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27篇(推荐)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1
那些真正幸福的人一定是那些有能力满足自己的欲望的人。那么,怎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和智慧呢?
最好的办法是达到欲望和能力之间的平衡,用拥有的能力去满足拥有的`欲望。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的同时,欲望也得到了满足,这样人就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从而投入到有序的生活之中。
人越是接近自然状态,能力和欲望之间的差距就越小,因而更容易获得幸福。我们拥有的东西越少,所感觉到的痛苦也就越少,因为让我们痛苦的不是缺乏什么,而是需要什么。
除了公认的幸福因素健康、体力、良知以外,每个人对人生幸福的理解都各不相同。事实上,除了身体上的不适和良心上受到的谴责,其他一切痛苦都源于个人的想象。
法沃兰曾经说过:“一个人的财富越多,他想要的东西也就越多。所以,要想获得自己所缺少的东西,最好的办法就是舍弃自己所拥有的东西。”
所有的痛苦都源自对幸福永无止境的追求。一个人如果能在自己现有的物质基础上安排自己的生活,那他就会很快乐。同时,他也会是一个善良的人,因为他根本就没有做坏事的必要。人啊!把你的欲望限制在你的能力之内吧,这样痛苦就会离你而去。大自然有它本身的秩序,安心地坚守在大自然所赋予你的位置上,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都不要脱离了那里。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2
《爱弥儿》这本书文字字体看着很不习惯,用“啃”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每晚必须在毫无杂念的心境下逐字逐句阅读,才能有所领悟。熬过了前面几十页才稍稍有所明白:卢梭是想借着他假想的教育对象——爱弥儿来阐述他对教育的真知灼见,并希望通过对爱弥儿婴儿、幼儿等不同成长阶段的教育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看完了婴幼儿期的教育只觉得自己看这本书太迟了,虽然他的有些想法较理想化也显偏激:比如提出作为学生的条件是:活泼健康,绝对服从,而对于身体多病的孩子,绝对不愿意照管等。但更多还是能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如:“在给孩子以帮助的时候,应当限制在他们真正需要的时候才帮助他们,绝不能依从他们胡乱的想法和没有道理的欲望。” “多给孩子以真正的自由,少让他们养成驾驭他人的思想,让他们自己多动手,少要别人替他们做事。”即使是在婴儿时期,“当一个孩子希望得到他所看见的东西时,最好还是把他抱到他想得到的东西那里,而不要把东西拿过来给他。这种提示方法是适合于他的年龄的。”这一点经常会在不经意间被我们家长忽视了。
在《爱弥儿》96页,卢梭论述了一个最重要也最有用的教育法则:对孩子的教育“不仅不应当争取时间,而且还必须把时间白白地放过去。”咋一看,还真是个怪论。看看我们现在的社会,“早教中心”盛行(而“早教”也是教育界的共识)。家长们唯恐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胎儿起就要抓紧宝贵时间进行胎教,怎可让“时间白白地过去”?细细阅读之后,才明白“把时间放过去”,指的是“最初几年的教育应当纯粹是消极的。它不在于教学生以道德和真理,更不是知识,而在于防止他的心沾染罪恶,防止他的思想产生谬见。”我非常赞同他的这一观点。可是究竟怎样才能防止孩子的'心沾染罪恶,思想产生谬见?难道就像卢梭说的由一个老师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培养吗?这太理想化了,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孩子毕竟是处在社会中的,是要与人交往的(而社会总是有其阴暗面的)。又或者不教给学生道德、真理或知识,学生的心灵就不会沾染罪恶,思想就不会产生谬见了?疑惑还是疑惑。
再往下看看吧。 “大家都不愿意把孩子教育成孩子,而要把他教育成一个博士,所以做父亲和做教师的不论骂他、夸他、吓他、教他、改他的缺点,答应给他东西和对他讲道理,都操之过急,做的不是时候。”读到此时,方才恍然大悟,“把时间白白放过去”真正蕴含的意思是:教育不可操之过急,不可急功近利。不知我的理解对否。对照一下,我们现在的教育确实有点急功近利。很多家长籍着“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借口,把孩子送进各种各样的“早教班”或兴趣班,如“英语班”、 “珠心算”“小小主持人”等等。为了把孩子教育成博士、钢琴家或者是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家长们更是“夸奖、物质奖励或者打骂、恐吓、威胁,答应给他东西和对他讲道理”等无所不用。而这些是很容易使孩子形成恶习。而一旦孩子染上什么偏见和恶习,就会大大抵消教育效果。就像卢梭说的“如果能把孩子健壮地带到12岁,即使他还分不清哪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但你一去教他,他的智慧的眼睛就会向着理性睁开的;由于他没有染上什么偏见和恶习,因此在他身上不会有什么东西能够抵消你的教育效果。
他在你手中很快就会变成一个最聪明的人;你开头什么也不教,结果反而会创造一个教育的奇迹。”愿我们的教育能心平气和,遵照自然的规律,让孩子成为孩子。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3
暑假名存实亡,以前还让休息个10天和半月的,今年连这点也没有了。干也没干成个什么,休息也没休息成啥样。假期,反正就这么拖拖拉拉、糊里糊涂、窝窝囔囔的被打发了,真是可惜。
张驰有道,乃社会前进和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难道当官的连这点也不懂?这样教师受苦不说,学生受害可就大了。教师反映说,假期补课、上新课,开学后学生上新课就没兴趣、没劲了。真是疲劳战术、拔苗助长、欲速不达。
不过,收获还是有的,虽然没放假,毕竟没有正式上班那么紧张,抽时间完成了夙愿,读了一边《爱弥儿》,尽管是粗粗的浏览了一边。
《爱弥儿》,18世纪法国教育家、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卢梭著,假借对虚构人物爱弥儿从出生到长大的跟踪培养,详细叙述了其自然主义的教育观,读起来真让人荡气回肠,叹为观止!
