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读书笔记

时间:2023-07-19 07:18:03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语文读书笔记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让我们好好写份读书笔记,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怎样写读书笔记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读书笔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读书笔记

语文读书笔记1

  读了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论》,文章比较深奥,站教育的高度上去剖析社会问题,觉得这样的理论离自我很遥远,但文章中提到的有些观点还是值得我思考的。

  尤其学生观方面,过去的传统教育是教师说什么是什么,而如今,想当然的做法只能激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但从学生发展来看,从人的内心境感来看,他们需要教师的关爱。扪心自问,我没做到。实际上,任何一个人的成才都是发挥了他个体的优势而成才的。仔细想想,学生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别人头脑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无论你是否喜欢他,他都会以自我的方式存,学生到学校学习是要以学习为主,但也不是抽象的学习者,他们会带着自我的情感世界来学习。他们渴望得到好成绩,更渴望友谊、健康、提高、放松。然而传统应试教育下,繁重的学习压力,把许多时间都挤占了,只留下了学习、学习这无形中违背了学生成长的规律。学生要有完整的生活世界,要有丰富的精神世界,要有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和空间,他们是有血有肉、充满智慧和活力、富于想象和情感,集生活、学习、审美为一体的完整的活生生的人。不从学生成长需要出发,不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又谈何发展呢?

  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最关注的就是生命的整体性和人的发展的.能动性。可反思自我的教学,我是把学生当作一个生命体了吗?我尊重孩子们的个体差异了么?我给孩子们自信和赏识了么?没有。作为一个教育者,我很不合格,我始终都是把学生看作认知体,只要让他们各式各样的考试中有一个好成绩就行了。不研究教育对于学生和教师生命成长的意义是什么。叶教授的文章让我真正开始认真思考怎样的教育活动是最利于生命成长的?

  我首先要做的就是进行自我反思,就是针对课堂中出现的种种弊端进行思考,出了问题,我不能只是一味的寻找学生的问题,也要反思自我。例如课堂上学生思想注意力的不集中,纪律的涣散,不能仅仅从加强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这个方面去反思,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难道不应当从教学方法的趣味性,教学手段的直观性,教育理念的先进性上去反思研究吗?再例如学生成绩考得不梦想,就责怪这些孩子学习不努力,智力落后;学生课间吵闹,就批评他们不能遵守纪律,调皮捣蛋。简单粗暴的处理问题会严重的挫伤孩子们的自信。如

  此一味地强调学生方面的原因,而忽视了自身的原因。我觉得首先应当改变的就是自我。

  “以学生发展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不是一句简单的话。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啊!

语文读书笔记2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而我们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问渠哪得清

  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所以,读书吧,

  老师们!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共谈了一百条建议,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看着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谈论“我忙,没有时间啊。”平时我也经常这样地抱怨。一昼夜只有24小时,每天在单位工作的时间只有8小时,而且这8小时是排得满满的:备课、上课、批改学生的作业、辅导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还要时常接待家长、处理学生之间发生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级的环境布置,完成大队部的工作等等,已经是有点应接不暇,更何况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搞科研;晚上回到家还要忙着家中琐碎的事情。那么教师的时间到底从那里来呢?带着这个问题与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对啊!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我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应当在自己所教学的语文这门学科中,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明白了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抛到了一边。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读《给教师的建议》,我想对自己及老师们说一句:读书,能使你的知识变得更丰富,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了”。

语文读书笔记3

  《论语》这本书悄然走进了我的生活,它告诉我许多名言,同时也给了我很多感悟。通过诵读《论语》,我悟出一个字——学。

  那么学什么呢?《论语》教导我首先要重视书本知识学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学了又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就像我吧,到了星期天就像解压的弹簧一样——松了,不是上网聊天、玩游戏,就是看动画片、连续剧,不知不觉半天就过去了。可是作业还躺在书包里睡觉呢?偶尔在妈妈的提醒督促下,我会挑些有意义的电视节目看,玩些益智的'游戏,看些经典的少儿版名著,我就觉得很充实,感觉很有收获,真要感谢孔子的这句名言哪!

