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

时间:2024-06-29 15:39:1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热门]《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热门]《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1

  “每个学生都很在意老师对他的态度,内心深处都渴望老师喜欢他。”

  先生直言,要喜欢每一个学生,其实是很难的,包括他都做不到。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脾气秉性,千差万别,做不到喜欢,但至少要尊重。不强求你喜欢每个学生,但要做出喜欢他的样子。

  于永正先生会用“摸摸脑袋”“轻拍肩膀”“向学生翘起大拇指”的方式表达“喜欢”。他从不吝啬表扬。我想到我也经常用这些动作肯定学生,经常夸小朋友的书写很棒,早已经超过我的水平,夸小朋友是书法家,是要向他学习。这些话,想来也是跟于老师学的。

  而要每个孩子都感到我喜欢他,我用的最多的方式还是“偷偷的`”。什么是“偷偷的”呢?某个孩子在这段时间里,有一点点的闪光点,比如书写进步了,听写率提高了,吃饭挑食的毛病改善了,我都让他“偷偷的”来我办公室。有时候是一颗棒棒糖,有时候是一本书,有时候是一个崭新的小本子,郑重其事地送给他(她)。因为是“偷偷的”,所以说是“特别的”奖励,要求他(她)不能告诉其他同学。

  小朋友觉得这个奖励是虫虫老师对我独一无二的,因此格外珍惜,学习上也更加努力。

  其实,一学期下来,基本每个孩子都可以获得“偷偷的”机会。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2

  春节到一位朋友家去玩,发现她家的书桌上放着一本于永正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便随手打开。当我打开书,就一下子被吸引住了,觉得读这样的书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成长。我便决定借回家利用闲暇时间好好阅读一下。一边读一边思考自己所教的语文学科,时不时地写下读书思考,沉浸其中。当我全部看完时,收获满满,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的感想跃于纸上!

  《做学生喜欢的老师》这本书,没有老生常谈,也没有空空而谈,的确是于永正老师通过自己实实在在的教育经验,为我们这些年轻的教师指明了教育的方向,传授了实践的方法!我总结了几点感受。

  一、一生做好一件事。

  于永正老师这样说:做一件事不难,难就难在一辈子就做一件事。“我的一生,正在不断努力地完成一个个小目标然后一步一步完成了我的大目标,成为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上好课,把课上得有意思,是我毕生的追求。“是呀,一生追求一个目标,做一好件事,能坚持做好,就是了不起的专家型的大师。于永正老师之所以能成其为专家型的大师,也正因为如此。想想,作为教师的自己能否一生做好一件事?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教书,全心全意地教好课,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想我今后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在课堂中,我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根据学生的差异采取适当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今后要更多的关爱、关注学生。在以后的课堂教学里,一定要多思考上课方式,想方设法让学生们喜欢自己的课堂。在完成学校工作的同时,坚守着这一份发自心底的追求,并持之以恒地完成。

  二、课堂需要智慧。

  要想在课堂上能吸引住学生达到高效,需要智慧。“真的不要太像老师,不要太像上课。太像那么回事。“看似“随心所欲”,其实“不逾矩”。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们学的开心,老师教的也轻松,师生融为一体,教育变得简单而有效。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快乐的成长并有所收获。所谓简简单单教语文大概就是如此吧。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也会更加注重学生的感受,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

  三、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

  爱是教育最好的.別名,掌声是别样的赞美。如果作为教师的我们能真正做到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喜欢每一个学生,教育无疑会进入一种别样的境界。每接一个班,总有我不太喜欢的学生。但我会尊重他,不会冷落他,漠视他。因为他们的心理还不太成熟抗压能力较差,都是一群爱玩又爱幻想的孩子,他们的小脑袋里有大人没有的烦恼。所以要给予他们最大的正面、积极地影响。于永正老师这句话说得十分实在,“让学生感受到我的关注,用真诚换得真诚。因为只有差别,没有差生。把自己当作孩子,把孩子当作与自己平等的人。”

  在我从事教学工作以来,一直都在努力做到喜欢每一个学生,甚至对差生更加关注,这点在以后的教学生涯里我还要继续坚持。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于老师还说,激励、期待的话只要能对一个人起作用,就不放弃任何一个人。这是一个教育家的大爱情怀。读大师的话,感受着大师的大爱。

  我能读到这么好的真诚的能帮助到自己的书籍是我的幸运,学生们的幸运。做人做好人才是好老师。做好人,就是做个温和的人,做个宽容的、善解人意、善待学生的人。他一一于永正老师,是我、我们,教师的明鉴、追求与企盼。我一定践行着大师的步伐,继续努力。用爱心成就孩子,用智慧驾驭课堂,渐渐地在自己的教学中走向成熟。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在启迪中书写着自己的教育人生。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3

  也许自己曾经当过短短的三年小学语文教师的缘故吧,对于老师的经历特别感兴趣,对他的文笔,舒缓有致的叙述方法,对他讲述点点滴滴的,充满至真至纯的师生间发生的故事,课堂教学中的感悟,教育活动中的偶得颇有感悟。以至于用近两天时间看完这本书。罗列一、二与大家分享分享:

  于老师智慧小语:读和写是我的教育、教学不断进步的双翼。读与写的过程,是不断肯定自己、激励自己的过程,同时也是不断反省自己、否定自己的过程。在这样一个反复循环过程中,让自己的实践有了理性,使自己的路走得越来越正,越来越直了。

  于老师像甘草一样温厚,多学生温和宽厚。微笑是他的名片。宽厚是他的品格。在于老师语言中,一个被男生洒上墨水的女孩的脸蛋是锦上添花,一句幽默的语言,让女孩子破涕为笑。化干戈为玉帛。

  于老师智慧小语:他的做人原则:不论人非,但言人是;容人之过,谅人之短;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

  于老师智慧小语:先处理好自己的心情,再处理事情。我们教育孩子不要忘记自己曾经是孩子(苏霍姆林斯基)

  于老师智慧故事:于老师在书中介绍一个经典故事:《摘缨会》,一次楚庄王打了一场胜仗,宴请群臣于渐台之上,命爱妾许姬为大臣敬酒。忽然一阵大风吹灭了所有灯烛。有人趁机牵许姬的衣袖,许姬反手扯下他的帽缨,此人惊慌放手。许姬把这件事告诉了楚庄王,要求掌灯,查出帽子上无帽缨之人。谁知楚庄王不但不掌灯,反而下令所有人把帽缨取下来,而后掌灯,继续痛饮。楚庄王对许姬说,酒后狂态,人之常情。后来,一位叫唐狡的人在与吴国交战的时候,作战勇猛,奋力拼杀,楚庄王慨然,问到为何如此奋不顾身。唐狡说,臣,先殿上绝缨者也!

