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

时间:2024-06-26 10:08:2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常用【15篇】

  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常用【15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1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还要有广博的知识储备和深厚的文化素养。而读书,作为教师的一项基本素质,不仅可以补充专业知识,还能够培养教师的修养和思维能力。在我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深有感悟,读书对教师来说是一种心得体会。以下将从提升教学水平、培养教师修养、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兴趣以及成为身心康泰的心灵寄托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读书是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教育知识不断更新迭代,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以更好地指导学生。只有通过读书,才能了解新的教学理念、方法和教材,及时跟进教学改革的步伐。例如,在教育心理学方面,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可以了解到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发展特点,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该养成阅读的习惯,融入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中,通过阅读来更新知识,提高专业素质。

  其次,读书有助于培养教师的修养和思维能力。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情操和修养的有效途径。经典著作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读书不仅能够丰富教师的人文素养,还能够培养教师的良好品格和高尚情操。例如,读古代文学作品可以使教师在情感层面上得到滋养,提高自己的修养,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学生的情感表达。再如,读哲学和社会科学著作可以开拓教师的思维,拓宽教师的视野,帮助教师更好地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因此,读书是教师修养的重要方式之一。

  第三,读书可以丰富课堂内容,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教师要实现有效教学,必须具备丰富的课堂素材和灵活的授课方式。通过阅读,教师可以广泛了解各个学科的最新动态和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及时掌握和运用新知识、新技术,使自己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样,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读书还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准备课堂,提高授课的效果和质量。在备课过程中,可以通过阅读不同的教材、教辅以及相关参考书籍,深入理解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从而更好地传授给学生。

  第四,读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作为教育的引路人,我们自己首先要有阅读的兴趣,才能将这种兴趣传递给学生。当学生看到教师积极热情地读书,不断分享读书的收获和体会时,他们会受到鼓舞,更加愿意主动去阅读。读书不仅能够开拓学生的眼界,丰富他们的思想,还能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培养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索精神。

  最后,读书还能成为教师身心康泰的心灵寄托。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压力和负荷,读书可以成为教师释放压力、放松心情的方式之一。读书让教师置身于一个平和宁静的环境中,沉浸其中,远离喧嚣和烦扰。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暂时摆脱工作上的烦恼和困惑,静心思考,保持内心的平衡和安宁。读书还可以丰富教师的精神世界,让教师更好地体验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更好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

  总之,作为教师,读书是一种重要的修养和职业要求。通过读书,不仅可以提升教学水平,培养教师的修养和思维能力,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成为教师身心康泰的心灵寄托。因此,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读书的习惯,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以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2

  一本好书能启迪人的智慧,涤荡人的灵魂。我觉得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它犹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它仿佛是我的一面镜子,时刻映照着自己;它又好像是我的慈祥师长,不断地给处于茫然中的我以指引。大师的形象虽然模糊,但大师的指引却是那么具体。如何在教师岗位上能够将工作做好,如何能让自己在这份事业上有所发展,我觉得最主要的是读书,读好书。

  有句话我一直非常喜欢:“要想给孩子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这在我们教育事业中尤为重要。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必须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教师应该要不断培养自己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静下心来,善于对书本中的内容深入地思考。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的储备能量,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让自己的“一桶水”永远取之不不尽、用之不竭。

  一个人只有不停地读书,读好书,读有意义的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更多的营养,才能不断地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3

  暑假开始,学校给每位老师发了几本专业书,我读了《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有了一些感触。

  书中每一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阅读”二字。在他的这么多的建议里,不止一次提到阅读,他将阅读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上。无论哪一种爱好,如果它不能触动学生的思想和打动他的心,那就不会带来益处。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这种爱好应当终生保持下去。从他的这些话语,足以看出他对学生阅读的重视。

  其实,学生要阅读,我们教师同样需要阅读。人们常言: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已要备一桶水,而教师的这桶水必须是不断更新的水。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阅读,不断地更新的知识。可我们都在说着:教师的时间哪里来?教师和所有人一样,要做家务,要教育自己的孩子。有的即使读书也是疲于应付,以至自己在教学中筋疲力尽,工作自然也就成了一种负担。叶圣陶先生就觉得,教师和学生都爱阅读,就能成为朋友,这样教育也会变得更加轻松,因此,要给学生阅读的自由,自己也要勤于读书。

  读书与我们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分不开的,我想我要把读书当成习惯,热爱读书,持久行动。读书的时间是挤出来的。每天只要拿出十几分钟的时间用于读书,这还是可以做到的,中午吃完饭、晚上睡觉前,关键还在于自己是否热爱读书吧。我要把读书逐渐变成自己的习惯,每天去阅读有益的书籍。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文化底蕴深厚的教师。

