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我读后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了不起的我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了不起的我读后感1
暑假里,我满怀激情地读完了《我要成为了不起的男孩》(一)这本书。这本书告诉了我们做为一个男孩应该有怎样的品质、性格及做事态度等人生哲理。
读着这本书,仿佛我面前坐着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把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向我娓娓道来:《穷孩子的环球梦》讲的是在美国,一群穷孩子有一个伟大的梦想——环游世界,他们努力筹集旅费,干自己力所能及的杂活,有的洗车、有的卖报、有的卖花儿,一点点儿向梦想前进。后来,媒体报道了这群孩子的壮举,人们为之深受感动,全国各地好心人向他们捐款,很快就筹够了旅费,完成了心愿,实现了梦想。
还有一个故事,讲的是我国篮球名将姚明在NBA赛场首次亮相时,竟然一分未得。当时美国人都嘲笑他,说他是傻大个儿,不会打篮球。面对别人的嘲笑与侮辱,他坚持不懈地练习篮球,终于取得了成功。还有……。
书中写了80个真实的故事,这些故事使我懂得了:志向远大、自强不息、自信乐观、坚定执着、勇于承担责任、坚强勇敢、宽容豁达、正直坦荡、心中有爱、勇于创新是了不起的男孩应有的做事态度,应具备的性格和必有的`品质。
这此故事给了我极大的鞭策和激励,催我奋进。我立志要成为了不起的男孩。即使我长大后不能成为伟人,也要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这些故事让我们相信,只要有梦想,并从梦想中吸取力量,就有成功的机会。只要抓住机会、勇往直前、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推开成功的大门。让我们努力吧!
了不起的我读后感2
自己才是那个推动自己变得更好的力量,没有学会为自己鼓掌,就不能为自己的进步寻找空间,就不能接收那个不一样的自己。---致敬自己。
从头至尾阅读了陈海贤老师的精品之作《了不起的我》,加上复盘和审视自我的时间一共大约三周吧。
想购买这本书的冲动是因为“得到”的一句推文:每个人都可以了不起,你差的也许只是这本书。
确实啊,谁不想了不起呢,谁不想与众不同,谁不想当堂入室,谁不想登峰造极?可是我们面对的困境是什么呢?
可能是以下这几条吧:我总想改变,可我不知道从何改起;我想做的事,它似乎离我很远;走了几步,发现很累,总想退回去;等等。我们甚至能举出很多很多种理由告诉自己,我想改变可是改不成。
我自己何尝不是这样的,稳定但不忙碌的工作,不多但是够生活的工资,甜美但是不出彩的爱情,慵懒但是不甘心的人生。
1.放弃那些焦虑式焦虑
自从听了那个“时间的朋友”的跨年演讲,我也学会了一个词叫“焦虑”,焦虑什么呢?焦虑的是别人都在拼命的工作赚钱,而我还在不紧不慢的上班;焦虑的是别人都是精英和专家,而我还是单位里的那只咸鱼;焦虑的是别人都住上了豪华的别墅,而我还蜗居在那个小房间里。
焦虑让我难受,焦虑让我心烦,焦虑让我不舒服,焦虑让我很焦虑。可是这些焦虑是我们发自内心的焦虑,还是别人灌输给我的焦虑呢。
后来我发现,那些用几句话就能让你焦虑的焦虑根本不是生活给你的焦虑,而是自己给自己的焦虑。
真正把我们陷入困境的是我们自己,而真正能让我们脱离苦海的也是自己。
所以我希望先给自己鼓鼓掌,你做的很好了,虽然还有那么多事情等着我们去做,但是你不需要焦虑,因为你已经在通往未来的路上,一刻都没有停歇。
2.我们认识自己吗?
《了不起的我》一书采用了循序渐进的方式讲述了一个人改变的过程,或者说发展的过程。从行为的改变到思维的进化,到关系的转化,到跨越人生的瓶颈,最后绘制人生的地图。
用这个如此短小的篇幅去解释清楚那些完全转变的过程,不只是办不到,而且是不负责任,那些用几分钟给你讲清楚的道理,你也很快会忘记,因为书和书里内容最根本的目的不是去死记硬背,背下了那么多生活准则一样不会生活的我们其实都忘记了,书是为了给我们启发而出现的。所以我只想谈谈这本书给我的启发。在我理解,那些声称能让你用10几分钟就听懂一本书的做法无异于密集的知识轰炸,最后给你留下的只有只言片语和那些高深莫测、晦涩难懂的“高级”词汇。
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改变?首先,认清楚自己,我们是真的不了解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期盼出现那么一个职业测试,或者那样一个人生导师,告诉我们人生的路应该怎么选择,是坚守现在的岗位,还是换一份工作;是继续着这份感情,还是寻找其他的慰藉;是坚守自己的底线,还是为了生活打破原则。但是,真的没有这个人,即便是有,也真的很难遇到。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那该怎么办?自己当自己的伯乐。
