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的观后感

时间:2024-08-29 15:43:25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少年的你》的观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少年的你》的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少年的你》的观后感

《少年的你》的观后感1

  《少年的你》,一部出乎我意料的电影。

  可以明显地看到,曾国祥在这部作品中对前作《七月与安生》的继承与改变——仍旧是大段的手持、人物大特写,仍旧是在层次复杂的大胆反转中揭示人物最深的情感。但不一样的是,《少年的你》将一切都处理得更为极致,无论是前半部中的校园问题,亦或是后半部中与成人世界对抗的纠葛,都共同构成了一幅生猛的社会面貌。《七月与安生》中的“走出去”,与《少年的你》中的“走出去”,已然不可同日而语。

  虽然之前在看预告的时候就已有心理铺垫,会有大量怼脸的人物大特写镜头。但没有想到,这种拍法在成片中几乎被贯穿到底,70%+都是如此。无论是题材,还是拍摄手法,这都是一次疯狂的赌博。在摄影机前与银幕凝视的两位演员,他们的表现不仅是电影成败的关键,甚至可以如此形容——他们表现出几分,电影直接就是几分。

  曾国祥赌赢了。周冬雨和易烊千玺演得过于出色,禁得起聚焦,双双供出了极度锋利、痛彻心扉的表演。这两张脸演绎出了复杂的情感层次,极富洞穿力,令人不自觉地就代入到他们黯然的生活中,想起自己人生的细碎过往,宛如一次对青春档案的再度“调档”。

  18岁的陈念,是备战高考的高三优等生。还有60天就要高考,努力复习、考上好大学是她唯一的念头。同班同学胡小蝶不堪重负坠楼,从而将她裹挟入一个更复杂的境遇之中。曾国祥和他一贯的编剧团队再次书写了一个有着真实生活厚度的成长情感故事,它既是刺痛人心的,也有着较为深刻、丰富的社会性。

  很难数清楚,这是周冬雨第几次表演少女。不过,陈念这个陷入绝望与无助中的乖女孩,在我眼中是她表现最好的一次,甚至要胜过《七月与安生》中性格更加外放的安生、《后来的我们》中跨度长达十年的方小晓。

  陈念和周冬雨之前的银幕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安生是她把自己演到最好,同时也是她之前许多角色的固定方向,鲜活、开朗;方小晓的形象介于安生与陈念之间,那次出演强调的是同一角色在两个时空中的差异感;而陈念不一样,她的阴郁、沉默、外弱内刚,如角落里的“壁花”,更为“边缘化”,也更难诠释。

  而易烊千玺饰演的小北,由于悲惨的身世,从小就要学会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人物的“外壳”势必要比实际年龄大一点。小北相对陈念而言更为定型,情感外露得更少、更内敛。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个人物在戏的空间上是受到压制的,相反,易烊千玺的表演在限制之下仍旧显得非常锐利,在演法上和周冬雨有差异。两者的对戏,有些遇强则强、互相抬戏的意味,一如当年的《七月与安生》。

  在电影中,我们能看到很多她的背影跟拍,她一步一顿不平衡地走着,微微低头,仿佛时刻在躲避伤害的脆弱猎物。这是小北的尾随视角,也是陈念被折磨到对这个世界都已漠然的心理外化。

  也正是这种即便有所防备,却依然无力招架的脆弱,让她在胡小蝶死后成为了“THE NEXT”。校园暴力并没有因为如此惨烈的事件发生而终止,而是汇聚成一系列猝不及防的新的悲剧,被用排球疯狂砸、还击后被推下楼梯,直到发生在校外、渐趋严重的人身羞辱……这些也不过只是电影中的冰山一角,没有任何对青春期的美好幻想,只有一次又一次血淋淋的伤痕逼到你必须直视。

  像陈念这样的女生,自己其实并不愿去引发关注,但仍然成为了丑闻与伤害的中心——即使她足够善良、足够勇敢,与小北的初遇便已说明了这一点。但人们对她的`遭遇习惯了视若罔闻、大事化小,或不予她尊重,或轻轻拂去一切,仿佛什么都没发生。

  只要一件不合常规的事发生,人们往往不会质问是谁在出错,只会把矛头指向制造了“麻烦”的受害者,以“一个巴掌拍不响”之类的理由搪塞。而真正不懂得分寸的人,却逃脱了惩戒。《少年的你》的故事就在这样的氛围中凛冽展开,哪怕是炎炎夏日,也始终包裹在萧瑟和冷峻之中,只是偶尔有几丝残存的温暖底色。

