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写故宫100观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观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观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写故宫100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写故宫100观后感1
物之于人是启发,人之于物是相知。
发光
当某位师傅骑着自行车,穿过层层红墙到外面只为偷闲抽根烟时,众人打杏儿时,和着阳光喂着"御猫"时,偶有闲暇弹着吉他聊着天儿时,饶有兴致地介绍院子里种的各种花草时,你又是否能想象他每天的日常呢?这种反差本身就是一场宏大而奇异的相遇。
《我在故宫修文物》是目前为止唯一一部拍摄故宫稀世文物修复故事的大型纪录片。完全意想不到的风格,很燃很纯粹。你肯定会爱上这种意想不到的平实和好玩,到处透着热忱与从容,想走进,想走近。
他们与文物相遇更相知,千年的传统技法和陈旧的工具更饱含传承的温度。世世代代传承千年的修复师们与手中的文物恒久在进行着一次穿越时代的对话,这是一场奇幻的相遇、注定的相知。
中国皇室的审美真是奢华。即便对中国文化没有一点常识,也依旧能从精细的技艺中,读出其耗时之长与价值不菲。
这面屏风是康熙六十大寿时,当时在世的十六个儿子和三十二个孙子送的祝寿礼物。正面用明黄色绸作底,绸上绣满了不同形式、总数过万的"寿"字。
朝气
第一集中的王津老师,背着手,站在慕名而来的人群中,望着橱窗里自己刚刚修复了几个月的钟表,对着镜头说了句"有点心疼" 。此时此刻从他身边川流而过的`游客们,又如何才能想到:正是这位与自己擦肩而过的精瘦的长者让他们眼中无比奇丽、趣味盎然的国宝钟表得以复原,如同再生。让树木掩映下的大门打开,让河水湍流、船只航行,让每只小鸡都挥动翅膀,让天鹅扭动身姿:那才是它本应有的鲜活的生命,那才是王师傅修复它的精髓和意义。
最感染、最打动我的,还不是他们的超群技艺,而是修复师们的状态:沉稳亲善,从容饱满,满满的朝气。他们没有因为工作肃穆而沉闷,却意外地幽默平和。向上的热忱更能让人感觉到这份职业饱含着旺盛生命力。他们在持续,在传承,让人安心,让人放心。
相知
他们对于古物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修复。世世代代传承千年的修复师们与手中的文物恒久在进行着一次穿越时代的对话,这是一场奇幻的相遇,注定相知。他们不仅融入着自己的情感,更渗透着自己的审美趣味和品行意志。用自己的修养与眼光去看待他们,用自己的全部理解点滴滋润着手中的珍宝,重新焕发着它们的光彩,不知不觉注入自己的痕迹。品行不同、审美不同、心境不同,会有着完全不同的修复结果。珍宝千里迢迢找到与自己相知的修复师,是真正的幸运。正是这场奇遇,才注定了这些文物拥有生命。修复师握着灵性的文物,他们与文物的缔造者们对话、与文物本身对话。时时常体悟着文物的巧夺天工、精妙绝伦。
珍宝千里迢迢找到与自己相知的修复师,是真正的幸运。
因为有了人,每一片砖瓦、千年珍宝、紫禁城也才有了生命。只有人的制作、人的观赏、人的赞美、人的传承,才让他们拥有了灵魂和生命。纯粹的物件恒久是死的,人的情感恒久是活的。
