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与问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与问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与问教案1
活动要求:
认识、比较物体的粗细,懂得"粗细"的比较是相对的。
活动准备:
教师演示用的4种不同粗细的物体(小棒、牙签、蜡笔和水彩笔)幼儿标作材料人手一份(能力强的为7种不同粗细的物体,能力中等的为5种不向粗细的物体,能力差的为3中不同粗细的物体)(牙签、小棒、蜡笔、记号笔、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认识粗细
1、请幼儿用自己盒内的东西穿木珠提问:你在玩木珠的过程中发现什么了?(牙签、小棒穿进,蜡笔等没穿进)
2.寻找原即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小棒、牙签细,蜡笔粗)
3.小结:原来东西有粗和细之分。
二、比较粗细出示小棒师:刚才我们玩了穿木珠的游戏,有的东西穿进去了,而有的'东西没有穿进,那么小棒刚刚穿进了,它是粗的还是细的?
(1)若回答细的,则出示牙签,让幼儿比较
(2)若回答粗的,则出示蜡笔,让幼儿比较那么这支笔到底是粗还是细。
得出结论:
一样东西是无法比较粗细的,要两样东西才能比较出租和细。三利用粗细不同的物体排序师:你们盒子里的东西有粗有细,那么我们来帮他们排上队
1.幼儿操作任意排
2.提问
(1)你是怎么排的?(从粗一细,从细一粗)
(2)你是怎么排出来的?
3、师生共同小结
(1)先找出最细的,然后找出最粗的,剩下的两个进行比较、依次排队。
(2)从盒中先找出最细的,放在第一,然后再在盒中找出最细的,放在第二,反复运用这个方法依次排队4、请幼儿采用互换方法比较一种方法排列。
学与问教案2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通过阅读本文,知道问与思的密切关系,养成良好的勤学好问的习惯,做学习的主人.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板书"学问"一词,指名读,你知道什么叫学问吗(生:知识,学识,文化)
2,板书"学与问",老师在中间加上了一个"与",又是什么意思呢(生:学习与提问)
3,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文章,叫《学与问》.齐读课题.
4,介绍文体及写作方法
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也就是议论文.议论文通常在开头鲜明地提出观点,然后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结论.
5,那么,本文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又是怎样把这个观点说清楚的呢让我们共同走进第二十三课.
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提出了一个怎样的观点讨论:
出示1:"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齐读
课文还有一处也说了作者这个观点,请同学们找一找.
出示2:"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齐读
2,这两句话一句在开头,起的作用是——总领,一句在结尾起的作用是——总结.两句话又形成的`关系是——首尾呼应.
3,这两句话的意思用一个四字词语来说就是要——勤学好问.
板书:勤学好问
"好"就是"喜欢,喜爱"的意思.齐读词语两遍
4,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第一,第五小节摆出了勤学好问这个观点,围绕这个观点,课文中间三小节各写了什么(指名朗读回答.)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相机理解"不懈探求"懈,松懈.不断探索.
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要请教别人,拜能者为师.
相机理解"瞬息万变"指变化速度快."日新月异"指变化大.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过渡:这三小节中,写到了两个伟人,一个是哥白尼,一个是沈括,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哥白尼.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课件出示图片及人物的生平简介)看,这就是哥白尼.请同学把这段文字读一读,想一想,他给你怎样的印象
2,同学们,看了刚才的简介,我们知道了哥白尼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什么他会有这么大的成就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讨论.
(好问.)
3,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他的好问的
从省略号你想象小哥白尼还会提哪些问题呢
4,指导朗读.
5,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正如书上所说:(出示句子:"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6,同学们,你们能举出一些名人勤学好问的例子吗(牛顿根据苹果下落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根据水壶的蒸汽发明了蒸汽机)
7,小结:从哥白尼和同学们刚才所列举的事例上,我们真正认识了"问"在成功道路上的重要性.
四,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过渡:作者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还列举了北宋时的大科学家沈括的例子,请大家自由读第四段,完成练习.
出示练习
(1),这段话中的总起句是( ).
(2),说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意思.
(3),( )时期的沈括是个( ),他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时,产生了一个疑问:()但是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后来他在深山的寺庙里观察思考发现了:原来( ).
2,交流上述问题.
过渡:无论是哥白尼生活的世界,还是沈括生活的世界,它们距离我们已经有好长时间了,我们现在面对的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又该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三自然段.
五,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默读课文,看看哪几个词最能概括我们面对的世界的特点(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2,现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我们有疑惑,我们该怎么做——(教师接读——拜"能者为师")
3,找一找,书上哪句话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能者为师"的意思.
出示:"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
朗读
理解:什么叫"能者" (确实能给别人启发,给别人帮助的人)
说明:根据书上的句子解释词语是一种好方法,但有时应稍作修改.
③什么叫"能者为师" (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确实能给别人启发,给别人帮助的人,都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
4,关于这个道理,孔子也说过这样两句话.
出示:三人行,必有我师.
不耻下问.
讲解: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说明应该虚心向别人学习.
不认为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是耻辱.
