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

时间:2024-06-22 04:32:33 读书心得 我要投稿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集锦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集锦,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集锦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集锦1

  看到书名就直觉是一本“投我所好”的书,因为“牛奶”与“可乐”皆是我生命不可缺少的好东东。看完之后,确实大感过瘾,上瘾之处如下,愿与各位共享:

  1、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多问一个为什么,也许期间就有大文章。

  比如“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而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为什么女士衣服口子在左边而男士的在右边”,“为什么酒吧里白开水比花生卖得更贵?”这些都是我们司空见惯的现象,可是却少有人再深一层去追根溯源,作者引用这些例子来印证他的诸多“折扣经济学”、“机会成本”等概念,那么我们其实从同样的现象中可以找到其他学科领域的根源。

  例如,作者提到女士服装的扣子设计时,究其原因是历史上英国宫廷的服装都很繁杂,而女士的衣服多由仆人动手穿戴,而男士需要自己解决,所以如此设计。久而久之,约定俗成。那么,在如今追求混搭、崇拜中性的时代,是不是把女装设计成右排扣子,也会非常流行呢?消费者的心理发生了变化,历史的东西在一定时期内也就可以颠覆了;

  2、激发人的思考兴趣:

  除了非常严肃的学科根源探究之外,其实这本书一个很有意义的作用就是激发你碰到什么现象都会反问一句:为什么会这样呢?也许能找到答案,也许不能,也许找到的就是你自己的“*式答案”,这种思考的习惯与兴趣是难能可贵的;

  3、从B2C到C2B:

  书中多数是从企业如何追逐利润、如何控制成本的角度来探讨各种经济及生活现象;不过从消费者研究的角度来说,我们更需要从消费者的心理变化——企业顺应这个变化——相应的营销策略这样的思路来考虑,因为通常情况下,我们服务的客户在营销战术上的经验比我们更丰富,但他们缺乏的是对消费者的洞察、以及由此可能导致的前瞻性的趋势变革,所以,作为市场研究人员,我们可以从书中的.例子用“倒推”的思路想一想,企业为什么会推出这样的折扣方式或定价方式,迎合的是消费者的哪种心理需求,当我们找到根源后,对应到某种心理需求,我们可以为客户提供“有建设性”的策略建议;

  4、举例的方式,生动且形象,报告的表现形式也应如此:

  整本书读下来,不会觉得晦涩,彻底打消了“经济学”这座大山造成的心理障碍,这也是作者挥舞的大旗誓“将通俗进行到底”的决心。其实,调研报告的生硬与“大学教授的语焉不详”、“经济学中图表充斥”同理,尤其在为客户解决特定问题的商业调研中,客户要的并不是一本高深的教材,而是生动的原貌展现与易读性强的“工具书”,那么我们也不妨讲报告写得灵趣一点、诙谐一点、津津有味一点,我想,只要问题解决了,我们的客户不会而降低对我们的专业性的认可,反而会在他们的头脑中有一种这样的标签:零点的东西好用又好玩。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集锦2

  虽然我是一个临床医学生,但是抱着对经济专业的好奇心,我读了《牛奶可乐经济学》这本书。这本书其实讲的就是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事物,围绕这些事物所提出有趣的、常见而没有人思考过的问题,作者则用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其中潜藏的利益关系。

  在解释这些例子时,作者用得最多的是“成本效益原则”这一经济学原则。成本效益原则,是所有经济学概念的源头。它提出,惟有当行动所带来的额外效益大于额外成本时,你才应该采取该行动。它不仅仅被运用在经济中,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我们解决问题时也经常用到。即用最低的成本获得最高的效益,用最便捷的方法获得最大的成功,在有意无意间,我们遵循了这一原则。在分析成本和效益的关系、了解投入和产出比之后,相信我们今后在作出决定时会更加理性一些。书里有很多例子都是用这一原则来解释的:

  1.有些酒吧一杯清水卖四块钱,但免费的咸花生却可随意索要。花生的生产成本肯定比水高,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理解这种做法的关键在于,弄明白水和咸花生对这些酒吧的核心产品--酒精饮料的需求量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花生和酒是互补的。酒客花生吃得越多,要点的啤酒或白酒也就越多。既然花生相对便宜,而每一种酒精饮料又都能带来相对可观的利润率,那么,免费供应花生能提高酒吧的利润。

  反之,水和酒是不相容的。酒客水喝得越多,点的酒自然也就越少了。所以,即便水相对廉价,酒吧还是要给它定个高价,打消顾客的消费积极性。

  2.为什么机票现卖价格更高,而演出门票现买却更便宜?

  因为航空业主管们发现,出公差的商务人士更倾向于临时决定出行安排,而他们往往是高收入者,对价格并不敏感。而演出不一样,高收入者一般不愿意到最后一刻才买票,临时买票毕竟要面对不知道能不能买到、也不知道还有什么样的座位等不确定因素。事到临头才在售票口买票的,大多是对价格比较敏感的人。

  3.为什么“维多利亚的秘密”要提供价值数百万美元的镶钻胸罩,虽说从来没人买过?

  因为镶钻胸罩显然是个很能够吸引眼球的新闻噱头,而且成本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它的主要价值在于镶钻,而钻石很容易回收,可以重复使用。但是,它起到的作用却非常明显。它改变了人们对送礼物该花多少钱的参照系,把“别人花了几百万美元”的想法悄悄灌输到人们的意识里,于是,花几百美元买上一款高级胸罩就显得没那么荒谬了。

  通过这本妙趣横生的书,我很惊喜、很意外的看到了生活更深的层面,像我这样一个不爱思考的人,竟然能耐心看完一本关于经济学的书。没错,经济学并不一定是枯燥的,它也可以是耐人寻味的。相信越来越多人会认识到这一点,重视这一点,也会有更多人会因此喜欢上经济学!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集锦3

  《牛奶可乐经济学》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管理学院的教授,他喜欢在自己的课堂上给学生布置“博物经济学”作业,让学生提交生活中的问题,并以经济学的视角做出回答。这就是此书的蓝本。书中有很多经典问题例如:“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而可乐装在圆盒子里”“为什么女士衣服的扣子在左边而男士的'在右边”。

  其实,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可以用经济学原理来解释。“机会成本指你为了从事这件事而放弃的其他事情的价值”“ 成本效益原则是所有经济学概念的源头。它提出,惟有当行动所带来的额外效益大于额外成本时,你才应该这么做。”在生活中,多问几个为什,就可以减少我们的成本,提高效益。产品设计、供求关系、人际关系、心理学……等等各个方面都会影响成本和效益。阅读此书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很多看似复杂的事情,其实我们只是忽略了基本的概念,而基本概念往往都是一门科学的基础。同时,在生活学习中,我们也应该培养自己的发散思维,多思考才会有更多的发现。人生本身就像是一个正弦曲线,有波峰,也有波谷,但始终围绕着一个x轴。在失意时被批评,于是我们很容易将紧随其后的上升理解为批评带来的效果。在得意时被表扬,于是我们很容易将紧随其后的降落理解为表扬带来的负面效益。

  读《牛奶可乐经济学》,学习博物经济学是一项很好的学习本领。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集锦4