  于老师智慧小语:教育的魅力也恰恰就在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弱点,引导、鼓励他努力由不及到及。每个学生都很在意老师对他的态度,内心深处都渴望老师喜欢他。但,要老师喜欢每位学生,难;可是,如果像美国教育家托德。威特克尔说的,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则比较容易。如此,教育会真出现一种别样的境界。

  托德。威特克尔:不强求你喜欢每个学生,但要做出喜欢的样子。如果你的行为并不说明你喜欢他们,那么你无论多么喜欢他们都没有用。但是,如果你的行为表现出喜欢他们,那么,无论你是否真的喜欢也无关紧要了。

  于老师智慧故事:一位大官喜欢吃鸭子,厨师每餐都为他准备一只鸭子,但是都少一只腿。大官纳闷,问厨师是否吃了一条腿,厨师说:没有啊!您到后院看看,我们养的鸭子都是一条腿。大官到后院一看鸭子都一条腿站着。大官知道这是鸭子睡觉的习性,于是拍拍手,鸭子放下另外一条腿。大官指责道:你骗了我!你看鸭子不是两条腿吗?厨师道:我上菜的时候,请您鼓鼓掌,鸭子就两条腿了。

  于老师智慧小语:鼓掌是有力的赞美;相信和期待,也是表达对学生关爱的一种方式;大德无形,大教无痕;教育之所以成为一门科学,成为一门艺术,是因为学生存在巨大的差异性。没有差异,教育的价值大概是失去了大半; 教育有一种最重要或者最根本的力量情字。

  古人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第斯多惠语录: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于老师智慧小语:如果说教育的第一个名字叫影响,那么他的第二个名字叫激励。作为老师我们应该记住:应当像尊重上帝一样尊重孩子(夸美纽斯);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周弘);不是因为美才可爱,是因为可爱才美(罗丹);尊重是民主对话的基础;爱是赏识激励的.前提。

  于老师激励孩子的几个原则非常值得我们学习:针对性原则;实指性原则;引领性原则;及时与重复性原则;鼓动性原则;

  于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创造性使用朗读,让孩子们在朗读声中体悟,体会,经历,品味文章中人物心理、人物外貌、人物动作、人物形象。于老师运用朗读感悟词汇意思。他运用语文教学教育孩子做人的道理,例如在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一课品味林冲人物性格和品格时,引出林冲宽让的品格,进而引入《论语》中介绍孔子的五大美德:夫子温、良、恭、俭、让。即孔子:温和,善良,做事认真,生活简朴,襟怀宽广。

  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于老师说,幽默固然有赖于知识的丰富、思维的敏捷、口语的畅达,但更重要的是要有融融的爱心、博大的胸怀、乐观的情绪、爽朗的性格。

  这本书的最后,于老师给我们这些教育行业的小字辈们谆谆教导:我们这些做教师的应该要有文化,要成为文化人。他引用陶继新老师的话,文化就是以文化人,经典文化如果内化到我们个体心里,外化出来的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因为经典文化可以改变我们的话语方式、思维方式、甚至是言谈举止。以至于心灵状态。

  于老师向我们推荐:《论语》、《学记》、《道德经》、《弟子规》、《三字经》、《给教师的建议》等。

  他说,没有艺术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科学求真,艺术求新,艺术的东西没有最好,只用更好。下面以一首陈琴老师的六年级学生经典诵读之后给他喝醉酒归来写一首词:

  常记天河北路,

  爸爸饮酒过度。

  醉眼闯红灯,

  却被警察捉住。

  呕吐,呕吐,

  引来野狗无数。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4

  于永正,现代教育界响当当的人物,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应邀到全国各地及海外巡回作学术报告无数次,著书颇丰,“我的为师之道”系列丛书犹如一盏明灯,照亮教师(特别是新教师)前行的道路。

  本月,细心拜读了于永正老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于老师用清浅的文字,娓娓道出他从教五十多年来的为师之道。全书虽然是于老师自己的亲身经历描述和经验之谈,但是其所述之事与理跟我们的生活经历相似,读着读着,我们仿佛回到了从前,重新忆起曾经走过的教育之路。在阅读过程中,最令我感叹的是书中的第一章——《做甘草》。是呀,要想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必须先做一棵甘草,要具有甘草的三大品质,于是乎,我暗暗发誓——愿作一棵甘草。

  01 要像甘草一样性温、味甘

  “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是说孔子具备五大美德,即“温、良、恭、俭、让”,其中温文尔雅、和蔼可亲居五大美德之首。“温”是所有学生对所有老师的第一期盼。甘草的第一大特性就是性温、味甘。一个老师只要具备了甘草性温的特征,那么他无论遇到什么情况,总是会心平气和地对待,哪怕是学生的表现令他暴跳如雷时,他也能由暴风骤雨变为和风细雨。