  陈念并不单纯,她聪明得令人心疼。她不是以往同题材影视作品中,那类“全然单纯”的被动女主,而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在电影的前半部中,她也会觉得自己不值得被这样保护,因为之前的隐忍与懦弱,因为母亲的欠债而身陷舆论中心。而在电影的后半部中,更是有着令人惊异的几次反转,从而要面对人性的最终抉择(在此就不再过多剧透)。

  周冬雨素颜的脸,从头至尾被“毁”得这么惨,流下那么多的眼泪,叫人不忍心直视。无论是被折磨后留下各种伤痕,还是被迫只能剪成寸头,都如此写实地出现在银幕上,直觉的观感就是生理上的疼。在那么多场戏里,她的孤独、绝望都随着眼泪满溢出来,是悲伤到了不得不哭泣的地步。

  但最让我感动的,还是她听到小北身世时的那滴默然的泪痕。这也是《少年的你》里最打动我的,就是他们两人之间的不言自明,他们共同构筑了对抗世界的同盟。无需语言,就能懂对方心里在想什么,就能为对方感同身受,即使自己已经蒙受了极大的不幸,仍旧不失去共情的能力。

  这是只能属于少年的爱,他们在彼此身上都看到了对方的影子。和当年的《七月与安生》一脉相承,两部电影都是关于不同个体间的差异、交叠与轮转,只是《少年的你》来得更猛烈、更决绝。

  “演得难受”,是周冬雨在许多关于《少年的你》的采访中反复提到的话,“我与陈念完全不像,也找不着人物支点,也没能提前体验生活。前半个月我就觉得我要得抑郁症,真的太难受了。”

  周冬雨的难受,也许恰恰是她这次演陈念演得如此铭心刻骨的原因。她的不确定、茫然、纠结,直到最终审讯室里的爆发,每一步都踩得人心碎。通过她,我们投射的是自己,看到的是自己。

  想要完成陈念这个角色,不是只靠方法派技巧或简单地体验生活,就可以达到所谓的“正确表演”。恰恰相反,她需要来自于直觉,需要带着对人物的不自知的、下意识的摸索与发问。正因如此,周冬雨在短短几个月的影片时空中,就能演出各种复杂的情感流动,让整个人物始终处在破碎与不确定的转变之中,从未陷入模式与窠臼。而这份表演,毫无疑问构成了影片真挚、动容的原因之一。

  《少年的你》是一部需要被我们、被社会关注的电影。我认为去年对《我不是药神》的评价,可以原封不动地搬到此处——它的出现,不仅是一次敢于发声,更是对我们身边每个普通人的理解与关怀。希望这样的电影越来越多,让更多的观众了解我们社会不同的角落。

《少年的你》的观后感2

  人世间,有种可贵的东西叫做善良。当我们心怀善念,帮助、关心、爱护以及守护别人的时候,这份善念便犹如如豆般的星火,照亮别人、指引别人以及温暖别人。从而,能够让别人在黑暗凄冷当中,收获美好与幸福。

  曾国祥执导,周冬雨以及易烊千玺等人共同主演的电影《少年的你》,其实就是这样的一部传递了“善良,是黑暗凄冷中的如豆星火”之理念的影视作品。

  谈到这部电影作品,也许很多人并不会直接从影像中看出那份善良的。但是,当我们深思和探究关于主人公的经历事件时。我们,往往容易理解并发现埋藏在他们内心深处的善良。事实上,通过这部电影里的相遇、保护以及救赎等单元,我们是容易体会到关于“善良是如豆星火”的作品的。

  相遇

  大多数电影作品,尤其是那些讲述爱情故事的作品,往往都会设计主人公相遇的场景。相遇,也成为了较多爱情题材电影常用的表现方式。

  电影《少年的你》,也并不例外。影片通过陈念与小北的相遇,展示了他们相识、碰面的过程。只不过,这部电影在设计相遇的环节时,是有意无意地融入了关于善良的精神内核的。

  善良,其实是这部电影在相遇单元中所蕴含着的内在元素。也正因为这样,我们观众在欣赏影片的过程中,往往会被这份内在的精神元素所触动。从而,让我们感受到主人公身上的闪光之处。

