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那年观后感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匆匆那年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匆匆那年观后感1
第一次写观后感,我这烂笔头也写不出个所以然,不过,真的很喜欢《匆匆那年》,我还是拿起了这个烂笔头写下来了。
刚了解《匆匆那年》时,是电视剧版的,虽然追了很长时间但觉得它给我的印象竟不如电影版。原著九夜茴姐姐真的很有想象力,她的文字表达的好到了极点,不管这是想象出来的的故事还是一个真实的故事都很打动人。张一白导演的这部剧的一些细节很好很真实。彭于晏、倪妮、魏晨、张子萱、陈赫和郑恺还有其他的演员演的很入戏,也许是感觉回到了自己的哪个纯真的青春岁月吧。
陈寻与方茴,虽然最后未能走到一起,但能带着这段记忆走了十五年,回想起来依旧如初也分外不容易。无论有无沈晓棠,故事的结局可能还是没能走到一起,毕竟初恋想长久也并不容易。
乔燃却是一个以朋友身份去默默爱着方茴默默为方茴担心的一个温情男孩,如果故事的开始黑板上写的不是“方茴喜欢陈寻”而是“方茴喜欢乔燃”的话,就是一个全新的故事了,但这也是原著最让人叹为观止的地方。“暖男”这个词给乔燃一点也没错。
赵烨和林嘉茉他俩本应是情侣,但岁月不但会改变人的外表也会改变人的内心,两个备胎的故事从始至终似乎没有顺过。
五个人的情谊很深,哭过、笑过、疯过也无奈过,最后路口的分别我感到分外凄凉。之后五个人相聚,幸福涌出来了,早已忘记了当初可笑的`分别,记得的只是一个个青涩的面孔和美好的回忆。
来说说我自己。我是九九年的,可能感触不深,就像原著说过的,没故事的看到匆匆,有故事看到那年。我没有故事却也看到了那年,因为上普通高中是我一个愿望,我也不管学校的好坏,我只想上个普通高中,像剧中五个主人公一样有纯真的友谊和单纯唯美的爱情。其实我是一名高中生,说白了是中专生,学的专业也没有女孩。我喜欢写作,思想可能跟他们不一样,所以在他们看来我是个疯子,这使我更想“跳槽”到普通高中,不过我已经没有机会了,没有参加中考的我学习成绩也差,可能没有《匆匆那年》中那样的故事了。
最后要说的是《匆匆那年》原著九夜茴加上张一白导演和几个主演,把80后们的记忆重新拾起,成为2014年年度青春贺岁大片,当然也少不了天后王菲的美妙歌声。
珍惜一起的时光吧,别让现在那么快变成那年。
匆匆那年观后感2
课堂上一转头的眼神交汇,放学回家路上的聊天,跨世纪的零点,树上刻下的名字,为了爱情和情敌打架......这里面,一定有一样,你经历过。那个时候,不知道那是爱情,以为在一起就是永远,就会永远在一起。比糖还甜的爱情,像天空的云,在最甜的时候落下了雨,云是甜的,为什么雨却是苦涩的?
被一部电影感动,全是因为共鸣。记忆里,曾和一个人约定,高考的一志愿填同一所学校,二志愿填同一城市的学校。上天成全了两个人的二志愿。从此,两个人莫名其妙成了同一城市的两位陌生人。要知道,那个最阳光灿烂的日子,恋爱中的人都会天真的以为走过高考,我们就能永远在一起,永远。后来才知道,那一年,上天不是在成全我们,而是将我们打散,打散。
陈寻:“方茴是我一辈子戒不掉的心痛。”
离不开的不是那个人,离不开的是那段记忆。你岂能忘记因为一句“我爱你”,打了鸡血似的学习,就为了能和他考同一所学校;你岂能理解,年轻的孩子啊,以为纯真的爱情会一辈子纯真。
在爱情的道路上,除了爱情,还会遇见迷茫,遇见猜疑,遇见错过,遇见性。12月29日,方茴问陈寻:“你只用告诉我是还是不是。你是不是喜欢沈晓棠?”陈寻说:“我不知道。”从此,分道扬镳。一个男孩的犹豫,是对女孩儿的最大伤害。如果当时坚定的说他喜欢的是方茴,他们的爱情就能继续吗?