  面对调皮捣蛋的学生,老师能做到心平气和,真是得很难很难。记得有一年,我教六年级语文时,一个学生上课不遵守纪律,我让他站起听课,他高昂着头,脚不停地抖,头也不停地一点一点,表现出十分傲慢和吊二啷当的样子。更令我气愤的是,当我用书打他一下时,他反手给我一拳,一来二往,我俩便在教室里开仗起来。现在想来,我真是不应该呀。如果我早一点读到于老师的“我的为师之道”系列丛书,那么我的思想和心态就不再那么简单粗暴。由此可知,老师的心态很重要,心态平和了,处理的方式就会为之改变。

  同样的我,步入五十后,心态变了,面对不遵守纪律的学生,我会心平气和地进行说教;面对不爱学习的学生,我会不厌其烦地进行榜样引领。现在,我校开始课后延时服务,综合组的老师各负责一个班每周两节课的《论语》诵读。我负责的是六一班,该班纪律不太好,学风和班风都不浓厚。我开始去上《论语》课,每节课都要招呼很多次纪律。渐渐地,我让不守纪律的学生站起来跟我一起读,发现学生读费了力,泄气时,我却放开嗓门大声地读,久而久之,不守纪律的学生收敛了,学生跟我一起读更起劲了。

  02 要像甘草一样包容

  甘草的第二个特性是包容:包容就是宽容、大度,有气量、不计较。于老师说:“‘治’学生不如‘接纳’学生,‘晓之以理’不如先‘动之以情’。‘动之以情’是‘晓之以理’的‘迂回战’,‘情’中所包含的‘理’有更强的教育作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犯错在所难免的,一个好老师就应该包容孩子的错误,允许孩子犯错误,但是,当孩子犯了错时,一定要让孩子知道犯错的危害性,找到犯错的原因,并能知错就改。

  霍姆林斯基说:“‘包容’的前提是‘理解’,‘理解’的前提是‘不要忘记自己曾经是孩子’。”我们都是从孩子长大成人的,谁都知道自己在孩提时代也有常犯错的时候,当我们为人师,面对孩子犯错时也要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孩子为什么犯错,我们应该以一颗宽容大度的心来看待孩子犯的错,并帮助他及时改正。

  03 要像甘草一样调和

  甘草的第三大特性就是调和,教育就是在不断地调和师生间、师师间、生生间的各种矛盾,使之趋向于相互融洽、相互协调、共同发展与进步的良性循环之中。教师的教育教学并非一帆风顺,师生间的矛盾时时显现,学生上课不守纪律,老师会失控进行适当惩罚,有的老师会因为没有掌握好惩罚的度而伤害到学生,给自己或学校带来不必要的纠纷。因此,为师者必须牢记:“打了一巴掌,别忘了及时给揉一揉。”

  “做甘草,就是做个好人;是好人才能成为好老师,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愿我们从做一个甘草式的老师开始吧!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5

  暑假,要读一本好书,让自己与孩子们一同成长。于永正老师的为师之道《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是一本很接地气的教育名著,书中描述了于老师在教育教学中的感悟,在教学活动中的偶得,但更多是于老师与学生之间发生的故事。读后,引发我在教育教学中的许多思考。

  每个老师都有这样的愿望,做学生喜欢的教师。经验告诉我,作为老师,想让一部分学生喜欢你很容易,但是让所有的孩子都喜欢你真的很难。要做一位学生喜欢的老师,就要像于老师一样,必须具备教学上的智慧、教育中的智慧、同家长交流的智慧,以发展的眼光关注学生的未来,以博爱的胸怀面对全体学生。

  于老师说,要让孩子喜欢你,必须做一个甘草似的教师,温和而宽厚,要真心的爱学生,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善待每一个学生。就要放下架子,把自己当做他们的朋友。把学生放在心上。以平等、博爱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的爱如同阳光一样能够温暖人,严而有爱、爱而从严,只要老师充满爱,学生们一定会喜欢。

  于老师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老师喜欢的学生,都不希望自己是老师“讨厌的人”,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于老师理解学生这一纯真的.愿望,抓住这一“闪光点”。不论学生在什么情况下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不挖苦、讽刺、体罚学生,而是耐心地帮助学生认识错误、克服缺点,鼓励学生勇于战胜困难,激励学生努力进取。于老师并没有波澜壮阔的壮举,但就是这些近乎琐碎的平凡小事,却赢得了学生尊重和喜爱。

  于老师最重要的教育智慧在于他能把课上得有意思。有意思,“轻松”来自哪里?轻松来自老师的举重若轻,于老师备课时,可能把课文钻得很深,想得很多,但到了课堂上,不会一股脑儿把备课所得“灌”给学生。于老师一定要研究学情,了解了学生的基础状况,深入浅出,举重若轻。于老师的课有意思还来自游戏,因为儿童的生活方式是游戏。所以,在于老师的课堂上,会时不时地与学生游戏一把,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从中体会、感悟。于老师课堂轻松来自他的幽默,学生都喜欢幽默的老师,幽默的语言可以使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幽默的课堂使人精神轻松。

  于老师语文教学可以概括为“五重”一一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于老师的课有情有趣。在于老师的课堂上,学生没有紧张感,更没有恐惧感。学生在于老师的引领下,有滋有味地写字,有滋有味地朗读,有滋有味地表演,有滋有味地写作。于老师说,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的互动过程,情感因素在其中起着巨大的制约作用。于老师说不能干巴巴地教,不能冷冰冰地教。学生的情感世界空虚、精神家园荒芜,比知识贫乏更可十倍。

  掩卷而思,为什么于老师会对语文教学能够如此高瞻远瞩?他既能跳出语文教学纵览全局,又能出神入化的融入其中,归根结底,我想还是缘于对语文教学的挚爱,对学生的挚爱,对教育事业的挚爱。由此我想,我们做老师的,只有像于永正老师那样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至少要在学生的生命里留下什么,那就是留下语言,留下能力,留下情感,留下兴趣和习惯。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6

