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莎拉的钥匙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莎拉的钥匙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每当我们在史册间,在生活中,在文字里。提到那些历史上的那些战争时。总会最先关注宏伟激烈的战场,运筹帷幄的决策者。而当浩劫结束,泥泞的战场重新焕发生机后,战争就变成了一页页的数字,死亡人数,负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这些数字架构出了我们对战争的印象。
但其实,战争留下的远远不止这些,被刻在纸上的每一个数字,都曾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每一个直接或间接参与过战争的人,都被它永远的改变了自己的一生。如果说,这些数字反映的是战争留在人类历史上的疤痕,那《莎拉的钥匙》这部影片,反映的就是战争带给我们的,隐秘的伤痕。就像恐怖的过往会化作梦魇永远缠绕着当事人一样,战争对每一个人所带来的影响;过往的记忆在每一个人心中留下的痕迹,不会随着枪炮声的结束而消散。甚至当战火平息的几十年后,这些历史的伤疤仍然在人们的心中隐隐作痛。
影片中,正是这场战争的余波,改变了一个个人物的命运。我们可以看到,弟弟的去世和集中营的经历,给莎拉带来了伴随她一辈子的阴影,那把幼年女孩无比重视,可以带来希望的橱柜钥匙,最终成了永远的痛。即使过去了几十年,依然如噩梦般萦绕在她心头。最终,她抛弃了自己的丈夫和孩子,选择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摆脱这无法驱赶的梦魇,用结束生命的方式,告别了这隐秘的伤痛。
以莎拉为核心,在这个故事中,周围所有的人物都无法置身事外。莎拉的丈夫,遇见她的第一刻起,就感受到了那淡淡的忧伤,作为最亲近的亲人,连他也无法抹掉爱人身上那隐秘的伤痕,集中营的经历,丧亲的苦痛一直使莎拉饱受煎熬,甚至连爱也无法抹平这隐秘的伤痛。最终只能自己默默承受着失去至亲的痛楚。带着永远的遗憾撒手人寰。
即使这故事已经过去了几十年,却仍然辐射着后世的人们。在二战爆进行的年代,主人公茱莉亚甚至还没有出生。然而一次在新闻工作中偶然的机会,让她接触到了莎拉的故事,接触到了那尘封多年的往事,她立志将这被遗忘的历史昭告天下,但一步步的发掘却最终影响到了她自己的正常生活,丈夫的反对,女儿的不解,这一切最终干扰到了她原本的人生轨迹。初闻不知曲中意,再闻已是曲中人,她从一个发掘故事的人,成为了置身于故事其中的人。原本一个平静的家庭被这些过往所拆散,战争带来的隐秘伤痛,跨越时空,亦转移到了她的身上。
从收养莎拉的善良农民夫妇,到亲眼见证米歇尔惨剧的茱莉亚公公一家,从集中营里那名善良的法国警察,到莎拉漂泊在外的儿子。每一个故事的见证者,都是参与者,他们都在承受着战争的余波,忍受着隐秘的伤痛。战争不止有封狼居胥,血洒疆场。亦有无数小人物的无奈和叹息。也许,只有真正的关注到这些故事,后人才会对那个纷争的年代体会更深,才会更努力的去让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秦邢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