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单元复习教案

时间:2024-11-08 03:21:32 教案 我要投稿

数学单元复习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单元复习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数学单元复习教案

数学单元复习教案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对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等内容的与复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有关知识,并能运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2.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认知结构。

  3.掌握一些知识的方法,养成自觉知识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对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等内容的与复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有关知识,并能运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整体回顾所学知识

  教师:同学们,这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全部学完了,这节课我们进行与复习。

  教师板书课题:与复习

  教师: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这一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呢?和你的小伙伴先一起交流交流吧!

  学生交流后抽一、两个学生汇报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成板书如下: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进位加法。(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两位数)

  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二、自主复习

  1备聪敖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教师黑板上出示下面4道题:

  教师:这些题同学们会算吗?请你独立进行计算。

  ①46+32②46-32③54+29④54-29

  学生计算并抽两个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并集体订正答案。

  教师:请同学们横向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后得出:横向观察,1,2小题是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3,4小题是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教师:这两组题有相同的地方吗?是怎么计算的?

  引导学生回答:不管进位还是不进位,退位还是不退位,列的竖式都要求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并且都从个位加减起。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再纵向比较一下,你又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后得出:纵向观察,1,3小题都是加法,但第3小题是进位加法;2,4小题都是减法,且第4小题是退位减法。

  教师: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加法,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法它们的计算方法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哪儿不一样?

  引导学生回忆后回答:都要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加减;在计算时都要从个位加减;但进位加法当个位上相加满10时要向前一位进一,再加;退位减法在个位上不够减时也要向前一位退1作10,再减。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如下:加法减法不进位加法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退位减法相同点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从个位加减起不同点个位满10,向十位进1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作10,再减

  教师:关于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及时地加以解答。

  教师:下面我们来运加减法的知识当当小小邮递员。

  让学生独立完成第111页上的第2题连线。完成后抽一学生的作业在

  展示,并集体订正。新课标第一

  2.复习连加、连减、混合加减

  教师:我们这一单元学习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和前面学习的不进位、进位加法,不退位,退位减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后全班汇报,主要汇报出以下内容: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是笔算加减法的拓展,在计算时都是先算出第一步的结果再加上或减去第三个数,竖式计算时都可以采叠加的简便写法。

  教师:这类题同学们会算吗?我们来试一试。

  让学生尝试计算第111页第1题的最后3个小题。抽3名学生分别板演后集体订正。

  教师:在计算这类题时我们除了要遵照我们在学习中掌握的计算方法,还要注意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怎样才能做到合理、灵活呢?

  请同学们算一算下面几道题。

  教师板书:23+19+2754-18-2446+38-46。

  引导学生分析、观察这几道题,然后得出第1小题要先把23和27相加,加得的结果再和19相加;第2小题可以54先减24,再减出的结果来减18;第3小题的46和46“抵消”,结果就是38。

  然后师生共同归纳出:在计算时,能够简便计算的算式就简便的方法计算;能口算的那一步就口算,能凑整的时候要凑整。

  教师:希望在以后的计算中,同学们都能采你自己喜欢的方法灵活而合理地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

  出示:改错27

  +16

  3393

  -36

  6337

  -14

  3334

  +25

  69

  让学生先判断对错,然后再说明错误的原因,并把它改正过来。

  2毖生独立完成第111页第3题

  教师提示:做这类题时为了不发生错误,可以将○左右两边算式的结果分别算出来并写在算式的下面后再比较。

  四、课堂

  教师:今天这节课上,我们主要复习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你都掌握好了吗?还有不明白的吗?说出来大家一起帮助你解决。

数学单元复习教案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回顾整理

  教材简析:

  这是一节复习课,是学生在掌握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和运用多位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之后安排的,是对本阶段学习的回顾和整理,使这部分知识能通过梳理归纳形成网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展示一幅生活中熟悉的画面,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搜集信息提出问题,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另外,教材在71页第四题还设计了一个猜数游戏,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的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另一方面也复习了求 “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问题的解答方法。72页第六题是以连环画形式呈现了学生向福利院的小朋友献爱心的情境,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综合复习。四幅图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数学信息,练习时,要指导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本回顾整理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整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第二课时复习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

  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

  万以内数加减法

  复习目标:

  能熟练掌握的计算方法并能又对又快地进行计算。

  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复习重点:

  有条理再现旧知,正确熟练计算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复习过程:

  一、回忆呈现,查漏补缺

  谈话:同学们我们再一次学习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那么到现在为止,你对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你都记着那些知识,老师出个题考考大家好吗?

  小黑板出示:计算下面各题,你喜欢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算。

  (1)32+47

  (2)546+217

  (3)497+139

  580-200 912-804 603-205

  学生可能出现:用口算、估算、笔算或用拨计数器等方法算。

  (让学生各自说出不同算法的思路过程)

  谈话:通过刚才计算大家观察比较一下,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可能说:

  ●发现这三组题有加法也有减法。

  ●发现第一组是不进(退)位加减法,第二组是一次进位和一次退位加减法,第三组是两次进位和两次退位的加减法。

  (此处,学生用“一次、两次”表示,老师可适时点拨用“不连续、连续”表示更规范)。

  [设计意图:通过本练习,检查学生对万以内数加减法计算知识的掌握情况,达到对学过的知识查漏补缺与再现,并体现算法多样化,尊重了学生的个性特长。]

  二、比较深化 加深理解

  谈话:刚才同学们采用了不同方法进行了计算,也发现了这么多知识。下面大家用笔算计算下列各题并演算:

  837-205 329+182 306-97

  (指3名同学板演)

  计算后在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再讨论一下用笔算计算万以内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先让板演的三名同学向全班同学说说是怎样算的。

  交流讨论结果,学生可能:

  ①只说加法计算法则。

  ②只说减法计算法则。

  谈话:同学们再动动脑筋连起来想一想,笔算万以内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可能说:

  相同点:都应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算。

  不同点:计算加法时,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计算减法时,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

  (此处学生只要能用自己的话说明白即可。)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比较,加深对万以内数加减法笔算计算方法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实际应用,拓展延伸

  1、以组为单位互相出题进行练习,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时间大约8分钟)

  2、开放题:

  方框里可以填那些数?并计算出结果。

  342-12 =21

  只改变1473+378中第一个加数的最后数字3,使它仍是连续进位加法。

  开放性题目不做统一性要求,根据学生差异,有的可能全部做出来,也可能只做出几个来。

  [设计意图: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好胜心,让学生互相出题,人人当“小老师”,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开放性题目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又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对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进行了整理与复习,你学得开心吗?有哪些收获?

  课后反思:

  1、教学目标注重基础性与发展性

  本节课的设计立足学生的发展,根据教材与新课标的要求,提出了两个层次的目标——基础目标和发展目标。基础目标是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程度的要求,发展目标是对学生个性的发展、能力的提高而设计的(与练习中开放性的设计)。教学过程中这两个层次的目标体现得很好。

  2、创造了学生主体参与的民主氛围

  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主体性得以实现的基本保证。这节课明显感到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很高。学生为活动所吸引,主动、自觉地投入到活动过程中,教师在整个活动中很少干预,课堂中进行的是真正的师生、生生间平等的交流。同时,展示交流活动给予了学生自由表现自己成果和表达自己情感的机会,在无形中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形成。

  3、课堂教学以小组合作交流为主,提高了全员参与度

  根据本课内容与复习目标,依据学生的兴趣、经验、能力水平,教师设计、组织了学生的自主性活动,尤其是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从而最大限度地尊重和保证了学生的主体性、差异性,使学生在亲自动手算一算、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教师没有受教材的束缚,而是积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寻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通过交流辩论达到自我提高的目的。

数学单元复习教案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58页、第59页练习十三。

  教学目标

  1、复习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进一步巩固练习和综合运用。

  2、通过分步、多层次练习,是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在联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理清条件的好习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并能运用其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多种方法思考解答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单元进行整理和复习。大家打开书,快速浏览书本第41-59页,看看这一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看书后汇报,师生共建构知识结构图。

  师:真不错,在同学中的共同梳理下,使我们这个单元的知识又一次有序的呈现在我们面前。课件显示知识树,加深印象。

  二、系统整理、梳理知识

  课件出示书第58页第一题。

  师:请认真观察表格,思考:

  哪些积是口算得到的?

  师:自己先独立思考,再和你的同桌交流你的想法。

  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师巡视指导。(3分钟)

  1、梳理口算方法

  师:请你借助表格来说一说哪些积是口算得到的?

  生:都有一个0.

  师小结:两个因数的末尾至少有一个0的,都可以通过口算计算出它们的积。

  师:你能结合这两道题说明是怎样口算的吗?生结合题目说口算过程。(课件演示)

  师:你能总结下口算乘法的方法吗?

  生小结汇报。

  教师总结: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我们可以先把两个因数0前面的数字相乘,再看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课件呈现)

  2、梳理笔算方法

  师:请你借助表格来说一说哪些积是笔算得到的?你能借助这一题来说明是怎样笔算的`吗?

  (生结合题目讲解,教师课件演示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

  师:通过刚才的复习,谁能帮助大家回忆一下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生小结汇报。(课件)

  教师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①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尾和因数的个位对齐;

  ②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尾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③然后将两次乘得的数相加。

  3、判断并改错(课件出示)。

  师:这是冬冬同学做的两道题,同学们帮他检查,看看他做对了吗?错的请你在练习本上帮他改过来。

  生在练习本上做,找生说明错误原因及正确答案。

  师: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你的判断。你能具体说说他错误的地方吗?(课件演示)

  师:笔算乘法要些注意什么?

  提醒注意:笔算时,要注意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哪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4、梳理解决问题方法

  课件出示书本58页第2题。

  师:冬冬家有一个果园,种了4行橘子树,每行8棵,今年平均每棵收获橘子25千克。请你帮冬冬算一算:今年冬冬家一共收获橘子多少千克?第一小题属于我们学过的哪种类型的应用题?(连乘应用题)请在练习本上解答出来。(找2名生板演,呈现两种不同的方法,并追问:第一步求的是什么?让生讲解解题思路)

  师:如果把800千克的橘子装箱运走,每箱8千克,5辆三轮车,平均每车运多少箱?该怎样列式?请独立完成。(找2名生板演,呈现两种不同的方法,并追问:第一步求的是什么?让生讲解解题思路)第二小题属于我们学过的哪种类型的应用题?(连除应用题)

  使:如果每千克橘子卖2元,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生提问并解答。(师指名说一说)

  师:我们在解决问题时,面对问题,我们既可以从已知信息出发,边读边想:这两个信息可以求出什么?与其他信息有什么关系?能求出什么?我们也可以从问题出发进行分析:要求出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信息?所需要的信息题目中能直接找到吗?如果没有可以通过哪些信息求出来?其实很多问题都可以用这两种方法进行分析,它们能够帮助我们很快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30×23=13×20=

  24×5=100×70=

  22×40=60×70=

  31×3=14×50=

  17×400=

  2、辨是非,对的打“√“,错的打”ד。

  两位数乘两位数,积不是四位数,就是三位数。()

  12×4的积与16×3的积相等。()

  两个数相乘,乘数末尾没有0,积的末尾也没有0。()

  学生独立思考,指名说出判断原因。

  3、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3个蛋糕装一袋,6袋蛋糕装一盒,36盒有多少个蛋糕?下面算式正确的是()。

  A.36÷(6×3)B.36÷6÷3C.36×6×3

  将240本书分给2各班,每个班有4个小组,平均每个小组多少本书?下面算式错误的是()。

  A.240÷2÷4B.240÷(2×4)C.2×4×240

  4、教材第59页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发现,集体订正,总结规律。

  四、全课总结

  师:通过对个单元的整理和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大家在今天的学习中有这么多的收获啊!这些原本零散的知识好比一颗颗美丽的珍珠,我们通过整理和复习把它们串成了一串价值连城的项链!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计算中牢记算理,更加细心,都能成为计算的高手!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同学们辛苦了!