  《论语》不仅教导我要重视书本知识学习,而且启发我要注重人生学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我每天要多次反省自己:帮别人办事,是不是做到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守信了呢?老师传授我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三国演义》中吕布以前在丁原手下,董卓为了得到吕布这员猛将,夜难安寝。这时,吕布的老乡李肃站出来献计,他要劝吕布杀害他的义父丁原,前来投奔董卓。李肃这是“为人谋而不忠”啊,他没有忠于他的朋友。吕布见利忘义,杀害自己的义父丁原,这也是“与人交而不信”哪!因此,虽然吕布是人中虎将,可历史上从没有人提出要学习他的本领,人品太差!

  《论语》的“学”真是一字千金哪!爸爸说:“用心读《论语》,句句值千金。”

语文读书笔记4

  自从任教一年级以来,内心深处倍感压力,尤其是对于刚刚新换的部编本教材,总感觉自己就是一个门外汉。为了能吃透这套教材,也为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自己购买了一本曹爱卫老师编著的——《低年级语文这样教》。到底该如何教呢?抱着这样的疑问,我读了此书。

  书只有细读才能可以被回味。自己首先细细品读的是第一辑——《识字写字:渠道不同,教学策略不同》。低年级的课文,从成人角度看,浅显易懂,有的老师会认为除了生字新词,没什么可教的。但若从初学阅读的六七岁的儿童视角看,可教的东西实在不少呢!作者在书中明确写到了部编教材生字以三种渠道呈现:识字单元的集中识字,课文单元的随文识字,语文园地“识字加油站”“趣味识字”里的板块识字。也许在教学时我们还是按照以前循规蹈矩的方法来教学生字,不得不引起自己的反思,生字所属渠道不同,教学目标指向就不同,教学策略自然各不相同。只有吃透教材,才能让学生学有所获!通过阅读,让我领略了原来识字教学中除了有多种方法,还能发展思维能力,渗透传统文化,增强识字的生活运用。

  例如: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识字,方式方法要多样:可以结合汉字的字理,帮助学生看见汉字的演变过程,了解汉字的“来世今生”,变符号记忆为理解记忆;可以通过一个带出一类,借助“这一个生字”去触摸“这一类生字”,变零散记忆为系统记忆;可以结合课文理解识记,做到“在阅读中识字,在识字中阅读”,变被动记忆为主动记忆,如:一年级上册《明天去远足》一课里,“睡”是一个笔画很多又带新偏旁的生字。如果一笔一画地去识记,学生非搞晕不可。但若引引导学生根据部件结合动作演示去理解,学生识记起来就会轻松很多。“目”表示眼睛,说明“睡”和眼晴有关,“睡”的时候,眼睛怎么了呢?可以演示慢慢地“垂”下眼皮。哦,眼皮垂下来,眼晴闭上了,就是要“睡”了。这样的教学,生动有趣,清晰直观,教学效果也非常好。

  又如:在一上园地五,识字内容是表示时间的词串组合,按“年、月、日、时”分类呈现,曹老师这样告诉我们,教学时,可以通过查看日历,天气预报等实践活动,连接识字与生活的通道。开设“小小播音员”系列实践活动,播报天气,让学生的所学在生活中得以应用,是对学习最大的褒奖。这样,我们从从学生实际出发,有效做到“怎么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效益有了保障。

  低年级写话又该如何教呢?我心中困惑。面对写话教学的重重尴尬,作为老师,该如何解决?书中这样说道:从课标出发,制定更细化的低年级写话教学目标。从写话内容要有趣、过程要好玩、评价要积极等方面,对低年级写话教学的`改善提出了针对性的课堂实施意见。

  目标明确后,用哪些内容来达成呢?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当一个人对所学的内容没有兴趣的时候,是不可能充满热情地去完成学习任务的。曹老师告诉我们:

  一是可以从课文里的好文章好句段进行仿写;

  二是可以从课外阅读层面的儿童诗进行仿写;

  三是可以进行创意绘本写作。这样可以引导学生走向读写的远方。

  读了它,解开了自己在平时语文教学中的许多困惑,明白了低年级语文教学的策略。教学之路很漫长,但我相信只要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就能够走出困惑,收获成功!

