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时间:2022-12-23 17:01:33 教案 我要投稿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古诗;

  2、学会12个生字,理解本课生词;

  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鼓励学生努力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华山)、小黑板、录音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谈话:

  小朋友看过动画片《宝莲灯》吗?

  小沉香劈开大山,救出了自己的妈妈,还记得这座大山叫什么吗?

  板:华山

  2、 说一说华山的特点:(高)

  板:(简笔画)

  (二)初读课文:

  1、 自由轻声:

  要求:

  (1)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

  (2)读通每句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3)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 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登华山 山路远 远近 近山 腰间

  艰难 情不自禁 吟诵

  3、 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4、 过渡:让我们一起来爬一次华山,看看到底有多高

  (三)精读全文

  1、第一自然段:

  出示图一:

  (1)什么时间,谁去干什么?

  (2)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3)师引说:

  第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介绍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

  2、第二自然段:

  (1)老师有首诗就是介绍了华山

  出示:

  只有天在上,

  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

  回首白云低。

  自由读,指读,齐读

  (2)师边画边述:

  (3)小孩儿跟先生就是沿着这条山路爬上山顶的。

  (4)爬这样的山路感觉怎么样?

  ①理解:“艰难”

  指名读,读出“山高路险”

  ②指导朗读第一句

  (5)为什么爬华山如此艰难?(高)

  (6)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

  带着问题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有关句子

  (7)出示图二:

  让我们一起跟他们到华山顶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

  (8)学习第四、五句

  (9)指名读

  (10)说一说句子意思

  (11)动手比划一下“山腰间”

  (12)与小朋友一起将句子用间笔画来体现

  (13)讨论:

  ①白云不是在天上,这儿为什么写在山腰间?

  ②白云画在山的什么位置?

  (14)看到这样的景色,你会用一句什么话来评价华山?

  “啊,华山真高哇!”

  指名读,齐读

  (15)如果你在华山顶上,你想说什么?做什么?

  (16)小朋友们都忍不住了,这就叫“情不自禁”

  出示“情不自禁”,指名读

  (17)这个小孩儿跟你们一样也情不自禁了,吟诵起了一首小诗

  板:(完整课题)咏

  读题

  这首诗的意思就蕴藏在课文中,你能找到吗?

  (18)交流

  (19)出示相应的两句句子

  (20)师读诗,生接句

  (21)指名读诗

  (22)点拨

  举头——抬头回首——回头

  (23)要求给诗句配上动作读一读,背一背

  3、第三自然段:

  (1)这首诗吟诵得怎么样?听后你会怎么说,怎么做?

  (2)这个老先生的反应跟大家一样

  边读边配动作朗读第三自然段

  4、第四自然段:

  (1) 这个小孩儿真不简单,谁来介绍一下他是谁?

  (2)为什么要用“才”七岁,(年纪小)

  (3)这样的好诗竟然是一个刚7岁的寇准吟诵的'

  你知道他怎么吟诵出来的吗?

  (认真学习语文)

  (4)小朋友们想向寇准学些什么?

  (5) 师小结:

  寇准能吟诵出这样的好诗,全是他平时认真学习语文的结果,我们班小朋友也应向寇准那样从小学好语文,长大后用好语文。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让我们跟小孩儿和先生再去华山看一看

  ,22咏华山

  只有天在上,除了蓝天,远远近近

  更无山与齐。的山都在华山脚下。

  举头红日近,太阳显得那么近,山

  回首白云低。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五)学习生字

  1、 认读生字、正音、质疑

  2、 给生字找朋友

  3、 分析字形

  沿:右半部分,上边是“”,不是“几”

  近:先写“斤”,再写“辶”,第二笔是竖撇

  与:熟字去偏旁记忆,“写”去掉“冖”

  齐:撇捺要伸展

  4、 描红、临写

  (六)课外练习:

  设计意图:

  《咏华山》是“文藏诗”的一篇课文,也就是把一首诗包含在一个小故事中,而故事本身就是对“诗”的意境的启发。

  1、围绕诗展开讨论.学习。

  古诗是全文内容所在,先出示古诗设疑,围绕古诗学习课文,展开讨论。

  2、借助文来解诗。

  诗句蕴藏的意境就在文中,通过阅读课文绘制简笔画,简明.形象化古诗。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它有着一种全新的课型——文包诗,即把一首古诗包含在一个小故事里,而故事本身就是对诗的意境的阐发。

  本课教学要求主要有: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同时认识1个偏旁。

  (3)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4)能识字,会写字,能朗读,这才具备了阅读的基本条件,先要跨进门槛,而后才能登堂入室。所以识字、写字、读书无疑成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当然也是这课的教学重点。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激发阅读情趣在低年级是多么的重要。因此,低年级阅读必须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开始,要想方设法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必要时也可适当为他们提供一些背景知识,帮助他们建立新旧知识联系。在新课伊始,就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爬过哪些山,留下什么印象或感觉,然后运用多媒体播放华山风光镜头,引发学生的向往与遐想。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古代有个7岁的小男孩,不但登上华山还念出一首赞美华山的诗呢!这样,学生便可带者急于知道详情的强烈愿望进入阅读。

  课文第二自然段写孩子吟诗赞华山,成为全文的重点,也是难点。作者写孩子和先生登山情景,紧扣一个“高”字依次展开,先以“艰难地爬”暗示华山的陡峭高峻,次以两个感叹号渲染华山的陡峭高峻,再以具体描写展现华山的陡峭高峻。华山巍巍,耸入云霄,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华山如此的壮观非凡?完全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生动形象的画面如实地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让学生观察那悬崖峭壁上那条飘带似的山道,学生自然能体会到爬山之艰难。让学生欣赏那美丽的山顶景观,随机飘出相对应的语言文字。让课文语言在孩子头脑中变成美丽的风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孩子们设身处地把自己当成文中的小孩,去登山,去读课文,同时助以表情动作来看蓝天,看群山,看太阳,看白云,体会文中人物观察角度的变化和不同的感受,使学生获得最真切的体验。

  人们说:情动于中而发于外。面对如此峻峭雄奇、壮观非凡的华山,孩子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赞。“情不自禁”这一成语十分切合此时、此境、此情。但这词很难说清,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当自己获得成功时,情不自禁地说……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

  2、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片,把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3、朗读词串,积累词汇,了解春天景物的特点,感受春天景色的美好

  教材分析

  重点

  认识本课的生字,并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

  难点

  诵读中体会春色美景。

  教具

  生词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出示词语————出示在图中相应的事物旁)

  1、春姑娘是位神奇的魔法师,她能把大自然打扮得非常美丽,你看(课件出示春光融融,鸟语花香的春景图)

  2、谁能告诉老师和同学们,你从图中的哪些景物中找到了春天?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在景物旁出示词语。

  春风(1)注音“春”的.读音,谁能读准它?指名读、齐读。

  (2)春风跟其他季节的风有什么区别呢?

  (出示)春风像

  (3)真好!那我们一起把这轻柔的春风读一读。

  春雨(1)齐读词语两遍。

  (2)春雨有是什么样的?

  (3)出示春雨像,像,又像。

  同桌讨论,指名读。

  (4)通过课外阅读,你知道哪些有关春雨的诗句?

  (5)有感情读一读词。

  柳树(1)注意两个生字的声母,谁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2)看,在春风吹拂下,柳树在干什么?真像什么?

  出示春风一吹,柳树。指名读。

  嫩芽(1)注意“嫩”的声母和韵母,谁能读准它?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请小朋友们再仔细看一看图,找一哪些是嫩芽呀!

  (3)“嫩芽”是什么样儿的?

  (4)看来大家都明白了,齐读这个词。

  小草(1)读准“草”的声母,一齐读两遍。

  (2)你们看到小弟弟在干什么?它为什么要这么拼命往外钻呢?

  (3)说的真棒!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词。

  布谷(1)齐读词语。

  (2)它是什么样的?它是怎样叫的?你能学一学吗?

  (3)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布谷”的叫声吧。

  (4)初夏时,“布谷”常昼夜不停地叫,它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杜鹃“。布谷能吃许多害虫,我们可要保护它。

  燕子(1)小燕子穿什么衣服呀?

  (2)你对小燕子有什么了解?

  (3)齐读词语两遍。

  梨花、杏花、桃花

  (1)把这些花儿的名字读准,指读,齐读。

  (2)你是怎样辨认它们的?

  (3)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些美丽的花是怎样开放的?

  (4)除了上面这些花外,还有哪些花也是春天开放的?

  (5)齐读三个词语。

  二、图文结合,巩固词义

  1、请同学们打开书,借助拼音读课文。注意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2、采用图文结合方式,将词语和图画对位。将12个词语的卡片分给学生,老师点出课件上某个景物,拿相应词卡的学生上来,带领同学们齐读词语两遍。

  3、班一起读12个词语。

  三、齐读词语,体会特征

  1、读词串,说一说每一组词串与春天的什么有关?

  2、除此之外,你在春天里,还观察到过什么?

  作业布置

  1、抄写词语,并家听。

  2、诵读词语。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3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绳子,两条绿线内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4个偏旁。

  2、借助插图,理解本课词语,了解一些运动知识,积累词汇。

  3、教育学生从小热爱体育运动,树立为国争光的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认识本课所有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在田字格内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词串,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热爱。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词卡、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读准生字的字音,“篮”是边音。指名读、齐读。

  (2)介绍一点相关的篮球知识。

  足球

  (1)读准“足”的声母,是平舌音,齐读。

  竞走

  (1)读准生字的字音,“竞”是后鼻音,“走”是平舌音。

  (2)什么是“竞走”呢?“竞”表示比赛的意思,那么“竞走”就是什么?

  跳高、跳远

  (2)“高”的'反义词是什么?“远”的呢?它们都是速度为主,是径赛。

  铁饼、铅球、标枪

  (1)自读词语,把生字字音读准,尤其是“饼”、“枪”都是后鼻音。

  (2)指读、开火车读、齐读。

  (3)这三种是田赛项目,是以力为主的体育项目,属于田赛。

  游泳、射击、登山

  四、教学生字

  1、今天,我们学习4个生字,还要学习它们的偏旁。

  2、“竞”:是立字头,怎样记住“竞”呢?你能用它扩词吗?

  “跳”:是足字旁,跟“足”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想一想有“足”,跟有什么有关呢?

  “远”:是走之儿,分三笔写成。“泳”:跟水有关,想一想,还有什么三点水旁的字?注意右边“永”的笔顺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绿线内的12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鲁班爱观察、善联想、能创造的优秀品质和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第四自然段。

  教学具准备和辅助活动:投影、生字卡片。

  主要板书:

  26.鲁班和橹板

  看竹篙撑吃力

  盯想鸭子蹼、拨水轻快

  (有什么办法)

  圆形

  找削橹板扁形省力快

  作业安排和设计:

  课内:抄写生字、口述故事。

  课外: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鲁班

  介绍鲁班。

  2.继续板书:和橹板(领读,指插图):那人是艄公,手上握的就是橹板。

  二.初读课文

  1.这是一个什么故事。学生自由读课文。

  2.再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看哪写词语的意思你已经理解了。

  3.重点指导理解:吃力、对岸、盯着、扑通、安。

  4.认读要求只识不写的字词。

  5.各自试读课文。

  三.指导写字。

  力岸已经盯

  四.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3.写字。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认读字词。

  2.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

  (1)鲁班造的橹板是什么样子的?它有什么好处?

