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企业计量工作总结
总结在一个时期、一个年度、一个阶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因此好好准备一份总结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总结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企业计量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企业计量工作总结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我国大多数企业相继建立了完善的统计制度,尤其是大中型国有企业。但是很多企业虽然有统计制度,很多管理者都是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只是重视各种财务指标,忽视统计工作的作用,造成很多决策失误进而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一、企业统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虽然很多企业已经建立了统计制度,但是企业运转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很多企业管理者对统计管理工作的性质区分不清,简单认为统计工作只是反映企业计划生产完成情况,都是为企业生产计划所服务的,这样也就弱化了统计工作的作用和地位。
第二,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统计管理工作的内容了解程度不够,错误地认为统计工作是为了上级主管部门服务的,如果投入大量的财力进行统计工作会浪费掉有限资源,统计工作也就停留在初级阶段,只是发挥了统计工作的数据收集作用,并没有对统计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
第三,对统计工作的作用了解程度不够,简单认为统计工作只能够反映出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对于制定发展对策的实际意义很少,这也就造成对统计工作的不重视。
二、统计工作的作用
1、统计工作能够反映出企业现状,例如企业的人员、职能机构、负债和资产等方面的情况,还能够反映出企业在某一个时期内的动态,例如企业的产品质量、科学技术和财务盈亏等情况。
2、统计工作能够反映企业的质量和数量特征。数量特征主要体现在企业的产销能力、人力和物力的投入产出比,质量特征主要体现在企业的服务质量、产品质量和设备质量等。
3、统计工作能够反映出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企业经营效益。生产效率主要体现在人力和物力的投入产出比,经营效益主要体现在企业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较分析。
4、统计工作能够反映出企业的结构和规模。结构主要体现在企业的产品结构、产业结构、人员结构、质量结构等,企业规模主要体现在企业的'生产规模、人员规模、资产规模、尹奎规模等。
三、企业统计工作改革方向
企业管理者只有明确统计工作对企业经营的作用和意义,高度重视企业统计工作,这也是企业统计工作发展的前提。笔者认为从企业管理角度来看,统计工作改革发展的方向是:建立高效合理的统计管理模式;全面是吸纳统计信息的共享。
(一)建立高效合理的统计管理模式。
很多大中型的企业基本上设有统计部门来全面负责的企业的统计工作,笔者建议可以设立一个总统计师职位来负责整个统计部门,使得统计部门能够准确和及时地为管理者提供各种统计数据信息,为制定各项决策和措施提供依据。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
首先统计师制定企业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信息的报送要求,充分考虑企业经营、生产和管理的需求以及企业面向市场和竞争的需求,将市场信息同本企业经营状况相结合,制定出本企业的指标体系,并将指标体系分解到各个职能管理部门,其中包含统计数据信息的规范以及报送时间、方式和内容等。
统计师还需要负责收集、汇总、审核和提供各类统计信息。一是必须对统计成员上报的信息进行审核之后加以汇总;二是收集审核本企业各个职能部门上报的统计信息并加以汇总;三是全面搜集企业之外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具有参考价值的信息并加以汇总。统计师的职责就是负责审核汇总企业经营管理所需要的各种统计信息。
(二)建立统计信息共享机制。
