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1
国庆档厮杀已经接近尾声。其实,早在国庆档刚开始的时候,就已定了胜局,无论是预售票房,还是宣传造势上,《我和我的祖国》都赢在了起跑线上。如今,该片上映6天,票房破18亿,是国庆档票房的头号功臣。
《我和我的祖国》的上映对于华语片来说,是有一种特殊意义的,毕竟这种多位导演联合拍片的方式并不多见。在命题作文要求下,7位导演,7种不同拍摄风格,共同呈现在大银幕上接受观众的检阅,高下立判。
仅从个人审美角度评价这7部片子,不太喜欢张一白的《相遇》和薛晓路的《回归》。之前拍过《将爱情进行到底》《开往春天的地铁》《匆匆那年》《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的导演张一白,这一次也选择了他最擅长的爱情片类型,去讲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故事。只不过,将这样一个宏大严肃的题材,用这种爱情片的方式呈现,未免有点过于投机取巧了。也有跑题的嫌疑。不过,两位主演张译、任素汐的表演确实没的说,特别是张译,整个后半段一直戴着口罩,几乎没有台词,却通过肢体、眼神等细微表情传达情绪,表演十分到位。
而薛晓路执导的《回归》整体感觉就是中规中矩,太过于学院派,十分精准的还原了1997年香港回归时候的一些细节,甚至还找来当时杜江饰演的升旗手的原型做影片的军事顾问,但这种纪录片式的还原也限制了电影的表现力,让整个故事没有太大惊喜,只剩下那个历史瞬间留下的感动。
个人最喜欢的两个片子是徐峥的《夺冠》和陈凯歌的《白昼流星》。徐峥的聪明在于将一个女篮夺冠的故事用了一个很小的切口来表现,从一个孩子的视角去纪录那个历史瞬间,并且还将自己的喜剧天赋发挥得淋漓尽致,表现出一种难得的轻快自在的拍摄方式,并且饰演冬冬的小演员也是个小戏精,表演真实自然,得到了很多观众的好评。
作为总导演的陈凯歌,除了要统筹整个电影的拍摄之外,也为观众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他执导的《白昼流星》可能对很多观众来说,一开始并没有太大感觉,但却是一部值得仔细品味的作品。日本电影大师小津安二郎曾说过:“人生和电影,都是以余味定输赢”。在《我和我的祖国》刚开始上映的'时候,很多观众都对这7部短片做了一个排名,或许,《白昼流星》的排序不会太靠前,但是随着上映时间越来越久,这部短片的口碑就开始逆袭。
其实,《白昼流星》延续了陈凯歌导演之前作品中的一贯风格,用一种诗意浪漫的手法来表现宏大的历史题材,表现对于土地的敬畏之心。在拍摄他的处女作《黄土地》时,他经常用一种不规则构图,将黄土地占据整个画面四分之三的位置,可见土地在他心目中的重量。而到了《白昼流星》中,陈凯歌更是将故事搬到了大西北广袤的土地上,去表现20xx年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两个叛逆少年在这片土地上与这一历史瞬间迎面相撞,将西北大地与个体命运联系在一起,在现实主义创作基础上赋予了一份诗意。片名《白昼流星》即是如此,浪漫而富有诗意。影片最后,两个叛逆的草原少年迎着朝阳,在戈壁滩上策马奔腾,身后留下一长道灰尘腾起后的光亮,去迎接两位贵客,命运从此被改变。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2
昨天我看了《我和我的祖国》的放映。等待电影开场时,我看到同学们陆续入场,我发现420个座位的北京体育大学体育馆竟然座无虚席,连第一排和角落的地方都坐满了人。电影放映时,座无虚席的体育馆里竟然没有太多的讨论声,甚至影片中每每在有国旗出现的时候,全场说话声似乎都小了些。影片结束后,我们竟然没有像往常一样马上离场,全场都安静地坐着,听完片尾曲《我和我的祖国》,眼中闪着泪光。
影片将我国近代以来经历的事件娓娓道来,以小人物的视角展现了历史大事。影片中人物丰富的情感,高尚的品格,无私忘我的英雄品质深深的感动了我。让我在享受现在幸福生活的同时,感受到我们伟大祖国一步步走到今天繁荣昌盛的艰辛历程。
《我和我的祖国》全片分为七个部分——《前夜》《相遇》《夺冠》《回归》《北京你好》《白昼流星》《护航》。
