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安全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安全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安全教案1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找出较多的物体,回比较多少。
2、培养幼儿的初步分析、比较能力。
教学准备:
图片3张、纸偶2个、记号笔、铃铛、凳子
教学过程:
一、情景表演,出示汪汪狗、跳跳兔,引出课题。
老师给小朋友请来了两位新朋友,一个是汪汪狗,一个是跳跳兔。
二、出示礼物,感知物体的多少。
今天是汪汪狗和跳跳兔的生日,他们收到了许多许多礼物。
出示图片①:跳跳兔收到了什么礼物?萝卜有几个?我们伸出小手数一数?汪汪狗收到了什么礼物?(集体)有几颗?请幼儿想办法比较谁的礼物多?
出示图片②:跳跳兔收到了什么礼物?汪汪狗收到了什么礼物?哪个小朋友知道3个蘑菇多,还是4个苹果多?你是用什么好办法知道的?
教师引导:我们是用什么好办法比较多少的?
出示图片③:跳跳兔收到了什么礼物,有几块饼干?汪汪狗收到了什么,有几根骨头?请幼儿比较,谁的礼物多?你是用什么好办法知道的。请幼儿操作,发现了什么?
三、游戏:
1、跳跳兔和汪汪狗要邀请小朋友到他们家来玩抢凳子的'游戏,小朋友要听小铃铛的声音学解放军绕着凳子走,铃声停马上坐下,一张凳子坐一个小朋友,看看谁能抢到小凳子。幼儿游戏。
2、抢凳子的游戏好玩吗?老师还要带小朋友门去外面玩,我们一边唱歌一边找朋友,1个女孩子必须找1个男孩子做朋友。看看谁最能干,会找到朋友,找到朋友的小朋友一起和老师去外面做游戏。
大班安全教案2
活动目标:
1、认识卵生动物、胎生动物。
2、通过大小、颜色等办法区别不同蛋的特征,知道鸭蛋、鹅蛋、鸡蛋、鹌鹑蛋的主要特征。
3、通过探索操作,能够区分部分卵生、胎生动物,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鸭妈妈头饰、各种动物的图片。
2、实物(鸡蛋、鹅蛋、鹌鹑蛋、鸭蛋)、框子。
3、幼儿操作动物图卡,操作图。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有一只可爱的鸭妈妈来我们班找他的小宝宝,这是鸭妈妈第一次当妈妈,她在草丛里生了一个蛋,刚生完,她就急急忙忙去找朋友分享她生蛋宝宝的喜讯。糟糕的是现在鸭妈妈想把宝宝带回家,但是她怎么找也找不到自己的宝宝。嘎嘎嘎,这里有好多蛋宝宝啊,但是这些蛋宝宝到底哪个是我的宝宝呢?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助我找宝宝吗?
二、帮鸭妈妈找宝宝。
1、区分鸭蛋宝宝。
师:每一组桌上都有4个蛋宝宝,鸭妈妈也给每个蛋宝宝都标上了记号。请你仔细观察哪个是鸭妈妈的宝宝,请你记住他的标记等等告诉鸭妈妈。
师:但是鸭妈妈还有一些要求,我的蛋宝宝是很容易怎么样的(狠容易破的。)那就要请小朋友怎么样啊?(请小朋友小心一点。)每个小朋友都要轮流观察每一个蛋宝宝,不能抢着看。等等还要请小朋友们来告诉我你是从哪里看出它是我的宝宝。
2、幼儿操作。
师:音乐开始就请小朋友们到后面进行操作,音乐结束时请全体小朋友回到位置上。
3、送鸭宝宝回家。
师:你们都找好了吗?觉得几号是鸭蛋宝宝啊。你是用什么办法的?
师:请每一组的一号小朋友来帮鸭蛋宝宝送回家。
师小结:一般的鸭蛋都是淡青色的,椭圆形,不大也不小的。
4、送其他宝宝回家。
师:现在鸭妈妈找到他的宝宝了,但是还有一些妈妈没找到自己的宝宝,我们也来帮助他们吧。
师:这是什么动物?(举起鸡妈妈、鹅妈妈和鹌鹑妈妈的框子。)
师:刚刚我们都已经仔细观察过了,现在请红色组的②③④号去自己组每个人拿一个蛋把送回妈妈的怀抱。(接着每一组都送过去。)
师:好,现在我们都送好了,说说你送了什么蛋?(我送的鹅蛋。)
师:是这一筐吗?(是)
师:你是怎么知道这是鹅蛋宝宝的?(鹅蛋白又大。)
师:还有送不同蛋的吗?(我送的是鸡蛋。)
师:是这一筐吗?(是)
师:你是怎么知道这是鸡蛋?(鸡蛋是肉色的.。)
师:哪些小朋友是送这个的?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蛋吗?(鹌鹑蛋。)
师:鹌鹑蛋有什么特点?(最小了,还有身上有斑点。)
师小结:鹅蛋大而且白、鸭蛋是青色的,比鹅蛋小。鸡蛋是肉色的、鹌鹑蛋最小,还有斑点)。
三、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
1、认识卵生和胎生动物。
师:因为要感谢大家的帮忙,所以鸭妈妈就请他们来家里做客,请了那些小动物呢?
师:嘎嘎嘎,这时鸭妈妈又生了一个蛋,顿时大家都围着讨论起来,鸭妈妈生下来的是蛋宝宝,这里哪些动物生下来也是蛋宝宝的呢?
师:还有好多动物没有被点到名,那他们生下来什么样的呢?
师小结:妈妈生下来是蛋或者卵的就是卵生动物,如果生下来和妈妈长的一样的小动物就是胎生动物。
2、幼儿探索操作、分类。
师:我这里还有很多的动物,那他们到底是胎生还是卵生的呢?需要小朋友们来帮忙分类。
师:操作之前请听清楚要求:每一组都有10个动物卡片,每个小朋友拿两张。自己认真思考也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想清楚后把他贴在图表上。
师:请每一组的⑤号把图表交上来,看看别的组合和我们贴的有什么不同的,是谁不对呢?
活动延伸:
师:除了上面的一些动物以外,动物世界里面还有很多的动物,回家后和爸爸妈妈去找一找哪些是胎生的,哪些是卵生的。明天回来和我们讨论一下。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对于大班下册的小朋友来说时间太短了。同时目标2、通过大小、颜色等办法区别不同蛋的特征,知道鸭蛋、鹅蛋、鸡蛋、鹌鹑蛋的主要特征。这个目标对于大班幼儿太过于简单了,这个目标应该适用于中班。这个活动的重点是胎生动物、卵生动物,我前后环节的着重点没有把握好。在后面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这个环节可以再加点,这样或许可以让幼儿更好的认识到卵生动物的整个发展,让幼儿更好的认识。同时延伸环节也可以换成认识特殊的动物像卵胎生之类的。
这是一个科学活动,我在活动中说了生蛋的动物就是卵生动物,所以导致有些幼儿弄不清楚像蝴蝶、鱼之类产卵的动物是什么动物。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今后我会很注意的。
这一个活动我利用标志使每一个小朋友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小朋友们举手发言也很积极,师幼互动的也很好。
大班安全教案3
教学目标:
1.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和同伴交流恐龙灭绝的原因。
2.产生探索恐龙灭绝原因的兴趣。
教学准备:
幼儿经验准备:阅读过有关恐龙的书籍。
材料准备:挂图24号,幼儿查询过关于恐龙灭绝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讨论恐龙的灭绝原因。
1.引导幼儿大胆表达自己查询资料时得到的相关信息,如果其他幼儿有不同意见,教师应允许并鼓励幼儿说出反对的理由。
2.提问:恐龙生活在什么年代?现在能看到恐龙吗?恐龙为什么会灭绝?