  读书就像是和人谈话一样,读于老师的书,就像是在听于老师慢慢谈话,于老师那些话如涓涓细流慢慢沁润着我的心灵,于老师把自己一生的经验都写进书里告诉我们。

  让我感受最深的,也是于老师一直说的,使他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就是读书多,于老师生活在那样艰苦的年代,都读过那么多的书,而生活在现代的我,条件比以前强太多了,而自己读的书太少,特别惭愧,你看于老师在书中从古到今,从外国到国内的教育家,教育著作都无所不知。于老师特别要我们读读《论语》《学记》《道德经》《弟子规》《三字经》等古代启蒙读物,还要我们读经典小说,背古典诗词。因为经典文化可以改变我们的说话方式、思维方式、甚至是言谈举止。以至于心灵状态。惭愧的是这些书我很少读过,就《三字经》《弟子规》还是前几年学校倡导要读背的。于老师还要我们再开阔一点,读外国教育家文学家的书。有些书,虽读过,但忘的也快。我一下子就明白了我的目标要多书,读经典,读小说,读教育名著。要了解国家大事,做一个与时俱进的老师。

  除了读,更重要的是去践行,去思考。也就是第二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写,作为教师,我们要把自己读的,自己遇到的,经历的,有意义的都写下来,在写中反思自我,提升自我。写到这,回想自己那些年也常常写教育随笔,刚开始时用手在笔记本上写,后来是电脑上写,(现在还保存有那几年的随笔)再后来注册过博客在那上面写过。可是随着时间的流失,自己越来越懒,已经荒废了很多......虽然自己也写教学反思,但有些东西还是单独记录下来比较好,自己的走过的路,有一些方法、体会自己单独记录下来更好一些。便于自己整理。下一目标:写随笔,每周一篇。

  接下来就是上课了。于老师说,经过调查发现,学生最喜欢的老师的原因:就是喜欢上她(他)的课。所以,作为老师,我们要上好课,于老师的经验:每年在开学初就订好2篇课文,作为重点讲的公开课,到时请大家都去听,提意见,接着修改,之后再讲再听,然后把这些过程用笔记下来,那么一篇论文也就出来了。这个方法我们校长也教我们这样做过。但我真正能做到的.时候却很少。也不说2篇,我觉得就选择一课,开学就定下,认真准备,到时一定要让大家都去听听。

  成功的人生是由完成一个个小目标,最后由这些小目标组合成一个大目标的。我们只有在平时的实际中给自己定下每一个小目标,然后不折不扣去完成每个小目标,才会实现大目标。虽然我也已经工作了几乎十年了,但还有很多东西都不懂,很多方面还不会,每个人都想在工作生活中获得别人的认可,获得成功。不说自己也当个教育家,最起码也该做一个游刃有余的好老师。所以必须得有目标,然后去实行。

  最后引用于老师的话:“既然命运让我们做了教师,就让我们做最好的自己吧!生命与我们只有一次。”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7

  大德无形,大教无痕。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示范作用,在小学阶段尤为重要。

  于永正先生在教学过程中,处处以身示范,他上课教的字,每一个都要自己先写好。他每教一篇课文,都会把课文读好。他说,教作文,最好的备课是写下水文。在他的许多课例中,都能看到他亲自示范写,有时候,甚至是写好几篇。他注重仪表,工作装一定要整洁大方,不穿脏兮兮的皮鞋走进校门,不带给学生任何负面影响。

  是的,老师就是一本教科书——一本学生天天看的“无字之书”。受于老师影响,我在之前也特意去学习了书法班,这对我的'写字教学果然有很大的提高。有段时间发现自己的朗读太差,每天早晨起床就跟读标准录音练习朗读,再去教学生读,收获颇丰。为了让自己这本“教科书”更有底气,坚持阅读和写作,这对我的教学大有裨益。

  学生逐渐成长,我逐渐获得教育的成就感,体会到教育的幸福,正在向学生喜欢的老师一步一步迈进。尽管出生得晚一些,醒悟得迟一些,我终是跟着于永正先生的文字悟到了一些教育的门道。

  我真感谢于永正先生。

  也许,传承,是最好的纪念。先生一辈子钟情于语文,在语文教育的路上不懈探索,“儿童的语文”的教育理念,“五重教学”的教育观,“蹲下身来看孩子”的儿童观等等,是先生为后辈留下的宝贵的财富。

  我将继续在学习和实践的路上纪念先生。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8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暑假的时候学校向老师们推荐读过,当时就有反思,很好读,不是理论,案例居多,是于老师的封笔之作。这个月,新学期开始,再拿出来回味回味,看着自己曾经的圈划和笔记,又有了新的看法。

  在“人生流横—写在前面的话”中,于老师就提到,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给自己从教五十多年做一个较为全面的总结。

  让知识“活”起来

  一、温厚、包容、调和待生

  于老师在第一章就用自己和甘草的三大特性一一做了比照。首先,像甘草一样温厚。一个学生曾在作文中这样形容于老师的笑,“于老师的笑是最温和,也是最有效的批评。”学生在语文课上画画、在课后闹矛盾,于老师不是像其他老师一样拉出来批评,而是一笑化之,用最温和的语言化解学生的尴尬,既没有严厉的批评,也没有让学生颜面尽失。孔子有五大美德:“温、良、恭、俭”。温文尔雅、和蔼可亲是五大美德之首。可以说,“温”是所有学生对所有老师的第一期盼。其次,甘草的第二个特性是“包容”。于老师用了这样一句名言:“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对待学生,要包容,出于理解的那种包容,一种推己及人的理解。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那么那些“火”可能自然而然就熄灭了。再想想我,我是一个脾气不太好的老师,可能是因为个别学生的不听话,现在再想一想弥勒佛能“大腹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楚庄王、曾国藩也可以容,对学生又有什么可以不包容的呢?最后,甘草的第三个特性是“调和”。“中庸之道”是儒家观察世界、处世行事的基本思维方式。西方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说过类似的话,过度和不足奶是恶行的特征,而适中则是美德的特征。两位哲学家的见解惊人的相似。中庸之道不仅是一种哲学思想,更是至高的道德境界。

