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的作文

时间:2024-10-06 10:04:1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后感的作文【实用7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后感的作文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后感的作文【实用7篇】

读后感的作文 篇1

  当我读完《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篇文章时,我认为她是一个坚强、刚毅伟大的女科学家。是她在法国科学院第一个登上讲台的女科学家;是她教会了我执着和顽强,同时也让我明白了人生的价值。

  居里夫人在当时的社会很不幸是个女人,因为当时的社会把女性当做生儿育女的机器,没有成就一番大事业的可能性。在加上居里夫人家里贫困,母亲早亡,这对她的压力更大了。可是,居里夫人并没有因此而消沉下去,而是乐观的对待她的命运。她是第一个站出来站出来消灭那残酷的现实——社会对女性的歧视

  在1896年,她发现了钋和镭,它们可以治好人类的`疾病。为了发明这两项放射线,为了自己的信念,居里夫人不断地埋头工作。一旦遇到困难,她也会说服自己:为了人民,为了科学,我要放弃青春。她也逐渐的被镭射线侵蚀着,慢慢得上了白血病,可她却不在乎。

  看了这篇文章,居里夫人伟大的形象竖立在我带心中,我也要像她一样有着不屈的信念。同时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美名、财富、荣誉,而是不屈的信念和为人民做出的贡献。

读后感的作文 篇2

  放暑假时,老师给我们推荐了几本书,其中我最想看的就是《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

  假期第一天,我就催着妈妈去给我买书。书一买回来,我就迫不及待地看起来。

  这个故事是说:有一天,王葆去钓鱼,竟然钓到了一个宝葫芦。于是,宝葫芦的主人——王葆,就能够想要什么,宝葫芦就给他弄来什么。可是,后来王葆知道宝葫芦的东西全是偷来的,这使得王葆必须不断地说谎,为宝葫芦保守秘密。于是王葆毫不犹豫地扔了宝葫芦。王葆没扔宝葫芦之前,我很羡慕他,也非常想拥有一个宝葫芦。可当我读完这本书之后,就想,宝葫芦送给主人地东西都是偷来的,等于主人就是小偷,当了小偷就不会交上知心朋友。而且,如果我想要什么就有什么,那我就会感到很无聊,所以,我们不能为了懒惰就去拿别人的东西。

  人们不能为了想要现成的东西,就让宝葫芦去偷,这样可不行。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用智慧争取自己想要的好东西。

读后感的作文 篇3

  一口气读罢窦桂梅老师的《优秀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觉得就像在品味滋补的心灵鸡汤,不是在看书,而是窦老师就在我身边,就在某一个讲学的台上,站在那儿,正慷慨激情地对着台下的听众们滔滔不绝,连水也顾不上喝一口,语言仍然是那样充满激情、严谨、智慧而不失幽默。

  最让我感动的是窦老师对待生活和教育事业的那颗心,不能用“执着”二字形容,用她自己的话说是一种“热爱”。是的,因为“热爱”而愿意放弃许多,因为“热爱”而愿意为他付出。

  从窦老师在上《曼谷的小象》一课前和学生的互动中可看出,她是热爱她的事业、热爱她的学生的,精心的设计的谈话不仅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为整节课师生关系的和谐打下伏笔,而且也为理解文中阿玲的“笑眯眯”、“摆摆手”、“摇摇头”及其衬托出她的助人为乐、不图回报的品质作了很好的铺垫,难怪教学的最后学生分不清她是老师还是文中的阿玲了。

  再如窦老师的《秋天的回忆》,我曾看过这篇教案,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理解“心苦”和“好好活”。可看了这本书后,我才知道窦老师为这次开场白的设计曾经九易其稿,每一次的修改都充满着艰辛,每一次的修改都走进了教材,终于窦老师才满意了,才有我们看到的第10次精彩中的精彩。

  是什么让窦老师能够如此执着地去不断地修改教案,这源于她对教育、对学生的热爱。是什么让这位大家心目中的大师痛定思痛,连一个开场白也要修改9次?是“大师“的称号吗?不是,我想应该是“热爱”吧,如果心中没有“热爱”,能修炼到如此境界吗?