二、教师不必强求幼儿幼儿按照科学家推测的说法来交流。
三、整理恐龙灭绝的主要原因究竟是什么?
1.关于恐龙的灭绝原因目前有许多种说法,但没有定论。
2.让幼儿投票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说说自己投票赞成的理由,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或作进也不地追问,或表示认同。
四、出示挂图,介绍恐龙灭绝的可能原因。
1.幼儿看图,听教师介绍。
如小行星碰撞地球、气候变冷、病态恐龙蛋、恐龙食物没了、吃了有毒的植物等。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必须传递给幼儿的'一个信息是:这些恐龙灭绝的原因都只是推测,一种可能,随着科学的发展,也许会出现新的结论。)
教学反思:
恐龙是孩子们心中最神奇的一种动物。从平时小朋友对恐龙的兴趣和认识的观察,我猜想孩子们对这个活动一定有兴趣,但如何抓住幼儿对恐龙的兴趣,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做到教学过程最优化,是我必须考虑的。所以我在课前精心准备,希望能通过这一活动的学习达到不仅能让孩子们了解一些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等知识,还要让他们将这种探究延续到课外,培养幼儿对恐龙知识的持久兴趣,激发幼儿主动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大班安全教案4
活动来源:
大班数学活动中,有认识圆柱体和球体的教学活动,我请幼儿从家里带一些形似圆柱体、球体的东西,幼儿带来了薯片筒、方便面筒、纸杯、茶叶筒、皮球等物品。课间活动的时候,孩子们把这些东西拿出来,放在地上滚来滚去地玩儿,还有些幼儿互相比赛,有的说:看,我的茶叶筒滚得比你的纸杯快!有的说:我的这个还会转圈圈呢!大家玩得兴高采烈。《幼儿园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在一日活动中,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和疑问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因此幼儿的科学教育应更多地在一日活动中随机生成,顺应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让幼儿体验发现的乐趣。基于这一理论指导,我设计了本次科学探索活动有趣的滚动。
设计意图:
既然幼儿对滚动有很大的兴趣,那我就设置情境让幼儿尽情地玩一玩滚动游戏,满足幼儿好奇、爱玩的天性。这些滚动游戏中,也蕴涵着许多科学现象,幼儿通过玩中观察、玩中发现、发现后尝试记录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发现物体滚动路线与其形状之间的相互关系,自主构建新的科学知识和经验。这样做可以发展幼儿实际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保护了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和热情,有助于培养幼儿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不同物体有不同的滚动路线。
2、自主探索出三类物体的滚动路线,并尝试记录。
3、在游戏中体验合作探索的乐趣,产生进一步探索物体滚动路线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物品:罐头、杯子、球、纸盒、积木等。
2、小棒8根。(为游戏《赶小猪》而备的赶猪棒。)
3、大记录纸一张,记号笔一支。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探索:哪些物体会滚动?
在活动室里散放着纸杯、茶叶筒、球、塑料盒、积木等各种物品。
1、找一找:小朋友,这里有些我们平时用过、玩过的东西,请你们把会滚动的东西找出来。
评析:开放、自由的空间很快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123
2、玩一玩:请你们玩一玩,为什么这些东西会滚动呢?
评析:这个时候,幼儿手上拿着自己找到的会滚动的东西,开始有些兴奋了,都忍不住想把它放在地上滚一滚,玩一玩,那么作为教师,应给予幼儿自由玩的空间,但并不是让幼儿毫无目的地玩,而是带着问题去玩。这个问题就是:想一想,为什么它们都能滚动呢?让幼儿在玩中发现,玩中思考,初步感知能滚动物体的特征。
3、说一说:为什么这些东西都能滚动?
评析:幼儿带着问题自由玩,对问题的答案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都急于想把自己的观点告诉大家,这时老师及时给予幼儿大胆表达的机会,幼儿自由发表意见,老师适当引导,总结出答案:因为它们总有一个地方是圆的,所以会滚动。
二、第二次探索:物体滚动的路线是怎样的?
1、游戏:滚进球门。
老师介绍游戏玩法:小朋友两两一组,一人分开双脚做球门,一人滚动物体进球门,轮流进行。
评析:这个游戏的优点在于,缩短了幼儿等待游戏的时间,一个人滚动物体时,两个合作伙伴能同时观察,共同探究发现不同物体的滚动路线,有助于发展幼儿的合作能力,增加更多的相互交流与协作的机会。在幼儿游戏过程中,老师所做的就是观察与倾听,必要时和孩子们一起玩,做幼儿探究活动的支持者和鼓励者,最大限度地放手让幼儿通过亲身经历去发现,让幼儿体验发现的乐趣,成功的快乐。通过这个游戏,幼儿会发现,有的东西滚不进球门。小组的两个合作伙伴对发现的这一现象进行了质疑、思考、讨论。这时,老师作为活动的引导者,有必要带领全体幼儿对这一发现作一个总结和提升。
2、集体交流,并尝试记录物体滚动的路线。
老师:哪些小朋友的东西滚不进球门?(幼儿回答、交流后,请幼儿把这些滚不进球门的东西都送到前面来,这样可以让大家看得更加清楚。)
老师以惊奇的口气提出疑问:咦,为什么这些纸杯、方便面筒、肯德基筒就滚不进球门呢?幼儿思考、讨论。
123
当幼儿回答出这些东西都是一头大一头小的、滚动的时候会转圈等答案时,老师及时作现场演示,让幼儿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观点和想法的接纳、重视和赞赏,同时也可以让全体幼儿对圆锥台滚动时会转圈这一科学现象有一个更深刻的印象。这时再请幼儿上来在大记录纸上记录它们滚动的路线,幼儿都跃跃欲试。在记录出圆锥台滚动路线的基础上,再来记录圆柱体和球体滚进球门的路线对幼儿来说就更容易了。
评析:在这一环节里,幼儿学会了记录,懂得了当自己在科学探究中有了结论或观点时,可以通过记录把他们呈现出来,让幼儿了解如何真正地做科学,培养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三、第三次探索:圆柱体和球体滚动时哪个更灵活?
