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

时间:2024-06-23 15:15:2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15篇[荐]

  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15篇[荐]

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1

  以前人们总认为:师德高不可攀,师德遥不可及。所谓的师德楷模大多是让我们自愧不如和望而生厌的“苦行僧”,更谈不上什么优美和阳光。读过《修优美师德做阳光教师》后,才明白师德可攀,我们的教育实践就是攀登的阶梯;师德可及,它与我们的生活朝夕相伴;师德可为,它给我们创造的灵感、操作的智慧;师德可赏,它给我们心灵的感动、美的享受。

  真正的师德更多的表现是植根于普通的、具体的、甚至是有些琐碎的职业生活,能回答以人为本的显现实生活世界的种种拷问。真正的师德尊重和张扬个性人格,充满创造性。即使同为对学生的爱,在不一样的教师那里,却有不一样的理解和表现:有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和关怀,有对学生过错的`宽容和理解,有对学生发展的职责和义务。好教师是形形色色的,他们的“好”以不一样形式体此刻职业生活的不一样领域。

  正像前苏联一位著名美学家所说的那样:付出与获得平衡是最高的境界,称之为“优美”,略高于则是“崇高”,付出大大高于获得则成为不折不扣的“杯具”。因为这其中有很多我们应当尽力避免的无谓和不必要的牺牲,过分弘扬和宣传这样的师德会让教师们对师德望而却步。仅有优美的师德才是阳光的、亲切的、趣味而有效的,因而也是充满欢乐的。

  对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我要努力提升自我的师德修养,我要做一个阳光教师,我要以我的欢乐去欢乐我的学生,我要以我的阳光去阳光我的学生,我要以我的品德去影响学生的品德。

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2

  暑假期间,我阅读了《做不抱怨的教师》一书,我感受颇深。一向以来,教师这一职业被认为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独生子女是越来越多,家长对教师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这无形之中给我们教师带来压力。

  所以我们教师要调节好自我的心态,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工作有较好的满意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才能生活的简单而充实。

  抱怨产生不了任何喜悦,也不会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添姿加彩,反而会让我们的负面情绪不断叠加,从而产生更多的不快。教育是一种智慧,教师要具有育人的智慧。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如果抛弃让学生人人“灿烂”的想法,顺应自然,那么孩子们的笑脸会不会更多些呢?像有些教师,学生考了96分还是不够,似乎仅有100分才能算优秀。我们教师总是不满足于孩子的'成绩。像有的学生上课稍不认真,一旦被教师抓住,立刻会被批评一顿;下课跟同学有些小摩擦,又被认为是打架。其实冷静下来,仔细想想,一堂课40分钟,谁能保证什么小动作也不做。只要学生改正过来行了。“很多时候,学生之间的小摩擦,也不那么紧要。”这正如自然万物的生长一样,在摩擦的过程中,学会了与他人相处的艺术。所以,我们教师让学生在摩擦中学会生存,在摩擦中成长,这是一种自然选择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我们教师不必代劳。

  我们教师经常也会抱怨:此刻的孩子怎样那么不听话?怎样那么坐不住?怎样那么难教?怎样那么不爱学习?家长怎样也不管管?其实,冷静想想,可能是我们教师有些小题大做了,上课思想开小差,我们提醒一下行了;和同学闹矛盾,告诉他们要友好相处,不能太冲动。其实转脸他们也忘了所有的矛盾了。有的同学作业没做齐,可能确实是家里

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3

  彭兴顺老师,我记得前几年暑假教育局组织学校中层领导进行培训时曾给我们上过课,现在拿着他新出版的《教育就是唤醒》一书,一一阅读下来,感受颇深。让我们来欣赏欣赏其中的一些语句吧。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教育的功能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唤醒人们心灵中最美好的'东西,使人性发出灿烂的光辉;唤醒人们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使蕴藏在人脑中的巨大潜能得以开发;唤醒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深切感悟,使人们在创造生活中享受幸福的人生。

  才为德之资,德为才之帅。唤醒教师,就要唤醒教师的爱与责任,自觉践行师德规范;唤醒教师对职业的审美情趣,不断升华职业境界;唤醒教师的雄心壮志,追寻专业发展之道;唤醒教师的育人担当,不抛弃,不放弃,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要改变孩子,先改变家长。唤醒家长,就要唤醒家长的示范意识,抓住习惯培养的教育根本,着眼孩子的终身发展;唤醒家长的发现智慧,开发孩子的优势潜能,帮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育人先育心,浇树要浇根。唤醒孩子,就要唤醒孩子的责任与良知,使人格得以健全完善;唤醒孩子追逐人生梦想,成就自己美丽人生。

  不一而足,有见地的语句比比皆是。全书分为七讲,内容分别是守望道德星空、发现教师职业之美、就这样成为名师、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教育就是培养孩子习惯、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点亮孩子心中的那盏灯、用美德占领孩子心灵。希望老师们认真读读。