  叶圣陶先生还在书中指出旧式语文教学的三大弊病,第一是在阅读教学上不适当地强调所读的内容而把语文本身的规律放在次要的.地位。在今天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过分强调思想教育,过分强调感悟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显然是背离了学科的性质,最终无法完成学科教学任务。

  第二种弊病是在作文教学上要求模仿一套程式。我想:不但是过去,就是现在,教学改革进行的过程中,课堂教学总要按照一定的模式进行,一节课里,总要有复习、学生提问、板书、小组讨论,小组汇报,总要有录像、课件,否则就算不上是优质课,本来教学是为了学生学,结果,我们在教学中却很少关注学生是否已经把该要学的知识技能学到,学得容易还是困难,学得轻松还是辛苦,而是过分关注教师在上课时是否已经达到了某个指标,把学生放在一边了,忘在一边了,这样的语文教育实际上是为教育而教育,应此,我不断地告诫自己,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要驱除程式化,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因人制宜,因文制宜。

  第三种弊病就是读书作文不是为了增长知识,发表思想,抒发感情,而是为了应付考试。为了一时的学期考试和升学考试而学习的学生,为了一时的学期考试和升学考试而执行教育教学工作的老师现在还大有人在,因为学生的考试成绩是评价学生优劣的最重要的依据,也是评价老师的最重要的依据。因为这样,不少老师还对教学内容进行擅自取舍,要考试的多讲多练,不考试的内容不提也不练。我想这才是教育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

  叶圣陶先生认为过去的第二点错误认识是把语文课看成知识课,看成跟历史、地理或者物理、化学一样,是传授一门知识的课,因而要以讲为主。这种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法,其流弊,第一是学生“很轻松,听不听可以随便。但是,想到那后果,可能是很不好的。”其次,“学生会不会习惯了教师都给讲,变得永远离不开教师了呢?永远不离开教师是办不到的,毕业了,干什么工作去了,决不能带一位教师在身边,看书看报的时候请教师给讲讲,动笔写什么的时候请教师给改改。那时候感到不能独自满足当前的实际需要,岂不是极大的苦恼?”看到这里,我又想起了作文批改问题,现在,有很多老师对学生的作文是全批全改,除了总批还有微批,可说是修改的细致入微,学生只要按老师修改的照抄一遍,就是修改了,这不是自欺欺人吗?学生修改作文全被老师包揽了。这样做老师辛苦,学生也不见长进。由此看来,教学方式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这就触及教育学上的根本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起什么作用?叶先生的看法是,“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是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换句话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在这个问题上,叶圣陶先生有一句精辟的话,现在已经众口传诵,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在这本书里多次出现,例如:“‘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可能在如何看待‘讲’和怎么‘讲’。说到如何看待‘讲’,我有个朦胧的想头。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标的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

  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关键在于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例如要求学生预习,给以必要的指导;发起对课文的讨论(主要指语文方面,不是内容方面),予以有效的启发;对学生的作文只给些评论和指点,让他自己去考虑如何修改;如此等等。这样教学,当然比逐句讲解吃力,但是这才是教学的正经道路。正如圣陶先生所说,“把上课时间花在逐句讲解上,其他应该指导的事情就少有工夫做了;应该做的不做,对不起学生,也对不起自己。”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4

  假期中,阅读了此书,受益匪浅。也真实体会到:无论我们多么优秀,和几十个学生比起来,我们不如学生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学生在某个方面的知识可能远比我们丰富的多,这是个事实。由于传统的师道尊严,我们有时候不好意思在学生面前露拙。殊不知,这是一个误区。如果你在适当的时候慷慨激昂的来几句演讲,声情并茂地来一段朗诵,不经意间很专业地评一下当天的球赛,让学生眼前一亮:原来我们的老师还有这么一手!学生对你的好感马上激增。总之,让学生了解一个真实的你!

  我们教师离不开终身的学习。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要求教师学会反思,即强调教师从反思入手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是一个积极的思维活动过程,同时也是积极的行为改进过程;让教师自己承担起学习和能力提高的.责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具有学习的主动权和自主权。教师从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这正是反思的理论支点。反思在手段上主要使用自学、反思、行为纠正、科研等手段进行。这大大突破了传统研究方法的时空局限。反思强调教师的自主学习。要使每一位教师学会学习,使他们在群体学习活动的同时实现个性化。反思强调“学以致用,学用结合”。

  以探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基本点。教师应该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不足,觉察到自己以前没有觉察到的教育教学中的习惯行为及其消极后果,通过反思,自觉地探索教育教学过程,在学中教,在教中学,这是教师自我提高的最佳途径。读了这本书,里面的很多章节让我沉浸其中,我们做教师的都要为学生服务,我觉得在我现在的教育中,教师要摆正位置为学生的服务,应该以平等的人格对待学生。服务的好坏要学生来评价。教师还要提高服务手技能和态度,把学生作为服务的对象,要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看问题,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在为学生服务的过程中,我们有好的心态,学生就会心存感激。我觉得真正的主人应该是我们学校的每一个成员,只有你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校的一切,那们你就是学校的主人。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5