1、游戏赶小猪。
老师介绍游戏玩法:这是一个三人合作的游戏,小朋友自愿组合成三人组,其中两人做小树,一人分别赶皮球小猪和圆筒小猪,在两棵小树中间绕8字型走,三人轮流进行。
评析:上一个环节中,幼儿已经自主探索出三种物体的`滚动路线,但对圆柱体和球体滚动路线的异同还没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作为教师,有必要为幼儿提供更进一步的观察、经历、体验的机会,让幼儿探究出球体、圆柱体的外型与它们滚动路线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难点。为了解决这一难点,老师在这个环节中首先设计了一个三人合作的游戏赶小猪。这个游戏巧妙之处在于,幼儿在赶这两种小猪绕8字走时,由于圆柱体和球体的不同特性,幼儿赶着它们转弯会有很明显的差别,一定会有不同的感觉,为顺利解决活动难点埋下伏笔。教师在游戏中继续扮演活动支持者的角色,对幼儿的探究活动尽量不去打扰。
游戏结束后,老师提问:
刚才,我们赶了圆筒小猪和皮球小猪,你有什么感觉?
为什么皮球小猪好赶,圆筒小猪就难赶呢?
评析:这一问题给了幼儿较大的发散思维空间,由于幼儿都分别赶过这两种小猪,有了亲身的经历和体验,所以都有话说,乐于说。根据幼儿的回答,老师提出第二个问题:为什么皮球小猪好赶,圆筒小猪就难赶呢?幼儿经过思考和观察发现圆柱体是一个长长的圆筒,而皮球从各个角度看上去都很圆,由于它们形状上的不同,导致它们在滚动的时候出现了不同的结果。教师这时及时演示,同时请幼儿上来说一说,指一指,并注意肯定和赞赏幼儿的发现,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从上到下一样大的圆筒,我们把它往哪儿推,它就只能往一个方向直直地滚去,转弯时不灵活,而皮球可以向四面八方任意地滚动,很灵活。
得出结论后,让幼儿在记录纸上补充出球体可以向各个方向任意滚动的路线。
四、结束活动
老师小结活动情况,对积极参与游戏和探索的幼儿给予表扬,并提出问题和要求:你们还在哪儿看到过会滚动的东西?它们滚动的路线又是怎样的呢?请你们回去找一找、滚一滚,把它们滚动的路线也画下来,带到幼儿园来给大家看。
评析:会滚动的东西不只局限于课堂上幼儿所看到的,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幼儿对它们依然有好奇和疑问,于是老师顺理成章地在活动小结以后向幼儿提出问题和要求,让幼儿课后继续进行滚动路线的探究和记录活动。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源于幼儿的生活,生于幼儿的兴趣,设置游戏情境,以幼儿自主探索为主线,教师适时指导、提升为辅线,充分激发了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了幼儿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精神,提高了幼儿自我建构知识与经验的能力,真正做到了在做中学、玩中学,达到了本次活动的教育目标。
大班安全教案5
活动目标:
1、知道土中有水、空气、腐烂物等成分,了解土的主要种类(如:黑土、黄土、白土、红土等)。
2、了解土对人类的作用,萌发珍惜土地的情感。
3、知道植物生长离不开水、空气、肥料和阳光。
物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每组幼儿一盘土壤。(四人一组)
3、实验用的酒精灯、铁架、杯子、连根的干枯青菜。
4、植物头饰。
5、四袋不同种类的土壤标本。(黑土、黄土、白土、红土)
6、一袋泥土。
活动过程:
一、植物为什么会干枯
1、幼儿扮成各种植物,老师扮成植物花姐姐。
引导幼儿讨论:植物生长离不开什么?(用故事干枯的青菜告诉幼儿植物一般离开土壤会干枯)。
2、小结:引导幼儿自己小结,(小鸟爱树林,鱼儿爱海洋,我们植物爱的是土壤。)植物的家是土壤,离开土壤会干枯。
二、土中有什么
1、用多媒体课件让幼儿知道土壤中有水、空气、肥料(是树叶、草等的腐烂物),和植物生长过程。
2、请幼儿捏捏地里的土壤是干的,还是湿的,说明土壤中有什么?(水分)
3、请幼儿肥土壤放入水杯中,又发现有什么?(空气)
4、把土壤撒在石棉网上加热知道土壤中有腐烂的树叶、草等,这就是肥料,它们能燃烧。
5、小结:原来土壤里有这么多宝贝,它真像一个聚宝盆、空气水分里面藏,土壤是个大宝库,植物生长有营养。
6、引导幼儿仿编儿歌:鸟儿爱树林、鱼儿爱海洋,植物爱的是土壤,土壤是个聚宝盆、空气、水分里面藏,土壤是个大宝库,植物生长有营养。有了营养,幼儿模仿植物生长的过程。
三、土是什么颜色的
1、幼儿知道土中有什么后,去花园里看看地上的土壤是什么颜色的?(黑色)后出示黄土、白土、红土,原来土有几种颜色。
四、土的其它用途
1、出示砖、瓦、陶器皿,让幼儿看,让幼儿摸摸后,告诉幼儿这些都是用土加工以后做出来的。
2、、小结:土壤对植物有用,对人类的用处也很大。
五、延伸活动与土交朋友
让幼儿自由玩土。
活动反思:
活动中孩子们很活跃,颜林海和黄林浩不断地用摸、捏、团土。在种植园中,林毅君偷偷地拔了拔小青菜,发现了菜里的根后就招呼了很多的小朋友围过来观看。很快林俊熙发现了泥土很潮湿,粘在手里也粘在裤子上。
本次活动我利用幼儿身边的熟悉的资源土,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实验、探索、讨论。活动中幼儿们带着问题去进行实验、操作,引发幼儿学习、探索的兴趣。实验的.设计是让幼儿能探索出土的性质,也便于幼儿操作,幼儿兴趣很大。实验中我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合作能力,记录能力,以及操作习惯,并鼓励幼儿把自己在实验中的发现,用图画的方式记录下来。而且针对幼儿观察到现象,我能引发幼儿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以得出问题的答案,土壤里什么?使幼儿了解了土壤对于植物的作用,知道植物离不开土壤。然后和幼儿开展讨论,哪里还需要土壤?知道土壤在生活中的更多作用。
大班安全教案6
活动目标
1、激发探索光的兴趣。
2、感知光透过各种物品后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3、能大胆、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并尝试用符号记录。
活动准备
手电筒幼儿每人一个,并学会使用:各种颜色的布、皱纹纸以及各种玩具;“我的新发现”记录图、彩色笔、标志符号;一段舞台灯光视频、一段节奏强烈的音乐。
活动实录与分析
一、导人活动:出示电筒,激发幼儿的兴趣。
提问:小朋友们。这是什么?手电筒发出了什么颜色的光?
