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3-01-20 09:31:09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活动教案合集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活动教案合集15篇

科学活动教案1

  设计意图:

  帮助幼儿探索周围生活中常见的科学变化现象,想获取有关科学经验,是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的目标之一。《碰一碰》就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同样一块磁铁,有时一碰就能被吸住,有时怎么碰都吸不住”的现象,我在这里安排了一系列具有幼儿探索性的活动,发现并能揭示磁铁的“同性相互吸引,异性相互排斥”的特征,建立有关磁铁原理的粗浅概率。

  活动目标:

  1、对磁铁感兴趣,发现磁铁只能吸住铁制品的特征。

  2、发展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习按一定的标准(是否能吸引)进行分类。

  3、尝试用简单的图画记录观察磁性现象、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探索的结果。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重点:

  让幼儿能通过自己的操作理解磁铁的特征。

  活动难点:

  幼儿初步懂得同性相互吸引,异性相互排斥的道理。

  活动准备:

  每人一盘材料,内有磁铁和铁片、曲别针、螺丝、塑料吸管、玩具,玻璃制品、布料制品。

  活动过程:

  1、自由玩,观察发现磁铁的特性:

  (1)、给每位幼儿一块磁铁,告诉幼儿可以用磁铁和自己想碰的东西碰一碰,看看能发现什么。

  (2)、请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

  (3)、教师出示备好的盘子里面装的各种材料,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猜测哪些东西能吸起来,哪些东西吸不起来。

  (4)幼儿拿一块磁铁先去吸铁制品、再去吸塑料吸管、玩具、玻璃制品、布料制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

  (5)通过实验操作验证猜测,进一步发现磁铁只能吸引铁制品的特征。

  小结:当磁铁吸引铁制品时(曲别针、螺丝、铁片)就会产生吸引力,当磁铁吸引木制品时(塑料吸管、木制玩具、玻璃制品、布料制品)就会相互产生推力。

  2、学习用磁铁将物品分类。

  (1)、请幼儿用磁铁吸一吸盘子里的东西,把能吸住的东西放到一起,不能被吸住的东西放到一起。

  (2)、老师和幼儿共同总结实验的结果。

  3、经验迁移

  精拣铁屑,给每位幼儿分发一个纸盒,让幼儿看看盒子里面装的是什么?(每个盒子装了一部分大米,在大米里面装上各种铁制品和木制品),提醒幼儿看看米里面有些什么?自己想办法将铁屑又快又干净的剔除掉。

  提问:磁铁吸住了哪些东西?

  小结:磁铁吸住了曲别针、铁片、螺丝、、、、、、。

  4、出示笔、纸若干

  出示大记录笔,幼儿讲述实验结果,老师记录,获得磁铁只能吸住铁制品的感性经验。

  活动延伸:

  1、老师引导幼儿用自己手中的磁铁在室内进行玩碰一碰的游戏,看一看哪些东西是被磁铁吸引的,哪些东西不能被磁铁所吸引。

  2、在生活中引导幼儿幼儿寻找关于铁制品的物体。

科学活动教案2

  活动内容:奇妙的自然---“天上为什么会下雨”

  活动目标:引导幼儿观察雨的自然现象,通过故事及实验探索雨的形成的奥秘,引起幼儿对自然界的关心与注意。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观察雨的自然现象,通过故事及实验知道雨的形成的奥秘。

  活动难点:能和同伴一起去探索雨的形成的'奥秘。

  活动准备:挂图、雨形成的图书资料、小实验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游戏:说相反。
  教师带领幼儿于户外玩“说相反”的游戏。
  二、幼儿亲身体验:“下雨啦”
  “下雨啦”,“下雨啦”。幼儿与教师共同进入活动室。
  讨论:雨是哪里来的?从天上为什么会下雨?
  三、探索活动
  1、教师引导幼儿分组谈话、试验操作、观察图片、书籍、探索天上为什么会下雨?
  2、幼儿进行经验交流。
  3、教师讲述故事《水滴的旅行》。
  4、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小实验,发现水受热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里,它们升到天空中,遇冷变成小水滴,无数这样的小水滴聚集在一起,变成云。这些水滴在云中互相碰撞,合并变大。当水滴重到空气的浮力再也托不住时,它们便会从云中落到地面上,这就是雨。
  四、活动延伸:去寻找为什么向日葵会下雨的答案。

科学活动教案3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做小实验,初步体验量的守恒。

  2、懂得做实验后获得的结果才是正确的结果。

  3、能与同伴友好合作地进行实验。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从杯中倒水的经验。

  2、物质准备:——教具:一粗一细两个杯子,里面分别装有不同水位的水。

  3、——学具:粗细不同的杯子若干(数量各为幼儿人数的一半,其中粗杯子里盛有兰色的水,细杯子里盛有红色的水),粗细不同空杯子若干(数量为幼儿人数的一半)。

  活动过程:

  一、哪个多哪个少?

  ——教师(出示粗细不同的杯子):这两个杯子一样吗?哪儿不一样?

  ——引导幼儿发现杯子有粗有细。

  ——教师:杯子里面有什么?你觉得杯子里的水一样多吗?哪个多哪个少呢?你是从那里看出来的?

  ——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二、思考实验方法

  ——教师:我们能用什么方法证明你猜得对不对呢?

  ——鼓励幼儿思考,并提出建议。师幼归纳多种方法,并引导幼儿分析这些方法中哪些可行,哪些方法有难度,现在没办法做。鼓励幼儿发现借助空的第三只杯子可以了解两杯水是否一样多。

  三、幼儿操作活动

  ——两位幼儿共同做实验,一人拿一杯水,然后再取一个空杯子。先猜猜两杯水是否一样多,谁多谁少,然后再实验。

  ——教师观察指导,了解幼儿的实验方法。

  如,方法一:一幼儿先将自己杯子中的水倒入空杯中,做一个标记后把水倒回去。另一个幼儿幼儿再把自己杯中的水倒入空杯中,比较水位与标记的高低:

  方法二:一幼儿在自己杯子的水位处作标记,然后把水倒入空杯中,另一个幼儿将自己杯中水倒入做标记的杯子中,比较水位与标记的高低。

  方法三:如果幼儿取的空杯与其中某幼儿的`一个杯子一样大小,则可以让另一幼儿把自己杯中的水倒入空杯中,两杯水放在一起直接比较水位的高低…

  ——提醒幼儿实验时注意慢慢倒入,不要将水泼出来。同时要将杯中水全部倒完。

  四、我们的实验结果。

  请幼儿介绍实验的结果,引导幼儿发现,光用眼睛看,结果不一定正确,要通过实验才能知道正确的结果。

  中班科学:大蒜哥哥,葱弟弟和韭菜妹妹

  目标:

  1.在捡菜的过程中进行分类比较,了解韭菜.大蒜.葱的不同特征。

  2.在种植过程中,发现根能吸收营养,帮助植物生长。

  准备:

  1韭菜 .大蒜 .葱。

  2筐若干个(三只以上)。

  3小花盆若干。

  过程:

  一 .谈话

  你们在家吃过韭菜 .大蒜 .吗?那认识它们吗?