  在一个夜晚,陈念背着书包行走在较为寂静的街道上。那条街道,并没有繁华热闹的小摊,更没有五彩缤纷的霓虹灯光。伴随着街道的,则是相对黑暗凄冷的环境。

  街道之上,人烟稀少。作为一个中学女生,行走在这样的一个街道上,其实有点不太安全。也就是在这样的街道环境中,陈念突然间听到了街道一处的声音。

  此时,她知道街道附近有位叫小北的男生被人欺负。于是,她并没有袖手旁观。那刻,她选择了拨打电话以寻求帮助。尽管她拨打电话的事,被街道上的那几个人发现了。于是,她和小北,都成为了被欺负的对象。

  故事到了这里,女主人公陈念与男主人公小北正式相遇了。只不过,这份相遇有些与众不同。它,是陈念带着拨打电话以帮助小北的行为,去进行展示的。其间,我们看到了陈念对小北的那份关心、帮助的善。这份善念,着实如同豆般的星火那样,在街道那个黑暗凄冷的晚上,给小北带去了光明和温暖。所以,相遇的单元,是传递了“善良,是黑暗凄冷中的如豆星火”之作品理念的。

  保护

  保护,其实也是不少电影作品常用的表现手段。爱情故事里,男主人公保护女主人公;英雄故事里,英雄人物保护弱小群体等。它们,让电影作品的故事更具有张力。

  电影作品《少年的你》,也并不例外。在这部影片的故事表达里,仍然有着关于保护层面的故事单元。而且,这份有关保护的故事单元,更是以男主人公小北内心的一种善,去作为人物行动之推动力的。他的出场和经历,很多时候是为了保护女主人公陈念而存在的。

  曾经,中学女生陈念被自己的同学欺负。导致她晚上放学回家的时候,总是会提心吊胆。也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她希望结识的男生小北可以保护她。从而,让她顺利地完成高考并前往北京。

  男生小北,是个有情有义的人。他面对陈念的要求,并没有提出过多的条件。相反,他是比较乐意去保护常常受人欺负的`陈念的。

  于是,每当陈念放学或者上学行走在路上的时候,小北总是远远地尾随着她。陈念向前走,他则跟随在她的身后。为的,就是保护陈念不被人欺负。

  从男生小北的保护行为上看,我们观众并不难于体会到来自小北内心的善良。他,是愿意并乐意去帮助、关心、爱护以及保护陈念的。他的这份善良,正如身处黑暗凄冷中的陈念的一个如豆星火,温暖着她看向前方、走向未来。

  影片正是在保护的故事单元中,为我们观众展示了一种善良的作品理念。同时,更向我们观众传递了“善良,是黑暗凄冷中的如豆星火”之主题的。

  救赎

  救赎,虽然并不是大多数电影作品常用的表现手段。但是,也有部分经典的优秀电影,往往是通过救赎的方式,为我们观众展示作品的思想与灵魂的。当然,这些展示的程度往往有强有弱。但,它们都会给观众带来一丝丝震撼与感动。

  影片《少年的你》,也是一部在有关单元里展示了救赎环节的作品。它们,通过女主人公陈念的救赎行为,向我们观众呈现了善良与善念的可贵力量。同时,以此引发我们观众的思考和感动之情。

  当女主人公陈念与男主人公小北都犯下了各自的错误时,小北为了陈念可以有个美好的未来,他独自将所有的错误都揽到自己身上,只让自己一个人受到惩罚。

  本来,女主人公陈念可以因此而走向光明的未来。可是,在一些人的启发和劝告下,她选择了对人生的救赎。那刻,她不再让小北一个人去独自承担惩罚。她把自己犯下的错误,也分享了出来。从而,跟随小北一起去承担应有的责任。

  从让小北一个人独自承担所有错误,到陈念善念闪现并与小北一起去共同承担责任。电影《少年的你》,正是从救赎的角度出发,为我们演绎了女主人公陈念的内心转变。从而,让我们看到了人生黑暗凄冷中的丝丝如豆星火般的光亮。

  这种救赎的展示,一方面让我们体会到了人间的公平、公正。同时,更让我们在电影那份如同黑暗凄冷般氛围下的影调里,感受到看到了如豆般的星火之光。此刻,我们的内心是温暖的,也是舒坦的。因为,我们也终究在影片的结尾处,看到了美好的结局。