二、第一次自主探索。(手电筒的光透过彩色布、彩色纸后,光颜色的变化。)
1,看一看,摸一摸,老师准备了什么材料?(各种颜色的布、纸。)
2,讨论:手电筒的光透过这些材料,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3小实验:手电筒的光透过这些材料,会发生什么变化。(手电筒前面放上红色的布,光就变成红色:手电筒蒙上紫色皱纹纸,光就变成了紫色了…)
4,我们得出的结论:手电筒的'光透过彩色布、彩色纸,光变出了各种各样的颜色。
5,幼儿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在“我的发现”图表上。
分析:教师让幼儿在用手电筒和布、纸玩的过程中,自己去观察、比较、发现。尽管幼儿观察到的变化是很微小的一方面,但是通过他们个体经验的整合,以及相互间的交流、补充、完善,使探索的结果全面而细致。
三、第二次自主探索。(手电筒的光透过玩具后,光形状的变化。)
1,看一看,摸一摸,老师还带来了什么?(是各种各样的玩具)
2,讨论:玩具、手电筒一起玩一玩,光还会有什么变化呢?
3实验:用玩具和手电筒玩玩,看看光还会有什么变化?(用有孔的玩具和手电筒一起玩,光变出了好多小汤圆:光变出了一朵花,手电筒动花也会动……)
4我们得出的结论:手电筒的光透过玩具,不仅颜色会变,形状也会变。
5,幼儿展示自己的新发现,并在“我的发现”图表上记录新发现。
分析:在活动的推进过程中,教师在幼儿猜测一实验一再猜测一再实验的矛盾冲突中,引导幼儿探索发现,培养幼儿有步骤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观看舞台灯光视频,制作彩色灯,师幼表演。
幼儿邀请客人老师当灯光师,自己当小演员,一起表演。
五、活动结束,幼儿快乐地离开大厅。
活动延伸
教师、幼儿、家长一起寻找资源,探索手电筒的光透过其他的材料后,光还会发生什么奇妙的变化。
活动反思
刚开始进行“彩光变变变”活动时,我和幼儿都遇到了不少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共同实践、共同研究、共同学习,将活动不断深入下去。
最初,教师一厢情愿地投放了手电筒、颜色鲜艳的皱纹纸,并预设幼儿会喜欢的活动过程,可结果让人失望,幼儿的兴趣只持续了十分钟,是什么原因呢?我把遇到的问题请教听课的老师。希望通过集体的智慧给我一些启示。教师们建议我不妨先观察幼儿感兴趣的东西,再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深层次地挖掘。于是我潜下心来观察思考,发现幼儿对“光”发生变化这一现象是很感兴趣的,可是因为我投放的材料太单一,幼儿很快发现了规律,才造成了活动的停滞。于是,我物色了大量能让手电筒光改变的材料,如糖纸、各色布、透明纸、水果泡沫网、雪花片等……亲自试验,试验结果出乎意料的成功。手电筒的光透过这些材料不仅颜色变得鲜艳漂亮,形状也发生了变化。这些新发现使幼儿在新一轮的活动中感到妙趣横生、其乐无穷。
事实证明,追随幼儿兴趣,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选择有价值、有意义的点进行活动,这样更有利于幼儿通过自己的发现主动构建相关的知识经验。(曹艳)
大班安全教案7
活动要求:
1、使幼儿了解安全使用电器得粗浅知识。
2、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过程:
1、请幼儿找一找教室中的电源插座或插头在什么地方?
2、讨论:幼儿园班级里的插座为什么都要安装得这么高?(让幼儿知道电插头、电源插座都是很危险的.东西,如果手碰到插孔内,人就会触电,会有生命危险。)
3、请幼儿看教师拿插头时手的姿势和抓的位置,让幼儿知道插孔里有电,插头上的小铜片能把电通过电线传给录音机,所以手不能碰到铜片,更不能把手伸插孔内。
4、组织幼儿讨论:用电时要注意什么?知道潮湿的东西不能靠近电器,这样会漏电,电器不能和与纸、布等易燃物品放在一起,不然可能引起火灾。
5、让幼儿说说在家中用电器时要注意什么?
活动延伸:
散步时。可以带幼儿从远处观察高压电的标记,教育幼儿高压电很危险,一定要远离高压电。
幼儿园安全活动设计:安全用电
作者:大班教案 文章幼儿园教案网 点击数:679 更新时间:20xx-1-16 22:41:44
幼儿园安全活动设计:安全用电
活动设计:安全用电
活动要求:
1、使幼儿了解安全使用电器得粗浅知识。
2、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过程:
1、请幼儿找一找教室中的电源插座或插头在什么地方?
2、讨论:幼儿园班级里的插座为什么都要安装得这么高?(让幼儿知道电插头、电源插座都是很危险的东西,如果手碰到插孔内,人就会触电,会有生命危险。)
3、请幼儿看教师拿插头时手的姿势和抓的位置,让幼儿知道插孔里有电,插头上的小铜片能把电通过电线传给录音机,所以手不能碰到铜片,更不能把手伸插孔内。
4、组织幼儿讨论:用电时要注意什么?知道潮湿的东西不能靠近电器,这样会漏电,电器不能和与纸、布等易燃物品放在一起,不然可能引起火灾。
5、让幼儿说说在家中用电器时要注意什么?
活动延伸:
散步时。可以带幼儿从远处观察高压电的标记,教育幼儿高压电很危险,一定要远离高压电。
大班安全教案8
活动目标:
1 、探索在清水里加入一定的盐后,鸡蛋沉浮状况的变化,初步感知悬浮现象的变化。
2 、幼儿两两合作进行操作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学习记录和描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3 、积极主动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活动重点:
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感知鸡蛋在盐水中的悬浮现象。
活动难点:
能独立实验操作并记录,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现象。
活动准备:
烧杯两只(分别装等量的淡水、盐水)鸡蛋一个,记录纸一张,实物:鸡蛋、盐、碗、盆、勺子、烧杯、抹布每组若干。磁吸标志、记录表、水彩笔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兴趣,猜猜鸡蛋宝宝沉浮的状态并记录。
1.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带来了两杯水。你们仔细看一看,这两个玻璃杯的水一样多吗?(出示内装等量盐水、淡水的两个玻璃杯,引导幼儿比较。)
2.师:老师还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是谁呀?(出示一个鸡蛋,教师以蛋宝宝的口吻讲话)大家好,我是鸡蛋宝宝。今天我想和水玩个游戏。你们猜猜看,我到了这两个水杯里会怎么样呢?