  岁月流金,经典永恒。今年寒假有幸阅读了《给教师的建议》这一经典著作。时隔五十多年的今天,虽然教育的形势已不同于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那个年代,但是当我翻开书的那一刻,他亮闪闪的教育思想和朴实无华的语言依然如同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

  《给教师的建议》中第18条是:学习之母不应变成后娘。孔子在《论语》中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虽然复习是学习之母,但是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这位本来慈善的母亲在实际生活中往往扮演了狠毒后娘的角色。主要原因是:学生被迫在短时间内完成超负荷的复习内容,导致其身心俱疲。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反而伤了身体,乏了兴趣。学生在学校里不仅仅复习一门课程,还要学习其他功课。回想起自己从教以来,也曾犯过类似的错误。现在再回头看,这确实是一种老师累、学生苦,又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做法。针对这种情况,苏霍姆林斯基给出的建议是:根据不同课程和具体教材的特点,布置不同类型的作业,采用不同形式的方法。例如:在复习理科类科目时,可以采用综合复习法,以完成实践性作业为主。在复习文科类科目时,则要撇开教材,不看细节,仔细了解主要内容。在本条建议的最后,苏霍姆林斯基还介绍了自己常用的一个小技巧:要求学生在笔记本专门留出的空白边上,用红铅笔记下应当永远记住的内容,以便他们翻阅课堂笔记时,可以复习。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条建议告诉我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虽然,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复习方法;但是,应当遵循的总原则是一致的,即:既要符合学科的'知识习得特点,又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这样才能够既达到复习的效果,又保护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在这条建议的背后,我看到了苏霍姆林斯基对学生的爱。苏霍姆林斯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对教育充满了爱,对学生充满了爱。因为他爱学生,所以才会处处从学生的立场出发,来思考和解决教育中的问题,才会抓住了教育的本质,才会写出这么伟大的著作。

  其实,教师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减轻不必要的学习负担,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这也是爱学生的表现。寓教于乐,让老师教得开心,学生也学得开心,这才是教师在教学上对学生的真正关爱。

  苏霍姆林斯基作为一代大师,他没有用居高临下的方式,进行空洞的理论训导,而是以提建议的口吻,将其三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向我们娓娓道来,让我们感受到了教育的亲和力和渗透力。作为后辈,我会继续向大师学习,不断地充实和丰富自己,不忘教育者的初心,努力践行教育人的使命。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6

  闲暇中,我有幸拜读了伟大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推荐>一书,虽然此刻正值新课程改革之际,似乎这本书的出书时刻并不符现代教育潮流,但它却给我的收获颇多,感触颇深,使我受益匪浅。文中生动的实际事例,精辟的理论分析,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如一汩汩清泉、一丝丝雨露滋润着我的心田。

  苏霍姆林斯基文中的这段话深深影响着我,他说“在年纪尚轻的时候,应当先做些什么,才不至于在老之将至的时候而悔恨呢?要做的事很多,但首先务必点滴地积累作为一个教育者的智力财富和教育的明智。”我认为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务必发奋提高自身素质,而提高自身素质的首要途径就是“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也许有些教师会抱怨“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还要组织参加各种活动,教学工作整天忙得团团转,身体已筋疲力尽,哪有时刻腾出来读书?”对此,我也有同感。但我想只要我们自身把自己当作学习的主人,制定出合理的`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总是能挤出时刻来的。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教师的时刻从读书中来。只有每一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他认为:读书是节约老师时刻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古人云“善读之能够医愚”,因此,为了提高自身素质读书是很有必要的。读书不光要读所任学科的有关书籍,还要读学科以外的书籍,要做到博览群书,正因现代教育不光需要懂得学科以内的知识,现代课程是各学科之间的整合,只有知识渊博的教师在课堂上才能做到游刃有余,也只有知识渊博的教师才能有丰富、生动的语言,敏锐的思想,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使课堂充满活力,熠熠生辉。给教师的一百条推荐读后感。苏霍姆林斯基之因此能成为伟大的教育家,不正是由于他广泛阅读的缘故吗?因此,我坚信只要我们能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充实自己,使自己真正具备“活水之源”,才能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其次,我认为想要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还务必虚心向他人学习,也就是苏霍姆林斯在文中所讲的要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苏霍姆林斯还教我们怎样学习他人的教育经验,他告诉我们,要把别人的经验学到手,这首先意味着:要明白一件事取决于哪些条件。否则,既不可能明白也不可能学到别人的经验。他说,学习优秀经验,这并不是把个别的方法和方式机械地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优秀的教师学习,应当取得某种信念。因此,学习优秀教师的经验,不能完全照别人的办法教,按照别人的办法教,教学效果是远远不如别人的,它需要自己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需要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进修和自我教育。当然还需要全面地观察、了解学生,在自我观察、自我分析的基础上,逐步构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当然学习优秀经验并不是光学习他人的教学经验,还要学习他人的班级管理经验,想想为什么别的班级教师在与不在都一样,一样地秩序井然,而自己的班级就逊色多了,这就需要自己向他人学习,要向许多有教学管理潜质的教师学习,学习他们的管理经验,治理之道,然后在自己的班级中进行全面了解,把这些经验进行筛选,选取有价值的经验在班级中运用,并不断地摸索、研究,最后找到最适合管理自己班级的有效方法。学习别人的管理经验,是相当重要的,正因只有管理好班级,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书中还有许多我们还需要学习的教育思想理论,如“谈谈学生的智力生活”、“想克服负担过重现象,就得使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刻”、等等类似这样的话题,都是对我们老师的教学很有帮忙的。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中,先进的教育思想、深邃的教育理论深深影响、启迪着我,让我如获至宝。我要发奋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做一名合格的中学教师。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7