附上屈峰的原话:文物其实跟人是一样的。你看,我们从过去最早的时候说,玉有六德,以玉比君子。玉就是一块破石头,它有什么德性啊,但是中国人就能从上面看出德性来。所以中国人做一把椅子,就像在做一个人一样。他是用人的品行来要求这个椅子。中国古代人讲究格物,就是以自身来观物,又以物来观自己。所以我跟你说,古代故宫的这些东西是有生命的。人在制物的过程中,总是要把自己想方法融到里头去。人在这个世上来了,走了一趟,虽然都想在世界上留点啥,觉得这样自己才有价值。许多人都一般认为文物修复工作者是因为把这个文物修好了,所以他有价值。其实不见得是这么一个简洁的方面。他在修这个文物的过程中,他跟它的沟通、他对它的体悟、他上面已经把自己也融入到里头。文物是死的,要文物干什么。要文物的目的就是为了要让它传播文化,对吧,不是说文物就是为了保留一个物品放在那儿,那没有什么价值。
感动
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里,还有大量修复人员工作的细微环节捕获。比如,令我感动的一个片段:漆器组的人员修复乾隆御稿箱。
你现在看到的图片是清理完之后的样子。一般的雕漆,有十二层黄,二十五层的红。而御稿箱漆层厚度有一百二十层左右,表面一层红色,中间一层黄,下面一层绿,底漆为黄漆。雕漆的工艺也相当困难,整体是皇家用的云龙纹,工艺水平和制式都是顶尖的。虽然文物修复过程听起来特别高大上,但是其背后的艰辛无人能懂。几乎全部的漆器和制作修复人员,都要忍受难熬的生漆过敏。生漆:漆树上采割的乳白色胶状液体,接触空气后变成褐色;数小时,形成漆皮。生漆须要经过炼制后,加颜料才会更适用于文物的着色。
这真叫人肃然起敬。
当我们在藏馆里叹为观止的时候,又有多少人会联想到:若没有这群朴实无华的故宫博物馆工作人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修补和维护,藏品又怎能闪烁出奇丽的光线呢?
在此感谢他们灵活的双手,还有和手一样澄清透亮的心灵。
温度
纪录片记录着这群有意思的人,还有他们手中的代代传承。如今早已见不到的师徒制,依旧存在于故宫这门久远的手艺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毕业之后因为各种各样的机缘,来到这里,有了自己的师傅。这是传承的温度。正因为有他们,才能有修复的新生。文物从过去走来,又拥有无尽的将来。超越了时间的禁锢,文物修复恰好活在此时此刻。
纪录片中依旧能看到那些已经持续了千年的技法,朴实而有效。在高科技盛行的当下看着这些传统的方式,感觉特殊有意思。制浆糊,晾树漆,用猪血等等,这也是传承的温度。而中华民族的复兴,也须要这样的传承,更须要从中获得新生。
写故宫100观后感2
当我们巡游故宫,在千百年前的文物建筑前驻足叹息时,或许从未想到,有这样一个职业群体——他们每天就在故宫博物院的黛瓦红墙里工作,与古典文物朝夕相处,甚至在这些文物身上“下刀子”。他们,就是故宫的文物修复工作者。
前段时间,一部名为《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在豆瓣里拿下了9.4分的评价。这部只有三集的纪录片第一次完整呈现了世界顶级的中国文物修复过程和技术,呈现文物的原始状态和保藏状态。片子的开头便是一阵嘈杂的声音——剪刀划开纸面的声音、小锤子敲打木件的身音、调试钟表的声音。敲在瓷器和青铜器上的如雨落清池,声音嘹亮而悠远;矬子擦过木头的纹理发出“沙沙”的声音,混沌而绵长。在这短短三个小时的观影体验中,我禁不住湿了眼眶。
在大机器工业时代,虽然生产技艺不断提高,但是修复工作仍须要一代一代的师徒传承下来。故宫博物院的修复部门包括青铜、木器、漆器、书画、镶嵌、织锈、钟表等多个部门。他们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最扎实的手工修复技艺,让一件件几近腐朽的文物尽可能地复原原貌。因为文物修复过程通常是不行逆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既要胆大心细,选择最恰当的方式进行修复,避开对文物造成“二次损坏”。同时,又要敬重原创,还原文物最原始的面貌。文物修复一旦与历史原貌脱节,便失去了它应有的历史价值。