  结合插图指名口述本自然段的内容。

  (2)他怎么想到造橹板的?

  a.指名读第一、二段。讨论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b.指名读第三、第四自然段,想想:鲁班怎么想到橹板的样式的?哪几个词告诉我们他看得很认真?

  2.师范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小结:橹板的名称就是这么来的.。

  3.练习概括各自然段所写的内容。

  轻轻读课文,想想:各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坐船—想—看鸭子拨水—做橹板—后人称呼)

  4,练习口述《鲁班和橹板》的故事。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口述故事。

  3.学习生字词,想办法记住它们。

  第三课时

  一.指名认读生字词

  出示卡片,指名认读。

  二.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程度

  1.理解“吃力“的意思。找出课文中哪个句子、告诉我们用竹篙撑船十分吃力。

  2.指名做“盯”的动作。用简笔画画出河两岸,要求指出“对岸”。“老艄公拿去安在船尾”,把“安”换个说法,怎么说?演示动作。

  三.各自想办法记住生字

  指名学生说说各字的记法。

  着重指导“安”的写法。

  四.总结谈话

  1.鲁班怎么发明橹板的?

  2.讲述故事《锯子是怎样发明的》

  五.作业

  抄写生字。

  (二)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2、指导学习第1-3自然段。

  教学教程:

  一、揭示课题

  1、你听爷爷奶奶讲过鲁班的故事吗?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3、认读生字:鲁、板。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读全文,要求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

  2、认读文中18个生字。

  3、认读出现的生字词。

  4、用手势告诉教师有几处自然段。

  三、读文、探究、巩固识字。

  1、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

  (2)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3)再读读。

  (4)巩固识字。

  2、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

  (2)指导读好问句。

  (3)做动作理解“盯”,“默默”。

  (4)巩固识字。

  3、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读。

  (2)出示课件:

  (3)巩固识字。

  四、布置作业:

  五、小结

  六、教学后记:圆和园会混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2、指导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鲁班看到艄公用竹篙撑船十分吃力就想,有什么好办法能让人们驾驶起来感到省力呢?接着课文的第3自然段写鲁班看到鸭子用脚蹼拨水,这和鲁班找到好办法有什么关系呢?

  二、继续读文、巩固识字

  1、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想想截的是什么?

  (2)再读读,画一画鲁班制作的工具。

  (3)课件出示,学生观察“鲁板”,说一说样子。

  (4)齐读这自然段的最后一句。

  (5)巩固识字。

  2、学习第3自然段。

  (1)齐读。

  (2)说说你读了这个故事后的启示。

  三、指导书写

  1、自学生字的写法。

  2、交流并质疑。

  3、示范、指导。

  4、描红、临写。

  四、小结

  五、教学后记:

  学生学会了只有动脑筋才能解决问题。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的一、二两句。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的一、二两句。认识到长辈为抚养我们成长所付出的艰辛、劳苦,懂得要尊重、关心长辈,不要让长辈为我们操心。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让学生感悟课文语言,内化课文语言。

  2.理解第二自然段的对话。

  3.学习在田字格里正确、端正地书写生字,认识新偏旁,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教学准备:

  1.课文的录音磁带。

  2.生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启动情感,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在刚才背的儿歌和唱的歌中,我们都提到了同一个熟悉的人,那就是自己的(师点板书,生齐说:奶奶)奶奶,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朱老师也有。来,挥挥小手,朝奶奶亲热地打声招呼吧!

  2.请学生用亲热的声音呼唤“奶奶”。

  3.师:看来大家都很喜欢自己的奶奶。课文中也有一位非常喜欢奶奶的小朋友。他说呀,他奶奶给他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一头白发。(出示奶奶头像图贴。)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故事(边揭题边范读:“奶奶的白发”)。

  (1)指名读;(2)齐读。

  (设计意图:所教课文是《奶奶的白发》,因此,在此时通过让学生跟奶奶亲热地打招呼,能勾起学生对奶奶的熟悉感、亲切劲,乃至一种莫名的冲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步感知,质疑探求。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若有疑问,可在听完朗读后提出。

  2.学生纷纷质疑。

  3.小结:瞧,我们的小朋友多聪明、多会学习,一下子就提了好多问题。别急,待会儿我们通过学课文一个一个地来解决,好吗?(生:好。)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学生是独立的个体,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如在听完故事后,我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性,积极、主动向老师提问。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更为自由、舒展的平台。)

  (三)充分诵读,巧破疑难。

  1.导读第一段。

  (1)学生充分地、自由地读第一自然段。

  (2)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名学生读第一自然段。

  (3)巧解“好奇”。

  ①示范演“好奇”的样子。

  ②询问过渡:“好奇”的样子看到了吗?明白了吗?

  ③指名上台表演。

  师:A.哎,看他刚才把眉头都皱起来了,这好奇的样子还真像。

  B.瞧,小朋友刚才这一脸不明白的、奇怪的样子,可好奇啦!

  ④学生齐演。

  2.导读第二自然段的一、二两句。

  (1)过渡:那奶奶听了我的话后,她又是怎么说的呢?

  (2)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3)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名学生读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4)指导看图(实物投射教学插图):看哪,这个奶奶说话的时候表情、动作是怎样的?

  (5)学生自由学着样子准备表演。

  (6)指名上台表演。

  (7)妙破难句“一半……一半……”。

  ①师边贴边述,变换句意,降低难度。“哎,对呀,奶奶怎么会说她的这一头白发有的……有的……”

  ②实事求是,唤起众生疑难,引起共鸣和关注:“我不明白(作举手状),你明白吗?那你呢?你呢……”

  ③引导学生说说平时奶奶都是怎样关心他们,为他们操心的?

  根据学生回答强化奶奶的“辛苦”、“操心”、“操劳”、“劳累”、“忙”。

  ④小结:

  A.是呀,奶奶为你们都操碎了心。看!奶奶的这一头黑发就是这样为你、为你、为你们才变白的。所以,奶奶笑着说:(点着板书前半句)“这白发一半是你给的。”你们明白了吗?(明白)那你呢?你呢?

  B.知道吗?(点着板书后半句,同思共解)在爸爸小的时候,奶奶也是这样关心他,为他操心!

  (8)过渡:那么当奶奶说,她的这一头白发有的是你给的时候,你的心情怎样呢?

  (询问众生,引起共鸣,营造氛围。)

  (9)指名多人读下一句话。

  (设计意图:这里我摒弃了以前那种追求整齐划一、寻找统一结论和标准答案的“告之”教学,而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例举谈论中思考、感悟。教育不是告诉,也不是外塑,孩子们的心灵世界是自我建构和生成的。)

  (四)以讲代背,自然内化。

  1.小朋友,现在我们来讲一讲这个关于《奶奶的白发》的故事,好吗?

  2.学生自由练习。

  3.指名上台讲演。

  (设计意图:通过自读欣赏、听读欣赏、用眼观察、身心一体地多感官参与,语音、语意、图像、情感、观念等要素融合,帮助学生感受、积累语言,创设机会让学生运用语言、表现语言,在形象生动的情境中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地完成背诵积累的任务。)

  (五)识写生字,探究入微。

  1.出示所写生字:指、半、给(读准字音)。

  2.指名口头扩词。

  3.自学课文后笔顺。

  4.书上田字格中描红,描好观察:怎样写才能写得漂亮?

  5.当“小老师”当堂交流。

  6.习字册上练习书写。

  (设计意图:在“读帖”、“描红”、“仿影”和“临帖”的系列过程中,再次让学生从认识和操作上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并获得进一步的深化。为此,写字教学中要坚持既动“口”,又动“手”,更动“脑”的“三动”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字字入心”。)

  (六)走进文本,充分体验情感

  A.扣词品读,感知文本

  学习第一自然段

  过渡:课文第一自然段有一个词写到了奶奶的白发,请轻轻打开课文读一读,找一找。

  1.生自由地读第一自然段。

  2.指名汇报:雪白雪白(板书)

  (1)指名读词,相机评价。

  (2)指导读词:读这个词,你好像看到了像什么一样的白色?

  你能读出来吗?通过评价激励朗读,体悟词意:很白很白,全白了。

  3.师:奶奶的头发真白呀!那文中“我”的头发呢?

  (1)指名汇报,相机出示:黑黑的。

  看一看,你们的头发是什么颜色的?(出示词语:黑的、黑黑的)

  这两个词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2)通过评价,指导读出黑得发亮的感觉。特别特别黑叫黑黑的,特别特别红叫什么?特别特别蓝呢?特别特别亮呢?特别特别白呢?(出示:白白的雪白的)这两个词又有什么不同之处?(雪白的:像雪一样白。)那雪白雪白的呢?(更白了,一根黑发都找不到。)这个词应该怎么读?

  4.引读:“我”的头发——奶奶的头发——

  (1)师:这一比呀,我们发现祖孙俩头发的差别真是太大了!看到这满头白发,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对啊,这也是文中的小朋友想问他奶奶的问题。小朋友是怎么问的?请你们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好奇地问)

  难怪文中的“我”觉得很奇怪,想不明白,却又很想知道为什么,这就是“好奇”。(课件显示变色字体)好奇什么意思?你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吗?可以加上表情和动作。我们一起用好奇的语气读一读这句话。(齐读)

  (2)有什么让你也觉得好奇的事吗?指名结合生活实际说,师相机引导。

  (3)对这些充满好奇的事儿,我们该怎么办?(交流,小结:不懂就问、仔细观察、看书、上网查资料……)

  (4)文中的小孙孙“我”跟你们一样,对不明白的事儿充满了好奇,谁来学着小孙孙好奇地问一问?(指名读,适时评价,相机指导加上表情、动作等。)

  B.巧破疑难,升华情感

  为什么我的头发黑黑的,奶奶的头发是雪白雪白的呢?你能从第二自然段中找出问题的答案吗?自由朗读第二段。

  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让我们来听听奶奶是怎么说的?

  1.师范读:奶奶笑着说:“这白发,一半……,一半……。”

  2.听了奶奶的话,你明白了什么?(指名交流)板书:一半……一半……

  3.想一想,你奶奶平时为你做了哪些事?

  小组交流一下。

  创设情境:(音乐起)让我们把时光的镜头拉回到三十多年前,年轻时的奶奶的头发是什么颜色?【乌黑乌黑】

  是的,那时候,奶奶的头发也是黑黑的。后来,爸爸出生了,奶奶【每天】......,奶奶一天天把爸爸抚养长大,煮饭、洗衣、上班、干活,还要操心爸爸的身体和学习、工作和家庭。渐渐......长大了,........花白了。渐渐地,奶奶的头上有了白发。后来,.....出生,......我又出生了,奶奶又在忙些什么呢?【又每天】......,渐渐......长大了,.........雪白雪白。(flash演示)(指名说,适时评价:奶奶真辛苦)(所以说:“这头发一半是你给的”,同样,在你爸爸小的时候你奶奶也是这样为你爸爸操心的,你奶奶为你爸爸操了哪些心你知道吗?所以说:“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

  4.一天天、一年年,奶奶的头发越来越白,最后变得雪白雪白的了。怪不得奶奶会说:这白发,一半……,一半……。(引读)看到这满头白发,你有什么想对你们的奶奶说的吗?

  5.奶奶真了不起,为了两代人的成长操了这么多心,忙白了头发,真辛苦!可奶奶的心里难过吗?(不难过)你能从那个词里读出来?