企业内部的各个基层单位都有特定的数据信息传输方式,由于传输方式和过程的差异也使得企业统计信息的收集和应用比较困难。在企业内部建立统计信息共享机制,各项数据信息都采用统一的方式和流程,这样可以提高企业统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共享机制按照信息需求者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三种:一是基础信息共享,主要应用于各基层单位向各自职能部门传输信息,满足职能部门统计信息汇总的需求;二是转向信息共享,主要适用于各职能部门向统计部门的信息传输,满足统计部门汇总和综合分析的需求;三是综合信息共享,这是统计部门将汇总分析的统计信息向企业管理层、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多向运行,满足不同信息需求者的要求。
四、结语
企业统计工作就是将企业经营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数据信息进行汇总和对比分析,以及将本企业和同行业的企业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得到的统计信息能够为企业管理者制定各项决策提供参考。只有全面提升企业统计工作水平才能够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求,这也是当前企业统计工作改革的方向。
企业计量工作总结2
一、引言
根据建造合同准则,已完工未结算反映的是施工企业在会计上已经确认为收入,但尚未得到业主方确认的工程量,其等于工程施工减去工程结算后差额。已经完工未结算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一是清单内结算差额,由于未到计量时间,形成正常计量差;二是业主同意变更的清单外未结算工程施工,由于变更批复时间长、程序多,不能即时计量;三是按照完工百分比确认预计总收入与预计总成本的差额,即未结算部分包含的合同毛利。已完工未结算可靠性较差,无法及时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且在施工企业的资产中占有较大的比例,直接影响施工企业的资产安全性和真实性,加大了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风险。
二、导致已完工未结算产生的原因
(一)收入确认的标准不同
施工企业在执行建造合同过程中执行不同的合同准则,较多的在确认收入时会采用投入法和产出法。顾名思义,投入法就是累计施工企业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占合同总成本的比例,产出法就是累计已完成的合同工作量,计算出已完成的工作总量占合同总量的比例。由于工程的工期较长,工作复杂程度较高,受外部的影响较大,利用上述两种方法在预计施工企业的总收入、总成本时面临着较多的困难,工程设计的变更等会直接对收入确认工作产生影响。而且在采用投入法计算成本时存在未及时将已经发生的成本计入总成本中,从而降低了投入法应用的准确性。另一方面,施工企业采用产出法面临着工程施工地理环境复杂和多变的问题,施工的工作难度加大,实际工作中为了降低难度会直接对工程的原设计进行变更,增加或者减少工程量,从而产生计量滞后的现象。以上的原因会最终导致合同收入和工程结算的不一致,出现已完工未结算。
(二)执行合同的毛利率和实际毛利率不相符
施工企业在确定毛利率的时候需要准确的预计合同的总收入和总成本,以合同总收入和总成本作为估计毛利率的基础之一。施工企业要先预计合同的总成本和总收入,然后再对合同执行过程中产生的毛利率进行估计。一旦总收入和总成本的估计出现了偏差,就是直接导致毛利率的估计不准确,使得所估计的毛利率与实际产生的毛利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样就会间接导致完工未结算的产生。
(三)来自合同和业主方的客观原因
工程承包合同一般对于计量规则有较为详细的约定,如混凝土浇灌完毕后要达到一定天数的强度检测期限,业主才办理验收计量。在跨期结算情况下,由于成本已发生,收入已确认,但业主未结算,形成计量差。同时也存在业主由于资金困难而故意延迟计量,形成已完工未结算的情况。
三、已完工未结算面临的风险
(一)利率风险
虽然施工企业已完工未结算的款项已确认为企业的收入,但是却不是企业真实拥有的资金流,施工企业无法享有实际支配权和受益权。未结算款项无法给企业带来真实的经济收入,其机会成本就是银行的的名义利息,未结算款项的`机会成本受到银行利率的影响,因此未结算款项面临着不可避免的利率风险。利率升高,面临的利率风险加大,反之利率风险降低。
(二)资金变现风险
一部分的已完工未结算款项相当于应收账款,应收账款的变现性受到施工企业与业主之间结算程度的影响。如果未结算款项属于合同内的分项工程,则变现性高,如果未结算款项属于合同外的工程,则或多或少存在着扯皮的现象,变现性明显降低,而且结算的时间跨度较长,结算需要付出的成本增大,而且会对企业的营运资金和现金流产生不良影响。
(三)潜亏风险
施工企业账面已完工未结算,若不能全部计量收回,会形成收入虚增,在项目最终结算时,不得不冲减收入,减少合同毛利,形成项目亏损。
(四)汇率风险