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4

  《教育的奇迹》是一部平易近著作,他通过一些伟人小时候的故,告诉我们其实这些伟人小时候和我们平常的小时候是那样的相似,只不过是他们遇到他们中的伯乐,让他们最终成才。读完这部书之后,感触也挺大。

  《教育的奇迹》主要讲了教育的惊人作用,一些当代的人物曾经是、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问题孩子"、"残疾孩子"等,但是,他们后来却成功了:牛顿——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爱迪生——不受老师欢迎的"糊涂虫"、达尔文——爱"说谎"的"讨厌鬼"、爱因斯坦——连续不及格的"愚笨儿",这些不好的"头衔"根本没有影响他们成才。这是为什么?显然,是教育在起作用。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老师也希望自己的个个是天才。但是,什么样的孩子才是聪明的孩子的?让孩子上各种名目繁多的才艺班,就能塑造出天才吗?为了培养自己的孩子,父母不惜重金,可教育是否仅仅是钱的问题?这就是式的`传统教育和外国教育的不同,国外更注重对孩子的天真可爱的保留,更尊重孩子的选择,让他们有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天地。教育家周弘说:"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实际上,我觉得只有成长才可能成才,无法健康成孩子是不可能成才的。本书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和老师。虽然不是绝对,但也父母和老师的教育会对孩子起着绝对的作用。老师、们应该各种教育理论,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一味地给孩子过高的压力,强迫孩子去成长。希望就在眼前,秘密就在身边,打开此书,悉心,你会发现——天才就在身边!

  美国教育家老卡尔﹒威特说:"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纵观有史以来的伟人和天才,他们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倘若能给他们以再高明一些的教育,那他们一定会更伟大、更健康、更和善、更宽大、更出色、更聪明、更正直、更博学、更谦虚和更坚强。一言以蔽之,只要满怀虔诚的心态,施以更加优良的教育方法,这些人就会成为更加尽善尽美的伟人和天才。"是呀,每个孩子都有着各自不同的优点,就看你能不能发现他们的优点并且好好地挖掘他和培养他了。如果我们细细分析一下这些"笨小孩""问题孩子",我们就会发现,他们并不是一切都笨,一切都差,一切都有问题,他们身上也有"闪光点"。如果每一位父母仔细地观察自己的孩子,总会惊喜地发现,孩子身上具有许多优点,也许他可能缺乏纪律观,但是,他却非常爱好,喜欢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也许他可能学习成绩并不好,但是,他非常喜欢画画,画的作品非常有新意。在孩子上身上其实有着异乎寻常的潜能,关键是父母和老师们去挖掘。如果我们每一位老师和父母能够带着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去孩子,总会发现,其实我们的孩子就是一个天才孩子。

  记得著名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然而,在我们现实的教育中,缺乏爱心的现象实在太多:当学生有化解不开的问题时,不是努力捕捉,认真发现,耐心引导,而是视而不见,或者冷嘲热讽,大泼冷水;当学生有不遵守纪律的行为,我们不是循循善诱,而是毫不留情,大声呵斥,甚至挥以拳头;当学生成绩有波动,不是和他一起分析原因,热情鼓励,而是公开批评,使他懊丧不已,使孩子那颗稚嫩的心一次次地受到打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在我们的冷眼之前,可能就有牛顿;在我们的棍棒之下,可能就有瓦特;在我们的恶语之中,可能就有爱迪生。"是啊,从某种意义上说,成材与否是人的潜力发掘和发展的必然,是人的一种不应受到抹杀的天性,而我们有许许多多的同仁在有意无意中,却摧毁了这种必然,践踏了这种天性,"创造"了一个个不该发生、令人痛心的"奇迹"!我国童话大王郑渊洁说:"差生是差老师和差家长联手缔造的。"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父母和老师在教育中的责任。因此,父母首先要端正的是自己的态度,"坏孩子""笨孩子""差孩子""问题孩子"这些定性的词都不能随便用在孩子的身上,只有把每一个孩子当成"好孩子""聪明孩子""孩子""正常孩子"来对待,他们才可能成为父母期待成为的人。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思绪万千:对于我们来说,没有什么比爱心更重要的。对此,我深有同感。在我看来这些七八岁的孩子都应该是幸福的,而这,有一个班的一个学生却和别的孩子不一样,沉默寡言,课间还躲在角落里,上课不愿,性格孤僻,行为也较为散漫,学习成绩也不太好。为什么般的年龄却是如此默然呢?我在脑子里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于是,我决定去了解一下她的,希望从那里能得到答案。通过了解,她三岁时,父母离异,她跟着过,父亲没有固定,经常找一些人在家里酗酒、打麻将,很多家务活都得她干。即使这样,父亲一不顺心还要打她。在里,她总觉得老师、歧视她,对她冷淡,因而自卑心理严重。教师的爱应该像阳光照射在每一个孩子的身上,温暖每一颗还十分稚嫩的心,特别是那些心灵受过伤害的学生。父母离异,家庭变故给她的心灵造成了很大的创伤,使她不能像正常学生那样得到父母的抚爱和家庭的温暖,许多要求得不到满足,不愿和人交往,胆小,天常日久成为班上的后进生。心理学认为,教师对学生诚挚热爱的情感,能够感染打动学生,乃至转化为学心理动力,影响其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方向。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关心教育这样的孩子,并利用自身特殊的地位,协调好离异双方和孩子的关系。我决心以行动去温暖她,消除她的自卑心理,唤起她的自尊。在这过程中,不是我一的努力,而是要号召全班同学和家长共同协助和配合,一起来帮助她走出迷茫,迈向成功。这个学生渐渐地变了,性格开朗了,学习成绩也上来了,特别是和同学们一起玩了。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学会去赏识每一个孩子,发现他们身上的这些闪光点,多给孩子一些宽容,让他们在老师爱的眼光中充满自信,健康、快乐地成长;我相信:爱,会创造教育的奇迹呢!