  于老师他就是甘愿做甘草,做一个动脑子的人,做好人,做个温和的人,做个宽容的、善解人意、善待学生的人。带着思考教书,不断修正自己的人生轨迹,少走弯路,才能不算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二、关注、赞赏、尊重学生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是黄金萍老师在我教育教学中告诉我的,也是我初出茅庐在薛小听到的最有价值的一句话。于老师在书中介绍到,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对他的影响很大,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渴望老师喜欢他。如果老师能做到喜欢每一个学生,教育无疑会进入别样的境界。但是于老师认为,如果要做到这一点,还是很难的。书中提到美国教育学家托德·威特克尔的一段话:“不强求你喜欢每个学生,但要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如果你的行为并不说明你喜欢他们,那你无论多么喜欢他们都没有用。但是,如果你的行为表现出你喜欢他们,那么,无论你是否真的喜欢也无关紧要了。”虽然这句话第一次读到的时候,我觉得会不会有点做作,但后来仔细一想,如果你能够做出喜欢他的样子了,那你的内心至少也不会讨厌他吧。

  对于如何能够做到尊重、赞赏每一个学生,于老师给出了这样的建议:讲课时,眼观六路,用亲切的目光看着每一个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时,以专注、期待、鼓励的目光看着发言的学生;学生的红领巾歪到一边去了,帮他扶正;课外活动时,加入到学生跳绳的行列……而光有这些还不够,还缺了最重要的,那就是微笑。微笑是老师的名片,脸上有笑,学生就会有亲切感,而无惧怕感。

  三、不能太像老师

  于老师在书中提到,老师在孩子面前不能太像老师。于老师要求自己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不将手倒背起来。他认为倒背着手站在学生面前,仿佛树立起了自己的权威,拉远的自己和学生的距离。课上表演课本剧,他会和学生一起,扮演剧本中的一个角色,还会“反串”扮演,让学生真切感受,就像他在书中说的:“是师非师,是课非课。”;课后游戏,他也要求自己站到学生中间,同孩子们一起玩耍;大扫除任务,他也主动去班长那里领任务,和学生们一起打扫卫生,俨然是一个孩子。

  于老师认为教师只有拥有一颗童心,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知道孩子真正需要什么。学生的眼睛是摄像机,耳朵是录音机,教师的一言一行将会定格在学生的人格磁带上,并且自动终生播放。每个学生都是心理学家,他们会对教师的所作所为做出评判。只有教师做好了,学生认同教师了、信服教师了,才会仿效教师的做法,才会接纳教师的建议。

  四、身教重于言教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强调了教师以身示范在教育中的作用。大量的教育实践反复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只有当教师(包括家长)的言行一致时,教育的效果最大。

  于永正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处处以身示范,充分发挥着榜样的影响力。他无论何时何地,在面对学生的时候,总是将自己装扮的整整齐齐,在穿戴上一点也不随意;他无论是在黑板上板书还是给学生批改作业,字迹都工整认真,不敢有丝毫的潦草;他要求学生写作文,自己一定也跟着写下水作文,再“下水”中体悟写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给学生及时的指导和帮助;他犯了错误一定会当着学生的面承认,不掩饰不支吾;他和孩子一起活动,相关的工作一视同仁,大家一起来做,行动上不敢落后,而不仅仅是做一个指挥者;他备课认真仔细,一个字的书写,一段话的朗读,都反复推敲;他每天认真阅读报刊杂志,以便了解最新的社会动态,可以和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当师生融为一体时,教育真的是一种幸福,教育真的会变得简单、轻松而有效。

  于老师用一个个经典的教学实例,传递着他从教五十多年来一直在践行的为师之道,让我受益匪浅。五十多几年来,他在三尺讲台一直恪守着自己是一名教师的信念,那么对于我这么一个刚踏上讲台的新人,又有哪里可以不学习呢?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9

  说来惭愧,知道于老是在大三时候,老师让我们做一个名师的专题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都热泪盈眶,被这样一位发自内心关爱学生,有情怀的老师所感动。所以毕业之后一直想听一听他老人家的课,可谁曾想,去年年末,于老就这样离开了,这也成了遗憾。再翻开这本《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时,心情有些难过,但静心阅读,读着读着便是满满的感动。于老说自己:“教了五十多年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再看看自己,教书没几年,却教得自己都认不得自己了,这到底又是为什么呢?我想最关键的是在教育的过程中我都忘记了自己当初为什么出发?为什么想成为一名老师?忘记了,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

  其实,这几天一直心情有些沮丧,因为带的班级的孩子总是调皮,学习上不去,时间不够用,活动做不了,种种的困境给我带来了很多负能量,但当静下来沉浸在于老的情怀里时我觉得我的困境是必然会经历的,因为我首先没有收拾好自己的心情又怎么来处理事情呢?很多时候,我看到孩子的调皮与“愚笨”时,我总是控制不住自己体内的洪荒之力,但其实我忘记了自己也曾经是孩子,就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包容’的前提是‘理解’,‘理解’的前提是‘不要忘记自己曾经是孩子’”。我想,在教育的过程中最该记得的就是“自己曾经也是孩子”。