尝试从自己的生活去客观分析,自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尝试从自己做过的那些事里找到,那些我们做着会觉得很踏实的事情;尝试自己去寻找,这样的感情是否值得我们珍惜。那些生活的感受是自己的,那些生活的体会是自己的,只有你自己能体会到自己的人生,也只有自己能改变自己的人生。
认识自己不是单纯去看今天高兴还是不高兴,而是品味在那些关键节点之后的感受,你是因为发言后悔,还是因为沉默而伤悲;你是想要表现自己却任然闭口不言;你是本来想和他相守一生,但是却说了那么多话语伤害了他?如果你每次都后悔,每次都难过,那你应该开始尝试改变自己,尝试去做那个和平常不一样的自己,在又一次出现了这个关键节点的时候,果敢发言试一试,别说那些伤人的话试一试,你要做一些改变。做了这些改变之后,你再去体会,自己是觉得后悔,还是不后悔,前后的`反差会更让你明白什么是真正让你喜悦的事情。从这样一件一件的小事去尝试改变,积跬步为千里。但是我还是想再强调一遍,不论你的结论是什么,还是要接受自己,接受自己才是一切的开始。
3.放弃那些所谓的捷径
我们也总想找到一些生活的捷径,找到那些快速上升的通道,找到那些快速赚钱的渠道,找到那些快速积累的资源。可是捷径真的存在吗?存在,但是那些捷径不是能让我们快速到达的道路,而是那些能让我们开心通过的道路。我们不仅能收获那个目标,还能收获沿途的风景。
随着我们的尝试,我们会发现生活不止眼前的氤氲,还有那么明媚的阳光;生活不止焦虑,还有那么多让我们心动的时刻;生活不止困境,还有那些破局而出的勇气。
忘记那些捷径吧,走上“捷径"的路会一再让我们陷入这样或那样的泥淖。做出的那一点点改变,也许就是走向未来的你的捷径,找到的那一点点欢愉,就是你在路上能看到的风景。
4.有些必须经历的过程是一定要经历的
我们总想让那些不愉快,甚至是痛苦的经历尽快过去,可是在那些改变过程中该经历的痛苦和煎熬是一定要经历的。
无论是你准备换工作,还是准备做副业;是准备结束一段感情,开始一段新的感情。那些在这个过程里需要经历的经济不稳定、情绪不稳定、感情不稳定,都是这个过程里必须经历的事情。人的本能反应是让我们回到原来的那个状态,回到那个一直习惯的状态,可是即便你现在的退出,回去的那个过去状态,也不是过去的那个过去了。
人不可能踏入同一条河流两次,我们要接受,就像接受自己一样,接受这个过程里的风险和未知。虽然我们困苦,但是这不就是那片我们一直想斩破的荆棘吗,我们当初拼尽全力的想改变,这些就是我们改变途中的那块垫脚石,只有经过了它,你才能看到那个未来的自己。
对我而言,接受自己,就是最重要的那件事。接受自己,你才能看清自己;接受自己,你才能找到那些让你真正觉得踏实觉得幸福的事;接收自己,才能忘记那些捷径;接收自己,才能经历那些你曾经不想的经历。
接受自己,爱自己,致敬自己,成为那个期待的自己,愿你一切遂心如愿。
了不起的我读后感3
寒假里我读到了一本很有趣的书,书里的主人翁小叶子是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女孩子,她活泼可爱,有时候也会有一些调皮。她说呀生活就像一幅画,只有用心去描绘,才能画出美丽的风景。
小叶子的真名叫叶小田,可是呢,小叶子有很多数也数不清的外号。每一个外号都有着一个很有趣的故事。
读完书的时候我在想,小叶子也是一个普通的小孩子,为什么要叫了不起的小叶子呢,原来啊,在有一次,小叶子路过一个蛋糕店时,看见一个被叫做了不起的小青的草绿色的蛋糕,小叶子心里想,既然蛋糕都可以是了不起的,那我小叶子也可以是了不起的小叶子。
真是一个可爱的小叶子啊。正是因为看了这本书,我才要觉得,我也要做一个像小叶子这样的'一个女孩子,虽然我也很普通,是一个很平凡的女孩,但是呀,我相信,只要我热爱生活,努力学习,很平凡的女孩也一定会变成了不起的女孩的。
小叶子就像是我的一个很好的朋友,教会我怎样生活,虽然有时候会犯迷糊,可是小叶子一直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幻想。在她的世界里,生活里的每一处地方就像是迪斯尼乐园到处都是米老鼠与唐老鸭这样的天真而又善良。我希望呀,自己有一天也能够成为像小叶子这样的女孩子。
了不起的我读后感4
日更8天后,我发现自己对生活、工作,以及成长的思考,都是极其缺乏的。
也发现了,很多问题,我不去思考它、分析它,就不会得到解决。
只有当我直面问题,思考其中的原因,并且想出办法如何解决,把思考、原因以及解决办法写出来。
整个过程会进行思考,会在大脑里面理清思路,知道如何去解决问题,这样才能突破心理防御障碍,去用行动把问题解决掉。
有时候,我知道问题在哪里,但是没有去深入思考、分析它,也就不会存在行动上的转变了。
人的心理都是有舒适区的,当我想转变的时候,想转变的自己与处于舒适区的自己,仿佛就是两个人
一个想要作出改变,一个从心理、潜意识里面防御改变、拒绝改变。这就会造成自己行为上的`问题
例如三分钟热度。行动起来后,因为遇到一些原因,停止了,然后就很难再继续行动起来了。
今天的我又是了不起的,我又对自己进行了更深入的分析、了解。把事情想明白,才会取得一小步进步。
最后,感谢阅读,如有帮助,可以给我点个赞,关注我,谢谢!
