年前人类才开始捕猎大型动物,10万年前人类才位于食物链的顶端。

  不过作者指出,人类之前其它处于食物链顶端的物种,其进化是漫长的,持续数百万年,而人类进化太快,整个生态系统无法逐渐调整,人类自身也不能很好地自我调整。人类长期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对于保持在食物链顶端的地位充满恐惧和焦虑,这让人类变得凶残和危险。而人类历史上的许多灾难,从伤亡惨重的战争(编者注:英法百年战争,一战二战等)到对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破坏的浩劫(编著注:因气候变化而导致的海啸,物种灭绝等),都是由此而来。

  编者对最后一段的真得觉得很赞,不愧是历史学家,从历史进化的角度剖析人性,观点独到!

人类简史读后感13

  本书主要分为四部分,讲述了作者认为的人类历史历程的四个阶段:认知革命,农业革命,人类的融合统一,科学革命。可以看出,本书的一大特点就是讲历史却脱离具体历史事件的讨论,从历史事件中提取出抽象概念进行分析。以下从四个部分分别讨论。

  在“认知革命”中作者提到,在百万年前存在许多人种,而一万年前却只剩下了智人,其中缘由作者归结为认知的发展,具体表现为以语言为代表的信息交流方式的大发展。智人良好的语言能力使得彼此间可以交换更为复杂的信息,加上记忆的发展,使得跨时间、跨空间信息交流不再困难,更容易形成集体性的知识库,大大增加了在原始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另一方面,伴随智力与语言能力的发展,社会结构变得愈发复杂。其他动物集体中也可以观察到类似“阶层”、“地位”的划分,但智人的社会结构由于语言等交流手段的广泛运用而在此基础上更加庞大、复杂,可形成上百人的集体,集体成员间的联系由于跨时空交流和表述虚拟概念的可能较其他物种也更为紧密,这些都是智人之所以超越了其他人种成为唯一存活下来的人类的原因。另一方面,分析认知的发展,跨时空交流在一些智力水平较高的物种身上也能看到,使智人最终区别于这些物种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虚拟概念的充分表达。在人类的幼年期,虚拟的“神”即成为部落认同的基础,由集体认同进化而来的社会组织较其他物种而言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因而在生存环境恶劣的原始社会,身体机能并非十分发达的智人凭借集体的力量生存了下来。今天人们的生活中已经离不开虚拟概念的表述,现代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性在一些方面上远远超过了物质生活,可以作为一个复杂社会信息交流需求的注解。

  作者认为,使人类脱离原始社会的农业革命反而是一场骗局。作者描绘了一幅农业革命前原始人悠哉游哉生活,农业革命后封建社会农民整日工作、自由受土地限制的图景。这一点其实是大可商榷的。对一种社会的过度美化描述往往出现在对它知之甚少的群体中,作者也犯了以今求古的错误,将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后的`当代社会图景想当然地套在了生活物资堪称贫乏的原始人身上。没有农业革命解放生产力、提供稳定的食物来源,原始人每天睁开眼都要考虑今天食物从哪来,哪有作者所说的那样悠游自在啊。原始人之所以开发农业、之所以投入人力物力发展农业,不就是为了稳定的生活吗?也正是基本生存需求得到保障后,社会结构相应地发生变革,不直接从事生产劳动的群体开始发展,更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渐渐出现在人们眼前。

  人类的融合统一作为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作者给出了很精炼的概括。货币的广泛使用代表着商业需求成为重要发展动力,对已知范围之外可贸易材料和对象的寻找促使了历史上多个远洋寻访事件的发生,可谓融合的开始;帝国的建立大都伴随着域内人群的融合统一,局部的统一为整体的统一提供了依据;宗教尤其是全球性宗教的发展为信徒提供了集体认同,传播信仰的需求又进一步促使了不同人群的融合。

  科学革命无疑有着极其广泛的影响。科学体系的建立使得集体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共同体的建立与发展又促进了世界范围内共同经验的增加,科学共同体本身也成为人类融合统一的重要表现和组成部分。科学革命之后,人类正式成为地球霸主,对整个地球自然资源的掌握带来了无数的财富与繁荣的经济,人类的需求随之更上一层,精神层面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人们快乐吗?对幸福快乐的需求带来了新一轮的变革,是否会引发下一场革命,让我们拭目以待;科学的发展使得创造更发达、更聪明的生命成为可能,科学设计取代自然选择的可能会将人类引向何方,智人将继续进化还是被自己创造出的生命形式所淘汰,都是有待回答的问题。

  《人类简史》总体上来看为我们看待人类历史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是一种新的观点。我们应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探索将来发展的道路。

人类简史读后感14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是尤瓦尔·赫拉利创作的历史类著作,它不同于大部分的以叙事为主的历史书籍,作者试图通过该书来回答人类是怎样从一种普通的动物变成世界的统治者,而在未来,人类又要走向何处。

