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广播稿
有在广播站锻炼的同学们,我们广播前一般都会提前准备好广播稿,一份漂亮的广播稿能提高节目效果,写广播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理健康广播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心理健康广播稿 篇1
同学们,老师们:
心理健康教育广播又和大家见面了,欢迎您的收听。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社会群体之中,社会交往是必不可少的。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不仅需要与亲戚、熟人、朋友来往,而且需要与形形色色的陌生人打交道。善于交往的人往往能受到大家的欢迎,解决问题也较容易,而一个不愿与人交往或缺乏交往技能的人往往会感到孤独与寂寞。因此,人际交往是人的重要社会生活之一。
一、什么是“交往”、“人际交往”、“人际交往教育”
所谓交往,就是人们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基本社会活动。交往是人类生存必备的技能,是传递信息、分享感情的重要手段。
人际交往就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相互往来、相互影响、相互沟通。人际交往具有多个层面,一是物质层面的交往;二是知识交往,实现思想观念的沟通;三是心灵对话,人格碰撞的无声交往。应强调的是,我们所讲的人际交往是几个层面的相互渗透,更侧重于指全面的心灵对话与人性融会贯通的过程,强调的是尊重个性,理解差异、求得沟通,并协调行为。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是进行人际交往教育,奠定交往基础的绝佳时机。
人际交往教育就是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在与他人的心灵对话、人格碰撞中体验美好人生,塑造美好人格,进行小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辅导与交往实践指导。
二、小学生人际交往的内容
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交往范围日益扩大。从与家庭成员交往,扩展到与家庭以外的其他个体进行交际,而年龄相仿,发展水平相近的同伴将成为他们重要的交往对象。
同伴关系是我们除父母及亲属以外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关系。同伴交往是小学生实现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手段。一般来说,小学生与成人的交往关系是不平等的,主要是照顾者、教育者与被照顾者、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与之相比,同伴交往更加自由,更为平等,这一特殊性质使得小学生能够体验和探索一种全新的人际关系,从而发展其社会交
际能力和社会判断力。
大量研究表明,在学前时期,我们的同伴交往就已经开始了,特别是游戏活动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交往机会。进入小学以后,同伴交往的频率和深度都进一步发展。跨入学校的同时,我们也进入了一个更为开阔的交往世界。我们每天有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我们接触的人和事物更加丰富多彩,在同一个班级里,有来自不同类型、不同家庭的小学生,我们一起从事的活动也更加多样,学习活动、集体活动、娱乐活动、体育活动、劳动等等,使我们进行同伴交往的机会更多,交往形式也更复杂,社会交互作用的形式和内容也日趋复杂多样和深刻。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家庭以外的交往关系对我们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小学生的友谊,友谊是和亲近的同伴、同学等建立起来的特殊亲密关系,对小学生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它提供了小学生相互学习社会技能、交往、合作和自我控制,以及体验情绪和进行认识活动的机会,为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了基础。小学生已经很重视与同伴建立友谊关系。当朋友在场时,我们会感到学习和活动更加快乐。
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朋友?对此问题的认识水平与小学生的社会认知水平相联系。对学前儿童来说,“住在隔壁”、“和我一起玩”的人可以成为朋友。幼儿与一些外部特征(如年龄、性别、种族等)和自己相似的同伴可以建立相对短时的友谊。在此基础上,幼儿开始认识到同伴有与己不同的动机和情感,这时他们认为朋友就是对自己好、不伤害自己的人。到8--10岁,小学生开始理解友谊是一种相互的关系,双方相互尊重、友好、充满情谊。
我们对友谊的认识是逐渐发展的。对“什么是朋友”、“别人如何向你表示他是你的朋友”这样的问题,低年级的同学认为朋友就是一起玩耍的伙伴;而中高年级的同学强调相互同情和相互帮助,认为忠诚是朋友的重要特征,朋友关系应该是比较稳定的。我们选择朋友的理由包括他们的积极人格特点(如勇敢、善良或忠诚)及志趣是否相投。我们总是先认识同伴与自己的相似性,大约4岁以后的儿童都能非常准确地说出有关与同伴之间的相似性,而认为朋友与自己的相异之处则要在9岁以后才能达到。
心理健康广播稿 篇2
亲爱的老师,同学:
大家好!
“关注心灵,关注健康。让我们一起聆听来自心灵的声音。”很高兴心灵驿站今天和同学们正式见面了。新学期我们学校迎来了初一高一年级的全体新同学和部分新老师,新学期,新风尚,新希望,新的好心情。相信在这充满了希望的新学期里,老师和同学们一定都能收获一份成功的喜悦。
心灵驿站是同学们心灵的栖息地,愿心灵驿站能在新学期陪伴大家勇敢面对人生的挑战,体验追求梦想过程中经历的起起落落。学校心灵驿站在这祝福我们的老师和同学在新学期成功,幸福,快乐!同学们在生活中,学习上的困惑可以向心理驿站申老师寻倾诉,也可以通过写信等方式进行沟通。
这一学期学校的“心灵驿站”心理辅导广播,每周三次,通过校内广播向全校师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心理小测试,开展心理针对辅导,播放沁人心灵的乐曲和动人心弦的歌曲。欢迎大家的来稿,谈谈自己在生活,学习上遇到的困惑,也可提提好的建议和方法。心灵驿站将对所有来稿进行评选,选优录用。心灵驿站会为同学们多开展一些更亲和,更草根,更贴近同学的心理辅导活动。
本期我们想和同学们谈谈“中学生心理健康”这个话题。在开始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在心理适应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向求助者提供心理援助的过程。心理咨询的`主要任务是促进个体心理健康成长,心理咨询遵循助人自助的模式,帮助来访者发挥最大的潜能,为正常发展消除障碍。
我们学校的心理咨询主要做的是:对同学们的学习压力、人际交往,不良情绪,青春期烦恼以及亲子矛盾等问题给予指导。
至于怎样才算是心理健康?心理学家给出了七个标准:
(1)、智力正常。能保持对学习较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2)、情绪健康,能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心理健康者经常能保持愉快、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行动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稳定性好。
(3)意志健全。行动具有自觉性、果断性和顽强性,行为表现协调有度。
(4)人格统一完整。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培养健全人格。人格完整是指人格构成的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人生观等各方面平衡发展。
(5)自我认识正确,能接纳自我。自我意识是人格的核心,指人对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和体验。
(6)人际关系和谐。乐于交往;在交往过程中保持独立完整的人格,不卑不亢;能客观正确的评价别人和自己;宽以待人,乐于助人;交往的态度积极;交往的动机端正。
(7)社会适应良好。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包括正确认识环境及处理个人和环境的关系。
(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地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没有人可以先天就有健康的心理,这与后天的生活环境有关,当然一个人的自身心理素质也是十分重要的。现在的我们也可以培养自己的健康心理,为以后踏入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结束语]
“心灵驿站”是歇歇脚、加加油、加速前进的地方。来到“心灵驿站”就是来让我们听听你们的心里话,帮你们分析分析问题,给你们加加油,使你在成长的道路上轻装前进、快速前进、健康成长。
申静老师等待你的来访,期待为你解除疑虑、缓解压力,让你的学习生活更加精彩、更加充实。今天的心灵驿站就要与大家说再见了!,“关注心灵,关注健康”感谢大家的收听,下次再会!
