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优秀到卓越》的读后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从优秀到卓越》的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从优秀到卓越》的读后感1
《从优秀到卓越》是美国著名商业畅销书作家吉姆·柯林斯所著的一本关于企业管理理念的优秀畅销书。该书通过大范围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了如何让公司从优秀到卓越的令人惊异而振奋的答案,这是该书的最大看点。但笔者作为一名从事科学研究的工作者,看到了该书的另一个闪亮点。那就是该书也是一份优秀的科研报告,它详尽地记录了柯林斯和他的21人研究小组历时年的研究历程。无论是这项研究过程本身,还是研究报告(即该书)的编写,都有许多值得我们这些科研人员借鉴的地方。
为了完成从优秀到卓越的调查研究,柯林斯和他的研究小组作了非常全面细致的准备工作,尤其是对研究对象的选择,更是煞费苦心。他们历时年,阅读并系统整理了近6000篇,记录了20xx多页的专访内容,创建了84亿字节的电脑数据,收集了28家公司过去0年,甚至更早的所有。为了选择出真正从优秀到卓越的公司,他们制定了严格的筛选标准,逐步筛选。第一次筛选:从所有公司选出14家公司;第二次筛选:从14家选出126家公司(4项测试);第三次筛选:从126家选出19家公司;第四次筛选:从19家选出11家实现跨越的公司,作为最终的研究对象。这样认真严谨的态度,确实让我们领略到了研究小组求真务实的科学作风。不仅为题组下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也大大增加了人们对研究结论的信任度。正所谓"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柯林斯和他的研究小组的求真务实的科学作风是值得任何从事科学研究的工作者学习的。
为了使研究成果更准确、更有说服力,研究小组在选择了直接对照公司时,又选择了6家未能保持卓越的公司作为间接对照公司。可以看出,该研究小组从正的方面已经做得很精细了,但他们还要锦上添花,选择6家未能保持卓越的公司作为反面例证。从正反两方面展开论述是人们写议论时惯用的手法。但科学研究时,尤其是工科的研究,人们往往很少从反方面开展研究;但柯林斯和他的研究小组就应用了,而且用得很成功。所以,这一点也是科研人员应该借鉴的。
从优秀到卓越的调查研究具有非常明确的技术路线。第一阶段:搜索;第二阶段:与什么相比;第三阶段:黑匣之内;第四阶段:从千头万绪到理念明确;最后是:从优秀到卓越的永恒的"物理学"研究小组的这次求知之旅完全符合从"重水复疑无路"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科研规律。
从优秀到卓越调查研究的另一个值得借鉴之处是全面性和对事实的尊重。只要是书中提出的'观点和涉及的内容都经过认真地调查研究。《从优秀到卓越》的调查内容有:公司法规、财务电子数据表分析、主管访谈、行业绩效分析、主管更换分析、首席执行官分析、主管报酬、工人失业的作用、公司所有制分析、媒体宣传分析、技术分析、比较分析等,几乎涵盖了公司的人员、制度、管理、经营和行为等诸多方面,避免了以偏概全之嫌。另外,研究小组坚持了尊重事实的基本原则,决不受已有的理论所左右,更没有用理论剪裁事实。所以,研究的结论和时下许多热门的管理理念是相悖的。(fsir)正如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对本书的评价:"这本书经过精心研究,写得很好。它瓦解了时下绝大多数热门管理理论和实践——从对超级E的崇拜,对IT的热抄,到兼并和收购的狂潮,不一而足。它不会使平庸的公司成为优秀的公司;但是,它却会使优秀的公司成为卓越的公司。"
这项研究报告(即该书)的编写也有许多可取之处。比如在每之后对研究的要点和意外发现作了小结,使研究的主要成果更加醒目明确;在书后增设了答疑篇,对人们可能提出的疑问进行了解答,使这项研究更充实更完善;最后将研究过程产生的所有的资料都列入附录,使研究的证据更丰富更可信。
我们由于是企业的科研部门,往往过分强调了为企业解决问题,注重实用性。不少人写报告时往往只写"有用部分",所做的大量工作都记在原始记录中,一般的读者是看不到的。这样就会使我们的报告显得单薄、证据不够充分。其实,只要是有关研究的工作,包括失败的实验,都必然会或正或反地证明最终结论的正确性。所以,我觉得我们写报告时也应该将研究过程产生的所有的资料作为附录,附在报告后。
在本书中引用了不少名人名言,同时本书中也不乏一些精彩语句。这也给本书增色不少。"我们不知道在那儿会发现什么,但我们回时,一定会把我们的发现告诉你(刘易斯和克拉克。1804年,克拉克和刘易斯率领探险队,成功地进行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横越美国大陆的考察)。"这句话对现行的科研立项过程中存在的弊病作了有力地回答。因为有些科学探索研究,在最初是很难预料到会得到什么结果,但是,无论结果如何都是非常有意义的。正如探险,出发的时候肯定不知道会发现什么,但回后一定会告诉你发现了什么。如果按照现行的立项体制,没有明确的研究结果,没有预期的经济效益,基本是没有立项资格的;这样,有许多很有意义的探索研究项目便被扼杀在摇篮中。希望有关部门能完善现行的科研立项体制,给有志于探索研究的科研人员一个"回告诉你发现了什么"的机会。
最后,我用本书的结尾作为本的结束。"倘若人生毫无意义,你也不可能有伟大的一生。如果工作毫无意义,那么人生也难以有何意义。"让我们热爱自己的工作吧,让我们的工作有意义,让我们的人生有意义!
《从优秀到卓越》的读后感2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这本书的设计就像茶余饭后的小点心,每天只需要花几分钟的时间,就能给你带来充实和惊喜,甚至是有意无意的改变,这是“如何使用本书”的第一段话,每天的几分钟,对于你我来说似乎微不足道,抱着愉悦的心情,我阅读了这本书,书中提供了各种提升我们的教学技巧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方法、策略,使我感悟颇深,受益匪浅。哪有不经过雨露就开放的花,这世上无论多么璀璨的花,都在雨露中开放,风吹雨打出温馨的花朵,所以,哪有不经历雨露洗礼的人生。学生就像这首小诗中的花朵,需要我们和他们一起共筑心中的梦。
不知道何时,我们变的急躁,容忍度下降,当孩子忘记课堂常规时,我们会很恼火,理所应当地认为,“你已经知道了,就应该懂了,就能做到了,为什么还要是再犯相同的错误呢?”但是,他们还是孩子,成人都会犯错,我们是不是太苛求孩子了,教育是一项需要从容的事业,当学生忘记时,要进入智慧的心态,给予他们善意的.提醒。
每个班级里都会有那么一两个让教师头疼的孩子,如何才能让这些孩子积极健康的成长?书中的第23天中提到了“对学生要有较高的期望”,读到这一章让我想到了“皮格马立翁”效应,教师如果对学生充满期待和关爱,学生就会向着你所期待的方向发展,如一些学优生,教师、家长的期望使这些孩子不断有动力前行,积极向上的暗示使他们取得更大的学业成就,反之,一些纪律行为习惯不好的孩子,不断得到教师、家长、周围的人消极暗示,他们对自己就会不断否定,把自己定格为差生,从而影响这些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师、家长的我们对孩子要有一个较高合理的期望,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应该明确地告诉学生我们对他们的期望,并引导他们如何脚踏实地实现那些期望。
我的班级就有这样一位同学――小吴,我们之间有过这样一次对话,师说:“你爸爸、妈妈肯定希望你能好好学习,考一个好成绩回家吧!”小吴答到:“我妈妈说了,我这么笨肯定学不出来的。”说完小吴便不再说什么了。小吴同学是一个调皮的男生,他总惹是生非让家长很失望,对他也不抱什么期望。为了帮助小吴,首先,我和家长沟通,希望家长以后能够多给予小吴积极地暗示,适时的
鼓励;其次,改变他的学习环境,以前由于他的好动,顽皮,班级里最后一个位置也是坐过的,现在回想这样一来,那是给小吴传递了一个错误地信号,“我是个调皮的学生,我和大家不一样,老师才让我坐在最后一个位置!”于是,我把他的位置从最后一排调到二排和一名成绩优秀的同学坐在一起,这样做的目的是,想通过位置的改变,让小吴感受到自己和其他同学一样,没有针对他而设定的特殊位置,然后再通过同桌的影响,树立榜样,小吴也渐渐改变自己,课堂上专注度明显提高,而且举手回答问题的次数、准确率也增加了,虽然改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促成的,但是持久的期望、引导,我相信小吴会有更优异的表现。
课堂,学生汲取知识,健康成长的主阵地,课堂常规的井然有序,将会促进教师、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要确定哪些课堂常规是需要制定,哪些规则需要学生遵守等等。书中的第7天,向我们解释了规则和常规的区别,规则针对的是严重的犯错行为,而常规强调的是在执行同一件或者同一类事情时,行为方式必须始终保持一致性。书中在此提出了两者的区别,不得不让我联想到自己的课堂上是不是曾经出现过,当学生破坏常规时,我们怒火中天的把他给批评了,其实,有时这些孩子却需要的是继续练习,教师要做的是更加细心、耐心地提醒和鼓励。