  (指名回答:笑着说)就请你笑着读一读吧。(再指名读,评价)

  6.虽是辛苦的,却是快乐的,奶奶对爸爸和我的爱是无私的,这恩情比海还要深,比山还要高,这就是“情深似海、恩重如山”。(齐读)

  7.听了奶奶的话,我——,没有——。(引读)

  奶奶抚养了你们的爸爸和你们两代人,头发都忙白了,但是奶奶的心里却很高兴,因为你们的爸爸有出息了,你们也在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懂事,奶奶们觉得很欣慰,很知足,所以她——。谁能将奶奶的这句话读给我们听听,可以加上动作和表情。

  我们明白了奶奶这句话的意思,课文中的小孙子听明白奶奶的话了吗?你怎么知道的?(他低下了头,没有吭声)你知道这个时候小孙子在想什么吗?于是他才会说:“(引读:奶奶,要是我——这白发——)

  此时,我低下头,一句话都没有说,我可能在想些什么呢?(引导说话)

  8.看到为爸爸和我忙白了头发的奶奶,我的心里很难过。奶奶发现了,连忙说:“怎么啦?……?……,奶奶……。”(引读)

  9.此时,我抬起头,望着奶奶的白发,说了什么?

  (1)指名说,评价:多懂事的小孙孙!

  (2)指导朗读,适时评价。(表情,动作等)

  (3)引导齐读:我抬起头,望着奶奶的白发,心疼地说——

  10.时光不会倒流,奶奶的白发也不会再变黑了,但看到小孙孙如此懂事,奶奶是快乐的,是幸福的,出示:奶奶抚摸着我的头,笑了。

  (1)引读

  (2)指名读,适时评价。

  (3)这是充满爱的抚摸,这是洋溢着幸福的笑。让我们一起读:奶奶……,笑了。

  11.这是多么幸福的时刻,孩子们,你们又想为你们的奶奶做些什么呢?(引导说话,酌情表扬和评价)孩子们,听了你们的诉说,老师不禁想到了我的奶奶,可惜她已经离开了人世。老师真的很羡慕你们还能有好多好多和奶奶在一起的幸福时光,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学会关爱奶奶,不再让奶奶操心,好吗?

  12.分角色朗读,重温爱的故事。

  这是一个幸福的故事,这是一个爱的故事。让我们伴着音乐的`旋律,再次走进这爱的故事吧!女生读提示语部分,男生读小孙孙的话,老师读奶奶的话。(音乐起,分角色朗读)

  谁能用文中的话来回答我,为什么奶奶的头发是雪白雪白的呢?(奶奶笑着说:“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这句话什么意思?

  13.倡导争议,深化理解

  你们说这头发能不能变黑?

  奶奶的年纪大了,头发不会变黑了,这是自然规律,即使我们不让奶奶操心,奶奶的头发也不会变黑,但是我们可以怎么做?

  师小结:我们虽然不能让奶奶的头发变黑,但我们可以做一些事使奶奶高兴快乐,心情好,俗话说的好:笑一笑,十年少

  14.升华亲情,滋育心根

  (七)总结:

  小朋友们,你们一天天长大,你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却在一天天地老去,长辈们操劳一辈子,为的都是你们,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多体谅他们,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少让他们操心,让他们拥有一个快快乐乐的晚年。

  (设计意图:在以“读”为本的基础上有所“思”、有所“悟”,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感受语言的魅力”、“明白朴实的道理”、“提升阅读的乐趣”。)

  教学反思

  今天,我上完了《奶奶的白发》,有遗憾,有兴奋,有感动,静下来反思时,发现我的课堂中需要完善的地方太多了,包括自己意识到的,没有意识到的。《奶奶的白发》主要写了奶奶和孙子之间的一段对话,表现了两代人之间的亲情。要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到老一辈为后辈人付出的艰辛、劳苦,懂得要尊敬长辈,不要让长辈为我们操心。

  难点是理解奶奶说的一句话“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含义。教参中也明确要求“要让学生在动情的朗读中积淀语感,增强情感体验。”

  让孩子们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反角色朗读,懂得要尊敬长辈,不要让长辈为我们操心是本课的重点。

  教师的引导,一直都是课堂的关键,因为学生的生活体验并非一个问题扔下去就会有丰富的生活联想,尤其是一年级的孩子,完全要靠教师创设一个真实的情境,要引导学生走进情境,说出心里话。

  在这个环节中,我一是表现得不够自信——相信学生能行,急于帮学生总结答案,学生说的机会不多,二是对于课堂中生成的教学资源不能很好的把握,当学生答到“雪白雪白是比雪还要白”时,应相机往下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比雪还要白是怎样的,而我却忽略了这个很好的资源。

  第二,这篇课文可以用表演的方式来再现课文内容,教学也注意了这一点,例如让学生表演读,加表情读,但引导的不够恰当,在读奶奶的话时,学生始终读得比较地生硬,其中有个女孩子读得很棒,无论是表情,语气都恰到好处,应该让她到前面来面对所有孩子师范读,让其他孩子去模仿读,不仅模仿读的语气还有读的表情、动作。

  另外读的形式列举出来很多,但是没有很好的交差利用,导致孩子们失去了读的兴趣,需要不断地磨练。也忽视了文本的完整性、扩展性,如果能利用好文中的插图,图文对照,创造想象,真的做到活化课文的语言,那么学生的表达能力就得到了真正的发展。只有吸引了孩子的所有注意,让他们的思维跟着老师转,老师主导,学生主体,多方位地为读做准备,才能使孩子更好地理解课文,更轻松地学习。

  短短的40分钟,让我成长了很多,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是一种挑战,做一名合格的优秀教师是一种更高的挑战,我希望我的课堂能够使语文教学变得更加精彩!也希望我的课堂能够使孩子们学得快乐,学得丰满,我想这需要我更多的努力和更多的学习。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6

  一、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想不想听?(师讲课文故事)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题目叫《世界多美呀》。(板贴课题)

  2.谁能把课题读一读?(“世”这个翘舌音读得真准)还有谁想试试?能读得更美些吗?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

  1.“世界真美呀”这句话是谁说的?就让我们随着小鸡一起去感受这美丽、美好、美妙的世界吧。翻开书,自由读课文。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老师把生字宝宝请了出来,看看你们认识吗?(开火车读)

  dūnfūyīnchénɡjījītāhūjiǔlìzhàn

  蹲孵茵澄叽鸡它乎久丽站

  3.把生字放到词语中,还能读准吗?谁来读。

  蹲着孵小鸡很久美丽站了起来

  黄乎乎绿茵茵蓝湛湛碧澄澄

  (能坚持读完,这就是勇气,你再来读一遍。/不错,也能正确地读出来,大家一起读。)

  4.谁愿意把这个童话故事读给我们大家听一听?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5.齐读。纠正读音。

  第一自然段:读得又正确又流利。第一句话特别难读,我们大家一起来试试。(注意停顿)

  第二自然段:儿化音:蛋壳儿

  第三自然段:最后三个字都读轻声,慢慢站了起来。

  三、整体感知课文线索

  1.课文读到这,你能用上第二行词来说小鸡是怎么认识这个世界的?

  黄乎乎绿茵茵蓝湛湛碧澄澄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为什么小鸡一开始认为整个世界都是黄色的呢?齐读第一自然段。

  2.指名答。

  3.出示:整个世界都是黄色的呀!

  4.在蛋壳里睡了很多天的小鸡终于醒来了,可是看到的四周全是黄乎乎的,如果你是这只小鸡,这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指名说)(不高兴、失望、难过、吃惊)带着这种情绪读这句话。

  5.是啊,都睡了20多天,多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呀,可是看到的只有黄色。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小鸡的心情读读这个句子。

  6.过渡:世界真的像小鸡想的那样吗?看看我们的校园,想想我们家乡柳州的山、水、公园,谁来告诉这只小鸡世界是怎么样的?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过渡:听了同学们的介绍,睡醒的小鸡宝宝可着急了,他多想马上就出来呀!于是,他开始干什么了?

  2.出示:它啄呀啄呀,啄了很久,才啄出一个小小的洞眼。

  (1)指名读这句话,想想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汇报。

  a.“啄了很久”:你知道“很久”有多久吗?老师课前查了资料,小鸡啄蛋壳整整啄了两天呢!

  b.师:把你的小手当作小鸡嫩嫩的小尖嘴来啄啄蛋壳。小鸡,使劲!再用力些!你的小尖嘴什么感觉?(疼了,你再接着啄。)(累了,你来)把蛋壳啄破容易吗?

  c.在长长的两天时间里,小鸡就是这样不停地啄呀啄呀,才啄出一个小小的洞眼。来读一读。

  d.个别读句子。(我看到了一只坚持不懈的小鸡/你是一只有恒心/不轻易放弃的小鸡)齐读句子。

  3.小鸡从这个小小的洞眼里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世界?让我们也去瞧一瞧!

  (1)(播放动画:洞眼里展示出蓝湛湛的天空、绿茵茵的树木、碧澄澄的小河。)

  小鸡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呢?找一找书上是怎么写的?指名说。

  (2)板书:蓝湛湛绿茵茵碧澄澄

  (3)看看这三个词,你发现了什么?(都是表示颜色的词;后两个字相同)

  (4)(遮住叠词)问:如果我去掉后面的两个字,也是表示颜色的词,用在句子中好吗?

  (5):用上这样的词,我们能感到天空很蓝很蓝就像大海一样,树木很绿很绿就像小草一样茂盛,小河很清很清一眼就能看到底。

  (6)让我们美美地把这些词读一读。

  (7)我们和小鸡一起从小小的洞眼里看到了(指着图)天空是——的,树木是——的,小河是——的,你觉得美吗?

  (8)出示句子:它看见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

  谁来美美地读读这个句子?指名读。(从你的朗读中我感觉你真的看到了那蓝天、绿树、碧水/听了他的.朗读,我感觉天更蓝了,树更绿了,水更清了。)让我们向他那样读。齐读。

  4.小朋友,小鸡从小小的洞眼里只看到了蓝天、绿树、小河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板书:“……”)

  5.世界是五彩缤纷的,小鸡还会从洞眼里看到什么呢,你能用上像“蓝湛湛”、“绿茵茵”这样的词说一说吗?

  出示:它看见()是()的。学生练说。(3、4个人说)

  6.对啊,其实大自然的美无处不在。小鸡奋力啄开洞眼,总算从洞眼里看到了外面的世界,真为它感到高兴!让我们拿起书齐读第二小节,一起欣赏这美丽的世界。

  六、指导写字

  1..在题目中隐藏着两个新偏旁,你们知道在哪吗?(田字头、羊字头)齐读。

  2..这个“界”字,你们打算怎么记住它呢?

  预设:

  生:界字上面是个田字,中间是个人字,一撇和一竖。

  师:这个方法真科学。伸出手来,我们一起写。(师板书,生书空)

  3.这个“美”字,你们又是怎么记的呢?

  预设:

  生:美字上面是个羊字头,个大字。

  师:利用部件来记,是个好办法。

  师:要写好这个字,又应该注意些什么?