  其实,在我看来第一次开场白就已经很不错了,可窦老师却认为它会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显得弱化了,经过窦老师的点拨,回过头想确实感觉有种“诱敌深入”,“请君入瓮”的感觉,再想想自己的教学,这种错误不是经常犯吗?精心设计的'许多环节就是“诱饵”,目的就是为了把学生诱惑进设计好的圈套,让听众觉得好象很完美,其实我们都忽略了课堂的主角——学生。看来要上好一节课确实不容易,必须细致安排和周密考虑,必须更多的是要考虑学生,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学生的学法,正如窦老师所说“学生是教学的全部意义”。如果所设计的教学环节只是为了教师操作方便或看起来不错而忽视学生,那这样的设计不管你付出多少心血也是失败的。

  都说窦桂梅只有一个,是学不来的。但我们可以从她身上学到一些对待学习,对待生活,对待事业的态度以及理念,我们也应该学会“痛而后快地成长”。

读后感的作文 篇4

  《请给我结果》这本书的标题也是它的主旨,五个字简单明确并具有引导性,读者一看题目便可以从点到面的联想到“结果”的重要性,事实上,作者姜汝祥在书中总结“结果”是执行力的最佳反馈,二者应该互相作用,成为一场策划,一支团队乃至一个企业的两大护法。

  有趣的是,这本书打破了传统,它的创新的程度是很高的。比如,我听到过一句老话——“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过程论”在中国传诵多年,时常用于形容比赛,也许是这句话流传太广太久,它难免在人的.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于是就有人把它运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学习或工作。直到作者把他的“结果心态”进行开诚布公地讨论,大多数人才意识到自己以往的行为有问题。比如很多人曾有这样的心理——“我已经认真完成老师/经理布置给我的任务,至于结果怎么样我不管,反正我尽力了。”但在书的第一个章节,作者就已经拿出了一个态度——“不要任务,要结果”,在这个章节的第一个小节里,小张、小李和小王的例子就充分说明了问题,有些人可能是小王或小李,他们简单地完成了总经理布置的任务,而没有考虑结果,只有小张,除了报告毛皮数量、品质等情况外,还做了一些有价值的工作,有助于一个庞大复杂的项目良好地运行起来,小张的薪水比小王小李高,是因为他给了老板一个结果,最好的结果。

  这本书的第二个创新,是它对另一种观念的革新。在第三章“行动决定结果”中作者说:“追求完美,那是执行的敌人。”这句话给我的印象很深刻,因为它与“三思而后行”等等人生哲理相悖,可见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已和某些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思维产生了分歧,为了追赶社会上先进企业的步伐,我们需要及时更新我们的观念,不要做慢条斯理的蜜蜂,尤其千万不要对横冲直撞的苍蝇不屑,因为它们才是生存下来的那一类。“0.1>0”,哪怕只做了0.1,总比原地不动好。本书第五章海尔公司的案例让我惊讶,上述的两种创新观念对于我司来说可能目前还躺在纸上或在跃跃欲试者的脑袋里,没有真正的实施,但海尔公司的行动却是切实有效的,2945块玻璃上的两个编码,表现的不仅仅是那只猴子——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的责任,更是在上的决策和在下的完美配合,所以,付诸行动从确认猴子开始,让改革从纸上走到现实中来吧。

  在我们公司的《员工职业化行为》中,“职业意识”的第七条正是“结果”,说明我们公司也掌握了结果意识,并十分认可它。首先,明确公司和员工是像买卖双方一样的交易关系,一个人能给公司提供多少价值,公司就会给予他相应的报酬,这种说法很现实但很准确;其次,了解结果和责任感的紧密关系,责任感引导和修正结果,优秀的公司懂得如何抓住每一只猴子,有责任感的员工很优秀且要珍惜;最后,我希望更多地学习写工作计划和提高行动力,给公司的执行一个好的结果。