了不起的我读后感5
暑假期间,妈妈给我买来四本《我要成为了不起的男孩》,这四本书,陪我度过了一个愉快而又充实的暑假。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不仅积累了许许多多词语,还知道了许多鼎鼎大名的人物:爱思考的比尔﹒盖茨、永不放弃的周杰伦、卧薪尝胆的'勾践……数不清的大人物折射出的精神是我的精神食粮。
不动笔墨不读书。妈妈要求我写读书笔记,记录文中的优美词句,记录一位位大人物给我的启示。爱思考的盖茨告诉我们每个人要多思考、多动动脑子;善于借助外力的洛维格告诉我们要善于借助外力,自己不能干的、不要硬干;儒家之祖——孔子,告诉我们要树立正确目标,刻苦读书……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位伟人在聊天。伟人精神激励我成长,四本书读完,爸爸妈妈都说我变成了一个“小大人”,嘿!我想告诉大家——“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
读书,其乐无穷!
了不起的我读后感6
曾经还在生病的时候,有一次状况非常差,朋友张春来看我,我万念俱灰躺在床上只是流泪,她坐在床边陪伴我很久,然后问我:其实,具体来说,你需要我怎么帮助你?这个问题问倒了我,是啊,具体来说,我需要什么帮助呢?我只知道自己非常痛苦,只知道自己需要友谊,但具体起来,是什么呢?
后来我想到了一个很具体的问题:我不吃饭,有时候一天吃一顿,有时候三天吃一顿,有时候吃了就吐了。我就问她可不可以一日三餐提醒我吃饭,她答应了,许诺我只要记得就一定会提醒我。我舒了口气。有相信的朋友会提醒我吃饭,那怎么样我都会吃一点的,而且她的许诺也没有让我感到有压力——我并不想自己成为她的负担。那之后,她几乎每日都会提醒我三遍,没有一次的语气让我感到这个对她来讲是个重担,好像打电话提醒我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偶尔忘记了也会打电话过来,平平常常的说:啊!我忘记提醒你了,你吃饭了没?——我何其有幸拥有这样的友谊。那之后,我不仅是好好的吃了饭,这一次次的提醒还给了我莫大的安全感。后来我愿意换医生,重新做全部的检查,好好吃药,并心甘情愿的康复,现在想来,她的那个问题和后来的帮助才是转折点。
并且,从那之后我晓得了一件事,就是一切问题都得具体起来。当我不舒服,很痛苦,就去找具体的原因,是没吃饱,没睡好,是哪次聊天给了我压力,还是屋子不够清爽,是想做的工作没有完成,还是今天天气不够好。抑郁是一种症状,但日子是一天一天过的。后来我又在她的帮助下爱上了整理,并帮别人做整理,断药开始康复,健身到减重20斤,那个时候天天在床上躺着干瞪眼痛恨自己全身刺痛不吃饭不睡觉也不清洁屋子的我,怎么会想到还有今天。
而直到读完这本书,我才明白,这就是把思维方式从远的思维,变成近的思维,从关注想象的、抽象的事情,到关注真实的、正在发生的、近的.事情,由此从一个个的小步子,到撼动心中阻碍改变的巨石。此时想来,这本书也是张春送给我的,她真是一位值得交往一生的好友。
奇葩说曾经说到过一个辩题:“美术馆失火,救画还是救猫?”辩手们就远方的哭声和近处的哭声来展开这个辩题,一度引发网络大讨论,究竟远方的哭声更重要,还是近处的哭声更紧迫。把这个辩题的外延改一改,面对焦虑,究竟是远方的焦虑还是近处的焦虑更值得关注,我想,近处的焦虑才是应当首要解决的,毕竟远方的焦虑也有可能是我们自己固化思维的判断。
作者说,僵固型思维、应该思维和绝对化思维都是远的思维。他用了一个“聪明”孩子的例子,其实也可以换成别的。以我为例,在我过去不肯好起来的日子里,僵固型思维就是:我是一个得了抑郁症的人,我很痛苦很抑郁;应该思维是:我应该是一个很自律很整洁学习能力很强的人(在我对过去生活记忆中我是这样),但生病中的我不是,于是更抑郁;绝对化思维则是:我尝试过了,我回不到过去自己很自律很整洁学习能力很强的时候,我已经是一个废物了,无法做到。
然而真实和具体的情况是,以前我也做不到记忆中的那么完美。这个春节在家里隔离了那么久,家人有了更多时间叙旧,从姐姐口里得知,我从中学刚升市重点的高中,因为跟同班同学差距太大,曾经哑了半年的嗓子并哭着跟母亲说我想放弃重点转去读普通高中。而我的记忆里只记得哑了半年嗓子和后来每日只睡四个小时从班上倒数考到市里前二十的情形——这是一个很刻苦很勤奋也很坚毅的形象啊,但原来并没有,我不是那么坚毅,我也哭着想要放弃过,但我主动把这段“不够高大”的记忆屏蔽掉了。不知道当时深陷泥沼中的我如果知道了这个真相会如何面对,或者会转向另一种应该思维,就是我应该从以前就是一个会放弃的人,于是更不想好起来——我活该放弃。
现在的我听完,感觉那个时候我压力真的很大啊,大哭几场又把自己嗓子搞哑有些丢脸,但后面也制定计划逐步完成赶上了自己的欲望,做的不错啊少女。那个时候的自己解决了那个时候的问题,现在的我来面对我现在的问题,大家各顾各,都不怎么完美,挺好,而制定计划逐步完成这个旧经验不错,我可以试试看向过去的自己取经,来应对眼前的焦虑。作者说接纳自我意味着舍弃对完美自我的控制,那就往这个方向努力一下。
把一切问题具体起来,关注眼前能做的事,用一个个现在来搭建过程,原来我是这样好起来的,那些模糊的过程清晰起来了,目前的我从书中得到了这些收获。至于如何应对职业、他人、亲密关系,我想人生还长,不着急。作者也说,过程的意义,是让一切发生。
了不起的我读后感7