数学单元复习教案4

  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

  【教材简析】:

  整理和复习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在学生学完了小学数学的全部内容之后,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原先学习时,知识在大脑皮层留下的暂时联系痕迹,经过一段时间,会逐渐模糊,出现遗忘。而且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由浅入深,由此及彼,进而认识相关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个过程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需要有个反复。所以,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增进持久记忆。这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非常有益的。因此,本单元内容不仅是本册教科书的一个重点,也是全套小学数学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便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本单元根据《标准》划分的学习领域,把全部小学数学学习内容归并为四节,依次进行整理和复习。整个单元的编排结构如下图。

  本单元教材,基于复习整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设计了一系列的例题,并配备了必要的练习。教学时,我要善于就题论理、论思路,引导学生总结比较一般的解题策略,以促进学习的迁移和能力的提高。同时,我还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如课内学生的发言、小组讨论、课后的作业批改、个别交谈等,了解学生的学习体会,发现他们的学习经验,在班上介绍或交流。经验表明,六年级的整理和复习阶段,是小学生形成、总结学习经验的`有利时机,利用这个时机,帮助学生总结个人经验,分享他人经验,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也有利于提高本单元的教学成效。

  (数与代数)

  《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5课时 本册总课时:49~53课时

  【教学内容】:

  整数、小数、百分数、分数、负数的含义等。(课文第76、77页的有关内容,练习十三的1、3、4、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和负数的基础知识,建议不弄清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2、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整理复习中形成知识网络,掌握复习整理的方法,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3、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感悟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负数的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弄清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旧知回顾

  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对小学阶段所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一个系统的整理和复习。

  (课件出示主题图中信息)

  请同学们来看屏幕上的信息,在这些信息中你能找到哪些熟悉的数?

  让学生自由发挥个人的认识:

  有整数、小数、负数、分数、还有百分数……。

  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我们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数。同学们还能说出哪些你学过的数?

  学生补充:正数、负数、真分数、假分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

  二、复习整理

  师:那这些数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把这几种数的意义和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揭示课题)

  1、分类整理

  (1)自然数和整数

  适时点拨:

  如果学生想不到负整数,教师可以向学生说明:我们小学阶段学习的整数,除了自然数,还有小于0的负整数,这些数到了初中我们会更深入的学习。板书:整数,负整数,正整数,0。

  4)、百分数

  引导学生总结出百分数的意义以及百分数与分数的关系。

  百分数的意义:

  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百分数是分数的一种特殊的形式,分数既可以表示具体的量,又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而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量的倍比关系·一种商品打七折销售,“七折”表示了现价是原价的( )%。如果这种商品原价100元,现在便宜了( )元。

  三成五=( )% 八折=( )%

  5)、讨论数的整除

  近似值

  数的认识练习题(1)

  2课时 本册总课时:54~55课时

  一、填空题

  1、5060086540读作( )。

  2、二百零四亿零六十万零二十写作( )。

  3、50090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

  4、960074000用“亿”作单位写作( );用“亿”作单位再保留两位小数( )。

  5、把3/7、3/8和4/7从小到大排列起来是( )。

  6、0,1,54,208,4500都是( )数,也都是( )数。

  7、分数的单位是1/8的最大真分数是(),它至少再添上()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成了假分数。

  8、0.045里面有45个( )。

  9、把0.58万改写成以“一”为单位的数,写作( )。

  10、把一根5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8段,每一段的长度是这根铁丝的(),每段长()米。

  11、6/13的分数单位是( ),它里面有( )个这样的单位。

  12、()个1/7是5/7;8个( )是 0.08。

  13、把12.5先缩小10倍后,小数点再向右移动两位,结果是( )。

  14、分数单位是1/11的最大真分数和最小假分数的和是( )。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所有的小数都小于整数。()

  2、比7/9小而比5/9大的分数,只有6/9一个数。()

  2、120/150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3、1米的4/5与4米的1/5同样长。()

  4、合格率和出勤率都不会超过 100%。()

  5、0表示没有,所以0不是一个数。()

  6、0.475保留两位小数约等于0.48。()

  7、因为3/5比5/6小,所以3/5的分数单位比5/6的分数单位小。( )

  8、比3小的整数只有两个。( )

  9、4和0.25互为倒数。( )

  10、假分数的倒数都小于1。( )

  11、去掉小数点后面的0,小数的大小不变。( )

  12、5.095保留一位小数约是5.0。( )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1.26里面有( )个百分之一 。

  A、26 B、10 C、126

  2、不改变0.7的值,改写成以千分之一为单位的数是( )。

  A、0.007 B、0.70 C、7.00 (4)0.700

  3、一个数由三个6和三个0组成,如果这个数只读出两个零,那么这个数是( )。

  A、606060 B、660006 C、600606 D、660600

  4、把0.001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三位后,再向左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 )。

  A、扩大10倍 B、缩小100倍 C、扩大100倍

  5、3.3时是( ) 。

  A、3小时30分 B、3小时18分 C、3小时3分

  6、2.85里有( )个百分之一。

  A、5 B、85 C、285

  7、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三位数大( )。

  A、899 B、900 C、100

  8、在9.9的末尾添上一个0,原数的计数单位就( )。

  A、扩大10倍 B、不变 C、缩小10倍

  9、一个数的2/3是15,这个数是( )。

  A、10 B、22.5 C、30

  10、甲数的1/2等于乙数的1/3,那么甲数( )乙数。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11、一个数,它的最高位是是十亿位,这个数是( )位数。

  A、八 B、九 C、十 D、十一

  数的认识练习题(2)

  2课时 本册总课时:56~57课时

  一、填空题

  1、24和8,( )是( )的约数,( )是( )的倍数。

  2、在1、2、3、9、24、41和51中,奇数是( ),偶数是( ),质数是( ),合数是( ),( )是奇数但不是质数,( )是偶数但不是合数。

  3、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12,这个数有( )个约数。

  4、21的所有约数是( ),21的全部质因数有( )

  5、一个合数的质因数是10以内所有的质数,这个合数是( )。

  6、a=2×2×5 ,b=2×3×3,a、b两数的最大公约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7、a与b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 ),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 )。

  8、20以内,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数是( ),是奇数但不是质数的数是( )。

  9、把171分解质因数是( )。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任何自然数都有两个约数。( )

  2、互质的两个数没有公约数。( )

  3、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

  4、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

  5、因为21÷7=3,所以21是倍数,7是约数。( )

  6、质数可能是奇数也可能是偶数。( )

  7、因为60=3×4×5,所以3、4、5都是60的质因数。( )

  8、8能被0.4整除。( )

  9、18既是18的约数,又是18的倍数。( )

  10、有公约数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

  11、因为8和13的公约数只有1,所以8和13是互质数。( )

  12、所有偶数的公约数是2。( )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面各组数中,第一个数能整除第二个数的是( )

  A、0.2和0.24 B、35和5 C、5和25

  2、下面各组数,一定不能成为互质数的一组是( )

  A、质数与合数 B、奇数与偶数 C、质数与质数 D、偶数与偶数

  3、把210分解质因数是( )

  A、210=2×7×3×5×1 B、210=2×5×21 C、210=3×5×2×7

  4、两个奇数的和( )

  A、是奇数 B、是偶数 C、可能是奇数,也可能是偶数

  5、如果a、b都是自然数,并且a÷b=4,那么数a和数b的最大公约数是( )。

  A、4 B、a C、b

  6、一个合数至少有( )个约数。

  A、1 B、2 C、3

  7、6是36和48的( )

  A、约数 B、公约数 C、最大公约数

  8、有4、5、7、8这四个数,能组成( )组互质数。

  A、3 B、4 C、5

  9、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一个奇数,这个正方形的周长一定是( )

  A、质数 B、奇数 C、偶数

  10、下面各数中能被3整除的数是( )

  A、84 B、8.4 C、0.6

  11、下列各数中,同时能被2、3和5整除的最小数是( )

  A、100 B、120 C、300

  12、8和5是( )。

  A、互质数 B、质数 C、质因数

  13、已知a能整除23,那么a是( )

  A、46 B、23 C、1或23

  14、如果用a表示自然数,那么偶数可以表示为( )

  A、a+2 B、2a C、a-1(4)2a-1

  15、一个能被9、12、15整除的最小数是( )

  A、3 B、90 C、180

数学单元复习教案5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7页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个方法进行相关计算;使学生能分辨清楚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回顾、整理、练习、订正。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教学难点:灵活选择最优计算方法。

  教具运用:课件

  教学过程

  一、汇报本单元内容

  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乘法这一单元的内容,今天这节课我们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让学生说一说这个单元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小组内说一说,适当的时机师生进行点评)

  2、学生在小组内汇报自己整理的资料,并通过与他人交流不断补充,形成较为全面的知识体系图。展示自己整理好的分数乘法的知识。

  3、小组合作,优化整理。(课件演示)

  分数乘整数 求几个相同分数和的简便运算

  计算方法: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1)分数乘整数:把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把整数与分子相乘,分母不变。

  (2)分数乘分数:同样把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一个数乘分数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分数乘加、乘减及乘法运算定律的灵活运用

  灵活运用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 b.c;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a.c+b.c=(a+b).c

  解决问题

  (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是多少。(2)、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关系式:单位“1”的量(一个数)×问题所对应的几分之几=所求问题

  三、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一、想一想,填一填。

  1、38 +38 +38 +38=()×()=( )

  2、12个 56 是( );24的 23 是( )。

  3、1013 的'3倍是( );

  4、12 ×()= 35 ×()=0.5×()

  二、计算题要仔细。

  1、直接写得数。

  13 ×0=14 × 25 =56 ×1.2= 712 × 314=4.5 × 35=

  9×718 = 23 × 910 = 425 ×100=0. 18 ×16= 411 × 114 =

  知识总结:计算时先约分往往比较简便。笔算时通常不在原式上约分。

  2、算一算,比一比,在○里填上><或=,(每题1分,共9分)想一想,你能发现什么?

  35 × 89○35 1411 × 21○141135×1○ 35

  58 × 56○58 89× 1411○89 1212× 1○1212

  910 ×35○ 910 310× 103○ 31075×1○75

  三、拓展提升:(每题3分,共9分)

  1、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这个数。

  2、一个数(0除外)乘真分数,积()这个数。

  3、一个数 乘1,积()这个数。

  想一想:第1、2点为什么要0除外,第3点为什么不要0除外?(共2分)

  小贴士: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四、火眼金睛辨对错。(每题2分,共8分)

  1、一个数乘真分数,积小于这个数。()

  2、1吨的 45 和4吨的 15 一样重。 ()

  3、一根电线长3米,用去 25 米后,还剩下 35 米。 ()

  4、60的25 相当于80的 310。()

  五、能简算的要简算。

  72×512 34 ×58 ×32 59 × 34

  17× 91654 × 18 ×1658 ×29 × 310

  ××4× ×

  ( )×15× ×× ×

  独立完成,再指名板演,集体订正,并说说能简算的分别是运用的什么运算定律。

数学单元复习教案6

  (1)两个质数的和是39,这两个质数的积是( )。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质数的意义及数的奇偶性等知识。

  两个数的和是39,说明这两个数一个数是奇数,一个数是偶数,因为它们都是质数,所以其中的偶数只能是2,则奇数是39-2=37,37×2=74。

  解答 74

  (2)120的因数有( )个。

  分析 求一个较小数的因数的个数一般用列举法,但求较大数的因数的个数时,一般用分解质因数法,即先把120分解质因数:120=2×2×2×3×5,然后借助每个因数的个数来计算。因数2的'个数是3个,因数3的个数是1个,因数5的个数也是1个,120的因数的个数为(3+1)×(1+1)×(1+1)=16(个)。

  解答 16

  ⊙探究活动

  1.课件出示题目。

  (1)一个长方体木块,长2.7 m,宽1.8 m,高1.5 m。要把它切成大小相等的正方体木块,不许有剩余,正方体的棱长最大是多少分米?

  (2)学校六年级有若干名同学排队做操,3人一行余2人,7人一行余2人,11人一行也余2人。六年级最少有多少人?

  2.明确探究要求。(小组合作、思考、交流)

  (1)这两道题分别考查什么知识?

  (2)怎样解决这两个问题?

  (3)具体的解答过程是怎样的?

