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愚公移山》有感

时间:2022-04-15 14:25:0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愚公移山》有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愚公移山》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愚公移山》有感

读《愚公移山》有感1

  《愚公移山》这个故事,我是听着长大的。这则千古流传的寓言,鼓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可能因为太小,当时读的时候并没有体会到此间蕴含的生理。今天又翻开看它,才真正的感受到《愚公移山》的坚定和勇气。

  这位北山的愚公当时已年近九十,门前的两座大山阻挡了他们的道路,无论进出都要绕路行走。愚公决定尽力挖平这这两座大山,于是他带领子孙们凿石头、挖泥土,宜山的工程开始了。有人说愚公太傻,凭他们几个人的力气,想移这两座大山?“不光有我们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儿又生儿子,儿子又生儿子子孙孙都没有穷尽的`。可大山却不会增高加大。不愁挖不平 。”读到这儿,我知道了,山,非一日能移,非一人能移。只有大家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才有成功的机会。

  动物界的蚂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一只蚂蚁找到了食物,随后就会有一大群蚂蚁把食物拖回洞中,一起分享。倘若大家不团结起来,只顾自己,终将“赔了夫人又折兵”,一无收获。

  当今社会正是需要这种团结精神,当前汶川地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地震发生没多久,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纷纷伸出援手,祝灾区人民摆脱困境。这一举动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不屈的精神,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的团结。

  我想,《愚公移山》不仅赞扬了愚公坚持不懈的精神,更重要的是要告诉人们,只要团结一致,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读《愚公移山》有感2

  小时候经常听大人讲愚公移山.愚公移山的,却不知什么是愚公移山,直到初中才在语文课上学习了《愚公移山》这篇课文。记得小时候我会很不理解愚公的做法,还不时与老师争辩,非常坚定的认为愚公的做法是错误的,是愚蠢的,我甚至我想到他为什么不搬到山前去住呢?

  当我上完《愚公移山》时,我有着深切的体会,我以前常常有着种思想,认为我只要学一点,就能考出好的成绩,然而事情却不是我所预料的,考试完了,成绩却是出奇的差,这使我想到了《愚公移山》。

  愚公一心想要通过自己的劳动去改变现状,去搬走太行王屋两座大山,精诚所致,最终“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使得“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由此看来,我深深的'感受到愚公拥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

  如果愚公怕麻烦,想省事,安于现状的话,完全可以搬到山前去住,就不必被当代人称作“愚公”了。但是如果没有人去将这两座山搬走,子子孙孙将会受“出入之迂回也”之苦。所以愚公带着家中的男子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去搬山,当智叟问到愚公怎么可能搬得完时,愚公回答道:“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生子,子又生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我才体会到智叟不智,愚公不愚了。

  相比之下,我的失败就是因为想着不费力就能获得理想的成绩,就跟故事中的智叟一样,而我现在就要学习愚公搬山一样,去挑战“太行王屋”两座“大山”。

  看来“愚公精神”并没有过时,恰恰相反,它还能教会我们学习的方法。

读《愚公移山》有感3

  今天,我读了《愚公移山》这篇文章,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位老人叫愚公,他看见太行和王屋两座大山阻挡了人们的去路,便带领全家人去移动那两座大山。他们又是凿石头,又是挖石块。有一位人称“智叟”的老头,他以嘲笑的语气劝阻愚公:“你怎么会傻到这个地步呀!就凭你的.这些力气,能搬动这两座大山吗?”愚公却说:“你才傻呢!我虽然搬不动这两座大山,但我还有无穷无尽的子子孙孙!他们可以继承我搬山的精神呀!而这两座大山却不会增高。”终于有一天,愚公移山的精神感动了玉皇大帝,玉帝派人把这两座大山给移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愚公能移山。而我们在学习时往往对不会做的题不动脑筋,不认真做,面对困难就低头,见了困难就逃避。和老愚公比起来,自己是多么的渺小啊!老愚公那下定决心、不畏困难的精神使我深受感动。