自然主义教育观,即主张按照儿童自然成长的规律来培养孩子,一切顺其自然,张扬个性,以使孩子健康成长。卢梭主张自然主义的教育观,明显反对英国洛克的绅士教育观。法国,崇尚自由、民主、创新、浪漫,似乎明显可以看出受卢梭自然教育观的影响;而英国人处处中轨中矩的绅士风度,又似乎明显可以看出洛克绅士教育观的'影子。当然,作为教育家,卢梭对洛克的扬弃和超越,以及以后赫尔巴特对卢梭的继承和发展,这都是正常的现象,他们各具千秋,都对世界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都是伟人。
我认为卢梭对儿童教育最感人和成功之处在于对儿童10岁—15岁之间和20左右即将谈婚论嫁时期的教育。
10岁—15岁时期,爱弥儿有一次特别的调皮任性,要出外旅行,卢梭就表面上任其按自己的方式行动,卢梭知道其结果必然要碰壁和失败,为了不致孩子有什么危险,卢梭又暗地派人跟踪保护,直至孩子在碰了壁后自我醒悟,完成了自我教育,这即典型的自然教育法。
当爱弥儿到20岁谈婚论嫁时,卢梭对其和苏菲之间恋爱的描写,极为细腻传神,那些细微美妙的描写,可使任何言情小说家汗颜和相形见绌、望尘莫及。当然,卢梭不是言情小说家,主要是要阐述其自然教育观。当爱弥儿和苏菲双双坠入爱河,看官都认为水到渠成,他们就要结婚时,卢梭却来了个急刹车:让爱弥儿到乡下锻炼,学习木工技能,以得到作丈夫的能力。之所以不在城里,因为卢梭认为乡下自然,没有城里那么多的污泥泏水,乡下的环境自然清新。
很是遗憾,由于自己才疏学浅,对卢梭大量关于哲学的论述、尤其是对宗教的论述,多半半懂不懂,更多的是根本不懂,只是走马观花的浏览了一下。但就哲学来说,卢梭主张不要施恩图报,令人耳目一新,令人景仰。
以前断断续续的读《爱弥儿》,主要是开始和结尾部分,写过两篇感想,《有感卢梭关于爱情的研究》和《惊叹教育经典——“爱弥儿”》。
不管怎么说,尽管是粗粗的阅读,总算是对《爱弥儿》有了一个全貌和梗概的了解,这也很心满意足了。因为,这毕竟是和哲人和伟人的一次对话,心灵得到了一次沐浴和涤荡,收获了澄明和敞亮,超越和升华。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4
作为一名范生,我时常在自我与现实之间徘徊,一方面自己经历了那终生难忘的高考,另一方面,假如某一天我为人师表,又不得不融入到“素质教育”的大潮中,其实我自己还是挺矛盾的,我不能否认那起早贪黑的苦读对于我的大学生活的举足轻重的影响,但是又不忍回想那些因为应试压力而结束年轻生命的苦痛。一直在试着寻找答案,什么样的教育才能使我们更轻松地在这个社会立足。
近来,读了卢梭的《爱弥儿》,很奇怪,读后很平静,也许,这就是我所向往的吧。《爱弥儿》是一本令人受益匪浅的教育著作,开篇的第一句就让人觉得这是蕴涵着深邃哲理和沸腾感情的文化结晶。“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主张人性本善,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他借助一个构想出来的人物——爱弥儿从出生至成年的`教育,细致地表述了他对自然教育的观点及设想。他认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三种教师培养起来的。一个学生,如果在他身上这三种教师的不同的教育互相冲突的话,他所受的教育就不好,而且将永远不合他本人的心意;一个学生,如果在他身上这三种不同的教育是一致的,都趋向同样的目的,他就会自己达到他的目标,而且生活得很有意义。这样的学生,才是爱到了良好的教育的。在这三种不同的教育中,自然的教育完全是不能由我们决定的,事物的教育只是在有些方面才能够由我们决定。只有人的教育才是我们能够真正的加以控制的;不过,我的控制还只是假定的,因为,谁能够对一个孩子周围所有的人的言语和行为、能力都管得到呢?”因此他对爱弥儿的教育是以尊重自然的教育为主的。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5
这段时间认真阅读了卢梭所著的《爱弥儿》,书中阐述了卢梭对人的教育的观点,使我受益匪浅。
卢梭的自然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他认为,这种教育的手段就是生活和实践,让孩子从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验中,通过感官的感受去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他主张采用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反对抽象的死啃书本。这种自然教育,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要让儿童从个人活动中求得知识。冰心曾经说过: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蔡志忠也曾经说过:让孩子快乐地成为他自己。
书中有这么一段话,很值得借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在这段时间,也正好使他慢慢养成持久地注意同一个事物的习惯。”卢梭的这段话有三个关键词,那就是“兴趣、方法、习惯”。的确,做好任何事情都离不开这几点。没有兴趣,就不会有动力。因此,兴趣是前提。那怎样才能培养孩子的对事物的或学问的兴趣呢?我认为应该保持孩子对事物或学问的好奇心和孩子在学习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如学生在学习中,教师应该不要吝啬自己的赞赏,要及时给予孩子肯定,当孩子觉得学习很有意思的时候,教师应该引导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自我学习的方法。自我不断学习操作的过程就是养成习惯的过程。
卢梭说:在儿童期,不要给孩子讲道理,那样只会使他觉得“道理”令人生厌,从小就对“道理”产生反感。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天资,我们一定要对他特有的天资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寻找最适合他的方法施以教育,因材施教,才能使付出获得回报。教学中,我经常对学生讲道理,但感觉效果不是很好。卢梭的这个观点,对我启发很大。学生年龄小,对一些道理不能真正理解领悟。对他们讲道理,不如认真观察他、了解他,尽可能让他的心灵只关注快乐和玩耍。在快乐和玩耍中学习知识。对他的一些缺点或错误,要谋定而后动,就像一位良医,不会糊里糊涂开药方,一定是在研究诊断后才开始治疗的。
卢梭阐述的对女孩和男孩的不同教育方法,对我也很有启发。卢梭说,教育女孩,只需对她说,别人怎么会看她就可以把她们管理的好好的。而对男孩如此,则如对牛弹琴。我原来在教育学生时,也特别注重因材施教。但很少想到不同的性别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今后,我要积极采用学到的这些好的教育方法,我想教育学生会更加得心应手,效果会更好。
这本书,使我学到了很多教育学生的新观念,收获很大。今后,我在教学当中应更加注重少年儿童教育方法,开发智力,培养能力,一切从育人出发,发展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6
本次假期中,我有幸初读了卢梭的名著《爱弥儿》,书中阐述的教育观点,让我深受启发。
《爱弥儿》一书是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
本书共分五卷。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在第一卷中,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在第二卷中,他认为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时期,缺乏思维能力,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在第三卷中,他认为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由于通过感官的感受,已经具有一些经验,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智育教育。在第四卷中,他认为十五至二十岁的青年开始进入社会,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在第五卷中,他认为男女青年由于自然发展的需要,所以主要论述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卢梭提出的按年龄特征分阶段进行教育的思想,在教育史上无疑是个重大的进步,它对后来资产阶级教育学的发展,特别是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极可贵的启示。但是应该指出,这种分期以及把体育、智育和德育截然分开施教的方法,是不科学的。
卢梭在《爱弥儿》中阐述教育的`手段就是生活和实践,让孩子从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验中,通过感官的感受去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他主张采用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反对抽象的死啃书本。这对现在的中小学教育体制也也是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的。另外他所主张的从儿童的个人爱好和兴趣出发进行教育的“儿童中心论”,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读完这本著作,我觉得在我们平时的教育中,不够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足够重视对少年儿童思想情操的陶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自主性和个体差异性。
“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在这段时间,也正好使他慢慢养成持久地注意同一个事物的习惯。”这正提醒了我们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热爱学习,主动地去学习。就拿孩子的学电脑来说吧,如果孩子不喜欢应用计算机,就是教给他再多的操作方法,我想也是枉然。那怎样才能培养孩子的对事物的或学问的兴趣呢?我认为应该保持孩子对事物或学问的好奇心和孩子在学习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一个教师!啊,是多么高尚的人!……事实上,为了要造就一个人,他本人就应当是做父亲的或者是更有教养的人。”卢梭的这种想法时时提醒我们注意,我是一个从事着高尚职业的人!我们在从事教育工作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7
早就听说《爱弥儿》是一本很好的书,有一次在班里的读书角发现了这本书,就拿回来看,但磕磕绊绊到目前只看了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这个是我比较赞同的一点,孩子是很天真的,12岁之前是一个人对这个世界感知最强的阶段,如果我们把这些宝贵的'“天赋”都浪费到一些机械的、毫无灵性的事情上,简直可以说是暴殄天物了。卢梭还认为,孩子在2岁之前的主要教育目标是体育,虽然我觉得有点极端了,但也确实有它的意义。这里的体育并不是狭义的体育或者某项体育训练,而应该是“用身体感受世界”,去爬爬山是体育,去小区楼下的花坛里看看虫子也是体育,把自己的自行车搬到楼道里也是体育……。而不是忙着往那个小脑袋里“塞东西”。
“你以为是用道理把他们说服了,其实是因为他们被你说得厌烦和害怕了。”
成年人其实大多因为太多所谓理性而没有什么“灵性”了,且不自知。期望把所谓的“经验”和“生活常识”灌输给孩子。而事实上,人都是感性动物,我们生活中大多数难解决的问题都是“感性问题(情感问题)”,而理性恰恰不是那么难获得的。正如吕老师总说的:在任何事情上,你们的教育都应该是行动多于口训的,(其实这句话卢梭也说过)。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孩子很容易忘记他们自己说的和别人说的话,但是对他们所做和别人替他们做的事情,就不容易忘记。
结论就是“少灌输,多用行动影响”,收起自己“成年人的傲慢”。
最后回到题目—多给孩子真正的自由。这个自由到底是什么,恐怕每个人的想法都不尽相同,也许只能家长和孩子共同去探索了。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8
