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时间:2024-05-21 13:57:18 观后感 我要投稿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优选(15篇)

  当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很多人观看之后都有不一样的心情。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优选(15篇)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

  这部电影在教法课时我曾看过,然而却没有看懂。只知道马修老师把一个很烂的班级带成一个纪律良好的班级。今晚重温了一遍,模糊中有一些感触。也许是读了郝老师的那些书信的缘故,联系到电影的内容,受到了一些启发吧。现在多少能体会到这部经典电影的内涵。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发生在一个叫做“池塘之底”的私立学校里的故事。这个学校里有一个毫无纪律、不听从老师管教且屡教不改的班级,而这学校的校长哈珊是个不懂得教育学生、只会贪图名利而又虚伪、虚荣的人。每当学生一捣乱,他就体罚学生:关禁闭、为学校打扫卫生一个月等。学生们都不喜欢他。后来来了一位新学监,叫马修。他是个关爱学生、热爱学生的人。他从不体罚学生,而且他刚来的时候,学生们故意捉弄他,编歌曲来侮辱他,但他从不计较,还为了维护他的学生而撒谎。他发现这班的学生很喜欢唱歌,于是就组织他们成立了一个合唱团。他最终用音乐和爱心感化了“放牛班”的学生,使他们长大后都成为了对社会有用的人。

  看完了电影,我感触颇多的。我认为老师不该体罚学生,更不能用一些暴力的手段体罚学生。这样做只能让学生越来越憎恨你,越来越不想学习,这样就会导致了恶性循环。应该像马修老师那样的关爱学生,宽容大度,用真诚的'爱来感化学生的心灵,善于发掘学生内心处的纯洁和善良。当然,惩罚是应该有的,但也应该是出于爱,要让学生觉得乘法他是出于爱他,是为了他好才罚他。就像马修老师让克格乐去医院照顾马桑大叔一样,让他认识到他做的是不对的。还有马修老师的细心观察和因材施教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他原本就是一个音乐大师,他发现他的学生很喜欢唱歌,于是组织学生成立一个合唱团。发现并让学生的爱好、特长得以发展,让他们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入手,逐步改善他们的坏习性,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在快乐中学习。他还极力维护学生的自尊,他深深的明白学生在自卑、自闭的自我世界里成长是不完善的、不健全的。就像郭邦这样五音不全的的男孩,让他充当乐谱架。让他有事可做,不给其他学生耻笑他的机会。就是这样小小的举动,让学生得到了满足,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马修老师爱心的感召下,让学生们心存爱心、善心、孝心、责任心、感恩心、悔过心,学生的纪律逐渐的也就好了。

  爱能净化心灵,爱能感化人心。真正拥有爱心的老师,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喜欢。

  看完电影,接着看了郝老师的信—《向自身的平庸开战》,让我又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确实,爱是要有充分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为背景。反之,就会出现“等价交换”这样的现象,我爱你,你就应该听课,应该好好学习。博爱,是发自内心的爱,真正的热爱。因材施教的作用大家都知道,可又有多少人做到?没错,我们缺的是因材施教的能力。马修老师是音乐家,他热爱音乐,他的学生也喜欢音乐。因此,他带领他的学生通过合唱团围聚在音乐这一伟大事物周围,进而找到了做人的尊严和自信。作为不是音乐老师的我们,目前也是缺乏因材施教的能力。我们知识一名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大学生,但我们应该向自身的平庸开战,就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围聚到语文、数学等这一伟大事物的周围,共同经历探索中迷惘、求索、顿悟的过程,共同感受知识的伟大魅力,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找到尊严,找回自信。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2

  法国向来善拍文艺片且都很成功,总能以细碎的情节、脉脉的温情来打动观赏者,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

  放牛班的春天在大学时便看过了,当时是学生,仅从文艺片欣赏角度去看电影的剧本结构、导演要表达的主题以及演员的演技。而今作为一位职教的老师,今年寒假又找出次片又看了一遍,环境发生了变化,感受也大不相同。

  整部电影始终笼罩着一种佛家大慈悲的情感。大乘佛教以度人为己任,佛相信万物平等,万物皆能拯救,造了业罪,通过真心悔过佛也会给他们一次救赎的机会。

  我们从事职教应持此胸怀,给我们学生脉脉温情,找到一座与学生沟通的桥梁,感化他们。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3

  今天我看了一部电影,电影的名字叫做《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很精彩,看了以后对我也有很大的启发。

  这部电影讲的是,有一个叫马修的老师在一所“池塘之底”寄宿学校担任音乐老师。这所寄宿学校的校长很残忍,总是变着法的惩罚学生,老师们也都很冷漠,放任学生们不管。学生也很调皮,总会出各种各样的恶作剧来作弄老师和校长,马修老师来了以后他非常包容孩子们,用自己的包容和爱改变了整个学校。同学们都很喜欢马修老师,所有的老师也都很认真的`教导孩子们,校长也慢慢的变好了。后来马修老师离开了学校,同学们和所有的老师都很舍不得他。

  看完这部电影我懂得了一个道理,人与人之间是相互的,你付出了就一定会得到应有的回报,不能用暴力去解决问题。要学会包容、懂得感恩。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4

  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低谷,那里随时都吹着凛冽的寒风,这漫长而冰冻的冬天,正板着脸,似乎随时都会愤怒地将你一口吃掉!