  二 .拣菜

  1 .出示一筐菜。

  菜场一早送来许多菜,可是粗心的送菜人把好几种菜混在了一起,给厨房的厨师带来了许多麻烦。厨师请我们小朋友帮忙,把这些菜分开放在各自的筐里。

  2 .幼儿一边拣菜一边把菜分别放入不同的筐中。

  我们来帮厨师把菜分分开,把这些菜放在不同的筐中。

  3 .讨论:为什么要这样分开摆放?

  好,我们把菜分好了,那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分开 摆放呢?这样摆放有什么好处?

  4 .引导幼儿说出三种蔬菜的不同特征。说说谁像哥哥,谁像弟弟,谁像妹妹。

  刚才我们说了为什么要把这三种蔬菜分开,那谁能来说说这三种蔬菜,它们有什么特征。如果它们是一家人的话,你说说谁像哥哥,谁像弟弟,谁又像妹妹呢?

  5 .师小结。

  韭菜妹妹的叶子从上到下都是一样粗的,叶子是扁的 .窄的;大蒜哥哥的叶子上面小下面大,又宽又扁;葱弟弟的叶子中间是空的,圆柱形的。

  三 .种植韭菜 .大蒜(有根的) .葱(有根的)。

  1 .刚才我们了解了这三种蔬菜的不同特征,现在我们要来种植这三种蔬菜,那该怎么种呢

  2 .取部分韭菜 .大蒜 .葱,切下其下半段。

  每个小朋友先选其中一样蔬菜,然后把你选的这样蔬菜的上半段去掉,看看还剩下些什么。

  你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

  3 .把它们种植在同一花盆里,比一比谁长的高。

  我们把三种蔬菜的下半段种在花盆里,看看它们谁长的又快又高。

  4 .幼儿种植蔬菜

  5 .把它们放在自然角中,鼓励幼儿学着照顾,并观察其生长情况。

科学活动教案4

  活动目标

  1.根据故事内容,初步感知纽扣的特征(颜色、形状、大小、扣眼数量),并知道纽扣是多种多样的。

  2.通过观察、比较,能根据纽扣的特征进行配对。

  3.能与同伴交流探索的过程与结果,体验操作中的快乐。

  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能根据纽扣的特征进行配对。

  活动准备

  1、教具:PPT、动物穿衣服的大图

  2、学具:动物衣服的图片(上面有一颗扣子图片)人手一份、不同样子扣子的可粘贴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纽扣图片,讲述故事引起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个和纽扣有关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有一只小老鼠出来散步,走着走着,他看见前面有一个东西向他滚过来,捡起来一看,哦,原来是一颗纽扣。

  提问:咦,这是一颗什么样子的纽扣呀?谁能来说一说?(圆形的、白色的、上面有两个洞眼)

  嗯,观察得真仔细,那这颗扣子会是谁的呢?小老鼠决定去问问他的朋友们。二、观察画面,感知发现纽扣的颜色、形状、扣眼数量、大小的不同。

  (一)引导观察画面,发现纽扣的颜色不同。

  小老鼠在路上看见谁?(小狗)那小老鼠捡到的纽扣是小狗丢的吗?为什么?两颗纽扣哪里不一样?

  小结:小狗的纽扣的颜色是黄色的,和小老鼠捡到的不一样,纽扣不是小狗丢的。

  (二)引导观察画面,发现纽扣形状的不同。

  小老鼠又看见谁了?(小白兔)小老鼠捡到的纽扣是小白兔丢的吗?

  小结:小白兔的纽扣是三角形的,小老鼠捡到的纽扣是圆形的,纽扣不是小白丢的。

  (三)引导观察画面,发现纽扣扣眼数量不同。

  小老鼠这次见到了谁?(小猫)纽扣是小猫丢的吗?你是怎么发现的?

  小结:小猫的纽扣颜色、形状和小老鼠捡到的一样,可是纽扣上的洞洞数量不一样, 小猫的纽扣有 4 个洞洞,小老鼠的纽扣只有两个洞洞,纽扣也不是小猫丢的。

  (四)引导观察画面,发现纽扣大小不同。

  接下来小老鼠又遇到了谁?(大象和蜜蜂)纽扣是他们丢的吗?

  小结:大象的纽扣比小老鼠的大,蜜蜂的纽扣比小老鼠的小,都不是他们丢的。三、观察画面,感知发现小老鼠捡到的`纽扣与妈妈的纽扣相同。

  师:那纽扣到底是谁丢的呢?小老鼠回到家,发现了什么?(妈妈衣服上的纽扣丢了。)你们和小老鼠一起观察他手上的纽扣和妈妈身上的纽扣一样吗?有哪些地方一样?

