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窗》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窗》教案15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窗》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窗》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人性的美与丑,领悟小说蕴含的人生哲理。
2.通过人物形象的对比,领会小说精巧的构思。
3.品味精炼、含蓄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重点:目标1、2
难点:目标3
教学过程:
课前学习:找出课文中所有的成语,借助工具书初步弄清这些成语的意思。
一、新课导入
1、导语。佛说,心中有佛,眼里就有佛。其实,生活就像一面镜子,高尚的人映照出美好,卑劣的人映照出的则是丑恶。
2、检查预习。正音正字。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地放声地朗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小说记叙的主要事件。
指导:说清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地点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学生思考,明确:在一家医院的病房里,由于嫉妒靠窗病人能看到窗外的美景,不靠窗病人见死不救,最终占据了靠窗的床,却看到了一堵光秃秃的墙。
2、请根据事情的发展变化过程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学生回顾小说文体知识,在课文中读划概括。
三、文本探究
1、分析人物:
跳读课文,用恰当的形容词概括小说中两个病人的性格特点,并说说你的理由。
我认为(不)靠窗的病人是一个_______的人,因为______________。
学生思考交流,教师点拨归纳:
靠窗病人渴望生命,热爱生活,所以他幻想出了五彩斑斓、争奇斗妍的美好景象,以激励自己与病魔顽强斗争,他是坚强乐观的。在他心目中病友的生命同样重要,他要尽自己所能激发病友的生存欲望,点燃奄奄一息的生命之火,因而它是无私的、善良的高尚的。
不靠窗病人虽也热爱生命、本性善良,,但私欲的膨胀使他变得冷酷无情,人性被嫉妒所侵蚀,灵魂被自私给扭曲,因而他自私、冷酷、丑恶。
靠窗的病人:乐于助人、心地善良、道德高尚
善不靠窗的病人:狭隘自私、冷酷无情、灵魂丑恶
2、合作探究
(1)、同样的窗口为什么昔日靠窗的病人能看到美丽的风景,而不靠窗的病人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2)、小说以窗为题有什么作用?
先思考后小组讨论交流,明确:
窗外确实只有一堵墙,靠窗病人用“心”去看,真心用感情来描述生活,所以,他看到的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而不靠窗病人用眼去看,自私地看到生活中的事物,所以,他看到的'只会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窗有喻指人的心灵的意思即心灵之窗;小说的情节紧紧围绕“窗”展开。
四、写法深究
1、显然,靠窗病人和不靠窗病人是两个相对的形象。小说在描写这两个人物时对比十分鲜明,请找出课文中的对比之处,并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学生读划,思考交流。教师点拨。注意人物心灵上的对比。
明确:
3、探究结尾的妙处。
齐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
生读,讨论,交流。
师点拨,引导体会小说语言的含蓄、精炼。深究小说主旨。
教师小结:一扇小小的窗户揭示了人性的美与丑让我们懂得了只有纯洁的心灵、高尚的人格才能浇灌出绚丽多彩的生命之花,一个道德卑劣的人是找不到亦真亦幻的境界的。让我们用真、善、美的心灵去寻找生活中美丽的风景,把它送给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五、拓展延伸
(1)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类似于近窗病人这样的心地善良、道德高尚的人吗?请举例说明。
(2)请写几句话劝告那位不靠窗病人,希望他也能看到美丽的风景。
六、奇思妙想
《窗》这个故事的结尾是“光秃秃的一堵墙”,这光秃秃的一堵墙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想象和感慨。这时,假如一个新的病人住进了这个病房,这扇窗下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请发挥你的想象力,续编故事,力求做到合理、有创意。
《窗》教案 篇2
教学过程:
一、串联情境,唤醒旧知
(出示情境图)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被农作物丰收的情景吸引住了,提出并解决了许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看,问题口袋里还有好多问题呢!你想知道吗?(出示问题口袋里的题目)
1、每公顷红薯的产量是多少吨?
2、每公顷土豆的产量是多少吨?
(可以先让学生说一下解题思路,使学生明确:要知道红薯与土豆那种作物的单产量高,首先要知道红薯与土豆的单产量分别是多少,然后进行比较。)
二、自主尝试,探索新知
1、出示问题:
谈话:这两个问题也是同学们上节课提出的问题,今天这节课,老师要把这两个问题变一变:
师板书:估计一下每公顷红薯与土豆的产量,哪种高?
2、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
(1)谈话:谁来读一读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怎样想?将你的.想法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
(2)小组讨论,师参与到小组里。
3、交流解题思路
谈话: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解题思路和大家说一下?(学生说思路)
引导学生明确:要知道红薯与土豆哪种作物的单产量高,首先要知道红薯与土豆的单产量分别是多少?再进行比较。
学生口头列出算式,师板书,红薯:899÷31土豆:318÷18
4、探究估算方法。
(1)师问:你能快速的判断899÷31与378÷18哪个得数大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可能想出不同的计算策略:笔算或者估算。让学生观察两题的数字特点(接近整百或整十)引导学生主动选取估算方法。小组讨论估算的方法,集体交流。
(2)交流估算的方法。
先自己想想,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然后再全班交流估算方法。
(3)师根据学生回答完善估算的方法
学生说师板书
红薯:899÷31899≈90031≈30或:把899看作900
900÷30=30,约30吨
土豆:378÷18
378≈40018≈20或:把378看作400,18看作20
400÷20≈20,约20吨
引导学生对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进行归纳和。
5、验证估算的准确性。
(1)谈话:我们用估计的方法,求出了红薯和土豆的单产量大约是多少,这样合适吗?验证一下。
红薯:30×30=900接近899
所以红薯的单产量约30吨,比较准确
土豆:20×20=400接近378
(引导比较30和20两个数)所以30吨﹥20吨
答:每公顷的红薯产量高一些。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自主练习第6题选择题
(1).150÷9≈()
A、4B、5C、40D、50
(2)902÷31≈()
A、3B、30C、40D、50
(3)448÷45≈()
A、2B、10C、15D、20
学生独立做在书上然后班内交流(引导学生说出估算方法)
2、自主练习11题
此题是借助估算进行健康教育的练习题。
(1)先引导学生说出估算结果。
(2)再利用现实数据,对学生进行关爱生命、远离吸烟的教育。
3、走进生活
光明小学组织春游活动,全校共有969人,每辆车乘座39人,已经拉走了195人,剩下的人还需要几辆车?
(1)让学生先读题,分析题意。
(2)独立列式计算
四、课堂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把你的收获说给同位听。
《窗》教案 篇3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夜幕降临,月亮出来了,山林里静悄悄的。老鼠们来到田园要偷点儿粮食,正在这时,被躲在枝干上的猫头鹰一家看到了,(出示情境图)瞧,它们可是捕捉老鼠的大英雄。
师:这是前几周猫头鹰爸爸妈妈捕鼠的情况:请你算出爸爸每周比妈妈多捉几只老鼠?
(教师通过点击课件出示答案)
【设计意图:这是整节课情境创设的第一步,通过晚上老鼠们来到田园偷吃粮食,正巧被躲在枝干上的猫头鹰一家看到的情境,使学生了解它们是捉老鼠的大英雄。然后出示上周猫头鹰一家捉老鼠的数量,通过计算家庭成员之间相差多少,主要复习被减数个位、十位是0的减法,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这些数比较小,学生口算就可以得到答案。】
二、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1、猫头鹰有高超的捕鼠本领,当它看到野鼠就会没有一点儿声响的飞到它们头顶。用利爪逮住,然后吞掉。
(出示情境图)
这是猫头鹰一家,每月捉鼠情况的统计,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
2、师:你能提出哪些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列出算式吧!
学生提出减法问题,接着用算式表示出来:
猫头鹰爸爸比孩子多捉多少只?
300-116
猫头鹰爸爸比猫头鹰妈妈多捉多少只?
300-88
猫头鹰妈妈比孩子多捉多少只?
288-116=172(只)(因为这道题不需要退位,所以鼓励学生直接口算出来)
3、师:先算300-116,会算吗?你想怎样算?