海外施工必然会面临着汇率风险。已经结算的款项可以转化成施工企业的本国收入,汇率变动不会影响企业的实际收入。而未结算款项的资金价值以外币形式存在,且汇率会随着国家政策和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变动,这对未结算款项带来汇率风险。汇率升高,企业就会赚取额外的汇率收益,汇率降低,施工企业未结算款项就会缩水,因此施工企业国外的为结算款项面临较大的汇率风险。
四、已完工未结算风险管理措施
(一)及时分析未结算款项产生的原因
施工企业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及时找到未结算款项产生的原因,并及时采取解决措施。首先,施工企业要及时核对计量部门结算和财务收入之间的差异。如果差异较大,就需要施工企业对其进行重新评估。再者,施工企业要对完工进度和合同结算进行有效的排查,找出差异原因,要及时关注完工百分比。若排除了正常跨期形成的差异外还存在着其他的原因,企业就要对其进行仔细的核实。
(二)对未结算款项进行定期结算
施工企业要降低利率风险和未结算款项变现风险,可以在明确未结算款项产生的原因之后定期与业主进行结算。施工企业可以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定期对已完工的工程量进行测量和评估,及时累计已经完成的工程量。施工企业还应对可以确认为收入的款项进行汇总管理,然后定期与业主进行结算。这样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企业面临的利率风险和款项变现风险。
(三)利用金融衍生品来规避汇率风险
施工企业可以通过金融衍生品来规避由于开展国外业务带来的汇率风险。施工企业可以利用期权、期货和汇率互换等手段来降低汇率风险,可以根据自身和汇率市场上的实际情况来购买看涨期权或者看跌期权。施工企业也可以通过软货币和硬货币对未结款项进行结算,从而降低汇率风险。
五、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施工企业的国内业务不断扩大,海外业务增多。企业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已完工未结算款项,自然面临着利率风险、变现风险和汇率风险。企业要对已完工未结算款进行风险管理,以便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企业计量工作总结3
施工企业在编制会计报表时,“工程施工”大于“工程结算”的差额作为已完工未结算项目在资产负债表的存货项下列示。该部分在经济流入的可能性和具体金额计量的可靠性上存在较大的缺陷,在实际工作中,通过盘点、核实等方法的验证性也较差。而实务中,已完工未结算在施工企业存货中往往占比较大,已经成为影响施工企业资产质量分析和盈利能力分析的关键因素。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就施工企业已完工未结算管理进行分析,查找原因,提出控制意见。
一、已完工未结算的概念
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采用《建造合同》准则,“工程施工”和“工程结算”是建筑施工企业的两个特有会计科目。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规定:“工程施工”是建筑施工企业归集核算工程成本的会计核算专用科目,包含实际发生的各项成本和合同毛利,尚未完工的工程项目合同成本及合同毛利在该科目借方反映;“工程结算”是建筑施工企业根据建造合同约定向业主办理结算的累计金额,尚未完工的工程项目累计对业主办理的结算在本科目贷方反映。
在建造合同执行的过程中,资产负债表日,“工程施工”大于“工程结算”的借方差额为已完工未结算,反映施工企业该工程已完工但尚未从业主处办理结算、得到批复的价款总额,在资产负债表“存货”项下列示;“工程施工”小于“工程结算”的贷方差额为已结算尚未完工,反映施工企业建造合同已对业主办理结算但尚未完工的价款总额,在资产负债表“预收账款”项下列示。
二、已完工未结算形成的原因
根据准则的要求,施工企业在项目完工时,“工程施工”和“工程结算”两个会计科目余额相等,应进行对冲。因此,通常情况下,施工企业的已完工未结算只会在施工生产过程中产生。
已完工未结算从本质上来看是已发生的工程成本挂账,相对于其它类型的存货,它具有特殊性。其形成的原因较为复杂,下面,笔者就从几个方面简要分析已完工未结算产生的原因。
1、工程计量规则影响因素
由于建设方和施工方在建筑市场上的不平等地位,建设方在建筑工程的计量方式和计量条件上会有一定的约定,这种约定的工程计量规则会导致已完工未结算的产生。例如,某铁路桥梁维修工程,甲、乙双方约定办理计量结算的最低金额为20xx万元,低于20xx万元不予计量;某公路桥梁桥面维修工程,工程清单中将桥面板更换整体作为一项,计量规则中规定只有新桥面板安装到位方可进行计量,旧桥面板拆除、新桥面板制造时不予计量;某高速公路养护项目,对工程量清单中施工方驻地建设费用、安全生产费用、环境保护费用等按工期分年计量等。在财务核算上,以上各项费用均在发生是进入了“工程施工―合同成本”科目,而由于计量规则的限制,该部分已完工程达不到计量条件,导致了已完工未计量的产生。