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5

  我经常对家人说,当老师的我很忙,没有干家务活。对朋友说,当老师很累,没有意思。确实没有老师不抱怨自己的时间不够用的,天天是上课、改作业、备课辅导、谈话开会理论学习等等,连一空闲的时间都没有。

  这里面除了没有很好地安排自己的时间而觉得时间不够用外,整天被迫着去做这些事,心累,恐怕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的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没有主动去做。教师的任务比较繁重,时间总会在不知不觉中流淌,就看自己能不能把握得住了。

  谈到如何解决时间这个问题,苏霍姆林斯基举了这么一个例子:一位有三十年教龄的老师上了一届公开课,区培训班的学员和区教育局的指导员都来听课。课上的非常出色,听课的老师和指导员本来打算记一些记录,可是他们听的入了迷,竟然连记录都忘记了,就像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这是多么令人惊叹啊!课后有一位教师问他:“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这位历史老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我只用了大约15分钟。”一辈子都在备课,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啊。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确实,做教师的每天必须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读书搞科研。带着这个问题,我阅读到书中所写:进行呢,书中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的大海。如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1,那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为20:1,30:1,50:1。

  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我想:这也就是许许多多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的根源。在今后的里加大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是啊!我们应当在自己所教的那门学科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基础知识,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

  读了这些,我茅塞顿开,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6

  暑假期间,我阅读了《做不抱怨的教师》一书,我感受颇深。一向以来,教师这一职业被认为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独生子女是越来越多,家长对教师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这就无形之中给我们教师带来压力。所以我们教师要调节好自我的心态,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工作有较好的满意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才能生活的简单而充实。

  抱怨产生不了任何喜悦,也不会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添姿加彩,反而会让我们的负面情绪不断叠加,从而产生更多的不快。教育是一种智慧,教师要具有育人的智慧。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如果抛弃让学生人人“灿烂”的想法,顺应自然,那么孩子们的笑脸会不会更多些呢?就像有些教师,学生考了96分还是不够,似乎仅有100分才能算优秀。我们教师总是不满足于孩子的成绩。就像有的学生上课稍不认真,一旦被教师抓住,立刻就会被批评一顿;下课跟同学有些小摩擦,又被认为是打架。其实冷静下来,仔细想想,一堂课40分钟,谁能保证什么小动作也不做。只要学生改正过来就行了。“很多时候,学生之间的小摩擦,也不那么紧要。”这正如自然万物的生长一样,在摩擦的过程中,学会了与他人相处的艺术。所以,我们教师让学生在摩擦中学会生存,在摩擦中成长,这是一种自然选择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我们教师不必代劳。

  我们教师经常也会抱怨:此刻的孩子怎样那么不听话?怎样那么坐不住?怎样那么难教?怎样那么不爱学习?家长怎样也不管管?其实,冷静想想,可能是我们教师有些小题大做了,上课思想开小差,我们提醒一下就行了;和同学闹矛盾,告诉他们要友好相处,不能太冲动。其实转脸他们也就忘了所有的矛盾了。有的同学作业没做齐,可能确实是家里有事,给耽误了,也只是偶尔没有完成。有的同学考试没考好,因为他就只能考成那样,也就那水平,他已经尽力了。当应对学生的问题时,我们教师要试着相信自我的学生,试着控制自我的情绪,这样一来,不但问题能迎刃而解,师生双方都学会了好多道理。

  有的事情,我觉得只要跟孩子好好说说就行了。毕竟没有不犯错的孩子,关键是他不要放弃学习,继续努力,我们没必要严加管教,另眼看待,不能带着有色眼镜看学生,对学生要多加鼓励,少些批评,鼓励他们。