语文读书笔记5

  目前学生习作中存在的内容空洞、思维混乱、词汇贫乏等现象与阅读量少、阅读范围窄、阅读能力低是不无关系的。事实上,阅读的意义还远远不止于此。《小学语文教学论》指出:阅读是一项最重要的语文基本功,阅读能力是人们生活中必须具备的一种重要能力,是学习、吸收知识不可缺少的能力。同时,阅读过程伴随着思维等心智活动,也是一种智力的锻炼和开发。学生如果具备了独立阅读的能力,将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注意学生怎样运用语言文字,同时就训练了他们的语言文字的习惯。可以说,阅读是学习之母。因此,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加强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开阔视野,丰富知识,积累语言,提高阅读能力,进而发展智力及学习能力。

  一、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学生提高语文方面的能力,主要有两个基础,一是阅读,一是生活,但学生不可能在所有方面都亲自体验,只能通过读书来增加阅历,所以阅读是增强语文能力最根本的环节。语文教材是培养阅读能力的主要凭借,理解课文是训练自能读书的重要手段,如何利用好教材,让它发挥最大的作用,我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尝试。

  1、做到多读、多思,“熟读”与“精思”相结合。

  诵读是阅读的基础。学生阅读作品时,对所学作品质疑问难,扫清阅读障碍。同时借助工具书,将生字难词辨形,理意,正音。诵读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高效。大声诵读以至反复吟咏,容易入境入情,帮助理解。琅琅成韵的诵读,是眼、手、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吟咏诵读可以感悟文章真谛,在不经意之间对语言那抑扬顿挫的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与奇特严谨的结构拥有深切的体验,进入这样一个美妙的境界:“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

  我们主张多读,更主张“熟读”与“精思”相结合。朱熹曾提出“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也就是说,读书要一边读,一边想,想作者之所想,与作者在思想上沟通,在感情上共鸣。一味地强调多读,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是我们要反对的。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做到“熟读”与“精思”相结合,我们花了更多的心思和精力。例如,备课时备读;学生每次读书有明确的目的,避免为读而读;根据每次读书的目的确定读的形式;朗读、默读要贯穿阅读教学的全过程;要使全体学生切实受到读的训练。

  2、阅读教学与听话、说话、作文教学相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听话、阅读教学,着重进行理解能力的训练;说话、作文教学,着重进行表达能力的训练。听、说、读、写四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阅读教学与听话、说话、作文教学相结合,既有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又能促进其他语文能力和认识能力的发展。一个听、说、写能力都较强的人必定也是一个有较强阅读能力的人。

  (1)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些现象:教师说得很多,学生却由于听讲抓不住要点而有点云里雾里;教师提一个问题,学生的回答却只有“半截话”,甚至只用一两个词来回答??听、说天天有,而学生的听、说能力并不强。我力求为学生作出示范,用准确、生动、规范的语言去影响学生,使他们的听、说能力得到提高。尝试用以下几种方式来进行听、说的训练。

  A、重述。课堂上教师提问、讲述或学生发言之后,指定学生重述其内容,强化学生听话的`注意力,同时训练学生说话。

  B、听辨。有时候为了突出对课文中某一重点词语、句子的理解,可以采用换词、换句的办法。如把课文的原句和改换的句子读给学生,听听有什么不同,然后通过比较、体会,加深对原词、原句的理解并体会到课文遣词造句的精妙。

  C、评价。课堂上常常出现学生的发言水平参差不齐或意见不一致的情况。这时,应当引导学生分析、评价、展开讨论,鼓励大家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D、结合课文说话。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谈谈体会、收获,续说故事等,不但训练了说话,还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2)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关系也非常密切。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教师感到难,学生更感到难,只有突破这一难关,才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为了突破这一难关,我给自己的作文教学定了“两紧”、“两多”的教学原则。“两紧”是:紧密联系阅读,联系阅读教材;紧密联系实际生活。“两多”是多读、多写。