读后感的作文 篇5

  我读了《乌丢丢的奇遇》,看了这个题目,我觉得这本书很有趣。里面的内容很丰富,我非常喜欢。这本书是金波著,吕秋梅绘。

  主要讲了:在一座古老的小镇上,生活着一个耍木偶戏的老爷爷,名叫“布袋爷爷”他的木偶叫做“布袋木偶”,其中布袋爷爷最训练有素的是一个名叫“独脚大侠乌丢丢”的木偶,可是有一天布袋爷爷回到家中家中竟发现自己的独脚大侠乌丢丢的'那一只脚不见了,为此悲痛不已。而一个名叫珍儿的小姑娘捡到了独脚大侠乌丢丢的哪只脚,因为珍儿的一只脚是残疾所以如果要把这只小脚丫还给布袋爷爷,珍儿等了好几天还是没有见布袋爷爷来所以珍儿就让她的妈妈把这只小脚丫缝到妈妈给她缝的丑弟弟上,她给丑弟弟取得名字叫“乌丢丢”。就在珍儿过生日的前一天晚上,乌丢丢不辞而别,离开了珍儿的家。他跳上了一辆经过珍儿家门口的大卡车的故事。

  最打动我的地方是第十四章 回归生命:乌丢丢刚刚找到珍儿,珍儿的学校就着火了。珍儿带着她那残疾的一只脚拄着拐杖跑到火海中去救学校的看家狗,解开看家狗脖子上的绳索,先让小狗逃生,然后乌丢丢又拉起珍儿的手把她推出熊熊燃烧的火海,而自己却被火焰吞没了,最后看家狗在瓦砖下找到了乌丢丢,可是乌丢丢被烈火焚烧的只剩下了一只小脚丫。

  这本书让我懂得了:贫穷和富裕的孩子一样平等,一样值得关爱,不管对待事物还是对待小动物都要用心去感受、呵护它。

读后感的作文 篇6

  你是否还记得,奶奶出现在窗户旁,带着期待的微笑注视着他?你是否还记得,奶奶身上的气味?你是否还记得,他们共同的爱好?这是英国作家大卫?威廉姆斯写的一部非常幽默的小说《了不起的大盗奶奶》。书中通过小男孩本恩和奶奶的故事,展现了祖孙之间不可取代的亲情。

  十一岁的本恩一直觉得自己八十多岁的奶奶每天呆在家里,只会嚼着薄荷糖,玩着拼字游戏,身上总带着一股臭臭的圆白菜味。他跟奶奶呆在一起简直就是度日如年,他讨厌奶奶。但是有一天,奶奶向本恩透露了自己是国际大盗的身份,本恩开始喜欢上奶奶,甚至崇拜她的冒险经历。此后,奶奶和本恩一起策划了一场英国伦敦塔御宝盗窃案。于是不爱学习的本恩开始在历史课上确定伦敦塔的具体位置,在科学课上学习如何打破防弹玻璃,甚至在化学实验室里偷了几种材料……在此期间,本恩还发现了一条通往伦敦塔的河道。他们历尽艰险,当御宝唾手可得时,英国女王突然出现在它们的面前,这让奶奶和本恩大惊失色。奶奶说出了“钻石故事”其实都是编造的,珠宝也是从废旧的冰激凌筒里发现的。本恩听了既震惊又愤怒,他吃惊地看着奶奶,简直不敢相信。这一切,这所有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故事竟然都是奶奶杜撰出来的……