  3.汇报。

  (1)先汇报前两个问题。

  预设

  生1:第(1)题考查的是应用因数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2:第(2)题考查的是应用倍数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3:根据题意,正方体的最大棱长应该是长方体长、宽、高的最大公因数,所以先把相关长度转换单位,用整数表示,然后求长、宽、高的最大公因数。

  生4:根据题意,六年级人数比3、7、11的最小公倍数多2,所以先求出3、7、11的最小公倍数,再加2就可以了。

  (2)尝试解答。(关注学生求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或最小公倍数的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点拨)

  (3)汇报解答过程。(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预设

  生1:2.7 m=27 dm,1.8 m=18 dm,1.5 m=15 dm。因为27、18、15的最大公因数是3,所以正方体的棱长最大是3 dm。

  生2:因为3、7、11的最小公倍数是3×7×11=231,231+2=233(人),所以六年级最少有233人。

  4.小结。

  解答此类问题,关键要弄清考查的是因数的知识还是倍数的知识,同时要会求两个或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及最小公倍数。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了因数与倍数的相关知识,我们学会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布置作业

  教材75页5、9题。

  板书设计

  因数、倍数、质数、合数

  因数和倍数质数——质因数合数——分解质因数1公因数互质数最大公因数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

数学单元复习教案7

  一、复习内容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材第58页整理和复习,第59页练习十三第3题)

  二、复习目标

  1.巩固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的方法。

  2.通过分步、多层次练习,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并能运用其解决问题。

  难点:用多种方法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

  1.学生快速翻看课本第41~57页,看看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

  2.自主整理: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整理。

  3.小组交流,互相补充。(教师巡视并指导)

  4.汇报: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两位数乘两位数:

  ①口算乘法。

  ②笔算乘法:不进位乘法、进位乘法。

  ③解决问题:用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5.教师课件出示本单元的'知识思维导图,组织学生一起回顾各小点的具体知识。

  二、知识应用

  (课件依次出示各题)

  1.教学教材第58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口算和笔算。(课件出示答案,集体订正)

  (2)组织学生小组中议一议题中的问题。(教师巡视并指导)

  (3)点名学生说一说。(课件出示答案,集体订正)

  2.教学教材第59页练习十三第3题。

  (1)学生先独立完成计算。(教师订正)

  (2)发现规律。

  ①师:计算第一排算式的两个乘数之间的和,再分别计算出得数并比较积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组织学生先计算,再小组交流。

  ②学生汇报发现。

  ③教师小结:两个乘数的和一定时,两个乘数相差越小,它们的积越大,当两个乘数相等时,积最大。(课件出示小结)

  (3)组织学生用第二排算式验证规律,并说一说。

  3.教学教材第58页整理和复习第2题。

  (1)学生读题,了解题中信息。

  点名学生说一说已知条件,对回答不完整的,给予补充。

  (2)师:第一问有几种解决方法?

  引导学生回顾用连乘解决问题的两种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课件出示答案,集体订正)

  (3)第二问要求什么?该怎样列式?

  点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有疑问的学生,集体订正)

  (4)组织学生小组交流第三问,点名说一说。(课件出示示例及答案)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59页“练习十三”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1题:93 700 380 780

  6800 54000 120 20xx

  第2题:256 289 324 484

  888 2640 20xx 774(竖式略)

  2.完成教材第59页“练习十三”第4、5题。(点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第4题:28×22×6=3696(个)或28×(22×6)=3696(个)

  第5题:1260÷7÷9=20(元)或1260÷(7×9)=20(元)

  3.完成教材第59页“练习十三”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1)8×4×9=288(人)或8×(4×9)=288(人)

  (2)288÷6÷3=16(人)或288÷(6×3)=16(人)

  (3)答案不唯一,例如:参赛的男生有多少人?

  288-120=168(人)

  四、课堂小结

  本单元结束了,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

数学单元复习教案8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本单元的口算乘法主要包括两项内容,第一项内容是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第二项内容是估算,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它是在学生学过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和掌握了乘法的基本口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估算的基础。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扩大学生的口算范围的同时,为学生学习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做好必要的准备。并且,在估算和笔算教学活动中,又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这样,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本单元的笔算乘法的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接着,编排进位的,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笔算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

  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首先,把计算内容都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如送报纸(送信)、估座位、购书等。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然后,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有意义的、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是十分有利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

  第八课时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

  教材第68~69页例及练习十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法进行回顾和整理,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教科书第68页

  出示哥伦布竖鸡蛋的故事,让学生读一读故事内容,再请学生说一说这一篇故事主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提问:这篇文章大约有多少字?你想用什么办法解决?(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 汇报

  (1)一个字一个字地数,就能数出这篇文章一共有多少个字,但如果文章长的话,就不太适用。

  (2)先数每行有多少个字,一共有几行,就可以。

  教师:两种方法第二种比较适用,现在我们就采用第二种方法,算一算文章大约有多少个字?

  学生动手操作

  (1)每行最多有22个字,但有许多行的字数都比22少,估算每行大约20个字左右,本篇文章共有13行,所以列式为20×13=260,这篇文章大约用260个字。

  提问:20×13你是怎样口算的?

  (2)每行最多有22个字,一共13行,列式:22×13。 提问:两位数乘两位数,列竖式怎样算?

  二、教师点评

  完成教科书第69页练习十七的第1题。 学生口算后教师讲评。

  提问:整十整百数乘数十数应该怎样算呢?

  三、课堂总结

  完成教科书第69页练习十七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提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笔算时还应注意哪些问题。

  四、解决问题

  完成教科书练习十七的第3、4题。

  通过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分析,列式解答,对于学生的列式,要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

  五、课堂小结

数学单元复习教案9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两位数乘一位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等的计算,在正确率和速率方面都达到基本要求,使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学习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多角度思维的训练,使学生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到数学的作用与价值,增强数学意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用加减和乘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多策略地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小朋友,这节课我们继续进行竞赛,评选出最佳小组。

  二、巩固练习,深化提高:

  1、口算:

  (1)用口算卡片出示口算题,抢答。

  (2)完成期末复习第16题。指名回答,集体校对。错的要找出错因。

  2、笔算:

  (1)用竖式计算第17题前面两竖。

  (2)说说计算乘除法的注意点。

  三、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1、宣布得星规则:

  (1)规定时间内发、独立思考,讨论交流。

  (2)抢答时,能正确表达意思可得星,组内成员可以适当补充。

  (3)其他组有不同想法,或需要补充,意思正确也可获得一颗星。

  2、完成第19题:

  (1)出示四种不同形状的花坛图,介绍花坛每条边的长度,估计一下,哪一个花坛的周围的栏杆最长。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2)验证估计是否正确,进行计算。(关注整个过程中的新异思维方式,及时给予肯定奖励星。)

  3、完成第20题:

  (1)仔细观察图,你知道了什么?

  (2)要求什么?学生独立解答。汇报做法,说说怎样想的?

  4、完成第21题:

  (1)说说你从表中获得了什么信息?要求什么?

  (2)根据题目所提供的条件解决问题。

  (3)汇报结果与想法。

  5、完成第22题:

  (1)理解题意:从图上观察到什么?45座和30座分别是什么意思?

  (2)独立思考用车方案,小组交流不同方案,比较异同和优缺点。

  (3)小组汇报。

  6、评出最佳小组。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结合学习情况进行思想教育。

数学单元复习教案10

  教学内容:

  教材第77页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根据圆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掌握圆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全面的运用知识的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灵活运用圆的周长或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具学具准备:

  一根长绳、面积单位。

  教学设计:

  ⊙激趣导入

  同学们,图形世界是美丽的、奇妙的,世界因为有了五彩的图案而更加美丽。谁来说一说你知道哪些美丽的图案?它们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

  出示教材69页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然后提问:

  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外方内圆和外圆内方的物体吗?外方内圆的图形我们称它为圆外切正方形,外圆内方的图形我们称它为圆内接正方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怎样求这两种图形的面积。

数学单元复习教案11

  一、教学内容:102页—109页

  二、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点:

  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表内乘法,长度单位和角的初步认识,观察物体,统计。

  第一课时 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

  教学内容: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

  教学目标:

  1、复习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计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估算。

  教学重点:正确、熟练的计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巧妙的进行估算

  教具准备:微机。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点:

  1、学生看书自学,同桌讨论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这个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

  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

  笔算加法 笔算减法笔算加减混合 估算

  2、教师:笔算加减法应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算起;

  (3)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当十再减。

  3、练习:算出下面每组数的和与差。

  42、3654、29

  4、教师:笔算加减混合运算需要注意什么?

  练习:计算。

  29+35+9 61-30+15

  75-46+31 53-9-37

  5、教师:估算两位数加减法有什么方法?

  练习:一本80页的书,小明第一天看了32页,第二天看了27页,他大约看了()页,大约还剩()页没有看。

  二、综合练习。

  1、计算比赛:105页第1题。

  2、先估算,再笔算:105页第4题。

  第二课时 米和厘米 角和直角

  教学内容:米和厘米 角和直角

  教学目标:

  1、复习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形成“米”和“厘米”的观念 ,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能估计和测量长度。

  2、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判断直角,会画角和直角。

  教学重点:建立米和厘米、角和直角的观念。

  教学难点:正确的画直角

  教具准备:微机、三角尺。

  学具: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点:

  1、学生看书自学,同桌讨论米和厘米、角和直角这两个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

  米和厘米

  米厘米1米=100厘米线段

  角和直角

  角直角画角和直角

  2、教师:1米等于多少厘米?

  学生用手臂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用手指表示1厘米大约有多长。

  3、练习:填出合适的单位。

  教学楼高12( ) 橡皮长2( )

  小明身高1( ) 课桌宽60( )

  4、教师:什么是线段?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述。

  练习:完成103页第5题。

  5、教师:什么叫角?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个角、一个直角。

  二、综合练习。

  1、(1)下面的图形有几个角?哪几个是直角?

  (2)在图形里加一条线段,使它增加三个直角。

  2、完成106页第7题。

  3、画直角:完成106页第8题。

数学单元复习教案12

  教学内容:

  教材第24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及第25页练习六1-3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归纳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2、通过一图四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进一步提高每个学生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熟练程度。

  教学重点:

  系统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我们已经学完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并提问

  1、想一想20以内退位减法一共有几道题?

  2、找一找减法表中有什么规律?怎样才能很快地记住这36道题?

  二、探索规律,汇报交流

  学生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1、竖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1)每一竖行的减数都不变。

  (2)每一竖行的被减数从上到下依次递增1,这样它们的差也依次递增1

  [引导学生得出:减数不变,被减数越大。差也越大。

  2、横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1)每一横行的被减数都不变。

  (2)每一横行的减数从左往右依次少1,这样它们的差也依次递增1。

  三、掌握算法

  [想一想:20以内的退位减法题,你是怎样算的?

  四、归纳整理

  [动脑筋想一想你还能发现什么有规律的排列?还能把这些卡片重新有规律的排列一下吗?