心理健康广播稿 篇3
5·25心理健康日 20xx年5月25日,为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首届大学生心理健康节"我爱我——给心理一片晴空"在北京师范大学拉开帷幕。活动先后得到十多所高校响应,获得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并经有关部门批准,确定5月25日为“北京大学生心理健康日”。“525”是“我爱我”的谐音,对此,发起人的解释是: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他人。20xx年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共同决定将5月25日定为全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节。
把这样一个意义重大的日子定在5月25日,是用心挑选的。首先,5月4日是五四青年节。长久以来,5月本身就被人们赋予了和年轻人一样的活力和激情。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首选的活动当然是5月。其次,鉴于大中学生缺乏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由此导致缺乏对自己心理问题的认识,所以,“心理健康日”活动就是要提醒大中学生珍惜生命,关爱自己。其核心内容是:关爱自我,了解自我,接纳自我;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和心灵成长,提高自身心理素质;进而关爱别人,关爱社会。
中学生对心理健康的概念很模糊,甚至有误解,有些同学认为不到药物治疗的程度,就不是心理问题。其实不然,例如:刚刚步入中学的新生在面对新环境时容易产生适应不良和人际交往问题;中、高年级同学则以情感问题和自我成长问题为主;而毕业生主要是考试压力等问题。所以引导中学生形成心理健康意识,提高自我调适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我校将每年5月定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月,本届活动月主题为:“和谐心灵,健康成长”。期间,学校将围绕学生自我认知、社会交往、生涯发展等心理健康主题举办系列活动,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培养学生心理管理能力,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建设心理和谐校园。
中学生为什么要学一点心理知识?
首先,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知识对学习大有益处,它可以促进学生对自身的认识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如果中学生学习了心理学的知识以后,能按心理学规律去学习,学习成绩就会有较大的提高。比如:学习了记忆的规律,就可以解决记不住,记不牢以及死记硬背的问题;学习了有意注意的规律,就可以解决上课不专心,开小差的问题;学习了思维规律就可以使思维开阔、更敏锐、更富有创造性,还可以通过情绪调节,缓解考前紧张,轻松上考场。
其次,心理学知识还可以解答中学生在思想上和生活上的疑难问题,从而达到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比如,学习了有关性格的知识,就可以对自身的性格有所了解,从而矫正自己性格中不良的一面,锻炼和完善自己的人格;学习了情感的知识,可以使自己有效调节情绪、升华情感;学习了青春期的心理问题,可以了解青少年在青春斯的心理变化规律,从而主动掌握自己的心理发展,安全顺利地度过青春发育期。
最后,学习了心理知识不但能提高自己,还能对正确地处理好人际关系有所帮助。因为在了解自己心理的同时,也了解了他人的心理,这样便可以对不同气
质、性格的同学采取相应的态度和交往方式,从而防止不必要的矛盾,增进与同学之间的友谊。
总之,心理学的应用非常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当中,不论学生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现在学一些心理学的基础知识都是有益的,将来的.祖国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心理素质较高的一代青年。为了我们的现在和将来,应该学习一点心理学。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 如果你问一位中学生"你健康吗?"他也许会说:"我当然健康,瞧,我壮得像头小牛犊,从没生过病。"可是健康不应只指体格健壮与否,还应包括心理健康在内。严格地说,只有体格健康还算不上是健康,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健康不仅是指一个人没有疾病,而且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精神以及社会适应的状态。也就是说,健康与否应从身体、精神以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来评价。现在不少中学生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如胆小、忧郁、孤僻、依赖、人际关系不良等。那么,怎样才算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生理健康的指标较明确,判定容易一些,而心理健康的判定便较为困难,因为心理健康具有明显的相对性和模糊性。
心理健康是比较而言的,绝对的健康是不存在的,人们都处在健康和极不健康中间的某一点上,而且人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动态变化的,而非静止不动的。人的心理状态既可以从较不健康变成健康,又可以从相对健康变得不那么健康,因此,心理健康与否是反映某一段时间内的特定状态,而不应认为是固定的和永远不变的。另外,一个人偶尔出现的一些行为和心理问题,并不意味着心理一定不健康。应根据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的状态,而不是一时或偶尔的现象,来断定心理是否健康。心理健康标准是一个发展的、文化的概念,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也因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而有所差异。
中学生心理健康主要表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1.有正确的自我概念,能了解自我,悦纳自我,能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
2.乐于学习、工作和生活,保持乐观积极的心理状态。
3.善于与同学、老师和亲友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尊重友谊
4.情绪稳定、乐观,能适度的表达和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状态。
5.保持健全的人格。
6.面对挫折和失败具有较高的承受力,具有正常的自我防御机制。
7.热爱生活、热爱集体,有现实的人生目标和社会责任感。
8.心理特点、行为方式符合年龄特征。
9.能与现实的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与适应。
10.有一定的安全感、自信心和自主性,而不是过强的逆反状态。
心理健康广播稿 篇4
播放开始曲《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主持甲、主持乙: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中午好!
主持甲:我是xx
主持乙:我是xx
主持甲、主持乙:今天由我们为大家广播,希望大家能喜欢。
主持甲:我们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受到家长的百般呵护,因此也使我们的身心存在了一些问题,今天我们就和大家来谈谈有关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首先请听《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根据世界心理卫生协会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并结合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特点,我们把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确定为6个方面,即智力发展水平、情绪稳定性、学习适应性、自我认识的客观化程度、社会适应性、行为习惯。
主持乙:1:智力发展水平:虽然智力发展优秀者并不一定拥有健康的心理,但如果智力发展水平低下,那将毫无心理健康可言。因此,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其智力发展应属于正常。相反,若智力水平低下,是算不上心理健康的。
主持甲:2:情绪稳定性: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一般是心境良好,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占主导,但同时又能随事物对象的变化而产生合理的情绪变化。所谓合理的情绪变化是反应,当有了喜事感到愉快,遇到不幸的事时产生悲哀的情绪。此外,还能依场合的不同,适当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主持乙:3:学习适应性: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通常喜欢上学,觉得学习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感到轻松;对于学习内容往往抱有浓厚的兴趣,乐于克服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学习效率高。
主持甲:4:自我认知的客观化程度:心理健康的小学生能顺利地从以自我为中心向去自我中心阶段转变;能将自己同客观现实联系起来,主要从周围环境中寻找评价自己的参照点,对自己的认识开始表现出客观性。
主持乙:5:社会适应性:心理健康的小学生往往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自己的日常生活事务能由自己来料理,能适应不同环境下的社会生活,乐于与同学、老师交往,让自己融入集体生活中,自觉用社会规范来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的要求,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孤立起来,与周围的人群格格不入。
主持甲:6:行为习惯:心理健康的小学生一般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外部刺激的行为反应适中,不过度敏感,也不迟钝;他们不会因鸡毛蒜皮的事情而大发脾气,也很少出现让人觉得莫名其妙的举动,其行为表现同他们的.年龄特征相吻合
主持乙:对照刚才的标准同学们可以自我检测一下,下面我们进行一个心理小测验,请看题:
主持乙:1:对他人期望不要太高。许多人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若对方达不到自己的要求,便会大失所望,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何必要别人迎合自己的要求呢?