  《牛奶可乐经济学》介绍了微观经济学中两个最核心的概念,机会成本和成本效益原则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叫机会成本,本书给出一个解释,从事一项活动的机会成本,是指你为了从事这件事而放弃的其他事情的价值。有一个故事,讲地上的1000块钱,比尔·盖茨捡不捡的段子。如果他去捡的价值少于做其他事情的获得的收益。就不值得捡。所以简单的就是当机会成本>放弃的价值,那就应该做;要不然,就没有必要去做。对动物界的搏斗也是如此,当一方获得胜利,就可以享受雌性的权力的机会成本大于其它的一切。所以至死方休。

  其次,成本效益原则指出唯有当行动所带来的额外效益大于额外成本时,你才应该这么做。简单来说就是在学校小超市的东西的价值大于外面超市的价值时,你会把时间成本,交通成本都当成效益。有时会选择价高的东西。

  1、从产品设计中影响成本效益原则及运用

  一般而言,生产商并没有什么动力给产品增加新功能,除非这种功能所带来的产品价值(收益)大于其成本。产品设计既要包含最符合消费者心意的功能,又要满足卖方保持低价、便于竞争的需求。也就是说,产品设计必须在两者之间实现平衡。比如随着油价上涨,福特汽车就减产了最大的SUV车型Excursion,而加产了节能的混动力车。

  简而言之,就是产品设计的功能要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只有收益不低于成本时,才应当采取行动。如家里都有的冰箱,大部分都只有冷藏柜才有灯,而冷冻室很少有灯。这是由于大多数人打开冷藏柜的次数,比打开冷冻柜的次数要多的多,显然,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在冷藏柜安装灯的好处更大。

  我还记得,我第一次去给汽车加油时,发现油箱位置在车身的另一侧,油枪够不着。那为何制作商没有把加油孔统一设在汽车的一侧呢。那我们假设油箱总设在汽车司机的一侧,会发现,在交通高峰期时,所有车都只能排队等着加油,这种好处(收益),显然比偶然停错了方向带来的成本大的多。

  有时,我们还必须深入考虑历史源流,才能对产品设计功能做出解释。如为何我们会发现女装扣子在左边?这是因为扣子最初问世的时候,只有有钱人的外套上才钉扣子。按当时的风俗,男士自己穿衣服,女士则由仆人帮着穿。女士的扣子在左边,极大地方便了伺候女主人的仆人们。而男士扣子在右边,一方面是自己穿衣服,还因为用右手拔出挂在左腰上的剑,不容易被衬衫给兜住。那么如今没有仆人伺候穿衣了,为何女装扣子依然留在左边呢?这是因为规范一经确立,就很难改变。并且,部分女士恐怕还觉得,当众穿扣子在右边的衬衣会让人以为她穿的是男士衬衣。

  2、微观经济中最核心的供求定理

  “没有免费的午餐”原则提醒我们,要小心的提防那些太过美好的机遇。如果你的投资顾问声称某公司的股票价格过低,那么,他所说的实际上就等于桌子上摆着免费的午餐。可是,如果真是这样,总不会一直没有去吃吧。如同我们在路上看到有一百元钱,而没有人去捡,那是假的机率是很高的。钱不会躺在地上专等着你去捡。不管是过去,还是未来,赚取真正财富的唯一方式,仍然是天赋、勤俭、幸运、再加上艰苦的劳动。

  一般来说,我们认为一向新技术的出现,会极大的提高生产率,并且率先采纳新技术的公司,会由此获取大量的利润。可是,一旦竞争者也采用了同样的技术,那从长远来看,新技术所节省下来的成本,并不会给生产者带来更高的利润,而是降低了产品的价格,使消费者受惠。

  “一价定律”原则指出,任何试图利用富人愿意多花些钱想法的供应商,都会给竞争对手创造出直接的获利机会。即便卖家们联手向富人们卖高价,穷人也会从中作梗。他们会按穷人的低价买进食盐,再把价格调得比盐商卖给富人的盐价稍微低些,转手卖给富人,从中获利。随着这种人越来越多,差价也越来越趋近于零。

  3、收入与贡献之间的关系

  近年来,开发工程师的工资水涨船高,这是由于他们的需求量提高了。这是受制于供求关系原理。当开发工程师供应量增加,那他们的工资水平往往就会下降。

  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原则:雇员的工资与他们为雇主在盈亏平衡点之上所创造的价值大致成正比关系。此解释了为何收入最高者的薪水比普通人涨的快的多。这是由于技术的高速发展,提高了最有能力的人的个人优势。当然优势更强大,竞争更激励,高层管理者薪资的增长,主要因为管理者的决策对提高公司业绩越来越重要。当我们可以影响别人越大时,我们所获得的回报越大。

  在产品市场,商品的价格取决于其特性。比如,高分辨电视机就比传统电视机要贵。在劳动力市场,情况是一样的,特定工作的薪资取决于其特性。“补偿性工资差别”理论提出,倘若其他相关因素一样,为什么风险更大、需费更多工夫、工作地点肮脏或气味难闻的工作,工资一般会更高。如同在高档餐厅中,一名侍者的工资要比助理厨师高的多。对餐厅的成功而言,两份工作都很重要,成为一名优秀助理厨师所需要的经验、天赋和训练,比做一名好侍者要多的多。为什么收入反而低了。这是因为不少需要熟练技能的工作,工资相对较低,是因为它们是迈入心仪工作的垫脚石。因为从事助理厨师的工作为晋身主厨提供了必要的训练和经验。而主厨,是一个受人尊敬且收入优厚的职业,而待者却是一个终极岗位。如果你正在考虑换工作,或孩子在考虑自己未来要追求什么事业,可以认真考虑下自己的职业选择。起初,好些人唯一的`目标就是要找份薪水尽量高的工作。但诚如我们所见,高工资意味着要在职业满足感等其他重要方面作出让步。要是碰到薪水太优厚的工作机会,可得小心核查。要是条件好得叫人没法相信,那你最好别信。

  专业人士所得的服务报酬,可能会影响他们提供的建议。医生为患者提供的每项服务,都会获得相应报酬。医生会建议我们立刻进行一系列常规检查。而如果是不管患者接受多少服务,医生都获得同样报酬时,他们必然偏爱观望策略。

  4、商品生产、定价与竞争

  上面说的一价定律不适合电影放映市场,如电影票价高价不同,或给特殊群体(学生、老人等)打折,这些人的需求对价格敏感,但与黄金和食盐不一样,电影票无法随意转售。但在实际的产品市场中,套利的可能性限制了垄断者向特殊买家索取高价的能力。但为了突破这一局限,卖家允许顾客以折扣价购买,但前提条件是顾家必须首先跃过某种门槛。最常见的例子就是适时贱卖。愿意付出努力的买家,必须跃过这两道门槛:其一,热衷于买折扣商品的购物者,必须提醒自己,商品什么时间开始打折;其二,必须耐心等待,把要买的东西推迟到打折的时候再买。只有时间机会成本低的人,一般没有折扣就不会买的。

