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素书》读后感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素书》读后感6篇【集合】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素书》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素书》读后感1
《素书》是秦国黄石公著,里面讲了入为人处世的朴素道理。相传,张良因为机缘巧合得到了《素书》,从而智谋无双,协助汉高祖刘却成就大业。如何审时度势、如何出奇制胜、如何趋福避祸、如何收获人心这些朴素的道理,蕴含了无穷的智慧。
我买的这个书分两本:上册和下册。上册有:第一原始章为人处世的智慧;第二正道章开合有道的渲求,第三求人之志章建功立业的要旨。下册有:第一本德宗道章修身养性的学问'第二量遵义章遵道守义的'规范;第三安礼章纵横捭圈的策略。
素书告诉我们"道、德,义、礼。"正位一体,密不可分。
道,即人所遵循的自然规律,世间万物都按它来运行,但往往不为人所认知。德,即人所遵循的自然法的安排,使欲求得到满足的能力,德使他们各自的欲求得到了满足。仁,是所有人都重视和向往的,只要有慈悲、侧隐之心,人就会产生各种善良的行动。义,人所遵循的与事理相适应的原则,要求人奖常善行、惩罚恶行,以此建功立业。礼,人所遵循的社会规范下,每个人都克勤克俭,形成了和谐的社会秩序。
这只是素书中的道理中的其中一条,很多条事物的道理中的其中一条,素书从多方面讲了很生感多道理。《素书》作为极具实用价值的国学经典,对我们的生活有重要的启示作用,能指导我们为人处世,建功立业。
《素书》读后感2
《素书》是一部探讨生命意义和道德价值的古代哲学著作。本书的作者是古代哲学家、军事家黄士公,本书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
在《素书》中,作者提出了许多人生观。他认为生命的意义不在于享乐和财富,而在于道德和精神追求。他还强调道德的重要性,认为一个人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这
在阅读《素书》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作者强烈的`道德追求。他在书中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观点,通过讲故事、引用古代经典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他还提出了许多关于人生的建议和指导,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这
书中,作者还塑造了很多人物,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性格和行为。他们的神态和语言都非常生动,使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所表达的观点。这本书对于我们的人生和道德追求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素书》读后感3
有一天,爸爸给我了一本名叫《素书》的书,这本书的封面上写着“智慧之禁果,治人之兵法,成功之操典”的字样。当时看到这15个字我就被这本书吸引了。我觉得这本书里一定讲了不少的“大道理。”所以我决定阅读它,并且背下它。
这本书的作家名叫黄石公,他是战国末期的大智者,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隐士。
汉代的张良,字子房,原来是个只知道快意恩仇的江湖之人,公元前218年,他组织一伙人在博浪沙寻机刺杀秦始皇的机会,但最终没有成功,被迫流浪。
然而,当张良浪迹到下邳的时候,他意外遇到了一个老人,这个老人就是黄石公。这位老人故意将鞋抛在桥下,让张良帮他捡鞋又穿鞋,最后认定“孺子可教矣”,便把一卷书传给了他,并告诉他:“读书则为王者师矣。”这本书就是《素书》。
素书彻底改变了张良,使他从一个有勇无谋的莽夫,变成了一个足智多谋的王者之师。他帮助汉高祖刘邦开创了大汉王朝,化解了一个又一个政治、军事、经济的危难之局。
《素书》原文并不长,仅仅有六章,一百三十二句、一千三百六十字,但就是这样薄薄的.书,却在中国谋略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一篇的第一句就是:“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道就是正心,德就是修身,仁就是齐家、义就是治国、礼就是平天下。所谓道,就是人必须遵守的自然法则。所谓德,就是指人在生活中的所得。所谓仁,就是友爱。所谓义就是办事时要合时宜,处事要得体,要让别人感觉到舒服。所谓礼,就是尊重别人,要对周围的一切都怀有敬畏之心。
从第一句就能看出,这是整个文章的中心句。也可以看出素书讲的就是道与德两个字。
读完这本书后,我领悟颇深。怨在不舍小过,患在不豫定谋。福在积善,祸在积恶。饥在贱农,寒在惰织。安在得人,危在失事;富在迎来,贫在弃时。这本书所讲述的道理,虽然表现的方式不相同。但是道理却是相同的。这些道理虽然不深奥,但却是无数人经验、智慧的总结。今天的我们,如果能身临其境的体会到其中的精妙之处、细节之处。那么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还是管理都可以用的上。