主持甲:2:疏导自己的愤怒情绪。当你勃然大怒时,很多蠢事都会干出来,与其事后后悔不如事前自制,把愤怒平息下去。心理健康教育广播稿心理健康教育广播稿。
主持乙:3:偶尔也要忍让。要心胸开阔,做事从大处看,只要大前提不受影响,小事则不必斤斤计较,以减少自己的烦恼。
主持甲:4:暂时回避。在遇到挫折时,应该暂时将烦恼放下,去做些喜欢做的事,如运动、看电影等。
主持乙:5:找人倾吐烦恼。如果把心里的烦恼告诉你的挚友、师长,心情就会顿感舒畅。
主持甲:6:为别人做些事。帮助别人不单是使自己忘却烦恼,而且还可以确定自己的价值,更可以获得珍贵的友谊。
主持甲:我还给大家带来了一条心理调适的妙招:如何拥有快乐的心情呢?试试下面的方法吧:
主持乙:1、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告诉自己:“今天我很快乐。”然后,对着镜子笑一笑。
主持甲:2、经常回忆过去美好的时光,比如,过生日的快乐情景,和同学们郊游时的嬉戏。
主持乙:3、经常默念自己的优点。
主持甲:4、看一些有趣的笑话。
主持乙: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们可以:
主持甲:1、听一首优美的曲子,或者唱歌。
主持乙:2、去跑步、爬山,或者打球。
主持甲:3、打扫自己的房间或书桌。
主持乙:4、找一个信任的人,把心中的烦恼告诉他她。
主持甲:5、将一个笑话给别人听。
主持乙:6、把不快乐的事写出来。
主持甲:在节目的最后,我还想和大家分享一首好听的歌曲,希望大家拥有愉快的一天。
播放歌曲:《美丽心情》:
主持甲:时间过得真快,本周的红领巾小广播马上就要和大家说再见了,本次播音由五1中队主播,下次播音由五2中队负责,主题是爱护校园环境,从我做起。
主持甲、主持乙:我们下周四再见!
心理健康广播稿 篇5
素质是什么?素质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整体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民族间、国家间的竞争,就是国民素质的竞争。
素质,最初是生理学的一个专门术语,指人体总的生理特点、条件和状态,以及人体各个组成部分的心理基础和质量。
将这一概念扩大到人的社会行为和社会属性,就是个人或组织进 行各种活动所要凭借的自身内在条件,是导致自我或组织优劣强弱、活动成败得失等结果的.所有内在条件或内因的总称。人的素质也有着化学元素那样的基本构成,主要包括:知、信、德、美、乐、健、情等。
知,是人的素质中带有基础性,前提性的重要方面。我们的祖先非常重视“知”,认为不知就是愚昧。一部《论语》,用到“知”字处竟达116次之多。“知”的重要,可见一斑。
信,即信仰、信念,它是人生的航标和灯塔。人是信什么才去追求什么,无信不成人生。“信”,对人的行为选择、力度起着根本性的决定作用。很难设想,无信仰、无信念的人能走向成功。
德,是一种社会关系。人我关系的合理判断和软性规则,其中重要的就是“知尊”、“知耻”。在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道德也是可靠有效的一种资本。诚信便是美德。
美,是人的一种天性。美,使人类有了艺术,有了仪表,有了范式,有了约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以何为美,则有高下之分,雅俗之别。人的相貌、仪表、手势、风度都能给人以美的感受,若不辨美丑,也是“是非不分”。
乐,是人的一种本能。乐有“娱乐”、“愚乐”之分。乐在心神性情之上,使人健康、欢喜;乐在蛮野宣泄之上,则愚蠢无聊。快乐是一种沸腾的情绪、情感。乐看似外表显露,其实展示内心,体现素质。乐在高雅情趣,幸福心间。
健,是指心理与身体的健康、健全。心身健康对人的思维、情感、态度、行为、精神都起着重大而根本性的作用。所以说,心身健康是一个人的本钱,是人的重要素质,也是人的基本追求。
情,是一种热能。感情会发热,激情能燃烧,无情则冰冷。人生的太阳会不断变化。情感有投向问题,这一“投向”对一个人的“人生路向”、“价值取向”犹如一个自动开关。
由众多“个体”素质的提高和影响,能够形成一种氛围、一种环境、一种磁场、一种引力、一种境界。这便是一个组织、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整体素质。
党和政府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明确要求“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教育,就要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现代社会,乃至未来社会都是以个人素质全面发展为基础的社会。素质,对于我们正在成长的青少年学生十分重要。我们要在成长的过程中日积月累,大力提高素质,不断增强素质。“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这些都在警示我们,注重从一点一滴上去积累增强素质,去提高自己的全面素质。
心理健康广播稿 篇6
有人说,没有沟通,世界将成为一片荒凉的沙漠。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除了睡眠以外,其余时间的70%以上花在人际之间的直接或间接的交往上。人类的一切实践活动都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完成的。置身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大潮中的大学生更是有着强烈而迫切的交往意识。但是,由于涉世不深,经验缺乏,又常常被人际交往中产生的种种困惑所羁绊。因此,在了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基本情况、人际交往的心理误区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引导同学们进行自我调节、掌握交往艺术,走出交往困惑,建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
(1)平等原则:在人际交往中,平等待人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前提。如果没有平等待人的观念,就不可能与人建立密切的人际关系。
(2)互利原则:要求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交往双方都能得到好处和利益,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最希望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和支持,喜欢引人注目,渴望出类拔萃。如果要想从他人那里获得关心、注目和爱护,就必须考虑到他人也有这种需要。不能只让别人对你贡献,而你对别人只讲索取。
(3)信用原则:信用是忠诚的外在表现。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取信与人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真诚待人,才有可能谈得上与别人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大学生们都喜欢同诚实正派的人交往,这样的交往有一种安全感,不用担心什么。
(4)兼容原则:兼容原则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出现矛盾,遇到冲突时要有耐心,能够宽容他人,做到包容并蓄,包括容忍对方的个性和缺点,学会宽以待人,不计较他人的细枝末节,这样才能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保持融洽的人际关系。应该达到“有理也让人”这样的心理境界。
(5)尊重原则:它包括自尊与尊重他人两个方面。自尊就是在各种场合都要自重、自爱,不做有损于人格尊严的事。尊重他人就是重视他人的人格和价值,承认他人在人际交往中的'平等地位。一个不尊重他人,经常损害别人,或把别人当工具使唤的人,人们是不愿与之交往的。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广播稿中学生喜欢交朋友,珍惜与同学结下的友谊。当同学们的友谊受到伤害时,他们内心难过;当同学的友谊破裂时,他们的内心难以平静。维系友谊,同学们都要很关心,又要很用心。
在正常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有时会传播一些"小道消息",这正是某个同学的隐私;有的同学会给别人取"外号",嘲弄某个同学的缺陷;有的同学处于困难之中,想得到帮助,却无人伸手。……抛开事件本身的是非不论,这至少反映了某些同学之间的友谊,并不象兄弟情意那样坚固牢靠,维系友谊也是掉以轻心。