齐读
5,小结:看来,遇到了问题,我们应该多向人请教,拜能者为师,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
六,总结拓展:
1,过渡:课文学到这里,我想同学们一定也懂得我们从小应该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因为(导读)"我们从小应该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2,是的,勤学好问,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更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有许多的名人名言也验证了这一点,下面请大家看几则名人名言.(出示名人名言:)
(1)不学不成,不问不知.——王充
(2)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 ——清郑燮(xiè)
(3)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4)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学与问教案3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文的5个生字,理解“不懈探求”“相辅相成”等词的意思。
2、梳理文章脉络,明白“摆事实讲道理”是说理文的一大特点。
3、通过比较引用具体事例的段落,感悟论证的严密性。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自学反馈。
1、读课题,听写词语,纠正读音和字形。
金钥匙铺路石相辅相成
哥白尼稀奇古怪不懈探求
沈括勤学好问观察思考
2、课件出示词语,理解了字词意思帮助记忆词语;相机讲解词语意思(不懈探求:懈怠,松懈;不断地探索追求。相辅相成:辅助;成全;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3、齐读词串,用上一两个词语说说文章的内容。(初步探知文章内容)
二、结合说理文特点,梳理文脉,概括段落大意。
1、教师: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课文,说理的课文最大的特点是摆事实,讲道理。(板书:摆事实、讲道理)
2、教师: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又摆了哪些事实呢?(直接交流,节约时间)
3、交流:
相机出示:
(1)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陈述观点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总结观点
(2)(注意这里要提示:概括大意一定要说清人物、事情和结果。)
哥白尼从小喜欢“问”,促使他对科学不懈探求。
沈括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解开了大林寺桃花开花迟的谜团。
(3)(教师引导:第三自然段则告诉小学生遇到问题需要——)
小学生有问题要请教别人,拜能者为师。
4、小结:文章开头提出观点,中间通过实例证明观点,结尾总结观点,说理文结构完整,层次清晰,特点鲜明。
三、自主学习。
1、教师:课文又是怎样通过摆事实来讲道理的呢?(重点学习第2—4自然段)
出示自学任务:
自学2—4自然段,完成学习任务:
1、自由朗读两个事例,想一想:每个事例侧重说明什么?从文章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
2、对比朗读两个事例,想一想:为什么选取这两个事例?
自学过程中可以作适当圈画批注,想好后也可以同桌讨论讨论。
四、任务一。
1、自由朗读两个事例,想一想:每个事例侧重说明什么?从文章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
2、摆事实是很讲究的,先看课文摆的第一个事实。
(出示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这个例子侧重说明了什么呢?(喜欢问)
(2)从文中哪些词语、句子感受到哥白尼喜欢问?(放手让学生发言,教师及时点拨即可)
(抓“缠”“经常”两个词语,感受到哥白尼问得多,问得彻底,不解决问题不罢休——不懈探求)
(抓“三问”句子,——指名读三问,——一问,问天上的太阳;二问,问天上的星星;三问,问地上的小鸡;有意思的问题,从课文列举的`三个问题中你发现了什么?(1、范围广,天上、地下,宇宙中的一切问题都爱问;2、……问题多的数也数不清;3、问题是我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充分说明了哥白尼喜欢问,乐于追问到底呀!)
(2)练习朗读出他的好奇。指名读
(3)哥白尼后来从事科学研究以及他取得的成绩,课文为什么不写?
(4)由此可见,摆事实要注意(具有典型性,所举的例子所摆的事实证实要讲的道理,事实和道理是相互印证的)
3、再看第二个例子
(1)(出示第四自然段)
(2)这个例子侧重说明了什么呢?沈括观察了吗?思考了吗?(仍然、放在心上、发现、才)
(3)说理的课文应该怎样朗读呢?我们来看第四自然段,这一段包含两个部分,一是讲道理,一是讲故事,朗读时有区别,讲道理就要讲得言辞恳切;语重心长,讲故事要讲得生动,绘声绘色;人物的语言要读出相应的语气,有一句诗要吟诵;心里想的要读低一些。
(4)先练一练,再指名读,齐读。
五、任务二。
1、对比朗读两个事例,想一想:为什么选取这两个事例?(你又有什么发现?)
在总体来看课文所摆的两个事实,(都是古代科学家,一个中国,一个外国;他们的研究领域不同;都是勤学好问的典范,一个侧重多问,一个侧重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2、教师小结:摆了两个事实由浅入深、层层深入说明了课文所要阐述的道理,也就是(齐读第一自然段)也是本课结尾总结的观点,齐读。
六、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七、布置作业。
1、课后学习《大林寺桃花》
2、搜集关于勤学好问的小故事和名言警句
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清郑燮
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王允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陶行知
板书:
学与问
(典型性)摆事实讲道理
学与问教案4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什么是学问?
2、学与问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联系?
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1、请五位同学分小节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由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三、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节
自由读第一节,完成填空。
2、学习第二节
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二节,思考:
(1)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2)那些词句反映哥白尼好奇、好问?理解:希奇古怪
(3)指导朗读
(4)小结: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读懂了什么?
3、学习第四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这一节,完成习题。
(2)小结:课文列举沈括小时侯的故事,是为了证明什么呢?