最后,以书中的一句话自勉,“作为一名教师,当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能够积极地影响每一个孩子生命的职业时,我们必须永不停歇地追求新的,更好的方式来完成我们的使命。”为了一朵朵必将绽放的花朵,和孩子们共筑他们心中的梦。
《从优秀到卓越》的读后感3
在介绍这本书之前,先来聊聊作者其人。吉姆·柯林斯,管理专家,先后任职于麦肯锡公司和惠普公司。从企业人的利益视角来看,我给他的标签是管理咨询行业的先锋。
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对作者、书的定位一无所知,一直到看完,才算弄清楚了几件事。
第一,作者做的是管理咨询。做咨询的风格是,做大量的研究,自己得出结论,在表述的时候并不需要把各类信息一一道来,给客户的是明确的结论,要讲出来的信息都是经过筛选之后的、可以用来支撑这个结论的信息。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书中每个章节的标题都是一个明确的结论,再辅以各类事实佐证。如,第二章的“第5级经理人”、第三章的“先人后事”、第四章的“直面残酷的现实但决不失去信念”,等等。
第二,作者对自己所剖析的这些企业,远非我们平时所认为的学术研究或是简单的面对面访谈那么简单,作者曾服务于大量的名企。从书中,我们更多能看到的是作者对于企业管理的见解,作者并未做背景资料介绍。企业管理是一个很大的概念,脱离具体的市场运作,空谈企业管理,很容易掉进“只讲大道理,实际行不通”的陷阱。以作者及其研究团队的经历,可以判断,书中的观点并非空中楼阁。
弄清楚这两件事,才能更好地理解“这本书堪称管理经典”,更好地去接受作者的'观点。
一、看作者如何做调研
1、确定研究对象
本书的研究团队花了6个月的时间做“财务分析”研究,选定研究对象。选定条件异常苛刻:第一,其累积股票收益率在15年内相当于或低于市场平均水平,此后有一明显的转折点,在随后的15年中其累积股票收益率至少是市场平均水平的3倍;第二,一个公司表现出的从优秀到卓越的模式必须独立于本行业,若整个行业都是如此,就放弃该公司;第三,保证根据附加标准作出选择时不会带入个人的偏见,任何可能给研究带入个人偏见的选定条件都不予采纳。
花6个月的时间、以如此之高的标准作一项研究的准备工作,态度之严谨令人佩服。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平时言必及执行力,但是正向的执行力,应该是把对的事情彻底地做好。
2、大量资料的收集与系统的分类
整个团队阅读并系统整理了近6000篇文章,记录了20xx多页的专访内容,并将这些资料归入战略、技术、领导等类别。3、全面的分析方法:定性+定量
4、如何从千头万绪中提炼出明确的理念
“先得出一些观点,再用数据对其进行检验,然后修改原有的观点,构建一个理念框架,看它能否承载住事实的重量,一直到所有的观点都能融合汇集成一个前后贯通的理念框架。”如果你需要经常写报告,你就能理解这句话的价值。事事求完美的结果常常是寸步难行,写报告亦如此。
二、最有启发的几点
1、第5级经理人
书中对于第5级经理人的描述,与我们平时生活中、媒体中见到的成功领导有点差别。相对于能高效地朝既定目标前进的第3级经理人、执着追求愿景的第4级经理人而言,第5级经理人具有双重人格:平和而执着,谦逊而无畏,甚至能够为了公司利益牺牲个人利益。
看这一章的时候,脑子里想起一个人:马化腾。一直没有关注过这个人,只是记得一段访谈,大意如下:马化腾说自己是个很不习惯公开演讲的人,但是现在因为公司需要,才经常会在媒体露面。就这么一个细节,始终记得这个人,看到这一段的时候第一时间想起。
2、先人后事
“卓越公司的主管们不是首先确定目的地,然后才把人们引向那里。相反,他们首先让合适的人上车,然后才决定去向何处。首先,如果你是从‘选人’而不是‘做事’开始的话,就更加容易适应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第二,如果你有合适的人在车上的话,那么如何激励和管理他们就不再是问题。合适的人是不需要严加管理或勉励的,他们会因为内在的驱动而自我调整,以期取得最大的成功,并成为创造卓越业绩的一部分;第三,如果车上坐的是不合适的人,不论你是否找对正确的方向都无关紧要,因为你还是不能拥有最卓越的公司。”
3、刺猬理念的三环图
这个没看懂啊,长期以来,我一直试图弄懂“我对什么充满热情,在什么方面能够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但是木有找到啊!!
《从优秀到卓越》的读后感4
《从优秀到卓越》是美国超级畅销书《基业长青》的作者吉姆·柯林斯的又一管理力作,被亚马逊网上书店誉为“ 20xx年最佳商业书,上亿美元也买不来的研究成果”。柯林斯和其研究团队对1965年以来《财富》杂志历年的500强企业进行了规模巨大的调查研究,筛选出11家取得巨大成功的卓越企业,并与未能实现跨越的公司对照分析,得出了许多令人震惊的研究成果。
作者在翔实的调研基础上,表述了企业从优秀走向卓越的7个方面重要内容,分别是“第5级经理人、先人后事、直面残酷的现实、刺猬理念、训练有素的文化、技术加速器、飞轮和厄运之轮”。
下面就感触最深的五个方面谈谈读后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卓越的企业领导人必然是品质高尚的人
什么是卓越?很多人和公司、企业,当做到优秀的时候,总会感觉到“很好,维持现状就可以了”。一旦做到卓越的时候往往都是感觉“其实还可以更好”。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我希望自己力求做的更好,仅作到优秀是不够的,应该追求卓越的突破性进展和长久的可持续发展。
书中将公司经理人分为5级,分别是能力突出的个人、乐于奉献的团队成员,富有实力的经理人、坚强有力的领导者和第5级经理人。
第5级经理人是指具有谦逊品质和坚定意志的企业领导人,他们个个具有雄心壮志,永远把企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很少计较个人的得失,他们把对社会有所建树、有所创造、有所贡献作为人生的最大价值。就像杜鲁门的说的“只要你不计功利,就能做成任何一件事”。这对我的感触很深,能形成这种价值观者,首先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修养。我国古代封建士大夫所追求的“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最高人生目标中,也强调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意义。看来这也是做人,特别是做一个卓越的人的基本原则,不仅仅在业务方面,更要在思想道德品质方面,从而培养谦逊、自信和坚定的内在品质,取得成绩时朝窗外看,把成功归于同事或他人;遇到挫折时看镜子,责备自己,勇于承担责任。
二、优先组建优秀的管理团队
作者阐述了一个新颖的观念,那就是“先人后事”,即卓越公司的领导不是先决定做什么,而是设法得到合适的人才,强调人力不是最重要的财富,合适的人才是。这对于我们的现实指导意义就是优先组建优秀的管理团队。任何一家卓越的企业,其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成功不是市场,不是技术,不是竞争,也不是产品,而是招聘并留住优秀的员工,就是所谓的“让合适的人上车”。在重要岗位上的管理人才更是如此,一定要把握合适的标准,宁缺勿滥。对待员工坚持事业和情感至上,拥有卓越的业绩,同时互相友爱尊重,共同享受美好生活。
三、直面残酷的现实
残酷的现实,正如眼下正在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之所以称之为“危机”,其中既包含有“危险”,也包含有“机遇”。几乎所有的卓越公司都通过面对残酷现实为起点,但他们无一例外的勇于面对,保持坚定信念,在一次又一次的危机中不断超越,从而走向成功之路。面对现实的关键首先要诚实,领导层要多倾听员工的意见,创造一个让事实说话的氛围;其次是保持坚定的信念,并积极的采取行动。
四、做“刺猬”不做“狐狸”
“狐狸”借指头绪繁多,总是想着应该做哪些事但变化无常的'人或企业,“刺猬”借指总是聚焦于自己最擅长的事的人或企业,他们具有一个简单而清晰的理念。
刺猬的理念源于格林的寓言故事,狐狸和刺猬。狐狸同时追求很多目标,把世界当作一个复杂的整体来看待,伯林认为狐狸的思维是“凌乱或是扩散”的,在很多层次上发展,从来没有使它们的思想集中成为一个总体理论或统一观点。而刺猬把复杂的世界简化成单个有组织性的观点,一条基本原则或一个基本理念,发挥统帅和指导作用。不管世界多么复杂,刺猬都会把所有的挑战和进退维谷的局面压缩为简单的——实际上几乎过于简单的——刺猬理念。要想完成从优秀到卓越的转变,就必须超越仅仅是称职这一局限。如果因为某项业务是你的主营业务,或仅仅是因为你在这一行已经干了好几年或几十年,就认为自己在这一行能做得最好,那就大错特错了。关键是要找到自己擅长的业务,只有心醉神定的事业才是你的前途所在。
柯林斯发现,卓越企业都是刺猬型的。刺猬理念的核心就是以下三个环节:
1、你能够在什么方面能成世界上最优秀的,同样重要的是你不能在什么方面能成世界上最优秀的。
2、是什么驱动你的经济引擎。
3、你对什么充满热情。
这三个环节就好比是三个圆,如果你能向三环的重叠部分努力,把它转变成一个简单而明确的概念,你就得到属于自己的刺猬理念。这个充满哲理的理念让我们深思三个问题:我们最擅长的是什么(以及我们最不擅长什么)?哪些是对我们的经济引擎推动力最大的经济指标(利润多少,现金流量多大)?我们的核心管理人员最热衷于什么?