3.教师设疑:鸡蛋宝宝到了第一杯水里(淡水)会怎样?它是沉下去,还是浮上来?请你们把猜想的结果写到记录表一上。(表示下沉,表示上浮。)等会我们再来比比看,你们猜的和操作结果是否一样。(幼儿猜测鸡蛋在淡水里的沉浮状态并记录。接着实际操作,记录鸡蛋的'沉浮现象。教师给予指导。)
4.教师继续设疑:鸡蛋宝宝到了第二杯水里(盐水)会怎样?它在水里是沉下去还是浮上来?(幼儿再次猜测鸡蛋在盐水里的沉浮状态并记录。实际操作,记录鸡蛋的沉浮变化,初步感知悬浮现象。)
评析:
在活动的开始,通过鸡蛋宝宝的讲话,让幼儿很自然地进入活动。问题的设置一下子调动了孩子们参与探索的衩极性。猜一猜,想一想,让他们主动建构知识经验。玩一玩,比一比表验证自己刚才的猜想,从而调整自己的认识,并让幼儿懂得要得出结论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二、引导幼儿对探索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找找鸡蛋宝宝悬浮的秘密。
1.师:小朋友刚才都将自己的猜测和实验结果记在了记录表一上。那么,你们的猜测到底对不对呢?通过刚才的实验,把你的想法和问题提出来好吗?(幼儿针对自己观察的现象自主提问。)
2.教师顺应幼儿提出的问题设置悬念:为什么鸡蛋宝宝在第一个杯子里是沉在水底的,到了第二个杯子里却浮上来呢?这里究竟有什么秘密?小朋友快快想一想,找一找。
3.引导幼儿通过各种感官寻找鸡蛋宝宝悬浮的原因,启发幼儿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区分出淡水和盐水的不同,从而找到问题的缘由:鸡蛋装在淡水杯里是沉下去的,在盐水杯里是浮上来的。
评析:
在实验操作中,有的孩子在没有老师帮助的情况下自已做出了大胆尝试——通过嘴巴品尝发现第二杯是盐水。教师对于幼儿大胆尝试的做法给予了肯定。
4.进一步把问题引向深入,探索悬浮秘密:是不是鸡蛋宝宝只要在盐水里都会浮上来呢?加了多少盐后才会浮上来呢?我们再一起猜猜看,动手试一试,记录下来好吗?(幼儿猜测并在记录表上画上自己猜想的位置——实验验证——观察结果——记录鸡蛋在水中的位置)
评析:
这个环节满足了幼儿探索的欲望,在猜猜、想想、动动、玩玩中,充分调动幼儿运用感官直接认识和感受悬浮带来的有趣现象,让幼儿的探索更深入,更贴近幼儿的生活,也将本次活动推向了高潮。
三、讨论与交流实验情况,说说鸡蛋宝宝悬浮的规律。
1.展示幼儿记录纸,交流实验情况。师:为什么鸡蛋宝宝在加入1勺、2勺盐的水中没有浮起来,在加入第3勺、第4勺盐后会浮起来呢?(幼儿根据记录表二中讲述自己的实验感受,发现鸡蛋的悬浮规律。)
2.师:鸡蛋宝宝除了在盐水里能浮起来,你还有什么办法能让鸡蛋宝宝浮起来?(幼儿回忆生活经验,自由讲述。)
评析:
在交流活动中教师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尊重幼儿的想法,贯彻了《纲要》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的要求。
活动延伸:
1.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东西放在盐水中能悬浮起来?找一找,试一试,把实验结果和大家一起分享。(如土豆、黄瓜、苹果等。)
2.在活动区投入不同材料,鼓励幼儿继续探索鸡蛋在其他液体(如肥皂水、糖水等)中的沉浮现象。
活动反思: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悬浮的鸡蛋这个活动设计,来源于幼儿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兴趣点,并且紧密围绕着悬浮这个有趣现象而展开,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在操作中获得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本次活动的重难点就是要解决如何将抽象的悬浮现象传递给幼儿,并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感知鸡蛋在盐水中的悬浮现象。通过猜一猜、想一想,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猜想和判断,让他们主动建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再让幼儿通过玩一玩、比一比来验证自己的猜想,从而调整自己的认识,并让幼儿懂得要得出结论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此外,本次活动还注重活动的拓展和延伸,让仍有兴趣的幼儿可以继续在活动区进行探索,打破以往把一个活动孤立起来的做法,使教育形式能够多样化,更符合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
大班安全教案9
教学目标:
1、教育幼儿懂得呼吸对人的重要性,知道与人体呼吸有关的主要器官和他们的名称。
2、通过教学让幼儿知道要保护人体呼吸器官。
教学准备:
1、图书《人的呼吸》(一)、(二)、(三)、(四)、(五)。
2、塑料袋若干。
教学过程:
1、启发幼儿用塑料袋做实验。
(1)幼儿用嘴向塑料袋里吹气。
"谁知道为什么塑料袋会鼓起来?(袋中有气)
(2)塑料袋里的气又是从哪里来的?身体里为什么有气?
教师指导幼儿吸气,呼气,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感觉,让幼儿嘴闭紧,用鼻子深深的呼吸,说出自己的感觉,然后再将气呼出来,再说说自己的感受。
2、启发幼儿说说呼吸对人有什么作用。
(1)请幼儿拿出图书,翻到图(一),引导幼儿观察呼吸器官图,教师结合图向幼儿介绍。
人体需要氧气,通过吸气,空气经过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到肺,在这里氧气被吸收了;身体内的废气也在这里被替代出来经过呼吸器官排出体外,呼出的气就是人体中的废气。
(2)让幼儿捏紧鼻子,闭上嘴巴,感觉不能呼吸时的难受,再说说自己的感受。
(3)启发幼儿讨论呼吸器官有病时,人感到怎样,有什么不舒服。引导幼儿说出:感冒时会鼻塞,会咳嗽,咽喉痛,生肺炎时人会发烧,呼吸急、喘,人很难受。
3、怎样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
呼吸器官是人体的重要器官,我们要好好的保护它。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图书内容(二)、(三)、(四)、(五),使幼儿知道如何保护呼吸器官。
教学反思:
在教学材料的选择上,我综合运用教材,课件和学案,有所选择,各有侧重。首先,因为是复习课,课本能起到唤醒学生注意的作用,所以教学不能脱离教材,比如: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的作用等等。这些易于记忆,易于理解的内容,只需让学生知道记忆即可。而对于如:呼吸运动的过程等等课本中虽然设计了相当的演示实验,图片来加以说明,但它们毕竟是静止的,学生理解起来就有一定的困难,这时候就有必要演示实验和动画来展示容积,气压以及呼吸之间的关系。我演示气筒的打气和吸气来说明容积,气压与动作之间的关系。
再让学生手摸的胸部,感受吸气,呼气时肋骨和膈的运动状况。尔后播放有关肌肉,肋骨,胸部的容积,气压和动作之间的动画,使学生清晰明了的看到呼吸运动是如何完成的。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并记忆,在呼吸的过程中,相关部位的变化。同样,对于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先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气体扩散。然后展示气体的扩散趋势,最后引导学生分析并识记课本中的气体交换过程。
在教学的设计上,首先要做的思路明确。那么这节复习课,我的教学思路是什么呢?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两个: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