  前不久,我拜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专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情异常激动,深深地被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观点折服了,真的有些惭愧,以往认为自己参加工作也10多年了,在教育教学方面做得不错了,对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也够了解的了。可读过这本书后,真的意识到自己在很多方面做的还远远不够,书中每一条建议都充满教育智慧,事例生动、分析精辟,启人深思。从中我明白了许多鲜明的教育观点,在此谈谈自己的几点读书感悟。

  感悟之一:教师应坚持读书

  苏霍姆林斯基让我们记住,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要掌握这一门艺术,就必须多读书、多思考。你读过的每一本书,都应当好比是你的教育车间里增添了一件新的精致的工具。

  真的有些后悔,后悔今日才读了这本名著,又有些庆幸,庆幸自己没有错过这本好书。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触动,平时也想读点书,但有时总以工作累,家庭琐事多为由,没能坚持下去。从此,我要制定一个读书计划,多读好书来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还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好,那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把读书当作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读好书能够净化我们的灵魂,开启我们的教育良知,锻造我们的优秀品质,静下心来读书是提高教师素养最有效的手段,是教师走向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感悟之二:教师应善引学生

  关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论述:“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朵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我们看不见这些根须,但是我们悉心地保护它们,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

  他这个比方很恰当,学生的兴趣是潜在的,需要教师的精心呵护与培养。

  我们会发现,学生在低年级时,学习积极性也很高的,学习成绩也不错。可到了高年级,有的学生对学习有些无所谓了,学习成绩也下滑的很快,任凭老师怎么去教育,效果也不甚理想。原因就是这些孩子的学习兴趣慢慢的减退了,消失了,而我们做教师的有没能及时发现,及时引导。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没有兴趣的指引和铺垫,学生会觉得学习是枯燥无味的,从而产生厌学心理。

  因此,教师要在培养学生学科兴趣方面要多下功夫,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顺利获取知识,在体验一次次成功之后,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样才能激发学习的动力;教师要钻研教学方法,用科学的教法引领学法。

  让学生始终对学习有兴趣,并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感悟之三:教师应善学

  “怎样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 苏霍姆林斯基首先提出了我们应该向哪师学习的问题,对于我们这些刚参加工作的教师,在不熟悉、不了解的情况下,应该选择哪些老教师呢?他给了我们一条非常好的建议,那就是,你先看看学生的练习本。如果你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练习本里的作业都完成的很好,那么就是个明显的征兆:在这个班里可以学到许多东西。学生的'练习本是全部教育工作的一面镜子。确实是,学生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素养的一个缩影。

  其次,我们学习别人的经验不是照抄照搬,而是要学习人家的思想。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就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优秀的教师学习,应当取得某种信念。这一条对于任何一位教师来说都是关键的,但是,年青教师经常会犯这样的错误,在向别的优秀教师学习的时候,全盘照搬人家的做法,也不管理解不理解,也不顾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特点,结果别人的经验没有学到手,自己的特色也形成不了。这就犹如“邯郸学步”,这些确实困扰着一些很想努力提高的教师们。有时也困扰着我。

  向谁学的问题很重要,如何学的问题更重要。比如最近我们在学“杜郎口教学模式”和“洋思中学的教学模式”,这两种教学模式当然是成功的教学经验,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如果让我们的老师完全按照其模式去教我们的学生,效果就未必好,要根据我校的学生的实际择“适”选用。

  读过这本书,我获益匪浅,我更加坚信了我的教学信念,要多读书,读好书,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做一名学生喜爱的老师。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8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书中每一条都谈一个问题,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既有生动的现实作为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给予合理的分析,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它让教师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学生该这样教。

  在看过《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之后,带给我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他精练的语言、闪光的思想,针对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作为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的苏霍姆林斯基的确是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教育实践鼓舞着千百万教师。他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宝库中的瑰宝。