  生:羊字头的竖不出头。

  师:是啊,这羊很谦让,当他做羊字头时就会把尾巴收起来让出地方给下面的字。

  师:这个“美”字的横很多,看看哪一横最长?(第三横)一起写“美”字。

  师:美字可以组成什么词?相机板:美丽、美好、美妙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7

  教学设想

  《识字1》是《国标本(苏)语文》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它以词串识字的形式出现,围绕“春天”这个主题勾画出了一幅春光旖旎、鸟语花香的春景图。全文共12个词语,分为四组,每一横行又从“气象”、“草木”、“动物”、“花朵”不同的方面揭示了春天的特征。所以教学时我们不能为了识字而识字,要通过朗读、想像去体会、感悟,要让学生由词语想到具体的事物,由词串想到特写的画面,由整篇课文想到春天特有的场景,要让学生在脑海中留下一组关于“春天”词语的记忆板块,为今后的阅读和写作做必要的储备。所以,识字和记忆词串应该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词串识字都有押韵合辙的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由此,“以读为本,读中感悟”成为本课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理解、感悟语言,从单个词儿的认读,到每行词串的连读,最后词串成文的诵读,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反复诵读中,读出词语间的停顿和整个词串的诵读节奏,掌握诵读的技巧,为今后诵读诗歌奠定了基础。

  另外,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把生活带进了课堂,使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与生活经验和抽象的词儿融合在一起,一边诵读,一边产生与词语相对应的图像,既有利于学生理解词义,又训练了语言。学生们虽然对独立的词儿理解增多了,但像没组装的机器零件,只有把它们组合起来,才能发挥真正作用,所以,在教学中,我充分挖掘词与词之间的间歇、空白,引导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想像进行补充和扩展。在学生们的相互讨论中,原本貌似独立,实际具有相似关系的词语整合成一个“春天”的模块,在进行反复诵读、积极记忆后,一幅鲜活的“春天”画面就以模块形式建构、存储于学生脑海中,为学生日后激活、选择、匹配、重组相似模块提供了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而本课集中学写带“木”的字串,意在让小学生感悟一点汉字文化,培养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汉字文化的热情,为今后学习汉字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过程

  —、课件导入,激趣学文

  送走了冬爷爷,我们迎未了美丽的春姑娘(课件出示春意融融、鸟语花香的春景图)。你看,春姑娘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她把大自然打扮得多美呀!看,一群小朋友到田野找春天来啦!

  二、联系画面,整体感知

  1.结合课件画面,播放歌曲《找春天》。

  2.学生交流,从哪些地方找到了春天?

  随机出示:课文四组词串。

  3.借助拼音,学生自由练读。

  4.指名练读,正音。(逐个词儿读,词串连起来读。)

  [借助画画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词串模块,使抽象的词儿和形象的事物整合在一起。]

  三、逐行认读,深入感悟

  1.让学生思考。

  (1)春天的风吹在身上是怎样的感觉?

  (2)你知道春天的雨是怎样的吗?点击“春雨”处,让学生们体会春雨细细的,像牛毛一样。

  (3)出示“春天春风春雨”

  谁来读好这一行词?

  你是怎么想的?你好像看见了什么?(春天到了,我好像感觉到了春风暖暖地吹在身上,舒服极了,又好像看到细细的春雨正在绵绵地下着,万物都在迅速地生长。)

  [让学生一边读,一边去想与这个词语相对应的事物图像,可以把表面上孤立的图像整合为一体,在他们的头脑中建构、存储起日后解决问题时能迅速激活、选择、匹配、重组的模块。]

  指名读,师点拨,注意停顿和整个词串的诵读节奏。

  2.师:春天的柳树、小草、嫩芽是;怎样的呢?小朋友昨天已经跟他们交上了朋友,有的小朋友用手轻轻地摸了他们,有的小朋友在草地上打了个滚,有的小朋友还和他们说说话呢!

  (1)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朋友呢?在学生介绍时伺机逐个点击“柳树、小苹、嫩芽”,多媒体展现春天柳叶吐翠,小草茵茵,嫩芽破上而出的镜头。

  (2)小朋友这么喜欢自己的朋友?那你能读好它们的名字吗?

  (3)击出“柳树小草嫩芽”一行词语。

  指名读,师评: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柳条垂在河面上,风儿一吹,河水漾起了层层波纹……你们呢?

  3.(1)点击“布谷鸟”,展现布谷鸟在田间边飞边鸣的镜头,同时讲述布谷鸟的传说。再逐个点击燕子飞行、蜜蜂采蜜的画面。

  师画外音:燕子、布谷给我们带来了春的.喜讯,连小蜜蜂也嗡嗡地赶来,在花丛中忙着采蜜呢!一派热闹的景象。

  (2)谁来招呼这些可爱的小家伙。

  (3)春天还会有哪些动物呢?

  [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动物这一模块进行补充和扩展。从而加深对春天的感性认识。]

  4.(1)小蜜蜂为什么这么高兴?(点击蜜蜂在花丛中飞行采蜜的特写近镜头)

  (2)让我们做个深呼吸,扇动翅膀,跟着蜜蜂,一起到花的海洋里去邀游吧!(录像展示“花的世界”,其中有梨花、杏花、桃花。)

  [伴随着生动活泼的画面,孩子们挥动着双手学着蜜蜂在教室内自由跑动,既带来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同时又达到了做课间操的效果,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

  (3)在花的海洋中,你最喜欢什么花?为什么?

  (学生小组交流后集体汇报,教师随机点击“梨花”、“杏花”、“桃花”的多媒体画面。)

  (4)点击出“梨花杏花桃花”

  指名读,学生评价。

  四、熟读成诵,记忆积累

  师:春天在哪里?春姑娘悄悄告诉小朋友:春天在校园里,在小河边,在枝头上,在田野中,春天就在小朋友的眼睛里。课文中的这些词儿连起来读就像一首小诗、赶快读读,把春天的美读出来吧。

  1.练习朗读

  (1)自己练读。

  (2)把春天的美读给小组里其他同学听。

  (3)交流:怎样读得美?教给方法(边读边在脑中放电影)。

  2.学习背诵

  春天不光留在小朋友的眼睛里,它还应该深深地印在小朋友的脑海里,我们来比一比,谁最有本事把这些词儿都记下来。

  (1)小组交流,讨论最佳记忆方法。

  (2)大组汇报交流。(a、词串记忆法,如“春——”“——花”;b、归类记忆法;c、画面记忆法等)

  [记忆法是学生的智力因素之一,而死记硬背是培养不出记忆能力的,小学时期是学生记忆的黄金阶段,只有让他们领悟、掌握灵活多样的记忆方法,才是行之有效的。]

  五、认识偏旁,学习生字

  1.认识木字旁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偏旁,想不想和他交朋友?

  板书“木”,知道他的名字吗?

  2.文中有哪些字是带“木”的?(树、杏、梨)

  它们为什么都有个“木”?以前学过带“木”的字吗?

  [把相同偏旁的字组成字串学习,以便学生理解和记忆,同时也让学生从中领悟形声字构字的巧妙,感受汉字的结构美,培养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能力。]

  学写“树、杏、梨”

  (1)比较三个带“木”的字有何异同?(位置不同,形体也发生变化。)

  (2)同桌说说这三个字中你会写了哪个?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

  (3)全班交流。

  (4)指导书写。

  (5)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写字姿势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8

  本课是一种新的课型——“文包诗”。课文叙述了寇准跟先生登华山时咏诗赞华山的事,描绘了华山的雄伟壮丽,也赞扬了寇准的聪明、有才华。

  全文共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孩子和先生登华山。第二自然段写孩子吟诗赞华山。第三自然段写孩子得到了先生的夸奖。第四自然段交待了孩子的姓名和年龄。课文的重点是第二自然段。

  课文以讲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地引出了古诗,并提供了与诗紧密相关的背景知识,创作本诗时的具体情境和作者情况。课文配有插图,再现了华山的壮丽景色,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课文和古诗,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

  一、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今天,咱们继续学习第25课 咏华山 (和老师一起写课题)齐读课题。

  2、复习生字词:上节课,我们借助拼音,熟读了课文,认识了课文中的生字。这些生字词,你还能响亮地叫出它们的名字吗?(开火车读,齐读)出示词语

  3、 回忆课文大意:上节课,我们通过读课文,知道是谁咏华山的? (板书:蔻准)过渡:今天,咱们就跟着寇准一起去登华山,看看华山上是什么样的景象,好吗?

  二、精读二——四自然段

  1、 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小朋友轻声读第二自然段,看看华山上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

  读后问:你觉得华山怎么样?(板书:高) 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华山的高?

  A:出示:啊!华山真高哇!指导读好这句话。 (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华山的高来。)

  出示华山图:看,这就是华山,有12公里长,800层楼那么高。看了这么高的华山,相信这句话现在你一定能读好!谁来读?(你读得真好,把华山读得那么高!)

  B: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这么长的路,这么高的.山,爬上去一定非常(吃力、困难、累、不容易……)书中用了一个词,写出了这种感受,就是(艰难)指导读好这个词。读得真好,奖励你把这句话完整地读一读。

  (指导读好这句话)(你把登山的辛苦都读出来了,真棒!)

  (你们真会读书,从登山的艰难感受到了华山的高。)

  C: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相机提问:蓝天在哪儿?远远近近的山在哪儿?为什么远远近近的山都到了脚下?

  指导读好这句话。(他读得怎么样?谁来和他比比?)

  D: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相机提问:平时看到的太阳在什么地方?太阳怎么会显得那么近?

  我们平时看白云在哪儿?现在白云在哪儿?

  指导读好这句话。

  (2)小朋友们都很会读书,很会动脑筋,从这些语句感受到了华山的高大。其实这些也就是蔻准登上华山山顶之后看到的景色。我们把它连起来读一读好吗?

  出示: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啊!华山真高哇!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a、自由练习读;b、指名读;c、齐读。

  (3) 读得真好!奖励你们看几幅华山的风景图。(展示图片)

  看到这些美丽的华山图,我看到许多小朋友都不由自主地发出了赞叹声,这就是情不自禁啊!

  看完后,你想怎么样来赞美华山?(啊!华山真 !)

  (4)看到华山这么高,这么美,小朋友们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这些感叹。寇准看到这么高、这么美的华山后,心情非常激动,再夜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情不自禁地赞美起华山来。但他赞美华山的话不是“啊,华山真美啊!”,也不是“华山真高哇!”。而是一首诗(出示图、文):“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教师范读,学生闭起眼睛仔细听,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 让你想到前面课文中的哪句话?(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时,想到了哪一句?(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什么叫“举头”?什么叫“回首”?谁来表演一下?

  这首诗和前面的课文,都让我们感觉到,华山真(高)啊!谁愿意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可以加上动作。

  (配乐读诗,指导读出韵味。)

  过渡:你觉得这首诗写得怎样?寇准的先生是怎么说的?

  三、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齐读第三段,重点指导读好“好诗!好诗!”。 (谁能加上动作呢?先生会做些什么动作?)

  2、最让人佩服的是寇准写这首诗时才(七岁)。小小年纪就能写出这么好的诗,你想对寇准说些什么?

  3、齐读三、四自然段,把对寇准的敬佩之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四、总结全文,朗读全文

  刚才,我们一起去登华山,欣赏了华山的高与美,还学会了一首赞美华山的诗,收获真不小!最后,让我们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再一次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配乐朗读全文)

  五、课外延伸

  华山的高和美,让寇准小小年纪就写出了这么一首有名的诗。我国的许多名山大川,都给诗人不少灵感,比如说,杜甫登泰山后,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佳句,苏轼看到庐山的千姿百态,发出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慨。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山的诗呢?回去找一找,读一读,背一背,我们下节课交流。

  六、学习生字

  1、出示:齐 与

  2、想想怎么记住这两个字。

  3、指导书写。师范写、生描红、临写

  4、反馈评价。

  【教后反思】:

  这一堂课,我坚持以人为本,使教育过程中的各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合作,形成完美的教学生态,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激励、自我成长、自我发展。纵观这堂课的过程,我有以下四点感受:

  一、 尊重学生

  教师不仅要把孩子看成是受教育的对象,更应该把孩子看成是有生命尊严的生命个体。本堂课中,我用平和的态度积极地看待每一个学生,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当学生表现出色时,真诚的表扬让他们心花怒放,如“你也读出来了,老师眼前仿佛真的出现了很多很多的山。”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殷切的鼓励使他们信心倍增,“你能再试一试吗?”