世界上的爱情有很多种。但青春期的爱情,故事的最终,收获的总是错过。是岁月在嘲笑时光太年轻,还是它真的太天真。
你痛吧,你们都是活该。你们活该,这就是爱。
方茴:“你别说对不起,好像你欠我什么似的。”
方茴一次次的制止陈寻对她说对不起。说了对不起,就会被原谅;说了对不起,就会有亏欠。最后一次,认真的说对不起,打了一架。“方茴,你不要觉得我什么都没付出,高考那年,为了和你考同一所学校,我放弃了物理最后一道13分的.题。”
如此,方茴陈寻,你们真的谁也不欠谁的了。
那一年,树上刻下的永远;十年后连刻在哪颗树上都不记得。但记忆里的那棵树,一直都在。树上的誓言没有抛弃青春,是告别青春的时候,陈寻方茴你们这几个人,亲手让誓言变成了谣言。
法国巴黎,方茴还是那个方茴。中国北京,陈寻还是那个陈寻。她一袭红裙,他西装革履。他们早就不是同一类人,或许在出生时,命运就将他们定义为两条相交线。
张一白,你卖的不是电影,是关于青春的爱情回忆。也许我们会忘记年少记忆中的欢笑,但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个时光里关于爱情的痛彻心扉。
那是最漫长的时光,漫长到以为彼此会爱一辈子。十里春风不如你,狠下心,我爱你,再见。
匆匆那年观后感3
为了不留遗憾,男孩们总是多了份执着和勇气,为了不让自己后悔,女孩们往往选择了沉默,带着那些暗恋的情愫,做一张贺卡,写一些文字,留一段讯息,画一幅画,编织一条红绳,或者叠起一串星星,为了他痴笑和犯傻,点燃青春里荒唐莫名的爱情。某一天你的朋友会告诉你,那样做其实根本没有结果,而你却回答,人生路还远着呢,然后那些潜台词也许你都不曾说得出口,但心里想的,就是对他好那么简单而已,不求别的,只希望有一天他能看到你,知道你的好,然后继续默默地做着很多很多事,默默的自以为是,默默地怀抱着自己的暗恋或者明恋,直到青春,渐渐远行。
那时候的喜欢,也许纯粹,也许绝对,只要看到你笑,就已经与一切无关,喜欢一个人要么百分之百,要么百分之零,喜欢一个人的方式也许默默,也许直接,也许只是浑然不觉,我们不知道自己想的是什么也不知道自己了做了些什么,太多的故事不知从何说起,太多的喜欢,和爱分离。
我们曾肯定的说,爱和喜欢一定不是同一样东西,我们也曾坚持,一旦爱上,世界就会变得充满了勇气和力量,每个女生也许都有过自以为是的深情,曾经一点一滴去琢磨一个人的喜好,想知道你所有的.细节,也总是以为我做了什么事情,看起来那么明显你就一定能够读懂我的心意,我们也会从一些线索里,找到你其实也喜欢我的痕迹。
生活中的一切都因为我喜欢你而变得充满了意义,忽然响起的一首你爱的歌曲,忽然在哪里看到了什么有关于你的名字,转角的偶遇,时间的默契,因为仗着那一份喜欢,就觉得一切不过只是你能读懂的暗号和讯息,也自以为喜欢你 所以能够拥有那么多的巧合、缘分和幸运。
既然有人会看到心上人双宿双飞而后心碎,就有人能够有幸在青春完成初恋梦想,把那一只可乐戒指套在无名指上,变成那一刻悸动青春的永恒真理,或者在未来,一不小心成为某个伪命题。
青春,到底还是那样一本读不尽的书,一首无法结尾的诗歌,一部写不完的曲谱,我们每每回忆起过往,都无法不贪恋那时的年少时光,没有标准的男一男二,也不会有集宠于一身的女一女二,甚至男三男四这样的配角也不曾停留于你的过往,可是,你无法否认的,那些年,我们匆匆走来,匆匆离去,匆匆开始,又匆匆结束,匆匆那年,我们每个人的青春,原来还是一样。