  “不要用硬性规定的计划来束缚儿童,让他们去仔细地看看各种事,并且看个够。”这段话提出给儿童自由支配时间的重要性,因此,我们要教会学生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在每一步路上,学生的面前都可能展现某种新的、未知的东西,这东西使他入了迷,占据了他的`全身心,他不仅顾不得想别的事,就连时间的流逝也感觉不到了。有时一个成年人,也会被某种有趣的东西所迷住,我也很难摆脱那件使我入迷和使我得到满足的事。可是,在我的下意识的深处,却有一种思想使我不得安宁:我还有工作,谁也不会替我把它完成的。这种来自下意识的信号,会帮助我控制时间的利用。而学生还缺乏这种控制力,所以他会忘记时间。应当教给他怎样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这时就要做到不违背儿童的天性,教给学生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要尽量做到让有趣的、使学生感到惊奇的东西,同时成为学生的智慧、情感和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必不可少的东西。换句话说,应当使学生的时间充满使他们入迷的事,而这些事又能发展他们的思维,丰富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又不致破坏童年的情趣。给学生提供自由支配的时间,并不是让他们有可能爱干什么就干什么。放任自流会养成无所事事、懒散疲塌的不良习气。所以,在平时的教学和课余时间要做一个有心人,尽量让学生多做些感兴趣的事,多组织安排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活动,使他们养成思考的良好习惯,从而发展他们的能力。

  “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书中第二十二条讲到“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只有学生喜欢上了某一学科,这些学生的天赋素质才会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禀赋、才能、志向才能自愿地建立起来。如何让学生喜欢数学这门学科,首先,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创设情境,从一上课就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抓住,使学生思维处于最佳活跃状态,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掀起一轮学习高潮。

  “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热烈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在新一轮教育改革中,新课程更关注和提倡创设情境教学,而恰当的情境能焕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同策略来同化和顺应新知,为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开好头。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有的放失的巧设悬念,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紧张和迅速的思维活动。教学中在设置悬念,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一定要读懂教材,读懂学生,准确地把握好教学重难点,明确教学目的。只有这样,才能把悬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最终使学生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读完《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后,我深深觉得教师应根据课的不同性质、不同阶段,有机地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给学生一片崭新的、辽阔的发展空间,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感悟,使学生在充满智慧和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魅力。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9

  借着读书活动的契机,前几天,我阅读了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读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觉得他的每一条建议,都是他在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用心血和汗水换来的。都凝聚着他的聪明与智慧,都彰显着他的热情与博爱,都寄托着他的梦想与希望。文章中有谈如何教书育人的,有谈如何关心后进生的,有谈如何提升自身素质的。其中有关教师的教育素养的内容对我的触动特别大。

  一位教师在他所教的基础学科方面,如果没有渊博的知识,就谈不上教育素养。那么怎样才能使每一位教师不仅懂得一些教学常识,而且能够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呢?

  有一句话说得好,“要想给孩子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这在我们教育事业中尤为重要。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必须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教师应该要不断培养自己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静下心来,善于对书本中的内容深入地思考。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能量,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让自己的“一桶水”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一个人只有不停地读书,读好书,读有意义的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更多的营养,才能不断地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作为一名老师,如果没有渊博的知识,没有较深的教育理论素养,如何胜任自己的工作呢?读过这本书,深刻反省一下自身,真是惭愧至极。我的业余时间大都浪费在了闲谈和看微信上了。我想我应该有所改变:走进图书馆,去翻阅大量的教育理论书籍。我还应该制订一份读书计划,多读一些国内外的教育家有关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经验方面的著作,以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并将好的经验应用于教学之中。同时注意积累、总结自己教学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并以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让自己的身后也留下一串歪斜而踏实的脚印。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10

  从事英语教育教学工作近20年的我来说,很多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都需要更新,继续学习充电加强自身教学能力显得非常重要。本学期龙岩市曾放珍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曾老师为我们精心选择了《给英语教师的101 条建议》这本书,此书对我而言就是一场及时雨,让我茅塞顿开,让许多平时教学中困惑的问题以及急需解决的问题都得到很好的解答,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起了很大的帮助。这本书让我找到了行动的航标,让自己增加一些实际的操作经验,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导航。

  《给英语教师的`101 条建议》在总结学习国际先进语言理论和教学理论的前提下,为新课程改革的英语教师提供了新思维。全书101条建议从教学观念、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程资源、教学评价和师生关系等多个维度出发,提供了英语课堂重构的新理念、新经验和新举措。此书在坚持“国际视野,本土行动”的原则上,总结梳理了有效的课改范式和经验。同时在注重实效和解决问题的同时,与同道建设真正意义上富有智慧的交流互动。