4、学习第三节
自由朗读第三节,说说读了这一节,你有什么收获。讨论:
(1)我们所面临的是个怎样的世界?理解: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2)那么我们又该怎么做呢?理解:能者为师
四、课堂小结
1、分发“金钥匙”。(有关问的名言)
2、学习教育家陶行知写的关于好问的两首小诗。
五、学习生字
1、同桌互相揣摩,学习生字。
2、师生交流,学习生字。
3、描红、反馈。
以上教学设计是我镇教师优秀课评选一等奖的'教学设计。
教后思考:
这是一篇议论文,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着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在本节课中,教学第四节和写字时,我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来完成作业;鼓励学生自主识字,互相交流识字方法与写字注意点,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在第三节的教学中,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质疑,使学生感受到了更多的学习乐趣。
总之,在这一节课中,我努力创造一种师生平等,生生平等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的收获,互相启发,发挥了合力的作用,让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都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学与问教案5
活动目的:
1、在玩玩、做做的过程中探索万花筒的主要构造。
2、能在活动中积极思考万花筒的制作方法,并与同伴合作制作万花筒。
3、体验参与科学小制作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自制的万花筒若干。
2、制作万花筒的材料包(玻璃、塑料纸、胶布、彩色纸等)
活动过程:
1、玩万花筒。
(1) 看看、说说、玩玩万花筒。
(2) 问:请你说说,万花筒是用哪些材料做成的?
(3) 记录幼儿的发现。
2、做万花筒。
(1) 介绍材料,讨论万花筒的'制作方法。
(2) 幼儿三人一组,尝试制作万花筒。
3、交流分享
(1) 展示小组记录单。
(2) 问:你们的万花筒是一个人做出来的吗?几个人做的?
那你们三个人是怎样做万花筒的?
在做的时候碰到困难了吗?怎么解决的?
(3) 小结:实际上,在我们身边,很多东西里都藏着科学小秘密,万花筒也一样,它为什么转动就会出现许多花纹呢?
学与问教案6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点: 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 : 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具准备: 光盘、挂图、录音机。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激发兴趣,设疑
1、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导入 新课。
2、揭示课题:18 学与问
3、提问: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
钥匙、芳菲、翱翔、强健、哥白尼、五彩缤纷、
殿堂、好奇、瞬息万变、相辅相成、日新月异
(2)大致交流词义。
(3)指名读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第1自然段: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邀请叫别人,拜能者为师。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第5自然段: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四、写字指导
1、指导要点:钥缤瞬辅翱
2、学生在书上描红。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钥匙 疑团 殿堂 日新月异 好奇 强健 探求 瞬息万变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自己读,思考:哥白尼是怎样走上科学探究之路的?
(2) 理解不懈追求。
(3) 简介哥白尼及其地动说。
(4) 结合科学家哥白尼的事例,启发学生谈谈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的含义。
2、学习第3自然段。
(1)知名朗读。
(2)结合上下文,理解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提问:我们新一代的小学生面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应该怎么办?
(4)问:向谁问?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能者为师的理解。
(6)引读第3自然段。
3、学习第4自然段。
(1)过渡: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联系起来,在这方面,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小时候是怎么做的呢?
(2)自己读第4自然段。
(3)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
理解古诗意思,知道身阔的疑问:为什么同是套话,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
(4)沈括问妈妈,妈妈是怎么回答的?
(5)后来沈括是怎样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6)从这个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
4、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讨论:学与问是什么关系?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朗读课文,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指名读课问。
2、指名说说主要内容。
3、说一说自己搜集的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写下来。
板书: 18 学与问
勤学 问思结合 养成习惯
好问
教学后记:
学与问教案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的字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时间:共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设疑
1、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导入新课。
2、揭示课题:18 学与问
3、提问: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
(2)大致交流词义。
(3)指名读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第1自然段: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邀请叫别人,拜能者为师。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第5自然段: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四、写字指导
1、指导要点:钥缤瞬辅翱
2、学生在书上描红。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的字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指名读齐读)
钥匙 (轻声) 日新月异 坚持不懈
翱翔 瞬息万变 (翘舌音) 相辅相成
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一)、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要点:先写问的重要性;再写向谁问;接着写怎样问?最后教育学生要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二)、精读课文,深入悟解
1、学习课文1、2自然段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思考:然后看看这道填空题,把它完成。
填空:知识就是指有(),知识是学来的,也是()。
学与问教案8
教材分析:
六年级(上)册,是一阐明事理的课文。
这课文提出了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求得真知的观点,举出了中外著名科学家勤学好问、问思结合的事例来加以证明,给我们以深刻启发。
课文第一自然段提出观点。这一自然段有如高屋建瓴,树起了全文的中心。第二至四自然段论证观点。这一部分是全文主体:举例证明成功是从问开始的,世界千变万化必须“问”,而且要以“能者为师”,接着又举例证明问思结合。第五自然段作出结论。这一段对应开头观点、中间论证的结论,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使我们对这一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提观点——做论证——下结论,结构上符合一般阐明事理文章的特点,同时例证充分,说理有据,更添说服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中诗句的意思。
3.学会收集勤学好问的小故事或名言,懂得与同学交流。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点:
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
发扬勤学好问的,做知识的主人。
设计理念及思路: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指出:在语文阅读中,文本语言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它仍然是信息的载体,认识的工具,学生必须以它为凭借,披文得意,入情悟理,学习;另一方面,它又是认识,学习的对象。阅读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论述方法。从整体入手,是阅读的一般规律。在揭题时,就要让学生阅读全文,抓住中心,知道作者在文章中说明的道理。然后,采用直奔中心的方法,培养学生“整体感悟”的能力。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自读感悟,合作交流;拓展,实践升华。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揭示文体。
同学们,我们在四、五年级学过《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这两课文有相似之处,它们都是什么文?(板书:说理文)说理文往往有这样的规律:作者一般都是在开头提己的观点,然后通过名人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结论,给我们读者以启发,使我们对他的观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板书:提出观点 事例证明 得出结论)
今天我们又要学一说理文,齐读《学与问》。
二、整体感知,亮出观点。
过渡: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共同触摸作者的脉搏。
快速浏览,整体感知,看看作者介绍了哪些名人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了结论。(板书:哥白尼 沈括)
同学们轻声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作者亮出了怎样的观点?