  “你很含蓄,要是声音再响一点,那就更好了!”他自始至终的微笑和恰如其分的赞语,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了足够的安全感。他尊重孩子们享受平等的权利、需要表达的权利,甚至犯错误的权利。老师真诚的笑容,信任的眼神,鼓励的话语,已深深地感染了学生,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欲望。在这样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孩子们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尊重,他们的情绪高涨,思维活跃,畅所欲言,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得好:“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尊重是教育者对学生崇高而理智的爱,因此,让尊重更多地出现在我们的课堂中吧,不要让呵斥与冷脸扼杀了学生思维的萌芽,要知道,戴着镣铐的双脚永远也跳不出优美的舞蹈!

  二、 正面引导

  教师在课堂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主导作用。很多时,我们重视了“主”而忽视了“导”。“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之。”学生在学习时,必定要将学与思结合起来,这样才会学有所得。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启发、诱导,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励学生自主思考,达到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目的。

  三、主动参与

  在这堂课中,学生在老师的积极引导下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他们共同讨论如何画画,一起学习朗读课文,不仅评价同学的朗读,也大胆评价老师的吟诵,最后主动实践边读边想的朗读方法。所有的这些都表明,在和谐课堂中,学生已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的个性也在课堂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9

  教学目标:

  1、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认识动物,了解动物。

  2、在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通过活动,增强学生保护珍稀动物、有益动物的意识。

  活动准备:

  1、一些动物头饰以及动物图片。

  2、《动物表演》片段、《全球濒危动物》视频。

  3、课前培养一名“动物饲养员”、一名“鹦鹉小姐”以及熊猫、猴子、孔雀表演者。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今天老师见到你们真高兴,想去玩吗?(想)那就走吧!

  1、看录像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这些动物你们平时都在什么地方见到?(动物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漫游动物王国。(板书课题)

  二、试一试

  把没耳朵的小猪、没尾巴的小狐狸、没脚的小鸭子和没鸡冠小公鸡图片贴在黑板上,指名贴补。其他同学在老师发的纸上画。

  三、动物表演

  (师退场,“动物饲养员”上场)

  1、饲养员介绍大熊猫

  放音乐,大熊猫带领大家做健康操

  2、猴哥迫不及待上台

  3、饲养员介绍“孔雀公主”

  放音乐,“孔雀公主”在音乐声中跳起了舞蹈。

  4、动物们向小朋友挑战。(漂亮的鹦鹉小姐登场)

  四、答博士问

  1、小博士: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投影:蝙蝠)

  引出问题:蝙蝠是人类的'老师,还有那些动物也是人类的老师呢?

  2、小博士采访:

  3、小博士:你们人类对动物的了解真多,连我这个小博士都要向你们学习了,愿我们永远都是好朋友今天真是一次愉快的采访,小朋友再见哦!

  五、找食物

  师:小动物们俄了吗?快过来准备吃食物吧!

  学生戴上头饰开始找食物。

  师:小动物们吃饱了该回家了。

  六、延伸

  1、小动物们可爱吗?可是你们知道吗?这些野生动物越来越少,有的已经濒临灭绝。

  2、出示相关投影、视频,此时你想说什么?

  3、让学生说保护动物的公益用语。

  七、活动总结。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0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

  2、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片,把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3、朗读词串,积累词汇,了解春天景物的特点,感受春天景色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认识本课的生字,并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

  教具准备:

  录音机、词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出示词语----出示在图中相应的事物旁)

  2、谁能告诉老师和同学们,你从图中的哪些景物中找到了春天?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在景物旁出示词语。 春风

  三、齐读词语,体会特征

  1、读词串,说一说每一组词串与春天的什么有关?

  2、除此之外,你在春天里,还观察到过什么?

  教学后记: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1

  一、复习导入

  (一)词语复习

  师:小朋友,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可爱的春笋。(齐读课题)还和一些生字娃娃交上了朋友,让我们来和它们打个招呼吧。先在心里读一读。(出示词卡)

  师:我的火车就要开。

  1、冲破泥土

  2、掀翻石块

  3、裹着

  4、迎着(后鼻音到位)

  师:迎字的后鼻音,你读得很到位!

  师:读这两个词语的时候,要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

  生:“着”是轻声。

  师:你还知道哪些词语,以“着”结尾也读轻声?

  生:跳着,笑着,跑着,哭着,叫着……

  师:原来以“着”结尾读轻声的词,好多都是表示动作的词呢。

  5、生长

  师:“生长”的“长”啊,可是一个多音字,它还读?

  生:“chang”

  师:给“chang”组组词呢?

  生:日子一长,很长……(若有学生说“经chang”)

  师:“经常”的“常”可不是这个“长”哦!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词语。

  (二)听句练习

  师:小朋友们学得真不错,让我们再来练练小耳朵。仔细听好啦!

  1、冬天,笋娃娃在泥土里睡大觉。(三遍)

  师:哪个认真听的小朋友想来试着说一说?(3个—齐说)

  二、新授

  (一)第一小节

  预设一:

  师:转眼间,春天来了,沉睡了一个冬天的笋娃娃们该醒了。请小朋友们打开语文书,自己读一读第一小节,找一找是谁唤醒了笋娃娃?

  生:是春雷唤醒了笋娃娃。

  师:[出示“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谁来读?(2个——齐读)

  预设二:

  师:小朋友,“唤醒”是什么意思?你能给它换个词语吗?

  生:叫醒。

  师:小朋友,平时爸爸妈妈是怎样叫醒你的呀?

  生:XX,快醒醒,该起床了啊!

  师:那你能来学着春雷公公的样子来唤醒小春笋吗?

  生:小春笋,快醒醒,你已经睡了一个冬天了,该醒醒啦。

  生:小春笋,你快醒醒,该长大啦!

  师:是啊,小春笋该醒来啦!

  生:小春笋,春天来啦,天气变暖和了,花开了,鸟儿回来了,你赶快醒来吧!不要再睡啦!

  师:春雷公公呼唤得多急切呀!谁来读好这句话,来唤醒小春笋?(3个——齐读)

  多么响亮的呼唤啊!

  多么急切的呼唤啊!

  多么清脆的呼唤声啊!一起来唤醒春笋!

  预设三:

  师:在春雷的'呼唤声中,春笋娃娃张开了眼睛!它们是怎么做的?自己再读读第一小节。

  生: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小朋友,你们觉得春笋娃娃要从地里冒出来,容易吗?

  生:不容易。

  师:再读读这句话,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春笋要冒出地面很不容易,为什么?

  生:冲破泥土,掀翻石块。

  生:泥土很厚,石块很重,要冲破泥土,掀翻石块要花很多力气的。

  师:多累啊!

  生:冲破泥土,泥土很厚的,要花很多力气呢!

  师:要费多大劲啊!还有谁来说?

  生:掀翻石块,石块很重的,弄不好还会压伤了自己。

  师:是啊,笋娃娃要从地里冒出来,必须冲破泥土,掀翻石块。多不容易。

  师:谁愿意做一做笋娃娃,来冲破泥土,掀翻石块,冒出地面?(3个——齐读)

  评:这个笋娃娃的力气真大。(站)

  评:你冲的速度可真快!(站)

  评:我听出来了,你冲破的可是厚厚的泥土啊!(站)

  评:你掀翻的可是重重的石块啊!(站)

  评:你可使出了吃奶的劲啊!(站)

  评:你真是冲破了重重困难,才冒出地面啊!(站)

  师:(指着站着的同学)就这样,小春笋不断从地里冒出来,这儿一个,那儿一个,争先恐后。小春笋们一起破土而出吧!一起读!

  师:这群笋娃娃,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你觉得它们怎么样?

  生:我觉得它们很勇敢。

  生:我觉得它们很坚强。

  生:我觉得它们不怕困难。

  生:我觉得它们的力气很大。

  师:是啊,笋娃娃多勇敢啊,它们 。

  笋娃娃多坚强啊,它们。

  笋娃娃不怕困难,它们。

  师:你能试着背一背第一小节吗?[出示:“一声春雷,()了春笋。它们()泥土,掀翻石块,(

  )从地里()出来。”]

  师:加大难度,咱们一起来。

  (二)第二小节

  预设一:

  师:小春笋冒出来了,它们长什么样呢?自己读读第二小节,再仔细看看19页的图,你能帮小春笋做个自我介绍吗?先读一读再同桌说一说。

  师:小春笋长什么样?

  生:我裹着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

  师:你真是一个嫩生生的笋娃娃。你来读一读这句话。[出示“春笋……娃娃。”]

  生:我的脑袋尖尖的,摸上去毛毛的。

  师:你是一个可爱的笋娃娃。也请你来读一读。

  生:我的外衣是浅褐色的,一层层的,有很多。

  师:而且每件衣服之间都贴得怎么样?(紧紧的)这就叫“裹着”。让我们一起来读好。

  预设二:

  师:在这美好的春天,可爱的笋娃娃,你们又会看到什么呢?

  生:我会看到小燕子从南方回来了,还叽叽喳喳地唱歌呢!

  生:我会看到小花盛开了,五颜六色的,非常好看。

  师: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我很高兴。

  师:请你来高兴地读一读。

  生:我还会看到天空下起了细细的春雨呢!

  师:雨点打在你身上,你觉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很舒服。

  师:那你来美美地读一读吧!

  生:我会看到小树发芽了,小草也变绿了!

  师: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我很快乐。

  师:请你快乐地读一读。

  师:是啊,春天的风那么轻柔,春天的阳光那么温暖,春天的雨水那么滋润,花开了,草绿了,春笋娃娃长得多欢啊,它们——

  。(3个——齐读)

  师:俗话说“雨后春笋节节高”。你看,在春风春雨的滋润下,春笋—— ,

  [出示]能读好这两句话吗?

  生读

  师:他读得怎么样?谁来评一评?

  生:声音不够响亮。

  生:他没有读出春笋一节比一节高的感觉。

  师:你来试试!

  师:听出来了,你这个春笋娃娃长得高,长得快,长得欢。让我们向他一样来读好这两句话。

  师:来,可爱的小春笋,让我们迎着阳光,快乐地成长吧!一起来读好这篇课文。

  (三)课外延伸

  师:嫩生生的小春笋最后长成了又高又壮的竹子,真不简单,此时,你想对春笋说些什么呢?

  生:小春笋,你真勇敢,你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不怕困难,长得这么高。

  生:小春笋,你真勇敢,我要向你学习,不怕困难。

  师:李老师希望我们一(1)班的小朋友都能像小春笋一样,不怕困难,努力向上。

  (四)生字教学

  破 迎 再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1、送动物回家的形式把图画与拼音音节连接起来,复习汉语拼音,增长动物知识,激发学生主动练习的兴趣;

  2、通过读拼音识字,同时巩固拼音和字词,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3、能按照动物的生活环境和习性,说出完整的句子。

  教学重点:

  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练习说完整的话。

  教具:

  动物头饰、录音、词卡、挂图

  教学内容和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小朋友们,今天有5位动物朋友来我们一(3)班,要和你们交朋友、玩耍,你们欢迎吗?