  作者将人类历史路上的重大变革概括为三大重要革命:农业革命,科学革命,认知革命。在宏观讲述的同时,作者也关注到了个体。包括个人的幸福状况和人类世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例如,在农业革命部分,作者用一头在现代化畜牧场里的小牛为例讲述了一头牛短暂的一生:

  “小牛出生后立即与母亲分开,关在一个不比身体大多少的笼子里。小牛得在这里度过一辈子,但它的一辈子平均也只有大约四个月。它这一辈子再也不会离开笼子,从没有机会和其他小牛玩,甚至连走路的机会也被剥夺;这一切都是为了避免它的肌肉运动而变硬。肌肉越柔软,牛排也就越鲜嫩、多汁。于是,这只小牛第一次有机会走路、伸展筋骨、遇见其他小牛的时候,也就是在前往屠宰场的路上。就演化而言,牛可能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动物。但同时,它们也是地球上生活最悲惨的动物。”

  看到这个事实,令我不由得鼻子一酸,万物皆有灵,我们人类却站在了食物链的顶端随意掌控着其他动物的'生死。

  书中不仅讲述过去,论述今天,作者还通过批判的口吻考察了人类的发展,以及发展所造成的影响,读后发人深省。

  作者认为:“智人在地球上的所作所为,实在没有太多令人自豪。虽然我们主宰了环境、增加了粮食产量、盖起城市、建立帝国,还创造了遍布全球的贸易网络,但全球的痛苦减少了吗?一次又一次,虽然整体人类的能力大幅提升,但却不一定能改善个别人类的福祉,而且常常还让其他动物深受其害。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至少就人类的生存条件而言有了确实的进步,饥荒、瘟疫和战争都已减少。然而,其他动物的生存条件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急剧恶化,而且就算是人类相关的改进,也还需要再长时间观察才能判断是否利大于弊,是否能够延续。

  此外,虽然现在人类已经拥有许多令人赞叹的能力,但我们仍然对目标感到茫然,而且似乎也仍然总是感到不满。我们的交通工具已经从独木舟变成帆船、变成汽船、变成飞机,再变成航天飞机,但我们还是不知道自己该前往的目的地。我们拥有的力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大,但几乎不知道该怎么使用这些力量。更糟糕的是,人类似乎也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不负责。我们让自己变成了神,而唯一剩下的只有物理法则,我们也不用对任何人负责。正因如此,我们对周遭的动物和生态系统掀起一场灾难,只为了寻求自己的舒适和娱乐,但从来无法得到真正的满足。拥有神的能力,但是不负责任、贪得无厌,而且连想要什么都不知道。天下危险,恐怕莫此为甚。”

  本书话题颇为宏大,但作者才思旷达,文字简洁,翻译生动流畅,我在上下班的路上不知不觉就听完了。但是,听书无论如何还是不如看到文字更加直观,我听完仍觉得意犹未尽,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历史著作。

人类简史读后感15

  读了《人类简史》让我明白,我们生活在他人创造的故事里,当然能创造故事的人都是这个社会中最聪明的人,创造故事也是人类所具有的独特本能。我们需要故事,正是故事或者氛围让我们感觉活的有意思,在故事里我们明白梦想是什么,在故事里我们明白规则是什么。无论如何,在这本书里强调:我们就是生活在别人编造的故事里。

  然而《次第花开》里说,在故事里我们确实有些难于认识事物的本质,并且很难找到自我,并且最终还是“苦”,因此我理解佛学可能就是让我们摆脱故事的束缚来认知世界的本质,比如说,钻石和石墨的到底有什么区别,从物理学角度看,没有太大区别,但在故事里,钻石是一种象征,石墨毫无是处,佛学里认为这种所谓象征都是我们的执念,正是这种执念让我们无法脱离苦海。

  所以真正的佛学就应该是完全没有虚构的故事,每件事情都是真实发生的,比如说六道轮回就是真实存在的,而不是营造的一个氛围。但仔细想想,这话说来简单,我们一生下来就生活在各种故事里,因此我理解修佛的`过程就是摆脱故事的过程,但让我们摆脱对故事的依赖实在太难了,所以说专业修佛的人也只有1%的概率能达到涅槃寂静,而对于我们这些爱好者就不要奢望了。

  不过在我理解还有一种方法可以达到类似涅槃寂静这种境界,即不走修佛念经这种方法,那就是读各种故事,并且充分理解了各种故事,并且实实在在认知了这些故事,就像《人类简史》的作者,但这同样对于我们这些故事爱好者太难了。因此对于我们普通人,摆脱故事就别想了,认知所有的故事也别想了,但我们可以理解哪些故事对于我们生活是健康有益的,哪些故事会让我们误入歧途,我想能达到这个水平就可以了。

【人类简史读后感】相关文章:

《人类简史》心得体会08-21

人类简史读后感06-14

人类简史读后感05-01

《人类简史》读后感02-24

【经典】《人类简史》读后感12-20

[推荐]《人类简史》读后感11-25

《人类简史》读后感精品01-10

读《人类简史》有感05-10

人类简史读书心得05-26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300字(精选3篇)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