匆匆那年观后感4
作为标准的90后,我却并不喜欢跟风追潮。也许是因为天性愚笨,喜欢一个新事物总要消化很长时间。20xx年《匆匆那年》最火的时候,电视剧电影一概不看。可前几日偶然读到这部小说,看到十章左右,没忍住去看了电影。
电影本身并不具备什么特色。甚至不可避免地沾染着青春片的矫情与扭捏,一群三十岁的老黄瓜生搬硬套来高中生的模样,即使容颜活泼明媚,他们也演不出青春的特质,因为青春独属于每一个人的过往。更令人匪夷所思的,电影中出现一个高中课堂的镜头,竟然是年近半百的花白老头摇头晃脑地领读李白的.《蜀道难》。可是真实的高中课堂永远不会出现一句一句优哉游哉领读课文,那是对高考时间的亵渎,高中里只有做不完的试卷,考不完的模拟,排不完的名次和无数次强制下压的青春荷尔蒙。
上述只是个人吐槽,它不应搭上文学的影子。单从观后感的角度来讲,《匆匆那年》给我的最大感受便是,爱是会变的,感情会过期。五年前,陈寻喜欢方茴,方茴喜欢陈寻,他们互相陪伴度过彼此最美好的时候,他们约定了生生世世,永永远远,年少的誓言总是发自内心,轻而易举却最为真实坦诚,可是五年后,陈寻爱上了另一个女孩,我不能从道德角度批判方茴的“一时冲动”,更不能批判陈寻的所谓“辜负”。七情六欲本就虚无缥缈,它像一个顽劣的孩童,不会听所谓的老人之言经验之道,它好奇地游行在月下老人的百花荆棘,不经意间失足,砰然心动。你总是难以把握会在何时何地何种境况就突然爱上了那个本“不该爱”的人,那种感觉甜蜜而刺激,怎样都掩饰不住。所以,我会原谅陈寻,我不会拿着世俗的“劈腿”给他定罪。我也不会觉得方茴令人怜悯,她活在陈寻记忆中,他们属于彼此的过去。
最喜欢的陈奕迅的歌,《爱情转移》里“把一个人的温暖转移到另一个的胸膛,让上次犯的错反省出梦想”。 中学时代的我换过数个暗恋对象,总是想着念着突然间就没有了心动的感觉。那时总觉得不正常,后来我把它归罪于暗恋,因为没有现实的寄托,便任人臆想,天马行空。可现在看来,不管是暗恋还是恋爱,你都不能在道德层面约束自己爱上另一个人,你管不住的,那只关在牢笼随时准备爆发的困兽。
可是为什么,我们还相信爱情,是的,我依然相信并渴望爱情。
那是因为,那过程是幸福的,那幸福是当下的。
匆匆那年观后感5
那年,是我的青春,梦里水乡,谁是谁的伴侣
荷叶,微漪的湖面,跳动的青蛙,红丝线的信子
漫步湖边,你背着手,嘴角扬起倔强自信的笑
那一刻 真美
闭着眼睛,长长的睫毛,仰望着天空,我想
你是大自然的女儿吧
匆匆那年,我看到了什么,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小学的时候,明明喜欢一个女生,却在墙壁上写下另一个男生爱她, 喜欢却从不说出口,从过去到现在,不敢直面,因为我不够勇敢,也不够自信。
初中时,那个文笔超好的女生,口才出色的姐姐,至今我还留着她借的.那本《永恒的纪念》,书里夹着我未曾送出去过的小纸条。
一年又一年,也偷偷喜欢过各样的姑娘,如今,却也释然了,如我所言,她已撑着油纸伞,消失在了那个江南烟雨飘摇的小巷。