  记得我去青岛玩的时候,预订了一家宾馆,房价大概是200元。登记的时候,我注意到有个小牌子上说:“300元升为金卡,并可住两夜”,我很好奇,问过之后,对方告诉我,300元可以直升金卡会员,并可以拿到150元的房价。这里我为了获得折扣所要跃过的门槛是,问一个简单的问题,由于这个门槛太容易清除,我禁不住想,怎么会有人不问问看呢?结果,前台职员告诉我,大多数人都没有注意过。从卖方的观点来看,设置折扣门槛的做法管用是因为,对价格极度敏感的潜在买家会发现,门槛很容易跨过,而其他对价格不那么敏感的顾客则会觉得困难,甚至干脆觉得不值得费功夫。一些客人恐怕会觉得询问特价不体面,对价格也并不敏感。还有一些客人,比如能报销房价的商务人士,根本就不在乎。

  凡是具有规模经济生产流程的卖家,都必然会用到设置折扣门槛这一工具。对价格敏感的买家打折,同时无需对其他顾客降价,能推动生产者扩大规模,降低平均生产成本。为何家用电器零售商会在炉具和冰箱上敲出凹痕?这是因为本来有一部分电器,在运送过程中会出现细小的碰撞损伤。零售商并不将这些电器送回工厂修理,而是直接降价卖掉。而这种打折安排的目标,都是向那些不会以标价购买产品的潜在顾客提供一个价格突破口,同时尽量少让其他买家利用折扣。要参加瑕疵品特卖会,顾客必须迈过三道坎。首先,他必须不怕麻烦,找出特卖会何时举行;其次,他必须记住日子,在那天专程赶到特卖会;最后,他必须容忍冰箱有瑕疵的事实。大多数高收入者连迈过一个门槛都懒的做。

  强迫买家跳过门槛,获得享受折扣价的资格,必定需要买家付出能够跳过该门槛的努力。但在某些情形下,折扣门槛只不过是需要掌握一定的信息。一旦你掌握了这种信息,就能享受到较低的价格,又无需付出额外的努力。如星巴克出售的咖啡分为3种规格:高杯(12盎司)、大杯(15盎司)和超大杯(20盎司)。但从技术上来说,普通的一杯咖啡,应该为8盎司,6盎司即可。为何星巴克不卖标准杯咖啡呢?实际上,他是买的。需要找服务生要“小杯”,但售卖单上并未列出“小杯”,而知道这点的顾客也很少。

  5、公共资源

  市场中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往往造福了所有人。举例来说,生产者采用节省成本的创新,是希望获取更高利润,但由于竞争公司的群起效仿,产品的价格下降了,最终得益的是消费者。但认为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之间存在深刻矛盾的人,乃是进化论之父达尔文,他的中心论点是,自然选择偏爱有利于个体成功繁殖的特性与行为。至于这些特性与行为对整个物种是否有利,则不在考虑当中。一些特性,如智力,不仅有利于个体的成功,对整个物种的利益也有好处。而另一些符合个体利益的特性,只会对整个物种造成损害。如雄麋鹿的硕大犄角,有助于赢取雌性,可要在繁茂的树林里碰到狼和其他食肉天敌,想要逃跑可就难了。而犄角较小的能相对安全逃生,但它接触不到雌麋鹿,所以它的基因的副本不会出现在下一代身上。

  超大的犄角,属于一种可以称之为“对个体来说是好事,对群体来说却没有用”的特性。成本效益原则认为,当个人效益超过个人成本时,个体会采取行动。比如渔夫出海打鱼,结果必然导致过度捕捞,形成“公用品悲剧”。我们去医院看病,不少医生都会开发抗生素类药品。可病人每一交吞服抗生素,细菌产生抗体的风险也随之增加。但为何还有这么多医生开呢?跟海洋过度捕鱼一样,个别渔夫的捕鱼量,本身不足以对鱼群数量造成重大影响;同理也是,然而,每当医生开出抗生素,引起患者感染的细菌很可能会有一些得以幸存。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异也逐渐积累,最终,幸存细菌的抗药性越来越强。最终肯定会催生也更多带抗药性的有毒变异细菌。

  为何公园里的樱桃,要不就是酸的,要不就没有了。这是因为在公园里,人人都有自由采摘樱桃,所以动机也就不同,人人都知道再等久点樱桃的味道会更好,可要真等太久的话,树上早就没有樱桃可摘了。

  所以倘若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不一致,人们会采取多种措施加以协调。如最近喜欢的冰球比赛,选手不带头盔滑冰,能增加球队获胜的几率,可不戴的不利方面是容易受伤。如果个人认为提高获胜几率比个人安全更重要,就会放弃头盔。所以规定都需要戴头盔。

  6、产权明晰的重要性

  强制执行产权的艰巨性,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何以某种方式管理资源比其他方式更有效。我们可以注意到几乎每年环保主义者都会上街游行,谴责国际捕鱼业对许多大型海洋哺乳生物的生存造成了威胁。而从来没有人上街抗议,号召大家拯救小鸡。这是为什么?简单来说,鸡从来没当过濒危物种。但这就引出另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物种濒临灭绝,有的却没有?鲸鱼的数量锐减,是因为没人拥有鲸鱼。它们在公海里大巡游,而好几个国家拒绝遵守保护鲸鱼的国际条约。鸡和鲸鱼都有经济价值。人们对鸡能享有可靠的所有权,但对鲸鱼却不能。这一事实解释了前者繁衍不息,后者濒于灭绝的原因。

  个人动机与集体动机不符,当然不是国家对行为加以管制的唯一原因。比方说,在安全领域,不少人认为,个人大多缺少必要的信息和远见来做出明智的抉择。这种家长做派的管理方式,常常引得一片争议。但有关儿童的此类决定,却更有可能受到民众的支持。因为大多数成人都同意,儿童无法自己做出明智的安全决定。但考虑这类规则具体采取何种形式的过程中,成本效益原则仍然扮演着中心角色。比如在汽车上必须安装儿童安全座椅,飞机上却不用。这是因为在汽车上后座总是有足够的空间允许你做这件事。既然边际成本为零,而边际收益则是提高了孩子坐车的安全性,那么在开车时把孩子系在安全座椅里极为合理。而飞机上,你必须多买一张机票才能把孩子用安全带固定在座位上,而在搭乘飞机是为孩子提供额外的安全保护太昂贵,这么说恐怕会让许多人觉得不舒服,但确实如此。所以他们紧紧地抱着孩子,希望一切顺利,而不是多花钱再买个空座。校车上也同样如此,校车本身就很安全。在校车上增设安全带的成长,不如改善校车站台旁行人过街通道的安全性。

  7、行为经济学,即把心理学引入经济学来分析问题

  在做决定时,人们有时会依赖错误的信息,还有的时候,他们会从正确的信息中推导出错误的结论。比如,我们在买二手房时,买房人常带客户看两栋差不多完全一样的房子,可其中一栋比另一栋既便宜、环境又好。这是因为人们往往会在两个选项中做对比。当发现一栋比另一个好太多的时候,就像捡到便宜一样。这种手法经常奏效。

  8、经济学对非正式的社交关系市场的影响(如爱情、婚姻等)