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让雅克。卢梭所著的《爱弥儿论教育》果然是教育名著,读后让人回味无穷,让我对教育、对育儿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这本书的开篇第一句,“一切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旦落到人的手中,就全都变坏了。”所蕴含的深邃哲理其实与《三字经》类似,都在主张人性本是善的,恶的根源就是失败的教育。这句话也彰显了教育的重要性。
卢梭的教育思想是认为,教育应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的,主张对儿童始终施行自然主义教育。
全书是分年龄段来阐述的,逝去时光已不在,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来到了第三卷,十二到十五岁的年纪。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十分注意教育的程度和方法,要引导他如何思考问题。”“孩子读书却不懂得思考,那他就只知道读书,他不是在受教育,而是在学习识字。
”而现在的社会总是以成绩来评判一切,我自己在这个焦虑环境下也会有极端做法。其实各科书本的知识已经很全面了,有很多也很实用,可我们家长总是生怕孩子落后了、掉队了,给她们报各种兴趣班,做各种试卷练习,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才刚有苗头,就已经被扑灭在了重压之下。
女儿总是很害怕和抵触地理知识的学习,觉得记背地名、气候、经纬度太过枯燥,学这些没有用。可太阳为何每天东升西落,为何会有四季更替,为何我们到欧洲很远,这些都是最最实用的.生活常识,都与地理学息息相关。
现在想想,也许问题就在于她没有好好体会生活,没有时间去思考,透过思考去探究,去解释最最普通的生活现象。有了思考,有了兴趣,才是学科知识的永动机,才能让她在知识海洋里驰骋。
“为了不让孩子死啃书本,我要让他到工场去干活儿,动手会有助于他心灵的发展;”然而,我们很多孩子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从小都是家里“老大”,吃最好的,穿最好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我们信奉的宗旨却是只要学习好,其他你不用管,家里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来照顾你生活。这样很明显背离了教育的目的。
所以,这个暑假我上班的时候特意让十四岁的女儿在家做午饭吃,本来已经有了一定的思想准备,可事实还是让我痛心难过,也深刻认识到了自己教育的失败。头几天,独自在家的孩子不是吃焦的鸡蛋,就是糊的饼;中间几天,索性饿着肚子等我回家后的晚饭,后面几天,甚至连煤气灶忘记关了,烧穿锅底是小事,要是房子点着可就是大事了。
我们好像真的是做错了,错的是我们大人。现在这样,培养的就是“巨婴”。且不论学到了多少学科知识,一个没有生活能力的“巨婴”怎么在社会上生存呢?
是的,我们少些说教,少些指责,多设身处地地替孩子想一想,不要一味地把我们的思想当成了他们的思想,在小树苗要被风吹到时扶一把,他终究会长成一颗参天大树的。在教知识的同时,我们也千万不能忽视对孩子的德育和生活能力的教育。
自勉共勉!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9
《爱弥儿》是法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重要著作,是第一本小说体教育名著,写于1757年。1762年第一次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版,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一些资产阶级国家,影响巨大。《爱弥儿》是一部哲理小说,同时也是一部教育论著,其副标题就叫《论教育》。它描写了一个人从出生到结婚,到进入社会受教育的全过程,主张顺乎天性,让人的本性避免受社会偏见和恶习的影响而得到自然的发展。在此书中,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卢梭的教育思想是从他的自然人性观出发的。他所说的的自然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他认为,人生来是自由、平等的;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享受着这一天赋的权利,只是在人类进入文明状态之后,才出现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特权和奴役现象,从而使人失掉了自己的本性。为了改变这种不合理状况,他主张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自然教育”,以培养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新人”。这种教育的手段就是生活和实践,主张采用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的方法,让孩子从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验中,通过感官的感受去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
与自然教育密切相联的`,卢梭还主张对儿童进行劳动教育和自由、平等、博爱的教育,使之学会谋生的手段,及早地养成支配自己的自由和体力的能力,保持自然的习惯。《爱弥儿》全书共分五卷,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如逐步上升进行的体育教育、感官教育、智育教育、道德教育。在第一卷中,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在第二卷中,他认为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时期,缺乏思维能力,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在第三卷中,他认为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由于通过感官的感受,已经具有一些经验,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智育教育。在第四卷中,他认为十五至二十岁的青年开始进入社会,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在第五卷中,他认为男女青年由于自然发展的需要,所以主要论述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卢梭提出的按年龄特征分阶段进行教育的思想,在教育史上无疑是个重大的进步,它对后来资产阶级教育学的发展,提供了极可贵的启示。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要教授给学生多少已死去的知识,而是要教授学生如何利用自己的身体及思想,主动地去获取对自身有用的知识。只有这样,实施德、智、体方面的教育,才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卢梭以平等博爱的心怀教育他的爱弥儿,这个假想的孤儿幸福地生活在不被强迫的自由世界。但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幸福的“爱弥儿”。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10
《爱弥儿》是法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重要著作,是第一本小说体教育名著,写于1757年。1762年第一次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版,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一些资产阶级国家,影响巨大。《爱弥儿》是一部哲理小说,同时也是一部教育论著,其副标题就叫《论教育》。它描写了一个人从出生到结婚,到进入社会受教育的全过程,主张顺乎天性,让人的本性避免受社会偏见和恶习的影响而得到自然的发展。在此书中,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卢梭的教育思想是从他的自然人性观出发的。他所说的的自然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他认为,人生来是自由、平等的;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享受着这一天赋的权利,只是在人类进入文明状态之后,才出现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特权和奴役现象,从而使人失掉了自己的本性。为了改变这种不合理状况,他主张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自然教育”,以培养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新人”。这种教育的手段就是生活和实践,主张采用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的方法,让孩子从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验中,通过感官的感受去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
与自然教育密切相联的,卢梭还主张对儿童进行劳动教育和自由、平等、博爱的教育,使之学会谋生的手段,及早地养成支配自己的自由和体力的能力,保持自然的习惯。《爱弥儿》全书共分五卷,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如逐步上升进行的体育教育、感官教育、智育教育、道德教育、。在第一卷中,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在第二卷中,他认为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时期,缺乏思维能力,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在第三卷中,他认为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由于通过感官的感受,已经具有一些经验,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智育教育。在第四卷中,他认为十五至二十岁的青年开始进入社会,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在第五卷中,他认为男女青年由于自然发展的.需要,所以主要论述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卢梭提出的按年龄特征分阶段进行教育的思想,在教育史上无疑是个重大的进步,它对后来资产阶级教育学的发展,提供了极可贵的启示。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要教授给学生多少已死去的知识,而是要教授学生如何利用自己的身体及思想,主动地去获取对自身有用的知识。只有这样,实施德、智、体方面的教育,才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卢梭以平等博爱的心怀教育他的爱弥儿,这个假想的孤儿幸福地生活在不被强迫的自由世界。但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幸福的“爱弥儿”。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11
刚开始读《爱弥儿》这本书的时候,我一直有一种冲动——恨不得把所有关于具体教育内容的东西用笔划出来。它所宣扬的自然的教育是那么的符合自然的天性!可是越划越觉得不对劲,读完上卷的时候,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反驳他对爱弥儿的教育了。甚至于读下卷的时候,我发现卢梭一直在干预爱弥儿,而不是指引。
他选择的教育对象我也有一些疑问:
他所教育的爱弥儿,不是针对所有的人,原因是“穷人是不需要受么教育的,他的环境的教育是强迫的,他不可能受其他的教育。”他的学生爱弥儿必须是来自于温带的土地富饶的地方,家里富有,但却是个孤儿,而且只服从于“我”,谁也不能把他们分开。我搞不懂,他为什么一定要让爱弥儿是个孤儿?父爱和母爱不是十分重要的么?如果不能有父母的话,他还不如去孤儿院领一个回来教呢!哪一个富人,或者哪一个人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只听从别人的`话呢?