  每个孩子成长阶段的需要不尽相同,懵懂无知的.时候要明白灌输引导;渐渐长大些便要放手;等他完全独立了还有鞭策鼓励。爱不是只用单一的方式一路贯彻到底,爱是讲层次的。只要善于引导,灵活多样的使用教育方法,对症下药,天才可能就出现我们的手中。我们应当更用心的去教学生,去感受学生。去感受生活带给我们的另一份财富。如果用心,是能够教给学生很多东西的,不仅仅是学科知识!学生成不了博士不要紧,使他们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意义更大一些!我们给学生期望,他们就成为我们的期望了。你是笑着应对自我的期望呢,还是苦着应对自我的期望呢?笑着应对期望,期望会越来越多,你会找到越来越多的欢乐!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时时注意,坚持欢乐的心境,做个阳光教师。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每一个孩子!

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7

  一、多个教育理论是我们学习和工作的理论指。

  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他的主要教育理论是生活教育理论,这是陶行知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主体和核心,是对中国传统教育的反思与批判,更是陶行知对自己一系列教育实践的总结与提。

  在陶行知看来,生活教育就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正如他所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细细想来,其实我们的生活中时时是教育、处处是教育。作为人民教师来说,在校园生活中、在教学过程中,跟学生相处的每一分每一秒、每一次接触,都是教育。因此,我们要抓住教育的真谛,不能只看到学生的成绩,而要从根本上出发,真正走进学生心里,与学生融为一体,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去努力。那样,我们的教学相长才可谓落到实处。

  二、教学实例给我们切实的实践指。

  在《现代教育理论导读》一书中,除了大量的教育专家的不同教育理论外,还展示出许许多多真实的教学实例、案例。这无疑在教学实践方面,给了我们一些丰富的宝贵经。

  比如有一堂数学课的教学实例在解决概率的计算上,教师鼓励学生尝试列表和画出树状图,让学生感受求基本事件个数的一般方法,从而化解由于没有学习排列组合而学习概率这一教学的困惑。整个教学设计的顺利实施,达到了教师的教学目标,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通过思考、讨论、点评得到解决,对问题的认识由模糊到清晰,学生的课堂学习充满了成就感,课堂气氛轻松愉快,课堂效果好。

  从这个实例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教学生什么知识,对于现代新型的素质教育大环境下,最忌讳的就是一板一眼直接讲授知识。而是要找到一个切入点,符合学生年龄、学生接受能力、兴趣导向等方面的关键点。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跟着老师走,也才会在老师的引导下有自己的创新、自己的办法。才能通过最最自然的方式走向自主学习的层次,自主不是完全自主,而是在老师引导下自然过渡而来。

  学习了《现代教育理论导读》这本书,再一次丰富了我们的头脑,增强了我们下一步继续课堂教学改革的信心和力量。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创辉。

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8

  以前人们总认为:师德高不可攀,师德遥不可及。所谓的师德楷模大多是让我们自愧不如和望而生厌的“苦行僧”,更谈不上什么优美和阳光。读过《修优美师德做阳光教师》后,才知道师德可攀,我们的教育实践就是攀登的阶梯;师德可及,它与我们的生活朝夕相伴;师德可为,它给我们创造的灵感、操作的智慧;师德可赏,它给我们心灵的感动、美的享受。

  真正的师德更多的表现是植根于普通的、具体的、甚至是有些琐碎的职业生活,能够回答以人为本的显现实生活世界的种种拷问。真正的师德尊重和张扬个性人格,充满创造性。即使同为对学生的爱,在不同的老师那里,却有不同的`理解和表现:有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和关怀,有对学生过错的宽容和理解,有对学生发展的责任和义务。好老师是形形色色的,他们的“好”以不同形式体现在职业生活的不同领域。

  正像前苏联一位著名美学家所说的那样:付出与获得平衡是最高的境界,称之为“优美”,略高于则是“崇高”,付出大大高于获得则成为不折不扣的“悲剧”。因为这其中有许多我们应该尽力避免的无谓和不必要的牺牲,过分弘扬和宣传这样的师德会让老师们对师德望而却步。只有优美的师德才是阳光的、亲切的、有趣而有效的,因而也是充满快乐的。

  的。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没有父母的发展,也不可能有孩子的发展。

  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于“行动”也是十分重视的,他说“行动是中国教育的开始”,他把“在劳力上劳心”称之为“有思考的行动”,他说“人类与个人最初由行动而获得真知,故以行动始,以思考终,再以有思考之行动始,以更高一级融会贯通之思考终,再由此而跃入真理之高峰。”行动在反思中进行,读书与写作无疑是一条光明大道,是一条走向深刻幸福的道路。新教育实验强调行动。新教育实验主要是通过教师撰写教育日记、教育叙事、教学案例、教育案例、教育随笔等,使教师在行动中不断成长。