  从今往后,我要向老愚公学习,面对困难不低头、不逃避,树立敢于克服困难的信心,学好每一门功课,长大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读《愚公移山》有感4

  今天,我在《经典神话》》中看到了《愚公移山》》这则寓言故事。 这个故事讲述了古时候有个叫愚公的老人,他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每次出门都要翻山越岭,吃很多很多辛苦。于是愚公下定决心要搬走挡在门前的那座山,他和他的子孙为了搬山,克服了很多的困难,他的决心和努力感动了上天,上天就帮他搬走了那座大山。从此以后,他们一家人就再也不要爬山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知道了愚公虽然已经年事已高,但是他却有移动门前两座大山的决心,他这样做,是为了子孙后代的方便。愚公的`坚强意志和不放弃的决心。决定了的事情一定要努力去做,不放弃,我们在学习中,也要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遇到困难,不能放弃,要勇敢面对,这样我们就能成功。

读《愚公移山》有感5

  前几天刚刚学完《愚公移山》这篇文言文,自我真的被老愚公那坚持不懈的精神所打动了,所以情不自禁地想写一写。这篇课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位老人叫愚公,他看见太行和王屋两座大山阻挡了人们的去路,便带领全家人去移动那两座大山。他们又是凿石头,又是挖石块。有一位人称“智叟”的老头,他以嘲笑的语气劝阻愚公:“你怎样会傻到这个地步呀!就凭你的这些力气,能搬动这两座大山吗”愚公却说:“你才傻呢!我虽然搬不动这两座大山,但我还有无穷无尽的子子孙孙!他们能够继承我搬山的精神呀!而这两座大山却不会增高。”最终有一天,愚公移山的精神感动了玉皇大帝,玉帝派人把这两座大山给移走了。

  开头写二山既高且大,而愚公仅以全家力量来“平险”,已初见其“愚”;之后写运土石,工具“箕畚”是十分小的,而倒土地点“渤海之尾”又是十分遥远的,如此移山,看来更是“愚不可及”。但这些仅仅是事物的表象。及至智叟前来阻止移山,愚公说出了“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的道理,他在我心中的形象霎时便的高大起来——原先他的见解远远超出一般人之上,真是“大智若愚”啊!

  愚公移山贵在精神。愚公觉得两座山挡住道了,为方便大众,他信念坚定,迎难而上,移开山道。之后感动神灵,搬走大山。如果愚公当时空有坚定的信念,没有恒心和毅力,那么移山都是空谈。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做事不仅仅要有坚定的`信念,更重要的是付诸行动,去实践,坚持不懈,百天如一日地去做。迎难而上,困难便会迎刃而解。有人习惯在温室里成长,满足于优越条件,只想坐享其成,害怕吃苦,害怕生活的重担压肩。在通往梦想与成功的道路上跋涉,的确是痛苦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爸爸告诫我:“不怕苦,苦一时;害怕苦,苦一世。”愚公就是以他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扫清了道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怕困难,那么,困难将越积越多,难以解决。

  愚公以实例告诉我们:信念+信心+恒心=成功。当然学习也是这样,仅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

读《愚公移山》有感6

  很小就听过“愚公移山”的故事,但真正接触这篇寓意深刻的古文却是几年后的今天。这是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讲了一个叫愚公的人,想把门前的两座给乡亲们带来麻烦的山移走,遭到了智叟的反对,但是经过了他的努力,感动了上帝,派山神帮助寓公把这两座挡路的山移走了。

  乍一看,愚公确实很愚,而且还愚得不可理喻:以自己的残念,去挖“方七百里高万仞”的'两座大山不说,还要累及子子孙孙世世代代。但是,只要我们深深理解就不难发现,愚公的“愚”实际上包含着一般人稀缺但又非常需要的两种精神:一是敢想,二是敢做。