  五、口算练习

  1、教师任指表中一题,学生以最快速度口算出答案。

  2、教师随意指出表中一题,让学生找出与这道题得数相同的所有试题。

  3、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重点练习。

  4、做练习六第3题。

  [全班同时开始做题,教师计算时间,看谁又对又快。要求每分钟完成8-10题。

  5、完成练习六第1题,夺红旗比赛,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6、完成练习六第2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熟练运用退位减法表中的规律,掌握得数相等的两个减法算式的.特点。

  六、总结并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练习,使学生在有梯度的练习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了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在老师的鼓励下,运用想加算减法,学生计算的速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数学单元复习教案13

  一、教学指导思想

  本课是人教20xx课标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围绕第二单元已经学习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以提高学生对该单元知识的熟练掌握水平。整理和复习将是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对单元知识进行有序的分类、整合、提炼、应用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本人主要运用情景交际法、实物展示法、学生自主操作探究与教师启发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按照任务型的基本理念、课堂任务的设计符合学生思维形成的过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实践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人教20xx课标版是我校一直使用的数学教材,教材内容丰富,结构宽阔,螺旋上升,发展合理。本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整理和复习是在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又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复习课,是对学习两位数减去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巩固复习。本课中表格式的归纳整理方法,在一年级上册“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整理和复习中已经运用过,学生已有一定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学生完全有能力进行合作探索。本单元结合上学期所学的“20以内进位加法”,充分体现了该教材以旧带新的编排特点,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学习经验进行探索与实践,加强观察、分析、整合、概括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学生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我校位置地处珠海城北边缘,学生来自附近三个村子,还有超过60%的学生是外来务工子弟,学生能进入公办学校学习共享国家发展的成果,他们倍加珍惜。我们的学生天真活泼,热情,好奇,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无意注意占主要地位,学习思维多以形象思维为主,依赖于直观性的教学。他们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求知欲望,在浓厚的兴趣、好奇下,他们更容易产生较强的表现、获胜欲望和自信心,从而形成积极、持续的学习动机。为了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教师必须认识到一年级学生的特性,教学设计做到充分、有趣,面向全体学生,始终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内容和重难点

  1、教学内容

  本课是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整理和复习。教材对“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安排了四项内容:第一、写出20以内的退位减法所有算式;第二: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算式,并在整理中发现横着、竖着观察及得数的规律;第三、根据自己的发现重新制作出退位减法表;第四、复习算法,运用减法表。为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我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和评价联系方式,有个人评价、四人小组评价,并针对学生在课堂的表现,及时进行表扬。

  2、教学重点

  使学生发现20以内退位减法表中算式的排列规律,正确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3、教学难点

  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归纳和整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20以内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理解,能熟练、准确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运用知识的`过程,体验分类整理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发现规律的能力和总结整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的逻辑美,培养学生在活动中互相合作,发展合作精神,体验探索的乐趣。

  五、教具准备:

  智慧教室平台、希沃系统、PPT、优教信使班班通、互动答题器、磁铁算式卡片45张、20以内退位减法表12张、学生写算式磁铁卡片每份25张,47份共1175张、作业纸47份。

  六、教学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数学王国中本单元知识的重要性以及小精灵的到来并发出挑战,这样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入,符合学生喜欢动画、卡通的实际,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出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保证新授课有充足的时间,达到不喧宾夺主但又事半功倍的效果。

  【设计意图】以数学王国及小精灵的出现,形式新颖,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再到小精灵和学生们进行挑战,不仅能够回顾本单元旧知识,还能让学生们更专注,激发了学生们的求真、获胜的心理。

  2、迎接挑战,整理算式

  ⑴挑战一:写算式。

  以小精灵之间对话的微课形式出示写算式的挑战要求,学生注意力集中听小精灵的对话,生怕一不小心就听漏了一句。形式简洁,表达明了、清晰,吸引学生的注意。

  挑战中小精灵2分钟时间写8个算式的设计,是根据教师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设定的,2分钟内写出8个算式是学生们都能做到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第一关的挑战中真切的获胜。

  在“一2班队”粘贴糖葫芦作为奖励的做法,让学生初步体验成功的喜悦,为后面的挑战提供持续的动力和冲劲。

  【设计意图】把“写算式”设计为挑战一,目的是帮助学生通过写算式环节,回顾本单元所学的算式,明确知道20以内退位减法算式的特征,为接下来的“报算式”环节提供铺垫。

  ⑵挑战二:报算式。

  教师手里拿着小精灵们写好的算式卡片在学生面前晃过,让学生意识到小精灵们写了好多算式,都迫不急待的想和小精灵们比比,这时“挑战二:比一比,谁写的算式最多”的出现,符合了学生急切比较、想要获胜的心情。

  学生争先恐后,纷纷举手报自己写的算式,老师随意粘贴在黑板上。这样设计是为之后算式卡片由“乱→有序、整齐”进一步加强了需要整理的意识和思维过程。

  学生可能漏报和重复报的情况。出现漏报时,老师提示学生再找,并适时给予补充;出现重复报时,教师裁判“一2班队”因为重复,挑战失败。教师在“小精灵队”粘贴糖葫芦作为奖励;最后教师故意留一道算式不报、不粘贴。

  【设计意图】与小精灵比赛谁写的算式多,创设一个学生与小精灵争相比较、表现的学习模式:看得准、我敢比、我会说。这样的一个竞争模式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式特别有意义和有学习效应。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活跃课堂氛围;在“小精灵队”粘贴糖葫芦,与“一2班队”抗衡,强化比赛的激烈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最后教师故意留一道算式不粘贴的设计,还为“整理算式”环节埋下伏笔。

  ⑶挑战三:整理算式

  ①集体整理,形成减法表

  黑板上随意粘贴的算式卡片给“整理算式”提供了必要的整理需求。让学生表达自己想到的整理方法(说清三点:第一、先看被减数或是减数;第二、再看减数或是被减数;第二、排列方向是横着排或是竖着排。如:先把被减数都是11的算式放在一起,再看减数,减数从小到大竖着排)。

  紧接着让其上台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整理被减数是11的算式,并对着已整理好的算式重述整理方法,其他学生看整理,听方法。教师接着提问“接下来该怎么整理?”并让两位学生上台整理被减数是12的算式并描述方法;“再怎么整理?”让两位学生上台整理13的算式;两位学生整理被减数是14和15的算式;两位学生整理剩下的被减数是16、17和18的算式。

  上台整理的过程中学生发现少了一个算式,教师马上询问怎么办?学生回答可以补充,教师现场补充书写卡片,交给学生粘贴。最后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整理完成。

  【设计意图】根据经验,学生有能力按一定的方法整理黑板上的“乱”算式,教师组织学生分步骤、按顺序上台整理。当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展现在学生面前,一定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成功体验,为孩子学习数学提供持续的动力。

  “挑战三”中精心设计“漏卡片”环节,一个巧妙的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为学生“合作整理”时出现缺卡片现象提供解决策略,还让学生明白“有错就改,有漏就补”的成长道理。

  ②合作整理,自制减法表

  教师提问是否还有其他的整理方法,根据经验及对学情的了解,学生能发现不同与黑板呈现的整理方法,教师对学生能想出不同的方法进行表扬,并组织学生选择其中一种方法,4人小组合作整理,看哪个小组整理得快。(在学生小组合作期间,老师巡视,用平板拍摄学生整理过程,同屏展示)

  整理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学生汇报其整理方法及制作出的退位减法表,教师用平板展示之前拍摄的小组相对应的减法表。

  汇报结束后,教师适时道出第二小组的整理方法和书上一模一样。并请学生打开数学书24页,把书上的减法表补充完整。我们整理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算式,这颗糖葫芦奖给大家!(在“一2班队”粘贴糖葫芦作为奖励)

  【设计意图】本环节,制作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是本节课的难点内容,也是本节课的高潮。学生从集体整理到小组合作,再到回归书本,紧扣书本内容,让学生经历整理全过程。不仅呈现学生整理的思维过程,还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会整理方法,培养动手能力,体验分类整理的数学思想。

  ⑷挑战四:运用减法表

  第一关: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教师在黑板上的减法表中随机点三道算式,学生说答案和计算方法,复习破十法、想加法算减法、连减法三种算法。

  教师继续在减法表中随机点几道算式,全班作答。

  再请一位同学连续答一组题(教师在减法表中指13-5=?13-6=?13-7=?13-8=?13-9=?学生能快速说出答案)。教师及时提问:算得这么快,你是怎么算的?有什么秘密?学生描述规律,教师适机表扬其在减法表中发现的第四种算法。

  【设计意图】运用减法表第一关的设计,先让学生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帮助学生加深对20以内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理解,熟练准确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再有意选择一横或一列算式进行计算,从减法表中发现第四种计算方法(多1少1),使学生初步感知被减数、减数、差之间的相互关系,体会数学的逻辑美,培养学生探索的兴趣。

  第二关:不用计算,你能完成蛋糕的制作吗?

  屏幕显示“蛋糕”,第一层14-5=9,第二层14-6=8,第三层是14-7=?A.6;B.7;C.8

  学生使用优教信使班班通的答题器进行作答,老师通过“答题结果”的功能现场统计学生答题情况。

  屏幕显示:()-()=(),第四层应该填什么算式?请用答题器抢答,开始--

  学生抢答。请抢中的同学作答。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本节课的第二个高潮,学生通过一节课多个挑战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整理和复习的要点。在运用减法表第一关的基础上,学生有意关注减法表中的规律。第二关的设计,帮助学生巩固减法表中“多1少1”的规律。运用优教信使班班通的答题器进行互动,让所有的同学都参与到活动中来,既动了手指输入答案也动脑子去思考信息,又能产出成果。

  第三关:卡片接力

  屏幕显示11-2=?13-4=?教师使用优教信使班班通技术中“随机选人”的功能,点名学生回答。并道出这些算式的差都是9,可以用“=”连接。

  15-6=?教师使用班班通技术中“趣味选人”的功能,点名学生回答。

  接着提问:在20以内的退位减法你还能找到差是9的算式吗?请学生填写在作业纸作答。作答完成后汇报结果。教师根据学生作答情况粘贴算式卡片,卡片颜色与黑板上20以内退位减法表不同。

  教师继续提问:这些算式其实在20以内退位减法表中都有,你能找到它吗?让学生上台将这些算式卡片粘贴进减法表中,学生马上发现这些卡片都在最边,斜着看正好是一条线,并得出原来斜着看,表格里面的算式差都是相同的这个规律。

  师:同学们,20以内退位减法表里还藏着许多秘密呢,留给你们下课后继续思考。这节课上到这,下课!

  【设计意图】一节整理复习课完成,学生从一个热情高的教学环节静下来,让学生在作业纸上写出差是9的算式,发现算式在表格中都是斜着排列的,揭示了更多的规律,深化减法表的运用。还激发学生继续探索减法表的兴趣。让数学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数学单元复习教案14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找到数学问题,能够利用题目中的条件提出数学问题。

  2.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简单的推理判断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上一节复习课,看看哪一位小朋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强。

  二、基本训练。

  列式计算。

  3与6的和是多少? 3比6少多少?

  仔细审题,集体列式口答。

  三、复习。

  1、“期末复习”第16题。

  (1)出示第16题,说一说这道题已知什么?为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说为什么用乘法算?你是怎样想的?

  (求3人浇多少棵,也就是3个4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3)学生集体口答书中的三个问题。

  2、“期末复习”第17题。

  (1)出示第17题,提问:图中有哪些商品?它们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元?

  (2)你能解决书中所提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答书中第1~4个问题,集体交流说说想法和算法。

  (3)选出你喜欢的两件玩具。算一算买这两件玩具一共要多少元?(学生独立解答,小组内交流)

  (4)根据这道题所给的条件,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分组讨论,集体交流时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3、“期末复习”第18题。

  (1)出示第18题图,提问:图中有哪些商品?它们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元?

  (2)你能解决收中所提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答书中所提的3个问题,集体交流时说说想法和算法。

  (3)根据这道题所给的条件,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分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时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4、“期末复习”第19题。

  (1)出示第19题,看图说一说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图中告诉我们“小松鼠采了5个椰子,小猴采的比小松鼠的4倍多一些,5倍少一些”需要解决的是“猴子最少采了多少个,最多采了多少个”)

  (2)提问:“小猴采的比小松鼠的4倍多一些,5倍少一些。是什么意思?你会解答吗?”

  (3)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数学单元复习教案15

  【教材内容】

  人教课标版教材一年级上册总复习(p116~121)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共分五个部分:20以内的数,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图形,认识钟表,用数学。

  【教材分析】

  “20以内的数“的复习。重点是20以内数的顺序,数的序数的含义以及组成。“20以内数的组成”重点是使学生熟练掌握11~20各数是由1个10和几个1组成的。

  “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的复习。重点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每一个计算问题,学生应能根据已学知识,迅速、准确地判断出怎样计算,并很快说出得数,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认识图形”的复习。重点是让学生能够形成对四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表象,并能辨认这些图形。

  “认识钟表”的复习。一方面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另一方面,通过练习看接近整时的钟面,使学生进一步说出大约是几时。

  “用数学”的复习。

  重在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合理利用各种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编排特点】

  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如把数概念、计算和用数学分别集中起来复习。这样好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学期分散学习的各部分知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重、难点】

  重点:复习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难点: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建议】

  这部分内容可用4课时左右进行。教师可以结合本班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如平时教学中发现学生掌握得不牢固的部分要重点复习,对于有困难的学生要重点给予辅导。

《数学单元复习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数学单元复习教案】相关文章:

《第四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04-12

五年级数学教案:单元复习206-07

数学总复习教案10-26

语文单元复习教学反思04-23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11-17

数学期中复习教案3篇10-10

数学第四单元《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教案11-20

中班数学教案复习7以内的数教案11-03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01-03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数学单元复习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单元复习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数学单元复习教案

数学单元复习教案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对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等内容的与复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有关知识,并能运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2.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认知结构。

  3.掌握一些知识的方法,养成自觉知识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对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等内容的与复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有关知识,并能运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整体回顾所学知识

  教师:同学们,这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全部学完了,这节课我们进行与复习。

  教师板书课题:与复习

  教师: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这一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呢?和你的小伙伴先一起交流交流吧!