2、会计政策运用影响因素
根据建造合同准则的要求,实务中,施工企业一般选择投入法,即实际发生成本占合同预计总成本的比例来确定工程项目的完工百分比。由于建筑工程施工具有施工周期长和结构复杂等特性,施工过程受地质条件、施工环境等因素影响较大,预计合同总成本的准确性将大打折扣,预计合同总成本得不到及时的调整,从而导致财务核算上的完工百分比与实际完工百分比不一致,形成的收入与建设方批复的工程结算不一致,导致已完工未计量的产生。
在建造合同实施过程中,根据预计总成本计算的工程项目毛利率是固定的,其目的在于使工程整个合同期间能够均衡的确认合同收入、成本和利润。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工程项目各个阶段的毛利率存在一定的差异,按照固定的毛利率进行核算,在进行较低毛利率分项工程施工时,就会多确认合同毛利,从而导致“工程施工”科目大于“工程结算”,产生已完工未计量。
3、管理水平及人为主观调节影响因素
建筑施工企业实行建造合同准则核算,核算的关键在于合同预计总成本、项目完工百分比及项目毛利率的确定。实务中,以上关键指标的确定不是财务部门单独能够确定的,涉及到企业或项目部的预算管理部门、工程管理部、工程经济部及物资机械部门,同时,以上数据的确定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项目生产经营过程中,会根据施工进度、验工计价及变更索赔情况等不断发生变化。如果相关的管理措施不到位,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不够,各部门之间数据的传递不及时都会导致关键数据的不真实,从而产生已完工未结算。
在执行建造合同过程中,预计合同总成本确认与调整的相关测算资料为内部提供的资料,缺乏相关外部资料的数据支持,这为财务数据的调整提供了方便。部分企业为了满足业绩考核指标的要求,通过调整毛利率,办理预结算,人为提高工程完工进度,操纵当期利润和收入,也导致了已完工未结算的产生。
三、已完工未结算的风险及影响
已完工未结算作为资产负债表项下的存货列报,但其在计量、验证方面的不确定性,对企业资产负债表质量影响较大,影响了报表使用者对企业经营指标的判断,同时也会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潜在风险,下面从几个方面就已完工未结算带来的风险及影响作简要分析。
1、对企业资产状况及信誉的影响
已完工未结算的增加将导致企业应付账款的增加,如不能及时办理结算,随着已完工未结算的攀升,将导致企业资产负债率的增加,降低了存货周转率和应付账款周转率,降低企业资产周转效率。随着已完工未结算迟迟得不到业主认可,应付账款的长期挂账,不能按时履约,将导致企业法律诉讼风险增加,对正常生产经营将产生不良影响。
2、对项目经营成果的影响
除因计量规则约定及其他时间性差异导致的已完工未结算,可以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办理结算,进行清理外,由于施工现场实际与合同约定不符导致的合同外的工作量及变更索赔事项产生的已完工未结算将成为项目潜亏的重要因素。在项目竣工结算之前,如不能得到确认,将对项目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影响。
3、对报表使用者判断产生影响
财务管理的重点在于通过运用相关的.财务指标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整理、分析,了解企业一定时期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效的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报告可以为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经营决策和控制工作提供依据。部分企业由于业绩考核的需要,人为调整合同预计总成本及毛利率,导致已完工未结算的增加,由于其在计量方面的不确定性和在审计验证方面的取证困难,将直接影响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容易使报表使用者产生误解,做出错误的决策。
四、已完工未结算的控制
基于上述对于已完工未结算产生的原因以及对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带来的影响的分析,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讲,对于已完工未结算的管理和控制就显得较为重要。如何加强对于已完工未结算的管理和控制应根据其产生的原因不同,加以不同的管理和控制方法,已提高企业资产周转效率和企业的管理水平,降低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风险。