有人问我,看到陈寻和沈晓棠在一起,你怎么看。我说,我相信日久生情。但后来细细想来,又觉得陈寻有些太顺从自己的情欲了,一个人若是念着另一个人的好,该会挣扎着脱离那地心的引力吧。又或者,剧中已经说明了原因,陈寻和方茴大学里在一起对话谈心的时间少了,彼此了解变少了,让他陷入了温柔乡里。然而,这样的事若是轮到我,我也不知自己会不会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但我会努力,也希望上天给我足够的力量,让我不要做出让爱我的人伤心的事。
论到方茴和另一个人上床,让我想起了《天龙八部》里菩提树下,观音菩萨,段延庆与刀白凤,一个女人,是到了什么样的伤心境地,才做出这样的伤害自己的傻事呢?若是方茴看开一些,也许不会有这样的结局,不过就是个男人罢了,偷走了心又如何,伤透了心又如何,时间会抚平一切。前几日,看《我愿意》,看到一句台词:一个女人是对你有多失望,才会将你俩共同的骨肉打掉,离开你呢。《后来》说的好,“为什么人年少时要让心爱的人受伤”。感情,若是总是受伤,又怎能让人更加珍惜呢?我想,某年,我也会和一个人在一起,愿那时,我们都能敞开心扉,保持谦卑,在爱情里成长,越来越合一。
片子结尾,陈寻说,他后悔了,我想,你不可以go back.,向前走吧,你做过的错事,你未来不再犯,便是对得起那些年为你付出血泪的人儿了。圣经里说,凡事都可行,只是不一定都有益处;凡事都可行,只是不一定都具有建设性。我想,对生命里的每个选择,我不要后悔。
在这样的深夜,我为什么要写这个呢,静静地听着音乐,我想表达的是我想要的爱情。
匆匆那年观后感6
《那些年》让男人回忆爱过的初恋,《匆匆那年》让女人想起恨过的渣男
为一部电影刷两次朋友圈还属例外,看完《匆匆那年》还是忍不住发了,一来是电影本身不错,二是小伙伴参与的作品。
其实真正关注这部电影,还是那次发布会之后,同名主题曲成了各大榜单的头号王牌。这类青春怀念系的电影近两年来层出不穷,《那些年》多少男观众贡献了票房,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匆匆那年》,我只有简短一句,那就是让女人想起恨过的渣男。
狠狠恨过,也狠狠爱过,感情但是如此。
电视剧开始,变开始走路回忆的旋窝,有时回忆,仅仅也是为了回忆而已。以前听业内朋友说过,这是一部主打80后市场的电影,很奇怪,电影中90后的我同样看到了以前的自己。方茴的出场没有让惊讶,反到是觉的初看倪妮演这个主角略微缺了什么,反倒是刚出场的嘉茉更具备让男生情窦初开的冲动,当然片中她也是幸福的,赵烨爱着她,她爱着苏凯。她为苏凯做的那些“傻”事,谁青春年少的时候都做过吧。赵烨爱着她,爱到了尘埃里。高中3年,还有那段他以为“备胎转正”的日子,都是幸福的。虽然,或多或许他心里明白,他从未住进去过,连那一幕分手的.戏码,都拿“好朋友拿什么分手”来给彼此一个永恒的理由。感情,从来都是伤人,我们看着别人的故事,回忆着自己,大概也是最残忍的事情了。
电视剧开篇是77偶然在酒吧碰到一群她认为的大叔们在畅聊自己干过的事情,30岁的陈寻说他为了一个女孩高考放下了一道13分的题目。原本无心的话,电话那头的人,思绪万千。大概也是从那里开始,77带着所有问题,和陈寻一齐重新踏上寻找“匆匆那年”的那段岁月。看到那里,我想,大概也是方茴想明白,自己以前爱过的男人到底有没有后悔过,哪怕不能改变什么,哪怕自己不可能回头,也固执想要明白。
