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菜根谭》读后感 推荐度:
- 菜根谭读后感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必备)《菜根谭》读后感15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菜根谭》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菜根谭》读后感1
忧勤是美德,太苦则无以适性怡情;澹泊是高风,太枯是无以济人利物。
大意
尽心尽力去做事本来是一种很好的美德,但如果过分认真而使心力交瘁,就会使精神得不到调剂而丧失生活乐趣;把功名利禄看得很淡本来是一种高风亮节,但如若过分清心寡欲,对社会人群也就没有什么贡献了。
耀全·读后感
清王永彬《围炉夜话》:“教弟子于幼时,便当有正大光明气象;检身心于平时,不可无忧勤惕厉功夫。”那忧勤是什么呢?原多指帝王或朝廷为国事而忧虑勤劳。古人常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心怀忧惕、勤奋努力这是有所为的领袖人物的必备特质。因为“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内忧外患不间断,隐藏着的或者已经显现出来的,这些都是要面对,要对治下的黎明百姓、天下苍生负责人,站在高位,承担的责任,承受的压力也很大。
当下大家大多数时候,是在企业里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可否想过那些老总们的殚精竭虑,他们面对如同战场般的商场,面对变革,思虑生存发展,那不忧勤就可能团队被淘汰掉,事业就要黄掉。这是重要的职业素养,深入一下,具有忧患意识,必须能发现问题,推动问题的解决。
那回归到我们自身上呢,常言“勤能补拙”、“天道酬勤”,自我经历的体验,当我们说勤勉的`时候,能意识到自己在技能上不够熟练,在知识上不够完备,在见地上不够圆满,也不够通达,我们需要在事项上积极的打磨自己,增长技能,培养信心,有忧患意识就能与更高一频率的人保持一致。我们要把这种心用在平时的功夫培养打磨上,因在事项上是复杂,我们是一个人,一颗心不能被分割成多个做事情的我,每一项都追求完美无瑕,那样真的就太苦了。
忧勤是美德,想有大成就的人物都得有孤独求败和精益求精的精神,没有问题,当到一个境界的时候应该会从感性变成理性,踏踏实实的落地,清晰对于“苦”的认知,有志向知身苦心不苦。记得中学时课本上的“眼因多流泪水而愈见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这句话,想我们应该会愈加温厚,这样才能滋润身心。
诸葛孔明先生在《诫子书》中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则是反映了孔明先生对人生的哲理思考。淡泊,少欲知足是很好的个人情操,也是明志的必然,因为志向不是短期可以快速实现的,我们生活在每一个当下,都是活生生的人,做事儿也应该是活泼泼的,内圆外方,与更多人和谐相处。那太枯,观想如同枯树,没有生机,不能蓬勃生长,不能开花结果,没有生态系统,慢慢的腐朽坍台,如同石头一般有何大用。如观青莲,初为莲子,扎根淤泥,出水面而清圆,莲蓬开赏心悦目,无数爱莲人之眷恋欢喜爱慕,结莲实,成泥藕可入食入药,都是活泼泼的生命在展现。亦如此,“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并不妨碍淡泊明志,且于人于己都有利。
最后愿如莲开,随缘不忧,以勉同行者!
《菜根谭》读后感2
这次共读的菜根谭格言,说的是修行中需要克服的两类思想意识,一是骄傲自大的性格和心态,二是像情感、欲望、心意、思绪等思想意识,前者不过是像客人一样的存在,并非主人本身,后者则是不真实的存在,不要被它欺骗了,如果能够克服骄傲自大和情欲意识则能够体会到生命的正气、主宰以及自己的真心。
说起骄傲自大,我还是挺有发言权的,刚刚开始学道、自省的时候,就发觉骄傲自大是自己很大的一个问题,但是认识到问题和解决问题还是有很远的距离,特别是这种性格特征已经伴随了自己很久、早已习惯成自然的时候。
记得当时老师曾问我,为什么骄傲自大不好?我当时的回答是,它会伤害很多人,朋友、亲人、同事……自己骄傲的态度时时在影响着自己的人际关系,给身边的人带来伤害,进而也给自己带来自责、烦恼。
而最难办的是,骄傲的人常常是不知道自己骄傲的,更不知道自己在哪些地方骄傲,甚至也不知道自己的骄傲是如何伤害身边人、恶化自己的人际关系的。而自己能做的就是不断地告诉自己,自己是骄傲自大的,时刻在言行举止中去反思自己哪些是在骄傲自大,下次怎么才能注意。而这个过程中也离不开老师的循循善诱。