《前夜》由管虎执导,讲述了在开国大典前夜,为了确保电动升旗装置能万无一失,军方、工程师、各方民众众志成城共同努力的故事。影帝黄渤的精湛表演,让大家屏住呼吸,被主人公的精神深深吸引。
《相遇》由张一白执导,张一白导演对于细节的刻画非常到位。高远的女友跟他在公交车上缓缓诉说过往时,背景中有八十年代常见的红白公交车驶过,骑着二八自行车追逐的年轻人……两人被人群裹挟着前进,却也被人群阻隔。
《夺冠》由徐峥指导,《夺冠》让观众褪去了前两个单元中的严肃与伤感,一下子带来了轻松的气氛。徐峥导演非常擅长于把握观众的情绪。这个故事让观众都笑中带泪。
《回归》由薛晓璐指导,在轻松欢快的《夺冠》后,《回归》让节奏慢了一点,让气氛变得庄严了一些。在两个欢快又感人的两个故事中间,《回归》舒缓了气氛,调整了全片的节奏。饰演护旗手的朱一龙一句调笑的山西方言的台词“报告,我俩也单着呢”,说完后他爽朗的一笑,仿佛把观众都带到了当时香港即将回归的`喜悦的氛围中。《东方之珠》响起的那一刻,导演从旗手、外交官、香港警察、普通民众几个不同的视角还原了香港回归的伟大时刻。
《北京你好》由宁浩执导。这个单元延续了宁浩导演高超的喜剧风格,同时又有国宝级的喜剧演员葛优演绎。所以这个单元幽默轻松,后来又缀入了汶川地震的故事,小男孩父亲对祖国的奉献使整个故事都得到了升华。
《白昼流星》由陈凯歌执导。陈凯歌无疑是中国最会用镜头讲故事的导演之一,《白昼流星》的故事并不复杂。但是陈导用高级的画面、朴实的台词、具有艺术感的镜头讲好了这个简单的故事。
《护航》由文牧野执导, 讲述了2015年胜利日大阅兵,驾驶飞机女飞行员吕潇然的故事。这个故事反映出了,每一个历史大事件的大潮背后,都有无数个小人物组成的小浪花支撑!
这七个风格各异的故事,由各自开篇时的手写串联在一起。这些故事各不相同,风格迥异,却如同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明珠,被这些优秀的电影人再度呈现到我们的祖国和人民的面前。
这场电影不仅丰富了我的大学课余生活,更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更加激起了我的民族自豪感。我将以青春之小我去报效祖国成就大我!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3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留下一首赞歌,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袅袅炊烟,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辙……”
——题记
《我和我的祖国》于20xx年上映,向我们展示了建国初期那段艰苦又荣耀的日子。天际与飞鸟,祖国是最深切的热爱;大海与浪花,祖国是最亲密的依赖;原野与青草,祖国是最坚定的拥护。在这部电影中,看到这些有笑有泪的故事,我更加深切地明白——所谓英雄,就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正是因为千千万万平凡人为梦想、信念而努力奋斗,才共同铸就了属于大时代的辉煌。
《我和我的祖国》讲述的是新中国成立70年间普通百姓与共和国息息相关的7个小故事:《前夜》《相遇》《夺冠》《回归》《北京你好》《白昼流星》《护航》,小人物见证大时代!
“时序轮替中,始终不变的是奋斗者的身姿;历史坐标上,始终清晰的是奋斗者的步伐。”一部电影,七个瞬间,百味人生。
《前夜》是“立国大事,鞠躬尽瘁”的信仰,电动升旗装置总设计师林治远彻夜不眠,争分夺秒的调试机器。
《相遇》是“身已许国,难许卿”的难言,高远秘密离乡参加原子弹实验,从相恋的女朋友身边消失了,直到多年后的相遇却因疾病不敢再相认。
《夺冠》是“学女排,见行动”的精神,邻里沸腾,孩童也有依恋之人,多年后的重逢,也再次迎来女排夺冠日。
《回归》是“收复疆土,分秒必争”的坚持,0分0秒升起中国国旗是我们的.底线!英方先超时23秒,后提前12秒,但虽状况频出,我们也将时间拉回了原来的轨道!整个过程演绎的惊心动魄又精彩万分!