  说他敢想,是因为愚公已是“年且九十”,这个年龄,该是清享晚年的时候,可愚公却因“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竟有了与家人“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的雄心壮志。这种想法,让人震撼,这可是“方七百里高万仞”的两座大山啊!这可是在没有科学技术的古代,这可是一个耄耋之年的老人哪!即使是在科技如此发达的现代社会中,有谁敢有这惊天地、泣鬼神的想法呢?无怪乎他的妻子会提出疑问,智叟会出来阻止他这“不合实际”的想法。想到这里,我除了震惊,还有疑惑:是什么原因让这位风烛残年的老人身上充满了力量呢,让他能够立此决心呢?是因为不甘屈服于恶劣的环境,不甘心屈服于命运?还是为了子孙后代造福,让子孙们免“出入之迂”?抑或是他早已懂得了“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也许都有。

  愚公没有成为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他不光敢想,更敢做。移山计划一经形成,他马上“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办事之果断,行动之迅速与他的年龄极不相符,虽然“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但他却无怨无悔,因为,他知道“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敢想敢做的人终会创造奇迹,最终,“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愚公的愿望实现了,我在心里不禁为他喝彩。

  古往今来,类似愚公的事还有很多。诺贝尔,他为了研制炸药炸死了他的兄弟和父亲,,居里夫人为了人民和国家的利益,在疲惫的状态下进行试验,被镭射夺去了生命……这样的例子有很多,爱迪生、莱特兄弟等。这些人都有愚公一样的精神。

  就当今社会来说,在改革开放中,我们曾遇到过很多困难,金融大风波、非典、汶川大地震,还有周围国家对我国领土虎视眈眈……如果这些困难不一一克服,祖国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吗?

  在我们的学习中,也会遇到许许多多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以愚公精神来对付这一群群“拦路虎”,最后到达的便是成功;反之,如果我们踌躇不前,在困难面前低头,面对一个个龇牙咧嘴的“拦路虎”望而生畏,那么我们将会一事无成。

  愚公精神就是要敢想敢做,要付之于行动,要敢于拼搏,要有排除万难的决心;让我们把愚公精神发扬光大!

读《愚公移山》有感7

  《水浒传》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主要记叙一些古代历史人物和英雄事迹。书中的一些故事情节,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尤其是王进、鲁智深、林冲、武松等人物十分令我钦佩。

  这又要说到宋朝哲宗皇帝在位期间,有个喜欢舞枪弄棒、不务正业的人,但是却踢得一脚漂亮的毯,名叫高球。后来当了大官,由于人品极坏,吃喝嫖赌,被告到官府,挨了板子后逐出京城,后来哲宗帝大赦天下,高球可回京城。一天,高球被太尉差谴去送绸缎给哲宗天子的弟弟端王。高球到王府时,恰遇端王正在府内同几个人踢毯子。过了一会儿,有个气毯“腾”地飞起来,端王没接到,却滚到高球脚下,他斗胆使个鸳鸯拐,把毯踢给端王,身姿优美,踢毯准确,深受端王喜爱最后被提拨为太尉。高球上任那天他的下属官吏都来参拜,高球一点名,唯独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未到。王进知道,这位刚上任的太尉原来是当年城里的无赖高球,曾因作恶多端被自己父亲痛打过。便与老母商良。“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于是王教头带着老母到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处”避难。

  经略府的提辖——鲁达,因看不过自称“镇关西”郑屠户蛮不讲理地对待金老汉和其女儿,故去找镇关西。由于鲁达性情过急,将镇关西打死。镇关西死后才知道自己杀了人要吃官司,便到五台山文殊院落发为僧修行寺院长老将其改名为鲁智深。由于鲁智深是个粗人,在五台山上屡犯寺规,不过清规戒律。最后被长老赶出寺院。几经波折他最终在大相国寺看园子种菜。