记得有一次网络答问,我问老师自己的傲慢怎么办,老师给我讲了谦卦——谦卦是下艮上坤,艮是山、坤是地,也就是山上有块地,怎么理解这个卦呢?老师说就像是一座高山,把山峰、山尖砍去,变成平地。山仍然高,但最高处是个平地,能站很多人……老师的'话,让当时的我若有所思,但还是不清不楚;而今天,回想起老师的这个教诲,我的认识稍微深了一点:谦虚就是这样的一种状态,像高高的山地,既有高度,又有广度,它是敦实的、能容的。
回到格言中说的“客气”,感觉很传神,骄傲自大的心态对于自己来说它只是客人,不是主人,如果能降服它,让它离开自己的生命,自然会有主人般的正气升起。
自从自己想要克服骄傲自大的习气以来,有四五年时间了,虽然不是日日用功,甚至还会有忘记、反复、怀疑等不好的状态,但还是逐渐地做到了一些。怎么能知道自己做到了呢?当内心克服了一点骄傲自大的心态后,自己就会意识到自己以前哪里是骄傲自大了、是伤人了、是做错了——就像客尘在一点点擦去,而擦去一点,自知之明就会现出一点。
为什么说骄傲自大是客人呢?还是以自己的体会为例。当骄傲自大的自己遭遇人生的逆境时,事事不顺心,做啥啥不成,身边没有了赞美和欣赏,代之以观望、疏远甚至嫉妒……这种情况下,骄傲自大就摇身变为自卑抑,开始怀疑自己、怨天尤人……日后,我才明白,无论是自大还是自卑,其实都是源自内心对自己的不够接纳、对外界的欲求不满。
《菜根谭》读后感3
《菜根谭》是明代洪应明收集编着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
读《菜根谭》,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个名字。作者为何要用菜根做书名?认真了解后,这个名字也有一番故事。明朝明神宗万历年间,洪应明曾经居住在南京秦淮河一带,洪应明住的地方,土质很差,农民种的蔬菜收成很差,生活很苦。当时的农民一般都会把蔬菜拿到集市去卖,可菜根味道涩又压秤,买的人一般会将它去掉。洪应明当时生活也非常清苦,看到大把的菜根被丢掉感觉很可惜,就想将菜根取走,但又不愿亏欠人家什么,就出一点钱将菜根买走。一日,洪应明友人到访,洪应明用菜根咸菜和米粥招待,友人品尝后却拍桌叫好。只因菜根腌制的咸菜较普通咸菜别有一番风味。友人问其中道理,洪应明回答道:“普通人初尝试就会因为菜根味道苦涩丢掉,而我知道美味急不得。”洪应明的菜根咸菜,是经过一道道工序才有了现在的味道。友人感概道:“性定菜根香”。菜根本是弃物,而菜根之香,只有心性澹泊沉静的人,才能领会其中的真味。也只有如洪应明这样淡泊之人,才能将菜根这丢弃之物,制作的如此美味。他的《菜根谭》最后以菜根命名,也正是缘于这一特殊的经历。
制作一道菜根咸菜尚且如此,需要心性沉静淡泊才能领会其真正味道,而做人又何尝不是?《菜根谭》中正有这样一句话。“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守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有人为了名利财富攀权附贵,有人却恪守清贫只为不折自己的志气。急功近利着未必能善终,但沉下心者、淡泊沉静者一定有所收获。
历史的发展充满曲折,但古往今来从不缺明己志,淡名利者。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愿“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更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广阔胸襟;苏轼心有远大却不得施行,却未因此消沉,挥笔写下《赤壁赋》《后赤壁赋》等等千古名句,“一蓑烟雨任平生”正是他淡泊明志的写照。这一位位人物,哪一个不是名垂千古?这不正如《菜根谭》所写:大凡一个胸襟开阔的聪明人,能重视物质以外的精神价值,并且又能顾及到死后的名誉问题。所以他们宁愿承受一时的冷落,也不愿遭受永久的凄凉。
而“依附权势者,凄凉万古”的例子也比比皆是。比如中国历史上的奸臣:庆父,赵高,董卓,秦桧等等,都没有取得好的下场,可谓悲哀。可见为一时权贵,沽名钓誉更出卖本心,从来都不值得。
而读经典,观历史,更应望现实。在现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追求金钱名利之心看似更加明显。在当前社会之下,人们行色匆匆,忙于赚钱工作,可我们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读一本《菜根谭》,静下心来,反思本心,学习书中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精神,不正是对自己的一种提升吗?我们更要坚守自己的操守和原则,向优秀的人学习,保持良好品德,对于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要及时改正,做一个浩然正气之人。
《菜根谭》读后感4
今天,当我们还在为欲望而挣扎,为欲望而勾心斗角,为欲望而忽视身边平淡的幸福,为欲望而抛弃自己纯真的信念,为欲望而苦恼的时候,很多很多的道理,在很早以前我们的先人们就已经悟出来了