第一,对于合同内的,由于计量规则等原因导致的时间性差异形成的已完工未结算,施工企业应加强与监理单位、跟踪审计、建设单位的沟通,尽可能缩短计量批复的时间,减少已完成本的挂账。同时,在项目招标及合同签订阶段,提前介入、沟通,对分项工程进行细化,争取有利的计量方式。
第二,对于合同外的,由于变更索赔等原因形成的已完工未结算,施工单位应加强相关原始资料的收集和准备工作,加强各部门间协同工作,提高管理水平,并分阶段、有针对性的抓好落实,及时与建设方取得联系,敦促尽快、足额的办理验工计价,降低损失出现的风险。
第三,对于会计政策运用导致的已完工未结算,企业应重视加强和提高财务人员及相关人员的职业能力,梳理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加强对财务人员在工程、物资、机械及工经方面的培训,使财务人员了解工程施工工序、熟悉工程合同清单,参与工程变更索赔,能对合同预计总成本和毛利率的估计,做出正确的判断,把好财务核第四,应加强项目过程中的内部审计,定期对项目预计总收入和预计合同总成本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偏,防止通过调节建造合同相关计算依据,人为调整收入、成本及毛利率的情况发生,堵塞执行建造合同准则中产生的漏洞,降低企业已完工未结算的发生。
企业计量工作总结4
计量管理工作是企业的一项基础工作、质量管理的组成部分,生产一线离不开计量。因此,只有搞好计量这项基础工作,才能促进企业的生产和产品质量的提高。针对我公司的实际情况,我们在计量管理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具体工作:
一、发挥机构的监督与管理职能
完善企业计量基础工作。生产部质计处作为公司计量管理机构,并配备专兼职计量管理人员各一名,对全司计量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形成了以公司、职能部门、车间的计量管理网络,为企业的计量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1、建立计量管理体系,修订和完善计量管理体系文件为了加强计量管理,由计量文件编写小组,结合公司质量管理体系于8月编写了公司《计量手册》、《计量管理程序文件》及相关计量管理制度,为公司的计量管理工作建立指导性纲领文件。于再次结合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综合体系重新修订、改版了公司《计量手册》、《计量管理程序文件》及相关计量管理制度,使公司的计量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程序化,充分保证计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适宜性、有效性。
2、对测量设备推行“a、b、c”分类分级和彩色标志管理
(1)对计量检测设备实行“全面监督、保证重点、兼顾一般、区别对待”的管理方法,即:对在用计量标准、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和生产过程控制,关键、特殊工序的计量检测设备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并按所属车间、安装位置、计量大类等分建立台帐,做到“一表一号,帐物相符”,每年更新台帐,实行动态管理。
(2)对在用计量检测设备实行分类、分级管理,根据这些计量检测设备的分布情况、使用频度、使用年限、使用环境、准确度等因素合理确定检定周期,制定周期检定计划,安排在年度大修进行全面的.检定(校准),平时利用有停车的机会进行抽检;
并严格执行检定(校准)规程,同时对其检定、校准、比对的结果分别贴上合格、准用、限用等状态标识,确保在用计量检测设备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实现了在用计量检测设备的管理有序不混乱。
3、车间自查与职能部门监督检查相结合,并和奖惩挂钩
各车间、部门每月对生产过程控制用计量检测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自查,职能部门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监督与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到相关部门和电议车间进行整改。同时,将整改的结果纳入工艺、设备管理的经济考核中,真正做到计量管理工作的有奖有惩。
二、加强对计量检测设备的监督管理
开展周期检定工作根据管理体系文件和计量检测设备使用状况(使用频度、使用年限、使用环境、等因素),制定周期检定计划。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原则开展周期检定,对于计量标准、强制检定计量器具定期送上级法定计量机构或有资质的专业计量站进行周期检定,并取得检定(校准)溯源合格证书。
1、对在用计量检测设备的检定或校准,并与现场抽检相结合