二,发生在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本节课的'重点),而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呼吸运动),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在确定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以后,再据此选择各自的教学方法,教学时间的分配,练习题的搭配等等。不言而喻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都是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呼吸运动),需要花相当多的精力和时间加以突出和突破,其次是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最后才是人体的呼吸系统,仅限于记忆知道的程度。这样有所为有所不为,使整个教学看起来层次鲜明,井然有序,不自觉地也向学生灌输了一定的思维方法和思维逻辑。
然而,复习课不单纯是理解和记忆,而是侧重于知识的运用。练习是最后的复习方法。因为它有针对性,于是,我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难点,恰当的设计必要的练习,让学生在感受掌握知识的乐趣中,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练习题的选择首先要精当有针对性。例如:我在展示呼吸系统的组成后,仅设计了三个选择题,且都与展示的图片及生活现象有关,浅显,易答起记忆之作用,而在复习呼吸运动以后,设计的练习就要多一些,难一些。有8个选择题,与展示的动画相配合,有4个填空题,就有点综合性了,起理解,掌握,运用之功效。而在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设计的练习则主要与气体的扩散有关系,达到理解的程度即可。课堂小结后设计的练习,既有识记的内容,,也有选择题和填空题,一共6个题,起巩固和复习之功效。
因为学案是需要学生保存,并不时翻阅的复习资料,因此我在设计学案时,力图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教学脉络,所以上面有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并罗列出大致的教学过程,以及每个教学内容或重难点下主要的学习方法。对于重点要记忆的内容,比如呼吸运动的过程,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结果,在学案上也有所反应。但学案中最主要的内容依然是各个教学内容下面的练习题,并力图以此来体现“练习是最好的复习方法”这一复习课的教学理念。
大班安全教案10
活动目标:
1、学习查找资料、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方法。
2、初步了解蚯蚓。
3、会按节奏行走,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家长与幼儿一起收集蚯蚓的相关资料,丰富幼儿的经验。
物质准备:家长与幼儿查找并收集蚯蚓的相关资料;音乐《找朋友》、播放器。
活动过程:
1、谈论蚯蚓的话题,导入活动
(1)幼儿自由交流自己收集的信息。
(2)教师与幼儿集中分享交流。
提问:你收集了蚯蚓的哪些资料?在收集的过程中,你知道了关于蚯蚓的哪些知识。
2、引导幼儿了解并交流查找、收集资料的方法。
3、引导幼儿观看操作材料《蚯蚓》,并将自己收集的材料粘贴或画在空白处,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布置是我知道的`蚯蚓展板
(1)引导幼儿分类整理资料
(2)教师与幼儿共同布置我知道的蚯蚓展板
4、邀请同年段的幼儿参观、分享我知道的蚯蚓展板。
区角活动:
重点指导幼儿在科学角绘制自己收集到的蚯蚓的资料。
大班安全教案11
活动目标:
1、幼儿了解基本的防火、救火常识,增强幼儿的防火意识。
2、指导幼儿练习钻的动作,提高幼儿的平衡能力,并训练幼儿动作的协调性。
活动准备:
1、消防员的照片,消防录像。
2、消防员救火图片一幅,场景布置“家禽、家畜、野兽”的家(包括字卡),
3、钻洞四个,平衡木四条,“哭声、电话铃声、消防车声”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一、交流收集的照片,
引导幼儿回想消防员了不起的地方,引起兴趣。
二、探索消防员的工作与人们的关系
1、观看录像。
2、讨论
(1)为什么会起火?
(2)如果你是消防员,你会怎么救火?
(3)消防员是怎么做的?
3、再次观看录像
(1) 说说你们怕不怕火?为什么?
(2) 消防员怕不怕火?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
4、小结
三、游戏“小小消防员”
1、警报声响,师:动物王国发生火灾,需要大家去帮忙救火。
引入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讨论:怎样将小动物救出来?
2、出示图片,让幼儿了解基本的救火常识。
教师演示用“水”救“火”(用字卡演示),讨论:除了水,还能用什么救火?
3、游戏:小小消防员
(1)交待角色:师“变”成消防队长,幼儿变成消防队员。快速戴好消防标记。
(2)队长交待任务及要求:钻过山洞,走过独木桥,到附近的小河找“水”救“火”,每个消防队员每次救出一个小动物。
(3)消防队员开始行动,消防队长指挥消防队员用最快的速度扑灭大火,救出小动物。
教师注意指导幼儿练习钻的动作,在反复的来回跑动中训练幼儿动作的协调性。
(4)将救出的小动物送回家:幼儿认读动物名称,并按家禽、家畜、野兽将小动物进行分类,并送回相应家中。
(5)进行第二次游戏,再次复习认读相应汉字,并练习钻的动作。
听到小动物的“哭声”,消防员再次进入火灾点,救出小动物,并送小动物回家。
(6)消防队长小结活动,评价消防队员今天的表现。
推荐阅读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烫伤对身体的危害。
2、了解简单的预防和自救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收集皮肤烫伤的各种图片。
2、收集容易造成烫伤的高温设备图片。
活动过程:
1、出示皮肤烫伤的`各种图片,了解烫伤对身体的危害。
(1)这些图片上的人怎么啦?他们怎么会这样的?你被烫伤过吗?
(2)教师小结:这些人都是因为自己或别人大意把自己烫伤了,烫伤后有时会留下很难看的疤痕,有时会对自己的生活也带来不利的影响。
2、讨论生活中哪些东西会烫伤我们?
(1)哪些东西会烫伤我们?
(2)这些东西会怎么会把我们烫伤的?怎样做才能避免烫伤?
(3)幼儿园哪些东西可能会烫伤我们?
(4)这些东西会怎么会把我们烫伤的?怎样做才能避免烫伤?
(5)还有哪些东西会烫伤我们?对这些东西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3、讨论一些轻度烫伤的处理方法。
(1)讨论:如果我们不小心烫伤了,怎么办?怎样处理才是最好。
(2)教师小结:烫伤了先用冷水冲一会儿,然后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盖在上面不动,再找大人帮忙上药或去医院。千万不能随意拨弄烫伤的地方。 如果烫得很厉害,就不能直接脱掉上面的衣服,不然会造成更大的伤害。
大班安全教案12
活动目标:
1、了解被绑架后的自救方法。
2、能够保持镇定和勇敢,随机应变。
3、提高警惕,形成用知识和智慧自救的意识。
4、能说出不易玩耍的地方存在什么样的安全隐患。
5、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演习用的道具(刀、面具、警察、帽子)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观看教学挂图。
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观察背景图,并提问。
(1)教师:仔细看看图上的小朋友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
(2)引导幼儿讨论画面内容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教师小结:图上画的是一名小朋友被坏人绑架的情景。万一小朋友遇见绑架该怎么办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2、活动展开:逐幅讨论小图上的内容。
引导幼儿观看挂图或幼儿用书上的小图,并讨论。
(1)观察幼儿用书第30页第一幅小图。
①教师:第一幅小图上坏人拿刀威胁被绑架的小朋友,这个小朋友是怎么做的?②她有没有哭闹,或是反抗呢?
③幼儿观察描述并回答。
④教师小结:这个小朋友乖乖地坐在座位上看着坏人,我们看到这个小朋友很勇敢,她没有大哭大叫或是反抗,而是比较安静。这样做可以使坏人不伤害他。面对歹徒,记住不要哭闹和直接反抗,否则可能被坏人打伤。
(2)观察第30页第二幅小图。
①教师:第二幅小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仔细观察图,你有什么发现?她这样做有什么用?