如果找到了这三个问题的清晰答案,我们也会形成一个关于自己业务方向的“刺猬概念”,并以此确立公司的战略目标。
刺猬的理念,告诉我们要专注一、二件事。把复杂的世界简单化,但从企业经营和发展过程中,真正要做到刺猬的理念,是有很大难度的。在现实中,企业经营得好,思想容易膨胀;企业经营得不好,总想用各种方法去尝试,结果大都不好。只有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找出企业的定位,从而制定中长期的企业战略,组建一支素质优秀的团队,逐步形成有个性的企业文化,企业才能从优秀到卓越。
企业要从优秀到卓越,还必须有一条健康的,持续发展的道路。效益是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效益无从说起,而要取得良好的、稳定的效益,需要刺猬的理念和三环理论的支持,并引发出来的实际行动。
五、飞轮效应
柯林斯的研究成果表明,从优秀到卓越公司的转变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优秀到卓越的飞跃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卓越的公司不是靠一次决定性的行动、一个伟大的计划、一个好运气,或灵光一闪而造就。相反,转变的过程好像无休无止地推着巨轮朝一个方向前进,轮子不停转动,累积的动能愈来愈大,终于在转折点有所突破,一跃而过。
飞轮效应对我的启示是:
1、要有明确的公司战略,并在战略的指导下指挥所有的员工朝正确的方向用力,转动“巨轮”,并持续用力,积累动量,加快旋转速度,直至突破。相反,不确定的甚至是多变的公司战略会使“巨轮”一会儿朝某个方向旋转,过一会儿停下来改变方向,不多久又朝另外的方向旋转,因而不能积累起持续不变的动量,最终陷入“厄运之轮”。
2、累积到突破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公司的领导者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能把期望寄托在天赐良机上。从“飞轮”开始旋转到实现突破,要持续不断的积累动量,这一历程的时间跨度难以估量,而且向卓越企业的转变不会突然降临,转变过程中体现不出一种决定性的行为,没有一了百了的创新,没有幸运的突变,更没有奇迹的瞬间。只有坚持不懈的推动“飞轮”朝同一个方向旋转,最终“破茧化蝶”。
当然,这本优秀的论着也存在一些瑕玼,我认为以下的二点是本书不应当忽略的:
1、所有的卓越企业或对照企业均来自《财富》杂志历年的500强企业,那些由行业特点所决定,不可能发展成“航空 母舰”的中小企业就没有卓越企业吗?他们中的佼佼者是否也遵循上述的规律?
2、柯林斯筛选出来的企业涵盖了社会的广泛行业,却唯独没有IT企业,如果说象微软公司这样的企业都不能算是卓越企业,那么上述的观点是否就具有局限性,或者至少说明柯林斯总结出来的金科玉律不太适用于高科技企业。
《从优秀到卓越》的读后感5
曾经,恩师对我说过一句话:“你是一名优秀的学生,老师希望你能在今后不断进步,追求卓越。”那个时候的我,对于优秀和卓越,只是看成了老师对我寄予厚望,殊不知,优秀和卓越,是不一样的。优秀是一种习惯,而卓越是优秀中的优秀,是一种境界,一种一直在追寻的境界。实现从优秀到卓越完全是可能的,卓越的过程就是让巨轮旋转起来的过程,过程非常艰难,但是只要我们坚定的朝着一个方向转起来了,巨轮就会飞速旋转,势不可挡。卓越,不仅仅是优秀,是优中选优,《从优秀到卓越》这本书正是讲解了企业如何才能够突破自我,从优秀到卓越。
《从优秀到卓越》是美国超级畅销书《基业长青》作者吉姆柯林斯的又一管理力作,被亚马逊网上书店誉为“最佳商业书,上亿美元也买不来的研究成果”。柯林斯和其研究团队对1965年以来《财富》杂志历年的500强企业进行了规模巨大的调查研究,筛选出11家取得巨大成功的卓越企业,并与未能实现跨越的公司对照分析,得出了许多令人震惊的研究成果。
“优秀是卓越的大敌。这就是鲜有优秀者实现卓越的主要原因。我们没有卓越的学校,主要是因为我们有优秀的学校。很少有人能过上美满的生活,基本是因为过上好生活很容易。绝大多数公司始终未能成为卓越的公司,是因为它们绝大多数都是优秀的公司,而这正是它们的主要问题。”开篇的论断让我想起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表面上的优秀会让我们习惯于沾沾自喜,满足于目前的现状——我们对企业的市场份额、企业的产品种类、企业的管理制度,都非常满足。这样的满足让我们止步于“优秀”。这样的满足决定了企业的原地踏步,他们安于现状,不愿进步。这样的状态下,企业将会很难超越自我。那么,卓越就会成为企业一个遥不可及的梦。企业想要从优秀走向卓越,有7个方面的重要内容需要予以关注,分别是“第5级经理人、先人后事、直面残酷的现实、刺猬理念、训练有素的文化、技术加速器、飞轮和厄运之轮”。全书架构清晰,行文流畅,案例充分,图文并茂,故事和分析相得益彰,是一本优秀的管理论著,这本著作让我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一、卓越的企业领导人必然是品质高尚的人
书中将公司经理人分为5级,分别是能力突出的个人、乐于奉献的团队成员,富有实力的经理人、坚强有力的领导者和第5级经理人。在转变的关键时期,每个实现跨越的公司都拥有第5级经理人。“第5级经理人”,指的是在经理人能力的5层体系中,位于最高层的经理人。第5级经理人培养接班人,为公司以后取得更大的成功做好铺垫,而以自我为中心的第4级经理人物色的接班人却导致公司的失败。第5级经理人是指具有谦逊品质和坚定意志的企业领导人,他们个个具有雄心壮志,永远把企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很少计较个人的得失,他们把对社会有所建树、有所创造、有所贡献作为人生的最大价值。他们能够表现出一种折服的'谦逊,不爱抛头露面,保持低调。为了使公司走向卓越,他们都有决心做任何事,不管这些决定有多么重大,多么困难。第5级经理人表现出一种工人式的勤劳——比起表演的马,他们更像拉犁的马。第5级经理人朝窗外看,把成功归于别的因素,而非他们自己。当业绩不佳时,他们看着镜子里,责备自己,承担所有的责任。而对照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则相反——成功时他们看着镜子里居功自傲,业绩不佳时则向窗外看,埋怨别人。这对我的感触很深,因为能形成这种价值观者首先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修养,我国古代封建士大夫所追求的“修身养性齐家平国治天下”最高人生目标中,也强调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意义。看来这也是做人,特别是做一个卓越的人的基本原则。
二、优先组建优秀的管理团队
在书中,作者阐述了一个新颖的观念,那就是“先人后事”,即卓越公司的领导不是先决定做什么,而是设法得到合适的人才,强调人力不是最重要的财富,合适的人才是。这对于我们公司的现实指导意义就是优先组建优秀的管理团队。任何一家卓越的企业,其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成功不是市场,不是技术,不是竞争,也不是产品,而是招聘并留住优秀的员工,就是所谓的“让合适的人上车”。在重要岗位上的管理人才更是如此,一定要把握合适的标准,宁缺勿滥。对待员工坚持事业和情感至上,拥有卓越的业绩,同时互相友尊重,共同享受美好生活。
“有时候我们无法等待某个人。现在,你要么在车上,要么没上车。”——肯·凯西。实现跨越公司的领导者首先是设法得到合适的人才(不合适的下车),然后才决定将汽车开向何方。本章的要点不仅仅是要得到合适的人才,重要的是“谁”这一问题先于“什么”这样的决策,即先于愿景、战略、战术、组织结构和技术问题。先人后事,是一条必须严格遵循的原则。对照公司通常采用“1个天才加1000个助手”的模式——天才领导者作出规划,然后雇佣一批能力很强的助手帮助实施。这种模式往往会因为天才的离开而导致失败。
三、直面残酷的现实
几乎所有的卓越公司都通过面对残酷现实为起点,但他们无一例外的勇于面对,保持坚定信念,从而走向成功之路。面对现实的关键首先要诚实,领导层要多倾听员工的意见,创造一个让事实说话的氛围。其次是保持坚定的信念,并积极的采取行动。