学生可能会回答:
※我想估算;
※我想先估算,再用竖式计算,然后进行验算;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进行语言评价:看来你已经养成了很强的估算意识;对,计算时要养成演算的好习惯;你的想法很好……)
师:现在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算一算。(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回指导。)
4、全班交流。
师:谁愿意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我是估算的,116接近100,300-100=200,所以300-116大约是200;
※:我用计数器拨一拨
先拨300,再在个位上减6,0-6不够减从十位退1,十位上是0 ,就要从百位上退1在十位上作10 ,现在可以从十位退 1在个位上作10 ,10-6=4,十位上9-1=8,百位2-1=1,结果是184。
※:我用竖式算:个位上0-6不够减从十位退1,十位上是0 ,就要从百位上退1在十位上作10 ,现在可以从十位退 1在个位上作10 ,10-6=4,十位上9-1=8,百位2-1=1,结果是184。
师:看来很多同学都用了竖式,现在咱们再来算一算。(教师边说边板书竖式:个位上0-6不够减从十位退1,十位上是0 ,就要从百位上退1在十位上作10 ,现在可以从十位退 1在个位上作10 ,10-6=4,十位上9-1=8,百位2-1=1,结果是184。)
5、师:我们再来解决第二个问题,300-288请同学们用列竖式的方法在练习本上完成。
(学生计算,进行巩固,教师指导。)
全班交流:
师:谁想介绍一下你的计算过程?(学生到展台前说出计算的过程。)
师:谁的结果和他不一样?(学生说出粗心出错的地方。)
6、教师小结:刚才计算的两道题都是用300来减,300是一个整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整百数减三位数。
板书:整百数减三位数
师:像这样,个位上不够减,十位上又是0 ,你怎样来解决?
学生可能回答:就要从百位上退1在十位上作10 ,现在可以从十位退 1在个位上作10
(学生通过回答,进一步巩固所学新知。)
(教师及时评价:你说的这一点很重要,希望大家在计算的时候都应注意到这一点。)
【设计意图:继续向学生介绍猫头鹰有高超的捕鼠本领:当它看到野鼠就会没有一点儿声响的飞到它们头顶,用利爪逮住然后吞掉。出示猫头鹰一家每月捉鼠情况的统计,提出减法问题,从而学习整百数减三位数。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出减法算式后,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引导学生理解连续退位的算理,重点组织学生讨论“当个位上0减6不够减需从十位退1,但十位上是0,怎么办?”进一步弄清连续退位的道理和方法,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
三、创设情境,巩固新知。
1、同学们知道吗?猫头鹰除了能捉老鼠,还有捕食蝗虫的本领,我们来了解一下(出示课件:等全班交流时教师点击课件再出示相应的答案)
师:你了解到哪些情况?想解决哪些问题?
生:每只猫头鹰7月份比8月份多捉几只?
师:请你选择一名家庭成员来进行计算,比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所创设的第三个情境,也是对教材原有情境的延伸。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猫头鹰除了能捉老鼠,还有捕食蝗虫的本领,提出每个家庭成员在7、8两月捉的蝗虫相差多少的减法问题,以此巩固这节课所学的`整百数减三位数的计算。】
2、师:猫头鹰捉到了老鼠和蝗虫,帮了农民伯伯的大忙。我们看看它们这一个夏天就可以为人类节约多少粮食?(出示表格)
师:你能提出哪些减法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
爸爸节约的粮食比妈妈多多少千克?
爸爸节约的粮食比宝宝多多少千克?
师: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来解决一下。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全班交流。(提醒学生算作得数马上改正。)
师:看来猫头鹰为人类做了很大的贡献,所以我们要保护它。
【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所创设的第四个情境,也是对教材原有情境的再次延伸。既然猫头鹰又能捉老鼠又能捉蝗虫,会给我们人类带来哪些好处呢?原来它们为人类节约了许多的粮食。出示一个夏天猫头鹰为大家节约粮食的有关数据,学生继续提出有意义的问题解决。】
四、课堂小结,培养爱护动物的情感。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猫头鹰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你想对它们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情感。】
《窗》教案 篇4
教学对象分析:
1.高一学生在生活中很少关注细碎的事物,不大会把握题材,对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司空见惯,不去注意它们的存在和意义,要引导学生学会从新的角度、用新的眼光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从熟悉的事物和现象中去发现新颖的东西,体会出不一样的情感,得出不一般的认识。
2.在揣摩品味文章语言能力方面尚须加强训练,要知道他们掌握揣摩品味文章语言的思路和策略,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精彩的语言,体会课文的深刻的思想和哲理。
教学内容分析:
《窗》这篇文章是以自我的情感体验、观察理解为基础,抒写个人的见解和感受的议论性散文。作者的见解非常的独到、深刻,表达含蓄、风趣。
教学目标:
○1学习议论散文的或以智性见长,或以幽默娱人,或以深刻示人的风格特点。
○2学习议论文以自我的情感体验、观察理解为基础,书写个人的见解和感受的方法。
○3体会课文的深刻的思想和哲理,学习于平凡中见深意的观察方法和思想方法。
重点:
语言妙趣横生,启人心智。
难点:
理解作者在对比门和窗之于人的不同意义时所阐发的独到见解。
教法和学法:
○1引导激趣——揣摩探讨——领悟品味——分析总结
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细致揣摩作品,联系实例研究探讨,领悟文章丰富深邃的内涵,体会文章思想的深刻性和新颖性。
②把握重点,多颂读,尤其要品味文章语言寓庄于谐的韵味和语言风格。
③比较阅读。使学生体会对于同一事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和感受,从而得出不同的认识。
课时安排:一课时
窗 (一课时)
钱钟书
一、 导入新课
窗,在我们的生活中寻常不过,但窗也是一个引人遐想的字眼,它是迎来光明的地方,也是多彩世界的了望口。也许窗外有七色阳光,窗内还有动人的故事。
我们不妨就“窗”这个话题谈谈自己的感受或想法。
……
可见,司空见惯的窗户还真不简单,可以解读出这么多的文化内涵,挖掘出这么多的新颖独到的意义。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我们身边平凡的事物常常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哲理。学贯中西的钱钟书先生就为我们打开一扇人生的智慧之窗,就让我们追随钱先生一起去饱览人生的风景吧。
二、识作者,说作品
请学生自由介绍自己所知道的钱钟书:注释①;家族名流:钱穆、钱学森、钱基博;名字故事:仰先、
钟书、默存;钟书热:《围城》;杨绛《我们仨》(控制在1分钟内)……
教师补充和引导:钱钟书在国内外文艺界刮起一阵“钟书热”,他带着“一种业余消遣者的随便和从容”,以旁观者的姿态对世道人心发表看法,博闻善说,睿智幽默,妙语横生,启人心智。《窗》这篇文章就很好地体现这一特色。
三、查预习,正字音:
搅动(jiǎo) 琐碎(suǒ) 镶嵌(xiāng qiàn) 隔膜(gé mó)
飒至(sà) 捷径(jié jìng) 希冀(jì) 斟酌(zhēnzhuó)
驯服(xùn) 笼络(lǒngluò) 鸟窠(kē)
凭眺(tiào ):在高处向远处看(多指欣赏风景)。
奢侈(shēchǐ)花费大量的钱财追求过分的享受。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窥见(kuī):看出来或察觉到。 眸子(móu):本指瞳仁,泛指眼睛。
四、阅读与理解
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掌握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观点:
1、请从每段中找出能反映行文线索、集中体现作者感悟的语句(点拨查找观点句的方法),说说作者对生活有什么独特的感悟。(学生自由颂读、探讨。)
学生公示所找到的句子。
明确:《窗》中能反映行文线索的句子有:
第1段:“又是春天,窗子可以常开了。”
“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
第2段:“门和窗有不同的意义。”
“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
第3段:“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
“门是住屋子者的需要,窗多少是一种奢侈。”
第4段:“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
集中体现作者独特的`感悟的语句:
明确:第二段:“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
“窗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者一部分春天,让我们安坐了享受,无须再到外面去找。”
“门和窗有不同的意义。”
“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
第三段:“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
“门是住屋子者的需要,窗多少是一种奢侈。”
……
2、导:这些句子都集中体现他的独特感悟,现在作者“高山流水觅知音”,谁和他“心有灵犀一点通呢”?