  A、紧密联系阅读联系教材,紧密联系实际生活。

  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每篇课文都是学生的范文,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思想,用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但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首先要进行读的训练,完成阅读教学的任务,其次要引导学生从读学写。一篇课文只能从某一方面、最多是一两个方面学习表达,不可贪多求全,否则只能是蜻蜓点水,一无所获。当我教完一篇有特色的课文时,就要求同学们进行一次小练笔,运用所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练习。

  B、多读、多写

  要提高写作能力,必须多读多写。这是有效的经验。在教学中我为同学创造多读多写的条件,促进其能力提高。

  多读:我在班级办了个“小图书馆”,有多种读物,供大家课余时间阅读,并鼓励大家摘抄好的词、句、节;充分利用每周三去校图书馆借阅的时间,帮助他们找好书、看好书;节假除了要求他们多注意在大街、小巷、家里耳闻目睹的新鲜事,还要求用一小时时间读各种类型的书籍;从天文、地理到花草、鸟禽;从历史人物到现代英雄等等。使他们不仅开阔了眼界而且增长了知识。每星期的读报时间,由老师或同学介绍一两篇好文章,师生共同细细欣赏。从而达到:学写作方法,品好词好句,练写作能力的目的。

  多写:笔勤出好文。我们几个班坚持每周一篇读后感及一篇周记,两周一篇大作,这样,每周动笔进行写作练习,思路才会开、笔头才会活、文章才会精。

  (3)在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渗透阅读方法。

  阅读教学的出发点、落脚点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阅读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必须凭借这些课文训练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能够触类旁通地独立阅读、理解教材以外的书籍报刊,达到最终目的——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二、培养良好的独立阅读习惯,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阅读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使阅读能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困难时坚持不懈。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可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身受用不尽。

  1、培养边读边想边动手,认真读书的习惯。

  2.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他会激发

  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的思维的活跃性。因此,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⑴要鼓励学生敢于发问

  ⑵要引导学生善于发问

  “善问”是会学的一种具体表现。每一位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善于发问,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提出高质量、高层次的问题。如:

  ①从文章线索发问;②从题目发问;③从人物性格发问;④从写作角度发问;⑤从比较入手发问;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比较,能使学生思维清晰有条理,提高归纳能力,得到新的认识,得出新的观点。除此,我们还可从关键句子发问、从悬念发问、从新旧知识的联系、等等。

  3、培养课外勤于阅读的习惯。

  4、培养正确、有效的预习、复习的习惯。

  总之,阅读能力是人们生活中必须具备的一种重要能力。即使在信息传播方式迅速发展的现代和将来,阅读仍然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古人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是一项长期而又艰难的工作,我会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寻找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为实现这个目标而不断努力。

语文读书笔记6

  很多孩子进入小学中高年级后,写的字越来越潦草,作文半天写不出几个字,看书的时间也没了,这让家长非常焦虑,不知该如何帮助孩子。想到之前读过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我怎样教语文》一书,我再次拿起来读了一遍。这本书里有于老师几十年的人生积淀和教学经验,厚重非常,语文教育到底要怎么教?这也是我在教学中常常遇到的困惑,学生不会写作文、不爱读书、阅读习惯差、字迹潦草等各种问题,都在这本书中可以找到答案。