  当陈念与小北重新过上正常的生活时,当小北依然尾随在陈念身后保护她时,我们,往往会被人物内心的那份善意所打动。因为,这份善良,是照亮了黑暗凄冷之夜色的指引星火。它们,可以让我们看到光明、看到希望。

  电影《少年的你》,通过男生小北与女生陈念的相遇、保护以及救赎之故事,向我们观众展现了善良的可贵与重要。它们,正如同黑暗凄冷中的如豆星火般,时刻带来温暖、幸福与美好。

《少年的你》的观后感3

  “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这样一句出自少年口中的话,听起来倍觉真诚和可贵。这份真诚和可贵,多么干净。

  少年,字典上解释:指十岁左右至十七岁这一时期的孩子,他们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逐渐形成一定型式的自我价值观和自我认识能力。

  而即将迈入18岁的少年,幼稚着也成熟着,冲动着也自觉着,迷茫着也坚定着,独立着也依赖着,用他们在成长岁月中所积累的认知,努力想要看清并且融入这个世界。然而,不是每个人都有洒满阳光的少年时期,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早晨,不到九点钟,我就被轰轰隆隆的装修噪音打败,于是决定带上书本去“多乐之日”。路过影院,想起今天是《少年的你》定档上映的日子,于是临时决定去看一场电影。首场,人不多,大概一二十个,几乎都是年轻人。我坐在他们的最后,静悄悄的看完了这部135分钟的电影。

  影片结尾,陈念已经成为一所民办学校的英语老师。放学路上,她陪在一名怯懦的小女生旁边,身后,是小北不离不弃的身影,他们大大方方的走在了阳光下……“你往前走,我一定在你后面”,他们是彼此生命中最亮的光,即使微弱,也可予以光明和温暖。

  电影结束,字幕划过,没人有站起离开,也没有人高声喧哗,一切都安安静静的。

  我从不是一个追星的人,易烊千玺这样新生代的'年轻演员。总觉得稚嫩。后来在一部谍战剧中看过几眼她的身影,感觉太出戏。但是我想说,这个陈念的角色,她诠释得非常好,她有一张少女脸,既柔弱,又带着倔强的冷,她把陈念的孤独、隐忍表现的非常到位,在影片中不但贡献了从头到尾的哭戏,还贡献了自己剃了头发的平头形象……而易烊千玺更是令我吃惊,《长安十二时辰》瞅过几眼,总觉得这个孩子还小,怎么就演了这么一个少年老成的角色。我个人感觉,这个片子里,前半段小北的痞劲儿还不够,大概就是因为他那张太过俊朗的脸,是三好学生的脸,而不是小混混的脸。不过后半段还好,在陈念的影响下,小北慢慢发生着变化,痞劲儿少了,就契合这个人物的气质了。不得不说,易烊千玺成长的真快,有时候不说话,半边脸抽搐一下、睫毛抖动一下、眼神变换一下,就已经诠释了很多内容在里面,这样的演技是胜过当今不少小鲜肉的。还有就是,他们为角色不惜牺牲形象,卸掉偶像包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入角色,这一点,我服他俩。(他俩演的很好,但是电影里也有小硬伤,这里不赘述)共3页:

  电影的定位是反映校园欺凌问题,让观众认识到校园欺凌带来的巨大危害,它不但会改变人生,更会索人性命。

  什么是校园欺凌?就是指由少数人组成的群体,对个别人进行围攻、羞辱、孤立、毁谤,并对其身心进行持久的伤害。那么,被欺凌的为什么会是ta?不知道,或许ta太漂亮,或许ta学习太好,或许ta太懦弱,或许ta出身卑微,或许ta怎么都叫人看不顺眼,但是,这都不是ta的错。

  陈念在受审时曾质问怀孕的女警官:“我是被欺凌者我有错吗?我寻求过帮助,可是有用吗?如果是这样一个不安定的社会,你忍心把你的孩子生出来吗?”这些话掷地有声,然而,也说到了关键点上,那就是家庭教育!