学生自由颂读、探讨。
讨论记录:
自己的发言提要:
他人的重要观点:
○1.作者为什么说“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呢?为什么又用“画配了框子”来作比喻呢?
答案:因为作者认为屋外的春天太贱了,如果在屋子透过窗子看春天,由于屋里的阴深、沉闷、寂静,反而会觉得春天更明亮、有生气和喧闹。因为春光是美丽如画的,作者欣赏的又是在屋子里透过窗子看春天,窗子就像画框一样,所以用“画配了框子”来作比喻。
○2、“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说说句子中“追求”和“占领”有什么不同的意义。
答案:这一句话,形象地概括了“门”和“窗”的不同的意义。“门”是可以出去的,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欲望,主动地去追寻春光、领略春光;“窗”可以引诱一角天进来,让风和日光进来占领,人们从而可以驯服它,利用它,从而享受它。
○3、为什么说:“我们刚说门是需要,需要是不由人做得主的”?“门是住屋子者的需要,窗多少是一种奢侈。”?
答案:因为房子是需要门来供人出进的,但是有人敲门,你却不得不去开门。窗是一种更高的追求,是人们的精神需要,是人驯服自然的结果,是人对自然的胜利。
④“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
因为人们可以透过窗子向外面看去,外面的人也可以看进来。就像人的眼睛。
五、合作讨论、领悟品味:
你认为课文在思想哲理和语言方面有什么精彩之处?
学生颂读、欣赏文章,品味本文见解的独到、深刻,表达的含蓄、风趣。(启人心智的风格和寓庄于谐、妙趣横生的韵味。)
讨论记录
自己的发言提要:
他人的重要观点:
1.作者在表达春天太多时用了个“贱”字,这么形容好不好?
明确:“物以稀为贵”,春光一多,就不值钱了,这是从实用美学的价值角度去评判的,表意准确,用语新颖传神。
2.第二段作者着重阐述了门和窗的不同意义,说“窗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先破后立,横向铺陈。
先驳斥了把“有没有人进来出去”作为门和窗的根本分别;再举“赏春”一事说明窗有“赏春”功能而门没有;继而又引用陶渊明的诗句(哪两句?什么意思?稍微提提)证明,从容主宰自己生活的“羲皇上人”,确实可以通过窗户来获取享受;后面又引用缪塞的“妙语”和学习的“捷径”说明通过“窗”执行自己的意志的是真正的主人。在这里,作者广征博引,铺陈设譬,信手拈来,直指心灵。
3.“窗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天”这句中的“逗引”是用言语、行动招惹对方借以取乐。一开窗,“风和太阳便进来占领”,表面上是风和太阳处于主动地位,其实是窗将计就计,使“占领这个地方的就给这个地方占领去了!”
4.门会不会逗引风和太阳?如果不会,门和窗的意义究竟又有什么不同呢?如何理解“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呢?
人为了生存,必须通过门从屋里出去,匍匐于大自然的怀抱,劳动生息,生死歌哭,做自然的奴隶;而窗隔开了人与自然的心理距离,将人与自然的生存、生死关系转化为审美欣赏和享受的关系,借此,人执行了主人的意志,保全了人性。可以说:“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洞开的是人的世俗社会,通向人的动物性存在;“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洞开的是人的精神世界,通向人的人性存在。作者发人之所未发,见解独到,充满着人生的哲理。
钱钟书学贯中西,作文一向是旁征博引,这篇文章中也有很多引用,这对说明中心有一定的作用。比如作者引刘熙和凯罗的话要说明的意思是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孟子“相人莫良于眸子”的话,说明的又是眼睛也可让人看到我们的内心。这些名人名言的引用,不仅增加了文章的知识性、哲理性,更重要的是有助于表达文章的中心
……
小结:
本文以小见大,见解独到,语言妙趣横生,启人心智。本文的议论语言读起来庄谐杂出,或似是而非,或似非而是,或形同悖论,或正经话作荒唐语,充满了理趣。如:在说“窗子有时也可作为进出口用”时,举例为“小偷或小说里私约的情人就喜欢爬窗子”;在说“人对于自然的胜利,窗也是一个”时“有如女人对于男子的胜利,表面上看来好像是让步?D?D人开了窗让风和日光进来占领,谁知道来占领这个地方的就给这个地方占领去了!”读后让人忍俊不禁。这些荒唐语作正经话,取决于作者心智的高卓。因为“矛盾是智慧的代价”,智慧就在于从矛盾中发现为人们所忽视或所误会或存掩盖的内在统一。
六、探讨质疑:
当然,本文有研讨价值的不止以上这些,你还有什么其他的问题或见解吗?
接下来,就比比谁提的问题最有研讨价值,最能撞击出我们思想的火花(提问权和回答权都交给学生)
(小组讨论)
可能问到的问题:
①第四段“窗可算是房屋的眼睛”道出了窗对于屋内与屋外人的意义:“窗子许里面的人看出去,同时也许外面的人看进来”。正因为如此,作者认为凯罗《晚歌》所谓“双瞳如小窗,佳景收历历”同样只说了一半,请问“一半”具体指什么?“另一半”又指什么?
明确:“一半”具体指窗和眼睛一样,都可以看到外面,另“一半”指的是窗也和眼睛一样,从外面可以看到里面的东西。
七、齐读最后四句话(假使窗外的……镇天镇夜不关的)
问题:有的人认为作者通过对窗的描写,是想表达一种既想开窗让心灵自由,而又害怕外界的纷乱的一种矛盾的心境。又有人认为作者是在针砭时弊,因为外在的环境让人极不满意,唯关窗闭眼能逃避到梦中去;还有人认为作者只是通过“窗”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精深的认识,行文客观、睿智,情感性、个体性并不强……你是怎样理解“关窗和闭眼的连带关系”的?
这一段话包含了作者自己的看法和情感,但表现得非常含蓄,所以一直以来人们对于这一段有不同的理解。关于文章的解读是可以多角度的,哪一种理解说服力比较大,可以让学生讨论。言之成理即可。
八.你是如何理解本文的主旨的?
参考答案:关于本文的主旨,可以这样理解:
《窗》呼唤与向往人与人之间自由交流思想,人与人之间要坦诚,要相互信任。窗是人类进步的标志、人类文明的象征,代表着更高的人类进化,关上窗户是保护个人的空间,让灵魂得以自由。
九.总结评价。
一个人呆在房子里,面对一牖窗户,太阳照进屋子,屋子洒满阳光。他静静地思考。浮想联翩。把这些联想整理出来。就是一篇优美的散文。钱钟书的《窗》这篇文章。正是这样构思出来的。此篇之所以在同类题材中棋高一着。主要在于它不同凡响的联想、想象。以及作者深厚的生活、文化积淀。读罢此文,掩卷深思。我们感到作者所写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窗户。他完全是把窗户当作人的眼睛来写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所以他在文章的前半部分就很自然地从窗写到眼睛。步步深入地揭示了文章的旨意。
全文以独特的自我情感体验、观察理解为基础,借助常见的窗子,以小见大,铺陈譬喻,直指心灵,让我们明白从新的角度、用新的眼光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会体会出不一样的情感,得出不一般的认识。
十.布置课后作业:
1.请学生写出结构提纲。
2.比较阅读训练P69:第三题:比较钱钟书的《窗》和波德莱尔的《窗》
讨论、发表
参考答案:
相同点:都是议论散文,写的都是窗,都从窗出发进行联想,联系生活,抒发富有哲理性的认识
不同点:视角不同(内、外);思路不同(哲思、感受);表达方式不同(引证观点,想象抒情)。
3.问题探究: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白”钱钟书说“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在今天看来对不对?
提示:
1.先要搞清楚“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的意思,因为眼睛能透露出人的内心。人们从你的眼睛里就可以读出你的内心。你的喜怒哀乐都在眼睛里可以找到答案。那么说“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就好理解了,因为透过窗户我们也可以看到房子里的一切。
2.有人可能说,现在人心叵测,从眼睛里往往看不透人的内心,那又是为什么?那么于此说来“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此话是否要重新理解呢?的确,我们现在有些人道德沦丧,骗子横行,如果仅从他的眼睛去判断他的人品,可能大错特错了。“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你是否也有新的理解?