  学生交流后抽一、两个学生汇报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成板书如下: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进位加法。(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两位数)

  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二、自主复习

  1备聪敖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教师黑板上出示下面4道题:

  教师:这些题同学们会算吗?请你独立进行计算。

  ①46+32②46-32③54+29④54-29

  学生计算并抽两个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并集体订正答案。

  教师:请同学们横向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后得出:横向观察,1,2小题是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3,4小题是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教师:这两组题有相同的地方吗?是怎么计算的?

  引导学生回答:不管进位还是不进位,退位还是不退位,列的竖式都要求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并且都从个位加减起。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再纵向比较一下,你又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后得出:纵向观察,1,3小题都是加法,但第3小题是进位加法;2,4小题都是减法,且第4小题是退位减法。

  教师: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加法,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法它们的计算方法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哪儿不一样?

  引导学生回忆后回答:都要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加减;在计算时都要从个位加减;但进位加法当个位上相加满10时要向前一位进一,再加;退位减法在个位上不够减时也要向前一位退1作10,再减。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如下:加法减法不进位加法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退位减法相同点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从个位加减起不同点个位满10,向十位进1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作10,再减

  教师:关于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及时地加以解答。

  教师:下面我们来运加减法的知识当当小小邮递员。

  让学生独立完成第111页上的第2题连线。完成后抽一学生的作业在

  展示,并集体订正。新课标第一

  2.复习连加、连减、混合加减

  教师:我们这一单元学习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和前面学习的不进位、进位加法,不退位,退位减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后全班汇报,主要汇报出以下内容: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是笔算加减法的拓展,在计算时都是先算出第一步的结果再加上或减去第三个数,竖式计算时都可以采叠加的简便写法。

  教师:这类题同学们会算吗?我们来试一试。

  让学生尝试计算第111页第1题的最后3个小题。抽3名学生分别板演后集体订正。

  教师:在计算这类题时我们除了要遵照我们在学习中掌握的计算方法,还要注意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怎样才能做到合理、灵活呢?

  请同学们算一算下面几道题。

  教师板书:23+19+2754-18-2446+38-46。

  引导学生分析、观察这几道题,然后得出第1小题要先把23和27相加,加得的结果再和19相加;第2小题可以54先减24,再减出的结果来减18;第3小题的46和46“抵消”,结果就是38。

  然后师生共同归纳出:在计算时,能够简便计算的算式就简便的方法计算;能口算的那一步就口算,能凑整的时候要凑整。

  教师:希望在以后的计算中,同学们都能采你自己喜欢的方法灵活而合理地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

  出示:改错27

  +16

  3393

  -36

  6337

  -14

  3334

  +25

  69

  让学生先判断对错,然后再说明错误的原因,并把它改正过来。

  2毖生独立完成第111页第3题

  教师提示:做这类题时为了不发生错误,可以将○左右两边算式的结果分别算出来并写在算式的下面后再比较。

  四、课堂

  教师:今天这节课上,我们主要复习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你都掌握好了吗?还有不明白的吗?说出来大家一起帮助你解决。

数学单元复习教案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回顾整理

  教材简析:

  这是一节复习课,是学生在掌握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和运用多位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之后安排的,是对本阶段学习的回顾和整理,使这部分知识能通过梳理归纳形成网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展示一幅生活中熟悉的画面,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搜集信息提出问题,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另外,教材在71页第四题还设计了一个猜数游戏,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的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另一方面也复习了求 “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问题的解答方法。72页第六题是以连环画形式呈现了学生向福利院的小朋友献爱心的情境,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综合复习。四幅图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数学信息,练习时,要指导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本回顾整理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整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第二课时复习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

  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

  万以内数加减法

  复习目标:

  能熟练掌握的计算方法并能又对又快地进行计算。

  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复习重点:

  有条理再现旧知,正确熟练计算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复习过程:

  一、回忆呈现,查漏补缺

  谈话:同学们我们再一次学习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那么到现在为止,你对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你都记着那些知识,老师出个题考考大家好吗?

  小黑板出示:计算下面各题,你喜欢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算。

  (1)32+47

  (2)546+217

  (3)497+139

  580-200 912-804 603-205

  学生可能出现:用口算、估算、笔算或用拨计数器等方法算。

  (让学生各自说出不同算法的思路过程)

  谈话:通过刚才计算大家观察比较一下,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可能说:

  ●发现这三组题有加法也有减法。

  ●发现第一组是不进(退)位加减法,第二组是一次进位和一次退位加减法,第三组是两次进位和两次退位的加减法。

  (此处,学生用“一次、两次”表示,老师可适时点拨用“不连续、连续”表示更规范)。

  [设计意图:通过本练习,检查学生对万以内数加减法计算知识的掌握情况,达到对学过的知识查漏补缺与再现,并体现算法多样化,尊重了学生的个性特长。]

  二、比较深化 加深理解

  谈话:刚才同学们采用了不同方法进行了计算,也发现了这么多知识。下面大家用笔算计算下列各题并演算:

  837-205 329+182 306-97

  (指3名同学板演)

  计算后在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再讨论一下用笔算计算万以内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先让板演的三名同学向全班同学说说是怎样算的。

  交流讨论结果,学生可能:

  ①只说加法计算法则。

  ②只说减法计算法则。

  谈话:同学们再动动脑筋连起来想一想,笔算万以内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可能说:

  相同点:都应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算。

  不同点:计算加法时,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计算减法时,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

  (此处学生只要能用自己的话说明白即可。)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比较,加深对万以内数加减法笔算计算方法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实际应用,拓展延伸

  1、以组为单位互相出题进行练习,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时间大约8分钟)

  2、开放题:

  方框里可以填那些数?并计算出结果。

  342-12 =21

  只改变1473+378中第一个加数的最后数字3,使它仍是连续进位加法。

  开放性题目不做统一性要求,根据学生差异,有的可能全部做出来,也可能只做出几个来。

  [设计意图: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好胜心,让学生互相出题,人人当“小老师”,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开放性题目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又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对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进行了整理与复习,你学得开心吗?有哪些收获?

  课后反思:

  1、教学目标注重基础性与发展性

  本节课的设计立足学生的发展,根据教材与新课标的要求,提出了两个层次的目标——基础目标和发展目标。基础目标是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程度的要求,发展目标是对学生个性的发展、能力的提高而设计的(与练习中开放性的设计)。教学过程中这两个层次的目标体现得很好。

  2、创造了学生主体参与的民主氛围

  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主体性得以实现的基本保证。这节课明显感到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很高。学生为活动所吸引,主动、自觉地投入到活动过程中,教师在整个活动中很少干预,课堂中进行的是真正的师生、生生间平等的交流。同时,展示交流活动给予了学生自由表现自己成果和表达自己情感的机会,在无形中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形成。

  3、课堂教学以小组合作交流为主,提高了全员参与度

  根据本课内容与复习目标,依据学生的兴趣、经验、能力水平,教师设计、组织了学生的自主性活动,尤其是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从而最大限度地尊重和保证了学生的主体性、差异性,使学生在亲自动手算一算、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教师没有受教材的束缚,而是积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寻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通过交流辩论达到自我提高的目的。

数学单元复习教案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58页、第59页练习十三。

  教学目标

  1、复习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进一步巩固练习和综合运用。

  2、通过分步、多层次练习,是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在联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理清条件的好习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并能运用其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多种方法思考解答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单元进行整理和复习。大家打开书,快速浏览书本第41-59页,看看这一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看书后汇报,师生共建构知识结构图。

  师:真不错,在同学中的共同梳理下,使我们这个单元的知识又一次有序的呈现在我们面前。课件显示知识树,加深印象。

  二、系统整理、梳理知识

  课件出示书第58页第一题。

  师:请认真观察表格,思考:

  哪些积是口算得到的?

  师:自己先独立思考,再和你的同桌交流你的想法。

  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师巡视指导。(3分钟)

  1、梳理口算方法

  师:请你借助表格来说一说哪些积是口算得到的?

  生:都有一个0.

  师小结:两个因数的末尾至少有一个0的,都可以通过口算计算出它们的积。

  师:你能结合这两道题说明是怎样口算的吗?生结合题目说口算过程。(课件演示)

  师:你能总结下口算乘法的方法吗?

  生小结汇报。

  教师总结: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我们可以先把两个因数0前面的数字相乘,再看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课件呈现)

  2、梳理笔算方法

  师:请你借助表格来说一说哪些积是笔算得到的?你能借助这一题来说明是怎样笔算的`吗?

  (生结合题目讲解,教师课件演示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

  师:通过刚才的复习,谁能帮助大家回忆一下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生小结汇报。(课件)

  教师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①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尾和因数的个位对齐;

  ②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尾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③然后将两次乘得的数相加。

  3、判断并改错(课件出示)。

  师:这是冬冬同学做的两道题,同学们帮他检查,看看他做对了吗?错的请你在练习本上帮他改过来。

  生在练习本上做,找生说明错误原因及正确答案。

  师: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你的判断。你能具体说说他错误的地方吗?(课件演示)

  师:笔算乘法要些注意什么?

  提醒注意:笔算时,要注意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哪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4、梳理解决问题方法

  课件出示书本58页第2题。

  师:冬冬家有一个果园,种了4行橘子树,每行8棵,今年平均每棵收获橘子25千克。请你帮冬冬算一算:今年冬冬家一共收获橘子多少千克?第一小题属于我们学过的哪种类型的应用题?(连乘应用题)请在练习本上解答出来。(找2名生板演,呈现两种不同的方法,并追问:第一步求的是什么?让生讲解解题思路)

  师:如果把800千克的橘子装箱运走,每箱8千克,5辆三轮车,平均每车运多少箱?该怎样列式?请独立完成。(找2名生板演,呈现两种不同的方法,并追问:第一步求的是什么?让生讲解解题思路)第二小题属于我们学过的哪种类型的应用题?(连除应用题)

  使:如果每千克橘子卖2元,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生提问并解答。(师指名说一说)

  师:我们在解决问题时,面对问题,我们既可以从已知信息出发,边读边想:这两个信息可以求出什么?与其他信息有什么关系?能求出什么?我们也可以从问题出发进行分析:要求出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信息?所需要的信息题目中能直接找到吗?如果没有可以通过哪些信息求出来?其实很多问题都可以用这两种方法进行分析,它们能够帮助我们很快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30×23=13×20=

  24×5=100×70=

  22×40=60×70=

  31×3=14×50=

  17×400=

  2、辨是非,对的打“√“,错的打”ד。

  两位数乘两位数,积不是四位数,就是三位数。()

  12×4的积与16×3的积相等。()

  两个数相乘,乘数末尾没有0,积的末尾也没有0。()

  学生独立思考,指名说出判断原因。

  3、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3个蛋糕装一袋,6袋蛋糕装一盒,36盒有多少个蛋糕?下面算式正确的是()。

  A.36÷(6×3)B.36÷6÷3C.36×6×3

  将240本书分给2各班,每个班有4个小组,平均每个小组多少本书?下面算式错误的是()。

  A.240÷2÷4B.240÷(2×4)C.2×4×240

  4、教材第59页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发现,集体订正,总结规律。

  四、全课总结

  师:通过对个单元的整理和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大家在今天的学习中有这么多的收获啊!这些原本零散的知识好比一颗颗美丽的珍珠,我们通过整理和复习把它们串成了一串价值连城的项链!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计算中牢记算理,更加细心,都能成为计算的高手!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同学们辛苦了!