这段话作者把“问”比作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______________。
(板书:金钥匙 铺路石)
三、阅读事例,感悟。
1.是啊!“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出示句子,齐读,读出重要性。)相信同学们学了哥白尼的事例后一定会更明白“问”为什么这么重要。
2.请同学们阅读了哥白尼的资料(出示) ,谁来说说你知道他有哪些成就?
(指名学生简介哥白尼)
3.哥白尼真是一位伟大的天文学家!他是怎样走上探求科学奥秘的道路的?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二节,思考。
4.指名回答:你从这一节中知道了什么?
5.师:你从这段中的哪些词句感受到哥白尼好奇、好问的?
(小时候就喜欢问、经常缠着、世界、问这问那、省略号)
(联系哥白尼提出的问题,理解后补充省略的内容再指名读、齐读)
6.你还知道哪些名人好问的故事?(学生根据的资料说一说)
这些名人的事例,使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指名说。
(学生可能说到:要爱问问题,要多问问题,要敢于问问题等)
7.这么多名人的成功都离不开问,看来引读…… “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让我们牢牢记住这句话好吗?再次出示齐读。
8.名人好问的故事让我想起这样两句名言: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不让,然后为德。 ——荀况
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 ——巴尔扎克
(出示,指名读,齐读)。
四、交流探讨,深入理解。
过渡:现在,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学会从平常事物中发现问题。(课文第三节前四句话)
1.有了问题该向谁请教呢?你们以前都向谁请教过?(指名学生说)
2.课文中告诉我们要向谁请教呢?
3.指名说什么叫“能者为师”。(出示文字)
4.说到能者为师,老师想送两句名言:
三人行, 必有我师。——孔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5.这两句名言就是告诉我们要不问年龄,不看地位,以能者为师。把这几句话说给自己听好吗?
出示:有了问题,可随时随地请教别人。你可以请教父母和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古人说的“能者为师”就是这个道理。
指名说,齐说。(说时把“你”改成“我”)
五、自学质疑,学思结合。
1.过渡:有了问题要向别人请教,不过有时问题不能完全靠别人来解答,因为别人也有不知道的时候。遇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呢?
(默读第4自然段,看看沈括小时侯碰到什么疑问,他是怎么做的?)
2.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时间相差这么远呢?
3.北宋科学家沈括小时侯是怎么解决这个疑问的呢?(自由读第四节思考)
A.指名回答
B.从这件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一个善问的人,不会满足于别人给的模糊的解释,而是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自己的大脑去思考, 得出科学的答案。(板书:观察思考)
出示: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沈括就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我们就现学现问。
4.(学生质疑) 相机出示: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句诗____代诗人__________的《 》。
“尽”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始盛开”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后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让我们记住这句名言吧: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齐读总起句: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六、全文,理性升华。
1.最后作者得出了一个怎样的结论呢?你是怎样理解的?
出示最后一段。
指名说说“相辅相成”的意思。(他们谁也离不开谁……),因此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2.怪不得作者说:我们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就好比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秘将任你探求,你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A.“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指的是什么?(板书:勤学、好问的习惯)
指名读好这句话,突出强健有力。指导朗读,齐读。
B.能够自由地翱翔知识的天空,探求宇宙的奥秘你会感到怎样?(高兴、自豪……)就把这种感情融入到你的朗读当中。指名读,齐读。
3.全文:学完了《学与问》这说道理的文章,我们不难发现作者除了和我们讲道理,还举了哥白尼、沈括的两个事例介绍,这种写法是说理性文章最常用的:摆事实,讲道理。这样文章才有说服力。以后想要和别人讲道理时,可以想想这文章的写法。
4.最后老师要送一首小诗
问到底
(陶行知)
天地是个闷葫芦,
闷葫芦里有妙理。
你若不问你怕它,
它一被问它怕你。
你若愿意问问看,
一问直须问到底。
指名读,齐读。
5.送三张电子书签。名言指读,谁读送给谁。
七、课外作业,拓展实践。
1.选择你喜欢的勤学好问名言摘抄下来,做成书签,送给同学和朋友。
2.写话练习:古时候有一户很有学问的人家,得到了个当朝宰相赠送的书有“学问”两字的金匾。这家主人过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分家,谁都想得到那块能带来学问的金匾,互不相让。结果两人只好找来工匠把匾从中一分为二。老二得到了有“学”字的半块。于是他就扛着这半块匾到处求学,见什么学什么,从不多问。几年下来,却一无所获。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智者……
各位同学,你们现在就是这位智者,你该如何帮助这位只知“学”的青年呢!(友情提示:可以利用课文内容及自己搜集的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名言等写劝说的话。)
板书设计 :
23. 学与问
提出观点 金钥匙 铺路石
哥白尼
说理文 举例证明 勤学好问 观察思考
沈 括
得出结论 相辅相成 养成习惯
学与问教案9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设疑
1、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导入新课。
2、揭示课题:18
学与问
3、提问: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
(2)大致交流词义。
(3)指名读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第1自然段: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邀请叫别人,拜能者为师。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第5自然段: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四、写字指导
1、指导要点:钥缤瞬辅翱
2、学生在书上描红。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的字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指名读齐读)
钥匙
(轻声)
日新月异
坚持不懈
翱翔
瞬息万变
(翘舌音)
相辅相成
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一)、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要点:先写问的重要性;再写向谁问;接着写怎样问?最后教育学生要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二)、精读课文,深入悟解
1、学习课文1、2自然段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思考:然后看看这道填空题,把它完成。
填空:知识就是指有(),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常常是(),是()。
(指名读一读练习的答案,教师相机理解后评点,(重点讲比喻,明确问的重要性)最后齐读)把什么比作什么?