  小结:小老鼠捡到的纽扣与妈妈纽扣的颜色一样、形状一样、扣子上的洞洞数量一样、还有大小也一样,是妈妈的纽扣。

  四、操作感知,体验配对活动的乐趣。

  1.师:刚才我们帮小老鼠找到了丢扣子的人,小老鼠和老鼠妈妈可开心了。可是小老鼠的好朋友们的纽扣还没找到,他想请你们帮助他,给他的朋友找扣子。请你从盘子里找出一颗正确的纽扣补上去。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根据需要介入指导。

  3.小组或个别幼儿分享操作作品。五、活动结束

  今天小朋友们都帮助小动物找到他们丢的纽扣了,你们真棒!老师这里还有一颗纽扣,我们一起出去找找是哪个小动物丢的吧。

  活动总结

  《纲要》指出:“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绘本故事《一颗纽扣》的内容简单有趣,小老鼠找纽扣的故事情节更具有趣味性,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加上活动中不是直接讲述绘本故事,而是将绘本中的动物呈现到小朋友眼前,更具直观性和操作性。

  绘本中的价值点和数的知识点巧妙衔接,让故事更好的为数学 活动服务。同时结合《纲要》精神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发挥儿童的想象力,引导幼儿把自己融入到游戏角色中,在游戏里活动中加深对故事的体 验和理解,通过一颗纽扣引发幼儿不断观察和比较不同动物纽扣的不同特征,最后进行匹配,对幼儿的观察思考情感等能力有一定的发展。

科学活动教案5

  一、活动目标:

  1、掌握搬运叠加物体的基本方法。

  2、感受并了解人们利用物体叠加所解决的生活中的问题。知道叠加是一种好方法。

  二、活动准备:各种书、保鲜盒四组

  三、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这里这么多书撒了,谁能帮我把这些书搬到对面的桌子上,老师要求得一次性把书搬走,哇,好多的书,咦,这么多的书,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把它们放到一起呢?引导幼儿说出把书摞起来,总结,这就是叠加。

  (二)幼儿体验

  1、尝试叠加

  魔法变变变:出示桌面上的盒子,请幼儿观察。

  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我要请四个小朋友来,用叠加的方法把这些盒子全部都叠加到一起,比一比,看谁又快又稳。

  提问:你用了什么方法?按照什么样的顺序?你觉得这样的办法好吗?引导幼儿发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小在上,大在下会比较稳固。

  2、尝试把叠加的盒子平移

  下面我们再来玩一个游戏吧。看看我们的盒子都是什么颜色的?粉、蓝、黄、绿。这一次,请四个小朋友来,把这些盒子互相调换(强调一次完成)。

  提问:你是怎样做的?想一想,是什么原因让盒子不稳呢?

  通过操作,引导幼儿发现因为太高太多,盒子不稳。怎么样能让这些盒子变矮呢?说说看!试试看!引导幼儿说出把盒子盖子打开再叠加(请小朋友都参与进来,一起体验)。

  四、活动结束:

  小朋友们,其实在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经常能用到叠加的方法,你们见过吗?

  出示课件,介绍生活中一些叠加的例子(比如:鞋柜、放衣服、盖高楼)。

  除了这些,生活中还有很多叠加的例子,我们一起出去找找还有哪些吧!

科学活动教案6

  一、活动目标

  1.能够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基本特征

  2.找出由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构成的事物 3.萌发对图形能够组合成不同事物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大小图片若干,ppt课件

  三、活动过程

  (一)、认识图形基本特征

  1、请出正方形

  教师:小朋友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魔法袋,想知道里面有什么吗?谁要来摸一摸里面是什么好东西。教师请一个小朋友摸出袋子里的图形。

  教师:他摸出来的是什么图形呀?

  幼儿:正方形

  教师:正方形有几条边呀,请小朋友数一数,正方形有几个角呀,请一个小朋友摸一摸并且告诉我们

  幼儿:有4条边,4个角

  教师:小朋友们一起念:我是正方形,我有4条边,我有4个角,我的边一样长,所以我是正方形

  2、请出长方形

  教师:现在老师要从第二个魔法袋里请出我们的第二位朋友,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图形呀

  幼儿:长方形

  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正方形,现在我们来一起认识长方形吧。长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教师顺着长方形的边一条条的摸,增强幼儿的直观形象感)

  幼儿:有4条边,4个角

  教师:我们刚才认识了正方形知道正方形有4条边4个角,那这个图形不是正方形吗,为什么会是长方形(教师拿出正方形跟长方形,请幼儿做出比较)

  幼儿:长方形的四条边不是相等的(幼儿用手指出上下两条边是相等的左右两条边是相等的)

  教师:小朋友们发现我们的长方形有4条边,4个角,对面的两条边相等

  3、请出三角形

  教师:小小的魔术袋里还有什么图形呢,在请一个小朋友摸一摸(教师请一个小朋友摸出三角形且请他说出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并且询问其他小朋友该幼儿说的对不对,有什么不同意见)

  教师:三角形有三条边,有三个角(教师顺着三角形的边一条条的摸三角形的'角一个个的点)

  4、请出圆形

  教师:老师的魔法袋里还有一个图形,我们摸出来看看究竟是什么图形(教师从袋子里掏出圆形)圆形有什么特点呢

  幼儿:圆形没有角 教师:圆形有没有边

  幼儿讨论圆形有没有边,教师引导幼儿圆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二)、寻找隐藏在图片中和周围环境中的图形

  教师:图形宝宝不见了,小朋友们你们能不能帮老师找找看图形宝宝在哪里(教师打开ppt课件,展示儿童简笔画如小鱼、小鸡、花等)

  幼儿根据教师呈现的ppt上的图片找出图形藏在图片的哪个部位

  教师:刚才老师发现你们都能把图形找出来了,那你们能不能找找看我们身边有没有这些图形(教师启发幼儿寻找,比如窗户是长方形、镜子是正方形等,教师可以让幼儿放学后回家找一找家里有没有图

  (三)、拼有趣的图形

  教师: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周围有很多事物都是用图形拼出来的,我们用这些图形来拼你想拼的图案吧(教师分发准备好的图形,教师指导幼儿拼图案,比如用长方形跟几个三角形拼成一棵雪松等)

科学活动教案7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鹌鹑蛋在盐水中能浮起来。

  2、学习用猜测、实验、观察、比较的方法进行验证,进一步感知鹌鹑蛋在清水和盐水中的不同。

  3、知道要真实地记录自己看见的东西。

  活动准备:

  透明塑料杯如干个蓝色、红色瓶子(鹌鹑蛋、水、盐、记录表)搅棒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今天,我们要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我这里有一个蛋宝宝和一瓶水,猜猜看如果把这个蛋宝宝放在水里,会怎样呢?"(出示实验的材料,直接揭示课题并质疑,一下子激起了幼儿的兴趣,让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出示表格并介绍