去年在某平台购买《了不起的我》,刚开始翻几页以为是那种灌鸡汤的书籍,就直接放回了书架上。本周利用清晨宁静的时间拿出来重新阅读,发现这本书非常硬核,从心理学的角度剖析我们在自我发现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
什么是真正了不起的人,樊登老师在一次分享中提到,真正了不起的人是“和其光,同其尘,挫其锐,解其纷”。太锋利的东西保持不了太长的时间,但是如果能够圆润光滑,和光同尘,走到哪别人都看不出来,那就是真正了不起的人。所以要成为了不起的`人,其实是一场人生的修为。
自我发展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事情,大家都会逐步从后浪变成前浪,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每个人都会遇到种种困难,比如说生活方面,工作方面,家庭方面等,很多问题都是来自于自己的意识层面。我着重从三个部分进行阐述:
1、行为的改变
如何走出我们的心理舒适区,如何通过打破自己的内心假设来进行自我改变。首先要找到自己内心的隐含假设,并且打破隐藏假设后,才能实现真正的自我蜕变。比如说你想减肥,那很多人心理预设就是,我就是肥胖型的,无论如何就减不下来,如果说有这种根深蒂固的意识,就真的很难去减肥成功,但是如果打破这种意识,就可以接受科学的办法去减肥,那最后有机会能够实现自我改变。所以说,当我们要实现自我改变的时候,一定要找到自己内心的那个隐含假设,并且打破他。
2、关系的发展
书中重点从人际关系方面切入,来剖析我们在人际关系方面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并给出建议。我们在职场或生活中,很多关系是纠缠不清的,大家总会觉得我为你付出了很多,那你却没有理解或没有付出,大家都很不开心。我曾经就吃过这样的亏,因为不好意思拒绝,硬着头皮去承受不应该自己承受的责任。本书有一个经典的方法论,叫“课题分离”。人和人之间应该有边界,你完成你的课题,我完成我的课题。比如说别人在请求帮忙的时候,请求帮忙是别人的行为,拒绝或者是接受是我的行为,所以在考虑这件事情的时候,就需要从自身的能力出发,能做我们就接受,不能做我们就拒绝。所以边界是人际关系中非常重要的。
3、走出人生瓶颈期
书中阐述的人生瓶颈期是从人生转折期所面临的问题展开,比如说中年危机,当遇到危机的时候,我们应该从繁衍的角度去思考。工作中的繁衍,到我们到中年的时候,经验和能力都积累到一定程度,我们可以通过创造性的工作为他人赋能来输出我们的价值,实现价值的扩大化,既可以实现工作的价值,得到自己的成就感之外,同时给社会带去更多的价值。
最后,我们需要把人生看作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把我们心里钟爱的理念变成现实的过程,而不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让爱去驱动改变,只有爱,才能让大象心甘情愿为你上路。
天天和自己说一句:“我可以的。”然后,会发现,我真的可以!
了不起的我读后感8
——从实习生到技术部菜鸟
感言小序
是一本研究心理书,与其说是一本心理学书籍,我更觉得像一本工具书,作者陈海贤老师用通俗易懂的例子来分析生活中许多的人情世故,书中没有打鸡血,灌鸡汤,从行为、思维、关系、瓶颈期和人生地图五个大板块,提供一套突破自我的系统性的方法,帮助成就了不起的自己。
人的思维模式
成长型思维与僵固型思维
案例:当若干个小学生解决了难题,假设我们给到他们两种鼓励方式,一部分夸他们聪明,一部分夸他们努力。这两种鼓励方式会产生怎么不一样的后果。
僵固型思维模式:被夸聪明的孩子们在之后做题时,认为自己是很聪明的,假如遇到更加困难导致无法解决的题目时,会认为自己是不够聪明而怀疑自己,而去寻找一些自己能够解决的题目,满足相应的成就感,所以考试的时候,会有许多的瓶颈,导致分数提高不了,但这只是考试,其实还可能会延伸到生活中。
成长型思维模式:被夸努力的孩子们,遇到更加困难无法解决的题目时,会把它当作有挑战性的事情,他知道自己的能力可以通过努力提升,不会想着自己是不是不够聪明,而是把注意力放到努力上,像狮子王一样,即使这一次的捕猎失手,也是寻找下一个目标,不放弃下一次机会。
所以我认为这两种思维模式的区别就是“就此停止”or“更进一步”。遇到困难时,担心失败而反应自己不够优秀,还是把困难当作挑战,迎接挑战从而让能力得到好的'提升。
在实习的期间,其实我一直心理暗示自己会有一段时间或者相当长的时间在装配线工作,是没有任何想要努力的想法的。但是在与员工们的相处时,他们总是会鼓励我,让我好好学,这是一条好的出路,所以在后续的实习中,便产生一种主动学习的动力,相信自己能够慢慢地学好技术。
寻找或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场”
“场”的培养
帮助自己改变的一种好方法,给自己制造一个环境或者氛围,在相对应的场景做对应的事情。生活中走进厕所听到滴答滴答的水声,或者里面独有的味道,大脑会受到刺激产生让人想要方便的感觉。在家中做瑜伽或者锻炼会容易偷懒,即使内心刻意告诫自己要坚持,可还是会放弃,但在公司的瑜伽室里,却会没那么费力地就做完了。同样是桌子,为什么吃饭和写作业的桌子要分开呢?这些都是环境的“场”。
来到技术部学习后,经常有人说技术部气氛“闷”,单调无聊,但我认为这其实是大家的默契,像是在一个晚自习上一起学习,一起讨论,难道学习不能使我们快乐嘛?将技术部当作一个环境“场”,一个学习的“场”。