数学单元复习教案4

  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

  【教材简析】:

  整理和复习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在学生学完了小学数学的全部内容之后,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原先学习时,知识在大脑皮层留下的暂时联系痕迹,经过一段时间,会逐渐模糊,出现遗忘。而且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由浅入深,由此及彼,进而认识相关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个过程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需要有个反复。所以,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增进持久记忆。这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非常有益的。因此,本单元内容不仅是本册教科书的一个重点,也是全套小学数学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便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本单元根据《标准》划分的学习领域,把全部小学数学学习内容归并为四节,依次进行整理和复习。整个单元的编排结构如下图。

  本单元教材,基于复习整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设计了一系列的例题,并配备了必要的练习。教学时,我要善于就题论理、论思路,引导学生总结比较一般的解题策略,以促进学习的迁移和能力的提高。同时,我还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如课内学生的发言、小组讨论、课后的作业批改、个别交谈等,了解学生的学习体会,发现他们的学习经验,在班上介绍或交流。经验表明,六年级的整理和复习阶段,是小学生形成、总结学习经验的`有利时机,利用这个时机,帮助学生总结个人经验,分享他人经验,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也有利于提高本单元的教学成效。

  (数与代数)

  《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5课时 本册总课时:49~53课时

  【教学内容】:

  整数、小数、百分数、分数、负数的含义等。(课文第76、77页的有关内容,练习十三的1、3、4、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和负数的基础知识,建议不弄清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2、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整理复习中形成知识网络,掌握复习整理的方法,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3、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感悟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负数的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弄清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旧知回顾

  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对小学阶段所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一个系统的整理和复习。

  (课件出示主题图中信息)

  请同学们来看屏幕上的信息,在这些信息中你能找到哪些熟悉的数?

  让学生自由发挥个人的认识:

  有整数、小数、负数、分数、还有百分数……。

  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我们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数。同学们还能说出哪些你学过的数?

  学生补充:正数、负数、真分数、假分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

  二、复习整理

  师:那这些数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把这几种数的意义和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揭示课题)

  1、分类整理

  (1)自然数和整数

  适时点拨:

  如果学生想不到负整数,教师可以向学生说明:我们小学阶段学习的整数,除了自然数,还有小于0的负整数,这些数到了初中我们会更深入的学习。板书:整数,负整数,正整数,0。

  4)、百分数

  引导学生总结出百分数的意义以及百分数与分数的关系。

  百分数的意义:

  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百分数是分数的一种特殊的形式,分数既可以表示具体的量,又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而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量的倍比关系·一种商品打七折销售,“七折”表示了现价是原价的( )%。如果这种商品原价100元,现在便宜了( )元。

  三成五=( )% 八折=( )%

  5)、讨论数的整除

  近似值

  数的认识练习题(1)

  2课时 本册总课时:54~55课时

  一、填空题

  1、5060086540读作( )。

  2、二百零四亿零六十万零二十写作( )。

  3、50090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

  4、960074000用“亿”作单位写作( );用“亿”作单位再保留两位小数( )。

  5、把3/7、3/8和4/7从小到大排列起来是( )。

  6、0,1,54,208,4500都是( )数,也都是( )数。

  7、分数的单位是1/8的最大真分数是(),它至少再添上()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成了假分数。

  8、0.045里面有45个( )。

  9、把0.58万改写成以“一”为单位的数,写作( )。

  10、把一根5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8段,每一段的长度是这根铁丝的(),每段长()米。

  11、6/13的分数单位是( ),它里面有( )个这样的单位。

  12、()个1/7是5/7;8个( )是 0.08。

  13、把12.5先缩小10倍后,小数点再向右移动两位,结果是( )。

  14、分数单位是1/11的最大真分数和最小假分数的和是( )。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所有的小数都小于整数。()

  2、比7/9小而比5/9大的分数,只有6/9一个数。()

  2、120/150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3、1米的4/5与4米的1/5同样长。()

  4、合格率和出勤率都不会超过 100%。()

  5、0表示没有,所以0不是一个数。()

  6、0.475保留两位小数约等于0.48。()

  7、因为3/5比5/6小,所以3/5的分数单位比5/6的分数单位小。( )

  8、比3小的整数只有两个。( )

  9、4和0.25互为倒数。( )

  10、假分数的倒数都小于1。( )

  11、去掉小数点后面的0,小数的大小不变。( )

  12、5.095保留一位小数约是5.0。( )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1.26里面有( )个百分之一 。

  A、26 B、10 C、126

  2、不改变0.7的值,改写成以千分之一为单位的数是( )。

  A、0.007 B、0.70 C、7.00 (4)0.700

  3、一个数由三个6和三个0组成,如果这个数只读出两个零,那么这个数是( )。

  A、606060 B、660006 C、600606 D、660600

  4、把0.001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三位后,再向左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 )。

  A、扩大10倍 B、缩小100倍 C、扩大100倍

  5、3.3时是( ) 。

  A、3小时30分 B、3小时18分 C、3小时3分

  6、2.85里有( )个百分之一。

  A、5 B、85 C、285

  7、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三位数大( )。

  A、899 B、900 C、100

  8、在9.9的末尾添上一个0,原数的计数单位就( )。

  A、扩大10倍 B、不变 C、缩小10倍

  9、一个数的2/3是15,这个数是( )。

  A、10 B、22.5 C、30

  10、甲数的1/2等于乙数的1/3,那么甲数( )乙数。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11、一个数,它的最高位是是十亿位,这个数是( )位数。

  A、八 B、九 C、十 D、十一

  数的认识练习题(2)

  2课时 本册总课时:56~57课时

  一、填空题

  1、24和8,( )是( )的约数,( )是( )的倍数。

  2、在1、2、3、9、24、41和51中,奇数是( ),偶数是( ),质数是( ),合数是( ),( )是奇数但不是质数,( )是偶数但不是合数。

  3、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12,这个数有( )个约数。

  4、21的所有约数是( ),21的全部质因数有( )

  5、一个合数的质因数是10以内所有的质数,这个合数是( )。

  6、a=2×2×5 ,b=2×3×3,a、b两数的最大公约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7、a与b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 ),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 )。

  8、20以内,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数是( ),是奇数但不是质数的数是( )。

  9、把171分解质因数是( )。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任何自然数都有两个约数。( )

  2、互质的两个数没有公约数。( )

  3、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

  4、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

  5、因为21÷7=3,所以21是倍数,7是约数。( )

  6、质数可能是奇数也可能是偶数。( )

  7、因为60=3×4×5,所以3、4、5都是60的质因数。( )

  8、8能被0.4整除。( )

  9、18既是18的约数,又是18的倍数。( )

  10、有公约数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

  11、因为8和13的公约数只有1,所以8和13是互质数。( )

  12、所有偶数的公约数是2。( )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面各组数中,第一个数能整除第二个数的是( )

  A、0.2和0.24 B、35和5 C、5和25

  2、下面各组数,一定不能成为互质数的一组是( )

  A、质数与合数 B、奇数与偶数 C、质数与质数 D、偶数与偶数

  3、把210分解质因数是( )

  A、210=2×7×3×5×1 B、210=2×5×21 C、210=3×5×2×7

  4、两个奇数的和( )

  A、是奇数 B、是偶数 C、可能是奇数,也可能是偶数

  5、如果a、b都是自然数,并且a÷b=4,那么数a和数b的最大公约数是( )。

  A、4 B、a C、b

  6、一个合数至少有( )个约数。

  A、1 B、2 C、3

  7、6是36和48的( )

  A、约数 B、公约数 C、最大公约数

  8、有4、5、7、8这四个数,能组成( )组互质数。

  A、3 B、4 C、5

  9、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一个奇数,这个正方形的周长一定是( )

  A、质数 B、奇数 C、偶数

  10、下面各数中能被3整除的数是( )

  A、84 B、8.4 C、0.6

  11、下列各数中,同时能被2、3和5整除的最小数是( )

  A、100 B、120 C、300

  12、8和5是( )。

  A、互质数 B、质数 C、质因数

  13、已知a能整除23,那么a是( )

  A、46 B、23 C、1或23

  14、如果用a表示自然数,那么偶数可以表示为( )

  A、a+2 B、2a C、a-1(4)2a-1

  15、一个能被9、12、15整除的最小数是( )

  A、3 B、90 C、180

数学单元复习教案5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7页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个方法进行相关计算;使学生能分辨清楚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回顾、整理、练习、订正。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教学难点:灵活选择最优计算方法。

  教具运用:课件

  教学过程

  一、汇报本单元内容

  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乘法这一单元的内容,今天这节课我们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让学生说一说这个单元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小组内说一说,适当的时机师生进行点评)

  2、学生在小组内汇报自己整理的资料,并通过与他人交流不断补充,形成较为全面的知识体系图。展示自己整理好的分数乘法的知识。

  3、小组合作,优化整理。(课件演示)

  分数乘整数 求几个相同分数和的简便运算

  计算方法: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1)分数乘整数:把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把整数与分子相乘,分母不变。

  (2)分数乘分数:同样把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一个数乘分数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分数乘加、乘减及乘法运算定律的灵活运用

  灵活运用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 b.c;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a.c+b.c=(a+b).c

  解决问题

  (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是多少。(2)、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关系式:单位“1”的量(一个数)×问题所对应的几分之几=所求问题

  三、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一、想一想,填一填。

  1、38 +38 +38 +38=()×()=( )

  2、12个 56 是( );24的 23 是( )。

  3、1013 的'3倍是( );

  4、12 ×()= 35 ×()=0.5×()

  二、计算题要仔细。

  1、直接写得数。

  13 ×0=14 × 25 =56 ×1.2= 712 × 314=4.5 × 35=

  9×718 = 23 × 910 = 425 ×100=0. 18 ×16= 411 × 114 =

  知识总结:计算时先约分往往比较简便。笔算时通常不在原式上约分。

  2、算一算,比一比,在○里填上><或=,(每题1分,共9分)想一想,你能发现什么?

  35 × 89○35 1411 × 21○141135×1○ 35

  58 × 56○58 89× 1411○89 1212× 1○1212

  910 ×35○ 910 310× 103○ 31075×1○75

  三、拓展提升:(每题3分,共9分)

  1、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这个数。

  2、一个数(0除外)乘真分数,积()这个数。

  3、一个数 乘1,积()这个数。

  想一想:第1、2点为什么要0除外,第3点为什么不要0除外?(共2分)

  小贴士: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四、火眼金睛辨对错。(每题2分,共8分)

  1、一个数乘真分数,积小于这个数。()

  2、1吨的 45 和4吨的 15 一样重。 ()

  3、一根电线长3米,用去 25 米后,还剩下 35 米。 ()

  4、60的25 相当于80的 310。()

  五、能简算的要简算。

  72×512 34 ×58 ×32 59 × 34

  17× 91654 × 18 ×1658 ×29 × 310

  ××4× ×

  ( )×15× ×× ×

  独立完成,再指名板演,集体订正,并说说能简算的分别是运用的什么运算定律。

数学单元复习教案6

  (1)两个质数的和是39,这两个质数的积是( )。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质数的意义及数的奇偶性等知识。

  两个数的和是39,说明这两个数一个数是奇数,一个数是偶数,因为它们都是质数,所以其中的偶数只能是2,则奇数是39-2=37,37×2=74。

  解答 74

  (2)120的因数有( )个。

  分析 求一个较小数的因数的个数一般用列举法,但求较大数的因数的个数时,一般用分解质因数法,即先把120分解质因数:120=2×2×2×3×5,然后借助每个因数的个数来计算。因数2的'个数是3个,因数3的个数是1个,因数5的个数也是1个,120的因数的个数为(3+1)×(1+1)×(1+1)=16(个)。

  解答 16

  ⊙探究活动

  1.课件出示题目。

  (1)一个长方体木块,长2.7 m,宽1.8 m,高1.5 m。要把它切成大小相等的正方体木块,不许有剩余,正方体的棱长最大是多少分米?

  (2)学校六年级有若干名同学排队做操,3人一行余2人,7人一行余2人,11人一行也余2人。六年级最少有多少人?

  2.明确探究要求。(小组合作、思考、交流)

  (1)这两道题分别考查什么知识?

  (2)怎样解决这两个问题?

  (3)具体的解答过程是怎样的?