泄密,嘲笑,有求无应,是友谊的三个敌人,是破坏友谊的三项不妥行为,是伤害性友谊的三种特征。
没有什么比泄露某个人的隐私更伤人心的了。当你知道自己最好的朋友的个人秘密时,你可要为他保密,因为这些琐事都是人家的个人隐私呀。如果万一你有意无意地泄密了,把别人的秘密在外面乱说一通,这是很伤人心,很伤同学友谊的。特别是你的同学要求你为他保密,因为涉及到的是敏感话题。而你告诉了别人这些事情,显然是不尊重同学友谊,是会失去同学信任的。
现在交朋友,要弄清楚对方是否能为你保密。可以向他声明,希望我讲的话你不要外传。当然,如不是需要保密的事,你的朋友告诉了别人,可以不把这种行为视为背叛。
所谓嘲笑,就是用言语笑话对方。你的朋友正在努力减肥,而你却嘲笑他臭美;你的朋友身体上有某些缺陷,而你却时不时嘲弄他以取乐。同样,在公开的场合谈论一些让朋友感到不自在的逸事也是嘲讽,讥笑,也是不妥的。
友谊建立在同学互相尊重的基础上,这很重要。人们可以对别人的议论,行为特不同的意见,但是要在尊重别人的前提下,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观点,而绝不能嘲笑,fei谤,诋毁。否则,他就会问:你公开取笑或侮辱自己的朋友,目的何在这种事情发生一次可能问题不大;次数一多,必然伤害友谊。
友谊最基本的承诺便是: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互相陪伴,特别是在一方遇到困难,陷于困境时。当你遇到问题或者伤心的时候,朋友却不来帮助,支持你,不来陪伴你。你就会认为,我们之间的友谊出现了裂痕,有了麻烦。就是说,当你的朋友需要你帮助,陪伴的时候,你得尽量赶到。
当然,有时你也不能太介意,因为你的朋友可能正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做,或者离得较远,一时难以赶到而不能陪伴你。但如果他总是有求无应,总是借故推托,敷衍,说明他并没有在分享你的感受和给予支持方面,投入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倘若你总是麻烦对方,叫对方帮忙的情况下,双方关系也会不平衡。
总之,大嘴巴四处泄密,对朋友总是指指点点嘲笑,讽刺,急需要他帮助时不出现……这些现象经常出现,可能是说明同学之间的友谊并不是那样真挚和忠实。
中学生需要建立的是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纯洁同学友谊,并珍惜这种友谊,热心维系这种友谊。
心理健康广播稿 篇7
有人说,没有沟通,世界将成为一片荒凉的沙漠。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除了睡眠以外,其余时间的70%以上花在人际之间的直接或间接的交往上。人类的一切实践活动都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完成的。置身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大潮中的大学生更是有着强烈而迫切的交往意识。但是,由于涉世不深,经验缺乏,又常常被人际交往中产生的种种困惑所羁绊。因此,在了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基本情况、人际交往的心理误区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引导同学们进行自我调节、掌握交往艺术,走出交往困惑,建构和谐的人际关系。
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
(1)平等原则:在人际交往中,平等待人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前提。如果没有平等待人的观念,就不可能与人建立密切的人际关系。
(2)互利原则:要求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交往双方都能得到好处和利益,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最希望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和支持,喜欢引人注目,渴望出类拔萃。如果要想从他人那里获得关心、注目和爱护,就必须考虑到他人也有这种需要。不能只让别人对你贡献,而你对别人只讲索取。
(3)信用原则:信用是忠诚的外在表现。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取信与人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真诚待人,才有可能谈得上与别人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大学生们都喜欢同诚实正派的人交往,这样的交往有一种安全感,不用担心什么。
心理健康的人具有自知之明,有自我反省的能力。他们能通过自己与先进人物及周围人物的对比来认识自己、解剖自己;他们不但能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兴趣、爱好,还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与性格,并据此安排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因而他们具有较高的成功率。
(4)兼容原则:兼容原则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出现矛盾,遇到冲突时要有耐心,能够宽容他人,做到包容并蓄,包括容忍对方的`个性和缺点,学会宽以待人,不计较他人的细枝末节,这样才能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保持融洽的人际关系。应该达到“有理也让人”这样的心理境界。
每个学生都有特长,而且大多数学生有正确的认识,大多数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还有一部分学生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
除了以上情况?你是否还会不愿与父母外出,或长时间看电视,或与父母争吵等情况?请同学讲讲与父母还有哪些地方关系紧张?
可是,在咱班有不少同学有他们内心的烦恼,而这些烦恼大多来自于同学间的相处,有的甚至提出要求调换同桌、小组、宿舍。那么同学之间究竟应该如何相处,才能消除烦恼,使自己快乐起来呢?这正是我们今天要来解决的问题。
(5)尊重原则:它包括自尊与尊重他人两个方面。自尊就是在各种场合都要自重、自爱,不做有损于人格尊严的事。尊重他人就是重视他人的人格和价值,承认他人在人际交往中的平等地位。一个不尊重他人,经常损害别人,或把别人当工具使唤的人,人们是不愿与之交往的。
第一,要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能力,调整自己的抱负水平和期望目标,使之切合自身和客观现实。
第二,增强自信和毅力,不怕困难与失败,勇于迎接学习中的挑战,保持适度的自信心,克服虚荣心理。
第三,加强心理调节,保持情绪愉快和稳定,探索、掌握切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遵循大学学习规律,以增进学习效果。
心理健康广播稿 篇8
中学生喜欢交朋友,珍惜与同学结下的友谊.当同学们的友谊受到伤害时,他们内心难过;当同学的友谊破裂时,他们的内心难以平静.维系友谊,同学们都要很关心,又要很用心.
在正常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有时会传播一些"小道消息",这正是某个同学的隐私;有的同学会给别人取"外号",嘲弄某个同学的缺陷;有的同学处于困难之中,想得到帮助,却无人伸手.……抛开事件本身的是非不论,这至少反映了某些同学之间的友谊,并不象兄弟情意那样坚固牢靠,维系友谊也是掉以轻心.
泄密,嘲笑,有求无应,是友谊的三个敌人,是破坏友谊的三项不妥行为,是伤害性友谊的三种特征.
没有什么比泄露某个人的隐私更伤人心的了.当你知道自己最好的朋友的个人秘密时,你可要为他保密,因为这些琐事都是人家的个人隐私呀.如果万一你有意无意地泄密了,把别人的秘密在外面乱说一通,这是很伤人心,很伤同学友谊的.特别是你的同学要求你为他保密,因为涉及到的是敏感话题.而你告诉了别人这些事情,显然是不尊重同学友谊,是会失去同学信任的.
现在交朋友,要弄清楚对方是否能为你保密.可以向他声明,希望我讲的话你不要外传.当然,如不是需要保密的事,你的朋友告诉了别人,可以不把这种行为视为背叛.