  林冲——身高八尺,豹头环眼,燕领虎须,气质非凡,被称为八十万禁军教官林冲。然而英雄也得受难,在与花和尚鲁智深吃酒论武时,见丫鬟慌张跑来向林冲报告,自己的娘子被欺负了。林冲急跑去将无礼者打得鼻青脸肿,方后得知无礼者乃高球义子,所以看在其为教头份上从轻发落,支配远地。

  武松——身高八尺,浓眉翘起,体健如十头牛,背刺纹身,身着半边虎皮衫。以自己英勇的胆识打死老虎,为民除害。

  ……

  能屈能伸的'王教头王进,路见不平拨刀相助的花和尚鲁智深,蒙受大难但又顽强的豹子头林冲与胆识惊人的打虎将武松,他们不仅是古代的英雄,也是“现代”的英雄,他们英勇无畏为现代的我们做好榜样,即使蒙受奇耻大辱也能屈能伸。但古人也有不对的地方,我们应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去阅读《水浒传》,你将一饱古代英雄人物的风采,也会受益匪浅。

读《愚公移山》有感8

  寒假里,我跟妈妈一起到求知书店买了一本《中华成语故事》。一回到家,我就立即打开书本如饥似渴地看了起来。

  我一下子看了好几个成语故事,如《百折不挠》、《班门弄斧》、《半途而废》、《不耻下问》……这些成语故事实在是太精彩了!

  这本书共有62个成语故事。读了这本书,我对成语有了更多的了解。成语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浩如烟海,博大精深。这62个成语故事个个生动形象,让我明白了许许多多的道理。

  在众多的成语故事中,我最喜欢《愚公移山》。它主要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愚公想移掉房子前面挡着去路的两座大山——太行山和王屋山,受到了智叟的嘲笑,但愚公没有放弃。最后愚公的精神终于感动了天帝,天帝派两位大力士移走了两座大山。

  读了《愚公移山》,我想起了一句格言: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们有顽强的`的毅力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就一定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愚公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与他相比,我感到无比羞愧。

  我从一年级开始练习书法,刚开始我信心十足,对书法充满兴趣,每天一吃好晚饭,就迫不及待地奔向目的地——三楼楼老师家。我想,只要我坚持不懈地进行练习,就可以成为一位书法家!就这样,我坚持了一年。

  可到了二年级,这种兴趣渐渐没有了,我越来越觉得练书法枯燥乏味,就产生了放弃的念头。姑姑看出了我的心事,就给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告诉我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坚持。但是,我还是闹情绪,发脾气,不肯继续练写。最后是在姑姑的逼迫之下,我才坚持练习。

  如今,我练习书法已有四年半了,汗水换来了收获——在诸暨市第二届中小学现场书法大赛中,我荣获了三等奖。姑姑说得没错,想取得成功,必须坚持。我以后一定要向愚公学习,做事要有恒心,有毅力,因为坚持就是胜利。

读《愚公移山》有感9

  今天,我读了一篇故事叫《愚公移山》。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古时候,有一位叫愚公的老人,他的家门口挡着两座大山。家人每次出门都得绕很大的圈子,很不方便。愚公就带领家人每天挖山。有人说愚公不可能挖得完这两座山,但愚公却坚持挖山不止。后来,愚公的精神感动了上帝,就派神仙把两座大山搬走了,愚公终于成功了。人们用“愚公移山”这个成语比喻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记得有一天,我去森林公园爬山。因为我不经常锻炼,所以爬到半山腰的时候就精疲力尽了,再也爬不上去了。但我并没有灰心,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爬上山顶。于是,每个周末我都要去爬山,我每一次都比前一次爬得更高。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月后,我爬上了“胜利的`顶峰”,站在山顶上俯视着整个韶城,三江六岸,风景如画,尽收眼底,我的心里充满了成功的喜悦。我懂得了一个道理:不要被困难吓倒,只要坚持不懈,克服困难,就能取得成功。

