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

时间:2024-07-07 12:37:4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优]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优]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1

  基于学校的安排,工作之余我拜读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真是受益匪浅!其中李镇西老师的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对于作为班主任的我来说影响颇深。

  文中李镇西老师说的这样的一句话使我身同感受。李镇西老师说到,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没有爱便没有教育。他认为教育中的“爱心”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这是我非常欣赏的观点,读到这,我不禁想到我们学校的许黎老师,以及还有道口镇二初中的韩长庚老师,她们用爱谱写着自己的教育事业,正是她们对于教育事业的爱,才有了置自己身体于不顾,拖着病体继续奋战在教学一线的韩长庚老师,正是有了对教育事业的爱才有了许黎老师撇开自己的孩子不管,一心守护着班里他人孩子的身边的感人事迹。

  当然他们得到了社会的赞誉和孩子的喜爱,也因为她们对工作的喜爱,使他们乐于奉献,当一个有心人,把每节课都上成优质课,使每节课都能成为高效课堂,最终才会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一直以来我也坚信自己是个有爱心的老师,但是我也进入到一个误区,对孩子一味的表扬和激励就是有爱心,而不应该有批评和职责。再次读完这本书,我对教育中的“爱心”问题也有的新的认识和理解,在书中他谈到“教育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中真正的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惩罚。”有时我也在怀疑,对于我们班的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到底要不要惩罚?如今我明白了这其实只是一个教育的必要手段,需要老师用爱心去把握的“度”的问题了。因为教育之爱绝不是包容迁就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在李老师从教之初,他也曾经讽刺过学生,曾经辱骂过学生,曾经体罚过学生。

  但是后来他将这一切都变成了教育财富,这一次又一次的教育困难、一次又一次的教育失误最终将他磨练成名师。给我印象最深还有第八章学生思想改造工程——后进生的转化。我们班有69个同学,两级分化很厉害,问题学生很多。李老师在书中向我们介绍了他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采用 0种有效的具体方法:写家校联系本;填报喜单;游玩;集体评议;写每日九问;对手竞赛;写灵魂的搏斗;安排当干部;学生作文表扬;推荐好书。读了他的`后进生转化手记——我和万同的故事,让我非常感动。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在万同的身上,我们看到为了不失去教育万同的机会,李老师不断鼓励万同,让万同连写三稿,最后抓住“班级的爱就是祖国的爱”这一句闪光的话写的演讲稿,还利用自习课和下午放学后一遍又一遍地练习,最后终于让万同信心十足地进行了演讲,赢得了全校师生的掌声。李老师目中有人,始终把对学生的培养塑造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李老师满怀爱心在学生心田耕耘,真令我佩服!

  读完他怎样对待“后进生”,我开始反思,作为教育者,我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是否做到了关爱每一位学生?在我们班,问题学生很多,有了李老师经验,我想在新学期里再面对尚春彪,刘帅鑫,张艺轩等孩子时,我一定活学活用李老师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找到更适合的教育方法。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2

  最近,读了一本教育专著,名为《做最好的老师》,我不由地思考,老师和学生究竟应该保持一种怎样的关系才最有益于学生的成长?我想,只有处理好了这个问题,教学才能变得从容,教育学生时才能处事不惊。看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我的收获极大。

  李老师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追随者,他在书中极力强调“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他说我们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如果我们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那么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对于那些让人头疼的孩子李老师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如班集体建设呀、“后进生”转化呀、早恋呀、作弊呀等等,都当作科研课题来对待,把每一个“难教儿童”都当作研究对象,心态就平静了,教育也从容了。当然,李老师也认为教育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之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因此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惩罚。总之,“爱”、“理解”、“尊重”、“平等”与“责任”在李老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正是教师的气度,教师的'魅力。

  李镇西老师说,“童心是师爱的源泉”,我要说的是,你如果真要想和学生相处,你就不要老师拿着大人的思想来衡量这帮孩子,毕竟他们还不是大人。他们的思维有时还很幼稚,还会做错很多事。

  所以有人说,你要允许学生去犯错,犯了错允许他去改正,这样学生才能在曲折中成长。有时,我们教育者就会犯这样的错误,绝对不允许学生犯错,上课迟到了,做错事情了,违犯纪律了,寝室扣分了等等。这样恰恰相反,学生会因为你要求太严而产生抵触情绪,就像学生抵触其父母一样,你不要说你是为他们好,其实有哪位家长不是为自己的孩子好?但是他们的孩子还是有很大的抵触情绪,原因在于,其实孩子不光是你的孩子,他更多的是以一个人的形式存在的,因此,你要把他当人看,是人都会犯错,你不能强迫他们按照你自己的意愿来做,有时甚至我们应该允许他犯错,因为犯错是为了下次不犯错。

  李镇西老师说,其实老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刚开始看时,不大明白是什么意思,看后明白了,其实有很多时候,我是犯过类似的毛病的,事实上,我也相信有很多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容易犯这样的毛病。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很容易与学生发生冲突或矛盾!比如说学生不交作业了,学生上课总是违犯课堂纪律了,在班级的管理工作中,学生不配合你的工作了,等等,反正是随处可见,有时,我们批评一下就算了,但是有时,可能会批评的严重一点,这个时候,老师的尊严显示出来了,其实这个时候,如果老师控制不好,会在学生面前把自己的尊严丧失掉。有时,学生犯错了,我会在班里打发脾气,狠狠的在班里批评,这个时候,气氛应该说很严肃的,很紧张的,但是等我骂完了,静下心来却发现,其实我的一顿乱发脾气却一点作用都没有,甚至有些学生告诉我,老师你在发脾气的时候,我们有的同学还在偷偷的乐呢!

  这不,老师在这种情况下还有什么尊严可讲,事实上,老师的尊严已经随着威严的丧失而丧失了。学生告诉我,老师,其实,我们自己也不想犯错啊,只是有时不小心出了错。就是因为我没有容许学生犯错,结果却失去了在学生心目中的信赖和威严,学生告诉我,老师,其实有时我们犯错了,心里觉得是对不住你的,但是你一批评我们,我们就有了反叛!换句话说,老师的尊严就在你的大发脾气中丧失了。

  有一句话说得好,选择一行,爱一行,我也是这样,我不知道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对不对,但是当我面对那帮学生时,我觉得我应该做最好的老师,至少对得起这帮孩子!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3

  最近拜读了《做最好的老师》一书,该书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工作者李镇西老师25年来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萃,全方位地阐述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

  读《做最好的老师》,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做最好的自己。表明了一种更高的人生和事业的标杆,虽然最好永远做不到,但是一个比一个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意味着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经验告诉我们,人要自信,要有幸福感,那就要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件事,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件事,日积月累我们会不断的进步,慢慢的我们就会高兴很多,快乐很多!就会朝最好迈进!