《北京你好》是“08奥运,中国记忆”的骄傲,以轻松愉悦的镜头书写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市井之人温柔至深的心在出租车司机了解男孩来北京的意图后将票给了他之时展现的淋漓尽致。
《白昼流星》是“追星之人,悔过之心”的深切体现,“你们的路还远”就是传承最好的言语。
《护航》是“军中木兰,闪耀天际”的精彩,阅兵仪式里女飞行员的精彩表现,都为我们所铭记。
在这部影片中,我感受着共和国成长中那些最为刻骨铭心的事件。这是中国人的记忆和感动,是七十载光辉岁月里最为美好的印记,我为我的祖国的强大感到骄傲和自豪。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暖暖的歌声,暖暖的诉说着大国和小家的息息相关的情意,尤其是在这举国同庆的日子里,则更为令人动容。
七十年来,我们祖国面临过各种困难和危机,是一股核心的力量把中国人民的心聚集在了一起,顽强不屈地去消灭困难、坚定不移地去解决危机。
中国为什么可以在这70年间飞速发展,越来越好,越来越强,这与中国人民的团结分不开,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滋养了整片神州大地,黄色的皮肤烙印着祖先留下的颜色,搏动的心脏跳动着五千年的脉搏,涌动的血液奔腾着长江黄河的浪波。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了,以一个泱泱大国的身份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那是全中国人民的荣耀。
光辉岁月弹指之间,今年10月1日,迎来了祖国母亲70岁的生日,70年来中国已经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已经跃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科技时代,无数坚强不屈的华夏儿女为新中国的繁荣昌盛谱写了一段又一段可歌可泣的篇章,让我们秉承着革命先烈精忠报国的赤子雄心,让我们承载着文人墨客名垂青史的奋笔疾书,让我们肩负着创建更辉煌祖国的重任,弘扬爱国之心,树立青春之志。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4
各位听众,各位听众,台湾同胞们,海外侨胞们,现在我们向大家转播,第23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女子排球决赛,这是由中国女子排球队对美国女子排球队……
现在中国队侯玉珠在发球,美国队一传没有到位!打探头球!好球!郎平把球扣中了!
在黑白电视机里,央视解说员宋世雄传来了捷报,1984年8月8日中国女排奥运会夺冠,首获世界大赛三连冠。熟悉的解说声音响起,唤起了一代人的时代记忆。“八几年的时候,在弄堂里,大家一起看女排比赛。这个给我的印象是特别特别深刻。”作为《夺冠》的导演,徐峥将自己的女排记忆融入电影中,当时十二岁的他经历了中国女排首次奥运夺冠的时刻,成为了这段历史的见证人。
当女排队员站上领奖台,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国歌声回荡在体育馆里……这一切组成了观众们记忆中的经典画面。在那个没有手机没有互联网的年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亲近,注意力也相对集中,“所以一场比赛,它的话题从头到尾,始终贯穿。带给我们精神世界的充实感是很强烈的。”徐峥说。