  你是否因此而绝望了呢?

  影片中的“放牛班”正是走在寒冬里的一群孩子。他们似乎生性就是这么顽劣——四处惹事生非、弄伤老师、偷拿老师的东西、私下贬低老师、抽烟……一切被列为差生的行为,都能在他们身上找到,似乎已无药可救了。

  一个音乐代课老师的出现却成了孩子们的一剂特效药。他不仅宽恕孩子们的调皮,还把这些处在“池塘之底”的孩子们当作自己的儿子,用爱来教育他们。他不顾那个没有人情味的校长对他的厌恶、警告和鄙视,义无反顾地组建了合唱团,教孩子们唱歌,教孩子们走出低谷、走进春天,浮上水面。

  他成功了,但他也为此而失业了。尽管校长也因为惩罚严苟无理而失业,但这位“小”代课老师也未能回到孩子们的身边……

  谁说差生永远只能是差生?谁说池底的水不能浮上水面?谁说一时的严寒会伴随你一生?那只不过是你没有努力罢了。若你满怀希望,不断向前,春天怎会不到来呢?

  而我们在面对那些所谓的'“差生”时,又该怎么做呢?是哀叹着“他们无药可救!”“完全没有希望!”“要让他们变得优秀?别开玩笑了!”……还是像那个代课老师那样,用爱与希望来告诉孩子,告诉他们其实他们没有那么差,其实他们是可以成为优生的,是能从池底浮起的。

  或许,我们应该好好地想一想,怎么走出冬天,怎么让别人走出冬天。我们应该像“放牛班”的孩子那样来到春天里,像那个代课老师那样,做“放牛班”的春天。冬天总是会过去的,那时,会有一束温暖的春光将你引出人生的低谷……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5

  剧中主角,忠厚老实甚至有点儿窝囊的教导主任,怎么看都是好欺负的对象,就连小孩子都不把他放在眼里。但是,随着剧情的推进,发现他简直就是自带春天的天使。他的春天,温暖着茫然无望却渴望爱和美的孩子们,点燃了因生活困顿而没有自信的女子的信心,他甚至还一度把春天吹进了贪婪而食古不化的校长的心里。那场全校随着音乐快乐舞动的场景简直让人以为从此大家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这几次春风化雨的美好时刻的出现,都是音乐带来的。有些拘谨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字放牛、人生也不太得意的教导主任仗剑走天涯的力量就是音乐。音乐使他自带光芒。他沉浸在音乐和沉思中时,他教孩子唱歌时,完全成为另一个人。不再是凡尘里那个怕校长让他丢了糊口的工作窝囊中年男,不再是担心孩子的恶作剧而管不了的教导主任,也不是那个连“爱”字都没能说出口的失恋人。诗情画意都写在了他的脸上,通身充满了文艺范儿,有了力量,让孩子们臣服于他的“魔力”里。

  返回世俗的他却是无力的,像是立刻被打回了原形,完全没有了音乐里的顶天立地、雄心壮志和让人见之忘俗,仍旧是那个为了三斗米而折腰的嗫嚅人。但是,良知所给与他的高尚却没有随着音乐的暂停而消失。被辞职后的教导主任在苍凉的清晨,形单影只地走上了他来时的路,一个送行的影子也没有出现。突然,学校高墙里一双双孩子的手抛下一张张祝福的纸片,—在他离开的路上绽放出希望的花儿。原来是真的,只要春天来过,花儿就一定会绽放,绽放后结出的种子还依然会植根在珍贵的人间。

  这部电影主要讲的就是,在四十八年前,马修道义所学校担任学监,这是一所被称为“池塘之底”的学校,学校里有一群调皮捣蛋的孩子和冷酷无情残忍霸道的校长和老师。

  他刚到时就发现了一位孩子ー贝比落,贝比若是一位孤儿。而他的父母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去世了,但他一直坚信自己的父母会在星期六接他回家。

  马修想要改变这些孩子的命运从而建立了合唱团。还发现了一个有极大天赋的孩子ー莫朗奇,他有着惊人般的嗓音,马修看中了他让他在合唱团中担任独唱。这让莫朗奇异常的高兴。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马修也在这一群孩子中获得了他们的尊敬与爱戴。

  但好运不长,最后被开除了,但是却在她快要走出校门的那一刻,曾经调皮捣蛋无恶不作的那些孩子们近向他扔起了纸飞机,纸飞机上写着的全是他们对马修的看法与深情的告别,当我看到这时我竟哭了起来。

  在这部电影中的每一个人其实都是好人,有一颗鲜艳的新,比如说校长因为受制于这学校的制度和学生们的行为的影响变得常常虐待学生,但在马修的劝解下,他还尝试着折纸飞机,还有一次被学生们用头击中了头部,但并没有前去责怪和打骂,而是和他们一起去踢球,校长也变得善良了起来,但还是太专注于名利,最后被开除。

  马修他是一名普通的学监,他并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没有显赫的身份和地位,也没有创造什么教育理论,但他却是一位伟大的老师。