  李老师在给高三学生的信中说到:“每一个人都是一棵树,我们生活的世界就像一片森林,在这个森林中的`,有的人是乔木,有的是灌木;有的人是参天的白杨,有的人是婆娑的杨柳。你即将毕业,可能升入大学,可能参加工作,但志愿和职业的选择现在还不能取决于你。你以前的理想是好的,但现实并非可以随心所欲”。是的,我们可能无法选择我们的职业,无法选择我们工作的学校,无法选择我们所需面对的学生,我们可能无法成为大师名人,但我们可以自己怎么去做,可以选择让自己应该的位置,选择做比昨天更好的自己。

  还是在这一封信中,李老师说到:“你或许不是最美丽的,但离考研最可爱;你或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或许不会追富有,但你可以是追充实;你或许不会追顺利,但你可以是追乐观;你或许不会成名成家,不能名垂青史,但你可以是那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中的一个最好的自己”是啊,我们在工作中有许许多多的困惑,有许许多多的烦恼,但我们可以去努力,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作为一名教师,用良好的心态对工作与生活,用阳光的心态对待学生,对待你的课堂。你的学生同样会收获阳光雨露的的普照与滋润,他们就会茁壮健康的成长!这样良性循环,学生会越来越喜欢你,你离做最好的教师也会越来越近。

  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为,也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某种人生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只管登高不问高”,尽可能每天自己能做好的事,哪怕暂时遭遇挫折与不幸,最后也将赢的人生的快乐,这叫“道是无情却有情”。

  做最好的老师,让我们内心收获一份宁静,让我们远离浮躁,让自己更加踏实与充实。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4

  这些年教育界流行这么一个说法:“北有魏书生,南有李镇西”。李镇西老师的一些教育思想早就有所耳闻,这学期有幸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感触很深。这本书是李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李老师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与教育情感融为一体。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读着书,让人不禁为之激动、赞叹、折服!

  启示一:童心是师爱的源泉

  李老师提出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怀有般的情感,能够自然地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的教师无疑会被学生视为知心朋友,赢得学生的心灵。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拥有儿童般的兴趣,教师的职业要求我们应该在任何方面都与学生有着共同的,多一种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你便多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他们会不知不觉地把老师当作朋友。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教师越是忘掉自己的“尊严”,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

  启示二: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李老师深深打动我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他始终如一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爱”是李镇西老师永恒的教育理念,他可以和孩子一起过年,一起玩雪、拼字照相,真正融入学生生活,在一次次的“师爱”理解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间。在没有读李老师的书之前,我曾那么地自信自己是“爱”学生的。读完这书我扪心自问,我爱每一位学生吗?我对学生的“爱”真的是无怨无悔吗?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自己过去的教育方法。当学生犯错时,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地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李老师让我对热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爱,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爱,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爱,不只是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身体,而是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

  启示三:教师每天的必修课“五个一工程”

  我最欣赏的是李老师无论多忙,每天都要进行的“五个一工程”:上好一堂语文课,找一个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读书不少于一万字,写一篇教育。在我们看来,这需要何等的毅力啊!然而,李老师却不觉得需要什么“毅力”,他把这样艰巨的工作看成是自己的“需要”,而这种需要已经变成了习惯,就像每天需要刷牙洗脸的习惯。这一切的一切,李老师做得有滋有味,做出了成绩,并乐在其中,实在让人佩服!

  我们都清楚,这“五个一”做一天两天还可以,但要长年坚持却实在是不易。这其中的前两个一即上好一堂语文课,找一个学生谈心倒还容易,因为作为教师每天都会上课,批改作业并与学生接触,只要存心上好课就可以把每节课的水平提高,至少在原有基础上有长进,只要认真解决学生的问题就必须了解学生,找学生谈话,教育帮助学生。而后三个一即读一万字的书,思考一个教育问题和写一篇教育日记要每天坚持的话,非一般毅力的人可以做到,特别是每天一篇教育日记(他一般都是几千字),要坚持则非常人可以想象,所以李镇西老师不是一个简单的人,我感觉他最大的特点就是他的“勤奋”,会挤时间。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像海绵里的水,只要肯去挤,总是有的。”其实,不是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愿不愿意去挤的问题。有时,我们太浮躁,不能安心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有时,我们太拖拉,总是把今天的.事拖到了明天;有时,我们也雄心勃勃,但总难坚持。

  启示四:做有思想的老师

  作为一名教师,仅有童心与爱心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要做一名有思想的老师。李老师书的第二章便是“提高教师的素养”。最欣赏里面的三篇《做有思想的教师》、《阅读和写作,提高教师素质》、《从做学生的“灵魂工程师”到“向学生学习”》。

  书中这样说到:只有个性才能造就个性,只有思想才能点燃思想。让没有思想的教师去培养富有创造性素质的一代新人,无异于缘木求鱼。仔细想来不无道理,回想从教几十年的自己,不正是缺乏思想吗?工作之余从未主动思考一天或几天来的工作,思考自己的课堂,思考自己的学生。在接受各级培训,听取专家讲座时,也只是习惯性的接受,很少主动去思考。近来,朱校长不断提起“做一名优雅的教师”,我想其第一步一定是要有思想,只有用思想才能提升教育的品质,只有有思想的教师才会培养出有思想的学生。“做有思想的教师”是应该深深根植在我的心中,甚至每一位教师的心中,成为一种信念和追求。

  “做有思想的教师”,除了有思想,还必须要有一定的底气,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没有厚实的人文底蕴、没有创新的意识,那也只是一种空想。李镇西老师将“读书、教书、写书”视为他生活的全部内容。书中李老师将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杂志分类罗列出来,有古典类、文学类、教育类、人文类、杂志类,样样俱全。惊讶李老师哪来的那么多时间去读书,其实他早已养成“手不释卷”的习惯。回想自己,真是惭愧,每次总是以没时间为借口,放弃为自己充电。现如今,如火如荼的“书香校园”读书活动正在展开,我想自己应该以李老师为榜样,博览群书,开阔视野,提高素养,将阅读作为自己的生存方式之一。要想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就要勤于思考,勤于钻研,并且养成习惯,从中品尝思考阅读和写作的乐趣。付出多少汗水,才会收获多少果实!

  启示五:做“最好”的老师

  “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教师!”这是李镇西老师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他在25年的从教生涯中这么做的。“谁都渴望成为英雄豪杰、伟人巨匠,但受自身条件、社会环境等制约,真正成为艺术家、文学家、企业家的,只是少数。那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呢?用李老师的话说,“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他说:“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看到这里,我想到了自己,也增强了信心,只要我争取每天多读些书,每天都有点进步,每天都做得更好,每天都比前一天有进步,我想我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我相信没有最好,但是我相信可以越来越好,做自己心中最好的教师,让自己在教育的舞台上,演好自己的小角色,让台下的观众为自己的表现发自内心的喝彩。许多年后,我们不会都成为名家,但是许多年后,我们一定会桃李满天下的!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5

  在寒假里我拜读了《做最好的老师》一书,“做最好的老师!”看到书名,我不禁为之一颤,“最好?”谈何容易,做最好的老师,这么说是不是太狂了。同时我又想到了当年澳柯玛空调的经典广告“没有最好,只能更好”,家喻户晓,人尽皆知,为大家所认可,成为一句至理名言。怀着一颗好奇心,我翻开书本。