  3.汇报。

  (1)先汇报前两个问题。

  预设

  生1:第(1)题考查的是应用因数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2:第(2)题考查的是应用倍数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3:根据题意,正方体的最大棱长应该是长方体长、宽、高的最大公因数,所以先把相关长度转换单位,用整数表示,然后求长、宽、高的最大公因数。

  生4:根据题意,六年级人数比3、7、11的最小公倍数多2,所以先求出3、7、11的最小公倍数,再加2就可以了。

  (2)尝试解答。(关注学生求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或最小公倍数的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点拨)

  (3)汇报解答过程。(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预设

  生1:2.7 m=27 dm,1.8 m=18 dm,1.5 m=15 dm。因为27、18、15的最大公因数是3,所以正方体的棱长最大是3 dm。

  生2:因为3、7、11的最小公倍数是3×7×11=231,231+2=233(人),所以六年级最少有233人。

  4.小结。

  解答此类问题,关键要弄清考查的是因数的知识还是倍数的知识,同时要会求两个或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及最小公倍数。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了因数与倍数的相关知识,我们学会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布置作业

  教材75页5、9题。

  板书设计

  因数、倍数、质数、合数

  因数和倍数质数——质因数合数——分解质因数1公因数互质数最大公因数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

数学单元复习教案7

  一、复习内容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材第58页整理和复习,第59页练习十三第3题)

  二、复习目标

  1.巩固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的方法。

  2.通过分步、多层次练习,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并能运用其解决问题。

  难点:用多种方法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

  1.学生快速翻看课本第41~57页,看看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

  2.自主整理: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整理。

  3.小组交流,互相补充。(教师巡视并指导)

  4.汇报: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两位数乘两位数:

  ①口算乘法。

  ②笔算乘法:不进位乘法、进位乘法。

  ③解决问题:用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5.教师课件出示本单元的'知识思维导图,组织学生一起回顾各小点的具体知识。

  二、知识应用

  (课件依次出示各题)

  1.教学教材第58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口算和笔算。(课件出示答案,集体订正)

  (2)组织学生小组中议一议题中的问题。(教师巡视并指导)

  (3)点名学生说一说。(课件出示答案,集体订正)

  2.教学教材第59页练习十三第3题。

  (1)学生先独立完成计算。(教师订正)

  (2)发现规律。

  ①师:计算第一排算式的两个乘数之间的和,再分别计算出得数并比较积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组织学生先计算,再小组交流。

  ②学生汇报发现。

  ③教师小结:两个乘数的和一定时,两个乘数相差越小,它们的积越大,当两个乘数相等时,积最大。(课件出示小结)

  (3)组织学生用第二排算式验证规律,并说一说。

  3.教学教材第58页整理和复习第2题。

  (1)学生读题,了解题中信息。

  点名学生说一说已知条件,对回答不完整的,给予补充。

  (2)师:第一问有几种解决方法?

  引导学生回顾用连乘解决问题的两种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课件出示答案,集体订正)

  (3)第二问要求什么?该怎样列式?

  点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有疑问的学生,集体订正)

  (4)组织学生小组交流第三问,点名说一说。(课件出示示例及答案)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59页“练习十三”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1题:93 700 380 780

  6800 54000 120 20xx

  第2题:256 289 324 484

  888 2640 20xx 774(竖式略)

  2.完成教材第59页“练习十三”第4、5题。(点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第4题:28×22×6=3696(个)或28×(22×6)=3696(个)

  第5题:1260÷7÷9=20(元)或1260÷(7×9)=20(元)

  3.完成教材第59页“练习十三”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1)8×4×9=288(人)或8×(4×9)=288(人)

  (2)288÷6÷3=16(人)或288÷(6×3)=16(人)

  (3)答案不唯一,例如:参赛的男生有多少人?

  288-120=168(人)

  四、课堂小结

  本单元结束了,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

数学单元复习教案8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本单元的口算乘法主要包括两项内容,第一项内容是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第二项内容是估算,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它是在学生学过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和掌握了乘法的基本口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估算的基础。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扩大学生的口算范围的同时,为学生学习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做好必要的准备。并且,在估算和笔算教学活动中,又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这样,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本单元的笔算乘法的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接着,编排进位的,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笔算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

  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首先,把计算内容都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如送报纸(送信)、估座位、购书等。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然后,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有意义的、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是十分有利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

  第八课时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

  教材第68~69页例及练习十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法进行回顾和整理,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教科书第68页

  出示哥伦布竖鸡蛋的故事,让学生读一读故事内容,再请学生说一说这一篇故事主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提问:这篇文章大约有多少字?你想用什么办法解决?(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 汇报

  (1)一个字一个字地数,就能数出这篇文章一共有多少个字,但如果文章长的话,就不太适用。

  (2)先数每行有多少个字,一共有几行,就可以。

  教师:两种方法第二种比较适用,现在我们就采用第二种方法,算一算文章大约有多少个字?

  学生动手操作

  (1)每行最多有22个字,但有许多行的字数都比22少,估算每行大约20个字左右,本篇文章共有13行,所以列式为20×13=260,这篇文章大约用260个字。

  提问:20×13你是怎样口算的?

  (2)每行最多有22个字,一共13行,列式:22×13。 提问:两位数乘两位数,列竖式怎样算?

  二、教师点评

  完成教科书第69页练习十七的第1题。 学生口算后教师讲评。

  提问:整十整百数乘数十数应该怎样算呢?

  三、课堂总结

  完成教科书第69页练习十七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提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笔算时还应注意哪些问题。

  四、解决问题

  完成教科书练习十七的第3、4题。

  通过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分析,列式解答,对于学生的列式,要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

  五、课堂小结

数学单元复习教案9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两位数乘一位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等的计算,在正确率和速率方面都达到基本要求,使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学习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多角度思维的训练,使学生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到数学的作用与价值,增强数学意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用加减和乘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多策略地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小朋友,这节课我们继续进行竞赛,评选出最佳小组。

  二、巩固练习,深化提高:

  1、口算:

  (1)用口算卡片出示口算题,抢答。

  (2)完成期末复习第16题。指名回答,集体校对。错的要找出错因。

  2、笔算:

  (1)用竖式计算第17题前面两竖。

  (2)说说计算乘除法的注意点。

  三、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1、宣布得星规则:

  (1)规定时间内发、独立思考,讨论交流。

  (2)抢答时,能正确表达意思可得星,组内成员可以适当补充。

  (3)其他组有不同想法,或需要补充,意思正确也可获得一颗星。

  2、完成第19题:

  (1)出示四种不同形状的花坛图,介绍花坛每条边的长度,估计一下,哪一个花坛的周围的栏杆最长。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2)验证估计是否正确,进行计算。(关注整个过程中的新异思维方式,及时给予肯定奖励星。)

  3、完成第20题:

  (1)仔细观察图,你知道了什么?

  (2)要求什么?学生独立解答。汇报做法,说说怎样想的?

  4、完成第21题:

  (1)说说你从表中获得了什么信息?要求什么?

  (2)根据题目所提供的条件解决问题。

  (3)汇报结果与想法。

  5、完成第22题:

  (1)理解题意:从图上观察到什么?45座和30座分别是什么意思?

  (2)独立思考用车方案,小组交流不同方案,比较异同和优缺点。

  (3)小组汇报。

  6、评出最佳小组。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结合学习情况进行思想教育。

数学单元复习教案10

  教学内容:

  教材第77页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根据圆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掌握圆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全面的运用知识的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灵活运用圆的周长或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具学具准备:

  一根长绳、面积单位。

  教学设计:

  ⊙激趣导入

  同学们,图形世界是美丽的、奇妙的,世界因为有了五彩的图案而更加美丽。谁来说一说你知道哪些美丽的图案?它们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

  出示教材69页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然后提问:

  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外方内圆和外圆内方的物体吗?外方内圆的图形我们称它为圆外切正方形,外圆内方的图形我们称它为圆内接正方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怎样求这两种图形的面积。

数学单元复习教案11

  一、教学内容:102页—109页

  二、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点:

  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表内乘法,长度单位和角的初步认识,观察物体,统计。

  第一课时 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

  教学内容: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

  教学目标:

  1、复习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计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估算。

  教学重点:正确、熟练的计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巧妙的进行估算

  教具准备:微机。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点:

  1、学生看书自学,同桌讨论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这个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

  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

  笔算加法 笔算减法笔算加减混合 估算

  2、教师:笔算加减法应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算起;

  (3)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当十再减。

  3、练习:算出下面每组数的和与差。

  42、3654、29

  4、教师:笔算加减混合运算需要注意什么?

  练习:计算。

  29+35+9 61-30+15

  75-46+31 53-9-37

  5、教师:估算两位数加减法有什么方法?

  练习:一本80页的书,小明第一天看了32页,第二天看了27页,他大约看了()页,大约还剩()页没有看。

  二、综合练习。

  1、计算比赛:105页第1题。

  2、先估算,再笔算:105页第4题。

  第二课时 米和厘米 角和直角

  教学内容:米和厘米 角和直角

  教学目标:

  1、复习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形成“米”和“厘米”的观念 ,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能估计和测量长度。

  2、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判断直角,会画角和直角。

  教学重点:建立米和厘米、角和直角的观念。

  教学难点:正确的画直角

  教具准备:微机、三角尺。

  学具: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点:

  1、学生看书自学,同桌讨论米和厘米、角和直角这两个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

  米和厘米

  米厘米1米=100厘米线段

  角和直角

  角直角画角和直角

  2、教师:1米等于多少厘米?

  学生用手臂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用手指表示1厘米大约有多长。

  3、练习:填出合适的单位。

  教学楼高12( ) 橡皮长2( )

  小明身高1( ) 课桌宽60( )

  4、教师:什么是线段?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述。

  练习:完成103页第5题。

  5、教师:什么叫角?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个角、一个直角。

  二、综合练习。

  1、(1)下面的图形有几个角?哪几个是直角?

  (2)在图形里加一条线段,使它增加三个直角。

  2、完成106页第7题。

  3、画直角:完成106页第8题。

数学单元复习教案12

  教学内容:

  教材第24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及第25页练习六1-3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归纳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2、通过一图四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进一步提高每个学生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熟练程度。

  教学重点:

  系统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我们已经学完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并提问

  1、想一想20以内退位减法一共有几道题?

  2、找一找减法表中有什么规律?怎样才能很快地记住这36道题?

  二、探索规律,汇报交流

  学生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1、竖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1)每一竖行的减数都不变。

  (2)每一竖行的被减数从上到下依次递增1,这样它们的差也依次递增1

  [引导学生得出:减数不变,被减数越大。差也越大。

  2、横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1)每一横行的被减数都不变。

  (2)每一横行的减数从左往右依次少1,这样它们的差也依次递增1。

  三、掌握算法

  [想一想:20以内的退位减法题,你是怎样算的?

  四、归纳整理

  [动脑筋想一想你还能发现什么有规律的排列?还能把这些卡片重新有规律的排列一下吗?