在故事中,徐峥将女排精神与时代情感紧密结合,通过独特的叙事风格,将35年前洛杉矶奥运会那场激动人心的女排决赛“搬到”上海弄堂里“现场直播”
,以弄堂的邻里情,再次重温女排传奇,重现中国女排首夺奥运冠军的巅峰时刻。
徐峥回忆道:“那个时候大家看这么一场比赛真的是万人空巷,在80年代也是在改革开放刚开始的这个阶段,带给我们中国人一剂强心剂,种下了一颗自信的种子。”运动是最能够凝聚人心的,徐峥表示,女排精神所体现的不仅仅是女排,也不仅仅是运动,“它所产生的这种凝聚力,是能让你感觉到,你跟你的祖国之间有这么一种相通的感觉。”
小人物见证大时代小情怀点燃大梦想
黑白电视机摆在弄堂中间,前排马扎、中间椅子、后面踮起脚尖,邻居们层层叠叠聚在一起观看那场振奋人心的比赛……
房顶的天线时不时需要有人手动的寻找信号,每当中国队得分,欢呼声仿佛能穿破天际……
徐峥将儿时对上海的记忆在《夺冠》中情景再现,还原了80年代老上海石库门弄堂的生活气息。故事的主人公正是那个在房顶举着天线手动寻找信号的小男孩。通过小人物见证大时代是徐峥对于《夺冠》的创作理念。
徐峥认为,每一个故事都应该树立一个英雄,可以是民族英雄,也可以是平民英雄。“像在电视机里大家看到的女排,就是我们的民族英雄。她们在世界体育的大舞台上,站上了巅峰。而我们故事所讲的这个主人公,是一个小孩,一个普通人。”当他在天台上举起天线的时候,他就是一个英雄,徐峥笑称:“(做音乐的时候),我跟作曲老师说,‘您就照着超级英雄那个来’。我觉得在那个时刻,在在下面看比赛的.观众心里,他跟超级英雄是一样的。”
1984年的女排姑娘用“三连冠”向世界展现中国力量,弄堂里的小男孩为了保障其他人观看直播放弃了看比赛的机会,徐峥说:“我们这个故事的核心,其实是讲个人为祖国默默奉献的那一刻,那一点点能量。那种能量可能微不足道,但是都具有一种信念。无数感人的瞬间汇聚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是真正的跟国家之间的那种血脉相连。”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5
今天我和家人们去看《我和我的祖国》这一部新电影。这部电影是新上映的,9月28号才上映,非常好看。
我们来到了电影院,开始看这部电影。这部电影分为7个小片段,小故事。这7个故事分别是:前夜,相遇,回归,夺冠,北京你好,白昼流星和护航。
这部电影有许多实力大咖来参加,比如说黄渤,吴京,张译,杜江……都非常有名,分别演了个故事,这些故事都很振奋人心,是由真正的事迹改编而成的。
让我感触最深的一个就是白昼流星。白昼流星这个故事讲的是:“有两个少数民族的少年的故事。他们两个从小就失去了父母,跟着叔叔过日子。可是他们却不会赚钱,而喜欢不劳而获。他们两个经常打群架,特别是哥哥,弟弟非常懂事,于是他经常打群架,身体上有好多地方都受了伤,而且他们两个的衣服也非常脏,像流浪的人,他们从小就离开了家乡,过上了不劳而获的生活。
他们两个在别的地方长大,长大后又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见到了自己的叔叔,他的叔叔就把他们推荐给当地的旗组李主任,只不过他这个民族已经退休了,不在管这么多的事情了,但是还是决定帮他们的叔叔一个忙,因为他有着非常厉害的扶贫方式,于是就决定帮帮他们。
他们兄弟两个剪了剪指甲,吃吃饭,换了一身新衣服,剪剪头发,就从一个失魂落魄的,像野人一样的人变成了一个帅气的小伙子。
之后,哥哥却还是不甘心,仍然想偷走李主任家的钱财。结果被李主任的老婆给发现了,狠狠的吵了他们一顿,并且连警察都叫了过来,李主任却说那钱是给他们的。李主任的老婆在吵他们的时候他们才知道,原来那钱是李主任的救命钱,没有了,那些钱里主人的命都救不回来了。