其中,有一个片段给我留下了特殊深刻的印象。钟表师傅王津和他的徒弟去厦门参与钟表博览会,其主要目的是了解钟表修复的新型材料和工具。当钟表保藏家黄嘉竹先生向众人炫耀他手上的维多利亚女王的怀表时,王津只是微微一笑,不置可否。这也许就是民间保藏家与故宫钟表修复工作者的不同境界。保藏家参与博览会,主要目的是为了物色喜爱的藏品,将它收入囊中;而钟表修复师一生与价值连城的钟表文物为伍,却无法拥有一件属于自己的藏品。他们在修复钟表时,未必是出于个人的喜好,更多的是对文物爱护的谨慎与敬重。王津和亓昊楠花费了八个月的时间修复了“铜镀金乡村音乐水法钟”,最终进行展出时,却只能让它宁静地置于橱窗后面。这些原本上满弦之后可以活动起来的巧夺天工的钟表,如今只能待在橱窗后,供来往的`游客按下快门。来来往往的游客,没有人会留意到这个驻足已久的男人,他出神地看着那件钟表,却只能淡淡地说一句:“有些心疼。”这些文物不曾属于他,也不将属于他。钟表匠人将一生的时间都花在了提示时间消逝的钟表上,他们的生命随着时间的消逝而消逝,留下的只有不朽的钟表技艺。
在纪录片中,每个修复师在面对自己的工作时所流露出来的专注让他们散发出一种独特的魅力。他们都是有血有肉的职业人,会骑车到很远的地方抽一支烟,会在休息时弹弹吉他,会在银杏成熟的季节共享自然的馈赠,会在一天的工作起先之前为故宫里的野猫投下一把猫粮,也会一次又一次地在故宫的大门前驻足,像其他游客一样按下快门。他们是平凡生活中的平凡人,却干着不平凡的工作。当我们透过屏幕重新瞻仰这些古文物的面貌时,并不知道这样一张古画、一件陶器、一个钟表的背后经验了多少天灾和人祸。但是一代又一代的文物修复师,却总能够化腐朽为奇妙,让我们一睹千年文物的原貌。
这一部纪录片只有短短三集,却让我回味无穷。除了为视频中精致的古文物和精湛的修复技艺所折服外,更多的是对中国文物的思索。上下五千年的绚丽文明,伴随着各个朝代的各式器皿、书画诞生,留给后人的好像只是冷冰冰的器件。近年来,不乏听到中国古文物在外国的拍卖会上卖出高价的消息。当这样的消息传入我们的耳中,悲愤者有之、怒骂者有之、摩拳擦掌者有之、捶胸顿足者有之。这些流失海外的古文物,是我们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是我们生生不息的华夏精神的载体,我们又如何能够承受这丧权辱国之痛?当拍卖槌高高落下,我们的心仿佛也受到了震颤。然而,当我们把过多的关注放在那些流失海外的文物上时,我们国内的文物却在仓库里腐朽。文物修复师终其一生也只能接触有限的文物,能够修复顶级文物作品的机会更是难得。文物修复工作不仅须要后继有人,更须要后继有能人、有潜心者、有技艺开拓者。
一生只为一事来,是工匠的职业操守。而最令人动容的,往往是细微环节。历史,从遥远的大河文明中走来,从戈壁狼烟的塞北大漠中走来,从杏花春雨的江南水乡中走来,被凝固在一件件文物上。今日的人们,试图通过修复技艺来还原文物面目,还原历史真相。千百年后,我们的古文物又将在哪里大放异彩?
【写故宫100观后感】相关文章:
写故宫导游词10-11
写故宫的导游词(通用15篇)07-07
写北京故宫导游词(精选12篇)10-30
《故宫》观后感12-02
参观故宫观后感02-07
《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05-23
故宫参观心得05-13
三国演义观后感100字怎么写05-09
参观故宫有感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