  反观魏莱何以成为校园欺凌者,她家境富裕,她的妈妈言语中带着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她认为自己的女儿是最优秀的孩子,她给她规划好了一个光明的未来。因为高考失利,魏莱的父亲一整年都不跟她说一句话,她来到这个学校复读,她要成为她父母期望中的人上人,她不允许别人比她强,她靠着自己的美貌和金钱,无所不用其极的欺凌成绩优秀的胡小蝶,胡小蝶不堪受辱跳楼自杀后,她不但一点都不追悔,转而继续欺凌成绩好的陈念。她像恶魔一样狠狠地捅人一刀,又像天使一样带着笑容去安慰,她不知道什么是犯罪,她冷血,而她的内心,是不是也在渴望真正的关爱呢?这难道不是父母教育的失败吗?为什么女儿内心那么阴暗,而父母就一点都没有察觉呢?魏莱欺凌团的另一个女生,父亲接到处理女儿的通知来到学校,二话不说就是暴打自己的孩子,这难道不是家庭教育的失败吗?

  再来看看学校方面,只注重升学率,一个生命不在了,只赔了些钱就了事。警察到学校调查,当上课铃响时,学校领导居然说:“让她去上课吧,她们高三的时间耽误不起。”难道一条逝去的生命真的不及几节课重要吗?

  还有警方,在校园欺凌事件中,取证不足、缺少直接证据,所以即便陈念报了警,警方也无法对欺凌者给予惩处,尤其是这些未成年人,只能交回学校给予相应的处罚。可是,为什么取证不足?因为学校的无关痛痒,因为学生们的冷漠。高考,也是一场竞争,这就是现实。

  其实,不只是学生们的冷漠,还有群众的冷漠。陈念在小巷里被欺凌的时候,那么长的时间,那么大的动静,没有一个人发出一声正义的呐喊,没有一个人打一下110报警,只在最后时刻,从一扇窗子后面,传来一声“再闹就报警了”的低喊才算制止住了这场暴行。

  再看看那些被欺凌的对象,几乎毫无例外的,生活在底层社会,有一个不健全的家庭,自身弱小,性格自卑懦弱,得不到足够的关爱和保护,沦为被欺凌者时不敢声张。这不也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吗?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十七八岁,本该是最美的青春年华,那些即将成人的少年本该在阳光下大声歌唱。然而,在阴影里,藏着什么谁知道呢?不要因为一时的欺凌,而成为一生的影响。

  校园欺凌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它需要家庭、学校、警方以及社会上的每一个人共同努力,关爱他们,让他们有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想起了东野圭吾《白夜行》里的这段话,想起了雪穗和桐原。

《少年的你》的观后感4

  首先来解决一个这部《少年的你》电影中最关键的疑问。片头,片尾长大成人后的陈念在英语教学机构里所说的“三句乐园”——这是我们曾拥有的乐园。这曾是我们的乐园。这是我们的乐园。

  这三个乐园到底怎么解读?有什么象征含义吗? 一点点来分析。影片里陈念自己告诉孩子used to be比起was更有失去的意思。

  从英语的语法来说used to be 是指过去习惯或常常是如何,强调的是现在不那样了;而was是指过去是如何,但现在这个习惯依旧。

  不断强调乐园是长大成人后的陈念在告诉孩子,青春这个最美好的年龄,每一个少年都应该是美丽的,都应该活在最无忧无虑,最自在的乐园里。

  这是从绝境中爬过来的陈念所持有的一种期望,一种对所有少年的美好祝福。但是事实上,少年时的陈念和小北都没有活在乐园里,而是活在了炼狱里。但陈念为什么一直还要强调这曾经是我们的乐园呢?因为同样寂寞痛苦的陈念和小北用对彼此的保护把这个炼狱变成了乐园,两个渺小而又伟大的灵魂在这个残酷的世界里绽放出了绚丽而又温暖的生命之光,将这片炼狱短暂照耀成了乐园。

  回到三个乐园,也就说第一个乐园——“这是我们曾拥有的乐园”表示陈念认为少年时代的青春已经逝去,但这个青春自己并不喜欢,也不愿提起,不想怀念这段痛苦的过去。

  第二个乐园——“这曾是我们的乐园”表示少年时代的青春虽然过去,但多想想后自己觉得还是喜欢的,因为这里面有温暖,值得一再回忆的存在。自己开始学习着接纳了这段过去。

  第三个乐园——“这是我们的乐园。”表示长大成人后的陈念终于真正彻底接纳了过去的自己,与这段少年的她达成了最后的和解,也接纳了那个时期的自己所不能承受的所有悲伤,这是真正从痛苦走出来后的一种对过去释怀的回望。