还是在今天,当我们还在烦闷于纷繁复杂的人际交往时,当我们面对工作消极懒惰时,当我们还在为衣食住行劳心劳力时,很多很多的思想,在那古老淳朴的年代里,在那个欲望还没有埋没灵魂的年代里,我们的先人早就有所交代了。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这三十二个字就是《菜根谭》的开场白。作者洪应明先生在书里阐明“性定菜根香”的真义,因为万味皆由根处发,“厚培其根,其味乃厚”。
说到人的欲望,大到可以吞噬宇宙,没有几个人能满足于一碟菜根。还记得在孔子的七十二个弟子里,颜回的道德是孔子所推崇的,《论语·雍也篇》中,孔子赞美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意思是颜回过着粗茶淡饭的清苦生活,住在简陋的房子里,但他却能自得其乐,丝毫不受外界的物欲困扰,所以被后人称为“亚圣”。“君子忧道不忧贫”,“一箪食,一瓢饮”这些古老朴素的道理,阐述了怎样的人生境界,描绘了多么平淡的幸福画面。
现代社会里,恰恰相反,到处充斥着欲望和诱惑,我们的选择多了,却很少能选择明智的'。正如当我们习惯了吃、喝各种气味浓烈的东西之后,已经完全丧失了欣赏凉水、清茶、淡饭的能力;当我们习惯了宝马香车之后,却浪费了上帝给我们用来脚踏实地走路的双腿;当我们习惯了阿谀奉承之后,却忘了耳朵的功能是用来过滤留不住的风声的;当我们习惯了灯红酒绿的奢华生活之后,却忽略了天空是蓝色的,草儿是绿色的。太多太多的习惯,太多太多对美好事物的视而不见,也许若干年之后,回想自己的一生,早没了绿色的草,蓝色的天空,清净的耳根,甜美的味觉,灵活的双腿。到那时,留下的不仅仅是一声叹息吧。
看完这本书,心情顿时感觉明亮了很多,书上讲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处事的方法,成功的心态等等,给我很多很多的启示。正如书上所说,一个人的思想不应该被欲望给蒙蔽,太多对物质的欲望会阻止理想的完成,牵绊我们前行的脚步。有了工作,我们还希望工作是轻松的,能赚大钱的,其实手头上的工作能做好了,样样都充满意义;有了房子,我们还希望房子再大一点,再豪华一点,其实房子不就是休息的场所么,能放下一张床足以,在这一次比一次更高的要求中,我们忽略了握在手中的平淡的真实,更遗忘了这份真实中我们拥有的幸福,于是,人生显得越发不如意起来,在欲望的面前,我们成了一只可怜的摇头乞尾的哈巴狗,一个会说话的奴隶。
人生的滋味,真正的口味是平淡。在粗茶淡饭中,体会淡泊的美妙。在精神生活中,得到极大的满足,真切的享受人生。
这本书里阐述了为人应世、淡泊从容、修身养性、怡情适性、功业成败、返璞归真几方面内容。融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从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为人处世方式。表现了古人对人生、人际、人性的见解。非常值得一读,我确信读过之后一定会为你打开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亲爱的朋友们,当我们年老,回头看看来时的路,如果我们不够伟大,至少我们应该是善良的。
《菜根谭》读后感5
好久没有写了,其实想写的东西很多。还是太懒,
最近的床头书是《菜根谭》(明朝洪应明著),就谈点读后感,先聊这“欲擒故纵宽之自明”。
原文:事有急之不白者,宽之或自明,毋躁急以速其忿;人有切之不从者,纵之或自化,毋操切以益其顽。
其大概意思为:如果有事一下子搞不明白,先放一放,也许时间长了自然就明白了,千万不要急,免得自己郁闷;如果有人不听劝告、不服从教育,先让他去,你不管他也许他自己倒理解了,不要过于烦人家免得产生逆反心理。(还有一种可能:自己是错的。)
道理很简单,我们都明白,可是我们做到了么?
要做到洪先贤所说的不急不切,需要一个条件,就是心态。所以有人说心态决定一切,不无道理。当然,良好的心态需要通过修身来达到。那么解决问题靠什么呢,就是时间。其实时间是万能的,能解决人们许多的难题,一切的恩怨、纷争无不随着时间灰飞烟灭。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有必要记住这个道理,合理处理生活中的一些难题,才能使人活得轻松、坦然。
小结一下,遇到矛盾难以短时间解决的.,一、试着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改变一下自己的心态;二、问问自己真的有这么急么?不能马上解决的后果是什么,真的后果有那么严重吗?给自己一点时间,也给人家一点时间。
《菜根谭》读后感6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的冲刷、洗礼,留下一颗瑰丽的明珠,《菜根谭》就是其中之一。
有人评价这本书: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古人云:谭者,谈也,性定根香。花香可以用鼻来品味,果香可以用舌头来品味,而根香却需要用一颗智慧的心灵来品味。