  怎样才算是“做最好的老师”呢?这是我最先想到,我想也是每一个做老师的人经常要面对和思索的问题。

  一、“做最好的老师”,是一个崇高的理想,一种值得追求的境界。

  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理想,就像是人生之海中的一盏航标灯,为人们指引方向。要是没有了方向,人就会活得毫无兴趣。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人生理想,人生才会有精神支柱,才能焕发内驱力。

  也许,现在很多人觉得,现在谈理想是不是太远了,但其实扪心自问,每个人,无论年少或年长,在他们的内心深处,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只是有时自己没有感觉而已,只是有时可能因为离理想太近,我们便觉得那不是理想。其实理想并不遥远,它真实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也许有时达不到自己的理想,甚至一辈子都达不到,但只要努力了,就在一步步地靠近理想的目标。

  二,要做最好的老师,先要做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李老师多次这样对学生说。他说:“‘最好’是相对的,因为这是永远没有止境的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最好’其实就是‘更好’。”这就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自觉的追求更好的境界。这与“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所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都在不断追求“更好”。“但是,理直气壮地提出‘做最好的自己’,则表明了一种更高的人生和事业的标杆,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比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李老师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

  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作为一名教师,当然就是要“做最好的`老师”。

  三、“做最好的老师”,是一个个平凡的细节,是一颗持之以恒的恒心。

  踏踏实实做事,坚持不懈。李老师自称是个“实干的理想主义者”。的确,他不仅有着崇高的理想,更重要的是他的工作是那样认真踏实。今天,环绕在他头上的美丽光环,就是由一个个平凡的小细节组成的,是他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来的。他把想做一个“最好的老师”化为:踏踏实实上好每一堂课,仔仔细细批改每一本作业,认认真真对待每一次谈心,开开心心组织每一次活动。

  记得第一次听到李镇西这个名字,是在网上,在一个老师的博客中,其中提到他每天坚持完成“五个一工程”——上好一堂语文课,找一位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读不少于一万字的书,写一篇教育日记。当时,并不知李镇西为何许人,但对我的心里可以说是一种震撼。觉得要完成那“五个一”简直是不可能的事。如果能坚持完成其中一项,就已属不易。何况是五项!每日坚持!难以想像,他是怎样坚持下来的?难以想像,他的时间是从哪儿来的?

  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像海绵里的水,只要肯去挤,总是有的。”其实,不是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愿不愿意去挤的问题。有时,我们太浮躁,不能安心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有时,我们太拖拉,总是把今天的事拖到了明天;有时,我们也雄心勃勃,但总难坚持。

  回首自己走过的路,不禁惭愧万分。今天读李老师的书,仿佛进行了一次精神洗礼。我也愿“做最好的老师”!从现在开始,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争取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明天比今天做得更好!

  最后,我还是要以李老师的一段话作为结尾:“‘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6

  暑假里我有幸拜读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读后,感触颇深。

  如何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卓越教师"呢?我深思熟虑后,结合李镇西老师在《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中的经验和教诲,总结出以下两点,认为这是成为卓越教师的基础和根本。首先,卓越教师要具备优秀的专业素养。这包括对所教学科的深入了解和掌握,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保持教育理论和方法的更新意识。同时,还要注重培养自己的教学技能,善于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力。只有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才能够给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其次,卓越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除了传授知识外,卓越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性特点。要倾听学生的需求和意见,了解他们的困惑和问题,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同时,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引导他们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只有全面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才能够真正发挥教育的.作用,塑造未来的栋梁之才。总之,要想成为一名卓越的教师,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并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这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反思和改进,在教育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和教训,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1)时刻保持对学生的爱;

  (2)始终坚持将这种爱付之实施的心态与行动。

  李老师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追随者,他在书中极力强调“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如果我们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那么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种对学生的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惩罚。同时,这种爱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内容,如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怀着一颗爱才之心;对淘气、不守纪律的学生怀着一颗宽容之心;对学习较困难的学生怀着一颗关怀之心……这些爱是成为最好老师的基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对于怀着“做最好的自己”心愿的老师们,为达成所愿“做最好的老师”,还应该把这些爱化作“润物细无声”的“爱心之雨”通过教学实践“洒向”所教授的所有学生。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因此,只有像李镇西老师那样,把教育作为一种事业,始终如一地把对学生的爱进行到底,才能真正地“做最好的老师”。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7

  本学期,我读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这本书记载了李老师从教25年的经验与收获,从初登讲台的青涩到有一定的经验,到经验丰富,满腹经纶,将自己的成长与成熟一步步介绍给了我们。读后,使我受益匪浅。李镇西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对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实践,都有其独到的见解。他的观点,他对班级的管理,使我感动,折服。同时,使我这个已有10年教龄的教师,从中找到了前进的方向,看到了未来和希望。从李老师成长的印记中,我们可以看到自己进步的影子;从他的成功教育案例中,我找到了一些适合我们的方法。它让我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的目标,那就是成为一位勇于自我批评、善于积累、善于反思、有爱心、勇于挑战、有目标的老师!

  有人说,爱是一盏灯,黑暗中照亮前行的你;爱是一首诗,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爱是夏日的风,冬日的阳,春日的雨,秋日的果。是啊,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教育理念《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正是证明了这一点。他把自己所有的爱,全部倾注给了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25年如一日,爱生如子,用他那“激情燃烧的岁月”,谱写着一幕幕爱的篇章。他把自己融入到班级这个集体大家庭里,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里面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去赢得学生的信任与敬佩。

  对照李镇西的教育方法,我发现: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着很多不当之处。例如: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由于急于求成,常常忍不住对学生发火,缺乏教育的技巧;有时,对完不成作业的学生,缺少耐心辅导,缺少个别引导,使学生对我敬而远之,师生之间缺乏沟通。

  通过读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我认识到:教育上的爱,不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做出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运用得恰当,它会把“爱”自然而然的贯穿于教育的某一个环节,也会不声不响的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会潜移默化的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所以,我深深感悟到:因为爱,冰雪会消融;因为爱,枯木会逢春;因为爱,希望绽放华彩,因为爱,能拨云见日,未来永值得期待;因为爱,所有的生命才收获了圆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决心以著名教育家李镇西为榜样,以“爱生”为己任,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进取,努力按照上级的要求,按学校要求,高标准要求自己,树立竞争意识,提高业务水平,乐于敬业,端正态度,为校增光、添彩!