直面残酷的现实,但绝不失去信念。所有实现跨越的公司都是通过面对残酷的现实为起点,从而走向成功之路的。将公司从优秀领向卓越的首要任务,是创造这样的一个文化氛围:在那里,人们有无数的机会被倾听,这样,事实最终也可以被听到。当你诚实而努力,想要确定所面临的现实情况,那样的话,正确的决策往往会不言而喻。但若不首先诚实面对现实,就永远不可能作出一系列正确的决定。走向成功的一个关键的心里秘诀是斯托克代尔悖论:坚持你一定会成功的,不论有多大困难。同时,要面对现实中最残忍的事实,无论它们是什么。有魄力可以是一种财富,也可以是一种毒药。过于强硬的领导个性,会阻碍一个人直面残酷的现实。领导不是始于远见卓识,而是始于让人面对残酷的现实,并积极地采取行动。花时间与精力来“激励”人是巨大的浪费。真正的问题不是“如何激励员工”。如果你有合适的人,他们就会自我激励。关键是不要打击他们的积极性。而最令人泄气的事情,莫过于忽视残酷的现实。
四、做“刺猬”不做“狐狸”
“狐狸”借指头绪繁多,总是想着应该做哪些事但变化无常的人或企业,“刺猬”借指总是聚焦于自己最擅长的事的人或企业,他们具有一个简单而清晰的理念。柯林斯发现,卓越企业都是刺猬型的。刺猬理念的核心就是以下三个环节:1.你能够在什么方面能成世界上最优秀的,同样重要的是你不能在什么方面能成世界上最优秀的;2.是什么驱动你的经济引擎;3.你对什么充满热情。这三个环节就好比是三个圆,如果你能向三环的重叠部分努力,把它转变成一个简单而明确的概念,你就得到属于自己的刺猬理念。这个充满哲理的理念我认为可以让我们深思三个问题:我们最擅长的是什么以及我们最不擅长什么?哪些是对我们的经济引擎推动力最大的经济指标,利润多少,现金流量多大?我们的核心管理人员最热衷于什么?如果找到了这三个问题的清晰答案,我们也会形成一个关于自己业务方向的“刺猬概念”,并以此确立公司的战略目标。关键是要明白你的组织能够在哪方面做的全世界最出色,而且同样重要的是了解不能做的最出色的是什么——不是“希望”在什么方面做得最出色。刺猬理念不是一个目标、策略或意图,它是一种感悟。
如果你不能在你的核心业务上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那么它就不能构成你的刺猬理念的基础。从优秀到卓越的公司基于理解确立目标并制定战略,而对照公司基于虚张声势确立目标,制定战略。
五、迎接“飞速发展”,抵御厄运之轮
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曾经说过:“革命意味着车轮转动。”从优秀到卓越的转变对于那些局外人来说,既像是戏剧性的又像是革命性的事件,但是对于那些执行者来说感觉像是一个有机的累积过程。很长时间以来,把最终结果同有机的累积过程混淆在一起的做法,一直影响我们洞察真正起作用的力量。无论最终的结果多么富有戏剧性,从优秀公司向卓越公司的转变从来不会突然降临。这里没有决定性的行为,没有雄伟的规划,没有一了百了的创新,没有一个幸运的突变,更没有奇迹的瞬间。可坚持到底的转变总是遵循一个能够预测的模式——从积累到突破。要想推动一个庞大而又沉重的飞轮旋转终归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才能做到,但是在一段很长的时间内,坚持不懈地推动飞轮朝向同一个方向旋转,飞轮就会积累起动量,最终实现突破。对照公司遵循着一个截然不同的模式,即“厄运之轮”。他们不仅不通过飞轮逐圈旋转来积累动量,反而设法略过积累阶段直接跳跃到突破阶段。然后当他们面对令人失望的结果时,他们又摇摆不定翻来覆去地改变飞轮转动的方向。因此,一个企业想要实现跨越,需要应付各界的短期压力,在日常的经营中努力追求最好。这些企业的决策者们通常在转变过程之中并不能意识到转变的伟大意义,只有事后回顾时,转变的伟大才变得明显起来。也就是说,从平凡中找到卓越的力量。(赵丹)
《从优秀到卓越》的读后感6
按照区发改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读了美国人——吉姆柯林斯编著、俞利军译的《从优秀到卓越》。作者通过对11个实现跨越的卓越公司和17家(对照和未能保持卓越)公司详尽分析研究,揭示了企业从优秀到卓越的机制,并形成了一个整体理念框架并称这本书“它最终只跟一件事有关:从优秀到卓越的永恒规律”。感觉到研读“从优秀到卓越”解读了一个企业如何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和决定性因素。个性谦虚又表现专业的第5级领导人;看重人才的内在素质而非学历、专业背景和工作经历;(当然,由于美国的教育水平与目前中国教育水平的差距,美国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普遍性比中国高得多,在中国企业的人才选择中,应该适当地选择学历,专业背景和工作经历,但先人后事的原则同样应可为我们使用);在自己擅长(也就是能够做得最出色)的业务上倾注全部的身心与足够的资源而采取将问题简单化的刺猬理念;企业训练有素的文化与领导人的'职业道德融合产生的威力;不把技术作为引发变革的工具,而将技术作为企业发展占据行业鳌头的技术加速器的理念;注重做事方式和动量积蓄推动飞轮运转而不要略过积累阶段,直接跳跃突破而陷入厄运之轮。
1、处在成长期的企业,完全可以借助刺猬现念和三环理论选择发展的战略方向。三环理论中“对什么充满热情”和是“什么驱动你的经济引擎”,只要通过对自身企业客观实际地分析,一定有答案,至于“你能在什么方面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在现阶段可以看成“你能在什么方面做得比同行更好”。在改革开放二十几年中,有的企业凭借胆色与机遇发展后,未能持续兴旺甚至走向消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只凭着感觉虚张声势地确立目标,无序扩张导致失败,这样的事实足以说明刺猬理念与三环理论的建立应该作为处在成长期企业战略选择上的重要性。
2、从优秀向卓越跨进的企业在对远景、战略、战术、组织结构和技术问题作选择时,应先人后事并严格遵循此原则。
但我认为正从混沌走向规范的国内处于成长中企业,由于国情,经理人素质,企业文化背景企业发展阶段等方面的不同,较多在做出选择之前需先人后事。
3、成长中的企业与跨越式企业同样需要靠自己培养管理人才,而且这种培养比跨越式企业更显重要。企业培养管理人才应从管理团队中选择合适者,而选择合适者主要看其内在性格特征和天赋能力。第5级经理人可以培养出来,但必需要有几个先决条件,欲培养第5级经理人的企业领导者本身应是第5级经理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挑选的被培养人具潜质;被培养者具有成为第5级经理人的潜质;适合其成长的培养环境。
4、那些实现了从优秀跨越到卓越的公司认为技术不是走向卓越最关键的因素,这并不奇怪,因为这些公司对于技术的运用大多已处于同业中的领先地位,它们对先进技术的研发与利用,是为了保持在行业中能更长久地保证优势,也就是体现出技术运用服务于“刺猬理念”。
但目前大多数的国内企业还处在技术的掌握与运用成为同行业竞争中保障生存的重要手段和因素之一,缺乏核心技术,特别是缺乏自主创新的技术日益成为制约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的时候,技术加速器理念首先带给我们的应该是生存与发展。
个人认为,对本书的研究成果不能照搬套用,否则我们将会陷入迷茫,但认真研读本书,理解并合理利用和努力实践书中的研究成果,将会使我们的企业有可能走向优秀,走向卓越。
《从优秀到卓越》的读后感7
花了一个星期时间去读这本暗涩的书,起先看完这一本书,整个人还是迷糊中,看了这么多故事,看了这么多事例,眼界是开阔了,但是和我现实结合起来感觉达不到界,又花了三个小时时间去重温这本书,等翻完有种忽然开朗的感觉。
一个人想成为优秀很容易,但是要从优秀达到卓越确很难,优秀可以是一种习惯,但卓越确实是一种境界,是一种一直在追求的美好的境界。
里面提到了很多概念是非常不错的,例如第五级经理人,刺猬理念,飞轮和厄运之轮,等等,总的可以概扩为三个方面,一.卓越的企业需要有卓越的领导,二.卓越的企业需要卓越的思想,卓越的理念去支撑,三.卓越的'企业需要卓越的人,就是员工,四.卓越的企业需要时间和成果的积累,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虽然这本书侧重于针对企业,也可说人的工作,但是我们也可利用到我们人生,我们的生活中来,一句话总结先人后事,先做好人再做好事!