  "请你们先猜一猜,把你猜的结果记录在问号标记旁边的蓝色瓶子里。再把动手实验的结果记录在小手标记旁边的蓝色瓶子里。"(把整个记录表格先完整地讲解了,然后再指导幼儿先猜想了记录,再进行实验记录,这样效果就比较好,幼儿基本上都掌握了这样的记录方法。)

  三、幼儿操作记录

  四、简单小结幼儿记录结果。

  请幼儿说说自己的记录表,"你猜的是怎样,结果又是怎样呢?"(通过比较让幼儿明白猜想和结果不一定是一致的。)

  五、引出新的实验课题

  1、"刚才小朋友将蛋宝宝放在蓝色的清水瓶子里,发现蛋宝宝是沉在水底的`,现在再给你们一个红色的瓶子,还有一小杯盐,怎样让红色瓶子里的水变成盐水呢?"(这里没有直接出示盐水,而让幼儿自己来制作盐水,给幼儿一个运用生活经验的机会,并且可以观察到盐溶解的过程。)

  2、幼儿操作,将清水变成盐水。

  3、"如果把蛋宝宝放在盐水里,蛋宝宝会怎样?请你们先猜一猜,还是将你们猜的结果记录在问号旁边的红色瓶子里,再去做实验,然后把结果记录在小手旁边的红色瓶子里。"

  六、小结幼儿记录结果。

  请幼儿说说自己的记录表,"你猜的是怎样,结果又是怎样呢?"(在上一次的记录中,还是有个别幼儿出了点差错,在第二次的记录中,幼儿全部都记录正确了。)

  七、总结,活动延伸

  1、"刚才,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蛋宝宝放在清水和盐水里有什么不一样?"(将幼儿所做的两种实验结果展示出来,进行总结,让幼儿在视觉上再次用语言来表述,加深概念,也为下一步进行经验的迁移作铺垫。)2、出示两瓶水:一瓶盐水,一瓶清水"猜猜看哪瓶是盐水,那瓶是清水,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这里让幼儿充分想象,可以说出不同种区分的方法,可能幼儿对这方面经验不多,基本上幼儿没能说出多种方法来,不过有了上一个环节的铺垫幼儿还是说出了用蛋宝宝放在两杯水中以沉浮来分辨清水和盐水,我觉得幼儿能想到用这个方法说明他们已经有了这个经验。)3、你们还知道有哪些东西放在清水里沉下去,放在盐水里却会浮起来?请你们回家后试一试,再把你发现的告诉老师和小朋友,好吗?

科学活动教案8

  活动目标:

  1.幼儿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初步了解螃蟹的特征和运动方式。

  2.幼儿敢于探索、乐于表现,体验科学探究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螃蟹若干,大螃蟹两只(一公一雌)、熟螃蟹一只。

  2.大澡盆一个、纸条、吸管、毛线若干。

  活动过程:

  一、捉螃蟹。

  T:今天,我们班来了一群朋友。(教师出示放有小螃蟹的大盆)瞧,是谁呀?

  S:哇!螃蟹!

  T:想捉吗?

  S:想。

  T:行!去试试吧!

  幼儿捉螃蟹,教师观察并个别指导。

  T:哇!你真勇敢!你是怎样捉螃蟹的?捉螃蟹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启发幼儿根据自己捉的经验来讲述)把你的好办法告诉给你的好朋友吧!

  集体交流,小结捉螃蟹的方法。

  T:刚才,你们捉到螃蟹了吗?是怎么捉的?

  怎样捉又快又安全?为什么?

  二、捉捉玩玩,观察螃蟹的特征及运动方式。

  1)T:螃蟹身上有些什么秘密呢?请小朋友把螃蟹捉在手上研究研究,并且把发现的秘密说给好朋友听。

  幼儿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2)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说一说自己的发现。(要求幼儿将螃蟹放回大盆中。教师手捉一只大螃蟹,便于幼儿表达自己的发现。)

  S:它身上灰灰的。

  S:我发现螃蟹身上有两只大钳子。

  T:这两只大钳子也叫大螯。

  S:螃蟹有八只脚。

  T:是不是八只呢?我们来数一数。

  S:这是螃蟹的两只眼睛。

  T:(将另一只大螃蟹也捉到手上,让幼儿观察螃蟹的肚子。)这两只螃蟹有什么不同?(认识公螃蟹雌螃蟹)

  3)用材料和螃蟹玩一玩。

  T:瞧!今天我还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出示材料)现在,请你们用这些材料和螃蟹玩一玩,看看还能发现什么秘密?

  幼儿自选材料和螃蟹玩一玩,教师巡回指导,并鼓励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

  4)交流发现。

  T:你刚才发现了什么秘密?

  S:它走路的时候是横着的。

  T:咦,它为什么是横着走路呢?

  S:因为它的膝盖是往左右两边的。

  S:它的膝盖是这样往外的。(幼儿边说边做起来)

  T:我们一起来学学螃蟹走路。

  师生学螃蟹走路。

  S:我发现小螃蟹的钳子很厉害,我用一根吸管碰它的.身体,它就张开钳子夹住不放。

  T:它为什么要这样呢?

  S:它可能是想保护自己。

  S:我发现小螃蟹的眼睛碰到东西就会缩进去,如果不碰它了,等一会儿就又伸出来。

  S:我也发现了。

  T:为什么会这样呢?

  S:我觉得它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眼睛。

  S:它怕自己的眼睛被碰瞎了。

  S:我发现有好多螃蟹还会吹泡泡呢!

  T:螃蟹怎么会吹起了泡泡的呢?”

  S:我们弄它,它可能生气了。

  S:我觉得它们可能是生病了,呕吐了。

  T:到底是为什么呢?今天大家回家后,去找找这个答案好吗?

  三、出示两只螃蟹,一只是煮熟的,一只是活动螃蟹。

  T:这两只螃蟹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呢?

  T:为什么煮熟的螃蟹会变成红色的呢?

  S:可能是它怕烫吧!

  S:我觉得那红颜色可能是它的血。

  T: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今天你们回去后,再找找资料,明天来告诉大家,好吗?