青春年少,谁的感情里没有错过,有的人哪怕错过也还是在一齐,有的人就此分道扬镳各安天涯。就像77说,你有想过她跑回来看你最荣耀的那一刻吗?明白或不明白,会有什么不同吗?明白他们也是在一齐,不明白他们也是在一齐,所以这个于我看来不算是错过,只是电影在讲诉的时候,估计也是表达一个希冀,许了一个假如,如果当时陈寻明白方回来了又是怎样一番风景。
可惜,没有如果。
大学大到了两人要去不同课程,遇见不同的人。沈晓棠出现其实说是巧合也能够说是故事发展的预告。不管有没有沈晓棠,陈寻爱方茴的心已经悄悄改变。一个陆地,一个天空,对于热血的陈寻来说,已经拥有了陆地,就会渴望天空,而这种渴望会与日俱增,不会因为任何改变。接下来,吵闹—分手,同样的戏码没有减少。地下通道的那个吻,也是彻底瓦解陈寻意志的最后一击吧。
匆匆那年观后感7
读完小说《匆匆那年》,刚开始还以为作者是男生,读毕终卷才发现是一80后女生。若是男生所写,我以为小说无非是一个花心男生的情忏录,既明是女生所写,笔锋所触,更像是女生对男生为何花心的执意探索了。
回到小说故事吧,陈寻为何失去方茴,原因其实很简单,他不再以跟方茴在一起感到自在和快乐,而是感到拘束,感到被冷落,像一只天上的风筝,没有着落,倒是跟沈晓棠在一起,他感到个性自如舒展,以为找到了陆地,找到了可以信赖的幸福。陈寻以为自己找到的陆地,其实是身体的快乐,而这种快乐,他和方茴未曾真正发生过。《匆匆那年》读后感:当你再也联系不上一个人!
不过我觉得这更可能是作者的一种譬喻,陈寻与方茴的精神绝恋从中学延续到大学,最终却不敌陈寻和沈晓棠的一夜良宵。陈寻选择了跟沈晓棠在一起,必然要失去方茴,当他为此苦恼时,他的好友宋宁说的话就显出哲学味道来,你不能既有沈晓棠,又有方茴,两人之中你必须失去一个,你不是贾宝玉,罩不住的,得到即是失去在此获得最好的注解。只不过,肉体的欢愉总是短暂如夜,精神的苦闷却滋长如树,
陈寻失去方茴,失去的恰恰是自己最熟悉的生命的体验,他的生命再也不完整,他因不完整而感到痛苦。这种痛苦源于他最初对方茴的爱,爱是让生命得以完整的第五元素,陈寻失去的正是爱。从此,陈寻再也寻不回方茴,方茴再也不回到陈寻的身边,方茴不愿再与陈寻联系,甚至不再与老同学联系。《匆匆那年》读后感:当你再也联系不上一个人!
当你再也联系不上一个朋友,当你打的电话没人接听,当你发的短信没有回复,当你的QQ找不到另一个人的`号,当你的MSN,或者飞信也找不到号,当你的微信也找不到,哦,那时还没有微信,你就知道,你再也联系不上那个人了。
当你再也联系不上一个朋友,也许已经是好几年的事情了,当你跟熟悉的人询问这个朋友,她也惊讶地发现,我也好几年没跟她联系了,再问其他人,也是如此,原来连你的朋友圈也失去了她的联系。
陈寻再见到方茴,方茴总是尽量回避不见,曾经相爱的人一旦不爱,何须再见。多缘刺史无坚约,岂视萧郎作路人。 清代诗人黄仲则写的不是自己的经历,可以对号入座的倒是唐代风流诗人元稹,元稹对初恋情人崔莺莺始乱终弃,许多年后还想借故再见崔莺莺,莺莺不见,赠诗曰: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也算是曾被欺骗被侮辱的弱女子为自己赢得了最后一点尊严。
匆匆那年,我们都曾经陈寻过,方茴过,林嘉茉过,赵烨过,宋宁过,乔燃过。生命匆匆,我们一路行走,无论得失,不能失去的是对人对己的一份尊重。善恶一念之间,何必纠缠不休。
匆匆那年观后感8