  2、(5位戴头饰的小朋友上台)现在小动物们已经来了,你们想和哪个小动物玩?准备怎样玩?(唱歌、跳舞、交谈)

  3、(音乐声中)小朋友和某一小动物或唱歌、或跳舞、或交谈。

  过渡:刚才老师看你们和小动物们在一起玩得可真开心,想不想把你新交的动物朋友介绍给大家?

  二、教学字词句

  1、学生自己介绍:我刚才是和()玩的,因为()。

  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下列词语。(出示词卡)

  (1)蜜蜂:

  谁来做小蜜蜂读一读?(指明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蜂”后鼻音)----一起读“翁嗡翁,我是一只小蜜蜂。”

  (2)松鼠:

  谁来给大家提个醒?(读准平舌音、翘舌音)

  请小松鼠来作个自我介绍

  (3)马:

  你为什么和马教朋友?你了解马儿了吗?来向在座各位作个介绍。想读的一起读。

  (4)北极熊:

  请北极熊地朋友来介绍介绍北极熊。谁来补充?

  请北极熊的朋友一起读!

  (5)燕子:

  指名读。谁来介绍一下燕子(歌曲《小燕子》)

  3、去拼音开火车读词语。

  三、创设情境,练说句子。

  过渡:看来小朋友们真的和5位小动物交上了朋友了。现在呀你们的朋友碰到了困难。故事:昨天,有一位老巫婆把正在玩耍的小松鼠、小燕子、小北极熊、马、小蜜蜂装进了一个神奇的口袋,想带回家,正好被老师看见了,老师把这口袋夺了回来。把小动物们放了出来,想送它们回家,可是老巫婆念了咒语。这个咒语只有我们一(3)班的和这些小动物交上朋友的小朋友才能解开,只有你们才能把它们送回家。听到这儿,你此时此刻迫不及待地想干什么了?(把它们送回家)

  1、出示例句:松鼠住在树林里。

  请生读,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

  2、依次出示图片:蜜蜂、马、燕子、北极熊。进行说话练习。

  3、小朋友都知道他们的家在哪儿了,现在你能从图上找到它们的'家并把它们送回家吗?

  (1)出示动物的家的图。

  (2)逐一认识小动物的家。

  (3)请学生把戴着头饰的小动物送回家。(贴上头饰和词卡)

  (4)小动物们得到你们的帮助,可开心了,不停地说“谢谢”。

  (5)再看图,你能给图取个好听的名字吗?

  4、才你们用自己的爱心和慧心。帮助了有困难的小动物,小动物们呀把你的事迹在动物王国、植物王国等地方传扬开了:现在还有许多被巫婆魔口袋关着的小动物、小植物等着你们解救呢!请你们把它们送回家呢。愿意再做拯救大使吗?

  5、出示口袋让学生摸(动物、植物)

  角色迁移,我是xx,谁来把我送回家?

  生:xx。xx地方是你的家。

  四、复习巩固

  1、小动物们都回家了。多快乐呀!为了让更多的小动物、小植物找到家,让我们一起来编首儿歌帮帮它们吧!

  2、齐背《家》

  3、学生自由编儿歌。

  4、指名说,评议。

  五、迁移练习。

  1、听故事,《粗心的邮递员》。

  故事:小猫咪是一位刚参加工作的邮递员。他工作挺认真的,可就是太粗心了。这不他今天背着邮袋,骑着摩托车一溜烟似的冲了出去,他把小兔的信放在了山顶上,把青蛙的信放在屋檐下,把小鸟的信放在河岸上,把袋鼠的信放到南极。

  2、动物们能收到信吗?为什么?

  3、请你去帮帮小猫咪重新送一下信好吗?(请学生表演)

  六、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3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能够读准字音,学会前音不拖,词儿连读,字正腔圆。重点理解“艄公、撑船、脚蹼”。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做到读通句子,理解句意。

  3、了解课文大致内容,知道鲁班是怎样发明橹板的,感受鲁班爱观察、善思考、勤实践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第四自然段。

  教学准备:

  投影、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游戏:看图猜人物

  (1)中国古代有一个伟大发明家,受亭子的启发发明了伞;看到树叶的锯齿、虫子的利牙联想发明了锯子。

  (2)(出示锯、墨斗、曲尺等工具)他一生还发明了许多工具,让人们工作、劳动起来更加省力。猜猜他是谁?

  读读他的名字“鲁班”(词儿连读、读准边音)他就是人们常说木匠的祖师。

  2、(出示:橹板),这里有个词读音和“鲁班”有些相似。(第三声读饱满)

  看看偏旁,观字形明意思,橹板可能是什么做的?(正确,橹板是一种木头做的工具。谁来读读书中的'这句话)

  出示:人们把这种摇船的工具叫做“橹板”。指名读

  评价:读书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句子的意思,橹板是用来干什么的(手指“摇船”)再读读(指名读)评价:我听明白了,橹板是一种摇船的工具。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3、(鲁班和橹板)齐读课题

  鲁班和橹板有什么关系?把书打开,听老师讲故事。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双手捧书,书外斜)

  2、同学们听得仔细,看得认真。让我们自己也来读读这个故事吧!

  学生自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词儿连读不拖音、连词成句读通顺)

  3、故事读完了,你知道鲁班和橹板有什么关系?(鲁班发明了橹板)

  4、鲁班是怎样发明橹板的?让我们再次走进故事,细细地读一读,想一想。

  三、细读课文

  1、鲁班是怎么想起来发明橹板的呢?个别读第一自然段。

  ■读得好,听出来了,老艄公(老船工)用竹篙撑船船很吃力。我们来感受一下。

  读得不好,注意读清楚:鲁班看到谁在干什么?(个别再读)

  ■点拨

  竹篙读读这个词——竹篙,看看字形就知道竹篙是什么做的?篙上面的竹字头表示……,下面表示读音。竹篙就是用竹竿做的撑船工具。

  用竹篙撑船看“撑”字,左边是一只手(要用力),右边是手掌的掌(伸出右手),两只手握紧竹篙,用力抵到河底,用这个力量让船向前走。你们试着用手掌撑着桌子,让自己身体离开板凳撑一撑。什么感觉? (费力、很用力)老艄公撑一下,船向前走一点,

  ■难怪,老艄公用竹篙撑船……。(读词:十分吃力)等把船撑到……满头大汗(指着三点水,两个字里都有三点水,汗水真不少啊!)。

  用你的朗读让我们看到老艄公吃力撑船的画面。指名读。男生读。

  2、看到这些,鲁班想——(引读)

  (1)个别读——“有什么好办法……省力呢?”

  ■嗯,鲁班正在思考呢,读出了一种疑惑。

  ■注意这里还有一个小问号,鲁班正在思考呢。范读,再读读。个别读

  (2)鲁班想得很投入,引读“两眼盯着”?

  ——生:一直地看

  “盯”的左边一个“目”旁,右边就是一个形象的“钉子”。视线像被钉子钉在了船上,眼睛眨都不眨,……你能学学鲁班此时的神情吗?(生模仿……)

  师点评:瞧,眼睛眨都不眨,而且还微微皱着眉头,就带着这样的神情读——---生:“有什么好办法……”

  (注意点拨:是在心里“默默地想”啊,轻轻地,再读——)

  听出来了,鲁班想找一个好办法,让人们驾驶起来更加省力

  3、正在鲁班想的入神时,鲁班又看见……

  ■(图片)齐读课文

  一群可爱的鸭子游过来,它们轻快地向前滑行。

  ■滑行,有水滑溜溜,滑冰,滑水,又轻又快地游过。靠什么?(出示脚蹼图)瞧,这就是鸭子的脚蹼,它们的脚趾间是有一层薄薄的皮膜连着的。

  难怪鸭子能——(手指着引读)轻快地向前滑行。

  ■带着你的理解,再读读这句话。(女生读:只见它们——滑行。)

  4、鲁班出神地想着,

  “出神”,就是第二自然段说到的两眼——盯着,默默地——想,发愣的样子。

  忽然眼睛一亮,他……(想出办法来了)

  读(有了灵感,再读)

  ■鲁班是怎么做的?个别读读第四小节。

  ■边读边画(一人读、一人协助老师画)

  学生指图解释:削、上半截、下半截

  削:用刀斜着把木棍削细,削薄。

  ■再读,把鲁班制作鲁班的过程读清楚。

  5、橹板的效果怎样?(齐读)

  我仿佛听到了艄公爷爷的笑声,男生读。省力就是……(吃力的反义词)女生也来开心的读一读。

  比较着读。

  6、鲁班为人们发明出了这么省力的工具,所以(读第5节)。用鲁班的名字命名(橹板)

  四、指导写字

  1、手指操

  2、写字要求

  3、(出示:已)

  “已”字就像一个趴着的娃娃,脑袋小小,身体长长,小手伸出来。

  (范写)横折收收紧,竖弯钩伸伸长,竖弯钩里藏小圆。

  4、(出示:安)

  “安”字一个女子住在房子里,安定舒适,好像我们能干的妈妈。

  (范写)女字长横稍稍拉长,像妈妈有力的臂膀托起我们的家。

  5、(出示:等)

  “等”古时候就是将官署里的竹简放整齐。(范写)竹字头两边不相同,左小右大。横画距相等,竖钩稍右偏。

  板书设计:

  鲁班和橹板

  看竹篙撑吃力

  盯想鸭子蹼、拨水轻快

  (有什么办法)

  圆形

  找削橹板扁形省力快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4

  一、教学要求。

  1、使学生知道乌鸦用什么方法(怎样)喝到水的。教育学生遇到困难要多动脑筋,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办法来解决。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乌鸦、喝水、口渴、到处、看见、瓶子、怎么办、找”等词语。区别“渴、喝”的字形和字义,会用“看见”练习说话。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二、教法特点。

  1、从课后的训练题入手,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重点部分。在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后,就用课后的训练题1揭示教学目标,重点学习课文第二、四小节。

  2、把字、词、句的理解与有感情朗读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理解,指导朗读,读出语气。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训练读,在读中加深理解。

  3、有目的运用电教手段,突破难点,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加强训练。

  4、背诵课文的训练层次清楚。从看投影背诵到看板书的词语背诵到独立背诵,由形象到抽象;从一节一节背诵到全体背诵,由个别到全体。这样训练扎实到位。

  三、本课建议安排三教时。

  四、教学主要步骤。

  (一)看图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投影片,问:图上画了什么鸟?

  2、教学生字“乌鸦”。

  3、乌鸦要干什么?教学生字“喝”。

  (1)“喝”为什么是口字旁?

  (2)右下部分看笔顺指导书空。

  3、齐读课题。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学生提出的问题听课文录音。

  2、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

  (2)给每小节编号;

  (3)指名读,每人读一节,正音。

  3、乌鸦喝到水了吗?

  (三)教学第一节。

  1、指名读。思考:乌鸦为什么到处找水?

  2、教学生字“渴”。

  (1)读准字音;

  (2)为什么是“氵”旁?

  (3)读卡片,分清“渴”和“喝”。

  3、轻声读第一句。问:乌鸦口渴得怎么样?从哪个词看乌鸦口非常渴?

  4、教学生字“找”。

  (1)读准翘舌音;

  (2)谁找什么?