  大量读写、读写结合

  作为语文教师,于老师在书中提出要大量读写、读写结合的'观点。他带着学生“熏锅屋”,指出要让学生耳濡目染,才能终有所得。课堂上注重让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课文、练写,并且鼓励学生天天读书,放声朗读,读大量的书,与书交朋友。他认为只有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只要抓住读写不放,按教语文的规律去教,一定能把语文教好。记得每当和家长沟通让孩子多读书时,常常听到家长们说:“孩子的作文写得差,半天写不出几个字,课文都没有读好,买什么课外书?”于老师对于此类的观点让我受益匪浅,他觉得孩子每篇作文都写不长,像兔子尾巴似的。原因是孩子的语感不好,他说必须要完成这样一项作业:读课外书,要出声读,不是默读,每天坚持半小时,累了可以轻声读,什么时候发现孩子读书很流畅了,他的语文水平就上来了。一开始没兴趣,可以强制他读,时间短一点,比如10到20分钟,渐渐地孩子的语感就提高了,写作能力也就提升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教作文呢?于老师建议我们作为教师要试着自己写下水文,很多时候我们觉得简单的作文,其实对学生来说可能范围太大了,如果我们提前写下水文,可以更有效地指导学生,比如书中提到的《记我校的秋季运动会》,一开始可能觉得没什么,但教师自己一下水写文。问题来了,发现题目有点大,什么事都要写两句,什么时候才能写完。在自己写下水文的过程中,更容易发现问题,及时修正问题,找到更好的切入点。我们可以改成《小明跳高得第一》、《虽败犹荣》等,这样学生可以抓住其中一点写,这样才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写字育人

  关于写字教学,于老师提到写字育人。语文教学应当重视学生的识字与写字能力,识字与写字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打好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至关重要,于老师扎扎实实地教小学生识写字,而且强调教师必须练字,给学生做好正确示范,再对学生进行细致的指导,效果才会更好。

语文读书笔记7

  我喜欢读书,高尔基说过:“书是全人类进步的阶梯。”所以我们要多读书来丰富我们自己,书又是全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更该读书,去感悟书本的真正含义,遨游在知识的海洋吧!

  最近我读了《西游记》这本书,它讲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他们四个人各有各有优点,也各有各的缺点。

  唐僧的优点是取经的意志很坚定,不管路上遇到多少困难,他都勇往直前,从不退缩。他靠这种精神影响着他的徒弟们,一起帮助他取得真经。但唐僧也有缺点,他不辨真假,容易轻信别人的话,结果总是上当受骗,如果没有孙悟空,他可能早被白骨精吃了。孙悟空的特点是本事大,一路降妖全靠他,他很忠诚,又嫉恶如仇。但是他性子气,不服管教,经常闯祸,比如推倒人参果树,所以师傅给了戴了个紧箍咒。

  猪八戒是个懒虫,又贪吃又贪睡,一遇到困难就想散伙,回高老庄娶媳妇。但猪八戒在取经的路上也少不了功劳。沙和尚好像没什么本领,一路上就看他挑个担子,打仗时也只能打几个小妖。但沙和尚做事最认真、最细心的,如果没有他,有谁能安全地把担子挑到西天呢?

  正因为有了唐僧的坚定意志,孙悟空的'本领高强,猪八戒的八面玲珑,沙和尚的认真负责,师徒们共同努力,才终于取得了真经。

  读了这本书,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我们大家共同去做一件事,只要能把大家的优点发挥出来,把缺点控制住,就能集大家的力量,把事情做好。

语文读书笔记8

  读《黄金法则》的书让我感慨颇多,书中收录了181个生活与工作中无处不在的潜规则。这些潜规则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是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和心里学经过长期研究和实践的硕果。读完这本书后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世间万物都有其规律。如果我们一旦掌握了这些规律,我们就能了解自然和社会,进而把握人生和命运。

  这本书是从十一个方面来讲述一些定律和法则的,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有关心态,成长和处事的定律,效应和法则。

  心态决定一切。其中对我的影响最深刻的是酸葡萄效应:走好心灵的平衡木。故事中小狐狸的“酸葡萄”心里来讽刺那些在困难面前无所作为,自欺欺人的人。其实,如果我们能够换个角度看问题,就会发现小狐狸实际是很聪明的家伙,既然已经确认“吃不上葡萄”是个无法改变的事实,不妨就明智地放弃“葡萄”,甩掉失落与懊恼的心里包袱,轻轻松松地从新上路,开始新的寻找!