  马修老师可以容忍他们的一切处,也可以相信他们信赖他们,给他们一个可以改过自新证明自己的机会。

  四十八年前,主人公马修到一家学校担任学监,这所学校被称为池塘之底,这个学校由调皮的`孩子,残忍的校长,冷酷的教师,严厉的制度构成。

  经过了长时间的努力,马修赢得了学生们的爱戴,可最后被解雇了,但在他走出校门的那一刻,曾经无恶不作、行为极差的那些学生,在这部电影中,校长受这所学校的制度和学生的行为所影响,常常虐待学生,但在后来,在马修的劝说下,他还尝试着折纸飞机;还有一次,他被学生们用球击中了头,不但没有去责骂学生们班的春天观后感字3篇(优质),反而和他们一起踢球,校长也逐渐变得善良了,但他还是太注重于名利,最后被上级开除了。

  马修老师虽然仅仅是一个学监,而且他做的事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也没有创造什么完整的教育理论,但他却是一个伟大的老师。

  的确,马修老师真正站在了孩子的角度上,所以,孩子们犯的一切错误都是可以容忍的,都应该相信他们,给他们证明自己的机会。

  看了这部影片,感动之余,我也得到了启示:在我们的教学当中,应该看到学生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关键要看怎么去教育,怎么去挖掘孩子的天赋和爱心,孩子才能很好的成长起来。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6

  终于完整地观看了影片《放牛班的春天》,这要感谢暑期师德学习活动。之前很早就知道了这部电影,但一直没有心思去看,原因简单地可笑——影片名称太土,以为又是以中国农村教育为题材的电影,诸如《凤凰琴》之类。为什么对此类电影有抵触?倒不是电影不感人,而是太感人,感人得没法学,离自己的工作生活太遥远,看后除了感动,没留下多少东西。但《放牛班的春天》不是这样,影片中没有哪个老师带病坚持上课,直至倒在讲台上;没有哪个扎根山区数十年,誓志把青春和生命洒在大山深处。就是这么一部情节简单、事迹平常的电影,却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引发了对教育的遐思。

  影片主人公马修是一个失意的音乐家,为了谋生,他来到一所叫“池塘之底”的寄宿制学校担任学监,同时任音乐教师。这所学校的学生是一群问题儿童,撒谎、打架、偷窃、抽烟、粗口、捉弄老师、欺压同学,种种劣行,不一而足,就如校名所示,是沉在池塘底部的一堆顽石。在绝大多数人眼中,甚至是家长眼中,这是一群不可救药的儿童。因此,学校盛行的教育方法是“行动——反应”。这是一种以惩罚为唯一手段的教育方法,这种方法似乎是建立在某种心理学理论基础上的:通过对学生的错误行为采用外部强制的惩罚制裁,让学生产生痛苦的、恐惧的感受和记忆,从而遏制自身错误行为的发生。表面看来这种理论很有道理,但实践证明效果很差,学生并未由于受到惩罚而变得文明,“以暴制暴”演变成了“军备竞赛”,学生受到的`惩罚越重,行为变得越恶劣,行为越恶劣,受到的惩罚就更重。这简直不是一所学校,而是一家劳改所,学生被任意地打耳光、揪耳朵、关禁闭、连坐受罚,任意地剥夺娱乐、休息的权利。而学生同时也竭尽所能反抗这一切:咒骂、撕咬、刺伤老师、漫画丑化校长、……。

  影片用形象的手法宣告了惩罚教育的失败。这时,马修来了,他用一个教育实验以及与校长的约法三章,居然使奇迹产生了:这群顽劣的儿童逐渐变得温和、谦逊,甚至感恩。马修的实验很简单,他利用自己的特长把这群孩子组成一个合唱团,同时向校长哈珊要求:他的学生如果犯事由他来查找肇事者,用他自己的方式来惩罚,但肇事者的姓名要由他保密。

  马修成功了。在感动之余,我不由地想:惩罚教育为什么会失败,马修的教育为什么会成功?惩罚虽然有威慑力,但没有触动学生的心灵,学生的行为受到遏制不是出于内心意愿而是迫于外部的威胁。学生的内心是抵触的,随着年龄的增强,逆反心理越来越强,其报复式的破坏行为也越来越激烈。蒙丹的纵火恶行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蒙丹被怀疑偷窃了校长的公款,遭到了极不人道的虐待:被校长狂抽耳光,并在无证据情况下锒铛入狱。事后虽然无罪释放,但仇恨之火已被点燃,终于演成一场熊熊大火,把学校宿舍烧成灰烬。

  而马修的做法恰恰相反。马修会“包庇”自己的学生。学生犯错他会替为掩饰,这让习惯了“一有错就受罚”的学生在惊讶之余充满感激。别的老师惩罚手段不是打就是关,而马修的“惩罚”别出心裁:由于一个学生的恶作剧,一位老师的眼角被刺伤了,马修让这个学生去照料这位老师直到痊愈以示惩治,学生被受伤老师的仁慈、宽容感动了,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惭愧。在校长哈珊眼里,这群学生不是人,至少不是正常的人、平等的人,惩罚过程类似于驯兽;在马修眼里,每个学生的错都是可以原谅的,不应该受到冷酷无情的肉体虐待、精神摧残。在哈珊眼里,这群学生是社会的残渣、垃圾,未来的罪犯,这就是明知证据不足还要把蒙丹送进的原因;而在马修眼里,这群孩子虽然素质差些,但每个人都有用,个别甚至是天才。在他的合唱团里,人人都有分工,一句都不会唱的佩皮诺做了他的“指挥助理”,五音不全的被光荣地任命为“乐谱架”,而莫杭奇,拥有天使脸蛋、魔鬼心肠的莫杭奇,在马修这位伯乐的栽培下,日后成了法国著名音乐家。我在马修与学生的相处中,读到了慈爱、尊重、宽恕和坚持。我想,这就是马修成功的原因吧。