  读着于老的文字,也让我想起了自己在教育过程中发生的不值得一提的两件小事:一件的主人公是小楷,他是班里的小活宝,那一日天气突然转凉,下去参加集体晨会的时候小楷居然只穿了一件短袖t恤,我虽然嘴上责怪着他,但还是不忍心孩子冻着,于是将自己脖子的围巾披在了他的身上,我的一个无意之举自己早就忘记了,可当读到这个画面出现在孩子的文章中时,说不感动是假的.,我还是会被孩子虽然稚嫩却特别真诚的文字所打动了,他说:“那一日早上,虽然天气很冷,可是我的心却是暖暖的,谢谢张老师让我知道了,原来爱不一定来自父母也有可能来自身边遇见的人!”简单的记录,却给了我心灵一次撞击,让我知道了,看似“不懂事”的孩子其实比谁都心明如镜,他也懂得你对他发自内心的关心,就像于老说的:“教育没有纯方法、技巧的东西,方法、技巧的背后有一个‘情’字在做支撑。”就像当我用了“情”,别的孩子其实也是看在眼里,他也懂得。所以当我给没有吃早饭的小彤一些小点心垫饥时,别的孩子也看在眼里,他们也懂的这是我对他们发自内心的关心与爱,所有的这一切他们都记录在了文字里,或许也有可能保存在他们的童年生活里。

  读《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看于永正先生一次次的激励孩子,一次次耐下心来、蹲下来和孩子对话,以及在“行无言之教”,于老会认真书写每一个字,会一次次地朗读给孩子听,会写下水文,会为了孩子去做很多事,用自己的无言之行去教育孩子,我想这就是最好的教育,让孩子发自内心的佩服这个老师,喜欢这个老师,进而喜欢这门学科。我想这也是教育最好的方式——“影响”,因为教育艺术的本质从来都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庆幸自己正在一点点的尝试,虽然我可以做的很少很少,但就像那一日,我愿意为了孩子去放弃语文课的时间,给他们时间和空间去组建自己的小组进行读书汇报,有些孩子尝试了从未有过的思维导图,有些孩子给我们演了一出不成熟的课本剧,有些孩子画了一幅幅人物画像,还有的索性就讲了个故事,一节课,形式多样,五花八门,但孩子们却不再像在语文课堂上那样拘谨,他们显得更加轻松地释放自己的内心。或许他们只是小蜗牛,请允许我牵着他们一起散步,一起去看风景,虽然我们走得可能不够快,但一路走一路都是收获,我也想在教育中把自己教成一个孩子,用平等的姿态与孩子一同成长,一同收获。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10

  跟随叙事者十月份共读于永正老师的这本经典之作,受益终生。读完这本书,我被于老师的为师之道深深震撼。

  于老师说:不要忘记自己曾经是孩子。是啊,我们成年人已然习惯了按照我们成熟和成人逻辑的思维去考虑问题,常常忽略了还是孩子的他们的想法甚至常常不能理解他们的做法。我想这正是我们与孩子之间的距离所在。如果我们能够正确看待孩子的阶段性特点,对学生对一份尊重、理解和宽容,这样不仅可以拉近了我们师生关系还对孩子的学业有很大的帮助,对我们自身来说,也会大大提升我们的教师职业魅力和自信心。

  于老师总结了学生之所以喜欢原因。首先是“温性”,遇到问题能够“后退一步”,摆正自己的心态。其次是包容,包容的前提是理解,理解的前提是“不要忘记我们自己曾经也是孩子”,犯错的时候也会惶恐和胆怯,想逃避,但是当孩子有了这样的'心态后,正好说明了他是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这个时候我们老师如果抱着宽容的心,去引导他认清自己的错误,并知道自己如何去改正错误,我想要比狠狠批评他一顿效果更好。起码,我相信孩子的心里是充满感激之情的。最后就是调和,在我们执教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屡犯错误的孩子,这时候我们会严厉的批评他,这时候他们对我们肯定产生了抵触情绪,这时候就需要我们老师“及时的揉一揉”,也就是找个合适的机会,适当再表扬一下他,让他们明白,其实我们是在教育他,帮助他,而不是他的敌人。相信每个老师都会喜欢班上优秀的学生,对于优秀的学生我们常常表扬他们,激励他们,因为他们的潜能很大,认为他们就是班级的希望和骄傲,这样往往也会造就部分学生产生高傲的情绪,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引导他们认清自己的不足,才能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鼓励他,戒骄戒躁,防止懈怠,一直沿着正路走下去。教育的魅力也恰恰就在于发现每个学生的短处,引导、鼓励他努力由“不及”到“及”。

  最后,我认为我们要做一个有智慧的老师,处理教育教学问题都要思而后行,让学生健康、全面、和谐地发展。带着思考,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智慧,是在不断地学习、实践和思考中感悟并积淀的。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11

  作为教师行列里的新成员,有太多的东西需要我去学习,如何成为一位学生喜欢的老师是我首先思考的问题,于是我拜读了于永正老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这本书,收获颇多。

  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一句话:教了48年的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作为教师,应该按照自己喜欢的老师来塑造自己!始终不要忘记自己曾经是一个孩子!最令我最敬佩的是他始终向学生交出这样的名片:微笑、尊重、理解、宽容;负责、严格、耐心。我想,让于老师永葆青春的奥秘或许就在于他时刻记得自己曾经是孩子,保有一颗永不褪色的童心和学无止境的恒心吧!我们教师要温和、包容、调和。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我发现,一方面,我们希望受到孩子们的喜爱,另一方面,又害怕和孩子太亲近导致课堂气氛混乱。可能对于孩子们也一样,不论是男孩、女孩,高年级或者低年级的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哪怕是简单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可能都会在孩子的内心起到一定影响,所以,于永正老师说,不强求你喜欢每一个孩子,但要努力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如果你的行为让他觉得你不喜欢他,那么,无论你有多喜欢他也无济于事,相反,如果你的行为让他觉得你喜欢他,那么是否真的喜欢也无关紧要了。