在他们的家乡,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当白昼出现流星的时候,就是人们过上幸福日子的时候。”
在他们偷钱的'事情解决后,李主任决定带他们两个去看一见东西,于是就在半夜的时候就把他们从床上叫起,骑着马往一个方向奔去。
到天亮的时候,他们的周围突然出现了许多的军车,许多的直升机。到了之后,李主任在那里等他们,让他们继续往前去。
这时只见一道流星划过天际,往他们这个方向坠落。快要掉到地上的时候。只见他在上面突然出现了一个大伞,像在天空中绽放出了一朵彩色的花。离地面只有几米的地方,突然喷出了火焰,又往天空飞了一点,才缓缓的掉了下来。
原来这是太空舱,是神舟十一号,飞行员们回到地球的工具。哥俩非常相信那个传说,认为自己的家乡一定会越来越富裕,生活一定越来越美好。
这时有一个抬着两位宇航员的小伙子,抬不动了,于是,哥哥和弟弟兄弟俩就上去帮忙了,他俩也上了电视。
这一个故事给我的感触非常深刻,流星是一个传说,在这故事完的时候,还有一点讲的是李主任因为没有治病,所以,奄奄一息的躺在沙漠上,终于,兄弟俩良心发现了,把李主任送到了医院。”故事到此就结束了。
这个故事给了我非常深刻的感触,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优点,不能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我们以后也不能做一个不劳而获的人。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6
前夜
电影开篇讲的是新中国前夕的筹备工作。电动旗杆设计安装者为了确保开国大典万无一失,自己还模拟了天安门广场的现场,试升国旗的时候阻断设置坏了,为了筹备材料,他的助手拿着喇叭站在屋顶上求助邻里乡亲。当他们都以为没有人来时,老百姓们接踵而来,还有个教授把化学室唯一一块铬拿了出来,当时的我,流出了泪。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爱着祖国!
相遇
镜头一转,是个实验室。男主在实验室受了伤,被送到了医院。他是个搞科研的,三年多都没和家人联系过,因此没有人来看他。他的领导对他说,请留意最近街上的消息。之后,他总是问护士,问医生,护士医生们都说没有消息。后来他等不及了,自己上了街。上街之后便听到了一个消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街上的百姓们全都沸腾了起来!男主后来又回到了科研室,隐姓埋名,无人知晓。科研人员都如此的伟大,离开了家人朋友,为祖国奉献出了生命!
夺冠
接下来讲的是中国女排首次夺冠的故事。1984年,电视机还不太普及,一个电工的儿子把他家的电视机搬到了院子里,让村里人观看。他的一个女同学要去美国生活了,他想送她东西。便去女同学家找她,他们相约在下午。女同学来了,但电视机信号不好,他得上屋顶去调,没法见面。他心里有两个小人在打架,是去见女孩还是留在屋顶帮村里人找信号。他选择了前者,他跑了出去,但看到了村里人对比赛的热情,看到了中国国旗,他又转身上了屋顶。一个小小的孩子,对祖国都有这么大的热情,我也很是自豪。
回归
然后讲的是香港回归的事情。1997年7月1日,我记得非常清楚,因为那天我的哥哥出生了。他是香港回归带来的,他浑身都发着光。这个片段刚开始,是中国人和英国人在商讨回归时间。国人坚持零点零分零秒升起中国国旗,英方刚开始不同意,后来经过国人的坚持,他们妥协了。英方降旗的时候,时间加快了,早了十六秒,我国国旗手纹丝不动,在这个紧张的时刻,他没有提前,也没有延迟。在国歌响起的时候,他升起了国旗。不快不慢时间刚好。这么准确的把握时间,在于他平时的练习。为了祖国,绝不容许出任何差错!