乍一看这本书,感觉都是一些常见的经常听的建议,但经过仔细阅读,让我越来越着迷,这些道理往往被我们平时忽视的,就像菜根,一旦品尝就有它的独特。
这是古往今来前人成功与失败的'总结。例如,秦始皇的统一无疑是由于他善于出谋划策,这最终使他成为第一个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的人,从而获得了千古一帝的称号。
楚怀王死在异乡也因为不听屈原的劝告,置屈原的劝告于不顾,最后陷入了秦国的悲惨境地。秦始皇与楚怀王成功与失败的对比,这无疑是对这句名言最好的诠释。
大智若愚,大巧似拙,这是劝我们要谦虚,不要自以为是,一个真正有才华的人是不会轻易展示自己的智慧的,一旦露出锋芒,只会引起别人的嫉妒。
杨修就是最好的例子,他以为自己很聪明,三、四次猜中了曹操的心思,还把话说了出来,最后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了,你说杨修聪明?他很聪明,但是他为什么会死呢?这是他的愚蠢,因为他能猜出曹操的心思,却猜不出他的性格。
曹操心里怎么想,大臣们几乎都知道,只是觉得自作聪明的杨修不知道,因为他不知道才招妒。
因此,智慧似乎是愚蠢的,伟大的技能似乎是笨拙的,值得我们从生活的规则中吸取教训。
我喜欢《菜根谭》,因为它是一本流传千古的书。充满哲理的味道,充满变化的人生哲理,充满诗意,让我在不知不觉中收获人生准则。
《菜根谭》读后感7
我很庆幸大学这几年看了几本书,可惜教材没看好,所以说到学习,我不得不惭愧,一脸难过。后悔已经晚了,但是我的坏习惯很难改变。这两天在期末考试的压力下爱上了《菜根谭》,于是赶紧换掉了之前的床头书。越看越觉得有趣,舍不得放下。然而,由于考试的压力,我不得不抽出时间来享受一下。《菜根谭》是学生用书,当然只能慢慢看。人生就像一场“修行”。
《菜根谭》是一本和处事哲学有关的书。中国古代这样的书太多了,因为中国人,尤其是古人,特别注重自省,要求“我住三省,我住自己身”,做人很重要。在众多的书籍中,修身养性、待人接物的书籍是很难穷尽的。
比如儒家《中庸》,其实早就有人说《中庸》要求人不要走极端,不是一边倒,但它既不是好人,也不是和稀泥。当然也有人喜欢《道德经》。孙子兵法和后世的求索之术都是从中发展出来的,没有好坏之分的书。但是,有些人坚持用一些阴谋来拿定主意,把别人当成地狱。这恐怕已经不稀罕了。
那些企业的老板把这些书当宝贝,花大价钱去听国学讲座,就是为了赚钱更好的修身养性。至于那些有幸听了那些卖成功学的人对这些传统文化的解读的人,很难让人信服,但还是有很多人热情高涨,离修养越来越远。
《菜根谭》不好说,全是儒释道。可以看到《中庸》的影子,也可以看到《道德经》的影子,禅意也贯穿其中。这样的书也有糟粕,但完全可以去其糟粕,慢慢啃其菜根。
就生活而言,如果你读到“人的缺点,就应该把它弯成裂缝;如果是暴力的,那就是又短又短。人是固执的,要善于教学;生气生病,就是固执。”每个人都有缺点,要机智的弥补别人的缺点。然而,当有争议和冲突时,人们往往喜欢取笑别人的缺点。用短暂的攻击来暴露对方的缺点并不少见。
当然,人也有固执的时候,尤其是年少年老的时候。他们年轻,没有经验,所以容易固执。当他们老了,觉得自己很有经验的时候,也容易固执,越老越容易固执。学生的顽固错误必须受到老师的愤怒指责和批评。至少我以前的老师都是这样,但是结果不理想。好的引导对固执的'老人和没有经验的青少年是对的。但是,缝完之后,舌头和舌头有了争执,或者遇到一个没有道理的人,就偷偷告诉自己,不能短视,不能固执。那就是智慧。
再比如读“害人之心不可少,防人之心不可少。这个戒指不小心;被人欺骗总比被别人欺骗好。这个警察伤害了督察。第二语言共存很聪明,很有朝气。虽然大家都希望时代的人是善良的,但那时候绝对有可能。所以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和一颗防御的心。毕竟最美的是人性,最邪恶的是人性。所以,善良的人需要提防别人,因为善良的人更容易被忽悠,后半句明显有中庸之道的味道。警觉性高的人不需要被欺骗
再比如读书:“君子要洗眼,小心不动心。”无论发生什么,他都需要保持冷静的态度,仔细观察。不要轻易发火。否则,他不会解决问题,而是取自己的姓。社会再复杂,一个人的内心是不可或缺的,但一双冰冷的眼睛更是不可或缺的。对我们来说,有勇气草率行事并理解“艰苦的战斗”是明智的。
书中有无数美好的东西,美好的生活是为了更好的人际交往。但是,读者在一本书里喜欢什么或感觉到什么警醒,是与读者的性格和修养相一致的,当然也有不同的偏好。
在谈论生活和与人打交道时,我们不应该忽视几个简单的原因,那就是人的情感大部分是在需要和被需要中产生的。当我们需要被满足的时候,我们也是需要的,可以体验你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我们仍然在满足自己的需求,这很容易产生快乐的感觉