  在新教育行动的召唤下,我们很快驶入航道,并收获着充实与快乐。

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9

  或许是年龄问题或心态问题吧!对一些教育类的书籍置若罔闻,根本不屑一顾!总觉得这类文章有唱高调或给人清高之感!从看书是寻找自己的需要这个角度来说,那些生硬的道理与说教,已激不起我的阅读的兴趣。想想到至今,也未读过几本教育名篇佳作,想来真是汗颜。

  寒假中,因单位留了作业,迫使我走马观花似的去阅读了一些教育类书籍。而当我“驻足”的时候,我知道我的心在异常地颤动。心在跳,情在烧就是这种感觉!“教育不光是给孩子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一种积极的生活状态,以积极的生存心境,积极的人生态度去对待生活。” 教师不仅仅是传知解惑,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让学生会学而不是学会知识;教知识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从知识的发生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的关键。教育要为学生的'一生负责的。

  这才是教育的本真,这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浑浑噩噩、迷迷糊糊中何谈教育?教育就是让孩子们的前途“光亮”起来。此时我也才真正的明白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那句话:“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

  看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感受颇丰。李老师在解释“做最好的自己”时,强调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超越自己就是要和自己比,让自己进步,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就是应该这样啊!

  读了《我的教育理想》,我知道了: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我陶醉在这文字的海洋里。不光是一种享受。更让我觉得经受了一场思想的洗礼。我一次次回味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教育魅力。那亲切的语言和博爱的热情无不启发着我的思维、拓宽着我的视野。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从最基础的做起,勤于学习,扎扎实实地多读一些书,不断向书本学习,积累丰富的文化底蕴。如果说以前的成长靠的是个人奋斗,那么新的时代与环境,强调的却是团队的力量。尤其是激烈的竞争环境,需要真正的合作。没有合作之心的人,内心是焦躁而绝望的,也不会取得什么真正的成功。你有什么样的情怀,就有什么样的处世方式;你有什么样的期许,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因此,强调个人发展与竞争,一定要依靠环境和伙伴的合作──学会沟通、学会倾听,同行彼此理解,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以减少由于孤立而导致的个人行为。

  我想我现在最应该做的是将这些教育智慧倾注于教育实践中,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从而不断提高。

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10

  在我八岁时,曾读过《爱的教育》一书。当时,我只记得,它是一部日记体小说,记录了小主公埃瑞克生活的点点滴滴。这几天,我又读了一遍《爱的教育》,才明白,这部书的真谛就让我们学会去关爱别人,快乐自己。

  这部书展现了一幅幅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的动人画面。虽然风格朴素,但是却有着深刻的含意。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的《小爱国者》故事。文章内容大概是这样的:

  在一艘从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开往意大利的热那亚市轮船上,有个身无分文、衣衫褴褛的青年。几个旅客听了他的遭遇后,给了他一些钱。

  后来,这几个旅客侮辱了少年的祖国——意大利。少年毅然将钱币扔给了他们。

  身处困境的少年多么需要帮助啊!可当他听到别人侮辱了他的国家时,他却把手中的.钱币礽了!因为在他心中,祖国的荣誉高于一切!我已经被他热爱祖国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

  其中有一个故事让我记忆深刻:普雷克西是一个铁匠的儿子,他的爸爸不但酗酒,而且无所事事,全家人都跟着他忍饥挨饿。不仅这样,他父亲还无缘无故地打他。有些时候还把普雷克西的作业本到处乱扔,甚至还烧了他的作业本。既便这样,他还是竭尽全力地刻苦学习,从不向同学和老师述说家里的情况。我想到自己家里,环境是那么好,爸爸妈妈又那么照顾我,可我却没有十分用心地努力学习。想想可怜的普雷克西,他是那么地热爱学习!

  我一定要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向热爱学习的普雷克西学习。

  我想,正因为《爱的教育》这部书告诉了我们怎样关爱别人和作者精彩的文笔,这部书才能成为19世纪最伟大的著作。

  教育类书籍读后感最近,刘校长向我们荐读了《生本教育》,我们在平台上学习了好多教育教学理论及心理学等知识,不但拓展了我的视野,而且更有意义的是使我再次认识到:上课是一门艺术,除了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外,还要有一些技巧和方法。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去学,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其中的生本教育使我受益匪浅,茅塞顿开。

  作为教师,我体会到要终身学习,平时要勤读书、勤思考、勤动笔。只有及时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面对竞争和压力,我们才可能从容面对。同时还要学会以诚待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要靠自己用心经营的,和家长真诚地沟通,懂得顾及家长的感受,有责任心、公平心,这样家长就会慢慢地信任你,对待学生要公平、平等、不高高在上,要有威严、言出必行,做孩子的表率。

  我们教师,要先做人,再教书。做人要有一个好心态,一个好心情。心理健康,身体才能健康,工作才能愉快。好心态成就一切事业。爱学生,爱同事,轻轻松松地当老师,快快乐乐地当老师,简简单单地当老师,放下包袱,抛却沉重,让微笑永远绽放在您的脸上!我们要善待学生,尊重生命。要善于引导,能理解、宽容。我觉得在一天上班的时间内,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快乐度过这一天就觉得是很有效的一天!