  非正式的社交关系市场,也要受支配其他市场行为的供求逻辑所影响。在我们的周围会发现男女初婚年龄延后了。原因之一是,随着收入的提高,人们接受到更多的教育,一个人找到工作所需的教育量也因此提高。对男女双方来说,早结婚的机会成本提高了。比如,结婚早的人很难拿到大学文凭,生了孩子的年轻家长就更难了。此外,从人们希望跟成功者结婚的角度而言,预测对方是否能获得成功所需的信息,不如以前那么容易获得了。以前,早结婚的一大好处是,趁着好人全被别人抢走之前,找个有魅力的伴侣先下手为强。但现在的人凭借较高的收入,较高的教育水平,迁居的灵活性也比从前大,人们总能碰到潜在的结婚伴侣。所以,年轻时错失有魅力伴侣的机会成长,不如以前那么高了。以前早结婚,是希望在自己身体健康强壮,有能力满足抚养下一代的需求时,及时生下孩子。但随着健康水平和寿命的普遍提高,这个好处也渐失意义。由此可见,早结婚成本提高了,收益却减少了。这有助于说明人们初婚年龄提高的原因。早婚的现象,也可以看做是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冲突的又一个例子,从所有人的角度来看,等得久更好,但对个人来说,最有利的策略是好机会一出现就牢牢抓住。

  通过用经济学的眼光看待问题,除了能帮助你在市场中做出更明智的决策之外,还有其他许多丰厚的回报。基本上,既定环境的方方面面以及人类和动物行为的所有特点,都是成本与效益相互消长所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结果。凭着敏锐的目光,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可以把找出这些有趣的现象当做一种美妙的智力冒险。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集锦5

  由康奈尔大学的教授罗伯特·弗兰克大师写的《牛奶可乐经济学》一书第一次让我感受到经济学如此有趣如此亲切!由大师写作而成的书是一本深入浅出类似于睡前读物或者适宜下午休憩的科普类读物。它通俗易懂,把原本高高在上、书本数理式的、学院式的经济学,彻底变成我们随处可见、亲切可人的身边经济学。“牛奶可乐”在本书中成为通俗代名词,它代表我们生活中司空见惯而又未注意到的现象。

  比如:为什么牛奶的盒子是方的,可乐瓶子是圆的;为什么酒吧中不值钱的水要收费而花生米却免费;为什么饮料可以免费续杯等等问题。但是阅读完每一个章节的提问后就会明白这些我既定的思维里认为理所应当的现象,居然都可以在经济学的角度得到合理的解释。本书实在是神奇、不可思议。

  本书每一章前会提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既是作者循循善诱的一种方式也是我们生活中经典的小例子。其中给我印象深刻又简单易懂的例子有两个。一个是有些酒吧一杯清水卖四块钱,但免费的咸花生却可随意索要。花生的生产成本肯定比水高,那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理解这种做法的关键在于搞明白水和咸花生对这些酒吧的核心产品——酒精饮料的需求量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花生和酒是互补的。酒客花生吃得越多,要点的酒类也就越多。既然花生相对便宜,而每一种酒精饮料又都能带来可观的利润率,那么,免费供应花生能提高酒吧的利润。反之,水和酒是矛盾的。酒客水喝得越多,点的酒自然也就越少了。所以,即便水相对廉价,酒吧还是要给它定个高价,打消顾客的消费积极性。

  另一个例子也同样是简单有趣的.。为什么最畅销的书常常打折销售,而最热门的电影却不打折?因为对电影院来说,最稀缺的资源不是电影本身,而是座位。大受欢迎的电影即使不打折也会满座,出于收益最大化的考虑,电影院有理由不给票价打折。但是书不一样,如果预见到哪些产品更热门,卖家往往可以提前准备好充足的库存。卖家给书打折以促进销量,是更有利的做法。

  通过书中以上这类种种的小例子,我逐渐在生活中感受经济学的魅力。经济学这一综合了物理、化学、政治、心理学等等学科的经济学不再让人听而生畏,因为经济学它就源于生活。在平时的生活中尝试区理解最晦涩难懂的公式和高深的理论何尝不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学习新方法呢!我想罗伯特·弗兰克大师写作本书的宗旨一方面是帮助我们爱上经济学,用经济学去帮助我们更巧妙地生活另一方面也是鼓励读者积极的思考,并把思考用于生活当中。理论是枯燥无味的,但是通过生活中的点滴领悟理论背后的真谛是醍醐灌顶的!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集锦6

  寒假向图书馆借了一本由美国罗伯特·弗兰克写的《牛奶可乐经济学》。最初还怕因为对经济必修一内容理解不好会看不懂经济学的书,翻开书立刻消除我所有顾虑。我想就算是没学过经济学的人,只要识字,都能读懂书中大部分内容。这让我感觉好多了,还好没借一本枯燥的`理论书。我还曾一度认为经济学那些死板的条条框框的内容没有用,这本书完全否认了我的观点,它具体细微地从生活中各个方面阐述经济学在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它并不是一直在空讲大道理。它都是举身边最普通但我们不常关注的例子给理论坚实的后盾。

  看完这本书,虽然不理解为什么要取这个名字,但是有收获就好。走在大街上我也会下意识挑出一些东西侃侃而谈。书中有几个事例我觉得十分有趣。比如“为什么硬币上的人像是侧面像,但是纸币上的人像是正面像?”(当然是美元,人民币的硬币刻的是花)因为硬币上刻画出辨认度高的正面像是十分困难且成本高,而且在流通中容易磨损,所以没有这个必要。但是在纸币上画正面像,精致而复杂,成本低还可以辨别真假。另一个有意思的例子是“为什么鲸鱼濒临灭绝,而鸡却没有繁衍之忧?”我刚看到这个问题时就蒙了,等看完觉得是可爱的推理。书中说因为鲸鱼不被人拥有。捕鲸人知道,如果自己不捕鲸它们就会被其他捕鲸人捕走。但鸡大多是被人拥有的。如果鸡被人杀了一只,主人肯定会要求赔偿,然后再买进鸡维持平衡。虽然鲸鱼和鸡都有价值,但由于没有所有权,导致鲸鱼濒临灭绝。

  看完这本书,我深刻了解对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或许就在思考为什么的答案中找到许多乐趣。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集锦7

  这是我生平读到的第一本经济学著作,它和以往由晦涩的专业术语、复杂的数学公式堆砌成的书籍不同的是,此书主要从发生在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中的一些大事小事入手,透过这些小智慧,印象中高深莫测的经济学原理一一得到解密。

  从未想过,一向让人避之不及的经济学著作,在作者独具一格的构思以及妙笔生花的描述下,仿佛就在看故事书一样,生动有趣。

  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

  为什么女士衣服的扣子在左边而男士的在右边?

  为什么酒吧便宜的白开水收费,而成本更高的花生米却收费?

  为什么全新的二手车要比新车便宜得多?

  为什么餐厅都为饮料提供免费续杯?

  为什么女模特要比男模特挣得多?