绪,而需要得不到满足或者别人的需要让你觉得很累没有价值拖累了你,那么产生的情绪就是负面的,几乎所有的关系和行为都可以用需要和被需要来解释,因此不吝啬自己掌声和赞美之言,真心为别人的成功鼓掌,《人性优点》几乎整本书都在讲这个道理。这个道理对于人际关系和谈恋爱都一样使用。
还有一个道理就是,人的性格不同,只是体现为不同的特点,绝无好坏之分,一个人讨厌你的某一方面可能另外一个人正喜欢你这一点。讨厌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可以假装,但讨厌不可以,如果有一个人很讨厌你,绝对不是因为你做错了某一件事,有句话叫做在一个不需要你的人哪里,你的呼吸都是多余的,只要不是你周围的人都讨厌你,没有不要去为谁改变,因为你做错了一件事只是讨厌你的人的爆发点,再此之前他已经讨厌你了。当然是你的恶习,比如从不洗澡让人不爽,你你就改洗澡去了。性格只有特点,没有优缺点,但习惯定有好坏之分。就如细心的人多不果断,温柔的人可能偏向于柔弱。自信可能会死在细节上,但是恶习就是恶心习。
还有一条是,不管是否谈恋爱的人都有一个误区那就是容易忽略对方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人,特别是小情侣,往往错误的希望对方按自己的想法来做,要把对方变成“另外一个自己”,这个时候就大错特错了。
总之,做人处世这门学问是活一天学一天,既要有性格的自信还要有改掉坏习惯的毅力。
《菜根谭》读后感8
最近大队通过多种渠道进行了“荐书、读书”学习《菜根谭》的活动。这是一本适合飞行人员及各个阶层阅读的书籍,是一本令人获益匪浅的修身养性教材。其中讲解的道理,犹如菜根一般,平时嚼起来平淡无味,如细细品尝,则回味无穷。
作为一名飞行员,在当今这个缤纷复杂的社会,我们需要辩证的对待心中的欲望。我们不能利益熏心,要保持心灵的'纯洁,对物质,对利益要做到淡然,方能做到无欲则刚。我们需要保持思想上的进步与追求。要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飞行,用智慧的心态对待喧嚣尘世,用阳光的心态确保飞行安全。“欲其中者,波沸寒潭,山林不见其寂;虚其中者,凉生酷暑,朝市不知其喧”。此句话讲的是一个内心充满欲望的人,即使平静的心湖也能掀起惊涛骇浪,即使住进深山老林也无法平静内心;而内心没有任何欲望的人,即使在盛夏酷暑也会觉得凉爽,在闹市也不会觉得喧嚣。
飞行是我毕生追求的事业,更是一条需要不断付出努力的路。从最开始的招飞到地面理论学习,再到后来的航校学习,从一名飞行学员到飞行员,我们经历了很多,也付出了很多。现在的我们可以说是飞行事业刚刚起步,对蓝天都抱有热情、憧憬和幻想,但我们更需要的是谨慎、刻苦、认真和钻研的工作态度,方能让世人“观其末路”。“事穷势蹙之人,当原其初心;功成行满之士,要观其末路。”这句话告诉我们对于那些事业失败的人,要回想他们最初的本意是要奋发上进,想有一番作为;而对于事业成功的人,要看他们能否保住晚节。
浅水喧哗,深水沉默,作为一名骄傲的山航人,作为一名翱翔蓝天肩负百名旅客生命安全的飞行员,我更希望像深水那样生活,这样才能厚积薄发,在山航自强不息的发展道路上,在浩瀚的蓝天书写腾飞的诗篇。
《菜根谭》读后感9
初识《菜根谭》,是在手机上看到一部《一味一人生》的电子书。这本书就是对《菜根谭》的解读,当时读的时候就感触颇深,其中有关修身、处世、待人等方方面面的阐述,给了我很大的启迪。放寒假之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学校的图书室里发现了这本《菜根谭大全集》,我如获至宝。假期里,每个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在柔和的台灯下,轻轻捧起这份沉淀的古老智慧,静静地读着《菜根谭》,让自我的心灵理解着洗涤,让浮躁的心安静下来。
《菜根谭》融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释家的出世思想,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关于修身、人生、处世等多个方面的人生智慧,告知后世读者享受平凡、活出真我,自会觅得人生真味。
《菜根谭》的第一章就是“立德修身——高出立,平处坐,低处行”,将“德”放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开篇便提到“洁身自好,栖守道德——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一个能坚守道德准则的人,也许会寂寞一时;一个依附权贵的.人,却会永远孤独。心胸豁达宽广的人,思考到死后的千古名誉,宁可坚守道德准则而忍受一时的寂寞,也不会因依附权贵而遭受万世的凄凉。这是何等的洁身自好啊!反观我们的现实生活,有多少人因为难以抵御物欲的诱惑,从而是自我踏上人生的不归路,留下终生遗憾。一只只被揪出的“大老虎”还是“小苍蝇”,不正是验证了这句话吗?“洁身自好,栖守道德”,你才会活的坦坦荡荡!