了不起的我读后感9
《了不起的我》这本书更像是阿德勒心理学的延伸。其中关于改变自己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课题分离的观点是一致的,但在改变这一点的基础上,又补充了改变的四个步骤和改变的四大原则,让理论在现实生活中更贴合实际、更具可操作性。与《被讨厌的勇气》青年和哲人对话的形式阐述道理不同,《了不起的我》作者陈海贤老师结合了13年的工作经验与6000多来访者的案例实践,将真实的故事穿插其中,更加巩固了理论的专业性,也增长了读者对其方法的信心。与容易被人诟病的盲目的勇气不同,了不起的我更倾向于发现自我内在的潜在能量,用更加理性科学的方式完成自我蜕变。
开启改变的4个步骤
一、改变,每个人都有选择(不找借口)
二、改变的本质是创造新的经验(切身体会)
三、重新认识心理舒适区(跳出舒适圈)
四、看清自己内心的恐惧(不逃避)
总听人说,我只能这样,我没有别的选择。我们真的没有别的选择吗?很显然这种直接否定式的答案往往是没有说服力的。如果思维被限制住了确实是难以改变的。开启改变这一部分的论点在书中是很出彩的部分,用了很多案例的例证,非常建议看原书这一阶段中的内容。会让你有全新的感受。
实现改变的4大原则
一、检验人生假设。“对比真实情况,针对性的设计一些新行为,测试基本假设。对比真实情况,看和原先设想的有什么不同。”书中的假设是,如果在会议中提出不同的意见,就会被别人排斥。然后尝试表达意见,看是否和假设一致。这样就会产生新的经验,让之前的假设崩塌,让改变拥有可能。
二、小步子原理。迈出第一步很重要。这并不是一个会让我们获得最终成功的策略,而是一个让我们有所行动的策略。这也是常说的先定个小目标,很好理解了。
三、培养环境场。外部环境给人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给自己的改变创造一个好的环境,一定是更好的选择。
四、情感触动。不同于以往的焦虑和恐惧激发潜能。《了不起的我》的观点是,改变的关键在于爱和期待。焦虑和恐惧可能会让内心更加烦躁,内疚和自责也容易让人破罐子破摔。能够懂得把别人的严厉和批评,自化为对方的爱与期待,也是能够驱动改变的重要动力。这一点也与阿德勒心理学的人际关系共同体感觉的目标不谋而合。
发展成长型心智的3种方法
一、培养以目标为导向的创造性思维(弥补现实和目标间的鸿沟)
二、控制两分法把目标转化为行动的'动力(专注精进,顺其自然)
三、掌握直面现实的近的思维(正念思维)
其实这一部分也有别的书更加详细的阐述。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的《终身成长》中就将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进行了详细的剖析,推荐感兴趣的人进一步接触。因为思维模式并不是固定的,没有哪个人是绝对的固定型思维的人或成长型思维的人,只是在遇到不同的问题时,人们的认识方式和应对方式的不同,也体现出思维模式的差异。我们可以在日常事务中有意识的减少固定型思维的干扰,努力尝试更多的成长型思指导的行为,这也是一个漫长磨合渐进的过程。
关于转折期
目标感和人际关系的意义感缺失,会容易让人陷入迷茫的状态。迷茫的典型心理反应有:试图回到过去,想要尽快结束迷茫达到未来,和敏感。
迷茫期的敏感不是简单的矫情或抑郁,是因为在新旧交替阶段,人们获得了一种空间,这种空间让他们可以和更广阔的的精神领域建立联系,能让他们从更本质的视角来审视生活。迷茫期虽然焦虑痛苦,但也能清理掉旧的意义,让新的意义慢慢成长出来,看似痛苦,但也不断积蓄着重生的力量。重建全新的自我伴随着一定的偶然和意外,也意味着另起炉灶。重生就是要让生命中那些原本已经腐朽的东西在变动中成功脱离,把最有活力的部分保留下来。剩下的就是重新出发,直到下一次转变的到来。
其实很怕上面大段大段的说理吓跑一堆人。书中的描写手法其实非常接地气,适合全年龄段的人看,老少皆宜。这是一本我曾经想作为婚宴伴手礼送给所有来宾的书。碍于时间紧迫最终没有实现。(其实也担心会被当做是毒鸡汤,被丢在杂物堆,或吃泡面时顺手当成碗垫子……)自己也是在很多次的选择和改变之前犹豫不决,往往最终作罢。每一个疑虑的瞬间,去抛开你那些个该死的畏畏缩缩的犹疑,回过头,每一个小小的骄傲都值得计入你的成功日记,让你骄傲的看到那个了不起的自己。
了不起的我读后感10
快乐的暑假又开始了,为了让这个暑假过的更加充实,我买了本《了不起的小叶子——我有惊喜送给你》,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内心就产生了好奇心,到底是多么了不起呢,我决定一看究竟。原来这是由许多小故事构成的,在这里面,“当一只手机多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叶子的爸爸妈妈每天手机不离身,可怜的`小叶子感觉爸爸妈妈是不是不喜欢自己,为什么对手机那么热衷呢?为什么每天小叶子都想把在学校里发生有趣的事情和爸爸妈妈分享,但是他们看似都不感兴趣呢?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外面游玩,为什么他们总是给小叶子拍照,然后就开始发朋友圈,不断地刷朋友圈,我多么想要走进这本书里告诉他们小叶子多么需要你们的陪伴,多么希望你们不要总是这么喜欢手机,多么希望自己成为一只手机啊!