  读了"阅读和写作,提高教师素质"后,我为自己感到汗颜,从教这几年来,我读的书太少太少,平时只看一些杂志等可以是消遣的小书,很少看专业的书,和李老师相比,觉得自己的读书深度不够,广度也不够,觉得特别要加强的是专业书籍的研读。

  我们作为现实中的老师,平时的工作肯定比较忙,就像有的老师说的,哪来的时间再去读书,去写作。其实,我们教师的职业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我们工作的对象不仅仅有学生,我们还要面对学生的家长,面对各种各样的人,特别是我们要面对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我们当初在学校里学习的一些东西早已不能满足现在的工作要求,不读书怎么可能适应现在的工作要求。但是我们的读书时间哪里来?以前我也是这样,想读书却没有时间。确实我们如果想找一个大块的时间想静下心来读书,那么这样的时间是很难找的,但我们的读书并不一定需要大块的时间才能够读,我们只要一些零散的时间就行。读书绝不是吃饭,想要马上见成效是难的,我们必须持一颗平常心来对待。没有长期的积累是不可能有大的提升的。

  谈到写作,我觉得李老师的写作的体会值得我们学习:一是日积月累,不能急功近利。对普通老师来说,最初的写作就是自己记录自己的教育足迹、思想历程,是自己和自己的对话。二是要独立思考,不能人云亦云。名人大家的观点、立场固然正确完整,但由于时间、条件、环境的不同,真要“拿来”使用效果不一定就佳,写作时要真正拥有自己的思想,思想要个性化,每次写作都一定要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与思考。三是自然朴实,不能故作高深。写作时不一定要出外国名字,新鲜术语或者“理论框架”,而要让自己心灵舒展地真情实感流淌出来。四是要读写结合,不要读写分离。读是吸收,写是表达;但二者不能截然分开。我们读书总会有所感动,有所共鸣,有所联想。于是,我们就可以拿起笔把这种感动、共鸣、联想写下来。把我们心灵相通的喜悦、灵感写下来。不能说读的目的是为了写,可如果没有写的过程,读的效度将大打折扣。相信每一位读书之人,在读时都不可能只是读,都会伴随有或多或少的思考与想法,这些思考与想法如果能写出来的'话,那将是对读的进一步深化。你想:要想写出来就不得不想得更多,就不得不联系实际,翻阅更多的相关资料,其过程中自身也就不自觉地增长的知识,提升了品味,因此,读和写是一脉相承的两个事物,我们不要分开,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有大的收获。

  近日,我读了一本书《做最好的老师》,读后,心中有所顿悟,趁脑中余温尚存把所感与大家分享……

  李开复先生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和卡梅隆大学,有在当今IT界最著名的三家公司(微软、苹果、谷歌)的工作经验,曾主持建立微软亚洲研究院并出任首任院长,目前担任google大中华区总裁,是当今IT行业炙手可热的顶尖人才之一。《做最好的自己》一书是李开复博士结合自己人生的经历和事业成功的经验,写给中国的青少年,是帮助他们实现成功的方向指引。书中运用很多的例子阐述了“成功同心圆”的理念,为中国的青少年指明了成功的方向。“成功同心圆”的概念是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核心,辅以积极、同理心、自信、自省、勇气、胸怀六种重要的人生态度作为同心圆的第二层,再以追寻理想、发现兴趣、有效执行、努力学习、人际交流、合作沟等六种行为方式构成同心圆的最外一环的成功组合体。成功同心圆的中心是价值观,它是人生的基石,也是判断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标准。拥有正确的价值观,这就意味着一个人能够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做出正确的抉择,意味着他是一个有道德、讲诚信、负责任的人,是一个值得信赖、值得托付的人。只有从诚信出发,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成功。所以,真正的成功人士并不是仅仅靠知识、创意等外在素质赢得成功,他们成功的经验在于,他们具备了某些最根本的、最有价值的素质或品格,他们获得成功的内因几乎都可以用“成功同心圆”来解释。

  书中写到:真诚坦白的人,才是值得信任的人,这句话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如果得到他人的信任,就必须让他人看到,自己是一个非常真诚和坦白的人。一个人如果愿意把自己隐藏在内心深处的东西坦白地暴露给对方,就能很容易地走进对方的心灵深处。书中告诉我们,表现真诚的最好方法就是做一个真诚的人,没有什么可以掩饰真心和诚意。一个虚伪的人假装真诚,很容易就会被看穿,因为没有诚意的人不可能做到言行如一。

  我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时常会把自己融入书里面,总会情不自禁用自身与之对比,不经意间,便成就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也是一次很好的自省。怎样才能做最好的自己呢?首先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它是每个人判断是非善恶的信念体系,它不但引导我们追寻自己的理想,还决定一个人生活中大大小小的选择;二是态度,在所有最重要的人生态度中,积极主动应该排在第一位,乐观面对人生,有积极的态度,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三是“智慧的勇气”,有海纳百川的胸怀,追求理想并为之奋斗的激情和活到老学到老的境界,学会交流与沟通,最后用智慧选择成功!

  “做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好像一盏指路明灯一样照亮了我前进的方向。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要努力保持乐观向上的进取意识,乐观面对人生,从小事做起,把握机遇,积极尝试,踏实做好自己本分的工作,努力成为一个最好的自己!

  书中有一些精彩的句子,摘抄下来以共勉:

  “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不可以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

  《做最好的教师》这本书记载了李老师从教多年的经验与收获,书中从作者步入岗位初期写起,从青涩写起,到有一定的经验,到经验丰富,满腹经纶,将自己的成长与成熟一步步介绍给了我们,颇有感触。

  有这样一段话:“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的或自由的发展。爱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书育人的动力。李镇西老师在序言中说:“每个人都是一棵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读到这里不禁问自己,在两年的工作中,我有没有达到自己最初给自己设立的目标呢,有没有超越自己呢?

  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爱表现为对教育事业的爱,对教育对象的爱。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要对学生的成长以及未来一生负责,所以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只喜欢学习优秀的孩子,而忽略了后进生,他们更需要关心。只有那些“不可爱的德孩子”、“后进生”才最需要你的爱,他们就像迷途的“羔羊”,需要温暖,需要阳光。对于“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群体,教师必须给他们一个空间,给他们更多的关怀,让这些饥渴的花朵,沐浴阳光,健康成长。

  从《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中,我学到了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几点:

  一、教育者要拥有一颗童心。

  李镇西老师说,“童心是师爱的源泉”,我要说的是,你如果真要想和学生相处,你就不要老师拿着大人的思想来衡量这帮孩子,毕竟他们还不是大人。他们的思维有时还很幼稚,还会做错很多事。所以有人说,你要允许学生去犯错,犯了错允许他去改正,这样学生才能在曲折中成长。有时,我们教育者就会犯这样的错误,绝对不允许学生犯错,上课迟到了,做错事情了,违犯纪律了,寝室扣分了等等。这样恰恰相反,学生会因为你要求太严而产生抵触情绪,就像学生抵触其父母一样,你不要说你是为他们好,其实有哪位家长不是为自己的孩子好?但是他们的孩子还是有很大的抵触情绪,原因在于,其实孩子不光是你的孩子,他更多的是以一个人的形式存在的,因此,你要把他当人看,是人都会犯错,你不能强迫他们按照你自己的意愿来做,有时甚至我们应该允许他犯错,因为犯错是为了下次不犯错,这也是他后来能够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并且能够在教育上取得成绩的重要原因。他说:“能够自然地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的教师无疑会被学生视为知心朋友。有些在成人看来是不可理解的感情,在儿童看来却是非常自然的。而变‘不可理解’为‘非常自然’,正是不少优秀教师赢得学生心灵的可贵之处。”他说:“只要把握学生的情感,并注意环境、场合,教师任何‘过分的孩子气’都不会是多余的。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教师越是忘掉自己的‘尊严’,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在以前,对于他说的这些话我可能会不理解,但是,在我亲身体会了之后,也明白了教师拥有一颗童心的重要性。很多老师认为,老师就应该与学生有一定的距离感,认为老师与学生打成一片是不可想象的,认为学生与老师随便开玩笑是不懂规矩的表现,但是李老师却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同行们,老师融入孩子们当中不但是可以的,而且在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我受到李老师的启发,尝试与学生打成一片,发现其中的魔力是巨大的。以前我总认为师生见面,应该由学生先打招呼,认为学生见到老师时对老师不闻不问是不礼貌的表现,是对老师的不尊重。怀有这种心态时的我与学生相遇时,眼睛是不看学生的,因为我担心学生不向你问好。当然,很多学生看到老师摆架子,也就不向老师打招呼了,现在想来,当学生见到老师对自己爱理不理时,内心应该是很失望的。也许是受李镇西老师的影响,我与学生见面时不再面无表情,不再脸朝他处,而是主动露出笑容,遇到不向你打招呼的同学,我就主动向他们打招呼。就这样,同学们感到了我的平易近人,感到了我的和蔼可亲,课后能大方地跟我玩,大方地跟我开玩笑了。这在很多老师看来也许是不可理解的,但我觉得这是多么自然。学生在课间能这么亲切地跟你玩,但在课堂里表现却很好,不会漫无纪律,而且很活跃,这让我感到无比的幸福。经常有学生跟我说:“老师,我最喜欢上你的课了。”或者有我所教的另外两个班的学生说:“老师,要是你当我们的班主任该多好啊!”每当听到这些话时,我感到很自豪,因为学生喜欢我的课,而我的课却活而不乱,有学生希望我做他们的班主任,而我所管理的班级却能在每月的文明班级评比中荣获“文明班级”的荣誉称号。写到这里,我想声明的是:老师不必高高在上,不必摆架子,以显示所谓的师道尊严,完全可以放下架子,与学生打成一片。就像李老师说的:“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教师越是忘掉自己的”尊严“,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