  乍一看,你以为你一不小心进了一个八卦论坛,可是随着一个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得到解密,你才发现,原来,这些被我们忽略的小细节背后隐藏了那么多有趣实用的经济学原理;原来,经济学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贫瘠的思维一直未挖掘出来而已。

  书名《牛奶可乐经济学》来源于书中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牛奶盒子是方的,而可乐的瓶子是圆柱形的?通读本书后,你会发现,这个以为根本不需要思考的问题,竟然用到了经济学原理。

  拿储存成本来说,软性饮料大多是直接就着容器喝的,所以圆柱形容器拿着更称手,抵消了它所带来的额外存储成本。而牛奶,大多数人不会就着盒子直接喝,所以它不大可能装在圆柱形容器里贩卖。

  另外,可乐一般放在便宜的开放式货架上,牛奶则需要放在冰柜里,耗电的同时提高了运营成本,很显然方形容器比圆柱形容器更节约空间,而在经济学上,节约就意味着在侧面增加收益。

  这么一说,是不是有种脑洞大开的感觉。当然,有趣的还在后头,接下来,我们继续。

  为什么酒吧清水卖4元,花生米是免费的?因为,对酒吧来说,酒是创造高收益的重要介体,如果用户喝水多,则意味着对酒的需求降低了,整体收益也跟着走下坡路了。当然,酒吧会绞尽脑汁解决问题的,于是,聪明的老板就会推出:成本低廉的清水卖4元,成本更高的花生米却免费。

  假如你不懂经济学,你可能认为老板的脑袋被门缝夹了。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花生米是极好的`下酒菜,用户花生米吃多了,就会加大对酒的消费,哪怕表面上花生米的成本要高于清水,可是有了花生米对酒的间接促销,花生米的成本显得微不足道了。毕竟,获得高收益的源头还在于酒嘛。

  本书列举了很多妙趣横生的例子,可是书的中心主题就两个:成本与供需。整本书通读下来,对作者的思维能力深为佩服。原来,不论我们做什么,我们都要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知与判断,尤其在经济活动中,我们一定要养成“先谋后动”的习惯,透过现象看本质,只有这样,我们的一系列规划才可能在实践中有条不紊地进行,尽可能地规避风险,实现收益最大化。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集锦8

  读了这本《牛奶可乐经济学》以后,发现了很多浅显易懂的生活中的经济学示例,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打折经济学的这一章。大家都爱打折,打折可以购买到自己心仪的东西,有的时候甚至会购买一些平时用不到的东西,这一点在我母亲身上尤其明显。

  理性的分析来说,打折对商家和消费者都是是一件好的事情。巴菲特就说不管是买袜子还是买股票,我都喜欢在打折的时候买高档货。

  而对商家来说,客户分为对价格敏感性和对价格不敏感的类型。价格敏感型的人,当他看到打折信息,就会对他有促进消费的作用。

  好多商家对打折采用了一个门槛式运营。比如淘宝里面的优惠券,如果价格敏感型的人,比如说我自己,当我买一个东西,我会先进首页去看一看,有没有这个店铺的优惠券可以领取,或是将链接发给专做返利的查询下,有没有隐藏优惠券。但是有的人买东西,是对价格不敏感的,他可能觉得做这些事情很浪费时间,他可能就不会做到这一步,就会直接直接购买。对于商家来说,两种顾客他都可以挣到钱,所以都需要。

  通过打折,商家可以一方面是可以消耗掉自己的库存,如果没有库存,也可以采用打折来作为一种营销的方式,卖出更多的产品。

  打折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普遍,比如伊藤,晚上八点钟以后他的食材区:熟食、面包、蔬菜等,好多东西都是打五折的。比如我们买衣服,换季的时候都是要打折的。比如好多服装或者是品牌店铺的VIP是有VIP折扣的,有很多人甚至会为了这个折扣,越过一些门槛成为商家的VIP的会员。

  那么我们以伊藤的这个打折的策略,来分析一下里面蕴含的经济学。伊藤对打折设置了门槛,就是晚上八点钟以后。如果价格不敏感的顾客,他可能就不愿意等到八点钟以后再来逛商场,他可能在白天的时候就来了,而价格敏感的人呢,他有可能会特意等到八点以后才,或者是他本来没有这样一个购物的需求,那么他也会在八点以后,逛上一逛,说不定就会购买一些的东西。伊藤采用这个打折的策略,如果他能够获得的.总的利润额比不采取打折策略获得的利润总额有所增加,那么他这个策略就是成功的。很显然他各个门店都在使用这个策略,说明这个策略的确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策略。

  打折和股票有什么关系呢,巴菲特在好股票打折的时候买入,那么股票为什么会打折,股票打折其实有可能是因为市场环境导致整个基本面不好,也有可能是因为,这家公司犯了什么错误导致市场对它不看好,比如之前的茅台塑化剂超标的事件,茅台不可能主动往酒里面加塑化剂,但是事实客观存在,导致市场对它有消极的反应,股价跌到了一个相对低点,其实这个时候就是买入的好时机。总之,好的公司都是需要等机会的,有可能是几年时间等一个机会。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集锦9

  读过《牛奶可乐经济学》这本书以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这本书是我曾经对经济学误解的救赎。对于刚刚开始接触经济学的我来说,每天面对一些令人头疼的公式,一些学术的名词,让我对自己的专业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不过,通过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了生活中到处存在着经济学,经济学正生动地编织着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身边的大事小情都可以用经济学原理一一解决,这让我对经济学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下是我读过本书以后的一点小小的感受。

  一、生活中多问几个“为什么”也许我能收益很多

  全书以发问的方式来引起读者的兴趣,我是一个好奇心很重的人,所以自然对这本书有着浓厚的兴趣让我把它吃透。作者会在开篇发问,“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卖,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卖?”“为什么打开冰箱时,冷藏柜会亮,冷冻柜却不会亮?” “为什么女装的扣子在左边,男装的扣子却总是在右边?”······这一系列的设计方式问题,其实都是蕴含着经济学的道理。产品的设计既要包含最符合消费者心意的功能,又要满足卖方保持低价、便于竞争的需求,这也就是说,产品设计必须在两者之间保持平衡。产品设计的功能要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并且细节上的设计还与几何学原理有一定的关系。就拿牛奶可乐的例子来说,一是因为消费的习惯,可乐大多是直接就着容器喝的,所以圆柱形拿在手里更方便,而牛奶却不是这样,虽然有的配了吸管。二是产品的不同特性,牛奶需要专门装在冰柜里,运营成本高,用方盒子装无非就是能节省点贮存空间,我们在超市看到可乐大多放在开放式货架上,运营成本低。冰柜里的存储空间相当宝贵,从而提高了用方形容器装牛奶的收益。因此,多问几个“为什么”,可以减少我们的成本,提高收益。

  二、经济没有多么的复杂,它来源于生活,我们也要将它运用到生活

  这本《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没有沉闷感觉,至少给我们一是它讲了个朴素的道理:经济学也没什么了不起。现在经济学被经济学的精英们越挖越深、越整越难了,没有研究出几十个看不懂的公式,没有成堆的术语创新,那就成不了好专家。所以大家都怕了,不敢琢磨。其实,就拿最低成本、最大产出这个原理来说,无非就是牛奶用方盒子装能节省点冰箱空间,可乐用圆瓶子拿在手里方便的道理而已,就是没有读过书的人都知道装箱子的时候放方的东西能归置得整齐一些。想起了“理论来自于生活”这句简单的道理。“为什么在酒吧喝水要钱,却又提供免费的花生米呢?”在生活中我们会认为自己占了多大的便宜,而因此津津乐道的时候,却不知道自己的钱已经悄悄被商家赚取。酒和花生米是互补的,酒客花生吃的越多,要点的酒自然也就越多,而酒精饮料的利润又是相当可观的,所以花生是免费的。而没有人愿意一边喝酒一边喝水的,所以食客如果选择水那酒的量自然也会下降,因此水的价格也是不菲的。这也因此提醒了大家一个道理:“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所以这也提醒了我要在生活中时时都擦亮我的双眼,减少自己的利益损失。