每个人的高中时代都有一个这样的男孩子吧,高高的,打篮球,笑起来特别好看,在人群中永远发着光,永远那样耀眼,让人忍不住多看几眼。可惜,我们绝大多数人都不是方茴,没有这样的机会和自己心中的男神谈一场小心翼翼又轰轰烈烈的恋爱。
其实我并不喜欢方茴这样种性格的女主,她太敏感脆弱,太内向好强。我也不喜欢陈寻这种性格的男主,既软弱难以取舍,又瞒天瞒地渴望不失去陆地和飞鸟同行,有点太贪心。但是这并不妨碍我心疼方茴并由衷的喜欢这个故事。我甚至会想,要是方茴能够热烈一点活泼一点努力向陈寻靠拢,或者陈寻不要那么优秀变得平凡一些他们会不会到最后就实现了诺言。
可就算是这样,他们终归会成长,终归会走向不同的路,终归会面临分道扬镳后如何再一同前行的问题。毕竟走过高中那段上天给你安排好的岁月后,以后的路还很长,再也不会有人给你分班划座位,再也不会没日没夜的考试做题对答案,再也不会和同一个圈子里的几个人插科打诨过一年又一年,再也不会定时定点的.呆在一个小小的空间里偷偷享受那份小小的欢乐了。
我相信那个时候的陈寻是真的认真的喜欢着方茴,不论是反穿着校服,为她去打架还是高考少做一道大题,这些都是热烈如他喜欢的一种表现。哪怕那个时候发誓说的“永远不说对不起”和“我们会一辈子在一起”都是发自内心的,没有掺一点假。而方茴总是淡淡的笑,腼腆的低着头,和他打电话听着他的声音乐半天,固执的在他的篮球赛最后跑回来,拒绝给乔燃一个最后的拥抱……他们之前的感情是如此纯粹又美好。
时间推着走,没人可回头。方茴依然是那个淡淡的方茴,而陈寻也照旧在人群中闪着光,大学的圈子变了,他们之间也不是抬头不见低头见了,交集越来越少,感情的经营好像也遇到了困难,逃避和放任后方茴感觉到了他们之前的危机,关于一辈子在一起这个诺言好像要破碎了。
这一次,就像篮球赛最后的那个胜利场景,平凡的方茴被淹没在人群中,陈寻变得遥不可及,原来他们之间的距离一直都很远,远到方茴再也抓不住他。
后来五个人聚首在烧烤摊中吃宵夜,从石膏炸碎的那刻他们开始分道扬镳,方茴爱的决绝,爱的病态,爱到要伤害自己才能让自己不那么疼,然后再狠狠的付出代价。我真想走到书里跟她说,方茴你真傻。
之后的方茴,过去的一切绝口不提,留学在外,喜欢穿鲜艳亮丽的衣服,开始了新的生活。但是关于青春所有回忆的那个人,是永远的痛,永远深埋于心中。
真希望她能够像那袭红裙一样从心底开始明亮起来。
匆匆那年观后感9
看完电影《匆匆那年》,趁着自己还沉浸在剧情中的状态,写下这篇观后感。
这部由原著改编的电影,没有让我有太多的失望,还好还好。有些值得留念和深切回味的东西。
不像《致青春》,看完之后,只是觉得剧情删改地方有些不尽如人意。相对来说,这部电影,虽然没有很多的期待,但是却拍出了应有的感觉。把自己带入那个青春洋溢、自由奔放的季节。看到剧中的高中时代,仿佛看到了当年那个刻苦认真的自己,感谢那段时光,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话题有些跑了,扯回这部电影。
纵观整部剧,让我觉得其实有些地方,还可以完善的更好一些,比如在方茴和陈寻存在问题的方面,不知不觉陈寻逐渐在远离方茴,远离那个原来的自己,随着大学生活的日渐丰富,他逐渐认识到不同样的人,接触到不同样的事,必然会有更大世界在等待着他,而方茴始终保持那个简单、单纯的自己,心中唯一的最大的信念应该就是:这辈子,要和陈寻在一起,永远不分离。然而世事变迁,她想不到,周围环境在变,人心在变,没有不变的事情,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永恒。也许,在爱情的世界里,就是这样的吧,总有一方付出的比另一方要多一些,计较要多一些。然后失去的也会越来越多。慢慢地,因为过于在于,反而将对方推离到更远的地方。