他说爱弥儿就是一个普通人,他要教的也是一个普通的孩子。这样人们才能比较他所教的孩子和社会上其他的方式教出来的孩子有什么不同。在我看来,爱弥儿的普通也就是在一定意义上的普通。既然他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一个资产阶级新人,他的教育必定会带有一定的阶级局限性。在此不必多说。
他主张教育的环境在乡下。乡下清新的空气、质朴的人们、与大自然的亲近……都是实施教育的有利条件,的确。可是乡下也会有一些弊端,比如孤陋寡闻,但这和法国当时城市的污秽和混乱相比要好得多。
《爱弥儿》卢梭的著作之一,这是卢梭关于教育的论述的著作。书中作者通过一个虚拟的人物“爱弥儿”来表达作者对教育方方面面的看法。
书中作者是爱弥儿的导师,爱弥儿出生在富贵家庭,但是他是孤儿,从小就用导师带。这样作者就可以充分的利用他自己的教育思想来培养爱弥儿。作者从爱弥儿的出生到以后的成家立业,其中每个阶段的指导和教育都是用他自己那套独特的教育方法,他强调根据自然的法则来培养教育儿童。
他主张根据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对儿童进行不同的教育和锻炼。他觉得应该根据儿童的自然本性进行教育,教育应该是适应儿童自然发展的准则。让儿童在游戏中学到有用的东西,让儿童在劳动中了解劳动的光荣和神圣,他强调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学到知识,而不是只凭书本。
《爱弥儿》这本书里面详细的阐述了卢梭关于教育的看法,从婴儿到成年各个阶段的教育都分别举例说明。其中很多教育方法和教育原理对我们现在的教育还是有很深影响的,如,我们要不能溺爱儿童,让他们在受到小挫折小伤害之后,明白什么是幸福快乐;我们教给儿童的不是知识,而是教他们如何在需要时去火的知识;老师教学过程中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让学生明白学习那知识的实用性,让学生自己主动去探索理解,最终掌握。
因为内容好多,很多都很好,嘻嘻,所以还是要自己看得好啊!我只是随便写写,发泄发泄而已!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12
教育始于生命的诞生,也会伴随人的一生。教育是美好的,它大多以言传身教的形式,将人类文明一代又一代地延续下去;教育又是神圣的,为了下一代更好地发展,教人育人的方向必须按着既定的路线走。近日有幸读了卢梭的《爱弥儿》,对教育又多了几分感知和了悟。
大概世间万物都有其一定的规律性,不会因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大规模的改变罢。《爱弥儿》一书出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笔下,成书于封建资本主义盛行的1762年,距离现今的21世纪已有相当长的年月,那么书中的教育理念放置至今应该早已陈旧不堪了吧。未读此书时的我是如此想的,但在大学众多名师的推荐下,作为师范生的我还是抱着半学习半怀疑的心态捧起《爱弥儿》细读一番,方知之前的小念头都属于自以为是。
“凡是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这是《爱弥儿》正文的开篇第一句,与我们民族《论语》里的“人之初,性本善”相近,可一到人的手里就变坏的原因便是无论是人或物,经人之手便会将其变成主观意念里所希望发展的样子。每个人经过了环境熏染和人为教化后,便自然地很难与本初状态相似了,这是个必然的发展结果。经过教化后,人类方能更明规则地生活于社会中,但在卢梭眼中此结果的`不良效应则是人一旦进入设定好的教育框架便湮没了自然本身所赋予个体的特质了。树木的生长依赖培育,人类的成长依赖教育。这便引出了卢梭的自然教育理念:服从于自然永恒法则地教人育人,教育应以天性为师,而不以人为师,教师只是大自然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并防止对孩子的关心与自然违背。书中以爱弥儿作为理想状态下的教育对象,根据幼儿、童年、少年、青年的成长状态对其进行身心教育,在卢梭眼中,塑造一个健康的品格、正确的信仰、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学习知识技能重要得多。
康德说过:“卢梭是另一个牛顿,牛顿揭示了外在世界的秩序与规律,卢梭则发现了人的内在本性。”生在18世纪的卢梭以先见之觉,提出了现代教育学的根本特征:教育要培养自由人。距《爱弥儿》成书至今已过了250余年,而其深刻的教育论不会因岁月的变迁而失去其夺目的光辉,愈加历久弥新,使后世的读者阅后受益匪浅。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13
本次假期中,我有幸初读了卢梭的名著《爱弥儿》,书中阐述的教育观点,让我深受启发。
《爱弥儿》一书是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
本书共分五卷。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在第一卷中,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在第二卷中,他认为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时期,缺乏思维能力,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在第三卷中,他认为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由于通过感官的感受,已经具有一些经验,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智育教育。在第四卷中,他认为十五至二十岁的青年开始进入社会,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在第五卷中,他认为男女青年由于自然发展的需要,所以主要论述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卢梭提出的按年龄特征分阶段进行教育的思想,在教育史上无疑是个重大的进步,它对后来资产阶级教育学的发展,特别是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极可贵的启示。但是应该指出,这种分期以及把体育、智育和德育截然分开施教的方法,是不科学的。
卢梭在《爱弥儿》中阐述教育的手段就是生活和实践,让孩子从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验中,通过感官的感受去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他主张采用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反对抽象的死啃书本。这对现在的中小学教育体制也也是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的。另外他所主张的从儿童的个人爱好和兴趣出发进行教育的“儿童中心论”,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读完这本著作,我觉得在我们平时的教育中,不够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足够重视对少年儿童思想情操的陶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自主性和个体差异性。
“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在这段时间,也正好使他慢慢养成持久地注意同一个事物的习惯。”这正提醒了我们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热爱学习,主动地去学习。就拿孩子的学电脑来说吧,如果孩子不喜欢应用计算机,就是教给他再多的操作方法,我想也是枉然。那怎样才能培养孩子的对事物的或学问的兴趣呢?我认为应该保持孩子对事物或学问的好奇心和孩子在学习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一个教师!啊,是多么高尚的人!……事实上,为了要造就一个人,他本人就应当是做父亲的或者是更有教养的人。”卢梭的这种想法时时提醒我们注意,我是一个从事着高尚职业的人!我们在从事教育工作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14
那些真正幸福的人一定是那些有能力满足自己的欲望的人。那么,怎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和智慧呢?