所谓嘲笑,就是用言语笑话对方.你的朋友正在努力减肥,而你却嘲笑他臭美;你的朋友身体上有某些缺陷,而你却时不时嘲弄他以取乐.同样,在公开的场合谈论一些让朋友感到不自在的逸事也是嘲讽,讥笑,也是不妥的.
友谊建立在同学互相尊重的'基础上,这很重要.人们可以对别人的议论,行为特不同的意见,但是要在尊重别人的前提下,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观点,而绝不能嘲笑,诋毁.否则,他就会问:你公开取笑或侮辱自己的朋友,目的何在 这种事情发生一次可能问题不大;次数一多,必然伤害友谊.
友谊最基本的承诺便是: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互相陪伴,特别是在一方遇到困难,陷于困境时.当你遇到问题或者伤心的时候,朋友却不来帮助,支持你,不来陪伴你.你就会认为,我们之间的友谊出现了裂痕,有了麻烦.就是说,当你的朋友需要你帮助,陪伴的时候,你得尽量赶到.
当然,有时你也不能太介意,因为你的朋友可能正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做,或者离得较远,一时难以赶到而不能陪伴你.但如果他总是有求无应,总是借故推托,敷衍,说明他并没有在分享你的感受和给予支持方面,投入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倘若你总是麻烦对方,叫对方帮忙的情况下,双方关系也会不平衡.
总之,大嘴巴四处泄密,对朋友总是指指点点嘲笑,讽刺,急需要他帮助时不出现……这些现象经常出现,可能是说明同学之间的友谊并不是那样真挚和忠实.
中学生需要建立的是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纯洁同学友谊,并珍惜这种友谊,热心维系这种友谊.
心理健康广播稿 篇9
人的生理健康是有标准的,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有标准的。不过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及人的生理健康的标准具体与客观。
国外学者们对心理健康的标准作了一些表述。例如英格里士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作良好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这乃是一种积极的丰富情况。不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麦灵格尔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间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不仅是要有效率,也不仅是要能有满足之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 而是需要三者具备。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 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马斯乐认为心理健康的人要具备下列品质:
( l)对现实具有有效率的知觉;
(2)具有自发而不流俗的思想;
(3)既能悦纳本身, 也能悦纳他人;
(4)在环境中能保持独立,欣赏宁静。
(5)注意哲学与道德的理论;
(6)对于平常事物,甚至每天的例行工作,能经常保持兴趣;
(7)能与少数人建立深厚的感情,具有助人为乐的精神;
(8)具有民主态度,创造性的观念和幽默感;
(9)能经受欢乐与受伤的.体验。
我们认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个方面: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间关系适应、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
了解与掌握心理健康的定义对于增强与维护人们的健康有很大的意义。人们掌握了人的健康标准,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发现自己的心理状况某个或某几个方面与心理健康标准有一定距离,就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锻炼,以期达到心理健康水平。如果发现自己的心理状态严重地偏离心理健康标准,就要及时地求医,以便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
心理健康广播稿 篇10
每个人的人生道路走得都不是一条笔直的线条 ,而是曲曲折折,弯弯曲曲的长线。可谓:人生没有平坦的路可走,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只有不畏艰险,绕过崎岖,才能达到光辉的顶点。
____年,上海市高考女状元,高考第一堂语文考试,看错了一道20分的题,白白丢了20分,心里很难过,几乎考不下去。老师,家长鼓励她调整心态,充满自信,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优势,一门一门,冷静攻关。这位女同学精神振作了,斗志增强了,稳稳当当地拿下了以后几门考试,取得全市总分第一名。
20xx,华中师大附中高三毕业生李某,平时成绩一般,高考时数学考试又失误。他对家长说,不考了,重读一年再考。老师鼓励他,你只要鼓起信心,象平时做练习一样去考试后面的科目,这都是你能拿下的科目,不能放弃。这位考生再披挂上阵,终于以优异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
前不久,一个电视节目介绍了一位女士的成功历程。她原是一位流动小贩,曾在一个地区的各个小学校门口卖过橡皮泥,卖过小学生文具,学习用品,也卖过沙画,日子虽然谈不上富裕,但也能衣食无忧。
那天,她象往日一样骑着三轮车去校门口卖沙画,途中,一辆急驰而来的小轿车撞翻了她的三轮车,她车上那些用来做沙画的.材料撒了一地,她自己也被撞得晕倒在地。她被送进了医院,她得救了。她庆幸自己大难不死,但在借钱付了医药费出院后,她却发现再也没有本钱去做沙画等小商品买卖了。
身在逆境中的她并没有绝望,她在左思右想一个突出逆境的办法。一天,她灵感召至,突发奇想,去郊外挖了不少不用花钱的泥土回家,然后在泥土中加上颜料等物品,开始试验制作什么。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制成了彩泥。她将这样的彩泥推荐给了学校,让老师组织孩子们作画。结果大受孩子,家长和老师们的欢迎。
她终于取得了成功,她制作的彩泥得到了有关专家,部门迅速地认可,并得到推广。现在,她的彩泥已跨出国门,出口到国外。
她成功了。她不是画家,却创造了作画的材料;她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却用她的彩泥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和对作画的热爱。她成功了,确实成功了,可这样的成功,都应该归功于那次因交通事故而陷入的逆境。
有人说,逆境是腐蚀剂,它会磨损人的斗志,让人陷入绝望之中而不能自拔。其实,逆境应该是振奋剂,促进剂。。在意志坚强,毅力坚韧的人们面前,逆境会促使他更坚强,更有斗志,失败了再上,跌倒了爬起来。世上没有过不了的河,迈不过的坎,只要不妥协,不退缩,不气馁,不放弃,振奋精神,就一定能挺过去,突出逆境,让自己绝处逢生,走上坦途,改变命运,取得成功。
综观取得成功的各方面人士,他们都是意志坚强的人,就是身处逆境,也不绝望,也不轻易言败,轻易低头,向命运妥协的人。
心理健康广播稿 篇11
男:这里有你的声音
女:这里有我的声音
男:亲爱的老师、同学们,你们好!红领巾广播又和大家见面了。我是主持人陈凯峰。
女:我是主持人张彦。本期红领巾广播站为大家准备了专题《关注心理健康》、故事天地、开心妙招等精彩内容。
男:我们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在家里受到家长的百般呵护,因此也使我们的身心存在了一些问题,今天我们就和大家来谈谈有关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首先先来了解一下《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女:根据世界心理卫生协会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把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确定为6个方面,即智力发展水平、情绪稳定性、学习适应性、自我认识的客观化程度、社会适应性、行为习惯。
男:智力发展水平就是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其智力发展应属于正常。相反,若智力水平低下,是算不上心理健康的。
女:情绪稳定性是指心境良好,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占主导,能依场合的不同,适当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男:学习适应性指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通常喜欢上学,觉得学习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乐于克服困难;学习效率高。
女:自我认知的客观化程度:心理健康的小学生能顺利地从以自我为中心向去自我中心阶段转变;能将自己同客观现实联系起来,主要从周围环境中寻找评价自己的参照点,对自己的认识开始表现出客观性。
男:社会适应性便是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能适应不同环境下的社会生活,乐于与同学、老师交往,让自己融入集体生活中。
女:行为习惯即对外部刺激的行为反应适中,不过度敏感,也不迟钝其行为表现同他们的年龄特征相吻合
男:对照刚才的标准同学们可以自我检测一下,下面我们进行一个心理小测验,请听题:《当别人得第一》在一次期末考试中,小博考了全班第一名,而小齐只得了第七。老师多次表扬小博。如果你是小齐,你会怎么做?