  五、口算练习

  1、教师任指表中一题,学生以最快速度口算出答案。

  2、教师随意指出表中一题,让学生找出与这道题得数相同的所有试题。

  3、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重点练习。

  4、做练习六第3题。

  [全班同时开始做题,教师计算时间,看谁又对又快。要求每分钟完成8-10题。

  5、完成练习六第1题,夺红旗比赛,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6、完成练习六第2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熟练运用退位减法表中的规律,掌握得数相等的两个减法算式的.特点。

  六、总结并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练习,使学生在有梯度的练习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了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在老师的鼓励下,运用想加算减法,学生计算的速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数学单元复习教案13

  一、教学指导思想

  本课是人教20xx课标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围绕第二单元已经学习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以提高学生对该单元知识的熟练掌握水平。整理和复习将是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对单元知识进行有序的分类、整合、提炼、应用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本人主要运用情景交际法、实物展示法、学生自主操作探究与教师启发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按照任务型的基本理念、课堂任务的设计符合学生思维形成的过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实践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人教20xx课标版是我校一直使用的数学教材,教材内容丰富,结构宽阔,螺旋上升,发展合理。本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整理和复习是在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又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复习课,是对学习两位数减去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巩固复习。本课中表格式的归纳整理方法,在一年级上册“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整理和复习中已经运用过,学生已有一定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学生完全有能力进行合作探索。本单元结合上学期所学的“20以内进位加法”,充分体现了该教材以旧带新的编排特点,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学习经验进行探索与实践,加强观察、分析、整合、概括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学生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我校位置地处珠海城北边缘,学生来自附近三个村子,还有超过60%的学生是外来务工子弟,学生能进入公办学校学习共享国家发展的成果,他们倍加珍惜。我们的学生天真活泼,热情,好奇,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无意注意占主要地位,学习思维多以形象思维为主,依赖于直观性的教学。他们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求知欲望,在浓厚的兴趣、好奇下,他们更容易产生较强的表现、获胜欲望和自信心,从而形成积极、持续的学习动机。为了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教师必须认识到一年级学生的特性,教学设计做到充分、有趣,面向全体学生,始终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内容和重难点

  1、教学内容

  本课是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整理和复习。教材对“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安排了四项内容:第一、写出20以内的退位减法所有算式;第二: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算式,并在整理中发现横着、竖着观察及得数的规律;第三、根据自己的发现重新制作出退位减法表;第四、复习算法,运用减法表。为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我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和评价联系方式,有个人评价、四人小组评价,并针对学生在课堂的表现,及时进行表扬。

  2、教学重点

  使学生发现20以内退位减法表中算式的排列规律,正确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3、教学难点

  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归纳和整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20以内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理解,能熟练、准确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运用知识的`过程,体验分类整理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发现规律的能力和总结整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的逻辑美,培养学生在活动中互相合作,发展合作精神,体验探索的乐趣。

  五、教具准备:

  智慧教室平台、希沃系统、PPT、优教信使班班通、互动答题器、磁铁算式卡片45张、20以内退位减法表12张、学生写算式磁铁卡片每份25张,47份共1175张、作业纸47份。

  六、教学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数学王国中本单元知识的重要性以及小精灵的到来并发出挑战,这样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入,符合学生喜欢动画、卡通的实际,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出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保证新授课有充足的时间,达到不喧宾夺主但又事半功倍的效果。

  【设计意图】以数学王国及小精灵的出现,形式新颖,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再到小精灵和学生们进行挑战,不仅能够回顾本单元旧知识,还能让学生们更专注,激发了学生们的求真、获胜的心理。

  2、迎接挑战,整理算式

  ⑴挑战一:写算式。

  以小精灵之间对话的微课形式出示写算式的挑战要求,学生注意力集中听小精灵的对话,生怕一不小心就听漏了一句。形式简洁,表达明了、清晰,吸引学生的注意。

  挑战中小精灵2分钟时间写8个算式的设计,是根据教师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设定的,2分钟内写出8个算式是学生们都能做到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第一关的挑战中真切的获胜。

  在“一2班队”粘贴糖葫芦作为奖励的做法,让学生初步体验成功的喜悦,为后面的挑战提供持续的动力和冲劲。

  【设计意图】把“写算式”设计为挑战一,目的是帮助学生通过写算式环节,回顾本单元所学的算式,明确知道20以内退位减法算式的特征,为接下来的“报算式”环节提供铺垫。

  ⑵挑战二:报算式。

  教师手里拿着小精灵们写好的算式卡片在学生面前晃过,让学生意识到小精灵们写了好多算式,都迫不急待的想和小精灵们比比,这时“挑战二:比一比,谁写的算式最多”的出现,符合了学生急切比较、想要获胜的心情。

  学生争先恐后,纷纷举手报自己写的算式,老师随意粘贴在黑板上。这样设计是为之后算式卡片由“乱→有序、整齐”进一步加强了需要整理的意识和思维过程。

  学生可能漏报和重复报的情况。出现漏报时,老师提示学生再找,并适时给予补充;出现重复报时,教师裁判“一2班队”因为重复,挑战失败。教师在“小精灵队”粘贴糖葫芦作为奖励;最后教师故意留一道算式不报、不粘贴。

  【设计意图】与小精灵比赛谁写的算式多,创设一个学生与小精灵争相比较、表现的学习模式:看得准、我敢比、我会说。这样的一个竞争模式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式特别有意义和有学习效应。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活跃课堂氛围;在“小精灵队”粘贴糖葫芦,与“一2班队”抗衡,强化比赛的激烈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最后教师故意留一道算式不粘贴的设计,还为“整理算式”环节埋下伏笔。

  ⑶挑战三:整理算式

  ①集体整理,形成减法表

  黑板上随意粘贴的算式卡片给“整理算式”提供了必要的整理需求。让学生表达自己想到的整理方法(说清三点:第一、先看被减数或是减数;第二、再看减数或是被减数;第二、排列方向是横着排或是竖着排。如:先把被减数都是11的算式放在一起,再看减数,减数从小到大竖着排)。

  紧接着让其上台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整理被减数是11的算式,并对着已整理好的算式重述整理方法,其他学生看整理,听方法。教师接着提问“接下来该怎么整理?”并让两位学生上台整理被减数是12的算式并描述方法;“再怎么整理?”让两位学生上台整理13的算式;两位学生整理被减数是14和15的算式;两位学生整理剩下的被减数是16、17和18的算式。

  上台整理的过程中学生发现少了一个算式,教师马上询问怎么办?学生回答可以补充,教师现场补充书写卡片,交给学生粘贴。最后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整理完成。

  【设计意图】根据经验,学生有能力按一定的方法整理黑板上的“乱”算式,教师组织学生分步骤、按顺序上台整理。当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展现在学生面前,一定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成功体验,为孩子学习数学提供持续的动力。

  “挑战三”中精心设计“漏卡片”环节,一个巧妙的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为学生“合作整理”时出现缺卡片现象提供解决策略,还让学生明白“有错就改,有漏就补”的成长道理。

  ②合作整理,自制减法表

  教师提问是否还有其他的整理方法,根据经验及对学情的了解,学生能发现不同与黑板呈现的整理方法,教师对学生能想出不同的方法进行表扬,并组织学生选择其中一种方法,4人小组合作整理,看哪个小组整理得快。(在学生小组合作期间,老师巡视,用平板拍摄学生整理过程,同屏展示)

  整理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学生汇报其整理方法及制作出的退位减法表,教师用平板展示之前拍摄的小组相对应的减法表。

  汇报结束后,教师适时道出第二小组的整理方法和书上一模一样。并请学生打开数学书24页,把书上的减法表补充完整。我们整理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算式,这颗糖葫芦奖给大家!(在“一2班队”粘贴糖葫芦作为奖励)

  【设计意图】本环节,制作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是本节课的难点内容,也是本节课的高潮。学生从集体整理到小组合作,再到回归书本,紧扣书本内容,让学生经历整理全过程。不仅呈现学生整理的思维过程,还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会整理方法,培养动手能力,体验分类整理的数学思想。

  ⑷挑战四:运用减法表

  第一关: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教师在黑板上的减法表中随机点三道算式,学生说答案和计算方法,复习破十法、想加法算减法、连减法三种算法。

  教师继续在减法表中随机点几道算式,全班作答。

  再请一位同学连续答一组题(教师在减法表中指13-5=?13-6=?13-7=?13-8=?13-9=?学生能快速说出答案)。教师及时提问:算得这么快,你是怎么算的?有什么秘密?学生描述规律,教师适机表扬其在减法表中发现的第四种算法。

  【设计意图】运用减法表第一关的设计,先让学生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帮助学生加深对20以内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理解,熟练准确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再有意选择一横或一列算式进行计算,从减法表中发现第四种计算方法(多1少1),使学生初步感知被减数、减数、差之间的相互关系,体会数学的逻辑美,培养学生探索的兴趣。

  第二关:不用计算,你能完成蛋糕的制作吗?

  屏幕显示“蛋糕”,第一层14-5=9,第二层14-6=8,第三层是14-7=?A.6;B.7;C.8

  学生使用优教信使班班通的答题器进行作答,老师通过“答题结果”的功能现场统计学生答题情况。

  屏幕显示:()-()=(),第四层应该填什么算式?请用答题器抢答,开始--

  学生抢答。请抢中的同学作答。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本节课的第二个高潮,学生通过一节课多个挑战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整理和复习的要点。在运用减法表第一关的基础上,学生有意关注减法表中的规律。第二关的设计,帮助学生巩固减法表中“多1少1”的规律。运用优教信使班班通的答题器进行互动,让所有的同学都参与到活动中来,既动了手指输入答案也动脑子去思考信息,又能产出成果。

  第三关:卡片接力

  屏幕显示11-2=?13-4=?教师使用优教信使班班通技术中“随机选人”的功能,点名学生回答。并道出这些算式的差都是9,可以用“=”连接。

  15-6=?教师使用班班通技术中“趣味选人”的功能,点名学生回答。

  接着提问:在20以内的退位减法你还能找到差是9的算式吗?请学生填写在作业纸作答。作答完成后汇报结果。教师根据学生作答情况粘贴算式卡片,卡片颜色与黑板上20以内退位减法表不同。

  教师继续提问:这些算式其实在20以内退位减法表中都有,你能找到它吗?让学生上台将这些算式卡片粘贴进减法表中,学生马上发现这些卡片都在最边,斜着看正好是一条线,并得出原来斜着看,表格里面的算式差都是相同的这个规律。

  师:同学们,20以内退位减法表里还藏着许多秘密呢,留给你们下课后继续思考。这节课上到这,下课!

  【设计意图】一节整理复习课完成,学生从一个热情高的教学环节静下来,让学生在作业纸上写出差是9的算式,发现算式在表格中都是斜着排列的,揭示了更多的规律,深化减法表的运用。还激发学生继续探索减法表的兴趣。让数学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数学单元复习教案14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找到数学问题,能够利用题目中的条件提出数学问题。

  2.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简单的推理判断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上一节复习课,看看哪一位小朋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强。

  二、基本训练。

  列式计算。

  3与6的和是多少? 3比6少多少?

  仔细审题,集体列式口答。

  三、复习。

  1、“期末复习”第16题。

  (1)出示第16题,说一说这道题已知什么?为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说为什么用乘法算?你是怎样想的?

  (求3人浇多少棵,也就是3个4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3)学生集体口答书中的三个问题。

  2、“期末复习”第17题。

  (1)出示第17题,提问:图中有哪些商品?它们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元?

  (2)你能解决书中所提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答书中第1~4个问题,集体交流说说想法和算法。

  (3)选出你喜欢的两件玩具。算一算买这两件玩具一共要多少元?(学生独立解答,小组内交流)

  (4)根据这道题所给的条件,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分组讨论,集体交流时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3、“期末复习”第18题。

  (1)出示第18题图,提问:图中有哪些商品?它们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元?

  (2)你能解决收中所提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答书中所提的3个问题,集体交流时说说想法和算法。

  (3)根据这道题所给的条件,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分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时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4、“期末复习”第19题。

  (1)出示第19题,看图说一说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图中告诉我们“小松鼠采了5个椰子,小猴采的比小松鼠的4倍多一些,5倍少一些”需要解决的是“猴子最少采了多少个,最多采了多少个”)

  (2)提问:“小猴采的比小松鼠的4倍多一些,5倍少一些。是什么意思?你会解答吗?”

  (3)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数学单元复习教案15

  【教材内容】

  人教课标版教材一年级上册总复习(p116~121)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共分五个部分:20以内的数,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图形,认识钟表,用数学。

  【教材分析】

  “20以内的数“的复习。重点是20以内数的顺序,数的序数的含义以及组成。“20以内数的组成”重点是使学生熟练掌握11~20各数是由1个10和几个1组成的。

  “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的复习。重点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每一个计算问题,学生应能根据已学知识,迅速、准确地判断出怎样计算,并很快说出得数,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认识图形”的复习。重点是让学生能够形成对四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表象,并能辨认这些图形。

  “认识钟表”的复习。一方面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另一方面,通过练习看接近整时的钟面,使学生进一步说出大约是几时。

  “用数学”的复习。

  重在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合理利用各种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编排特点】

  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如把数概念、计算和用数学分别集中起来复习。这样好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学期分散学习的各部分知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重、难点】

  重点:复习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难点: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建议】

  这部分内容可用4课时左右进行。教师可以结合本班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如平时教学中发现学生掌握得不牢固的部分要重点复习,对于有困难的学生要重点给予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