②幼儿观察描述并回答。
③教师小结:坏人在开车,趁坏人不注意,小朋友将头上的发卡取下来,悄悄地扔出车窗外。小朋友万一被绑架、被歹徒拉上车时,要尽量留下自己的物品、记号,方便家长和老师及警察寻找,同时要记下路线。
(3)观察第31页第一幅图。
①教师:这是哪里?被绑架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②幼儿观察描并回答。
③教师小结:坏人在便利店买食物,小朋友趁他不注意,乘机跑到人多的
地方,向路过的警察(或保安及其大人)求助。如果有机会到人多的地,可以乘机逃跑,或找周围的大人、警察求助。
(4)观察第31页第二幅图。
①教师:这幅图上小朋友到了哪里?她在做什么?
②幼儿观察描述并回答。
③教师小结:警察叔叔将小朋友送到公安局,小朋友根据自己的记忆向执
勤的警察叔叔描述坏人的特征。在遭遇歹徒时要牢记歹徒的外貌特征以及曾走过的路线、到过的地方等情况。
(5)幼儿自由阅读幼儿用书,和旁边的小朋友讲一讲被绑架时自救的方法。
3、活动总结:被绑架时的自救方法。
教师:如果小朋友被坏人绑架了,首先要镇静,不要慌张,不要哭闹和直接反抗,要机智应变,牢记坏人的特征、车牌号、走过的路线等,尽量沿路留下自己的物品、记号,趁坏人不注意时跑到坏人多的地方求助等。记住一切方法都是为了保护自己少伤害。
4、活动延伸:被绑架演习。
(此环节可在另一时间专门进行,目的是提高幼儿的应变能力。)
(1)教师:现在我们来模拟一下被绑架的情景,谁愿意来试一试?配班教师扮演绑匪,主班教师扮演保安,另找两名幼儿扮演人质和警察。
(2)让班上幼儿分组进行演习,请其他组幼儿根据表现进行评价。
(3)教师总结:如果遇到被绑架的情况,一定要勇敢镇定,随机应变,想办法保护自己不受伤害,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以及自己的`智慧保护自己和解救自己。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每个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看法交流不同意见,合作意识和遵守规则的意识得到锻炼和提高,最后幼儿都达成一致观点,坏人来了要选择躲避 是最安全的,提高了安全意识。另外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锻炼和提高,目标完成了。
不足:这堂课设计主要是引导幼儿通过讨论能形成自己对“遇到坏人,怎么办?”深入的理解。可是整堂课中出现了许多问题:
1、多媒体课件不够清楚;
2、在“智力大比拼”这个环节对幼儿组织调控欠佳,个别幼儿只顾自己说话,而没有真正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从而令到这个教学环节达不到预想的效果;
3、在语言表达艺术方面,我急需增强;有点给大娃娃上课的感觉。
4、在教学设计上,应该更体现创新,尽量使形式多样、有效,适合幼儿的年龄认知特点。
5、由于紧张,出现了许多不必要的肢体语言。
总之,在日后的教学中,我将吸取这次教学的教训,从幼儿角度出发,设计出更有效的教学活动;在语言艺术上,平时多训练自己,多听老教师课,在教学技能上,多向其他老师学习,使自己尽快进步。
大班安全教案1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暑假户外安全应该要注意些的事情。
2、通过学习户外安全教育让幼儿学会自己该如何做?
3、培养幼儿更多的了解安全知识来保护自己。
活动准备:
相关视频、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活动。
教师:小朋友,马上就要放暑假了在放假的时候小朋友一定要注意安全,我们不仅要在家里的时候注意安全,我们在外面的时候也是要注意安全的。小朋友你们来讲讲在户外的时候应该要注意些什么呢?
教师引导幼儿用完整的句子来回答问题。
二、利用图片让幼儿了解户外应该要注意哪些?
1、出示图片一。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看图片的叔叔,他在做什么呢?
幼儿根据自己所看到的来回答
教师:图片中的小姐姐自己在家里爸爸在家里睡觉听见有人来敲门,你们觉得小姐姐会怎么做呢?还有一位小弟弟看见有陌生人拿东西给他吃,他会怎么做呢?
幼儿根据自己的自身经验来说说自己的观点。
教师小结:小朋友自己在家的时候不要乱给别人开门要问清楚敲门人是谁?对于自己不认识的人我们不要随便的给别人开门。还有对于陌生人给的东西我们也不要随便的去乱拿来吃。
2、出示图片二。
教师:小朋友你在图片上看到什么?那位小朋友怎么了呢?
幼儿根据自己所看到的用完整的句子来回答问题。
教师:现在的天气越来越来炎热了很多小朋友都喜欢的到有水的地方来玩。那位小哥哥拿到了玩具就跑到河边去玩耍也不管旁边的小姐姐怎么叫他也不听。对于河边竖立着的“危险”标记也是视而不见。
教师小结:小朋友在放暑假的时候,小朋友不乱跑到有水的地方去玩耍更加的不要和哥哥姐姐结伴去河边的玩,在有些地方竖立了“危险”的标记我们不要去那里玩。我们要做到防溺水的安全。
3、出示图片三。
教师:在暑假的时候,爸爸妈妈都是会带小朋友出去玩,小朋友出去玩的时候应该要
注意些什么呢?小朋友来看看这位小朋友他做的对吗?
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讲一讲。
教师小结:小朋友跟着自己的爸爸出去玩的时候能够遵守交通规则,红灯亮了我们停,绿灯了我们行。不会在马路上乱追乱跑的。
1、出示图片四。
教师:夏季是多雨季节,经常会下雷阵雨。在下雷阵雨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让
我们看看这些人做的对吗?
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讲一讲。
教师小结:在下雷阵雨的时候,我们应该要在家里不要乱跑出去更加的不要跑到大树下面躲雨,在下雷阵雨的时候不要看电视、打电话。房间里的窗户和插座要及时的关掉。
三、观看暑假户外安全视频。
教师小结:小朋友,上完今天的课我们就要开始我们的暑假生活了我们不仅要在家里的时候注意家中的安全还要注意去外面的.时候要注意户外安全面对陌生人给的东西我们不要乱吃也不要跟着陌生人走,爸爸妈妈带小朋友去玩的时候要注意交通安全,不要乱跑到河边去玩耍看到有“危险”的标记我们我们要远离。大家都开开心心平平安安的度过一个属于你们自己的欢乐暑假。
大班安全教育活动教案1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阳台的主要功能。
2、帮助幼儿了解在阳台上的安全知识,知道不爬阳台,不往阳台外扔东西等。
3、使幼儿初步建立自我保护意识。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1、录像机,录像带,电话机。
2、幼儿操作卡片。
活动过程:
1、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谈谈阳台的主要功能。
小朋友家里是不是都有阳台?你们都在阳台上做些什么?
