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荔枝》读书笔记

时间:2024-07-09 07:20:47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长安的荔枝》读书笔记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时候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记录一下了。可是读书笔记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长安的荔枝》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长安的荔枝》读书笔记

《长安的荔枝》读书笔记1

  大唐天宝十四年,长安九品小吏李善德受上官哄骗,接下“荔枝使”一职,须在六月一日杨贵妃诞辰之日将岭南鲜荔枝运送到长安。岭南与长安相距五千多里,而荔枝的物性,一日色变,两日香变,三日味变。对于李善德来说,反正横竖都是个死,他选择拼死一搏。“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经过精密计算和试验,他终于成功将荔枝保鲜期延至十一天,在杨贵妃诞辰之日将鲜荔枝运送到长安,完成了使命。

  但在这曲折的过程中,他看到了各方利益的博弈,也让他失去了朋友,莫名得罪了同僚,而当他知道运送鲜荔枝的'花费尽数都由百姓买单,在位者奢靡无度更让他心生厌恶,最终他与上位者反目被流放岭南,也因此躲过了安史之乱。

  摘录:

  他们嘴里吹出的泡沫,比大海浪头泛起的更多。他必须努力证明,自己有无可替代的价值,才不会在这个大盘里被挤出局。做官之道,其实就三句话:和光同尘,雨露均沾,花花轿子众人抬。一个人吃独食,是吃不长久的。千古艰难唯做事,一事功成万头秃。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启示:

  方法总比困难多。解决问题远比怨天尤人重要的多,也有用的多。不到最后,不轻易放弃。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达成一件事情,要会借用和使用各方力量,这就需要有团队意识。除了要学会借力,更要学会分享利益。做事要有周全的计划和行事预判。但是计划再缜密,也会有突发状况发生。任务完成前,没有一劳永逸的计划。切忌纸上谈兵,实践出真知。

  塞翁之马焉知非福。你的福气在后头呢!“做人最重要的就是开心,此乃养生之道啊。”

《长安的荔枝》读书笔记2

  《长安的荔枝》全篇以小小的荔枝为线索,串联起了唐朝社会的各个方面,让我们看到了一幅真实而生动的历史画卷。主人公李德善,长安城上林署的小吏,一个唐朝版的"社畜",领着公务员微末的薪水,苦哈哈地做着房奴,只为了在长安这个顶级大都市给妻女安家落户。马伯庸先生通过李德善这个小人物,展现了安史之乱前夕,唐朝社会的复杂面貌。

  “既是身临绝境,退无可退,何不向前拼死一搏,说不定还能博出一点微茫希望。”

  在唐朝的鼎盛时期,唐玄宗希望给杨贵妃的生日准备一份特别的礼物——来自岭南的新鲜荔枝。然而荔枝保鲜时限非常短暂,有“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的说法。由于荔枝的这种特性,从岭南运送到长安的任务显得尤为艰巨,因为两地相隔五千余里,山水迢迢,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运送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故而这个差事没有衙门敢接,大家纷纷装聋作哑地踢皮球。在同事的构陷下,李德善不得不接下这份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差事。“既是身临绝境,退无可退,何不向前拼死一搏,说不定还能博出一点微茫希望。”

  “即使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离终点多远的地方”

  李善德早年因为算学出众,被州里贡选到国子监专攻算学十书,以明算科及第。在从长安到岭南的漫长旅途中,他一直在思考一件事“荔枝转运的'极限在哪里?”所有人都认为新鲜荔枝太易变质,不可能运到长安,但这个结论太含糊了。什么荔枝更耐变质?何时采摘为宜?如何储存?从荔枝品种到储存方式,从转运载具到转运路线,从气候水文到驿站调度,无数变量彼此交错,生出恒河沙数的组合可能,纸面计算无用,必须做实验。"即使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离终点多远的地方。”这句话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公务员的的执着追求,即使前路未知,也要勇往直前。

  “为官之道:和光同尘,雨露均沾,花花轿子众人抬”