看到小叶子的生活我不禁想到了自己,我的爸爸妈妈又何尝不是呢?我每天放学回到家他们叮嘱着我要抓紧完成作业,转身拿起了自己的手机开始不断地刷朋友圈,乐死不疲地看着朋友们的状态,他们嘴上说着我是他们的小宝贝,不过我和小叶子一样觉得手机才是他们的最爱,眼里的都是手机!我也想要告诉爸爸妈妈,你们可不可以放下手机,可不可以多多抽出时间陪陪我,“学校里老师今天表扬我啦!我和我的朋友今天生我的气啦!”,这些我都想要告诉你们,加入可以的话我一定要变成一只手机,整天的躺在他们的手心里!
了不起的我读后感11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我的记忆中,我所读过的书有好多,但是唯一让我不能忘却的,是那一本叫《我要成为了不起男孩》的书,因为它教会了我,怎样做一个有目标、有追求的男子汉。
这本书里主要讲述的是一些名人的成功经历,比如,从困境中逃脱出来最终功成名就的人;还有一些刚开始很不起眼,但是后来经过自己的努力而成功的人;也有一些先天条件本来就很好,然而他们后天依然努力奋斗的人。在这之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篇文章,那就是《战胜卑微的周星驰》。
至于我为什么会喜欢这一篇文章,因为我觉得它是整本书的精华所在,它给了我前行道路上很大的启发。在这一篇章里面有句话让我久久不能忘却,它是这样说的:“人生其实留是这样,充满了光荣与失落,梦想与挫折,奇迹与艰辛,没有人生下来就是大明星,即使是扮演最普通的小角色,也要用心把它演得出色。”这篇故事的主人公是周星驰,在他还没有出名之前,没有导演看重一个外形既瘦弱,外貌也不出众的他,于是无奈之下他只好转行做了儿童节目主持人,并且一坚持就是4年,可是外界对他的看法依然没有改变,认为他只适合逗小孩子开心,没有演电影的天赋。为了证明给大家看,他又开始去跑龙套,就算只有一个小小的镜头,他也不放过,拼尽全力来体现特色的自己。他就是这样饱尝世事艰辛,最后终于站上自己梦想舞台巅峰,他用他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卑微是人生的第一堂课,只有上好这一堂课,才有机会使自己的人生光彩夺目。
在读完了这一篇以及整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只要我们努力了,就一定会得到收获,就像林肯一样,在一个人给了他一双袜子之后,他忽然激起了人生的斗志,靠着自己的不断努力,成为了总统。我们现在是最佳的学习阶段,虽然没有这本书中某些人物的悲惨经历,但是我们也应该努力,不是把最好的时间浪费在“再玩一分钟”和“这集看完”上,而是要把握机会,迎难而上。要坚信沙子经过淘洗也会变成珍珠,坚信我们的人生不该被定义,靠自己的努力也能逆风翻盘!
从现在起,我要为自己制定一个成就未来的目标,不在意别人的眼光;坚持自己的初心,努力做好自己该做的,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如果你是个男子汉,你就应该努力去成就自己的梦想!
了不起的我读后感12
最近一直在读《了不起的我》。发展关系中的自我,如何解决角色期待上的矛盾?提供了三种情况。首先,要直面关系,讨论关系,才有解决关系问题的机会。关系的矛盾是很激烈的,里面有我们最深层的爱和怕。所以,人会本能地回避直接讨论关系,而要通过沟通各种表面上的内容来做隐晦的表达。不管怎么样,关系是躲不开的.,关系的沟通随时随地都会发生。只要两个人有解触,那他们之间必定有关系。有关系就一定会有沟通的。不管是谁在反对谁,谁在支持谁,谁在贬低谁,谁在生谁的气……就算不提关系,内容的讨论也会变成关系的一面镜子。矛盾有可能还没有解决呢,又激发了。
第二,我们了解了关系之后,会学着从关系的角度理解别人在说什么,并从关系的角度理解别人说什么来回应。
第三,在讨论事情之前,要先思考怎样才能在角色上达成这样的共识。如果我们感觉关系出现了紧张的气息,那么可以组织关系中的人一起讨论,努力去就每个人的角色达成共识。
了不起的我读后感13
还记得小叶子吗?对,就是庞婕蕾姐姐笔下那位成绩80分、长相80分、很善良、很可爱、还有点小迷糊、有点傻呵呵的小女生。她是“了不起的小叶子”系列的女主角。之前我们给大家推荐过《最有意义的礼物》,相信不少同学已喜欢上平凡而可爱的小叶子。这一次,我们要给你推荐的',是最新出版的《把耳朵弄丢了》。
尽管小叶子和她的大多数同学一样,遭遇到了中等生的压力,也常为此而苦恼,但还是怀揣着梦想和热情,勇敢地向前闯,在欢声笑语和流泪中,体味着爸妈的爱和苛责,感受着小伙伴们的温暖与多变,迅速成长着……她真的是很了不起!