  这三个乐园层次依次递进,是影片中主角陈念的心里活动和成长经历过程,也是一个少年真正长大成人,接纳自己的过程。

  影片中最大的看点就是周冬雨所扮演的陈念与易烊千玺所扮演的小北的对手戏。

  两个人的对手戏如果有张力,有化学效应,彼此使出的大招都接住了的话,一部电影也就成功了。

  看完电影后,觉得易烊千玺出乎意料的强,比想象中的强很多,这个角色特别适合他。而周冬雨则遇强更强,个人觉得她的演技比起封后之作《七月与安生》又进一步提高了。这次陈念这个人物的表演可以让所有曾经质疑过周冬雨影后资格的人闭嘴惊艳。

  两个人表演的好在于都可以见到彼此人物背后充沛的痛苦,而两个人把这个痛苦以一种十分内敛而又充满力量的表演方式释放出来,陈念和小北最后在监狱玻璃窗那里互相没有一句台词的对视,两个人却把重逢的'欣喜,对彼此的感激和不舍以及对未来的彷徨,对没有保护好对方的难过,对终究输了的不甘等等复杂的情绪表现的淋漓尽致。

  两个少年都没有父母的依靠,缺失父母的爱,于是只能互相报团取暖,抵御命运不断袭来的痛击。

  小北对陈念说,你是第一个问我痛不痛的人。是第一个愿意关心我的人。

  陈念从一开始看不起这个小混混,到慢慢接纳他,喜欢他,然后对小北说,你能保护我吗?

  导演在表现两个人的心里活动时不断用大特写来展露演员,这是对演员演技的极大挑战。

  好在两个人的眼神和表情都没有流于表面,都让观众感受到了两个人物最内里的灵魂。

  陈念是这个世界里光明,干净的存在。她读书成绩优秀,希望好好读书,考试,上好学校,可以报答母亲,报答社会,甚至保护世界。

  小北是这个世界里黑暗,肮脏的存在。他整天无休止地参与斗殴,荒废人生,没有目标,无所事事,他的世界里一切都是灰色的。

  一黑一白的反差和设定都在为结尾是谁真正犯下不可挽回大错的反转做戏剧冲突的铺成,为最后彼此互相保护和互相救赎做情感的铺垫。

  影片之前的跳楼,到一系列的校园欺凌让人看的十分压抑,直到陈念遇见了同样在生活泥潭挣扎的小北才让影片有了一丝暖色。

  影片的导演曾国祥非常善于挖掘人物最内里,最细腻的情感。陈念和小北从来没有像一般青春电影里恨不得向全世界宣布的那样,对对方大声叫喊表白说一句我喜欢你,我爱你。但观众却能非常深刻的感受到两个人的情意,感到到两个灵魂无法分割的深刻羁绊。这就是导演处理情感的高明之处。

  小北对陈念的喜欢是笔记本上调皮的写陈念欠小北一次,是从此有了一个可以保护之人的挂念,是被警察抓走没有保护好陈念回到家里看见被欺凌的她深入骨髓的痛心,是我陪你一起剃发对痛苦的分担,是一起看金鱼恣意游动的温柔,是一起扮鬼捉弄路人的玩笑,是我们一起睡在一张床上却只聊心事的克制,是宁愿葬送自己未来也要让你赢一次的保护。

  陈念对小北的喜欢在被警官欺骗说小北被判了死刑后绝望颤抖的背影和不顾一切的暴走,是把身体紧紧靠在开着飞驰摩托的小北身上的安心,是我一路前行却不用惦记背后,知道有人在守护自己的安全感和归属感,是我们不好,不求任何人原谅,但这个世界有一个人懂我就够了的安慰。是自己快要赢了却甘愿为对方前功尽弃,宁愿放弃我好不容易得来的未来也要把你一起拉出泥潭的决心。

  随着易烊千玺所扮演的小北这个角色进入陈念的世界,也让观众真正的入戏了。

  观影的过程是压抑——暖心——同情——痛心——欣慰。

  少年时期的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困境来一步步成功迈向成人世界,这个问题是一个广泛的,具有代表性的,非常容易共情的现实议题,所以这部《少年的你》在导演和演员的共同努力下,赋予了青春电影新的意义,引发了我们对校园欺凌,对青春,对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对自身命运救赎的广泛思考。