  三、每个人其实都是自己生活中的`经济学家

  庄子曾经说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从古至今,我们都受到利的困扰,也因此这么多人都选择经济学,因为每个人都想争取到自己最大的利益,当然我也不例外。但是这本书告诉我,抛开那些烦人的公式,其实生活中我就是自己的经济学家。从这本书的名字上就不难看出,牛奶、可乐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饮品,而牛奶对于我这种身体差的人来说更是已经成为生活中的必需品。但是我却从来没有对这里面所蕴含的经济常识有丝毫的察觉,这一问题给我也敲响了警钟。在前不久的国家干部考试中,据报道常识题中最后一道选择题,让许多考生傻了眼:在超市常看到牛奶装在方形的容器中出售,而碳酸饮料则常装在圆形容器中出售。下列关于此现象的原因解释不合理的是?

  A、视觉上圆形比方形更柔和舒缓,吸引更多的顾客购买;

  B、圆柱形易拉罐下底可做成半球形凹槽以承受更大的压力;

  C、牛奶通常需要存放在冷藏柜中,立方体容器更节约空间;

  D、碳酸饮料通常直接用包装罐饮用,圆柱形拿在手里更舒服。

  对于读过这本书以后的人来说答案无疑选A。我想这就是读书的好处,它不仅让我对自己的生活实践多了许多思考,更是增长了我的见识,让我对自己生活有了不同角度的认识,更加合理的安排我的资金。让我在生活中成为一名正真的经济学家,做到学以致用。

  生活中许多的小例子都可以用机会成本和成本效益原理解释清楚。同样的道理,我们在工作中要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的技巧也不尽相同,要想全面的自如应付,就必须对本行业的一些原理有深刻的理解和透彻的领悟,因为不同的表象归结起来都是不变的道理,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学习领悟原理的过程,就是将书本知识内化成自身能力的过程。悟出了原理同时也就提升了思想水平和行为能力。我们追求速成更要追求功力。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集锦10

  看到书名就直觉是一本“投我所好”的书,因为“牛奶”与“可乐”皆是我生命不可缺少的好东东。看完之后,确实大感过瘾,上瘾之处如下,愿与各位共享:

  1.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多问一个为什么,也许期间就有大文章。比如“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而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为什么女士衣服口子在左边而男士的在右边”,“为什么酒吧里白开水比花生卖得更贵?”这些都是我们司空见惯的现象,可是却少有人再深一层去追根溯源,作者引用这些例子来印证他的诸多“折扣经济学”、“机会成本”等概念,那么我们其实从同样的现象中可以找到其他学科领域的根源。例如,作者提到女士服装的扣子设计时,究其原因是历史上英国宫廷的服装都很繁杂,而女士的衣服多由仆人动手穿戴,而男士需要自己解决,所以如此设计。久而久之,约定俗成。那么,在如今追求混搭、崇拜中性的时代,是不是把女装设计成右排扣子,也会非常流行呢?消费者的心理发生了变化,历史的东西在一定时期内也就可以颠覆了;

  2.激发人的思考兴趣:除了非常严肃的学科根源探究之外,其实这本书一个很有意义的作用就是激发你碰到什么现象都会反问一句:为什么会这样呢?也许能找到答案,也许不能,也许找到的就是你自己的“*式答案”,这种思考的习惯与兴趣是难能可贵的`;

  3.从B2C到C2B:书中多数是从企业如何追逐利润、如何控制成本的角度来探讨各种经济及生活现象;不过从消费者研究的角度来说,我们更需要从消费者的心理变化——企业顺应这个变化——相应的营销策略这样的思路来考虑,因为通常情况下,我们服务的客户在营销战术上的经验比我们更丰富,但他们缺乏的是对消费者的洞察、以及由此可能导致的前瞻性的趋势变革,所以,作为市场研究人员,我们可以从书中的例子用“倒推”的思路想一想,企业为什么会推出这样的折扣方式或定价方式,迎合的是消费者的哪种心理需求,当我们找到根源后,对应到某种心理需求,我们可以为客户提供“有建设性”的策略建议;

  4.举例的方式,生动且形象,报告的表现形式也应如此:整本书读下来,不会觉得晦涩,彻底打消了“经济学”这座大山造成的心理障碍,这也是作者挥舞的大旗誓“将通俗进行到底”的决心。其实,调研报告的生硬与“大学教授的语焉不详”、“经济学中图表充斥”同理,尤其在为客户解决特定问题的商业调研中,客户要的并不是一本高深的教材,而是生动的原貌展现与易读性强的“工具书”,那么我们也不妨讲报告写得灵趣一点、诙谐一点、津津有味一点,我想,只要问题解决了,我们的客户不会而降低对我们的专业性的认可,反而会在他们的头脑中有一种这样的标签:零点的东西好用又好玩。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集锦11

  这本书主要是利用经济学原理,举出了很多小例子,探讨了我们亲身观察到的事情或者行为模式中有趣的问题。从事一项活动的机会成本,是指你为了从事这件事而放弃的其他事情的价值。学习的最好方式之一,就是把它叙述出来。因为我们这个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变得擅于讲故事,几乎每个人都能轻轻松松的吸收以叙述形式表达的相迎信息。最后介绍一个成本效益原则。成本效益是所有经济学概念的源头。它提出,唯有当行动所带来的额外效益大于额外成本时,你才应该这么做。

  带着这些浅显的知识来开启这本书吧。

  1、产品设计既要包括最符合消费者心意的.功能,又要满足卖方保持低价,便于竞争的需求。这也就是说,产品设计必须在两者之间实现平衡。产品设计的功能也要符合成本效益的原则。比如打开冰箱时,冷藏柜会亮,冷冻柜却不会亮。

  2、供求关系。一家电子商务公司的最大价值,并不在于它可能在多大程度上提高生产率,而在于它到底创造了多少利润。从长远来看,新技术所节省下来的成本,并不会给生产者带来更高的利润,而是降低了产品的价格,使消费者受惠。对特定产品的需求,是衡量有多少人愿意买它的一种尺寸。特定产品的供应量,则是有多少生产者愿意提供该产品供出售的一种简明尺度。例如,为什么很多电脑制造商免费提供市场价格超出电脑本身价格的软甲呢。

  3、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原则是,雇员的工资与他们为雇主在盈亏平衡点之上所创造的价值大致成正比关系。

  4、在实际的产品中,(尤其是昂贵的产品)市场中,套利的可能性限制了垄断者向特殊买家索取高价的能力。卖家允许顾客以折扣价购买,但是前提条件是顾客必须首先跃过某种门槛。

  5、市场中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往往造福了所有人。追求个人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处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当个人效益超过个人成本时,个体会采取行动。