  四、师生跳螃蟹舞。

  活动延伸:

  1)将螃蟹放到养殖角,幼儿继续观察。

  2)在图书角投放有关螃蟹的图书、VCD、图片等,便于幼儿查找资料。

科学活动教案9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运用感官探索冰的特性,尝试用多种方法取出冰中的玩具。

  2.幼儿乐意在活动中提出自己的设想,并通过实验加以验证。

  活动准备:

  1.准备一个四周挖有小洞的大纸箱,将冻有幼儿玩具的大冰置于大纸箱里。

  2.锤子、剪子、锯子、钳子、积木、塑料棒、热水、炉子、砂纸等各种工具材料。

  3.幼儿每人一份记录板、笔及红星。

  活动过程:

  一、发现问题

  1.幼儿将手伸进纸箱洞里触摸冰,感受冰的特性。

  (1)用手捏一捏、压一压,知道冰是固体的,有一定的硬度。

  (2)提醒幼儿一只手摸冰,另一只手摸沙纸,感受冰是光滑的。

  (3)将摸冰的手拿出来与另一只手比比看,这只手的水是从哪里来的?知道冰是可以融化的。

  2.让幼儿自由感受、探索,说出自己发现的冰的特性:冰是光滑的、固体的、透明的、冰凉的、会融化的……

  二、提出问题

  1.请幼儿观察冰中的玩具,并想想用什么办法才能取出自己心爱的玩具。

  2.幼儿在实验记录板上画出自己的设想,教师巡回指导并了解幼儿的想法。

  3.幼儿交流各自的设计方案,并将设计方案贴在白板上。

  三、实验论证

  幼儿开始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法寻找材料和工具进行验证,教师巡回观察,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1.观察每个幼儿实验的情况,及时给予适宜的支持和引导。

  2.询问个别幼儿采用某种方法的理由。

  3.教师采用幼儿没有想到的方法,与幼儿共同实验。

  4.当幼儿取出玩具后,请幼儿在成功的方法处贴上一颗红星。

  四、交流讨论

  根据冰的各种特性,引导幼儿共同讨论。

  师:你是用什么办法从冰中取出玩具的?为什么这种办法能取出玩具?

  1.幼儿分别介绍自己在实验中采用过的方法。

  2.教师小结:可用热水或太阳来晒,使冰的温度升高,冰就会融化成水,玩具就取出来了;当用硬的物体敲击冰时,物体比冰硬,冰就会碎,玩具也就可取出来……

  活动延伸:

  如果冰里面还有一些没取出的玩具,可以让幼儿想一想:放在室外,它们会出来吗,为什么?哪种方法能更快地取出玩具?活动可根据情况进行延续。

  设计评析:

  活动目标和内容的设计,接近孩子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顺应了孩子们的需求和兴趣,所以孩子们乐于参与。活动材料的准备充分,符合目标的需要,特别是活动前,将孩子心爱的玩具冻于一大块冰中,增强了孩子主动探究的愿望和积极性。整个活动的指导,教师遵循了科学活动的新理念:幼儿是主角,他们按照自己设计的思路进行大胆的、主动的尝试与探究;教师则更多的是鼓励、关注、等待与支持。

科学活动教案10

  活动设计背景

  孩子对身边的小动物都是跟喜欢的,可是小班的孩子对于它们喜欢的食物还不是完全了解,为让孩子们了加深对动物食物的了解,我特意设计了这样一个一游戏为主的活动。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动物的生活习性,学会关心和爱护动物。

  2、初步发展幼儿的创新意识,能主动参与游戏,体验愉快的情绪。

  教学重点、难点

  在给“小动物”喂食的同时说出“XX,XX,我请你吃XX”,比如:小兔,小兔,我请你吃青草。

  活动准备

  贴有小动物头饰的小纸盒(小羊、小猫、小兔)和小动物的“食物”(青草、萝卜鱼)若干。

  活动过程

  1、儿歌引入:“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小白兔最喜欢吃的东西是什么吗啊?”(萝卜和青菜)“你们还知道其他小动物喜欢吃什么吗?”比如小狗喜欢吃骨头,小猫喜欢吃鱼、、、、、、

  2、模仿小动物,学小动物走。出示教具:“老师今天给小朋友们请来了几位客人,你们看看它们是谁啊?小兔、小猴子和小猫。小朋友们知道它们是怎样走路的吗?请小朋友们来学学好吗?”鼓励幼儿大胆模仿小动物的动作。

  3、给小动物喂食。“家里来客人了,我们要热情地招待他们,看看有没有什么好吃的拿出来分给它们好吗?”(拿出小动物的食物)“你们知道它们都喜欢吃什么吗?”(小兔喜欢吃萝卜、小猴喜欢吃桃,小猫喜欢吃鱼)“我们把它们喜欢吃的东西送给它们吃好吗?等会儿,请小朋友学小动物走到到它们面前说‘XX,XX,我请你吃XX’说完就把它喜欢吃的东西放到它的盒子了好吗?小朋友们要记住了,你要记住你送食物给谁吃就要学谁走路知道吗?”先请两至三个幼儿示范再请全班小朋友来玩给小动物送食物的游戏。

  4、结束。“小动物跟小朋友们玩累了,也吃了很多他们喜欢吃的,现在他们想回家了,跟他们说再见吧!”

  教学反思

  我的'这个活动准备得还是很充分的,教具色彩也很鲜艳,特别是小动物让幼儿很喜欢,一下子就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给小动物“喂食”的时候孩子们都很积极也很兴奋,可是在喂食过程中却没有达到我的要求,孩子们只顾给小动物喂食却没有按我的要求说出“XX,XX,我请你吃XX”,这主要是因为我没有想到孩子们会如此兴奋,有点控制不下了,我应该在第一轮的孩子喂食结束的时候再次强调游戏规则的。

科学活动教案11

  目标意图:

  “鸟”是动物世界中的一个大的家族,到处都可以看到鸟的身影、听到鸟的叫声。而且教育的资源也很丰富:家庭养鸟、花鸟市场、公园有鸽子等。大班的孩子对鸟的认识有一定的经验,他们喜欢给鸟喂食,还喜欢亲近鸟。这些鸟有着不同的外表,不同的生活习性,不同的生活环境,对人类有不同的作用。我认为,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鸟与人类的关系,探索不同鸟类的不同的生活环境有着一定的教育价值。

  活动目标:

  1、认识鸟的外形特征及其对人类的益处。

  2、培养幼儿有目的.的进行观察、比较,并用语言积极表达。

  3、感受鸟和人的密切关系,激发幼儿爱鸟的情感。

  活动准备:

  各种鸟的图片,鸟鸣的背景音乐,歌曲《百鸟朝凤》,鸟的本领的汉字

  活动过程:

  一、 活动导入

  1、听自然界鸟叫录音,引导幼儿进入鸟的世界。

  师:猜猜是什么鸟?