  在马修的教育中,合唱团是不可缺少的载体或纽带。音乐本身具有震撼心灵、荡涤灵魂的作用,在音乐的熏陶下,这群顽劣学生变得安静、平和,开始憧憬、向往自由的生活、美好的事物。有的影评说音乐在马修的教育中起了决定作用,我不敢盲从这个观点。我看过其他一些教育励志片,影片也讲述一些教育成功的故事,但所使用的教育载体不一定是音乐,可以是足球、篮球、朗诵,或别的什么。给我的启示是:要想使散沙一盘的玩劣学生积极向上,必须开展某项集体活动,诸如合唱团、乐队、球队,等等。

  以上的遐想都是在观后完成的,而在观看过程中则完全被贯穿始终的优美旋律陶醉了。主题曲《哦,黑夜》被孩子们甜美的嗓音演绎得如同天籁之音,不禁令人泫然欲泪、荡气回肠。这是这部电影比较成功的艺术特色之一。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7

  寒冬萧瑟,冬叶飘零,在这冰一般的季节,大家梦幻般的相约着春天……

  ——题记

  在这严冬,观赏着温暖如春天般的影片,心里别有一番滋味,一股子暖流涌遍心头。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年代较为久远的法国影片。我抱着再看一遍,些许可以有更多些感触的心理盼来了片头。《放牛班的春天》的春天主要概述了马修这个新来的学监在一所学校教孩子们音乐的感人故事。

  那所学校的孩子都很顽皮,甚至会干出伤害老师的事情,虽然我已看过了一遍,可是看到老师被孩子用砖头砸破眼睛时,还是颇有触动。这个学校的孩子怎么都那么惹人嫌?他们中就没有一个品行好一些的吗?想着这些问题,我不由又回到了1年前第一次看这部片子时的心情。兴许是那时没有找到真正的答案吧,只是在看见校长那副冷冰冰、一点也不管事,只知道体罚学生的时候,认为错误都在于校长。

  可是当时间在慢慢地流逝,当那一首首唯美动人的歌曲从孩子们的口中倾泻而出的时候,当派皮诺每周六固执的去见已在天堂的父亲的'时候,我意识到,也许错也不完全在于校长。那些孩子的父母,难道一点错也没有吗?

  想着想着,我就又转回到影片的题目上了,《放牛班的春天》,春天是什么,影片中没有体现出丝毫的季节呀。但是当我看到最后一幕,孩子们用自己祝福的话语写在了纸飞机上飞给了即将离开的马修,一句句童真的话语,甚至还有错别字,但这,不就是最好的祝愿吗?

  春天,不一定是季节,也可能是一种力量,一种精神。马修虽然提高不了孩子们的智商,但他至少可以教会他们爱是什么,如何去爱。春天更是一种希望,一种可以看得见变化的希望。

  《放牛班的春天》,这是或许也不仅仅是一部影片,或许它在人们心中早已转化为了对音乐的热爱与追求,这样的希望从来不会缺少,也从来不会流逝,它会永远燃烧在每一个热爱音乐的人的心头。

  相约春天,相约在那《放牛班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8

  今天看了一部好电影,叫做《放牛班的春天》,已经很久没有看到怎么好的电影了。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里面的情景让你感动,看完之后很久你还是会在那个余波中,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动,让你想哭却也想微笑。

  《放牛班的春天》是用回忆过去的方式进入影片的,很容易就能吸引观众的兴趣,不过一开始不觉得怎么吸引人,越往下看越发现它的精彩。《放牛班的春天》讲述的是一群住在池塘底教养所的问题儿童的故事,讲述他们从问题儿童到在音乐代课老师马修的引导下,组成了一个合唱团,使心灵得到净化,从黑暗走向光明,未来充满希望的这样一个故事。慢慢看下来,你会发现里面的每个小孩都是让人心疼并感动的,你会为他们的改变而感到喜悦和感动。这些被仍进教养院的儿童,他们孤僻、撒谎、恶作剧、捣乱,有的小孩是孤儿,有的是单亲家庭的孩子,还有的是被不负责任的父母仍下不管的小孩,只因为曾犯过错误。这些可怜的小孩,他们本该在父母的怀里,在温暖的家中,享受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接受良好的教育,可是他们进了教养所后,面对的却是脾气暴躁,武断,喜欢使用暴力和体罚解决问题,把他们当成晋升手段的魔鬼校长,他们一犯错就会被关禁闭,长期做劳动以弥补过错。孩子们过着如地狱般黑暗的生活。幸而在这时,他们迎来了生命中的春天——音乐老师马修的到来,他为他们带来了阳光和欢乐!