  5、指导读第一节。小结。

  (四)教学第二至四节。

  1、出示投影片。(书上图1和图3)

  (1)问:乌鸦到处找水,找到了吗?喝着了吗?

  (2)师:瓶子里有水,乌鸦开始为什么喝不着?后来,它想了什么办法才喝到水的呢?(不要回答。)

  2、课文哪一节写乌鸦找到了水却没喝着?学第二节。

  (1)听录音,看第二节,有几句话?

  (2)指名每人读一句,思考:哪一句写乌鸦找到了水?

  (3)出示第一句。

  ①教学生字“瓶”,读准后鼻音;

  ②乌鸦找到了水,心情怎么样?它会想些什么?

  ③朗读第一句,读出高兴的语气。

  (4)指名读第二句。

  ①问:乌鸦喝到水了吗?

  ②边读边思考:瓶子里有水,乌鸦为什么喝不着?(板书)③乌鸦喝不到水的原因是瓶高,口小,水不多,书上为什么要用上“很、又、也”?

  ④出示投影(四个瓶子)找找乌鸦看见的是哪个瓶子,为什么?⑤练习说话:要是瓶子怎么样乌鸦就可能喝到水了?

  ⑥指导读第二句,读好“很、又、也”。

  ⑦这一句的开头用了一个什么词?为什么要用上“可是”呢?读出语气来。

  (5)乌鸦喝不着水,心里怎么样?书上哪句话写乌鸦心里着急?出示第三句。学习生字“怎、呢”,“呢”读轻声。

  (6)有感情地读第三节。

  (7)背诵第二节。

  ①看投影背;

  ②看板书背;

  ③独立背。

  3、学习第三节。

  (1)乌鸦喝水遇到了困难,你们说说该怎么办?

  (2)听录音,问:乌鸦想出办法了吗?

  (3)齐读第三节,读出高兴的`语气。

  4、学习第四节。

  (1)轻声读,然后看录像说说乌鸦想了什么办法。

  (2)再看录像,看清乌鸦是怎样放石子的?瓶子里的水会怎么样?然后讨论并板书。

  (3)三看录像,看时,把乌鸦的动作“衔、放”说出来,水升高的“升”也说出来。

  (4)指导朗读,“一个一个”、“慢慢”读得慢,最后一句读出非常高兴的语气。

  (5)指导背诵。

  (五)总结全文。

  1、听录音读课文。

  2、说说:开始乌鸦为什么喝不着水?后来它想了什么办法才喝到了水?

  3、你认为这是一只怎么样的乌鸦?

  (六)课堂练习。

  1、选字填空。

  2、背诵全文。

  3、用“看见”练习说话。

  4、听写词语和句子。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5

  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能借助课文插图学习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会书写要求写的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你们知道司马光吗?谁知道?给大家讲一讲好吗?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材料说一说)

  2.(出示司马光人物头像)师介绍: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板书课题:司马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课文。

  2.提问: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什么事?(学生概括故事)

  3.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一读。③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4.师检查读文情况。①出示词语,指名认读。h②出示生字,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开火车”认读。③分段读课文,集体评议、订正。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引读第一小节。

  (2)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3)“古时候”是什么时候?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古时候?

  (出示课文插图,学生看图回答)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读,标一标有几句话。

  (2)指名读,想一想:“他”指的是谁?

  (3)出示句子,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他跟几个小朋友玩。

  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4)花园里有什么?(自由读。)

  (5)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看图)缸里的水多不多?从课文中措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3.学习课文第三、四段。

  (1)这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读第三段。

  (2)看见一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了,别的小朋友怎么样?(指导用着急的语气读第四段。)

  (学生练读、评读)

  了?“慌了”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读,用“──”画出小朋友表现的句子,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4.学习课文第五段。

  (1)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自由读)

  (2)出示句子:哪句话好?为什么?(学生读句子,比较异同)

  他拿起一块石头,砸那口缸,砸破了。

  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3)在句子中找出表示动作的词,标出△。

  (4)把自己当成司马光,边读边做动作。

  5.学习课文第六段。

  (1)指名读,想想结果怎样?

  (2)用轻松愉快的语气读一读。

  6.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自己读,指名读)

  四、总结全文

  1.谈收获:你喜欢司马光吗?为什么?从这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

  2.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想什么办法救人?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6

  教学目标:

  1、能按笔顺书写本单元所学汉字。

  2、进行有关形声字的字词训练。

  3、熟记成语与儿歌。

  4、按从外到内的顺序,练习书写三框儿且框口朝下的字。

  5、口语交际训练,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时间: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审题

  1、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

  2、让学生说说题目有什么要求。(认清笔顺,按笔顺写字)

  二、指导

  1、出示所有生字。

  指名认读,注意学生读音是否正确。

  2、小朋友们能正确认识这些本单元的生字真不错,你们能把每个字都按照正确的笔顺书写吗?

  请小朋友们把书打开,回忆一下每个字的笔顺,遇到自己记得不熟的字,画上一个五角星,多练习几次。

  学生自己学习,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3、请同座位的小朋友先检查一下画五角星的字是不是记牢了。

  以同桌为单位合作学习,教师巡视、监督。

  4、教师随机抽查学生画星的字是否会了,并小结检查结果。

  5、师小结。

  三、巩固练习

  1、师:同学们用心去记这些字,下面老师想考考大家是不是真正掌握了。

  2、出示:数笔画填空。

  瓜:第四笔是()

  桃:第八笔是()

  爷:第三笔是()

  奶:第:四笔是()

  坐:第五笔是()

  指名学生填空,集体订正。

  3、出示:按笔顺写字。

  指名学生按笔顺写字,集体评议。

  4、小游戏:对口令。

  游戏规则:(1)生甲:斗怎么写?

  生乙:斗这样写:点,点,横,竖。

  (2)由学生任意抽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用字词句。

  一、审题

  1、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

  2、让学生说说题目有什么要求。

  3、师:这次字词句学习分三个部分,借助拼音把每个部分的题目读一读。

  4、师:读了小题目以后,我们知道每部分学习都是围绕“丁“的他的伙伴们展开的。

  二、指导

  1、同学们你们先自己读一读题目。请同学们看老师手中的转盘,谁会读这个字?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现在丁和谁交上了朋友?谁会读?

  3、依次转动字盘,分别让学生说出丁和谁交上朋友?指名认读“灯、盯、钉“。

  4、出示词语:丁丁、电灯、盯着、钉子、叮叮当,认读词语。

  5、师: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呢?请小朋友们自己借助汉语拼音读读由这组字编的儿歌。

  学生自由读儿歌。

  检查学生朗读情况,要求读正确。

  6、指导学生看书上插图,说说图上有什么人,他们分别在干什么。

  师:看懂了图画,小朋友们你们再去读读儿歌,想想儿歌说的是什么意思,这些词语的意思又是什么。

  指名回答。

  7、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你就会觉得这些汉字很有趣。

  讨论:“电灯“的”灯“为什么用火字旁?

  “盯着”的“盯”为什么用目字旁?

  “钉子”的“盯”为什么用金字旁?

  指名学生回答。

  8、教师小结:丁在这些字里表示读音,它和不同的部首组合以后就表示不同的意思,像这样的有规律的汉字,我们把它称作形声字。

  三、拓展练习

  1、师:在汉字中类似的形声字还有不少。

  出示:包子水泡饱满跑步怀抱

  肚皮披风疲劳山坡破坏

  少年沙子吵闹炒菜抄写

  小朋友你们先自己读一读,想想每个字的意思。

  讨论:它们分别用哪个字作基础字,与不同的部首组合而成?

  2、提问:你能找到以“青“作基础字的形声字吗?

  3、自己用这个方法再认识一组字,交流。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读读背背。

  2、学写铅笔字。

  一、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

  (2)让学生说说题目有什么要求。

  (3)师:这次读读背背学习分两个部分,借助拼音把每个部分的题目读一读。

  2、指导。

  (1)学习成语歌。

  看图: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师:这个小朋友从小就学写毛笔字,你看他已经能写二年级才学的一些复杂的字了,他可是从练习写基本笔画开始的`呀!

  (2)出示: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借助拼音自由读,要求读正确。

  检查读正确情况。

  (3)这两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想想。

  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师补充。

  (4)指导朗读,读出韵味。

  师:你怎么看出他很认真?

  师:这个小朋友他今天练习一个类型的字,明天再练习一个类型的字,还不忘记复习前几天写过的字。

  3、出示:日积月累温故知新

  (1)借助拼音自由读,要求读正确。

  (2)检查读正确情况。

  (3)这两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想想。

  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师补充。

  (4)指导朗读,读出韵味。

  练习:学生练读,同桌练习背诵。

  (5)检查背诵情况。

  4、学习儿歌。

  (1)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生借助拼音试着大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

  指名朗读,教师范读。

  学生自由朗读,回答教师问题:

  “花儿”指什么?

  “风雨”指什么?

  (3)同学们遇到困难应该怎么做?应带着什么样的心情读呢?

  (4)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就好象小一个下雨的早晨,打着小伞去上学,谁来读一读?

  (5)练习朗读、背诵。

  (6)检查朗读、背诵。

  二、教学第四题

  1、审题。

  (1)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

  (2)让学生说说题目有什么要求。

  2、指导。

  (1)复习以前学过的书写规则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2)今天,我们学写“同、问、网”3个字,看看这些有三框儿的且框口朝下的字应按什么顺序书写。

  (3)出示:同

  3、练习。

  (1)练习描写“同”3个,仿影1个。

  (2)教师巡视指导。

  4、小结。

  (1)表扬写得好的同学,指出问题。

  (2)进行纠正性练习。

  其余两个字教学方法相同。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一、审题

  1、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

  2、让学生说说题目有什么要求。

  二、指导

  1、出示图一:图上的王洪是怎样看书的?

  3、出示图三:图上的张海是怎样看书的?

  4、出示图四:图上的韩小是怎样看书的?

  5、分成四人小组讨论:谁的姿势正确呢?

  汇报讨论结果。

  三、拓展训练

  1、请三人按图意表演,其余的小朋友如果你看到了这种情况,你会怎样劝说他呢?

  2、组织学生发言。

  3、小结:在生活之中我们要注意正确的读书姿势,保护好自己的眼睛

  4、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不好的读书姿势呢?组织学生发言。

  四、练笔

  你想对这些有不良看书习惯的同学说什么呢?用一句话写下来。

  教后记:

  1、能按笔顺书写本单元所学汉字,书写较美观。

  2、能够熟记成语与儿歌。

  3、嫩够按从外到内的顺序,练习书写三框儿且框口朝下的字。书写美观。

  4、通过口语交际训练,使学生明白了良好的读书习惯。但较难付之于行动。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7

  研究目标:

  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精心安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小组内发挥主体作用,增强他们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绿线内的9个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使学生了解花生果结在地下的特征,激发他们认识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具准备和辅助活动: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揭题

  1、 刚才森林里的一位小动物悄悄地告诉老师,它要请我们一(2)班的小朋友去树林里,和它一起去做一件有趣的事。你们愿意吗?

  2、 猜猜这位小动物是谁?

  3、 对了,小松鼠要带我们去——(出示课题)。谁来读好它?(指名读)

  4、 不过小松鼠说它最喜欢爱动脑筋、爱发言而且发言声音响亮的小朋友。所以在去之前它得先考考你们,不知你们有没有信心通过这一关?

  5、 准备好了,听句练习:花生长着绿油油的叶子,黄灿灿的小花,真好看!