  全书101条建议,主要是围绕新的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英语教学的理念与策略、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课程标准的领会和课程资源的开发、文化意识、评价方式、外语课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法与教法等方面全景式地勾勒出英语教学的新视野。本书的作者都是立足于英语教学的实践,力图把国内外英语教学的理论与方法同中国外语教学课堂上的教与学有机结合。此书并非纯理论阐述或学院研究,而是根据各自的探究、积累的经验与感受,针对目前英语教学现状中的弊端,给我们提供不同类型的案例,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实际的例子来诠释解决问题的技巧和建议,有感而发,真切地提出了合理可用的建议,旨在反思和有效地解决中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书宏观和微观结合,大胆吸取国外英语教学的有益成分,取舍有度,并尝试在英语教学观念、教学过程、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方面体现新课程背景下英语教学的新思维、新体会、新举措,多维度地为中小学英语教师提供新课程改革精神的方法和思路。

  这本书给我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很多帮助,他使我们的心情不再浮躁,思路不再狭窄。作为老师,我们不但要了解我们现实中的教育,更需要了解书本中的教育,只有这样,我们老师的教育才会更加智慧,教学才会更加和谐。它像海上的明灯,引领我们脚踏实地、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老师。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11

  暑假里读了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教育随笔集《给教师的建议》既解析了一些高屋建瓴的教育理念,又传授了一些贴近实际的教育方法;既有针对教师个人的教学建议,又有针对学生群体的学习良策。一开篇,叶圣陶就开宗明义,强调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他建言说,教师在做好以身作则以外,多注重言传身教,其实就是最大的为人师表

  叶圣陶设身处地的站在教师的角度,以“如果我当教师”为题,进行了系统的阐明。欲作一名优秀的教师,就绝不能把单纯地教书识字认作教育的终极目的。在他看来,教书识字只是手段,让学生养成多读书勤思考的习惯,才是教育的终极目的。进而,叶圣陶又向广大教师提出了“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还要教学生如何做人、做事,成为健全的公民”的建议。要把这项工作做好、做实,就决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必须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做到因材施教才行。

  作为勤于笔耕的教育家,叶圣陶一直在思考,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答疑、解惑,在这漫长而艰辛的育才过程中,少不得对学生们进行必要的思想品德的教育。芸芸学子们的思想品德课该怎么上?叶圣陶真诚希望这堂“大课”,不仅学校要上,而且也要“搬进”家庭、“搬进”社会,各方各面通力协作,才能“水到渠成”。

  叶先生创造性地衍生了思想品德课的内涵与外延,认为,课内所有的知识课和技术课,课外的种种校内校外活动,实际上都有培养好思想、好品德的作用。只要老师教得好,引导得好,学生学得好,活动开展得好,就不必另加什么“思想品德的尾巴”,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其思品、其德操,就会受到濡染,在这种春风化雨般的精神润泽下,他们的思想境界就会不断得到提升,品德修养也会不断得以增强。这样的思想品德课,让学生们既可感可知,又入脑入心,又有几人能拒绝呢?

  特别在读了叶先生的《讲和教》,给我深刻的体会。在课堂上要“讲深讲透”、“精讲多练”。结合我在数学例题教学中的一些思考。

  有效的学习不能单纯依赖模仿、记忆,教师在解题教学中,应尽量避免舍本丢纲,盲目重复训练,通过例题教学,采用合理的策略,例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使有限的例题发挥极大的作用,引导学生从例题得到启发找到解题途径,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提高解题能力,优化思维品质,从而使例题教学发挥最大效益,提高教学质量。

  (一)一题多问

  课堂教学以问题为中心,可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在例题教学中通过对知识点的铺垫、分解、交汇、拓展、延伸,精心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从问题的提出,到层层深入,直至问题的解决,多问几个为什么,引导、启发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只有以例导思,最大限度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寻求解题途径的过程,给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的机会,使得思维不断深入、发展、完善,学生思维的缜密性和逻辑严谨性才能真正得到训练。

  (二)一题多变

  例题教学中,针对知识点,设置一题多变,由一题发散为若干题,层层推进,不仅增强了例题的使用价值,使学生对原例题的认识和理解呈螺旋式上升,还能帮助学生活化解题思路,灵活运用知识,增强思维的广阔性,达到由例及类、触类旁通、以一胜多的效果。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例题都要变条件、变问题,要因人因题灵活处理,否则会适得其反。选择例题进行变式要注意把握变化的“度”,不要“变”得过于简单,也不能太难。

  (三)一题多解

  一道数学题,从不同角度去考虑,可以有不同的思路,不同的解法。在例题教学中,教师通过一题多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去发现和去创造的强烈欲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提高解题技巧。思考不同解法适用的特点,鼓励学生举出相关的问题或类似的题型,总结规律。

  (四)多题一解

  对简捷常用的解题方法要让学生熟记于心,单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如果教师能选择不同题型但能用相同或相似的方法解题,学生在应用中就会对这种解题方法熟练掌握。采用“多题一解”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在解题时同时自觉。