《从优秀到卓越》的读后感8
最近读了《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这本书,虽然还没有看完,但是对这本书的感想颇多。
在阅读了几天之后,我觉得这本书的设计就像茶余饭后的小点心,每天只需要花几分钟的时间,它就能给你带来充实和惊喜,甚至是有意无意的改变。书中每一天都非常具体地写出:“请静心思考”、“你可以这样做”、“如果你完成了”三个环节。像“巧妙安排学生的座位”、“整理你的教室”、“倾听学生的声音”“课堂管理究竟是什么”等等,都是我们日常遇到的常规问题,书中都做出了可行的教学策略指导。全书的策略是围绕教育上的爱展开的叙述,从每天的小事做起,尽可能地安排好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永远去做最有利于学生的事情,帮助每一个学生找到真正的自我,发掘他们最大的`潜力。在每天的一个案例中,我收获了许多,例如“你还好吧”策略,“你还好吧”这四个字实际上所传达的信息是“我很关心你”。对于我们任何人来说,还有什么比知道有人关心自己让人感觉更好呢?如果我们的学生觉得他的老师关心他,学生一定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表现得更好。相反,如果在一个不关心学生的老师的课堂上,学生是没有动力去学习和表现的。
但是这个策略必须建立在一个简单的前提之上,那就是学生相信你真的关心他们,这样他们就会努力表现得更好。事实上,一些学生认为他们的老师根本就不关心他们,这往往导致学生的表现很糟糕——焦躁易怒、不懂礼貌、漠不关心、缺乏学习动力。事实上,一些知道如何表达对学生关心的老师往往会使学生拥有良好的表现——积极的态度、懂礼知节、兴趣广泛、力求上进。学生的哪一种表现,你会更喜欢呢?如果你恰如其分地使用“你还好吧”策略,它的有效性将会让你大吃一惊。
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植根于爱的”。让我们用一颗炙热的爱心去浇灌孩子们心灵的花园,用情去施教,用爱去开导,为他们播撒爱的种子,陪伴他们在成长的路上,怀揣着爱心一路前行。
教育上的爱,不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做出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运用得恰当,它会把“爱”自然而然的贯穿于教育的某一个环节,也会不声不响的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会潜移默化地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总之,冷漠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的真诚沟通,从今以后我会多试着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光”看待,用“学生的情感”体验,用情去施教,用爱去开导,像所有卓越老师那样,用真情、爱心换来学生们纯真的笑容,赢得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
《从优秀到卓越》的读后感9
"第5级经理人"是吉姆·柯林斯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柯林斯把经理人分成5级,就像一个金字塔,第5级经理人在塔顶,是经理人的最高境界。第1级是能力突出的个人,第2级是乐于奉献的团队成员,第3级是富有实力的经理人,第4级是坚强有力的领导者,能达到第4级的经理人已经是凤毛麟角了。第5级是最高境界的经理人,他们能将个人的谦逊品质和职业化的坚定意志相结合,建立持续的卓越业绩。前三个层次的经理人并不难理解,但对于第4级和第5级经理人,就难免会存在诸多疑惑。表面上看,第4级经理人同样优秀,有着执着的内在驱动力、清晰的理想愿景和非凡的执行能力,但他们有非常浓厚的功利色彩,往往拘泥于刻板的形式和不可侵犯的权威,有时候甚至呈现出自负的倾向,往往更加看重自己而不是事业本身。而第5级经理人更关心事业、运动、使命和工作,而不是他自己,所有卓越公司都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是:他们都是第5级经理人掌舵。
第5级经理人往往具有双重人格:平和而执着,谦逊而无畏。这些人不事张扬,默默无闻,"都不爱抛头露面,但同时又表现出不惜一切要使公司走向卓越的坚定意志"。林肯被公认为是具备第5级经理人品质的总统。在别人眼里,林肯有着谦虚、羞涩的`个性和笨拙的举止,但这绝不是懦弱,他有着钢铁般的意志力量,在他温和的外表下隐藏着一种内在的强烈的情感,一种尽可能追求完美的献身精神。正如里奥罗斯金所说"弱者才会残忍,强者才会温柔。"
第5级经理人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他们永远会寻找比自己更优秀的人,把培养接班人作为任内的一项重要工作和重要职责。他们非常乐于看到别人的成功,永远愿意为别人铺上红地毯。这些体现了他们具有的一项关键品质,公司的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公司的成功高于个人的财富和名誉,他们希望看到公司在下一代经理人的领导下取得更大成功。哪怕世人都不知道公司的成功是他们努力的结果,他们仍然甘之如饴。相反,在那些没有从优秀成长为卓越的对照公司中,有的经理人为他们的接班人留下了隐患,或选择无能的接班人,或两种情况都有。他们离开之时,也是公司业务开始下滑走向分崩离析之日。
为了形象地说明第5级经理人的谦逊品质,柯林斯用了"窗口与镜子"的模式来表示。在成功的时候,第5级经理人向窗外看,把功劳归于自身以外的因素,如优秀同事、接班人或前任。如果没有特定的人或者事件,他们就把功劳归于运气。同时,如果事情不顺利,他们就会朝镜子里看,主动承担责任,而不是怨天尤人。相反,那些平庸公司的领导人,在成功的时候,向镜子内看,功劳归功于自己;在遇到挫折的时候,总是向窗外看,埋怨下属、埋怨外部环境,埋怨运气差。这是多么鲜明的对比!第5级经理人往往会被创造业绩的渴望所驱动、所感染,是一群为理想而愿意献身的人。只要能够使公司走向卓越,"他们会卖掉厂房或者解雇自己的兄弟"。这又和中国的儒家文化推崇的外圆内方的个性和"修身、齐家、平国、治天下"的为政理念有共通之处。柯林斯更加强调了领导必须"把谦逊的个性与职业献身精神结合起来的能耐",把两个看起来似乎矛盾的东西作为卓越领导的品质,这是过去的管理学没有深入研究过的。但是,它经过柯林斯的"考古发掘",成为我们今天的重要财富。一方面,我们当然要追求我们的理想,永远不放弃;另一方面,又要保持谦逊的心态与姿态,学会在成功时看窗外,在挫折时看镜子,而不是相反。
第5级经理人修炼,永远不是技巧的学习,而是心智的升华。需要收起冰冷的面孔,用爱的力量去对待周围的一切。爱家庭、爱工作、爱公司、爱事业、爱客户、爱朋友、爱市场、爱对手,所谓真爱无敌,正是此理。这种平和而顽强的性格,不仅体现在公司的战略决定中,也体现在纯粹工人式的勤劳作风中,也体现在一种温情脉脉的富有人情味的风格中。正如美国电器城首席执行官活泽尔所指出的,作为企业负责人,不能做一匹表演的马,而要做一匹拉犁的马。这是典型的第5级经理人沉淀的价值观。
《从优秀到卓越》的读后感10
最近,我读了由吉姆·科林斯写的《从优秀到卓越》,该书用对比方法比较卓越公司与对照公司如何从优秀转变为卓越,描绘了优秀公司实现向卓越公司跨越。
以下是我阅读后体会到的最深刻的方面:
一、优秀的企业必须有优秀的领导。
书中公司经理分为5个层,分别是能力突出的个人、乐于奉献的团队成员,富有实力的经理人、坚强有力的领导者和第5级经理人,,第5经理指的是具有有谦逊品质和坚定意志的`领袖,一个关键人物决定团队从优秀到卓越,他的意识形态决定人员的价值取向。
因此,其领导人肯定是面对工作具有雄心壮志的决心完成任何事,面对成功具有令人折服的谦虚保持低调,面对利益始终把公司放到第一位,面对困难有魄力采取积极行动。
二、优秀的企业必须有卓越的理念。
“先人后事”的概念。强调优秀企业的领导在人员选拔上是严格的,而不是无情的。如果没有合适的人选,宁缺毋滥。
钱是商品,人不是。如果缺少资金,往往可以通过时间和人才来弥补,但如果缺少合适的人,资金是无法弥补的。最重要的是把每个人放在正确的位置,充分发挥他们的价值。
创造一种事实说话的氛围。创造一种人们有无数机会被倾听的文化。要有对话,有争执,但不要强求。做一个事后要分析,不要互相指责。
平时专注于一两件事的功效,但人的欲望,社会的复杂,往往让人处于一种浮躁,如果能静下心来,实实在在,脚踏实地地做一两件自己喜欢又有意义的事,也是很成功了。
三、优秀的企业必须有优秀的员工。
一个从优秀到伟大的公司决定性成功不是市场,不是技术,不是竞争,不是产品,而是招募和留住优秀人才。只有优秀的团队和优秀的员工才能创造出优秀的企业。
因此,如果企业想要走向卓越,就应该合理用人,淘汰不合格的候选人,培养纪律文化。纪律文化是创建伟大组织的基础。
由此,我想到了服务中心这个优秀的团队,虽然实现卓越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只要我们不要寄希望于奇迹,脚踏实地,不畏艰难,持续前行,积累实绩,总会看到彩虹,实现卓越的梦想!