  影片的最后,小北终于可以从阴暗中走出来,得到赎罪,终于可以在阳光下走在陈念的身后保护她,导演似乎给了我们一个值得欣慰的结局。

  导演没有告诉我们,而我们必须知道的是长大成人后的世界真的是那么美好吗?所以只要我们长大了,一切问题就都会迎刃而解吗? 少年时期的你必须面对的问题也许是高考,是没有朋友的寂寞,是欺凌,是对未来的志向的彷徨。

  而长大成人后的你将要面对的问题将会是少年时期的你所有问题的几何倍的增长。

  年迈父母老去的速度,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工作的压力,如何立足,如何安身立命,对于孩子养育和教育培养每天巨额的支出,夫妻间无休无止的争吵和冷暴力甚至是出轨的猜忌,随随便便一个新的问题都能压垮你。

  电影中陈念和小北会互相保护,而现实中的我们,一夜长大的我们又会有谁会来保护?

  答案是没有人,可以拯救你的只有你自己。朋友。

  愿看完这部《少年的你》的所有人,都会多一份去直面命运的勇气。

  哪怕一点点就够了。

《少年的你》的观后感5

  01

  前段时间我和老公含泪看完了《少年的你》,该片讲述了高考前夕的一场意外改变了两个少年命运,陈念(周冬雨饰)是学校的优等生,性格内向,努力学习,考上好大学是她高三唯一的念头,同班同学忍受不了校园霸凌而跳楼的事件把陈念也卷入其中,在陈念最无助的时候,小北(易烊千玺饰)一直守护着她。

  中国人民大学统计调查协会对于校园霸凌做了份调查,数据显示,3万6千多名受访者中,超过一半的人亲身经历过校园霸凌,其中有1/4的人欺负过别人,而其中的绝大部分霸凌者也都被别人欺负过。

  早在2020年的5月20日,我国就发布了《中国校园欺凌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截止到2020年1月11日,全国检察机关一年内共受理提请批准逮捕的校园涉嫌欺凌和暴力犯罪案件1881人。这还是前几年的数据,近两年,媒体爆出的校园霸凌事件,更是层出不穷,各种超出我们容忍极限的案件层出不穷。

  1999年4月20日,在美国科罗拉多州杰弗逊郡科的科伦拜中学里,曾发生过一起极为惨烈的枪击事件。

  两名十几岁的青少年学生配备了枪械和爆炸物,冲进学校后拿枪疯狂扫射,导致15人死亡,24人受伤,两个学生在犯下枪杀案后自杀身亡。

  7月7日,据封面新闻报道,山东临沂一中学流出校园霸凌视频,一名女生对另一名女生拳打脚踢,连扇好几个耳光,周围围观的学生多达数十人,但无人施救,针对此事,学校老师表示,事发地点在校外,称不让校园霸凌,目前双方家长已和解,两人本身是朋友,为何发生冲突并不清楚。

  霸凌者很难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严重性。鼓动伙伴孤立同学、散布谣言毁坏他人名誉、说点不好听的话挖苦下同学、弄些恶作剧捉弄下别人这在他们眼中很难被视为霸凌。

  调查显示,霸凌者认为偶尔几次是可以接受的,事实上,一两次的霸凌足以让他们很难受,甚至可能影响一生。

  02

  为何校园霸凌出现的如此频繁,即使你不是施暴者,也是旁边视若无睹者。

  中国人民大学统计调查协会对其原因进行调查,一半的受访者都将法规制度的不完善视作霸凌出现的根本原因。

  而比起指责学校做得不够好,更多的人认为还是家长的教育出了问题。

  20岁以下的人群更倾向于将霸凌行为发生的根本原因归责于家长教育的问题,而30岁以上的人群更倾向于归责于法规制度与学校引导的缺陷。

  (1)家庭原因

  李玫瑾教授认为孩子的行为和情绪问题,实际上是比较复杂的心理现象,一般和生活经历和背景有关。

  《今日说法》中曾做过一档节目《7个女孩的忏悔》,讲述了造成这7个女孩产生暴力问题的家庭环境。

  调查发现,在这7个女孩身上都有些相似点,即家庭环境出现问题,她们在家庭中要么被漠视,要么遭遇虐待,她们都缺乏父母的关心和陪伴。

  这些女孩因犯强制侮辱罪,被判6个月至6年6个月不等,这给家长们敲响警钟,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关爱陪伴,需要父母正确的引导,否则孩子可能走向犯罪道路。