  (1)身穿黑长袍,尾巴像剪刀,爱在屋檐下,捉虫喂宝宝。(燕子)

  (2)说它像鸡不是鸡,尾巴长长拖到地,张开尾巴像把扇,花花绿绿真美丽。(孔雀)

  (3)有种鸟儿本领高,尖嘴会给树开刀,坏树皮全啄掉,勾出害虫一条条。(啄木鸟)

  (4)远看像只猫,近看像只鸟,夜晚捉田鼠,白天睡大觉。(猫头鹰)

  二、 鸟的外形特征

  1、 分组讨论:观察鸟的图片,说说鸟的外形特征。

  2、 集中交流:你们发现鸟类的外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

  师小结:有羽毛、翅膀、会飞行、会生蛋·······

  三、启发性提问

  1、师:会飞的动物都是鸟吗?(蝙蝠、蝴蝶)

  师小结:蝙蝠是哺乳动物,胎生。蝴蝶是昆虫。

  2、师:会生蛋的动物都是鸟吗?(乌龟、蛇等)

  师小结:乌龟是两栖爬行动物,蛇是软体爬行动物,鸭嘴兽是唯一卵生的原始哺乳动物。

  3、师:有翅膀但不会飞的动物是不是鸟?(鸵鸟、企鹅、鸡、鸭、鹅)

  师小结:鸵鸟是鸟,但不会飞,只会在沙漠里跑。企鹅也是鸟,但它也不飞,它善于潜水游泳。鸡、鸭、鹅以前是鸟,但由于人们长时间把它们饲养在家里,造成它们飞行本领退化。现在人们称它们为家禽。

  四、鸟是人类的好朋友

  (1)幼儿讨论:

  师:你喜欢小鸟吗,为什么?

  (2)根据幼儿的交流介绍几种鸟

  森林医生——啄木鸟

  捕鼠能手——猫头鹰

  学舌高手——鹦鹉

  预测天气——燕子

  师小结:鸟是人类的朋友,它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很大的益处。有的鸟能为庄稼除害虫;有的能够为树木治病,有的能准确预测天气的变化,有着漂亮的羽毛和动听叫声的鸟儿还能给我们带来快乐,……我们小朋友要保护它们,千万不要伤害它们。

  五、结束(歌曲)

  师:鸟在天空中飞翔的样子多自在呀!来,让我们也来做一回小鸟飞飞看。

科学活动教案12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与同伴合作进行创作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2、对了解动画成因感兴趣,有探索科学的欲望。

  3、鼓励幼儿进行简单的制作活动,能大胆地较完整地说出自己的制作过程。

  二、活动准备:

  画有小猫钉钉子不同形态的画纸若干(画纸左下角标有1――10的数字),快速翻动成动画的小画书若干,小纸盒十个,双面胶,钉书机,筷子画有小鸟和鸟笼子的画纸若干。

  三、活动过程:

  1、出示小画书,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都喜欢看什么?我这也有一部好看的动画片,它呀,就藏在我的这本小书里,你们想知道演的是什么吗?(发给幼儿每人一本小画书)

  小朋友,你的小画书里画有什么?(个别幼儿回答)现在请小朋友玩一玩,怎样让里面的画面也像动画片一样动起来。(幼儿自己探索)×××,你的小书里演的是什么?你是怎样让它动起来的?(幼儿一边操作一边回答)×××,你的小书里演的是什么?你给小朋友操作一下。

  看了这样的小书,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老师吗?……(幼儿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问题)刚才有的小朋友提出为什么小书里的人能动起来,这是因为我们的眼睛看过图片后会留下印象,在很短的时间内看过许多这样连续动作的`图片,留下的印象就连起来,就像在放动画片。

  2、幼儿自己制作平面动画小书

  刚才是老师的小书里放动画片,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制作动画小书?前面有十个盒子,每个盒子里都藏着一个小秘密,等你从这十个盒子里把十个秘密都找齐了,你看一看会发现什么?(幼儿自由探索,有的孩子从动作上排序,有的孩子从图片左下角的数字上来排序,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幼儿相互帮助)十个秘密都找齐的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幼儿快速翻动,小猫就像在钉钉子)老师帮你把动画小书钉起来。

  3、幼儿探索制作立体动画

  小朋友真聪明,能把许多连续动作的图片制成动画小书,我这还有两幅图片,一幅是小鸟,另一幅是鸟笼子,谁能用这根筷子和双面胶来做帮手,让这只小鸟动起来,飞进笼子里。(教师一边说一边出示各种物品,幼儿自主探索,教师指导)×××小朋友做好了,你来演示一边,怎样让小鸟飞进笼子里?你是怎样做的?(幼儿回答先把小鸟图片的背面粘上双面胶,再粘上筷子,再把鸟笼子的图片粘到筷子上,双手一搓筷子,小鸟就“飞”进笼子里了)

  4、结束部分

  小鸟飞进笼子里了,我们让小班的小朋友看一看,是怎样做成的,好吗?(带领幼儿到小班去)

科学活动教案13

  教案目标:

  1、感知物体间的大小差异。

  2、尝试使用一些工具改变各种食物的大小,并愿意表达操作过程。

  3、认识一些常见工具,培养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案准备:

  1、各种食物:芹菜、黄瓜、胡萝卜、桔子切成两半的火龙果。

  2、各种工具:勺子、幼儿使用的剪刀、安全的小刀。

  3、大的记录表一张。

  教案过程:

  一、认识各种食物。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好吃的东西,你们看有些什么呀?

  2、师:你们吃过这些东西吗?你们喜欢吃吗?