你想问《把耳朵弄丢了》讲了什么?这可要你慢慢看,亲自体会呀。
“小叶子,你最近中午吃完饭就闪人,是去排演什么节目?”钱亚亚吃午饭的时候问我。
“读书乐。”我说。
“去哪里演出?”她接着问。
“老师没说。”
“哦。”她打量了我两眼,“小叶子,你现在有秘密瞒着我了,还当我是最好的朋友吗?”
“我真的不知道哎。”我很为难地摊开双手。
“算了,哼!”钱亚亚扭头就走开了。
其实不是我不愿意说,是我不能说。
星期一中午,我突然就被韩老师喊过去:“叶小田,马上去学校舞蹈房集合。”
到了那儿才知道,原来舞蹈老师从全校选了个子、身材都类似的且有过舞蹈基础的女生,一起排练一个舞蹈,要为即将在大剧院还是什么艺术中心举行的高峰论坛进行开幕演出。
“时间很紧,任务很重。”舞蹈老师张老师是这么和我们说的,她神情非常严肃,“另外,排演舞蹈的事不要在班级里声张,每天中午吃过午饭后到舞蹈房来就是了。”为什么不能声张呢?张老师没说,我们也不能多问,反正记着就是了。
我本来每天中午吃过午饭,都会和钱亚亚玩一会儿填字游戏或者编手串,现在我不能陪她了,她一下子起了疑心。
作为她最要好的朋友,我不能骗她,可是张老师又叮嘱了不能声张,我只好含含糊糊地回答她。
我回家告诉妈妈我要去演出的事,妈妈很高兴:“哟,小叶子,太阳从西边出来了,你要上舞台啦!”
本来很高兴的事,被妈妈一说,就变得没劲了,好像我以前有多差似的。更何况,我以前是上过舞台的!暑假里在居委会组织的纳凉晚会上,我被邀请和小区里的奶奶们、外婆们一起跳了健身舞!虽然不是什么豪华的舞台,但坐在底下看的人还真不少呢。妈妈非但没给我赞扬,还很嫌弃地说:“小叶子,你怎么和一群老太太混在一起了!”
了不起的我读后感14
初看书名《了不起的我》,误以为是教大家如何自信的书,实际上这本书不是想让大家变得自恋、自大,而是想提醒大家,在逆境中也不要忘记自己的闪光点和潜力。
阅读后,我觉得这是一本在我想改变行为时、想进化思维时、想改善人际关系时、在职业瓶颈期、人生迷茫时都会再次阅读的书。
作者是一名心理咨询师,在这本书中,把诸多心理学理论和咨询经验整合和应用,带我们了解自我发展心理学的世界。不管是行为习惯、心智模型、关键期的选择还是自我发展的方方面面,作者都跟读者一起探讨,每小节后都有自我发展之问,让读者们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思考和分析相关的处境。如果每一个问题都认真回答,细细梳理,那么阅读完整本书后也重新认识了自己。
为改变创造条件
“改变的本质,其实就是创造新经验,用新经验代替旧经验。创造新经验需要通过新的行为,获得新的反馈、新的强化,并切身体验到它。”
改变前,我们对熟悉的经验充满掌控感,一旦开始改变,失控感袭来,经历一段无序和混乱,然后我们终将抵达曾在自己掌控之外的世界,遇到不一样的自己。
新经验不断代替旧经验,这也是行为改变的过程,新的体会、知识技能、认识的人都会随之加入,如果我们能尽力完成可控之事,接纳不可控之事,专注手头的和眼前的每一小步,还能偶尔体验到正强化,那将会有更多的动力朝好的方向改变。
改变离不开具体的场合和环境创建。之前我想提高专注力,在家里划出一个专门学习的区域,不一定非得是书房,只要是自己喜欢的环境就行。先摆上齐全的文具:书写流畅的各种水笔,做笔记标重点的荧光笔、提醒时间的小闹钟、分类好的文件夹、小打孔机、写字板和阅读架……然后在固定的空间和时间看书学习,一到这个点,一来到这个空间,我就把其他事先放一边,在这样简单的仪式感下,慢慢培养稳定的学习行为和习惯。
在改变时,我们对待自己,要用爱和期待代替自责和讨厌。每过一段紧锣密鼓的日子过后,我都想好好放松一下,结果躺在沙发上无意义地刷信息和短视频,不知不觉一天就过去了,只留下浪费时间的空虚感和负罪感。与其说“我不喜欢这样颓然的自己,我讨厌这样茫然的状态”,还不如说“我接受偶尔孩子气的自己,我期待用更好的方式放松自己”。再次遇到同样的情景,我会带着一份肯定和期待,用运动、玩耍、收纳、逛街等方式代替沉迷网络。
书中提到,“接纳自我”不是不改变,也不是追求获得什么,不能被当成获得幸福、平静、快乐的手段,而是舍弃对生活的过度控制和对“完美自我”和“完美世界”的幻想和执念。“接纳自我”这件事,本身就是一种改变。
实现思维的升级
“所谓心智模式,就是我们头脑中惯有的组织和加工世界的方式。心智模式的第一个作用是塑造我们的经验,影响我们的情绪。心智模式还有第二个作用,引发行动。”
如果我们拥有积极的成长型心智模式,那么我们会更加关注探索和变化,执着于目标,把暂时的困境当作有趣的挑战,努力去克服困难。另外,我们会有拥有相对稳定的情绪,不会把大量时间花费在处理情绪引发的一系列琐事,而会集中精力专注于更重要的事。
在学习技能时,把自己先放下,才会有新的东西进来,把别人的评价当作对技能的反馈,而不是对自我的评价。我们在练习写作时,会收到别人的评论,看到充满善意的赞美话语会备受鼓励,其实,看到提出不足的真诚建议时也应坦然接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把这样的评价看成对自己本身的评头论足。先承认技能还有很大上升空间,保持虚怀若谷,才能走出舒适区和不断提高。