  女王被他们的对话感动了,决定赦免本恩和他的奶奶。探险结束了,不幸的是奶奶患了癌症,不久就去世了。本恩最后一次骑车去奶奶家,这里已经破旧不堪了,屋子外面堆满了邮件,所有的灯都灭了。即便这样,本恩还在下意识地期盼着奶奶出现在窗户旁,带着期待的微笑注视着他。然而,她毕竟不在这里,奶奶已经永远地离开了。

  在这本书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本恩的奶奶。奶奶无意间听本恩说自己太乏味,奶奶为了让孙子喜欢上自己,就谎称自己是臭名昭著的国际珠宝大盗,这竟然让本恩对她佩服的五体投地。正是这些荒诞离奇的`经历,让奶奶找回了那个曾经和她寸步不离的小本本,也让本恩重新发现了奶奶的可爱。同时,本恩在和奶奶的冒险中得到了成长,他学会了如何面对危险,珍爱家人。这些正是奶奶所给予他的。如今奶奶虽然走了,但是她会永远留在本恩的心坎里。他和她度过的每一瞬间都弥足珍贵,这份浓浓的亲情深深地打动了我。

  在这个故事里,孩子懂得了对老人的尊重,也学会了向老人表达深深的爱,我们要把这种爱广泛地传播,时刻关注老人,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关怀,让他们快乐的度过每一天!

读后感的作文 篇7

  最近刚读完,觉得很合我的胃口。老残一个人到处游历,用非常文艺的话来说就是流浪。有点类似美国的嬉皮士时代。只不过老残是一个人拿着铜铃行医,一个是开着破车飞驰在美国西部的公路。不同的是老残接触的多是官,或者说是为民请命的`角色。

  我最喜欢看那段一个刘姓青年去找一位隐藏在山里的高人,一路上所见所闻让人犹如仙境,还遇到神仙似的人物,那段经历当真是回味无穷。到后来倒是无趣了些,结合了较多社会上的流行元素,不喜。总的来说很有意思,推荐。

《读后感的作文【实用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读后感的作文】相关文章:

(精选)读后感的作文04-30

【精选】读后感的作文05-01

读后感的作文09-24

(经典)读后感的作文08-01

[精选]读后感的作文07-13

读后感的作文(经典)05-05

读后感的作文(经典)08-05

读后感的作文09-23

读后感的作文【经典】10-31

(经典)读后感的作文06-05

读后感的作文【实用7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后感的作文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后感的作文【实用7篇】

读后感的作文 篇1

  当我读完《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篇文章时,我认为她是一个坚强、刚毅伟大的女科学家。是她在法国科学院第一个登上讲台的女科学家;是她教会了我执着和顽强,同时也让我明白了人生的价值。

  居里夫人在当时的社会很不幸是个女人,因为当时的社会把女性当做生儿育女的机器,没有成就一番大事业的可能性。在加上居里夫人家里贫困,母亲早亡,这对她的压力更大了。可是,居里夫人并没有因此而消沉下去,而是乐观的对待她的命运。她是第一个站出来站出来消灭那残酷的现实——社会对女性的歧视

  在1896年,她发现了钋和镭,它们可以治好人类的`疾病。为了发明这两项放射线,为了自己的信念,居里夫人不断地埋头工作。一旦遇到困难,她也会说服自己:为了人民,为了科学,我要放弃青春。她也逐渐的被镭射线侵蚀着,慢慢得上了白血病,可她却不在乎。

  看了这篇文章,居里夫人伟大的形象竖立在我带心中,我也要像她一样有着不屈的信念。同时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美名、财富、荣誉,而是不屈的信念和为人民做出的贡献。