而在“天机最神,智巧无益”一则中,则警示人们如何追逐自我的成功与梦想。“贞士无心徼福,天即就无心处牖其衷;险人着意避祸,天即就着意中夺其魄。可见天之机权最神,人之智巧何益?”一个坚守志节的人虽然并不用心去求取福分,但是上天却在他无意之间引导他完成自我的心愿;阴险的人虽然刻意去躲避灾祸的惩罚,但是上天却在他着意逃避之处夺走他的魂灵使其丧失元气。由此可见,上天运用魔力的手段十分神奇莫测,凡人的智慧再高明又有什么用呢?
当一个人把自我的修养、道德以及潜力修炼到家的时候,即使我们不急切地追求福分,幸福和幸运也会主动来敲门;当一个人不想着成功,只是朝着那个方向努力时,就会收获意外的惊喜,正如老子所言“后其身而身先”。做人不可太急功近利,不可为了到达那个目标而不惜一切手段。恰恰相反,当你对于名誉、利益、地位多几分“无心”,对品德、涵养、潜力多几分“着意”,踏踏实实做好自我该做的事时,我们就会收获意料之中的惊喜。
《菜根谭》读后感10
抱朴守拙,涉世之道: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含义解释:一个刚踏入社会的青年人阅历虽然很短浅,但是所受各种社会不良习惯的感染也比较少;一个饱经事故而阅历很广的人,各种恶习也随着增加。所以一个有修养的君子,与其讲究做事的圆滑,倒不如保持朴实的'个性;与其事事小心谨慎委曲求全,倒不如豁达一点才不会丧失纯真的本性。
菜根谭读后感:我读这句话的时候,会想到工作中接触到的人,比我年龄小的刚踏入社会的、比我年龄大的饱经世故的。常听人们说年轻人像一张白纸,可塑性强;而有一定阅历的人,就很难调教,只能由着他去了。
曾有一段时间,我觉得自己好像成熟了,脱去稚气了,其实现在想来不过是世故了、被社会染杂了。这有点像马哲,否定之否定,从职场新人、社会小白,变成白骨精、被社会大染缸染的花布,然后再启动自净功能,回归本性,成为一个既能在社会上立足,与众多人相处、周旋,又能不被名利所迷、保持初心的人。有点像外圆内方的意思。
而如何才能启动自净功能呢?从我的体会来看,自净功能来自对社会的诸多反省,简单点说就是来自我们对社会生活的不适应、烦恼、挫折,与其与人争利、得失都烦恼、成天累心,不如放下,做好本分事,简单一点好。
《菜根谭》读后感11
《菜根谭》,洪应明著。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籍贯不详,早年热衷于仕途功名,晚年归隐山林,洗心礼佛。
一个非常平凡的人,写了一部让历史永远不能忘却的奇书———《菜根谭》。据我所知,这本明代洪应明所著的书,被后人翻印过无数次。新中国的创始人———毛泽东也喜欢此书,他对此书的评价是“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
《菜根谭》全书由原文、译文、评点3项组成,条目共360个,上至治国、平天下,下至修身、治家。政治家可以从中可以找到安邦治国的谋略,比如“居轩冕中,不可无山林气味;林泉之下,须要怀廊庙经纶,议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自居事中,当忘利害之虑”;商人从中可以找到机智,一种进退的机智,一种以仁取胜的机智;僧侣则会发现博大和宽柔。而我喜欢《菜根谭》,更多的是喜欢作者的.思辨和处世哲学。
比如,“子生而母危,镪积而盗窥,何喜非忧也?贫可以节用,病可以保身,何忧非喜也?”有了这样的辩证,就有了柔度,在生活中才会适可而止,才不至于被逆境击得粉碎。“自老视少,可消奔驰角逐之心,自瘁视荣,可以绝纷华靡丽之念”。用这样的眼光去看人生历史,人才不至于轻得像一颗纤尘,随世风飞扬。
书中无处不在的博大、淡泊、宽容、善良,无处不有的谋略、智慧,所有的一切,让读者觉得自己岂止是在读书,而是在与一位智者交谈,与一位畏友交谈,带着暖意的警策。
这就是《菜根谭》,好书《菜根谭》,她淡雅的眉目下藏着的是一双透视人世的慧眼。
《菜根谭》读后感12
“量宽福厚 器小禄薄”这一则,书中是这样解释的:心地仁慈的人,胸怀宽阔舒畅,所以能享长久的福分,因此事事都显得宽宏畅达;心胸狭窄的`人,由于眼光短浅,所以得到的是短暂的利禄,因此事事都显得紧迫仓促。读到这里,我不由想起那些流芳百世的人物,哪一个不是胸怀大量的?
想那司马迁,他可以忍辱负重,在受过残酷的宫刑后,还在监狱里坚持写史记,完成了我国最伟大的、完整的历史记录篇,如果他那时,如果他那时受完宫刑后,一时想不开,气量小,上吊自杀的话,那就少了一个伟大的人。
回想现在,我们不能因为一点小小的蝇头小利,就闹到自相残杀,那真是太不值了,我们的胸襟再开阔一点,就少了好多不愉快的事了,也很少会有矛盾,大家都会高兴。
以后,我再也不会为了一块糖,一块雪糕,和弟弟妹妹吵得不可开交。我要学会大度,学会谦让。
退一步,海阔天空!