小结:阳台是一个伸向屋外的平台,它可以接触到更多的空气和阳光。有的人家在阳台上晒衣服,养花,养鱼,有的人在阳台上活动身体,锻炼。夏天,还可在阳台上乘凉。大家都需要它。
2、观看录像,讨论在阳台上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是错误的。
片段一:小朋友在阳台上看书、折纸。
片段二:小朋友在阳台上锻炼身体。
片段三:一幼儿将头和身体伸向阳台外喊楼下的小朋友。
片段四:一幼儿往阳台外抛东西。
片段五:一幼儿将身体伸向阳台外拿手帕。
片段六:一小朋友在阳台上玩,忽然风将阳台门吹上了,怎么办?
教师引导幼儿分段观看录像片,每看完一段,
建议提问:这位小朋友的行为哪里对,哪里错,为什么?应该怎样做?讨论。
小结:在阳台上取晒在衣架上的东西时,不能将身子探出护栏,应该用衣钩将衣物钩到可以拿到的地方再取回。否则,不小心会发生危险。不能往阳台外扔东西,会砸伤他人。如果遇到阳台上的门被吹上,应向屋里的大人求救,请他们帮忙。
3、幼儿讨论:在阳台上还有哪些危险的事情不能做?
4、幼儿操作,判断图片上的幼儿安全行为对与错,并说出原因。
活动延伸:
建议家长在家中经常提醒幼儿在阳台上注意安全,及时阻止危险行为,增强安全意识。
活动区活动:认知区里向儿童提供各类安全行为的图片。如:阳台上的安全、游戏中的安全、户外活动中的安全,让幼儿辩别对与错,并说说原因。
活动反思:
由于幼儿的的年龄较小,独自在家时会很害怕,没有大人的看管易发生危险,幼儿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对攀爬阳台、窗台的危险不了解。我们应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大班安全教案14
活动目标:
1、通过铁丝变形游戏,感受铁丝可以任意弯折的特性;
2、大胆尝试运用不同的方式让铁丝变形;
准备活动:
铁丝若干、桌子、椅子、隐形环境设置(投放橡皮泥、泡沫板、纸盒、夹子、铅笔、棒子)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激发活动兴趣教师出示铁丝,提问:你在哪里看见过?
二、玩一玩,感知铁丝任意弯折的特性
1、你们想玩吗?怎么玩?玩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2、幼儿在座位上自由结伴弯曲铁丝,教师观察指导。
提问:你把铁丝变成了什么?你是怎么变的?(引导说出扭、折、弯)并让孩子用肢体表演。音乐(让幼儿听音乐结束造型)
小结:铁丝在我们手里弯一弯、折一折、扭一扭、绕一绕就变出这么多的东西来,下面铁丝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试一试,让铁丝站起来
1、铁丝说它会站起来,谁来帮它呢?可以用什么帮助呢?
2、请幼儿自由探索借用其他物品让铁丝站起来。说说用的是什么办法?
展示借助不同物品让铁丝站起来的'作品。
3、铁丝给你们提出了一个要求:请能干的小魔术师探索不借助任何物品让铁丝站起来。
4、幼儿自主操作,通过各种方法给铁丝造型让它立在桌面上。
5、请幼儿把成功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你变成过了什么?你用什么方法做到的?
为什么有点铁丝站起来摇摇晃晃,有的平平稳稳呢?怎样站得最稳?WwW、Jab88、CoM
小结:底部要平整,碰到桌面的地方要大一点才行。
6、比一比,谁的本领大。
幼儿选用不同方法,再次尝试让铁丝站得高而且稳。
四、活动延伸:
寻找生活中利用同样的原理使自己站稳的物体。
活动评价:
(小组讨论)
活动反思:
本活动我根据中班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借助色彩鲜艳、可随意造型的电线,以观察性、开放性提问为中介,以诱发积极思维,大胆操作,自主表达为核心,通过动手、动口、动脑,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让幼儿在探索中汲取新的知识。
我觉得在活动前还应让幼儿丰富一些知识经验,在幼儿操作的时候,应该关注到每一位幼儿,并肯定他们的每一件作品,让幼儿有一种小小的成就感,就更能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
大班安全教案15
目标:
1.通过用身体遮挡不断折叠起来的布袋进行游戏来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及协调能力。
2.体验与同伴间相互合作和共同游戏所带来的快乐。
准备:
1.布袋若干,数量是幼儿人数的一半。
2.铃鼓一个。
过程:
1.准备活动。
师生共同进行游戏:找朋友。
玩法:教师摇动铃鼓提醒幼儿找朋友,教师摇得快,幼儿就走(或跑)得快,教师摇得慢,幼儿就走(或跑)得慢,铃鼓声停止时,听教师口令:“两个好朋友”或“三个好朋友”,幼儿就两两拉手站在一起或三人拉手站在一起。
2.基本活动。
(1)教师出示布袋,请幼儿按要求尝试不同的玩法。
①教师将一条布袋铺在地上供幼儿观察。
教师:孙悟空和二郎神玩捉迷藏了。孙悟空变成了布袋,可是二郎神要是看见了,就会知道是孙悟空变的。谁来想个办法,把布袋挡起来,让二郎神看不见。
②幼儿自由创造出各种想法,并且进行大胆尝试。若幼儿想出“睡”的方法,就鼓励幼儿尝试,并且提醒幼儿不要睡到地上。若幼儿想不出,教师可以进行语言提示。(如果我们用身体把它挡起来,应该怎么做呢?)
(2)幼儿尝试合作进行多人遮挡布袋。
教师提醒幼儿如果两个人还挡不起来的话,可以再邀请其他好朋友,鼓励幼儿积极与他人交往。
(3)请幼儿2~3人一组用一条布袋合作游戏。
游戏时,教师要提醒幼儿注意将布袋对折后再尝试将布袋遮挡起来。可以允许幼儿用多种方法进行游戏,但是要提醒幼儿注意不要将身体的任何部位落在地上。
(4)再次将布袋对折,请幼儿尝试。这种方法一直持续到幼儿最少能够两人合作在一个布袋上进行单脚独立,并保持平衡。
(5)在幼儿进行尝试活动时,教师注意观察,并及时将幼儿的`好方法展现给其他幼儿,让大家有更多的创新,鼓励幼儿之间的交往与合作。
(6)教师:比一比,看一看谁的布袋折得最小,站的时间最长,这样二郎神就找不到孙悟空了。
(7)如果时间允许,教师可以组织幼儿交换朋友再次进行活动。
3、放松活动。
利用布袋进行“毛毛虫”游戏,教师当毛毛虫的头,幼儿两两一起,身体前屈并躲在布袋下面当毛毛虫的身体,做一条长长的毛毛虫,一个跟着一个去休息。
【大班安全教案】相关文章:
安全大班教案10-31
《安全》大班教案11-13
大班安全教案12-10
大班《安全》教案01-28
大班安全教案《安全乘车》03-28
《饮水安全》大班教案11-05
《消防》大班安全教案11-02
吃药安全大班教案10-31
大班冬季安全教案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