  二、认识瓶上标记。

  1、师:好吃的东西要大家一起分享,你们看,瓶宝宝的肚子空空的,肯定怎么样?(饿了)我们把好东西送给瓶宝宝吃,好吗?

  2、师:这个瓶宝宝说话了,它说“我最喜欢吃芹菜了,请你喂芹菜给我吃。”那你们看这个瓶宝宝喜欢吃什么呢?(认瓶上标记)

  三、初次探索,尝试喂瓶宝宝吃东西。

  1、师:瓶宝宝又说话了,它说“等会你们喂我吃东西的时候要注意卫生,不能把好东西掉在地上,能做到吗?”喂的时候可以和我说说话:“瓶宝宝,我喂芹菜给你吃。”

  2、师:现在请每个小朋友拿一个瓶宝宝,先看看它喜欢吃什么,再想办法喂给它吃。

  3、幼儿操作。

  幼儿尝试将食物放进贴有这种食物图片的瓶子里。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边操作边讲述操作过程。

  4、交流与讨论:

  (1)你的瓶宝宝吃到东西了吗?为什么?(引导说出“瓶子口太小,食物太大。”)

  成功的幼儿来讲讲:你用了什么办法让你的瓶宝宝吃到东西的?(我把长长的芹菜掰成一小块一小块,)如幼儿不会讲,引导语:这颗芹菜怎么样?(长长的,)瓶子里的芹菜是怎么样的?(小小的),你怎么把芹菜变成小小的,为什么要这么做?

  小结:你真能干,用手把长长芹菜掰成一小段一小段让瓶宝宝吃到芹菜,谢谢你!

  没成功的幼儿:谁来告诉我是原因你的瓶宝宝没吃到东西呢?这里可引出的问题:食物大,食物硬。根据幼儿的问题教师想好预设回答,特别强调帮助幼儿找出原因所在瓶子的口太小,食物太大。

  小结:原来是瓶子的'口太小,食物太大太硬,瓶宝宝才吃不到好吃的东西呢。

  (2)师:那有什么好办法能让瓶宝宝们都能吃到这些大大硬硬的东西?

  幼儿:小刀,剪刀等等

  师: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工具,看有什么?(剪刀、刀、调羹),

  四、再次探索,进行“大变小”的实验。

  1、交代实验操作要求。

  (1)师:我们用这些工具试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我们在用刀和剪刀的时候要注意保护好自己,也要保护好别人。)

  (2)师:现在我们请这些小工具来帮帮忙吧,请小朋友们选好瓶宝宝,找到他们爱吃的食物,把它们变成小小的喂给瓶宝宝吃吧。

  小工具在框里,小朋友可以自己选,要注意安全哦。

  2、幼儿操作。

  (1)、幼儿尝试运用各种工具使食物大变小,并把食物对应放进贴有这种食物图片的瓶子里。

  (2)、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边操作边表达实验过程。

  3、交流与记录。

  (1)、师:你把大大的食物变成小小了吗?瓶宝宝吃到食物了吗?

  (2)、师:你用什么办法把长长的芹菜变成小小的喂给瓶宝宝吃的。用剪刀剪什么?

  (3)、根据幼儿回答选择图片记录。

  (4)、幼儿看着记录表,学着说一说。教师继续引导幼儿用粘贴的方式进行记录,并引导幼儿看着记录表完整表述实验过程——“我用刀(剪刀、勺子)把黄瓜(芹菜、火龙果)变成小小的,喂给瓶宝宝吃。”

  小结:今天我们小朋友真能干,学会运用小剪刀,小刀,调羹,和手来让食物变小,在平时我们的生活中,对不同的食物我们也要运用不同的工具让它们变小变短呢,如(是否结合生活中的来说说)

  五、自然结束活动。

  师:“瓶宝宝吃了这么多好吃的东西,非常高兴。小朋友一起拿着瓶宝宝和他们去做游戏吧!”

科学活动教案14

  活动目标:

  1、感知空气的存在,掌握空气的特征及作用。

  2、让幼儿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情况及其危害性。

  3、培养幼儿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准备:

  1、器材:杯子、手帕、大玻璃缸、蜡烛、尼龙袋子、气球、打火机、水。

  2、自摄的有关空气污染的录像片。

  活动过程:

  (一)感知空气的存在及其特性

  1、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和你们玩个变魔术的游戏(师示范)。

  2、将手帕团塞入玻璃杯杯底。杯子里有什么?杯里除了手帕还有别的东西吗?猜一猜:如果把杯子放入水中,杯子里的手帕会怎么样?

  我们来试一试,杯子里到底有没有其它东西。将玻璃杯倒扣压入水中,再把杯子提出水面,取出手帕。手帕湿了吗?为什么?

  杯里除了手帕外还有其他东西,是它把水顶住不让水流进杯子,所以手帕才不会湿。

  3、你们能看见杯子里的东西吗?这东西手摸得到吗?用鼻子闻得出吗?那么,杯里到底是一种什么东西呢?请小朋友仔细看老师示范。将杯口斜着浸入水中。你们看到了什么?是什么东西从杯子里跑出来吹出泡泡的?(学习词:空气)。

  4、请小朋友拿起尼龙袋,张开袋口。看看袋里有什么?请幼儿迅速将袋口拧紧,用手慢慢向袋底挤。为什么挤不动了?尼龙袋里有什么?(空气)。

  5、你们刚才在哪里捉到了空气?你们看得见空气吗?能摸得到空气吗?闻一下空气是什么气味的?

  小结:我们的周围充满着空气。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气体,因此,小朋友通常认为我们周围没有东西。

  (二)认识空气的作用

  1、将点燃的蜡烛用杯子完全罩住,点燃的蜡烛为什么会熄灭了?

  2、请小朋友用手捂住口鼻,说说有什么感觉?

  3、除了我们人需要空气外,还有谁也需要空气?

  小结:除了人类离不开空气外,动物、植物也离不开空气,凡是有生命的东西都需要空气。

  (三)了解空气遭受污染的情况及其危害性

  1、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可是现在空气质量发生了变化,下面请小朋友们认真看录像,想想这些事情对空气有没有影响?