最好的办法是达到欲望和能力之间的平衡,用拥有的能力去满足拥有的欲望。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的同时,欲望也得到了满足,这样人就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从而投入到有序的生活之中。
人越是接近自然状态,能力和欲望之间的差距就越小,因而更容易获得幸福。我们拥有的东西越少,所感觉到的痛苦也就越少,因为让我们痛苦的不是缺乏什么,而是需要什么。
除了公认的幸福因素健康、体力、良知以外,每个人对人生幸福的理解都各不相同。事实上,除了身体上的不适和良心上受到的谴责,其他一切痛苦都源于个人的想象。
法沃兰曾经说过:“一个人的'财富越多,他想要的东西也就越多。所以,要想获得自己所缺少的东西,最好的办法就是舍弃自己所拥有的东西。”
所有的痛苦都源自对幸福永无止境的追求。一个人如果能在自己现有的物质基础上安排自己的生活,那他就会很快乐。同时,他也会是一个善良的人,因为他根本就没有做坏事的必要。人啊!把你的欲望限制在你的能力之内吧,这样痛苦就会离你而去。大自然有它本身的秩序,安心地坚守在大自然所赋予你的位置上,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都不要脱离了那里。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15
《爱弥儿》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重要著作。是第一本小说体教育名著。写于1757年,1762年第一次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版,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一些资产阶级国家,影响巨大。在此书中,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
卢梭的教育思想是从他的自然人性观出发的。他认为,人生来是自由、平等的;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享受着这一天赋的权利,只是在人类进入文明状态之后,才出现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特权和奴役现象,从而使人失掉了自己的本性。为了改变这种不合理状况,他主张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自然教育,以培养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新人。
卢梭的所谓自然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的自由发展,其手段就是生活和实践,主张采用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的方法,让孩子从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验中,通过感官的感受去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与自然教育密切相联的,卢梭还主张对儿童进行劳动教育和自由、平等、博爱的教育,使之学会谋生的手段,及早地养成支配自己的自由和体力的`能力,保持自然的习惯。
全书共分五卷,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如逐步上升进行的体育教育、感官教育、智育教育、道德教育。这种分阶段进行教育的思想,无疑是一大进步,但这种分期以及把德、智、体教育的截然分开施教的方法是不科学的。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16
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让—雅克。卢梭所著的《爱弥儿论教育》果然是教育名著,读后让人回味无穷,让我对教育、对育儿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这本书的开篇第一句,“一切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旦落到人的手中,就全都变坏了。”所蕴含的深邃哲理其实与《三字经》类似,都在主张人性本是善的,恶的根源就是失败的教育。这句话也彰显了教育的重要性。
卢梭的教育思想是认为,教育应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的,主张对儿童始终施行自然主义教育。
全书是分年龄段来阐述的,逝去时光已不在,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来到了第三卷,十二到十五岁的年纪。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十分注意教育的程度和方法,要引导他如何思考问题。”“孩子读书却不懂得思考,那他就只知道读书,他不是在受教育,而是在学习识字。
”而现在的社会总是以成绩来评判一切,我自己在这个焦虑环境下也会有极端做法。其实各科书本的知识已经很全面了,有很多也很实用,可我们家长总是生怕孩子落后了、掉队了,给她们报各种兴趣班,做各种试卷练习,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才刚有苗头,就已经被扑灭在了重压之下。
女儿总是很害怕和抵触地理知识的`学习,觉得记背地名、气候、经纬度太过枯燥,学这些没有用。可太阳为何每天东升西落,为何会有四季更替,为何我们到欧洲很远,这些都是最最实用的生活常识,都与地理学息息相关。
现在想想,也许问题就在于她没有好好体会生活,没有时间去思考,透过思考去探究,去解释最最普通的生活现象。有了思考,有了兴趣,才是学科知识的永动机,才能让她在知识海洋里驰骋。
“为了不让孩子死啃书本,我要让他到工场去干活儿,动手会有助于他心灵的发展;”然而,我们很多孩子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从小都是家里“老大”,吃最好的,穿最好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我们信奉的宗旨却是只要学习好,其他你不用管,家里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来照顾你生活。这样很明显背离了教育的目的。
所以,这个暑假我上班的时候特意让十四岁的女儿在家做午饭吃,本来已经有了一定的思想准备,可事实还是让我痛心难过,也深刻认识到了自己教育的失败。头几天,独自在家的孩子不是吃焦的鸡蛋,就是糊的饼;中间几天,索性饿着肚子等我回家后的晚饭,后面几天,甚至连煤气灶忘记关了,烧穿锅底是小事,要是房子点着可就是大事了。
我们好像真的是做错了,错的是我们大人。现在这样,培养的就是“巨婴”。且不论学到了多少学科知识,一个没有生活能力的“巨婴”怎么在社会上生存呢?
是的,我们少些说教,少些指责,多设身处地地替孩子想一想,不要一味地把我们的思想当成了他们的思想,在小树苗要被风吹到时扶一把,他终究会长成一颗参天大树的。在教知识的同时,我们也千万不能忽视对孩子的德育和生活能力的教育。
自勉共勉!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17
《爱弥儿》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重要著作,是第一本小说体教育名著。写于1757年,1762年第一次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版,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一些资产阶级国家,影响巨大。在此书中,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
卢梭的教育思想是从他的自然人性观出发的。他认为,人生来是自由、平等的;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享受着这一天赋的权利,只是在人类进入文明状态之后,才出现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特权和奴役现象,从而使人失掉了自己的本性。为了改变这种不合理状况,他主张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自然教育,以培养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新人。
卢梭的所谓自然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的自由发展,其手段就是生活和实践,主张采用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的方法,让孩子从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验中,通过感官的感受去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与自然教育密切相联的,卢梭还主张对儿童进行劳动教育和自由、平等、博爱的教育,使之学会谋生的手段,及早地养成支配自己的自由和体力的能力,保持自然的习惯。
全书共分五卷,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如逐步上升进行的体育教育、感官教育、智育教育、道德教育。这种分阶段进行教育的思想,无疑是一大进步,但这种分期以及把德、智、体教育的截然分开施教的方法是不科学的。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18
许久没有读书,尤其是如此长篇的、还是专业性较强的书籍。等终于鼓起勇气,利用三个长夜粗读了一遍,也是一知半解。知道自己理解不够深刻,甚至大有些偏差,又赶忙查百度刷了几篇读后感,才写下这些文字,匆匆总结,不及万一,大致想说的落笔还显苍白,权当是做个学习笔记了。
卢梭是十八世纪法国著名的思想家,1762年首次出版《爱弥儿》这本教育学著作,一下子引来多国教育学家们的热议,其影响力之大,以至于过去了这200多年,我们依然能在其文字中感受到那种强大的力量。
首先卢梭提到:不要因为上学,而牺牲其他生活中的美好。我们应该培养孩子的活泼,这是他们变得聪明的源头。并且要培养他们的兴趣,让他们产生兴趣之后在深入研究学问,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对于这个观点,我是很接受的,毕竟所有的学习都应该是让孩子们在未来生活中能变得更美好,而不是因为学习导致他们的'生活变得沉重甚至痛苦。好在我们现在也的确这么在做,也希望在有了理论依据后一直保持。
而对于家庭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卢梭提到,家庭生活的乐趣是抵抗坏风气的毒害的最好良剂,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拥有健康家庭的童年,是孩子保持理智的最佳环境。
作为父亲,我们有责任将其抚育和培养,直到其真正融入这个社会,成为一个有价值有思想的公民。
孩子读书,其实是很辛苦的事情,早起晨读,晚上自习,养成了吃苦耐劳的习惯,也会在未来社会的创造和竞争中,拥有较大的优势。我们在注重孩子身体锻炼的同时也应该注重思想锻炼,还需加强劳动,卢梭也曾说没有劳动的成长,就不可能获得正常的人的生活。
但其实真正的教育是用行动去为孩子树立榜样。
再就是我们必须意识到老师在孩子们成长中的重要性,卢梭曾说: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可见卢梭在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对教师的侧重。所幸,陪伴孩子们的教师都很年轻,彼此的相处欢乐平等且富有爱心,这种相互之间的信任也让孩子对未来的生活,建立了理想人际关系的基础。
还有就是面对诱惑,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孩子,未来走向社会,我们的孩子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引诱,但如果我们能够在成长期就为孩子建立起正确的认知价值观,那么他们未来分辨是非的能力及自制力就会更胜一筹。
人生就是一场旅途,目的地其实是一样的,但如何观赏沿途的风景,并以什么样的心境和状态,经历人生,才是我们应该引导孩子的。毕竟,对我们来说,旅行的本身就是一种乐趣。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19
读完了第二本书《爱弥儿》,又一次了解了卢梭的教育思想。能够在那个时代有如此的思想觉悟实在不易!