3.现在的房子窗户越来越大、越来越多,它还能说是眼睛吗?而且有些窗子,尽管是玻璃窗,但是从外面也无法看清里面的东西,世上还有没有没有窗户的房子呢?大家可以见仁见智。
4.你能列举出哪些“窗”?每人至少列举出十种来,并分别说说它们的作用。比如《南风窗》这个杂志是广东办的专门介绍祖国南部广东的改革开放的情况。比如车窗、天窗、橱窗、视窗……
《窗》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疏理小说情节,体会作者精巧的构思:对比描写和出人意料的结尾;
2、 分析解读人物,体会小说所揭示的人性的美与丑;
3、联系生活谈体会,感悟文章所揭示的人生哲理,引导树立良好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1、 解读人物,体会小说所揭示的人性的美与丑;
2、体会小说精巧的构思,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 温故入新 导入新课
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其中小说的第一要素是什么?孔乙已的自命清高、迂腐不勘折射出了封建文化教育对人性的扭曲;胡屠户的前倨后恭、骄横奉承折射出了封建社会世态的炎凉;奥楚蔑洛夫的欺上瞒下、趋炎附势折射出了沙俄社会的黑暗。小说就是通过这样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给人以启迪,给人以智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小小说《窗》,透过人物形象来感悟人性的美与丑、善与恶。
二、导学引领 感知文本
导学提纲:
1、请你参照下面情节示意图,简述故事内容。
2、结合文章内容,试分析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3、举例说明本文塑造人物形象运用的描写方法。
4、指出本文采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三、汇报展示 互动释疑
内容提炼:
1、文章里是怎么描述窗外美景的?
备注:
u 清澈的湖水
u 漫游的鸭鹅
u 玩耍的孩子
u 散步的情侣
u 盛开的鲜花
u 整齐的商店
u 隐约的市区
u 精彩的球赛
u 美丽的姑娘
2、你能用几个词语来形容这番景象吗?
备注:五彩斑斓、争相斗妍、生动活泼、生机勃勃等等。
3、远窗者听了近窗者娓娓动听的叙述是怎样一种感受?
备注:“躺着的那位病人津津有味地听着这一切。这个时刻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享受。”“仿佛亲眼看到了窗外所发生的一切。”
4、为什么那一时刻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享受啊?
备注:生命是宝贵的,又是短暂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在这个世界多留下美好的记忆。当生命受到威胁时,任何人都强烈渴望自己的生命能长久、平安。窗边的病人所描述的景色是那么的有生命力、有生气,对于一个渴望生命、渴望活着的人而言,简直是太诱人了。
5、诱人的景象,赋予他动人的渴望;动人的渴望,又令他萌生了可怕的想法。什么想法?
备注:“为什么偏偏是挨着窗户的那个人,有幸能观赏到窗外的一切?为什么自己不应得到这种机会呢。”
6、一开始,他还为自己会有这种想法而感到惭愧,也竭力不再这么想。但是他愈加克制,这种想法就反而越强烈,“为什么不该是我呢”。
备注:由对事发展到对人。 对窗边病人的妒忌,引发了他内心的私欲或自私心理。
7、他的这种私欲影响到他什么样的行为呢?
备注:他见死不救---- 一天晚上,他的同伴突然开始“大声咳嗽,呼吸急促,时断时续,液体已经充塞了他的肺腔”。“痛苦的咳嗽声打破了黑夜的沉静。一声又一声……卡住了……停止了……直至最后呼吸声也停止了”。
8、你怎么知道他是见死不救,文章里能不能找出最能体现这点的.句子或词语?
备注:同伴半夜醒来,呼吸急促,两手摸索着救命时用的电铃按钮。“他照例睁着双眼盯着天花板”、“纹丝不动”、置曾为他带来”享受”的同伴的性命于不顾,嫉妒心恶性发作,私欲膨胀,灵魂丑恶,冷酷无情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9、身边的生命消逝了,不靠窗的病人立刻提出是否能让他挪到窗口的那张床上去。当他如愿以偿地靠在窗边时,小说的结局竟是如此地出人意料。
备注:“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结尾
形象透视:
靠窗的病人: 心地善良、关爱他人,热爱生命、乐观向上
不靠窗的病人:嫉妒心强、见死不救, 冷酷无情、卑劣可耻
描写方法:
作者通过心理、动作的描写,将两位病人作了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读者清楚地看到他们的心灵一美一丑,一善一恶,在对比中“扬善贬恶的道德力量”表现更为突出
揭示主题:
1、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更是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为什么结局是如此的出人意料?同样的窗口,为什么昔日的病友能看到美丽的风景,而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备注:靠窗的那位病人无私高尚博爱,他的心灵之窗是打开的,他的心中有最美的风景。冷漠的心中是不会有春天的,也看不到春天。他的心灵之窗是紧紧关闭着的,就象堵着一堵墙,所以他无法看到那美丽的图景,只能看到那光秃秃的一堵墙。
2、为什么死去的病友要编出如此谎言呢?借此,我们来评价一下这两位病人吧!
备注:第一个病人他渴望生命,对生活有着满腔的热情,所以他幻想出了这五彩斑斓生动活泼的景象,激励自己跟病魔作顽强的斗争,他是坚强的乐观的。同时,在他的心中,病友的生命同样重要,他要尽自己所能激发病友的生之欲望,点燃同伴奄奄一息的生命之火,所以他是善良的、无私的、高尚的。第二位病人也热爱生命,他也有善良的本性,但是私欲的膨胀使他变得冷酷无情,嫉妒的阴影蒙蔽了他善良的人性本色,自私扭曲了他对生命的诠释。在同伴面前,他显得是多么渺小不堪。
四、拓展延伸 情感渗透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受到了哪些启发?拥有了什么收获?
---在生活中做人不可自私自利,不可做损人利己的事情。
---在生活中不应有嫉妒之心和贪婪之 心。
---给自己插上一双想象的翅膀,学会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迎接生活的挑战。
---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爱自己,更爱他人
结束:学生齐读《多一些宽容》的“四互”。 一扇小小的窗户,揭示了人性的美与丑。让我们懂得了只有纯洁的心灵、高尚的人格才能浇灌出绚丽多彩的生命之花,才能幻化出充满生机、美好幸福的生活之景。一个人心中没有春天,他的眼中只能是一片荒漠。让我们在平坦的学习与生活中,用至仁、至善、至美的心灵,去寻找我们班美丽的风景,那么我相信我们班的师生就会相处的更加和谐!学习的更加愉快!生活更加美好!
《窗》教案 篇6
教学设想:
1、《窗》是一篇自读课文,把它作为课外阅读来处理。
2、教给学生分析小说的方法,让其去实践。
3、需注意的是:学生的自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的自学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自读小说的能力;
2、领悟小说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领悟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学会分析小说
教学用具:题签
教学方法:指导阅读
学习方法:模仿-实践 质疑-探讨
授课类型:自读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2分钟)
同学们,我们平常观察生活的媒介多有好多种,通过我们的眼睛,通过广播 电视、新闻报纸------当然,通过那一扇扇明亮的窗户我们也可以认识到生活百 态。本节课就我们通过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名作<<窗>> 来观赏一下资本 主义 社会的风景。(1分钟)
板书课题:窗 (0.5分钟)
二、明确教学目标
关于这篇课文,本节课要求同学们掌握一个问题--通过泰格特的这扇窗, 你观察到了什么?你感悟到了什么?
接下来,请同学们把语文书翻到159页,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窗>>(0.5分钟)
三、指导学习(约10分钟)
1、指名朗读。(5分钟)
2、提出问题:从这扇窗里你观察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作答。(1分钟)
3、明确体裁
问:通过对文章内容的了解,你能确定文章的体裁吗?答:小说。1分钟)
4、指导分析小说的途径
问: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 答: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板书:三要素
问:三要素的核心是什么? 答:人物形象。
师: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既然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的,显然小说的主题思想是通过对主人公的刻画来展现的'。(1分钟)
问:通过刚才对文章内容的粗略了解,你能断定谁是这篇文章的主人公吗?
答:另一个病人。
师:好,现在就请同学们细读课文分析另一位病人是怎样一个人?作者是怎样刻画这个人物形象的呢?