  (五)改编例题

  改编例题的方式很多,例如教材中有些例题的背景一般比较抽象,缺乏生活气息,如果将例题改编成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还能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六)错题辨析、改正

  课堂例题教学时,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会感到疑难或者易发生认知偏差的问题,设置错题辨析、改正,让学生发现错解及产生错解的原因,从错题中体会到知识的关键点和易错点,辨析出知识的异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过程,找到正确的解法和结论,有效地知错、改错、防错。教师有意错解,充分暴露学生思维的薄弱环节,但不急于把正确的解答告诉学生。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12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命题,作为一名中学政治教师,树立科学的学习观是必然要求,做一名学习型的人民教师是其应有之义。暑期再次手捧被教育界奉为经典的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在很多方面我深有感触。其中,受益最大的无疑是教师要不断的加强学习,不断的获取知识,不断的提高自身。书中主要有三条建议涉及到:第七条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第八条关于获取知识;第十八条怎样靠阅读扩充知识。这些建议就象一盏盏指路明灯,给我们指明了学习的方向。

  “书到用时方恨少”,想想真有道理。体现在做事上,经常是临时“抱佛脚”: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想起来真是可悲!有人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书就是源头,读书是活水。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读书不是为了应付,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们更应当主动地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才能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

  结合阅读体会,我认为,新时期教师应树立以下三种学习观:

  一是树立终身学习的学习观。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多忙,无论多累,每天都挤出一点时间来学习,这就是《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是的,教师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学习观,才能适应这个日新月异的知识社会,才能满足学科教学的需求,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二是树立实践的学习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俗话也说:实践出真知。在《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提到要使学生的知识不要成为最终目的,而要成为手段;不要让知识变成不动的、死的“行装”,而要使它们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在集体的精神生活中、在学生的相互关系中、在精神财富交流的生动的、不断的过程中活起来。在我看来,教师要做到不再让学生死记硬背记住知识,使学生的知识活起来,就应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运用所会的知识来探究新的知识,让学生享受到创造的乐趣,运用知识的乐趣,学生的学习会更好,能力也会大大增强,还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厌学。所以,树立实践的学习观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至关重要。

  三是树立创新的学习观。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对于教师来说,同样如此。为了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学习享受的过程,教师就需要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相应的创新,才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关于获取知识》建议中讲的“获取知识——这就意味着发现真理、解答疑问。你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事情就成功了一半。”但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那么简单。教师需要在备课的时候,除了对教材进行深思熟虑外,还要创设问点,把握分寸:哪些东西要讲,而哪些东西则留着不要讲完,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教学过程中方式方法的创新和大胆尝试是教师需要学会的。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13

  在教育事业中,教师是起着重要作用的人。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感到自己的知识储备对于教学的影响和作用。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深认识到,阅读对于教师来说是一项重要而必要的工作。读书是我亲身实践的过程,也是我不断成长和提高的根本。无论是阅读名著还是专业书籍,都会帮助我扩展思维,提升自身素质,让我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观念,更好地引导学生,从而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首先,读书扩展思维,提升认知。读书时,我们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观点、思考方式和知识领域。不同的作者有着不同的见解和理论,这让我们更加开阔了思路和视野。通过阅读,我们能够跳出自己的小圈子,进入到不同领域的世界,与优秀的学者、思想家对话,思考他们的观点和理论对我们教学的启示。这样的阅读习惯培养了我们的开放性思维,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学科的本质,更加深刻地理解教材中的内容,并能够将其更好地传递给学生。

  其次,读书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专业能力。对于一名优秀的教师来说,不仅要具备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教育技巧,还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储备和扎实的专业素养。通过阅读,我们能够不断学习和积累新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无论是教育学的经典著作还是最新的.教育理论,都会帮助我们认识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提高我们的教育水平。通过学习专业书籍,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我们所教授的学科,深入了解学科的发展动态和研究热点,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此外,阅读还能够启发我们的思考和创新能力。读书过程中,我们可以与作者进行一种默契的对话。在阅读中,我们往往发现作者的思考方式是多样的,写作风格也各有特点。通过与作者的对话,我们可以借鉴各种不同的思考方式,从而拓宽自己的思维,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同时,阅读也能够激发我们对教学内容的兴趣,激发我们的创造力。通过阅读,我们能够发现学科中的问题和矛盾,思考合理的解决方式,从而为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最后,读书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只有自己具备了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理论基础,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启示和指导。而这些都离不开对知识的积累和阅读的提升。通过读书,我们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增强自身修养,可以更加熟悉学科的最新发展和前沿动态,确保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式都与时俱进,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要求。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善于读书是我们提升自身素质和扩大影响力的必修课。通过阅读,我们能够拓宽思维和视野,提高自身素养和专业能力,培养开放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应当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不断充实自己,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14