  于老师在开篇第一章把学生之所以喜欢他的原因和甘草的三大特性做了比照。这一点也给了我极大的启发。首先是性温。“性温”就是遇到问题,能“后退一步”,摆正心态。“温”是孔子的“温、良、恭、俭、让”五大美德之首。“温”是所有学生对所有老师的第一期盼。微笑是于老师的名片,我想正是“温”的体现吧。其次是包容。以欣赏的眼光看周围,看别人,看到的就只是优点,会觉得到处春光明媚;以挑剔的眼光看周围、看别人,看到的都是缺点,就什么有点也看不到了,会感觉周围的世界一片混沌,一片黑暗,感觉自己的身边无良人、无美景。生活处处留心皆学问,镜子无处不在。于老师能让“迟到”的学生破涕为笑,化“窘迫”为“轻松”。这样的宽容,完全出于理解,一种推己及人的'理解。这种推己及人,能让我们有了平静的心态和处理问题的智慧。再者是调和。完整的教育:“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一味的“温”是不行的,还必须“严”,“温”与“严”,“威”与“猛”,“恭”与“安”之间把握好“度”,切不可只执其一端。

  于老师不愧为智慧型的老师,他还把这种做法形象地称为“打了一巴掌,别忘了及时给揉一揉”。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作为教师,我们要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我喜欢他”。每个学生都渴望老师喜欢他。美国托德威特克尔:“不强求你喜欢每个学生,但要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如果你的行为并不说明你喜欢他们,那你无论多么喜欢他们都没有用。但是,如果你的行为表现出你喜欢他们,那么,无论你是否真的喜欢也无关紧要了。”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可以是一个动作、一个微笑、一句话、一件小事、一件小礼品等等,尊重是做人的原则,微笑是一张永恒的名片,掌声是有力的赞美,信任与期待也是表达对学生关爱的一种方式。是的,调整好心态,把握好尺度,推己及人,多换位思考,我们的课堂定会绽放别样的光彩。

  学生喜爱的老师不一定是最美丽的,但一定是和蔼可亲的;学生喜爱的老师不一定是孩子王,但一定是有着独特的魅力。读了这本书,我深深被于老师“性温”、“包容”、“调和”的品质所打动。我钦佩,我折服,钦佩于老师的智慧,折服于老师的中庸。最后引用于老师的话:“生命的长度我当不了家,但生命的宽度由我说了算。既然命运让我们做了教师,就让我们做学生最喜欢的老师,做最好的自己!因为生命于我们只有一次。”我会再用时间认真去读这本书,我相信细读之后我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12

  放假前借的这本书,它像磁铁吸引着我,让我深深的陶醉、回味无穷,欣赏于永正老师的睿智!此书总共有十章,讲述回顾了于老师毕生的一些教学经验和教学案例。读了此书最大的感受就是教育不需要豪言壮语,只需教师做好示范。老师需要有一双善于关注学生的眼睛,一个爱抚的动作,一句关心的话语,这些细微之处会让你的学生感受到老师是喜欢你的,老师是在关注你的。尽量让每个学生不会受冷落和歧视,平等的和每个学生对话,尊重学生的自主意志,让每个学生的特长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强调了教师以身示范在教育中的作用。大量的教育实践反复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只有当教师(包括家长)的言行一致时,教育的效果最大。

  最让我感动的是于永正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处处以身示范,充分发挥着榜样的影响力。他无论何时何地,在面对学生的时候,总是将自己装扮的整整齐齐,在穿戴上一点也不随意;他无论是在黑板上板书还是给学生批改作业,字迹都工整认真,不敢有丝毫的潦草;他要求学生写作文,自己一定也跟着写下水作文,再“下水”中体悟写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给学生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只有通过写“下水文”,才能更好更有感受的去教好这篇习作,有时候一个题目写好几篇下水文,他自己站在学生的立场习作,也更能亲近学生,并且,学生也喜欢阅读老师的习作,这样一来,师生共写的状态大大促进了学生的写作欲望。

  这种“下水文”。这不仅能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而且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还可以借鉴于老师的做法,开展一堂实物展示课,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展示物品,在海报上写清实物展示课的时间和地点以及纪律要求,然后让学生观察,讨论,最后自己挑选写报道或者物品说明,老师当场修改,学生可在一节课中学会写物品说明和报道,这样的.课堂不但有意思还有效。

  上好课,把课上的有意思,不但是于老师的毕生追求,也是我们每一个老师的毕生追求。当师生融为一体时,教育真的是一种幸福,教育真的会变得简单、轻松而有效。

  于老师用一个个经典的教学实例,传递着他从教五十多年来一直在践行的为师之道,让我受益匪浅。五十多几年来,他在三尺讲台一直恪守着自己是一名教师的信念,那么对于我们,又有哪里可以不学习呢?于老师的书如一缕春光,舒适的敞亮的照在我的心上!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13

  首先,要感谢白云华附刘校给我们推荐了这本书,让我有机会细细拜读了于永正老师的这本经典之作,并受益终生。读完这本书,我被于老师的为师之道深深震撼着,下面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的读书心得。

  于老师说:不要忘记自己曾经是孩子。是啊,我们成年人已然习惯了按照我们成熟和富有逻辑的思维去考虑问题,常常忽略了还是孩子的他们的想法甚至常常不能理解他们的做法。我想这正是我们与孩子之间的距离所在。如果我们能够正确看待孩子的阶段性特点,对学生对一份尊重、理解和宽容,这样不仅可以拉近了我们师生关系还对孩子的学业有很大的帮助,对我们自身来说,也会大大提升我们的教师职业魅力和自信心。

  于老师把学生之所以喜欢他的原因和甘草的三大特性做了对比。首先是“温性”,遇到问题能够“后退一步”,摆正自己的心态。其次是包容,包容的前提是理解,理解的前提是“不要忘记我们自己曾经也是孩子”,犯错的时候也会惶恐和胆怯,想逃避,但是当孩子有了这样的心态后,正好说明了他是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这个时候我们老师如果抱着宽容的心,去引导他认清自己的错误,并知道自己如何去改正错误,我想要比狠狠批评他一顿效果更好。