读后感的作文 篇2

  放暑假时,老师给我们推荐了几本书,其中我最想看的就是《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

  假期第一天,我就催着妈妈去给我买书。书一买回来,我就迫不及待地看起来。

  这个故事是说:有一天,王葆去钓鱼,竟然钓到了一个宝葫芦。于是,宝葫芦的主人——王葆,就能够想要什么,宝葫芦就给他弄来什么。可是,后来王葆知道宝葫芦的东西全是偷来的,这使得王葆必须不断地说谎,为宝葫芦保守秘密。于是王葆毫不犹豫地扔了宝葫芦。王葆没扔宝葫芦之前,我很羡慕他,也非常想拥有一个宝葫芦。可当我读完这本书之后,就想,宝葫芦送给主人地东西都是偷来的,等于主人就是小偷,当了小偷就不会交上知心朋友。而且,如果我想要什么就有什么,那我就会感到很无聊,所以,我们不能为了懒惰就去拿别人的东西。

  人们不能为了想要现成的东西,就让宝葫芦去偷,这样可不行。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用智慧争取自己想要的好东西。

读后感的作文 篇3

  一口气读罢窦桂梅老师的《优秀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觉得就像在品味滋补的心灵鸡汤,不是在看书,而是窦老师就在我身边,就在某一个讲学的台上,站在那儿,正慷慨激情地对着台下的听众们滔滔不绝,连水也顾不上喝一口,语言仍然是那样充满激情、严谨、智慧而不失幽默。

  最让我感动的是窦老师对待生活和教育事业的那颗心,不能用“执着”二字形容,用她自己的话说是一种“热爱”。是的,因为“热爱”而愿意放弃许多,因为“热爱”而愿意为他付出。

  从窦老师在上《曼谷的小象》一课前和学生的互动中可看出,她是热爱她的事业、热爱她的学生的,精心的设计的谈话不仅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为整节课师生关系的和谐打下伏笔,而且也为理解文中阿玲的“笑眯眯”、“摆摆手”、“摇摇头”及其衬托出她的助人为乐、不图回报的品质作了很好的铺垫,难怪教学的最后学生分不清她是老师还是文中的阿玲了。

  再如窦老师的《秋天的回忆》,我曾看过这篇教案,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理解“心苦”和“好好活”。可看了这本书后,我才知道窦老师为这次开场白的设计曾经九易其稿,每一次的修改都充满着艰辛,每一次的修改都走进了教材,终于窦老师才满意了,才有我们看到的第10次精彩中的精彩。

  是什么让窦老师能够如此执着地去不断地修改教案,这源于她对教育、对学生的热爱。是什么让这位大家心目中的大师痛定思痛,连一个开场白也要修改9次?是“大师“的称号吗?不是,我想应该是“热爱”吧,如果心中没有“热爱”,能修炼到如此境界吗?

  其实,在我看来第一次开场白就已经很不错了,可窦老师却认为它会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显得弱化了,经过窦老师的点拨,回过头想确实感觉有种“诱敌深入”,“请君入瓮”的感觉,再想想自己的教学,这种错误不是经常犯吗?精心设计的'许多环节就是“诱饵”,目的就是为了把学生诱惑进设计好的圈套,让听众觉得好象很完美,其实我们都忽略了课堂的主角——学生。看来要上好一节课确实不容易,必须细致安排和周密考虑,必须更多的是要考虑学生,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学生的学法,正如窦老师所说“学生是教学的全部意义”。如果所设计的教学环节只是为了教师操作方便或看起来不错而忽视学生,那这样的设计不管你付出多少心血也是失败的。

  都说窦桂梅只有一个,是学不来的。但我们可以从她身上学到一些对待学习,对待生活,对待事业的态度以及理念,我们也应该学会“痛而后快地成长”。

读后感的作文 篇4

  《请给我结果》这本书的标题也是它的主旨,五个字简单明确并具有引导性,读者一看题目便可以从点到面的联想到“结果”的重要性,事实上,作者姜汝祥在书中总结“结果”是执行力的最佳反馈,二者应该互相作用,成为一场策划,一支团队乃至一个企业的两大护法。