  我阅读了《给教师的建议》之后感到体会颇深。就是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帅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这个问题不光是在苏氏所处的那个年代存在,就是在当今,丝毫未见减少。

  说起这里面的原因,教师大都归结为学生不知道学习或者脑子笨,家长不配合。而不是积极地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那么造成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苏霍姆林斯基在提出问题后,直截了当地做了解释: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这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几千年前就提出的因材施教,在现在的教育教学中也是常提不断的。应该说,这条教育原则,对每一个从事教育的人来说都是非常熟悉的。我们在制定计划时也经常说,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而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几人能做到这一点呢。

  要做到这一点,确实不是很容易的。它不仅需要教师付出辛勤的劳动,更需要一定的教育技巧,掌握一定的教育艺术。可看看我们周围的老师,有几人能做到这一点,不同类型的学生上着同样的课,提着同样的问题,做着同样的作业,考着同样的一张卷子。即使做错后教育的方式也是一样的。试想,这样下去,怎会去个别对待,怎会不产生差生呢?这也难怪有些教师不停地抱怨他的课堂上学生不听话,捣乱纪律了,也难怪苦口婆心地教育起不到成效了,难怪每天被学生折腾得心浮气躁、精疲力尽了。

  人们常言: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已要备一桶水,而教师的这桶水必须是不断更新的水。可我们都在说着“教师的时间哪里来?教师和所有人一样,要做家务,要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且每天做着只读教材和教参的老师,即使读书也是疲于应付,以至自己在教学中筋疲力尽,工作自然也就成了一种负担。苏氏在书中就给我们指明了方向: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加强自己的学识修养,对任教学科有深刻的研究,掌握各科知识结构的内涵。教学时要能扩展学生的视野,揭示人生的真谛,成为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先行者,成为青少年一代步入社会生活的引路人。

  让我们铭记这些“建议”,让它成为我们工作中的航标灯!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15

  作为一名小学新老师,角色的改变让我有了不同的生活认识,如何在新环境将教师的角色更加饱满和充满活力,在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中,“给刚参加学校工作的教师几点建议”的小标题让我有了寻找答案的渴望。

  在建议中提到:无论年轻的时候充满了多么热烈而紧张的劳动,但是在这个时期里,总还是能够找到时间,来逐渐地、一步一步地积累我们的精神财富。在接触学生的时候总会觉得时间不够用,想充分利用每分每秒做些有意义的事,但似乎却力不从心。看到建议中的这句话我反问自己:是真的很忙吗,真的忙到没有自己的时间吗?对这个问题我不能笃定回答说是,古老哲言里关于时间有一句: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我不想把碌碌无为当成我教育生涯前期的标签,“首先必须点滴地积累作为一个教育者的智力财富,面前的道路还很长,在这条道路上,你将看到各种人的最预想不到的命运,青年的爱思考的智慧和眼光将求教于你”。我们的学生现在都是一颗颗幼小的嫩芽,他们一天中三分之一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期间最有影响力的人就是我们教师,认真回答每一个提问,真诚对待每一个孩子,微笑回视每一个注视,也许这就是教师成为“天底下最光辉职业”的原因吧。

  苏霍姆林斯基在建议中给新老师提出指点:“怎样才能成为自己的.学生的楷模?怎样才能使理想的光辉照进他们的心田。

  年轻的朋友,我建议你每个月买三本书:

  (1)关于你所教的那门学科方面的科学问题的书;

  (2)关于可以作为青年们的学习榜样的那些人物的生活和斗争事迹的书;

  (3)关于人(特别是儿童、少年、男女青年)的心灵的书(即心理学方面的书);

  希望你的个人藏书里有以上这三类书籍,每过一年,你的科学知识都应当变得更丰富。”学科课程教学指导中涉及到设计理念方面提到“从单一讲解转向组合优化”,现在学校教学需要的是全方位培养,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更能接受知识,在有效引导中自觉学会点横撇捺,学会加减乘除。这是每一个教师的教育技巧的高峰,应当努力向它攀登,像寻找宝石一样寻找那些关于杰出人物的生平和斗争的书籍,把这一类书摆在个人藏书中的最崇高的地位上。

  一本好书是给人启发和引导,在这本书里,从方方面面的细节中诠释着“教师”真正的责任,每个字句都像在给一件衣服密密缝合的针脚,虽言细但重要。“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看着窗外飘起的绒花,这书卷滋味别是一番后劲在心头呢,好书犹花,抿品有暗香。

  人总会对自己的人生道路做出选择,而我选择了人民教师这一职业,在学校看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鎏金誓言,出校门后看着讲台上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路上受着感恩的恩惠,遇到的人,处过的事,读过的书,都是财富。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的心得体会05-22

最新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给教师建议读书心得通用03-07

《给教师的建议》的读书笔记05-24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06-24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03-20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07-16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02-07

《给教师建议》心得体会05-31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04-28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