  二、对后进生的教育

  李老师对后进生的教育是很富启发性的,在对后进生的教育方面,李老师的观念及一个个成功的案例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班主任们都知道,在班主任工作中,最令人头痛的莫过于对后进生的教育。在办公室时常听到老师们诉苦:“为什么我苦口婆心地、三番两次地教育他,他却不领情呢?”我也曾经是这样的老师,为这些事情苦恼着,却不懂得去反思。可是,自从学习了《做最好的老师》之后,我明白了后进生犯错的频繁性,以及进步过程中的反复性的特点,懂得了对后进生教育长期性和艰难性,懂得了对他们的教育不能只用一种方法,而且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理解之心和宽容之心,需要有足够的智慧,而爱和尊重则是成功地对他们进行教育的前提。

  “后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很难一劳永逸,相反,这是一个充满反复的长期教育过程。教育者期望通过一次谈心、家访、班会或听英模报告,便使“后进学生”从此成为一名优秀生,无疑是把教育想得太简单了。“犯错—认错—改错—又犯错—又认错……”这是“后进学生”普遍存在的循环。教师因此斥责学生“屡教不改”、“光说不做”、“本性难移”等等,是极不公正的。教育者应该容忍“后进学生”的一次次“旧病复发”,与此同时,又继续充满热情和信心地鼓励学生一次次战胜自己,并引导学生从自己“犯错周期”的逐步延长或者错误程度的逐渐减轻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点点滴滴的进步,体验进步的快乐,进而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我从来不对“后进学生”提“下不为例”之类他不可能做到的要求。

  如果仔细体会了这些话,我们教育后进生的时候就不会再意气用事,不会再因为学生“屡教不改”而对他失望或任意体罚。我们就会想方设法寻找规律和方法了。

  三、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很多老师由于出于盲目性,出于对教育理论的无知,经常不自觉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伤害了学生的心灵。这所造成的后果是多么的严重啊。可悲的是很多教师在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后还不知其所以然。

  李老师从教育专家的高度论述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的重要性。以下是李老师在保护学生自尊心方面的论述,很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①教师想尽量直截了当地帮助学生改正缺点,把他的缺点公之于众,以使其他学生从中吸取教训,不犯类似的错误,这种方法是最不成功的,因为这无异于开“批判会”,把孩子心灵中最敏感的地方——自尊心、个人尊严、自豪感统统暴露于外,并使之受到伤害,这种教育所造成的损失是难以估量、无法弥补的。

  ②不管我们平时对学生有如何深厚的感情储备,不管我们过去在学生心目中有多高的威望,也不管我们以前对学生进行了多少“行之有效”的教育,只要我们深深地伤害了他们的心灵——也许是一记耳光,也许是一句辱骂,甚至也许只是一个鄙视的眼神——那么,这一切都烟消云散了!

  ③教育成功的诀窍之一,就是永远不让学生对他自己感到绝望。但我也曾多次在激愤中说出一些让学生感到绝望的话:“我永远不会相信你了!”“看来你是教不好的了!”“这是最后一次原谅你了!下次再犯,你就别来上学了!”“我没有你这个学生!”……当学生本来是非常尊敬老师并认为老师是在真诚地帮助他的时候,这些话无疑会击碎他内心深处“想做好学生”的美好愿望。一个学生真正的堕落,有时候恰恰是从我们教育者的“绝情”开始的。

  我们也会经常想到保护自尊心的问题,但是,由于我们的疏忽,却总是有意无意地伤害着学生的自尊心,而学生自尊心的受伤害,可能就是他自暴自弃的开始,就是学生与老师相抵触的开始,随之而来的可能就是学生与老师的处处作对,这对教师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是极为不利的。所以,一线的教师应该多读教育著作,多向名师学习,以尽量避免教育过程中的盲目性所产生的严重后果。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8

  这段时间,我耐着性子读完了这本书,感触颇深,虽然以前对怎样做个好老师,心里一直有考虑,但都是比较肤浅的感性认识。这本书讲述了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55个途径,从反思、借鉴、研究到内化、提升、行动到最后的引领、协作、创新,从55个实际途径讲述一个优秀教师是怎样才能真正做到”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的。读完这门书后我也一直在想,怎样才能做一个好老师,我觉得这不仅是新上讲台教师要思考的问题,对每个老师都是一个永恒的题目。我个人从以下几点去考虑了这个问题:

  一、教师的任务是什么

  时代在前进,学科在变化,我们的任务在变化。在不同的时期,人们对教师的作用有不同的表述和理解。1993年,国家颁布了《教师法》,其中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教书是讲”为学“,育人是讲”为人“;教书是广义的,育人是全面的,包括德、智、体、美。

  二、怎样搞好教学

  在我们少年宫这个校外教育,我觉得其教育体系和校内教育是有一定的区别的,搞好教学我觉得在做好一些和校内教育共性的教学准备外,我们更应该要从以下几个问题去考虑:

  (一)怎样做到善于等待孩子开口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体,他们有着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判断力。孩子能在一次次的沟通中发展他们的自我意识,提高他们的处事能力,获得有价值的情感体验。正视孩子需要沟通、渴望沟通、能够沟通的现实,今天的老师要让孩子说话,为师生之间平等、愉快地沟通做好最充分的准备。

  师生沟通时,老师首先需要给学生足够的安全感,做好保密工作,让学生认为老师是一个可信任的人。有时候老师递给孩子一张椅子、送给孩子一颗糖、脸上的一个微笑都会对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起到最佳效果。老师要学会倾听。因为这样才能有机会更好地与学生交谈,这样的沟通才是真正双向的。同样,学生因为老师的认真倾听,感到自己被重视和理解,于是精神得到支持和鼓励。

  (二)100%家长满意率从何而来?