(1)对公司已建立计量标准,并经过考核合格,让持有计量检定人员证的,利用年度大修或停车的机会对公司在用的计量检测设备分期分批进行周期检定,然后,张贴其相应级别的状态标识,保存相关检定(校准)原始资料(纸质或电子版)备查。确保在用的计量检测设备的计量特性,处于受控状态。
2、加强对采购进厂新的计量检测设备的检查与验收
(1)多年来,认真开展进厂计量检测设备的自行检定,把好合格计量检测仪表的质量关。累计完成进厂压力表的检定41批次,共1270块,完成其他仪表的验收评处31批次,共103台件;
拒绝了部分不合格计量检测仪表的入厂11批次,共110块。为公司计量检测设备的正常、长周期、满负荷、安全运转,提供合格的计量检测仪表原材料。
(2)对于计量特性相对稳定又无条件校准或检定的,管理等级不高(c级)的计量检测设备实行:购买时送有资质的机构首检、向厂家索要检定(校准)证明材料等方式把握进厂质量关。为公司生产提供合格的计量检测设备。
三、加强计量数据的管理
应用计量数据分析与考核公司制定了《能源计量管理办法》、《计量数据管办法》,在保证能源计量器具准确可靠的前提下,对能源计量数据进行人工采集,所记录的各项计量数据有原始的抄表记录、规范的电子文档。原始记录数据真实、完整、准确,以保证统计报表信息能追溯到原始记录。能做到生产运行、统计、财务报表中能源消耗计量数据真实、一致;实行能源计量数据统一归口管理,有专职人员对能源数据进行审核,利用计算机技术实行能源计量数据的网络化管理,按生产周期(班、日、周)及时更新能源计量数据,并计算出其单位产品的各种主要能源消耗量及各产品工序能耗。并且把能源计量数据运用到实际生产中。
四、加强计量队伍建设,提高计量人员的技术素质
1、提高计量人员的技术素质,保证计量队伍的相对稳定,确保检测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是企业发展的长远之计。为此,我们采取外出、内训相结合的方式,加强计量人员的学习和培训,不定期的组织专、兼职计量人员的培训、学习,积极参加上级计量机构举办的各种学习班,取得资格证书,实现一人多证,即解决了内部不同专业工作量不均匀的问题,更提高了计量检定的工作效率。
2、在计量检定工作中,实时更新计量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坚实计量基础工作,为计量检定的长周期运行巩固了基础。确保计量人员业务技能水平能满足计量仪表检定技术和公司管理体系等工作的需要,为我公司的安全生产发挥计量检测设备的监视和测量的作用。我们虽然在计量管理和节能降耗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及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决心在政府计量行政部门、集团公司及行业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开拓创新,求真务实,严格执行管理程序,使富源公司管理更规范、更科学。为振兴垫江经济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企业计量工作总结5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煤炭工业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在新时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煤炭企业要想获得生存和发展,必须进行深入改革,提升其水平,不断降低成本,提升其经济性。煤炭企业的运行离不开各项数据制表的统计和分析,要想对煤炭企业进行综合分析,必须采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对煤炭企业的各项指标进行详尽的综合统计、分析,通过对煤炭产品的生产能力、工业总产值、原煤成本、库存等各项指标进行经济性的统计分析,把相应的数据形成资料,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促进煤炭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指标一:煤炭企业库存计算分析
煤炭企业库存计算主要通过对期末与期初库存进行盘点,通过对期末符合质量要求且尚未销售出去的各类煤炭数量进行统计。首先,统计对象必须是实际库存,不能按照入库于销售后结算数量进行统计。同时,在标准上,必须是达到销售标准的、质量合格的且办理入库手续的才能进行统计入库结算。在出库结算方面,对于没有按时办理结算手续以及承运手续的,按照未销售处理结算,仍然作为企业期末库存处理;其次,对于库存统计的产品,其归属权必须属于本企业,易于进行结算,但由于各项原因未提货及转运处理,仍然存放于库房内的产品,由于已经完成结算,在统计过程中不作为本企业库存处理,企业不得进行支配,按照售出数量进行统计。相反,实际归属权属于企业本身的,都应进行盘点,纳入企业库存;最后,产品库存是实际库存,因此库存不应出现负值,一旦出现负值情况,应对入库、出库进行盘点,是否出库登记错误或是部分入库没有上账,就已经进行外销交易,导致账目出现错误。