《菜根谭》读后感13
读《菜根谭》颇有感触:“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
这句话告诉我们:文章写到了纯熟完美的最高境界时,其中的遣词造句并没有什么深奥玄妙之处,只但是是将自我的真情实感恰如其分地用文字表达出来罢了。当一个人的品德修养到达了真善美高度统一的崇高境界时,他的言谈举止并没有什么个性的地方,只但是是将自我纯真朴实的自然精神本质平白表露而已。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将做文章提高到了至高境界,“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为天下读书人废寝忘食地读书和殚精竭虑地求功名找到了理论依据,由此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在“头悬梁、锥刺股”读书成名的同时,注重将文品与人品紧密地结合起来,视作文与做人为生命,孜孜不倦读书的同时,自觉地完善自我,以期成为表里如一的高尚的人。
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的灵魂所思与肉体所为往往并不统一,甚至会发生对抗,直接导致“作文”与“做人”的激烈冲突,真的是很残酷。然而,这也正是生活的本真。因为在中国人的眼里,“文如其人”,人生一世在社会中运行的过程被称为“做人”,只有成功地做好了“人”,才可能拥有一双“作文”的妙手,所谓“修德须忘功名,读书定要深心”。做学问的人务必要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就像你在修炼道德时却又忘不掉求取功利名誉,那么你必然不会有什么真正的造诣。如果你在阅读古书时却只把兴趣放在吟诗作赋、附庸风雅上,那么你也肯定不能有什么深入的心得体会。
人生如同一座大舞台,每一个人都是演员,都在扮演着不一样的`主角,自然也就有正面人物和反面主角之分,同时也会存在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之别。一个人能够扮演多种主角,但却无法具备多个灵魂,否则“灵”与“肉”的搏斗时刻在进行,人活得岂不是太累了,如此肉体与灵魂的和谐就无法统一,心灵的安宁更成为无稽之谈。
时下朋友见面最大的感慨就是:活得真累。这种累并非单纯的工作强度之大,而是作为社会人务必照顾到方方面面的关系,是个体心理的疲惫,是不堪心灵的重负,对此身在职场的人们都心知肚明又心照不宣,只能默默地承受,暗暗地调节。倘若我们能够做到“文章极处无奇巧,人品极处只本然”,卸下过多的心理重负,拥有宽爱和淡定的心境,不怨天尤人,不苛求完美,去本色做人,以真心作文,那么我们将会在有限的生命旅途中,抛弃功名之累,饱览春花秋月,细品夏景冬雪,天人合一,自然和谐地终其一生。
如同《菜根谭》的得名:咬得菜根断,则百事可破。但愿我们能“超越口耳之嗜欲,得见人生之真趣”,无论是做人还是作文,都会万事皆缘,随遇而安。
《菜根谭》读后感14
“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智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培根
读了融历史与道德、诗歌与哲理、时代精神与民族特色于一炉的书籍——《菜根谭》,犹如滴水穿石,持久而有力,浸润着我的心灵。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史的长河不断地冲刷、洗礼中留下一颗颗瑰丽无比的明珠。《菜根谭》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菜根谭》是一本怎样的书呢?古人云:“谭者,谈也。性定根香。”花香可以用鼻来品味,果香可以用口来品味,而根香却需要用一颗智慧的心灵来品味。
《菜根谭》是一位悟透了人生的隐士融释、道、儒于一身,别具慧眼,将自己的人生奥妙和盘托出的结晶。我觉得《菜根谭》思人间事,是一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书。充满了哲理的味道,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诗情画意。我觉得《菜根谭》是一本修身养德、为人处世的好书。读起来感觉内心很平和的,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一段段朴素无华的语言,感觉就像在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让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收益:哦,原来有些事情还可以这样处理的。
街上流行的服饰,最时髦的往往最容易过时,而经久不变的,是那些式样简洁普通的衣服。对于一个人来说,物质的需求只是生活的调剂,却不能成为生活的主旋律。能让我们百吃不厌的是粗茶淡饭,酸甜苦辣只是调味品,能让我们活得充实、活得踏实的关键要有一种好的心态和健康的道德观念。读了“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让我体会到世界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皱眉,它就对你皱眉;你微笑,它就对你微笑。幸福不是一种现实,而是一种感觉。在工作中、生活中经常保持喜悦的心情,就是获得幸福的根本。读了“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让我懂得了人心不可以不谦虚,谦虚才能让正义真理进驻心中;人心不可以不充实,充实才能使贪念物欲无法入侵。人在做学问和做人,要善于听取不同人的.意见,并改变自己,要保持“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状态,才能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言行。
读了“凭意兴作为者,随作则随止,岂是不退之轮;从情识解悟者,有悟则有迷,终非常明之灯。”让我懂得做事不要任凭自己意气用事,也不要带着太多的情感去领悟道理,这样才会少走弯路。想想真的很有道理,我们作为教师,我们育人的工作是细水长流的,不是立竿见影的。因此工作的时候不能意气用事。因为感性的热情是干柴上的火,响起来是比比剥剥的,但片刻就会烧尽;理智却是沉默的煤炭,能够放出持久的光和热。做事有始有终的人,依靠的是恒心和毅力。想成为一个平凡而不平庸的教师,除了要学会顺应时势,要有责任心外,关键要用心去工作。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我希望自己是那耐人寻味的深水,厚积薄发,每一天能展现经过沉淀后的精华!
