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囫囵吞枣读后感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囫囵吞枣读后感300字(通用5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囫囵吞枣读后感300字(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囫囵吞枣读后感1
从前有一个好事的人,他参加朋友的聚会时,他大发感慨的说:“吃梨对牙齿很有好处,但吃了会伤脾;枣能补脾健胃,可惜吃多了却会损伤牙齿。”愚笨的年轻人说:“那我吃梨的时候,光用牙齿嚼,不把果肉往肚里咽,它就伤不了我的脾;吃枣的`时候,就把它整个吞下,这样就不会伤害我的牙齿。”
这时桌子上正好有一盘枣,他拿起一颗枣就要吞下去。大家怕他噎到,就劝他说:“千万别吞卡在喉咙里就危险了。”有人见了,笑他说:“你真是囫囵吞枣啊!”
这个故事的意思是“囫囵吞枣的行为既危险又影响消化,是一种可笑而愚蠢的举动。所以,我们遇事要认真分析,充分理解,运用规律加以解决。
就像我们学习一样,遇见一道自己不会做的题,不能乱猜答案,必须把题的意思”认真分析、充分理解,用规律加以解决。“小朋友们你们记住了吗?
囫囵吞枣读后感2
一天晚上,我看了一篇叫《囫囵吞枣》的文章。
里面讲了一个年轻人牙痛了,医生问他吃了什么?他说”吃了很多枣。“医生说:”枣虽然对脾有好处,但对牙有害。“年轻人又说,他有一个办法,把枣直接吞了下去,这样即不伤牙,又利了脾。牙医听了吃惊地说:”你那囫囵吞枣,枣核咽到肚子里,肚子要受不了,我看过几天你不用来找我牙科医生了,而是要看肠胃医生了。“
这故事的意思是不经咀嚼地把枣吞下去,比喻含糊笼统的理解事物或在学习上不求甚解。
我在学习上,有时也像故事中的年轻人一样囫囵吞枣,我只是一点儿懂了,就说全懂了,就不认真听课了,自顾自玩了起来,到了做作业时,又不会做了。今后,我一定要认认真真地听老师讲课,勤于思考,积极举手发言。如遇到不懂的话,就虚心地向老师或同学请教,不能做不懂装懂的.人,欺骗了自己,也欺骗了老师,最后受害的还是自己,成了一事无成的人。
囫囵吞枣读后感3
我今天读了一篇《囫囵吞枣》的成语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有一天,一个人去参加朋友的'聚会,大家边吃边聊,其中有一位客人感慨的说:这世上很少有两全其美的事,就拿吃水果来说,梨对牙齿好,但吃了伤胃,枣能健胃,可惜吃了会伤牙齿。大家觉得很有道理。这个人为了表现自己的聪明,就接下去说:这个简单嘛!吃梨的时候不要吃进果肉,就不会伤胃;吃枣的时候用吞的,就不会伤牙啦!这时桌上正好有一盘枣子,他便拿起枣子打算直接吞下去。客人们害怕他噎着,就连忙劝他:千万不要吞啊,卡在喉咙里多危险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的时候,没有经过思考就直接回答出来。在我学习知识的时候不能囫囵吞枣,首先要把学的的知识理解,然后再认真的去掌握它,这样我才能真正学到知识。
囫囵吞枣读后感4
《囫囵吞枣》这个成语故事讲的是:从前有一个死爱读书的人,但他读书时从来不动脑子,有一天,死爱读书的`人和他的几个朋友聚会,死爱读书的人的好朋友拿起梨说:”就说这个梨吧,梨对牙齿好,可是它对胃不好,而枣对胃好,它却对牙齿不好,“这时死爱读书的人说:”吃梨的时候不咽到肚子里,这不就是只对牙齿好了吗,吃枣吞到肚子里,这不就是只对胃好了吗,“别人说吃梨不咽到肚子里,我们能做到,可是吃枣直接吞到肚子里可是有点难了,死爱读书的人说:”我吞给你们看,“死爱读书的人就拿起枣,放到嘴巴里一吞,然后对大家说:”这不很容易就吞到肚子里了吗?“旁边的人都愣住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干一件事不去动脑子,而是笼统接受了,所以我一定不要向这个死爱读书的人学习,我以后干什么事情都要动脑子,千万不要养成不爱动脑子的毛病。
囫囵吞枣读后感5
今天,我读了《囫囵吞枣》这篇文章,故事的内容很精彩,讲的是有一位年轻人,一边走路,一边吃着梨和枣,有一个老中医看到年轻人的举动,出于医生的职业习惯,对年轻人说:“梨不能吃的过多,它虽然对牙齿有好处,但是吃多了会伤脾。”老医生这么一说,年轻人连忙从兜里掏出几个大枣吃了起来。可是老医生却说:“大枣有补脾的作用,可是吃多了会伤害牙齿,也不能多吃。”然后,年轻人干脆把枣放进嘴里,囫囵着吞了下去。
年轻人只想把大枣吞进肚子里,不会伤害牙齿,可是他没有想到吞进肚子里的大枣由于不好消化,对身体也不会有益的。联系到我们的学习,有的学生的.学习方法就是囫囵吞枣式的,只求速度快,不求真正消化吸收、理解掌握。到头来学习成绩还是一般。
这个教训很值的我们记住哦!
【囫囵吞枣读后感】相关文章:
囫囵吞枣读后感04-07
读后感03-24
笑猫日记小白的选择读后感_读后感06-27
老人与海读后感-读后感-高三01-13
《豆粒儿,你的信》读后感-读后感800字06-14
《看见》读后感04-22
方与圆读后感04-22
《夜莺》读后感04-25
爱迪生读后感04-28
《路》读后感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