  在找到荔枝最佳运输路线后,他本该得到嘉奖,却因为岭南节度使的私心,险些遭到暗杀。回到长安后,李德善希望各部门配合他执行运输荔枝的计划,却又是处处碰壁。"当初贵妃要吃新鲜荔枝,所有人装聋作哑,一推二让。直到李德善豁出性命试出转运之法,各路神仙这才纷纷下凡,也真是现实得很"。这一段描写,官场的虚伪、冷漠、现实和残酷跃然纸上。"为官之道,其实就三句话:和光同尘,雨露均沾,花花轿子众人抬。一个人吃独食,是吃不长久的。" 好友的这段话道出了官场的生存之道,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没有背景的普通人在官场中的无奈和挣扎。李德善不得已向右相杨国忠献出了运荔枝之策。

  “流程那东西,是弱者才要遵循的规矩”

  在得到杨国忠的支持后,李善德能够调度更多的资源,包括人力和物资,以确保荔枝能够快速且安全地转运。李德善曾向杨国忠讨要正式调度的公文,得到的回答是"你拿了我的牌子,还要按照流程发牒,岂不坏了本相的名声?——流程那东西,是弱者才要遵循的规矩。”李善德觉得很荒谬,他依足了规则,却处处碰壁;而这么一块不在任何官牍里的牌子,却畅行无阻。

  “为相者,该当协理阴阳,权衡万事。”

  李德善在贵妃生辰之日成功转运荔枝。但他并没有选择一步登天,而是在征求了妻子的同意后,去相府痛斥杨国忠。因为他在这一路的转运过程中,他看到了太多的村落家无余米,人无蔽衫。“天下钱粮皆有定数,不支于国库,不取于内帑,那么从何而来?只能从黄草驿、岭南荔园榨取,从沿途附户身上征派。取之于民,用之于上,又谈何不劳一文?右相可知道,为了将这两翁新鲜荔枝送到长安城,在岭南要砍毁多少树?三十亩果园,两年全毁!一棵荔枝树要长二十年,只因为京城贵人们吃得一口鲜,便要受斧斤之斫。还有多少骑手奔劳涉险,多少牧监马匹横死,多少江船桨橹折断,又有多少人为之丧命?为相者,该当协理阴阳,权衡万事。荔枝与国家,不知相公心中到底是如何权衡,圣人心中,又觉得孰轻孰重?" 这是小说中李德善的高光时刻,压抑了近二十年的能量,从瘦弱的身躯里爆发出来,令堂堂卫国公一时都不能动弹。

  “我嫁的是他,又不是长安。”

  李德善一家因为得罪了右相而被流放岭南,却也因此躲过了安史之乱。故事的结尾,李德善带着妻女,在果园中当起了果农,帮忙重新栽种荔枝树。当年曾经作为贡品的岭南荔枝,硕大圆润,随处可摘,甜得女儿两眼放光。在这个远离朝廷纷争的世外桃源,李德善一家的生活重新开始。正如他妻子所说“他平日虽然笨拙胆小,可却会豁出性命,去守护他所珍视的东西。他在长安为了生计奔走,其实并不开心。这么做如果能让他念头通达,那边做好了。我嫁的是他,又不是长安。”

  小说围绕着复杂的唐代职官结构和行政运作机制展开,但读起来直摄人心,因为,这背后蕴含的机理是有共性的。各种利益的博弈、管理层内部的矛盾、职场的情商、不得已的违规,甚至还有不断修改需求的“甲方”。这不单是一部唐朝历史小说,它的内核是那么真实,描述的困境是那门现实,因为它直接洞察人性,而这是每朝每代都共通的。

【《长安的荔枝》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长安的荔枝》读书心得02-18

《长安的荔枝》读后感11-09

长安的荔枝读后感06-09

(经典)《长安的荔枝》读后感2篇01-02

[荐]《长安的荔枝》读后感15篇07-06

《长安的荔枝》读后感合集(2篇)11-14

荔枝的作文300字08-11

荔枝图序教案11-03

《荔枝图序》教案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