  作为一位校外教育者,一开始就必须要考虑和思考如何让家长了解她的工作,这样才能让家长更好的了解和放心的把小孩放到少年宫来培养:

  1、老师要与家长处于平等地位,尊重家长、设身处地为家长着想。良好的合作关系始于老师的态度。

  2、老师要向家长了解情况,或者反馈小孩学习的情况,应使用商量的口吻,让家长感到尊重。

  3、老师与家长交流时,多讲孩子的积极表现,即使孩子犯了错误,也不可当着家长的面训斥孩子。

  4、老师教育孩子要经常征求家长意见,并形成一致意见。而对于文化水平不高的家长,老师要提供具体做法,但也要用商量的语气,不要得理不饶人。

  5、老师每月主动和家长至少电话联系一次。除了谈孩子本月在少年宫学

  (三)如何提高教师的人生积累

  我记得有份报纸报道过在杭州天长小学,有一位不平常的年轻女教师陈甜。她连续两年暑假,不跟旅行团、不坐飞机、不带朋友,只身奔赴西藏旅行。新学期开始,陈甜一走进班级,学生们的眼睛就发亮了。”我喜欢陈老师的科学课,因为她见多识广,总能带给我们许多神秘的经历,那是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我觉得陈老师很勇敢,她经常背上包一个人去闯天下!“像陈甜老师这样,充满个性,展示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的激情,对世界的向往。毫无疑问,学生们在这位老师身上体验到了一种人格的魅力。

  以前,一本教科书、一本教参、一支粉笔,也许已经能够让老师们自信地站在讲台上。但是今天,教师想要真正影响学生,必须有创造的智慧。老师要让自己和孩子的世界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这样的课堂教育才能跳出文本的束缚。作为教师,要达成与学生精神世界的共生,就需要以自身的态度、情感、价值观来影响孩子。因为校外教育不仅仅是给孩子校内知识的延生,而是要给他们终身学习的基石,还要告诉他们怎样做事,怎样做人。想要为孩子的生命打上鲜亮的底色,教师的生活积累自然是越丰厚越好。如果老师能把自己的生命都融入教育,能用自己点滴的热情去擦亮每一个孩子的未来,能将自己对生活的激情点燃教育之灯,这就是当代教师不可缺少的创新精神!

  总之,校外教育是小社会,社会是大校园。人生的追求、理想,求知的渴望要在成长的.过程中培养,在社会上磨练。教师要做学生的楷模,做学生学习的榜样。

  如何做个好老师?我觉得求真求善,于心无愧者,才是位真正的好老师。从事校外教育已经有六年多了,我感受到作为一位老师的艰辛;感受到教师的职责重大;感受到老师在孩子们心中的神圣地位。今后,我要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在校外教育这一平台上,我要多向经验丰富的老师多请教,要不断的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不断的在实践中探索。从学生走向老师这个职务,我不再是一个人,而是团队中的一员,在共同合作中更好的搞好教育。创新=问题+想象+实践、检验,就要不断的提出问题,丰富想像,在实践中成功。我会用爱与生命谱写教育。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要用微笑迎接每一个儿童,亲近小孩,让学生喜欢我,喜欢呆在少年宫这个大家庭。其次,认真学好教材,将教材吃透,把注意力转向每一个学生,帮助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提升。兴趣是儿童最好的老师,在活动过程中更要仔细斟酌,要能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让孩子在快乐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学到知识、发展能力。

  时代在进步,知识在更新,在今天也许只能马马虎虎地应付当一名普通教师,而明天就会被淘汰。我想:好教师的标准应当是动态的,是不断提高的,这就需要时时保持一颗进取心,不求做得最好,但求做得更好。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9

  《做最好的教师》里有这样一段话:“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的或自由的发展。爱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书育人的动力。李镇西老师在序言中说:“每个人都是一棵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 ;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

  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读到这里不禁问自己,在16年的工作中,我有没有达到自己最初给自己设立的目标呢,有没有超越自己呢?

  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要对学生的`成长以及未来一生负责,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只喜欢学习优秀的孩子,而忽略了后进生,他们更需要关心,需要我们的爱,他们需要温暖,需要阳光。

  真正的教育之爱,并不是迁就学生,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而是要给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帮助和服务,我们要给与学生的,是他们走出校园多年以后仍然保留在身上的,深入骨髓的习惯和性格。这种带有养成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并然带有“强制性”,离开了严格要求,便谈不上真正的爱。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10

  选择这本书是因为书名吸引了我,“做最好的老师”是我一向以来的追求,其实什么算是最好,自我心里一向存在着疑问,拿到这本书我好像找到了通往目的地的指路灯,迫不及待的翻开了这本书,书中没有通篇的大道理,完全是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教学实录。一个个真实的事例,一个个鲜活的学生仿佛就在我们身边。说实话我从没有这么认真的看过一本教育专著,而这本书却一向深深的吸引着我。

  在这本书中最喜欢李镇西老师在序言中说的几句话:“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能够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能够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能够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能够最乐观……所以,你若是工人,就要当技术最出色的工人;你若是营业员,就要当服务质量最佳的营业员;你若是医生,就要当医术最高明的医生;你若是老师,就要当最负责的老师;甚至你哪怕只是一名‘个体户’。也要当最受顾客称道的劳动者!你也许不能成为名家,不能名垂青史,但你能够成为同行业中千千万万普通人里最好的一个!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我’,强调的是自我和自我比——昨日的自我和今日的自我比,不断地超越自我。‘做最好的自我’,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我的职业中到达自我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我把这段话写到了我的空间里,我想与我的学生,我的朋友共同分享。

  经过阅读,发现贯穿李老师的教育思想的就是一个字“爱”。他在书中极力强调“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用爱去感化学生,用爱去启迪学生。“在老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职责之心等老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他说我们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完美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所以,老师的职责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终排挤掉自我缺点的杂草。如果我们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那么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对于那些让人头疼的孩子李老师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如班团体建设呀、“后进生”转化呀、早恋呀、作弊呀等等,都当作科研课题来对待,把每一个“难教儿童”都当作研究对象,心态就平静了,教育也从容了。当然,李老师也认为教育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之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所以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惩罚。总之,“爱”、“理解”、“尊重”、“平等”与“职责”在李老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正是老师的气

  度,老师的魅力。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八章学生思想改造工程——后进生的转化,有这样一句话:“即使是某些教育者心目中“一无是处”、“不可救药”的学生,其心灵深处或多或少也有着完美道德的萌芽,所以,对后进生的成功转化,与其说是老师向他们:灌输(即使是很巧妙的灌输),不如说是引导他们发现自我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帮忙他们树立“我是有缺点的一个好人”的道德自信。”读完他怎样对待“后进生”,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作为教育者,我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是否做到了关爱每一位学生?