面对陈寻的“变心”或移情,方茴自认为是自己哪方面做的不够好,却不曾考虑两人是否是真的合适,是不是一个世界的人,面对陈寻的.另寻他人,她自甘堕落,甚至作践自己,只是希望能够回到他的身边,然后接连做了一连串的傻事之后,却发现,这样只会让彼此两个人越走越远。永远不会再有交集了。因为彼此心中都存在了一个解不开的结。
面对爱情,我们总是感性多于理性,这是任何人都逃脱不开的定律。
当听到陈寻说:不知道我们怎么会成了这个样子。让我觉得,其实在此情节之前,我一味地有些内心责怪他的变心是不对的。在男女爱情中,受伤最深的不一定是女生,不一定女生就是弱者。对方也需要理解和宽容。
多学会站在对立面思考问题,也许有些事情不会成为悲剧。
看到方茴不能接受陈寻变心的事情,决心解决掉自己的处女之身,然后却不幸受孕,遭受的伤害,我只能说:何必呢,为什么要作践自己,这一切再也回不到原点。这不是傻么,为什么想不开。为她的不理智感到难过和惋惜。
无论怎样,整部片子让我有些感动和颇多感触,在看片的过程中,不断在大脑里弥补大学时看小说的一些情节,只记得一些片段,只记得他俩最好的结局是悲的。无论怎样,这部改编的片子,我觉得其实还是满成功的。
匆匆那年观后感10
比如,末尾处,好好地一个画家,突然间手受伤了,而且还从此不能画画了,这样冠冕堂皇的理由之下,才成全了男主角单膝跪地的成功,你们想象,导演得多恨画家,呵呵,我并不是护短,为了完成任务,已把现实变成虎狼世界,任意扭捏,拼凑情节。如果画家是正常人呢?咱的故事该怎么办啊,导演同志?例子还有很多,不例举了,以免气死,呵呵。
我觉得,在青春与等待之间有太多的人付出了泪水,亦或失去了很多追求美好的机会,而所有已经经历或者正在经历其中的人,能做的或者必须做的就是,努力擦掉不可能抹去的痕迹,任凭它隐隐作痛,随时间减轻,由爱恨变亲情罢了。而过于追求圆满,只能说是人性太美好了。
导演同志,此片中太多的遗憾都在镜头下面变成现实,为此假设了太多脆弱的假设,竟是些经不起怀疑的情节。那假设你是上帝而不单单是一个伟大的导演该多好啊。
拍文艺片很好,值得鼓励,我觉得离生活最近的最真实的文化现象与艺术成分才有味道与可读性。
下次看个喜剧吧,笑笑就可以了。匆匆那年观后感400字恋爱和年龄之间是有微妙的关系的,如果是几年前看了匆匆那年,一定会情绪激动的和男友相拥而泣,泪眼婆娑的对他发自内心的说我们要永远在一起,现在呢,看完电影觉得剧情合理,从高中迈入大学,多少女同学甩了曾经的男友,又有多少男同学背着异地的女友脚踩几只船,人生的诱惑太多,高中,一个多么纯粹的时光,上课下课,哥们篮球,还有心仪的女同学,大学是个预备真正成人的环境体系,未来的路也不一样,就此分割也是正常的。如此冷静的看淡了电影的内涵,却还是在最动人的那一幕方茴在满天飞舞的雪花里哭着用手擦掉杨树上刻着的陈寻方茴永远在一起,记得《梦里花落知多少》女主在寒冷的冬夜看到以前和前任一起刻在椅子上的字,心揪了一下。