四、学生自学(15分钟)
1、研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思考:(5分钟)
①者用什么方法刻画了另一位病人的形象?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②独立阅读思考,用铅笔圈画,可以在书的空白处标注。
2、检验效果(3分钟)
⑴、交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①心理描写 ②故事情节推动人物性格的发展。
⑵、人物形象通过分析一个病态的畸形的扭曲的人物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
3、挖掘主题(1分钟)小说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什么主题呢?你有什么感悟?
4、分析小说中环境的作用。(3分钟)
⑴、开头自然环境的描写;交代特定的环境。
⑵、病人讲述的公园景象的作用。
①、虚景。病人憧憬病房外的美好生活。
②、借以打发时间,同时安慰对方病友;更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五、总结经验(5分钟)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明确了把握一篇小说的主题要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通过这篇小小说,再结合我们以往学过的小小说谈谈小小说的特点。
学生思考后作答。
⑴篇幅短小; ⑵以小见大; ⑶构思巧妙。
表现:①以病人作为主人公; ②结尾寓意深刻。
六、巩固练习(10分钟)
阅读短文<<共同的秘密>>,领悟思想内涵。
板书设计:
窗
泰格特
体裁:小小说
三要素:人物形象(中心) 披露了那些为
故事情节 反映社会生活 满足一己私利
具体环境 (主题) 而不顾别人死活的人
七、布置作业(1分钟)
以《日》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小小说。
注意:要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人物形象来反映主题思想。让人物形象 在故事情节发展中成熟丰满起来。
《窗》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把握人物形象,理解人性的美与丑;
2.理解对比描写对凸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3.理清情节结构,学习本文精巧的构思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完成《练习册》第116-117页的一到四题)
二、学生速读课文,理清小说结构。(按照小说的结构特点,把课文分为四个部分)
明确:第一部分(1-3)开端。写两人关系的融洽。
第二部分(4-7)发展。写“不靠窗口的病人”从“享受”到“困扰”。
第三部分(8-12)高潮。写“不靠窗口的病人”见死不救。
第四部分(13-15)结局。写“不靠窗口的病人”被抬到靠近窗口的那张床上,但“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三、学生再读课文,把握人物形象。
1.文章一开始反映出两个人的关系应该是融洽的,请在文中找出证据。
明确:“两人经常谈天,一谈就是几个小时”;靠近窗口的病人,每天在仰坐时,都为同伴描述他“所见到的窗外的一切”,“每天的这两个小时,几乎就成了他和同伴生活的全部内容”。
2.文章第三段写靠近窗户的病人为同伴描述他并未见到“窗外景物”,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
明确:他这样做是为了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为他人送去一些快乐,用对美好生活的描述鼓舞病友的意志,表现了同志临终前仍为他人着想的高贵品质。
3.读完全文,我们知道窗外的这座美丽的公园,都是“靠近窗口的病人”精心编造的。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目的是解除同伴的痛苦。编造得如此丰富优美,描述得这么生动有趣,这正是他自身美好心灵的写照。
4.文章第六段的“想法”在文中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实际是指什么?“他愈加克制,这种想法却变得愈加强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明确:①为什么偏是他有幸能观赏到窗外的一切?为什么自己不应得到这种机会的?②嫉妒心③“不靠窗口的病人”的自私的心理。
5.文章8-12段中,“不靠窗口的病人”“文丝不动”“仍然盯着天花板”,刻画出此人什么形象?
明确:自私、丑恶、冷酷无情。
6.为什么同是在一个位置观看,一位病人看到了丰富多彩的窗外世界,另一位病人只看到了一堵光秃秃的墙?请思考本文题目“窗”的丰富涵义。
明确:一扇窗,分明是第一位病人的心窗。在他的眼里,充满着一方光明、美丽、令人向往的净土,人们在自由自在的生活,这也是他活下去的`动力所在。通过他的描述,又给第二位病人带来了一幅美丽的人间生活场景。这种写照逼真、富有感染力,使他们面对疾病,战胜病魔的力量,然而偏偏后者心里滋生了另一种不平.....
从这扇窗子,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更看到了卑劣的人性!!!
窗—在高尚者的心灵中幻化出了灿烂的生命之花,而在卑鄙者眼中只是“以堵光秃秃的墙”
窗—即两个病人的心窗,一个利他,一个利己。
高尚和丑陋之间的距离,只有一扇窗
第一个人以自己的想象来换取自己和第二个人的开心,可第二个人误解了第一个人,从两个人都开心到两个人都悲惨.一个死了;而另一个人将永远也没有下一个安静的夜晚.
在第一个人眼里,世界是美好的,他把一堵枪想成美丽的景象,他也带给了第二个人欢乐,而第二个人却以嫉妒的目光,去看待第一个人,在第一个人生命垂危的时候,本有能力救他的,第二个人,为了自己的私利,见死不救,导致了现在的结局窗外确实只有一堵墙,那另一位病人用眼去看,当然只看到墙了,而靠着窗的原来的那人病人是用心去看,用心,用感情来描述生活,所以看到的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看到窗外世界的人,栩栩如生的向同室的病友描述所见,他一方面是借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情感,一方面是借以唤起病友对生活的热情,对生命的意识,激励病友顽强地与冷病斗争,生存下去.他是一个热爱生活关心别人,意志坚强的人,而另一位病人则是一个同样热爱生活然而自私的家伙.一个人的卑劣毁灭了两个人的幸福
作者先以第一个病人根据自己的想象而编造出来的使别人快乐的描写为开头,也为第2个病人的嫉妒埋下伏笔~!当他知道自己“亲手”杀害了1个给他制造快乐的人后,相信他,这辈子不会有1个睡安稳的夜晚~!
7.“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试根据人物性格和小说情节,发挥想象,续写一段“他”心理活动。
四、作业
完成《练习册》第118页九和119页十。
21.《错过》教案
一、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熟悉内容,把握文章清晰的思路、严谨的结构。
2、理解“错过”产生的原因,体会本文所揭示的人生哲理:把握住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
3、品味本文鲜明、生动、含蓄的语言,学会辩证地对待人生中的“错过”,获取人生的体验。
二、学习重点:
学习本文清晰的思路,严谨的结构,学会辩证地对待人生中的“错过”。
三、学习难点:
学生有“错过”的经历,但缺乏对“错过”的深刻体验。
四、教学设想:
1、预习要求:
(1)利用工具书,扫除生字词障碍,能正确而流利地朗读课文。
(2)收集整理作者刘心武的相关资料(生平及作品)
(3)以小组为单位,课前交流自身“错过”的经历,谈自己的体验。
2、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富有人生哲理的杂文。教学中,要结合议论文的有关知识,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分析作者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方法,指导学生了解文艺性政论文的特点。
安排学生合作探讨语言的哲理性,并结合自身对“错过”的体验,与作者的体验进行比较,从而加深对哲理语言的理解。
3、学法设想:
熟读课文,从感情上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对人生中“错过”的认识和态度。
学习方法上,采取整体感知,重点研读、联系生活、自由讨论的模式进行。
4、课时安排:一课时。
5、教具准备:投影仪、小黑板。
五、学习过程:
(一)名言欣赏结合实际导入新课
1、有一名人说过:当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时,那你必然也会错过月亮和星星。
2、联系实际畅谈:你在学习和生活中经过“错过”吗?
(要求:用简洁的语言谈谈)
3、结合学生的回答,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及作者)
明确:是否错过并不重要,关键是你应该如何对待错过。
(二)走近作者——刘心武
1、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2、师稍作补充。
(三)联系旧知,熟悉课文,理清结构。
1、介绍文艺性政论文(即杂文)知识:现代散文的一种,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
可以议论;可以叙事。本文以议论为主,可作为文艺性政论文学习,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
2、师生讨论文章的结构,明确并板书: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3、速读课文,思考划分层次,交流明确:
引论:1——2段
本论:3——6段
结论:7——15段
5、提问: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板书内容)
6、学生讨论后回答。(可以借助原文中相关语句)
7、文中运用的论证方法有哪些?其作用是什么?(先回顾学过的论证方法,后组织学生讨论明确)
板:第2、5段:事实论证
第7、8段和第9、10段:对比论证
第14、15段:比喻论证。
(四)、精要段落研读,品味其哲理。
1、文中12、13段看似矛盾,应怎样去理解?