《从优秀到卓越》的读后感11
读了《从优秀到卓越》,感想似乎很多,但要表达出来,似乎又觉得自己的语言是那样的缺乏,不过我确确实实感觉到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每次读它,总是有些地方能引起我心灵的震撼,它默默改变着我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是的,改善思维,改变习惯,确实很难,常言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是我想只要认识到了,就是新的起点。一个人只有不断的完善、挑战自我,那么他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从优秀到卓越》就是你完善自我的良师益友。本月的学习心得:
《从优秀到卓越》这本书从各个方面分析、解读了优秀员工的含义,包括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和工作道德等几个方面,让我对自己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对自己以前的工作有了更多的深思和反省,为我的成长指明了方向,对我的职业生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态度决定一切。想要做好一个工作,首先就是要端正态度,包括对自己的,对工作的,对别人的。对自己严格要求。在自己的岗位上要踏实肯干、爱岗敬业、力争上游,对自己严格要求,时时鞭策自己,超越自己。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并在工作中寻找乐趣。“全心全意热爱工作”“今天比昨天更努力”方能让自己取得提高,做好工作。对工作负责。工作成果是考察一个员工的主要指标,对工作要积极主动、尽善尽美、善始善终并敢于承担责任。接受一个工作的同时,就是接受了一项使命,要积极参与到这项工作相关的个个环节,保证个个环节的顺畅无误,将工作圆满完成是最终的目的。不因为工作中有困难而放弃,积极寻找解决办法,对每一项工作都有圆满的交代。如果工作中有了错误要勇于承担责任,不找借口推脱,并在错误中学习,不重复同一个错误。对工作伙伴亲切友爱。繁重的工作对每员工的身心都会造成压力,而压力避免不了的同时,对工作环境的气氛就有很高的期望。每个员工都希望自己能在一个和谐、友爱的环境中工作,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工作环境的制造者,所以,给别人一个微笑就是对别人的一种关怀,而这种关怀是相互的,最后的受益人还是自己,所以,微笑吧,微笑着面对自己,微笑着面对他人,微笑着面对生活。有了对各方面正确的态度,是为了更好的投入工作,而工作能否做好,还取决于工作的方法是否正确。而依靠团队的力量,具备较强的执行力,并用最好的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是达到工作目标最正确的途径。“没有完美的.员工,只有完美的团队”员工再完美也就是一滴水,一个高效的团队就是大海,任何一个员工都不能脱离团队,而没有团队精神的组织就是一盘散沙。员工作为团队的一份子,要首先考虑团队的利益,只有团队的利益得以保证,员工的权益才有保证。要与团队里的其他人员通力合作,互相帮助,优势互补方能完成团队共同的工作目标,也使员工的价值得以体现。与团队成员的协作涉及到与上级和与同事之间的关系。其中与上级的关系要求员工要具备较强的执行力。对上级的工作布置,要求员工要有较强的执行力,因为“没有付诸实施的话,再周密的计划也一钱不值”正确理解领导的意图,明确自己工作的目标,贯彻始终的尽职尽责,工作中个个环节的把握控制,最后达到合乎要求甚至比要求标准更高的工作成果,该员工方可称为具有较强的执行力,并具有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当然,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是具备执行力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条件。另外,在执行的过程中,要掌握方法“走捷径”。勤于思考、积极学习、快速掌握就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力法宝。工作的方法不是教条的,也不是僵化的,将复杂的工作简单化的程度越高,工作效率就越高,反之则越低。勤于思考就是不安于现状,不受前人的思路约束,在工作的过程中,必须有积极寻找有效的“捷径”提高效率的思想;积极学习就是努力挖掘自己本身的潜力,并向周围的人学习,汇集所有人的智慧,致力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快速掌握就是在“捷径”找到以后,快速吸收、掌握学习到的新知识,为工作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储备知识力量。勤于思考、积极学习、快速掌握的有效运用就会使工作效率逐步的提高。无论是员工还是团队所依托的强大后盾都是所在的企业,员工与企业是相互依托的,企业对员工来说就是最大的团队,企业给了员工归属感,员工是企业价值的创造者,企业与员工是息息相关、荣辱与共的。对员工来讲,应该将眼光放长远,看到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的密切关系,不要只想着自己的利益,企业的利益有保证员工的利益才能保证,要热爱自己的企业,维护本企业的形象,随时保持高度的企业危机意识,时刻不忘给自己的企业提供有益建议,为企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员工的热情,就是企业的活力。企业需要的员工不仅要具备工作的各项能力,还要拥有忠诚的品格。忠诚是人的宝贵品格,也是一个员工应有的最基本的职业操守,没有忠诚的品德,即使有再强的工作能力,企业和社会也不会认可。没有忠诚的品质、没有良好的职业操守的员工,在企业中难以得到认可,败德行为得到的利益也只是暂时的。简单说,就是要学会工作先要学会做人。
以上是我对《从优秀到卓越》这本书的读书心得。我想如果我们都能按照书本上的法则“修炼”,我们每个人都向着卓越员工的目标迈进,一定能使我们企业和员工的价值共同实现!
《从优秀到卓越》的读后感12
《从优秀到卓越》是美国作者吉姆·柯林斯所著。是继《基业长青》后又一管理力作。柯林斯和他的工作研究小组从1965年至1995年30年间出现在《财富》500强排行榜上的企业进行逐一分析;找出了11家实现了从优秀到卓越业绩跨越的企业,与未能实现跨越的公司进行对照分析。发现了从优秀到卓越的内在机制和决定性因素。读后给我带来了无限的共鸣和感悟。本书由中信出版社出版,俞和军翻译。
该书讲述的从优秀到卓越的过程是:积蓄力量.再实现跨越!具体是围绕三方面展开分析:训练有素的"人",训练有素的"思想",训练有素的"行为"!下面重点谈谈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地方。
一,对立统一的优良品性
"第五级经理"具有谦逊的性格和坚强的意志!坚强的意志使他们都有雄心壮志,为使公司走向卓越,他们有决心做任何事情,不管这些决定有多么重大,多么困难,有永不放弃的决心!谦逊的性格使他们回避公众的恭维,不自我吹嘘,他们把公司利益放在第一位、而不是首先考虑自己的利益。企业成功的时候向窗外看,即把成功归功于他人,归功于他的管理团队,归功于运气,归功于大家的精诚合作;业绩不佳是看镜子,问题归咎于自己!这对我的感触很深,因为能形成这种价值观者首先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修养,这是一个管理者的思想境界,也是我一直在追求的品格。我喜欢以出世的精神对待名利,以入世的精神对待事业.喜欢老子的清静无为,也喜欢孙子的功利主义,这二者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其实是并不矛盾的,融合极端才能不凡卓越.