产品库存量应及时进行核算盘点。在实际出入库统计核算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点:首先,盘点过程中要对各类别产品进行细化处理,对不同质量的煤品分别处理,计入库存;其次,对煤品质量的管理,对于质量不达标产品,应及时办理退库手续,保障库内质量,保证库内产品的可用性;最后,盘点核算时,必须对所有库存进行盘点,避免空间上的分散导致库存数量的不真实,同时对于已售未取、已售代收以及委托销售等产品,不应计入本企业库存,应建立外账,单独建账,单独管理,避免在产品管理和经营商出现所有权及其他经济问题,而对于外购产品作为企业入库产品,履行正式入库手续后,应计入本企业库存,防止账面的亏账现象。
通过煤炭企业库存进行计算分析,为煤炭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调节工程施工进度,调整产量,保障产品的产出与销售的有效衔接,降低产品的堆积,提升产煤工程的计划性,提升企业运行效率。
三、指标二:工业总产值指标计算分析
工业总产值是指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工业产品总量,它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工业生产总规模和总水平的指标。煤炭企业进行工业总产值指标计算时,需要特别注意:首先,作为工业生产型企业,煤炭企业的工业总指标计算要遵循工业生产的原则,即凡是在报告期内生产的最终煤品,均应包括在内,无论其是否在报告期内完成销售行为,只要是在报告期内完成生产行为,均应计算在内,相反,凡不是在报告期内生产的产品,无论其是否在报告期内完成销售行为,均不应计入当期工业总产值;其次,煤炭企业不能脱离生产去对总产值进行计算和分析,具备独立法人的煤炭企业应作为独立核算的单元,其企业内部为经营内生产行为,不得进行重复计算,如电厂、水泥厂、以及原料厂等作为企业内部经营行为出现时,不得重复进行计算,同时其内部流通使用的`电力产品及水泥等也不能作为原料进行二次计算;最后,在计算过程中必须注重最终产品的计算,从原料入场,至最终产品的出厂、销售作为生产总行为,而其生产过程中,企业内部物资的流通及生产,未涉对外贸易的,均不能作为计算数值纳入工业总产值中,而由于企业内部供大于需,造成经营过程中,出现电力、物资的外销,作为半成品销售产品,应该作为最终产品纳入工业产值计算。
工业总产值指标的计算公式为:工业总产值=本期生产成品价值+自制半成品+对外加工收入+制品期末期初差额。其中成品与自制半成品同样完成生产和销售行为,因此同样作为最终产品价值存在,相当于工业总产值=本期最终产品价值+对外加工收入+自制品期末期初差额。而工业总产值计算在实际结算时,还要遵循以下规定:首先,不得按照增值税的销项税额的价格计算,由于企业实现交易时,销售单价是不含税单价,因此增值税本身不能代表企业收入;其次,自备的原料生产的产品,全程参与生产行为,其价值存在于整套产品的生产,因此应按照全价进行计算,同样,凡是来料加工,应全部按照加工费算入工业总产值,避免总产值在计算过程中出现误差。此外,由于企业在运转期间,其设备的运行、故障、维修等经营性消耗及企业为员工和自身建设所投入的保障资金和福利性消耗,由于部分没有出厂价格,因此在结算过程中,可以用其实际成本代替,作为现行价格。例如:某矿山企业在20xx年生产期间,掘金进尺1500米,每米进尺核算成本为10000元/米,则该公司20xx年的产值为1500*10000,其计算结果为1500万元。
通过对工业总产值进行分析,对煤炭企业运行各阶段进行控制和管理,实现各阶段物资利用率的大大提升,提高主产品的产值,降低副产品类物质的产出和利用,实现各阶段资源的有效衔接和综合利用,提升企业效益。
四、指标三:能源消费量指标分析
能源消费量指企业在报告期内经营工业及非工业生产行为所消耗的各类能源总量,但个别性质的能量不纳入考虑范围,如工业余热、余能的回收利用。其算法为:能源消费量=综合能源消费量/原煤总产量。同时,在计算过程中,通过对加工、转换的投入量、产出量、损失量及原煤综合能源消费量等进行统计分析,对煤炭企业的能源的加工、转换和利用效率进行显现,从而为企业生产计划、改善提高、经营管理等提供参考及依据。在计算过程中,应结合以往能源消费量过程中的经验,将原煤洗选加工过程中煤矸石的损失量扣除,因为矸石属于在原煤加工加工转过过程中生产的副产品,可以作为半成品等进行交易销售,因此不应作为洗煤损失纳入统计。瓦斯对生产造成安全威胁,煤炭企业并未对瓦斯气体的利用,相反为保证安全状况的高额投入部分,应将其扣除。部分企业也可以利用其进行发电,实现变害为宝,同时实现其经济性,因此,现阶段对于瓦斯能源的消耗,应根据企业实际进行统计考量。随着相关标准的不断改善,瓦斯的防治与利用的消耗是否计入能源量消耗应重新进行考量。通过对能源消费量指标分析,实现对煤炭企业产煤过程中能源消耗和利用进行详细分析,不断改进工艺和方法,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消耗,变废为宝,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改善的同时,实现绿色发展。