  有趣的是,这本书打破了传统,它的创新的程度是很高的。比如,我听到过一句老话——“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过程论”在中国传诵多年,时常用于形容比赛,也许是这句话流传太广太久,它难免在人的.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于是就有人把它运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学习或工作。直到作者把他的“结果心态”进行开诚布公地讨论,大多数人才意识到自己以往的行为有问题。比如很多人曾有这样的心理——“我已经认真完成老师/经理布置给我的任务,至于结果怎么样我不管,反正我尽力了。”但在书的第一个章节,作者就已经拿出了一个态度——“不要任务,要结果”,在这个章节的第一个小节里,小张、小李和小王的例子就充分说明了问题,有些人可能是小王或小李,他们简单地完成了总经理布置的任务,而没有考虑结果,只有小张,除了报告毛皮数量、品质等情况外,还做了一些有价值的工作,有助于一个庞大复杂的项目良好地运行起来,小张的薪水比小王小李高,是因为他给了老板一个结果,最好的结果。

  这本书的第二个创新,是它对另一种观念的革新。在第三章“行动决定结果”中作者说:“追求完美,那是执行的敌人。”这句话给我的印象很深刻,因为它与“三思而后行”等等人生哲理相悖,可见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已和某些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思维产生了分歧,为了追赶社会上先进企业的步伐,我们需要及时更新我们的观念,不要做慢条斯理的蜜蜂,尤其千万不要对横冲直撞的苍蝇不屑,因为它们才是生存下来的那一类。“0.1>0”,哪怕只做了0.1,总比原地不动好。本书第五章海尔公司的案例让我惊讶,上述的两种创新观念对于我司来说可能目前还躺在纸上或在跃跃欲试者的脑袋里,没有真正的实施,但海尔公司的行动却是切实有效的,2945块玻璃上的两个编码,表现的不仅仅是那只猴子——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的责任,更是在上的决策和在下的完美配合,所以,付诸行动从确认猴子开始,让改革从纸上走到现实中来吧。

  在我们公司的《员工职业化行为》中,“职业意识”的第七条正是“结果”,说明我们公司也掌握了结果意识,并十分认可它。首先,明确公司和员工是像买卖双方一样的交易关系,一个人能给公司提供多少价值,公司就会给予他相应的报酬,这种说法很现实但很准确;其次,了解结果和责任感的紧密关系,责任感引导和修正结果,优秀的公司懂得如何抓住每一只猴子,有责任感的员工很优秀且要珍惜;最后,我希望更多地学习写工作计划和提高行动力,给公司的执行一个好的结果。

读后感的作文 篇5

  我读了《乌丢丢的奇遇》,看了这个题目,我觉得这本书很有趣。里面的内容很丰富,我非常喜欢。这本书是金波著,吕秋梅绘。

  主要讲了:在一座古老的小镇上,生活着一个耍木偶戏的老爷爷,名叫“布袋爷爷”他的木偶叫做“布袋木偶”,其中布袋爷爷最训练有素的是一个名叫“独脚大侠乌丢丢”的木偶,可是有一天布袋爷爷回到家中家中竟发现自己的独脚大侠乌丢丢的'那一只脚不见了,为此悲痛不已。而一个名叫珍儿的小姑娘捡到了独脚大侠乌丢丢的哪只脚,因为珍儿的一只脚是残疾所以如果要把这只小脚丫还给布袋爷爷,珍儿等了好几天还是没有见布袋爷爷来所以珍儿就让她的妈妈把这只小脚丫缝到妈妈给她缝的丑弟弟上,她给丑弟弟取得名字叫“乌丢丢”。就在珍儿过生日的前一天晚上,乌丢丢不辞而别,离开了珍儿的家。他跳上了一辆经过珍儿家门口的大卡车的故事。

  最打动我的地方是第十四章 回归生命:乌丢丢刚刚找到珍儿,珍儿的学校就着火了。珍儿带着她那残疾的一只脚拄着拐杖跑到火海中去救学校的看家狗,解开看家狗脖子上的绳索,先让小狗逃生,然后乌丢丢又拉起珍儿的手把她推出熊熊燃烧的火海,而自己却被火焰吞没了,最后看家狗在瓦砖下找到了乌丢丢,可是乌丢丢被烈火焚烧的只剩下了一只小脚丫。