  马修老师也许不够有耐心,他也会对他们发脾气,呵斥他们,可是那是在他的学生们捣蛋的时候。马修老师用他的爱心和宽广的胸怀教育并爱护着他的学生们。在他进入池塘底教养所的第一天,他目睹了学校医护人员马桑在学生的恶作剧下差点弄瞎双眼的事件,但在面对他的学生时,他还是深具爱心的。一开始马修的生活也不好过,学生们抵触并作弄他,不配合他的教学,把他的话当成耳边风,可他还是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保护并感化他的学生。在离职的老师提示下,他知道了恶作剧的学生,马修私下跟他协议,让他在每天放学后去照顾马桑大叔直到他痊愈,免除了那位学生被校长体罚的危险。另一位很有名的学生是皮埃尔,在其他老师的眼中他是有着天使脸孔魔鬼心肠的坏学生,生活在单亲家庭,可是妈妈很忙,为了赚钱养活家庭没空经常去看望皮埃尔。妈妈的漂亮很别人的流言让皮埃尔很痛苦,所以经常犯错捣乱而被关禁闭,妈妈为了他的生活很辛苦的在餐厅打工,可是儿子的叛逆使她很失望,所以两人的相处和沟通很有困难。在马修老师的调解下,他们慢慢的理解了对方并解开了心结,最后妈妈把他从教养院接了出来,他们幸福地生活了在一起。

  在剧中,最令我感动的是学生们合唱时的歌声,虽然是听不懂的外语,可是会使在听着的人不由自主的流下眼泪来,用天籁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那是震动灵魂的声音!除了感动和赞叹之外,还是感动和赞叹!特别是听主角皮埃尔主唱的时候,整个阶梯教授都沸腾了。

  在池塘底教养所里,课余时间是枯燥乏味,没有任何娱乐节目的,最宝贵的.便是自由活动时间,可是这个经常因为校长的不高兴而被取消。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马修发现了学生多唱歌的兴趣和天赋,在与学生不断的接触中,这些孩子给了他灵感和激情,于是他便抓住这个机会,团结全班同学组成了合唱团,也使学生慢慢的接受并敬爱起他来。马修创建合唱团的事受到了校长的阻止,但是在其他老师的帮助下,得到了伯爵夫人的支持并前来观听合唱团。皮埃尔是合唱团的主唱,可是那时候他犯了错,马修先生想让他受点教训,一开始他没让皮埃尔上场。不过合唱团没有皮埃尔的主唱有点发挥失常,皮埃尔最后在马修的允许下唱出了自己的忏悔和被宽恕的感激,在他动人心魄的演唱和配合中,合唱团完美的演唱给了每个人心灵的平静和感动,那是来自天上的天使的祝福,每个人都仿佛看到了美好的未来。

  影片的最后,教养院受到了曾转学到教养院受管教的处于危险边缘的学生蒙丹的报复,他纵火烧了教养所,幸而当天马修带领所有学生去外游玩而因此化解了危机。可是马修却因为被院长迁怒而被开除了。马修离开了教养所,可是为了让孩子们洗上热水澡而去偷院长私藏木材、替他们向院长求情的他却已经深深的留在了孩子们的心里,让他们温暖并快乐。影片的最后,院长在其他老师和学生的告发下被革了职,而马修就在某个不知名的地方,默默无闻坚持着自己的事业。

  《放牛班的春天》真的是一部很好的电影,它有令你开心大笑的片断,也有让你心情沉重的情节,更有让你一直萦绕于心的天籁之音。是让你看了还想再看一偏,久久也忘不掉的让你感动和充实的电影。它还告诉你,要珍惜儿童、爱护儿童,给他们温暖快乐的童年,让他们成长为健康而向上的人,让他们一直怀抱着善良、爱心和宽容。这样的电影,还等什么呢?赶快去看吧!!!

  好像写了很长,也许详细有余,却不够清楚全面,希望多多包涵了,很久没写这么长的文章了。想知道是什么样的电影,不如自己去亲身感受一下吧!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9

  电影讲述了一位叫马修的老师来到一所寄宿学校当助教,在一段时间的观察下,他了解了拉齐校长的凶暴以及孩子们的无法无天,追求自由的心。马修老师用音乐激励孩子们,使他们久已禁锢的心得以释放,并且领孩子们爱上了音乐,使孩子们的人生有了巨大的'改变。孩子们纯洁无瑕的心灵,与神圣的音乐,打破了束缚孩子们追求自由的枷锁。其中,最主要的力量,其实是爱。是爱把误入歧途的孩子们带回了正道,马修老师是这个地狱般的学校变成了孩子们人生的转折点。

  是这个学校针对问题学生开设的学校,觉得一定要用心做老师,其实老师不单单是教授知识,更要教会孩子们一些做人的道理。而身为老师应该在孩子最困难的时候,去尊重、相信、理解、宽容他们。马修老师虽然仅仅是一位代课老师,他做的事情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也没有创造什么完整的教育理论,但他却是一位伟大的老师,至少在他的学生心目中。

  我们应该善于去细心地去观察我们的学生,发现他们的长处。如果说皮埃尔是千里马的话,那么马修老师便是决定他命运的伯乐了,这要取决于马修老师对皮埃尔的细心观察和培养,才让他做了合唱队的领唱,并有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以至于最后成为著名的音乐家。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0