这本书正如爸爸说的那样,是一本让我们受益匪浅,值得深入学习的一本好书。
《素书》读后感4
《素书》是一本充满智慧与深邃思想的书籍,它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向读者展示了生活的真谛和宇宙的奥秘。阅读这本书,我深感其中的每一句话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让我在思考人生、宇宙和道德等方面有了全新的认识。
首先,《素书》所强调的“朴素、简单”的原则,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我们常常被各种欲望和杂念所困扰,而忘记了生活的本质。通过阅读《素书》,我逐渐明白,成就功名的大原则无非道、德、仁、义、礼而已。这些原则看似简单,却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和实践。只有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我们才能在生活中找到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其次,《素书》以道家思想为宗旨,集儒、法、兵的思想发挥道的作用及功能。这让我认识到,无论是道家、儒家还是法家,它们都是对人生和社会的不同理解和探索。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思考如何将这些思想融入到我的生活中,让我在面对困境和挑战时能够更加从容和坚定。
此外,《素书》还强调了“揆度宇宙万物自然运化的理数”的观点。这让我对宇宙和自然有了更加敬畏和尊重的心态。宇宙万物都有其运行的规律和法则,我们需要学会顺应这些规律,与之和谐相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不断发掘自己的`潜力和智慧,成为更好的自己。
最后,通过阅读《素书》,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智慧的结晶,更是一份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我希望自己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不断践行《素书》中的智慧,将这份责任传递给更多的人。
总之,《素书》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它让我对人生、宇宙和道德等方面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获得了知识上的启示,更在心灵深处得到了洗礼和升华。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践行《素书》中的智慧,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素书》读后感5
《素书》中不仅包含治国安邦的大谋略,更有修身处世、为人之道的小智慧,它帮助。“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成就了不世之功。只可惜历史记住了张良,记住了刘邦,记住了大汉王朝,却把《素书》弄之脑后,以至于强良逝后几百年人们不知《素书》为何物。如今我们能一睹其风采,还得感谢晋朝的那个盗掘张良基的盗墓城。珍惜这灭之不易的.因缘,让我们细细品味《素书》的奥妙所在,你将受益无穷。
《素书》的作者黄石公,是一位秦时的世外高人,他传给张良的这本书,词语虽然简略,但含义却很深邃,其学说即使尧、舜、禹、文王、傅说、周公、孔子、老子也无法超过他。他知道秦朝就要灭亡,汉朝即将兴起,因此把《素书》传给了张良,让他替天行道,帮助刘邦灭秦兴汉。张良是战国时期的韩国人。秦始皇为一统天下而灭韩,张良为报灭国之仇,于公元前218年组织一干人马密谋刺杀秦始皇。但由于计划不胄仓促行事,整个行动最后以失败而告终。秦始皇毫发无损,张良却被迫远走他乡,亡命天涯。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给年轻的张良大致地勾勒出性格的轮廓:血气方刚、做事冲动、有勇无谋。显而易见,以他此时的品性和做事能力,很难成就一番真正的伟业。转机就在张良沦落到一个叫下邳的地方时出现了。具体的过程到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了,我们只知道当时的张良在一个极具戏剧性的场合遇到了一个老人。经过了种种苛刻的考验,老人认定张良“孺子可教矣”,遂收其为徒,将一卷帛书交予其手,并另行交代:读此书者可为帝王者师,十三年后你再到济北的谷城山下找我(“读是则为王者师,后十三年,子求:我与济北谷城山下”)。这本书正是《素书》。
西汉谋略家张良的智蒙书,此书:用之修身,可以明志益寿;用之治国,可以位极人臣,用之经商,可以富埒王侯;用之军事,可以百战百胜,听以此书著者黄石公说:读此书可为帝王师矣。
《素书》读后感6
最近工作上有一个策略思路卡壳了,导致心情很烦躁,每次心不安定的时候,就拿《素书》来抄一抄。本来第一次看的时候感觉不是很深,但是抄写的时候,每抄一句就会拿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来比对,思考一下。恍然大悟,哦,原来好像确实是这样,所以就想分享一些自己觉的好的句子。