  这本书让我懂得了:贫穷和富裕的孩子一样平等,一样值得关爱,不管对待事物还是对待小动物都要用心去感受、呵护它。

读后感的作文 篇6

  你是否还记得,奶奶出现在窗户旁,带着期待的微笑注视着他?你是否还记得,奶奶身上的气味?你是否还记得,他们共同的爱好?这是英国作家大卫?威廉姆斯写的一部非常幽默的小说《了不起的大盗奶奶》。书中通过小男孩本恩和奶奶的故事,展现了祖孙之间不可取代的亲情。

  十一岁的本恩一直觉得自己八十多岁的奶奶每天呆在家里,只会嚼着薄荷糖,玩着拼字游戏,身上总带着一股臭臭的圆白菜味。他跟奶奶呆在一起简直就是度日如年,他讨厌奶奶。但是有一天,奶奶向本恩透露了自己是国际大盗的身份,本恩开始喜欢上奶奶,甚至崇拜她的冒险经历。此后,奶奶和本恩一起策划了一场英国伦敦塔御宝盗窃案。于是不爱学习的本恩开始在历史课上确定伦敦塔的具体位置,在科学课上学习如何打破防弹玻璃,甚至在化学实验室里偷了几种材料……在此期间,本恩还发现了一条通往伦敦塔的河道。他们历尽艰险,当御宝唾手可得时,英国女王突然出现在它们的面前,这让奶奶和本恩大惊失色。奶奶说出了“钻石故事”其实都是编造的,珠宝也是从废旧的冰激凌筒里发现的。本恩听了既震惊又愤怒,他吃惊地看着奶奶,简直不敢相信。这一切,这所有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故事竟然都是奶奶杜撰出来的……

  女王被他们的对话感动了,决定赦免本恩和他的奶奶。探险结束了,不幸的是奶奶患了癌症,不久就去世了。本恩最后一次骑车去奶奶家,这里已经破旧不堪了,屋子外面堆满了邮件,所有的灯都灭了。即便这样,本恩还在下意识地期盼着奶奶出现在窗户旁,带着期待的微笑注视着他。然而,她毕竟不在这里,奶奶已经永远地离开了。

  在这本书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本恩的奶奶。奶奶无意间听本恩说自己太乏味,奶奶为了让孙子喜欢上自己,就谎称自己是臭名昭著的国际珠宝大盗,这竟然让本恩对她佩服的五体投地。正是这些荒诞离奇的`经历,让奶奶找回了那个曾经和她寸步不离的小本本,也让本恩重新发现了奶奶的可爱。同时,本恩在和奶奶的冒险中得到了成长,他学会了如何面对危险,珍爱家人。这些正是奶奶所给予他的。如今奶奶虽然走了,但是她会永远留在本恩的心坎里。他和她度过的每一瞬间都弥足珍贵,这份浓浓的亲情深深地打动了我。

  在这个故事里,孩子懂得了对老人的尊重,也学会了向老人表达深深的爱,我们要把这种爱广泛地传播,时刻关注老人,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关怀,让他们快乐的度过每一天!

读后感的作文 篇7

  最近刚读完,觉得很合我的胃口。老残一个人到处游历,用非常文艺的话来说就是流浪。有点类似美国的嬉皮士时代。只不过老残是一个人拿着铜铃行医,一个是开着破车飞驰在美国西部的公路。不同的是老残接触的多是官,或者说是为民请命的`角色。

  我最喜欢看那段一个刘姓青年去找一位隐藏在山里的高人,一路上所见所闻让人犹如仙境,还遇到神仙似的人物,那段经历当真是回味无穷。到后来倒是无趣了些,结合了较多社会上的流行元素,不喜。总的来说很有意思,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