1)对于整篇文章来说,第一自然段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文章的总起段,直接表明了作者的观点。作者在下面用了一些例子来证明第一自然段所说的道理,那么我们就先看看其中的一个事例。
让我们就一起走近哥白尼。你们了解哥白尼吗?(生自由回答)
(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情况介绍指名说)
介绍资料:杰出的天文学家哥白尼是波兰人。他从小热爱科学,大学读书时萌发了地球是运动的思想。20多岁去意大利留学,攻读数学、天文学、法律学、哲学和医学,并获得博士学位。他的大部分时间是潜心于天文学的观察和研究,不论寒暑,每天,都用自己制造的天文仪器来观测、计算、研究,30年如一日。根据丰富的观测资料和细致的计算研究,写出了划时代的巨著〈天体运行论〉。哥白尼的日心说,第一次冲破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是啊,哥白尼能成为伟大的天文学家是和他小时侯的学习好习惯分不开的,让我们继续走进哥白尼。看课文第二段。
2)请大家先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作批注,及时记下自己的所思所想。(他从小爱问问题;他什么都爱问;他问的问题都跟自己的生活有关)
(板书:好问)
3)你从这段中的哪些词句感受到哥白尼好奇、好问的?
(小时候就喜欢问、经常缠着、世界、问这问那、省略号)
(相机读句子,注意读出哥白尼的好奇、好问。指导朗读。)
(指导理解:不懈探求、稀奇古怪)
(联系哥白尼提出的问题,理解后补充省略号中省略的内容再指名读、齐读这一自然段,要求读出哥白尼的好奇的语气。)
不懈探求(理解懈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4)小小的哥白尼和咱们差不多大,老师相信在平时,你也一定提过问题吧?能说说你提过哪些问题吗?(指名回答)
5)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读懂了什么?(问是成功的开始;只有学会问,才能取得成功)
6)我想大家对这些话肯定有自己的理解了。(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7)结合科学家哥白尼的事例,谈谈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的.含义。
这是一篇说理性文章,议论文就是要通过大量的例子来证明作者的观点。这篇文章中作者的观点就是第一段,那么列举哥白尼的例子就是为了证明第一段。
2、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教师导入:哥白尼生活的世界,距离我们已经有好长时间了,我们现在面对的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又该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三自然段。
2)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哪几个词最能概括我们面对的世界的特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1)具体举例子说明对这两个词语的感受。
(2)是啊,对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我们有新奇,有疑惑。那么,有了问题,我们该怎么做?
3)自由读3自然段。问:读了这一段,你们知道可以怎么做吗?(我们应该多提问题)
4)是呀,古人云:能者为师,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书上是如何来解释它的意思的?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指名回答,然后齐读一遍)
5)谁能结合刚才我们读的这句话,想到什么名言?说说是什么意思吗?
投影出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
7)小结:看来,遇到了问题,我们应该多向人请教,拜能者为师,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愉快地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板书:勤学)
3、自学第4段
过渡:刚才我们学习了哥白尼的故事,下面请看沈括的故事。
1)(直接出示沈括的简介)师读简介。读了介绍后你有什么感受?
(沈括很有成就、了不起)沈括是多么优秀呀,咱们一起回到沈括小时候生活的那个年代吧,看看他小时候是什么样的?
2)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第4自然段,试着完成屏目上的题目。
题目:
(1)、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理解诗句)
(2)、后来沈括是怎样解开这个疑问的?
(3)、从这个事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3)(勤学好问;留心观察;爱动脑筋)是呀,课文中列举了沈括的事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读第一句话)
三、总结
1、同学们,今天我们从中外名人的身上,知道了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那就是:(勤学、好问)
2、那学与问是什么关系呢?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板书:学与问结合)
3、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呢?(板书:养成习惯)
4、你知道以后你怎么做了吗?
5、同学们,刚才你们大胆地畅谈了学习〈学与问〉这一课后,自己学习的收获,情真意切。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课文,不难发现,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都在第一、第三、五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还要在文中插入两个小故事呢?好好想想,与周围的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是有力的证据,证明的作者的观点。)
是啊!这两个故事对于这篇文章很重要,这就是说理性文章所具有的写作特色,大家今后讲故事或教育帮助别人时可要多想想这篇课文的写法。
四、拓展:
1、讲故事,学生讨论。
(可用搜集的名言、用文中的语言、用名人的事例)
2、为感谢大家的帮助,老师搜集了几句名言共享。
五、课外:结合四年级学的《说勤奋》和五年级学的《谈礼貌》,寻找说理性文章的特点。
附板书:
勤学
23、学与问
学与问结合
养成良好习惯
好问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的字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学与问教案10
一、教学目标
C: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B: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流感情地朗读课文。
A: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只有在学中问,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热爱探究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C:了解课文大概内容,认识到“问”的作用。
B:通过读文品句,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只有在学中问,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
A:体会“学”与“问”的关系,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做知识的主人。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师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
2. 板书课题:学与问,齐读题目。
3. 围绕题目质疑:自己读了题目知道了什么或想知道什么?