《爱弥儿》是法国思想家卢梭的代表作。卢梭是一个自学成才的思想家,卢梭从自身成长的经历告诉人们,真正的教育应当是什么样子。爱弥儿是他假想的学生,一个他要真心教育、成就的学生。
卢梭认为,对人的教育可以分为三种:人的教育、物的教育、事的教育。只有三种教育的有效结合才可以说得上真正的教育。按现代教育的观点就是,教师、家长等人的教育、客观环境的熏陶和学生自身的观察、思考。
卢梭也认为,教育中存在着别有用心的教育,存在着试图把人教育成某些人奴隶的教育,这要值得我们警醒。教育要先把人培养成为人,让他懂得人的权利,人生而自由和平等,谁比谁也不高贵,谁比谁也不低贱,人首先要做一个身体和心理健康的自由人。高兴就是高兴,不高兴就是不高兴,该哭就哭,该乐就乐。压抑孩子的自然需要,压抑人的`自然需要是违背教育道德的。不承认人的自然需要的合法性的,一定是伪道德,一定是欺骗性的道德。
卢梭认为要培养人的感受美的能力,道德、技术、艺术无不是自然界中美的化身,在人的一生中追求事业、家庭和人生价值的成功过程,就是追求美的过程,人是不断追求完美的、打造完美的。
教育的重要目的,还在于能够使人善于比较各种关系,在比较中抓住要害关系。
总的感觉,人生真正的学习是四十岁以后的事情,才能够看懂一些过来人的真实体会和感受,才懂得一些道理的珍贵。记得上大学时,教心理学的老师让大家读读这本书,但怎么也读不进去。今读爱弥儿,一下子就吸引住了,感觉心有灵犀,卢梭的想法与现代社会教育理论竟有很多不谋而合之处,不得不佩服啊!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20
那些真正幸福的人一定是那些有能力满足自己的欲望的人。那么,怎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和智慧呢?
最好的办法是达到欲望和能力之间的平衡,用拥有的能力去满足拥有的欲望。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的同时,欲望也得到了满足,这样人就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从而投入到有序的生活之中。
人越是接近自然状态,能力和欲望之间的差距就越小,因而更容易获得幸福。我们拥有的东西越少,所感觉到的痛苦也就越少,因为让我们痛苦的不是缺乏什么,而是需要什么。
除了公认的幸福因素健康、体力、良知以外,每个人对人生幸福的理解都各不相同。事实上,除了身体上的不适和良心上受到的谴责,其他一切痛苦都源于个人的想象。
法沃兰曾经说过:“一个人的财富越多,他想要的东西也就越多。所以,要想获得自己所缺少的东西,最好的办法就是舍弃自己所拥有的东西。”
所有的痛苦都源自对幸福永无止境的追求。一个人如果能在自己现有的`物质基础上安排自己的生活,那他就会很快乐。同时,他也会是一个善良的人,因为他根本就没有做坏事的必要。人啊!把你的欲望限制在你的能力之内吧,这样痛苦就会离你而去。大自然有它本身的秩序,安心地坚守在大自然所赋予你的位置上,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都不要脱离了那里。
不要试图与大自然的法则抗争,更不要因此耗尽自己的体力。大自然赋予你体力,不是让你用来延伸或者扩展自己的,而是让你按照它的指示并在只属于你的领域里去生存。
只有天生的体力以及其带来的权利和自由是属于你的,超出这个领域之外的一切东西都是幻想、虚名或者奴役。你可以随心所欲,可一定要把你的权力限制在你的能力之内。一旦你开始用他人的眼光观察事物,那你的意志很快也就变成了他人的意志了。
靠自己的能力而不是借他人之手来实现自己意志的人才是幸福的人。所以,对于人来说,自由比权力更加珍贵。一个自由的人只会对他能得到的东西怀有欲望,只会去做他乐意去做的事情。依赖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物的依赖,源于自然;一种是人的依赖,源于社会。
物的依赖无所谓善恶,所以既不会限制自由也不会导致罪恶。人的依赖则无秩序可言,所以乱象丛生,主人和奴隶是一种相互败坏的关系。要想体验到什么是真正的幸福,首先得体验痛苦是什么感觉。人的天性就是如此。身体太过安逸,精神就会崩溃。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21
十月接近尾声,打开窗户,银杏树的叶子已是一树金黄,在深秋清冷的风中有几片不安分,唱着飒飒的秋之歌,纷纷落下,像是悲吊秋的离去,又像是迎接寒冬的到来。《爱弥儿》的研读已接近尾声。平时忙于工作,只有在周末,才能静静地坐在电脑前写点读书的感受。
《爱弥儿》是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卢梭所著的一部关于教育的名著,主要记叙了一名虚构的贵族子弟——爱弥儿的人生经历,把他从出生到成年各个时期的生理、心理特征,成长过程,教育经历等从客观的角度记录下来,是一部值得珍藏在心中的教育理论著作,是值得每一位教师和家长阅读的经典。
“当一个孩子希望得到他所看见的东西的和别人准备拿给他的东西时,最好还是把他抱到他想得到的东西那里,而不要把东西拿过来给他。”这是整本书中让我触动的第一句话。教育应该是让一个孩子成长为一个可以独立生活的人,不管是家庭教育或是学校教育,教育都应该是长远的、可持续的,孩子将来必定要独立面对生活,因此,孩子从小不能过于娇惯,良好习惯和行为的养成是他们将来耐以生存的根本。孩子虽然还不理解什么是依靠,什么是独立自主,但是孩子可以从潜意识里形成良好的习惯。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娇生惯养,什么事情都由父母帮忙解决,那么他成长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长远”的影响,长大后遇到困难也没有勇敢面对的勇气;反之,如果父母从小让孩子自己解决自己的事情,孩子长大后遇到事情不会第一个想到求助,而是独立面对,这样的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更加迷人的魅力,他们善于运用自己的能力去解决问题,善于巧妙的将生活安排妥当,即使是在生活中遇到了巨大的挫折,也不容易被击倒。书中,另一句话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论一个孩子受了什么样的创痛,当他独自一个人的时候,除非他希望别人听见他在哭,他是很少哭的。”孩子喜欢用“哭”向他人传递自己“委屈”的心情,希望得到他人的关注和同情,对于某些轻微的情况,孩子是要独立面对的,作为教师和家长对于孩子的的“信号”,要用恰当的方式回应,善于鼓励孩子独自面对一些能够面对的情况。
这一篇读后感仅仅是阅读一部经典的最初体验,书中还有很多值得回味的语言,足以让人受益匪浅。
“当我们受伤的时候,使我们感到痛苦的,并不是所受的伤,而是恐惧的心情。”
“在道德教育方面,只有一条既适合于孩子,而且对各年龄的人来说都最为重要,那就是:绝不损害别人。”
“无论做任何游戏,只要我们使他们相信那不过是一场游戏,他们就会毫无怨言,甚至还会笑嘻嘻地忍受其中的痛苦的。”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22
刚开始读《爱弥儿》这本书的时候,我一直有一种冲动——恨不得把所有关于具体教育内容的东西用笔划出来。它所宣扬的自然的教育是那么的符合自然的天性!可是越划越觉得不对劲,读完上卷的时候,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反驳他对爱弥儿的教育了。甚至于读下卷的时候,我发现卢梭一直在干预爱弥儿,而不是指引。
他选择的.教育对象我也有一些疑问:
他所教育的爱弥儿,不是针对所有的人,原因是“穷人是不需要受么教育的,他的环境的教育是强迫的,他不可能受其他的教育。”他的学生爱弥儿必须是来自于温带的土地富饶的地方,家里富有,但却是个孤儿,而且只服从于“我”,谁也不能把他们分开。我搞不懂,他为什么一定要让爱弥儿是个孤儿?父爱和母爱不是十分重要的么?如果不能有父母的话,他还不如去孤儿院领一个回来教呢!哪一个富人,或者哪一个人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只听从别人的话呢?