  6、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建立在以下隐含前提之上,个人的回报只取决于绝对绩效。但事实上,生活里大多数事情都是以相对位置定高下的。

  7、市场上有两种买家,一种是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人,一种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在做什么的人。头一种买家,因为考虑到自己缺乏知识,不明白价格与质量存在的可见联系暗示着什么,有时能够限制自己的损失。

  8、人均收入,是各国之间最显著的一个差异。不同收入的人大多会做出不同的选择,不管他们的文化背景如何。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集锦12

  “农民以体力劳动从事耕耘,商人以其审时观变从事贸易,手工业者以其精工巧技制造器械。”这世界上无人不在追求着“利”。经济学是现代的一个独立学科,是关于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从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开始奠基,现代经济学经历了200多年的发展,已经有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众多专业方向,并应用于各垂直领域,指导人类财富积累与创造。

  看到这些,你是否犹豫了呢?虽然经济对我们很重要,可碍于经济学对于我们来说无非就是一些复杂的公式图表和概念,所以我们都不约而同的略过了经济学。当然,我也是这样认知的。可是却有一本书彻底颠覆了我对经济学的认知。它就是《牛奶可乐经济学》。

  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可乐却装在圆盒子里?为什么女士衣服的扣子在左边而男士的在右边?为什么餐厅都为饮料提供免费续杯?为什么大学教授说话语焉不详?为什么……这就是那本书的导语,也就是这本书带我走进了经济学的另一个世界。

  这本书分析的'简明扼要,读完之后我也就顺理成章的知道了这一系列的设计方式问题,其实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都是蕴含着经济学的道理。产品的设计既要包含最符合消费者心意的功能,又要满足卖方保持低价、便于竞争的需求,这也就是说,产品设计必须在两者之间保持平衡。

  看完之后,同学们是否都有了跃跃一试的打算呢?那么就行动起来吧!因为这本书是不会让你失望的!

  这就是我对这本书的一点小见解。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集锦13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然而现下的经济学书籍大都晦涩难懂,这就常常使得读者阅读时感觉十分头疼,更不用说“快乐”、“光彩”和“才干”了。但是,今天笔者要推荐的《牛奶可乐经济学》又确实是一本能给人快乐、光彩和才干的书籍。

  这本书通俗易懂,妙趣横生,虽其所涉经济学知识并不十分深入,但对于初学经济学者进一步了解经济学仍然颇有益处。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教授、著名的博物经济学家罗伯特·弗兰克总会在自己的经济学概论课上给学生布置一篇书面作业:“利用经济学原理,探讨你亲身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模式中的有趣问题”,借此收集了生活中各种经济学问题。经过二十多年的收集与整理,便有了《牛奶可乐经济学》的出版。

  不同于其它经济学家用公式、图表和专业术语等难于理解的形式写就的经济学著作,罗伯特·弗兰克的《牛奶可乐经济学》舍弃了那些晦涩难懂的语句以及非专业人士无法理解的图表公式,而是采用通俗的语言并且列举各种妙趣横生的小故事向我们揭开了经济学的神秘面纱,让初入经济学甚至从未学过经济学的读者都能够看懂并产生兴趣。

  这些小故事无疑都是源自生活并且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虽然其中的很多例子取材于美国,但中国也同样存在类似的事件和案例,这让我们读起来不至于感到陌生或者不知所云。

  法国著名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所说的“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如果应用在在这本书里,就可以转化为“生活中不缺乏经济现象,而是缺乏应用经济原理解释经济现象的心”。生活中有太多太多人们司空见惯以至于常常忽视的现象,比如: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卖,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卖.为什么很多酒吧喝水要钱,却又提供免费的花生米.为什么很多餐厅都为饮料提供免费续杯.为什么许多超市24小时营业.为什么全新的二手车比真正的新车便宜得多等等。

  诸如此类的现象,作者在书中列举出了不少,这帮助读者去重新审视这些生活中的问题,不止于此,他还总是会运用经济学原理向读者进行解释,在这一过程中读者常会不知不觉地获得掌握并灵活应用经济学原理的能力。

  在这本书中,作者介绍了机会成本概念、成本效益原则、供求定理、产权明晰、信息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等所有学习经济学的人都必须掌握的一些原理。没有公式图表、没有专业术语,作者以一些睿智的、有趣的小故事巧妙的进行了原理解释。比如在提到成本效益原则时,作者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打开冰箱时,冷藏室会亮,冷冻室不会亮?”,对此,作者给出了如下解释:

  首先,从成本方面看,不管是在冷冻室还是冷藏室,安一盏打开门就会自动亮的灯,成本差不多是一样的。这也就是所谓的“固定成本”,它是不随开关冰箱门次数的多少而发生变化。其次,从收益方面看,冰箱里有一盏灯会让人们找东西更方便。由于大多数人打开冷藏室的次数比冷冻室的次数要多得多,显然,在冷藏室安装一盏灯的好处更大。所以,既然加装一盏灯的成本相同,那么,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在冷藏室安灯比在冷冻室安灯更划算。

  当然,成本效益原则也有例外。比如一个收入足够高的人不仅愿意在冷冻室安灯,甚至还愿意给每一层单独的冰格安灯。这个小小的例子很明显能帮助我们理解并记住成本效益原则的重要性,而不至于觉得它枯燥无味。

  在这本书的阅读过程中,笔者眼里的经济学似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以前的“可恶可恨”成了如今的“可爱可喜”。笔者曾经粗浅地以为,经济学只有一成不变的概念、各种各样的图表和怎么都理不清的一大串数字和公式.而这本书展现的经济学却是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着的,充满着千奇百怪的足以勾起好奇心的小问题和用许多睿智的、有趣的小故事进行解释的答案。

  诚然,这些答案并非都是标准答案,有些可能无法让读者真的信服甚至觉得有些牵强,但就是这样才更加激起读者对经济学的探索,鼓励着读者亲身去寻找一个更好的答案。如陆游所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想来,经济学也是一门要历经实践去发现或检验真理的专业。

  蒙田曾说“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而这本书中的故事之所以如此妙趣横生大抵也是这个原因。弗兰克和他的学生们细心观察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细节,挖掘其中的经济学原理,用一个个通俗易懂富有趣味性的生活事例将经济学化繁复为精妙,使得这本书成为了想要了解或者学习经济学的人一个福利。

  联想自身及身边同学,却发现大部分同学对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可以说是漠视了,更不要说是探究其背后的经济学原理。大部分同学并不清楚最近的股市变化,不了解银行的利率浮动,也不知道今年政府又发布了什么财政决策……细细思考,这也难怪总有同学小小年纪就常常感叹生活无趣,原来是自身平时观察的太少,思考的太少。

  当然,随着大家学习经济学的不断深入,回首再看这本书会觉得它的理论知识过浅,甚至有些内容会模糊遗忘。但这本书的意义不会让笔者忘却,即它给予了一个在面对无垠经济学草原望而却步的胆怯求学者以勇气和希望,让这个求学者得到了莫大的快乐、光彩以及才干。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集锦14

  牛奶?可乐?经济学?当你看到这三个名词,我想,你怎么也不会把它们联系在一起!超市里的牛奶2.5元一盒,可乐3元一瓶,它们的经济价值就这么多,想要跟经济学联系在一起,无非就是研究它们的生产原料,流程工艺,产品包装和人力成本。但经过老师的指点,看完《牛奶可乐经济学》之后才发现:生活处处是经济!