  如果说快乐可以用数字表示的话,这种数字应该是9了。为什么呢?“酸葡萄”心里何尝不是一种高水平的快乐数字。所以,有些人做人为什么要那么死板呢?为何不知为自己解脱。

  作为一名老师,天天与学生打交道必然会因学生们的表现而心生烦恼,心情变得很糟糕,甚至有时会把这情绪带到家里,把学校里的不愉快向家人宣泄。这本书里面关于心态的`文章中有一句话:我们的心可以构筑一个一个地狱,更能够缔造一个天堂。我们不要做气氛和情绪的污染者。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显得尤为重要。其实快乐无比和愤怒无比就在我们一念之间。读书笔记再者,任何人在生活中都有悲伤的时候,有的人因看到别人得到而自己没有得到而悲伤,因为失去机会而悲伤。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想到一句话:比大地更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心胸。这时候我们应该以宽广的胸怀去包容。生命中的痛苦就像盐的咸味,我们所能感受和体验的程度,取决于我们将他放在多大的容器里。

  所以,一个人心的大小很重要。

语文读书笔记9

  为了使读书达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于动脑,找到所读文章的"眼睛",心领神会之外,还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当然读书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思考的结果整理出来,写成笔记和感想,既有助于思考,也可以帮助我们记忆思考的结果,便于日后比较、综合、分析。如果所读的书是自己的书,我还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看法、疑问、评论等,或做一些记号。它会加强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记忆,作文时如果要参考、模仿渡过的文章,有没有做过评注的,效果大不一样。

  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在研读中,我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这样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回想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

  更深的体会是教师的成功,来自学生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就认识教师是什么?要教好自己的学生,首先必须认识学生是什么?答案是显然的: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如何做人?其实这不只是学生应该学会的`,更应该是我们教师要学会的!从众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们不难发现,做人贵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会善。我的这种感受是在学习过程中的积累,一直以来,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经验为借鉴,坚持以“认真负责”处世,以“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为原则,我觉得,作为一位教师,首先必须做到:

  一、说到做到,从不失信;

  二、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三、尊重学生,一视同仁;

  四、讲求效率,仔细认真;

  五、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六、精读细讲,教学相长。

  话又说回来,常言道: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学习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学习中最大的乐趣。学习型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充裕的学习资源。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个体完全可以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择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

  简言之,同时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我觉得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也并不是如“蜀道之难”。只要我们不断的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积累经验,长期地保持一颗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学生又将演出一幕怎样的好戏?我今天又将看到孩子们的什么新花样?我自己又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事?处处为孩子们着想,在为学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时,你也必然有进步。

语文读书笔记10

  今天又到了名著推荐的时间。今天林老师要向同学们推荐的是前苏联作家高尔基的《童年》,高尔基在4岁丧父,10岁就丧母,他只是上过2年的学,完全靠自己努力学习奋斗成为了苏联伟大的文学家,童年每个人都经历过。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值得回忆、值得珍惜的美好时光。童年是美妙的,童年是快乐的,童年是幸福的,童年是值得回忆的……而高尔基的童年却是恐怖,悲惨,令人不敢去回想。就高尔基写的《童年》这本书来说,童年应该是他的一段悲惨遭遇,一段深情的回忆。《童年》是这套三部曲的第一部,讲述的是高尔基幼年丧父、母亲改嫁,他跟随脾气暴躁的、日渐破落的小染坊主外公外婆生活的童年时光。

  《童年》这本书的主人公是阿辽沙,它的主要内容是讲了可怜的阿廖沙三岁就丧父,失去了亲切的父爱,跟着母亲和外祖母,来到了外祖父的一个小染坊。这是一个充满仇恨,笼罩着浓厚小市民习气的家庭,这是一个令人窒息的家庭。从此,黑暗的生活降临到阿廖沙的头上。外祖父的脾气十分的暴躁经常打外祖母和阿廖沙,使阿廖沙幼小的心灵出现了阴影。阿廖沙的舅舅们为了争夺财产,抛弃亲情,性情暴躁、乖戾、贪财、自私……他们的家里弥漫着人与人之间的炽热的仇恨之雾。阿廖沙每天过着心惊胆战的日子,只有他的母亲和外祖母疼爱他。可他的母亲在他十一岁时也去世了……后来阿辽沙又结识了知心朋友——”小茨冈”,两人无话不谈,结下了深深的友谊。