  《放牛班的春天》讲述的是一名叫马修的老师来到一所学校担任学监并与孩子们交往的故事。这所学校的孩子调皮捣蛋,校长残忍冷酷,老师淡漠无情。严厉的体制让这里随时随地都可以感到冰冷。主人公马修到来后,他用宽容温暖孩子们的灵魂,用尊重、理解与相信治愈孩子心底的伤痛,用音乐照亮孩子们的前路,用他的行为为千千万万个教育者做出了榜样。

  池塘之底,一群被抛弃的孩子等待着他的救赎。被不幸选中的孩子们,迷失了自我但是却没有磨灭掉灵魂的善良。当合唱团被建立,音乐打开了孩子们的另一个世界,那是如此新奇又令人迷恋!纯净的歌声在空中飘荡,我看到阳光下的花儿在欢快地舞蹈,空气中的尘埃在恬静地微笑。孩子们内心的保护膜在渐渐脱落,这是一场爱的救赎,也是一场心与心的交流。

  纵观当下,在社会的快速发展、网络的不当引导和社会风气的'不良蔓延下,又有多少孩子成为他们的牺牲品?没有良好的教育更是导致孩子们无法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在我看来,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富强靠的不是经济发展的有多么迅速,制造了多少炮弹,靠的是我们一代又一代青年。因为青年是我们的希望,传递着我们民族的信念和发展。让每一个孩子充分成长向善,受到正确的教育,心中有国家并为之自豪且努力,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卡尔雅斯贝尔斯曾说过: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而在这里,我认为卡尔雅斯贝尔斯所说的教育是更有温度的教育。

  于是,这种教育很大的推动因素是老师。因此每一位老师就要具备良好的教师素养,尽量用心了解每一个孩子,发现孩子们的潜力。当然在如今这种教育模式下,我知道这也很难。成绩易出,道德难愈。因此,就更需要老师去温暖孩子。

  可能在小学与中学时代,孩子们更多的事情是学习考试,学习负担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这时,老师们便要与孩子们并肩作战,关注孩子们的内心压力与心理状态。适当开解每一个孩子,做孩子的倾听者,让孩子们愿意诉说不开心。同时,在学习的压力下,老师也要树立榜样,陪在孩子身边,让孩子们培养坚持不懈的品质,不断掌握学习方法,突破自我,成为更好的自己。另外,适当的惩罚也是一种教育孩子的手段。当学生犯了错误时,老师更要首先询问原因,了解他们为什么这样做,又出于什么目的。同时在校规校纪的要求下,对孩子进行有方式的、更有意义的教育。

  过了中学时代,进入到层次更高的学校。老师应是知识更加丰富,可以带给学生更加自由讨论氛围的人。在这里,老师扮演的是人生导师的角色。老师要用更多的知识与沉稳的气质吸引学生,用学术的乐趣引领孩子们走入新的知识世界,用自己的言行品德去照亮他们的成长之路。同时,也要注重开解学生的内心压力。最近,大连理工大学事件,湖南师大事件在令人心痛的时候也在让人们思考如今学生的内心压力。

  教育如水,用清澈碰撞清澈,用心灵启迪心灵,用关爱柔化伤痛,用知识指引人生。追随纯真的情,呵护稚嫩的心,追求心中的信念,闪烁理想的光芒。教育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责任。

  最后,我希望以后看到的不是严酷大骂学生或者只是机械的完成自己学习任务和工作的老师,更不是只是死板的管理学生的老师。我希望看到的是老师与孩子们其乐融融,充满欢乐。学生尊师重道,努力学习。老师们用自己有温度的教育去对待每一个学生。互相学习进步,让校园里充满着欢声笑语,让操场上洋洒着孩子们青春的气息,让每一个孩子成为有用的人才,让教育变得更加温暖。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1

  一本泛黄的笔记本,让一位闻名全球的指挥家,想起儿时的点点滴滴……。

  那年夏天,马修老师来到了一间辅育院,任务是教导一群被大人放弃的孩子。辅育院的校长,是「铁的'纪律」的拥护者,校规严厉到连马修老师都吓得倒退三步。

  无意间,马修老师发现了这群孩子喜欢唱歌,也具有潜能,灵机一动便成立了一个合唱团。过程中,她发现一位叫莫杭治的小男生,拥有一副如天使般优美的歌声。虽然校长百般刁难,可是他们仍然偷偷的练唱。伯爵夫人知道了这件事,不但前来聆听他们的演唱,也给予他们极大的鼓励。最后,马修老师因为犯错因而被开除,他走之前带走了一位孩子,后来这个孩子把日记送给了莫杭治。

  我身为他们师生之间的情谊而感动,因为马修老师有一颗包容的心,如此做并没有让这些小孩更嚣张,反而让他们了解自己的错误并愿意改进。他们不再像以前对老师有多的怨言和误解,也才能够在合唱练习时好好配合,成功演唱。他教导学生的方法不像校长,每当有犯错时只会殴打学生。他会去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并讲道理让他们了解自己的过错,然后再做劳动服务加以弥补。马修老师之所以成功的得到孩子们的信任,就是因为他以「爱的教育」取代了一味的责罚,让孩子们又再一次拥有被关爱以及关怀的感觉。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也更加了解,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只要活着就一定还有希望,就如同辅育院的孩子一样,只要我们好好努力,就一定有成功的机会。「只要功夫深,铁楚也能磨成绣花针」,就是在告诉我们,只要努力就有成功的机会。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2