  起码,我相信孩子的心里是充满感激之情的。最后就是调和,在我们执教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屡犯错误的孩子,这时候我们会严厉的批评他,这时候他们对我们肯定产生了抵触情绪,这时候就需要我们老师“及时的揉一揉”,也就是找个合适的机会,适当再表扬一下他,让他们明白,其实我们是在教育他,帮助他,而不是他的敌人。相信每个老师都会喜欢班上优秀的学生,对于优秀的学生我们常常表扬他们,激励他们,因为他们的`潜能很大,认为他们就是班级的希望和骄傲,这样往往也会造就部分学生产生高傲的情绪,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引导他们认清自己的不足,才能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鼓励他,戒骄戒躁,防止懈怠,一直沿着正路走下去。教育的魅力也恰恰就在于发现每个学生的短处,引导、鼓励他努力由“不及”到“及”。

  最后,我认为我们要做一个有智慧的老师,处理教育教学问题都要思而后行,让学生健康、全面、和谐地发展。带着思考,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智慧,是在不断地学习、实践和思考中感悟并积淀的。

  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是每个老师的追求,“亲其师而信其道”,希望我们都能继续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14

  最近读了于永正老师的这本书,感触颇深。此书总共分十个章节,第四章的童心未眠、第五章的行无言之教的内容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因我一直教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经常视课堂纪律若无物,这是低年级学生刚入校门的特性。童心未眠的标志之一是始终保留孩子般的好奇心;做一个有“孩子气”的教师。其实于老师所讲的`童心未眠还有更深的一层意思,那就是理解和体谅学生。记得有一次,于老师班上一个孩子迟到。于老师在班上放肆的表扬那迟到的学生。当时,班上所有的学生都问,为什么迟到还要在班上放肆表扬呢?于老师当场回答学生说:“你们哪个有勇气迟到了,还能像他那样大大方方走到教室门口,还有如此胆大的喊声报告。是你们肯定会躲在某个角落哭脸。”就这样,那调皮学生再也没迟到了。回想当初我教一年级时,我的一直严格要求学生,上课不准说话、不准调头、不准做小动作……若干个不准之后,其实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在课堂上想做却不敢做,想说却不敢说,整个一节课下来,学生死气沉沉,毫无积极性可言。

  我想对待所有的学生,我就是教学能力并不是他们所吸引的地方,我想“微笑”才是低年级学生所需求的。于老师说,“温”就是宽容、大度、有气量、不计较。我非常喜欢于老师的那句格言:“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这对于低年级教师是多么的重要。他们刚刚离开父母亲温暖的怀抱,他们需要这“温”;于老师告诉我们做一个甘草。甘草有三个特性。作为老师除了和蔼可亲,温文尔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严”;那么在这“温”与“严”之间还要讲究一个“度”。

  于老师在本书中还讲诉了自己从教生涯中的一些教育故事,书中有一段是作者自己对自己的约法三章:

  一、不背手;

  二、主动和学生打招呼;

  三、课间和学生一起玩;

  四、到学生家里走走;

  五、经常讲故事和笑话;

  六、幽默;

  七、努力让微笑成为自己的名片;

  八、做值日;

  九、一旦做错了事,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

  十、定期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看到这里,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内心。和孩子一样,有什么不好?于永正先生作为一个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都能如此要求自己,为何我不能。

  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我们要理解学生,不妨放下架子,不居高临下地俯视学生,不带有色眼镜评价学生,在教学中实现“平等对话”。于老师就是这样用一件件平凡的小事,一句句朴实的话语,赢得的学生对他喜欢。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15

  从教多年的我,依然会有这样的疑问:什么样的老师才会深受学生的喜欢呢?每个人的答案各有不同。有人觉得为师者应博学多才,又或幽默风趣,更要公平公正,还要和蔼可亲?于永正老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一书中是这样说的:教师想让学生喜欢,首先要喜欢学生,只有老师喜欢学生,学生才会加倍地喜欢老师。其实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喜欢。于老师在总结为师之道时,有两点是让我记忆犹新。

  第一,他用中药中的甘草来归纳。甘草的特性是:性温、味甘。温在孔子的温、良、恭、俭、让,五大美德中居首位。温和是好人的首要标志。所谓的温即温和,而且是温中有善。这对老师尤为重要,性温让你在脾气上来的时候,可以懂得控制,学会要冷处理;还让你知道作为老师一定要与学生为善,对孩子的错误一定要原谅。光温还不行,还要懂得调和。要做到温而厉威而不猛,更要注意对学生因材施教和心理调和。于老师说到,以欣赏的眼光看别人,看到的都是优点;以挑剔的眼光看别人,看到的都是缺点。这也让我再次想到,教师的任务首先是先育人,如果一个学生都没有优秀的品质和素养,如何成人。更何谈成才?而这一点也是日常工作中,一线教师最容易失控的部分,也是需要日久去磨练的一项专业素养。

  第二,于老师谈到的'关键词是:修养。这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读书同时读自己。于老师的阅读面之广是我们无比敬佩的,可以牵一发动全身。在信息时代如此发达的今天,这些传统的方法显得犹为可贵。如果我们每天抽出一点时间,翻翻书籍,闻闻书中散发出的墨香,体验不同作家笔下的风格,那是一件多么奇妙的事情!二是以人为镜。也就是以优秀品质的伟人为榜样。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敬佩之人,我们以这些人之豪杰为镜,会让我们更加优秀。三是不断反思。这也是每位老师必须要做到的。每天记录下自己的小小教学感悟、与学生之间的趣事等等,不在于多,只在于写。

  他说,没有艺术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科学求真,艺术求新,艺术的表达没有最好,只用更好。身为教师,让我们与书为伴,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文化人,这样我们距离学生喜欢的教师就会更近些。

  教师亦被称为先生、园丁、春雨、孺子牛……既然我们选择了教师作为职业,那就用我们的方式去做好孩子们灵魂的工程师,用我们的爱心去温暖学生,用我们的知识去改变学生,用我们的魅力去引领学生,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相关文章: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06-09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书心得05-28

【推荐】《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15篇06-26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汇总15篇06-26

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心得体会03-31

《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后感05-17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心得05-25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后感02-12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后感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