和初恋也有过满天雪花的回忆还有认真倔強一如永远在一起的誓言,誓言是当时觉得说出来自己和对方最有安慰和幸福感的'字句,只是我们终将是两条相交后各自远走的直线。面对电影里如此激烈狗血却如此臭不要脸照搬照抄现实生活的剧情,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喜欢的人,真的有那么一秒在《信仰》这首歌又回想起的时候,就是这么无耻又自然的想起了他,荷尔蒙唆使我要好好的去努力,喜欢就要努力,可是,只有那么一瞬间,短短的一瞬间,那一瞬间过去后,我觉得那又能怎样呢。嗯,这是我的《匆匆那年》的观后感,电影好评,本人损耗纸巾两张,初恋很美,也很易醉,但是不要沉浸喔,晚安,么么哒~
匆匆那年观后感11
“如果再见不能红着眼,是否还能红着脸,就像那年匆匆刻下永远一起那样美丽的谣言……”当王菲空灵的嗓音在昏暗的影厅响起之时,随着影片的落幕,给人一种恍如隔世的错落感。轻轻拭去眼角不知何时流下的泪渍,一股不可名状的情绪积于胸口,说不出亦放不下。
《匆匆那年》,一部关于青春的文艺片,由于是根据当红小说改编而成,从拍摄起便是议论不断,如今对它的评价更是褒贬不一。
有人说,它是披着青春的外衣描绘着荒诞的故事。凭借构造出的虚幻,骗着消费者的金钱和眼泪。作出如此评价的大多是那些所谓的.影评人,被利欲所操纵,只会躲在键盘后见不得光的影评人。他们的青春早已逝去多年,掉入这物欲横流的世界而被沾染,自然体会不到电影中除了商业价值外的意趣。
从索福克勒斯的英雄悲歌道莎士比亚的唏嘘爱情,再到如今《匆匆那年》的青春感伤,无非是一个套路,将美好毁给人看。
故事的男女主角在高中相遇、相识、相爱,维持了一年多的感情却最终因两人的不善经营和青春期男孩的不成熟而夭折,两人选择在大学分道扬镳,无疾而终。
细节和言语的处理细致入微,以致不知不觉潜入人心底,一个恍惚间却发现早已潸然泪下,情难自禁。小小的情绪一点一点地积攒着,在恰好的实际毫无预兆的迸发出来,如江河决堤般覆水难收。
青春,一个永不过时的话题。没有人会永远年轻,但总有人年轻着。正因他是人生中最短暂而又美好的时光,所以才会被人当做素材一遍遍描绘着、刻画着、勾勒着,如此反复,乐此不疲。影片中的青春基调是疼痛的,如同一只幼虫在未准备好的时候被强行撕扯下躯壳,被逼无奈的去接受一个它不想了解的世界,用时间来风干那血粼粼的伤口,待化为彩蝶之时,那些哭过痛过的往事豆浆成为骄傲的谈资。这才是青春应当被赋予的意义。
当你自认遏制住了命运的咽喉,却未曾想过这也是命运的一部分。
影片最后,时过多年,男女双方在不同的国家,遇见不同的人,有了不同的事业,开始着各自的故事。岁月的沉淀让他们变得更加成熟而完美。
或许,影片想表达的是无论青春路上摔得如何头破血流体无完肤都不可怕,怕只怕暮年之时的你回望青春一路走来竟无半点回忆。
蓦然回首的刹那,没有怨恨的青春才会了无遗憾。
不悔梦归处,只很太匆匆。
【匆匆那年观后感】相关文章:
匆匆那年经典语录12-07
《匆匆那年》读书笔记06-04
《匆匆那年》观后感08-10
匆匆那年观后感11-29
匆匆那年带走了什么的美文06-23
《匆匆那年》观后感10篇11-30
《匆匆那年》观后感 10篇11-09
匆匆那年观后感10篇12-23
《匆匆那年》观后感12篇06-25
初二匆匆那年观后感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