  周末看了一部让人感动的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影片中的马修老师是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人物,他明珠暗投被派到辅育院,面对一群被大人放弃的野男孩,却丝毫没有放弃对他们的'专心。他用音乐赐予了那些孩子希望,引导他们走回正途,并挖掘了莫杭治与生俱来的音乐天赋。他用他的才华和爱感化着孩子们,同学们也慢慢喜爱上了他。马修老师或许称不上是一个优秀的音乐家,但他肯定是个好老师。

  老师可以让同学对自己充满希望,对人生充满期望!老师像天使一样,真的很宏大!人生当中能遇到好老师是一件幸运又幸福的事情!而我就是一个幸运的人,我遇到最好的老师,时时辰刻提示我要努力,每天都会提示我有不会的问题要抓紧问,“弈涵今天数学课上面的题目都弄明白了吗?还有不会的记得来找我哦……”老师的悉心嘱咐时时辰刻在我耳边响起,尽管有时分,我可能没有把事情做得很好,或许还会让老师有些绝望,但是她始终都会给我激励,相信我。

  确实,每一天在老师的帮忙下,我都在一点点进步,我相信我也能迎来我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3

  如果有机会,我会向周边的老师们毫不犹豫的说说,看看《放牛班的春天》吧!

  《放牛班的春天》是关于教育的影片,有一个管理制度非常苛刻的学校,一个铁血无情的校长,一位出色的老师。他用诗歌、音乐和自身行动去引导学生和帮助学生,解放学生们的思想,重塑孩子们的灵魂。我们可以看到,老师非常的和蔼可亲,教学方式都是去引导和启蒙学生。而影片中随处可以看到以校方为代表的制度和学生内心本质的冲突。马修发现孩子们对唱歌的喜爱而组建了合唱团是这部影片的转折点。正是因为有了对思想的批判和对灵魂的发现,真正的教育才能起航。

  用音乐来拯救孩子,也是对自己的音乐梦想的满足,老师用这种方式将池塘底的孩子们拉出黑暗,这是一部立意高尚,感人至深。我们的世界里需要这样的教师——对弱者帮助其在精神上自立,以帮助他们创造美好的人生。

  每一颗心都需要爱,需要温柔,需要宽容,需要理解。每一个孩子都来自纯净无邪的地方,永远都应该是人间万分疼惜的珍宝。庄子说过,千里马因为伯乐的存在才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囚困折磨之中;然而面对那些孩子,我更愿意相信我不喜欢的韩愈说过的话: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马修的好,不是因为他职业的“平凡”,也不是因为他出自天然的“善心”,而是因为他是真正能够听见并且尊重千里马的心声的“伯乐”。有一种“无为”,正是因为“懂得”,否则,我们不会看到莫安琦的眼睛在演唱会上闪烁的熠熠光辉。

  那个老师马修曾说,永远不要放弃,前方总有希望在等待。他等来了创作音乐的动力,莫航治等来了人生的转折,小个子佩皮诺等来了自己的星期六,那些长期得不到关爱、习惯了被一视同仁粗暴对待的孩子们,等来了他们的春天。这部电影不但带来贯穿始终动人的歌声,师生情深的`故事,还带来对于执着等待着的人们的感动。

  莫杭治话不多,但不是个省心的孩子。倔强却安静地和这个学校里的制度抗争着。如果不是马修,可能他就不过碌碌一生。马修给他启蒙教育,让他在合唱团中领唱,发掘他的潜力,并试图把他送到正规的音乐学院。他因为受到处罚,在伯爵夫人来听演唱时被安排在旁边看着,轮到他独唱的时候,马修结束了对他的惩罚,面对他,给他一个开始的手势。最难忘他从满脸哀怨的神情,到惊讶,到站好认真张嘴发出第一个音节的那几秒钟镜头,正如马修说得:那是他第一次,懂得去感激。五十年后的莫杭治,事业有成,他已经忘了那个启蒙老师的名字了,但是有些东西,注定他永远忘不了。

  佩皮诺是个孤儿,父母都在战争中死了,但他总认为他爸爸会在周六来接他。他敏感,胆小,被同学欺负,虽说不怎么惹事,可是几乎什么都不会。当老师被迫离开的时候,他抱着自己的小包跑过来,怯怯的问,你能带我走么?那应该是他做出最勇敢的决定吧。电影里说:佩皮诺的执着是有道理的,马修走的那天,正是一个星期六。

  对于纵火并间接逼走了老师的坏学生蒙丹,虽然他长着一张流氓般的脸孔,有着流氓般的行径,我却无法恨他。他只不过是失败教育的牺牲品。看着他向老师吐着烟圈的神情,他在禁闭室默默躺着的样子,以及他被校长殴打并辱骂时倔犟的眼神,谁知道他的心中,是否有着自己的等待呢?