  (2)心理因素

  有些霸凌者极度活跃,他们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坐立不安,还存在一些注意力问题,这些与他们的暴力行为有一定的相关性。因为无法集中注意力的孩子,他们可能学业成绩会有问题,不自觉地会转向暴力行为。此外,在6—13岁的男孩身上会出现本能的攻击性。

  (3)学校因素

  有些孩子在学业上总是很挫败,与学校的连接也薄弱,比如,他们会逃课或者辍学,这些都与孩子的霸凌行为相关。

  老师的.暴力教学或者对霸凌事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无所作为,也可能助长霸凌者气焰。

  (4)同伴因素

  受到不良行为或者表现的同伴影响,孩子更有可能激活霸凌的意愿或者霸凌行为。

  03

  面对校园霸凌,为人父母,我们该怎么办?

  是默默忍受着?还是打回去?

  前段时间网上一段视频爆红,一位硬核妈妈怒斥校园霸凌,她第一反应让儿子打回去,但后来克制住自己的怒气,没让孩子以暴制暴。

  如何面对校园霸凌,是父母和孩子共同的挑战。

  (1)不要漠视

  在每一个发展到无法控制的校园霸凌事件中,几乎都有一对不作为的爸妈。

  他们主动或者被动地忽视孩子的感受,用工作和生活的不易来给自己做挡箭牌,要么觉得孩子是无中生有,要么认为只要老师介入就会没事。

  人家只是和你闹着玩

  我小时候也被人家欺负过,没事的

  为什么不欺负别人只欺负你,肯定你做得不好

  当孩子和我们倾诉自己遭遇校园霸凌,我们一定不要用这种搪塞的话语回应孩子,这只会让孩子的心灵受到第二次创伤,在学校中,他们得不到关爱,在家,父母也不关心自己。

  当他们得不到家人的保护时,可能会发生两种极端变化,要么性格暴躁,自己也成为施暴者,要么一直忍受着,最终抑郁,甚至选择自杀。

  (2)帮助孩子勇敢说不

  有调查显示,90%的校园霸凌受害者都是性格内向的孩子,或顺从性很强的孩子。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很多父母希望孩子做个乖孩子,听话的孩子,但一味的顺服便是懦弱,我们需要告诉孩子,要有自己的底线和原则,在有些事上我们要勇敢得说不!。

  不要这样对我!

  如果再欺负我,我会让所有人都知道

  你会为自己的行为付代价的!

  有些孩子在第一次被欺负后不了了之,结果成了长期霸凌的对象,所以

  告诉孩子,被欺负之后,一定要马上解决,马上反抗,马上要求道歉,不要拖!

  让对方知道自己不怕他,有父母和老师会保护自己,对方的行为已经是一起公共事件,是会让所有人都知道的大事。

  (3)父母找老师,家长,不怕事情闹大

  父母是孩子坚强的后盾,当孩子遭遇校园霸凌时,父母要第一时间站在孩子这边。要及时和老师及施暴者家长沟通,让施暴者向孩子道歉,并保证不再施暴。

  如果对方家长不配合,你需要明确表示,你会向孩子所在的整个教育体系投诉,或者向学校或家长施加舆论压力。

  相信这个社会会予以公正对待,面对邪恶实力,妥协是不可取的,我们需要用勇气、智慧、正义夺回孩子的尊严,树社会正气。

  (4)增强孩子体格,学会自我保护

  在孩子身体便强壮的过程中,心灵也在一步步强大,孩子会更加自信。

  比如,让孩子学一些防身术,在学习中,孩子会有规则意识,不被欺负的同时不欺人。

  我们可以用更加善意而美好的方式展现力量的美丽,这不仅是身体的成熟,更是心理的成熟。

  最后,写给所有的家长,

  不要放过眼前任何一个校园霸凌的现场,不要因为不是你的孩子就默默走开,没有人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经历霸凌。

  若自己的孩子已经遭遇霸凌,相信你有能力守护孩子的尊严,有能力保护孩子,相信公道在人间。

【《少年的你》的观后感】相关文章:

少年的你观后感07-08

少年的你观后感07-31

《少年的你》观后感05-12

少年的你观后感【精选】09-16

[实用]《少年的你》观后感07-05

(优秀)《少年的你》观后感07-06

少年的你观后感范文09-03

(优选)《少年的你》观后感07-10

学生《少年的你》电影观后感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