  出示词语:

  (1)花生果 高兴 睁大眼睛

  (2)真好 蚯蚓 金色

  (3)长着 留着 看见 笑着 摘下来 钻出来

  (4)绿油油 黄灿灿 自言自语

  (在心里默读这些词,读好加点的词。再开火车读、齐读。问:你还能说说其他表示颜色的词吗?)

  二、 看图说话,归纳课文。

  1、 第一关我们顺利通过,小松鼠要奖励我们看动画片,看仔细了。(课件演示动画)

  [注:通过课件播放,一下子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感受花生地的美、找花生果的有趣,为理解全文奠定了基础。]

  2、 这个故事有趣吗?看起来有趣,学起来就更有趣了,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树林。出示文中花生果开花的插图,问:“你能用几句话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吗?”

  三、 美读课文,读中感悟。

  1、出示第一小节,谁能美美地来读一读。

  2、树林旁边长着许多花生,绿油油的叶子,黄灿灿的小花,真好看。可是,我们的'小松鼠却不明白这是什么,瞧,它是怎么说的呢?(出示第二小节)同桌分角色读读这段话,看看哪只松鼠更可爱。

  3、 指名交流,点评,你感觉小松鼠这时怎样?(高兴)小松鼠是心里偷偷地高兴,那么这种偷偷高兴该怎么读呢?指名读,齐读。

  4、 松鼠有了美好的打算,它多么想尝尝花生的味道啊!看,它又是怎么做的呢?(出示第三小节)自己读一读,你读懂了什么,把你的感受轻轻地告诉你的小伙伴。

  5、 交流,指名说,齐读。学习生字“色”

  [评:教师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探究文本。做一做蚯蚓和小松鼠,把自己的读书感受轻轻地告诉自己的小伙伴。这个情境符合低年级儿童注意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展开学习,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这种有效的小组学习对学生的朗读水平的提高是大有促进作用的。]

  6、 小朋友们再想想,小松鼠自从花生开花以来,每天都到花生地里去,天天等天天盼,这时都没发现一个花生果,他心里会感到怎么样?(奇怪、不理解、失望)

  7、 小松鼠睁大眼睛自言自语地说:“奇怪,花生果被谁摘走啦?”小松鼠是在跟谁说话呢?自己跟自己说话声音会怎么样?(小声点读)试着读一读,把小松鼠奇怪的样子读出来?

  8、 指名交流,朗读,理解“自言自语。”学习生字“言、语”

  9、 你们知道花生果被谁摘走啦?你怎么知道的?(相机出示第五小节)

  10、 读读这段话,一起去告诉小松鼠这个好消息吧。

  四、 故事续编。

  1、 小松鼠听到这个好消息,它心里怎样?它又会怎么做呢?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回小导演和小演员,请小朋友们和自己的合作伙伴一起续编故事:

  (1)小松鼠和妈妈对话

  (2)小松鼠找花生果后再与蚯蚓对话。

  选择一个主题编一编、演一演。教师指导:六人小组,由2号当组长,分配小组成员任务。小组中可以有导演、讲故事者、评委、策划者、表演者等,根据自己组内的实际情况分配好任务,练习续编故事。教师巡视,逐个指导。

  2、小组上台表演交流,集体点评。

  [评:在这个学习活动中,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交给学生,让学生扮演文中的人物,披文入境。通过小组合作续编故事挖掘教材的内涵,填补了教材的空白,丰富了教材内容,深化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同时,学生在合作时都明确自己的角色、任务,在合作时互相建议,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对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从而也提高了小组的凝聚力。]

  五、 拓展

  1、 你还知道哪些东西长在泥土里?

  2、 推荐读《一粒种子》这本书。

  六、教学写生字:语 言 色

  七、总结:小朋友,大自然是美丽的,是奇妙的,只要大家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是可以创造出许多优美的文章来的。让我们用掌声为我们今天的学习喝彩。

  [评:通过以上课例的教学,我们课题组认为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时精心安排,要把学习重点和难点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教师在备课时应备合作的内容,合作的形式,合作的时机等,且小组合作学习也不是学生的参于,教师的旁观,而是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参于,教师可以把自己也当成小组中的一员参加到某个小组的学习中。同时,小组合作交流,提倡学生与学生之间以“我会读”、“我教你”、“你教我”、“我帮你”的心态共同学习,为学生营造无拘无束的学习环境,形成每个学生既是“老师”,也是学生,还是表演者、设计者等,多种角色不断变换,互教互学的局面。合作学习,由于教与学的角色不断变换,在生理上也减轻了儿童的疲劳感,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8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

  2、初步了解一些象形字的来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儿歌体会儿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能认识本课的生字并能在田字格内正确、美观地书写

  2、能有感情地朗读儿歌并能想象相应的画面陶冶情操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生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演示汉字的演变过程

  1、很久很久的以前我们的祖先生活、劳动都在一起遇到了很多的事情,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1)出现"船"的实物图这是什么?

  (2)出现"竹"的实物图这是什么?

  (3)出现"石头"的实物图这又是什么?

  (4)依次出现"泉水、河川、燕子"的实物图、引导学生认识

  2、有时他们需要把看到的东西、遇到的事情记下来可那时还没出现文字这怎么办呢?我们的祖先非常勤劳、聪明、能干于是他们想出一个办法把看到的东西照样子画下来

  3、多媒体课件以动画形式在实物图的旁边一一出现相对应的象形文字他们画的像吗?这些字就叫象形字是由我们祖先用画图的方式创造出来的是我国最早的一种造字方法

  4、为了便于书写

  人们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又造出了现在的汉字多媒体课件逐一展示出生字及词语出现在相应的象形字旁点拨词语的意思:

  (1)这是一艘小船

  船也叫什么?小船就叫什么?

  (2)竹子就是"竹"

  读一读注意"子"在这里读轻声

  齐读

  分小组读

  (3)从泉里流出来的水就是?齐读两遍

  (4)显而易见这就是石头读准"头"是轻声

  指名读

  开火车读

  (5)古时候河流也叫"川"

  读一读

  "川指的是河流

  河流也叫"河川"

  读一读

  我国四川省的"川"就是这个"川"

  想一想

  通过这个名字

  你知道那里什么多?

  二、加深记忆

  1、学生自由读书体会这些象形字是怎样产生又是怎样变成现在的汉字的

  2、说说现在的汉字与原来的图画有什么相似之处?汉字是怎样创造出来的?

  (1)学生互相讨论交流

  (2)指名说互相补充

  3、读一读生字和表右面一行的'词语注意看准音节读准字音找到"石头、竹子、燕子"词中的轻声

  三、教学生字

  1、多媒体显示:舟竹石川燕读准字的字音前4个生字都是翘舌音带拼音认读去掉拼音认读

  2、"燕"中有个新偏旁是"四点底"跟老师读一读这"四点底"像燕子身上的哪个部分?记一记

  3、其他的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4、看课后生字笔顺表记忆生字笔顺

  教师点拨笔画较多的字

  四、指导写字

  1、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怎样才能把这些生字写美观?

  2、学生互相交流老师重点指导

  3、老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

  4、学生仿影描红老师巡视指导并相机提醒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

  教后反思:

  在课堂上我们常常会对学生说:大家应该善于思考勤于思考对于老师来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认真地观看了教材里的VCD执教了《识字3》一课

  反思如下:

  (一)环节设计要合理

  本节课我设计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就进行识字因为学生在生活中有了一定的识字经验和能力但是学生学的不是很有兴趣没有在具体的语境中识字学生学起来、记起来也是比较枯燥的通过开火车方式检测孩子的识字情况发现有些孩子掌握的不是很扎实识字环节教学没有夯实如果能够在学生熟读课文之后在进行识字指导的话我想就会降低学生的识字难度

  (二)想象力要丰富

  学生年龄虽小想象力极其丰富甚至有时异想天开自己却"收不住了"这就要求老师能够恰如其分的给予引导和小结在本节课我通过借鉴一些好的教学设计并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逐步引导展开的但是过程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例如:有些学生对"泉水"的"泉"相对应的课文插图不能理解回到办公室后自己反复的琢磨思考思来想去终于豁然开朗找到了"病根"所在借鉴别人的教学设计究竟是为了模仿还是借鉴?如果一味的把别人的教学设计的种种环节甚至是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照搬到自己的教学中来不但不会见效

  反而还会事倍功半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针对孩子们不同的接受水平以及已有的知识能力努力为他们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三)鼓励要适当

  在课堂上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有些孩子过于内向很少举手回答问题作为教师我们还应该善于发现每一名学生的优点所在不失时机的给他们与表扬和鼓励例如:有些学生不爱举手回答问题可是他坐的笔直听讲认真我们就可以鼓励他:你坐的真好老师相信回答问题也会很棒的勇敢一点试试看!有的学生回答问题不准确偏离了答题方向我们可以说:你的想象力可真丰富试试看根据老师的提示会不会答的再好些呢?通过本节识字课的教学以及课后的反思学到了很多教学方面的知识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会不断的发现、积累......为孩子们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9

  教学要求:

  1、学习字词句。

  2、学写铅笔字,复习各种笔画规则和写好左中右结构的字的练习。

  3、背诵成语、谚语,积累语言。

  4、口语交际训练:听故事再表演。

  教学重点、难点:

  1、字词句的训练。

  2、口语交际训练。

  课时划分:三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字词句训练,既激发学生主动练习的乐趣,又开拓学生思维,增长对动物的认识。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审题。

  2、(出示图)图上画了哪些小动物?

  3、它们都找不到家了,我们快来帮助它们。它们分别住在哪儿?

  4、(出示动物居住地方的图)

  这些是什么地方?分别是哪些动物的家?

  5、指名上来连图。

  6、评议、讨论、交流。

  7、读懂刚才有关小动物的词语。

  8、填空。打开课本填一填。

  9、指名说,讨论,还有什么动物住哪里?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填空。

  ___________住在里。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写铅笔字,写好左中右结构的字的笔顺。

  2、积累成语。

  3、会背诵谚语。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成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二题

  1、出示:树、做、渐。

  2、它们都是什么结构的字?笔顺规则是什么?

  3、师范写“树”,生描红、仿写。

  4、自己描红、仿写另外两个字。

  二、教学第三题

  1、(出示挂图)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2、你觉得司马光是怎样的孩子?

  3、(出示成语卡片)读准字音。

  4、相互讨论成语的意思。

  5、交流。

  6、指导背诵。

  7、古人没有天气预报,他们靠什么来预测天气呢?

  自己读读书。

  8、你知道一些什么?

  9、指导朗读。

  10、指导背诵。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

  一、补充成语。

  ()言善()()()不乱()容()迫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口语交际:看图听故事再表演。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审题

  二、指导

  1、出示四幅彩图,指导学生仔细观察。

  2、教师配乐讲述这个故事,要求学生边看图边仔细听老师的讲述,想象情境,记住故事情节。

  3、教师指导学生说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教师再讲述故事一遍,然后要求学生根据每幅图说几句话。

  5、请学生大致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三、练习

  1、自己练说四幅图的意思。

  2、同座位互说、练说。

  3、教师巡视指导。

  四、表演

  1、能表演这个故事吗?

  2、自由组合,一个当导演一个当旁白,其余五估演故事中的人物,分工合作,师巡视指导。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2-11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02-15

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语文教案02-16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胖乎乎的小手》07-15

冀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1-13

姓氏歌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02-03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5篇02-21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荷叶圆圆》09-27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我们去植树》教案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