二,先人后事
作者阐述了一个新颖的观念,那就是“先人后事”,即卓越公司的领导不是先决定做什么,而是设法得到合适的人才,强调人力不是最重要的财富,合适的人才是。这对于我们公司的现实指导意义就是优先组建优秀的管理团队。任何一家卓越的企业,其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成功不是市场,不是技术,不是竞争,也不是产品,而是招聘并留住优秀的员工,就是所谓的“让合适的人上车”。在重要岗位上的管理人才更是如此,一定要把握合适的标准,宁缺勿滥。对待员工坚持事业和情感至上,拥有卓越的业绩,同时互相友爱尊重,共同享受美好生活。我一直以来,就对"先人后事"有过一些感触,在读完《从优秀到卓越》之后,这种认识更清晰了.企业的发展需要人才,但企业发展中也面临着许多繁杂的各种问题,人和事之间必然存在一些矛盾和冲突.我认为先人后事是基于长远眼光来说的,先人后事的目的不是为了解决眼前的某一个问题,而往往是为了将来做一个打算.在去年的创业中,我的公司都是先事后人,都是由于岗位需要才会进行选拔招聘,所以在后来的管理中非常被动。看了这本书后,思维上有很大的转变,以后看问题都要多角度地去思考。
三,直面残酷的现实,实现在现实中的蜕变
卓越的公司﹐在遇到危机的时候﹐总是积极的面对困难﹐当作发展的契机﹐从而走向成功之路﹗当面临残酷的现实时,实现跨越的公司使他们自己更加强大、更有弹性,而不是变得软弱和丧失信心。一方面,他们的管理队伍表现出极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平静的接受残酷的
现实;另一方面,他们对自己坚信不疑,相信不管道路如何险阻,前途一定是光明的。看到这里,不由地想起前不久刚看到一个短片《鹰的重生》。据片中描述:鹰的寿命是70年,是世界上生存时间最长的鸟类。但是当它到40岁时必须做出困难而重要的抉择。因为那时,鹰的爪子、喙和翅膀都老化得很厉害了,严重影响到它的继续生存,所以它必须在“等死”和“更新重生”之间做出选择。于是,鹰会努力飞到山顶,在那里筑巢。在那里,它先用喙用力击打岩石,把旧的喙打掉,等待新喙长出来;然后,它再用新喙把旧的指甲拔掉,等待新的指甲长出来;最后,它再用新指甲把旧羽毛拔掉,以长出新的羽毛。这是150天的艰难历练。看完这个片子,我很震撼,震撼于鹰的勇于面对现实的勇气和在残酷的苦难中坚强的.意志。我觉得无论是公司、还是个人,都要勇于面对残酷的现实,只有敢于面对,才能想办法解决。
四,刺猬理念
“狐狸”借指头绪繁多,总是想着应该做哪些事但变化无常的人或企业,“刺猬”借指总是聚焦于自己最擅长的事的人或企业,他们具有一个简单而清晰的理念。刺猬理念的核心就是以下三个环节:
1、你能够在什么方面能成世界上最优秀的,同样重要的是你不能在什么方面能成世界上最优秀的。
2、是什么驱动你的经济引擎。
3、你对什么充满热情。
这个环节就好比是三个圆,如果你能向三环的重叠部分努力,把它转变成一个简单而明确的概念,你就得到属于自己的刺猬理念。获得刺猥理念的过程﹐是一个反复的PDCA的过程。
这就好比聚焦原理。当你的精力只聚焦在一个有限的领域内,你才会不断的发现秘决,你才能看见周围人看不见的东西!
比尔盖茨为什么那么早就能成功,因为他很早就开始聚焦,谁能提前聚焦谁就能快速成功。所以我们要立足我们最想要的,最善于要的这一块,然后想方设法联合所有力量聚焦,去达到你想的结果。
《从优秀到卓越》的读后感13
记得小时候,老师让我们写“愚公移山”读后感,有同学写的作文的大意是这样的:既然屋前有个山挡你的路,你就搬家或者绕着走就完了呗,你非要从中挖出一条血路来,还害得子子孙孙跟着受连累。结果却被老师重点批评。
现在回想起来,那座山到底该不该移,还是要归根于愚公家的那块地价值所在!以及移山所需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是否大于或小于乔迁成本!
但是愚公坚忍不拔的精神以及持之以恒的态度,不得不令人折服,简单而又执着,这正如《从优秀到卓越》该书中提到的“刺猬理念”,比方说我们公司运营所涉及到的过程量,以及以租赁成交来消化公司成本和带动买卖成交——这些理念,没什么好讨论的,必需照办坚决执行。说到管理,这让我想起中国古代三国时期的刘备,他能支起一个三国鼎立的局面,靠的不是刘备多么会带兵打仗,而是一帮为他卖命的部下——对,这个CEO靠的是管理,靠的是发现并挖掘第五级经理人……当然这得追溯到刘备三顾茅庐为和桃园三结义说起,有些跑题了……
第五级经理人表现出一种令人折服的谦虚,他们都不爱抛头露面,保持低调,把成功归于别的因素,而并非他们自己,读后感《达人阅读—读后感(陈蕾)》。我觉得这很符合中国的文化底蕴,中国人推崇谦虚谨慎,讲究中庸之道。起先这个让我想到了中国首善陈光标,他是国内第一个提出来裸捐的人,高调捐款,高调曝光,同时,他也是中国著名企业家,在某些领域也确实做到了卓越,还有李书福,马云,那他们为什么选择高调呢?几天之后,我终于有了答案,一方面,就事论事,慈善事业需要宣传和带动一批人;另一方面,这得归功于“高调做人,低调做事”。本书中讲到的“第五级经理人”所具备的谦逊讲的是一种心理素养,一种态度,一种境界,不带任何商业目的和其它目的'。
以上是我对此书印象最深的两点!刺猬理念和第五级经理人!
本书重点讲了什么是第五级经理人,具备第五级经理人,才能框定企业发展方向,此外企业还该具备什么,企业文化,企业的灵魂所在,需要不断的摸索与创新,怎样让“第五级经理人”奔腾不息川流不止,以及“第五级经理人”该做哪些事不该做那些事,如何认知“技术”在这整个实现卓越过程当中所占位置与作用,它只能充当一个加速器,不能充当企业可观持续发展的救心丸,如何让企业步入一个持续发展良性循环的道路,直视面对当下面临的困难,并且迎难而上,以百折不挠的信念克服困难并达成目标。
我在想“leap”是否该翻译成“卓越”,本文表达的卓越更多是持续领航发展的企业或个人才算的上是卓越,它所表达的仅仅是“基石长青”,而决不是“永垂不朽”。
整本书如同是给我安排了一顿健康大餐,饭前先是喝下一杯汤,清汤入胃垫底,然后才进入主食部分,餐后还呈上水果拼盘,其中个别需要慢慢消化,值得细细品味。
《从优秀到卓越》的读后感14
拿到《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这本书后,我习惯性地先翻看了前言部分,可没想到的是,从前言开始这本书就一直吸引着我,越看越想读下去,越读越想细细地品味。于是,便一口气读完了“40天”,短短几天的时间,就把整本书读完了。书中为我们提供了系统的、简单的、操作性强的教学策略指导,真是受益匪浅。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以下这两方面:
一、用爱感染学生
“爱”是教育永恒的话题,有了爱,才有教育。教师有了爱,才会全心全意地学生服务,才会让学生体会到他自己是老师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生有了爱,才会学得开心,学得没有压力。就像书中“第32天”说的.那样,“为了能让你们更轻松高效地学习,我希望你们在班级里能够最大限度地感觉到安全和放松。因此,我会给你们说‘跳过’的权利。”这就是爱,这种爱是发自老师内心的爱,爱孩子不仅仅是表面的关心,更重要的是爱孩子的内心世界。比如,孩子的自尊、孩子的紧张与压抑。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时时刻刻保护孩子的自尊,时时刻刻关注着孩子是否因为某种情况,使她自己变得紧张与压抑,让学生在我们的课堂上能够感到舒适和放松。
二、用严谨的教学态度激励学生
书中从课堂管理谈到课堂计划,从课堂步骤谈到课堂效果,从学生的良好习惯谈到学生的学习能力。从学生的健全人格谈到学生的个
性发展。每一步都反映出作者对教学的严谨,就像“第107天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中说的那样,“不要指望任何学生变得完美。你只需要像所有卓越老师那样,不断地帮助学生认真、耐心地朝着一个更大、更好的目标坚实地迈出每一小步。”不急于求成,只要我们的学生天天有进步,哪怕只是一点点也好!