“道者,人之所蹈,而不知其所由”
《素书》原始章的第一篇就是讲做人之本。道、德、仁、义、礼;并且给此五者做了精确的定义。其中最先讲的就是“道”,什么是道,它就是让人被驱使,但是人本身却察觉不到的东西。
这个定义我太喜欢了,比《道德经》里对“道”那种模糊的阐述要精确了太多,一句话直击心脏。什么能够驱使人,但是人本身却察觉不到呢?我想应该是客观规律,底层逻辑一类的东西。
有时候仔细想想,人被太多东西所驱使了,但是自己本身却察觉不到。但是谈来谈去,无非就是生老病死的生命规律,爱别离,怨长久的感情规律。求不得,放不下的欲望规律。
刚好对应了佛学所说的人生八苦。其中生老病死的生命规律是无常的,很难跳脱出来的,只能讲顺应,不能绝对的掌控。而另外四种是人性规律,人性规律是可以把握和跳脱出来的,不仅可以顺应,也可以掌控。《素书》除了原始章是在提纲挈领的讲人之本,后面几章都是在讲如何把握人性规律以作为入世的处世之道。
”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万物有其所欲,是客观规律;但如果能使万物在有欲的基础之上各得其所欲,就是能量和智慧非常大的人了;就像古人所说,万物皆不为我所有,但皆为我所用,物物而不物于物;不为我所有,是人生境界,不被自身的欲望所束缚,只有跳脱出来才能看清全局,俗话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连约束自己的规律都跳不出来,看不清楚,更别说运用规律,去达到自己的目的了。
皆为我所用,是人生智慧,用客观规律去驱使万物,最终又能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不仅需要运用规律的智慧,还需要平衡各方利益的智慧。
“义者,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原来我只知道一个词叫义气,以前的理解是,”义“就是为了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做牺牲式的付出就叫做“义气”。比如舍生而取义,为朋友两肋插刀。后来想想有点幼稚了。
《素书》对“义”的定义也刷新了我的认知,它对“义”的定义,就是某一个利益团体,为了成就某一项事业,或者达到某一个目的,形成一套能够约束行为的共同认知——“赏善+罚恶”。
首先是要有共同目标的利益团体,才有“义”可讲;如果没有共同目标,也没有共同的利益,那么相互就不用讲什么“义”,这是义存在的基础;其次,”义“的目的是为了”立功立事“,是为了成就目标而服务的。如果你讲了所谓的义气,但是最后大家还是没有能够把事情做成,那这种”义“就是毫无意义的,比如定了一大堆规章制度,反而导致运行效率低下,就是舍本逐末了;最后,”义“需要有赏善,罚恶两种手段,如果你只奖不惩,那么利益团队里就存在浑水摸鱼的人,如果你只惩不奖,大家都没有做事的驱动力,大家都只追求不犯错就好;二者缺一不可,否则就会在团队里形成一种不好的风气。
《正道章》《求人之志章》《本德宗道章》《道义章》《安礼章》除了《原始章》是在提纲挈领,剩下的五章也只有1000多字,全部是在讲为人处世的具体办法。字字经典,发人深省,所以只有全篇推荐了。
我喜欢它的原因,不仅仅是充满处事的智慧,还在于体悟文字里的通篇大义,它都是在提倡”善行大道“,如何运用客观规律达成目的,讲一个正行正果;
它不讲所谓的”权术“,也不讲所谓的”厚黑“;权术和厚黑都是”术“的层面,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
并且,所谓的”权术“和”厚黑“本质还是讲博弈,运用一些技巧,达到我赢你输,我多你少,我强你弱的局面;最终还是讲一个”我要“,还是没有逃脱一个自我规律束缚,还是在被人性的规律所驱使;人之所蹈,而不知其所由;从因果的角度讲,善的思想,善的行为,得到的善果是很重的。如果你能思考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产生什么样的.行为,造成什么样的长期影响,通过反思这种因果论来修正自己的行为,就能改造自己的环境;比如一个喜欢索取而不付出的人,最终身边留下的都是一批彼此防备互相索取的人,因为不愿吃亏是人性的规律,身边的人在你身上吃过一次亏,就会对你有所防备,自己的行为导致身边的环境变成了一个囚徒博弈的环境。自己种什么因,就得什么果。
而喜欢分享的人,久而久之最终身边也是一群喜欢分享的人,虽然还是会有爱占小便宜的人浑水摸鱼,但是大家又都不是傻瓜,有时候不是看不穿,只是不愿意讲而已;吃过几次亏之后就自动把你屏蔽;”释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顺。逆者难从,顺者易行,难从则乱,易行则理。如此理身、理家、理国,可也!“
这句话是《素书》的最后一句,因为全文讲了太多运用规律的事情,所以在文章的最后又做了一次提醒。要运用规律严格要求自己,来感化别人。而不是约束别人放过自己。
【《素书》读后感】相关文章:
《素书》读后感05-06
素颜美文06-21
Time素语美文06-21
怀素写字教案03-04
小学教案:《怀素写字》08-26
素拓工作总结11-21
素静至美美文06-23
《怀素写字》教学反思04-10
《怀素写字》的优秀教案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