  《生本教育》从根本上改变了我的教学思想及方法,让我感受到教育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创造。今后我们将生本教育深入开展下去,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努力构建积极、欢乐、自主的课堂。同时,自己也要学着做一个魅力老师,从而让我们的课堂更加有精彩!

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11

  在目前一些领域道德失范,道德愿望与行为、道德投入与产出相差甚远的情景下,怎样的道德教育才能让道德律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呢读刘铁芳教授的《守望教育》一书,令我们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

  书中对道德教育的阐述,用的标题虽然是“教化的困惑”,体现了作者对道德教育沉重的忧思和对教育问题复杂性思考的审慎,但实实在在是以一个学者的思想为我们解了惑。

  在“关注我们时代的伦理觉悟”、“走向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从尊重日常生活的德性品格开始”等篇目中,我们看到了作者想要阐述的:道德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教育目标要下移、资料要贴近实际、采取的方式要适合孩子。特别是他提到的以美德故事唤醒孩子的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每个人的童年,都应当是被故事浸润着的。阅读故事能让孩子们掌握知识,获得日常生活中不必须能拥有的情感体验,同时,他们也必然地从中获取人生的启蒙,教化的熏陶。

  一个成年人,他可能不是文学爱好者,没有读过多少成人的名著,可是他不会不明白安徒生、格林兄弟、王尔德……一代代儿童经过阅读童话完成了自我的精神成长,而这些大家的作品也在孩子们的阅读中成了经典,成了不褪色的永恒。

  “美德故事也许不如道学家的‘道德推理’来得严密、系统、深刻,但却能比‘道德推理’更加直截了当、更简明易懂、更亲切可心。”“优美叙事的伦理是让人去体验、感受、关切于一种真实的伦理境遇,而不是如规范的伦理让人被动地理解道德律令。”置身于多元时代中的道德教育,怎样走出现实的泥沼、在缺憾中不断前行,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而其中的关键,应当是让德育从神坛走向下界,回到人间,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美丽温情的美德故事,应当是这路途中的一把钥匙。因为,任何一个人,或许会反感以讲道理为主的规范德育,但却无法拒绝美德故事对心灵的关照和沐浴。

  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爱心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情感,可是又和人类的理智、道德、审美、人格相互关联。“爱心育人”不但仅是一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要求,更是教育人道主义的体现。

  教育是培养生命的事业,世界上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吗作为教师,最可贵的是能坚持高尚的人道主义情怀。让我们把对孩子发自肺腑的爱寄托在故事中,让孩子去触摸、感受这个世界的美丽、欢乐与芬芳,从而成长得更健康、更茁壮吧!教育类书籍读后感篇九

  读过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提议》,书中的.第11条"思考新教材是上课的一个阶段"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条实际是说在课堂上要给学生留出必须的思考时间,让学生思考,学生才能把知识理解透,掌握好。

  苏霍姆林斯基说了每一位教师都到过的现象:昨日上课时,大家都很好地理解了所学的规则(定义、定理、公式),回答得也很好,还举出了例子;可是今日上课时,你瞧,班上大半的学生对学过的东西就有些模糊了,个别的竟把教材全忘了。还发现,很多学生在完成家庭作业时遇到了较大的困难。而在昨日上课时,并没有察觉到这些困难呀。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怎样进行思考呢就是学生对所感知的东西要想一想,检查一下他理解得是否正确,并且尝试把所获得的知识利用于实践。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什么呢那里指的是要思考教材中的一些"点",这些点实质是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点,知识的因果关系,新旧知识的联系等。那里是说不管教材是怎样的纯理论性材料,都要布置一些实际作业。我对"实际作业"的理解是实践性的作业,操作性的作业,知识利用的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操作中、利用中思考知识,掌握知识。

  这条提议就是说要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必须的"空白",学生能用这些空白来思考自我不理解的知识。这样看来一堂塞得满满的课,也许不是好课。要张弛有度。

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12

  值此新课改全面推进之际,作为教师的我要怎样才能与新课改同行,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学习掌握新的专业知识,技能,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积累,更新,促进自我的发展呢首当其冲的,我认为还是读书。博览群书,应该是我们老师生存的必须之一。

  二十一世纪的来临,预示着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知识化,信息化的时代。作为一个教育者,怎样使自己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在教育之林中立于不败之地,着实值得思考。