要想从优秀教师走向卓越教师,就需要我们从每一天的小事做起,只要我们潜心地爱着自己的学生、潜心地爱着自己的教学,总有一天,我们一定会走向卓越教师。
《从优秀到卓越》的读后感15
按照区发改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读了美国人——吉姆柯林斯编著、俞利军译的《从优秀到卓越》。作者通过对11个实现跨越的卓越公司和17家(对照和未能保持卓越)公司详尽分析研究,揭示了企业从优秀到卓越的机制,并形成了一个整体理念框架并称这本书“它最终只跟一件事有关:从优秀到卓越的永恒规律”。 感觉到研读“从优秀到卓越”解读了一个企业如何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和决定性因素。个性谦虚又表现专业的第5级领导人;看重人才的内在素质而非学历、专业背景和工作经历;(当然,由于美国的教育水平与目前中国教育水平的差距,美国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普遍性比中国高得多,在中国企业的人才选择中,应该适当地选择学历,专业背景和工作经历,但先人后事的原则同样应可为我们使用);在自己擅长(也就是能够做得最出色)的业务上倾注全部的身心与足够的资源而采取将问题简单化的刺猬理念;企业训练有素的文化与领导人的职业道德融合产生的威力;不把技术作为引发变革的工具,而将技术作为企业发展占据行业鳌头的技术加速器的理念;注重做事方式和动量积蓄推动飞轮运转而不要略过积累阶段,直接跳跃突破而陷入厄运之轮。
书中的很多观点,是通过对美国历史上成功的大企业分析总结出来的,由于社会制度与发展环境,企业属性甚至人们的认知程度不同等等方面的原因,我们也不能全盘接受生搬硬套在自己企业身上,必需与国情和自身企业现状相结合,并在实践中不断加深认识与调整完善,才能收到学以致用的良好效果。
一、对中国企业管理者应具备的品格与素质问题,我感觉“从优秀到卓越”一书中对第5级经理人的品格与素质描述,如“抛开自我需要,投身到建立卓越公司的宏伟目标中,把公司利益放在第一位,而不是首先考虑自己的利益;拥有谦逊品质及良好职业道德和专业精神,这些对中国的企业家来讲同样显得重要,但由于我们的企业正处在成长初期甚至刚好建立,领导人的个人魅力不能不提倡。因为个人魅力是客观对个人的全面素质表现的综合评价与认同的结果,有了它,能使企业在开创与发展过程中更能赢得企业内部和来自于社会方面的认同与支持。为了拥有它,领导人将会更加注意个人素质的修为与提高,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底蕴上的不同而致的。当然,为拥有个人魅力而实施家族式统治;搞个人崇拜则会令企业发展遭受致命伤害,这是我们必需防止和反对的。另外,由于社会制度的相异,目前国内企业的经营者更需要一个稳定的经营环境和在完善的监督机制保障下的较长经营时间,这样才能更有利于企业成长壮大,三五年的经营期容易产生领导人为求政绩采取短期行为而漠视长远利益,这与卓越企业的成长是相悖的,但正因为这是国情所在,对中国的企业家,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掌门人,就更应该具备甘当“造钟人”的献身精神了。同时,我感觉,我们的企业要做强做大,要能与同业竞争并有立足之地,必需要在提高企业领导人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同时,检讨及改进企业机制,并籍此将企业引向优秀。
二、坚持集体经济,让村民分享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利益成果,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这既与广大村民群众的利益追求吻合,也同样符合中国最高领导层坚持可持续发展及建立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观念。在我们萧山区的“城中村”改造过程中,集体经济性质的公司正经历着
从原来乡镇企业模式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化的磨练,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公司分化为个人所有,但更多的公司则顺应历史发展与村民群众的要求,通过固化股份,集中经营逐步转向现代企业的模式,当然,并非这个转变就能够成为现代企业制度完善的公司,它还必需通过一系列的变化与改革才能与现代公司相接合,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类公司还是从混沌走向规范过程中十分稚嫩的,还需要其自身的努力甚至挣扎,更需要政府与社会各方的呵护与支持,才能成长为参天之树,支撑起农村改制后社区民生的一片天。相反,由于时左时右的思想政治路线和现代人价值观念取向的改变,在一些地方严重削弱了集体经济与共同富裕的核心理念,导致解决“三农”问题缺少了强有力的载体,农村党组织的威信受损,基层政权失之稳固,这些都值得我们反思。不过,话又说回来,中国 “三农”问题是长期政策失衡造成的现象,所以,现在提出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确实是说到了点子上,但这些支持与关注均属“外因”,它必需要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转化为农民的实惠,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支撑下的基层政权组织,恰好就是一个适当的载体,是外因与内因接合并发挥作用的转换点。
三、卓越公司的文化是一种训练有素的文化,具体表现在这些企业拥有训练有素的员工;拥有训练有素的思想和训练有素的行为。达到卓越的公司会无需等级制度;无需层层设置科室;无需过多的行为控制。在我国目前的企业状态中,能够达到“卓越”者实为凤毛麟角,我觉得,在现今的经营条件下,优秀的企业要走向“卓越”最重要的条件是培养出第5级领导人和真正做到先人后事,而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的深化改革才能满足,比如企业的所有制改革,人事制度方面的改革,建立法律制度保障下完善的法人治理和监督机制等。
四、现阶段的中国企业,大多数是处于从混沌走向规范发展的过程中,与本书中分析的美国企业存在着太大的差距。即便按照先人后事的原则,同样显示出领导者水平是十分重要的,假设一个企业的领导者平庸,他能够建立起现代企业的先进制度和保证执行力到位吗?所以我觉得企业生存环境与成长期不同不能全套照搬国外的一套做法或完全附和其观点。
五、处在成长期的企业,完全可以借助刺猬现念和三环理论选择发展的战略方向。三环理论中“对什么充满热情”和是“什么驱动你的经济引擎”,只要通过对自身企业客观实际地分析,一定有答案,至于“你能在什么方面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在现阶段可以看成“你能在什么方面做得比同行更好”。在改革开放二十几年中,有的企业凭借胆色与机遇发展后,未能持续兴旺甚至走向消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只凭着感觉虚张声势地确立目标,无序扩张导致失败,这样的事实足以说明刺猬理念与三环理论的建立应该作为处在成长期企业战略选择上的重要性。
六、从优秀向卓越跨进的企业在对远景、战略、战术、组织结构和技术问题作选择时,应先人后事并严格遵循此原则。
但我认为正从混沌走向规范的国内处于成长中企业,由于国情,经理人素质,企业文化背景企业发展阶段等方面的不同,较多在做出选择之前需先人后事
七、成长中的企业与跨越式企业同样需要靠自己培养管理人才,而且这种培养比跨越式企业更显重要。企业培养管理人才应从管理团队中选择合适者,而选择合适者主要看其内在性格特征和天赋能力。第5级经理人可以培养出来,但必需要有几个先决条件,欲培养第5级经理人的企业领导者本身应是第5级经理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挑选的被培养人具潜质;被培养者具有成为第5级经理人的潜质;适合其成长的培养环境。
八、那些实现了从优秀跨越到卓越的公司认为技术不是走向卓越最关键的因素,这并不奇怪,因为这些公司对于技术的运用大多已处于同业中的领先地位,它们对先进技术的研发与利用,是为了保持在行业中能更长久地保证优势,也就是体现出技术运用服务于“刺猬理念”。
但目前大多数的国内企业还处在技术的掌握与运用成为同行业竞争中保障生存的重要手段和因素之一,缺乏核心技术,特别是缺乏自主创新的技术日益成为制约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的时候,技术加速器理念首先带给我们的应该是生存与发展。
个人认为,对本书的研究成果不能照搬套用,否则我们将会陷入迷茫,但认真研读本书,理解并合理利用和努力实践书中的研究成果,将会使我们的企业有可能走向优秀,走向卓越。
【《从优秀到卓越》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优秀)从优秀到卓越读书心得06-14
从优秀到卓越读书心得05-24
从优秀到卓越读书心得03-25
从优秀到卓越读书心得【精选15篇】06-10
从优秀到卓越读书心得精选[15篇]06-07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读书心得06-12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1200字读后感06-02
卓越团队培训心得05-07
追求卓越读后感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