  一、生活处处是经济。

  《牛奶可乐经济学》,书中提出了100多个问题,全部来自于日常生活经验,涉及产品设计、供求分析、人际关系、职场风云等等各个方面,比如:“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卖,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卖?”“为什么硬币上的人像是侧面像,而纸币上的人像却是正面像?”“为什么很多酒吧喝水要钱,却又提供免费花生米?”“为什么女装的扣子在左边,男装的扣子却总是在右边?”“为什么女模特比男模特收入高?”“为什么很多餐厅都为饮料提供免费续杯?”“为什么许多超市24小时营业?”“为什么几乎全新的二手车比真正的新车便宜得多?”“为什么在单行道上,谦让有时反而会导致效率降低?”类似的问题有很多,这些都来源于生活,而且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了阐释,这些可爱的问题正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经济学教授“罗伯特·弗兰克”讲授经济学时,顺手收集的学生课堂问题和作业。面对这一个个问题,也许现在的你也在抓耳挠腮,百思不得其解,而你最直接的答案:“这是现实!”而正是这些在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例被其巧妙的引用来阐明那些乏味、枯燥的经济学原理,使我不由的对该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生活多问几个“为什么”!

  刚开始提出的问题用经济学的简单解释就因为:牛奶用方盒子装,可乐用圆罐子装是因为牛奶需要放在冰箱里,方形容器节约存储空间,可乐用圆瓶子拿在手里更加方便的道理。在不大的金属上变现正面肖像很难,而在纸币上印制精细、复杂的正面像可以防伪钞所有的事物,如果你从理论层面去解读,就会让事情变得复杂化,而你运用人们熟知的事例去理解说明,就会让人一目了然。就如同与人沟通时,要让对方理解我们所表达意思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使用对方熟悉的事物来举例,或是利用常见的情况举例,对方理解起来就会容易许多,我们的工作就会事半功倍。

  生活中多问几个“为什么”,能增强我们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生活中许多的小例子都可以用机会成本和成本效益原理解释清楚。同样的道理,我们在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处理的技巧方式也不尽相同,要想全面的自如应付,就必须对本行业的原理有深刻的理解和透彻的领悟。

  学习领悟原理的过程,就是将书本知识转化成自身能力的过程。悟出了原理的同时也就提升了自我的水平和能力。当我们在处理复杂问题的时候,可能往往会被问题的表象所蒙蔽,其实抽丝剥茧,拨开云雾看本质,情况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让我们随时都处于思考与收获之中,不仅对我们的工作有帮助,更能优化我们的生活!

  三、机会成本和成本效益原则。

  该书中提出的问题千奇百怪,分析工具却相当简单,全书阐述了作者认为最基础、最重要的两个经济学概念:机会成本和成本效益原则。机会成本是指为从事某活动而放弃其他事情的价值。成本效益原则意为唯有当行动所带来的额外收益大于额外成本时,才值得这么做,它是所有经济学概念的源头。

  作者罗伯特弗兰克教授说:“这些生活中的问题不是公式和概念,它们并没有标准确切的答案,每个人都有可能给出更多更合理的解释。”这也许正是此书的魅力所在。

  回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也可以用它们来解释:早餐,吃煎饼就要放弃包子,喝豆浆就要放弃米粥。在学校超市买一盒牛奶2.5元,去市区买一盒牛奶2元,但来回车费2元,为了获得最大收益,付出最低成本只有选择在学校超市购买,此等事例比比皆是,触手可得!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集锦15

  拜读了弗兰克教授的这本《牛奶可乐经济学》,我感触很深:

  改变习惯思维,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并学会总结。经济学认为,人是有理性的,通常会以自身利益来权衡行为。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对我们周围事物的习惯,就不会对事物的存在性和合理性进行思考,不会对事物的表象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其实生活有其自身的魅力,生活中的各种事物背后都蕴含着经济学道理,很多时候,我们都认为理所当然,只是习惯罢了。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就是这种思维方式影响着我,理所当然的想法是我忽略了探究的意义,看过此书后使我意识到了以前的认识水平有多槽糕,理论与实际脱离的程度有多大,答案不可能是唯一的,换个角度思考就会有新见解。

  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了解经济学基础里面的概念。虽然我学会计,对经济学也涉及颇多,之前上《西方经济学》课程时,就学的云里雾里的,连公式、专业名词都记不住,又谈何继续探究,当考完就觉得一身轻,暗暗发誓再也不碰了。经济学家的书都是“贵族经济学”,一大堆表格、公式、怪名词、英文缩写。这就让我们产生的错觉,认为经济学很抽象,难以理解且与生活联系不大。《牛奶可乐经济学》让我懂的将抽象的'理论用身边的例子去理解,如此便简单明了了,在与人沟通时也是同样的道理,让对方理解我所表达的意思最快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举对方熟悉的身边例子。特别在以后工作中,遇到的人不一定都懂财会专业名词或术语,用身边的事例就会使工作事半功倍,何乐而不为。

  整本书读下来,不会觉得晦涩,彻底打消了“经济学”这座大山造成的心理障碍。至少这本书使我明白了“理论来自于生活”这个朴素的道理,向我展示了经济学的有趣,生动。对于生活中所看到现象的解释,全书阐述了作者认为最基础最重要的两个经济学概念:机会成本和成本效益原则。机会成本是指为从事某活动而放弃其他事情的价值;成本效益原则意为唯有当行动所带来的额外收益大于额外成本时,才值得这么做,它外成本时,你才应该这么做。这就是开头问题的答案。

  比如: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卖,可乐却装在圈瓶子里卖?

  一是因为消费的习惯,可乐圆的适合拿在手上喝。而很少有人拿着牛奶盒子喝,虽然有的配了吸管。二是产品的不同特性,牛奶需要专门装在冰柜里,运营成本高,如果是圆的,会使得冰柜的利用率降低。而我们在超市看到可乐大多放在开放式货架上。

  这是书上给出的答案,我相信这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可以联系现实生活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如王老吉、旺仔牛奶,有方的纸包装,有圆的铝罐包装。至于哪种利润高,我并不清楚,但从随处能买到的情况看,不同包装,不同定价的同种饮料在饮料市场都占领一定的份额。我觉得,不管方或圆,更多取决产品定位和市场需求。

  由此也说明这本书更多的是唤起了我们思考的热情和对经济学的兴趣,是从一个例子去学从哪个角度怎么分析,书中还说了很多小事,不要太较真里面的例子,因为作者和我们所处的环境不一样,有些例子不免无法理解。在以后,我们要运用经济学来解决问题感受生活的魅力,它不仅对我们的事业有帮助更能优化生活。虽说并非每一个人都是经济学家,但我们至少可以更积极地用心去思考,并把思考用于生活。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相关文章: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05-10

读《牛奶可乐经济学》有感12-26

《彩色牛奶》教案11-20

可乐鸡翅的作文300字09-19

经济学的心得08-11

有几瓶牛奶说课稿02-15

中班彩色牛奶教案03-03

《有几瓶牛奶》教案03-04

牛奶作文300字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