师:同学们读了题目已经知道了些知识,也有许多的疑问,那么学与问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读了课文同学们的'疑问就会弄明白了。
(三)初读课文
1. 自由读课文。
C:边读边画出生字。
B:边读边理解生词的意思。
C:边读边思考全文共分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解层次
1. 再读课文
B:学与问有什么关系?(:人在学习知识,探索奥秘的过程中,“问”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 默读课文
A: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连一段话说说。
: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学与问”中“问”的重要性,然后用具体事例说明了“问”在探索奥秘,求得新知中的作用;最后全文。提出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B、A:根据刚才所说把课文分为三段。
3. C读全文
(四)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表中生字的笔画与结构
2、C:交流:每个生字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3、A、B指导C书写。
(五)达标测评与拓展
C:抄写生字新词
B:熟读课文
A: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探求( ) 疑问( ) 兴许( )
奥秘( ) 启发( ) 强健( )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知
1、自由读全文
2、C:认读生字新词、说说课文列举了几个事例来说明?
B:分别是什么事例?
二、精读课文,深入悟解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我们先学习作者引用的第一个事例。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事?
2、交流。
3、哥白尼“喜欢问”表现在什么地方?课文里找答案。
4、交流。
5、因为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因此他成了伟大的天文学家,你们还知道哥白尼的哪些情况呢?
6、交流。
7、B、A:从哥白尼这个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学会发现问题,多多提问,才能 ……问是成功的开始,只有学会问才会成功。)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所以,我们小学生应该怎么做了?看课文第三自然段。
1、C:指名读、思考:当今世界有什么特点?小学生该怎么做?(文中找答案)
2、B、A交流。
A:理解“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B:向谁问?
B、A:理解。“能者为师”(联系上下文理解)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在求知过程中,光向别人请教行了吗?不行,我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我们再来学习作者引用的第二个事例。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C: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
B:他又是怎样解开疑团的呢?
2、交流。
A:(理解诗意)课件出示古诗。
3、A:以这个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不仅要勤学好问,还要善于思考)
(四)精读第五段
过渡:通过2、3、4自然段的学习,“学”与“问”之间有什么联系呢?继续学习第五自然段。
1、C:指名读,B、A: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学与问有什么联系?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2、交流。
四、拓展交流
1、四人小组交流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或名言。
2、全班交流反馈。
五、全文
1、小组轮流读课文。
2、师:这是一明事理的文章,文章强调了人在学习知识,探索奥秘的过程中,“问”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过列举科学家的事例,说明“勤”学好问的习惯必须从小养成。
六、板书设计
23、学与问
勤学
问思结合 养成习惯
好问
学与问教案11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文章说理全面深刻,令人信服。
本课的教学中,可以围绕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共同探究:“学”除了贵在“问”之外,还贵在哪些地方?什么样的学习者才能称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在合作探究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各抒己见www.520xy8.com,畅谈自己对学问之道的见解。学问之道既贵问,也贵勤,还贵恒,等等。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的字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4、 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通过阅读本文,知道问与思的密切关系,养成良好的勤学好问的习惯,做学习的主人。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学习文中的生字、新词。
2.把课文读熟、读正确,理清课文段落。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知识是怎样得来的吗?——
知识是学习得来的,也是问来的。所以有人把知识又叫做“学问”。
板书: 23、学与问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
1、 划出生字,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 用简洁的话,概括每一个自然段的内容。
3、 学与问有什么关系?www.520xy8.com/sjbwz/找出课文中的有关内容回答问题。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出示生字,指名读生字,词语。
“鸡 缤 瞬 察 菲 辅 翱 翔”
“缤纷 瞬息万变 翱翔 辅导 观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的词语积累情况,将生字组成新的词语或成语跟大家交流。)
2、指名朗读课文。
师:化那么短的时间能把课文中的部分段落读通顺,读流利,是一件不简单的事,谁来朗读课文(自己选择认为读得比较流利的段)
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组织评价。
4、 交流初读课文后的感受收获。
(什么是学问?知识与学问之间有什么关系?)
四、精度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 指名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出示:“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读句子,交流自己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2、你知道哥白尼吗?(师简要介绍哥白尼)哥白尼成为一个伟大的天文学家,其最初的原由是什么?
以什么来证明这一个观点呢?课文是从那几个方面来讲述这一个问题的呢?
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下面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课文下面内容的要点。
五、指导生字书写
六、完成课堂作业。
抄写生字词语。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朗读课文,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培养崇尚科学、热爱探究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是“学问”?
2、出示: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齐读上面的句子。
讨论:什么叫“相辅相成”?
你能根据你的学习经历,举例说明什么是“学中问”?什么是“问中学”?
3、课文又是怎样说明的呢?
二、指名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出示:
“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大门的'铺路石。
谁能举例来说明这句话的意思?(可以哥白尼为例说一说这句话的含义。)
齐声再读该句。
三、 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引读第三自然段。
师:哥白尼生活的时代与现在已经大不相同了。我们面对的是怎样的世界?我们又应该如何去正确面对这样一个世界呢?
1、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2、出示: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 讨论:
联系课文或者生活实际,www.520xy8.com/sjbwz/说说你是如何理解“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
面对这样一个世界,我们应该怎么办?(学生朗读课文有关内容,并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自己的体会感受。)
4、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过渡导读:当我们心中有疑问时,积极地请教别人,从而获得问题的答案,这固然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态度。但是,在求知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要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去获得问题的答案。
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的第四段,准备把沈括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2、指名讲故事。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什么意思?为什么会形成这一现象? 沈括又是怎样解开疑团的呢?