读《愚公移山》有感10

  我读了“愚公移山”这个故事后,我深深地被愚公的精神所震憾了。一个快九十岁的老人,要把门前的两座山移掉,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虽然得到了子女的支持,但也有人反对。

  从愚公和“智叟”的对话,可以看出愚公移山的`意志很坚定。“河曲智叟”觉得愚公又笨又蠢,便来开导他,“你这么做太傻了。你已经一大把年纪了,与其每天干得这么辛苦,不如待在家里,享享清福。就凭你一家人的力量,要挖掉这两座高山,得干到什么时候呀!”愚公听了智叟的话,直起身子扶着镢头把儿,对智叟叹了一口气说:“你说这话真是太糊涂了。别人都叫你 ‘智叟’,可我看你的见识还赶不上寡妇家的小孩子。我是上了年纪,可是我死了,还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而大山却不会再长高了,挖一点就少一点,子子孙孙、世世代代地挖下去,还怕挖不完吗?”

  子子孙孙、世世代代其实就是中华民族的魂,是劳动人民创造世界的精神。

  我体会到:在学习中,生活中也要这样,一个字一次写不好,就写十遍,百遍,甚至上千遍,总有一次能写好。要攀登学习、知识地高峰,只要有这样永不言弃的精神,“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就能成功。

读《愚公移山》有感11

  今日我读了《愚公移山》这篇文章。

  故事讲的是,有一位名叫愚公的老人家门前有太行山和王屋山两座大山,大家出门要绕很远的路。愚公就提议全家人一齐将这两座大山移走。另一位叫智叟的'老人,嘲笑他们根本搬不走山。愚公仍然坚持说:“我有儿子、孙子,子子孙孙,一代又一代,怎样会搬不走呢?”愚公精神感动了玉帝,他命令天神把这两座山搬走了,愚公一家再也不用为进进出出发愁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只要我们有恒心、坚持,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读《愚公移山》有感12

  今天,我无事可做,便打开语文书,翻到《愚公移山》这篇课文,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使我受益匪浅。

  这篇课文主要写:从前有个叫愚公的老人,有两座大山拦住了他们的去路,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于是,他便带领着子孙开始挖山。经过了重重困难,日复一日的辛苦劳动,最终感动了天神,把山背走了。

  愚公他这种为后代着想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另外他虽然受到了嘲笑,但仍勇往直前,锲而不舍,这种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的!因为《愚公移山》的精神就是让我们做事情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还有不半途而废。所以他的精神才流传到今天。

  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没有这种精神,机半途而废也不持之以恒。拿朋友吴晓宇为例:一天,我和她一起练骑自行车,他刚开始总摔跤,可她不气馁。但过了一会儿,她说:“我怎么总摔倒啊!”“我看我今天学不会了……”“唉,以后再练吧!”说完他就想回家了,最终没有学会自行车。根本没有《愚公移山》的精神。

  而我呢,也一样遇到困难就退缩,更别说持之以恒了。知难而退就是形容我的!比如:妈妈在开学的时候给我买了一本数学奥赛练习册。我开始很愿意做,以为很简单。但发现这里面第二页的我就有些不会做了,我便把它先放在这往后找。但也都很难,我就对妈妈说要读课文,然后就不做这题,而去读课文,有一点难度就放弃,根本就没有做到持之以恒。锲而不舍。

  学习了这篇课文篇课文让我明白:只有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那就会为我们捡来的成功打下基础。

  难道不是吗?

【读《愚公移山》有感】相关文章:

读《愚公移山》有感03-22

读愚公移山有感04-25

读《愚公移山》有感300字02-08

读《愚公移山》有感11篇05-27

读《愚公移山》有感(11篇)05-27

读《愚公移山》有感精选11篇05-28

读《愚公移山》有感10篇06-10

愚公移山读书心得06-17

《愚公移山》读书心得03-15

愚公移山读后感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