女:(1)很生气,不再理小博。
男:(2)逢人就说小博的坏话。
女:(3)大方地走过去,握住小博的手,真诚地祝贺他。
男:(4)虚心向他学习。
女:(5)如果他有困难,真诚地帮助他。
男:选(1)(2),这两种做法不可取。不理他,说明你心胸狭窄。说他坏话就更不应该,这样做损害了他人的利益。
女:选(3)(4)(5),这三种做法都很好,说明你有博大的胸襟。你会进步更快,人缘更好。
男:有了好心情生活才会快乐,学习才会有进步,那如何保持健康的心理呢?今天我们交大家几招:
男:(1)不对自己过分苛求,也不要对他人期望太高。
女:(2)找人倾吐烦恼,疏导自己的情绪。
男:(3)暂时回避,将烦恼暂时放下,去做些喜欢做的事。
我们送给大家两则小故事,
通过这两则故事传递心理健康的小知识。希望同学们能有所感悟、有所启发。
第一则故事:
误会
早年在美国阿拉斯加地方,有一对年轻人结婚,婚后生育,他的太太因难产而死,遗下一孩子。
他忙生活,又忙于看家,因没有人帮忙看孩子,就训练一只狗,那狗聪明听话,能照顾小孩,咬着奶瓶喂奶给孩子喝,抚养孩子。
有一天,主人出门去了,叫它照顾孩子。他到了别的乡村,因遇大雪,当日不能回来。
第二天才赶回家,狗立即闻声出来迎接主人。他把房门开一看,到处是血,抬头一望,床上也是血,孩子不见了,狗在身边,满口也是血,主人发现这种情形,以为狗性发作,把孩子吃掉了,大怒之下,拿起刀来向着狗头一劈,把狗杀死了。
之后,忽然听到孩子的声音,又见他从床下爬了出来,于是抱起孩子;虽然身上有血,但并未受伤。他很奇怪,不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再看看狗身,腿上的肉没有了,旁边有一只狼,口里还咬着狗的肉;狗救了小主人,却被主人误杀了,这真是天下最令人惊奇的误会。
误会的事,是人往往在不了解、无理智、无耐心、缺少思考、未能多方体谅对方,
反省自己,感情极为冲动的情况之下所发生。误会一开始,即一直只想到对方的千错万错;因此,会使误会越陷越深,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人对无知的动物小狗发生误会,尚且会有如此可怕严重的'后果,这样人与人之间的误会,则其后果更是难以想象。
钉子
有一个男孩有着很坏的脾气,于是他的父亲就给了他一袋钉子;并且告诉他,每当他发脾气的时候就钉一根钉子在后院的篱笆上。第一天,这个男孩钉下了37根钉子。慢慢地每天钉下的数量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要比钉下那些钉子来得容易些。
终于有一天这个男孩再也不会失去耐性乱发脾气,他告诉他的父亲这件事,父亲告诉他,现在开始每当他能控制自己的脾气的时候,就拔出一根钉子。
一天天地过去了,最后男孩告诉他的父亲,他终于把所有钉子都拔出来了。
父亲握着他的手来到后院说: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但是看看那些篱笆的洞,这些篱笆能回复成从前?你生气的时候说的话将像这些钉子一样留下疤痕。如果你拿刀子捅别人一刀,不管你说了多少次对不起,那个伤口将永远存在。话语的伤痛就像真实的伤痛一样令人无法承受。
人与人之间常常因为一些彼此无法释怀的坚持,而造成永远的伤害。如果我们都能从自己做起,开始宽容地看待他人,相信我(或你)一定能收到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
帮别人开启一扇窗,也就是让自己看到更完整的天空
....
我们还给大家带来了一条心理调适的妙招:如何拥有快乐的心情呢?试试下面的方法吧:
1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告诉自己:“今天我很快乐。”然后,对着镜子笑一笑。
2经常回忆过去美好的时光,比如,过生日的快乐情景,和同学们郊游时的嬉戏。
3经常默念自己的优点。
4看一些有趣的笑话。
女: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们可以:
1听一首优美的曲子,或者唱歌。
2去跑步、爬山,或者打球。
3打扫自己的房间或书桌。
4找一个信任的人,把心中的烦恼告诉他(她)。
5讲一个笑话给别人听。
6把不快乐的事写出来。
想一想,你还有什么方法让自己快乐起来?把它们记在你的小本子上。
男:学校是我们温馨的家园,我们在家里成长,我们为家奉献,我们共同的信念是:为了父母的微笑,为了老师的期盼,为了自己的将来,我自信,我能行,别人努力能成功,我通过努力同样行。
女:交出你的真心
男:付出我的真情
合:让我们相会在电波中;
女:倾诉我们的烦恼与欢乐,
男:描绘我们的未来与成长,
合:愿“红领巾广播”伴你走过金色童年!谢谢大家的收听,下周再见!