  2、放映自摄录像片,请幼儿观看,镜头一:满天飞扬的尘土,对空气的污染;镜头二:汽车排出的废气对空气的污染;镜头三:烧香、放鞭炮时的缭绕烟雾;镜头四:工厂烟囱排放的黑烟;镜头五:焚烧垃圾时产生的浓烟;镜头六:正在公共场所吸烟的人。

  3、讨论:刚才我们看到了很多污染空气的事,这些事对人类会有什么危害?

  小结:如果我们吸入了被污染的空气,就容易得感冒、气管炎、哮喘病,严重的还会导致肺癌,对我们人体危害很大。

  4、那如何让我们身边的空气变得更新鲜清洁呢?

  改善空气质量的办法:如种植花草树木、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不在生活区焚烧垃圾,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垃圾等。

  (四)游戏《气球火箭》

  1、为什么鼓起的气球一松手就会飞走?

  2、什么样的气球火箭会飞得高些远些?

  3、师生共同游戏数次结束。

科学活动教案15

  一、说教材:

  大自然是充满着神秘奇妙有意思、漂亮新奇的科学情况,就拿“彩虹”这一自然情况而言吧,它经常呈现于夏季雷雨后,云层内的水珠很多汇集时,经过阳光的折射,便会在空中出现漂亮的彩虹。可是常常小孩们还没有认真欣赏时,它稍纵即逝,就像过眼云烟,令人无法捉摸。这一新奇的自然情况深深吸引着小孩们,幼儿园大班孩子活泼好动他们对东西充满了一定的探索研究欲望,对四周东西情况有兴致,有好奇心与探究知识欲。所以,我设计了这一个教学,在教学中给小孩给予宽松、和谐的气氛,并在愉悦的心情中表现自个儿,整个教学以生动有趣、有意思的游戏模式串联形成。

  二、教学目标

  依照上面的研究与思索及幼儿园大班孩子的年纪特征,我从认识和感知、感情、能力三方面来拟定这一回教学的目标。

  1、在观测和察看、探究中清楚彩虹情况的来源。

  2、尝试用数种方式制造“彩虹”,产生对大自然神奇情况的兴致。

  3、乐意与小伙伴沟通,一同分享探究的过程。

  4、依照目标:我的教学要点是在观测和察看、探究中清楚彩虹情况的来源。教学难点是尝试用数种方式制造“彩虹”,产生对大自然神奇情况的兴致。

  三、教学预备

  为使教学展现出趣味性、综合性,寓教育于日常生活场景里、游戏里,我做了下面的预备:

  1、选取一個灿烂的日子。

  2、教学课件1份,镜子一人一份,盆中装满水,圆珠笔,色拉油,白纸片,三棱镜,放大镜,小泡泡。

  四、教学过程

  依照孩子的年纪特征,我设计了下面五个过程:激起孩子的兴致——迁移经验,清楚彩虹的来源——学习动手制造“彩虹”——沟通实验结果——扩展教学。

  我是让小孩们在动手操作探究中切身体会,清楚彩虹情况的来源,战胜重难点。具体过程如下:

  (一)激起孩子的兴致。

  我通过下面三个小过程来执行:

  1、孩子自由玩镜子。孩子在玩中与小伙伴说一说从水里的镜子中找着了啥?

  2、启发孩子在水里把镜子对着太阳公公照射。

  3、说一说自个儿的发现。数一下有几种色彩?它们是怎样摆放的?

  我开始的直接提问是让小孩们拿着镜子在水里自由嬉闹,探讨自个儿的发现,孩子探讨的问题肯定不足备,以后我用语言提示他们“在水里把镜子对着太阳公公照一照”,這樣有意识的启发,叫他们自个儿去发现“彩虹”这一神奇的自然情况:镜子中能反射出七彩的色彩。

  (二)清楚彩虹的来源。

  这一过程我展示雨里、雨后的教学课件制作,让孩子看教学课件彩虹是怎样产生的,最终得出论断:彩虹是夏季雷雨过后出现的自然情况,是空中飘着很多的小水滴经过阳光照射后构成的,彩虹是红、橙、黄、绿、青、蓝、紫這樣摆放的。显示屏上雨后的教学课件亮丽的色彩刺激着孩子的感官,令他们的手、脑、眼、嘴巴并用,每一个小孩均可一心一意的融进学习里。

  (三)学习动手制造“彩虹”。

  前一过程的推荐,孩子对“彩虹”的来源产生了浓浓的兴致,幼儿教师可這樣启发“如此漂亮的彩虹一会就没啦,如何是好呀?”我直接把问题抛给孩子,叫他们想方法处理好,小孩们必然会讲:“我们可自个儿做1条‘彩虹’呀?那怎样制造‘彩虹’哩?”带着这一个问题,让小孩们自个儿找寻教学材料,例如:小泡泡、放大镜、三棱镜、圆珠笔、白纸片……孩子自由地尝试用数种方式制造“彩虹”,幼儿教师用问题设定的方式边观测和察看孩子动手操作,边及时地提出问题开展启发,孩子在尝试动手操作过程内沟通、协作。本过程是使用了尝试法与动手操作法,亦是教学的难点的'地方。

  (四)沟通实验结果。

  孩子相互欣赏制造的“人造彩虹”与小伙伴沟通着自个儿是用何教学材料制造“彩虹”的,并用语言汇总、演示自个儿的实验过程。在瞅瞅、说一说、做一做中进而清楚到彩虹这一情况的来源,真正做到了《纲要》中提出的“启发孩子对周围的东西与情况的特征,改变规则产生兴致与探究欲望。”让孩子用语言表述出于己的探究过程与结果,增强了孩子的语言综合表述的能力与沟通能力。这一过程首要使用的动手操作法。

  (五)扩展教学。

  教学结束之后可接着让孩子在科学探究区里,找寻数种制造彩虹的方式,产生对大自然神奇情况的兴致,并体会着成功的快乐。

  这一次教学的内容源自日常生活,满足了孩子好奇心与探究知识欲,在教学结束之后,孩子接着探究,将学习到的技能开展使用,已达到教育的最综根本目的。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02-16

科学的活动教案11-25

科学活动教案三篇03-11

科学活动教案四篇05-08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12-19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3篇01-15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4篇02-21

科学活动教案4篇02-26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四篇03-16

科学活动教案15篇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