他说爱弥儿就是一个普通人,他要教的也是一个普通的孩子。这样人们才能比较他所教的孩子和社会上其他的方式教出来的孩子有什么不同。在我看来,爱弥儿的普通也就是在一定意义上的普通。既然他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一个资产阶级新人,他的教育必定会带有一定的阶级局限性。在此不必多说。
他主张教育的环境在乡下。乡下清新的空气、质朴的人们、与大自然的亲近……都是实施教育的有利条件,的确。可是乡下也会有一些弊端,比如孤陋寡闻,但这和法国当时城市的污秽和混乱相比要好得多。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23
《爱弥儿》,这本被誉为“只要柏拉图的《理想国》与卢梭的《爱弥儿》留存在世上,纵令其他教育著述被毁。”这样的不朽之作,令我肃然起敬。
在此书中,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了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全书共分五卷,他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虽然从现代社会看来,把德、智、体的教育截然分开的施教方法是不科学的,但是在当时,这样的教育思想无疑是有进步意义的。以下我将讲讲让我产生共鸣的两点教育思想。卢梭最伟大的自然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他认为,这种教育的手段就是生活和实践,让孩子从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验中,通过感官的.感受去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其概念比较抽象,据我的理解,是不是就是这样,比如说:天冷了,窗还开着,老师不是直接提醒学生,关窗可以让你感觉温暖;而是让学生自己体会到冷,并自己去关窗,让他们自己体验到通过关窗可以减小寒冷程度。这样的教育是比较依靠学生的实践和生活的,其效果速度比较慢,而且得出的规律也不成体系。从我们现在看来是太注重孩子的个性*了。而我们现在的教育比较注重学生的书本知识传授,它是前人的丰富经验整合成的系统规律,可以说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但缺少了孩子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所以我觉得让学生通过个人实践加上前人经验,这样可以保留一点学生的自然天性,又可以给予社会的引导,这样的教育会不会更加完善一点呢?书中强调:“一个教师!啊,是多么高尚的人!……
事实上,为了要造就一个人,他本人就应当是做父亲的或者是更有教养的人。”卢梭的这种想法时时提醒我们注意,我是一个从事着高尚职业的人!所以,平时的教学当中应更加注重少年儿童思想情操的陶冶,开发智力,培养能力,一切从育人出发,发展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我们要明白自己身上肩负着重大的教育使命,也要竭尽全力地用自己的良心和才能培养出社会所满意的人才。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24
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让—雅克。卢梭所著的《爱弥儿论教育》果然是教育名著,读后让人回味无穷,让我对教育、对育儿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这本书的开篇第一句,“一切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旦落到人的手中,就全都变坏了。”所蕴含的深邃哲理其实与《三字经》类似,都在主张人性本是善的,恶的根源就是失败的教育。这句话也彰显了教育的重要性。
卢梭的教育思想是认为,教育应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的,主张对儿童始终施行自然主义教育。
全书是分年龄段来阐述的.,逝去时光已不在,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来到了第三卷,十二到十五岁的年纪。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十分注意教育的程度和方法,要引导他如何思考问题。”“孩子读书却不懂得思考,那他就只知道读书,他不是在受教育,而是在学习识字。
”而现在的社会总是以成绩来评判一切,我自己在这个焦虑环境下也会有极端做法。其实各科书本的知识已经很全面了,有很多也很实用,可我们家长总是生怕孩子落后了、掉队了,给她们报各种兴趣班,做各种试卷练习,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才刚有苗头,就已经被扑灭在了重压之下。
女儿总是很害怕和抵触地理知识的学习,觉得记背地名、气候、经纬度太过枯燥,学这些没有用。可太阳为何每天东升西落,为何会有四季更替,为何我们到欧洲很远,这些都是最最实用的生活常识,都与地理学息息相关。
现在想想,也许问题就在于她没有好好体会生活,没有时间去思考,透过思考去探究,去解释最最普通的生活现象。有了思考,有了兴趣,才是学科知识的永动机,才能让她在知识海洋里驰骋。
“为了不让孩子死啃书本,我要让他到工场去干活儿,动手会有助于他心灵的发展;”然而,我们很多孩子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从小都是家里“老大”,吃最好的,穿最好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我们信奉的宗旨却是只要学习好,其他你不用管,家里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来照顾你生活。这样很明显背离了教育的目的。
所以,这个暑假我上班的时候特意让十四岁的女儿在家做午饭吃,本来已经有了一定的思想准备,可事实还是让我痛心难过,也深刻认识到了自己教育的失败。头几天,独自在家的孩子不是吃焦的鸡蛋,就是糊的饼;中间几天,索性饿着肚子等我回家后的晚饭,后面几天,甚至连煤气灶忘记关了,烧穿锅底是小事,要是房子点着可就是大事了。
我们好像真的是做错了,错的是我们大人。现在这样,培养的就是“巨婴”。且不论学到了多少学科知识,一个没有生活能力的“巨婴”怎么在社会上生存呢?