  在我们学校也存在这样一批后进生,包括我当班主任时所在班的学生,其实当你真正用心去和他们相处和交流时,你会发现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可爱的地方。在这本书中李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他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采用10种有效的具体方法:写家校联系本;填报喜单;游玩;团体评议;写每日九问;对手竞赛;写灵魂的搏斗;安排当干部;学生作文表扬;推荐好书。其中很多方法我们都能够尝试,我相信只要我们有爱,必须会唤起他们心中的爱。

  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我会不断地提醒自我,用爱心温暖童心,做个富有爱心和童心的人,爱学生,爱生活,爱世界,做最好的老师,做学生最喜欢的老师。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11

  前段时间,我有幸读了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不仅仅让我感慨万千,并且受益匪浅。

  李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让我读懂的一个字:那就是“爱”。李老师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追随者,他在书中极力强调“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我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爱”是李镇西老师永恒的教育理念。如果没有爱,他就不会始终如一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如果没有爱,他就不会和孩子一齐过年,一齐玩雪、拼字照相;如果没有爱,他就不会挽回一个又一个后进生。

  这就是深深打动我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李老师也认为教育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之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所以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惩罚。总之,“爱”、“理解”、“尊重”、“平等”与“职责”在李老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正是老师的气度,老师的魅力。试想,这样的好老师,怎不让学生爱戴,怎不让家长喜欢?

  我也想做最好的老师。用李老师的话说,“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自我”,强调的是自我和自我比,昨日的自我和今日的自我比,不断地超越自我——我今日备课是不是比昨日更认真?我今日上课是不是比昨日更精彩?我今日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日更诚恳?我今日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日更机智……”他说:“每一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一天都有遗憾,但每一天都这样自我和自我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老师”的境界靠近。”看到那里,我想到了自我,有时在某些方面自我总是缺乏信心,总觉得自我不管怎样努力都无济于事。李老师的话使我受到了启发,也增强了信心。

  做一位好老师,除了有思想,还必须要有必须的底气,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没有厚实的人文底蕴、没有创新的意识,那也只是一种空想。李镇西老师将“读书、教书、写书”视为他生活的全部资料。书中李老师将自我阅读过的书籍、杂志分类罗列出来,有古典类、文学类、教育类、人文类、杂志类,样样俱全。惊讶李老师哪来的那么多时间去读书,其实他早已养成“手不释卷”的习惯。回想自我,真是惭愧,每次总是以没时间为借口,放弃为自我充电。我想自我应当以李老师为榜样,博览群书,开阔视野,提高素养,将阅读作为自我的生存方式之一。只要我争取每一天多读些书,每一天都有点提高,每一天都努力做得更好,每一天都会比前一天有提高。尽管这些天我都很忙,可是每一天在睡觉之前我都会阅读。我想只要我坚持不懈的努力必须会有很大的提高,离最好的老师就越来越近。

  “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能够是最可爱的;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能够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能够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能够最乐观——所以,你若是工人,就要当技术最出色的工人;你若是营业员,就要当服务质量最佳的营业员;你若是医生,就要当医术最高明的医生;你若是老师,就要当最负责人的老师;甚至你哪怕只是一名个体户,也要当最受顾客称道的劳动者!你也许不能成名成家,不能名垂青史,但你能够成为同行业中千千万万普通人里最好的那一个!”我会将李老师的教育理念在自我的工作中慢慢实施的,我将会继续带着自我的心去读,带着自我的梦去追,带着自我的思考去摸索,不断寻求突破,找寻更好的教育方法,做一个受家长、学生喜欢的老师。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12

  按照学校教导处组织青年读书报告会的要求,我利用暑期阅读了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本来很少读书的我,尽然也从头到尾读了一遍,还想多读几遍。李镇西老师在书中这样说到:“从教20余年,我可以这样说,我一直在不停地阅读,这已经成了我的生存方式之一——或者干脆说,“阅读欲”就是我的“生存欲”!这种“阅读欲”源于自身的危机感。学问的功底,学识的功底,使我如饥似渴地阅读。”,李镇西老师无疑也给我指出了一条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一条“捷径” 。《做最好的老师》语言朴实、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的真诚与谦逊。阅读此书,我在激动、赞叹、折服的同时,受到了激励、鼓舞,找到了前进的方向,看到了未来和希望。

  李镇西老师说:“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老师’不是与我敬仰的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老师相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镇西与昨天的李镇西相比。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

  “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老师’的境界靠拢。”李镇西老师强调自己和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李镇西老师告诉我们:“‘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这段话蕴涵着极其深刻的哲理:做最好的老师,应该成为每个教师的生活方式、工作常态和人生追求。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免会走一些弯路,如果恨铁不成钢和急功近利的矫正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那么我们不妨向李镇西学习,手持爱的灯盏,用我们心灵的灯光为之引路。给孩子一分信任,就搭起了沟通的.桥梁;给孩子一分鼓励,为他的每一进步喝彩;期待他下一次可以做的更好,那就为孩子点亮了一盏心灯;给犯了错的孩字一点宽容吧,让我们无私的爱来面对学生的错误,——因为,爱学生就等于爱自己。

  李镇西老师在书中还介绍了许多在教育实践中好的做法,以及教师素质提升的方法。读后,心里极不平静,这不正是我所急需的吗,他像一盏明灯,引导我向做最好的我不断探索!前行!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13

  “每一个人都是一棵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是最可爱的;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是最勤奋的;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

  李镇西在书中关于最好的老师和最好的自己做出了阐释。

  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相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相比,不断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教育工作无法谈及最好,只有更好。“最好”都是相对的,这是一种最理想的状态,虽说我们无法做到“最好”,可我们却可以做到更好。只要我们能够不断地超越自己,不断地去战胜自己,不断地去争取每一个“更好”,那么在不久的将来,当每一个“更好”融会在一起时,我们就已经做到了“最好”。

  做老师更是如此,作为一名新老师,自己还处在学习期,对自己教育工作也是缺乏信心的,总觉得自己与一个好老师的差距实在太远了。尤其是最近结课复习了,看到同学们网课上不如意的表现和收获,我不断回想自己到底可以在什么地方提升自己,改变自己,这使得自己更为焦虑。身为初中的老师,由于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搞得自己很累、很烦,总是会被学生不如意的表现所影响,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到底适不适合教师这个职业。

  但面对同样的问题李老师却是这样想的`“既然只能当老师,那么悲悲戚戚是当,高高兴兴也是当,我当然选择后者!”