  要想让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合作,学会如何交往,那么教育者本身就应该处在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位,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并将这些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学习《教育新理念》,《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两本书,使我能够及时地汲取当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更新了自己的教学理念,真是受益匪浅。

  例如,在《教育新理念》第一章"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因为我是从事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这是一门比较开放的学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师,在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又应该具有什么能力,充当什么角色呢我想: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提问。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它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掌握知识和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输出信息并获得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以及沟通师生思想认识的主要渠道。但一直以来,课堂提问仿佛是教师的专利品,学生只是这些专利品的代言人。

  如何让教师"会问"已成为众多人研究的话题。但从课堂改革出发,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出发,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敢问","会问","善问",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已成为当前课改的重点之一。

  又如,读了《教育新理念》,使我体会到作为个体的人必须要进行终身的学习,作为教师必须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与人的整个一生与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代同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将贯穿于人的一生之始终,可谓"活到老学到老"。

  学习不再仅是学生的专利,教育也不再仅是教师的特权。一个真正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时代也伴随知识经济时代同时降临。教育必须正视现实,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其形式灵活多样,促进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

  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

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13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你是否读过《爱的教育》这本好书呢如果没有,就让我来给你介绍一下吧!这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进行谈话的一本好书。

  总之这位教师的做法让我更深切的感受到教育的魅力,教育的机智和教育的挑战。

  凡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结合自我的工作实践,我思考着,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没有预设就没有教学,仅有生成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实质上就是放弃教学的职责,那么,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方法。但加个问号不等于提出一个问题,这样提出的问题对学生的本事培养没有什么价值。

  的确,提问是一个很微妙的教学技艺。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发生了重大转变,由以往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发展为今日的“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更多地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而课堂提问实际上是实现师生交往互动、沟通交流、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功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本事的重要途径。正如书中所说:“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能让学生更进取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以前人们总认为:师德高不可攀,师德遥不可及。所谓的师德楷模大多是让我们自愧不如和望而生厌的“苦行僧”,更谈不上什么优美和阳光。读过《修优美师德做阳光教师》后,才明白师德可攀,我们的教育实践就是攀登的阶梯;师德可及,它与我们的生活朝夕相伴;师德可为,它给我们创造的灵感、操作的智慧;师德可赏,它给我们心灵的感动、美的`享受。

  真正的师德更多的表现是植根于普通的、具体的、甚至是有些琐碎的职业生活,能够回答以人为本的显现实生活世界的种种拷问。真正的师德尊重和张扬个性人格,充满创造性。即使同为对学生的爱,在不一样的教师那里,却有不一样的理解和表现:有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和关怀,有对学生过错的宽容和理解,有对学生发展的职责和义务。

  好教师是形形色色的,他们的“好”以不一样形式体此刻职业生活的不一样领域。

  正像前苏联一位著名美学家所说的那样:付出与获得平衡是最高的境界,称之为“优美”,略高于则是“崇高”,付出大大高于获得则成为不折不扣的“杯具”。因为这其中有许多我们应当尽力避免的无谓和不必要的牺牲,过分弘扬和宣传这样的师德会让教师们对师德望而却步。仅有优美的师德才是阳光的、亲切的、趣味而有效的,因而也是充满欢乐的。

  对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我要努力提高自我的师德修养,我要做一个阳光教师,我要以我的欢乐去欢乐我的学生,我要以我的阳光去阳光我的学生,我要以我的品德去影响学生的品德。

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14

  假期里我有幸拜读了著名教育家魏书生主编的《如何做最好的教师》一书。如何成为最好的教师?引用编者的话就是:“我们教师应努力提升自我,修炼教师之贤,做最好的自我,成为最好的教师。”强调的是自我和自我比,昨日的自我和今日的自我比,不断地超越自我——我今日备课是不是比昨日更认真?我今日上课是不是比昨日更精彩?我今日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日更诚恳?我今日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日更机智……”。每一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一天都有遗憾,但每一天都这样自我和自我比,坚持不懈,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我想只要我争取每一天多读些书,每一天都有点提高,每一天都做得更好,每一天都比前一天有提高,我想我必须会有很大的提高。正如书中所提到的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曾说过:“倘若当教师的,自我天天去研究,有所得的,即随时输入于学生,如此则学生受益较多,即当教师者也觉得有无穷的乐趣。所以学生求学,固然要学而不厌,就是当教员的,也要真正做到学而不厌”。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做最好的教师”呢?编者在《如何做最好的教师》一书中将影响教师一生的中外教育家经典感言分别进行了阐述,对于我们教师具有深刻的借鉴和指导意义。作为教师的我也不由地思考了从教十几年来,在教学实践中的得失,并将其与读完本书后的感悟深入地融合在一齐,得到了一种体会,即“如何做最好的教师”最基础、最根本的是要做到两点:(1)时刻坚持对学生的爱;(2)始终坚持将这种爱付之实施的心态与行动。