(提示:“错过”能否避免呢?你能从文中找出理由吗?既然不能避免,我们当然只能“习惯”它,“错过”的存在,有什么意义或价值?)
2、找出文中富含哲理的语句,诵读品味。
(此题开放性较强,只要学生能找出句子,并言之有理即可)。
如:第14段的比喻句。
明确:“窗外的美景、奇景”比喻的是人生中的一些小的“过错”;“预定的到站”比喻的是人生中最关键、最美好的追求。
反复诵读找出的语句,进一步领会本文中心。
(五)、探究活动。
文章中说:“错过,即‘有所失’,我们要习惯它。”“错过,也往往构成另一种得,我们要品味它。”为什么要“习惯”和“品味”“错过”?试结合阅读课文并谈谈你的看法。(学生讨论、交流,不求统一答案)
(六)、结合实际,体验人生。
从文章来看,“错过”可以转化为“掌握”,也几近于“过错”。回想一下自己的经历。你当时是怎样做的?学习了本文以后,你觉得如何做才是正确的?
(学生回顾自己遭遇的种种“错过”),合作探究,自由讨论,相互交流,在这一活动中,树立起正确对待人生中的“错过”的品质,获取人生的体验。)
(七)、梳理巩固。
这是一篇教育意义很强的文艺性议论文,即杂文。学习本文,不仅要了解文章内容,分析篇章结构,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面对人生中接踵而至的“错过”,在“错过”中,体会人生的真谛,含笑对待“人生的终点”。
(八)、练习设计
在你的记忆中,哪些“错过”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以“错过”为题,将其中印象最深的一次写下来,
附:板书设计:
提出问题:大小错过之多
把握关键机会分析问题:产生错过原因含笑到达终点
解决问题:怎样对待错过
《窗》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中班下学期,孩子们喜欢看图讲述活动,在讲述活动中能较快地观察到图片的主要内容,并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较清楚地讲述;开始学习使用较适宜的词汇修饰语言。但其间也发现孩子对图片的一些细致之处观察不够仔细;另外,因本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导致幼儿对图中角色的心理活动联想较欠缺。因此结合中班发展现状,设计了本次看图讲述《小兔家的窗》活动。其目的是想通过活动调动幼儿的已有知识经验,使幼儿初步学会仔细观察、分析图片上的细微变化,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用适当的词汇有序地讲述出小兔家的户在不同季节的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讲述能力。
2. 在教师示范讲述的帮助下,丰富讲述经验。
3. 认真倾听教师和同伴的讲述。
4、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故事图片四幅。
活动过程
一、仔细观察图片,根据教师的提问,感知理解图片内容,发现小兔家的窗发生的变化。
1、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在教室里,家里都有窗子,为什么要有窗子呢?是用什么装在窗户上的呢?
2、逐一出示图片,在教师引导下完整讲述出图片的内容
(出示图片1)
这是什么季节?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小兔家盖了一间房子,它是用什么盖的?有没有装窗户?
(1) 这是什么季节?天气怎么样?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 小兔住在哪里?
(3) 小兔怎么了?在房子里怎么还会冷呢?
(4) 没有玻璃的窗户,就是一个窗洞。
师总结图片1的内容。
(出示图片2)
什么季节到了?天气怎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这时,小兔住在屋里觉得怎样?你冷的时候会怎么做?(引导幼儿理解词语“瑟瑟发抖”)
为什么小兔住在屋里还会瑟瑟发抖?它是怎么想的?
(1) 小兔在干什么?
(2) 它是怎么做的?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引导幼儿用适当的动词表达。
师总结图片2的内容。
(出示图片3)
引导幼儿观察小兔的神态、感受。发生了什么事?
(1) 现在小兔感觉怎么样了?
(2) 它在干什么?
幼儿根据教师的提问,进一步感知理解图片内容。
(出示图片4)
窗子装好了,现在小兔住在屋里感觉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幼儿感知理解故事继续发展的内容。
师总结图片3、4的内容。
(出示图片5)
图上有什么?春天来了,小兔发现了什么?谁来了?它告诉小兔什么道理?想一想小兔该用什么装在窗户上?
幼儿发挥想象,可以有自己的理解。
师总结图片5的内容。
二、运用已有经验,幼儿尝试讲述故事。
1.幼儿根据教师的提问,理解图片内容,并尝试独立讲述。
师:“小朋友自己轻声地说一说,把这五幅图片编成一个故事。”
2.引导两名幼儿示范讲述,教师适当提醒。
幼儿尝试完整讲述故事。
三、引进新经验,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述,幼儿能够运用适当的词汇有序地讲述故事。教师示范讲述故事,引导幼儿理解词汇的运用。
师:“听一听老师是怎么讲述这个故事的,跟你的故事有哪些不一样。”
幼儿学习教师运用的词汇。
四、巩固新经验,师幼集体讲述故事。教师利用留白、等待等方法帮助幼儿一起完成故事。
师:“我们一起来说一说这个故事吧!注意要用上好听的词语。”
幼儿大胆一起说一说。
五、教师小结
活动自然结束。
延伸活动
老师会把这四幅图画放到“故事表演区”里,请你们下了课或区域活动的时候再去讲讲这个故事,还可以把这个故事继续编下去。
教学反思
在活动《小兔家的窗户》的教学活动过程中。通过小兔家蘑菇房上的窗户在不同季节的变化,幼儿能有序地观察,理解图片的内容,能够大胆进行讲述图片的内容,达到教学活动的目标。
《窗》教案 篇9
教学内容:
信息窗1、自主练习第1题
教学目标:
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是重点。
教具准备:
挂图、磁性小棒、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3月12日是什么日子吗?(这一天是植树节)春天来了,让我们一起看看小伙伴们是怎样做的吧。
二、新授
1.观察情境图
认真看图,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在给小树挂什么牌?“小草在睡觉,行人莫打扰”的警示牌告诉了我们什么?根据图中的内容,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归纳板书)
2.学习第一个红点标示的问题——(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
(1)根据这个问题,你能找出哪些与问题有关的信息?
(2)你认为可以怎样列算式?算式各部分表示什么意思?
(3)你能用学具摆出来吗?同位俩互相合作,在全班进行交流。
(4)你认为可以怎样计算?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5)集体交流,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哪一种方法更好?说说理由。
3.学习第二个红点标示的问题——(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一共有多少棵花?”
(1)根据问题能找到哪些有关的信息?
(2)怎样列算式?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3)小组交流:可以怎样计算?说说想法。
三、练习
1.自主练习——拨珠算数
运用记数器,请学生拨珠算数。先算书中练习,再在小组内相互练习,最后说说自己是怎样口算46—5的。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信息窗1、自主练习第2、3题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来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
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实际问题是难点。
教具准备:
挂图、磁性小棒、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5+40= 40+5= 23+60=
60+23= 42+20= 20+42=
7+32= 32+7=
81+5= 5+81= 36+50=
50+36= 43+30= 30+43=
76-4= 76-40=
二、新授
1.学习第三个红点标示的'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几)
根据问题,用自己的学具摆一摆。
(1)说说给小树挂牌的人有多少?给花浇水的人有多少?
(2)挂牌的和浇花的一共多少人?
(3)挂牌的比浇花的多多少人?学生独立列算式。交流: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4)浇花的比挂牌的少多少人?
2.没有浇的棵数比已经浇的棵数少多少棵?
三、练习
1.自主练习2:看图列算式
学生看图,说说图的意思,然后列出算式并解答。
2.自主练习3:计算器
看图,认识计算器图表示的意思;想想计算器中的数与下面的算式有什么关系;学生独立填写。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自主练习第4、5、6题,聪明小屋
教学目标:
巩固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加强“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练习。
教学重难点:
自主练习第6题与“聪明小屋”是难点。
教具准备:
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4:口算
小组间开展小竞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自主练习5:找妈妈
学生自己读题意,再连线。
3.自主练习6:看图列算式
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可以怎样解决,小组合作完成。
二、聪明小屋
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其中的规律,然后互相交流。
《窗》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信息窗4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勤劳的小蜜蜂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你们愿意向小蜜蜂学习吗?学习它们的勤奋团结吗?这节课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次数学闯关竞赛,比比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最拥有数学才能得到的小标志最多。你们有信心取得胜利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争分夺秒做闯关练习,好吗?