北京你好
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8年汶川大地震。一个四川孩子独自一人跑到北京去看运动会。他说,会场的'栏杆是他爸爸建的,他要来看看。奥运会的票一票难求,一个出租车司机抽到了上级发给他们的票,打算送给他的儿子。后来知道四川小孩的爸爸在汶川大地震中去世了,他便把票给了四川小孩。汶川同胞们是我们要守护的天使,我们要永远做他们的后盾。
白昼流星
当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从高空落下的时候,两个少年的心被震动了一下。那一刻,他们决定不再叛逆,他们决定要像宇航员一样。
护航
2015年9月3日,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举行了阅兵式。女主被编入了备飞队伍,她很不服气,但只能服从安排。她的队长为了她,放弃了飞行任务,让她加入到正式队伍里。当飞机在空中滑翔时,她一定无比的骄傲。
写在最后
不管是电动旗杆设计安装者,还是隐姓埋名的科研人员,还是运动员,还是升旗手,还是出租车司机,还是叛逆的孩子,还是空军,还是那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普通人,都对祖国爱得深沉。我一个大一新生,对祖国做出的贡献微之甚微,但我仍愿献出我的微薄之力,助力国家繁荣昌盛!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7
于我而言,作为献礼之作,这部电影完全达到了“感动人心”的效果。然而最令人欢喜的一点是我们的伟光正电影越来越有了不再硬砸大场面的意识。
因此我的感动点不再是作为“小我”因山海广阔而产生自豪,而是一种代入与“并肩”的愉悦。
很多人把本片的手法称为“平民/小人物的视角”,但我更愿意用“高光的盲区”来形容这种叙述方式。
“没有人会记得第二名”这种话我们听过很多遍,而一般电影的可叙述点也往往落在“一看就很值得讲”的东西上,要么极正、要么极反,观众也更愿意看看这些东西来刺激神经。这样一来,那些“背后”的人、“不在场”的人、“替补”的人就容易被忽视——这就是我认为的“盲区”。
实际上,绝大部分的普通观众就生活在这个盲区里。我们作为百姓总是在“仰视共和国史”,这种不由自主的疏离感让我们喜欢回顾“宏伟”的历史瞬间带给我们的震撼,却忘记自己才是历史的主体,更没有注意到自己已经站在了自己的“盲区”。
本片恰恰把镜头对准了这个“盲区”,在其中发掘故事性。
仔细一看,几段故事的主角都“不伟大”:爬在旗杆上的工程师在风里摇摇晃晃、隐姓埋名的科学家却没有亲眼看见实验的成果瞬间、小男孩心里放不下要出国去的小女孩、升旗手在国旗响起的前一刻突然心慌、出租车司机让亲儿子失望、被帮助但还去偷钱的牧民的孩子、以及那个替补的没有开着飞机通过阅兵场天空的飞行员。
这些主角原本都是生活在盲区中的“我们”,或者说和千千万万的“我们”有着一样的心态,他们不是带着光辉唱赞歌的人,而是有血有肉的亲历者。
于是,笔者以为这部影片最大的意义就是让我们在回顾共和国七十年的伟大瞬间时不再仰视,而是与历史并肩。
再说说我最喜欢的两个细节。
一是钟表行给任达华饰演的修表匠那块表时,表达了它的重要意义,但表匠说的话(好像)是“我试试,但我不一定能修好。”这句话一下子让我嘴角一抬,因为他说的'不是“放心吧,一定没问题”。这样一来,我们看到了真正的历史主体不是“托举”历史,而是真的在“打造”历史。
二是葛优演的出租车司机的“显摆”。不得不说,葛大爷还是葛大爷,一出场就让一个京油子活脱脱站在了我们面前。中了奥运会开幕式的票,是个人都想到处嘚瑟显摆,你葛大爷当然不例外,虽然显摆的有点儿过头了。其实,这种贼不正经的生活常态让我们能窥视了到他家庭生活并不幸福的原因。而恰巧在这段描写中有两对“父子”故事的碰撞,可以说,他们都是不幸的,却也是幸运的,当他们相遇,穿着给儿子买的球鞋的、不正经的张北京其实立住了一个“父亲”的形象,这是人之共情。悲喜不论大小,这段故事里的“我们”在共同为国而庆,却也不得不去思考自己的生活应当如何。
总体来说,我很感动,眼睛太软的我从一开头王菲的歌声出来就想哭,我因这七十年来的无数个倒计十秒而感动,因无数次国旗升起的瞬间而感动;更为电影中的“我们”感动。
“袅袅炊烟,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辙。”
小河入海流,我们并肩而行,这才是真正的“我”和我的祖国。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相关文章:
《我和我的祖国》心得体会04-06
我和我的祖国心得体会07-16
我和我的祖国心得体会06-25
《我和我的祖国》主题班会教案02-12
观看《我和我的祖国》心得体会03-17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06-17
《 我和我的祖国 》观后感03-12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06-22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01-31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