  影片最后,马修被迫离职,并且要求不能和他的孩子们告别。当他无奈走在离开的路上时,从天而降雪片般的纸飞机,每张上都歪歪扭扭地写着孩子们给他的话。孩子们默默伸出手和他告别,并以锁住门来抗议校长的决定。这不就是他等待的成就么,也是每个当老师的人等待的吧。

  总之,这部影片在我的教育生涯乃至人生当中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有人说过天才的成长需要自由与宽容,普通人的成长则需要更多耐心,更多对人生选择的尊重。教育不是一桩优胜劣汰的工程,而应当是依循生命本真的大爱。希望我的孩子能视线自己的愿望,希望我的孩子们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刻。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4

  开学这些天,我们班同学的表现一直都很好,孔老师一高兴,利用下午两节课的时间,让我们看了电影——《放牛班的春天》。

  电影讲的是一位新音乐老师名叫马修,他们班的同学调皮捣乱,老师不小心摔了一跤,同学们就开心地拿着他的包传来传去。遇到这样的情况,院长一直是犯规就要惩罚,可马修老师对于这些学生的错误,就不会惩罚,他会告诉学生错误在哪,并让学生去弥补错误。

  多么好的一位老师啊!在同学们犯了错误,不是惩罚,而是让学生知道他们自己的错误在哪里,他爱每一位学生,为了他的学生,他付出的`太多太多,每天晚上,他都自己写乐曲,自己编歌词,再教给学生们。

  其实,我们孔老师也是这样的呀!她平时对我们关怀备至,对每一位同学都那么有爱心。为了让我们学习吟诵,她自己先从电脑上自学,学会了,在认真地一遍遍教会我们。现在,当我们那首诗不会背时,只要把诗吟诵一遍,就会想起忘掉的诗句。

  多么好的一位老师啊!他自从发现很多同学都喜欢唱歌,嗓子都挺好,对自己写的歌词特别感兴趣后,便发誓要成立合唱队,教会同学们唱歌。

  我们音乐老师也是这样的好老师。六一儿童节前一个月左右,他决定成立一个合唱队,参加六一的汇报演出。音乐老师从每个年级的各个班里挑出队员,每天利用下午放学后辅导我们唱歌,不图一分钱,不要一点儿回报,心甘情愿地一点点教我们乐理、唱歌技巧。

  多么好的一位老师啊!正因为他赢得了同学们的喜爱,当他因故被院长开除,将要离职时,院长狠心不让学生们与马修老师相见,于是,同学们便叠出纸飞机,把自己想要说的话写在了飞机上,当老师走过教室楼下,一只又一只的纸飞机从窗口飞落下来,上面写着不同的送别话。同学们在没人指挥的情况下,又一次唱起了马修老师教的歌,挥手与老师告别……

  我又想到了我们曾经的英语老师,她教我们英语只教了一个学期,第二个学期只上了几节课,老师就因为家里的原因辞职了,当时,老师有样东西忘在了教室,当已经致辞的老师又回来拿东西时,我们全班同学一下子围住了老师,拉住老师的手,舍不得老师走……

  这样的好老师,爱心送给了一大群调皮的学生;这样的好老师,把一位简直无药可救的学生教成了歌唱家;这样的好老师,教出了一群团结友爱的合唱队!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5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它是心灵对心灵的感受,心灵对心灵的理解,心灵对心灵的耕耘。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一位叫马修的老师来到“池塘之底”教育“问题学生”。这些“问题学生”都是被放弃的,且及其难管教,但最后通过马修老师特殊的教育方式和通过音乐得到的心灵救赎,学生们最后被马修老师触动,内心也逐渐阳光了起来。

  马修老师是个充满爱心、正直、善良的人。同时,他也能给予别人安全感。他很关心学生,懂学生,宽容学生。在生活中,我也遇到过像马修老师一样的好老师。有一次,我下午回学校上学时突然头晕,和我一起出门的'妈妈认为我可能有点低血糖,就给我买了一包奶片让我头晕时吃。下午的第一节是体育课,而我就把奶片放在口袋里。谁知刚开始跳绳时,那包奶片“啪”的一声掉了出来。这时全班都停止了跳绳,一齐望向我。我的心脏不停地加速,心想:“完了,这下全班同学都知道我带了零食,老师肯定也会骂我!”,只见老师朝我走来,我紧张到快无法呼吸了。但是,老师竟然没有骂我,而是捡起奶片,轻轻地递给了我,说:“没事没事,把它放好吧。”我感激地接过奶片,鼻子一酸,竟然哭了出来。也许我是因为刚刚的紧张而哭的,又或许是因为感动而流下的泪水。老师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一个举动,却让我感激至今。

  马修老师虽然包容学生,但他也没有完全纵容学生,当学生故意犯错时,他也会惩罚学生。联想到自己,父母、老师有时也会批评我的错误,而我常常对此耿耿于怀,被批评后就很不开心,自己生闷气。我现在知道了,我这样做是不对的,我应该学着去多点理解他们,反思自己。

  总之,《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给我的感受是满满的温暖、大爱和励志。马修老师以他的责任感和信念,通过人性化和艺术化的教育,给放牛班的孩子们带到了一个明媚的春天。希望所有的孩子们都能遇到一位好老师。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相关文章: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06-12

(精选)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07-05

[精选]《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1-19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06-22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06-22

放牛班的春天的观后感11-09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06-13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荐】11-19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精】11-19

【热】《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