【设计意图:不同于以往的课堂学习形式,充满趣味的主体情境,将数学的工具性与趣味性有机结合,充分利用游戏对低年级学生的吸引力,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将个体评价与集体评价相结合更容易促进学生的自身发展。】
二、开展闯关竞赛,激发学生兴趣。
【设计意图:整堂课以“闯关”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闯关中巩固知识。同时渗透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第一关
(1)自主练习1。
谈话:比比看哪个组完成地有快又好!
学生独立完成。
提问: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引导学生通过具体题目的计算、填空了解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提问:谁能保证自己计算准确?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要养成做完题随时验算的好习惯。
让学习组长统计本组总作对题数,进行累计积分。
【设计意图:继续渗透培养学生的自觉验算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以必答题的形式出现且每个人都有任务,能使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查漏补缺,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同时这种累计积分的方式深受学生喜爱,也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性。】
第二关
补充练习:选择正确的答案,将序号填到括号里。
1、350-146=204,用( )来验算。
A.146+204=350
B.350-204=146
C.204-146=58
2、258+132=390,用( )来验算。
A.390-132=258
B.132+258=390
C.390-258=132
D.258-132=126
学生独立完成。
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思考的,集体订正。
让学习组长统计本组总作对题数,进行累计积分。
【设计意图:以选择题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同一知识的不同展现方式,同时以丰富的练习形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继续用小组累计积分的方式激发调动学生的参与性。】
第三关
1、书自主练习3
请学生说说从图中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独立进行解答。
请学生说说是怎样解决的
学生可能回答:先将182和247相加,在用它俩的和与440比较。
提问:怎样能避免计算有误?
学生可能回答:仔细算,验算。
【设计意图:充分发掘情境图所提供的信息,再以竞赛的形式促进学生更加仔细观察图画,发现有关的数学信息,促进学生积极独立思考。】
2、书自主练习6
提问:买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都可以怎样搭配?
学生可能有三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因此可能有三种不同的答案。
提问:那买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需要多少钱?
学生独立解答。
组织全班交流。
让学习组长统计本组总作对题数,进行累计积分。
3、书自主练习7
小组合作交流学习,说说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然后解决问题并写下来。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适时的进行指导。
教师统计各组作题情况,进行累计积分。
4、小游戏:书自主练习5
学生了解游戏规则。
小组合作联系,比一比哪一组摆的算式多。
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统计各组作题情况,进行累计积分。
【设计意图:闯关练习有层次的递进。以必答题的形式出现且每个人都有任务,能使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查漏补缺,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巩固。同时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出现能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
《窗》教案 篇11
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1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基本练习
1、填空练习:
(1)计量比较短的长度时用的单位是( )
(2)计量比较长的长度时用的单位是( )
3千米=( )米 7厘米=( )毫米
1米 =( )分米 1分米=( )厘米
2、手势比划练习(本题要点:学生能正确用手表示长度单位,加深理解)
师快速变换长度单位,学生快速用手比划其长度。(注意纠正学生长度不规范的手势)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快速用手势表示单位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的直观认识,准确建立表象。]
3、填写长度单位 (重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去辨析)
谈话:刚才,同学们能用手来表示其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的估计能力,看谁能准确填写上长度单位。
一棵树高7 ( ) 飞机每小时的速度是100( )
一把小刀长6( ) 课桌高70( )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物体,加强学生估测能力,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二、综合练习
1、做自主练习中的第5题。(重点指导学生量的方法)
(1)先让学生估一估,再测量。
(2)班内交流。
2、做自主练习第6题 (重点让学生理解算理)
(1)引入
谈话:同学们刚才的表现真不错,下面我们来个长度单位换算的`小游戏,好吗?(教师
把第6小题变成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进行换算。如:1分米-3厘米=( )厘米,可以变长一分米的粉笔,去掉3厘米,还剩多少厘米……)
(2)学生抢答,并说清算理。
3、做自主练习第7题
(1)学生独立填写。
(2)班内交流。(学生说出填写理由)
4、自主练习第8题
(1)先让学生读一读,再谈谈自己的感受。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所知道的知识。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综合应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实践测量。
谈话:同学们知道了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的长度,下面我们就用我们
手中学具来量实物,看谁量得又快又准。
1、量一量手中铅笔的长度。
2、量一量手指的长度。
3、量一量文具盒的厚度。
先让学生独立测量,班内交流时说一说测量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动手测量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自我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高兴吗?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练习,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素材,创设学生喜欢的游戏情境和动手测量的活动,让学生在比一比,量一量的过程中,加强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直观认识,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窗》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通过比较的方法阅读小说,把握人物形象;(重点)
2、领悟小说蕴含的人生道理,试结合文章谈对真善美的感悟;(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通过预习,简简单单的一扇窗,不同的人看到了不同的景象,这是为什么呢?透过这扇《窗》你又能看到什么?
二、作者、作品简介:
三、检查预习:
四、整体感知: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2、两位人物(近窗人和远窗人)透过同一扇窗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象?
3、既然是透过同样的窗口,两人看到的景象为什么不同呢?
4、哪个人看到的景象的真的?近窗人为什么要虚构窗外的一幅幅美景?
[这美丽的慌言,让病人乙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增强与病魔抗争的信心。]
5、由此可见,近窗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近窗人面对病魔,不仅没有屈服,还不断用自己的力量给他人带来生活的情趣和勇气。表现了乐观、善良、热爱生命、心灵美好、高尚
(从远窗人的角度)
6、面对这个窗口,远窗人的心情发生了几次微妙的`变化?
明确:“躺着的那位病人津津有味地听着这一切。这个时候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享受。”——“为什么偏偏是挨着窗口的那个人,有幸能观赏窗外一切?”
“为什么自己不应该得到这种机会呢?”——“紧挨窗口的为什么不该是我呢?”——“他凭什么要占据窗口那张床位呢?”
7、由此看来,远窗人又是怎样的一个人?
明确:自私、冷酷、漠视生命、残忍
8、为什么用《窗》作题目?[一是病房里真实的窗,一是指人们的心灵之窗]
五、小结:窗既是病房的窗口,同时也是指心灵的窗口,两人看到景象不同正是因为内心世界截然不同。
六、拓展:通过这扇窗你又看到了什么?
七、作业:
八、板书:
近窗人远窗人
多姿多彩、充满生机对单调、闭塞、死气沉
乐观、善良、热爱生命、比自私、冷酷、漠视生命、残忍
心灵美好、高尚
《窗》教案 篇13
活动目标:
1、观察图片,在看看、说说中理解画面内容,尝试用完整的语言讲述画面内容。
2、在理解画面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感知“冰遇热会融化成水”的科学现象。
3、能积极思考,大胆发言,体验看图讲述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观察图片,积极思考,理解画面内容。
活动难点:能大胆、完整地讲述所有画面内容。
活动准备:ppt课件、小太阳、薄冰一块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手指游戏导入。
师: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手指游戏吧!(小兔子,盖新房,小猫、小狗来帮忙,锯的锯、钉的钉,新盖得真漂亮,进屋一看黑漆漆,原来忘了安个窗。)
二、基本部分。
(一)观察画面。
1、出示图一。
师:瞧!老师把我们刚才手指游戏里的小兔子请到了我们教室里来,原来,它用什么盖了一间房呀?
幼:萝卜。
师:小兔子用大萝卜盖了一间房,窗户还没有装好,它就住了进去。
师:小兔子住在新房里表情是什么样的?
师:你是怎么从画面上看出小兔发抖了?请你跟大家分享一下。
师:小兔生病了吗?
师:可是为什么它还会冷呢?
幼儿探索画面内容后,在幼儿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完整讲述图一内容:小兔用大萝卜盖了一间房,窗户还没有装好,它就住了进去。冬天来了,大学雪飘呀飘,大风吹呀吹,吹进了小兔的屋里,小兔冷的直发抖。
2、理解图二内容。
师: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小兔?
