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庵梦忆》读后感

时间:2024-09-17 13:00:0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陶庵梦忆》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领悟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陶庵梦忆》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陶庵梦忆》读后感

  寻一物以合此书之道。

  若为武夷大红袍,须取碧涧流泉入三才杯,即开即泡。山水味是足了,却搁不得。于是独缺一丝心境的发酵酝酿;若为竹叶青,则于秋日薄暮,以菊花煮,人与海棠俱醉。格调足了,却略憾于性灵。于是独缺了一丝心境的知觉观照。偶而竟迸发一种微妙:蒙顶甘露的简淡与姜汁煮马祖老酒的怨苦。是了,是在向著者接近了……

  何书如此?蜀人张岱之《陶庵梦忆》也。

  《陶庵梦忆》记述明末文学家张岱亲历之杂事,茶楼酒肆、说书演戏、斗鸡养鸟、放灯迎神、山水风景种种。其中不乏贵族子弟的闲情雅致,但更多是对世俗生活、风土人情的反映。

  单论技法风格,此书完全担得起张岱“小品文圣手”的名号。夏咸淳先生评价“笔墨简练而清深,细致而淡远,识见与情致往往达于独幽而远出凡庸,宛如一幅精美清逸的绘画长卷”,可以说,不含过度褒扬。品鉴张岱的文章,是和古时的市井生活打照面,于车尘马足中温存些岁月。从书中,我们也能领略作者于美食茶道、古董珍玩,花鸟鱼虫、书画篆刻、音乐戏曲、造园布景等诸般“奇技淫巧”的造诣。《陶庵梦忆》每篇文章不过一两页,各篇文章也较少勾连。倘使失落在快节奏中,不妨闲时看上几篇。再翻开时,也免受上次中断阅读的影响。每一次阅读皆是明心见性,皆是全过程的享受。

  行走在《陶庵梦忆》的字里行间,品其独到之处,主要有两点。

  其一,自然、本真的审美倾向。张岱跳出了文以载道的古文传统,把世俗生活倾注入文章。受阳明心学泰州学派的影响,当时的士人们纵欲声色,寄情山水,艺术创作中不拘于古板的“道统”观念,强调真实自然的生活样态和人的生命价值。如《二十四桥风月》,描写烟花巷陌的风尘女子,也不似寻常纨绔子弟般念头龌龊,而是将笔锋转向对其痛楚的体察、命运的悲悯。那种风月中潜藏的情怀是极为可贵的。我愿意讲,他是一个纯粹的人。

  其二,其内容、立意均具有历史意义。此书可作经典文章读,亦可作史书读。出身于仕宦,自幼珠环翠绕,年近半百时,清兵南下,江山易主……避居剡溪山,故交朋辈多亡,张岱也葛巾野服,意绪苍凉。他在巨大的落差中太息“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但他坚忍,虽“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布衣蔬茛,常至断炊”,仍坚持著述,写下诸多幽思追忆、缅怀故国的文章,为后世的历史研究提供了大量素材。如《绍兴琴派》,大致记述了明末绍兴地区的琴人,为后世考证琴学流派的变迁发展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盛世铺就了陵寝,张岱成了守墓人。他以亲历者的姿态回首了王朝的苍茫往事,恣肆挥毫,平淡之中凝聚了黍离麦秀之感,细细读来,颇有悲意。

  纵观张岱一生,矛盾而纯粹。繁华与简淡,纨绔与风骨,真实与虚妄,极为惊异却协调地结合在一个人身上。明遗民、贵族、艺术家,三重身份的交织下,才织成这本《陶庵梦忆》。书中所蕴藉的情感极度复杂,而书也自无愧张岱其人的大师风范!

【《陶庵梦忆》读后感】相关文章:

《忆铁人》教案02-25

《忆读书》教案04-09

陶校长的演讲教学反思06-03

《忆读书》教学反思04-16

《忆读书》教案优秀12-12

《忆是田园》读后感04-30

忆读书读后感06-09

走近陶行知读后感06-08

陶行知教育读后感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