心理健康广播稿 篇12
第1周
有人说,没有沟通,世界将成为一片荒凉的沙漠。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除了睡眠以外,其余时间的70%以上花在人际之间的直接或间接的交往上。人类的一切实践活动都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完成的。 置身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大潮中的大学生更是有着强烈而迫切的交往意识。但是,由于涉世不深,经验缺乏,又常常被人际交往中产生的种种困惑所羁绊。因此,在了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基本情况、人际交往的心理误区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引导同学们进行自我调节、掌握交往艺术,走出交往困惑,建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
(1)平等原则:在人际交往中,平等待人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前提。如果没有平等待人的观念,就不可能与人建立密切的人际关系。
(2)互利原则:要求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交往双方都能得到好处和利益,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最希望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和支持,喜欢引人注目,渴望出类拔萃。如果要想从他人那里获得关心、注目和爱护,就必须考虑到他人也有这种需要。不能只让别人对你贡献,而你对别人只讲索取。
(3)信用原则:信用是忠诚的外在表现。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取信与人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真诚待人,才有可能谈得上与别人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大学生们都喜欢同诚实正派的人交往,这样的交往有一种安全感,不用担心什么。
(4)兼容原则:兼容原则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出现矛盾,遇到冲突时要有耐心,能够宽容他人,做到包容并蓄,包括容忍对方的个性和缺点,学会宽以待人,不计较他人的细枝末节,这样才能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保持融洽的人际关系。应该达到“有理也让人”这样的心理境界。
(5)尊重原则:它包括自尊与尊重他人两个方面。自尊就是在各种场合都要自重、自爱,不做有损于人格尊严的事。尊重他人就是重视他人的人格和价值,承认他人在人际交往中的平等地位。一个不尊重他人,经常损害别人,或把别人当工具使唤的人,人们是不愿与之交往的。
第2周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的时期,也是道德品质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青少年面临着生理上、心理上的急剧变化,加上紧张的学习,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引起心理矛盾。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几方面:
1.美好的愿望与心理准备脱节的矛盾。几乎每个同学都有美好的愿望,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和向往,很多同学幻想着做一个有学问的人、受人尊重的人。而实际上很多同学学习不努力,过一天算一天。虽然愿望是美好的,但追求的全是实现理想后的种种荣誉和享受,而对实现理想需要从现在做起,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却想的不多,做的不够,形成了美好愿望与心理准备脱节的矛盾。
2.浓厚的享受意识与劳动观念淡薄的矛盾。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同学的消费欲望与日俱增。很多同学天天买零食吃,礼尚往来,互相攀比的风气非常严重。但在这些同学中相当多的人劳动观念淡薄,轻视劳动,平时的值日生工作也讨厌。可以说对劳动采取消极态度、厌恶劳动的思想相当普遍。
3.心理闭锁与渴求理解的矛盾。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同学们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内心师姐上,同时也由于社会生活经验的逐渐丰富,意识到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心心相印和心理不相容的特点。愿意与知心朋友谈心,不愿同长辈透露内心,实行自我封闭。这些同学把内心的感受隐藏起来,以致常常产生孤独感。其实,这些同学和需要求得别人的理解,但只会抱怨父母师长不理解自己。
4.独立意识与依赖心理的矛盾。年龄的增大,成人意识的产生,同学们心理日趋成熟,要求从大人的约束中解放出来,个别同学还会发生顶撞师长现象,甚至对学校、社会产生反抗情绪。可以说他们的独立意识十分强烈,但同时又缺乏必要的知识与能力,在经济上生活上都有依赖性。有的同学真正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只管学习不管其他的不正常现象。
5.情感与理智的矛盾。中学生充满热情和激情,但情感又容易受外界影响发生冲动和波动。情绪、情感总在两极
摆动,不能冷静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很难及时用理智加以控制。
6.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的矛盾。大多同学都有积极向上的进取之心,但由于思考问题不周密,往往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因而有时片面的坚持己见,不能控制自己,凭冲动行事,事过之后又非常后悔。说面意志品质的发展还不成熟,自制力、控制立还不强。
7.信息视野的扩大与鉴别能力不足的矛盾。同学们处在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对各种信息都十分热心好奇并积极探究,但由于世界观、人生观还未完全形成,对真善美、假恶丑的辨别力还不强,对事物的认识往往狭隘,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出现认识错误。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意识,就很容易进入同学们的心灵,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总之,中学生的心理矛盾是复杂的,其产生的原因有生理的、心理的,有社会的、家庭的、自身的,也有教育工作上的疏忽。正确认识这些矛盾一方面有利于我们同学自我认识和改进,也有利于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第3周
“关注心灵,关注健康。让我们一起聆听来自心灵的声音。”各位同学,大家好!由我校“心泉”社团和校广播站联合推出的“心理加油站”栏目,今天和同学们正式见面了。我是主持人“心语”。我们的栏目主要向大家介绍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如:心理不适现象及预防、自我心理调节方法、青春期困惑等等。
本期的“心理加油站”,我们想和同学们谈谈“中学生心理健康”这个话题。在开始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在心理适应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向求助者提供心理援助的过程。心理咨询的主要任务是促进个体心理健康成长,心理咨询遵循助人自助的模式,帮助来访者发挥最大的潜能,为正常发展消除障碍。
我们学校的心理咨询主要做的是:对同学们的学习压力、人际交往,不良情绪,青春期烦恼以及亲子矛盾等问题给予指导,因此多采用认知理论和途径,从而将个体引导到现实世界。
至于怎样才算是心理健康?心理学家给出了七个标准:
(1)智力正常。能保持对学习较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2)情绪健康,能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心理健康者经常能保持愉快、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行动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稳定性好。
(3)意志健全。行动具有自觉性、果断性和顽强性,行为表现协调有度。
(4)人格统一完整。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培养健全人格。人格完整是指人格构成的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人生观等各方面平衡发展。
(5)自我认识正确,能接纳自我。自我意识是人格的核心,指人对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和体验。
(6)人际关系和谐。乐于交往;在交往过程中保持独立完整的人格,不卑不亢;能客观正确的评价别人和自己;宽以待人,乐于助人;交往的态度积极;交往的动机端正。
(7)社会适应良好。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包括正确认识环境及处理个人和环境的关系。
(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地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没有人可以先天就有健康的心理,这与后天的生活环境有关,当然一个人的自身心理素质也是十分重要的。现在的我们也可以培养自己的健康心理,为以后踏入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4周
以下我们便从学习和生活两方面,简单向大家介绍怎样塑造心理健康:
一、学习方面:
(一)进入角色,熟悉生活,提高自身适应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要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不断地调整自己的位置,使自己的需求和发展与社会的需求和发展相一致。这就是说,随着大学环境的变化,要使自己进入“角色”,在新的大学生活中寻找自己的方位,确立最佳位置。此外,培养自信心,在大学生学习中尤为重要.由于大学是人才云集之处,“能人”背后有“能人”,这就不可避免地使学生过去的优势变得不复存在,在现实的变化面前,由于心理承受能力差产生了自卑感,甚至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培养自己的自信心。
(二)培养健康心理,提高学习效率