幼:给窗户上按块玻璃。
师:玻璃又明又亮,可是小兔没有玻璃。
幼:木头。
师:小兔已经用木头做了房子的门。
(引导幼儿不断思考,探索多种方法。)
师:那么,小兔子到底用了什么办法呢?(出示图二)
师:它来到了哪里?准备干什么?
小结:小兔来到了小河边,看见小河结冰了,就搬了一块冰,挡在窗框上。
3、理解图三内容。
师:小兔子用冰做的窗户能挡住风雪吗?(出示图三)
师:现在小兔住在屋里感觉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出来?
师:我们听一听XX小朋友怎么说。
小结:萝卜房子安上了冰窗户,冰窗户挡住了风雪,小兔住在屋里高兴极了。
4、理解图四内容。
师:(出示图四)发生了什么事情?
幼:小兔哭了。(冰窗户化了)
师:为什么冰会融化呀?
幼:因为太阳出来了。
师:太阳出来,冰就一定会融化吗?
师:冬天也有太阳,冰就一定会融化吗?
师:我们再来看看图片,你发现了什么?
幼:地上的草地变绿了。
师:原来是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冰就融化成水了。
(二)科学实验:冰遇热会融化成水。
师:那太阳到底能不能把冰融化成水呢?
师:今天秦老师也带来了一个小太阳,我们一起来试一试,看看太阳到底能不能把冰融化成水。
师:请你来摸一摸这块冰,感觉怎么样?
(教师操作实验,请幼儿观察。)
师:看来这个小太阳还需要一点时间,让我们一起来唱首歌给它加加油吧!(根据实验进度,引导幼儿观察,让幼儿感知到冰是遇热后慢慢融化成水的。)
小结:原来,太阳真的能把冰融化成水。我们来听一听小熊猫是怎么说的。小熊猫走过来,指着地上的水,对小兔说“小兔小兔你别哭,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冰就融化成水了,你快去找块玻璃安在窗框上吧。”
(三)排序游戏。
师:你们还记得刚才的四幅图片吗?
师:这四幅图片如果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就会变成一个好听的故事,谁来试着给图片排排序?
师:请你跟大家分享一下第一幅图片讲了什么?
(引导幼儿分别用四句完整的话概述四幅图片的'内容。)
三、结束部分。
师:今天这四幅图片里面藏着的故事的名字就叫《小兔家的窗》。
师:谁能试着给大家讲一讲?(此环节只作为结束部分,不作本次活动的重点。)
活动延伸:延伸至阅读区,让幼儿利用区角时间对四幅图片进行完整的看图讲述活动。
师:老师把这四幅好看的图片放在了我们的阅读区,请你跟同伴一起讲一讲,说一说这个故事吧。
活动评价: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观察画面,充分理解画面内容,因此,在活动的第一环节中,教师的语言引导什么重要。
活动反思:
看图讲述活动对于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十分有效。因此我设计此次中班看图讲述活动《小兔家的窗》时,将活动重点放在让幼儿观察图片,积极思考,在理解画面内容的基础上,尝试用完整的语言讲述画面内容。在整个活动中可以看出幼儿的参与度是十分不错的,幼儿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仔细观察画面,大胆说出画面内容;同时,我在传统的看图讲述活动中加入了科学实验和排序游戏,更进一步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也进一步吸引了幼儿的兴趣。但在活动中也存在很多不足,比如在让幼儿观察画面的环节,教师没有让幼儿充分探索到画面的细微之处,没有做到让幼儿充分理解画面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开拓思维,设计出足够充分的提问,才能真正达到让幼儿充分理解画面内容的效果。
《窗》教案 篇14
教学内容:
1和0的乘法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利用乘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掌握1和0的.乘法。
重点难点:
掌握1和0的乘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魔术师为大家变出了好多宝葫芦,大家想知道今天魔术师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魔术吗?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课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学生思考,小组交流。
3、原来三顶帽子中一共有几只鸽子?
1+1+1=()(只)()×()=()(只)
现在三顶帽子中一共有几只鸽子?
0+0+0=()(只)()×()=()(只)
4、(在此应该先补充一些关于1和0的连加算式,让学生改写成乘法,然后让学生分别观察关于1和0的乘法算式,引导学生去发现)你发现了什么?
三、试一试
1、第9页自主练习1
()+()+()+()=()(棵)
()×()=()(棵)
()+()+()+()+()=()(个)
()×()=()(个)
2、自主练习2
(1)吊椅上现在坐了多少人?
()+()+()+()+()+()=()(人)
()×()=()(人)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小组交流。
3、数苹果
每盘有()个苹果,有()盘,一共有()个。
()×()=()(个)
四、你学会了吗?
1、课件展示情景图。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解答上述问题。
五、丰收园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学生善于观察但不善于归纳,总结1和0的乘法规律时有困难。
《窗》教案 篇15
一、创设情境,比赛导入。
1、87页自主练习第4题,比一比看谁又对又快,前五名的同学得小五星。
235+165-120 178-(78+50)
178-78-50 235+(165-120)
530-130+20 530-(130-20)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议。
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做得又快又对的同学介绍一下经验。
引导学生观察为什么每组中的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数字一样,符号不同,得数却一样!)将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初步渗透。
2、88页自主练习第6题
356+278 875-496
658+294 207+598
431-245 700-357
有的同学不服气,那么我们再来比一次!加油!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学生介绍验算的方法及道理。
【设计意图:这一板块以计算为主,通过计算,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小括号的作用的同时,初步渗透加法的运算定律,以比赛的形式引入意在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1、87页自主练习第2题
学校要进行庆祝活动,买来了气球准备扎拱门。看看负责的两名同学遇到了什么问题?
独立完成,指名讲解。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加强对小括号的应用练习,体会生活中的数学。
2、87页自主练习第5题(1)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自主练习第5题(2)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组成小课堂,提出问题,组内交流,合作完成。
小组汇报、互评。
3、88页自主练习第7题
这道题通过解决“这些花够吗”这一问题,加深对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并能用语言描述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
由于思维的角度不同,鼓励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只要说得有道理就可以。
4、88页自主练习第8题
(1)、这道题呈现的是爸爸给儿子量身高的情境。学生根据父子两人的对话和前年、去年的身高记录,分别填上今年林文和爸爸的身高,并求出林文比去年长高多少厘米。然后观察父子俩的身高记录单,说说自己的发现(爸爸的身高是不变的,而林文的身高是不断变化的。),了解人的成长规律。
(2)、模仿练习中的形式,拿出课前调查准备好的自己的身高或体重记录单,组内交流、比较,填写完整。
小组为单位汇报、小组互评。
【设计意图:这一板块走进生活,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用自己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就感。】
三、开动脑筋,小试身手。
1、88页自主练习第9※题
这道题是思考题,让学生学会根据题中给的条件,选填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各自的方法。表扬并奖励自己解答出来的学生。
2、88页聪明小屋
这道题呈现的是一幅湖光山色的美丽情境,以诗歌的形式提供了必要的数学信息。通过练习巩固信息窗所学的运算知识。引导学生可以使用画图的方法解决,让学生弄清楚其中2个角都有树,两边树的棵数都是34,列出算式:35+35+35-2=103。表扬并奖励自己解答出来的学生。
【设计意图:通过解答有难度的题目,让学生体会小括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不同水平学生的发展提供锻炼机会。】
课后反思:
这是一节练习课,为了使练习课生动有趣,设计了三个各有特色的板块,首先从比赛引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得到活跃,整堂课就比较顺畅起来。第二板块走入生活,解决问题时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解决问题的热情。第三板块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的,不做统一要求,但是这是一次很好的数奥培训的机会,许多学有所长的学生发挥了特长,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了难题,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活泼多样的练习,使学生在巩固了计算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带来的乐趣。
【《窗》教案】相关文章:
《窗》教案02-09
我家的窗作文300字09-05
《窗边的小豆豆》阅读心得12-14
窗边的小豆豆阅读心得03-08
《窗边的小豆豆》读书笔记11-16
窗边的小豆豆读书笔记12-03
窗边的小豆豆读书笔记02-06
《窗边的小豆豆》读书笔记[实用]05-28
窗边的小豆豆读书笔记(热)11-11