  本书中提到狄德罗提出:“教师要有丰富的情感——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不允许漠视学生的情感,因为教师的漠视就是一种摧残,这是不能容忍的。情感淡漠使人平庸,情感衰退使杰出的人失色,有意摧残情感是绝对的蠢事。我们当以自勉——不论对自我还是对学生。”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职责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

  所以,教师的职责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终排挤掉自我缺点的`杂草。如果我们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那么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都说人没当母亲之前看学生是一种心态,当了母亲之后又是一种心态,以我的理解,可能当了母亲,有了自我的孩子,对待学生便有了孩子自我母亲的心境。不管听话的、不听话的、漂亮的、不漂亮的、聪明的或是不聪明的孩子,在母亲的眼中都是有无数优点的。我们常说要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我想,如果有了母爱之心,我们就会发现,原先这种“闪光点”无处不在。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种对学生的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要对学生的成长以及未来一生负责,所以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只喜欢那些自我认为“可爱”的孩子,而应当怀着一种职责把欣赏和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包括“差生”。

  并且真正的教育之爱,并不是迁就学生,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而是要给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供给帮忙和服务,我们要给与学生的,是他们走出学校多年以后仍然保留在身上的,深入骨髓的习惯和性格。这种带有养成良好礼貌习惯的“养成教育”必然带有“强制性”,离开了严格要求,便不是真正的爱。同时,这种爱对不一样的学生有不一样的资料,如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怀着一颗爱才之心;对淘气、不守纪律的学生怀着一颗宽容之心;对学习较困难的学生怀着一颗关怀之心……这些爱是成为最好教师的基础。作为班主任的我,要从“喜欢学生”向“爱学生”发展!要为学生的成长以及未来一生负责!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对于怀着“做最好的自我”心愿的教师们,为达成所愿“做最好的教师”,还应当把这些爱化作“润物细无声”的“爱心之雨”经过教学实践“洒向”所教授的所有学生。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教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教师,能够长期像书中所提到的教育家们对待每一个学生,难!所以,仅有把教育作为一种事业,始终如一地把对学生的爱进行到底,才能真正地“做最好的教师”。

  在现实生活中,最好的教师,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想当,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当上,这是为什么?难道说做最好的教师、成为名师真的就这么难吗?我想不是这样的,只是我们缺少了勇气与自信,更缺少了作为纯粹教育人的那种活力!要做最好的教师,那就要带着“爱”这个教育理念行走在教育道路上,爱教育事业,把教育当作自我的一项事业,爱学生,用真正的爱——师爱,去对待学生,为学生的的未来服务!

  由此我也感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还要在自身的工作生活中学会适时适度对自我进行心理调节,欢乐地应对自我的人生和事业,应对你的学生和家长,仅有坚持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你就会感动自我的每一天都是充实幸福的。

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15

  爱是什么?爱,宛如一盏孔明灯,明亮的灯火温暖着人间,给予了我们信心和希望。

  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我更是对“爱”的伟大深有感触。走进《爱的教育》,我仿佛到了爱的天堂,是爱,拨动了心灵的旋律;是爱,让我们有勇气面对挫折,坎坷;是爱,给我们的生命增添了活力和关怀!爱有很多种,有同学之间的.友爱;有长辈对晚辈的父爱,母爱等。每种不同的爱都令人无比的温暖,“爱”是世间多么重要,多么美好的东西啊!《爱的教育》中,老师对学生的爱深深打动着我,老师的爱是无私的,她们为我们辛勤的奉献着。人们都说:“同学们是小苗,老师是培育小苗的辛勤园丁,老师犹如一支蜡烛,用最温暖,最明亮的灯光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她们不图回报,默默的燃烧着自己!”

  长辈对晚辈地爱是那样地令人感动,他们为了自己地孩子能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在崭新地教室里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为了自己地孩子,拼命工作,干各种各样地粗活,为了赚钱来养活自己地孩子,有地把自己累病了,年青地脸变得沧桑了,有地皱纹增多了,手也变粗糙了。但在孩子们地眼里,无私奉献地爸爸妈妈是世界上最美地人!所以我们一定要孝顺自己地父母,为他们端上一杯热茶,为父母捶捶背揉揉肩,父母都会感到非常地欣慰!

  在《爱的教育》这本书中,我们吮吸着爱的乳汁,享受着蕴含道理的故事,感受着爱的芬芳!爱,犹如一股永恒的暖流,流入我的心窝,我一定要好好学习,珍惜别人给予自己的爱,同时也要给予别人爱,让我们播洒下爱的种子,让人间沐浴在爱的阳光里,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02-17

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05-29

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03-10

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实用)05-29

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优)06-11

教育类书籍心得体会11-28

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12-05

教师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08-29

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