  是啊,不如就学李老师这样想:多想学生们可爱的地方;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多学点东西,无论这些东西是课内的还是课外的,只要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有益处就好,而不是仅仅注重他们的考试成绩。

  在读此书以前,我一直认为:做好一名老师,只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满腔热情就足够。现在我才深刻地明白,要承担起教师的职责,不仅需要不断的自我学习,增加文化素养,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用爱心去灌溉。只有充满对职业和对学生的爱,才能令我肩负起一名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14

  “真正的教育者,不是没有失误,只是他总会从失误中汲取新的的力量。几乎可以这么绝对地说,任何一个教育者在其教育生涯中,都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而在于他如何对待已经犯了的错误。”我引用了李镇西的文章题目,同时也想用他的话作为开头。

  读着李镇西的文章,我越发感到他是那么的坦诚。很多名师在他的著作里,无不是向教师们描述他们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成功之处,似乎在一些名师的身上没有瑕疵,这给许多老师一个假象。每天面对的是活生生的生命,他们不都是乖巧的、听话的、懂事的,更有顽皮的,自制力差的、不学习的,班主任工作量大,每次听到或看到班里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再有耐性的教师有时也不免会有不理智的行为,从而做出出格的事情。李镇西说:把教育失误变成教育财富。反省自己的教育失误,会让我们不再重复曾经犯的错误,但可悲的是许多教师没有做到这一点。

  读《罚站任安妮—我永远的痛》这篇短文,又一次冲击了我的心。安妮要休学了,李老师对家长说了一些感性的话,家长感动,而李老师心里暗暗高兴,因为安妮成绩差,总算甩掉了一个包袱!但第二年安妮再来学校时,被分到另一个班,但见到李老师却是那么的高兴,李老师说:“在安妮纯真的心灵中,不知道她所想念的李老师曾为她降到另一个班而暗暗高兴啊!”名师能这样坦诚的写出自己当时的真实感受,让我感到了李镇西并不是遥不可及,就如我的同事一般,因为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记得一次快开学了,有位家长给我打电话,说让他孩子明年继续跟着我,(每年学校要重新编班)孩子的名字记不住了,我只知道我不是特别喜欢他,就对他家长说:“其实哪个老师教都一样,您的孩子应该让不同类型的教师教,这样孩子性格品质的形成才不会单一。”这些都是我推辞的话。分班时,他终于没有分到我的班,我还挺高兴的,这位家长找到我,但终没有成功。老师有时真的辜负了家长和学生的信任,可我想辩解,是应试教育逼着教师这样做,如果不是逼着学生学习,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但我这样的借口似乎又太苍白无力。“今天的教师如何对待学生,明天的学生将会如何对待他人。”

  曾经认为名师教的学生里该不会有成绩是个位数的吧,李镇西的文章告诉我,有!读完他的《我和万同的故事》我一下子心里平衡了许多,万同和我现在所教班里石宇翔一样让他头疼。石宇翔在我前面的'博文里曾多次提到他,他由于基础太差,上课听不懂,所以要没事找事,我没有把他定位成差生,告诉他学习不好的孩子,要用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去赢得他人的尊重,石宇翔还算争气,给我添乱的次数越来越少,我也告诉他上课要尽力去听,一次在课堂上,我发现他在看课外书,我悄悄走过去,他觉察到连忙把书往抽屉里塞,我把书拿出来,放在他的课桌上,说:“实在听不懂,看课外书总比什么也不干好!”想想我这样对待石宇翔是由于我曾有过把差生变得更差的案例。我曾让只会捣乱的吕亚备上我的课时就坐在门后,把他和学生隔离开,可他总会从门后探出头来,做出鬼脸,引得班里学生窃笑,我一生气,就批评他,他也越来越不在乎,反正我就是差生,他的调皮是全校闻名,后来升级时,都没有老师愿意教他。但富有喜剧效果的是,现在我都不教他了,他每次见我都大老远和我打招呼,正是有了这样的事情,我知道所谓的差生需要老师换个角度去观察,也许会发现他们的可爱之处。(我内心呼唤,什么时候不用分数评价学生,什么时候不用分数评价教师,教师和学生都是最可爱的人。)

  “真理之川从错误之渠中流过。”记得听过这样一个故事:说古时候一位大官要给自己找一位车夫,有两个车夫应聘。大官问:“你俩翻过车吗?”其中一个车夫说自己赶了十几年车从未失误过,而另一个却说他曾因为赶车疏忽差点丧命。大官聘了第二个车夫,原因很简单,只有在失败中才能吸取教训,而教育又何尝不是呢,当我又回过头看我曾经失败的教育时,我知道了我不成熟的教育方法是我成长的必经之路,基于这一点,我少了对自己的自责,少了对教育的彷徨,我更清楚了要从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并获得教育启示。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15

  我在平时的空闲时间里,持续不断地阅读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自己》一书。读完之后,内心颇有感触。我深刻地认识到,我们应该从今天开始努力成为最出色的自己,成为最优秀的教师!

  我被书中描述的李镇西校长对教育事业的真诚和对学生的热爱所深深打动。他的无私奉献为他开创了辉煌的教育事业。只有真正地爱护孩子,我们才能够理解他们;只有真正地爱护孩子,我们才能够培养他们心中的爱心;只有真正地爱护孩子,我们才会关注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只有真正地爱护孩子,我们才能成为他们最亲密的朋友;只有真正地爱护孩子,我们才能真正走进他们内心的世界。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孩子学习的差异,能力和情感体验。

  有人说:“一切最优秀的教育方法和艺术都来源于教师对学生无比热爱的心灵。”因此,成为一名卓越的教师,首先需要对学生怀有深深的爱。尽管这些话我们听得很多,读得很多,但实际做起来并不容易。我曾经对我的学生说过,在我的课堂上,每个人发言均没有对与错,只存在个人独特的观点。因此,每位学生在教师的关爱下能轻松快乐地学习,他们的起点是平等的。即使他们违反了纪律,当我严肃批评时,也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尽量避免引起逆反或歧视心理。我在春天播下爱的种子,秋天自然会收获尊师的硕果。更重要的是,“教师的爱”如悄无声息的春雨,温润着学生们的内心,实现了爱的传递,并教会了他们如何去爱他人。根据以上内容,我衷心希望您能直接回复修改后的中文原创内容。

  教师真诚而深厚的情感具有极强的爱的力量,能够有效地传递给学生。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应该用语言和行为来表达内心的情感。通过精神上的交流,师生之间可以建立思想和情感上的联系和信任。当我曾经遇到一个学生总是缺乏专注力时,后来她表现得稍微好了一次,我立即表扬了她,并邀请她成为我的助手,这样我多次表达了对她的信任。从那以后,她的成绩就出现了巨大的变化。

  并且最好的`教师要给学生以长辈式的关怀和爱护,从不以家长式的态度对待学生。爱学生始终坚持对学生持尊重的态度。即: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情,不伤学生的自尊心,有礼貌地对待学生。教师尊重学生是学生进步的外因,学生自尊自强是他们进步的内因。实践中的许多事例使我感受到:只有尊重人,才能感化人。

  尊重学生,学生就会向老师敞开心扉,用全心来接受教师的爱。在课堂中,我不仅自己做到尊重学生,对学生的思路总给予正面评价,还要求学生不轻易取笑别人,评价别人时先说优点。每次当有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如意时,我总是将学生单独留下来,先问清楚原因,再和她交流应该怎么做,因此有学生给我写到:您虽然很温柔,不像有些老师很严厉,但同学都很听您的。看着这些话,我很欣慰,也很幸福。

  在今后的人生中,无论做什么事情,让我们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献出自己最大的爱心,做最好的老师,做孩子最喜欢的老师,让自己无悔!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相关文章:

读做最好的老师心得05-14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07-07

读《做最好的老师》心得体会11-22

读做最好的老师心得体会07-25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心得02-10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心得01-23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心得09-14

读《做最好的自己》有感04-28

读做最好的自己有感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