首先要增强学习动力,主要是确立学习目标。目标能指导人的一切行动。进入大学,等于眼前的理想实现了,新的理想—目标又等待着自己去确立,这种新目标的确立要根据大学的学习规律,结合自己的实际,并且要进行新的努力。在目标的确定中应该注意使个人目标与社会责任联系起来,把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否则这一目标就难以实现。其次,要培养学习兴趣。兴趣是情感的凝聚,一个人如果对某件事情感兴趣,那么,他就会深入持久地去做这件事,力争达到预期目的。兴趣对于大学生来说,更为重要。它是求知的动力,热情的凝聚,行为的指向,成功的起点。但是,大学生的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实践活动的丰富,培养和发展的。所以,在学习中,大学生要善于发现激发自己兴趣的事情,努力培养这种乐趣。
(三)克服学习过度焦虑
第一,要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能力,调整自己的抱负水平和期望目标,使之切合自身和客观现实。第二,增强自信和毅力,不怕困难与失败,勇于迎接学习中的挑战,保持适度的自信心,克服虚荣心理。第三,加强心理调节,保持情绪愉快和稳定,探索、掌握切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遵循大学学习规律,以增进学习效果。
(四)预防、消除心理疲劳
劳逸结合是预防心理疲劳的重要措施。学习一段时间,应该休息片刻放松一下;在学习之余,参加一些文体活动,使身心得到调节和放松,应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使生活内容丰富多彩还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此外,要学会科学用脑,掌握学习效率最高的时间。如有些人感到早上效率最高,有些人感到晚上学习效果最好,在这种情况下多用脑,就会事半功倍。
(五)正确对待考试,提高应试技巧
要充分认识到考试是衡量学习好坏的手段之一,也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成绩并不完全、准确、真实地反映一个人的知识水准,特别是对能力的反映更不全面。所以,大学生应重视考试,但不过分要求高分。要考得轻松,学得愉快。提高应试技巧,首先要做好考前准备,即认真复习,有计划,有安排,有轻重缓急。要合理安排时间,不要使大脑过度疲劳,以免影响学习水平。尤其是临考前几天应保持充足的睡眠,这样才能保证以清醒的头脑和充沛的精力走进考场。其次,要有应付“怯场”的办法,考试时先做确有把握的题,难题放在后面做,这样可以消除考试紧张情绪。假如考试“怯场”,可设法转移注意力,使大脑兴奋起来,诸如想一件令自己高兴的事,或者是做几次深呼吸,使情绪稳定后再答题
第5周
生活方面怎样做到心理健康
1、对自己不过分苛求
人应该有自己的抱负,但有些人的抱负不切实际,根本非能力所及、力求不得,便会认为自己倒运而终日忧郁;有些人做事要求十全十美,对自己的要求近乎吹毛求疵,结果,受害者还是自己。为了消除挫折感,则应该把目标定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稍有提前量,不努力达不到,尽心自己尽力能够赶超,心情自然就会舒畅了。
2、疏导自己的愤怒情绪
当我们勃然大怒时,很多错事或事态的事,都会做出来,与其事后后悔,不如事前加以自制。
3、偶尔亦要屈服
一个做大事的人,处事要从大处看,因此,只要大前提不受影响,在小处,有时亦不必过分坚持,以减少自己的苦恼。
4、暂时逃避
在生活受挫折时,应该暂时将烦恼放下,去做你喜欢做的事,如运动、睡眠或看电视等,待到心情平静时,再重新面对自己的难题。
5、找人倾诉烦恼
把所有的忧郁埋藏在心底里,只会加剧自己的苦恼,如果把内心的苦恼告诉给你的朋友,心情会顿感舒畅。
6、为别人做些事
助人为乐为快乐之本,帮助别人,可使自己忘却烦恼,并且可以确定自己的存在价值。
7、在一个时间内只做一件事
这样可以减少自己的精神负担,不应同时进行一件以上的事情,以免弄得身心交瘁。
8、对人表示善意
不要处处与人竞争处处以他人作为竞争对象,使得自己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其实,只要你不把人家看成对手,人家也不会与你为敌,以免“惶惶不可终日”自寻苦恼。
我们经常被人排斥,是因为人家对我们有戒心。如果在适当的时候,表现自己的善意,多交朋友,少树“敌人”,心情自然变得平静。
第6周 清明节暂停
第7周
人际交往是人的重要社会生活之一。
一、什么是“交往”、“人际交往”、“人际交往教育”
所谓交往,就是人们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基本社会活动。交往是人类生存必备的技能,是传递信息、分享感情的重要手段。
人际交往就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相互往来、相互影响、相互沟通。人际交往具有多个层面,一是物质层面的交往;二是知识交往,实现思想观念的沟通;三是心灵对话,人格碰撞的无声交往。应强调的是,我们所讲的.人际交往是几个层面的相互渗透,更侧重于指全面的心灵对话与人性融会贯通的过程,强调的是尊重个性,理解差异、求得沟通,并协调行为。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是进行人际交往教育,奠定交往基础的绝佳时机。
人际交往教育就是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在与他人的心灵对话、人格碰撞中体验美好人生,塑造美好人格,进行小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辅导与交往实践指导。
二、中学生人际交往的内容
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交往范围日益扩大。从与家庭成员交往,扩展到与家庭以外的其他个体进行交际,而年龄相仿,发展水平相近的同伴将成为他们重要的交往对象。
同伴关系是我们除父母及亲属以外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关系。同伴交往是小学生实现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手段。一般来说,小学生与成人的交往关系是不平等的,主要是照顾者、教育者与被照顾者、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与之相比,同伴交往更加自由,更为平等,这一特殊性质使得小学生能够体验和探索一种全新的人际关系,从而发展其社会交际能力和社会判断力。
第8周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的时期,也是道德品质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青少年面临着生理上、心理上的急剧变化,加上紧张的学习,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引起心理矛盾。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几方面:
1.美好的愿望与心理准备脱节的矛盾。几乎每个同学都有美好的愿望,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和向往,很多同学幻想着做一个有学问的人、受人尊重的人。而实际上很多同学学习不努力,过一天算一天。虽然愿望是美好的,但追求的全是实现理想后的种种荣誉和享受,而对实现理想需要从现在做起,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却想的不多,做的不够,形成了美好愿望与心理准备脱节的矛盾。
2.浓厚的享受意识与劳动观念淡薄的矛盾。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同学的消费欲望与日俱增。很多同学天天买零食吃,礼尚往来,互相攀比的风气非常严重。但在这些同学中相当多的人劳动观念淡薄,轻视劳动,平时的值日生工作也讨厌。可以说对劳动采取消极态度、厌恶劳动的思想相当普遍。
3.心理闭锁与渴求理解的矛盾。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同学们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内心师姐上,同时也由于社会生活经验的逐渐丰富,意识到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心心相印和心理不相容的特点。愿意与知心朋友谈心,不愿同长辈透露内心,实行自我封闭。这些同学把内心的感受隐藏起来,以致常常产生孤独感。其实,这些同学和需要求得别人的理解,但只会抱怨父母师长不理解自己。
4.独立意识与依赖心理的矛盾。年龄的增大,成人意识的产生,同学们心理日趋成熟,要求从大人的约束中解放出来,个别同学还会发生顶撞师长现象,甚至对学校、社会产生反抗情绪。可以说他们的独立意识十分强烈,但同时又缺乏必要的知识与能力,在经济上生活上都有依赖性。有的同学真正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只管学习不管其他的不正常现象。
5.情感与理智的矛盾。中学生充满热情和激情,但情感又容易受外界影响发生冲动和波动。情绪、情感总在两极摆动,不能冷静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很难及时用理智加以控制。
6.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的矛盾。大多同学都有积极向上的进取之心,但由于思考问题不周密,往往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因而有时片面的坚持己见,不能控制自己,凭冲动行事,事过之后又非常后悔。说面意志品质的发展还不成熟,自制力、控制立还不强。
7.信息视野的扩大与鉴别能力不足的矛盾。同学们处在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对各种信息都十分热心好奇并积极探究,但由于世界观、人生观还未完全形成,对真善美、假恶丑的辨别力还不强,对事物的认识往往狭隘,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出现认识错误。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意识,就很容易进入同学们的心灵,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8.成材欲望与厌学心理的矛盾。大部分同学都希望自己学习成绩优秀,但在学习过程中,又感到学习负担过重,学习太苦太累而难以持之以恒,厌学心理陡增,形成了想学与厌学的心理矛盾。
总之,中学生的心理矛盾是复杂的,其产生的原因有生理的、心理的,有社会的、家庭的、自身的,也有教育工作上的疏忽。正确认识这些矛盾一方面有利于我们同学自我认识和改进,也有利于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心理健康广播稿】相关文章:
心理健康的广播稿03-17
心理健康教育广播稿05-19
心理健康教育广播稿04-27
心理健康广播稿(精选25篇)05-23
心理健康广播稿(精选10篇)12-26
中学生心理健康广播稿06-08
心理健康常识的广播稿(精选10篇)10-20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广播稿06-27
小学生心理健康广播稿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