是的,我们少些说教,少些指责,多设身处地地替孩子想一想,不要一味地把我们的思想当成了他们的思想,在小树苗要被风吹到时扶一把,他终究会长成一颗参天大树的。在教知识的同时,我们也千万不能忽视对孩子的德育和生活能力的教育。
自勉共勉!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25
《爱弥儿》卢梭的著作之一,这是卢梭关于教育的论述的著作。书中作者通过一个虚拟的人物“爱弥儿”来表达作者对教育方方面面的看法。
书中作者是爱弥儿的导师,爱弥儿出生在富贵家庭,但是他是孤儿,从小就用导师带。这样作者就可以充分的利用他自己的教育思想来培养爱弥儿。作者从爱弥儿的出生到以后的成家立业,其中每个阶段的`指导和教育都是用他自己那套独特的教育方法,他强调根据自然的法则来培养教育儿童。
他主张根据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对儿童进行不同的教育和锻炼。他觉得应该根据儿童的自然本性进行教育,教育应该是适应儿童自然发展的准则。让儿童在游戏中学到有用的东西,让儿童在劳动中了解劳动的光荣和神圣,他强调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学到知识,而不是只凭书本。
《爱弥儿》这本书里面详细的阐述了卢梭关于教育的看法,从婴儿到成年各个阶段的教育都分别举例说明。其中很多教育方法和教育原理对我们现在的教育还是有很深影响的,如,我们要不能溺爱儿童,让他们在受到小挫折小伤害之后,明白什么是幸福快乐;我们教给儿童的不是知识,而是教他们如何在需要时去火的知识;老师教学过程中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让学生明白学习那知识的实用性,让学生自己主动去探索理解,最终掌握。
因为内容好多,很多都很好,嘻嘻,所以还是要自己看得好啊!我只是随便写写,发泄发泄而已!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26
今年暑假经俞老师推荐看了卢梭的《爱弥儿》,这是一部关于教育学说的名著,主要叙述了虚构的贵族子弟爱弥儿从出生到成年各个时期的生理心理特征,成长过程和教育方法,形象生动。让我很有触动的是书中提出了一个观点:要按照儿童的天性自然地发展。
作者认为教育要遵循自然,顺应孩子的天性,不要对孩子横加干涉,把成年人的思维强加在孩子身上。对照自己,无论从工作还是生活上都切身感受到当今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唯恐自己的孩子会输在还未懂事的时候,以至于将来被社会淘汰。于是每天都生活在焦虑和紧张之中。
我家的孩子目前还处于静待花开的阶段,除了上课不太专心、作业效率不高、对考试分数不太敏感以外,其实还是属于比较乖的孩子。他没有沉迷网络游戏,没有对电子产品有过度依赖,也没有排斥对于之前双休日被安排的兴趣班,他阳光、开朗、热情,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类比赛,作为课代表有较强的责任心,他喜欢阅读,知识面比较广泛,除了买书对于物质没有太多的需求,平时给他零花钱,他也从不乱花……作为家长我既着急又欣慰,其实内心很想让孩子自由自在地成长,但社会就是这么现实,作为一名HR每年看着应届毕业生不是985、211就是海归,且入职的比例一直攀升(今年已达30:1),实话说很难不对孩子进行干涉,因为我怕,怕属于他的那朵花还未排上绽放期……
看完此书,我静静地思考。作为家长,特别是独生子女的家长,我们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一个孩子身上,出发点肯定毫无疑问是为孩子好。但换位思考,对于他而言,他的生活其实也有很大的压力,这种压力是无形中产生的,因为家里有6双眼睛无时不刻的盯着他,他的一举一动都是被“监督”的状态,他会感到紧张,也许还会透不过气来。我知道,每个孩子都有他独一无二的认知过程,他并不是能够任意塑造和填充的“容器”,我需要努力平衡好来自社会的压力与践行好教育的目的,我坚信: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他获得幸福。
这个暑假,相信有很多家长和我一样,对于教育新政的实施,有喜有忧,喜的是从国家层面已意识到教育体制的优化刻不容缓;忧的是双休日我们将何去何从?冷静思考过后,我想凡事首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要从容的应对“自然的存在”,平衡好来自社会上的压力,回归自然,充分挖掘孩子的天赋,让孩子在自由的空气中成长。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将尽可能尊重孩子的意愿,更加注重孩子的思想情操的陶冶,用心引导鼓励孩子去发现和体验身边的美,进一步锻炼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他克服困难和团结互助的精神,并使之在学校生活中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
我相信:我们的孩子们遇上了改革的浪潮,有机遇也有挑战。唯有积极努力,唯有全面发展,才能不负国之栋梁之使命!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27
《爱弥儿》这本书文字字体看着很不习惯,用“啃”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每晚必须在毫无杂念的心境下逐字逐句阅读,才能有所领悟。熬过了前面几十页才稍稍有所明白:卢梭是想借着他假想的教育对象——爱弥儿来阐述他对教育的真知灼见,并希望通过对爱弥儿婴儿、幼儿等不同成长阶段的教育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看完了婴幼儿期的教育只觉得自己看这本书太迟了,虽然他的有些想法较理想化也显偏激:比如提出作为学生的条件是:活泼健康,绝对服从,而对于身体多病的孩子,绝对不愿意照管等。但更多还是能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如:“在给孩子以帮助的时候,应当限制在他们真正需要的时候才帮助他们,绝不能依从他们胡乱的想法和没有道理的欲望。” “多给孩子以真正的自由,少让他们养成驾驭他人的思想,让他们自己多动手,少要别人替他们做事。”即使是在婴儿时期,“当一个孩子希望得到他所看见的东西时,最好还是把他抱到他想得到的东西那里,而不要把东西拿过来给他。这种提示方法是适合于他的年龄的。”这一点经常会在不经意间被我们家长忽视了。
在《爱弥儿》96页,卢梭论述了一个最重要也最有用的教育法则:对孩子的教育“不仅不应当争取时间,而且还必须把时间白白地放过去。”咋一看,还真是个怪论。看看我们现在的社会,“早教中心”盛行(而“早教”也是教育界的.共识)。家长们唯恐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胎儿起就要抓紧宝贵时间进行胎教,怎可让“时间白白地过去”?细细阅读之后,才明白“把时间放过去”,指的是“最初几年的教育应当纯粹是消极的。它不在于教学生以道德和真理,更不是知识,而在于防止他的心沾染罪恶,防止他的思想产生谬见。”我非常赞同他的这一观点。可是究竟怎样才能防止孩子的心沾染罪恶,思想产生谬见?难道就像卢梭说的由一个老师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培养吗?这太理想化了,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孩子毕竟是处在社会中的,是要与人交往的(而社会总是有其阴暗面的)。又或者不教给学生道德、真理或知识,学生的心灵就不会沾染罪恶,思想就不会产生谬见了?疑惑还是疑惑。
再往下看看吧。 “大家都不愿意把孩子教育成孩子,而要把他教育成一个博士,所以做父亲和做教师的不论ma他、夸他、吓他、教他、改他的缺点,答应给他东西和对他讲道理,都操之过急,做的不是时候。”读到此时,方才恍然大悟,“把时间白白放过去”真正蕴含的意思是:教育不可操之过急,不可急功近利。不知我的理解对否。对照一下,我们现在的教育确实有点急功近利。很多家长籍着“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借口,把孩子送进各种各样的“早教班”或兴趣班,如“英语班”、 “珠心算”“小小主持人”等等。为了把孩子教育成博士、钢琴家或者是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家长们更是“夸奖、物质奖励或者打骂、恐吓、威胁,答应给他东西和对他讲道理”等无所不用。而这些是很容易使孩子形成恶习。而一旦孩子染上什么偏见和恶习,就会大大抵消教育效果。就像卢梭说的“如果能把孩子健壮地带到12岁,即使他还分不清哪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但你一去教他,他的智慧的眼睛就会向着理性睁开的;由于他没有染上什么偏见和恶习,因此在他身上不会有什么东西能够抵消你的教育效果。
他在你手中很快就会变成一个最聪明的人;你开头什么也不教,结果反而会创造一个教育的奇迹。”愿我们的教育能心平气和,遵照自然的规律,让孩子成为孩子。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爱弥儿读书笔记11-14
《爱弥儿》心得体会07-28
爱弥儿反思心得07-02
读爱弥儿的心得10-07
【精华】爱弥儿读书笔记4篇01-14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11-29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06-11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12-05
(经典)《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10-13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