从沈括身上你学到了什么?像沈括这样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努力求得问题的答案的故事,你还知道些吗?讲给大家听听。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话。
2、出示:
“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秘将任你探求,你将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习的主人”是什么意思?说说你觉得这句话什么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全段。
六、总结全文。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 交流: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你的学习将产生怎样的变化?
3、 质疑:
学完了课文,你还想要跟大家交流些什么?
学与问教案12
教学重点:
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
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具准备:
光盘、挂图、录音机。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设疑
1、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导入新课。
2、揭示课题:18
学与问
3、提问: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
钥匙、芳菲、翱翔、强健、哥白尼、五彩缤纷、
殿堂、好奇、瞬息万变、相辅相成、日新月异
(2)大致交流词义。
(3)指名读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第1自然段:“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邀请叫别人,拜能者为师。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第5自然段: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四、写字指导
1、指导要点:钥缤瞬辅翱
2、学生在书上描红。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钥匙
疑团
殿堂
日新月异
好奇
强健
探求
瞬息万变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自己读,思考:哥白尼是怎样走上科学探究之路的?
(2)
理解“不懈追求”。
(3)
简介哥白尼及其地动说。
(4)
结合科学家哥白尼的事例,启发学生谈谈“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的含义。
2、学习第3自然段。
(1)知名朗读。
(2)结合上下文,理解“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提问:我们新一代的小学生面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应该怎么办?
(4)问:向谁问?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能者为师”的理解。
(6)引读第3自然段。
3、学习第4自然段。
(1)过渡: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联系起来,在这方面,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小时候是怎么做的呢?
(2)自己读第4自然段。
(3)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
理解古诗意思,知道身阔的疑问:为什么同是套话,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
(4)沈括问妈妈,妈妈是怎么回答的?
(5)后来沈括是怎样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6)从这个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
4、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讨论:学与问是什么关系?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朗读课文,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指名读课问。
2、指名说说主要内容。
3、说一说自己搜集的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写下来。
学与问教案13
《学与问》一课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紧紧抓住“勤学好问”这一点进行叙述。先写“问”的重要性,再举例子来证实;接着写向谁“问”;然后写“问”与“思”要结合;最后有理有据的提出观点: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任。整个课文叙述,言简意明,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问”的重要性,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坻。第二自然段写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例如他对科学的不懈探求。第三自然段写小学生有问题要请教别人,拜能者为师。第四自然段写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第五自然段写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做学习的主人。
我想,这篇课文层次清楚,中心鲜明,是篇很好的范文。所以,在上课伊始,我就请学生划出每段的段落大意,然后指导总结。学生根据我的指导,分别把课文的五个部分归纳出来,分别是:1、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2、哥白尼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从这些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的;3、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更应该像哥白尼一样,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4、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5、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学生归纳后,我要求大家看书,然后把课文的五个部分联系课文说说,力求每个学生都能清晰地说出作者的思路。这样的好处是能统领全局,清楚地了解课文内容。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学习课文就很轻松,也很明白了。
教学这篇课文之后,我感觉到,根据不同的文章定下不同的.教学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我的教学步骤是:
一、激趣导入
1、(师板书“学”、“问”)师: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词——学问,你知道什么叫学问吗?(知识、学识、文化……)
2、(师在“学”与“问”之间板书一个“与”字)师:老师在中间加上了一个“与”,那又该是什么意思呢?(生答)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文章,叫《学与问》。那么,学、问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共同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感知,理清脉络
1、师:我知道大家一定预习过了这篇课文,那么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呀?(5个自然段)那我想请5位同学分别来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同学们预习得怎么样。(读完后及时评点朗读)
2、师:每一次的朗读,我们都会有不同的体会,现在我想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遍全文,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很多有学问的人,小时候都是非常好问的;学和问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多问问题,才能学到知识;学和问不能分开;……)
3、小结:通过预习,大家就了解了这么多,说明大家真的做到了边读边想,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接下来,我们将认真地去学习、体会课文,相信大家对两者关系的感悟会更加清楚、明白。
4、大家把课文的每段内容用书上的话概括出来。并记熟它。
5、交流。
三、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然后看看这道填空题,把它完成。
填空:知识就是指有(),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常常是(),是()。
(指名读一读练习的答案,教师相机理解后评点,最后齐读)
2、师:对于整篇文章来说,第一自然段是最重要的,因为它是文章的总起段,
下面的文字都是为了说明第一自然段,作者在下面用了一些例子来证明第一自然段所说的道理,那么我们就先看看其中的一个事例。课文先说了谁呀?
那我们就一起走近哥白尼。你们了解哥白尼吗?(指名说完后,教师出示投影)老师也找了一些材料,请同学们看一看。(见附录一)
3、师:听了大家对哥白尼的介绍,你对哥白尼有什么印象呀?(勤学好问;爱提问题;留心观察;充满好奇……)
4、师:是呀,哥白尼能成为一名伟大的天文学家是和他小时候的这些习惯分不开的,让我们继续走近哥白尼。
5、师:请大家先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他从小爱问问题;他什么都爱问;他问的问题都跟自己的生活有关……)
(板书:好问)
6、师:你从这段中的哪些词句感受到哥白尼好奇、好问的?