  可是,好景不长,可怜的”小茨冈”被两个凶狠的舅舅害死了。阿辽沙就这样失去了最知心的好朋友。几年后,最疼他的外婆死了,母亲也死了,就被外祖父赶出门靠捡垃圾为生。尽管作品中描写了那么多目不忍睹的.惨事与丑事,整部作品仍然象阳光透过云层一样放射出了乐观主义的思想光辉。主人公阿廖沙没有被艰辛、痛苦和屈辱的生活所压倒,他满怀信心,奋斗拼搏,冲破种种障碍与不幸,不断探索新生活,这种乐观主义精神使作品在思想内容上带上了积极的色彩。这本书不仅有严谨的艺术结构,也有出色的人物形象的塑造。

  《童年》中高尔基成功地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残酷自私、阴险暴躁的外公、贪图钱财的舅舅、冷漠无情的母亲、善良慈祥的外婆、快乐能干的茨冈、勤劳能干的老匠人格里戈里、快活可爱的保姆叶夫根尼亚。这些人物的塑造中,外婆、外公给读者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外婆的形象是俄国文学史上最鲜明、最富有诗意的妇女形象之一,她是伟大母亲的象征,也是俄国苦难生活的象征。她喜欢唱歌、讲故事、跳舞。她慈爱、善良、刚强,在十分的嘈杂和混乱的情况下,也能把人们吸引到她的周围,为艰苦窒息的生活增添了一份欢乐的情调。书中高尔基通过她的外貌描写、语言、行动以及引用大量民间歌谣、童话、故事等各种形式对其形象进行全方面刻画。很值得同学们一看,所以林老师要向同学们推荐,希望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走进《童年》这部书。

语文读书笔记11

  书,只有细读才能回味,我细细品读了此书的第一辑《单元集中识字教学策略》。低年级的语文,从成人角度看浅显易懂,并未领略教材编写意图,也没有充分考虑识字课的识字与阅读课识字之间的差异。教学方法单一,效果不理想,对学生亲近识字,理解识字文化造成一定的'影响。

  单元集中识字:探讨识字课中的识字策略,识字文体特质,汉字本身特点,以及儿童学习心理等方面来重构识字课堂。

  一、识字教学需要“智趣”

  曹爱卫老师说:“汉字是可爱的,具有图画性和故事性。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会把所学的汉字与自己的所见、所感、所想融合起来,生动活泼地识记生字。”如:看见“果”字,眼前便会出现满满一树的果子,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发出诱人的芳香。看见“山”字,眼前出现高峰耸立的群山。看见“休”字,便会想到一个人累了,靠在大树旁边休息。看见“井”字,便会想到一口水井。这样孩子的思维和想象变完全打开。

  二、“智趣”识字教学策略

  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一定要重视儿童的学习心理,对于小学生来说,教材学习是“正餐”,老师选的内容是“水果点心”。我们要吃透教材,明白编者意图在识字方式上有多种样式,有蒙学识字,儿歌识字,看图识字,象形识字,韵语识字,归类识字等近10种。

  蒙学识字:与传统蒙学的反复诵读为基础方法,通过故事、图片等方式阐释,注重渗透汉字文化和传统文化,如《天地人》《姓氏歌》《古对今》。

  儿歌识字:儿歌识字不仅很多孩子会喜欢,而且还比较容易记忆。如:《小青蛙》《大小多少》《动物儿歌》。

  看图识字:重视图文的对应关系,唤醒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加强生活运用。如:《口耳目》。

  我们不能用老方法帮助他们学习低年级集中识字,需要老师在教学时尊重教材的编写意图,由易到难,不随意拔高,要求创设情境,尊重学生在母语环境下语音、语义的基础教授方法,鼓励学生在生活和阅读中自主识字。

【语文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语文读书笔记大全200字05-09

《简单语文不简单》读书笔记06-04

语文读书笔记300字(精选3篇)06-14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笔记01-30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笔记06-05

语文教师读书笔记(通用5篇)05-09

读书笔记读书笔记05-29

童年读书笔记童年读书笔记06-07

读书笔记_高尔基的童年读书笔记06-07

什么是读书笔记_读书笔记的格式与写法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