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

时间:2022-04-15 15:00:4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

  作为一个教师,习惯于高高在上,教训学生。这也是教师的一大弊病。教师强化了自己作为教育者的身份,完全淡化了自己作为一个学习者的身份。从而导致了教师整体素质并不是很高。读了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令我感受很深。

  王老师认为班主任首先要知道自己的角色,有了怎样的定位,自然会有怎样的行动。他认为,班主任要扮演以下一些角色:教育型的管理者,学习指导者,学习者,平等对话者,心理工作者,家庭教育的指导者。反思自己一学期的班主任工作,做得最多的是管理者,家庭教育联系者,其他角色扮演得较少,特别是学习者的角色,没有意识,主要是态度问题,一直不想做班主任,而且觉得没什么意思,读这本书很大的一个感受是班主任工作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在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也可以说是一个收获。

  做班主任工作怎样给自己定位呢?我是一个管理者,但我希望我的管理当中有更多的教育的元素,我的管理是为教育服务的,是为学生的成长、学生的学习服务的,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个目标,我必须加强学习、勤于思考,把每一天的班主任工作,把与学生的每一次对话与交流,班级组织的每一次活动作为学习和提高的机会。我努力通过平等对话,洞悉学生的心理,理解学生的情绪,成为学生信赖的、亲近的人。王老师在这一章的最后提到了角色转换和冲突的问题,扮演不同的角色时,可能会有不同的视角和做法,应根据情境灵活处理,不要太僵化。比如,课堂上更主要是学习指导者角色,纪律问题能一笔带过的就一笔带过,不要大张旗鼓,影响教学。

  其次要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制定班规。有一位母亲很喜欢带着5岁的女儿逛商店,可是女儿却总是不愿意去,母亲觉得很奇怪,商店里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的东西那么多,小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呢?直到有一次,孩子的鞋带开了,母亲蹲下身子为孩子系鞋带,突然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可怕的景象:眼前晃动着的全是腿和胳膊。于是,她抱起孩子,快步走出商店。从此,即使是必须带孩子去商店的时候,她也是把孩子扛在肩上。在大家讨论之前,班主任只要向大家提出三个问题即可。一是你们是否希望这个班最终成为一个好的集体?二是若要让我们班成为好集体,需不需要每个人都克服自身的弱点?三是为了保证同学们为了集体的利益而克服自身的弱点,需不需要制定一个《班规》。

  看到第七章是问题学生诊疗。这一部分对于问题生的界定是:用常规的方法无法起到作用的学生,就叫做问题生,分为四类:行为习惯问题生、厌学型、品德问题生、心理障碍型、“好学生”型,认为一个学期不要太多,最多三个,并且不打无准备之战。重要是教师要以平等、研究、客观、理性的态度去对待。

  最后,王老师的结语是:做一个快乐明哲的班主任。他说,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本书的内容,那就是:主张班主任实现思路和工作方式的转轨,从只会交替使用“管”和“哄”的方式转变到逐渐更多采用“帮”(引)的办法上来。(管孩子时,教师是指挥者,恐惧是动力;哄孩子时,教师是鼓动者,兴奋是动力;帮孩子时,教师是研究者,智慧是动力。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相关文章: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心得体会06-17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心得体会12-06

《做一个专业班主任》读后感05-09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心得体会8篇09-07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心得体会9篇11-25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心得体会(通用15篇)05-16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心得体会(集合8篇)09-07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心得体会(通用18篇)11-28

做一个智慧型班主任心得体会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