(小时候就喜欢问、经常缠着、世界、问这问那、省略号)
(相机读句子,注意读出哥白尼的好奇、好问。指导朗读。)
(指导理解:不懈探求、稀奇古怪)
(联系哥白尼提出的问题,理解后补充省略号中省略的内容再指名读、齐读)
7、师:小小的哥白尼和咱们差不多大,老师相信在平时,你也一定提过问题吧?能说说你提过哪些问题吗?(指名回答)
8、师: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读懂了什么?(问是成功的开始;只有学会问,才能取得成功……)
9、师:我想大家对这些话肯定有自己的理解了。(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10、师:这是一篇议论文,议论文就是要通过大量的例子来证明作者的观点。这篇文章中作者的观点就是第一段,那么列举哥白尼的例子就是为了证明第一段。下面,作者又列举了一位名人的例子,他是谁呀?
四、自学第4段
1、(出示沈括的简介,详见附录二)师读简介后说:沈括是多么优秀呀,咱们一起回到沈括小时候生活的那个年代吧,看看他小时候是什么样的?
2、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第4自然段,试着完成黑板上的题目。(出示阅读训练题,详见附录三)
(1)同桌交流答案
(2)指名回答(理解,朗读)
3、小结:看完这段文字,你觉得沈括又是个怎样的人呢?(勤学好问;留心观察;爱动脑筋……)是呀,课文中列举了沈括和哥白尼的事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五、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教师导入:无论是哥白尼生活的世界,还是沈括生活的世界,它们距离我们已经有好长时间了,我们现在面对的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又该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三自然段。
2、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哪几个词最能概括我们面对的世界的特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老师找了几幅图片,一起来看看。出示投影。
(1)指名说感受。
(2)是啊,对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我们有新奇,有疑惑。那么,有了问题,我们该怎么做?
4、自由读3自然段。问:读了这一段,你们知道可以怎么做吗?(我们应该多提问题)
5、是呀,古人云:“能者为师”,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书上是如何来解释它的意思的?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指名回答,然后齐读一遍)
6、老师这里也有孔子的两句名言,谁能结合刚才我们读的这句话,说说是什么意思吗?
投影出示: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
7、小结:看来,遇到了问题,我们应该多向人请教,拜能者为师,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愉快地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
六、总结
1、同学们,今天我们从中外名人的身上,知道了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现在老师也送你们一把金钥匙。(老师发有关好问名言的小卡片,详见附录四)只要你拿到了这把金钥匙,并且知道怎么去用它,那我相信你一定能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2、好,打开看看这是把这是把什么样的金钥匙?你喜欢老师送给你的金钥匙吗?来,谁来读给大家听听,你的金钥匙是什么?(指名读名言)
3、老师这里还有金钥匙呢,看!(出示陶行知的两段话,详见附录五)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这就是他所写的关于勤学好问的两首小诗,希望同学们课后读一读并去了解这两首诗,相信对你们会有所帮助。
学与问教案14
活动目标:
1、学会运用泥工的多种技能,表现海洋中的动物与植物,并学会用小棒雕刻的方法来表现细小的部分。
2、发展观察力,初步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每人一个透明的金鱼缸或造型各异的瓶子,泥块,小棒,海底世界的录像。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观看海底世界的录像,导入主题。
教师:小朋友,我们在电视中看到海底世界有哪些动物和植物?
教师再放录像一次,观察海底的动物是什么样子的:《重点观察各种画类、乌龟、虾的外形特征。
2、教师讲解制作要求,重点讲解雕刻方法。
教师:今天老师请小朋友来塑造出海底世界的景象,请小朋友将你想做的动物及植物用泥雕在鱼缸表面,做完后为了让小动物做的更加形象。小朋友还可以利用这些小棒在动物或植物的表面雕刻出相应的花纹。
3、幼儿动手操作,教师指导。
指导能力较差的'幼儿首先确定主要内容。制作出简单的动物形象,利用小棒,简单雕刻。
指导能力强的幼儿表现出有情节的性的画面。通过制作,水纹波及草等画面更加完整。
4、评价。幼儿园大班美术陶艺教案《海底世界》
学与问教案15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使幼儿掌握正确的上下楼梯的方法。
2、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印有脚印的楼梯。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参观动物园。到动物园去要走一段楼梯。“小朋友,你们会上下楼梯吗?”
二、学儿歌《上、下楼梯》
教师完整念儿歌:一二三四五六七,小朋友们走楼梯。向右走呀不拥挤,一个跟着一个走。小手扶着小栏杆,上楼梯呀下楼梯,安全第一要牢记!
提问:你在儿歌里面听到了什么?我们应该怎样走楼梯?
三、念着儿歌,练习上下楼梯。
两脚交替上下楼梯,两手不能扶楼梯扶手。
上下楼梯时,要顺着脚印的方向走。
四、组织幼儿分组练习上下楼梯,教师从旁指导,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附歌词:
一二三四五六七,
小朋友们走楼梯。
向右走呀不拥挤,
一个跟着一个走。
小手扶着小栏杆,
上楼梯呀下楼梯,
安全第一要牢记!
【学与问教案】相关文章:
《 学与问》教案08-26
《学与问》教案优秀03-25
《学与问》教案15篇09-08
《学与问》教学反思06-02
学与问教学反思02-04
学与问教学反思(15篇)02-04
学与问教学反思15篇02-04
《问银河》教案06-30
《问银河》教案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