书中提到如果我们想要找到持续行动的张力,就需要培养创造性思维。就是以目标思考现实,先想我要什么,再想现实是怎样的,环境能提供什么,想办法弥补目标和现实之间的鸿沟。无论是专注努力后的顺其自然,还是关注真实的、正在发生的、近的事情,都是聚焦于过程中具体事情,而不是只看结果和抽象的问题。
同时,我们也要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回答世界抛给的问题时,也要主动给自己更多问题,逼迫自己去探索、体验、发现新东西。打破原有的认知体系,重塑自己的过程很痛苦,但在跟世界互动中我们以更开放的心态拥抱多元的'人生故事,心智逐渐成熟而深刻。
人际关系中的自我
“人无时无刻不在关系当中。在不同的关系中,自我是不同的。决定我们行为的是我们所处的关系,不是我们的个性。”
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我们扮演着很多种角色,不能把自己限定在单一的角色里,因为时间久了,我们会被束缚在狭小的空间里,忘记去探索未知的自己和无限的可能,无法体验不一样的风景。
直面我们的人际关系时发现了丰富的自我:在朋友面前,是活泼开朗的;在父母眼中,是调皮可爱的;与同事相处,是沉着稳重的;在同学群里,是幽默风趣的。每个人在不同的角色里展现的个性不同,但是这些部分构成了完整的自我。
但也不用为了迎合别人的期待去创造一个美好的人设,还是要表达真实的情感和自己,关注自己的感受,做力所能及之事,承担自己的责任。否则,为了维护我们内心完美的自我形象,一味讨好别人的感受,忽略自己的情绪,这样一直压抑着,总有一天会崩塌的。
所以还不如从一开始就承认和尊重生命的独立性,保持分寸感和界限感。让彼此的课题分离,对彼此的期待恰当,独立时也愿意给彼此的爱和善意。即使我经常跟父母联系,每次都聊很久,每隔一段时间也会聚聚,我还是会因为不能一直陪在他们身边感到内疚,总质问自己到底有没有扮演好女儿这一角色,可是现在才知道这就是独立的代价。毕竟,我们有各自的路途要奔赴。在行走中我们依然表达对彼此的关心,有这份爱意就足够了。
这本书还探讨了如何走出人生的瓶颈和绘制人生的地图,每一部分都值得回味和思索。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行为改变、思维升级和人际关系对实现自我发展的影响。我相信每个人阅读后都会有独属的感触深刻的地方。
愿了不起的每个人,自我发展不是梦,创造属于自己的了不起。
了不起的我读后感15
想早睡,结果熬到眼睛都睁不开了才放下手机,狠狠批评自己,但却屡教不改。
《了不起的我》里面有一章就能很好地解释这种现象。作者借用了《象与骑象人》人里的那个比喻来作解释(大象代表感性,骑象人代表理性,骑象人是无法控制大象的)。大象的改变需要情感的触动。自责是我们在用焦虑、恐惧触动,但这种情感却不会让我们发生改变。因为熬夜是应对焦虑和压力产生的。自责会增加更多的焦虑和压力,大象只能急得团团转,破罐子破摔,于是陷入了一个“放纵——自责——更严重放纵”的恶性循环。
那什么情绪能促进大象改变呢?爱和期待。
作者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他的心理咨询老师非常严厉,第一年的时候,他学习的士气很低落,看到学习材料就犯怵,有一天老师说我不停地批评你们,是希望你们能突破自己。从那天开始,压力变成了动力,他有了一种“我能做得更好”的自我期许。
对于这点,我自己也深有体会。做的事情不好,或者是让别人不开心了,我会把错误原因归咎于自己,经常会陷入到低落情绪中。一低落就更加自责,觉得都是自作自受,活该,感觉好像心里住了一个教导主任,一旦独处,就不停地批评我,因此一旦不开心就会沉寂很长时间。
特别明显的例子是,我暴食很严重,家里有多少东西,我会吃多少东西,吃完会觉得自己连食欲都控制不了,真是太失败了,但是这种自责没有让我控制住饮食。
学心理学的朋友告诉我,我低落情绪的.一个原因是自我认同比较低,不能肯定自己的价值。她告诉我,一旦有批评的声音,就要让那个声音“shutup”。同时要去寻找自己的优点。刚开始的时候,那个声音很强烈,“我”唯唯诺诺,于是我借用那个朋友的那个“shutup”来回应声音的批评声。随着这个练习越来越多,“我”的力量也慢慢变得强大。暴食,熬夜的习惯也慢慢缓解了。这个练习我也会一直做下去,批评和自责无济于事,对自己的爱和期待才会给予自己力量,让自己有勇气做出改变。
如果下次想要改变一个不好的习惯,记得不要批评自己,给自己多一点爱和期待吧。
【了不起的我读后感】相关文章:
《了不起的我》读后感06-08
(经典)了不起的我读后感06-28
《了不起的我》读后感优秀【15篇】06-08
《了不起的我》读后感实用(15篇)06-08
了不起的轮子教案03-02
了不起的作文300字08-08
了不起的盖茨比阅读心得04-25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02-15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