五、指标四:原煤单位完全成本指标计算分析
原煤单位完全成本指的是原煤生产单位生产的原煤单位数量的全部消耗,即原煤生产的净成本,其包含原煤生产的物资消耗、工程消耗、维护保养等各类参与原煤生产全程的总消耗分摊到产出所有原煤后单位数量内原煤的成本。即:原煤单位完全成本=产出原煤总消耗/产出总量。产出原煤总消耗指在一定时期内,为生产原煤产品所发生的所有经营、管理行为所发生的消耗,包括生产原煤的物资直接消耗、人工、动力、劳保等生产性辅助消耗以及其他生产经营和管理以及外事处理的费用等等。如某煤矿20xx年6月产煤总量10000吨,其生产消耗90万元,各项辅助消耗15万,地表塌陷及占地等消耗29万,其原煤单位完全成本=(900000+150000+290000)/10000=134元/吨。通过对原煤单位完全成本指标计算分析,有效控制煤炭企业产煤全程的成本控制,实现其经济性运转,降低无谓消耗。
六、结论
十三五期间,煤炭行业遭遇发展低谷,深入落实煤炭行业的改革,提高煤炭行业的整体素质,提高其生命力和竞争力,已十分迫切。新形势下,煤矿企业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对生产运营全程进行科学的统计,通过不断提高统计工作的质量与水平,对现阶段各项指标进行分析,为煤炭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促进煤炭企业健康、高速和蓬勃发展。
企业计量工作总结6
现代企业要想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如果没有准确可靠的计量检测设备作基础,没有完善的计量管理体系做保证,是根本无法实现的。实践证明,管理规范的企业,从抓计量管理入手,会取得较显著的成效,获得丰厚的回报。
一、强化企业计量管理,加大企业计量投入
1、制定计量管理目标,确定计量工作原则和思路。
企业领导重视计量基础工作的建设和发展,把计量管理纳入整体工作规划,把计量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来抓。
2、加大计量投资,为计量建设提供物质保障。
3、设置计量管理网络,强化计量管理工作,为生产经营提供有效服务。
按照ISO10012-1标准完善计量保证体系,建立由主管领导牵头,生产、综艺、设计、能源、计量、质检、供应等部门组成的计量管理网络,为企业的计量和测量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在各部门配备兼职计量员,编制计量管理制度文件,制定相关操作规程。使计量工作得到全员和全方位的`管理,也为生产经营提供有效的计量服务。
4、加强计量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增强计量工作的有效性。
为保证计量管理制度的落实和有效运行,配备专职计量人员。为他们提供选析测量技术和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的机会。加强对兼职人员的培训,并对生产过程中使用测量器具人员进行指导,确保计量器具的正确使用和测量数据的准确一致,提高全员的计量意识,增强全体职工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感。
二、加强对计量金策设备的管理,做好校、验工作,保证在用计量设备的完好率。
1、做好强检工作,加强数据管理。
为保证量值传递的准确性和数据的溯源性,对企业的最高标准、强检和未建标的测量设备,按时送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校准和检定。
2、严把计量测试设备购置关。
计量检测设备的购置、校准、修理、报废各环节均由计量部门统一管理。新购置的设备凡没有计量器具生产许可证和CMC标志的,决不允许采购,实行计量部门把关验收制度。
3、做好计量设备的分类管理,落实计量检定、检查工作。
根据准确度、贵重成都、稳定性等要求,对测量设备实行分类管理,依此安排周期检定。
4、做好测量设备的维护修理,坚持俭省节约的原则。
在测量设备的维护修理方面,坚持节约资金,降低成本的原则,能修复的坚决修复,能自修的自修,确实无法修复或无修理价值的才实行报废。
三、充分发挥计量工作在生产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1、加大能源管理,节能降耗,减少成本开支。
2、进一步提高对计量工作的认识,充分显示计量工作的作用,增强企业活力。
【企业计量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计量工作总结03-09
计量工作总结08-08
计量工作总结09-09
计量员工作总结07-07
医院计量工作总结02-25
计量工作总结范文03-22
计量所工作总结10-28
计量工作总结15篇03-31
计量工作总结(15篇)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