《菜根谭》全书,上至治国、平天下,下至修身、治家,人世中的大道无所不包。政治家可以从其中找到经邦治国的谋略。比如“议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当忘利害之虑。”商人可以找到机智,一种进退的机智,一种以仁取胜的机智;僧侣则会发现博大和宽柔,而我喜欢《菜根谭》,是因为书中无处不在的博大、淡泊、宽容、善良和智慧,所有这一切,让我觉得自己岂止是在读书,而是与一位智者交谈,与一位畏友交流,心中的疑虑消失了。
《菜根谭》读后感15
闲来无事,随手拈一小册子,读毕,若有所悟,而后,心静如水。
抬眼一看,此册名为《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名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此书内容令人陶醉,可单单书名令我颇为不解。菜根谭?莫不是与那菜根有何关联?我百思不得其解,一经查询,乃知,此书名得自于宋朝汪信明的一句话:“人能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 俗语亦云:”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古人云:“谭者,谈也。性定根香。”此“谭"同”谈“,音近通假,如《天方夜谭》等。
细细查询,原来,《菜根谭》写于明代,作者洪应明流传至今的著作除《菜根谭》外,还有被收入《四库全书》的《仙佛奇踪》4卷。实则,《菜根谭》 严格说来并非一部系统的、逻辑严密的学术著作,而是论述修身、处世、待人、接物的格言集。这些格言警句无一不是文辞秀美,对仗工整,促人觉醒,耐人寻味,有着深刻的哲理,得以教人,育人。仔细品读,竟也发觉有了一种不可捉摸的意味。
读完此书,偏就有一那么一章的`句子令我极为影响深刻。”弄权一时,凄凉万古“,”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守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这句是关于理论道德规范的,大致意思也就是:“一个坚守道德规范的人,虽然有时会遭受短暂的冷落;可那些依附权势的人,却会遭受永久的凄凉。大凡一个胸襟开阔的聪明人,能重视物质以外的精神价值,并且又能顾及到死后的名誉问题。所以他们宁愿承受一时的冷落,也不愿遭受永久的凄凉。” 这段话说明正义与邪恶的结果是及其不同的,一个遵守道德规范的人即使受到了误会,那也是暂时的,而那些依附权势的人,终究是没有好结果的,宣扬了正与恶的本质区别。一个真正看透世事的人,大都是把精神财富看重于物质的,他们宁屈一时,亦不背负冤屈一世。坚守道德规范的人大抵是把世事看得更透彻些吧,大梦初醒,看破往事,清者自清,穷极一生,仅为于此。话说回来,何为“聪明人”,不过是看透了万古之中,看过了世上世事,心有所悟,安分守己,做自己该做的事,想自己该想的事。 做人无甚高远事业,摆脱俗情便入名流,为学无甚增益工夫,减除得物累,便臻圣境。深者见深,浅者见浅 ,高手未见,亦是无物。体味人生的百种滋味,就能做到“风斜雨急处,立得脚定。花浓柳艳处,着得眼高。路危径险处,回得头早。” 这些道理亦不过是书中一小部分,或许,不仅是书中,在学习之中,生活之中,有更多百般在等待我们 。
其是这本书的深意,或许更深入人心 。读毕,心尤幽静,似有潺潺小溪留过心底,清澈纯净。书中无处不在的博大、宽容、理解、淡泊、向善与智慧,让我并不觉得自己是在读书,让我觉得仿佛在与一位智者交谈,与一位畏友交谈,带着暖意的警策。
这就是《菜根谭》,这就是 “ 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 ”,究其意,“菜根”坚硬多筋,只有经过反复咀嚼,才能体会其“真味”。人的才智和修养只有经过艰苦磨炼才能获得,或许只有耐得贫苦生活,才更能创造人生的百般事业。如此修身养性、教人育人、意味深长的好书,买来读上一二又有何妨!
【《菜根谭》读后感】相关文章:
《菜根谭》读后感03-16
《菜根谭》读后感03-31
菜根谭读后感05-24
《菜根谭》的读后感01-03
菜根谭读后感03-13
菜根谭读书笔记01-25
《菜根谭》读后感(精华)09-21
《菜根谭》读后感【集合】11-25
《菜根谭》读后感14篇04-21
菜根谭读后感15篇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